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渠道(精选12篇)
文化渠道 篇1
一、群众文化的定义
文化: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群众文化, 是指人们职业外, 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 以自娱自教为主导, 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 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二、群众文化的形式
以坚持“小型多样, 欢庆吉祥, 内容健康, 安全有序”的原则, 以乡、村、社区活动中心为主阵地开展文化活动;坚持群众自娱自乐、就近集中、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原则。一般常见的群众文化形式有:
1. 广场文化, 如大秧歌、健美操、京剧团体等, 主要是自发的;
2. 团体文化, 如腰鼓队社团、演唱团体, 主要是民间的团体;
3. 馆类文化, 如群众艺术馆, 主要是政府组织的。
三、如何推进群众文化活动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提出, 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这充分说明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推进:
1. 建好平台, 用好设施。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础,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 积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决定》提出, 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要以农村为重点, 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 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 加大对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 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时, 还强调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这些政策举措的实施, 将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要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 整合资源, 提高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的综合效用。
2. 拓宽渠道, 积极开展。
群众文化植根群众、服务群众、快乐群众、为群众喜闻乐见。《决定》着眼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特别强调重视开展基层和农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提出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 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 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等。
3. 完善措施, 鼓励参与。
群众具有文化创造的巨大活力。特别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载体的广泛发展, 全社会鼓励文化创造氛围的进一步浓厚, 群众直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
南安市蓉中村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近几年来, 通过共建模式, 该村的“共建伙伴”有一串响当当的名字: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福建省农行、福建省联通公司、福建省炼化公司等。2009年, 东方演艺集团“三下乡”来到该村后双方签署协议, 共同投资创办文化产业公司, 通过“东方”的品牌号召力, 共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 把方圆几十里内的艺术培训工作做起来。该村还与福建省电大梅山实验学院共建, 办起电大蓉中艺术学院等。村里先后筹资300多万元, 投入文化教育, 形成从幼儿园到电大、成人教育、老年大学完整的体系。从2007年开始, 蓉中村已经办了5届文化节, 村级艺术团和外来的艺术团体联袂献演, 为村民提供了文化活动舞台, 一场群众文化的盛宴, 让人们欢欣振奋。
四、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产业建设
群众文化的普及、全面发展与否, 体现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域的精神面貌状况。如何繁荣群众文化产业建设, 奠定群众文化发展方向, 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政府部门动员社会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现如今,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 对社会上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所以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出头引导, 共同推进当前的社会文化健康发展。而企业在参与活动时, 也能借此提高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 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养。
2. 充分利用资源,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目前, 农村的文化建设发展比较单一, 农民在农闲时除了在家看电视之外, 也会出现聚众赌博的现象, 为改善这一情况, 基层人员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 应深入了解, 切合实际, 整合资源, 建设公共的服务设施项目, 例如:农村书屋、公共运动器材等, 也可定时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实现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 提高农民文化水平。
3. 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随着十八大会议的召开, 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步伐不断前进,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发展。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需依靠人才队伍的建设, 所以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人员的素质道德培养, 坚持开展知识文化课培训, 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从而更好的开展创新群众文化建设, 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
结语:
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摘要:群众文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之所求。目前, 群众自我娱乐、自弹自唱、自我欣赏、自我教育, 已蔚然成风, 因此, 我们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将自己投身于群众文化活动中, 努力积极开展群众文化,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关键词:群众文化,拓宽渠道,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明财.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J].《艺海》, 2012 (10) .
[2]罗市敏.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 (应用版) 》, 2010 (04) .
文化渠道 篇2
紫蓬支行始终致力推进我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从多种渠道出发全方位为企业文化建设出力。
严格落实标准行建设,完善银行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现我支行的门面,营业外厅与ATM自助银行区均已完成改造,现正在补充外厅服务设备与便民设施。在硬件设施条件不断完备的基础上,支行持续抓好文明服务,做好柜面与大堂两大部分的文明服务工作。相信支行即将以全新的面貌和更完善的服务迎接客户。
积极参与总行各类活动,发掘和培养每名员工的爱好特长。总行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支行组织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总行各项活动,员工们也能从多种文化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每个员工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爱摄影的员工参加“小拍客”活动,爱运动的员工自荐报名参加运动会,爱读书的员工总结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爱挑战与思维锻炼的员工参加辩论赛等等,真正做到让每一名员工参与进文化活动中去,形成了良好的的企业文化氛围。
文化渠道 篇3
距离2015年“双11”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阿里已经开始布局。
10月13日,两个大号的“天猫双11”图案通过灯光,映射在阿里巴巴集团杭州西溪园区报告厅的侧墙上。内厅挤满了人,各路媒体早早架起了“长枪短炮”。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和阿里巴巴集团总裁迈克.埃文斯与39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坐在前排。此后,他们开启了2015天猫“双11”的节奏。
马云在启动会上说,9年前,他第一次去马尔代夫旅游,在一个商店看到许多纪念品,店员告诉他,这些商品来自中国,是通过阿里巴巴进口的,正是这一经历一直激励着他。
由此,马云做出判断,内需今后会成为真正的马车,未来十年中国将会成为一个专注内需的大国,而且会从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会从投资基础设施的大国变成管理基础设施的大国。这种变化不仅对中国来说是机会,而且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机会。
2015年,天猫“双11”进入第七个年头。“将时钟拨回至2009年,那时张勇进入阿里两年,天猫还叫淘宝商城。当时,淘宝系的B2B和C2C业务相对强大,但B2C业务的淘宝商城相对还很弱小。反观以B2C为主的对手,京东、一号店等已经壮大,亚马逊早已进入了中国市场。在那一年,为了促进淘宝及淘宝商城的业务,张勇受美国黑色星期五的启发,推出了‘双11’购物节。不过,第一个‘双11’,淘宝平台的成交额仅为5200万元。”《中国企业家》题为“天猫‘双11’如何跨越七年之痒”的文章将天猫“双11”的发端做了回顾。
那么,迈入第七年的天猫“双11”如何求变,成了众多媒体解读的重点。
新华网“天猫启动2015‘双11’ 抢先发力电商全球化”一文介绍:天猫今年的“双11”战略,以海外生鲜为主打,在39国使节的见证支持下,与全球4万多个商家、3万多个品牌联手,共迎“全球购物狂欢节”……“全球买”主打全球最低价、全球包邮包税,由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大牌领衔。“全球卖”则以俄罗斯、西班牙、英国、法国、以色列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为主,领衔“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全球整体成交。“全球卖”主打的“双11”折扣商品数量将达到5000万,有近5000家国内商家参与。
“双11”全球化的背后,是指挥部由杭州移师北京。“今年的‘双11’会正式迈向全球化,向着我们服务20亿全球消费者的目标迈进。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具有国际影响力,‘双11’的全球化和阿里巴巴的全球化,必须从北京开始。”张勇说。
随着线上线下商业的融合,“全渠道”成为2015年“双11”的重头戏。“在渠道方面,今年的‘双11’”数字经济和线下商业全面融合,苏宁、银泰、北汽、首旅集团等千余商家,将全渠道打通用户管理、商品管理和服务、物流等,在全国超330个城市18万家商场或门店,共同参与‘双11’。天猫国际将联合银泰百货四家门店与主要海外品牌进行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实时互动,速卖通也会在俄罗斯、西班牙、英国举办当地买家参与的线下狂欢活动。”凤凰科技题为“今年‘双11’阿里主打海外牌:5000多海外品牌已入驻”将2015年天猫“双11”的全渠道做了分析。
除此之外,推出“双11春晚”成为全民谈资。
2015年的“双11”,天猫将与湖南卫视联合推出一场4小时的晚会,由冯小刚担任晚会总导演。阿里方面表示,晚会将从11月10日20:30开始,在倒计时中迎接2015年“双11”零点的到来,阿里将之称为“双11春晚”。
同时,“天猫狂欢夜”也将是一次通过多屏互动、重构“消费+娱乐”模式的新尝试,融综艺内容、明星游戏、移动购物于一体,全球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平台,边看边玩边买,通过多场景互动,共同参与到这场狂欢中来。
“据悉,通过‘双11春晚’,将有众多明星一起共享娱乐盛宴。其中,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宁泽涛已经率先确认加盟,将在‘双11春晚’奉献出自己的电视首秀。”《今日早报》以“‘双11’马云豪爽刷下第一单 宁泽涛电视首秀约吗”为题引爆眼球。
那么,“阿里大张旗鼓举办2015‘双11’意图何在”?
搜狐网刊文算了一笔账:据说,阿里此次给“双11”定的目标是800亿,800亿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天内14亿中国人每人消费57元。
可阿里巴巴仅仅是为了要刷成交额才举办“双11春晚”的吗?很显然不是。
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专栏作家指出:首先,这是一场商业繁荣下的文化盛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发展至今,已经在商业平台上相当完善了,势必后续发展会融入大量的娱乐和文化元素,娱乐是活力,时刻带动淘宝天猫能够被年轻一代所接受,以及产生传播力;文化是持续力,之所以持续不断,在于它本身的内容足够丰富,源源不断地提供内在的原动力,这也是当前淘宝天猫所需要的。其次,这是阿里巴巴上市信心的重振机会。2014年3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股价一直飙涨,但是从2014年“双11”过后,阿里与工商局爆出大战,阿里股价持续下跌。目前在BAT中被腾讯超越,股价下跌幅度达到26%,2015年的“双11”显得异常重要,曾经IPO一度超越facebook、亚马逊的阿里巴巴能否再战成名,挽回以往的荣耀,夺得BAT的头把椅成为潜在期许。再次,这是一次电子商务平台从PC端往移动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购物APP占据手机端,特别是微信所带来的商业生态,足以让阿里巴巴心惊,不断地将PC端的购物平台移到移动端,才是公司目前需要做的事情。
毋庸置疑,“全球化”“全渠道”“全民文化盛典”将是2015天猫“双11”的最大亮点。“以前我们评价自己是基于我们多少改变了中国,今后,我们将基于我们改变了多少世界。”张勇这样说。
营销渠道冲突文化解决途径探析 篇4
营销渠道是产品由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 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菲利普·科特勒认为, 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 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起点是生产者, 终点是消费者, 参与者是各种类型的中间商和物流公司。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 大部分生产者不直接向最终消费者出售产品, 而是通过一定的营销渠道, 将产品送至最终消费者手中。对于企业来讲, 合理选择、设计、利用营销渠道, 是营销活动的重要内容, 关系到营销工作的成败。成功的企业无不拥有长期稳定的营销渠道, 具有强大的“渠道力”, 他们将渠道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
营销渠道是构成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因素, 在营销组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整个营销体系中, 渠道作为一条主线, 将企业的产品、品牌、服务、价格、促销以及货物、资金、人力、信息、管理等营销要素有机地串联起来, 产生了协同效应, 实现了营销的价值。在渠道这条主线中, 渠道各参与者之间的和谐是产生协同效应的关键, 企业有效发挥渠道的协同效应就是要正确认识渠道冲突, 防范、化解甚至利用渠道冲突。
二、营销渠道冲突是渠道运作的常态
冲突是指个人或群体内部, 个人与个人之间, 个人与群体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互不相容的目标, 认识或感情, 并引起对立或不一致的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状态。渠道冲突是指某渠道成员从事的活动阻碍或者不利于本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 进而发生的种种矛盾和纠纷。
因沟通差异、组织结构设计不良, 以及个人价值系统与人格特征的不同等, 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冲突不可避免, 因而冲突是普遍的现象。表现为:冲突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导向时发生目标性冲突, 不同群体或个人在对待某些问题上由于认识、看法、观念之间的差异而引发认识性冲突, 人们之间存在情绪与情感上的差异所引发感情性冲突。
营销渠道发挥作用是通过不同经济组织的沟通与协调活动, 推进商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 通常表现为代表不同经济组织的不同个人之间的行动, 个人的行为既体现所在经济组织的意志, 受所在经济组织约束, 同时也掺杂着诸多个人的因素。渠道成员是经济组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运行方式等, 他们参与营销活动的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因个人的差异、不同经济组织有不同的任务与规范等, 对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理, 冲突也就会产生。渠道冲突主要表现为生产者与中间商、中间商与中间商等在价格高低、存货多少、资金占用、销售服务、营销费用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与矛盾。
冲突是渠道运作的常态, 有冲突才有活力, 才能够创新。出现渠道冲突是正常现象, 应正视渠道冲突。一方面借渠道冲突反省我们的营销工作, 不但改进、完善企业营销管理, 促进渠道成员之间的和谐;另一方面, 完全没有渠道冲突的企业, 其渠道的覆盖与市场开拓肯定有瑕疵, 渠道冲突的激烈程度某种意义上还可以成为判断冲突双方实力及商品热销与否的“检测表”, 企业可以有效利用渠道成员间的冲突, 以增加渠道活力和竞争力, 在营销中获得先机。
渠道冲突毕竟影响企业营销活动, 企业要高度重视渠道冲突, 建立渠道冲突响应机制和协调机制。一是理清冲突的类型及其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二是主动防范、应对渠道冲突, 及时化解营销渠道中各种矛盾, 建立群体成员和群体之间的良好和谐关系, 即彼此间应互相支持, 行动应协调一致。
三、渠道冲突的文化原因分析
渠道成员之间为何发生冲突?专家学者们给出了很多的答案。笔者认为从文化角度来思考渠道冲突的原因, 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渠道冲突, 促进渠道成员之间和谐。
渠道冲突文化原因主要有:
1. 利益观冲突。
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 包括如何获取利益, 如何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等。利益观是受世界观、价值观所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就有什么样的利益观。
渠道成员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 渠道冲突归根结蒂与利益连在一起, 表现为利益冲突, 如价格高低、营销费用分摊、销售服务等, 关系渠道参与者利益的划分。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经济组织获取利益均需要其他相关经济组织配合与支持, 也就是说只有参与者都能获得利益, 自己才能够获得最大利益, 只考虑自己利益而不考虑合作者的利益, 往往都难以在市场上获取利益。生产者如果不考虑中间商利益、物流企业利益, 营销渠道不会畅通, 商品不可能顺利抵达消费领域, 生产者也没有利益。同样, 中间商、物流企业若得不到生产企业的商品支持, 也无利益可言。另外, 利益冲突还表现为渠道参与者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可见收益与无形收益的矛盾。不同经济组织面临的实际问题各不相同, 各自的态度当然会不一致, 只有渠道各参与者在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可见收益和无形收益的观点能够协调一致, 营销渠道才能和谐。
因此, 利益观问题是渠道冲突的核心。渠道成员应该秉承满足客户利益为基础, 坚持满足客户利益是渠道各成员共同的利益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以此作为利益分配的依据, 同时兼顾眼前利益和未来利益, 兼顾可见收益和无形收益。
2.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可以理解为文化多样性, 一般表现为价值观的差异、对待传统习俗的态度的差异、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等, 主要源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矿藏资源等客观因素, 以及历史文化积淀、外来文化影响等。从社会个体角度看, 文化差异还源于教育、社会身份 (或角色) 等因素。文化差异导致人们的思想、认知、情感、信仰、行为各不相同, 因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一样。
文化差异引发营销渠道冲突, 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冲突及不同价值观指引下的利益观冲突;其次是不同文化或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目标、组织设计、组织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组织行为、处理问题方式方法等产生冲突;最后是代表各自企业行为的个人因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角色等因素影响, 在思想、目标、认知、情感、信仰、行为等方面不一致, 在沟通、协调中产生冲突。
3. 沟通障碍。
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 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误解, 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在人们沟通信息的过程中, 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使沟通受到阻碍。
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冲突源于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当, 渠道冲突也是如此。一是沟通渠道不畅或是缺乏。经济活动实际上是人际关系的体现, 缺乏沟通必然产生冲突。二是缺乏沟通技巧。人际交往需要沟通, 渠道成员和谐一致必须有良好沟通技巧作保证。
四、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降低渠道冲突
营销渠道冲突实际上是无法完全规避的, 只能进行不同程度的调和。根据前文关于渠道冲突的文化原因分析, 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是有效降低渠道冲突的重要路径。
1. 文化型营销渠道的涵义
文化型营销渠道是一种理念, 是指营销渠道其他成员 (中间商、物流企业等) 不仅是企业的交易对象、合作伙伴、联盟对象等, 更是企业整体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传播和积累, 共同营造独特的、富有吸引力与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氛围, 提升营销渠道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谋求共同发展。
文化型营销渠道强调以统一的企业文化为纽带, 企业与其他渠道成员基于营销渠道整体形成共同体, 从而变外部冲突为内部分歧, 实现共兴共荣、共谋发展。
2. 文化型营销渠道建设途径
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 就是把营销渠道作为整体, 将各自独立的企业系统与其他渠道成员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
传统营销渠道, 企业与其他营销渠道成员通过经济利益链粘合在一起, 利益纷争及目标差异、文化差异等, 必然会产生冲突。基于此, 通过构筑共同的文化, 以文化为“粘合剂”, 促进企业与其他营销渠道成员结合, 既实现利益共享, 又实现价值共享、文化共享, 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借助建立完整的营销渠道成员管理的文化体系, 通过整合传播方式, 把企业的营销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其他营销渠道成员, 使其他营销渠道成员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同企业的营销文化, 并通过其他营销渠道成员的行为传递给消费者和社会, 使其他营销渠道成员与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是一项工程, 需要循序渐进, 具体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观。一是树立互利共赢观念。渠道成员应该认识到利益的实现需要借助其他参与者, 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 要让他人也能获利, 切忌以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只有这样, 渠道成员之间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合作氛围, 最终使渠道的运作实现最优化。二是建立新型渠道成员关系。即将渠道成员置于营销渠道整体中, 变渠道成员之间的单纯买卖关系为长期导向的团队合作关系, 形成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利益共同体。
(2) 建立营销渠道保障制度。以制度规范企业与其他渠道成员的行为, 包括运行制度、奖惩制度等。建立经常性的沟通机制。通过经常性的信息传递机制和平台, 来实现企业与其他渠道成员之间充分的沟通, 渠道各成员之间能够共享经验与资源, 消除渠道成员之间存在的种种误解和隔阂, 保证渠道的正常、畅通和高效运转。
(3) 加强渠道管理。选择那些与企业的理念、目标基本一致的渠道成员, 并适时传播企业的文化与理念。以良好服务去帮助其他渠道成员, 以有效的方法激励其他渠道成员, 尽可能地使其他渠道成员的利益最大化, 让他们得到实惠, 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当成企业系统的一分子, 以建立渠道成员忠诚度。
(4) 构建企业营销渠道识别系统。通过有别于其他企业营销渠道的标识与特征, 树立独特的形象, 使渠道成员产生共同的荣誉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营销渠道冲突的必然性, 通过构建文化型营销渠道, 以营销渠道为整体、以企业文化为纽带, 组建渠道成员共同体, 变外部渠道冲突为内部分歧, 化解渠道冲突, 保障企业营销渠道体系的正常运行, 促进企业营销顺利进行,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参考文献
[1]非利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 (亚洲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2]李飞.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朱玉童.渠道冲突[M].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
[4]陈佩, 陈涛.营销渠道冲突的文化环境因素研究[J].科技创业, 2006.12
[5]杜岩.文化型营销渠道构建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8.15
[6]霍媛媛, 李敬银, 李春宝.企业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19
文化渠道 篇5
目前存在着几个误会,第一是我们都认为市场营销前景光明,其实经过这些年的非常手段开发,信息化市场非常的狼狈,事实上,我们渠道商在进行近乎于乞讨的销售,回头看看你们的销售同事,他们每天在面对拒绝、冷漠甚至是侮辱,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泪水甚至是尊严换回来的,中国的互联网在蓬勃发展,但是市场却是一片狼藉,中国的渠道代理公司如雨后春笋,但是大多数都在打蔫!我不想唱衰网络产品市场,但是我们正在描绘的正在面对的正在经营的中国市场,绝对不美好。第二个误会是渠道商赚了大钱啦,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渠道商这些年来,成就了很多的辉煌事业,比如3721、百度。但是事实上渠道商却混得很惨!看起来非常好的代理折扣,渠道商的利润去了那里?我认为是还给了产品商了,渠道商非但没赚到钱,甚至还亏钱了。第三个误会,是客户认同互联网,接受了信息化服务。但是我却认为,目前客户需要的我们没有提供,而我们提供的客户不懂。(国家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小型微型企业,包括个体共商户2400万)
市场的不健康,衔接就是一大死穴,作为信息资源运营商,忽略了与推广销售商共同来完成有效价值、市场细化的培育、筛选和分类的工作。忽略与市场终端客户的直接沟通,几乎不考虑终端客户的实际需求及认知培育。所以市场不成熟!博览漫天飞舞的“发布会、研讨会、高峰论坛”,几乎都是网络产业者自家的一言堂。全部是产业NB人士翻来覆去千遍的吹,从来没有和市场和客户产生过本质的对话,对于市场成熟毫无推动作用。其实最有发言权和最具推动力的人往往被强制坐在听众席听产业高人胡扯!
我们渠道代理商,其实活得挺累挺艰苦,中国的网络产品是好产品,但是中国的客户却不是好客户,一他们不懂,二他们不主动去懂,三他们因为不懂所以不会运用,不运用怎么体现价值,不体现价值他们怎么会相信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第四是我们这些产品商不去培植市场,而是吹概念,偶尔也开客户见面会,但是除了吹产品之外,对于教育客户认识网络价值帮助非常微小。再就是放任渠道商去销售就产生了非正常的竞争和销售手段,所以一边在宣传,一边又在相互拆台,卖yahoo(3721)的拆百度的台,卖百度的拆yahoo的台。所以客户实在搞不清楚应该信谁的!实话说,目前的市场辉煌,是渠道商用非常手段骗强骗大的结果。面对市场的繁荣,实在没什么好高兴的,接下来几年,我们这些渠道商还要继续收拾掠夺市场带来的残局,同时项目商也不会好过到那里去,渠道也变精了,加入竞争的哥们也多了,我想他们也正在面临新的困难。在我们看来每一个网络产品都有价值,都很大,象一艘大船,中国的市场也很大成长很快,但是水却不深,根本无法承载这些大船,于是这些产品商就鼓惑我们,说兄弟们,加盟进来,抬。于是我们抬起了3721、抬起了百度,远远看去他们航行得很健康,事实上船的下面是我们的身体,抗不住倒下的就是炮灰。当他们可以自己航行去纳斯达克,渠道商还站在水里,当然,陈沛老总和我说了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象中国网络的这样枯法,也实在让渠道商接受不了。船是用来划的,不是用来抬的,一个新产品出世,项目商应该联合渠道商一起拓宽水域,挖深市场,而不是忽悠渠道商来抬,就算抬出去了,也得到一大串庞大数据供专家胡扯,市场还是不成熟,市场不成熟带来的压力,直接影响渠道商的生存,最后一样影响到产品商的生存。所以我的第一个话题:上下衔接和公平对话,其意义在于,提醒产品商,市场贫瘠的恶果是大家一起承担,因此应该投入大量资金促进市场成熟,和渠道商一起做市场推广,再就是鼓励渠道商兄弟发出自己的声音,别老是被按在听众席上被忽悠,别被产品商拉去殉葬。我就不明白,钓鱼还放条蚯蚓做饵,产品商在联盟渠道做市场的时候连鱼钩都没栓上,开个条件下个任务让渠道商自己栓上鱼钩主动咬上去。渠道商的兄弟们,我们的客户越来越精明,别被折扣诱惑,价值50块的产品,项目商经常定为300块,那250是我们得到的所谓利润,里面含着广告成本、推广成本、销售成本、服务成本,那些不是我们应该负担的,这就是50赚得多,250赚得少的真正原因。所以目前网络产业不需要高谈阔论,更多的是运营商与处于中间环节的代理商衔接起来共同培育价值及推广。成功解决产品、销售、使用等商业链中的断裂才是根本。
我的第二个话题,是分享一些做渠道的成功经验。别跟着项目商浮躁,我们的天职是销售和服务。项目商怎么闹是他们的事,我们要做的是选择好产品或者好的服务项目,销售和服务给客户。
厦门书生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条经验:仔细研究产品和市场。选择一个好产品要自己做主,别听产品商忽悠,也别跟着所谓专家跑,自己研究和判断,一般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市场价值、推广阻力大小、竞争对比、渠道政策的贴心程度和进入门槛等五个要素,有一项不适合自己的公司和地区都不要拿!目前渠道的广泛观望是无奈也是好现象,过去实践证明,产品商全都是负心的郎,一个不小心甩你没商量,政策变来变去,价格涨了又涨,任务压了又压,口中仁义道德,实际从来就没把我们渠道当兄弟。市场看起来是我们的,说到底是产品商,我们为什么要在销售之外承担宣传、推广和服务的成本,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产品商竞争的炮灰?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厦门书生三年前成立,4个人开始,从零到100万月销售成长时间是6个月,销售3721网络实名最多的时候416人,最高业绩是180万每月,那是人海战术,这样的销售看起来很让人羡慕,实际按照5折算,利润是90万,但是养416人要50万成本,发业务提成20%去掉36万,净利润4万!一不小心连4万都没有,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渠道商亏钱的根本原因,我们在义务为产品商供养一个庞大的宣传推广团,当然也没办法,渠道成长的过程就是这样,你必须用人海战术来推广自己代理的产品,通过推广深挖市场学经验,从去年开始,我们直属销售3721的直销人员是2名,分公司汕头书生19名,两个注册中心今年的销售任务是1800万,泉州1200万,汕头600万。今年4月份我们在三周年庆典会上统计了一下,书生三年完成9630万的总销售,3721产品占了40%份额,其他业务占了60%。去年有人把厦门书生在纯渠道代理公司里排在全国第三位,我们对此不屑一顾,因为种种原因3721剥离了书生在全国建立的800个代理,也因为种种原因,书生最后只保留了泉州和汕头两个注册中心,拿泉州来讲,一个生僻的小市场,与广州比不管经济还是区域仅仅是1/10,与上海比是1/15,如果按照书生的销售任务,广州3721注册中心要完成1亿2千万,上海要完成1亿8千万。而我们2个直销人员完成1200当中至少800万。这就是我们从过去人海战术中学习和提炼出来的人精战术,渠道不容易就不容易在连赚点钱都要付出代价去学习。
分享经验的第二条:代理产品要专注,书生公司3年走下来,研究和分析了很多产品,但是我们主代理的就只有3721一个,可以那么讲,但凡是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产品,我们都关注和研究,我们知道很多产品的价值和死穴,我们上研究网络和产品,下研究和实践市场,因此对于某些专家胡扯的概念不屑一顾。
很多渠道代理商犯同一个错误,贪多图全,手里一把的项目和产品,但是没一个做得好,那钱怎么赚,事实上看起来繁荣的代理群体,85%挣扎在温饱线。产品代理也是一种投资,多一个产品就要付出多一份精力和投入,不论产品商怎么负心怎么不可靠,自己研究好并已经选择了代理,就要忠诚专一的走下去,谁叫我们是渠道商呢!力量集中在一点,攻击力才是最强的。过去是过去,哪个时候书生选择3721是因为他们比较厚道,政策比较得人心,现在想一想也不少酸酸的感觉,前几天出差来北京悄悄去看了看3年前和我谈合作的3721渠道经理,第一次走进传说中的3721总部,至今没见过我崇拜的传说中的周鸿一,还是第一次在这个会上见到传说中的田键,曾几何时,咱同他们一起流汗做艰苦的市场攻坚,3721成熟的推广概念里,有我费尽心思策划出来的亮点方案。但是他们为业绩蒸蒸日上开庆功会,我们在市场一线,他们去韩国开年会,我们在市场一线,如今3721都不知道是谁的天,我们还市场一线!说这些并不是驳斥我的专注说法,而是向渠道的兄弟们,向产品商提出新的市场思考,渠道的专注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分享经验第三条:不要算计客户和员工。有句话说得好,要看好利润先善待客户,要看好客户先善待员工,作为渠道,我们唯一强势的资本就是市场,有好的员工群会产生优质的客户群,于是我们的血汗钱就有了保证。员工不容易,为一个单子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碰壁和冷眼,除了那一点点提成,我们应该还赋予温暖的感情。我们的客户也不容易,拿人钱财就要替人消灾,客户信任我们,我们也知道所谓的信息化产品还没完全体现价值,那么我们就要用与产品无关的服务去弥补客户。关于互联网的知识和运用,客户有什么不懂就花点时间教会他们,一可以促进与客户的感情,二客户了解和运用了网络,我们的市场才好做。
我的第三个话题是推荐几个新生比较有价值的产品给在坐的渠道兄弟们,别误会我是给谁做枪手,做3721产品三年,酸归酸,还得感谢因为3721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分析产品和市场日久就成了习惯,尽管我们书生不再代理新产品,习惯还是在继续,时间关系,我简单做个介绍,中国目前代理价值最高的几个产品如下:第一个是陈沛领导的中国搜索的中搜产品线,别去看google也别去看纳斯达克,在中国做产品一定要具备中国人习惯的特性,中搜产品配合其称为网络猪的个人门户,绝对是未来强势产品。缺点就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网络猪和中搜的价值 第二个非常有价值的产品是张向宁领导的中国总机,集3G运用和网络信息特点于一身,在未来是企业信息化运用的好产品,市场接受度比较高,缺点是如何让众多企业和商务人士运用这个中国总机。
第三个是书生公司的商友商务软件,因为是我自己公司的产品,我不详细介绍,避免王婆卖瓜的嫌疑。我们的资料在各位袋子里,有兴趣自己看看,也可以咨询我和我的助理。
本来还有很多东西要说,要和大家分享,可是没有时间,晚上我邀请了一些兄弟公司的朋友到我住的酒店聚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参加,渠道商大会,我们应该谈个明白谈个痛快,我也会将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彻底的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其实做好一个渠道公司也没什么难的,重在相互学习和借鉴。
文化渠道 篇6
关键词:文化建设 博物馆 教育功能 区域性
区域文化是指聚居于特定地理空间内群体的人文精神、民众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它是长期以来由区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风俗等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产物,不同的区域文化是不同区域间影响力和竞争力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博物馆是通过陈列展品、研究历史、收藏和保存人类文明为内容的特定的社会组织,博物馆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提高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博物馆的功能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博物馆是陈列展品、研究和保藏人类文明的重要机构,收藏、科研和教育被认为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其中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博物馆拥有的教育功能逐渐延伸,已经深入到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愈加紧密。
(一)构建统一向上的价值观
博物馆收藏的展品都是特定区域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人类精华,具有明显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因而博物馆天然地成为一个地区和民族进行爱国主义展示的基地,有助于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的转变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日益多元化,涌现出了一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潮。为了扭转这些错误的思想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尤其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弘扬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凝聚和团结全民族的力量,努力振奋民族精神。博物馆能够向参观者提供多种实物和影视资料等直观、真实的材料,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展览展示,因而在传授人类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博物馆往往保存有大量的较高价值的历史展品,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强烈的吸引和聚集功能,因而成为一个区域人们共同的活动中心。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战略,经过大量投入和多年建设,许多博物馆不断挖掘和丰富馆藏物品,大力建设多功能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建设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教育基地。展品的极大丰富和展示方式的不断拓展,为人们业余生活的多元化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为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条件。通过参观、浏览各种精美的藏品和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活动,人们的艺术修养、科学知识、哲学素养和宗教认知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业余时间经常进入不同的博物馆浏览参观,增加了人们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愉悦了人们的心灵,在物质生活得到根本性改善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三)提高人们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博物馆不仅是物质财富汇集中心,同时也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荟萃场所,是陶冶人民群众高尚情操、拓宽社会大众眼界和丰富居民群众综合知识的最佳去处和场所。博物馆通过安排丰富多彩、档次较高的展览,通过多样化的展览展示和内容多样的富有吸引力大的主题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塑造和培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有计划的前来参观博物馆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越来越多,一家老小、单位团体在节假日参观博物馆体验历史史实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时尚。博物馆庄严肃穆、伟岸典雅的建筑物以及和平宁静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引人入胜的的文化氛围。虽然许多参观者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通过讲解人员循循善诱的解说和各种详细的文字介绍,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博物馆在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展示手段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博物馆按展品的陈列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布展、主题布展和临时布展等几种。目前,很多博物馆展示的各类展品依然缺乏实质性内容,从时间上看布展的更新周期过长缺乏新意,展示方式和手段显得陈旧与呆板,缺乏活力和吸引力。部分博物馆在展览形式上因循守旧,依然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展示的人物形象凝固无神呆板呆滞。还有的博物馆采用教科书式的展示方式,对展示材料的安排罗列堆砌、缺乏重点,语言的使用平铺直叙缺少跌宕。由于展览内容长期不变,布展手段老套单一,大大削弱了博物馆的吸引力,许多人对参观博物馆望而怯步,参观者寥寥,部分博物馆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逐渐沦为一种摆设。
(二)展览内容缺乏时代感距离观众过远
作为面向区域内公众服务的博物馆,虽然在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改善行为,但由于未能深入人们的生活,推出人们仍特别关心的热点内容和具有现实意义的陈列展览,导致展览展示在很多方面与参观者的需要存在较大的距离。以社会服务为宗旨的文化类服务组织,其展览展示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解密结合社会热点和充分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以此来博取人们的关注并吸引公众的参与。然而事实上,很多博物馆服务社会的手段和途径还是过于单一,部分博物馆依然采取悬挂图片的形式进行巡展,未能通过更有效的形式抓住观众的心理。应该了解,博物馆除了具有收藏、保管、研究、陈列和教育等功能外,最根本的职能是利用馆藏的实物、标本、资料等进行系统化、针对性、专题性的展览展示,以此对社会公众进行知识输送和人文教育,在满足公众心理需要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只有不断丰富展示内容,拉近和社会公众的关系,博物馆服务文化建设的才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促进区域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公共服务理念
目前,许多博物馆没有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未能放下身价关注社会需要,长期缺乏服务尤其是主动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一部分博物馆虽然面向公众呼吁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服务意识改善了服务方式,但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提供的内容和形式,或者是档次、种类和结构等方面依然还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因此,博物馆应审时度势,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把握博物馆功能在新形势下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区域特色和本馆优势找准定位。要树立以服务大众为第一要务的新理念,从以人为本服务观众服务的基点出发,把强化服务意识摆在博物馆日常工作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博物馆发展战略要狠抓公众调研,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公众需要;展览展示工作要主动走出静态展览的金字塔,把展品和服务送到群众中间去。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
促进区域性文化建设,博物馆必须重视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说博物馆一定要构建和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求在安排展览内容时可以通过分级分层和展览类型的多样化来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在安排临时性展览时要考虑把区域性因素囊括进来,多多融入与本区域人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活动;在举办引进展览的时候,更要考虑区域内群众的兴趣和需要,在引进展品和展示方式上立足于群众贴近群众,引进群众感兴趣的展览内容采用本地群众易于接受的展览形式,吸引和鼓励更多地、不同层次的群众以极大的兴趣走进博物馆。展馆中展品的摆放和设计结构也应该进一步增加人性化的因素,充分照顾和满足不同人的实际需要。例如,可以在展馆内修建残疾人专用通道、给展板说明中的生僻字添加注音、为展览增添主要语种的外文说明、免费发放有关展览的资料,让参观的人能感受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服务社区大众。
(三)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文化建设活动
一是深入社区。社区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凝聚力的核心,因此,社区的人文环境对区域内每一个成员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博物馆要根据社会形势发展需要,适时安排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并在社区当地安排展出。二是结合馆藏内容举办文物讲座。博物馆一般都拥有文物鉴定方面的专家,可以为社区居民收藏古董提供专业性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丰富人们的收藏知识提高人们辨别真假古董的能力。此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人们科学保存家里的照片、字画等珍贵物品。通过这些活动扩大博物馆的影响,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推进区域文化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吕建昌.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刘冬兰.浅谈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J].大众文艺,2011(11)
[3]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4]杨海荣,郭呈祥.论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 (2)
文化渠道 篇7
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根据方向可分为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内部传播主要是指在企业全体员工中的传播, 它常与企业员工职业化建设密切相关;外部传播是指在整个社会, 主要是在企业的各个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传播, 企业文化理念的外部传播常与企业的品牌建设、企业形象建设密切相关。
企业内部传播网络根据企业内部信息传播渠道的性质可划分为两类:正式传播网络和非正式传播网络。我们平常所讲的主要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正式网络, 或称为官方网络;在官方网络之外存在着另一种非正式网络, 或称为民间网络。这两类网络对企业文化传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正式的传播网络是和组织内的正式信息沟通系统密切相关, 包括组织的会议系统、公文系统、培训系统、媒体系统及书籍的传播。如下图所示。
利用会议公文系统传播
组织中常会开展各类会议:如经营分析会、企业年会、员工大会、部门会议和专题会议等;同时, 经常下发通报、通知、会议纪要及备忘录等各种各样的文件。由此可见, 无论是正式的会议系统还是公文系统, 通常在组织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占据着从领导到基层员工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最近, 有人做过一项统计, 国有企业领导层70%以上的时间用于开会, 管理层50%以上的时间用于开会, 非一线普通员工30%以上的时间用于开会。或许此种情况有点夸张, 但至少反映了企业中的会议系统和公文系统的重要性。企业的会议和公文无论是形式或内容, 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向内外传达着强烈的企业文化信号。一方面, 外部人士通过参与企业会议或阅读企业公文就不难发现企业价值信仰的影子;另一方面, 企业内部人士长期接受着会议和公文背后所隐藏着的价值理念的熏陶。所以, 自觉运用好会议和公文系统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对内的年度总结及计划、中期总结及计划、人事任命文件、表彰与处罚文件、重大制度发布和改变的文件, 以及企业对外的年度经营报告等, 都是企业传播文化主张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一般会在上述文件起草时把自己的价值主张进行重申, 以强化企业内外人士对该企业文化的印象。以华为公司年报为例, 如下图所示。
2011年华为公司年报大纲
通过培训过程传播
与会议系统、公文系统相比, 组织的培训系统对于传播企业文化理念, 特别是对于新员工的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多公司在培训中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针对于价值观的专项培训还比较少, 做的较好的更是凤毛麟角。联想控股和三星中国是我们所见过的做的较好的企业。
联想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了业内闻名的“入模子”工程:凡进入联想的员工, 无论什么学历、什么背景都要参加联想的“入模子”工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 受训者将了解联想的发展历史、了解联想人的做人做事方式, 了解联想坚持的价值信仰, 了解联想的基本制度规则。时间允许的话, 柳传志董事长都要亲自讲授一些课程。通过“入模子”工程, 每个参与培训的人将学会一套未来共同的做事做人方式。联想控股正是通过“入模子”工程把来自五湖四海、受过不同文化熏陶的人变成了有着共同事业目标的联想人, 联想的文化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和联想相似, 三星中国也是非常重视通过培训传播自身文化的一家企业。为了使企业价值理念在员工中得到很好的传播, 专门请外部咨询公司开发了七天的文化培训课程, 其中包括公司历史、公司理念、公司标志、公司司歌等众多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除了讲述、讨论之外, 还有情景体验式培训。三星中国要求, 所有新入公司的员工必须参加7天的完整的培训, 公司的老员工和干部每年必须接受公司价值观的强化培训。三星中国利用内部培训系统传播企业文化的做法收效显著, 得到了三星总公司的高度赞同。
和其他形式的传播相比, 专向培训的方式有利于参加培训者全面、快速、系统地知晓和理解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系, 也有助于未来的认同。
充分调动内部媒体资源
很多企业内部有报纸、杂志、宣传栏、展示中心、广播系统、网站等多种多样的类似社会公众传播媒体系统, 有的甚至拥有内部电视系统。企业内部的这些传播媒体系统都是企业价值理念传播的可能渠道, 都应当纳入企业文化媒体传播的范畴。虽然媒体传播不如会议传播、培训传播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但通过企业内部媒体交流和传播的信息往往比通过会议和培训传播传递的信息丰富很多, 而且媒体传播往往是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内部传播的最常用渠道, 很多企业在宣传自己的文化理念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媒体传播。
媒体传播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上, 均应体现企业的文化特质, 创办这些媒体的目标和宗旨都应当与公司的使命、价值观、风格相一致。有时, 企业理念和风格就是媒体所要传播的主要或重要的内容。充分调动和利用企业内部的媒体资源, 对于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舆论氛围, 传播企业价值理念, 推动企业制度变革极为重要, 这些内部媒体往往也是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沟通的主要场所。
从利用内部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实践效果来看, 华为公司的《华为人》报和万科集团的《万科》周刊, 都是成功运用企业媒体进行企业文化理念传播的成功案例。
华为的《华为人》报——在华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华为人》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华为几乎所有新的文化理念, 最早都是通过《华为人》报提出的。华为的大量宣传、解释企业文化理念的文章, 也都是发表在《华为人》上的。十几万华为的员工, 大部分都是通过《华为人》逐步了解了华为的价值主张。
万科的《万科》周刊——创刊于1992年的《万科》周刊迄今已出版400余期。作为万科企业文化载体, 在着力反映万科成长轨迹和企业观念变迁的同时, 更为社会提供一个思想文化交流的空间。《万科》周刊的品格与它背后的万科集团密不可分。20年来, 万科的理想是在中国成就稳健的新兴企业。与之相应, 《万科》周刊给自己的定位是“企业视角、人文情怀”。《万科》周刊在国内企业界和新闻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每年有近200篇文章被《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时报》《粤港信息日报》《读者》和香港《信报》等纸质媒体及新浪、网易、搜狐等网站广为转载。
1999年8月, 《万科》周刊经历了近十年来极为重要的一次转型, 积极投身于网络平台的建设。迄今, 已形成21个论坛组成的精品社区, 涵括颠覆传统企业管理的“王石ONLINE”“投诉万科”等企业开放平台;搭建了纯粹、智慧、人文的理想交流空间, 如“经济人俱乐部”“笑谈股金”“建筑视野”“思想评论”“游山玩水”“物质生活”和“雕刻时光”等;形成了182位撰稿人筑就的写作社区、2500位外网用户订阅的《新万科》电子杂志、四大板块组成的精品资讯。目前, 《万科》周刊网站的日浏览量平均保持在20万以上, 经济人俱乐部等精品论坛几乎每周有一两个话题进入南方周末10大排行榜。网络时代, 《万科》周刊同样面临创新的变革, 从“新思维、新观点”出发, 《万科》周刊紧紧追随中国新兴企业的步伐, 再一次上路。 (摘自:祝慧烨《发现企业文化前沿地带》)
书籍也是一种好媒体
书籍是传播企业文化理念比较常用的形式, 很多企业使用该种形式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在企业内编辑和发行类似于《企业文化大纲》《企业员工手册》和《企业文化案例集》之类的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的书籍, 但这些内容的书籍常常只限于内部发行。
中华茶文化弘扬的渠道与路径探析 篇8
1 我国茶文化专业研究发展概况
我国现代茶文化研究与发展最早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时受到台湾茶文化兴起的影响, 大陆随即开始了自己的茶文化研究与教育。1982年, 内地有了第一个相对专业的民间茶文化组织———杭州“茶人之家”。1983年又成立一个专业研究陆羽的民间机构———天门陆羽研究会。随着厦门茶人之家、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北京中华茶人联谊会等茶文化研究与推广机构的陆续成立, 内地茶文化的普及发展迅速。1990年, 第一个国际性的茶文化研究会议在杭州召开, 并因此成立常设委员会。三年后, 第一个全国性的民间文化团体“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并制定了每两年召开一次大型会议的策略。由此标志着内地开始了一个茶文化研究与教育的新纪元。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 中国茶文化研究者与相关专业人才数量在全国各地不断成立的研究会、研讨会、研究中心、茶博会、茶人之家等各类组织或机构中不断扩充与增长, 现今已经形成了一支种类齐全、层次丰富、富于探索精神和颇具专业造诣的茶文化研究、推广、普及的专业人才队伍。与专业人才队伍的扩大相伴随的则是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 涵盖了包括茶文化的结构属性、表现范畴、形态内容、特性内涵在内的各方面、各环节, 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烈态势。
2 当前茶文化教育的常见问题
2.1“专才”少
尽管中国内地各类茶文化研究组织与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专业人才数量持续扩充使茶文化研究与教育者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队伍。但是, 这些专业人才中真正从一开始就接受“茶文化”专业教育并坚持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的“专才”其实不多。相反, 绝大多数茶文化研究或教育专业人士往往来自于其他专业, 茶文化是其专业延伸后的附属研究。比如历史专业、哲学专业、考古专业、古文字专业、民族民俗专业、美学专业或宗教专业等等。不仅大量研究者本身专业并非茶文化, 而且这些人当中也有不少难以“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 常常是一段时间的研究结束后就转入其他领域, 成为一种“临时性”的研究者。
2.2 功利意识严重
市场经济条件下, 无论是生产行业还是非生产行业, 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上了经济利益这一极其诱人的“蛋糕”上, 包括茶文化研究与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 十分流行的一种“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类“跨界”式发展模式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重视, 打着“茶文化研究与推广”的招牌行经营与销售茶产品之实的例子层出不穷, 茶文化研究、普及、教育、宣传统统变相为销售茶叶和茶制品。可悲的是, 商界“一切向钱看”的招式套路渐渐漫延到了学术界。尽管口口声声说着研究茶文化、推广茶文化教育、培养专业人才, 却有不少所谓的研究人员在取得了小小的成果、有了些小名气之后, 便无法安于寂寞, 或四处讲学, 或充当企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心思浮躁起来, 人也无法继续沉下心来搞研究, 美其名曰“大力推广茶文化”, 可背后那“司马昭之心”却早已人尽皆知。
3 茶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举措
3.1 教育重在普及
正如金字塔高耸的顶端必须有其下巨大的基座承载一样, 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必须在最普通的人民群众中有足够多的热爱者, 中国人自古饮茶、斗茶、爱茶, 因为接触茶的人多, 于是中国形成了古老、悠久的茶文化。可见茶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也必须走从基层开始普及的道路, 让茶文化的教育走进校园、进入社区, 让青少年从小认识、了解、掌握、喜爱茶文化;让社区的退休老人、小商小贩都能与茶文化近距离接触, 学习到这一日日饮用、其貌不扬的树叶中蕴含的最深刻的历史与文化知识。普及型的教育应当深入浅出、有故事、有趣味、有吸引力, 让孩子、老人、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感兴趣。要让最基层的人群感受到茶文化本质中的朴实无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内涵。只有当包括青少年、老人在内的普通大众都在思想意识深处认识到中华茶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习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认识到每个国人都有义务继承和发扬这种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基础的文明之根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予以保护和宣扬的时候, 我国茶文化的教育才可以说取得了成功。
3.2 壮大专业教师队伍
针对当前国内茶文化教育机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力量相对欠缺的现实情况, 着力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教师人才队伍。无论是教育管理层还是基层教育工作者, 都需要认识到茶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夯实一线实操型人才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研究型人才。因此, 面对大量以获取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要学习目标的普通学生来说,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既能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又可以教授基础操作手法的技能型教师。各类茶文化专业院校或系部应当形成教师“主动规划、积极参与”的进修与学习氛围, 充分认识到茶文化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意义, 从而摒弃固守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意识, 打破维持现状、得过且过的惰性思维, 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的综合教学能力学习与培养。比如采取“土洋结合”式的进修或培训方式。所谓“土办法”进修与培训指的是将校内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培训主讲人开展的院内培训。这些通过实际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能够以最通俗易懂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帮助其他能力稍有欠缺的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加强这些教师在实操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但“土办法”培训终究有其局限性, 来源于实际工作经验积累的实操型知识还需要有系统理论进行提高, 此时就需要结合“洋办法”———专业的茶文化研究工作者和茶叶生产高级技师共同开展培训。“土洋结合”式培训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最终目标, 使受训人员得以培养为既有理论指导、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综合性师资力量。
3.3 开展阶梯式人才教育模式
要想使我国茶文化的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必须如同修筑金字塔一般从基座———基层一线茶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入手, 通过最基础和贴近实际生产经营需要的教育教学使从事基层工作的茶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得以扩大。这些基层一线茶产业生产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茶文化基础知识, 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从而以经验印证理论, 以理论促进实践。在基层人才队伍数量不断壮大的过程中, 教育部门和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才, 即比基层工作者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这些“中间状态”的人才已经掌握了茶产业中的实际操作经验, 又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不断巩固与提高, 其对茶文化理论的学习逐渐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形成了相对系统和专业的学术意识;有些或者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虽然可能相对片面、不成熟, 但已经有了继续深入下去的潜质。对于这些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重点在于既要不断强化基础理论与实操经验, 又要帮助其茶文化研究的范围向其他专业学科逐步延伸, 比如哲学、考古、民族民俗等。有了其他相关专业的继续学习和研究, 这些应用型人才在实践经验的支撑下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茶文化与其他文化门类的共融共通性, 又可不断汲取他类文化中的精髓用于提升茶文化的深入研究, 从而发现自己既有的研究成果中的不足或失误, 使自己的学术观点得以修正、全面和日渐成熟。最后一步, 从这些应用型人才中发现形成金字塔塔尖的专业研究人才, 这些专业研究人才已经可以独立开展茶文化的学术研究, 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对茶文化理论进行佐证。对这些高端研究型人才的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其整合当前已有的各种茶文化研究成果, 使这些原本分散式、碎片化的理论得以系统化、规范化;最终形成更加严谨、科学、具有指导意义的茶文化专业著作, 以此反哺茶文化专业教育及对人才的培养。
4 结束语
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组成的部分已经历经千年而不衰, 又在当代形成了新的研究浪潮。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壮大了我国茶产业的同时也让功利意识渐渐渗透入文化研究领域, 给我国茶文化研究与教育带去一些负面影响。我国当代茶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应当注意摒弃急功近利的意识和思维, 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基础上, 以阶梯式教育模式开展茶文化教育, 使各级茶专业人才队伍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壮大, 从而让我国茶文化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恒武.何莲.汪江.弘扬中华茶文化[J].贵州茶叶, 2006 (4) :24-26
[2]龚永新.弘扬茶文化, 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4) :97-99
[3]谢芬.杨江帆.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的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 2005 (1) :12-13, 3
文化渠道 篇9
1 移动媒体在非遗传播中的独特优势
移动媒体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来源于Talking Data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12月, 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达12亿台, 智能终端设备渗透率已经超过90%。在《2015年中国移动媒体发展报告》中指出, 中国用户大都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上网, 用户日使用移动终端时间不少于3小时。社交应用的使用比例已超过PC端的新闻网站, 视频应用的使用比例也已逼近电视媒体。
与此同时, 移动媒体之所以能成为当前信息传播主流平台, 其独特的优势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播平台不断扩张。截至2015年8月, 微信公众平台上有超过1 000万个公众号;截至2015年12月, 新浪微博有230万个垂直领域专业作者;截至2015年9月, 有超过3.5万个内容创作者入驻今日头条的“头条号”, 且以每月20%~30%的环比速度上升。此外, 移动新媒体在扩大规模的同时, 不断推出个性化信息服务产品和垂直类资讯客户端, 一些集信息供给、社交和各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屡屡推陈出新, 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2) 运营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专业媒体人士加入到移动媒体的运营和传播浪潮中来, 使得移动媒体的运营不断朝团队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其专业水准得到整体提升, 对媒体生态的作用也将愈发明显。3) 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场景、服务、社交、个性化推荐、智能化聚合等技术不断进入移动媒体领域, 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短板, 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 极大地加强了用户的黏合度。H5微场景、微视、美拍等技术的不断推出, 降低了移动媒体内容的创作门槛, 提升了内容的专业化品质。此外, 随着近年来VR技术的不断突破, 具备沉浸式新闻体验的VR报道将给传统媒体以巨大冲击。
移动媒体传播所具有的这种媒体融合、信息海量、即时交互、客观真实和娱乐性强等优势, 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面显示出越来越独特的优势, 成为非遗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
2 移动媒体背景下非遗传播的主要渠道及其发展现状
在移动媒体成为当前信息传播主流平台的大环境下, 非遗在移动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已是大势所趋。目前, 依托移动媒体进行非遗传播的渠道主要有App、公众号、微博、网络视频、移动新闻端等几种类型, 基本覆盖了移动媒体传播的主要载体类型。
2.1 非遗App
非遗App主要是指与非遗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 主要包括非遗项目展示、非遗知识介绍、非遗程序互动、非遗游戏体验、非遗产品宣传等类型, 具有全面性、精准性、互动性、创意性等优点, 是当前非遗在移动媒体进行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但从操作层面来看, 非遗App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 传播速度增长缓慢。App需要下载、安装到移动终端后方能使用, 对民众的网络流量和存储空间都提出了较大要求, 影响了非遗App的自身推广。张武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媒介研究》一文中对部分非遗App在“360手机助手”中的下载情况进行过统计, 统计时间为2015年7月15日, 本文作者于2016年8月8日又进行了一次统计, 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除了“茶道文化”“每日故宫”等少数几款App的下载次数有明显增多外, 其余大部分非遗App的下载次数增幅不明显。同时, 即使是下载次数较高的几款非遗App, 其下载次数同热门App动则上亿的下载次数相比, 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传播速度增长缓慢。
其次, 开发成本较大。App的开发涉及AR、LBS应用、照片处理、办公文档预览、3D引擎、EPUB电子出版、Wi-Fi控制、各酷炫特效、视频互动等各类技术, 需要策划、统筹、程序、美工、内容等各类人才团队合作, 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最后, 功能拓展不足。绝大多数非遗App仅停留在非遗项目的知识介绍层面, 项目介绍单调、乏味, 后期维护欠佳, 非遗宣传的社交、服务功能拓展不足, 用户黏度较低, 传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堪忧。
2.2 非遗公众号、微博
而在非遗公众号、微博方面, 其优势在于数量庞大、进入门槛低、传播渠道广、信息收集易等几个方面。在微信和微博中仅搜索“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以及“昆曲”等非遗相关关键词, 都有大量与该非遗相关的公众号或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操作便捷, 且都具有信息转发功能, 民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 同时也成了信息发布者, 传播的交互性和广泛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大大扩展了非遗传播的覆盖面。此外, 非遗公众号和微信可查看关注者的个人信息, 并通过对信息的梳理和分析, 可为非遗保护的形式、决策、措施等提供大数据支撑。
非遗公众号和微博方面存在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
1) 内容编辑形式单一:由于受到平台功能限制, 非遗公众号和微博在内容编辑时以图文编排为主, 也有部分插入了视频元素, 但整体感觉单调、呆板, 没有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 场景化、沉浸感不足。
2) 信息碎片化:非遗公众号和微博发布的信息大都具有时效性, 系统完整介绍的内容较少, 民众获取的信息呈现碎片化, 容易产生误解或错解。此外, 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虽具有较多的扩展功能, 可编辑菜单、发布网络调查、第三方开发等, 但在实际应用的比例不高, 尚未发挥出微信公众号的强大功能, 限制了非遗传播的力度和深度。
2.3 非遗网络视频
而网络视频平台的发展, 为非遗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在优酷中搜索关键词“非遗”, 可找到8 000余个相关视频, 搜索“侗族大歌”, 可找到近3 000个相关视频, 其他国家级、省级的非遗项目也基本可以搜索到大量相关视频。非遗网络视频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传媒元素嵌入在各类其他媒体平台中。利用网络视频传播非遗, 具有直观性、便捷性、时效性等优点。
非遗网络视频的问题主要是:
1) 社交属性弱:目前主流的网络视频平台普遍存在该问题, 虽有部分可以进行评论, 但大都以单向交流为主, 没有将庞大的用户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人际交流不畅。
2) 质量良莠不齐:在海量的非遗网络视频中, 难易确定视频的内容质量和制作质量, 增加了民众获取期许的信息内容的难度, 对非遗的传播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3) 信息碎片化:同非遗公众号和微博一样, 绝大部分的非遗网络视频只是介绍非遗的某个方面或某次事件, 系统完整介绍非遗项目的网络视频获取难度大, 容易使民众对非遗的理解产生偏差, 影响非遗文化的正常传播。
2.4 非遗在移动新闻端的传播
随着移动新媒体新闻平台的迅猛成长、传统媒体的不断融入, 利用移动新闻端对非遗进行传播, 除了兼具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等多种传播形式以外, 在新闻聚合与推送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具有广阔的受众覆盖面和强大的舆论号召力。如在“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索关键词“婺州窑”, 可以获取来自央视财经、钱江晚报、金华晚报等媒体的相关报道, 为民众深度获取“婺州窑”相关资讯提供了极大便利。此外, 移动新闻端往往具有强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 除了常见的图文信息外, 视频、照片墙、H5微场景等形式的新闻资讯得以不断展现, 是VR等前沿科技技术的支持者和践行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 与非遗传播的其他形式相同, 非遗在移动新闻端的传播也存在一定弊端:
1) 非遗信息的显示度不高。从业内对移动新闻端的分类来看, 可分为综合新闻、垂直新闻、趣味新闻和传统媒体新闻四大块, 其中综合新闻的覆盖率最高。目前, 非遗的宣传主要集中在综合新闻类客户端, 其新闻数量巨大、门类繁多、更新速度快, 非遗信息的显示度难以体现, 容易淹没在信息海洋中。
2) 新闻的时效性要求和非遗传播的需求存在区别。与传统媒体相同, 移动新闻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 而非遗传播需要长时间、广频度的浸润和渗透,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
3) 传播的准确性有待提高。非遗的传播需要一定的专业性, 要对其生存环境、发展历史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 而目前大量的非遗报道都是基于在报道者自身的知识、文化背景基础上进行再编辑, 其准确性和专业性难以保证, 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失。典型的例子有“端午节”演变成了“粽子节”, “七夕节”成了“情人节”等, 都是因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偏失而造成的。
文化渠道 篇10
1 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2 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2.1 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表1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注: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是分层次、分赛区进行。第一轮是各省各高校的单独竞赛,第二轮是省内高校之间的决赛,第三轮是全国推出来的各省代表队之间的总决赛。每个层次试题的题型是依据文化交流大使培训手册,由各赛组根据实际情况来自行决定,从而体现出赛题的灵活多样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昆明学院赛区的选拔赛注重的是听说能力的训练、创造性的思维和民族文化信息的传递。这种题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
1)听说能力的训练体现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尤其是在比赛项目的第二项和第三项: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Questions$Answers)和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比赛中,这两项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先是由担任评委的外籍教师来提问,选手根据问题来回答;之后,评委给出一个场景,选手根据所给场景来做一个即兴演讲。例如一号参赛选手的问题是:Ques-tions: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two pictures?2.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课件中展现的两幅画面,一副是孔子的肖像,另一副是论语的封面孔子和其弟子在一起的画面。)他的即兴演讲的场景是:Imagine:one day,you were having afternoon tea with Winston Churchill,how would you introduce Leifeng to Mr.Churchill?
2)创造性的思维和民族文化信息的传递也体现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但主要体现在比赛项目1自我介绍和4才艺表演中。我们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做一个自我介绍很简单,但是要让自我介绍变得有特色、有创意,让人记住你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从十八位选手在第一项自我介绍的单项得分情况来看,也可证实了这一点。此项得分满分是10分,其中最高分是9.24分,最低分是7.48分。关于低分选手的自我介绍笔者已经忘记了当时的场景,但对于得最高分的选手的介绍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历历在目,其突出的具有个性的介绍让我们部分体会到了文化交流大使的意蕴—文化。此选手是一名来自昆明学院外语系的佤族男生,他的穿戴、话语介绍表明了:He is a culture-man.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此男生不但英语讲得好,思维具有独创性,而且能跳出精彩的佤族舞蹈,这也为他在第4项目才艺表演中赢得了全场最高分:19.88分。最终,为他勇夺第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此比赛题型的设计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发挥自我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而且还考虑到了云南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文化大省的特点,融入了很多民族元素成分。而后者在今天的中外文化的碰撞中是最能激起外国朋友的兴趣、赢得他们的青睐的民族文化。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杨丽萍能成功走出国门、把中国舞蹈文化,具体来说是云南的原生态文化传递给世界的原因。
2.2 丰富多彩的内容
题型的灵活多样,就预示了内容的丰富多彩。根据文化交流大使培训手册来看,比赛内容包含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而前者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因为我们的第一目标是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当然,西方文化也不可忽视,只有对西方文化了如指掌,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才可能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流的障碍。从表面上看,比赛的内容只是文化方面,似乎单一,然而当你对文化所蕴含的意义进行深究时,你会发现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多姿多彩的。西方语言中的“文化”(法语、英语为culture,德语为kulture)一词,从拉丁语cultura转变而来,它的本义是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与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后来发生转意并不断扩大,包含有人对自然的加工和改造,人对各种技能和技巧的习得,人对世界的探索和发明以及宗教信仰等等。从“文化”一词的词源及其演化可以看出,它的本义和衍生义多种多样,以至后世西方学者在研究文化时,对文化概念的阐释也各不相同(胡凡、马毅,2006)。人们对文化的定义虽各有不同,但它通常指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人类整个生活状态。文化包含文字、语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由此可见,几乎所有人类创造出的产物都可称之为文化,其涉及范围之广是无所不及。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论的衣食住行乐,现今都可称之为文化,如饮食文化、体育文化、影视文化等等。文化交流大使培训手册中,目录部分就向我们展示了比赛素材的多元化。第一大部分中华文化部分,包含有中国元素、中国故事、中国名著、民间技艺;第二部分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第三部分是中外名人。除此之外,目录部分给出了英国文化的一些常识,包含英国文化概要和英国地理、观光、文化艺术、美酒佳肴、时尚风格等具体的常识。同时,还提供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包含日常礼仪、外交礼仪和舞台礼仪。
文化既是共有的,它是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也是有差异的,文化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所产生的文化亦有不同。当我们谈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时,我们知道由于文明起源的不同、语言体系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和长期以来缺乏交流的情况等因素,致使东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差异性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反映,例如日常饮食习惯方面、问候语方面、表达感激方面,尤其是在阐释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方面就更为突出。这里,笔者还是以昆明学院赛区的选拔赛为例来加以论证。六号选手的根据所给题目回答问题部分的题是:Please give some examples of chopstick taboos.而即兴演讲部分的题为: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those o western countries?十六号选手的根据所给题目回答问题部分的题是:Compare the“four examinations”of Chinese diagnostic methods with the western diagnostic methods,which one do you prefer?Why?而即兴演讲部分的题为:A traditional Chinese bride was always dressed in red while a western one in white What cultural connotation can you find in these phenomena?从题目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种题目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回答,因为涉及面广、深,要求选手不仅要列出一二三,而且还要深究其后的原因。而时间却又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选手平时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熟练性,对其知识把握的深刻性。因而此赛事有助于引导学生要注意知识学习的渐进性,不能抱有一蹴而就的心理来学习英语。
3 大赛的突出特点
根据以上对大赛题型和大赛涉及的内容的解析,我们不难看出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与其他赛事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注重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考察;注重激发参赛者的独创性和思辨能力;注重突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首先,就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考察方面而言,昆明学院赛区的比赛主要体现在听说两个方面,但之前的校内的培训还体现了读方面。因为在培训教师对参训学生进行基础语音问题诊疗活动,判断并纠正其基础语音面貌中最突出的问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读。而写、译技能的考察主要是在云南赛区的总决赛中体现出来。其先后顺序的安排体现出了听说在这五大技能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地位,符合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学英语成为“哑巴”英语的局面,也颠覆了那种认为只要会考试、能拿高分就行的学英语的错误观念,毕竟我们掌握一门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能使用它,而不是仅仅通过它来获取高分。
其次,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注重激发参赛者的独创性和思辨能力。昆明学院的选拔赛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总是循规蹈矩,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常规的思路,那么你的答案不会令人耳目一新,也不会令评委、专家们满意,充其量只是中间水平,你不可能比其他参赛选手高胜一筹,也就不可能令你自己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这种独创性和思辨性不仅限于对于大学生很重要,对于各行各业的人都很重要。近来,学术界对于剽窃是相当忌讳的,而现在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红莓花儿开》。片中的外国教授在对中国留学生沈岩(保剑锋饰演)的评价中说沈岩是他见过的最不规矩的学生,但他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有理想,这是教授最为欣赏的一点。收看电视的观众心理明白,教授的所谓有理想指的是沈岩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独创性。也正因为有了大批像沈岩这样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和独创性的学者、科学家,中国的航天事业才会呈现这般飞速发展的态势。同理,大学生们只有具有了强思辨力和首创性,他们的明天才会是前途无量。
最后,大赛注重突出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第一,就大赛的名字来看,“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文化”二字。而云南省地处中国的边区,在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就有26个少数民族分布在这里。这么大的优势是其他省份难以获得的。少数民族的特点就是能歌善舞。目前,国际知名的女舞蹈家杨丽萍就是云南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提起她,人们就会把孔雀舞与之相联系。另外,丽江的东巴文化也在逐渐被世人所了解。而与民族特色相关的许多历史遗址也渐渐引起当地政府的关注,一些相关的措施正在出台来保护它们。此次,昆明学院赛区的选拔赛就有相关信息的设置。七号选手的即兴演讲题是:Imagine you werethe mayor of Lijiang City,what measures would you take to protect the local culture?而二号选手的即兴演讲部分的选题则是从整个中国的视角出发来考虑: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resent cultur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China?当然,三号选手的关于京剧传播的话题和十二号选手的关于越来越多的孔子庙在国外的建立的现象的思考也同属这一范畴。由此可见,大学生应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加关注,要学会用英语怎么来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外国朋友。
4 参赛的几点建议
根据参赛要求和参赛内容,在听取了专家、评委们的评议后,笔者把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参赛建议,以供参赛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参阅,同时,恭请专家和学者们的批评和指正。
4.1 正确、自然、流畅的语音语调和扎实的语法基础
“口语赋予语言生命”(Jespersen,1960)。英语的学习不能忽视了对口语输出技能的培养。比赛中,这一点要求是参赛选手必须具备的,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前提。试想如果一名选手发音错误百出,语调怪模怪样,语法漏洞百出,评委会给他或她高分吗?作为英语比赛的评委,当面对选手有严重交流障碍,无法传递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时,根本不可能给选手打出令其满意的好分数。所以,笔者在此提醒大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这一语言时,一定要勤学苦练,把发音、语法这一关过了,否则即使你能考很好的分数,你学英语的行为也是失败的,更不用说是参加各种英语口语大赛了。
4.2 宽广、深厚的知识面和独到的见解
国际英语演讲协会成员,第一、二届大赛的评委主席,前英国驻华大使夫人、国际英语演讲协会委员Lady Appleyard说;“The content of the speech matters most…your speech mus have strong content.It must be about something.”由此可见,演讲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刘森,2000)。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同样也是很注重内容的传递。因为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涉及到的文化知识面广且深,这就要求选手们在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关于中西文化方面的常识,并对有些方面能做深入的了解。指导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在同学间、师生间就某个话题开展深入的讨论或者辩论。在开展此活动之前,教师可布置任务让每位选手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尽可能全的资料。这样训练多了,相信在比赛时,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至于出现选手不知所措的局面。当然,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多开展这方面的活动;课后,学生自觉按这一要求来做。而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所要体现的一方面。
4.3 准确的审题
历来各种考试和大赛都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道理,因而审题一定要小心、谨慎。相信这一点师生会做得很好,因为我们的经验已告诉了我们这样做的重要性。据我们带队老师讲,她们专门把这项训练纳入了培训计划,分为审题能力训练1和审题能力训练2。其中训练1的内容是:培训教师向学生提供十个演讲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全班分享审题思路,进行总体审题能力的训练。为期四天。而训练2的内容为:培训教师向学生提供十个演讲题目,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就所给题面,找出关键词、判断题目是选择型还是证明型,并在全班分享审题思路,进行独立审题能力的训练。为期也是四天。可见,我们对审题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4.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流畅性
正确、自然、流畅的语音语调是参赛的前提条件,而准确、有逻辑、流畅的语言表达却是比赛获取高分的重要保证。这是建立在具有宽广、深厚的知识面和独到的见解,以及审题准确的基础之上。这个方面也需要选手平时的日积月累和刻苦训练才能做到。这里有一个很奏效的方法可以采取,及写作。英国伟大的论说文加培根曾说过写作使人更精确(Writing an exact man)。很多学习者也有同感,当把一件事写下来时,其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和流畅性比起口头表达出来效果更好。
4.5 良好的舞台形象和心理素质
良好的舞台形象和心理素质可以为参赛选手博取评委的好感,从而赢得加分的机会。这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改进的余地不是很大。但是还是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已具备前面四条要求的参赛选手来说,更值得培训教师在这两方面花些功夫。当然,选手自己也要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自己要多加留意对其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克服一些不应该有的小动作,比如抓耳挠头、添嘴唇、眨眼等,以及不应该的各种姿势,比如弓腰、斜立等。至于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笔者认为,重要的注意应放到对知识的把握上去。俗话说,胸有成竹,做事不慌。只要选手知道怎样答题,相信怯场就会远离他而去。
4.6 流露出自信
这一点与第五点的作用类似,一个选手如果自己都对自己没有自信,那没你还期待谁对你有自信?同样,我们说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夜郎自大的自信,而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自信,这也要求选手具有前四点的要求。因此,可以说自信源于实力,归根结底来自选手平时的苦练和坚持,来自选手的勤奋加努力。笔者认为,有实力、表现出自信的选手是最有魅力的参赛者,是观众最为看好的赢家,也是评委们最为青睐的对象。
参考文献
[1]李树德.一项促进大学生英语教学的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评述[J].大学英语教学,2009(1):5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胡凡,马毅.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J].学习与探索,2006(2):192.
[4]Jespersen.Selected Writing of Otto Jespersen[M].London:Allen $ Unwin,1960:884.
破解网络渠道与线下渠道冲突难题 篇11
愈来愈多的企业都面临着网络销售渠道与线下渠道相冲突的问题,在电子商务已经如火如荼的今天,仍然有部分企业还在艰难的抉择。笔者与诸多企业有过沟通,他们之所以迟迟不开展电子商务,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还没有想清楚如何解决网络渠道与其他传统线下渠道冲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想清楚,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必然是模糊的。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国内著名服装企业,当询问负责营销的副总对网络营销如何看待,以及他们在网上销售有什么计划的时候,这位副总一脸的不屑,说网络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烦恼,3年内,他们没有网上销售计划。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企业无法破解网上销售与线下渠道相冲突难题的案例。
到底应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网络渠道与线下渠道是否可以和谐共生?首先我们来分析下这种冲突的本源所在:
1、网络渠道与线下渠道面向的客户群体重叠
这个是造成冲突的本源所在。除非网络上卖的产品和线下渠道体系卖的产品的终端消费者是完全区隔开来,否则这种冲突必定存在。新兴渠道对传统渠道的变革是客观存在的,如同专卖店渠道和商超渠道也是直接存在竞争,网络渠道作为新兴的渠道模式对传统渠道的挤压是必定存在,而且网络渠道携互联网之传播快速的优势及中间环节简化带来的价格优势,让传统渠道从直观上对网络渠道有敌意。
2、由互联网的特性带来的价格冲击
这才是线下渠道反应激烈的本质!厂商通过网络渠道分销他的产品,即使销售不出去,也对产品和企业的品牌也是有正面帮助的,从这个方面来分析,网络渠道是对传统线下渠道应该是有正面帮助的,可是,为什么线下渠道却对网络渠道持怀疑态度甚至是抵触的情绪?问题的本质就在于,网络渠道销售的商品由于不存在物流和仓储成本,也无需负担昂贵的营销成本,最终导致同样产品在线上售卖的价格比线下零售店的要便宜。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网上开店和传统物流相比,店主可以节省60%的运输成本和30%的运输时间,营销成本比传统的线下商店降低55%,渠道成本可以降低47%。综合上述成本因素考虑,同样的商品在线上和线下渠道存在20%到30%的差价完全正常。这实际上是很可怕的,20%的差价足以让线下渠道产业链产生很大的动荡。
躲是躲不掉的,与其逃避困难,不如正视困难!
很多企业就说,既然网络渠道给我们带来如此诸多的麻烦,那我不上网络渠道不就可以了吗?我不开展电子商务不就可以了吗?这个就属于典型的回避现状的做法,互联网作为发展最迅猛的新兴媒体,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面对现状避而不谈,是非常不明智的。现在各类产品都在网上有出售,我们基本上可以在淘宝网上找到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产品。这些产品并不一定都是厂家直接销售的,而是网民利用各级价差,包括经销渠道的差异化的价格而开展的趋利行为,如果面对这种状态,闭着眼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越来越乱。与其陷于被动,还不如早日主动出击,将网络渠道体系纳入企业的渠道策略体系规划中。
如何去破解以网络渠道为首的新兴商业渠道对线下渠道的冲突?
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网络渠道和线下渠道的冲突问题呢?如何让包括网络渠道在内的新兴渠道与传统线下渠道和谐共生?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变迁,新兴的商业渠道已经对传统线下渠道产生了挤压,我们放眼看去,除了网络渠道外,DM直邮、呼叫中心、电视直销都对线下渠道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所以企业有必要去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从容应对以网络渠道为首的新兴销售通路的冲击。
我们仔细分析网络渠道、DM直邮、呼叫中心、电视直销这些渠道,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渠道打破了原有的线下渠道的地域区隔,并且在商业模式设计上带来了边际成本比较低的优势,所以企业如果没有及时建立与传统渠道下分销商的共赢机制,很容易出现新老渠道争夺的是同一批消费者,产品一样价格却不一样。这样会产生矛盾冲突,遭至渠道商的抵制。而传统分销商对新渠道方式的采用,也容易出现分销商间的“窜货”现象。
1、善用网络渠道的媒体属性
我们会发现,网络渠道除了传统的渠道属性外,还带有相当程度的媒体属性。企业大可不必畏惧因为线下渠道带来的冲击而放弃网络渠道,完全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渠道的媒体属性打好媒体牌,迅速提升企业的品牌,通过网络营销传播来带动线下渠道的销售。在这个领域,有太多的依靠互联网低成本传播而带动线下销售的成功案例,在此不再赘述。
2、针对网络渠道开发新的产品线
嘉宝莉作为国内涂料行业的排头兵,在2009年的上半年开通了其官方直营B2C电子商务网站,作为涂料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试水,嘉宝莉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国内同行的关注。大家都在关注着嘉宝莉如何去破解整个行业都面临的困难——如何一面安抚原先的1万多家传统线下代理,一面如何开辟线上的销售渠道。采纳淘智结合嘉宝莉的现状,给的建议案是针对网络商城的消费者,对原先的产品命名、包装设计采用新的设计。从源头上牢牢把控网络专供产品的出货渠道,保证全部是通过网上商城直销和网络渠道分销的方式出货,这样就确保网络专供产品不会有太多的供货途径,基本上有效地解决窜货的问题,而传统渠道的价差问题在这里基本上不复存在。
3、让线下渠道分享到网络营销的甜头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惑,开通网络营销的新渠道,那么传统的线下渠道必然受到冲击,就算厂家开发出新的产品线,新的子品牌来拓展网络业务,但是对传统线下渠道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厂家如何有效地规避?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本质上不难解决,基本上取决于厂家的心态,如果一个厂家,有志于把全国市场做好,必然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与渠道商争利。在把握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厂家可以通过自建B2C商城的形式,以厂家的高度面向全国的消费者,打破地域的区隔,让原有的线下渠道加盟商全部成为这个官方SHOPPING Mall的体系内的有机组成部分。加盟商(原有的渠道商)还是继续做好线下的拓展工作,在当今网络购物的环境已经逐渐成熟的现状下,可以适当的引导用户到线下下单,总部商城根据加盟商的推荐订单给予返利,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线下渠道商不愿意、甚至抵触网上直销的顽疾。根据商家逐利的本性,只要是有效的通过利润分配的杠杆,笔者认为问题会迎刃而解。
第二个层面就是让加盟商承担同城或者就近配送的功能, 基本上各地渠道商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通过对其终端功能的升级,例如,湖北荆州的消费者在某网站下订单后,再也不需要等3~4天才能拿到从总部寄送过来的产品,而是通过该产品的网站系统分配到其在荆州的加盟商,通过同城物流的方式很方便的就拿到产品。这样,缩短了消费者的等待时间,也能省下从总部派送的物流成本,而这部分省下来的物流成本,可以作为厂家对加盟商的利润分配。这基本上是一种多赢的局面,兼顾厂家与加盟商的利益,而且也能为消费者节约购物时间。
总的说来,网络渠道与线下渠道的冲突难题,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棘手,甚至成为这些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拦路虎。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难,难就难在厂家是否有良好的心态去看待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冲突。基本上,每个企业还是要根据行业特点,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产品的特性,客户群体等诸多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明确企业的多通道营销战略,才能有效的解决好这个问题。
(文章编号:2091217,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106613886619)
文化渠道 篇12
不可否认, 随着小米、魅族、荣耀等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手机品牌逐渐兴起, 相对于传统社会渠道和运营商渠道的手机销售来说, 以“互联网手机品牌”为代表, 专攻线上的销售模式是创新的, 在市场表现上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进入2015年, 手机行业变革加剧, 仅就手机销售渠道模式而言, 亟待进一步探索和转型。
1+1>2渠道融合新模式
近日, 中国联通与金立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宣布将强强联手, 开启运营商体系及线下销售体系的渠道融合新模式。具体内容包括:金立将向联通提供不少于10款全网通产品;联通将向金立开放1万家营业厅, 实现金立品牌终端全面上柜, 联合打造3000个联通自营厅品牌专区;同时金立为每个专区配备一名专职促销员, 双方制定了全年1380万部联通定制终端的销售目标。
一方为聚焦4G发展、全面推进“沃4G+”高速网络的中国联通;另一方为深耕手机行业十四载、如今携超过10万渠道客户强势回归的金立, 毫无疑问, 寻找双方渠道的价值共同点, 是此次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切入点。
与其它手机厂商和运营商的战略层面合作不同, 金立这种渠道优势明显的企业与联通的深度合作显得尤为具象化, 颠覆了厂商与运营商的传统合作关系。虽然在开放市场渠道与运营商渠道体系融合方面, 面临的挑战有很多, 如价格管控、配合节奏等, 但无论是具体项目层还是实践层, 都将为融合渠道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价值和体验。
众所周知, 在手机终端销售市场, 运营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运营商营业厅覆盖全国各级城市、乡镇、农村等主要通信市场, 可以完成消费者从购机咨询到手机入网的完整体验。目前手机厂商对线下渠道市场建设越来越重视, 除自建线下渠道外, 与运营商线下开放体系的强强联手, 很容易形成1+1>2的升值效应。
手机渠道迎来多元化竞争时代
现如今, 中国手机市场呈现运营商渠道、公开渠道、电商渠道“三分天下”的格局。前几年电商渠道异军突起, 一度风光无限。进入2016年, 智能机行业的重大变化就是众厂商不再极力拥抱线上渠道, 开始向运营商及公开渠道转化。
有数据显示, 手机这样的产品, 线上渠道销售占比20%~30%已是天花板, 也就是说, 线下市场仍将占据70%。不论是乐视、魅族等互联网品牌, 还是OPPO、vivo等“鼻祖级”线下渠道品牌, 都在针对全渠道做出更多尝试, 寻求线上线下的渠道融合。
例如魅族去年已将线下专卖店扩展至2000家, 广告也已遍布城乡;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近期也透露今年线下店“小米之家”也将达到60家;乐视入股苏宁, 并宣布与迪信通合作;酷派ivvi总投资近10亿元开拓线下渠道。
虽然以上例举的手机品牌都已开始重视线下市场, 但互联网手机线下开拓之路仍面临线下渠道成本要求高、产品追求性价比导致线下加价令用户难以接受、线下渠道利润空间小、渠道商积极性不高等困境, 真正完全适应, 仍需借力第三方渠道商合作, 给予线下渠道足够的利润空间, 进行线下线上的整合以寻求品牌溢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