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I技术

2024-10-13

DHI技术(通用7篇)

DHI技术 篇1

1 奶牛育种技术

传统的奶牛育种工作主要包括开展品种登记、DHI测定、高产奶牛核心群、培育优秀后备公牛、后裔测定、遗传评定和推广优秀验证公牛的冷冻精液和改良母牛群等一系列工作。其核心是使用系谱信息和后代的表型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 并以此为依据, 选择出最优秀的个体, 再通过冷冻精液将优秀个体的遗传优势传递到整个生产群。这也是被称作以公牛后裔测定为核心的人工授精 (AI) 育种体系。通过后裔测定选育种公牛的优点在于, 可以获得种公牛选择最高的准确性。但后裔测定的主要缺点一是世代间隔长, 一般平均的世代间隔达到5年以上;二是育种成本高, 这主要是由于测定公牛的等待期所造成的。为了避免后裔测定的缺点, 在奶牛群体改良实践中也曾构建了所谓“青年公牛育种体系”, 即青年公牛的选择仅依据其系谱资料。这种选择方法虽然能够缩短世代间隔, 但种公牛选择的准确性降低, 牛群难以获得理想的遗传进展。随着胚胎生物技术和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 育种学家又先后提出“MOET育种方案”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案”, 研究表明, 这两个方案能够缩短减少世代间隔, 但在牛群中实施后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 由于家畜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检测成本的下降, Meuwissen等提出了“基因组选择 (Genomic Selection, GS) 法”。GS是利用覆盖在全基因组上大量的SNP信息, 更科学、全面地探明影响各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GS利用验证公牛“已知基因型”个体的信息, 估计覆盖整个基因组上所有的有效SNP标记的效应, 并将SNP效应之和定义为基因组育种值 (GEBV) 。依据GEBV可实现种畜早期选择, 可大大缩短世代间隔, 且种公牛各性状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一般可达到0.7以上, 虽然低于后裔测定, 但可加快群体的整体遗传进展。

2 DHI测定技术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又称为奶牛群遗传改良, 英文为Dairy Herd Improvement, 简称为DHI, 是世界上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其主要工艺为对每头泌乳牛每月采集1天的奶样, 在测定其产奶量、乳成分和体细胞数等数据的基础上, 收集牛群饲养管理数据, 如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年龄和胎次等, 再将所有这些数据加工处理, 形成DHI报告, 返回牛场, 指导生产和经营管理。通过DHI报告, 牛场可以了解饲养管理、繁殖配种、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状况, 发现问题所在, 为改进工作提供客观、准确和科学的依据。DHI测定的数据也是种公牛遗传评定的依据。可以说DHI是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1 DHI技术的发展过程

奶业发达国家, 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对奶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 实施奶牛群改良方案。到1953年, 美、加两国正式启动了“牛群遗传改良计划”, 即DHI。当时两国奶牛平均单产水平不足5000kg,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 两国已拥有当今世界最好的奶牛群。DHI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是, 1992年天津在“中日奶业技术合作项目”的扶持下开始启动DHI, 于1993年6月开始在国内第一次进行正式、规范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到2001年在天津参与DH测定的牛场为11个, 占国有牛场的65%。1995年以来, 随着中-加奶牛育种合作项目的实施, 我国先后在上海、西安、杭州、北京、山西等地试行了DHI, 其中目前上海有50000头成牛参加DHI测定。2003年9月, 中国奶协在哈尔滨召开会议, 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DHI。2005年, 农业部和中国奶协拟定在全国5个省建立DHI测定中心, 2008年, 全国有18个DHI测定中心或实验室通过农业部相关部门的验收, 到2010年增加到21个, 显著加快了我国DHI测定的步伐。奶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证明, DHI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奶牛群生产管理工具, 已成为奶牛群改良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

2.2 DHI技术的作用

(1) 指导选种选配。根据个体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高低, 选用不同的公牛精液进行配种。如乳脂率、乳蛋白率高, 但产奶量低的母牛, 可选用产奶性能好的公牛冻精配种;乳脂率低的可选用乳脂率高的公牛, 乳蛋白低的选用乳蛋白高的公牛等。通过对个体牛的选种选配, 提高后代的质量, 进而不断提高整个牛群的遗传水平。

(2) 改进饲料配方。在DHI报告中有反映乳脂率与乳蛋白之间关系的一项分析数据-脂蛋比。正常情况下, 中国荷斯坦牛的脂蛋比为1.12~1.36。比值高可能是日粮中添加了脂肪, 或日粮中蛋白不足。比值低则相反, 可能是日粮中谷物类精料太多或缺乏纤维素, 需对日粮进行适当调整。此外, 乳脂率低或乳蛋白率低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奶牛的营养和代谢状况, 通过分析可以及时找出原因, 加以改进。

(3) 提供整群依据。在正常饲养情况下, 为保持和提高牛群的整体生产水平, 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对牛群进行分群管理及淘汰, 分群管理及淘汰牛最可靠的依据就是DHI报告。

(4) 提高鲜奶质量。原料奶的质量是保证乳制品质量的第一关。只有高质量的生鲜原料奶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乳制品。原料奶的质量主要反映在奶的成分和奶的卫生两个方面。在DHI测试中, 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体细胞数 (SCC) 。SCC能反映奶的卫生状况。体细胞数超过标准不仅影响奶的质量, 还影响奶的风味。

(5) 提供兽医参考。通过DHI报告分析个体产奶水平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奶牛是否受到应激刺激或生病, 如肢蹄病、代谢病等。通过体细胞数的变化, 来反映乳房的健康状况, 为制定乳房炎防治计划提供参考。如果体细胞数持续升高, 预示着是传染性乳房炎。如果体细胞数忽高忽低, 预示着是非传染性乳房炎, 可能与卫生管理有关。

摘要:本文对传统奶牛育种技术和现代奶牛育种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 同时对DHI测定的概念、起源、发展历史及其作用予以总结。

关键词:奶牛,育种,DHI

DHI技术 篇2

安达市友谊牧场位于安达市区以东7千米处, 是国家和黑龙江省优质高产奶牛核心群牧场及重要的奶牛育种基地, 是“黑龙江省奶牛乳品业发展计划 (JICA) ”奶牛业基地项目示范牧场。安达市友谊牧场始建于1956年, 牧场场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现有牛舍4栋, 其中内部安装机械化除粪设施的成母牛舍1栋, 1 080平方米;TMR饲料车间一个, 400平方米;TMR机械投料双列式牛舍1栋, 1 176平方米;现代化机械榨奶车间一栋, 500平方米。牧场现在饲养奶牛508头, 其中成母牛298头, 2008年成母牛平均单产8 000千克, 鲜奶总产2 388吨, 鲜奶销售收入549.2万元, 牧场纯收入76万元。取得这些好成绩, 尤其是在2008年奶牛业不景气的状况下, 则更显得来之不易。安达友谊牧场在2001年的中日JICA项目实施时就进行了乳成分测定, 随后在2007年加入了黑龙江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测试体系。通过几年的测试应用, DHI体系的理念融入了友谊牧场的饲养管理模式。

1 DHI技术在友谊牧场的应用过程

安达友谊牧场在2001年7月份—2006年6月份的5年间是中日“黑龙江省奶牛乳品发展计划 (JI-CA) ”项目的奶牛业基地示范牧场。2001年的下半年, 日方专家在牧场开展了DHI技术方面的试验性应用。主要是进行牧场生鲜牛奶的乳成分分析, 每年进行12次, 即每月进行一次乳成分测定。进而分析奶牛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定出奶牛生产中特别是日粮结构调整改进的方案。DHI的概念开始在牧场的整体理念中形成。2006年的下半年JICA项目结束后, 黑龙江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与安达友谊牧场进行了联系与沟通, 安达友谊牧场开始加入黑龙江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DHI检测体系。通过近3年的工作, 友谊牧场参加测定的奶牛头次分别是2006年的1 200头次, 2007年的1 700头次, 2008年的2 100头次, 随着生产奶牛数量的增加, 参测头数逐年增加, 累计测试5 000头次。

2 应用DHI取得的成果

2.1 更新了观念, 提高了管理水平

通过应用DHI的数据来说明一个奶牛场管理的水平, 彻底改变了友谊牧场原有靠经验管理牧场的理念。用理性的思维来安排奶牛的日粮平衡, 来确定奶牛个体的选种选配计划, 统筹全场日常生产、疫病防治等工作, 保证牧场的奶牛群体高产、稳产、快速的发展, 促进了奶牛生产管理登上新台阶。

黑龙江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对友谊牧场每头泌乳母牛一年测定10次;测试奶牛为产后6天至干乳前6天的泌乳牛;测试的间隔为26~33天, 平均30天左右。由友谊牧场经过我中心培训的技术员采集奶样, 送至黑龙江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DHI测试的主要内容有:日产奶量、分娩日期、配种日期、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计数等。所测试的信息数据制作成指导报告, 由计算机发回到友谊牧场。

2.2 完善了奶牛生产的各种数据信息

由于参加DHI测试的奶牛个体要按照中国奶业协会关于奶牛编号的统一规定对牛只进行标记, 耳号、系谱记录和繁殖性能等记录逐步完整。测试的头胎牛资料更加完整, 经产牛、异动牛、干奶牛、淘汰牛都有特别的要求与规定, 对于奶量的计量和挤奶的方式都有新的要求与规定, 促进了牧场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更加完善。通过DHI测定, 使牧场更加准确地了解牛群实际情况, 并针对每个奶牛个体的具体问题制定十分有效的改进措施, 提高了群体的生产水平。自参加DHI测定以来, 友谊牧场的牛群数量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2001年友谊牧场奶牛为150头, 成母牛90头, 成母牛单产5 850千克;到2006年末全场奶牛存栏达到402头, 成母牛228头, 成母牛单产达到7 300千克;到2008年末全场奶牛存栏达到508头, 成母牛298头, 成母牛单产8 000千克, 乳脂率达到3.80%、蛋白率3.20%、固型物12%、体细胞10万个/毫升以下。

2.3 改进了日粮结构

通过DHI测试数据来判定奶牛的日粮结构是否合理。前几年友谊牧场在青贮玉米的制作上只注重青贮的产量, 对青贮玉米的收获期不太重视。经过DHI资料的分析与饲料成分的比对, 发现原有青贮饲料的能量浓度低, 通过对青贮玉米饲料生产的全过程探讨, 找到了所存在的根本原因。

2.4 增强奶牛保健意识

通过测试使牧场的技术人员时刻了解到乳成分的变化, 并能及早地了解判断奶牛是否患有慢性酸中毒、乳房炎、酮病等, 促使牧场在日常的管理上更加注重奶牛保健意识, 防患于未然。

2.5 提高原料奶的品质, 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DHI的测试, 改进了牧场奶牛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 从而提高了鲜奶的品质和产量。优质的原料奶是保证乳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友谊牧场自2001年以来由于采用DHI测试数据, 不断改进奶牛生产中的不足, 鲜奶质量稳步提高。因此, 牧场生产的原料奶一直受到安达市内乳品企业的关注, 友谊牧场原是红星乳品厂奶酪原料的主要奶源基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 被黑龙江贝因美婴儿奶粉确定为优质奶源基地。友谊牧场生产的原料奶由于质量好, 一直比不参加测试的奶牛场 (户) 的鲜奶价格高出0.10元, 按照2008年全场鲜奶总产2 384吨来计算, 仅此一项, 友谊牧场年增收达23万多元。

2.6 促进牧场向现代化快速发展

经过几年来在DHI测试应用的推动下, 友谊牧场的各项建设全面开展。

(1) 在饲料生产上保证每头成母牛都有足够的青贮饲料。

(2) 通过DHI体系的测试, 及时调整饲料比例。应用TMR饲喂, 投资150万元建散栏式牛舍1 100平方米。为推广应用TMR喂饲创造了条件。

(3) 彻底改造推车式挤奶设备, 新建现代化机械榨奶车间400平方米。友谊牧场早在2000年就实行了机械化榨奶, 但采用的手推车式榨乳机械, 人、牛、机于一室, 嘈杂、无序、卫生无法保证, 不论怎样努力, 都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结合DHI测试的需要, 友谊牧场新建了现代化的榨奶车间, 新置智能化管理软件, 泌乳奶牛都带上了计步器。使DHI测试的信息与挤奶时的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共同为牧场奶牛生产服务。

(4) 新建粪污处理系统一套, 做到奶牛粪便无害处理, 为原料奶生产创造优良环境。为了将奶牛的生产环境治理好, 友谊牧场计划在2009年筹资180万元新建奶牛尿污排放系统, 新建奶牛粪便堆肥处理车间600平方米, 购置所需机械, 把所有粪污全部无害化处理, 变害为宝, 走科学发展之路, 走循环经济之路, 生产无公害产品, 为人民造福。

(5) 通过DHI指导报告, 做好选种选配, 改良全场奶牛群体品质。根据DHI报告的指导建议, 选择国内、外优质种公牛冻精使牧场的奶牛群正在向大型化、高产型发展。

3 DHI测试在友谊牧场应用的几点体会

(1) DHI测试已逐渐成为友谊牧场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牧场的管理人员已经形成“没有DHI的技术, 一个现代化的奶牛场不可能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理念。

(2) DHI测试工作为牧场的奶牛进行了信息备份, 测试的所有信息都是现代化奶牛场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通过测试, 逐渐的完善了友谊牧场的奶牛群体档案管理。

(3) DHI测试技术的应用将会对奶牛群体的品质改进带来加速发展和根本性的改变。

(4) DHI测试技术也是生产优质原料奶的重要保证手段, 如果把DHI测试与乳品企业的乳成分化验结合起来, 形成第三方检测将会对奶牛乳品业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DHI技术 篇3

1 DHI技术体系简介

DHI的含义是奶牛牛群改良,在国内一般称之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1]。通常在规模奶牛场(小区)对奶牛的系谱、胎次、产犊日期、产奶量等基础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档案管理,每月对泌乳牛个体奶样的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项目进行测定、数据处理和科学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及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措施和调整计划,从而科学有效地进行量化管理,使牛群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体系简称DHI[2]。

2 国际、国内DHI的开展情况

奶牛DHI技术诞生于1906年,DHI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日本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经过100年的发展完善,DHI在奶业发达国家已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体系,被业内人士公认为“牛群改良唯一有效的方法”[1]。国际上乳业水平高的国家全部应用这一技术为奶牛生产者服务,使奶牛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持续提高。到2006年,世界奶牛单产最高的以色列,所有牛群全部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在丹麦、瑞典、荷兰、加拿大、美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分别达到92.0%、85.0%、84.5%、65.8%和44.4%,这些国家奶牛平均单产水平都达到了8 000 kg以上[3]。

我国DHI技术起步较晚,1993年通过中国-加拿大奶牛综合育种项目介绍到中国[4],中国奶协于1999年5月份成立了全国DHI工作委员会。经过10多年的发展,DHI技术已具一定的规模和影响。我国自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截至2010年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已达到35.8万头。

3 DHI技术体系工作流程

DHI 技术是一个从牧场到DHI 实验室,再回到牧场的过程。奶牛DHI技术有四大基本流程:一是牛场建立牛只档案,完善档案管理;二是牛场按操作规程采样、送样;三是测定奶样,数据处理,形成报告;四是牛场根据报告查找问题,改进饲养管理。

4 DHI报告

DHI报告是DHI实验室根据对牧场奶样的测试结果,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而提出的反馈给牧场的结果分析报告。数据分析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有专门用于DHI数据处理的软件。从采样到将DHI报告反馈给牧场的整个过程需要3~7 d。可以根据牧场要求的不同提供不同类型的报告,如综合情况报告、产奶报告、牛群管理报告、干奶报告、牛群体细胞监测情况报告等,饲养者可以根据这些报告全面了解牛群的饲养管理状况。对这些状况的量化是饲养者仅凭饲养管理经验、观察无法得到的。根据报告中量化的各种信息,对牛群的实际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并以此作为改进饲养管理的科学依据,以提高牧场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5 DHI报告的分析

一个完整的DHI报告可提供奶牛的泌乳天数、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体细胞数等多项内容的资料及分析,奶牛场主可从每份DHI报告中获得奶牛群体与个体层面的信息,以指导牛场管理。

5.1 群体

5.1.1 产奶量 产奶量可以提供衡量每个个体产奶量的结果,这一结果是牛群分群管理的依据。牛群的测定奶量可以作为衡量目前群体生产水平的指标,用于配制合适的日粮。上月奶量可以用于比较经过饲养或管理改变之后生产水平的变化,通过比较目前生产水平和上月的水平确定适宜的饲料配方。

5.1.2 高峰日和高峰产奶量 理想的产奶高峰日应为产后45~60 d。为了提高高峰产奶量、尽早达到产奶高峰,应从干奶期甚至上胎泌乳中后期加强饲养管理。统计数据表明,高峰产奶量每提高1 kg,头胎奶牛胎次产奶量提高400 kg,二胎奶牛胎次产奶量提高275 kg,三胎奶牛胎次产奶量提高256 kg[5]。如果达到产奶高峰很晚,说明干奶牛饲养不当或分娩时体况太差。如果产后60 d内达到了产奶高峰,但持续力较差,达到高峰后很快又下降,说明产后日粮配合有问题。

5.1.3 泌乳天数 较理想的牛群平均泌乳天数为150~170 d[6],这样可使牛群产犊全年均衡,全年产奶量均衡。如果高于这一水平,说明该牛群存在繁殖问题,应检查影响繁殖的因素,并加以改善。

5.1.4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可以提示奶牛营养状况。如果乳脂率低,要注意奶牛瘤胃功能、代谢紊乱等情况,或检查日粮精粗配比是否合理,可能是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如果乳蛋白率偏低,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干奶牛日粮不合理,造成产犊时膘情太差;泌乳早期精料喂量不足则由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低引起,或者日粮蛋白中过瘤胃蛋白含量低。

5.1.5 脂肪蛋白比 在正常情况下,牛奶脂肪蛋白比值应在1.12~1.36之间,超出该比例则表明奶牛的日粮配比或牛只代谢会有问题。如果比值高,可能日粮中脂肪用量过大或可消化利用蛋白不足,或瘤胃降解蛋白与非降解蛋白不平衡,或日粮中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与降解蛋白不平衡,或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如果脂肪蛋白比太低,奶牛可能有瘤胃酸中毒,与日粮配方中谷物类精料用量太多或缺乏有效纤维有关[7]。

5.1.6 体细胞计数 体细胞计数反映牛群的健康状况[8]。目前奶业发达国家隐性乳房炎的划定界限以体细胞数大于20 万/mL为标准,超过50 万/mL时产奶量的损失较为明显。对于体细胞数较高的牛群奶牛乳房保健存在问题,应查找具体原因,主要从挤奶设备、牛床、运动场等环境卫生状况及肢蹄状况、产科疾病、全身其他感染、隐性乳房炎牛体卫生等方面查找,明确发生原因,进行具体整改。

5.1.7 305 d预测奶量 这是一个奶牛场生产经营状况的指标,也是进行牛只淘汰的重要依据,有助于管理者及早淘汰那些亏本饲养的奶牛,以保证牛群的整体水平与经济效益。

5.1.8 前次体细胞数 前次体细胞数提供了管理变化或疾病治疗效果的指示,也提供了疾病变化趋势。如果体细胞数仍在提高,说明问题仍在发生;如果下降说明管理有效。前次体细胞数可以说明是什么种类的细菌引起的乳房炎,如果体细胞数持续很高,常常预示患传染性乳房炎(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一般在挤奶时传染。如果体细胞数先低,接着升高,再接着降低,则是环境型乳房炎,一般与卫生状况有关[9]。

5.2 个体

1)根据DHI测试数据分析牛只前次单产与此次单产的变化情况,对单产下降过快的牛只进行逐个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2)个体奶牛体细胞数直接反映了牛只乳房的健康状况,并能反映防治措施是否有效[10]。奶牛理想的体细胞数为一胎小于15 万/mL,二胎小于25 万/mL,三胎或以上小于30 万/mL。如果较高的体细胞数在泌乳早期发生,可能预示着干奶期饲养和疾病防治较差或干奶牛舍和产房卫生条件太差;如果泌乳早期体细胞数很低,但在泌乳期持续上升,可能预示着挤奶程序有问题或挤奶设备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检查挤奶过程和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根据DHI测试数据分析新产牛高峰日和高峰日奶量,如果奶牛产奶高峰日在产后70天以后出现,表明有潜在的奶损失,应分析产犊时奶牛的体况、管理及干奶牛配方或配方的执行情况、干奶牛配方向产奶牛配方过渡是否合理、泌乳牛早期日粮等。

4)泌乳持续力数据反映个体牛的持续生产能力,如果持续性高,可能预示着前期的生产性能表现不充分,一般是因为前期的营养不足,接着在目前给予了充足的营养;如果持续力太低,可能是配方不能满足需要或目前的变化太快,也可能是乳房受感染或挤奶程序、挤奶设备有问题。

5)经多次测定,可大致确定牛只个体的综合生产性能,包括产奶水平、奶品质、繁殖性能等方面的表现,依据个体表现决定牛只的去留,并通过适当的选种选配改良下一代。

6 DHI报告分析对牛场的指导作用

由DHI实施产生的DHI报告可为奶牛场各项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为育种工作提供完整而准确的资料,同时可以反映奶牛场的日粮配制、繁殖配种、疾病防治、生产性能等各方面信息。管理者按月分析DHI报告,找到问题,纠正问题,从而科学地指导奶牛场的饲养管理,大大提高奶牛场的生产性能,促进奶牛全群生产达到高产、稳定,从而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对DHI报告进行分析之后,牛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制订科学的选配方案,依据奶牛的个体资料有针对性地选种选配,改良牛群的种质,使牛群的生产性能不断得到提高。

2)为牛只的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准确地选择和淘汰牛只[11]。

3)及时调整和改善饲料配方,根据产奶水平、乳成分等分析日粮结构、调整日粮。

4)制订合理的配种计划,通过群体泌乳天数来发现繁殖问题。

5)提升奶牛的疾病防治水平,通过体细胞检测使隐性乳房炎得以及时发现和治疗[12],避免健康牛群感染。

6)减少因牛群胎次比例失调、高峰日错后、泌乳天数过长所造成的奶损失,预测奶牛使用寿命收益率[13]。

DHI 报告不仅仅应用于指导奶牛经营管理,还为公牛的选育提供可靠而准确的依据[14]。同时,DHI 报告中的体细胞数可作为乳品加工企业进行乳品质量监测的依据[15],使生产企业不断提高鲜奶的质量和安全。

7 DHI技术应用的效果

DHI技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可以有效提质增效的技术,效果非常明显。1989—1998年,美国应用DHI技术后,奶牛单产水平提高了20%。每头牛平均年增加效益3 500 美元,回报为投入的2~50 倍;随着DHI技术的日益深入,每头奶牛的单产不断提高,到2004 年平均单产已经达到8 512 kg,个体母牛最高产奶量为25 300 kg,最优牛群年产奶量达12 382 kg,并且牛奶的有效成分也不断提高[16]。陕西省陇县白牛寺、神泉、杜阳3个奶牛场从2009年11月份开始参加DHI项目,到2011年1月份,3个场平均日产奶量也由原来的17.91 kg提高到20.49 kg,产奶量明显提高,体细胞数由初始测定时的94.07 万/mL降到了80.79 万/mL,脂肪蛋白比由原来的0.91提高到1.02[17]。 黑龙江胜利奶牛养殖小区2008年4月份正式加入DHI 技术体系,2009 年12月份平均体细胞数由63万/mL降低到42 万/mL;奶牛泌乳期产奶量平均提高了近500 kg[18]。沈阳军区农副基地奶牛场通过DHI 测定,使奶牛群平均产奶量和乳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大幅度降低了牛奶中的体细胞数,由原来的78.9 万/mL 下降到16.9 万/mL[19]。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进行综合奶牛育种合作项目27.3个月后,上海市实行DHI项目的牧场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增加了387.7 kg,头均乳脂年产量增加了23.3 kg,头均乳蛋白年产量也增加了12.3 kg/头[1]。浙江金华伊康奶牛场2008年开始实施奶牛DHI技术,到2010年,后备牛生长发育明显加快,体型外貌明显改善,奶牛生产性能明显提高。实施前成年母牛年平均单产为6.09 t,牛奶中体细胞为67 万/mL;DHI测试实施后,2010年底成母牛年平均单产7.1 t(核心群达7.5 t),平均单产提高16.6%,牛奶中体细胞数为36 万/mL,牛奶体细胞数下降了46.3%,DHI技术应用效果明显。

8 存在问题和建议

目前,我国奶牛DHI测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奶牛养殖场(户)对DHI认识不够、牛群基础资料数据记录不全、奶牛场技术人员采样环节中存在不规范、DHI报告利用程度不高、推广范围不广等。

提高牛场对DHI 的认知度,建立DHI 测试模范牛场,这样可以让周边尚未加入测定的牛场看到DHI测定为牛场带来的效益,用实际效果宣传。

培养一批能够掌握和应用DHI 技术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牛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及时反馈牛场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强化运用分析报告和技术指导能力,使牛场能够正确解读并充分运用DHI 报告,从而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DHI报告的正确解读 篇4

1 综合损失报告

1.1 牛群胎次分布比例失调及损失 (表1)

牛群胎次比例失调。理想情况下, 各胎次牛头数期望比例如下:一胎占30%, 二胎占20%, 三胎及以上占50%。从表1可以看出, 此牛场三胎以上牛占泌乳牛比例小, 制约了牛场单产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表明牛场淘汰率高, 奶牛使用年限短。而且可以看出三胎以上奶牛全年平均泌乳量为6096千克, 少于一胎和二胎, 情况异常, 原因可能是三胎以上某些奶牛某些乳区患乳房炎导致乳头坏死, 影响了泌乳水平的发挥。为了延长奶牛使用年限, 建议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保证奶牛日粮的全面和均衡;注重干奶围产期饲养管理, 降低代谢疾病的发生率, 做好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

1.2 高峰丢失及损失 (表2)

奶牛一般在产后4~6周达到产奶高峰。此牛场泌乳高峰日为产后第85天, 表明有潜在的奶损失。建议检查下列情况:产犊时膘情、干奶牛日粮、产犊管理、干奶牛日粮向产奶牛日粮过渡的时间、泌乳早期日粮是否合理等。

1.3 干奶比例失调及损失 (表3)

干奶牛可以有效补充生产力, 干奶牛比例合理, 当前和将来生产就有了保证。从上表可以看出, 干奶牛合理比例为15%。此牛场干奶牛比例为7.04%, 可能会影响到牛场未来的生产水平。

1.4 平均泌乳天数和胎间距过长及损失 (表4、表5)

平均泌乳天数可以反映牛群繁殖性能和产犊间隔, 正常牛群平均泌乳天数应该处于150~170天。表中牛场平均泌乳天数为180天, 有一定奶量损失。产犊间隔小于405天, 牧场效益应该处于最佳状态, 但是如果产犊间隔小于324~339天, 则说明流产牛只比较多。对于泌乳天数过大牛只, 应该检查牛体状况;对于胎次较大, 长期难以受孕牛只应及时采取措施。

2 综合测定结果 (见表6)

表6为廊坊某牛场DHI综合测定结果, 本表中去除了序号列、分组号列、奶损失列、总乳脂列和总蛋白列, 本次采样日期为2012年3月12日, 测定牛头数为150头。可以看出, 泌乳牛平均胎次为2胎, 平均产犊间隔为392天, 平均泌乳天数为180天, 平均产奶量为21.8千克, 平均乳脂率为3.71, 平均蛋白率3.21, 脂蛋比为1.16, 体细胞数平均为79万, 体细胞分为6分, 乳尿素氮平均为18.0mg/d L (浓度单位, 十分之一升的溶剂中含有溶质多少毫克) , 持续力为97.3。

2.1 脂蛋比

荷斯坦牛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应在1.12~1.30间。高产牛的脂蛋比偏低, 特别是处于泌乳前期的牛只。高脂低蛋白会造成比值过高, 原因可能是日粮中添加了脂肪, 或日粮中蛋白不足;脂蛋比低, 可能是日粮中精料过多, 或日粮中缺乏有效纤维。此次测定结果脂蛋比为1.16, 在正常范围内, 表明大部分牛的瘤胃功能和日粮结构比较合理。

2.2 体细胞数和体细胞分

体细胞数 (SCC) 是指每毫升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量, 包括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乳腺组织脱落的上皮细胞等, 单位为1000个/毫升。体细胞分是将体细胞数线性化而产生的数据, 利用体细胞分评估奶损失比较直观明了。当奶牛乳房有炎症时, 体细胞数会急剧增加, 当炎症消失后, 体细胞数会逐渐减少。因此体细胞数是反映乳房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奶牛身体其他部位的炎症也会导致牛奶体细胞数增加。体细胞数高, 也会影响牛奶质量。体细胞数目过高会造成潜在的牛奶损失, 与胎次相关的SCC与奶量损失见表7。

廊坊此牛场平均体细胞数和体细胞分过高, 说明大部分牛只体细胞数都过高, 建议对体细胞数超过50万的牛只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并采取适当治疗;加强挤奶厅管理, 严格挤奶程序;加强运动场和牛舍粪便清理和环境消毒工作, 关注卧床舒适度和使用率;体细胞数高的牛只安排在最后挤奶, 防止交叉感染。

2.3 乳尿素氮

乳尿素氮 (MUN) 可以有效评估牛群的营养状况, 一般情况下, 牛群乳尿素氮平均值为12~18mg/d L。如果乳尿素氮值高于16mg/d L, 可能是:日粮粗蛋白含量过高, 瘤胃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太低;如果乳尿素氮值低于12mg/d L, 可能是:日粮粗蛋白含量过低, 瘤胃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太高, RDP和RUP的组成和比例不当。

廊坊此牛场平均MUN浓度为18mg/d L, 略微偏高。建议认真检查日粮CP或RUP是否过高, 日粮泌乳净能是否偏低。

2.4 校正奶

校正奶 (HTACM) 相当于将抽样值奶量校正成一个标准奶, 平均泌乳天数全校正到150天, 然后按乳脂率3.5%、乳蛋白3.2%、头胎牛占30%、二胎牛占20%、三胎及三胎以上占50%进行校正, 在相同的基础上比较产奶量。可以比较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生产水平和不同牛群间的生产性能。

廊坊此牛场中, 324号牛为38.0千克, 8号牛为28.5千克, 但是8号牛的校正奶量为32.1千克, 高于324号牛的28.2千克, 可以判断出8号牛的生产性能要优于324号牛。

2.5 持续力

泌乳持续力=测试日奶量/前次测试日奶量×100%, 主要用于比较个体生产持续能力。泌乳持续力随着胎次和泌乳阶段而变化, 一般头胎牛产奶量下降的幅度比二胎以上的要小。泌乳持续力是牛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指示。如果泌乳持续性很高, 可能暗示泌乳前期的生产性能表现不充分, 可能是前期的营养不足。如果泌乳持续性太低, 则表明目前营养不能满足需要, 也可能是乳房受到感染、挤奶程序或者是挤奶设备有问题。

2.6 高峰奶

高峰产奶量是指牛只在某一胎次中最高日产奶量。高峰日到来的时间和高峰奶量将直接影响到牛只本胎次奶量。影响高峰产奶量的原因很多, 高峰产奶量过低, 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育成牛饲养:头胎牛应该发育良好, 分娩时体重应达到550千克。

干奶围产管理:干奶围产期是影响奶牛泌乳性能的重要时期, 应该为奶牛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条件, 使奶牛瘤胃和乳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做好接生和产后护理工作。

体况:良好体况是获得高峰产奶量的前提, 膘情从前一胎产奶后期开始恢复, 分娩时理想的体况评分应为3.5分。

泌乳前期管理:产后日粮改变应需循序渐进, 视食欲情况逐渐加料。

DHI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篇5

1 DHI牛奶测定技术规程

开展DHI是一个从牧场到DHI实验室再回到牧场的过程。即由牧场提供牛只基础信息、每月产犊等事件报表、采样日产奶记录表以及奶样采集;由DHI实验室进行奶样测试、数据处理、DHI报告形成并将报告返回牧场;牧场将DHI报告应用于奶牛生产中并发挥作用, 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DHI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

22.1 DHIHI技术在国外的应用进展

在国外, DHI最早出现在世纪末的欧洲, 自年诞生以来, 经过了一百多年发展。到21世纪, 奶牛业较为成熟的国家, 如加拿大、美国、荷兰、瑞典、日本等, 都成立了相应组织负责DHI的实施, DHI已经成为提高奶牛生产水平的核心工作和群体改良的基础工作, 被业内人士公认为“牛群改良唯一有效的方法”[2]。其中奶牛单产水平最高的以色列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牛群已高达90%, 加拿大参加测定的牛群约70%, 美国参加测定的牛群约45%。美国、法国、荷兰等奶业发达国家通过DHI体系为奶农提供指导服务,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奶牛的单产水平均已达到9 000~10 000 kg。在德国, DHI的数据处理中心管理着25 000个奶牛场, 记录了170万头的产奶记录, 对18 600个奶牛群的130万头奶牛进行注册登记, 对35 000个奶牛群的200万头奶牛的首次人工授精进行记录, 数据处理中心还在2 250个肉牛群对31 700头肉牛开展注册工作[3]。国外DHI组织与技术的实施经验已经表明, 牛群的改良和奶牛场的发展60%应归功于DHI的推广应用[4]。

22.2 DHI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进展

我国DHI的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 截止2006年底, 我国参加DHI测定的奶牛超过10万头, 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参测奶牛达到4.6万头。到2008年参测牛场共592个, 较2007年增加264个, 增长80.49%, 其中100头以上的奶牛场约占参测牛场的80%, 较2007年增加了158个, 1 000头以上牛场较2007年的15个增加了24个[5]。2009年参测的905个奶牛场主要为规模奶牛场, 其中100头以上的奶牛场约占参测牛场的80%, 较2008年增加了261个, 测定头数在1 000头以上牛场较2008年增加了23个, 2009年中国奶业协会共收录了项目区测定中心 (实验室) 上报的905个奶牛养殖场的351 787头测定奶牛数[6]。通过测定, 2007年国内参测奶牛日平均产奶量达到21.89 kg、平均乳脂肪率3.74%、平均蛋白率3.17%、平均体细胞数为53.79万个/ml;2008年国内参测奶牛日平均产奶量达到22.14 kg、平均乳脂肪率3.64%、平均蛋白率3.28%、平均体细胞数为61.01万个/ml;2009年国内参测奶牛日平均产奶量达到22.6 kg、平均乳脂肪率3.70%、平均蛋白率3.25%、平均体细胞数为60.41万个/ml。目前, DHI测定工作在全国继续推广, 虽然小规模奶牛场不断加入测定, 但奶牛群整体水平仍继续上升, 可见DHI已经成为奶牛场在生产管理中一项实用、有效、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如北京从1999~2008年的DHI监测记录中显示乳成份中的乳脂率由3.65%提高到4.14%, 305 d产奶量由7 621 kg上升到9 241 kg, 体细胞数由719万个/ml下降到28.9万个/ml[6];大庆地区于2006~2009年的DHI测定记录统计奶牛场15个, 共计69 564个DHI测定次数, 约153万个原始数据[7]。经分析研究, 乳脂率由3.52%提高至4.12%, 乳蛋白率由4.12%下降至3.12%, 乳体细胞的平均值由67万/ml下降至54.47万/ml, 从根本上解决了干奶期和围产期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了奶牛群的结构、抑制了乳房炎的发生, 提高了奶牛场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8]。

3 DHI应用的意义

3.1 DHIHI是牛场管理的有效工具

DHI检测报告提供牛群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两方面信息。大量有效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可以保证牧场管理的数据化、科学化和生产标准化。

3.1.1实现奶牛群数据化和科学化管理

根据奶农对奶牛群的二十多项数据跟踪的分析报告来指导奶牛生产, 不仅降低牧场的饲料费、配种费和管理费, 还实现奶牛场的数据化、科学化管理。据统计, 高峰奶每提高l kg, 整胎奶产量可提高250 kg以上[9];若峰值推迟或峰值不明显, 则确定没有发挥奶牛的潜能, 应及时对前期的日粮结构进行调整;胎次是计算305 d预测产奶量的必备条件, 应保持牛群平均胎次为3~3.5比较合理, 处于此状态的奶牛具有较高的产奶潜力及持续力。一般头胎牛的高峰奶是2胎及2胎以上牛的75%, 如大庆地区在2007~2009年期间的DHI测试, 头胎牛高峰奶量与经产牛高峰奶的比值为88.39%, 高于正常值 (75%) , 则确定头胎牛或成年母牛的泌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及时调整干奶日粮, 泌乳早期日粮和两种的日粮过渡时间, 将有效减少潜在的奶损失[10]。目前, 部分奶牛场还利用305 d产奶量作为奶牛选育工作的依据, 淘汰305 d产奶量5 000 kg以下的奶牛, 将健康、繁殖性能与遗传种质好的305 d产奶量6 000 kg以上的牛作为核心与育种群。可见, DHI报告不仅应用于奶牛的指导经营管理, 还为公牛的优质选育提供可靠的依据[11], 不断增强整个奶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水平[12]。

3.1.2利于牧场生产标准化

通过DHI的报告来调整饲料结构, 加强奶牛群的管理, 从而有效控制原料奶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 使牧场的原料奶达到理想成份和卫生指标, 进而达到标准化生产。如沈阳军区农副基地奶牛场利用对成年母牛群连续观察分析7个月的DHI测定数据来调整日粮结构, 最后体细胞由原来的78.9万个/ml下降到16.9万个/ml[13], 表明通过每月对体细胞数进行监测, 使现场能尽早发现隐性乳房炎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 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减少了奶损失。

3.1.3指导牧场生产的日常工作

通过DHI测定可以及时发现牧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有效指导牧场生产的日常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 通过DHI测定, 检查牛只日产奶量、305 d预计奶量, 分析牛群的泌乳曲线、峰值奶量、高峰日测定日奶量等可以对饲养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2) 通过测定体细胞数、奶损失等可以对挤奶员、兽医人员、负责牛舍卫生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3) 通过泌乳天数、产犊间隔等可以对奶牛配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4) 比较上一年的泌乳曲线、体细胞数曲线可以了解当年的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

3.2 DHIDHI利于保障奶业健康发展

DHI系统有利于牛奶第三方检验制度的建立。在美国、加拿大等奶业发达的国家普遍实行生鲜奶的第三方检验制度[14]。而我国部分奶牛场和奶农作为生鲜奶的生产方, 却没有自己的检测手段, 生鲜奶的质量主要依靠乳品加工企业化验, 测试项目和指标高低由加工企业决定, 有失公平、公正的原则。政府部门可以将DHI测定中心作为生鲜乳第三方检验部门, 推行第三方检验制度, 确保奶农和加工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 保障奶业健康发展[15]。

3.3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DHI技术 篇6

1 影响体细胞数变化的因素

1.1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是影响体细胞数最重要的因素。从乳房炎发病机理中得出病原微生物侵入乳房后能否致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防卫能力 (即乳中的天然抵抗因子) , 而机体抵抗力强弱与平时的饲养管理成正比。通过合理的饲养, 有效的管理会大大减少乳房的感染率, 从而也就降低了体细胞数。有效的乳头药浴、干奶期治疗、正确的挤奶程序、挤奶设备的好坏和消毒程度都会影响个体乃至群体的体细胞数。

1.2 牛只的年龄与胎次

实践和研究表明, 年龄越高, 胎次越多, 体细胞数越高。在非感染状态下, 一胎牛的体细胞平均为232, 000/毫升, 而超过7胎的为868, 000/毫升, 平均每胎次增加100, 000/毫升。胎次高的牛利用的时间长, 会有更多的机会感染病原, 导致越来越多的乳区受到感染;年龄高其免疫力有所下降, 一旦受到感染恢复的时间会更长, 从而引起乳腺的损伤就更广泛;以前发生过乳房炎的牛如再次感染, 机体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 从而使体细胞数增多。

1.3 泌乳阶段

乳中体细胞数也随泌乳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产犊后体细胞数一般很高, 随着泌乳量增多而降低。但如果泌乳早期体细胞数偏高, 预示干奶牛治疗、临产及产后环境等存在问题, 改善后就会相应下降。通常在泌乳高峰时体细胞数最少, 干奶时最高。原因是随着泌乳量的减少体细胞数就会增多, 但增多的主要是上皮细胞, 此时不能单一根据体细胞数作为是否患乳房炎的依据。

1.4 季节与气候

夏季体细胞高, 冬季体细胞低。潮湿炎热的夏季利于微生物生长, 加大了感染机会, 体细胞数也随之增加。但季节不是体细胞变化的主要因素。

此外, 遗传和应激反应也会影响体细胞数, 患隐性乳房炎的牛只对应激倍加敏感;发情期和运动量急剧增加的牛只体细胞也会随之增加。故此我们在利用体细胞数高低辨别牛是否患乳房炎时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综合分析做出客观真实诊断。

2 利用DHI报告控制乳房炎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个体体细胞数与群体体细胞数

2.1.1 个体体细胞数可以判断乳房是否受到感染。一般认为体细胞数超过20万/毫升为隐性乳房炎, 超过25万/毫升为临床乳房炎。对于体细胞高的牛应及时处理, 防止感染其它健康牛只。尤其是作好机器和人员消毒工作, 做到先挤健康牛只, 有病和呈隐性的单独专人处理。

2.1.2 群体体细胞数是所有牛体细胞数的平均数, 不能作为诊断的标准。因为群体中个别或几头体细胞数特别高的牛均值也会升高, 不要因个别现象混淆整体正常均值。若群体体细胞很高, 应从挤奶设备、挤奶程序、卫生防疫、饲养管理上找问题, 也就是目前正在应用的控制乳房炎的程序还不够理想。

2.2 前次体细胞数和本次体细胞数

二者的差异程度反应了治疗、管理的效果。

2.2.1 如果本次体细胞比上次高, 说明问题依然存在, 可能是治疗、管理的效果不好或是挤奶过度、挤奶时乳房受到损害所致。

2.2.2 如果体细胞数持续升高, 预示着牛群中存在着隐性乳房炎 (只表现为体细胞升高, 不表现临床症状) 此时应考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所致。这可能与挤奶程序和方法有关, 在挤奶过程中不断有健康牛被感染, 近而导致体细胞数持续升高。

2.2.3 如果体细胞数忽高忽低, 预示着牛群中存在着临床型乳房炎, 多为管理和环境因素造成的, 改进管理加强畜舍器械消毒工作即可避免。

2.3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诊断阈值

通过以上总结分析使我们知道影响乳中体细胞数的因素很多, 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建立合理的诊断阈值以降低误判率。下表提供了不同年龄、主要病原菌和次要病原菌感染状态下乳房是否受到感染的诊断阈值, 仅供参考。

此外, 体细胞用于不同的目的也应有不同的诊断阈值。根据报道体细胞数作为干奶期诊断的阈值是20万/毫升, 误判率小于15%;监测乳房炎控制程序是否合理的阈值是25万/毫升;监测群体乳房炎流行情况的阈值是28.3万/毫升。

3 降低奶牛体细胞数的办法

DHI技术 篇7

DHI的作用是强大的, 笔者所在的奶牛场已连续3年进行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现结合实际情况浅谈一下其作用。

1 指导奶牛选种选配

DHI报告对个体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都有详细的数据, 可以根据奶牛个体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种公牛精液进行配种。通过对个体奶牛的选种选配, 可以提高后代奶牛的质量, 从而不断提高整个牛群的遗传水平。

2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可以提示营养状况

在DHI报告中, 有一项数据反映乳脂率与乳蛋白之间的关系———脂蛋比, 一般脂蛋比值应为1.12~1.36。如果两者比值太低, 可能是日粮组成中精料太多, 缺乏粗纤维或瘤胃发酵 (尤其是纤维的消化) 受阻, 再者日粮组成或精粗料物理性加工有问题。如果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相差小于0.4个百分点, 则可能奶牛已发生了瘤胃酸中毒。如果奶牛群中有8%~10%的奶牛乳脂率比群体平均乳脂率低1%, 同样也可能是发生了瘤胃酸中毒。如果奶牛泌乳早期乳蛋白率太低,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干奶牛日粮不合理, 造成产犊时膘情太差;泌乳早期精料喂量不足, 蛋白含量低;产后100天以内奶牛群平均脂蛋比如果太高, 则可能是日粮中添加了脂肪或日粮蛋白中过瘤胃蛋白不足, 也可能是奶牛在快速利用体脂, 此种情况要检查奶牛是否发生酮病。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奶牛的营养与代谢状况, 通过报告分析可以及时地找出原因, 改进饲料配方。

3 为奶牛群繁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一般非季节性繁育情况下, 奶牛群平均泌乳天数以150~170天为宜, 这样可使牛群全年产犊均衡, 全年产奶量均衡。如果高于该数据, 说明奶牛群存在繁殖问题, 应加以检查并改善。

4 及时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状况

在DHI测定中, 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体细胞数 (SCC) , SCC能反映奶的质量和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奶牛体细胞数越高, 奶质量越差, 同时说明奶牛乳房健康存在问题。但体细胞数的高低只反映乳房受感染的程度, 而并非超过某一特定值就表示该牛一定患了乳房炎而需治疗。对于体细胞数较高的奶牛群, 应检查挤奶设备的消毒效果、真空度及真空稳定性, 奶衬性能及使用时间, 同时检查牛床、运动场等环境卫生及牛体卫生、挤奶操作卫生等。在DHI报告中还提供了因奶牛群体细胞太高而造成的奶牛产奶量损失, 应用该数据可以计算出奶牛场全年产奶量损失及直接经济损失。

5 为奶牛产奶高峰管理提供参考

如果奶牛高峰产奶量提高1千克, 头胎奶牛整个胎次产奶量就可能提高400千克, 2胎以上可提高225千克。理想的产奶高峰日应为产后45~70天。如果高峰提前到达, 产奶量很快下降, 应考虑补充微量元素、加强疾病防治。如果产后正常达到产奶高峰, 但持续力较差, 达到高峰后很快又下降, 说明产后日粮配合有问题。如果达到产奶高峰很晚, 说明奶牛饲养管理不当或分娩时体况太差。

上一篇: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下一篇:磷酸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