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混凝土

2024-09-17

高等级混凝土(共10篇)

高等级混凝土 篇1

1、工程概述

八渡南盘江特大桥, 是南昆铁路上具有90年代铁路桥水平的4座重点桥梁之一, 其主跨为一联54m+2×90m+54m部分预应力混凝土V形支撑连续梁。其V形支撑 (见图1) 施工有以下特点:

(1) V1、V2断面尺寸较大;

(2) 施工时当地气温较高, 室外最高温度达45℃;

(3) 混凝土等级高, 水泥用量大;

(4) 结构的钢筋多 (达200kg/m3) , 混凝土的坍落度大。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 V形支撑施工的主要问题, 是防止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因此, 我们对高温条件下大体积高等级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

2、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2.1 造成混凝土温度升高的原因

(1) 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根据现场实测,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可达50℃以上, 温升最显著的时间是浇筑后3~5天, 混凝土等级越高, 需用的水泥越多, 所产生的水化热量也就越大。

(2) 气温的升高从外部使混凝土温度升高, 在高温条件下混凝土本身的温度不易散失, 这样可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高达90℃。

2.2 高温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由于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差, 浇筑初期其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很低, 对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约束不明显, 但随着龄期的增长, 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得以提高, 对混凝土变形的约束则越来越大, 以致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这种拉应力时, 便开始出现温度裂纹。

气温的昼夜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很大:白天气温高, 使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出, 造成其本身的温度过高, 夜间气温降低, 与混凝土之间形成很大的温差, 特别是温度突降时, 会使混凝土产生相当大的温度应力。

混凝土中80%的水分要蒸发, 水分的蒸发则引起混凝土的收缩, 在高温下, 水分蒸发很快, 更容易引起干缩变形, 加之拌和不匀和振捣不良, 使混凝土内粗细骨料、水泥分布不匀, 密实度不等, 因而其收缩系数也不相同, 这样在脆弱部分便可能产生开裂。

3、高温下大体积高等级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在对混凝土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上述分析之后, 就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我们是采取一降 (降温) 二散 (散热) 三保 (保持温差小于定值) 的办法, 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实践证明这是防止混凝土开裂、保证V形支撑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必要手段。

3.1 预冷原材料,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根据实验室选定的C48级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对气象资料的分析, 求的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结果见表1。然后以此为依据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预冷, 具体做法是:

(1) 骨料降温。在使用前2天用高压冷水喷淋骨料, 使之温度降低。

(2) 使用低温水。附近的山泉水温度较低, 取之作为混凝土的拌和水。

(3) 水泥防热。拌和站的水泥棚要四周通风, 保持棚内阴凉;所用水泥均为出厂10天以后者。

(4) 运输机具降温。混凝土输送车、吊斗等在使用前均先用冷水冲洗降温。

(5) 浇筑混凝土前用冷水冲洗接灌混凝土面、钢筋、模板, 使其温度降低。

采取上述措施后, 使砂的温度从40℃降到26℃, 碎石从42℃降到25℃, 水泥从31℃降到29℃, 实测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6.5℃, 较计算值降低了12.4℃。

3.2 散发混凝土内部热量

经计算, 每mC48级混凝土的最终升温可达95℃, 因此, 除采取外部降温措施外, 还需采取措施散发其内部热量。我们的做法是:在混凝土内按图2所示预埋ф200钢管, 通过冷水循环散发混凝土的水泥水化热。钢管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好, 并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上浮。循环水在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加入, 实验员每6小时测温1次, 根据混凝土不同位置的温度情况调整其循环水的循环周期。加循环水时应注意, 由于加水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正值急剧上升期, 为防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 应控制水与混凝土的温差不能太大。

3.3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 层后不宜大于30cm, 且浇筑速度不能过快, 以利其热量的散发, 保持温度均匀。

混凝土浇筑完后3小时需覆盖并洒水养护, 这样可以避免早期受太阳直接照射, 晴天能降温保湿, 夜间、风天又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 起到减小内外温差的作用。

3.4 温度控制

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一般应控制在20℃以内, 如果经过计算和试验确认混凝土有“足够”的抗裂强度时, 可将上述温度控制在25~30℃。

3.5 拆模

高温环境下, 高等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时间, 除考虑强度外, 还要考虑气温等因素, 即拆模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不能太大, 一般以气温与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的总和小于20℃为原则。拆模后需继续挂单层麻袋进行洒水养生21天。

4、结语

八渡南盘江特大桥的3个V形支撑, 共浇筑C48级混凝土2003m, 其中5#、6#、7#墩的V1和V2段施工时正值高温季节, 由于我们采取了上述措施, 拆模后混凝土的表面光洁无裂纹, 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因此, 笔者认为所采取的防裂措施是成功的, 为今后在高温下进行大体积、高等级、高坍落度的混凝土施工积蓄了宝贵的经验。

摘要:八渡南盘江特大桥的V形支撑设计为C48级混凝土, 一次最大浇筑量为180.2m3, 又是在高温下施工, 施工单位采取材料降温、降低入模温度、加强内部热量散发等多种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的温度, 成功防止了混凝土结构的开裂。

关键词:高等级混凝土,大体积灌注,防裂,温度控制

参考文献

[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马宝林.高墩大跨连续钢构桥.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高等级混凝土 篇2

1.1 不同等级混凝土邻接面的留设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比较复杂,由于荷载组合及内力计算的结果,要求同一层的竖向结构(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水平结构(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水平施工缝通常留于柱脚,柱顶若要留水平施工缝则应留于梁底。若同层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同时浇捣,则柱顶不留施工缝。

1.2 梁柱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分别浇捣的施工

根据高层建筑多数使用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站泵送浇捣的情况,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捣方法为:不管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缝,均应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故宜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2.梁柱节点随同楼面统一浇捣

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给施工带来不便,且容易形成邻接面的冷缝,故当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二级时(10N/mm2) ,可考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捣。但应当指出:此时,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所以一般不应采用。

3.控制和消除梁柱节点处裂缝的具体措施

3.1产生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原因

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按先柱后梁的次序浇捣,也曾发现少数楼层在梁柱节点处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面附近出现微细裂缝。经现场察看和讨论分析认为,这些裂缝不是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裂缝,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虽然微裂在混凝土中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应从严要求,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和消除这类裂缝,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其具体原因是:

(1)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相差两个等级)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柱子体积大,水泥用量多,产生的水化热高,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所以在其交界附近容易产生裂缝。

(2)柱子断面大,刚度大,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受柱子的强大约束,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也容易产生裂缝。

(3)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水灰比、含砂率、坍落度偏大,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产生裂缝。

(4)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

(5)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3.2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采取改进的具体措施如下:

(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4)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以期降低坍落度。在现场,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在满堂承重脚手架未拆除之前,可以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并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

4.结语

高等级混凝土 篇3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和优异的使用性能, 且建设速度快, 维修方便, 沥青混凝土路面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上。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是评定路面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舒适, 还会影响车辆的燃料消耗, 轮胎磨损、运输时效及其他经济指标, 路面不平整会导致车辆对路面冲击、振动, 反过来加速路面的损坏。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 每一个修建环节的微小失误都会造成平整度指标降低。笔者根据在淮安到盐城高速公路HY-YC22标的工作经验, 从施工方面对高速公路平整度影响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影响路面平整度原因综述

1.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对平整度的影响。

摊铺机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 其本身的性能及操作对摊铺平整度影响很大。摊铺机结构参数不稳定、行走装置打滑、摊铺机摊铺的速度快慢不匀、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以及供料系统速度忽快忽慢都会造成面层的不平整和波浪。一是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影响着路面平整度。目前使用的摊铺机大都有自动找平装置, 摊铺是按照预先设定的基准来控制, 但施工单位往往不够重视或由于高程的操平误差, 形成基准控制不好、基准线因张拉力不足或支承间距太大而产生挠度, 使面层出现波浪;挂线高程测量不准, 量线失误或桩位移动, 都会通过架设在钢丝线上的仪表反映在相应的摊铺路段上, 造成路面高低起伏。二是摊铺机操作不正确, 最容易造成路面出现波浪、搓板。

2.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一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偏大, 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偏小, 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 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 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 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二是沥青混合料的拌合不均匀。当拌和设备出现意外情况, 刚开炉或料温低, 含水量大时, 会出现料温不均匀现象;当筛分系统出现问题时, 会造成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由于料温偏低, 有时也会出现花白料, 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温度过高造成沥青老化, 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拌和能力过小, 出现停工待料状况, 使接头处温度降低, 出现温差, 形成一个个坎。

3.沥青面层铺筑后的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

(1) 压路机型号的选择。如果采用低频率、高振幅的压路机时, 会产生“跳动”夯击现象而破坏路面平整度。压路机初压吨位过重也会使刚摊铺好的路面产生推挤变形。 (2) 碾压温度的控制。初压温度过高压路机的轮迹明显, 沥青料前后推移大, 不稳定;复压温度过高会引起胶轮压路机粘结沥青细料, 小碎片飞溅, 影响表面级配;温度过低, 导致沥青混合料颗粒间摩擦阻力加大, 使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 且易形成局部松散和发裂, 影响路面平整度。 (3) 碾压速度的调整。压路机碾压速度过快或不均匀、急刹车和突然起动、随意停置和掉头转向等都会引起路面推拥;在未冷却的路面上停机会出现压陷槽。 (4) 碾压路线的行走。碾压行进路线不当, 不注意错轮碾压, 每次在同一横断面处折返, 会引起路面不平。相邻轮迹不重叠, 容易造成漏压或推拥。

二、提高路面平整度若干措施的思考

(一) 沥青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控制

(1) 摊铺机基准线的控制。摊铺机在进行自动找平时, 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 (线) 。一般当以控制高度为主时, 以走钢丝为宜;当以控制厚度为主时, 则采取浮动基准梁法。一般是底面层用走钢丝, 中面层和表面层用浮动基准梁法。所谓基准钢丝绳 (走钢丝) 法, 是在路面两侧安装基准钢丝绳, 但必须注意支持钢丝绳的支柱钢筋的间距不能过大, 一般为5m~10m;用两台精密水准仪测量控制钢筋的高程, 钢筋宜较设计高程高1m~2mm, 并保证钢筋的高程在铺筑过程中始终准确;一般使用φ2mm~φ3mm的高强度钢绞线, 用紧线器拉紧安放在支柱的调整横杆上, 每两根钢支柱间钢丝绳的挠度不大于2mm, 张紧钢丝绳的拉力一般在800N左右;基准线应尽量靠近熨平板, 以减少厚度增量值;为保证连续作业, 每侧钢丝绳至少应具备有三根200m~250m长的钢绞线, 在未走完本段钢丝之前, 下段钢丝已经架设完成。所谓浮动基准梁法, 浮动基准梁用于保持摊铺机前后高差相同, 保证摊铺厚度和提高表面平整度, 在构造物上另加挂钢丝绳配合进行控制 (因构造物上沥青层的厚度与表面层厚度不同) , 浮动基准梁的前部由长2m~3m的2~4个轮架组成, 每个轮架有3~4对小轮, 行走在摊铺机前面下承层, 后部是约0.5m×10m的滑板 (俗称滑靴) , 在摊铺层顶面滑移。为了减少基准误差和自动找平装置的误差, 需在进行自动找平装置的安装和调整时注意:横坡传感器安装误差应小于±0.1%;浮动基准梁的滑动基面应与摊铺基面平行, 使横坡值相同;随时检查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 使其处于正常状态;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和横坡值是否符合设计值。

(2)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控制, 摊铺机应该匀速, 不停顿地连续摊铺, 严禁时快时慢。因摊铺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摊铺厚度变化。为了保证厚度不变, 就要调节厚度调节器以及捣固器和熨平板的激振力与振捣梁行程, 但人工调节是凭经验调节, 在速度变化处会引起摊铺后预压密实度的变化, 从而导致最终压实厚度的差异, 影响路面平整度。在中途万一出现停机, 应将摊铺机熨平板锁紧不使下沉;混合料温度在100℃以上时, 停顿时间不要超过10min。停顿时间超过30min或混合料温度低于100℃时, 要按照处理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

(3) 在摊铺过程中, 运料车应在摊铺机10m~30m处停住, 并挂空档, 依靠摊铺机推动缓慢前进, 并应有专人指挥卸料车进行卸料, 确保摊铺机供料系统的工作具有连续性, 即保证脚轮 (输送轮) 内的料位高度稳定、均匀、连续, 料位高度保持在中心轴以上叶片的2/3为宜。如中断摊铺时间短, 仅受料斗内的混合料已经冷硬, 则应先将受料斗内已冷硬的混合料铲干净, 然后重新喂料;派专人负责及时清扫洒落的粒料;摊铺前, 熨平板必须清理干净, 调整好熨平板的高度和横坡后, 预热熨平板。熨平板的预热温度应接近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一般可加热到85℃~90℃。

(二) 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合料中的沥青与矿粉过量会减小其承载能力, 易使摊铺厚度过薄。温度过高, 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温度过低, 混合料变硬, 会使摊铺厚度变厚, 在铺筑中遇到此种情况, 可根据混合料性质的变化及时改变熨平板的工作迎角予以消除, 但调整无一定的规律。这样反反复复, 会形成厚度不一致的面层, 从而使平整度受到影响。所以加强拌和现场管理, 减少车辆不必要的待机时间, 控制好混合料“出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终压温度”四个温度, 可大大减少此种缺陷的产生。

(三) 碾压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1. 初压, 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

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初步夯击压实, 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较高 (常在140℃左右) , 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压实效果。通常用6~8T的双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的速度进行碾压2~3遍。碾压机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 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进行振动碾压。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轮胎 (四个等间距的宽轮胎) 压路机 (钢轮接近摊铺机) 进行初压。前进时静压匀速碾压, 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并振动碾压。

2. 复压, 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

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因此, 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00℃~110℃, 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 (用振动压实) 或重型静力双轮压路机和16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同时先后进行碾压, 也可以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一起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 通常不少于8遍, 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3. 终压, 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

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 因此, 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压路机并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 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结束终压。

为保证各阶段的碾压作业始终在混合料处于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碾压作业应按“由内到外, 先轻后重, 先慢后快”进行, 即曲线段按照由内侧到外侧的顺序碾压, 碾压时先用小型压路机碾压或静压, 再用大型压路机或振动碾压, 碾压速度应先慢速碾压几遍, 待混合料稳定后再用较快的速度碾压。初压和终压使用双轮压路机, 初压可使用组合式钢轮—轮胎压路机, 复压使用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驱动轮在前, 从动轮在后;后退时沿前进碾压的轮迹行驶;压路机的碾压作业长度应与摊铺机的摊铺速度相平衡, 随摊铺机向前推进;压路机折回去不应在同一断面上, 而应呈阶梯形;当天碾压完成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应停放一切施工设备 (包括临时停放压路机) , 以免产生形变;压实成型的沥青面层完全冷却后才能开放交通。

结语

上述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因素的探讨, 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优质的混合料, 良好的施工机械, 稳定的路基, 良好的基层平整度, 合理的施工工艺, 充分的技术准备, 严格科学的管理, 是确保和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高等级混凝土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改造力度的加大,建设工程项目日益增加,尤其以框架结构为甚。但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的设计构造比较复杂,往往同一层的竖向结构(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水平结构(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于预拌混凝土除必须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外,还应符合现场泵送浇筑的工艺要求,所以预拌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比传统施工工艺的混凝土大得多。因而有效防止和控制框架结构中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面处的变形和裂缝出现、开展,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结合齐齐哈尔大学综合教学楼的框架混凝土施工实例,介绍在施工中通过调整配合比、浇筑、养护等措施,有效的防止在楼层梁柱节点处,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点建议。

1.工程实例

该工程建筑面积为9755平方米,主楼10层,群房3层,框架结构。

2.施工缝留设

2.1不同等级混凝土相邻面的留设

由于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量较大,为确保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混凝土分段施工,有两个班组分别从东西两侧向中间浇筑,在水平方向不留施工缝。竖向结构施工缝通常留于板上50mm处,柱顶若要留施工缝则应留在梁底。若同层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同时浇筑振捣,则柱顶不留设施工缝。

2.2框架结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分别浇捣的施工

根据本工程混凝土为现场搅拌站泵送澆捣的情况,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捣方法为:先用混凝土泵送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保证竖向构件界面尺寸的前提下,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可避免低强度混凝土进入高强度混凝土区域。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就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临界面不能形成冷桥,故宜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临界面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3.控制和消除梁柱节点处裂缝的具体措施

3.1产生框架结构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原因

根据高层框架建筑工程施工的实践,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按先柱后梁的次序浇捣,也曾发现少数楼层在梁柱节点处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面附近出现微细裂缝。经现场勘查和讨论分析认为,这些裂缝不是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裂缝,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虽然微裂在混凝土中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应从严要求,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和消除这类裂缝,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其具体原因是:

(1)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关较大(相差两个等级)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收缩,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所以在其交界面附近容易产生裂缝。

(2)柱子断面大,刚度大,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受柱子的较大约束,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也容易产生裂缝。

(3)预拌混凝土配合比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大,水灰比、含砂率、塌落度偏大,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产生裂缝。

(4)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

(5)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3.2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采取改进的具体措施如下:

(1)要求混凝土搅拌时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塌落度、降低用水量,并对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筑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做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4)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提高梁的抗裂性。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以其降低塌落度。在现场专人负责混凝土塌落度检测工作,绝不允许现场加水。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覆盖外,还应在板下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并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

4.结论

在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上经常有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出现在梁柱节点处,增加了施工难度,容易产生收缩裂缝。但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方案:(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降低水泥用量;(2)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加构造钢筋;(3)延长养护时间,抓住重点环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落实到位,并精心组织人员施工,梁柱节点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处附近的裂缝得到避免,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高等级混凝土 篇5

乌-奎高速公路于2000年建成通车。G312国道2003年改建通车, 目前出现的病害有裂缝、松散、沉陷、坑槽、拥包、车辙、泛油、波浪等。我们修建的吉木乃-布尔津通县油路2002年建成通车。2003年就出现路面纵横向开裂, 特别是横向开裂较为突出, 部分路面形成拥包, 路面标线扭曲变形, 个别路段泛油严重, 汽车行驶带着粘附声响。

1 病害出现的原因分析如下:

1.1 路基、路面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中质量控制不严格, 对一些细小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

1.2 沥青质量问题:

由于近年来, 交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重点投资, 开工项目很多而建设资金又有限, 对采用沥青方面未严格控制, 就地产沥青而言, 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厂家并不多, 而且沥青数量有限, 不可能满足全疆建设项目的需要。作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十分清楚这一情况, 但从节约资金和工期的角度来看, 只能勉强使用不达标的沥青。

1.3 设计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 柔性路面国家仍然采用弯沉控制, 并以黄河JN-150为标准荷载, 作为设计参数, 使用年限采用累计折合成标准轴载次数作为控制指标, 近年来重型车, 特别是超重型车越来越多, 而规范中的折算系数并没有考虑路面承载极限能力, 虽然现在许多路面方面的专家也在探讨这一问题, 但国家规范目前还没有修改。对于道路而言, 一旦超出极限荷载的行驶, 将导致路面结构严重损坏, 促使路面过早开裂、推移、局部沉陷, 导致路面破坏。针对这一问题, 国家设计规范进行修改很有必要。

1.4 透层油、粘层油对路面的影响:

为了使沥青路面与路面基层以及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合性, 洒一定数量的透层油和粘层油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施工过程中, 很难控制用油量, 洒少了起不到粘结作用, 洒多了, 难免会造成路面泛油。

以上这两方面的因素是导致路面发软, 出现扭曲、推移的原因之一。

1.5 气候的影响:

近年来, 由于温室效应影响全球, 使冬季气候变暖, 夏季持续高温时间增长, 特别是近年来个别地区气温高达38℃以上, 持续40多天是多年来十分罕见的, 这种气候条件是否持续下去有待时间的检验, 由于气温的提高, 而导致沥青软化点的控制指标不适宜, 是否应降低标号, 值得考虑。

1.6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存在的问题: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规范要求应经过四个阶段, 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和试拌试铺阶段。各阶段达到的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而在具体施工中有的单位压缩两至三个阶段, 有的干脆凭经验进行施工, 从而导致沥青混凝土内在质量存在先天不足, 另一方面料场分散, 设备落后, 材质的均质性, 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 所以配合比不可能做到十分准确, 油石比、级配都在变化, 这是导致病害的原因之一。

1.7 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控制不严:

从规范角度控制比较严格对石油沥青拌合出厂温度在120-165℃, 而实际上有些施工单位在温度控制方面不是那么严格, 时高时低, 很不稳定。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变质, 没有粘性使沥青混凝土松散, 温度过低, 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影响摊铺质量, 这些也是导致沥青路面局部松散或其他病害的一个原因。

1.8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沥青混凝土摊铺也存在一定问题。现在一些建设单位在路面摊铺时, 要求全幅摊铺, 只考虑到了横坡和减少纵向接缝的问题。而由此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摊铺断面过宽, 沥青混合料从中间通过铰轮输送到两侧由于距离大, 必然产生离析, 这种离析改变了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

解决以上弊端的方法是两台摊铺机平行作业。

1.9 施工过程中的路面污染:

当前许多工程工期要求非常紧, 为了赶工期, 很多作业面平行作业, 互相影响, 如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底面层时, 各工作面的车辆要通行, 导致路面污染严重, 从而使路面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力受到影响, 特别是当沥青面层较薄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沥青路面产生脱落, 经常看到桥面铺装被拉开、拉裂就是这方面原因所致。路面铺设完后, 有些机械车辆在路面停留或修理车辆时所漏柴油使路面污染, 严重的地方造成局部松散, 剥落。

1.1 0 工期过短造成的影响:

当前很多工程因为种种原因, 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搞一些政绩工程, 献礼工程, 不合理的压缩工期。新疆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冬季和夏季温差过大, 路基、路面施工受到时间和气候的限制, 不是简单地增加投入就能解决技术质量问题, 特别是不良地质路段当年完工的路基往往需要一个冻融季节的自然沉降, 路基才能稳定。大部分的路面沉陷就是因为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

2 常见病害的成因与处治

2.1 路面沉陷的成因处治:

路面沉陷主要是地下水的浸入和路基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处置方法:用切割机切开沉陷断面的沥青面层和水稳层部分其挖补工艺流程。划定维修范围→沿范围四周锯缝→凿除病害层→清除废料→高压吹风机将修补界面吹净→重新添加级配料→整平压实→洒粘层油布满界面→分层填筑 (厚度不大于6cm) →分层压实, 压实度达到96%以上→冷却到50℃以下时开放交通。

2.2 松散的成因与处治:

松散主要是混合料级配不合理或集料发生离析所造成。处置方法;如果面层尚未成型, 可将松散部位清除, 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整平压实, 对已成型后形成的松散, 用切割机按几何形状切开路面面层, 检查基底, 如基底完好, 可清扫洒粘层沥青, 铺筑沥青混凝土拌合料, 整平压实, 恢复交通。

2.3 拥包 (推移) 的成因与处治:

主要粘层油洒布质量,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沥青混凝土离析造成的。处治方法:用切割机按几何形状切除划定范围, 清理基底, 洒粘层沥青, 填筑沥青混凝土料, 如厚度在6cm以上, 按两层铺筑方式处治, 第一层用粗粒式沥青料填筑, 整平压实, 第二层用中粒式或细料式, 摊铺整平压实, 达到养护规范要求。

2.4 裂缝的成因与处治:

裂缝的类型通常有三种:即纵向、横向、网状裂缝, 它们的成因:1、纵向裂缝:主要成因有两种可能, 路基加宽压实不均匀和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 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 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逐渐开裂。2、横向裂缝成因是: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和当地的气候温差所致。3、网状裂缝:主要是路基沉陷所致。通常的处治方法是:对于细小裂缝 (2-5mm) 可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改性沥青灌缝, 后在表面撒上水洗砂或风积砂。用扫帚扫匀。灌缝前, 必须清除缝内、缝边杂物并使缝内干燥。

2.5 坑槽的成因与处治:是因面层的龟裂成因, 网裂等其它损坏未及时养护修复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处治方法:坑槽的修复用切割机将修补的范围按几何形状切割清除。检查基层, 基层完好时, 将基层清扫干净, 在坑边和坑内洒刷粘结沥青, 用沥青混合料填筑、整平用光轮压路机碾压密实, 使新旧混合料紧密无缝隙, 开放交通。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沥青路面质量的好与坏, 不仅与设计、施工等方面有关, 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联系密切。高等级公路路面一旦出现病害, 维修起来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 所以对于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各种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为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必须深入研究各种病害的形成机理、预防措施和处治方法, 从而为在设计、施工和管理养护等环节中尽可能消除病害隐患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

[2]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8

高等级混凝土 篇6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沥青路面使用品质的重要指标,按照安全、舒适、经济、耐久的理念,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在施工中引起重视。

2 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

2.1 基层平整度对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道路的路面结构是一个层状的结构体系,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构成。在路面结构层中,底下一层的平整度直接影响着上面一层平整度的好坏,因此保证基层的平整度是保证沥青面层平整度的先决条件。

2.2 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高等级路面的沥青混合料通常采用三类:细粒式、中粒式、粗粒式。在施工中当沥青混合料混入超规格的颗粒,在摊铺机作业时,对机械的摊铺和碾压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对路面平整度来讲。摊铺机的熨平板在超规格颗粒进入后,其控制的作业面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整个面层的平整度,面层在该部位出现凸槽。

2.3 基准面的影响

高等级公路所采用的摊铺机都具有自动找平功能。运用自动找平装置,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基准面。常用基准面控制有基准线钢丝法、滑撬法和平均梁法。应根据路面结构层次和施工位置选定基准线或基准面,在施工中应保证整个基准线或基准面的平顺性。

2.4 摊铺作业影响

摊铺机的操作及本身的调整对摊铺质量影响较大。在施工中,摊铺机使用应注意几个问题。

(1) 摊铺机速度的改变会导致摊铺厚度的变化。选择摊铺机速度的原则是保证摊铺机连续作业。合理的速度可根据混合料供给能力、摊铺厚度和宽度按下式求得:V=100QC/60ρWT

式中:Q—拌和机产量t/h;

V—摊铺速度m/min;

T—压实后的摊铺厚度cm;

C—效率系数,根据材料供应、运输能力等配套情况确定,宜为0.6~0.8;

W—摊铺宽度m;

ρ—沥青混合料压实成形后的密度t/m3。

(2) 熨平板的调整及维修。熨平板底面磨损或严重变形,摊铺时面层容易产生裂纹和拉沟,故应及时更换。

(3) 履带式摊铺机履带的松紧超限将导致摊铺速度发生脉冲,使铺面形成搓板,应及时进行调整。

2.5 碾压作业的影响

压实是沥青路面施工的一道关键工序,良好的路面质量最终需要通过碾压来体现。压实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碾压机械的选形与组合、压实温度、速度、压实方式的确定,及特殊路段(弯道与陡坡等)的压实。在通常施工中,碾压作业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压路机作业中,在平缓路段,驱动轮靠近摊铺机,可减少波纹和热裂缝。

(2) 碾压温度和碾压变数的控制。如果碾压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摊铺层的推移,终压时难以形成稳定结构;温度太低,混合料出现僵硬现象,集料间的摩阻力变大,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均不易达到。

(3) 碾压速度的变化和压路机过猛的启动、倒车、制动和转回,都会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

3 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3.1 配合比调整

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矿料粒径,使最大粒径小于摊铺厚度的一半。

3.2 摊铺控制

合理摊铺速度,以保证拌和出料与铺筑连续进行。摊铺机行走速度在2~4m/min,在施工开始时,根据待卸料车数及拌和速度,调整摊铺机的速度,当摊铺机前滞留料在4车以下时,微调铺筑速度,确保摊铺作业连续性。

3. 3 碾压控制

专人监督碾压过程:碾压过程由专人指挥,初压、复压、终压路段用不同彩色旗标明,避免出现过压和漏压路段。碾压时压路机起步速度要慢,折返时自行停止,严禁制动、急停,避免对混合料产生推移。

专人检查路面平整度:在复压结束后,质量检查员及时用3m直尺检查碾压过路面的平整度,并做好相应记号,在终压前,压路机根据检查员的记号,以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以使平整度达到要求。

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对碾压温度的控制是碾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平整度及压实度的首要因素。混合料温度越高,越容易压实,也利于提高平整度。如温度偏低将导致混合料内摩阻加大,产生不均匀压实,平整度指标很难达到。

沥青混凝土从生产到铺筑完成的全过程由专人检测其温度,特别是从铺筑到碾压阶段,混合料的温度均有详细记录,为碾压速度及时间提供可靠依据。

3.4 接缝处理

在前次施工的接头部位,事先用3m直尺进行检测,对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路段,坚决切掉,决不手软。摊铺前,将熨平板压至原铺筑好的路面上并充分预热。在接缝处,钢轮压路机的初压方向应与路线方向成45°夹角,这样可以分散混合料的推移,使其不在同一平面。在下坡段、路幅较窄处及路两侧有障碍路段不设横向施工缝,仅在平坦地段及上坡地段才设施工缝。

4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强、范围很广的系统工程。现代化的施工机械,成熟的施工工艺是必要的质量保证手段,同时还必须要有有序的工序组织、严密的质保体系,要有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施工的各个环节着手,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方面层层把关,严格管理,只有把这几方面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铺筑出高水平的路面。

摘要:对影响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高等级混凝土 篇7

近年来,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问题一直是被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各施工单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公路的外观形象和行车的舒适程度, 而且还大大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寿命。

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主要有两大因素:第一种是内因, 这缘于对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确定以及拌和过程中的问题。第二种就是外因, 它主要是指在施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影响平整度的问题, 主要包括运输、摊铺、碾压和修整等主要工作环节。

2 工程概况

湖南岳阳一高等级城市道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路基宽度24.5~26m, 其中路面结构共由5层即沥青混凝土路面厚17cm;下封层0.6cm乳化沥青稀浆;基层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34cm;底基层采用4%水泥稳定碎石, 厚20cm;及路基底层组成, 全线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和中间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为控制好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 须从路面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处理。

3 沥青路面材料的选择

材料中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有两种:沥青和集料。沥青除首先要满足稳定度、流值和延度三大指标以外, 还要按工程所在地区的温度来选择适当的沥青标号, 且尽量避免使用煤沥青。这样才能避免由于沥青的种类和标号的不妥, 使路面产生不必要的拥包和推移现象, 严重影响路面平整度。选择集料时应注意选择亲油性好、抗压强度高, 不含杂质、灰尘的碱性材料, 以防止开放交通后, 骨料和沥青剥离或压碎, 从而产生坑槽等现象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见表1。

4 配合比的确定

确定混合料配合比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粘结力和内摩擦角, 而当油石比偏大时, 就会降低内摩擦角, 从而易使路面产生拥包和推移现象, 影响路面平整度。而当油石比偏小时, 又会降低混合料的粘结力, 不易碾压成型, 开放交通后, 骨料易剥离, 产生坑槽现象。所以只有保持沥青用量适中时, 才能兼顾两者使混合料路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这样才能保证路面成型后的平整度。关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与内摩擦角及粘结力关系可用图1表示:

5 拌和

近年来, 我们施工中所采用的是意大利马莱尼3000型间歇式沥青拌和设备, 它采用电脑控制, 这种拌和设备具有拌和均匀、温度控制准确、出料速度快的优点, 这样保证了路面用料的质量, 防止由于混合料的质量不佳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6 混合料运输

运输过程主要是保证混合料的温度和防止遭受雨淋。否则如果温度损失过大, 会使混合料和易性差, 摊铺后易产生麻面和裂纹等现象, 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在多雨天气运料车应配备雨具, 防止热料在运输的途中遭受雨淋 (雨淋后的混合料严禁使用) 。

7 摊铺和碾压

在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诸多因素中, 摊铺和碾压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它将直接关系平整度的指标。

7.1 摊铺

在摊铺过程中, 摊铺机应该匀速、平稳地工作, 在这个环节中, 应该和拌和设备及运输设备相协调, 一般要求摊铺机工作速度在2~6m/min, 计算式如下:

式中:

V———摊铺机摊铺速度 (m/min) ;

D———压实成型后沥青混合料的密度 (t/m3) ;

Q———拌和机产量 (t/h) ;

T———摊铺机压实成型后的平均厚度 (cm) , 摊铺压实成型后的平均厚度:T=100M/DLW;

式中:

M———摊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 (t) ;

W———摊铺宽度 (m) ;

L———为摊铺长度 (m) 。

摊铺机摊铺时的温度及摊铺机和各卸料车之间应协调配合, 一般要求沥青混凝土出料温度为125~165℃之间, 正常施工时不低于110~130℃, 低温施工时应不低于120~140℃, 摊铺机和卸料车之间必须密切配合, 以免出现停车待料、撞车及洒料等现象, 排除一切影响工作效率和良好平整度的不良因素。

除了要控制好混合料的温度和摊铺速度等环节外, 还应严格把握住摊铺机的自动找平系统。通常摊铺机的自动找平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钢丝线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路面纵断标高好控制, 受下承层平整度的影响少, 然而这种施工方法人为因素多, 受钢丝线施工放样的影响, 操作起来很繁琐, 所以, 现在又出现一种悬浮式导平梁法。这种方法操作方便, 摊铺厚度控制均匀, 平整度指标高, 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在国道304线好力保一通辽段88km的路面摊铺过程中就使用了这种方法, 效果很好。

7.2 碾压

碾压紧接摊铺工序进行, 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7.2.1 压路机机型的选择

压路机的数量必须满足沥青混凝土初压、复压、终压的要求, 也就是必须要四台以上压路机。在复压过程中, 可以使用胶轮压路机, 压路机的最佳组合宜采用光轮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式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形式。双光轮压路机6~8t, 轮胎压路机8~12t或12~20t。振动压路机2~6t或6~14t, 也可以使用手扶振动压路机1~2t进行局部的修整。

7.2.2 碾压速度

初压常采用6~8t双光轮压路机, 其速度应在1.52km/h范围内, 最大不应超过3km/h;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 碾压速度应在4~5km/h, 轮胎式压路机应在3.5~4.5 km/h, 不应超过8km/h;终压一般应采用光轮压路机, 碾压速度应在2~3km/h, 最大不超过5km/h。

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初压和终压的过程中, 振动压路机必须停振, 采取静压的形式, 否则将对平整度及油面的整体质量造成很大的损害, 在压路机碾压沥青面层的过程中, 必须使压路机驱动轮在碾压方向的前方, 避免使沥青料产生推移现象。

7.2.3 碾压温度

正常气温施工应在110~140℃时进行初压, 碾压终了温度不应低于70℃, 低气温施工时应在120~150℃之间, 不应低于110℃。

7.2.4 碾压程序

⑴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

⑵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2~1/3轮宽, 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 压完全幅为一遍;

⑶压路机的碾压每次往返的位置为阶梯形, 使往返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 且往返时将梯形停车断面处的轮迹一次消除, 具体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

⑷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

⑸对于已碾压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及时进行修整, 以免留下痕迹。

在碾压过程中, 只有严格按照上述操作, 才能消除压路机轮迹, 减少由于机械产生横向推移和纵向轮迹, 以免影响路面平整度指标。

7.3 必要的人工修整

在摊铺和碾压过程中, 尽量避免人工作业。如不得以时, 应趁混合料温度较高时, 抓紧操作, 及时修补, 及时碾压成型。修整因机械故障或人为操作所造成的平整度较差的局部路面。

8 其它因素的影响

8.1 施工中接缝的要求

接缝也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经常采用平接缝。对这种接缝在前一天摊铺完成后, 待成型路面完全冷却至大气温度时, 用切割机在路面平整度较好的横断面上, 将成型路面切除3~5m, 并清除缝上的灰尘及杂物。待第二天摊铺时, 将摊铺机的熨平板放置在成型路面上, 并使熨平板夯锤距横缝后约5~15cm内。将熨平板仰角调至前一天结束时的位置, 再将电脑导平系统调平。即可摊铺。摊铺后, 在横缝位置用人工仔细修整。接缝的碾压时, 应使压路机每次错轮l0~20cm, 直至全部压完新铺层为止, 再改为纵向碾压。这样才能使接缝平整、密实, 无跳车现象。

8.2 下承层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

下承层的平整度好坏也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平整度指标。两层之间的平整度关系具有一定的传递理论, 据大量资料分析考证可总结如下关系式:

所以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指标, 必须尽可能提高路面基层的平整度指标, 上述公式施工中可借鉴并考证。

9 结语

综上所述,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内因是前提, 外因是关键, 应该内因、外因同时控制, 只有严格把握各个施工环节的关键所在, 认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指标才能得以保证。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 详细分析了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 并对提高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具体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摊铺,碾压

参考文献

[1]王明昌、徐士启, 王乐福等《半刚性路面基层冲刷唧浆的影响因素与防治》, 公路, 1998.

[2]曹建新《重载交通下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组成结构与动力特性的研究》:[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12.

[3]邱延峻, 孙振堂《柔性路面路基土的永久变形》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0.4.

高等级混凝土 篇8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观测数据表明,2015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跃升了0.00305‰,达到了0.04%。可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农村燃烧秸秆排放的二氧化碳亦逐渐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而二氧化碳对混凝土结构的碳化与结构物的耐久性紧密相关,是衡量结构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故混凝土的碳化成为一个急迫需要研究的问题[1]。混凝土的碳化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断地从混凝土表面透过其未完全充水的粗毛细孔道,气相最终扩散到混凝土内部充水的毛细孔中与其中的孔隙液所溶解的水化产物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碳酸钙和其他物质的现象。现代混凝土中掺加了大量的粉煤灰、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以及高效减水剂,不但改善了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同时也能够节省水泥等。然而,由于混凝土中掺合料取代了部分水泥,会使混凝土中的液相碱度降低,降低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2,3],另外,掺合料的掺入,会使混凝土结构变得更加复杂[4,5,6,7],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多。Saeki等人研究发现当混凝土试块碳化之后,其引起的孔体积和孔径分布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依赖于混凝土的水灰比、养护龄期以及养护方法,比如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会比在自然环境中养护碳化要小得多,养护龄期越长、可被碳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在持续的碳化测试中发现,已碳化区的孔体积减小,同时碳化后结构变得更加密实[8]。方永浩等学者研究表明当混凝土发生碳化时,会导致水泥浆体总孔隙率的降低,大量粗孔径被细化,如小于100nm孔径的小孔孔隙率和孔分数均增大,但是孔径大于100nm的孔隙率却在减小[9]。混凝土发生碳化后,由于生成了碳酸钙在毛细孔中沉积后会堵塞毛细孔或者将大的毛细孔细化,最终导致水泥石总孔隙率降低,致使其密实度增加[10,11,12,13]。由上述研究可知,各国学者对此研究结论各不相同。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利用加速碳化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矿物掺合料的现代混凝土碳化规律,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综合热分析法(TG-DSC)、压汞法(MIP)对浆体中的微观形貌、水化产物和孔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以期对混凝土的碳化理论试验研究做出贡献。

1 试验

1.1 试验原材料

P·Ⅱ52.5级水泥;石灰岩碎石,最大粒径为20mm,连续级配;细骨料为河砂,细度模数为2.7;水为普通自来水;外加剂选用PCA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含固量40%。粉煤灰、矿渣以及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1.2 方案

根据前期大量试验,设计并确定C30、C60两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验考虑单掺粉煤灰、矿渣,故分别掺加30%粉煤灰和矿渣。试验配比如表2所示。为了保证比较的可靠性,调节减水剂掺量至混凝土流动度相近,约为160mm。

1.3 试件制作及方法

混凝土试件按照设计配合比制作,混凝土碳化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300mm。将浇筑好的混凝土24h后拆模,之后将试块放入标准养护室内养护28d。试验依据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加速碳化试验。测试龄期为3d、7d、14d、28d时的碳化深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灰比的影响

图1表示不同水灰比混凝土在不同龄期下的碳化深度。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加速碳化龄期的增加,混凝土碳化深度增大,如水灰比为0.57,加速碳化3d、7d、14d、28d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分别为2.5mm、4.0mm、5.0mm、5.5mm。从图1中还能看出,水灰比为0.57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均大于同龄期下水灰比为0.35的混凝土,如在14d龄期时,后者的碳化深度为1mm,为前者碳化深度的25%。究其原因,水灰比降低,水泥用量相对增加,生成的水化产物增多,填充到空隙中,导致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抗碳化能力增强。

kg/m3

2.2 矿物掺合料的影响

图2表示不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碳化规律。从图2可以看到单掺30%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最大,单掺30%矿渣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次之,不掺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最小。如在28d碳化龄期时,不掺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掺加30%粉煤灰混凝土、掺加30%矿渣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分别为2.5mm、3.0mm、3.5mm。从图2中还能看到,掺加粉煤灰掺量后能大大降低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因此,为保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应控制粉煤灰掺量在合理的范围内。究其原因,由于矿渣的活性要优于粉煤灰的活性并且其与水泥的水化产物发生二次水化较早,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填充在空隙中,故矿渣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高于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能力,但是由于其取代了部分水泥,导致水泥水化产物减小,密实度降低,抗碳化能力低于不掺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

2.3 微结构分析

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复杂的微观结构特征变化,其中包括固相组成(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未水化水泥颗粒、碳酸钙等),孔相结构(孔隙率、孔径分布),同时,上述微观结构会随着现代混凝土龄期发展而发生不断变化。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综合热分析法(TG-DSC)、压汞法(MIP)对混凝土中的微观形貌、水化产物和孔结构进行研究。

2.3.1 SEM分析

图3表示在加速碳化条件下水泥浆体试样水化产物的形貌,其中图3(a)和图3(b)分别表示0.57水灰比混凝土在碳化前和加速碳化14d试样水化产物的形貌;图3(c)和图3(d)分别表示0.35水灰比混凝土在碳化前和加速碳化14d试样水化产物的形貌。从图3(a)中可以看出浆体有少量片状的氢氧化钙和棒状钙矾石晶体以及C-S-H絮状物堆积,其表面较为疏松,空隙较多。从图3(b)中可以看到试样中几乎没有片状和柱状氢氧化钙晶体,原先片状的氢氧化钙晶体已被碳化,生成了大量的碳酸钙,其球形颗粒层层叠加。可知碳化后生成的碳酸钙在毛细管中沉积后会堵塞毛细孔,导致总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致使混凝土结构密实度增加。图3(c)中浆体表面产生大量棒状钙矾石晶体填充在柱状氢氧化钙和C-S-H絮状物空隙之中,可发现其表面结构密实度比图3(a)中更加密实;图3(d)试件存在一定量的碳酸钙、片状氢氧化钙晶体、棒状钙矾石晶体以及C-S-H凝胶絮状物。

2.3.2 TG-DSC分析

图4表示水泥净浆试样的TG-DSC图,其中图4(a)表示0.57水灰比浆体碳化前,图4(b)表示0.57水灰比浆体碳化14d。从图4中可以看出,TG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在30~400℃内,热重曲线表明试样质量在减少,主要是C-S-H凝胶脱水、AFt逐步脱去结晶水;②第二阶段在400~550℃内,主要是CH分解引起试样质量减少;③第三阶段在680~900℃内,主要是由碳酸钙分解引起试样质量减少。可根据由结构水或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氢氧化钙(CH)或碳酸钙(CC)的质量百分数,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以看到混凝土碳化加速14d后其完全被碳化。

2.3.3 MIP分析

图6表示加速碳化前后浆体的孔径分布。其中,B(0.57)和B(0.35)分别表示0.57水灰比混凝土和0.35水灰比混凝土在加速碳化前浆体的孔径分布曲线,A(0.57)和A(0.35)分别表示0.57水灰比混凝土和0.35水灰比混凝土在加速碳化14d后浆体的孔径分布曲线。从图6中可以看出:①加速碳化后最可几孔径和孔隙率均出现明显减小,加速碳化后0.57水灰比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为11.23nm,0.35水灰比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为10.24nm,而碳化前二者的最可几孔径分别为91.3nm和88.2nm,碳化后最可几孔径分别降低了87.7%和88.6%;碳化前二者的孔隙率分别为31.2%和25.3%,而碳化后孔隙率分别为24.4%和15.2%,分别减小了21.8%和40.1%。②加速碳化后孔分布有明显的变化,100nm以上的孔数量明显减小,而小于10nm区域的小孔数量明显增多,可知碳化后孔径细化,结构更加密实。究其原因,加速碳化过程中外部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试件内部并溶解在孔溶液中形成碳酸,可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和水化硅酸钙发生碳化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体积大于反应物的体积,故在加速碳化后导致表面结构的孔隙率下降;学者Thiery研究表明,氢氧化钙在碳化之后体积增大4×10-6m3/mol,Papadakis认为氢氧化钙碳化反应后体积增大3.85×10-6m3/mol,总之,碳化之后生成的碳酸钙体积会增大,在毛细孔中沉积,将大的毛细孔分割成更小的孔。



3 结论

(1)水灰比对现代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影响较大,14d龄期时0.35水灰比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仅为0.57水灰比混凝土碳化深度的25%,因此,配制混凝土应尽量采用低水灰比,以保证其抗碳化能力。

(2)同一水胶比下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最小,28d龄期时掺加30%矿渣混凝土以及不掺加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分别为掺加30%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的85%和71%。因此,应控制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低于30%。

高等级混凝土 篇9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节点;处理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结构梁柱节点处理需注意的细节也就不同,原因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会度梁柱节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依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梁柱节点施工,以免处理不当,引发施工问题。为了探讨建筑工程梁柱节点施工工艺,笔者现以混凝土框架建筑工程为例,对混凝土框架建筑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梁柱节点处理措施作详细分析,内容如下。

1.混凝土框架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框架建筑施工可能会受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尤其是在梁柱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处理难度就越大,就越需要在梁柱节点处理前期弄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保梁柱节点处理的有效性,以免在引发施工问题的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强度,影响了结构的受力性能。

现代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在设计施工时一般遵循“强柱弱梁”设计原则,目的是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防止建筑在震中倒塌。除了该设计原则外,现代建筑施工还会坚持“强节点、强锚固”以及“强剪弱弯”两项设计原则。为了满足上述设计要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柱混凝土强度比梁混凝土强度要高很多倍,且建筑楼层数量越多,高度越高,梁混凝土强度与柱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距就越大,设计施工难度系数便越高。深析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施工工艺,不难发现梁柱节点处理是其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旦施工处理不当,建筑工程质量及建筑结构稳定性必将受到影响。为此现代建筑施工还应重视梁柱节点处理,重视不同混凝强度等级下的梁柱节点处理。

2.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

2.1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混凝土邻接面留设

现代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做主要施工材料,建筑结构形式也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基于这一结构背景,建筑结构梁柱节点的复杂性更深,设计时极易受荷载组合内力影响,为满足设计需要,要求建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大于横向结构上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因而导致梁柱混凝土强度差出现,增加了梁柱节点处理难度。如果建筑工程结构属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梁柱节点施工一般会在柱脚位置留设水平施工缝,若柱顶也需留设,则多留于相应的梁底处。如果施工时建筑竖向结构构件与横向结构构件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则无需留设施工缝。

2.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下的梁柱混凝土浇捣

根据高层建筑多数使用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站泵送浇捣的情况,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捣方法为:不管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縫,均应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故宜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2.3梁柱节点随同楼面统一浇捣

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给施工带来不便,且容易形成邻接面的冷缝,故当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二级时(10N/mm2) ,可考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捣。但应当指出:此时,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所以一般不应采用。

3.梁柱节点裂缝处理

梁柱节点施工中可能会产生裂缝,这需要在施工时对裂缝做正确处理,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在处理裂缝之前,应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观点如下:

3.1裂缝产生的原因

梁柱节点裂缝形式多为微裂缝,这类裂缝并非荷载力作用造成,不是结构裂缝,所以不会对建筑结构稳定性造成过大影响,但由于裂缝的存在影响美观性,所以施工中仍然需要采取措施对裂缝进行控制。梁柱节点处理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梁柱节点位置,梁混凝土强度与板混凝土强度是有所差距的,当差距为两个等级时,混凝土结构的水泥用量、水灰比设计、施工用水等都不相同,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不同的水化热,收缩性能有异,最终造成梁柱节点裂缝,影响建筑美观。

(2)梁柱交界处施工,柱子的断面面积比梁结构截面面积要大,结构刚度也相对要强,柱混凝土结构收缩会对梁混凝土结构收缩性能产生约束,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3)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多,内部含砂率、坍落度也比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要大,加之梁柱节点施工存在不同强度等级,所以很容易产生高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差,导致梁柱交界处裂缝。

3.2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采取改进的具体措施如下:

(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4)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施工中难免会遇到梁柱节点处理问题,考虑到梁柱节点处理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施工有效性,甚至有可能对建筑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本文强调建筑施工必须做好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梁柱混凝土结构施工,依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来施工梁柱构件,以免破坏结构受力,影响梁柱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论述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的梁柱节点处理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科]

【参考文献】

[1]余方菲.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及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2]邱玉深,邱静.框架节点不等强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思考与建议[J].建筑技术,2011(02).

高等级混凝土 篇10

1.1 不同等级混凝土邻接面的留设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比较复杂, 由于荷载组合及内力计算的结果, 要求同一层的竖向结构 (柱、墙)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水平结构 (梁、板)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水平施工缝通常留于柱脚, 柱顶若要留水平施工缝则应留于梁底。若同层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同时浇捣, 则柱顶不留施工缝。

1.2 梁柱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分别浇捣的施工

根据高层建筑多数使用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站泵送浇捣的情况, 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 不管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缝, 均应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 分层振捣, 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 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 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 所以, 应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 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 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形成冷缝。同时, 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 杜绝漏振死角, 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 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先浇节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的核心部分, 然后于初凝前再浇梁板混凝土。

当混凝土标号不一样时, 肯定得两次施工, 这样就存在接头问题。施工缝留在梁底可以, 但节点区必须要用高强砼浇捣, 可以在节点往外30cm梁部位用专用细钢丝网做隔断, 施工也是很方便的。节点砼应按照C40柱砼进行浇筑.并按梁高的1/2留置, 呈45度角与梁、板C25砼结合。

当梁柱砼标号不一样时, 梁柱接头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 在梁钢筋绑扎完成沉梁后, 用收口网在梁头附近封闭, 位置图纸应标注, 用柱砼标号的砼浇梁注节点, 后用梁砼标号砼浇梁板。二是, 在浇柱前, 在梁柱节点增加插筋, 数量规格图纸应标注, 用梁砼标号砼浇梁板。第二种方法施工方便。不过要是相差一个等级都不会进行处理, 相差两个等级以上就要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浇筑柱时在接头位置加插此钢筋, 第二种是在二分之一梁高位置加钢丝网做成斜口, 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但是现在大部分施工不会进行处理, 这方面可能都没怎么注意了。书上有句话叫“强柱弱梁”, 说的原理基本上就是梁、柱节点砼标号不一致的时候标号取高标号, 一般做法在相差一个标号时也就是浇到梁底, 相差两个标号时就在梁部位拦钢丝网。

2 梁柱节点随同楼面统一浇捣

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 给施工带来不便, 且容易形成邻接面的冷缝, 故当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二级时 (10N/mm2) , 可考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捣。但应当指出:此时, 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 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 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 所以一般不应采用。

3 控制和消除梁柱节点处裂缝的具体措施

3.1 产生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原因

根据我公司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 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按先柱后梁的次序浇捣, 也曾发现少数楼层在梁柱节点处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面附近出现微细裂缝。经现场察看和讨论分析认为, 这些裂缝不是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裂缝, 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虽然微裂在混凝土中是很难避免的, 但是应从严要求, 分析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 尽量控制和消除这类裂缝, 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其具体原因是:

(1) 梁柱节点处,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 (相差两个等级) 时, 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 柱子体积大, 水泥用量多, 产生的水化热高, 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 所以在其交界附近容易产生裂缝。

(2) 柱子断面大, 刚度大, 梁的截面相对较小, 受柱子的强大约束, 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 也容易产生裂缝。

(3) 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中, 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 水灰比、含砂率、坍落度偏大, 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产生裂缝。

(4) 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 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 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 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 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

(5) 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 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3.2 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 采取改进的具体措施如下:

(1) 要求混凝土搅拌单位调整配合比的设计, 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 对柱子混凝土, 应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 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 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 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 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 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 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 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 减少收缩。

(4) 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 增加水平构造钢筋, 提高梁的抗裂性。

(5) 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 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 以期降低坍落度。在现场, 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

(6)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特别是梁, 除了板面浇水外, 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 在满堂承重脚手架未拆除之前, 可以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 并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

4 结束语

上一篇:产品链条下一篇:装饰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