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剧本创作(精选12篇)
微电影剧本创作 篇1
摘要:从2010年到2012年, 微电影从零散无序的萌芽状态到爆发式的持续增长, 经历了关键期的蜕变, 朝着更加清晰明朗的产业方向发展。高校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微电影创作中, 在当前大好形势下, 微电影的创作仍存在主题选择、内容表达、资金技术、宣传推广等一系列问题。现针对上述现象, 研究者通过实地有效的调研, 探究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现状, 为高校微电影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微电影,调研,问题,策略
据2013年数据统计, 超3000部微电影作品诞生, 总播放量达30亿, 微电影迎来其数量、题材、参与者、品牌商、发行平台及观众快速增长的“井喷之年”。大学校园的微电影创作也在火热地进行, 在当前大好形势下, 针对微电影创作在主题选择、内容表达、资金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者通过真实有效的高校微电影创作调研, 围绕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以探究, 为微电影的再创作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问卷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北京部分高校学生对微电影创作的看法, 根据问卷结果了解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现状, 分析其发展方向。
二、实地方法
在北京部分高校图书馆、自习室等学生密集的地点随机抽取被调查者, 根据个人意愿进行问卷调查, 并根据问卷回答情况进行深度访谈。发出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收回率100%。
三、数据分析
(1) 微电影是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创作形式, 66%的受访者表示看过微电影, 其中近30%的受访者经常或定期收看微电影, 没看过的受访者仅占4%。由此可以看出, 微电影在大学校园中影响较大, 在校园文化中占有者举足轻重的分量。66%的比例只是看过, 表明大学生对微电影的关注还比较浅泛, 微电影的发展和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同时也表明微电影在大学校园里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乐观的发展前景。
(2) 微电影短小精练能满足受众文娱碎片化的需求。收看微电影的受访者中52%的人选择在短暂的闲暇时间, 大部分的受众属于主动接受, 少部分大概18%的受众属于被动接受。在这些人群中, 大家收看微电影的时间大多集中在闲暇或休息时等零碎的时间段。微电影微时长、碎片化娱乐的方式被大家接受。
(3) 在微电影吸引你的要素中, 受访者对具有创意的剧情编排和摄影手法更感兴趣, 倾向贴近生活、引发共鸣的微电影作品;有一部分希望名导或者大牌明星的参演微电影, 一些导演和明星们也正在涉足微电影制作, 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由此可见, 观众对微电影的期待, 并不因其小制作、短周期而降低对微电影质量的要求, 这一方面是微电影自身特点的表现:微电影在满足文化快餐“碎片化”的同时反映大众的生活, 引发观众共鸣;另一方面, 表明观众的观影心态和对微电影更高的期待:希望微电影在娱乐欣赏和价值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 处于发展期的微电影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扰。微电影作品越来越多, 精品越来越少, 很多作品只是小打小闹, 粗制滥造、难成大器。故事情节老套、缺乏创意, 也成为难以吸引观众眼球的原因。作品表达不清晰, 观众始终不清楚导演和演员的意图。而微电影相关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剧本资金不足和导演与演员对作品的表现欠缺。所以认识微电影现状、解决微电影存在的问题, 对微电影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由调查数据显示:微电影的故事选择、主题表达和制作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这些是决定一部作品质量的关键, 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
(5) 在调研中, 因微电影投资小、制作周期短等特点, 近73%的受访者希望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制作中来, 其中大概44%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微电影的制作更多地了解微电影的制作, 在参与中锻炼自己。更多的人参与到微电影中, 微电影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进一步扩大它的影响力。与此同时, 微电影数量庞杂, 精品不足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6) 各因素的占比分析。内容为王, 剧本决定着整个剧的走向和水平。微电影创作中好剧本的缺乏成为微电影创作最大的担忧。
(7) 校园微电影的分类。根据数据百分比显示, 校园微电影更多的是关注校园生活, 大学生身边的动态 (青春回忆、校园情感、人生梦想等) 依然是大家的焦点, 相当一部分人愿意大胆创新。
四、大学生微电影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根据上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微电影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草根化、板式化、低俗化的倾向。创作团队专业度不足, 粗制滥造, 缺乏创意, 落入板式化的困境;由于微电影的门槛低, 监管不完善, 一些低俗的作品在网络上大肆流行。针对微电影产生的以上问题, 我们从对微电影的研究分析中找到以下几个入手点:
(一) 内容为王, 创新表达
微电影剧本既要有好的灵魂, 又要有表现灵魂的皮肉。相同主题, 不同的作品由于关注点和导演风格不同, 演绎出不同的风味。“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微电影用微小见证深刻的寓意, 以小搏大实属不易, 所以更需要微电影的创新表达。以热播的系列电影《福尔摩斯》为例:新版的《福尔摩斯》依然套用原来的老故事, 可是在此基础上加了21世纪的新元素——故事放在21世纪的伦敦, 用现代的镜头语言和高科技的视觉效果包装, 人物选择和形象设计也符合年轻人的时尚和口味。表达和技术上的创意, 使传统题材焕发新的活力。
(二) 精雕细琢
微电影是视听化的艺术, 优秀的微电影作品需要精品意识, 每个细节都要精雕细琢。首先, 创作要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审美, 深入生活, 挖掘作品深度。其次, 由于微电影的时间限制和制作团队的技术水平、视野的限制, 作品在主题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存在表达不清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节奏的把握。业界有说:好的电视广告, 画面出现的前5秒就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微电影,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引起观众的注意, 抓住观众眼球, 微电影节奏的把握不可小觑。在影响微电影节奏的故事情节设计、光影色彩和音响音效等诸多因素中, 情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微电影的节奏和观众的观影感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作品《收起手机让距离变得有温度》, 短片一开始夸张的画面和诙谐的背景音乐就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吊起观者胃口, 从始至终观众探个究竟。
(2) 精品意识。现在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 4K技术在视觉效果传达上的应用, 使得影视作品的画面质感和视觉效果大大的提升。为满足观众越来越高的视觉体验要求, 微电影的光影和画面效果更要做得细致, 除了专业的师资团队的指导外, 要求创作团队对每个环节严把关。光影效果、调度、角度等在分镜剧本中做好安排,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做分镜画板, 前期充分而细致的准备会使得后面的实施拍摄进行得更加顺利、高效, 同时又能获得满意的拍摄效果。不放松每个细节, 整个作品最终呈现的水平就会大大的提高。
(3) 整合营销。1) 随着技术的进步, 运用大数据采集, 根据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分析他们的喜好表达和预期, 按照他们的偏好设计剧本和情节, 提高视觉体验。《小时代》上映前, 通过微博和网站数据分析就获得了票房的数据预估和观众分类的满意度情况的大致了解。大数据有利于了解目标受众的基本属性、运营的精准化和电影的准确定位, 在未来微电影的发展中将大展拳脚。2) 微电影的投放平台目前以网络为主。网络电视和交互式电影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微电影可以通过与观众的网络平台的话题互动, 引起“滚雪球”效应, 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抛开制作的水平, 单看观众网络平台评价对电影《私人订制》的票房贡献率, 功不可没;另外《小时代》则是通过粉丝的追捧和传播, 撬动了票房收视, 赢得较高的人气和收益, 带动整个微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 商业、娱乐与文艺相结合。一直以来文艺片都没有太好的收视率, 而校园微电影又因其特殊的环境多出文艺片。近期上映的电影《同桌的你》作为微电影整合营销的案例可圈可点。《同桌的你》借助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青春怀旧的主题, 利用毕业季和五一小长假的天时地利人和, 成为继《致青春》之后又一个小制作的电影票房“黑马”。鉴于以上电影作品的成功, 微电影的营销可以借鉴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 在制作精品的同时, 积极利用提高微电影收视和影响的各种因素, 通过博客、网络等多种渠道实施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模式。另外, 还可以借鉴好莱坞开发衍生产品的多元盈利模式。商业与文艺从来都不该是对立的二元结构, 两者应该在实践中找到更好的结合点, 实现商业与文艺的二元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哿.中国当代微电影研究[D].河北大学, 2013.
[2]赵宵玢.商业微电影的艺术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3]瞿新忠.浅谈高校大学生公益微电影的创作现状与发展[J].大众文艺, 2013 (08) :188-189.
微电影剧本创作 篇2
一、活动背景
当下是眼球经济的时代,微电影作为一种最直观的吸引眼球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讲究内涵,也注重形式的信息速传时代,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突破。华中师范大学心心火义教之家是一个由国家免费师范生组成的旨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支教的公益类学生社团,社团宗旨为“关爱农民工子女,提高师范生技能”,开展了多项义教还有其他社内特色活动,有着丰富的微电影题材,为孕育微电影文化提供肥沃的土壤。而微电影剧本的创作是微电影的首要步骤、核心环节,所以在剧本的征集确定上不能马虎。
二、活动目的1、此活动将结合我们社团的特色,给社内成员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与技能的平台;
2、保证微电影的质量,并通过微电影传播社团文化,扩大本社团在校内的影响力,努力丰富校园文化;
2、通过本次活动,让社员们用心记录生活,分享悲喜,健康成长,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团文化,增强社团内部的凝聚力。
三、前期准备
1、宣传工作
以网络宣传为主,在心心火义教之家的各个网络平台上以及心心火各个QQ群发出微电影剧本征集的通知
由社长联系前几届心心火成员,通知此活动
各个组长在开例会时向组员通知并鼓励其积极报名
2、后勤工作
组织微电影剧本审核组的成立,做好之后的剧本评选
四、活动规程
(一)活动时间
2014年4月7日-5月3日
(二)活动对象
华中师范大学心心火义教之家全体社员(包括第一届至第七届)
(三)参与方式
1、自愿参与,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联合创作;
2、剧本一律用word格式,剧本中标明作者姓名、QQ号、联系电话,文件命名为:作品题目+作者姓名,如:心心火 张三;
3、剧本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投稿,发至指定邮箱***
(四)剧本要求
1、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结构形式不限,可以小组联合创作,剧本或抓心或抢眼;
2、剧本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剧本须与心心火义教之家的文化元素相结合,题目自拟,情节新颖;适合网络视频传播;具备完整的微电影的故事性与情节性;
3、剧本可供拍摄时长须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五)评选方法
本次剧本评选由审核组对所有应征剧本进行遴选与终评,审核组由社内人员报名筛选组成,每人评选出一篇,最后审核组成员共同评选出最佳剧本。
(六)奖励设置
1、优胜作品者将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微电影《东方红》创作手记 篇3
去年的春节前,我接到微电影《东方红》的拍摄任务,也就是在上述情景的心情下投入了创作。
我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19岁离开陕北,在西影经历了45年工作时光,但是我的目光从没离开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陕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距离美让我看陕北更加真切、深刻。乡思乡愁让我去留心注意着陕北的发展与变化。可以说我自己的知识学养都是想为陕北做点事,做好事。不能不说《东方红》正是这样的机会,把握机会拍一部真正的陕北电影。影片完成一年了,获了许多奖。总觉着自己走过的历程,有责任让大家分享,知道如何由浅入深认识事物,把握过程、走过艰辛。
《东方红》创作的历史迷雾
一进入《东方红》创作,劈脸就遇到了一些历史说法,就是这首民歌到底从哪里来?说法不一,有晋西北民歌说,佳县另一李姓作者和李有源说。2015年春节前我去了一趟佳县,和李有源的孙儿李锦鹏一起攀谈。从目前情況看,源于陕北民歌《探家》说最可靠,但李锦鹏没见过《探家》这首陕北民歌。
凑巧手头有一册1945年10月成书,1950年重印,1954年再版的《陕北民歌选》,此书由何其芳、张松如选辑。此书第101页就有《探家》这首陕北民歌,全歌共三大段,八个小节。《探家》歌词格式完全与后来的《移民歌》《东方红》相同,何其芳的《陕北民歌选》第101页从《探家》、第165页《刘志丹》、第231页《骑白马》、第245页《移民歌》,隐约可见《东方红》的推演和形成过程,这无疑是给后来人留下了的路标里程。
关于《东方红》起源于晋西南《麻油灯》小调之说,陕西电视台摄制的五集纪录片《东方红纪事》中第二集,“翻身农民把歌唱”,山西运城师范学院音乐系卫凌说:查阅遍山西民歌2000多首,没有《麻油灯》这样一首民歌,所以此说法为空穴来风。
关于《东方红》源于《探家》说,有霍向贵先生编的《陕北民歌大全》(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上册的目录中第29页,从《探家》《骑白马》《麻油灯》《移民歌》《东方红》这样的排序是目前我们看到陕北民歌、音乐工作者最准确的排序。另垄耘先生的《信天而游:陕北民歌考察笔记》一书第228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2年12月出版),与霍向贵先生所说大同小异。
关于《东方红》还有其他作者的说法,此言论早在1961年陕西省委组成调查组,了解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过程,已有调查结论,“李有源是《东方红》歌曲第一段歌词的创作者,创作时间是1942年冬天。”此件现存于陕西省档案局。还有人说《东方红》源于“打开榆林城,一人一个女学生”的说法,这均比较晚,打榆林城是1947年,1942年李有源的《东方红》就开始传唱了。
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影视作品中,对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描写不坚定,甚至游离,无视1961年陕西省委的调查结论。一些同类题材回避李有源创作《东方红》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强调了阶级压迫,甚至不惜让李有源抢劫杀人。其二强调《东方红》源于爱情歌曲,加大李有源的爱情描写。尽管这两点均可达到娱乐好看的目的,恰恰是违背了历史真实,违背李有源是离我们时代不远的真实历史人物,陷入误区,淡化了创作这首民歌的过程。于是导致一再失败。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艺术塑造
弄清了李有源这个人和《东方红》创作过程,我在剧本原基础上以多个方面为重点,紧紧扣住李有源的这个人,和他创作这首歌的一字一句出处,把他个人生活与这首民歌创作过程联系起来。
确立李有源是一个有文化,粗知文墨农民歌手,我给他设计了,从沙盘到毛笔记账的过程,画龙点睛地告诉观众,李有源能知尧、舜、唐,绝非彻底的文盲,况且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民歌,《东方红》只是其中的一首罢了。并且尽可能让别人,李有源的侄儿李增正说出《移民歌》《东方红》的作者是:“我的叔父李有源!”
影片开头一组民国秧歌,让我很伤脑筋,最后佳县原文化局局长高根胜先生一席话点亮了我,他说早期民国秧歌均以丑为美了,蛇蝎之类暗喻蛇蝎心后娘心。而李有源少年时一段连子嘴是一位亲戚讲民国人生存困难的快书,类似“七笔勾”,那样调侃生活的苦难。一天我在榆林街道遇到红色收藏家薜俊富先生,他问我最近弄啥?我说:拍微电影《东方红》,他说你知道不知道,最初的《东方红》与歌颂西北革命领袖刘志丹有关,这让我豁然开朗“中国出了毛泽东”,不正是源于“陕北出了刘志丹吗?”这些均在影片中达到充分的表达。
监狱是什么样子,我看过陕北共产党人白明善、张德生、马明芳均坐过国民党地方军阀的牢。陕北牢房应有地方特色,可以在窑洞内加上一排铁栅,共产党老高自言是谢子长的人,唱刘志丹上横山,尽可能把陕北两名首领同时提到,也歌颂了西北革命,也暗含了佳县地下党张达志的故事和县委书记张俊贤的一些事迹。
加大旁白的文学性,一窥电影文学的本质,显其含蓄隽永,语言的优美,并力图亲切、深沉,接地气,如泣如诉,仿佛朋友间的倾诉,而显历史的沧桑和哲理文学意味,力图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气候、时间、氛围等,有亲临感。
男主角李有源(李政飞饰)最称道的表演是淡淡的微笑:“娶了个老婆二不楞,不如我打光棍”的调笑。
nlc202309090238
作为电视艺术,有些历史真实一定要遵循,有些不完全依照历史真实。此如李有源的真实生活中是掏大粪,编剧王克文先生改为卖菜,完全正确,担什么并不重要。
李政飞饰演的李有源从开始的拘谨,到后来与李增正放声大唱《东方红》一场最为给力。他黑红的脸膛,得体的服装与帽子已融为一体。还有看见大墙上“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标语时,他转过脸来,浮现出一脸憨笑,煞是可爱。他清晨起床下炕的懵懂感表演很真切,只有过起早贪黑人的经历,才有能表演的这么到位。
文学中的笔触轻重,在电影中就指的是节奏,无论如何地推波助澜,一波三折,均为过程,而高潮部分则是人物命运的高点,也就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微电影《东方红》的高潮自然在李有源登山挑担看日出,而咏叹出《东方红》。这应该举全剧之力,是影片节奏中的“上甘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强攻的制高点。
我们拍摄这场戏,起了两个早晨,第一天5时起床,赶到山上时太阳已经露脸了,无奈。第二天半夜4时就出发了,登上山時,太阳还沉浸在苍茫的云海中,混沌未分,茫茫渺渺,劲烈的晓寒,吹醒了人昏沉的睡眠,人变得格外清醒。因为日出时间有限,一切镜头机位,必须提前想好,多少个后背、左侧、右侧、正面、仰拍、特写、大特写机位不容等待。是的、神圣庄严的时刻到了,河东的日出,李有源屏住气息,注目群山之巅,诞生新的太阳……我快速地说着景别,摄影师边拍边搬机位,最后正面拍下最大的特写,李有源望着初升的太阳,东方伟大普照的光明,他流下悲欣交集的泪水。
从山上的李有源看日出到窑洞里李有源写歌词,东方红,太阳升……包括回忆片断中的黑白画面,彩色画面和山上拍的不同机位,反映的李有源共计六七场,平行蒙太奇,交叉运行,在不同变换的机位内容相互交集,冲上巅峰,完成了主人公主形象塑造的最高点。
当艺术渲染达到高点后,最需要的是用确凿史实坚定人物历史活动的真实性。
从历史走向当代。“东方红”的演变,伴随着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不同时期,于是从延安到天安门毛泽东像的叠加,由当代面向未来。片尾由李有源的侄儿李增正,一小唢呐手吹“东方红”,逐渐演变为,老年的李有源在大山之巅走来,由当代面向未来,用童声或模拟童声唱出新的《东方红》,高歌一曲,引向永远。
《东方红》是陕北民歌微电影,民歌自然是用方言唱才有魅力,所以演员我选了陕北民歌手,自唱自演,说那些平常人能听懂的陕北话。有许多人正是以陕北话别人听不懂,而不用方言,我认为不妥,尽可能讲那些别人也能听懂的陕北话该有多好。这就有了佳县话:“一根苗苗也没种出来,还要钱哩”老掌柜的话。“哎,老子把你”警察局长的话,成为大家笑点。
其实用民歌故事拍电影早有先例,如《刘三姐》《阿诗玛》等,可是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西北革命创作是禁区没人敢拍电影。此次《东方红》能成功,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
陕北民歌微电影,一定是用方言,民歌一定要用民歌手,台词与对白,本身说的方言,陕北民歌微电影用陕北民歌手唱,陕北人演是取自然之美,得天独厚之利。
其次是剧本好,音乐作曲名家担当。导演、摄影也是陕北人,况且是有着乡愁情怀的陕北人,加之主创人员历史阅历,熟悉风土人情,决定了这部微电影的成功。
一部影片的成功,犹如海上浮着的冰山一角,从导演开始这部作品就围绕着它,进行一场不为人知的战争,特别是历史题材,他需要的学识考据,是一场极为艰辛的劳动,而大多人不愿从事这样的劳动,所以成功者总是少数人,我就是其中一个影片背后的苦行者,所以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浅谈校园微电影的剧本创作 篇4
关键词:微电影,校园生活,剧本创作
1 校园微电影的概念与艺术特点
微电影(Micro Movie),即微型电影,时长三五分钟到三五十分钟不等,具有故事性和可观赏性。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电影表现形式,是电影的微缩,与传统电影相比,在制作规模、投资、时长上都比较小,但制作精良。
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创作者资质参差不齐。校园微电影的创作者不都是来自电影、传媒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业余爱好者,因此,创作者资质良莠不齐,差别比较大;二是校园微电影通常以叙事和模仿为主,大部分学生创作的微电影情节以叙述为主,或者用类似MV的手法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以叙事为主的校园微电影中,可以明显看到创作者对于经典电影结构、某些情节、拍摄风格的模仿;三是存在演员短板。校园微电影中基本是非职业演员,这与其发源于校园,业余爱好者居多不无关系,使校园微电影创作者必须要在演员之外的部分下功夫,如特效、拍摄技巧等,从而突出主题。四是选题范围小。校园微电影在题材选择上相对狭窄,多以校园爱情为主题,或者创作者又出于猎奇、投机心理,选择另类题材,这些题材超出创作者自身生活,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创作者自身对生活简单的理解不无关系。
2 校园微电影剧本创作要点
剧本是制作微电影的前提,没有剧本,摄制微电影便无从谈起。好的微电影离不开好的剧本,因此,好的剧本对微电影来说十分重要。为了使校园微电影内容得到更好的表达以及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应对校园微电影剧本进行谋划。微电影具有“微时长”“微制作”“微放映平台”“互动性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微电影剧本创作与传统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创作有所不同。在校园微电影剧本创作中,编剧者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明确主题,选好题材
主题思想是整个微电影的灵魂所在,没有思想的微电影,就跟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不能带给人们视觉和精神的享受。想要得到好的反响,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主题,并通过短短的几分钟将主题完整地体现出来。因此,只有对微电影进行合理地定位,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地努力,制作出效果理想的微电影。制作出的微电影能在观众看完之后,引发其深思,而不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拍摄任何一个对象,选材很重要。校园微电影内容要正面健康,不能庸俗、低俗,要表达真实的情感,有思想的深度,引人思考,传播社会正能量。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微电影要善于挖掘其中有意义的故事。记录学生的真实校园生活,主题鲜明,内容要有正面效应,反映学生的积极的思想,以小见大,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各方面中让人感受其积极进取、乐观的精神。同时,给其他学生带来启示,让他们产生情绪上共鸣,从而达到传递正能量的目的。例如,微电影《为你着迷》讲述了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色盲而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一位女孩通过不懈的努力,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找回自信,敞开心扉面对生活。该片展现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为你着迷》传播了大学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大学生的坚强、自信等,让观影者能更加了解校园里的人、事、物。再如,微电影《我的青春不言败》,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遭遇家庭变故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变得自闭、沉沦,同学和朋友们向其伸出援手,她找回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告诉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挫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挺起腰板儿,感恩于自己所走过的路;另一方面,积极地传播着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2.2 故事要有创意
有创意的故事能吸引受众观看,进而评论与转发。创意是微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由于校园微电影的特殊性,大部分以校园真实生活或周围环境为创作题材,以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为表现对象。因此,可对校园故事进行多角度的艺术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
2.3 内容要新颖,故事要精炼
微电影必须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眼球,并使之有兴趣持续观看下去,这就要求微电影的表现内容既要贴近生活又要新鲜有趣,不能旧调重弹,缺乏新意。微电影,主要在于“微”字,因此,在微电影剧本编写的过程中,语言运用一定要精炼,除篇幅不能太长之外,多余的话语和句子,尽量不要出现。微电影的剧本不同于小说,不可能通过上千上万字来描述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成员等各方面内容,微电影整个剧本加起来才那么几千字,所以故事一定要浓缩、精炼,才能将整个故事表述完整。
2.4 剧情要矛盾凸显
微电影的时间非常有限,在短时间之内,将整个故事完整表达的同时,将剧情矛盾尖锐的凸显出来,才能快速吸引观众的眼球,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因此,微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一定要沿着“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模式来写,由于微电影时长有限,故事冲突要短平快,有些环节可略写或不写,着重于写矛盾冲突的高潮。例如微电影《一触即发》省去了情节的开端,直接进入高潮。
2.5 演员语言要口语化、生活化
微电影主要通过画面的叙事功能来表现内容,不像电视剧一样,可以通过剧中人物长时间的对话来表现内容。所以在写剧本时,要用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类的修饰语言。优秀的微电影剧本,往往都是少对白,强画面,这样可视性就越好,再加上演员间的对白口语化、生活化,就能接地气,深受观众喜爱。
2.6 人物言谈举止要富有个性
微电影中的主要人物虽然不多,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都值得编剧仔细研磨,思考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在微电影的人物性格表现上,也应该充分凸显90后特有的“个性”,以此来吸引受众。
2.7 编剧要有画面意识
写剧本不像写小说,小说的对象是读者,剧本的对象是编导、导演及演员,所以写剧本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实时联想到一幅画,将他们带到影像的世界里。剧本创作多用写实句子,多用动词叙述事件过程。肢体语言的内涵及表现力远比对白要强得多。微电影文案的写作,运用蒙太奇思维,用镜头进行叙事。语言要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化为视觉形象。写剧本要注意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故事的发展。例如,“她长得像花儿一样漂亮,心地善良”,这些内容无法用镜头语言来表现。因此,编剧要有画面意识,要用画面思维来写作,时常想到自己写出的内容能否用于实际拍摄。
3 结语
微电影时长短,它不可能像传统电影或电视剧那样展现复杂的故事,因此,校园微电影剧本创作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在策划和拍摄校园微电影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更多的校园本身独有的一些特色和元素。
参考文献
[1]于欣彤.浅谈校园微电影的制作模式[J].戏剧之家,2014,(9).
企业微电影创作[范文] 篇5
狭路相逢,“智”者胜。一个企业的成败与否,运筹帷幄是至关重要的。每一场与客户心理的较量,每一次与对手效率的过招,是考验策略的时刻。你是否为企业招商问题、营销效率低、产品知名度低而烦,企业微电影创作——信息多传播快,好效果低消耗。将会是企业省时间、剩资金,迎客户、赢对手的黄金策略。澎澎影视为您打造黄金策略,立于不败之地。业微电影势必将成为未来企业专题的领航者,它的出现将为企业宣传带来历史性的变革。企业微电影,不同于商业化的影视大片,也不同于大众言论的视频短片,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媒体网络化的营销方式。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微电影拍摄是完全为企业而定的影视营销。这与影视植入广告相同,只不过是没有采用广告那生硬的宣传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柔和的,融入故事本身叙事风格中,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品牌。要把产品卖出去,澎澎影视认为首先就需要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时代,消费者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产品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详细特点、优势、与众不同之处等等就更是成为如今产品宣传的关键。企业微电影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所以创作一部企业微电影成了很多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重点。在现代营销的催化下,企业微电影其“微”,随时随地,真正成为一种新兴的广告模式!以其独特的创意,突破了传统的企业专题片,这就是“微”的力量。企业微电影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企业的领航者,它的魅力将大放异彩,企业微电影创作公司也逐渐多起来,这就要看谁更专业,一句话,如今的企业微电影制作公司,得人心者得市场。
澎澎影视企业微电影制作公司核心团队汇聚了一批知名作曲家、影视导演和影视策划、剧本创作人员,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真正实现了没有任何损耗的完美画面质量,有绝对的实力为企业量身打造专属企业微电影,为企业有效锁住目标客户群,并能在不知觉中引来品牌核爆的效果。这就是澎澎企业微电影制作的影响力。独家策划作品有好记星、珍视明、云南白药、乐无烟、美丽岛等多项策划。澎澎最近上线的微电影《独臂父亲》,短短几天,点击率就过几百万,实际效果还不错。
微电影创作探索之《岜沙寻梦》 篇6
影片《岜沙寻梦》讲述了都市女孩奕冉为了寻找失踪多年的弟弟,通过种种线索的指引一步步深入岜沙古苗寨,在当地苗族人民的帮助之下,找到了收养弟弟多年的爷爷并与弟弟相认的感人故事。影片由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影视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贺祝平教授担任制片人,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朱一民执导,著名摄影师漆星拍摄,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影片。微电影《岜沙寻梦》的拍摄过程,也是摄制团队一次微电影创作的探索过程,荣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国际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应该说对贵州本土的微电影创作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微电影也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 数十万元/ 部)的视频短片。”[1]微电影是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微电影有着一般电影的本体特性,另一方面也有着其自身特有的“微”特征,即投资小,时长段,创作团队人员少,传播快。
古人有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微电影创作也是同样的道理。从剧本创作到前期筹备,从现场拍摄到后期制作,编、导、演、摄、制、录、美、服、化、道,所有部门一个也不能少,和院线放映的电影摄制要求一样。不过微电影《岜沙寻梦》制作团队却有其特殊性,整个剧组除了负责人、制片人贺祝平教授,导演朱一民先生,摄影师漆星先生以及省委宣传部原社科处王春晓处长4个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外,其他演职员全部是在校学生担任。7个学生身兼数职,既是演员,又是职员,他们都是第一次涉足电影的拍摄,除了表演是他们的主课,其他职员部门的工作从未接触,但是在8天的熟悉、磨合、拍摄中,从一无所知到熟练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摄制任务。《岜沙寻梦》的制作团队虽然规模很小,由演员兼任的各个部门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各司其职。作为该影片的负责人和制片人,贺祝平教授早已开始奔波于岜沙苗寨和贵州大学之间,协调各方事宜。在影片开拍之前,作为该影片的导演朱一民先生指导学生创作剧本,与编剧共同商讨剧本故事内容及艺术形式,对剧本的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尤其是高潮部分的情节处理,为影片的顺利拍摄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摄影师和演员也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摄影师在分析理解剧本后提前赶赴拍摄地点取景,演员们也提前进入了角色,体验角色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征,以最大努力去完美地塑造影片中的人物。
在举行了影片开机仪式后,全体剧组人员全力以赴进入了工作状态,各部门有条不紊的顺利运行。微电影的独特之一就在于创作团队规模较小,但部门职能齐全。尽管如此,各部门协调工作,为影片的顺利拍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 微电影虽微却不能糙
微电影以其丰富多彩内容,多样的形式,短小精悍的显著特点,并借助观众聚集的互联网播出平台,迅速传播于公众的视野,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喜欢,“人人皆可拍摄微电影”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据2013年数据统计,超3000部微电影作品诞生,总播放量达30亿,微电影迎来其数量、题材、参与者、品牌商、发行平台及观众快速增长的“井喷之年”。[2]相比两年之后的今天,国产微电影更是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无论是以技术过硬、资金雄厚著称的影视传媒类企业还是以艺术特性见长的高校都已经成为了微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由于微电影主要是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而中国网民数量巨大,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因此,受众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就是其重要的传播特征。
当今国产微电影生产虽有惊人的数量,其良莠不齐的质量很令人担忧,究其缘由还是因为“微电影”的“微”字让拍摄者进入一个误区,认为电影制作生产的一切条件和环节都可以省略或节约。不论是画面的拍摄,还是声音的处理,另外演员的表演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因而不敢苟同。真正的微电影应该是短小精悍的电影,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恰当的蒙太奇组接,精致的画面构图,动人的音乐音效,以及震撼心灵的强大力量。
微电影《岜沙寻梦》的创作团队,坚持“微电影虽微却不能糙”,每一位角色每一场戏的表演,每一件道具的挑选,每一个镜头的拍摄,尤其是后期制作,创作者严格把握质量,而音乐的运用更证明了《岜沙寻梦》获得殊荣实至名归。
对待微电影这一新兴的事物,不论是影视传媒企业等社会力量还是以教学研究为主的高校,都应坚持艺术质量。尽管高校创作团队规模小,起步资金少,但是在微电影艺术水准的把控上还是具有独特优势。高校微电影创作团队需要突破那种埋头盲目苦干只会纸上谈兵的窠臼,要敢于走出课堂投身到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中去。同样作为技术资本实力雄厚的影视文化公司一定不能盲目跟风,要敢于大胆尝试新的类型和题材,做出自己的特色。例如,影视文化公司可以跟高校微电影制作团队密切合作,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艺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三、 典型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一部成功的微电影来说,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非常重要。例如2010年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之一的《老男孩》,讲述了两个疯狂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多年的“老男孩”重返舞台找回青春梦想的感人励志故事。影片里的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的中学教室,广播体操以及主人公疯狂迷恋的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等众多元素都交代了影片故事发生的时代环境和空间环境。这些典型的背景环境使得整个故事剧情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成功地吸引住了每一位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观众的内心,从而使得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岜沙寻梦》的创作初衷是为了给贵州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学习、研究影视表演的实践机会,同时也是按这几个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的角色。可是电影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在哪里?创作者煞费苦心。2011年创作者组织一个团队到贵州黔东南采风体验生活去了岜沙苗寨,被那里保存完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苗族风情深深地吸引,回来后久久不能忘却。创作《岜沙寻梦》时,首先决定把电影里的故事环境放在岜沙。
由于影片主要发生的地点在岜沙古苗寨,因此影片的典型环境非常突出,这里是世界最后一个持枪部落,剧中的爷爷是一位仁慈勤劳善良、德高望重的苗族寨老,弟弟周围的亲朋好友全是苗族人,整个苗寨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民俗是熔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炉的多重文化品性,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特具民俗氛围的生存环境。[3]影片中苗族人的乐器芦笙莽筒、为迎接前来的客人鸣枪、奔放激情的苗族舞蹈、岜沙男孩成年礼上的镰刀剃头等风俗独特的各种民俗元素都有机地融入了影片,使得观众更好地被这种文化奇观所吸引,加强了观众与影片的内在认同感。
四、 拍微电影难,拍好微电影更难
前不久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借此良机,当下微电影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迅猛发展,但是目前微电影的创作仿佛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怪圈,微电影创作虽然在数量上早已达到了空前,但是大部分作品粗制滥造,情节漏洞百出,质量低下,精品越来越少,很多作品故事缺乏新意。这种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剧情乏味,广告味太浓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就具有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特征,同样道理,微电影也是如此。例如,在2010年末,由凯迪拉克推出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就是一部广告味儿十足的广告宣传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它实现了微电影与广告宣传的完美有机结合。但可悲的是自微电影《一触即发》获得极大的成功后,很多微电影的创作者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却东施效颦盲目跟风,使得剧情僵化毫无新意,更为甚者为了经济利益突出植入的商业广告一度使得微电影成了广告宣传片的代名词,给微电影的创作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近些年,中国的电影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期。2015年中国电影获得440.69亿元的年度电影总票房,让这一年成为首个票房超400亿的年份。[4]这一年的中国微电影也取得了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人投身到微电影创作的大潮中。但是也有相当一批人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快速拍摄和制作,压缩制作成本,人为缩短制作周期,结果导致影片整体质量下降,沦为粗制滥造之作。
(三)典型环境不突出,影片特色不鲜明
一部微电影要想获得成功,除了要有引人入胜扑朔迷离的情节,优良的制作团队之外,影片的典型环境,鲜明的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下许多微电影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影片的典型环境的营造和影片类型的突出。
从以上三点原因不难看出,拍微电影难,拍好微电影更难。对微电影创作者来说,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微电影必须重视一下几点:第一,剧本为王,创新表达。对于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剧本是一剧之根本。没有一部好的剧本作支撑,再好的导演,再好的演员也创作不出一部优秀的电影。第二,精心雕琢,力出精品。虽然微电影在投资上制作上与传统院线电影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成本小也是其优势所在,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作为微电影创作者要注重任何一个细节,小到故事情节的安排,矛盾冲突的设置。另外,还要增强精品意识,微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观众的什么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创作团队一定要处理好画面色彩和音响音乐这两大重要方面,以创作出一部视听盛宴般的精品制作。第三,重视典型环境,突出影片特色。典型环境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使人物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物因有环境的衬托而显得更加丰满,同样环境也因为立体鲜活的人物而显得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影片还要突出自己的鲜明特色,不论主题还是题材都要突出。例如,微电影《岜沙寻梦》的故事背景是贵州的岜沙古苗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土人情自然而然的与影片故事情节实现了完美有机地结合,除此之外,该影片属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着鲜明独特的民族特色。
结语
借用一位看过微电影《岜沙寻梦》后的观众感言: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让越来越多的观众青睐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叙事结构紧凑,情节发展快,故事线简单又不缺乏戏剧冲突,这样便可以让观众在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精神财富。《岜沙寻梦》正是抓住了这些关键的要素,在剧情上不拖泥带水,一步一个脚印,在故事结构紧凑的前提下又能保持不突变的状态,使故事发展始终做到合情合理,稳定前进,又在场景设置、人物刻画、角色分配、音乐运用和镜头衔接等等细微的地方都尽力做到了最好。
微电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早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数以万计的微电影创作者的努力。微电影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精良优秀之作不多,粗制滥造烂俗之作不少。本文以优秀微电影《岜沙寻梦》为例,浅谈了微电影创作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希望借此为高校和社会中的微电影创作团队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凤军.微电影·动人的故事怎样讲[N].沈阳日报,2011-04-11.A.03版.
[2]马看.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现状探究——基于北京部分高校微电影创作的调研[J].新闻研究导刊,2015-05-25.
[3]申载春.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微电影创作的艺术特征 篇7
微电影的概述
微电影, 是电影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产物, 它是电影行业中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微电影的时长一般都很短, 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将一个故事的内容, 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感、意义, 用画面的形式完整的表现出来, 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 还要将剧情中的层次进行细致的划分, 以提高自身的质量, 吸引观众的目光。所以, 想要创作出一部好的微电影, 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制作思想。
我国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 应当充分的重视微电影这一新兴的电影表达方式, 微电影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微电影的发展速度与质量水平, 实质上就是对电影行业在发展中的速度以及质量水平的一种反映, 在电影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微电影的创作, 不仅仅只是为了在电影市场中谋取相关的经济利益, 而是在电影行业中的一种创新, 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微电影, 最开始的发展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人, 拿着自己的DV利用生活中的各项事物作为背景,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影视短片, 然后相关人士通过对影视短片的分析与研究, 将简单的影视短片转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微电影”。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 不能过分的重视经济效益, 也不能仅仅依靠相关赞助商对微电影的投资进行发展, 而是要从微电影创作的艺术特征为出发点, 充分的挖掘微电影在创作中的艺术特征, 充分的发挥艺术特征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 不论它所表达的内容形式多么的超现实, 它还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创作人员在对微点影进行创作时, 运用各种表达手法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融入到微电影的创作中去, 这在很大程度上将生活中存在的现实情况带入了微电影中。微电影主要是以普通观众为主, 所以在其创作的过程中, 要将表达出来的内容接近于生活, 但是在表达手法上不能够过于的普通, 要具备一定的艺术色彩, 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普通观众对微电影的要求, 才能够吸引普通观众的眼球, 真正促进微电影的发展。
微电影的视觉艺术特征
时长较短是微电影的特点, 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要在有效的时长里将画面中的视觉元素综合在一起, 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微电影中不断的创造出视觉冲击力, 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如何增强微电影中的视觉艺术特征, 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微电影中的画面色彩
画面色彩是微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 在对画面色彩进行设计时, 不仅仅要符合故事中多涉及到的环境背景, 还要在设计画面色彩时充分的融入到视觉效果中, 画面色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微电影的视觉效果, 可以通过画面色彩来丰富微电影中的主观情调, 在设计时要遵循画面色彩在运用中的规律, 同时也要突出微电影画面色彩中的特点。画面色彩在微电影中的合理设置, 能够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也是增强微电影视觉艺术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
2、微电影中的镜头画面
镜头画面是微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微电影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能够有效的烘托出微电影中的视觉艺术效果, 根据微电影中故事情节的发展, 镜头画面在要跟随着变换, 对于微电影中镜头的运用手法也要随着情节的延伸而不断的变化, 要在符合情节叙述的同时, 还要将微电影中的视觉感展现出来, 提升微电影中的视觉艺术效果, 例如:《行者》这部微电影中, 在镜头画面的转换与镜头的使用上就非常的到位, 导演在影片中使用无对白、长镜头这一种表现手法, 将一个僧人在城市之中缓慢的脚步展现出来, 僧人在影片中的每一步都非常的慢, 而电影的环境背景是高楼耸立、人潮拥挤的城市之中, 这一镜头画面将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反差完美的展现出来, 这部微电影所要概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人们正在逐渐的丧失自我, 而僧人在城市中的缓慢前行, 正好与城市人群中的快速前行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 这一镜头画面不仅仅将微电影中的视觉艺术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还将微电影的主旨很好的传达给了观众。
分析微电影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特征
微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 有属于自己的艺术特征, 这些独特的艺术特征让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区别于其他传统的电影表达方式。
艺术特征, 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精神层次, 艺术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与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一系列文化部分处于同一位置。第二个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层次, 将艺术当作是艺术家表达自身情感、思想等一个过程, 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第三个是艺术结果层次, 将艺术定性为艺术品, 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微电影的制作人员, 在对微电影进行创作的过程中, 通过对其艺术特征的认知与运用, 用微电影这一电影表达方式来体现出自身的审美观, 将自己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想法融合在微电影的创作中去, 使微电影能够更加的贴近生活。微电影创作的艺术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事独特的故事表达方式, 瞬间吸引观众的目光
传统的电影模式, 在对故事的表达方式上, 电影大部分时长都在90分钟左右,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对一个故事进行叙述, 可以采用很多的表达方式, 将故事中的各个层面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展现出来, 可以沿着故事结构中的主导线对故事进行阐述, 对故事中的人物与场景可以进行深入的刻画与设置, 将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思想采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法烘托出来, 让观众能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 真切的感受到电影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等。但是对于微电影而言, 由于自身时长上的限制, 所以在对故事进行阐述时, 对于表达方式要进行合理的运用,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要运用合理的表达方式, 将故事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设置故事中相关情节时, 要将各个部分有效的整合起来, 充分的利用微电影中各个环节上的时间, 将微电影中的每一分钟进行有效的规划, 控制微电影中的时间, 在微电影有限的时长里, 突出故事的中心思想, 抓住观众在电影情节上的目光, 让观众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微电影故事中含有的情感感受, 让观众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动。
就表达方式来看, 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与传统电影相比, 创作的过程更加的困难, 对于表达方式的要求更加的苛刻。例如:陈欧, 自己代言的广告中, 用强有力的语言, 配合着动感十足的画面, 开头直接的第一句话直接表现出了广告内容的中心, 由于时间的限制, 无法将全部的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将画面进行快速的转换, 以陈欧自己为主导线, 直接的将要表达出来的内容, 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来, 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观众的目光吸引住, 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将独白与自身的动作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虽然整个电影广告时长较短, 但是却将中心思想用极为丰富的话语及优美的画质所表现出来, 达到了其预期的效果, 也很好的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2、具有真实性, 大众心声的体现
从微电影发展的初期来看, 网络中一部分网民将自己制作的视频短片上传到网络上, 网络中一部分的视频短片点击量激增, 引起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视频短片的制作、发展, 对视频短片的各种建议、讨论促进了视频短片的发展, 网络视频短片在空间上没有太多的局限性, 只要其中的内容没有触碰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底线, 就能够将视频短片上传至网络上, 而这种没有太多局限性的视频短片, 在经过专业人士以及商家的研讨, 形成了如今的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从微电影的发展过程来看, 微电影中的故事题材的形式非常多,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题材, 都是来源于现实中的生活, 微电影制作者对这些现实题材进行改编, 通过自娱自乐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给展现出来, 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 也能够从中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 引发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现象的讨论与思考, 因为微电影中的内容贴近人们的生活, 所以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大众内心的声音, 能够唤起大众在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结语
微电影是电影产业在新时代发展中, 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形成的一个新兴的产物。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人们对于微电影这一种新型的电影模式, 充满了好奇心;微电影的出现, 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影产业中经济市场的形势, 提高了电影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 有效的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发展。
微动画剧本创作要点分析 篇8
一、“微电影”与“微动画”
“微电影”发展的迅猛, 在影视行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效果。由于“微电影”的只做方式便捷, 成本不高, 让很多电影爱好者不断的进行“微电影”拍摄以及制作。让大家对电影的兴趣加深了, 还让青年一代加强了创作热情。
“微电影”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够盛行, 是基于人们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和影视制作工具价格的低廉化。而微动画又是“微电影“里面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动画产品有了更多新的形态和表达方式。微动画作为一种年轻的艺术载体, 一方面, 它是加入了时间纬度的四维艺术。通常, 微动画的篇幅不长, 动画片的长度一般较长一些。由于要体现较多的创意, 所以故事性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 应体现的视听印象也要一定的加强, 有较大的创作灵活度。微动画的创意可以是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 可以是一种幽默状态。微动画作品篇幅小且简短, 传播便利, 非常适合新媒体平台播出。微动画比“微电影”更灵动, 传播方式更灵活多样, 文件体积更微型。
二、剧本创作在“微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剧本的创作需要一定的程序, 就像做衣服一样, 要按一定的步骤来完成。大致分为:创意构思、基础设定、故事梗概、分集大纲。而剧本里又要包括:题材风格、主线、角色、 环境、演绎方式和规模。期间所有的角度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意创作, 以及制定一致的方案。进行一定的审核, 需要进行较多的剧本进行元素的创作。另外, 故事的详细线索进程需要理顺对各个文本的创意构思, 需要运用详细、明确的语言进行“微电影”的语言要求, 制定故事的线索, 发展进程。 在进行故事创作前, 需要进行脚本的规划与制定, 做好尽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方法, 以免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进行一定的可控性。
三、剧本创作方法
动画剧本的一些特性也就是讲卡通生活化。迪斯尼曾阐述过关于卡通生活化的一些言论, 他认为生活化、卡通化是动画片的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在动画世界中, 具有一个非常富有魅力的魔幻世界, 一个有创作型的动画剧本, 有较好的题材、视角、人物等等要素, 不同的环节都要在各个要素中开展与发展。
剧本创作的技巧有很多, 首先选择怎样的题材, 确定怎样的主题是创作者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剧本主题的构思可以分成多个层次展开:
(一) 叙写小故事, 来反应大问题, 从而引出深沉寓意。 通过困惑与碰撞的生活片段, 来反应现实生活中人性,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感悟。
(二) 通过戏剧化来处理单调的场景。
(三) 让主题寓意表达的最大化“捅破这层窗户纸”。 在选择主题的时候, 要尽可能选择那些解读意义大的实物来解读, 在来捅破这层窗户纸, 作品的价值也就更高了。
上述的三点对主题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选题一定要选材生活, 取景生活, 用于生活。剥离作者的身份, 走进生活, 有意识的把自身还原成生活的一份子, 以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来作为创作的基础, 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 就是熟悉人物和故事环境, 深层次了解人物的背景和心理, 明确矛盾冲突的原因, 以实现对主题内涵的深凿。
四、结束语
中国动漫业发展至今, 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 而却极少有关于动画剧本写作和动画前期制作的文章和专著。这种对剧本创作认识上的缺失, 不能不说是引起动画行业发展滞缓的一个因素, 从微动画做起, 从小处着眼, 以“微”见“大”, 以微动画、微电影的繁荣带动动画作品及影视作品创作的繁荣, 这是我们可以走的路和走向繁荣发展的途径。
“剧本, 是一剧之本。”综上我们不难看出, 剧本创作在影视动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 大凡成功的动画, 无一不是建立在精良的剧本创作基础之上的。真心希望动画创作人员能正视这一问题, 踏踏实实地为我们的动画剧本多做点思考, 多做些实际性的创作, 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摘要:“微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对影视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微动画”是“微电影”的一种形式。一部好的“微电影”制作, 是从编剧编写好的剧本开始的, 剧本的创作是整部“微电影”的基础。本文结合动画剧本创作要点, 提出了针对微动画作品的剧本创作思路及创作方法。
关键词:动画,微电影,剧本
参考文献
[1]钟大丰.电影剧本写作基础[D].北京:北京电影学院.2011.
[2]唐亮.DV纪录片创作研究[M].武汉:硕士学位论文.2005.
[3]何淦.从微电影的兴起看微动画的发展[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
[4]姚琦.电影声画节奏初探[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 2013.
[5]高菲.动画剧本创作要素漫谈[M].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2010.
[6]周忠成.动画剧本创作中剧本规划的重要作用[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 2008.
[7]日日连柯.镜头剧本应该是怎样的[M].苏联艺术报, 1951.
[8]蔡雨欣.剧作与动画[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2010.
[9]刘莎莎.浅析动画剧本结构[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艺术学院, 2012.
情感表达——公益微电影创作之核 篇9
一、公益微电影及其自身的创作难度
(一) 公益微电影的概念
公益微电影即旨在为社会公众谋利益和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为目的而拍摄的微电影。它是微电影里一个重要的分类, 也正逐渐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公益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 可以提高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度, 使公众明确自身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提高公众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自觉性, 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 因为其本身的社会学意义, 公益微电影也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之一。企业投资制作公益微电影, 对提升公司形象, 塑造公司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 公益微电影三大创作难度
公益微电影与其他常规的微电影相比, 有着自身的创作难度。首先表现在创作观念上, 由于自身公益性的目的以及题材限制, 公益微电影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定程度上给受众以说教的感觉。如果创作者再一味地将其当作宣教工具, 采取固有的叙事逻辑和陈旧的思维惯性, 会给观众带来低层次的观感, 甚至会引发受众潜在的逆反心理。
其次, 创作的艰辛来自于创作的顺序和叙述的重心。微电影就像是短篇小说, 篇幅短小, 人物关系简单, 因此它不能像电影或电视剧那样依赖长时间的累积效应来给观众营造不一般的视听经验和情感空间。所以它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自身的故事性。故事是否有创意以及其情节的好坏, 决定了微电影的质量。然而, 与其他微电影不同, 公益微电影是根据事先确定好的主题编写故事的。这样就使得创作者必须戴着镣铐跳舞, 在一个封闭式的结构中说故事。主题上的限制导致微电影的情节本身极易显得生硬, 且随着剧情的深入, 其故事结局大多不出观众的意外。同时, 在创作公益微电影时, 创作者会理所当然地把叙事的重心放在去说明所宣传的公益行为本身的必要性和意义上, 从而忽略了人物的塑造, 弱化了矛盾冲突, 这也大大降低了微电影的可看性。
第三, 公益微电影的受众有着广泛的社会性。这个特性对于公益微电影的传播来说是有利的。但回归创作层面, 没有针对性的受众使得创作者无法对受众心理进行透彻的研究。而由于缺少了解, 使影片不能针对某个主题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使得影片的主题讨论只能一直停留在问题表面, 无法触及问题核心。比如在创作环保主题的公益微电影时, “环保的核心诉求对象至少包括几个群体:一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二是破坏环境的组织或个人, 三是环境破坏行为下的受害者, 四是社会环保机构, 五是社会监督机构, 包括法律界、新闻界和其他社会团体 (比如绿色团体等) 。这些团体或个人都会以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理解和回应环保这一普遍但又各具特色的主题, 因此, 确定核心的表现和诉求对象便显得极为重要。”[1]
综上所述, 一部成功的公益微电影的创作难度在商业微电影之上。而同时, 笔者认为, 解决这道创作难题的关键还是得回到创作观念上。只有在观念上从定位于宣传片式的理性说教转变为关注受众情感诉求的人性化的情感表达, 才能使其他后续困难迎刃而解。
二、公益微电影中的情感表达
(一) 情感与情感诉求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 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2]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对自身的行为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态度, 它是主体对客体的心理反应, 是一种主观体验和主观反映。因此“情感”属于主观意识范畴, 不属于客观存在的范畴。“情感”并不等同于“情绪”, 情感强调了情绪产生过程的主观体验, 它是一种心理过程, 偏向情绪的感受方面。“情感”一般存在两种倾向:“凡是能符合需要或愿望的, 引起的体验具有肯定的或积极的性质, 表现为喜悦、喜爱、愉快等;不能满足或违背愿望的, 引起的体验具有否定的或消极的性质, 则表现为悲哀、愤怒、恐惧等。”[3]诉求是将某件事物以一定的方式告之受众, 引起受众的认同, 或是阐述并让受众知晓应该去做某件事的理由。诉求分三类:理性的、感性的和道义的。情感诉求就是采用感性的诉求方法, 达到劝说受众产生预期行为的效果。
人类的情感心理是公益微电影情感表现的基本依据, 笔者认为, 情感诉求应是公益微电影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诉求方式, 创作者应该充分研究受众的心理、动机、情绪, 探寻其中的内在规律, 努力让影片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提高受众的积极性, 使得受众更有意愿投入到社会导向的行为方式中来。
(二) 公益微电影中的两种情感表达
公益广告的情感诉求根据不同题材的需要, 选择不同的情感表达。公益微电影在情感表达上, 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悲情为主, 引发受众的悲悯心理, 常伴有同情、内疚和义愤。涉及到社会问题和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很多公益微电影均属此类。如《吾爱吾师》之《退休的声音》、《身边老师的声音》和《最美的声音》三部微电影关注了教师这个群体因长期讲课造成的咽炎甚至喉癌等疾病;《妈妈的一封信》关注了当今社会越来越显著的“空巢老人”现象;《寻找失去的孩子》关注了2001年发生的“微博打拐”事件, 聚焦被拐卖儿童和失去孩子家庭的痛苦, 涉及到人贩子拐卖少年儿童的黑幕。
另外一种以温情为主, 主要引发受众的感动、高兴、振奋等积极性情感体验。比如运用幽默的手法, 将严肃的行为规范、道德教育通过营造轻松诙谐的气氛, 使受众在愉快开心的心情中不知不觉接受了公益微电影传播出的信息, 产生预期行为或改变对某件事物的看法。比较著名的有国内首部足球公益微电影《另一种温暖》, 以幽默的手法描述了一群孩子的足球梦, 再次燃起了公众对中国足球的热情。还有台湾大众银行《母亲的勇气》、《梦骑士》两部微电影, 曾一度在网路造成“感动狂潮”。它们讲述了最与人息息相关的东西。一种精神、一个故事、几个人物, 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迅速抓住观众, 敲醒人内心的某种共鸣。从文学理论家弗莱的文学类型学来看, 以悲情的情感诉求为主的公益微电影, 应属于“悲剧”或“传奇”。以温情的情感诉求为主的公益微电影, 则属于“喜剧”或“反讽”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公益微电影产生的情感效果有所不同, 但生成的过程, 都依赖微电影自身的情感表达, 都有其特定的叙事语法和情感逻辑。
我们不妨以《寻找失去的孩子》这部公益微电影为例进行分析。它是由新浪视频、合润传媒、乐视网共同出品的系列微电影《梦想的力量》中的公益系列, 由“微博打拐公益基金发起人”邓飞和知名作家韩寒共同监制。该系列微电影共有九集, 单集片长约14分钟, 播出后大受网友好评, 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
这部公益微电影形成的情感逻辑是悲情与愤怒, 其唤起的是受众的良知与同情, 还有对社会罪恶现象的愤慨, 通过微电影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关注打拐行动, 给还在寻找丢失孩子的家庭以希望。
首先, 从取材来源上讲, 这部影片克服了从概念出发来编织情节的模式。该系列微电影前四部主要是以彭高峰和邓飞为主角, 讲述了他们的寻子过程的艰辛和这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后五部叙述了“疯癫母亲”叶金秀的寻子故事以及仔仔这个打拐英雄的故事。它们都取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 新闻为这类题材的影片提供了大量可以通过采访获得的真实的信息。电影主要的情感表达是丢失孩子父母们的悲痛, 此外也表达了对丢失孩子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的极端忧虑。
其次, 从表达方式上讲, 创作者们直面并细致描述了失踪儿童父母这些心理上的悲痛与焦虑, 使得整部微电影处处击中观看者的泪点。以对叶金秀的刻画为例, 在拍摄寻子母亲叶金秀时, 创作者们选取了这样一组镜头:一所小学门口, 每天都有一个带着墨镜的女人在学校周围徘徊、窥探, 试图接近一个十几岁的小孩。虽然常年被人骂是“神经病”, 遭人冷眼指责, 甚至一路上要通过刷盘子、拾废品来继续自己的寻找, 但她从不放弃。这就是由于长期哭泣而无法直视阳光的叶金秀。她对着镜头说的那句“我经常会产生幻觉, 感觉儿子的眼睛在背后看着我, 觉得每个孩子都像是我的儿子”, 让受众感同身受, 叹息不已。
另外, 在即将见到孩子时, 面对镜头, 叶金秀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就想早一秒见到我儿子就好了, 我有这样一种心情, 好像这个日子都特别慢, 晚上好像等不到天亮。”然而第二天一早, 想象了无数次与儿子相拥痛哭的画面并没有出现, “我印象中的妈妈不是这样又老又丑, 你站在我身边, 像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一样。”儿子的冰冷淡漠让叶金秀猝不及防, 18年来一直在脑海中不停想象的儿子在短短几十分钟后就再一次从母亲的世界中消失, 留给叶金秀的只是遥远的幸福的回忆。这种与观众预期心理上的落差, 给予受众以极大的震撼。
除了画面的感性表达, 创作者还在影片中几次重复了一首歌。“夜深了, 宝贝你怕不怕黑;天冷了, 宝贝你在哪里睡。你的脸上是否挂着无助的泪”这首歌的名字叫做《别让妈妈的世界泪雨飞》, 是一家名为宝贝回家网站的主题曲。在彭高峰和叶金秀的寻子过程中, 都被这首歌触动过。歌曲悠扬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 深深打动了观看影片的网友们。
总体来说, 这部微电影并不是将重心放在对事情的叙述上, 而是做到以人为中心。叙述的逻辑和事件的起因、发展方向都是由相关的人来决定的。这样不仅使抽象的公益主题本身变得鲜活起来, 而且也使影片本身透视出了人性的深度, 给受众以强烈的震撼。
总之, 公益微电影的情感表达是社会中的个体对公益情感诉求的外在体现, 处理好微电影中的情感表达, 不仅可以直接传达有效的情感体验, 更能从情感深处获得受众的共鸣。从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唤醒人们心中的良善, 引导积极的行为, 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摘要:本文从微电影创作的角度入手, 分析了公益微电影创作的三大难处, 认为人性化的情感表达是解决创作难题的关键, 并归纳了两种基本的情感表达模式。
关键词:公益微电影,创作观念,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何建平:《公益性主题, 人性化表达——论公益型电视电影的诉求策略》, 《电影艺术》2003年第9期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251.htm。
新媒体背景下的微电影创作 篇10
一部微电影作品的出现不会凭空而来,它一定是从生活中生发而出的故事,这就使选择一个好的创意点变得尤为重要,而一个好的创意点是最终形成一部微电影的最好理由。微电影编剧需要不断观察生活,敏锐地从生活中寻找出一些有意义或有意思的点,加以润色升华成故事,就会出现一个成型的微故事,即使短也需要有核心。
1.“以小见大”——小故事+大情怀
由于微电影时间、空间、容量有限,只能表现那些时长短且分量重的小事件,这就给素材的选取增加了难度, 那么作者如何从海量素材中选取出富有深意的剧作主题呢?抓住“小故事、大环境、深寓意”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
“微剧”在主题表达上似乎更应该通过一个困惑或碰撞的矛盾的生活片段,来透视现实生活中人性、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价值取向,通过具象且精巧的人物与情节安排来揭示出深刻的人生感悟。我们在制作一部微电影时往往会凭空想象,忘记故事本身所必须具备的生活元素和人性之本,所以导致很多微电影刚开演就会给人一种无聊感和厌恶感,还有很多微电影在开演不久就会让观众猜到结局,这一切都源于对于新媒体时代的把握不准以及对生活的关注度和对人性的把握度不够。我们在对于微电影剧本创作的过程中都存 在着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急”:急于讲述一个故事;急于表达一种情感;急于告诫一个道理。
2.“集锦人物”——戏剧化处理+典型性特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研究表明, 在人的梦境中可以完成“数人合为一人”的混合影像,即可能相貌像A,衣服像B,职业像C,性格像D,爱好又像E, 但是你始终觉得他是F,而五人所共有的属性却是特别显著,这种混合影像表达就是“集锦人物”。梦境中对事件或地点也是可以实现上述混合影像表达的。其实,具有“集锦人物”特征的混合影像和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事件与地点一样,虽然有其现实本源的依据,但却是人们通过感知与影像重合而有意制造的,人物的戏剧化处理不仅是剧本、故事层面所要做的,更是影像表达所要做的。“十一度青春系列”之《老男孩》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肖大宝和王小帅重新登台找回梦想的故事,让众多90和80后甚至70后的大众忆起了似曾相识的过往,回视了一段历史时代的集体记忆,影片中的几个经典“集锦人物”给受众带来的共鸣感之强一度让《老男孩》16天创造了4600万点击率的网络微电影纪录。而肖大宝和王小帅以及其他角色交织在一起的故事似乎又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太一样,这就是另一层通过影像表达所创造的戏剧化处理。
3.“铺设窗户纸”——主题寓意+表达力度
微电影更易于以特有的形式诠释看似简单却易于被遗忘的道理,同时它的短小要求它更应关注寓意的有效表达与传递。因为受到认知水平、环境、信息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认知常常出现与实际相符、不符或者模糊的状态,那么有效揭示事物本质,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如此才能让受众心甘情愿地接受并深入思考。将作品表意和受众接受之间的“窗户纸”捅破与否是艺术表达的至妙之境。作者是揭示主 体,作品是揭示载体,解读与揭示的过程就是一个“铺设窗户纸”的过程,像《燃烧的煤核》就另辟蹊径地传达了母子之情。小男孩的失语以及母亲的癫痫病等线索都铺足了“窗户纸”,而结局并没有把这层层“窗户纸”捅破,以含蓄的手法给受众留足了悬念,从对影片褒贬不一的评价中发现,清晰地表达主题寓意和含蓄地运用艺术手法是断然没有错的。
微电影的媒介责任
微电影目前的传播平台主要以互联网、手机等媒介为主,高速又高效。季羡林先生认为“有为有不为”,即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而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媒介责任亦在此。
1.“有形之手”——新媒体成为微电影的传播载体
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一般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新媒体的特征有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自主选择性,这符合人们碎片化的娱乐需求。从2009年开始,国家大力整治网络盗版, 视频版权费由此大幅上升,一部电影通过网络上映能卖到上百万元,热门电影则能卖到三四百万元。如果说版权费的高涨属于刺激微电影的发展外因,那么网络爆发式发展就成为了内因,同时随着网络视频收视率的逐年攀升,使得以微电影为主的网络自制剧逐渐成长、成熟起来。与此同时,随着微电影数量的猛增以及各门户网站所具有的审查权, 使得他们会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宏观上把握微电影的基本品质。
2.“无形之手”——媒介责任成为微电影的生命症候
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他们熟悉各种手机软件的应用,懂得运用网络,喜欢体验各种新鲜的娱乐方式,新媒体受众在网络上观看微电影的比例也高达95.4%。从2010年开始,微电影试水阶段结束,各大门户网站开始自行制作网络剧,这些自制微电影良莠不齐,大多未能跳出网络视频主基调搞笑甚至恶搞、雷人、硬植广告等问题,媒介责任的话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由于微电影的传播处于新媒体时代,其受众是面向全体网民,所以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应肩负起传播正能量的责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赖门户网站、网络监管平台等部门把握微电影的品质,微电影的主创团队和传播公司就应当成为媒介责任的微观调控者,成为一只无形的手,从源头上把握微电影的品质,不仅可以把握微电影的故事内涵、视听语言、思想走向以及传播尺度,同时还能成为微电影成长最好的培养者和宣传者。
微电影的制作执行力
一部成功的微电影要具有一个好的创意点,必然需要高水准的制作团队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但最不可或缺的是制作过程中的执行力。
1.“内容为王”——创意的核心起点
剧本是影视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 是决定影视作品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 由于核心是“微”,想在短时间内讲述复杂的故事、说明N个道理,就需要将对故事内容的重视程度列在首位。高质量的剧本创意和剧本是微电影能否获得生命力的核心。由于片长的限制,微电影的剧本写作要求高度浓缩,微电影的编剧不仅要有精巧的叙事表达能力,还应考虑到当下受众群体惯常运用的新媒体语言,同时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法国微电影《调音师》就以有悬念、有转折的故事内容而广受好评,它将失败者的另寻出路和命运的再次抉择开放式的交给了受众,以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经过艺术加工以另一视角展示出来,产生了不同的回响和思考。因此,在佳片众多的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和法国恺撒奖上都获得了最佳短片的荣誉。从传播学上讲,内容和创意本身就是传播的核心力量,既要有对生活的领悟和对现实的批判,又要有对人性的叩问和生命和赞许等,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2.“核心技术”——传播的核心起点
在剧本选定并磨合好以后,导演接下来的每一步工作都对最终的成片负有重要责任,不论是演员、场景、道具的选择,还是对镜头衔接、现场调度等所有环节,都应充分打好提前量和准备第二套方案以致于第三、四套方案。微电影的精髓在于“微”,要求“短时高效”,要让每一个镜头、一句台词都有用,导演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创作短片的核心观点和主题指向,并为之铺设好与受众之间的“窗户纸”。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画面的拍摄、声音的录制、道具的选择、调度的设计……都属于微电影的核心技术,即使不能到达很高的水准,也应当基本符合受众的要求,满足受众的视听。太多的学生作品就是这样,如《爱疯时代》、《夏洒往事》等名不见经传的微电影,虽比不上大制作,但也基本做到了使用“核心技术”。
2013年初,艾瑞分析师严华雯发布分析报告时指出,2012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47.6%。虽然目前微电影的水平参差不齐,市场需调整、调控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依照目前微电影的发展速度和社会关注程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 未来的微电影也会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和整体品质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在未来,微电影不仅会为祖国的新文化发展添砖加瓦,还会为祖国的新经济增长带来无尽的效益,只要把握住新媒体时代的脉搏动向我们就会为“文化强国”做出积极地努力。
《LIZE彩妆刷微电影》创作谈 篇11
产品:化妆刷
制作目的:提高品牌价值与关注度
故事梗概: 此片以一位怀揣梦想的女孩为线索,她推开了一家专门造型店的大门,拿出手中的画报,希望造型师们为她塑造成画报里的人物。化妆师与发型师拿出了珍藏的工具为女孩精心刻画,女孩手握化妆刷,抚摸刷毛,脸部同时感受着化妆刷带给她清风拂面的感受,慢慢进入了她的想象空间。当她睁开双眼的时刻,发现自己已经摇身变成了画报里的人物,她微笑地满意离去。此时出现广告语:LIZE彩妆刷为您梦想添彩!
关于滤镜:
EOS 5DⅢ的日光模式在烛光下还是很漂亮的,比5DⅡ好看许多,带有微微的金色质感。
这次拍摄我选择了雾镜类的BLACK PRO-MIST(黑色淡雾镜)。
为了强调梦和现实的区别,所以只有烛光段落使用了BLACK PRO-MIST(黑色淡雾镜)。
BLACK PRO-MIST.(黑色淡雾镜)的使用诀窍:
顺光和散射光拍摄时会出现一些脏脏的旧的气氛,此滤镜会在高光和点光源的环境下产生晕圈似的眩光,烛光段落充分利用了此滤镜的优势。会用此滤镜的多不顺光拍摄,因为顺光的主体面部的亮度大于背景光的亮度,滤镜的效果就被吃掉了。但这款滤镜的设计初衷还是利用光渗和光晕的扩散来出一些浪漫的气氛。为了强调此滤镜的优势多不在顺光下使用,所以选择不同的滤镜会决定你打光方法。
关于灯光:
这次拍摄灯光选择的是常用的800W钨丝灯,和一只40W的灯泡,烛光段落只用了这只40W的灯泡。用遮光的方法来打光。遮光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光区来突出主体。
烛光我们选择了一款亮度较高的蜡烛来拍摄,现场ISO最高用到640,因为我们决定要用烛光拍摄(微光环境下),我们选用了佳能红圈镜头,因为佳能的镜头光孔普遍比蔡司、莱卡的镜头光孔大0.5-1挡。
打光的窍门:
烛光段落,打光的第一目的是营造气氛。底子光够用就好(底子光保证暗部不死黑,让暗部有些密度就好了),底子光弱的好处便于主灯的控制,主灯所需要的亮度就相应的小。相比大瓦数的硬光更自然更生动。大灯一亮便吃掉了很多微弱而生动的光,反而破坏了气氛。黑雾滤镜会提高一些暗补密度,让画面不死黑,所以解决了难看的噪点问题。
后期只拉大反差,其他基本不做调整,目的是让片子感觉更厚重。其实原片层次非常丰富。
视听语言:
影片3分零7秒进入高潮段落,通过声效和背景波动的蜡烛来体现人物波动的内心。
器材使用:
佳能5DⅢ
镜头:佳能35mm/F1.4;50mm/F1.2;100mm/F2.8微距;尼康60mm微距
[责任编辑:顾峰]
微电影创作中的摄影技法表现 篇12
一、微电影概述
微电影, 英文全称Microfilm, 又被称为微影。主要指的是专门放在新媒体平台上的电影, 非常适合在短时休闲或移动情况下观看。且能够被称为“微电影”还必须要具备完整的策划方案, 还需要一系列相对系统的制作体系, 在影片中, 要呈现出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放映时间一般在30秒到300秒之间, 制作周期一般在一周到几个星期不等, 通常情况下, 微电影的投资规模一般在几千元左右, 符合微时长、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等特征, 主题设定非常多元化, 但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元素。
二、微电影类型
当前, 常见的微电影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 草根恶搞, 普遍运用叙事的表现手法将产品插入其中, 以大量的幽默元素见常, 在人物与事件的选择上一般偏向“草根”, 一般以广告为主;第二, 青春爱情, 意在表现出爱情与青春的美好, 普遍采用叙事形式, 演员类型一般青春阳光, 场景布置浪漫温馨, 代表作品《假如爱情》;第三, 励志奋斗, 同样以叙事手法为主, 影片风格比较真实, 主要通过真实故事来激发观众内心共鸣, 代表作品《老男孩》。此外, 还有感人亲情型、古风型、唯美风景型等。
三、微电影创作中的摄影技法
对电影摄影初学者来说, 拍摄不单单是按下录像键这么简单, 因此, 在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 要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摄影技法, 使影片更富有表现力。
(一) 对拍摄环境细致观察。在进行微电影拍摄之前, 一定要事先观察好拍摄场地的周边状况与拍摄环境, 以在拍摄过程中规划出哪些场景可以运用长焦段的拍摄手法进行拍摄。与此同时, 在拍摄过程中, 也要时刻注意身边以及身后的环境, 尤其要注意马路、沟渠等, 避免因来往车辆或不小心踩空而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不仅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如此, 很多具有丰富拍摄经验的人员也必须注意。
(二) 运用摇镜头方法处理宏大场面。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 摇镜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拍摄手法。当所拍摄的场面过于宏大, 即便运用广角镜头也无法将整个所需画面完整拍摄时, 便需要运用摇镜头的拍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上下与左右两种摇摄, 只要将摇摄的要领掌握好, 在配设过程中, 便不会出现画面抖动的现象。
(三) 运用移摄的方法抓拍人物。移摄实际上指的是将摄像机安放在移动物体上, 借助移动物体的运动来完成摄像机的移动拍摄, 运用这种方法拍摄出来的画面可以称之为移动镜头。在运用数码摄像机进行微电影拍摄时, 常常会运用到移动拍摄这一手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框架始终处于移动状态, 因此, 这时画面内的物体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都会表现出位置的不断移动。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前后、左右、弧形、上下四种拍摄手法。
(四) 在跟摄时摄像机要端稳。跟摄主要指的是摄像机沿着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进行跟随拍摄的拍摄手法, 运用这种方法所拍摄出来的画面被成为跟镜头。在跟摄过程中, 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准确跟上被拍摄的主体, 但在这一点上, 如果镜头晃动或跳跃的幅度过大, 便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因此, 拍摄人员与被摄主体之间的速度要基本一致, 只有这样, 才能够拍摄出质量更高的微电影画面。
(五) 电影拍摄的过程中, 常常会将镜头从一个相对广阔的场景, 慢慢推进到细节定格, 这是一种比较专业的表现手法, 在进行微电影拍摄的过程中, 也可以充分运用, 在变焦过程中, 在目标前静止5秒左右, 便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微电影是当前一种比较流行的电影形式, 在初学者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 要运用细致观察拍摄环境、运用摇镜头方法处理宏大场面、运用移摄的方法抓拍人物、在跟摄时摄像机要端稳、在变焦时要注意定格处理等摄影技法, 使微电影更加具有可看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式也以其投资小、制作时间短、传播性强等特点在当前的电影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快, 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开拓出了越来越广大的发展空间。对微电影来说, 其拍摄技法是表现电影主题的主要手段, 本文主要以微电影的概述与微电影的类型为研究基点, 分析微电影创作过程中的拍摄技法, 以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微电影。
关键词:微电影,创作,摄影技法
参考文献
[1]郑军, 王以宁, 白昱.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5) :218-219.
[2]孔锐才.《黑玫瑰对黑玫瑰》的空间绘测与戏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呈现方式[J].文化艺术研究, 2014 (27) :184-185.
【微电影剧本创作】推荐阅读:
微电影剧本创作主题05-30
校园微电影创作论文08-22
微电影的艺术创作分析05-13
大学生微电影创作09-30
微电影 感人微电影 微电影剧本 (设想)06-01
动画电影创作06-10
谢飞电影导演创作07-07
委托电影创作合同08-12
“微电影,大梦想”校园微电影大赛策划书10-18
微电影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