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时并发症(共10篇)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1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 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 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的病人[1]。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有较多的优势, 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我科2005-01~2009-12通过对226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01~2009—12在我科住院并行PICC置管病人226例, 男149例, 女77例, 年龄15~91岁。其中恶性肿瘤64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162例。PICC穿刺部位:贵要静脉116例、肘正中静脉86例、头静脉15例、颈外静脉9例。PICC置入长度为43~55cm。PICC留置时间5~172d。
1.2 方法
对PICC置管出现的导管送入困难、局部渗血或血肿、导管脱出或移位、局部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导管拔除困难、接触性皮炎、恐惧心理、全身感染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和记录。
2 结果
226例PICC置管病人出现12种相关并发症, 总发生率为31.86%。相关并发症及构成比列表如下 (见表1)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依次为局部渗血或血肿 (23%) 、导管堵塞 (5.31%) 、静脉炎 (3.10%) 、恐惧心理 (3.10%) 、局部感染 (2.65%) 、导管送入困难 (1.33%) 、导管脱出或移位 (1.33%) 、接触性皮炎 (1.33%) 、血管痉挛 (1.33%) 、导管拔除困难 (0.88%) 、静脉血栓形成 (0.88%) 、全身感染 (0.44%) 。分析原因为导管阻塞:主要由于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 没有定期冲管等原因造成。另外, 导管本身的因素、血管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导管的使用与管理因素也与导管的堵塞有密切关系。导管脱出或移位:主要原因有固定不牢、固定的方法不正确、更换敷料时操作不慎或插入导管时使用扩张器过度扩张致血管松弛有关, 有的病人意识不清, 烦躁不安, 如脑卒中患者出现精神症状, 癫痫患者在发作时无意识地牵拉也可造成导管脱出。穿刺口渗血或血肿:原因为选择血管及穿刺不当、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 操之过急、穿刺部位过度活动、使用扩张器过度扩张血管或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静脉炎:多为输注刺激性大、高浓度、高分子的药物损伤血管壁内膜所致。局部感染:多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常见原因有所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粗细不适宜。穿刺操作时血管内膜损伤, 封管不规范, 导管尖端位置不正确 (在中心静脉之外) 而输入高渗液体;肿瘤病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恐惧心理:多为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缺乏对PICC导管留置在体内的相关知识沟通, 病人不了解其作用及意义, 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血管痉挛:分析原因可能为插管使血管腔变窄, 血流变慢, 天气寒冷血管收缩, 或患肢受凉使血管进一步收缩;插管侧肢体受压, 致使上肢血流不畅等有关。接触性皮炎:多见于个别高敏体质的病人, 导管在体外的部分及敷盖的透明贴与皮肤接触所致的皮肤过敏。全身感染:很少见, 本组1例发生在置管后4d, 病人出现发热, 时有寒战, 寒战时采血做细菌培养, 同时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注, 不见好转, 菌培回报为阳性, 故拔出导管后1h病人热退。 总之, PICC置管操作简便, 安全, 留置时间较长, 临床应用广泛。 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导管的护理有很大关系[2], 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措施的掌握, 重视对病人的宣教, 做好导管的维护, 可以有效地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PICC,并发症,原因
参考文献
[1]马麟, 王荣丽, 盖晓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9) :87-88
[2]张小燕, 刘幼方, 黄天雯, 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故障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07, 6 (3) :56-57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2
【摘 要】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留置 PICC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置入PICC后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114例,成功率95%。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感染1例、静脉血栓2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破损漏液1例、静脉炎l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9%。结论:化疗患者应用外周静脉PICC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加强护理人员PICC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并发症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出现后积极护理应对。
【关键词】 并发症 原因 护理措施
前言
目前对于肿瘤治疗,静脉化疗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大多肿瘤患者需进行多个周期的规律疗程,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而化疗药物常常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推荐使用适宜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化疗药[1]。虽然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简单、创伤小等优点被广泛临床应用。但是PICC置管后常出现相应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因此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PICC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我科应用PICC的患者进行性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护理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行PICC的肿瘤患者120例,年龄23 ~ 76岁,平均52岁;PICC留置时间8~130d,平均79d。选取穿刺部位:贵要静脉78例,头静脉30例,肘正中静脉12例。并且排除皮肤不完整的患者、血液系统存在问题患者、自身皮肤出现感染的患者。
1.2 所有肿瘤患者均在化疗当天或者化疗前 2~3d,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行 PICC置管。所有的操作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质的专业护理人员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静脉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按说明进行PICC导管静脉穿刺,保留合适的导管长度。穿刺完成后常规照射X射线,如果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即视为置管成功。结果
PICC 置管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2.50%)、穿刺部位渗血1例(0.83%)、穿刺部位感染1例(0.83%)、静脉血栓2例(1.67%)、导管脱出2例(1.67%)、导管破损漏液1例(0.83%)、静脉炎l 例(0.83%)。讨论
3.1 PICC导管堵塞
3.1.1 原因:导管堵塞是 PICC 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导管堵塞原因有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堵塞。非血栓性堵塞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药物结晶沉积,异物颗粒堵塞等引发。血栓性堵塞是由于方法不正确、封管时机导致血液逆流瘀滞在管腔内形成血栓所致。
3.1.2 护理措施:(1)每次输液完毕应用专业的封管技术,加大封管液冲管的用量和控制液体的pH值可预防导管堵塞。目前研究表明采用正压封管、脉冲式冲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2)输液过程中保持管道通畅,防止过度扭曲,折弯。
3.2 穿刺部位渗血
3.2.1 原因 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医护人员错误的穿刺方式、异常的凝血机制、导管多次进出穿部位等原因都可造成穿刺点出血。再就是穿刺后止血压迫方式不对或时间过短。
3.2.2 护理措施:全面检查包括凝血机制、肝功能等,如有有异常,不得进行穿刺; 选择穿刺针的大小要视患者血管具体情况而定,穿刺后对穿刺点压迫 10~15min,穿刺侧肢体至少制动1d。
3.3 穿刺部位感染
3.3.1 原因 进行PICC置管时,深静脉置管就成为机体与外界的直接感染通道,操作及维护导管时如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导管留置时间长,将导致皮肤细菌沿导管侵入血流致使导管发生相关感染。
3.3.2 护理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敷料有潮湿或者明显污染时及时更换,换药时用碘伏扩大消毒范围。怀疑有感染,抽血进行血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拔除PICC置管。
3.4 静脉血栓
3.4.1 原因 目前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中含有癌性促凝因子,导致患者的血液保持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导管血栓。在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基础上,穿刺、送管、留 置导管对血管的损伤、置管引起的血流淤滞等综合因素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3.4.2 护理措施 行PICC置管前常规进行动静脉彩超评估,并在B超的引导下置管。患者诉置管肢体有麻木、肿胀、温度及感觉异常等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应尽量发现血栓症状,早期行溶栓抗凝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3.5 导管脱出
3.5.1 原因 患者意识不清、烦躁自行拔出导管、缝线断裂、导管固定不当、活动不当及其他意外情况。
3.5.2 护理措施 应妥善稳定固定导管,烦躁、意识不清者需给予镇静剂并加约束和加强陪护,防止自行拔管,每次更换敷料时应自上而下打开敷料,置管后要做好导管长度记录,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
3.6 导管破损漏液
PICC导管冲管或封管时选择合适大小注射器,不可大力冲管或封管,应采用脉冲式适当压力冲、封管。再者不要将胶布直接黏在导管表面,换药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剪刀。置管开始应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加强导管固定,教会患者观察导管外露的刻度的方法,早发现早报告医护人员。小结
PICC 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维护简单、使用安全,即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有效减少了小静脉输注毒性刺激性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2]。但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应并发症,若医护人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实行规范化的导管维护,全面评估患者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掌握熟练的操作置管技术,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英,胡庆新等.PICC维护网络的构建和护理实践[J].四川医学,2015,36(8): 1183-1184.[2] 史冬妮 田丽 田丹 张珊珊.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 274-275.作者简介:廖梅文,女、汉族、1986年12月、籍贯:黄冈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3
【关键词】肿瘤;PICC置管并发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15-01
肿瘤属于当前对人类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类疾病,PICC主要是通过导管行穿刺(外周手臂的静脉),到达患者的心脏大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本病特点是病程长,本病患者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静脉输液以及化疗,为有效避免化疗药物、静脉输液药物等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损伤,建议采取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方式[1]。为有效降低肿瘤PICC置管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本研究针对12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共120例,男女比例为63:57,年龄25-75岁,平均(40.12±5.11)岁,其中69例>60岁,39例40-60岁,12例<40例;肺癌者9例,胃癌者10例,肠癌者9例,乳腺癌49例,恶性淋巴癌40例,其他3例;导管停留时间1-12m,平均(165.12±4.44)d。本研究选取所有数据资料均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式PICC导管,所有的导管均需要与可肝素帽输液接头予以连接,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体。整理本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患者的是否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类型、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方式以及穿刺的静脉,并对上述资料予以统计分析[2]。
1.3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的类型以及概率,针对并发症比例,针对导致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予以分析[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0.0软件包处理,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完成表示,组内比较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用X2完成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本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0.83%(13/120),其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率为7.5%(9/120),出现导管破损率为0.00%(0/120),出现导管堵塞率2.5%(2/120),出现血栓率为0.83%(1/120),导管脱出率为0.83%(1/120);如表1。
2.2本组并发症相关性因素分析情况
导致肿瘤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方式、穿刺选择的静脉;采用门诊护理的患者中出现25例并发症,采用住院护理的患者出现11例并发症,可见住院护理效果更佳。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25.00%,肘正中静脉的概率为23.33%,头正中静脉的概率为60.00%,可见选择贵要静脉与肘正中静脉的效果较佳;见表2。
3.讨论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该治疗方式的原理,是通过于往患者体内置入导管的方式达到降低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和保护上肢静脉的目的。本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0.83%(13/120),其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率为7.5%(9/120),出现导管破损率为0.00%(0/120),出现导管堵塞率2.5%(2/120),出现血栓率为0.83%(1/120),导管脱出率为0.83%(1/120);导致肿瘤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方式、穿刺选择的静脉等。本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肿瘤PICC置管患者存在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导管脱出以及机械静脉炎,导致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为护理方式以及穿刺时选择的静脉,因此需要选择贵要静脉、肘正中,采取科学护理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受到样本量、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论证。
综上所述,肿瘤PICC置管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包括相关性感染、导管皮损、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以及血栓形成,而导致并发症的出现主要与护理方式以及穿刺静脉的选择有关。临床护理人员在予以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应当首选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予以穿刺,并选择住院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叶连琴.基层医院肿瘤患者PICC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76-77.
[2]曹林英,何红梅,李智,等.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 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原因探讨与护理干预[J].激光杂志,2013,34(1):100-101.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4
关键词:PICC,护理,并发症,处理
近年来, PICC技术因其操作安全、简单、危险性低, 并由护士直接操作, 留置时间长 (最长可达1年) 而广泛应用于中长期 (5 d~1年) 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PICC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置入上腔静脉的一种置管技术,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 此处血流量大, 流速快, 药物输注后迅速稀释, 从而避免药物刺激而损害血管, 同时减轻了因反复穿刺血管而带来的疼痛,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PICC导管为置入异物, 会产生一些并发症, 造成患者的痛苦。但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 这些并发症会不同程度的减轻, 甚至不会出现。我科自2013年起共开展PICC置管术48例, 通过护士精心护理后, 除因导管折断无法修补而拔除1例外, 其余置管患者均于静脉治疗结束后拔除。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13例, 女35例;年龄21岁~73岁, 其中20岁~40岁11例, 40岁~60岁23例, 60岁以上14例。并发症:穿刺点渗血渗液16例, 导管阻塞5例, 静脉炎3例, 导管异位8例, 导管折断1例。导管的选择:我院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 型号3~6Fr, 为三向瓣膜单腔式导管, 材料为硅胶管, 质地柔软, 与人体的亲和性好, 对血管刺激小, 导管直径大小与液体流速成正相关。静脉的选择:选择肘部的贵要静脉,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
1.2方法由专业导管护理组指导并护理, 针对所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2.1穿刺点渗血、水肿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其主要原因有1选择穿刺针与血管粗细不符。2患者凝血功能异常, 合并出血性疾病。3穿刺部位活动过度频繁。预防措施: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型号, 行置管操作前应常规检查凝血功能, 了解有无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 min, 24 h内适当限制穿刺侧手臂的活动。如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 局部压迫止血时间应适当延长至30 min。
1.2.2导管堵塞如果护理不当, 常常造成导管堵塞。其主要原因有1护士冲管和封管方法不正确。2患者体位更改使导管打折。3输入脂肪乳、血液等浓度高的液体。4输入两种以上药物时, 药物间有配伍禁忌, 药物之间不相容。预防措施:1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 避免扭曲、打折。2加强护理人员冲、封管方法的指导训练, 在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下, 于每次输液结束后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导管, 用肝素钠稀释液10 m L行脉冲式正压封管。3输注浓度高的液体时, 应注意滴速, 在无禁忌的情况下可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液体前发现导管阻塞时不能用力冲管, 嘱咐患者移动肢体, 判断体位改变能否影响到输液。检查导管体外部分有无折叠、扭曲。排除上述堵塞原因后, 可遵医嘱使用尿激酶溶栓, 操作如下:更换三通管, 其一接口接尿激酶溶液, 另一接口接20 m L空注射器。回抽空注射器活塞5~10 m L, 然后迅速打开连接尿激酶溶液的通道, 导管内的负压会使尿激酶溶液进入管内。10 min后回抽导管内的药物和溶解掉的血液, 重复上述操作, 直至管道通畅后用20 m L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彻底冲洗导管。阻塞解除后应行X线片检查, 确认导管的位置[2]。
1.2.3静脉炎发生原因主要有1置管部位肿胀、渗液。 2机械性静脉炎, 血管细而导管粗, 不匹配, 导管壁持续刺激血管内膜引起。3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损伤。4细菌性静脉炎, 置管护理及输液时无菌技术操作不严。预防与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置管前选择合适的导管, 粗细适宜。穿刺血管首选贵要静脉, 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操作时, 在送入导管期间动作要轻, 减少损伤血管壁, 从而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2加强置管后的护理, 首先于置管24 h后更换贴膜1次, 此后每周更换贴膜2次, 如有潮湿、卷边应立即更换。脱出的导管勿再送入血管内, 以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 造成细菌性静脉炎。3置管部位出现肿胀、渗液时, 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 放松肢体, 上臂给予硫酸镁湿热敷。
1.2.4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有:1护士所宣教的注意事项患者未能重视, 依从性差。2置管肢体频繁活动。3护士更换贴膜不及时或手法不正确, 导管固定不牢。针对此类并发症, 应加强宣教, 提高患者依从性;使用专业固定器有效固定导管, 每班检查并记录外置导管的位置和长度, 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加强护士操作手法的正确性, 及时更换贴膜。
1.2.5导管折断使用专业导管固定器 (思乐扣) 固定导管, 连接输液系统。导管发生不全断裂时, 查找折断裂口, 修剪并更换连接器, 修复导管。发生完全断裂时, 断裂部分游离入体内应尽快定位并取出。
1.2.6日常维护及宣教1输液前后均应以>10 m L以上注射器抽取10 m L生理盐水, 以脉冲式冲管。输入脂肪乳、血液等黏性高的液体时应先用10 m L生理盐水注射液冲洗导管后再接液体, 也可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推。2随时观察输液的速度, 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或液体不滴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3告知患者留置导管期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不可自行撕下贴膜。可从事一般性日常活动、家务劳动, 但应避免留置导管的肢体剧烈活动及过度屈伸、上举及持重。
2结果
48例患者留置PICC导管期间, 通过系统的管道维护和积极处理并发症, 除1例患者因导管折断拔除外, 其余均在静脉治疗结束后拔除导管。置管期间, 患者均表示在日常活动中无严重不适感。
3讨论
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方便、无痛的治疗途径, 大大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躯体疼痛, 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但PICC导管毕竟是一种异物, 长期留在体内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 为患者带来不适感和诸多不便。因此要求护士在置管操作和护理过程中, 一定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 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 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 以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和自身的舒适感。
参考文献
[1]沈建英, 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0) :785-786.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5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PICC置管;肿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58-02
PICC置管即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指的是经过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将PICC导管的前端定位在上腔静脉内,将需要输注的液体不经过外周静脉而直接送入中心静脉的治疗方法[1]。PICC置管相比于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以及颈内静脉置管具有更安全,操作简便以及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虽然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长时间留置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PICC置管常引起导管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阻塞以及穿刺部位渗血等并发症[5]。预见性护理就是超前护理,是在提前预测患者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早期采取的护理防护措施。我院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来PICC置管的96例肿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住院的96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2.58±3.23)岁,其中患乳腺癌19例,肠癌15例,肝癌患者5例,食道癌患者4例,肺癌患者3例,其他肿瘤患者2例;置管时间3周至1年,平均(254.25±21.04)d。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3.13±3.14)岁,其中患乳腺癌20例,肠癌14例,肝癌患者4例,食道癌患者6例,肺癌患者2例,其他肿瘤患者2例;置管时间3周至1年,平均(268.05±20.8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置管适应症以及时间长短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讲述PICC置管相关知识与护理常识,并给予并发症的对症处理。
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内容包括:①预防导管性感染:PICC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敷料情况,提醒患者保持干燥,敷料卷边或者汗液浸渍时及时更换敷料。及时讲解导管性感染有关知识,使患者从原理上了解敷料干燥的必要性,使其接受预见性护理,术后3天穿刺肢体抬高并进行适当锻炼。②预防导管阻塞:给予脉冲式冲管方式以及正压封管,输液前应以0.9%NS 15~20ml脉冲式冲管,输液完毕再用0.9%NS 15~20ml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最后1ml边退针边推药,以防止血液返流入导管尖端引起导管阻塞;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输高渗、刺激性强、粘稠度大的药物,避免抽血,输注营养液及粘稠度大的药物后应用0.9%NS 10ml脉冲式冲管后再输注其它液体,导管发生阻塞時及时进行处理。③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穿刺时选择较理想的穿刺部位,穿刺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亲水性导管可浸泡于由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配置的浸泡液中1min。④预防穿刺部位渗血:置管前,患者进行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的检测,如果相应指标存在明显异常,则应择期进行置管或者采用药物治疗改善功能后再进行置管,选择与患者血管相匹配的导管进行穿刺,穿刺时操作准确、轻柔,穿刺完毕以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20~30min。⑤预防过敏性皮炎:告知患者保持穿刺点干燥,选择无刺激、透气良好的贴膜,过敏性皮炎与化疗导致的机体抵抗力下降、胃肠道反应及精神紧张有关,因此在治疗期间保证患者营养以及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等。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渗血以及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并进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以及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置管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L]<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见表2。
3讨论
PICC置管在临床已经被广泛应用,经管道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包括液体输入、化疗药物输入以及肠外营养给药等[2]。PICC置管使患者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给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较大的方便。然而,长时间的留置会引发许多并发症,给患者的经济带来不小的负担,同时也会引起身体的痛苦[3]。预见性护理措施是护理人员根据以往临床经验以及全面的护理理论知识,对潜在的以及将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判和分析,并预防性的给予护理措施,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4]。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在插管过程中病原菌随导管进入体内,所以在插管时应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插管。导管阻塞也是PICC常见并发症,由输入液体的成分、封管方式或患者自身血液因素而引起,因此对液体输入较慢时,输液完毕后应及时冲管,冲管方式采取脉冲式并将输注液体完全排出导管[6]。穿刺部位出血常发生在置管后2d内,可以给予局部绷带加压,出血量较大时,需要检查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是否正常。过敏性皮炎常因对敷料的刺激引起,因此对于既往对胶布过敏患者给予抗过敏胶布。
综上所述,PICC置管是不可或缺的临床治疗辅助技术,其置管后并发症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相比于单纯内科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能明显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易小青,付爱明,张兰,等.规范化护理流程在预防 PICC 导管堵塞中的应用 [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4) :25-27.
[2]林敏.PICC 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 :209-210.
[3]贾宏,王凤卿,范爱飞,等 . 护理干预对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34-36.
[4]王敏.关于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7-98.
[5]周爱勤,孔培培,汪丹丹 . 肿瘤科患者 PICC 置管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65-66.
[6]莫国华,马金秀,陈莹,等 . 患者和家属全程教育模式对 PICC置管患者延续护理的效果评价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118-2120.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45例PICC置管者中, 男37例, 女8例, 年龄30~80岁。其中肿瘤化疗患者5例, 脑血栓20例, 心肌梗死7例, 其他疾病13例。PICC导管置管时间4~256天, 导管插入长度42~54cm。
1.2 材料
选用法国美德医用导管研制集团生产的末端开放式导管, 规格PU 60cm×1.3mm, 型号:1246.13, 批号:S2006G25。透明贴:3M公司医疗产品事业部生产, 规格:10cm×12cm。
1.3 方法
根据病人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用皮尺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 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的距离。常规消毒范围10cm×10cm, 铺孔巾后穿刺, 插入导管, 在穿刺点处覆盖安尔碘棉片, 外贴一次性透明贴。
2 结果
2.1 PICC穿刺成功率
本组45例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43例, 成功率为95.6%, 不同部位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见表1。
2.2 PICC置管并发症
穿刺点渗血5例, 占11.1%;导管脱出3例, 占6.7%;静脉炎3例, 占6.7%;送管困难2例, 占4.4%;导管异位1例, 占2.2%;心律失常1例, 占2.2%。
3 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与护理
3.1 穿刺后局部渗血
本组5例出现局部渗血, 一般在穿刺后即可出现。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穿刺前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异常, 出血倾向, 抗凝血治疗的用药史, 查看实验室检查结果, 了解其凝血功能。 (2) 穿刺时选择合适的血管, 避免穿刺不当或创伤性穿刺。 (3) 穿刺后见回血保持针的位置, 避免移动。 (4) 导管送入15~20cm后可退出导入鞘减少出血。 (5) 特殊情况下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对渗血不止者, 适当限制剧烈手臂活动。 (6) 穿刺后早期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 避免剧烈频繁咳嗽, 咳嗽时可用手指在穿刺点加压, 防止因静脉压增高而渗血。
3.2 导管脱出
由于固定不妥, 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所致。重点应妥善固定导管, 留在体外的导管应以S型或弧型固定, 再者置管时做好记录, 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3]。此外, 对患者加强宣传防止导管脱出的注意事项。
3.3 静脉炎
(1) 机械性静脉炎:由于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针、插管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磨擦刺激而引发血管反应, 处理应提高置管人员静脉穿刺的技巧, 抬高患肢, 给予湿热敷, 每天4次, 每次20分钟。 (2) 细菌性静脉炎:处理以预防为主,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患者发生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时应予拔管并做细菌培养, 可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3) 血栓性静脉炎:由于导管型号选择不当、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封管技术欠佳使血流形成血栓。处理应提高穿刺水平及封管技术,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置管侧的肢体, 给予热敷、理疗、溶栓措施, 必要时拔除PICC导管。
3.4 导管异位
在穿刺过程中护士感到有阻力、患者自感不适、导管出现弯曲打折、无法抽到回血, 就有可能发生导管异位。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穿刺前应准确测量和修剪导管, 防止误差。避免选择头静脉穿刺。摆好患者体位。当导管头部到达患者肩部时有一较大角度 (此处为头臂静脉汇入腋静脉的部位) 要求患者将头部转向穿刺侧并低头, 以免导管误入颈内静脉。
3.5 送管困难
(1) 当患者的静脉细小, 导管较粗, 送管有一定的阻力, 应选择合适的导管。 (2) 当所选静脉其静脉瓣较多或存在陈旧性瘢痕以及静脉血管壁明显硬化遇静脉分叉处时可导致送管困难, 此时应稍稍旋转导管在推注生理盐水的同时送管。若抽回血不畅, 应考虑可能遇到静脉分叉, 将导管退出至回血最畅处, 调整患者手臂位置, 再尝试送管。 (3) 由于患者体位不当、情绪紧张而导致送管困难。
3.6 心律失常
(1) 穿刺前外测量静脉长度不够准确致使导管末端进入过深, 位置到达上腔静脉下端, 从而刺激上腔静脉丛, 导致心律失常。处理应准确测量导管长度, 另外在X线下确定导管位置。 (2) 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 在穿刺时应注意导管尖端位置。建议导管置入到锁骨下静脉无须到达上腔静脉, 这样可避免因体位改变诱发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护理常规[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3.
[2]Intravenous Nursing Society (INS) .Position paper:per-phtrally insertion central cather[J].Intrarenous Nurse, 1997, 20 (4) :172.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肿瘤患者150例, 其中男82例, 女68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患有肿瘤。对其150例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 (53.56±3.17) 岁, 其中肺癌46例, 胃癌16例, 肠癌33例, 恶性淋巴癌20例, 乳腺癌32例, 其他恶性肿瘤3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停留5~560 d, 平均停留时间 (165.12±3.45) d, 所有患者的导管均采用三向瓣膜式 (Groshong) 式PICC (美国巴德公司) , 所有导管均连接可来福无针密闭性输液接头, 封管液体均为生理盐水。
1.2方法
整理选取患者的资料, 包括患者有无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类型、穿刺的静脉、护理方式、导管留置时间等, 对这些资料归类统计。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的类型、所占比重以及其原因。
1.4疗效判定标准
(1) 机械性静脉炎:符合静脉炎相关的诊断标准。 (2) 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处有红、肿或者有脓性分泌物, 将分泌物进行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 患者出现疼痛的感觉。 (3) 导管破损:在连接翼与导管连接处有药液外渗。 (4) 导管堵塞:患者输液的速度受影响, 无法抽到回血, 不能冲管。 (5) 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等症状, 进行血管B超证实有血栓形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150例患者在穿刺时, 选择贵要静脉76例, 选择肘正中静脉45例, 选择头静脉29例;护理方式的选择中, 有90例患者选择居家护理, 60例患者选择住院护理。导管留置时间:<70 d 21例, 70~110 d 99例, >110 d 30例。
2.2在150例患者中53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 占35.33%, 其中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25例, 占16.67%, 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11例, 占7.33%, 导管破损患者8例, 占5.33%, 导管堵塞患者6例, 占4.00%, 血栓形成患者3例, 占2.00%。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主要并发症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破损、导管堵塞和血栓形成。见表1。
2.3选择居家护理的90例患者, 有40例有并发症发生, 占44.44%, 而选择住院护理的60例患者, 有13例有并发症发生, 占21.67%, 两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穿刺时选择贵要静脉的患者76例, 有22例发生并发症, 占28.95%, 选择肘正中静脉的患者45例, 12例有并发症发生, 占26.67%, 选择头静脉的患者29例, 有19例发生并发症, 占65.52%, 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种护理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P<0.05;三种穿刺静脉选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P<0.05
2.4<70 d 21例患者中, 有8例发生并发症, 占38.10%;70~110 d 99例, 有34例发生并发症, 占34.34%;>110 d 30例, 有11例发生并发症, 占36.67%。不同导管留置时间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对肿瘤患者进行PICC可以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 而且大静脉的血流速度相对较快, 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 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保护上肢静脉[3]。PICC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置管的成功率高[4]。在穿刺时可以选择肘窝部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其中一条, 患者也可以自由选择居家护理或者住院护理[5]。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同时, 也有一些并发症发生, 这对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6]。
综上所述, 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有机械性静脉炎、相关性感染、导管破损、导管堵塞以及血栓形成, 而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穿刺时静脉的选择和护理方式有关, 选择头静脉穿刺和居家护理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高。所以在临床上给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 应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者贵要静脉;在护理方法上应首选住院护理。
参考文献
[1]吴红娟, 陈雪峰, 张美英, 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2) :134-135.
[2]曹林英, 何红梅, 李智, 等.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原因探讨与护理干预.激光杂志, 2013, 34 (1) :100-101.
[3]李美清, 史甲芬, 邹翠莲, 等.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及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1) :20-22.
[4]叶连琴.基层医院肿瘤患者PICC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4) :76-77.
[5]李平.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3) :58-59.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8
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1], 在PICC留管期间会有多种并发症的同时存在, 如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导管的使用时间, 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现对我科2009—01~2011—12进行PICC置管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置管后主要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关的护理经验。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中, 男10例, 女20例; 年龄17~82岁, 平均53.46岁, 均为多程化疗或病情危重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其中肠癌2例, 胃癌1例, 乳腺癌24例, 其他恶性肿瘤3例。PICC管留置时间为半年—两年, 其中带管回家患者4例。本组置管患者主要并发症中, 静脉炎发生率最高, 为10例 (3.3%) , 其次为导管堵塞12例 (4%) 、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 (0.06%) 、导管脱出1例 (0.03%) 、导管断裂出1例 (0.03%) 。
2 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
2.1 导致静脉炎
静脉炎PICC作为异物置于静脉内, 容易导致静脉炎, 其发生率为2.6%~9.7%[2]。临床表现为穿刺处上方沿血管走向有条索状红线, 有触痛, 局部皮肤红肿, 多发生在穿刺后48~72h。原因主要有:导管置入部位的静脉走向弯曲, 置管时穿刺技术不熟练, 如送入导管速度不均匀缓慢、反复送管等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后肢体屈肘过度, 对血管造成机械性损伤等。故置管初期即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嘱其留置PICC侧肢体肘部以上到肩部应热水袋热敷24h, 不做引体向上动作及提举重物, 尽量选择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 避免反复送管, 提高穿刺成功率。如一旦发生静脉炎后, 应立即给予处理, 可抬高患侧手臂, 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或水胶体敷料贴敷, 也可热敷。如症状不缓解并出现加重现象应立即拔管, 待症状缓解后可另选静脉进行穿刺。
2.2 导管堵塞
为PICC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液体经中心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一般应达80滴/分以上[3], 如滴速缓慢时, 冲管有阻力择提示导管阻塞。导管阻塞的原因很多:封管不及时或封管方法不当, 输注特殊药物, 或药物配伍错误导致药物有结晶或浑浊导致导管阻塞, 抽血后未及时冲管等。故在输液过程中, 应先输入乳剂, 再输入非乳剂,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但应注意在冲管过程中不可抽回血, 导管末端应选择正压输液接头, 输液前冲管时应注意冲管时是否有阻力, 如有阻力应用肝素溶栓并把管内血液抽出后, 更换正压接头后给予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不可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进行冲管。出院前做好宣教, 告知患者每周到当地正规医院进行管路维护, 以免因换药不及时而导致穿刺处感染。
2.3 感染
PICC是一项介入性操作, 故置管后多出现局部感染, 如穿刺点周围出现红、肿、热、痛, 伴脓性分泌物。其主要原因有:操做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容易发生污染导管装置;患者洗澡时未保护好穿刺处、疾病自身有关等。故操作时要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来进行导管的穿刺及护理;并尽量选择在肘窝上进行穿刺, 以减少肢体活动时产生摩擦导致细菌进入血管;选择正反正或反正反的皮肤消毒方法进行皮肤消毒, 敷料可使用透明、通透性能好并防过敏的敷料覆盖导管部位, 并可直观观察穿刺处有无异常, 以便发现异常可立即更换敷料。
2.4 导管脱出
本组发生导管脱出1例, 主要原因是:敷料固定不当, 穿刺处有渗血、渗液, 输液接头连接不严,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及外力牵拉。故每次换药时应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异常情况并记录导管外露的长度, 拆除原有透明敷料应自下向上小心拆除,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导管脱出, 严禁导管脱出部分再次送入体内, 并将体外导管固定于敷料下, 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 如出现渗血或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穿刺处应保持干燥。
2.5 导管断裂
本组发生导管体外断裂1例, 主要原因是:由于PICC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较长, 化疗间歇期需带管回家休养, 患者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导致导管断裂, 因此在此期间导管平直固定或角度过大, 患者肢体有较大的活动就有可能将导管拉至断裂。建议固定导管时, 留在体外的部分应呈“S”型固定, 导管接头处不打折和扭曲, 如果在冲管时发现阻力过大, 切不可强行推注, 应检查原因, 适当调整导管的角度。
众所周知, 化疗药物是对组织、血管内膜有强烈损伤刺激作用的药品。PICC导管为肿瘤化疗患者及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在安全、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性治疗, 减少了化疗药物给药途径并发症以及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用药过程中的恐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 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临床上逐渐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莉, 李任萍, 李馨悦.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219-220
[2]刘梅娟, 徐沛纯.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9, 14 (1) :59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2008年9月进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274例, 男136例, 女138例;年龄7岁~81岁, 平均55岁;乳腺癌74例, 胃癌61例, 肺癌46例, 食管癌43例, 肠癌28例, 其他恶性肿瘤22例;均无凝血功能异常;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3 d~299 d, 平均151 d。
1.2 材料
采用Cavafix式 (德国贝朗医疗股份公司生产的) PICC, 型号4173759, 规格16G (5.0F) 。均连接可来福无针密闭型输液接头, 型号01C-CLC2000。封管液均采用肝素稀释液。
1.3 方法
1.3.1 置管及分组方法
由本科室PICC小组成员专门负责置管操作及进行导管维护。本组274例置管病人选择的穿刺静脉:贵要静脉155例, 肘正中静脉58例, 头静脉61例 (含2例桡静脉) ;护理方式:居家护理164例, 住院护理110例;导管留置时间:<60 d 61例, 60 d~120 d 116例, >120 d 97例。
1.3.2 并发症判断标准
①机械性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1 d~7d, 按《护理学基础》中静脉炎的诊断标准评价[1]。②导管相关性感染:穿刺点处红、肿、疼痛或有脓性分泌物等, 对分泌物进行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③导管堵塞: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无法抽到回血, 无法冲管。④血栓形成:术肢出现肿胀、皮肤淤斑、肌肉酸痛, 行血管B型超声检查证实有血栓形成。
1.3.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置管主要并发症中, 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5例 (12.7%) , 导管相关性感染14例 (5.1%) , 导管堵塞12例 (4.4%) , 血栓形成3例 (1.1%) 。
2.2 护理方式、置管静脉不同的病人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①居家护理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0% (46/164) , 住院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4% (18/110) ;②机械性静脉炎:头静脉组发生率为32.8% (20/61) , 贵要静脉组发生率为3.8% (6/155) 。2.3导管留置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导管留置时间<60 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9% (17/61) ;60 d~120 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 (25/116) ;>120 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5% (16/97) 。留置时间越长的病人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3.1 PICC置管过程中主要并发症及其发生率
PICC留置过程中并发症较多, 本研究选择了一些主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林荷梅等[2,3]报道, 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7%和15.5%。而本组发生率为12.7%, 低于报道, 可能与我们置管操作及术后3 d常规热敷上肢, 每日3次, 每次15 min~30 min以及进行导管维护均由科室PICC小组成员专门负责有关。导管堵塞为PICC常见并发症之一, 液体经中心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应达到80 gtt/min以上[4], 如滴速<50 gtt/min, 提示导管阻塞。导管阻塞的原因很多, 常见的有未按时封管或封管方法与封管液选择不当有关, 病人的血液呈高凝状态, 输注特殊药物, 如乳剂、甘露醇、化疗药物等, 使用非配伍药物时致药物沉淀阻塞导管。本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为4.4%, 低于郑春辉[5]21.3%的报道, 可能与我们采取正确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技术、封管液的选择以及严格的导管维护有关。本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5.1%与黎玉国等[6,7]的报道相近;血栓形成率为1.1%, 低于Grove等[8]的报道 (血栓形成发生率6.6%。)
3.2 置管静脉的选择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PICC置管选择的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按照人体解剖学, 贵要静脉在肘窝处呈斜行, 位置较深, 不利于穿刺, 但其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 静脉瓣较少。头静脉位置表浅, 在肘窝外侧可见其管径粗直, 易于穿刺及固定, 但头静脉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细, 分支多, 静脉瓣相对较多, 不利于导管顺利通过, 在置管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内膜。罗奕[9]通过观察贵要静脉与头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 发现头静脉与贵要静脉相比较, 其置管成功率低, 留置时间短。本结果显示:贵要静脉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3.8% (6/155) , 肘正中静脉组为15.5% (9/58) , 头静脉组为32.8 (20/60) , 提示经头静脉穿刺更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血栓形成中1例出现在肘正中静脉组占1.7%, 2例均出现在头静脉组占3.2%。贵要静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6%, 肘正中静脉组为25.9%, 头静脉组为45.9%, 提示经头静脉穿刺并发症明显增多。因此, 为了提高导管留置成功率, 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减少并发症, 建议在进行PICC置管时最好选择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3.3 不同护理方式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PICC是一项介入性的操作, 为细菌入侵提供了门户[10]。肿瘤病人在化疗间歇期大多选择回家休养, 这类带管出院的病人, 在非住院环境中由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执行导管的维护。出汗或其他原因导致贴膜潮湿时未能及时更换, 病人所了解的有关导管自我维护的相关知识不全面, 在基层医院换药未按正规程序操作, 以及肿瘤病人在化疗后7 d~14 d可能出现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 使得全身抵抗力下降等因素, 均会造成PICC留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本研究显示, 居家护理组出现各种并发症46例, 住院护理组出现各种并发症18例, 提示护理方式的选择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关系显著。其中居家护理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于住院护理组。因此, PICC置管病人的居家护理十分重要。由于各方面原因, 目前有相当多的置管病人选择居家护理, 为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建议对基层护理人员进行PICC导管维护的培训有资料显示, 加强护理培训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病人PICC导管长期留置相关性感染[11]。
3.4 导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PICC置管时并发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 男22例, 女24例;年龄31~71岁, 平均 (51.60±3.22) 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置管时间2周~1年, 平均 (269.17±20.86) d。观察组54例, 男24例, 女30例;年龄32~74岁, 平均 (52.04±3.58) 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置管时间2周~1年, 平均 (270.33±21.16)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置管原因、置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 组织患者以集体授课的方式讲解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在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后及时给予常规处理。
1.2.2 观察组
实施预见性护理: (1) 在进行置管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无菌手套进行冲洗, 以免滑石粉微粒随置管进入血管[2]。在输注速度<1 m L/h时, 应使用无针头注射器对管道进行冲洗。如果所输液体为脂肪乳剂、胃肠外营养液、高糖等时应使用20 m L 0.9%Na Cl溶液对管道进行2次冲洗之后在输入其他晶体液;不可通过导管进行采血和输血。如果发生管道堵塞, 可以使用20 m L注射器自管道内抽取少量血液, 然后使用0.9%Na Cl溶液以脉冲的方式进行冲管[3]。 (2) 如果使用较粗的穿刺针对较细的血管进行穿刺, 就容易出现穿刺部位出血, 除了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血管和针以外, 可以常规使用弹力绷带折叠多层纱布对局部进行1~2 min按压。 (3) 穿刺过程手法要轻柔, 在退出针芯时使用纱布对穿刺点上方进行适当压迫, 然后匀速置管使其达到较为理想的长度[4]。 (4) 血管条件较差, 或者在送管的过程中感觉有阻力者可以暂停送管, 保留导丝, 并护送患者进行带导丝的X线导管定位, 根据检查的结果对PICC位置进行调整。 (5)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讲解置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告诉患者自我护理的注意事项, 并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想法, 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疏导[5]。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评价, 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其中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导管堵塞和过敏性皮炎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562, P=0.021;X2=7.024, P=0.015) , 见表2。
例 (%)
例 (%)
3 讨论
PICC置管在临床的推广, 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的治疗途径, 经由该管道可以对患者进行输液、化疗、肠外营养等。但是长期留置PICC仍然不可避免的有诸多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痛苦[6]。
预见性护理时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以往的经验, 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 对患者潜在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提前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有效预防护理风险发生的一种护理模式[7]。其一疾病的生理变化和发展规律为依据,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主动评估和提前预防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导管相关性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在插管的过程中插管处皮肤携带的病原菌随管道进入体内所致, 因此严格无菌操作为其预防的关键所在。而导管堵塞与所输液体的成分、封管的方法、血液黏滞度以及输液速度等多因素有关, 如果输液速度较慢或者输注胶体液后一定要进行冲管, 避免所输液体在管腔内形成沉积[8]。而穿刺部位出血多发生于置管之后1~2 d, 最长可达1周, 笔者在穿刺成功之后采用弹力绷带对局部进行加压固定, 可以有效地减少局部的活动性出血, 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 除了局部是否存在渗血和渗液以外还要关注导管固定位置是否稳定以及是否通畅[9]。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是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常见原因, 患者的过度紧张容易导致血管收缩痉挛, 继而引起局部水肿、疼痛, 发生静脉炎症。而且过度的精神紧张、疲劳以及化疗导致的胃肠道不适都有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力, 从而导致过敏性皮炎。当然, 部分患者受到敷料的刺激也会发生过敏性皮炎。针对这些情况, 笔者一方面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轻柔操作, 并询问患者的是否有对敷料过敏的病史, 以避免引起医源性并发症;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放松心情配合治疗。导管移位会对置管效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置管的过程中如果不够顺利, 一定要在撤去导丝之前通过X线进行定位, 以便对位置不理想的导管位置进行调整。当达到理想的位置后方可将导丝撤出, 然后进行消毒和固定。如果置管顺利, 患者血管条件也很好, 则无需进行X线辅助下的定位[10,11]。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 且患者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因此笔者认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以期通过护理干预减少PICC置管发生并发症。方法:选取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10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