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排石汤

2024-05-15

中药排石汤(精选8篇)

中药排石汤 篇1

中药方剂组方原则, 就是常说的“君臣佐使”原则。方剂中的“君臣佐使”颇似朝代中的“君臣佐使”频频更换, 导致中药方剂数量爆炸性增长。如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就记载历代流传下来有名称方剂9万余首, 且绝大多数是1911年以前的。若将无名、重名和异名方计入数量会更大。迄今这种无序、随意、简单的低层次数量上的增长仍存在。为此, 笔者以中药排石方剂为研究对象, 通过计算机检索各种中药排石方剂, 对其命名、组方等相关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国医院知识仓库 (CHKD) 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文献检索方法

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全部文献, 下载其中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全文, 剔除治疗胆结石或非泌尿系结石的文献。

1.3 统计分析方法

(1) 方剂命名方法比重分析:对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全部文献, 逐一记录各排石汤的全名, 重名方只计1方列入方剂命名方法比重分析。 (2) 重名方和方剂中中药出现频数分析:阅读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48篇全文, 列表列出文中排石方剂基本方名称和组成, 统计重名方及各组方中药出现的频数。

2 结 果

2.1 排石方剂命名方法比重

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论文共828篇, 其中方剂全称不同者197方, 按近期文献[1,2,3]有关中药方剂命名方法进行归类, 排石汤方剂命名方法比重见表1。

注:*功用命名是依据方剂的功用来命名, 如通淋排石汤等;成分命名是根据组成方剂的药物名称来命名, 如金甲排石汤等;成分功用命名是上述两法混合而成, 如金鸡化瘀排石汤等;数目命名是依据组成方剂的药物数目来命名, 如十味排石汤等;姓氏命名是以方剂创建者的姓氏来命名, 如吴氏排石汤等;代号命名是将同类方剂编号排序来命名, 如排石汤1号、排石汤2号等;民族命名是因方剂以民族药物为主而冠以民族来命名, 如苗药排石汤。

2.2 重名方情况

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48篇全文中, 48个排石方剂重名方31方占64.6%。见表2。

2.3 中药出现频数

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48篇全文中, 48个排石方剂基本方中有90味中药参与, 其中频数出现10次以上的中药见表3。

3 讨 论

3.1 关于中药排石方剂的命名

迄今, 中药方剂的命名尚无统一标准, 由于古近代医家乃至现代中医创制的方剂多为个人所撰, 因此中药方剂的名称极具个性而呈多样化。尽管历代中医药大家、名家对古籍方剂也进行整理、考证, 但仍受限于个人文化素养、师承关系、学术派别等方面的影响, 导致中药方剂的命名难规范统一。近年来, 有学者[1,2,3]对中药方剂名称进行了研究, 试图找出历代医家对方剂的命名规律, 虽然发现了部分命名规律, 但由于历代方剂数十万计, 这此规律也难以囊括。又由于无统一规范的中药方剂命名法, 中药方剂的命名乱象自然持继存在。笔者统计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论文共828篇, 归纳中药排石方的命名法就有8种, 而其中2008年48个排石方剂重名方 (同名异方) 占64.6%。数据表明, 排石方剂的命名同样存在随意、无序现象。这种现象持续存在, 一方面暗示或误导中医们简单重复地创制更多类似排石方剂, 使排石方剂越来越混乱复杂, 不利于中药方剂的整理、归类和研究;另一方面大量重名方、同类方出现也让国际医师难以理解和接受, 使排石方剂或中药方剂的可信度、国际地位和学术地位均降低。因此, 中药排石方剂的统一规范命名已经刻不容缓。

3.2 关于中药排石方剂的数量

笔者仅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就有828个排石方剂, 即使不计重名方, 也有197方。创制方剂数量增加, 从正面意义上反映中医们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并由此而获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丰硕成果理应大大提高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和地位, 然而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 中药治疗地位似乎越来越低, 与具有确实消炎消肿作用的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和舒张输尿管的坦索罗辛等相比, 疗效屈居其次[4,5]。很显然, 这涉及到成果也即所创制方剂质量问题, 换言之, 方剂的疗效并未随创制方剂数量增加而增加, 中医们的创新可能多是“换汤不换药”的低水平重复而已。从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年含“排石汤”题名的48篇全文的资料看, 主要表现在: (1) 大多为自拟方, 不仅方剂名有重名, 且君药 (主药) 大多相同; (2) 创制方剂的疗效未设置对照组比较, 尤其是未跟古方或文献已有方比较以表明疗效更优; (3) 研究多为简单的临床观察, 未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实验方法, 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更难让世界接受。因此, 创制高效优质的中药排石方剂, 已成为中药方剂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也是逆转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弱化地位、提高中医中药的国际认可度的需要。

3.3 关于中药排石方剂的组方

在诊治“石淋” (泌尿系结石) 的实践中, 各医家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根据自己的经验, 辨证施治, 创制了各种中药排石方剂。不可否认, 这些排石方剂都符合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 都有一定的疗效,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发挥过推动中医药发展的积极作用。然而,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满足于简单创制方剂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无法在组方上找到突破, 创制出疗效相当甚至超越西药的排石方剂, 中医药治疗结石肯定会被抛于世界之后。笔者分析了2008年发表于各种国内期刊的48个排石方剂, 从组成上看, 90味中药参与构成这48首方剂, 除了1首广西壮族民间方为2味药组成外, 其余47首方剂最少含7味、最多含18味中药, 这些排石方剂主要的组成部分重复颇多。另外, 临床实践中单独使用金钱草单味中药治疗结石也有相似疗效, 而大多数排石方剂动辄10余味中药组成, 这多少让人产生疑问。值得庆幸的是, 有关中药方剂成分简化和标准化的研究和探讨已经进行[6,7], 期望不久的将来, 中医药会以全新的姿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孙世发.方剂命名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6 (1) :8-11.

[2]张养生, 张卫华.方剂命名目的性与原则性的探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12 (9) :652-654.

[3]钟舟海.中药方剂命名规律浅探[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 16 (2) :16-18.

[4]曹正国, 孙友文, 诸禹平, 等.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的作用[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8, 13 (6) :435-437.

[5]熊玮, 王坤杰, 王莉, 等.坦索罗辛用于输尿管结石排石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7, 7 (7) :506-515.

[6]郭世民, 马克坚.中药药性与中药方剂的标准化是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基础[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5, 26 (6) :11-12.

[7]刘德麟, 梁菊生, 康旭亮, 等.中药方剂成分高度简化的可能与意义[J].科技导报, 2006, 24 (11) :61-67.

排石汤治疗肾结石临床分析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1月应用排石汤治疗肾结石患者212例,男126例,女86例;年龄16~74岁,平均46.3岁。其中20<岁13例,21~30岁44例,31~40岁49例,41~50岁62例,51~60岁33例,>60岁11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均<1.0cm,形状规则,表面光滑。患者能够配合大量饮水和蹦跳等大量运动。

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排石汤进行治疗。排石汤组成:炮山甲12g,川楝子各15g,威灵仙15g,车前子15g,石韦15g,鸡内金15g,海金沙30g,虎杖30g,金钱草50g,陈皮12g,牛膝15g,赤芍10g,王不留行10g,丹参10g,枳壳10g,甘草6g。肾阳虚加肉桂,肾阴虚加枸杞子,血尿加生地,小便涩坠痛加通草、滑石,腹痛加木香玄、胡索,腰痛加川断、杜仲,日1剂,早、晚煎服,连服14天。若患者腹痛难忍,可以加用黄体酮20mg肌注。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结石完全排出体外;②有效:疼痛完全缓解,结石下移或缩小;③无效:疼痛减轻,结石未移动和缩小。

结果

经过14天排石汤的治疗,212例肾结石患者痊愈123例,痊愈率58.0%,有效76例,有效率35.8%,无效13例,总有效率93.8%。结石排出体外时间1周~2个月,平均1个月。

讨论

肾结石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多数位于肾盂肾盏内,肾实质结石少见。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无尿、肾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以及死亡。

结石在中医学谓之“石淋”,《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也”。又云:“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石淋的形成多为湿热蕴蒸日久所致,而气滞血瘀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机体气血运行通畅,气滞血瘀,气血运行失调,使有形之物聚而为石,而结石又易损伤血络,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久则出现瘀血阻滞,不通则痛。中医中药是人们最易接受的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的治疗方法。排石汤该方具有通淋排石,清热利尿,兼行气软坚,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中金钱草可以利尿,增加输尿管动作电位,促进结石下移和排除,方中车前子、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能利尿通淋化石,王不留、赤芍、虎杖、丹参能活血化瘀,枳壳、陈皮行气,诸药合用,能增加排尿量,加快输尿管的蠕动频率,使结石排出。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可以行气活血止痛、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效。黄体酮具有解痛、扩张输尿管作用。

应用排石药的条件,患者才能对多种治疗手段作出最佳的自我选择。在应用排石汤进行治疗的条件是:①泌尿道无明显畸形、狭窄和感染;②选择结石直径<1.0cm,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并且与肾盂肾盏无黏连而游离于腔内者;③患者体质好,能配合大量饮水及蹦跳等大量运动。④无严重肾积水,肾功能尚好者。

结石是尿酸盐和草酸盐结晶,因此食物含有大量的草酸盐或能形成尿酸盐的食物是导致结石的必然因素。要尽量食用少西红柿、榨菜、青苹果、菠菜、海产品等高草酸、高钙食物。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多运动,特别是要多蹦跳,尽可能使尿量>2000ml/日,促进排石。在饮食上要多吃雪梨、南瓜、西瓜等食物。同时加强预防,主要多饮水,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肾结石就要及时进行治疗。

本文为探讨排石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应用排石汤治疗肾结石患者212例,均服用排石汤进行治疗,肾阳虚加肉桂,肾阴虚加枸杞子,血尿加生地,小便涩坠痛加通草、滑石,腹痛加木香玄、胡索,腰痛加川断、杜仲,日1剂,早、晚煎服。经过14天排石汤的治疗,212例肾结石患者痊愈123例,痊愈率58.0%,有效76例,有效率35.8%,无效13例,总有效率93.8%。结石排出体外时间1周~2个月,平均1个月。结果表明,排石汤治疗肾结石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Rousaud Baron A,Millan F,Izquierdo de la Torre F,et al.Analysis and clinical course of residual lithiasis after shock wave renal treatment[J].Arch Esp Urol,2001,54:1009-1016.

2 Aghamir SK,Mchseni MG,Ardestunani A.Treatment calcufl with ballistic fithatripsy [J].Eadoural,2003,17:887.

3 Beuers U.Drug insight:Mechanisms and sites of action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cholestasis.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J].Hepatology,2006,3:318-328.

4 张永良,林瑞祥,张燕生,等.上尿路结石治疗方法比较(附3218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2):151-153.

5 Gonzalez Enguita C,Calahorra Fernandez FJ,Cabrera Perez J,et al.Surgery of renoureteral lithiasis. Current indications[J].Actas Urol Esp,2001,25:610-617.

6 黄明,邹晓峰,肖运政,等.肾折叠和肾固定术在巨大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J].

中药排石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泌尿道结石患者, 男38例, 女22例, 年龄23~65岁, 平均 (4 0.2±6.8) 岁。病程1个月至2年, 平均 (0.9±0.3) 年。单肾结石21例 (35.0%) , 双肾结石5例 (8.3%) , 34例 (56.7%) 输尿管结石。结石直径为4~10mm。排除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2 临床表现发作时均有腰部疼痛, 其中恶心、呕吐24例 (40.0%) , 血尿12例 (20.0%) , 急性尿潴留10例 (16.7%) 。

1.3 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1.3.1中医疗法方药基本组成:金钱草30g, 木通3g, 乌药10g, 海金砂10g, 滑石15g, 川栋子6g, 车前子12g, 赤芍10g, 鸡内金10g, 石苇10g, 瞿麦10g, 萹蓄10g, 甘草6g, 白术10g。每日一剂, 用水煎服2次, 10天为1个疗程。1.3.2西医疗法每日饮水量3000ml左右;病变侧单足跳100次, 硫酸镁20ml, 山莨菪碱 (654-2) 10mg, 静脉滴注, 1次/d。疼痛剧烈者, 肌内注射哌替啶10mg。10d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以所有症状消失为治愈, 症状无变化视为无效。所有治愈病例均进行B超复查后证实。

2 结果

45例 (75.0%, 均小于45岁) 于1个疗程后治愈, 13例 (21.7%, 均大于55岁) 于2个疗程后治愈, 无效2例 (3.3%, 均大于60岁) 。2例无效者后经体外碎石治愈。

3 讨论

我们认为, 中西医结合排石治疗适用于以下患者: (1) 结石短径小于1cm, 形状较规整且表面较光滑者; (2) 泌尿系统无明显畸形、梗阻和狭窄者; (3) 患结石侧肾功能与输尿管功能尚好者; (4) 病程短, 年龄在65岁以下, 无明显心、肺、血管疾病者。“淋”之称谓首见于《内经》, 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称之为“淋閟”。尿路结石在临床上的特征是腰腹部绞榨样疼痛, 少腹拘急, 尿中带血或夹有砂石, 排小便艰涩或尿流突然中断, 按其临床表现特点属中医学“石淋”范畴, 《中藏经》中有“砂淋者, 脐腹中隐痛, 小便难, 其痛不可忍, 须臾, 如小便中下如砂石之类”的论述。多由肾虚导致膀胱气化失常, 由病初的气滞血瘀进一步发展到膀胱湿热或下焦湿热交蒸, 所以肾和膀胱的功能异常与结石的形成有关[1]。其病因主要为“热在下焦”, 治疗宜清热袪湿, 行气逐瘀, 通淋排石。排石汤中金钱草、海金砂清热利湿, 鸡内金、滑石利尿化石通淋, 萹蓄、瞿麦清热通淋, 车前子、石苇助石下行, 乌药、甘草有缓急止痛之效。诸药合用, 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淋排石的功效。西药硫酸镁、山莨菪碱具有解痉止痛的功效, 解痉止痛可以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的痉挛, 抑制收缩, 从而减少结石对管壁的刺激及管壁对结石的阻力, 达到排石的作用。同时对肾血管平滑肌亦解痉扩张, 使肾血流量增加, 排泄加快, 也有利于结石的下降排出。与中药排石汤具有协同作用, 可以增加结石的排出率[1]。

泌尿系结石大多数为草酸钙结晶, 小部分是磷酸钙结晶。由于食物中含有一定的草酸和钙, 在经过泌尿系统向外排出的同时, 容易析出草酸钙结晶。因此, 食用低钙和低酸的食物可减少结石的形成。补充水分, 保持尿量在2500ml/d, 降低尿液内尿酸的浓度, 可促进结石的排出[2]。

总之,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道结石可以提高结石的排出率, 缩短排石时间, 同时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 结果较为满意,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基祥, 何涛, 赵宏耀.中西医结合诊治输尿管结石90例[J].中国民间疗法, 2012, 20 (10) :55-56.

中药排石汤 篇4

关键词:尿路结石,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排石颗粒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发作时患者可感到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1]。我院结合多年来服用排石颗粒治疗尿路结石的经验,采用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疗效较好。为探讨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216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16例,其中,男138例,女78例;年龄22~78岁,平均(43.6±8.2)岁。诊断标准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外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2]:(1)发作时感腰腹绞痛,可放射至会阴,患者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时有沙石排出;(3)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4)B超或腹部平片或CT检查确诊。21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08例,男67例,女41例,肾结石3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0例,结石大小为0.4 cm×0.4 cm~0.9 cm×2.3 cm;对照组108例,男71例,女37例,肾结石3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5例,结石大小为0.3 cm×0.4 cm~0.9 cm×2.4 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截石位,铺无菌巾后用10 ml注射器向尿道注射2%利多卡因10 ml,5 min后注入石蜡5 ml,置入输尿管镜或尿道膀胱镜,经操作孔向患侧输尿管插入斑马丝25~30 cm,推入双J管。如此法不成功,可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置入双J管。服用中成药排石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对照组:采用国产BYS超定位水囊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电压(220±22)V,电流5A。患者俯卧位,经B超定位后体外冲击碎石,击中次数为2 000次。治疗后配合服用排石颗粒,方法同研究组。

1.3 疗效判定[2]

治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石排出,经B超或X线检查结石影消失。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结石排出,但经B超或X线检查结石仍少量存在。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经B超或X线检查结石影向下移动。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改善后1周复发,B超或X线检查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愈87例(80.6%),显效8例(7.4%),有效4例(3.7%),无效9例(8.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64例(59.3%),显效14例(13.0%),有效14例(13.0%),无效16例(14.8%),总有效率为8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术后疼痛8例,膀胱刺激征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108例患者治疗后均存在不同程度血尿,3例患者出现疼痛,6例出现恶心、呕吐。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上属于“石淋”、“砂淋”、“血淋”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主要发病原因是肾气虚为热所乘,膀胱气化失常,气血瘀滞,湿热蕴结下焦,尿中杂质聚为砂石,阻塞尿道,气机不通则痛[3]。同时热邪伤及血络,日久将损害患者肾功能[4]。排石颗粒的主要成分为连钱草、车前子、木通、徐长卿、石韦、瞿麦、忍冬藤、滑石、茼麻子、甘草等。具有清热利水、通淋排石的功能。其中方中连钱草具有清热解毒、通淋排石的功能;甘草理气解痉,可扩张输尿管;徐长卿具有疏风解热、行气活血的功能;石韦具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热的作用;滑石利管道,通水淋,增加尿量,起到冲击结石的作用。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临床治疗周期较长,对于较大的结石排出较为困难。双J管有许多侧孔,放置双J管有助于消除上尿路梗阻,保护肾功能,同时可替代肾造瘘的作用,减少术后感染、漏尿的发生[5]。体外冲击波碎石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是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击碎体内的结石,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6]。

为探讨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笔者对我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21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效果明显好于采用体位碎石术后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研究组治疗后治愈人数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8例,膀胱刺激征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108例患者治疗后均存在不同程度血尿,3例患者出现疼痛,6例出现恶心、呕吐。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尿路结石术后并发症也较少。

综上所述,腔镜下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中药排石颗粒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熊志恒,徐兆金.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配合中药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与观察[J].中外医疗,2010,7(15):59-60.

[2]吴在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52-2654.

[3]柴跃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69例[J].河北中医,2001,23(12):934-935.

[4]沈家胜,郑剑波,闫振山,等.输尿管内双J管置入术结合排石汤治疗126例上尿路结石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5):1558-1559.

[5]徐谊朝,褚靖,郭泽雄,等.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后常规放置输尿管支架的必要性研究[J].广东医学,2009,28(9):1389-1390.

化石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大部份病例均分别伴发作时腰腹绞痛, 小便涩痛频急, 或排尿中断等典型症状, 少数患者只自觉间有轻微腰酸腰痛, 无明显尿涩尿痛等症状, 全部患者均经过B超或X线腹部平片确诊。男性患者70例, 女性患者43例;年龄18~65岁, 平均42岁;病程1d~8a不等;经X线或B超等检查显示, 结石最小约0.4×0.3cm, 最大约1.3×0.9cm;肾结石56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37例, 中段结石12例, 下段结石8例。伴肾积水患者20例, 尿隐血49例。

1.2 方法

本病关键在于肾虚膀胱湿热, 故治原则以清热利尿, 通淋化石为主, 佐以益肾理气活血化瘀为辅, 自拟化石排石汤, 药用:金钱草60g, 海金沙30g, 炒鸡内金20g, 石韦30g, 泽泻20g, 车前子30g, 瞿麦24g, 滑石30g, 怀牛膝24g, 续断20g, 威灵仙30g, 枳壳10g, 沉香10g, 三棱20g, 莪术20g, 甘草5。水煎取汁500ml, 分2次口服, 一般两周为一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1) 治愈:砂石排出, 症状消失, X线摄片或B超探查结石阴影消失; (2) 好转:症状改善, X线摄片或B超探查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 (3) 未愈:症状及X线摄片或B超探查结石无变化。

2.2 排石情况观察:

临床症状消失, 结石排出, 腹部平片或B超探查结果提示结石阴影消失95例, 占84.07%;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 腹部平片或B超探查结果提示结石阴影缩小或下降12例, 占l0.62%;临床症状无改善, 腹部平片或B超探查, 提示结石阴影无变化6例, 占5.31%, 总有效率达94.69%。服药1疗程以内53例, 2疗程30例, 3疗程12例, 4疗程10例, 4疗程以上8例;治疗时间最长90d, 最短2d。

3 病案举例

例1:刘某.女, 4O岁, 家庭妇女。反复腰部酸痛不适1a余, 腰痛加重伴尿涩尿频2月余, 刚起病时曾在本院B超检查报告为:左肾上极探及约0.7cm×0.6cm的强回声光点, 于右肾集合系统探及约0.5cm×0.3的强回声光点, 确诊为双肾结石, 当时因症状轻微没积极治疗, 近两个多月来腰痛加重并见尿涩尿频, 在外治疗 (具体用药不详) 症状无改善而于2008年4月13日回本院B超检查报告为:左肾上极探及约0.8cm×0.6 cm的强回声光点, 于右肾集合系统探及约0.5cm×0.3cm的强回声光条, 诊断为双肾结石。症见患者面色无华, 少气乏力, 舌质淡, 边有齿痕, 脉细散等气虚之象, 投以化石排石汤加黄芪30g, 党参20g, 白术10g, 每日l剂, 水煎2次取汁500毫升, 分2次口服。进上药3剂后, 腰痛有所加重, 说明结石活动, 再服上药5剂后, 腰痛减轻, 唯有腰部不适感, 周身乏力。依前方续服5剂后诸症消失, 复查B超报告:肾、输尿管、膀胱均未见任何异常, 说明结石已排出体外。

例2:黄某, 男, 46岁。2009年6月26日就诊。自述突然感觉右侧腰及右腹部剧烈疼痛, 而速来就治。舌脉诊:舌红, 苔黄腻, 脉弦弱, 右侧上腹部压痛及轻度肌紧张, T38.4℃。尿常规检查稳血 (+++) , B超检查示:右侧肾盂见一约0.4cm×0.3cm强光点, 输尿管上端结石1块, 直径约0.7cm×0.5cm, X光腹部平片见上述两处阳性结石, 诊断为泌尿系结石。中医辨证:石淋。予化石排石汤施治, 并嘱患者大量饮水, 于第2d及第3d患者小便时排出大小结石, B超复查示, 结石阴影消失。

4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 中医学属石淋、砂淋等范畴, 本病关键在于肾虚膀胱湿热, 肾虚为本, 湿热为标。《诸病源候论·诸淋候》指出:"诸淋者, 由肾虚而膀胱热也。肾虚则小便数, 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宣。"并指出在治疗时"凡热者宜清, 涩者宜利, 下者宜提升, 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温补命门"。《金匮要略》指出:"淋家不可发汗", 《证治汇补》云:"热得补而愈盛"。故病之初起多为热证, 实证, 治疗以清热利尿, 通淋化石为主, 佐以理气活血化瘀以助排石。早期一则忌发汗, 二则忌补。但如果素体虚弱者可适当佐以补益扶正之品, 以防攻伐太过。若久病缠绵, 导致肾气已衰, 转为虚寒之候者, 治当补益气血, 培补脾肾, 方能达到扶正祛邪, 药到病除之目的。因此立法处方之际, 既要掌握原则性, 又要掌握灵活性, 切忌见石治石, 治石不治人, 一方到底, 拘泥不变, 而应随证加减, 同病异治。化石排石汤方中, 金钱草, 味苦性寒, 清热利尿排石;海金沙, 甘寒, 清利, 入小肠、膀胱经, 善清二经血分之伏热, 二药合用, 通淋排石之力增强;石韦, 《本经》载:"主治劳热邪气, 癃闭不通, 利小便水道。"本品甘苦, 微寒, 入肺, 膀胱经, 上能清热, 下利膀胱, 肺为水上之源, 源清则水自洁, 既具利水通淋之功, 又入血分有止血之效, 故石淋兼血尿者, 用之尤为确当;鸡内金化湿消石;泽泻、车前子、瞿麦、滑石清利膀胱湿热, 利水通淋;怀牛膝引药下行;续断补益肾气, 主治肾虚、腰痛;枳壳、沉香理气以助通利水道, 三棱、莪术、威灵仙活血化瘀, 化石散结, 既可疏散溶解结石, 又可松解结石与组织之间粘连, 有利于结石排出与消散, 诸药合用, 共奏清热利湿, 祛瘀散结, 理气排石之功效。笔者认为, 鉴于泌尿系结石病者, 证有虚实, 石有大小, 形有多变, 体质有强弱差异, 故治当随证加减, 方能奏效。如腰腹绞痛者可加白芍、元胡;尿血甚者加大蓟、小蓟、仙鹤草;合并高热者加黄柏、栀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枳实;气滞血瘀甚者加王不留行、桃仁、路路通;肾阴虚者加女贞子、龟板、生地、旱莲草;肾阳虚者加制附子、巴戟天、补骨脂;气血两虚者加黄芪、何首乌、当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茯苓。为提高疗效, 除多饮水外, 在服药后30~40min或将排尿之际, 适当配合慢跑、跳绳等, 有助于砂石下行。总之, 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过程中, 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 "湿热交结"应用好基本方药, 定会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另外, 在预防方面, 结石患者平时应多饮水, 饮食宜清淡, 忌肥甘辛辣厚腻之品, 少饮酒。同时积极治疗尿路感染, 不宜长期服用磺胺类等容易引起尿中沉淀的药物。盛夏季节, 可常用金钱草、车前草、粟米心等煮水代茶饮, 以增加尿量, 减少尿中晶体沉淀。但如果结石较大难以排出, 或产生梗阻尿闭, 或反复感染严重、肾积水较多、肾功能不全者, 应考虑手术治疗, 以免延误病情。

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曾繁荣.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59例[J].福建中医药, 2009, 40 (5) :64.

[2]侯卫东.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8, 6 (3) :35.

中药排石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3月~2009年3月门诊及住院泌尿结石患者,患者症状大多表现为腰疼,也有部分患者于查体时发现。58例患者中,男52例,女6例;年龄20~35岁;病程1~206 d,平均23 d;肾结石22例,输尿管结石28例,膀胱结石8例;合并肾积水17例、膀胱刺激征31例;结石大小横径<1.0 cm,纵径≥0.6 cm且<1.0 cm;肾、输尿管连接部,或结石远端输尿管无畸形、狭窄、梗阻及手术瘢痕、粘连等;且均无心、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排除不能按时服药者。

1.2 方法

知柏地黄排石汤组方成分:黄柏10 g,知母10 g、生地黄15 g、山芋肉12 g、山药15 g、丹皮15 g、茯苓15 g、泽泻12 g、金钱草30 g、海金沙30 g、鸡内金15 g、牛膝15 g、槟榔10 g、杜仲12 g、川续断12 g。水煎服,1剂/d,分2次服。2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多饮水,忌辛辣,戒烟酒,忌同房。注意休息,适当憋尿做跳绳运动或轻轻捶打肾区,并观察副作用。

1.3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订。有典型突然发作的肾区疼痛,伴有肉眼或镜下血尿,或伴有腰腹部钝痛、酸胀不适,或有排尿突然中断、排尿困难、急性发作时肾区或输尿管部位有叩痛或压痛。经影像检查(彩超或X线摄片)证实为尿路结石。

1.4 中医辨证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有腰疼,且手足心热,盗汗,遗精,心中烦热,多梦等,舌红或绛,苔少或剥脱,脉细数。

1.5 疗效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2]。治愈:结石排出,症状消失,B超、腹平片示结石阴影消失;好转:症状改善,腹平片、B超复查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未愈:症状及B超、腹平片检查结石无变化。

2 结果

2.1 一般效果

经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彩超,治愈34例,占58.6%,有效24例,占41.4%,总有效率为100.0%,且无明显副作用。其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2.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因查体时发现肾结石来诊,于服药3剂后即出现肾绞痛,随来院复诊,患者讲明病情,给予补液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后,尿中排出米粒大小混渣,疼痛缓解,复查彩超结石消失。

患者,男,26岁,因左侧腰痛来诊,经查彩超发现左肾结石。服药4剂后,尿液中夹有混渣样物(自诉呈褐色)排出,随即腰疼消失,复查彩超未见结石。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由于尿液中晶体浓度增加,超过在尿中的溶解度,呈饱和状态,以致晶体发生沉积所致,其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结石,以腰或腹部疼痛或绞痛为临床主要表现。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动物蛋白摄入的增多,导致体内尿酸生成增加,沉淀生成结石,故该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为泌尿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石淋”、“癃闭”、“腰痛”等范畴,多为膀胱湿热或下焦湿热,肾与膀胱的功能失常所致,且肺失宣发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湿郁而化热灼伤津液,炼液而成结石[3,4]。而本组患者以青年男性为多,生活习惯多有喜熬夜、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平素工作繁忙,饮水不多,性生活较活跃。此种起居行为易于耗伤阴液,肾阴不足,阴虚内热,肾内浊阴受内热煎熬而成有形之结石。《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医宗金鉴》在其卷三“虚劳”篇中讲到:“人之劳心好色、内损肾元者,多属真阴亏损,宜用六味汤加知母、黄柏补其阴而火自降”。泌尿系结石病易于复发,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尤其向其强调平素饮食起居的调节,维护根本。本方知柏地黄汤加金钱草、海金沙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引结石下行;鸡内金通淋化坚消石;牛膝、杜仲、川续断补肾强腰;槟榔消积行水,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利尿、排石通淋之功,故疗效较好。

结石性肾绞痛多由结石移动对肾盂、输尿管造成机械性刺激,尿路梗阻、痉挛或感染引起,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临床上常以解痉(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和中枢抑制的镇痛治疗[5]。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针对结石性肾绞痛的病理机制加味金钱草、海金砂以增加其清热利湿之功,使本方在补肾的基础上加强了利尿排石、抑菌的作用。两药能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Na+、尿素、尿酸的排出量,产生溶质性利尿,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输尿管扩张,张力降低,输尿管蠕动增强,有利于结石的松解与排出,进而从根本上治疗肾绞痛。在临床治疗中,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3 000 ml以上,保证足够尿流量的局部冲刷作用,进一步促进输尿管的蠕动,配合必要的跳跃或颠簸运动的力量及重力作用,促使结石下移[6]。

综上所述,知柏地黄排石汤治疗泌尿结石效果较佳,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7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

[3]赵海岩.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6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716-717.

[4]王建华,杨秀明.自拟柴芩三金汤治疗泌尿系结石98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94-95.

[5]杨晓溪,雷学成.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结石性肾绞痛30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3):24-25.

中药排石汤 篇7

关键词:排石汤,肾结石,临床观察

肾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学称之为“石淋”, 为湿热蕴结下焦, 尿液受到煎熬, 日积月累, 结为结石。单纯西医治疗方法比较局限,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很大优势, 临床报道[1,2,3]疗效满意。现将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4例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做一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8例, 男19例, 女9例, 年龄17~63岁, 平均35.4岁, 病程1个月~1.6年, 结石直径0.6 cm~2.0 cm;治疗组36例, 那22例, 女14例, 年龄18~61岁, 平均36.3岁, 病程1个月~1.8年, 结石直径0.5 cm~2.0 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结石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①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腰部疼痛或不适感, 痛及前阴或疼痛难忍, 绞痛, 面色苍白, 冷汗自出;②肉眼可见血尿或尿检有红细胞;③B超或X线腹部平片或肾盂造影可明确结石部位;具备以上①并有②或③中任何两项者即可确诊。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 治疗能级3~7级, 冲击次数300~4500次, 平均治疗时间为30 min。术后常规给予适度休息与运动、饮水与补液、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 7~10 d后复查B超, 确定是否行2次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排石汤口服, 每次150~200 ml, 2次/d, 处方:金钱草60 g、海金砂、鸡内金各30 g, 金银花10 g、萹蓄、瞿麦各15 g, 车前子10 g、白茅根10 g、王不留行10 g、牛膝10 g、小蓟5 g、生地黄5 g、白芍5 g、甘草5 g。2周为1疗程, 连续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①痊愈:B超示结石全部排出, 尿检红细胞 (-) ;②显效:B超示结石大部分排出, 尿检红细胞 (+) ;③有效:B超示结石小部分排出, 尿检红细胞 (++) ;④无效:结石大小无变化, 尿检红细胞 (+++)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28例, 痊愈4例, 显效10例, 有效7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67.9%;治疗组36例, 痊愈11例, 显效13例, 有效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88.9%。经卡方检验 (χ2=4.3) ,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目前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特别是对于直径在0.5~2.0 cm的结石具有见效快、痛苦小、创伤轻、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但是由于肾脏结构的特殊性, 术后只片面的使用消炎、解痉、止痛是不够的, 只有采用相应的排泄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疗效[4]。

本文在体外碎石的基础上对症治疗,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 采用排石汤清热化湿、通淋排石, 化瘀止痛, 方中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具有溶石排石之效, 二花、萹蓄、瞿麦、车前子清热化湿, 加用一些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的药物, 对于术后结石的排出及预防诸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具有较好疗效;临床研究也表明, 加服排石汤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 联合中药排石汤治疗肾结石效果理想,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红方.金鸡化瘀排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临床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12 (2) :159-160.

[2]杨立新, 唐桂良.体外冲击波碎石配合排石汤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7) :2381.

[3]叶艳军, 滕淑玲, 吴志民.体外碎石后服用中药排石汤治疗肾结石43例.中医杂志, 2009, 50 (2) :178.

中药排石汤 篇8

1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0例, 男55例, 女35例, 年龄14~60岁, 病程1d~10年。其中肾结石65例, 输尿管结石20例, 膀胱结石4例, 尿道结石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自拟排石汤治疗, 基本方组成:金钱草45g, 海金砂20g (另包) , 鸡内金20g, 山桅子12g, 扁蓄12g, 石苇9g, 车前子15g (另包) , 桃仁12g, 红花6g, 牛膝12g, 地龙12g, 王不留行10g, 甘草3g, 水煎服, 每天1剂, 分2次煎服。疼痛甚者加延胡素12g, 川楝子10g, 血尿加仙鹤草12g, 大、小薊各15g, 湿热盛重用车前子、扁蓄。气滞血瘀型, 重用红花、桃仁。肾阳虚加巴戟天9g, 杜仲9g, 菟丝子9g, 病程长脾气虚加黄芪15g, 白术12g, 山药20g。

1.3 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 回访5年内无复发。

1.4 典型病例

男, 18岁, 1998年9月1日初诊, 已发病2d, 患者左下腹阵发性绞痛, 向左大腿后方放射, 伴尿频、尿急、尿痛, 且余沥不尽, 尿中带血。彩色超声示:左侧输尿管下端结石, 约0.6cm×0.6cm, 左肾内3处结石0.3cm×0.3cm, 伴左侧输尿管扩张。尿常规检查:尿潜血 (+) 、白细胞 (+)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证为下焦湿热。治法:清热利湿, 通淋排石。上方药加减, 金钱草30g, 海金砂15g, 鸡内金20g, 山桅子12g, 扁蓄12g, 石苇9g, 车前子15g (另包) , 延胡素15g, 川楝子12g, 仙鹤草12g, 牛膝12g, 地龙12g, 木香9g, 王不留行12g, 甘草3g, 水煎服每天1剂。用药7d症状消失。数日后外出打工, 6个月后返乡务农, 本病又复发。症状同前, 再次来我院就诊。用上方药加减服药45d治愈, 随防8年无复发。

2讨论

上一篇:自主自学下一篇:气管切开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