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执法研究探讨

2024-10-16

工商行政执法研究探讨(共3篇)

工商行政执法研究探讨 篇1

0 引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如何将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织起来, 建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正在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对于新型的农业经济如何进行工商行政管理。同时能更好的为该种经济模式提供服务和平台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进而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70年代末,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打破了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单一的“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模式, 农村中涌现出了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但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状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我国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方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80年代,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沿着两大路径展开, 一是政府主导下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形成的社区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农民自发形成、政府积极引导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前者由于创立的基础是政府自上而下、一相情愿的设计, 没有彻底脱离传统人民公社体制, 因此收效甚微;后者则是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自我创新, 并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未来发展看,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成为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创新方向[1]。

进入21世纪,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和管理现代化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向真正农业企业化演变[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始加入国际竞争的行列中, 这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建立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模式, 受到户主的文化水平、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并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逐步涌现出许多问题:合作制本质规定与实现形式问题;合作制与商业化问题;合作制的产权特征与管理体制创新问题:合作社资本结构与资本运营问题;政府在合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4]。

2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保障

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成功运作主要保障:一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契约与激励机制, 合作组织的产品在质量上得到严格保证;二是合作组织的成立是一个农业市场自然演进的过程, 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三是合作组织在规模扩张与利润流分配过程中, 坚持了市场导向的原则, 符合合作组织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环境[5,6]。

3 工商行政管理在农村合作经济中的职能

农村合作经济是基层工商实践的大舞台, 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和经验交流。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不仅仅是执法、监督管理, 更应该是一个服务机构, 提供给农村合作经济市场运营源源不断的养分。进而去指引、启迪、帮助农村合作经济市场成功运营。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现状, 工商行政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让农民们能及时了解到工商方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国家工商总局各项工作的部署, 借鉴和学习全国各地农村合作经济运营的成功经验及其在管理工作上的探索研究。例如近年来, 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省实现贸工农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的“公司+农户”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合同购销流通机制[7]。

4 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的运行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的运行情况并不顺利, 主要原因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法律地位、行为规范认识模糊。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没有真正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合法主体资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运作还很不规范,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 以信誉为担保, 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 有利则合, 无利则散还普遍存在[8]。

5 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的运行对策与建议

(1)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扩大宣传力度, 增强服务意识, 为农民免费提供有关设立政策法规和市场咨询服务。 (2) 从农民销售难开始介入,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发挥区域优势。围绕优势的经济产业, 积极培育各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3) 降低市场行政监管门槛,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提供优质服务, 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引导从事经营活动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依照法律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和经营资格,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辟优质服务绿色通道。 (4) 协调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有计划的对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进行法律法规、合同规范、市场营销、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帮助提高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服务水平和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

摘要: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进过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在市场导向作用下逐步企业化,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介入其中, 除起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能之外, 更要发挥服务职能。本文就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的运行情况, 提出对策和建议, 并通过各行政部门共同努力促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工商行政管理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晓山, 苑鹏, 潘劲.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行为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 1997 (10) .

[2]王希凡, 杨学成.试论中国农户企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5.

[3]刘婷, 刘含海.影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3) .

[4]廖运凤.对合作制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5.

[5]黄海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 2004, 24 (6) .

[6]战明华, 吴小钢, 史晋川.市场导向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创新———以浙江台州上盘镇西兰花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5.

[7]喻国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方向及政府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 2004, 25 (12) .

[8]宁夏红盾信息网[OL], 2007, 12.http://www.ngsh.gov.cn/hdxx/jyjl.

工商行政执法研究探讨 篇2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锐睿 时间:

2010-07-07

摘 要:工商行政管理在对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中,呈现出执法手段弱化、受地方主义干预严重、行政指导不力等不足之处。工商行政管理的行政执法法治化和化需要不断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不断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和行政指导。?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缺陷;对策?

工商行政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通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社会商品生产经营者、社会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民主与法制进程的速度加快,在加入WTO后的不断变幻的新形势下,作为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水平,切实履行工商行政执法职能,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公平竞争,严厉打击各种经济违法行为,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对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中常见的缺陷,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提高行政执法的方法和对策,以期能对优化工商行政管理做点贡献。?工商行政管理中行政执法的缺陷分析?

1.1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手段弱化?

在推进工商管理行政政执法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就是逐渐转变政府职能,逐渐使全能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把政府管制变成政府管理。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行政法制中我国政府职能无所不包的局面,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好更有效地成为服务型行政部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实中,过度简化后的政府职能在现代社会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并不能应对自如,作为行政机关,其执法手段有被一味弱化之嫌。我国的工商行政执法,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公众素质普遍不高,在行政机关没有相应的强硬执法手段的情况下,毁灭证据、转移财产、逃避制裁、抗拒处罚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考虑国情和实际,对行政执法手段一味弱化,必然导致执法的疲软。我国在近年来不断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和文化,特别是对行政执法手段和执法保障的削弱,体现了西方立法技术中减弱国家干预,限制行政职权的理论。这为我国的法律制度尽快和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公众的法律素质、执法环境和法律体系均不完善情况下,将西方经过几百年的法制建设后才相对完善的执法制度,搬到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不可能带来预期的效果。从上看,只有《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两个行政法授权工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冻结、划拨、封存、暂扣等专项行政强制性手段。但是后来《商业银行法》规定:只有法律规定冻结的才能冻结,没有法律规定就不能冻结。这就致使工商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候常常处于尴尬处境,对某些违法经营行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赋予了工商部门主动监督检查权、调查检查权、强制措施权。可以对违法行为及物品加以限制,可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商品来源时,相对人往往拒绝回答,要求其暂停销售不得转移时,相对人往往拒绝签字,事后商品不知道去向。《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监督检查部门在调查取证中的询问、查询、复制、检查等权力,但未明确授予查封、扣押财产等强制措施权。行政处罚权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相分离,工商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力,削弱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无形之中放纵和助长了违法经营行为。?

1.2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严重?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严重。“地方保护主义”是当今中国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气。虽然地方保护主义弊端重重,但在实践操作中,但凡在任的地方官员,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投入到地方保护的实际行动中。目前地方各级政府把作为第一要务,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地方保护主义者认为,工商行政管理对外来投资企业的检查,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会影响投资人的积极性,破坏投资环境。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有产值、有税收,不管是什么企业都可以投资兴办,甚至不顾中央的政令,想方设法地变通处理,把一些对环境、资源破坏严重的项目都放行准办。为此,他们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是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私自决定未经政府允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到企业进行检查和实施处罚,企业违法一般不罚或按下限处罚。?

1.3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行政指导指的是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和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采用说服、、示范、劝告、告诫、鼓励、建议、指示等不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方法促使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非强制性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行政指导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就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成为对传统的行政执法的重要补充。?

行政指导属于不具备法律强制力的柔性行政行为,主要以示范、劝告、建议、鼓励等非强制性方式,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手段,广泛运用于各个行政领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施政的中心,在现代行政中具有重要地位。行政指导还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古典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是消极行政,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公益和私益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平衡,社会成本需要降低,社会福利需要增进,凡此种种都需要行政行为由消极转为积极。现代社会生活需要行政指导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对经营行为进行干预指导。工商行政部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有些复杂情况无论是行政立法还是人大立法都难以完全适应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经营者下达提醒、建议、劝告、警示等“行政指导书”,帮助他们改善经营管理,改正不当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当然,行政机关应当严格监管市场主体,对违法者要依法予以惩处。通过严格的依法管理和执法,促使市场主体遵循法律道德,做到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利益。但真正有效的管理并不是一味的“管”。执法也不是单纯的“执罚”。更主要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处理好市场行为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能给予经营者正确的指导,能促进法制社会的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服务型行政部门出现,应该借助他们对法律法规掌握理解的优势,对市场主体多些耐心的疏导,善意的提醒,帮助他们少出问题,少走弯路,防患于未然,这样同时也减轻了行政管理的任务。行政指导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方式,更多的应该以不自觉的方式被运用,但在我国实际中,这一先进理念的贯彻落实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行政指导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优化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对策?

行政的法治化和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工商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之路也是如此。通过对我国工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缺陷分析,立足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法治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外市场监管的先进经验,现将对工商管理依法有效行政的建议提示如下。?

第一,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

我国目前在政府职能地位和机构配置的依据存在有不便于操作,条文不细、规定过于原则,灵活性差等不足之处。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加强行政管理组织发建设,加强市场体系监管立法,解决各类市场监管无法运用工商行政管理综合性职能,发挥职能合力作用迫在眉急。应该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等为重点,加快实施细则或单项配套法规的制定,解决工商行政基本法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加快旧法的修改完善步伐,解决掉新旧法规自相矛盾、执法依据不统一的问题。?

第二,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

从上文分析,我们发现,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存在很多缺陷。改进工商行政管理主要要加强化执法保障,改善执法环境、完善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指导等。?

市场发达国家对市场监督机构赋予了较强的执法手段,工商行政机关除在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冻结、划拨、封存、暂扣等专项强制手段和询问、查询、复制、检查等权力外,可以明确授予查封、扣押财产等强制措施权,把行政处罚权与行政强制权结合起来,提高工商机关执法的权威和严肃性。?

在改善执法环境方面,除了解决法规滞后和法规矛盾问题。要多加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理解。化解地方保护主义和工商行政管理之间的对立情绪矛盾。应该采取措施“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明确要求,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 国家要把依法行政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公正评价政府的工作政绩。要把维护市场秩序和经济保障的责任落实到相关政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工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要通过自身行为的规范来赢得政府对执法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地方经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树立服务观念。“运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在地方党委领导下的领导关系不能变;积极参与完成地方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能变;与地方党委政领导的工作联系职能和感情不能变”。?

第三,加强行政指导。?

行政指导不具备法制强制力,行政相对人是否接受行政指导,完全听其自愿。但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比较具体的行政指导方案,达到行政指导的良好效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规划。第一,加强市场准入秩序行政指导,提升市场主体监管服务水平。第二,加强市场竞争秩序行政指导,提升公平交易执法水平。第三,加强市场交易秩序行政指导,提升维护消费者权益水平。第四,加强信用建设行政指导,提升信用监管服务水平。第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指导,提升工商部门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水平。第六,加强处置市场突发事件行政指导。提升工商部门公共管理水平。?

工商行政执法研究探讨 篇3

关键词:农村食品市场,市场特点,监管难点,监管对策

一、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分析

市场交易活动是在一定的交易环境中完成的, 市场表现出的状况绝非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它受到交易环境中若干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 因此要管理好市场, 就必须深入分析和充分了解交易环境中的因素, 对市场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交易环境各因素的规范, 和对交易环境的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管理。

观察市场管理活动可以发现, 交织作用于市场交易环境中的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 有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物的因素, 包括卖方质量检测设备、监管方的检验和执法装备以及监管手段的技术设备;布局因素, 指市场分布的状况;信息因素, 指信息的广泛性和通达性;制度因素, 指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监管的具体制度等。

(一) 人的因素

农村食品市场是交易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监管的层面上看, 作用于该市场的人的因素, 由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三部分组成。

1、经营者的特点。

(1) 合法经营的意识不强。在农村经营食品的许多摊贩, 特别是存在于农村学校和食堂以及分散于村庄里的小卖部经营者, 有相当数量处于无照经营或证照不全状态。他们有的不知道从事经营活动需要办理相关证照, 有的知道却嫌麻烦, 为省事, 大多不去办理。他们不知道这属于违法经营, 是要受到查处和惩罚的。正是这种认识与监管要求的差距, 监管人员在深入农村监督检查, 进行罚没处理时, 经常遭遇暴力抗法的行为。 (2) 食品安全意识薄弱。这样的经营观念, 很难保证食品安全, 也为发生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埋下了隐患。 (3) 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食品经营者大多文化程度较低, 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加之对自身消费食品的卫生标准就不高, 他们多数对食品安全标识的标准和食品本身质量的要求基本上处于无知状态, 这又怎能保证所经营食品的质量。 (4) 进货食品质量把关不严。尽管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及时发现和有效追踪伪劣食品的源头, 一些地方工商部门积极推行一种索票索证制度, 要求经营者在进货时, 查验对方合法证件、进货和生产手续, 注意检查所售商品上的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商品标识。然而大多数的经营者或是不知如何查验, 或是不愿查验, 很少有始终坚持这项制度的。

2、消费者的特点。

(1) 对食品质量标准不高。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农民收入普遍偏低, 购买力有限, 迫使他们不得不降低对食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因而越是贫困地区, 食品安全问题越严重。 (2) 食品安全意识不高。农村的消费者与经营者一样, 存在着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加上农民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传统观念, 更助长了伪劣食品在农村的盛行, 甚至形成了城市不合格下架商品流入农村, 城市包围农村现象的出现。 (3) 维权意识不强。就维权意识而言, 一是受到“避事”、息事宁人观念的影响, 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 他们多数忍气吞声, 自认倒霉了事。加之农村乡情较重, 碍于情面, 他们也不愿意换货或退货;二是维权成本较高, 也是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弱的客观原因。三是维权效果不佳, 处理时间较长, 甚至不了了之, 也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维权积极性。 (4) 维权能力不足。农村消费者的文化水平通常较低, 对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识了解不多, 农村的信息相对闭塞, 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食品辨别能力不能维权, 缺少维权常识不会维权。

3、管理者的特点。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是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者。他们在农村市场监管工作中, 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农村市场分布一般较为分散, 监管范围较广, 市场巡查所需的时间较多, 受人力所限, 使得监管的覆盖面和频率都受到限制, 一些农村的个别的零散摊点成为监管盲区, 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 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高。基层监管人员由于日常工作压力较大, 受自身文化程度的制约, 自我学习的时间和能力都十分有限, 受培训体制的影响, 获得培训学习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这些都阻碍了基层执法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长, 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 有些跟不上变化, 常常是事倍功半。

(二) 物的因素

1、经营者的检测设备。

农村经营者大多经营规模较小, 经济实力较弱, 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出发, 他们没有条件购置检测设备, 用以检验食品的质量。日常经营的食品, 基本上依靠经营者的观、摸、闻等落后方式来把关, 这就使食品质量的检验缺少客观性的保证。

2、监管者的装备。

(1) 监管检测设备。这些年, 全国工商系统积极推广先进省份已经采用的食品安全检测车和检测箱, 使食品质量的监管科学化。但检测设备的配备和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都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购置设备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力保证。目前全国能够使用食品检测设备的也只是在一些省会类的大中城市, 广大的农村基本上还没有条件配备。 (2) 监管执法装备。农村市场分布较为分散, 监督管理地域广泛, 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 必然出现监管缺位。近两年, 河北工商系统加大基层工商的装备投入, 使每一个基层工商所都配备了相应的车辆, 加强了基层工商监管装备水平。 (3) 监管手段的技术装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国家对工商监管职能要求的提高, 工商监管的信息化、电子化成为监管手段发展的大趋势。电子计算机配备的水平和使用电子设备、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水平, 直接影响到工商监管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三) 布局因素

农村市场分散、不集中。大的有大型批发市场、小的有零星小卖点, 形形色色, 分布十分广泛, 一些小规模的、零散的农村食品经营摊点时常脱离监管视线, 成为监督管理的盲区。

(四) 信息因素

农民居住较为分散, 信息传播手段有限, 农民主动吸收食品安全的信息能力不高, 给食品安全信息的快速流动造成了障碍。因此, 农村的信息不通畅, 一些信息不能及时到达等现象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五) 制度因素

由于制度问题较为宽泛, 这里仅就监管的具体制度进行探讨。目前在农村食品监管中实行的制度主要有市场日常巡查制、多部门多层次信息联报交流制度、进货索票索证查验制度、食品监管的查验检测制度等。这些制度目前还在推广完善阶段, 还缺乏用以评价检查落实的相关办法和措施, 许多制度规定还没有能够很好地转化为日常的工作规范, 制度中的一些内容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制度似乎更像为突击检查专门制定的, 形成监督管理紧一阵松一阵的状况。

二、难点问题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还存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 主要表现在:

(一) 食品安全的保证与食品质量需求较低的矛盾

在调研中,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严格按照食品准入和退出管理的要求, 县以下的农村食品市场 (含县城) 有70%-80%的商品都应退出, 那么, 农民买什么?

(二) 食品安全保证与执法成本的矛盾

抛开财力不足, 短期不可能全部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检测设备不说, 即使是设备齐全, 由于农村交易摊点分散, 日复一日的经常性的开着车、拉着设备、带着检测箱和检测药剂, 一个一个摊点进行检测的方法, 执法成本怎么核算?建设经济型的政府岂不是一句空谈?

(三) 食品安全保证与管理人员监管能力的矛盾

这是一个可以解决, 但短期内解决难度较大, 需要一个较长期过程的问题, 而且这种矛盾呈动态性的长期存在, 就是说今天解决了, 不注意维护二者的协调发展, 明天还会呈现新的不适应和矛盾。

三、对策

针对上述难点问题, 工商执法监管除继续推广一些先进的经验以外, 还应该重视一些长远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研究, 以适应农村食品市场管理的要求。

(一) 适应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

农村的消费水平低和消费观念落后, 关键还是受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 经济收入低而图便宜, 是食品质量标准不高的根本原因。假冒伪劣商品没有了购买欲望, 就无处可去。那么, 怎么能够让农民不去购买质次价低的伪劣食品, 又能够满足农民对食品的需求, 还能适应农民价格便宜的要求呢?商务部正在全国推广的农村供销社连锁经营的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统一供货, 统一检测, 保证了食品质量;通过实现现代化的物流方式, 降低了价格;农民购买价格低、质量有保证的食品满足了消费需求。工商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流通体系的建设中, 这一体系一旦正常运行发挥成效, 也将大大缓解工商部门对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压力。

(二) 适应经营者素质偏低、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实际

1、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

设, 加快“一会两站”建设, 实现对农村消费维权的全覆盖。农村消费维权网络的建设, 不仅可以及时处理农村群众的消费纠纷, 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 还可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使他们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力量, 进而弥补监管部门因力量达不到而监管不到位的工作漏洞。

2、利用多种形式, 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

农村最常见的宣传工具就是墙报和小广播, 充分发挥这两种宣传工具的作用, 配以相应宣传资料, 向农民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识, 帮助农民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完善食品安全警示制度, 使农村食品安全公示制度制度化。

综合申诉举报、执法检查、质量抽检、案件查处等信息, 发布消费警示, 及时将不合格食品公示出来, 指导消费。

(三) 适应行政执法的特殊要求

工商行政监管人员担负着监督市场、保证群众安全健康消费的重要职责, 而其面对的农村食品市场又是一个点多、面广、线长、市场发育参差不齐的状况, 再加上人手少、设备装备水平低等问题, 工商行政监管人员还应狠练内功, 加强学习, 丰富自身的食品监管知识, 提高食品质量的辨别能力, 用高素质的专业能力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Z].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范性文件.

[2]、肖学文, 江林.抓好当前, 谋划长远[J].工商行政管理, 2006 (2) .

[3]、乐贵忠.假打监管执法力度, 维护食品消费安全[J].工商行政管理, 2006 (2) .

[4]、宋涛.推行“一户多档”制, 扎实做好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J].工商行政管理, 2006 (2) .

上一篇:减淤措施下一篇:在线供应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