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2024-10-14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精选12篇)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1

高职旅游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旅游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要, 要求掌握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胜任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等项工作, 具备旅游行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的职业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因此, 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

目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设置不合理, 实践课时比重小 (实习与技能15%左右) , 造成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 而实际动手能力差, 不能在短时间进入实际岗位、实现角色转变;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专业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 绝大多数还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 或是从文化课教师转行的专业教师, 他们即使拿了什么证也只是通过什么考试而已, 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校内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 有些学校室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几乎是空白, 不能开展一些基本训练, 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性教学的制度建设不健全, 等等。笔者认为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实践教学

调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现有课程的安排上理论性课程比例太大, 应知 (理论) 教学时间占了整个课程安排的2/3, 应会 (实践操作) 教学时间只占1/3。按照国际职教规则, 采用专业模块教学, 应知教学时间只占整个课程安排的1/3, 另2/3的教学时间为应会教学。从而有效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 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另外, 将取得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资格证 (如导游资格证) 考证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 非常有必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学校要为教师多创造一些参加进修、培训的机会, 鼓励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顶岗锻炼, 使他们在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 更好地适应行业内部日新月异的变化;二是积极引进有经历、有经验、懂技能的专业教师;三是聘请旅游企业的管理人才为学生授课,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 这样,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内容才会常常更新不滞后。

三、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

大力建设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 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在实训室进行专业训练, 使学生在校就提前接受正规的旅游企业高规格的系统化的操作训练, 并感受和认知旅游企业的职业氛围。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 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 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 提高了实习效率, 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校内实训室建设应朝着科技含量高, 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拥有常规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训室外, 依托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高效的网络通讯和优秀的教学软件构造出具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虚拟化环境, 使实训者能够进入虚拟空间之中并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 弥补实践硬件设施的不足。

四、实施旅游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 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 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 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 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 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五、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通过签订订单培养和实习就业基地协议等形式与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 组织学生轮流去企业中的各岗位实习, 使学生深化理论知识,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实习可以是利用寒暑假进行的专业短期实习: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 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二是酒店短期实习, 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 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实习也可以至少半年, 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 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 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学生毕业后能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满足我们对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的设想。

六、编写适合实践教学的教材

现有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理论与实践内容滞后, 不适宜用于实践教学。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实践课教材的编写, 教材编写要紧扣旅游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注意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 充实旅游专业应用实例的内容, 注意对与旅游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 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 使新编教材不断更新,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喜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6.

[2]周义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3.

[3]陈平, 陈菲.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0.8.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2

目前,我国还是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检验学生的标准也是以成绩论英雄,因此,教师一直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低,但是,旅游管理专业毕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就业企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高等院校一定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以后发展的重要性,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办法。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实践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科学生动手能力差是普遍现象,因此,学校开设实践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问题的本质要求,学校只有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做到游刃有余。

2.有利于培养学生产生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意识,它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才能体会到的。当学生开始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时,学生就已经接触了实践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见习或者实习就慢慢养成了服务意识,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性质,了解到这个行业的本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产生服务意识的唯一途径。

3.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基本技能

旅游管理业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它需要学生掌握多种技能。例如:英语口语能力;普通话口语能力;旅游景区知识等。而旅游管理专业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专业,各地区学生的英语口语和普通话能力都不相同,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培养,因此,实践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技能。

二、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时间尚短,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高等学校教师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却要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还是服务性行业,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旅游行业急需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却很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说明了高校教育的缺陷。据有关资料证明:对我国16个重点旅游城市的人才市场进行统计,旅游管理人才缺少比例占16%,而当地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说明了这些毕业生没有达到旅游企业的岗位要求,旅游企业不是不缺人,而是缺少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后来,我们又对沈阳、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旅游企业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有近85%的企业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不仅动手操作能力差,而且好高骛远,人才流失严重。可见,高等院校一定要认识到旅游行业的性质,认清人才培养的目标,否则,人才供应和市场需求脱节不仅给毕业生带来严重的难就业问题,更会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2.实习教学没有产生应有的学习效果

有些学校认识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把实习教学当做实践教学来进行安排,给学生的思想认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大多数学校安排学生去旅游企业实习,这些旅游企业基本会把擦桌子、扫地、客房服务等工作安排给学生,这些工作枯燥乏味,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知会产生偏移,他们对本专业的抵制情绪会增加,这不仅影响了实习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就是说,实习教学只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却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这就造成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技能培训课时安排过多影响了学生其他实践课程的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过多的增加学生技能培训的课时,而技能培训课时过多就会造成学生其他实践课程时间减少,必然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旅游专业,其技能培训内容较少,其他专业学生经过简单培训都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这对本专业学生来说是不小的冲击,再加上一些高校缺少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学,更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较低成为了普遍现象。

4.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由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难以衡量的,所以,本科学校一直认为实践教学不属于知识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不适合本科学生的学习,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都知道本科教育也是为了培养人才,尽管实践效果难以考核,但是它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内容,如果只为了考试而进行教育就会完全违背了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办法

1.加强对学生外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旅游专业对学生外语口语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多倡导学生多收听英语歌曲和观看外国电影,让学生多与国外学生交朋友发邮件、打电话,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

2.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

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由于本科学校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许多学校的旅游专业对实践课程安排的很少,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

3.让实习见习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篇3

关键词:示范性高职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优秀等次,2010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当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申报院级质量工程项目,被评定为院级质量工程项目之一。

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载体、师资队伍为条件、专业带头人为纽带,在教育教学领域形成的有共同宗旨与奋斗目标的群体。一年多来,从学院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建设与发展旅游管理教学团队。

1 初步形成结构合理,校企结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学院以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旅游教学团队,由10名专职教师组成,2010年,选拔培养了一名安徽省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2011年,1名教师晋升副教授,2名教师晋升讲师,教学团队现有副教授3名,讲师5名,助讲2名,教师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2011年,1名教师通过了高级导游员考试,1名教师获国家中级营养师证书,“双师”步伐不断加快。

高职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根本保证,通过努力,教学团队现在拥有高级导游员、“酒店管理师”培训师、“酒店管理师”考评员、餐厅、客房服务考评员、中级营养师等“双师”资质师资占100%。

教学团队拥有研究生、硕士学位学历的教师占100%。

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学院聘请旅行社、高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的全国优秀导游员、业务骨干、中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训模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知识等)教学和大部分的专业的岗位技能(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组建了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校企结合、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2 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众所周知,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往往是从高校硕士生毕业到高职任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和经验,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学院启动“双基双挂”工程,即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将行业内企业作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基地,学院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学院挂职任教。

2011年,依托安徽省知名的中华老字号——安徽同庆楼集团公司,安徽同庆楼集团致力于大型连锁餐饮酒店及宾馆的经营和开拓,目前旗下有:梦都大酒店、梦城大酒楼、锦庐商务会所、世家商务酒店、同庆楼马鞍山路店、安徽省顶级奢华酒店会宾楼、同庆楼花园酒店、同庆楼南京店、同庆楼安高广场店、合肥万达店、芜湖影星店、天鹅酒家等二十家大型酒店。旅游团队派遣1名教师在同庆楼集团挂职一学期,参与同庆楼集团的人力资源中心培训工作以及集团下属门店的职业技能大赛,成长进步显著;暑假,又派遣2名教师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10月22日到11月18日,旅游专业带头人钟晓鹏参加了由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高职高专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北科技学院(Brisbane North Institute of TAFE)的培訓学习。

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以上各种各样的挂职、学习、培训,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经验,对教师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为增强和提高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全院举办教师全员参与的“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学院第二期“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说课大赛中,钱晓慧获二等奖;学院第三期“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首次组织实训课比赛,强调实训内容与岗位实际能力的紧密结合,落实情境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想,吴升旸获三等奖。

3 科研教学相互促进,提升团队建设水平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科研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也不例外,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能够反映一所高校的内驱力,也决定了高校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学院遵循“专家治学、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方针,教学团队也要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科研教学相互促进,来提升团队建设水平。

2010至2011年,团队在CN刊号上发表《安徽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多媒体在酒店管理课程中应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与同庆楼集团校企合作为例》等各种研究论文17篇;承担安徽省教育厅《旅游非优区形象与旅游节庆系统策划研究——以合肥经济圈为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研究》、《安徽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厅级科研项目3项。

以上成绩的取得,这与学院结合实际构建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对各级各类的科研成果、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分不开。学院制定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制度,要求教师按照职称,每年要完成一定的科研分,对立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给予资助和奖励,将科研工作当作教师必须的职责,提高教师的重视度。

4 利用A联盟平台,走校校合作发展道路

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简称“A联盟”)坚持“交流、合作、开放、引领”的理念,构建交流探讨与互助合作平台,积极研究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引领和深化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11年暑期,由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包括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在内的省内几所学院联合申报“酒店管理”省级特色专业成功,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A联盟”实现开放办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效益,利用这样好的平台,为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探索一条富有示范院校特色的协作发展之路。

5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纲要》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在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争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旅游管理是学院三个重点建设的示范专业之一,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旅游教学团队要成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和教师的成长基地无疑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徐龙海,王风华,乔朋涛.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9).

[2]赵亚平,顾志良.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

[3]陈晓琳,王平祥.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1(3).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2010年院级质量工程项目之一“院级教学团队”阶段性成果。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篇4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 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旅游理论教育, 更需要旅游实践的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既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保证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 当今旅游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从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公报, 到2010年末, 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 (专业) 的普通高等院校967所, 在校生59.61万人, 高等旅游教育为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培养了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但是,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在内容、目能, 旅游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旅游教育应把精通业务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 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并重, 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 旅游产业服务意识的需要

旅游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 从业人员一方面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行业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更强调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要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服务意识的最佳时间就是学生接受旅游理论知识和学习服务技能的时候, 通过实践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虽然目前全国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非常多, 但师资力量非常缺乏, 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行的, 他们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上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计方面, 实践教学内容占的比重很小。科学、合理、规范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开阔视野, 也能够提高工作能力、巩固和扩展已学的理论知识, 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度应用性, 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般包括三部分:景点、景区的实践考察、室内的模拟实践教学和旅游企事业单

(一) 实践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实践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目标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未制定独立的实践教育教学计划。在专业教学计划中, 只以专业方向确定实践内容、规定实践教育的学时、学分, 未明确每项实习的目的和实践活动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其次实践教学时间偏少。1998年国家教育部明确将旅游专业目录归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 一些教学管理者在课程设置中过分注重于管理课程, 其中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占总学分的比重大, 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比重非常小。很多院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在某个岗位上实践很短的时间, 无法达到培养技能的目的。再次实践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饭店实习较长, 导游、旅行社、景区实习时间较短;另一方面表现为实践岗位结构不合理, 如饭店实习, 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几个月, 很少有机会进行管理实习或换岗实习, 实习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实习时间安排不科学。大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毕业前夕安排专业实习, 大多数学生利用这一机会忙于考研、考证或找工作, 使实习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

(二) 经费投入不足, 实践设施严重缺乏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但由于条件所限, 旅游管理专业室内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 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严重匮乏。有些学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 在不断增加旅游专业经费投入, 建立了专业模拟实训室, 但模拟实训室的设施与真正的客房、餐厅和吧台等相比, 设施设备缺乏规范, 难以开展仿真式的体验性实践教学。由于缺乏配套的实践教学设施, 学生必须的旅游规划设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形体等综合技能的培训在许多高校缺失。

(三) 学校重视不够, 缺乏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长期以来, 由于对实践教学在旅游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习基地, 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及同学自己联系, 缺少稳定性和可控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和实习单位追求的目标不一致, 缺乏共同利益。学校以教育学生为目的, 考虑的是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场所等资源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让学生尽快适应行业和社会, 提高就业率。实习单位以赢利为目的, 追求经济利益, 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 希望学校能在旅游接待旺季提供具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实习学生补充其人手的不足。二是由于一些旅游企业, 尤其是旅游饭店在接受实习学生时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 那些如身高、外形、语言等方面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在旅游饭店实习。

(四) 师资力量薄弱, 教材建设滞后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地方高校中发展迅速, 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 一些从事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改行加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队伍中, 由于这些教师多是半路出家, 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轻视实践教学, 极大地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现阶段, 虽然各地方高校也招聘了一些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来充实教师队伍, 但他们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 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 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在短期内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

旅游管理方面的教材很多, 但实用性的教材不多。首先许多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建设时间较短, 教材内容大多是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 甚至教材中的案例都与旅游学科无关, 这些教材理论性较强, 专业实践性较弱。其次一些教材内容陈旧、过时, 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不同课程教材内容交叉重复, 如餐厅、客房、前厅所共有的管理知识在三门课程的教材中重复出现, 增加学生的课时, 挤压学生的自我学习时间。旅游学科是一个实证性非常强的学科, 教材内容应反映旅游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最新动态。教材建设滞后, 教材内容交叉重复, 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规范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的用人特点来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教学与实践的关系, 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旅游教育以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素质高、能力强、知识活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要适应旅游业发展变化的需要, 具有创新精神, 同时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其次在对旅游市场专业人才需求和课程特点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 规范实践教学体系。旅游院校必须明确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定位, 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尽可能利用学校及周边优势资源, 开设特色、对口专业或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切实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和专门性相统一, 专业性课程和基础性课程相统一, 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性与应用性相统一。再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要做到明确要求、系统安排、分段实施。教师事先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书、目标任务书和其他相应实习材料, 对学生需要达到的素质、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计划。最后在实习单位选择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支持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 允许学生根据自身今后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实习内容和不同类型的实习单位。

(二) 加强校企合作, 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 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高校应通过与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协议建设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满足学生顶岗实训需要。

高校应主动寻求实习单位, 全方位地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 帮助实习单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为实习单位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实现与旅游企业单位的长期合作, 高校应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规范、信誉较高的实习单位, 进行较深层面协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 学校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 调整专业方向, 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方案。企业要逐渐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够使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接触社会, 弥补校内实践设备和场所的不足, 而且能够使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过程, 使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学校应该通过协作关系, 与有关企业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企校合作关系。

(三) 运用多种形式, 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改进实践教学以往的“从属地位模式”和“集中模式”, 实践教学实施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不同的旅游季节和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首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 对行业信息及时了解。学生走出去有目的地参观著名的旅游企业, 了解企业运转情况, 开阔学生眼界, 为毕业实习做思想上的准备。课程教学中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企业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家, 针对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业认知、职业意识。其次丰富实践教育内容, 改变以往的实践教育内容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操作技能的训练。一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行为习惯, 如职业着装、礼仪习惯、言谈举止、服务理念等。二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 即饭店服务、旅行社服务、导游服务、景区服务等技能。三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组织学生赴国内著名景区考察, 要求他们写出旅游行业调查报告, 培养交际公关、调查分析能力;吸纳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旅游规划 (策划) 项目, 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意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进入旅游企业服务或从事兼职工作, 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

(四)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是指为学生提供模拟现实环境的各种实训室和教学场所, 通过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科学的教学模拟软件、先进的技术手段, 建立与旅游企业相近的仿真职业环境。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等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训基地, 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 各学校应加大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 以缓解校内实践教学的瓶颈。这些实训基地配合主干课程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接受正规的旅游企业操作训练, 同时又能感受到旅游企业的氛围, 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业素质打下基础。另外, 要求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设施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建设好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等旅游院校实践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一是有计划的派出教师外出进修, 到全国知名的酒店、大型旅行社或5A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二是要求教师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 为“反哺”课堂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素材与积累。在不断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 还可聘请旅游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以便将旅游企业最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前进入课堂, 从而提高实践效果。另外, 教师教学手段的改进对实践教学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最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 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创设出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 能够帮助学生对旅游资源、酒店环境、服务工具等获得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同时, 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课件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 让他们集中精力, 积极思维, 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知识。

总之, 实践教学理念和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 进而影响就业状况, 面对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和不断增加的学生就业压力, 高等旅游院校要顺应旅游业发展规律, 把握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 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以满足旅游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整个旅游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也是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主要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规范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 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运用多种形式, 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等方面。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问题,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 (2011-11-1) .http://www.cnta.gov.cn/html/2011-11/2011-11-1-9-50-68041.html

[2]杨音南, 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 2009 (3) :98-100

[3]徐静, 董笑梅.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前沿, 2006 (2) :89-92

[4]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7) :23-25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5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状况简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体化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中注重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上岗[1]。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一体化实践教学系统是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措施,是解决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可行办法,本文即对此展开研究。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岗位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等企业入职,从事的岗位见表1。

2、旅游管理专业技能需求状况。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岗位分析结果可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至少具备以下几项专业技能:基础办公:具备基本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等。协调管理:能够协调部门内部和外部的各项工作,调动人员、组织会议和活动。文化知识:具有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艺术、民俗、安全等与旅游相关的文化知识储备。沟通交流: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晰,善于使用礼貌用语,用词造句准确。实操能力:具备摆台、调酒、厨师、接待、茶艺等岗位专业实操技能。团队协作:能与同事配合完成各项工作,集体荣誉感强。应急处置:具有应对各类紧急事件的能力,善于调解人员冲突、处置安全事故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一体化实践教学学习目的。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学习目的的准确设定是教学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以岗位专业技能训练和实操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习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走上工作岗位时能迅速融入旅游行业企业氛围,适应工作环境,高水平的完成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1)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根据体系的教学目的,将实践教学作为学习重点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优化教学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重点设置相关课程,具体包括:

(2)理论知识学习+基础认知实习。学习初期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基础上融入行业背景、就业情况及专业理论的介绍,使理论知识更立体,更贴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认知学习,带领学生参观酒店、旅游景区等,让他们全面了解旅游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行业现状,为实操训练奠定认知基础。

(3)专业技能知识+单项实操训练。学习中期以专业技能教学为主,在讲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开展单项技能的实操训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必备的单项实操技能。单项实操技能包括训练读写能力的公文信函写作、办公软件运用;训练听说能力的旅游项目介绍、旅游短片表演;训练专业技能的调酒、厨师、茶艺技能训练等。

(4)综合能力训练+实际岗位实习。学习末期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从业习惯,以迅速适应企业需求和岗位压力。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开展特定岗位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专业技能的锻炼,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一体化实践教学实施措施。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应根据教学课程设置,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计划,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实操为重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改进理论教学方式。传统的理论教学多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沉闷、枯燥乏味,与实际运用脱节,学生觉得无法学以致用。以新媒体为载体改进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增加有关旅游岗位实际工作的视频教学、动画教学丰富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活动增加师生互动,使理论教学课堂更加活跃;以微信、邮件、QQ等为平台开展课外学习活动,如行业最新技术学习、最新旅游景点开发资讯分享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台的互动功能更进一步拓展了实践教学的实现空间,使学生更直接的参与到理论教学中。

(2)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方法不应仅局限于组织学生去参观旅游管理企业、观看操作视频,更重要的應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习。特别是单项专业实操的训练,如让学生围绕既定主题进行旅游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团队组织一个集体活动;让学生到酒吧、餐馆或茶馆进行调酒、炒菜、烹茶等实操练习等。开展各类学生活动也是实践教学方法之一,如举办旅游主题征文活动、辩论赛或演讲比赛、组织文艺汇演或专业技能竞赛等。

(3)实施轮岗实习策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学生的岗位实习可以根据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技能安排一定范围内的轮岗实习。轮岗实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職责,掌握更多岗位的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旅游公司的管理岗位或实现个人的多方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即使是定向培养的学生也应进行轮岗实习,以扩大学生的行业知识面、积累岗位经验,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一体化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建立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是体系有效运行并不断改进的保障。校方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找出与目标存在差异的地方,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推动体系不断改进和持续有效运行。(1)学生实践考试;加强对学生实践学习成果的考核是实践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生实践考试制度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实操技能水平。学生实践考试应以实操考试为主,理论考试为辅,主要考察学生对单项实操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考察则可交由实习单位完成。(2)教师考核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考核评价应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等。

nlc202309091450

三、一体化实践教学保障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实施以下几项保障措施: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人力保障,也是体系建设的执行者,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对体系是否能顺利建成并有效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应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一体化实践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增加教师实践经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旅游公司、酒店、景区等需求单位挂职,通过从事具体的旅游管理工作增加实践经验;另一种是直接从校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旅游管理从业人员,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主要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或管理经验的传授等建,打造一个由实战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业内人士和理论知识充足的高校教师共建的教师团队。

2、实施校企战略合作。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让企业参与到学生教育培养、考核选拔的全过程中,参加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用、计划编排,根据行业发展状况、企业生产实际和用人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提供宝贵的实践素材,使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企业的参与能使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能使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校方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和输送专业性人才,企业为校方提供专业的实训基地,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搭建实训平台、提供实践教材,校方和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四、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旅游行政部门等从事服务或管理工作,应至少具有基礎办公技能、协调管理能力、文化知识储备和专业实操技能,善于与人沟通交流,能够完成团队协作工作和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置。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操教学为重点,设置認知实习、单项训练和岗位实习课程,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评价机制。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造专业实训条件和实施校企战略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晓慧.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00133-00133.

[2] 程新杰.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4.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7

1.1 立足学历本位化, 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旅游管理学科是新兴应用型学科, 我国传统旅游专业教育立足于“学历本位”, 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 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 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 直接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缺乏职业能力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等素质。这种理论化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领会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更不懂得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学生的职业能力薄弱, 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1.2 能力培养片面化, 软实践关注度不够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 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我们说的“硬实践”。人们简单地认为强化实践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有关操作技能, 而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软实践”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不足。除此, 还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类型单一, 覆盖面窄的问题。

1.3 校企合作表层化, 实践教学平台狭窄

现在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训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 也具有实际意义, 但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经费的原因, 校内实训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 设施设备简单, 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 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 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 实践训练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有的学校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 只能利用学校食堂、招待所进行简单训练, 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另一方面, 校企合作流于表面, 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客观上, 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 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 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的有效开展。

2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旅游业是经验性服务行业, 综合性、实践性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针对以上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提出: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摒弃过去以理论化教育为主的办学思路, 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型高等旅游教育体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以往单一注重学历化教育为主向侧重实践能力教育转化,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1 以能力为导向,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在进行充分的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 邀请产业界代表参与, 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出发, 确立反映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 以此作为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准确把握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 充分发挥旅游企业专家的作用, 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 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2.2 深化校企合作, 提供社会实践环境

校外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通过直接接触企业、接触社会, 不仅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能陶冶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 增强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一个真正有效的产学结合模式, 应该建立在校方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共需、共赢、互动”的基础上, 这样, 校企合作才能深化、现实化, 才能真正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社会实践环境。

2.3 创办产业实体, 共建实习就业基地

高职院校可通过多种形式 (申请资助、申请专项、与企业合作) 加快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以保证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 (如模拟客房和实习餐厅等) 。与旅行社建立联系, 联合共建实习基地。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旅游从业人员数以百万的缺口。这对培养旅游人才的高校来讲, 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谁能迎接挑战, 有前瞻意识, 抢夺制高点, 赢得生源, 办出特色, 打出品牌, 谁能成为培养旅游人才的王牌学校、精品专业。发展职业业教育, 仅靠争取国家资金和学校投入是有限的, 重要的是要依靠自身发展, 积累资金, 壮大实力。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 依托教师在行业的人脉优势, 建立和壮大自己的校办企业 (即旅行社) , 形成前校后厂 (场) 、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使本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就近实习、实践, 及早适应企业工作, 积累工作经验。

3 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3.1 引入行业标准,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定期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并提出培养建议, 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 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参照职业岗位任务要求,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 共同开发、指定并实施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即共同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 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同时, 将企业和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3.2 安排顶岗实习,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可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 专业的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限一般为2—4个月。而旅游百事通作为我校的顶岗实习单位, 优先满足我校学生在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 并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习指导, 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的内容, 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 建立紧密, 长效的合作机制。

3.3 负责就业推荐, 提高自身吸纳能力

在学生的入学、期中、毕业前, 经与旅游企业联系并做出安排后, 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作为我校的校外实训, 就业基地, 合作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 而我校每年邀请旅游企业用人单位参加我校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并推荐符合对方岗位要求的学生, 帮助挑选合适的人才, 优先为其输送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践与实习, 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也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走上了“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之路, 创造了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

3.4 校企双方互聘, 促教产研全面合作

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 可聘请对方企业的中高层领导, 技术人员, 中高级技师担任作为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校外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 承担部分教学实训任务, 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 为我校旅游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出谋划策。除承担部分专业课和知识讲座等教学任务, 还可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 带入课堂, 开展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的系列讲座。以教研组为单位, 实践教师自我反思, 走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的教研之路, 强化教学研究和业务进修, 每年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 通过一线学习深造, 使专业教师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人才需求规格。

挂职期满并经考核合格后, 视情况由接受单位发放相关聘书。双方通过互聘的方式, 加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交流, 不断积累人才培养的经验。通过不断探索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校企合作形式, 实现教学、生产、科研全面合作, 为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与企业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3.5 互相认可挂牌, 扩大双方的知名度

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根据需要, 确定实习基地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 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合作。通过招生宣传、新闻媒介、学校网站、报刊杂志等渠道将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学院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 吸引学生报考双方联办的专业。企业定期提供招聘需求、宣传辅助资料给学校, 学校可配合对方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 并推荐学生供对方筛选, 确定适合岗位要求的学生。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 指出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以能力为导向,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 提供社会实践环境;创办产业实体, 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翔翔.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 (1) .

[2]王琼, 李云辉.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06, (21) .

[3]郭春慧.以市场为导向, 探索高职旅游专业建设新思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4]崔斌.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5, (3) .

[5]董鸿安, 汪焰, 况宝根.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探讨[J].成人教育, 2004, (3) .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8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缺乏师资。在我国,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进入学校课堂的时间相对较短,从事这门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一些年龄稍大的教师也多是从教其他学科转教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了“两手抓”的办法。一是“送出去”,将现有专业教师送到旅游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对实践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考取“导游证”、“餐饮服务人员资格证”等职业证书,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二是“请进来”,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是成本低、见效快的好办法。积极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经理、高级主管、高级导游或领班定期到学校兼职任教或开办讲座,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这些专家不仅能给学生传授与岗位相关的工艺、技术和技能训练,还能及时把旅游行业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传授给学生。通过他们一方面可以密切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便于学校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实践基地是为学生提供直接接触企业的稳定实习场所。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校内实践基地承担的是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开展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训导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主要功能。实践教学的内容有对应专业基础课程的一般技能训练,对应专业课程的专业技能训练,对应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综合技能训练,还有对应素质教育的工业化训练以及对应工种考核的专门化训练。从一定意义来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补充,但从人才培养的整体意义来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是校内基地无法替代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认知性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与创新研究、顶岗实习、多方位的素质教育。其最大特点是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堂、实训(验)室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综合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通过密切联系旅游企业,建设好实习基地,实现开放式互动教学、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二)将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其中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将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将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归纳出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相应理论课程需要的案例,这些案例素材可以来自国内外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实例,也可以来自于学生在专业实习中所遇到的真实的、典型的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良性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角色扮演、疑难解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把教材、教师和学生有机联系起来,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在实施案例教学的时候,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三)将专业实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中一般会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进行半年至一年专业实习,这是学生将在学校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旅游企业管理实践中去的最好机会,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由学校统一组织,旅游企业安排学生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轮换,通过6个月的专业实习,使学生能加强对旅游企业的体验,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旅游行业、企业的实践,通过对实习中的做与思考,达到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互动与循环,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

(四)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社会活动之中

利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安排学生收集相关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新理念、新思维、新管理方式。在条件允许时,直接访问旅游行业管理者、员工,组织学生与旅游企业管理者对话,以此培养学生关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特殊现象,提高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活动通常安排在寒暑假,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的假期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旅游企业的生存状况,有助于学生尽早进入社会角色,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打下基础。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深入有关部门和旅游企业,采访专业人士,收集相关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获取信息,通过亲身体验来加强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解社会和旅游行业的目的。

(五)加强实践教学评价,确保实践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综合评判,评价主体包括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实习单位的同事和上级等,评价考核采用实习报告的评价、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全角式的跟踪调查等方法,给予学生的实践成绩能够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践状况。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成绩考核机制,变“集中考核为主”为“平时训练考核为主”,变“单纯的考核”为“多种形式的考核”,变“单向性评价”为“多向性评价”。“平时考核”的目的在于系统而适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准确、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调节教学活动,以保证能力培养切实有效地完成。考核中,我们应采取口试、答辩、笔试、撰写论文、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这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均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避免一次考核定论的做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写作等能力。在平时的考查中,在公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做到每次考核后,及时公布答案和示范标准,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在平时的考查中,在公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做到每次考核后,及时公布答案和示范标准,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评价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反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解除或缓和对考核的紧张心理。

摘要:本文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在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师资问题之后,然后从五个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崔斌:《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初探》,《新疆职业大学学报》第13卷第3期,2005.09。

[2]唐永芳、姜明军、王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湘潮(下半月)》2008年第5期。

[3]王素珍、张利民:《旅游管理专业“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大众科技》2008年第10期。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9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旅游专业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 更要注意理论的实践应用, 必须强调理论与训练的有机结合。礼仪课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符合职业要求的标准的坐、立、行等举止体态、仪态仪表、职业用语、旅游业各岗位的规范服务礼仪等等。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并熟练地掌握礼仪理论, 但并不能自如地应用到实际当中, 一走出课堂, 便又恢复了原样。

二、礼仪课堂实践教学过程

(一) 修订好课程教学计划

首先要增加实践训练比重。目前, 各中职校对旅游专业的训练课比例不尽统一, 任课教师自主性较大。查看各种版本的教材中训练课的课时比重一般不超过30%, 现实教学中我们认为这个比例远远不够, 建议提高到50%左右。训练的方式和场地可根据具体训练内容来安排, 如对坐、立、行等正确姿态的训练, 除在课堂内进行外, 还须到宾馆、饭店等地旅游服务场所进行一定课时的实地训练;充分利用校园环境, 分组安排学生在校门口或教学楼门口等人流大的地方进行迎宾训练;课前或每天早读时取5分钟时间用于语言训练;到宾馆饭店进行岗位规范服务训练等等。建立定点的实习基地是旅游专业各门课程加强和巩固学习效果的保证。

其次是在礼仪课程教学进程中, 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制定和教材的纲目特点, 把教学计划分为几个教学专题, 并确定每个专题的教学目的, 在每个专题下面安排实践操作的模拟情景。重在培养学生相应的各种操作技巧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单位和学科老师要为实践教学模拟情景的进入准备好相应的软硬件条件, 并做好对相关场景的解说, 分小组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二) 教学过程

1. 体验感受

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 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体验是抓住情感在认知转化为行为过程中这一不可缺少的要素, 通过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 主动应对。

舞会礼仪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舞会礼仪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T·P·O原则 (时间、地点、场合) , 精心准备穿着, 同时要重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即邀请舞伴和共舞礼仪。在场地选择上, 可以选择学院的咖啡厅, 在咖啡厅里设计出舞会场合的庄重典雅气氛, 在这种情境之下, 学生有着强烈的展示欲望, 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所以, 在实践教学中, 教学单位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 创设虚拟而又真实的情境, 激发学生参与其中, 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力, 体验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 质询问疑

在实践教学中, 同样可以选择饭店或者咖啡厅, 引导学生分小组模拟角色, 选择座次, 通过不同座次的选择, 提出问题, 分析讨论,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 获得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的探究, 可以明确在座次礼仪中, 我国的政务礼仪与涉外礼仪对座次的讲究。在课堂演示中, 给出鸿门宴的图片, 对其位次进行分析, 明确中国传统礼仪是“以左为尊”。

3. 强化操作

寓知识于实际操作中, 突出训练环节, 在训练中求提高, 在训练中求能力。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 强化训练十分重要的。训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 设计不同梯度的训练内容与形式, 让学生选择, 从而激发学生以较强的主体意识投入行为技能的练习中。

在站姿训练中, 标准站姿所要求的头正、微笑、肩平、挺胸、收腹、立腰、提臀、夹腿, 练习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对于条件差的学生, 一个课时往往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而对于条件好的学生, 一个课时单项强化练习后就能进行综合练习和持久性练习。练习进程因人而异, 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都得到了增强, 练习不再是一件被动、强迫的事, 因为谁都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训练合格, 考核过关。同时, 学生的练习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形式:微笑练习有“咬着一根筷子找感觉”;挺胸练习有“双人背靠背”、“单人靠墙”;腿形训练“膝盖夹纸”等。学生回到宿舍后, 可以自主训练, 教师则可以督促其学习进程。

三、教学情况反馈

教学情况反馈是整个实践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教学情况反馈最终对各种能力和行为加以考查, 以利教学单位和教师经验的总结提高。教学反馈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效果来进行总结。例如, 可以由卸去角色的扮演者开始, 要求他对这个角色的感受和下个扮演者将要获得的感受做出区别, 并把他们的体验与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联系起来, 同时要求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学生阐述自身的感受并写出相应的课堂作业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总之, 礼仪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于旅游专业学生重塑整体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职业道德, 为提高我国未来旅游业服务水平, 缩短我国旅游业与国外先进旅游业之间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应充分重视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 并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兴国.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10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起步比较晚, 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 没有形成自身所特有的品牌效应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因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所站高度的限制, 对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认识不到位, 没有把实践教学与旅游管理专业长远发展联系起来, 形成一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扎实, 可是实践教学跟不上的现象, 最终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理论学习流于形式, 而学生们的实习情况很糟糕, 实习层次不高, 取得的效果很不理想,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阻碍。总而言之,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研究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办学思想滞后, 办学市场定位模糊。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是为了培养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可是现在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都受到传统学科的影响, 比如历史、汉语言、数学、英语、地理, 拥有很重的专业背景, 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 最后结果只能是人才教育模式单调, 缺乏变通, 几乎大部分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同一技能型的服务人才, 而不是培养出中高级旅游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因为旅游技能服务型毕业生太多, 造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以上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高校对于旅游教育层次的定位不清, 比较模糊, 没有做好旅游市场人才需求调查, 不能找到自己在旅游管理这个专业上办学的市场定位造成的。

2. 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

第一,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大多都是技术性、工具性比较强, 涉及到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比较多, 而比较实用的人文社科类这种文化含量较高的课程特别少, 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没有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人文知识沉淀, 少了社会历史上的厚重感, 在旅游管理工作上的可塑造性和发展潜力不足, 与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和学生在旅游管理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相矛盾。第二, 现在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计划的课时设计不科学, 设置的专业课程门类较少且不全, 和当今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博古通今, 背道而驰, 造成现在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第三,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课程教学内容有许多重复, 并且课程的侧重点不清晰,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有一定的阻碍, 比如说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一些课程有严重的内容重复现象。第四,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 大多是老师讲授的多而进行实践教学的少, 让日常教学和社会现实应用相脱离, 而且, 现在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没有自己的实习基地, 或者旅游实习制度不合理, 实习基地没有完善。第五,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死板, 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专业和课程, 不能适应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现状, 因为没有前瞻性而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和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主要矛盾。

3. 传统的旅游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因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职业教育方面的缺失, 造成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误解, 不能根据实际来进行定位, 把自己的期望值设得过高。可是现在的旅游业从业人数过多,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从基层开始起步, 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 慢慢地上升到自己的理想职位。而好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理解不了这一点, 心理落差比较大, 难以适应基层工作, 导致旅游从业岗位流失现象特别严重。这虽然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有关, 但是和我们高校的传统的旅游教育观念不无相关, 对学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就业影响。

4. 师资建设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因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得比较晚, 好多教师都是其他相近专业转过来的, 造成了这些教师理论学术水平特别高, 而旅游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少的情形。另一方面高校新聘请的年轻教师在理论学术水平上不高, 也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 远远不能适应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需要。另外, 高校的经费和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激励教师进行学术的研究和新知识的学习, 使学校的旅游科研不能很好地进行, 不能达到教学和科研共同进步、互相促进的目的。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 加强校企合作, 树立开放型办学思路。

改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观念, 转变以前那种实践教学依附于或者归属于旅游知识理论教学的模式, 必须要让教育教学观念适应社会和旅游市场的需要, 找准自己的教育目标与办学定位, 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规律, 开创符合市场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让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两方面, 简而言之就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走入社会, 走入旅游行业, 知道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方向。学校可以让学生去一些有名的旅游企业进行参观学习, 让学生知道旅游企业是怎样运行的, 明白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 增长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见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旅游企业中去, 共同研究设计旅游路线, 帮助旅游企业进行导游讲解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锻炼旅游工作能力。请进来就是请旅游这个行业中比较出名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进行专场报告和讲座, 让学生面对面地请教专业人士关于旅游方面的实践知识, 使学生了解当下旅游行业的近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知道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在旅游行业中如何快速成长等。

2. 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现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模块大致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是一定要考虑旅游市场的需求, 以及旅游企业各部门设置相吻合, 比如在人文素质课程中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增设办公自动化课程、酒店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专业旅游职业外语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学会如何工作劳动, 怎样与人相处和团队协作等。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要健全学校的经费和管理制度, 鼓励学校教师进行旅游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 激励教师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调动和奖励学校老师进行旅游管理教科研活动。第二, 鼓励学校青年教师在旅游管理这个领域的再学习和继续深造, 学校要为他们创造条件, 进行远程网络的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历层次。第三, 聘请国内外著名的旅游界的教育专家、有名的企业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改善学校的老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缺陷,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开拓学生的视野。

摘要: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 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旅游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 因此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就成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也是提高学生旅游管理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我们必须把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 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 满足现在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苛刻要求, 以促使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少阳.浅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黑河学刊, 2008, (01) .

[2]李茜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3) .

[3]刘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5) .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11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旅游管理专业,因其专业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及所培养人才未来工作需要,加强实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就十分重要了,校企合作是目前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增加校企合作,能使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得以提升,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学生面对工作的态度等,此外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助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校企合作下旅游管理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大多是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改办而来的,部分教师也是从原来的文史类、语言类、经管类教师转调过来的,并不是专业的旅游管理方向的教师,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不够完备。虽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系,但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和管理的基本经验。

(二)对实习生服务与管理技能的培养不够

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要求实习生必须具有相对优质的服务技能和管理经验。在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分析旅行社各岗位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能力需求,加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培训迫在眉睫。受到学校教学设施及教学水平的限制,导致学生不能有很好的实践机会,在实习中,缺乏专人的指导,学生也不能尽快掌握服务与管理技能。

(三)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期被安排在第四或者第五个学期,学校不够重视加之企业不够配合,导致校企联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在实习期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这个机会开始找工作有的忙于考研,导致实习流于形式;企业把学生充当劳动力,在实践中很少有管理实习或者换岗实习的机会;加之实习期学校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管理,导致实习收效甚微,毕业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二、解决旅游管理教学实践问题的对策

实习实训是高等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实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结合实际的必要途径。校企合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师资缺乏、实习环境不够逼真等,还为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源动力。它不是简单的用工协定和人才的定向培养,而是实现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根本方法。校企合作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保障,也是旅游管理院校專业办学的必然要求,解决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贯彻落实校企合作。

(一)强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关键。针对目前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必须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旅游管理实践。提高教师实践经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合理安排教师进修,让老师到国际知名酒店、旅行社或者风景名胜区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了解他们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水平,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教师的教学理论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建立完整的师资队伍,还可以邀请知名旅游企业的业务专家到校兼课,将最前沿、最有效的管理经验传授给教师,从而确保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此外强化师资队伍还应强化合作实习基地的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训教师提出要求,并由企业完善落实,企业可以挑选工作精英负责学生的实习教学。学校在聘用管理类指导教师时应综合考虑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理念及个人素质,保证学生系统优质的 接触旅游业最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

(二)完善校企合作专业实训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必须建立完善的实训场地。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校内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根本保障,校外是理论得以实践的重要基地。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实训设备的配备,需要校企双方应共同调研论证,携手参与。学校应对实训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实训条件和实训师资,并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保障实习质量,必须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了解实践教学情况,找出旅游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对实践中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总结经验,巩固成绩,通过考核评价信息反馈,能调动教师投入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应坚持导向性激励性相结合、客观性与公正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综合考察体系做到以人为本、理性管理。

三、结束语

伴随旅游业发展,旅游专业人员的知识体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旅游教育教学不能适应新环境、新要求,教学模式不规范、教学质量滞后是导致旅游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的关键。为了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的市场需求,高校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调整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校企联合,增加实践教学,大力推进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孙健. 基于市场需求的旅行社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14) .

[2]王娅,李晓梅.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8,(36) .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篇12

一、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涵义剖析

高校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实践内容与旅游行业联系紧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安排课程和社会实践,以培养高素质的服务和管理人才为主,注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特征考察

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由于我国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正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对于实践教学并未引起较大关注,导致旅游管理的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对于教学的实践内容不够新颖较为单一,缺乏全面、系统的安排,将实践重点放在了酒店上,对于旅行社及旅游景点少之又少;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够,整体素质不高,许多院校由于刚刚兴办实践课程,缺乏自身的教师资源,同时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健全,不能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三、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形式归纳

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训练,大部分高校都会有实践教室,导游模拟室,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是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实践教室主要是对学生的形体进行训练,并且对于酒店中的一些简单操作进行练习,例如铺床单、端茶盘、摆桌摆等。在导游模拟教室就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置身于旅游景点中,作为导游为大家进行景点讲解。除了校内实践练习之外,许多高校都会和一些度假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在寒暑假期间向企业输送一些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由于导游的流动性较强,学校不便于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合作企业大多是星际酒店,学生以服务员的身份进行实践学习,随能力有所提升,但是收获并不乐观,许多学生因此对本专业丧失兴趣。同时在校外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导游的实践,许多学生的导游专业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应用型的实践教学依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目标设定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都在逐步向大众化迈进,实践性较强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培养技能精湛的一线服务员工向培养基本素质、基础理论、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转变。实践目标的转变,符合企业的发展用人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使学生在强大的社会竞争中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并且这一目标的转变使旅游本科教育的应用型实践区别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旅游企业的认识、实践操作技能、管理技能、沟通能力等,要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结合起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用性向应用型转变,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五、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要求分析

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进行不同类型、内容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基本上要包括理论课课内的实践,专业实训训练,综合实践环节的设定,专业实习等多个部分。尽管高校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许多高校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是单纯的另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并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应用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的认识欠缺。大多数的实践忽视了综合的实践,许多高校设定了导游、客房、餐饮等独立实践课程,但是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的实践。从根本上说,许多高校对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要求徒有规章,却没有很好的落实。

六、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功能阐释

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普遍受到关注,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专业的魅力,在实践中充分把握专业技能要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增强学生的思考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感。高校实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不但使学生们掌握了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还使学生旅游管理行业的能力得到提升,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在实践中,还有利于学生对旅游管理行业、企业环境的熟悉和了解,以至于能够快速、灵活的融入到真正的工作中。

结束语:

我国大多数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还是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行实践教学符合社会的发展,符合旅游行业的需要,不仅能够使学校与企业进行人才的对接,还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以便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要。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实行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正处在法发展上升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许多教学手段都是模仿其他地区,并未结合自身的实际,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深入贯彻学校的要求目标,使实践教学缺乏真正的能动性,我国高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上一篇:动力学参数匹配下一篇:血型与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