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系

2024-07-23

美术系(通用12篇)

美术系 篇1

郑州大学美术系的美术教育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 立足于中原独特的人文环境, 强调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兼收并蓄, 坚持美术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 而且是素质教育的育人理念。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 即在传授艺术语言形式以及技能技法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人修养的不断提高和人品人格的不断完善。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调全面修为、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 广大师生以广阔的视野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 以沉静的心态探索用艺术表现现实生活的规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美术系 篇2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前身为河南省漯河艺术示范学校,该校为我省唯一的中师艺术专业学校,建校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国家和省、市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指导。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曾亲临视察,他高度评价学校“艺术化加强军事化办得好”。

为提高办学层次,2002年漯河艺示范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合并,在艺师美术专业基础上建立了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系教工努力下,美术系逐渐发展壮大,现根据市场需求已开设装潢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动漫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摄影与摄像技术4个专业。为使课堂教学与市场接轨,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人才,美术系在教学中实施了走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影视传达、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制作、绘画材料6个工作室;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还与韩国株式会社studio 291动漫公司、珠海非凡创艺雕塑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翰林美术设计有限公司、南街村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签订了用人“订单”协议,以保证就业渠道畅通。

美术系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努力办出品牌、办出特色。

·师资

美术系现有专业教师4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5名,讲师、助教24名;10年以上教龄占95%以上,近年来公派到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广州美院。、西安美院等完成研究生学业的教师7名;是个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美术教育团体。现聘客座教授:王威: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大学美术系研究生导师马国强:河南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方照华: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曹新林: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周彦生:广州美院研究生导师

韩慧珺: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漯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其作品多次选入全国及省美展并获奖。

·设备

美术系有专业教学楼一栋,美术馆一座;设有电脑设计、动漫、雕塑壁画、环境艺术、装潢艺术设计工作室和美术资料室;配备有较齐全的各类专业教学设备:专业数码摄影、摄像器材;专业影楼、影视设施;大型雕塑工作设备,动漫设计制作设备等,能满足个专业教学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美术系除在校内建立实训场地外,还在河南省丽光广告公司、郑州市丽光表示工程有限公司、宇宙钧瓷研究所、漯河勿忘我影楼、正圆广告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基地更多的接触实践、熟悉具体专业环境,较好的运用形象思维及相关理论表现客观对象,为走向就业广为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

构建具有职高艺术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美术系根据学生就业需求,以职业训练为中心,以职业体验为起点,围绕职业放技能的形成和增强来精选专业与技能课;以实训为中心课堂,优化艺术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实践开发的综合性,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及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使所学专业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市场。

实践教学

根据教学安排,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深入生活、采风。近年来,曾到过长江大、小三峡、陕北、甘南、九寨沟、黄山、青藏高原、太行山等地写生。通过写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感受,激发了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创作灵感,完善和充实了教研教改的内容,学生专业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为增强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美术系每年按计划安排让学生到各个教学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工艺制作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创作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我系每年举办的写生作品、实践实训展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认识、感受及表现技巧和能力,受到了社会、学校和专业人士的一直好评。

·教研

教研成果

美术系教研成果突出。近年来,教师作品有60多幅获国家奖,近200幅获省级奖,并有300余篇专业论文在各类专业刊物发表。学生作品有多幅在国家级美展、影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中获奖,引起了省内外同行与社会的关注。

·装潢

装潢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装潢艺术设计、广告管理运作、印刷业、企业形象色花宣传人才及其他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广告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图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标志设计、CI设计、材料应用、电脑美术设计及相关软件。

·动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电影、广告、网络媒体、游戏设计等领域从事动画创作、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速写、色彩构成、数码摄影、艺术设计、动画造型、动画制作技巧、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场景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

·摄影

培养目标:培养商业人像、商业广告、新闻摄影、影像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影响造型、媒体印刷、图像处理、图片编辑、影楼运作等方面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广告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风光摄影、影像技术、数码影视、暗房技术、影像编辑、影楼与经营。

·环艺

培养目标:培养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庭院园林设计与制作、环境雕塑设计与制作及室内外装饰装修等方面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美术史与美术馆 篇3

以美国的情况为例,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美术馆和美术史之间的关系变迁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基本是在上一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以前,美术馆和美术史教育具有相当大的重合性与认同性。许多重要美术馆设在大学内部,城市大型公共美术馆的陈列部主任以至馆长也经常是著名的学者,并且不乏重要美术史系教授在美术馆兼职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这一时期中的美术史和美术馆在方向和方法上相当接近,均以重要艺术家和艺术品为对象,以艺术派别和艺术风格作为历史叙事的核心概念。其结果是,很多重要的学术研究计划是通过收集藏品、组织展览、撰写图录完成的。一些学者通过帮助美术馆建立高质量的收藏和文献库对美术史研究发挥了重大影响,同时确定了自身的学术地位。这一时期美国所建立的最重要的中国美术品收藏,如波士顿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克里夫兰美术馆、堪萨斯城纳尔逊一阿特根斯美术馆的赫赫有名的收藏都是这样形成的,其建立过程和最终成果对奠定美国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这种情况在上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美术馆和美术史研究的关系开始经历一个重要调整。这个调整的原因和过程相当复杂,牵扯到美术馆的机构和社会职能的变化、美术史家对自身学科和研究方法的反思,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中学术潮流的变迁等等。从美术史的角度看,这一期间的美术史研究在基本走向上发生了实质性的转折,新一代的艺术史家试图摆脱以艺术家和作品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方式,而把美术品放在社会、经济、思想史的大环境中去观察,或在理论层次上把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及文学批评中发展出来的概念和理论用以分析和解释艺术的形象和表述。这些动向并非是美术史中孤立的现象,而是一般性史学研究中的新潮流在美术史研究中的反映。比如说传统的史学研究以重要的个人和事件为主线,这和传统美术史研究中对重要艺术家的侧重是一致的。但此一时期中兴起的“新史学”则更强调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多种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美术史研究中,一个吸引了不少学者的新课题是对艺术“赞助人”(或“主顾”)以及对画家的社会圈子和作坊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基本设论是,即使“天才”艺术家也必然受到社会和经济关系的制约,其作品必然反映了这些关系的实际运作,而非全然是个人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表现。

虽然这些观念和研究方法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今日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当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则具有一种强烈的“反正统”性质,其倡导者往往表现出一种力图脱离甚至反对美术馆的态度。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他们看来,由于美术馆对藏品的重视和依赖,因此必然以鉴定、断代、风格分析作为基本研究手段,也必须以重要艺术家和作品作为陈列和研究的核心。这些革新派的美术史家因此往往把美术馆视为传统美术史的基地,通过否定美术馆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否定传统史学的目的。另一个原因则更为深刻:这些学者所追求的是美术史学科的知识化和独立化。为此,他们力图摆脱美术史的“实用性”,主要是摆脱美术史研究与收藏及鉴定的关系,而将其转化为一个“纯粹”的人文学科。由于这种企望,他们努力向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如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积极靠拢,而尽量疏远与美术馆的传统联系。

从美术馆发展的角度看,二十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变化是,在这一期间内公共美术馆逐渐从美术史界分离出来,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博物馆史研究者认为,在机构和经济运作上,美国的艺术展览馆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持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其主要的发展动力是富有的企业家和财阀。通过帮助建立大型美术馆,这些独立个人或家族一方面对社会做出了公益贡献,一方面也通过这些公共文化机构巩固了他们的社会权利和对城市的控制。美国美术馆在六十年代以来的一大发展是其赞助者和投资者从单独的富人转变为企业和财团。一旦后者通过董事会等决策机构控制了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和运作方式,它们也就决定了美术馆的企业化进程,越来越注意对经费和投资的吸引以及与商业流通的协作。美术馆所办的展览也就越来越成为市政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这个层次上与城市行政机构发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大型美术馆的主要计划已经不再由策展人、评论家甚至馆长和展览主任控制了,而是变成企业和政府行为。

与美术馆企业化、机构化的过程密切相关,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的流行展览对美术馆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人把六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时期称为“巨型展览时代”(Age of Blockbuster),其主要的特征一是展览的规模、费用与奢华程度极大膨胀,二是观众数量的急剧增加。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多而复杂,包括五十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旅游业的发展等等。其结果是大型美术馆在城市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举办的大型展览(blockbusters)不但是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对该城市的地位和经济收益有直接影响。虽然大型展览并不拒绝学术性,甚至有的也希望在学术上有新的发现,但是由于展览的最终要求是吸引最大量的观众,其策划人和设计师必须尽量考虑流行的口味。学术价值往往成为第二位因素,而票房成为衡量一个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提供了评判某美术馆及其管理人员是否经营有方的衡量标准。纯粹学术性的展览虽然仍旧存在,但是在美术馆的年度计划中占据越来越小的比重。

美术史和美术馆界之间关系的这一变化虽然相当深刻,但并非是绝对的。实际上,自九十年代以来,当二者都经过了一个自身独立化、系

统化的演变过程,美术史和美术馆重新取得了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与早期的“重合”和“认同”的关系判然有别,此时的美术馆和美术史学科对各自的任务、目标和性格非常明确。情绪化的对立逐渐消失,代之以更为冷静的协商和对新型关系的摸索和实验。

比如说,美术史领域中在这一期间内出现的一个新课题,是对展览及美术馆的历史进行研究。从事这种研究的美术史家希望通过分析美术馆和陈列方式的历史演变,说明艺术品意义以及与公众关系的变化。通过这种研究,这些学者发掘出历史上对引进新型美术馆和陈列方式做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对他们的历史作用给予了客观的评价。这种对现代美术馆职能的严肃考察研究的肇始可以上溯到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于六十年代下半叶所写的《对艺术之爱》(The Love forArt)。在这本书中他集中分析了法国及其他欧美美术馆的社会性质和职能,开创了目前称为“博物馆批评研究”(critical museum studies)之先河。这一研究领域在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美国学界逐渐形成一个跨越社会学、人类学、美术史及文化史的准学科,产生了不少有新意的著作。这些著作对于我们讨论未来城市美术馆的发展,包括中国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美术史研究中的另一个新的动向可称为“对实物的回归”。当理论化的倾向达到顶峰以后,许多美术史家越来越多地看到这种研究的一个重要局限,即对艺术品本身缺乏深入的研究,而常常以别的学科中发展出来的理论——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解构主义——套用对艺术品的解释。其著作常常以作品的复制图像代替作品本身,以对“图像”(image)的思辨代替对作品的物质性和历史性的具体考察。“对实物的回归”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术史研究中的另一大潮流又有着密切关系,即对艺术品“原境”(context,或翻译成“上下文”)的重构。“原境”的意义很广泛,可以是艺术品的文化、政治、社会和宗教的环境和氛围,也可以是其建筑、陈设或使用的具体环境。可以想见,当学者一旦开始考虑和重构这种具体环境,他们自然地要讨论一张画原来的陈放方式,一套画像石的原始课程的重点转移到知识性和解释性的方面,对艺术品实物的具体考察和鉴定大大减弱。有些系甚至明言宣告不培养博物馆人员。虽然这种倾向在近年内被逐渐纠正,西方院校中的美术史系或专业仍然缺乏与美术馆建立持续关系的方法。我认为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建立:

一、如上所述,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是对美术馆、美术陈列以及美术收藏历史的研究。这种研究对打消美术史和美术馆之间的界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从事这种研究时学生必须熟悉和使用美术馆的档案材料,深入了解美术馆的运作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同时设想发展新的展览方式的可能性。我认为有关这种内容的课程应该成为美术史系的常设课程,和必修的“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虽然美术史系的大部分的授课必然需要在教室里进行,但是美术史的教育绝不应该完全脱离实物。我认为在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上都应该有使用实际艺术品教学的课程,使学生从始至终能够接触实物,对具体的作品有实际的感觉和理解。为此,大学和美术馆必须相互配合,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达到以实物教学的目的。

三、鉴定和断代仍然是美术史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某些领域,如绘画、书法、青铜、陶瓷等,尤其重要。学生应该在专家指导下掌握鉴定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更为宏观的历史解释。

四、聘请美术馆专业人员在美术史系设立专门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利用美术馆中的实物收藏,学生的论文也可以以具体藏品为对象,从而也对美术馆的研究做出贡献。同样,美术馆也应该邀请专业美术史家举行讲座、设立课程,并对展览和研究计划进行切实的咨询。

五、鼓励美术史系教授和邻近美术馆的专业人员共同设计、教授课程。

六、美术馆设立特定的位置和基金,吸引大学生和研究生在馆内担任研究助理或博士前、博士后研究人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其纳入美术馆的特殊展览计划,使之能够跟随组织展览的一个全过程。

七、美术馆鼓励美术史系的教授和学生在研究中使用馆内藏品,为这类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并在美术馆所编的刊物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从美术馆的角度看,最核心的任务是开拓和完善与美术史界的合作渠道,包括以下几项:

一、美术馆专业人员与美术史家合作计划具有学术深度的展览。近年来在美国所举行的这类展览包括《董其昌的世纪》和《道教艺术》等,不但展品极为丰富,而且在历史解释的层次上被认为是达到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此外,一系列以中国考古新发现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包括《汉唐盛世》、《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等——也对推动学术研究起到极大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几个方面达到的:美术馆策划人和美术史家共同商讨展览的创意;展览图录包括专家撰写的资料丰富、分析翔实的文章;结合展览组织大型学术研讨会,有的还出版了讨论会文集。

二、美术馆邀请美术史家担任特邀策划人,组织专题展览。由于一些美术史家常常对某些历史问题或艺术品类别专攻多年,对有关材料和文献非常熟悉,他们组织的展览自然具有特殊的学术水平。加以美术馆专业人员的合作,其成果可以达到既深入又通俗易懂的效果。目前,通过这种“特邀策展人”的方式,一些西方重要美术馆不断推出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展览。一些美术馆也鼓励美术史家使用该馆藏品,组织灵活的小型展览。这些促进美术馆和美术史之间积极互动的尝试是非常值得继续发扬的。

三、虽然美术馆藏品图录的编写常常由馆内研究人员担任,但是考虑到美术馆和美术史不断融合的趋势,也可以设想采用合作的方法,邀请馆外专家参与图录的编写,以期提高效率和质量。

四、可以设想以美术馆与美术史界的关系为题召开学术研讨会。这种讨论既可以在美术馆或大学中举行,也可以由基金会主办。其目的是集思广益,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以最直接的方式达到共识。课程的重点转移到知识性和解释性的方面,对艺术品实物的具体考察和鉴定大大减弱。有些系甚至明言宣告不培养博物馆人员。虽然这种倾向在近年内被逐渐纠正,西方院校中的美术史系或专业仍然缺乏与美术馆建立持续关系的方法。我认为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建立:

一、如上所述,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是对美术馆、美术陈列以及美术收藏历史的研究。这种研究对打消美术史和美术馆之间的界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从事这种研究时学生必须熟悉和使用美术馆的档案材料,深入了解美术馆的运作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同时设想发展新的展览方式的可能性。我认为有关这种内容的课程应该成为美术史系的常设课程,和必修的“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虽然美术史系的大部分的授课必然需要在教室里进行,但是美术史的教育绝不应该完全脱离实物。我认为在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

次上都应该有使用实际艺术品教学的课程,使学生从始至终能够接触实物,对具体的作品有实际的感觉和理解。为此,大学和美术馆必须相互配合,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达到以实物教学的目的。

三、鉴定和断代仍然是美术史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某些领域,如绘画、书法、青铜、陶瓷等,尤其重要。学生应该在专家指导下掌握鉴定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更为宏观的历史解释。

四、聘请美术馆专业人员在美术史系设立专门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利用美术馆中的实物收藏,学生的论文也可以以具体藏品为对象,从而也对美术馆的研究做出贡献。同样,美术馆也应该邀请专业美术史家举行讲座、设立课程,并对展览和研究计划进行切实的咨询。

五、鼓励美术史系教授和邻近美术馆的专业人员共同设计、教授课程。

六、美术馆设立特定的位置和基金,吸引大学生和研究生在馆内担任研究助理或博士前、博士后研究人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将其纳入美术馆的特殊展览计划,使之能够跟随组织展览的一个全过程。

七、美术馆鼓励美术史系的教授和学生在研究中使用馆内藏品,为这类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并在美术馆所编的刊物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从美术馆的角度看,最核心的任务是开拓和完善与美术史界的合作渠道,包括以下几项:

一、美术馆专业人员与美术史家合作计划具有学术深度的展览。近年来在美国所举行的这类展览包括《董其昌的世纪》和《道教艺术》等,不但展品极为丰富,而且在历史解释的层次上被认为是达到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平。此外,一系列以中国考古新发现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包括《汉唐盛世》、《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等——也对推动学术研究起到极大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几个方面达到的:美术馆策划人和美术史家共同商讨展览的创意;展览图录包括专家撰写的资料丰富、分析翔实的文誊结合展览组织大型学术研讨会,有的还出版了讨论会文集。

二、美术馆邀请美术史家担任特邀策划人,组织专题展览。由于一些美术史家常常对某些历史问题或艺术品类别专攻多年,对有关材料和文献非常熟悉,他们组织的展览自然具有特殊的学术水平。加以美术馆专业人员的合作,其成果可以达到既深入又通俗易懂的效果。目前,通过这种“特邀策展人”的方式,一些西方重要美术馆不断推出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展览。一些美术馆也鼓励美术史家使用该馆藏品,组织灵活的小型展览。这些促进美术馆和美术史之间积极互动的尝试是非常值得继续发扬的。

三、虽然美术馆藏品图录的编写常常由馆内研究人员担任,但是考虑到美术馆和美术史不断融合的趋势,也可以设想采用合作的方法,邀请馆外专家参与图录的编写,以期提高效率和质量。

美术系 篇4

有关绘画基础课教学, 诸如基本功训练法则、风格以及与专业关系等问题, 已有许多论述。这里仅简略谈谈我校工艺美术系的绘画基础教学情况, 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想法。

1 敏锐观察和体验生活是培养学生造型艺术才能的重要途径

作为工艺美术的绘画基础既是一门技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 它的作用与专业基础凝固一体, 融化在专业设计中。从历届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来看, 由于绘画基础深浅不同, 所取得的专业设计能力亦有差别, 一般情况下, 绘画基础深厚的学生对专业设计学得也好, 创意与构思和艺术处理的思路就比较宽广, 表现技法也多样灵活。绘画基础较差的同学专业设计也有些一般。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仅有较好的绘画基础还不够, 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设计创意能力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修养, 如同一个人需各种营养, 不然就会成为发育不良的专职工匠。

绘画基础是工艺美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体现了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工艺美术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工艺美术的绘画基础包括素描, 色彩和国画等课程, 每门课又都涉及到艺术构思与创意、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所以绘画基础课老师除教学生一定的技巧技艺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和审美观点。

在基础绘画的练习中, 通过系统有规律写生, 要训练本专业学生所需的敏锐观察能力, 要培养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观察习惯, 不仅在作画的时候要观察琢磨所看到的一切事物, 尤其那些瞬间万变的印象, 即是不画也要留意观察, 观察时对每一个微小部分和典型的细节都不应忽视, 使视觉记忆的水平不断的发展和升华。这是速写、默写和想象画的基础。当需要时, 这些变化万千的形和色便在记忆中活跃起来, 从脑海深处浮现到画面上。产生一种创意和构思的冲动。这对我们从事工艺美术设计的人来说, 只有养成时时刻刻的观察生活的习惯, 才会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 每个人对事物的观察都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情感, 而且各有不同。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日常所见的现象中, 洞察到一般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理解那些现象的本质, 培养学生具有全面表现事物本质的造型技能。学生的艺术才能各有差异是客观存在, 这并非是由于天赋。听觉机灵视觉敏锐, 不过是发展艺术才能的优越条件。任何才能在孤独状态中都难得到发展, 启蒙教育和周围的环境的影响, 是人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创造才能的主要因素, 因此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条件。当你所掌握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运用时, 就反映出你对这方面的才能。绘画基础课的教学中, 每一个环节对造就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才能负有重要的启蒙教育和的任务。

2 工艺美术设计与创新离不开绘画造型基础, 不同的设计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对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不论是产品造型设计, 还是装璜、广告等设计与创意方面, 都大量融合了各种绘画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创作手法, 有的工艺美术作品几乎是一幅完美的现代绘画。绘画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为我们工艺美术造型设计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使我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让人们得到更多更美的艺术享受。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的就应该基于这一出发点。

绘画基础各门课程设置, 应符合不同专业设计的要求, 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比重也应不同或有所侧重。如我校工艺美术系的宝玉石鉴定与设计, 绘画基础课主要以素描课为教学重点, 绘画基础课占专业总课时百分之二十二。室内装饰设计的绘画基础所占百分之二十。工艺广告专业的绘画基础课占百分之二十。三个专业的素描内容基本一样:石膏几何体、石膏像、人物。色彩 (水粉、水彩) 课的内容三个专业也都相差不多:静物、风景为主。国画课内容, 宝玉石鉴定与设计专业以人物花鸟工笔线描为主, 室内装璜专业和工艺广告侧重人物、山水, 而花鸟很少。都以写生为主。各门课教学都有其个性和共性, 也具有各自的教学体系, 教学过程中都基本上采用从易到难, 先简后繁,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 我们在素描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打破教学常规的尝试。我们的生源层次为初中生, 学制为五年, 毕业学历为高职大专。学生入校前都经过了素描专业加试, 内容一般为静物素描, 合格的同学中大多数静物素描基础还好。为了让学生有“形”的准确意识, 在学生刚入校时, 就将第一单元石膏几何体素描换成了人物线描, 因为不画明暗素描, 而是以线为主要表现方法的素描 (线描) , 对“形”的要求特别高, 造型只要有点不准确, 画面中马上就能反映出来。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入校第一节素描课就必须重视素描“形”, 明确素描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形”为基础, 只有画准“形”, 才有可能学好素描的个道理。从第二单元再进入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等素描课程, 实践证明这种打破教学常规尝试, 对提高学生写实的素描能力和造型意识以及对今后专业设计帮助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意义深远。

工艺美术的特点不同其它造型艺术, 它有着自身的规律, 它所表现的内容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联, 所以它的创作和设计素材也是形形色色的, 表现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 甚至一片枯片的形状, 纤维组织及其色彩都会启发设计、创意和构思, 引出优美的造型和图案。学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艺术设计能力, 我们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应各尽其才, 围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绘画写生对自然形态提炼概括, 突出形象特征, 这些要求和所采取的表现手段与专业设计基础十分相联, 但不能彼此相互代替, 否则就冲淡各自的根本任务。任何的形式变化都源于自然生活中, 没有花酿不成蜜, 而蜜并非是花。不具备起码的写生能力, 甚至把造“形”比例不准确当着艺术夸张, 简单概念与提炼概括混淆不分, 任笔自流离开法度, 最终歪曲所表现的形象, 这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工艺美术的绘画课基本结构是以造型艺术共性为基础。

3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因材施教, 努力提高学生的造型理念和创新意识

近年来, 由高职生扩招, 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绘画专业基础较差, 加之初中生年龄偏小, 学生厌学情绪较严重。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我们除了采用一些超常规的教学方法外, 对新生绘画基础训练从严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方法和完成作业步骤等造型意识上, 从最基础的“形”准确到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从自然物象的“形”到艺术中的“形”, 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物象的造型意识。我们只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才会使学生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迅速提高。人的艺术才能不仅表现在敏锐观察、正确的思考和判断,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创造造型理念, 这种造型的理念就是绘画基础课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高年级具备了一定的写生能力, 又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绘画课在最后阶段主要侧重对物象形象的概括提炼和夸张, 运用设计理念, 绘制设计性素描, 强调个性发展教师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课题要求各个专业都需要安排一定比重的全面因素的作业, 在共性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有所差别, 如室内装璜专业和工艺广告专业, 素描课为人物, 以短期作业为主, 另加速写, 着重研究结构和形式法则, 以及素描创作设计的内在规律。而宝玉石鉴定与设计专业素描则重写实性, 用线表现“形”的律动节奏。作业时数服从课题要求, 长短期穿插进行……

一幅好的作品始终体现步步深入反复修正和创意的过程。人对素描的认识是在不同感觉所组成的整体关系进行分解与综合过程中提高的。正确的认识是取决于准确分析, 要知其所以然, 就需要具有严肃求实的精神, 象科学试验分解溶合物的组成成分那样, 在自然形象中有比想象好的一面, 而想象也具有比看到更好的另一面, 客观存在和主观联想合二为一是素描造型的基础, 二者缺一不可, 否则就会画成刻板的标本图解, 或者是脱离对象的其它什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和特点在共同课程中因材施教, 提出不同侧重要求, 如果不按造型艺术规律去对待我们每一幅作品, 那么我们会很难学好本专业。

高校美术系述职报告 篇5

一、班子自身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通过学习贯彻学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责任意识。

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3、巩固美术系团结干事的大好局面。系领导班子率先垂范,顾全大局。同志们之间友爱互助,在全系形成了一个祥和、民主、团结、求实的人际环境4、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学生评优、入党、评定奖助学金等方面的不正之风。强化学风,量化管理,民主评议,从渠道上杜绝不良风气的产生。

xxxx年6月美术系党总支被学校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加强专业建设,增设美术学专业书画学习方向

根据美术系“十一五规划”,我们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积极创办新专业方向;随着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中愈来愈重视对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并加强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教育教学在中小学得到了愈来愈普遍的开展。基于此,在美术学专业原有的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本学期又申报了“书画专业”学习方向。我们地处xx脚下,书法课程与xx的历代碑刻结合起来,依托xx丰富和深厚的书法碑刻人文财富,开展书法人文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开设有xx文化特色的课程,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大门类,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美术系发挥专业优势,将xx文化与美术学、艺术设计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xx自然和文化资源,用当代美术语言解读xx,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建设逐步呈现特色。本我们开设了xx山水画创作学习与研究、xx油画风景画学习与研究、xx花鸟画学习与研究、xx旅游纪念品开发与研究、xx岱庙壁画临摹、xx书法碑刻学习与研究等6门专业选修拓展课程,将xx作为艺术大课堂和教学基地,特别是教师们将xx研究课题及成果与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xx岱庙壁画、碑刻书法、古建筑和古松柏等资源,传承和发展中国艺术文化,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每次课程完成之后,都举办作业展览,并进行点评和总结,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响应学校的公开教学活动,我们从上学期末开始,利用暑假,先后在系内进行了三轮集中公开教学。全系教师集体听课,课后立即集体评议,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及时的给予反馈。互相取长补短,结合美术专业特点,重点研讨了专业技法辅导课的教学方法,努力探讨适合美术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新方式、方法。通过此举,老师们不仅对于常规的新授课程在教学过程设计、教态、教学语言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范画示范等等教学环节的把握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收获。在第一轮公开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对部分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的青年教师,又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公开教学,甚至于逐字逐句的帮助他们。有付出必有回报,在本学年下学期学校组织的公开赛课抽测活动中,本学科的老师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08年素描教学群获xx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五、学术交流领域广阔

围绕08年的教学,组织了多次学术活动。先后邀请台湾教育书法家协会秘书长简英智先生等七位专家教授,分别为师生作了《从汉隶线条美谈中西美学理念》《xx文化与xx山水画研究》等学术报告;我系教师王文君为师生作了《装置艺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我们还利用“xx讲坛”让学生聆听了著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学术报告《xx经石峪研究》和中央美术学院博士《xx岱庙壁画研究》的学术报告。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极大的活跃了师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开阔了师生的学术眼界,有力地推动了我系师生的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的开展。

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支持教师们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了“山东省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基础教学研讨会”等8次;成功举办了 “xx学院50年校庆书画展 ”、“08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毕业创作展览”等展览20余次。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我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激发了师生创作及教研热情,对我系的教学科研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六、科学研究成果丰富

xxxx年我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丰富多彩,出版画册专著3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5篇(其中核心2篇);多位教师在专业杂志发表美术作品30余幅;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画展8幅,其中卢东作品《访荷》入选“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展”获优秀奖并被收藏。

在今年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省首届高校美术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中,我系教师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八项,三等奖六项及优秀奖12项,学生获奖25项,总成绩在山东省同等高校美术专业中名列前茅,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获省文化厅艺术科研立项3项;获xx学院科研立项2项;1项课改立项顺利结题。

七、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今年我们在图书资料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利用图书资料费,先后多次在北京、济南、泰安等地购买价值9万余元的图书、音像资料,添置了书架、书厨、期刊架,购置了微机一台、手体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台,实现了图书资料微机管理,实现了网上查阅、借阅。2005年为了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阅,又建立了阅览室一间。几年来,订阅期刊、杂志一直保持在55种,其中增订了2种外文期刊。现有的图书、音像资料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需要。

为了保证写生实践课程和教学实习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与xx美术馆建立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八、创新思路,突出主题,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1、常规管理取得历史性突破。学生常规管理重点从平时抓起,修改学生课堂考勤办法和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加强早操、晚自习的组织和考勤。做好、做实学生日

常学习行为表现的记录。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更是严格考勤,落实到人,学生的旷课率减少到1.5%,各类活动的出勤率达到97%。改变了美术系学生自由散漫、纪律性差的学习生活习惯。今年下半年,我系荣获“早操和晚自习管理先进系。

2、实事求是得做好综合测评工作。在学期综合测评中,对学生的旷课减分、科研和社会工作加分等量化指标进行全过程公示,接受全体学生监督,让学生看到有真事,从而对测评结果普遍认可,为评优入党、评定奖助学金提供了全面而真实的数据指标。

08年,我系获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山东省优秀班集体、运动会精神文明,军训管理先进营队、早操、晚自习管理先进系等集体奖13项,比07年增加了8项,名列全校第二。

不是美术馆的“美术馆” 篇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第一件美术作品就是它的主体建筑。“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使整座建筑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同时,主体建筑前的大型广场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调,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走进博物馆,迎面就是第二件著名的美术作品:一幅用火药炸出来的巨大的壁画,壁画题为《同文、同种、同根生》。该画高18米、宽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火药爆绘壁画,作者是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画面上一棵巨大的榕树就是用火药爆破出来的,它厚重的根系象征着海峡两岸的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缘。作者将榕树的叶子与火药放在一起作为“颜料”进行创作,一“爆”成功。作品的制作颇具创意。现在馆内还陈列着创作时使用的火药、导火索、毛巾等“工具”。蔡国强说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自己童年放焰火的经历。

博物馆的第三件美术作品,确切地说是由好多展览厅和其中的展品共同组成的。因为博物馆是按照闽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同的“五缘”来设计的,分为陆桥相连、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功、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等七个展厅,展出了大量来自海峡两岸和海内外收集的精美作品。这件作品不用我们多说,你看到了就一定会喜欢上它们的。

致歉声明

我们南昌市少年宫在《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7年第四期)发表的题为《趣味课堂——“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一文中,未征得赣州市文清实验小学的同意,使用了该校组织学生活动的两张照片。构成了对该校的侵权。在此,我们对该校深表歉意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南昌市少年宫

美术牵动学生 学生带动美术 篇7

美术课并非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这样简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十分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同桌之间互相演示,然后纷纷到前面表演。这充分使学生发挥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全面提高,并主动发展使课堂教育素质化。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便是美术教育中的灵魂。

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求知的欲望。但在开展创造教育,把创造性思维培养引入课堂后,变得十分活跃,勇于发言。观点虽不是很正确,但对于自己确实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既不同于别人,又超越了自我,真正是创造性的。

针对自身原有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良好个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术课虽然让学生感觉较其他课更有趣,但也会有枯燥的地方。因此课前的引导便极为重要,引导的目的相同,但方式方法应多样化,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兴致勃发。

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挑战。师生之间还可以进行强烈的互动。教师也可以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探讨,对于学生求异或写写行空的想象进行正确的评价。鼓励、创造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小学美术教育中,认为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有的形结果,而要真正重要的唤起创造的热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胆的发展创造性思维。

为了使学生感知,尽快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比如讲童话故事、传说、谜语,激发学生对绘画的乐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情”启学,用音乐导入内容使教学过程赋予感情色彩,给所画的东西赋予灵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启发性教学

1.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宽松自在的氛围,用讨论、提问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不施加压力。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探索心理,启发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求异思维

1.开展绘画竞赛,利用学生的好强心理,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

2.为了使教师过程的创新更有趣,创造性思维更活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添画、组画、改画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1) 对实物进行观察及写生等,并提出创新要求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2) 创造性思维需要勇气,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充分地肯定和鼓励,也要正确进行分析。

(3) 要主要保持学生求异思维和独特的兴趣爱好。

学生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绘画本身的魅力和各种引导手段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正范, 《大学心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美术系 篇8

一、亲近生活,赏民间艺术的美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大自然是最好的创作场所。孩子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可感知、欣赏、体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和感受自然万物中的生命形象,描绘心中的美好世界。笔者曾利用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利用节假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参观镇淮楼、文通塔、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淮安府署、胯下桥等名胜古迹,感受民间建筑的美。利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进行教学,不仅使幼儿充满新鲜感、亲切感,更能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采纳以往经验,选民间艺术内容

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那些幼儿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因此只有那些幼儿直接感受过的事物才能被他们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去。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幼儿熟悉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有过积极情感体验的民间美术作品,有组织有系统地为幼儿提供民间艺术作品,有助于他们的感知经验系统化,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内容,便于儿童提高注意力和兴趣。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值得遵循。如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层次性的教育目标:小班为初始层次,以民间绘画、撕纸、面塑为主。中班为发展层次,以面彩塑、泥彩塑、蜡染、扎染为主。大班为提高层次,以刺绣、编织、剪纸为主。

如:剪纸,那些贴在窗棂上的红窗花、新房中的并蒂红双喜,祖祖辈辈的中国人都见过。幼儿剪纸时的心理动机和民间高手一样,自我表现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幼儿在稍微具有操纵能力后,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情趣的图像来,这种创作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和游戏成分,因此幼儿非常喜欢,作品也有强烈的独创性和即兴感。

三、创设区域,享创造美之乐

在各区域设置民间艺术内容,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功能、多层次的材料,创设特色活动区。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许多比较原始的材料,开展制作活动。如剪窗花、做灯笼、捏泥人、蜡染等。幼儿通过折折、剪剪、画画、染染这些较简单的、能够尝试进行的活动,认识到自己也能够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在成功体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活动区,自由地选择操作,区域活动没有一定局限性,幼儿可以大胆地想象,俗话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如美工区中,小朋友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眼睛”等;幼儿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大胆造型:孩子们在饭勺、锅铲上堆色画脸谱,在杯垫上描绘各色花纹,利用碎纸屑制作纸浆画,在鹅卵石上大胆造型,在快餐盆上描绘中华吉祥图案……他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美术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件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幼儿的小手中变得精美异常,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四、结合民俗,家园互动

1. 开展与民间传统节日活动密切相关的民间美术活动

如花灯、年画、中国结、剪纸等,通过家、园配合的途径,引导幼儿参加本地本社区相关的民俗活动,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下,与家乡的民间艺术对话,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美。又如在春节主题活动中欣赏中国结、年画、剪纸等与春节节日有关的民间美术作品;放寒假前,通过看录像和图片,向幼儿介绍春节习俗,关注春节期间大街小巷及家家户户环境的布置,共同动手粘贴彩条,布置班级环境。放寒假中,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如逛花市、挂年画、贴春联、走亲访友拜年等。寒假后,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春节见闻,欣赏各自收集的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作品。在浓浓的民俗节日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 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民俗活动

美术教师的美术鉴赏教学尝试 篇9

美感、艺术行为成为治疗的核心,那么《美术鉴赏》课程是否可以成为关键环节?

美育通过艺术教育,非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内容,以及艺术理论、美学理论学习实施。

美学(英语:Aesthetics),又称感觉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主要是研究审美,即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而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制力是克制个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认识程度有助于改变心里状态。当一个人认识到其神秘本质,会在心态与行为上产生改变。为什么我们不让他们看清神秘本质。高中学生青春期、叛逆期的特点——独立意向及求知欲强,思想单纯,自制力差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他们处于儿童到成人的分界点,开始尝试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身边的事物。

推动思考与探索,追寻美的本质与意义。

FILMCLUB案例,TED《电影世界共同的奇迹》里面叙述的,“技术正取得史无前例的发展,而文化却变得前所未有的贫瘠。”1 000 多所学校要求加入FILMCLUB,他们已拥有近25 万儿童。将批判性思考和好奇提问的经历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心中的疑问激发他们通过影评来表述。

在很多人印象中,学生会更喜欢故事,但很多逻辑问题会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身边会发生的事情都是他们思考的素材,人际关系、行为、个人经验……他们喜欢思考中检验自己。

教学案例:思考与探索,一个人面对两扇门,一条通往天堂,一条通往地狱。门边两个人,一个叫真实,一个叫谎言。只可以问一个问题,寻找天堂的路。

知识记忆是高中学习必须的环节,但是,在高中毕业后三至五年,高中所强化的知识记忆几乎淡忘……教育因此而失败么?没有,剩下的是能力,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智慧。渐进的层级关系,逻辑思维是必须的纽带。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尝试

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用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作为教学引导,切合美育目的,引导学生认清对网络、游戏、影视的“迷恋”原因。

1.由自然的感受开始,到本质与意义,自然美感。

自然美感与科学中的规则美感,由植物的自然美感,到高中数理的数列与几何分割的规则美感。看到图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觉很神奇,去追寻答。自然,每个人都很容易接触到的存在。人们喜欢美丽的环境,仅仅去感受还是不够的。提出高中的数列与几何分割,学生自然被导向数理的规则美感思考,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更深层的应用科学,也会给他们展开新的思考方向。植物叶片的立体螺旋结构,仿生学案例,空间构成,艺术美感的抽象等。科学给予你们理念,去解析这个世界。艺术行为,艺术作品,需要用理念来创造。给美丽图片,赋予符号创意的创作。

2.由个人经验开始,到社会事物、生活、现象,社会美感

《为了鸟儿们》这部奥斯卡获奖作品,用艺术美感的方式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你一个新的平台去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只小鸟儿……

《纸人》里,古董汽车、KTO海报、车站与报亭;办公室,眼镜,背带裤……你找到纸人的呆板与枯燥的根源吗?会滋生多彩生活的渴望吗?

BBC《角斗士》取材于一位角斗士的墓碑记录,从一个采石奴隶到成为角斗士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去感受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这段文化情境。历史与思想政治教材,会成为学生最好的资料来源。另外,一些科技与信息更适合成为他们了解网络与媒体商业本质的教学题材。

3.由科技开始,揭开神秘的商业面纱

虚拟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真实的光影模拟,让人身临其境,极具美感却并不神秘。图片的直观,到抽象的文字,尝试图片与文字的融合———插画(插图),到漫画。由摄影到胶片电影,到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游戏的箱庭理论(马里奥兄弟),到红外线定位的体感游戏(xbox);“拟真环境动态群组”:*MASSIVE动态化任务面部动作模拟捕捉,这些都是影视动画作品量产的根本,看起来很真实确是程式化的量产。

例如,《冰河世纪》与《里约大冒险》制作花絮。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并呈现在你们眼前。为什么不自己去寻找,把这些乐趣分享给其他人呢?

结语

美育的灵活取材,美的本质与意义的思考探究,可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希望这样的教学尝试可以缓解学生身上发生的社会问题。就像宗教一样,揭开神秘的面纱,认清其本质。

摘要:尝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迷恋”、“手游迷恋”等社会问题。以美的对象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展开美育教学,追寻美的本质与意义,发挥艺术类课程美育效用。

美术系 篇10

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美术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状况, 代表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愿望, 因此, 民间美术一直是现代学者研究的重点, 认识和利用民间美术能扩展我们的审美视野, 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对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感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转变传统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

(一) 形成现代民间美术式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一般采用课堂教授、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课堂辅导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模式单一, 而像电影、游戏、参观、故事、辩论、竞赛等现代教学手段几乎没有用在美术教学上。这些现代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 在美术教学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民间美术是传统的母体艺术之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因此, 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健康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习民间美术, 不但可以释放学生的压力、舒缓情绪、激发创造力,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民族自豪感。民间美术多是表达普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和愿望。欣赏并了解这些艺术作品, 可使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与热爱。观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 民间美术是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需要创作者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 学习民间美术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内容, 可使学生在民间美术欣赏和创作过程中, 通过对通过讨论、沟通、点评和互动, 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美术学习能力。艺术作品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进行创作之前要在脑海里形成一些线条和颜色, 然后根据需要把这些对象进行抽象概括, 而民间美术的多数作品, 如窗花、剪纸和陶艺等都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概括, 学生学习这些作品, 可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自主学习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民间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特色鲜明, 将其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中, 民间美术所表现的朴实、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习俗, 从而将其发扬光大。民间美术多彩多姿、样式繁多的艺术内容, 能美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提高道德情操, 并且民间美术教育可以和智育、体育相互联系, 共同培养其人文素质,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 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高校是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高校进行民间美术教学时, 要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 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问题的精神。学习民间美术就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因此, 要使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也要在生活上使用, 如在挖掘和研究豫西民间美术的同时, 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民间美术与剪纸”公选课, 不断尝试把豫西民间美术资源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把“民间美术与剪纸”定位于开阔眼界、拓展素质的教学目标, 把课程分为理性认知和动手实践两部分内容——即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豫西民间美术形态的学习与把握, 以点代面使学生对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民间美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全面的认识与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剪纸形式的具体艺术实践, 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一简单简捷的表现形式去体味民间美术中率真、淳朴自然的表现特质。

二、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使民间美术教学融入地方色彩

豫西地区, 古称河洛地区,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更迭和社会变迁中, 豫西地区的民间文化始终以自己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地发展着。豫西民间美术根植于豫西地区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形成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民间面塑、民间纸扎、民间皮影、民间绘画、民间说唱与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 承传有序, 衍变出新, 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古朴的外在形态彰显着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感人魅力。

豫西地区的民间美术源远流长, 承袭了古老的民间习俗, 与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仪、岁节时令密切相连, 内容囊括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 可以说它是豫西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是豫西广大劳动者追求美好、寄托理想的最便捷、最直观的物化方式。这种情感和理想是健康的、光明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的学习, 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

“民间美术与剪纸”课程通过民居与工具欣赏、民间服饰与陈设欣赏、民间玩具与面具欣赏、民间神像与贡品欣赏、民间版画与雕刻欣赏、民间绘画与刺绣欣赏、豫西民间剪纸欣赏等大量的影象图片资料的观摩与赏析, 使大学生了解和把握民间美术丰富多姿的艺术形式, 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 全面认知民间美术的特异品质和本源精神。

三、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大学美术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新生力量, 具有传承文明、建设未来的使命。而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但现在许多民间美术样式都面临消亡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应该主动去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 探索和挖掘传统的民间美术样式, 把传统的民间美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现代民族特色的中国艺术。

“民间美术与剪纸”特色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创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深受广大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 “民间美术与剪纸”课程不但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悠久的文化渊源、绚丽的艺术形态、独立的艺术体系和多元的造型方式有系统而又深刻的认识与掌握, 更重要的使学生在感悟其博大厚重的同时能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源于劳动, 进一步感悟和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加强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从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学生的开放性想象思维, 确立和完善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同时, “民间美术与剪纸”的教学实践也为我所在的学校进一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这浩如烟海的民间美术形态中, 豫西地区的民间美术形式只是一个缩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些民间美术面临消失的危险。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 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民间美术教育, 使大学生了解民间传统文化并对其继承发扬之, 以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传统的母体艺术之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有选择地把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到高校美术教育中, 对当代大学生认知艺术的本源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拓展创造性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美术教育,民间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学芹, 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0

[2]李勇, 李滔.美术教育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安塞县文化文物馆, 安塞民间绘画[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

[4]张道一.燕尾裁春[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美术系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表现;美术素养

如何因地制宜地实施国家国定课程中的美术课程,确保科学有效地评定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这是所有学校、美术教师所要研究的内容。小学因课程课时少、班级多、学生集中上课,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及学生学业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用多元评价课堂分,提高学生管控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课时少,时间短,作业用时长,学生从自己的教室排队走进专用教室,要做到快、静、齐,很难。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每学期开始,美术老师就应和学生说明:美术课是创造“美”的时间:因为课时少,作业量多,所以需要抓紧时间,得做到“快”,美术作业需要创新想象的空间,得做到“静”,美术课堂是表现美的场所,要有秩序 “美”,得做到“齐”。教师强调几次,美术学期的成绩会有“课堂表现分”,表现好的优秀,一般是良好,差是及格。学生大多数都能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得先行:教师课前要提前进专用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如开电脑、拷课件、作业放好,示范材料摆好,静静等待学生的到来,课后教师自己动手整理好专用教室再离开。身体立行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有些特别好动调皮的学生也应摸透他们的心理,采用一定的“战术”应对他们,喜欢表扬的找到其优点给予赞许,喜欢劳动的给他机会整理教室……。美术教师准备好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表,课堂上被老师点名批评的记录一次,学期如果积累了“十”次以上,是不能有优秀的。学期结束前,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自评分、生评分,师评分这样的多元评价,最后汇总得分就是课堂表现分。

美术课堂采用多元评价课堂分,既能客观如实地体现学生一学期的课堂表现,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美术课堂上的自我管理能力。美术课堂所表现的 “秩序美”也更加明显。

二、实行综合评定作业量,促进作品优质化

美术课堂的“美”得通过学生作业来体现,作品质量的好坏,它能反映出学生的课堂表现、创意表达,美术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力求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方法新颖、内容有趣、课件生动、示范到位……这样学生的美术创作才能有图可依,有法可寻、有感而想,美术作业的质量会明显提升。美术作业的时间一般留给学生一节半课时,约一个小时,前一节课教师新授半节课,给学生半节课起稿创作,下一节课留给学生作业实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想象创作,学生的作业才能展现“美”。新课授完,学生开始创作起稿时,教师可逐个地“面批”,一般按组来进行,哪个组学生集体课堂表现好的可优先“面批”,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能做到组织有序,美术教师当面点评,学生易于接受,并进行适当修改,这样作业质量会马上提高,学生享受到作业成功的快乐,作画兴趣能得到有效提高。学期结束前,让学生交换检查作业质量,如你共有几次作业,共批改到几次优星,少一次作业扣5分,并在课件中展示按优星次数算分,0次60分,1次至5次65分,6次至8次70分,9次至10次75分,11次至13次80分,14—15次85分,15次至18次90分,18次以上95分,并请学生自我评定汇总最后作业成绩分,当然美术教师在设置作业分时,要综合考量整个学期作业量才能设定。

这样的评定作业成绩的方式,学期开始就要和学生说明,在学期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提醒学生。学生就会重视自己的美术作业,知道不能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知道作业要追求质量,美术作业再也不敢敷衍了事了。

三、运用检测学科素养赛,把控美术质量值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一般每年定时对各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检测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调整。学校课程部同样也会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调整,通过班级质量调研、年级质量调研、校级期末学科质量检测、区级质量抽测、市级质量抽测,全方位把控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今年学校课程部就进行了二年级和六年级的调研,并专门抽测了二、六年级的美术,从调研情况看,美术学科教学质量整体不错,但班与班之间差异明显,追根溯源:是由于有的班级学生没有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以至于美术知识掌握不牢、美术技能一般化、不认真不细心。通过检测学科素养赛,能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解决。期末的美术检测也尤为重要,首先对学生加强美术知识的复习,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检测,第一节课一般是美术知识理论部分,教师可事先把知识部分阅卷完,第二节课进行绘画创作表现。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最后的期末检测作为学生的美术期末成绩分。

美术系 篇12

一、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随着课改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活动方式来划分领域。 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 而欣赏又分为“ 欣赏评述”和“ 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的设计体现了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二、注重对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兴趣的评价

整个评价过程要体现课程标准评价的时代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注重评价的互动性与情感性。 低年级学生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他们常常把一切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美好的,和自己有关联的。 他们不知道怎样画是最好的,但是他们什么都敢画,在这里我们评价的就不是“ 画的是什么”“ 像不像”的问题了,而是把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给予评价。 在执教《 乘上列车去画画》 这一课时,我边让学生观看幻灯图片边做游戏,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你们在乘车过程中见到了什么? 心情怎样? 表情应该是怎样的? 对学生这种积极参与意识,我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感受用画面进行表现,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词语表达出来,并进行评述,让他们互相提出建议,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识水平以及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也进行了全方位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游戏活动,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过程性、终结性和综合性评价

小学美术评价要体现整个学习过程,既要有课堂评价、短期评价、 中期评价及长期评价。 短期评价主要为单科评价和小单元评价,中期评价主要为大单元评价和学期评价,长期评价为学年评价和跨年级评价。 由于评价融合于小学整个美术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评价过程又不断变化,所以也就形成了评价的过程性与终结性。

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基础。 作为老师要对不同的思维层次给予不同评价,即以激励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创造,体验成功,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重视体现评价的激励性和体现自我的动态性,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平时观察指导,学期进行总评,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四、对学生美术作业的单一性评价变为多元性、多样性评价

1.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 1) 体现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 为了突出评价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有必要对 学生的美 术活动表 现进行评 价 ,主要通过 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 2) 要体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与家长的评价 。 在评价情境中,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平等的主体,他们是整个评价的共同建构者。 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用问卷的形式,还可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成长记录档案的评价方法可以做到日常化,让它能清晰、全面地记录学生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相对较小的评价活动。 家长参与评价体现课程标准所具有的时代性,也是新型评价的基本组成,它促进了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使教师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2.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 1) 对学生掌握美术知识 、技能情况的评价 。 根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这方面的评价主要针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四大领域。 在造型表现的学习活动中, 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能否通过绘画或拓印等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动物形象,能否认识常用颜色等,作品的表现是否与众不同等;在设计应用活动中,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是否对材料有大致了解,能否选择材料进行造型制作等;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的活动中应评价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美术知识诠释作品技巧,能否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及自然的感受,能否联系其他学科进行创作等。

( 2) 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 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活动,是否对身边能找到的材料的形、色感兴趣, 是否能对材料进行联想,是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灵活利用材料进行创造等。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具有自觉性与主动性,他们对美术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安全地使用工具,是否在学习活动结束时收拾、整理材料和工具等。

上一篇:林下土鸡养殖技术下一篇:合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