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财务人员

2024-06-09

铁路财务人员(精选10篇)

铁路财务人员 篇1

传统财务管理侧重于报账、记账、算账、管账,由此,各级财会人员尽管专业各异、职责不一,但都被人戏称为“账房先生”。随着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铁路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个比过去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传统财务管理就越发显得不适应,迫切需要实现观念的转变。

一、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不适应

1.重秋后算账,轻事前预测。

铁路基层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好核算工作。财务核算属于事后反应,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财务机构臃肿,财务管理分散,财务业务不集成,监控机制不完善,以及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的信息流不畅和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铁路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从微观上看,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延误了决策;从宏观上看,严重影响了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管理方式和事前预测防患于未然比较,其不足之处显而易见。

2.重资金管理、轻资本运营。

铁路基层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偏重于账不错,钱不差,缺乏通过资本运作、资产重组提高效益的思路,在当前形势下,其弊端不言而喻。

3.重账面平衡,轻动态分析。

铁路基层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以账面平衡为好,缺乏对管理漏洞的检查整改,不符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而且这种管理方式重视账面静态平衡、轻视对财务状况的动态分析,因此不利于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4.重指标完成,轻管理创新。

铁路基层单位财务会计一般认为完成上面规定的指标就皆大欢喜,普遍侧重于指标检查,忽视对整个过程的监督,体现出对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严重不足。

5.重刚性管理,轻柔性管理。

一直以来,铁路基层单位往往只强调带有强制色彩的刚性财务管理,强调遵守和服从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完成各项财务指标,否则便给予惩处。显然,这种刚性财务管理具有强制性特征。而柔性财务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诱导性力量,从而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把组织的意志转化为大家自觉的行动。可见,这是一种更加高级,更加人性化、民主化的财务管理,也是一种更加理性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

二、适应铁路改革要求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财会人员仅仅在资金使用和经费支出上做到收支平衡是不够的,要在管理上多下功夫,下大功夫。要着重解决好财务管理工作中两大职能,一是服务职能,二是监督职能。为此,财务部门应该抓标准、抓制度、抓规范、抓检查。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从加强基础工作开始,在基础工作上狠下功夫。

1.树立大财务观念。

所谓大财务是指站在企业层面的、按业务流程进行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全员参与的、经过筹划的、以一定时段为考核期的、以实时反映和风险预警机制为控制手段的财务管理活动。大财务观念提出的意义就是要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回归、发展并被有效利用。站在铁路企业的高度看问题,因为资源的稀缺,才产生管理。因此应该有效地利用资源,如设备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财务集中审批等,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加强各部门间业务的横向管理,确立大成本管理观念 。如质量成本管理、安全成本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部门的基本职能,而按照惯例,这些管理纵向联系比较紧密,横向沟通则比较少,然而这些管理与财务管理都是相关的,需要加以整合。

2.树立风险意识。

由于科技创新成果技术含量高,凝结了大量的人类智慧,使其起到了价值放大器的作用,普通的物质材料一旦与其结合,便可身价倍增,一旦获得成功,便会带来极高的回报,与高回报高收益相对应并存的则是高风险。由于受如下因素的影响,企业也将面临很高的风险: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知识积累、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变化大。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现代铁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往往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较大差异,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如何防范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是财务管理者所必须明确的。因此,铁路财务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应尽可能回避风险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但要注意风险与报酬是相伴而生的,低风险往往对应的低报酬,取得高报酬要冒更大的风险。如何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选择,这是财务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3.强化创新理念。

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因此,铁路企业也要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忽视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投资决策的重点应以无形资产为主,并以是否给企业带来智力资源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动力作为效益评价的标准。

4.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时代对财务机构高效灵活的要求,改革现有财务机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已是当务之急,财务人员应该不断地加强学习,加强培训,更新知识,多学习业务技能,各级领导更要为财务人员多提供学习培训,提高素质的机会。财务人员在学习业务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学习现代化工作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技能、精通业务是财会人员胜任财会工作的前提条件。另外,要做好铁路财务工作,还必须对铁路行业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有相当的了解,懂经营会管理,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参与管理。因此财务人员要多参加学习,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名学习型的会计,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经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改革现有企业管理体制,使现有的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有参与竞争适应新形势的紧迫感,促使他们充实、调整现有的知识结构,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会计理论水平,提高处理实务的能力,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会计改革和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5.重视理财环境的观念。

经济效益、现金流量都是企业内因,决定着企业的量变和质变,而理财环境则是企业的外因,是企业量变和质变的条件。企业只有适应理财环境的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实现理财目标,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理财环境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一方面为企业的合法经营保驾护航,一方面企业也要依法经营,遵守规则,否则会受到法律惩罚。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既为企业提供筹资和投资的场所,便于企业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又为企业理财提供有用信息。任何企业要长盛不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仔细研究经济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6.做好柔性财务管理。

柔性财务管理以市场导向为主,关心顾客的需求,把争取顾客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因此,既要重视生产管理,更要重视“顾客关系管理”。关心员工的尊严和价值实现将成为实施财务管理柔性化的前提。因此,财务管理要发挥企业员工的天赋和能力,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组织结构要从纵向转变为横向,建立横向网络组织结构代替纵向金字塔组织结构,可以减少成本,还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当然柔性财务管理要发挥协调作用,防止分权失去控制。企业员工将参与企业权益的分配。管理方式要从控制转向引导和激励。激励要改变过去仅依靠物质激励的方式,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给予不同的激励手段,除了物质激励外,还应注重精神激励和情感激励,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充分挖掘出其内在的潜力。在财务战略中加入柔性思维后,就会意识到无论什么企业都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一往无前,它们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需要调整和变化,该收缩时就不要扩张。只有在两者完美统一时,才能获得最大价值。

摘要:随着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铁路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个比过去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传统财务管理越发显得不适应,迫切需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为此,应树立大财务观念,不断学习的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和创新理念,重视理财环境,做好柔性财务管理。

关键词:大财务观念,柔性财务管理,转变

铁路财务人员 篇2

【关键词】 铁路企业 档案人员 综合素质

当前,铁路不断深化改革,进行机构重组,给干部职工的思想造成一定波动。特别是在强化基础工作上,要求要以“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为主线,这无疑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面对严峻形势和工作压力,各级档案管理人员,要站在政治高度和从大局着眼,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对待并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档案人员必须从以下四点着手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1. 提升思想素质,自觉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当前,在铁路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人们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个别人由于没有主动加强学习,导致不能用新理论、新观念去分析和解释新情况、新问题,在思想观念上不能正确把握方向,甚至在不良思潮和各种物欲的诱惑下,动摇了立场,迷失了方向。更有甚者面对各种不良思潮,自己的立场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旗帜鲜明地支持正确的东西,坚决制止危害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的言论和行为;不能与一切社会丑恶现象作坚决斗争。由于工作性质决定着档案人员掌握了整个单位的信息资源,有的是暂未公开的,有的是保密的,更多的是最新的文件精神。如果在思想上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容易因一点点蝇头小利而丧失自己的政治立场,从而导致悔恨终身。因此,档案人员必须主动加强学习,主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够站在大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自觉维护单位的团结和荣誉,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工作部署,使自己的一切言行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相符合,与企业发展和党的要求相一致。

2. 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在社会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不否认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见利忘义、急功近利、缺少社会公德不良等现象。但作为档案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先进典型、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能够正确处理名与利、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在自己默默工作和默默奉献中,不断校正人生坐标。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讲道德,讲廉耻,讲荣辱;严于律已,率先垂范。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但自己做个品德高尚的人,还要去感化别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对待公私利益上,主动服从组织安排,不闹个人意气,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不与歪风邪气同流合污,充分体现档案人员优秀的品质;在对待同志矛盾上,要胸怀坦荡,不计较个人恩怨,不计较私仇,正所谓“将相顶头能走马,公侯肚内好撑船”,对同志不抱成见,有肚量,容得人。常言说:境界有多高,事业有多大!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必须做到境界要高、心胸要宽、心态要平、作风要实、能力要强、方法要多。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看淡个人名利,看重肩上的责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坚忍不拔地工作,才能持之以恒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以实际行动和成绩取得组织的信任与认可。

3. 要脚踏实地,忠诚自己的事业

作为一名档案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没有台前的辉煌,只有幕后的艰辛;没有显赫的名位,只有无私的奉献。档案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与其他业务部门相比,除了清苦,就是辛苦。如果没有对档案事业的热爱,没有那份对事业的执着,肯定干不好工作,更当不了“幕后英雄”,甚至有可能有辱于我们所从事的崇高的档案事业!所以要正确地认识档案工作地位的特殊性、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把工作当成生命的一种状态,把工作当作进步的阶梯,把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档案工作是最平凡的工作,但是,又是最光荣的工作,要充分認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档案人员要用心去想、用心去做,每件事都要想想怎样才能做到位,还有哪里不到位,有没有可能更到位。用心去比,用心去问,今天的工作有没有到位,今天的工作和服务到位在何处,没有到位的地方在哪里,我明天是否还能到位。一句话,就是要用心去把工作当事业来做,激励自己干工作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优质高效。

4. 要边学边干,不断提高工作本领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企业。作为一名档案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学习,用新理论、新理念武装自己。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充电,保持稳定的知识储备,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从容应对我们未见过的东西,也才能不至于出现力不从心,爱莫能助的尴尬局面。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增才,学以致用”的理念,通过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本领,努力成为工作中的复合型、全能型人才。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如下能力:

4.1 协调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常常要和有关领导和部门打交道,要得到各方面的鼎力支持,除了依靠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外,更主要的靠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协调能力的发挥,而且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也是通过无数例子得以佐证的。

4.2 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高新技术管理手段。近几年,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新技术,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完整安全的保护信息、及时准确提供信息、最大限度运用信息,使档案“起死回生”发挥最大功效。

4.3 学习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和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不能只吃老本。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有计划进行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另外,也要掌握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用丰富的档案专业知识去指导和推动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4.4 开发能力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目前档案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档案的拓宽与深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创造有利条件,运用现代化手段,及时、准确、高效地开发信息资源,更好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迪.浅论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铁路财务人员 篇3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引导保障性住房建设,铁路系统响应号召,迎势而为,结合自身优势,着力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切实改善民生,一批批保障性住房工程竣工使用,相应物业配套设施紧随其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企管理下的物业产业如何更好地运作、探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之路,特别是国企体制下的物业管理人员配置、绩效考核和培训教育的问题让人深思。在此,笔者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讨,为后续跟进项目积累经验、梳理心得、查找不足、探寻新法。

1 实例情况

1.1 基本概况

白龙苑小区于2010年11月正式投入运行,是太原铁路局第一个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单独核算、以岗定薪经营模式的职工住宅小区,小区建有7栋高层住宅,共有住户2 116户,总占地面积6.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

1.2 人员配备

按照岗位需求,通过正式职工内部选聘的办法,对物管主任岗位(1名)、副主任岗位(2名,分别主管客户服务部及综合管理部)、事务员岗位(1名)、财务岗位(1名)、客服部主管岗位(1名)、客服管理员岗位(其中客服服务员3名,收费员2名,抄表员1名)、综合管理部主管岗位(1名)、维修组长岗位(1名)、电气维修工岗位(5名)、水暖、上下水管道工岗位(2名)、绿化、卫生环境组长岗位(1名)、秩序维护队长岗位(1名)、车库管理员岗位(1名)、监控管理员岗位(3名)、弱电管理员岗位)(1名)、绿化工岗位(1名),共29个岗位进行选聘,同时成立白龙苑物业管理中心,最终有26名职工经过选拔,进入相应岗位。同时外雇人员包括保安、保洁人员共100人左右。

1.3 经营状况

该小区2011年度成本进行核算,收入方面包括管理费收入、车位费、电梯费等,支出方面包括正式员工工资、雇佣人员工资、公共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维修及保养费、绿化养护费、供水二次加压费、电梯基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支出等。通过收支比较得出,该小区在2011年度盈余尚可。

1.4 目标方向

白龙苑物业小区作为铁路物业真正走向市场化运作、树立品牌、具有里程碑式的小区,其管理目标是“一年之内打造成为太原市一流小区,三年之内达到全国一流小区。”同时它肩负着开拓市场、探索经验的先锋作用,和“大学堂”式的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1.5 存在问题

在此仅就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一是人员配备合理与否的问题;二是绩效考核的问题;三是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问题。白龙苑物管中心运行的一年半时间里,前后变换了三位物管主任,平均半年一换,这对物管中心正常开展工作、班子建设、政策贯彻执行连续性等方面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当初公开招聘时,各岗位待遇相对较高,吸引力较大,但近两年来企业工资待遇增幅较大,平均以15%的速度递增,白龙苑管理人员收入仍执行原有标准,其岗位高薪优势已不复存在,而由于其岗位特殊性,工作强度、工作压力较大,引发部分职工萌生去意,造成管理层面的不稳定,这一问题暴露出管理上绩效考核的滞后。还有管理就是人员专业培训的实效性和紧迫性。国企职工转变角色走向市场,前后工作作风的及时转变,业务能力、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不是职工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平台,在这一点上物管中心还有待提高。

2 探讨解决措施

通过对白龙苑物管中心现状的分析,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想法。

2.1 实行“物管主任组阁制”

企业管理工作,最直接的目的是追求工作效率,以最小的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的管理效率。实行“物管主任组阁制”,由“物管主任”选择志同道合的管理班底,打破传统用人模式,使管理层更容易就相关问题产生认同感,达成共识,以利于形成稳定的领导班子。

对于实行“组阁制”有人会担心,组阁人会任人唯亲、形成利益集团。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上级明确了组阁人的职责和任务目标,把工作绩效指标分解落实到位,组阁人为了完成“硬性任务”,在任人唯亲的成本足够大的情况下就会努力避免。而实行“物管主任组阁制”的必要性之一就在于这摸索前进、披荆斩棘的道路需要上下一致、通力合作的领导班子。组阁制下的班子是命运共同体,由于组阁的特殊性、优越性,在明晰权责和共同利益的前提下,班子的“团结”才是真的“大团结”,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能够及时补台、内耗最低、效率最高、具有很强的执行力的领导班子。

而实行“物管主任组阁制”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物管主任人选的选拔任用上。通过竞争公开招聘选拔一位“有权威、有能力、有手段”的“一把手”,这就考验到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智慧和能力了。

2.2 完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缺乏正确的绩效管理制度的企业,就意味着失去了必要的市场竞争要素(谭章禄,2006)。

绩效管理的功能有三个层次。一是战略层次,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将职工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部门工作绩效,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绩效;二是职能管理层次,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对员工的绩效表现给予评价,并依次给予相应的奖惩,有利于发现、培养和提拔专业骨干和管理人才,作为企业进行薪酬、晋升和解雇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三是个人激励的层次,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发现员工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来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

对照白龙苑小区服务等级标准,对门卫、保洁、报修等服务细化服务标准,采取定标、定人、定岗、定责、定量、定考核的方式,层层分解,责任到岗、到人。合理配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多劳多得的绩效管理制度,激发职工工作热情,确保小区服务水平的稳步提高。对于绩效制度的制定,明确一个原则,即“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之间的平衡,争取做到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但要避免制度设计过于抽象和复杂,使绩效管理形如空中楼阁,缺乏操作性。抽象了抓不住绩效考核的核心,绩效工作流于形式,复杂了导致绩效考核成本过大,得不偿失。同时保证绩效考核的透明性,不要引起职工的心理落差与隔阂。

借鉴白龙苑物管中心经验,就职工薪酬增长机制一定要给予明确,在保证岗位薪资优势的前提下,稳步提高职工收入,确保岗位的吸引力,为引进优秀人才提供物质基础。

2.3 重视“职工培训”

现在物业公司作为企业,其商品就是“服务”。服务是物业企业的立足根本,如同精心打磨器物一般,我们的服务就需要我们悉心锻造。这个悉心锻造的过程就是培训。对于传统国企来讲,有利于职工健康成长的育人机制和成才环境尚未形成,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传统观念。从白龙苑物业管理中心运行来看,让原有国企职工担任管理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旧有国企风气下的职工能否适应现行市场的要求?同时又未经专业化培训的管理者,能否切实有效地推进物业服务品质的提升?因此,重视加大职工专业、管理培训势在必行。一是积极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观念,学习先进可行的物业管理理念和引进规范化的操作制度。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新颖培训方式,结合工作需求让职工转变思想,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二是结合绩效考核,将培训成效与考核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借此扭转管理人员旧有不当习气和落伍理念。

职工培训之事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储备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发展好白龙苑物业管理中心培训力量,“以点带面、以一抵十”,充分发挥“黄埔军校”式的人才输送作用,更是其意义所在。

3 结语

太原铁路局保障性住房项目在三晋大地已遍地开花,未来几年陆续有类似白龙苑小区规模甚至远大于其规模的小区投入运行,物业管理要紧随其后。在此分析白龙苑物业管理中心人员管理方面的得与失、优与劣,对于我们其后陆续成型的物管中心的建立发展,有着很好的代表行和示范性。

摘要:以白龙苑小区为例,指出铁路新建物业小区在人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措施。

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 篇4

【关键词】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铁路企业改革的推进,提高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被提上了日程,较低的财务管理水平与企业飞速发展产生了矛盾。为了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

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现状形成了铁路企业既不是单纯市场经济意义下的“企业”,也不是单纯的国家行政机构。因为特殊的国情,让它担负了国民经济运输的大动脉的角色,也因为它的这种垄断地位,决定了它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不同于完全意义上的企业。

二、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

1.资金管理风险

资金链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也是保证,资金链一旦中断,虽然也有可能利用信用举债度过难关,但是对企业的信誉会产生深远的不良影响,更多的时候是直接导致企业的终结。对于铁路局一级的法人铁路企业来说,资金的管理同样重要,资金不能过多,也不能断链。因为资金的来源无非是经营回笼和举债、所有者投入等。资金过多,一是失去了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制约作用;二是会增加资金的使用成本;三是资金过于充裕,也容易发生专项资金被挪用的危险。而资金不足,则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可持续性。

目前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是一个偏紧的程度,由于筹资的高成本制约,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些资金,尽量延长债务的清偿周期是一个办法,但是它也直接导致了日前路局的集中采购供货商不能及时拿到货款,从而变相加价,给基层站段的成本管理带来新的、不合理的“增长点”,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现象。

2.预算管理带来的风险

在当前大建设规模全面开展的关键时期,铁路企业实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发挥了最重要的管理和制约作用,杜绝了大部分的无预算、超预算等随意性支出,但这其中的风险仍是不可避免的,一是过分严苛的预算可能导致生产中的偷工减料现象,虽然短时期的成本是压缩下来了,可是安全的风险增加了,由于安全事故导致的损失自然也就增加了,这里所说的损失有些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二是较为宽松的预算也起不到制约作用,还容易引起“突击花钱”的现象,引发腐败。

3.对外投资、借款、担保带来的风险

首先是对外投资,如果可行性研究报告脱离实际,或者出现偏差,那么对外投资一旦投出,无异于面对着美丽的海市蜃楼,投出的资金有去无回,必然遭受重大损失。对外借款、担保项目也类似,在审批程序上不能严格把关,对借出的资金没有跟踪落实,对提供了担保的项目也没有时时监控,不可避免的给自己造成损失。

4.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形成呆坏账

铁路企业居高不下的坏帐损失,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应收管理不善,对于债权债务经办人因故脱离原单位后没有做好接续工作,清欠工作失去了延续性和完整性。另外由于没有建立呆坏帐责任追究制度,造成人离卸责。

5.会计电算化程度的深化带来的风险

随着社会快步进入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网络会计逐渐兴起,对于大型网络化发展的企业来说,这也是会计核算的一种必然,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无所不在,无纸化办公也强化了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这也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隐患,这种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网络病毒的出现,对企业的涉密资料构成威胁。第二.电子设备故障造成的损失也很巨大,有些可能是不可挽回的。

6.法律意识欠缺带来的营业外支出风险

对于因为法律意识不足,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在当今社会中也是比比皆是。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健全,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越来越多,但由于法律意识淡簿,经营管理中有漏洞,案件败诉也给企事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主要表现在:(1)劳动用工不规范引起的劳动争议,可能导致赔偿款的支出;(2)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不按法律要求签订各项合同,可能带来的各种经济赔偿损失;(3)税收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企业面临的各项税收罚款;(4)未能合理规避税款,增加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内部经营风险

1.提高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财务专业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是选拔业务素质好、政治素质强的财务人员充实到重要岗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二是落实财务人员轮岗制度,通过定期轮岗,提高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加强财务部门内部控制,三是牢同树立为现场服务的思想,克服靠文件和会议来管理的作风,经常性地深入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将财务工作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组织财务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财务整体业务水平,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政策规定,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管理到位。

2.完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

重点是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要求、结合铁路企业实际进行修订与完善,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财务风险全过程控制机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过程来防范,使企业财务管系统有效运行,在具体操作上增加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

3.加强资金和资产管理

完善有关防范资金风险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全方位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坚持资金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完善收支管理机制。加强内部资金调剂,认真执行“三重一大”管理审批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对当年资金和资产安全的跟踪审计,防范腐败,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加强资产安全管理,建立债权债务清理制度、问责制度,一旦发生坏账,要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通过现金流量预算来实现短期的财务预警,通过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财务指标综合评价长期的财务预警,通过对预警系统的运用,可以对企业资本营运的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异常征兆,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5.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针对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形势的要求,结合铁路企业实际情况,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计算,科学地设定预算管理指标和预算定额,细化预算管理责任,加强预算过程动态控制,强化事后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影响预算准确性的异常因素并加以修订。完善审批制度和程序,在做…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真实地可行性研究,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预算考核制度,确保各项预算得到圆实施。

6.加强铁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意识

强化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全面规范合同管理,一是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经济法》《税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内容的学习,培养…既懂经营又懂法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除了路局一级设有专业的法律事务部门,站段也应该设立专兼职的法律顾问。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已成为財务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这样就能积极防范、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1]杨丽梅对外投资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6,(3):41-42

[2]郭卫东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0-92

[3]姚信德谈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及其规避[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2):47-49

[4]谢北寒浅析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J].商业经济,2007(03)

合资铁路财务监管问题及对策 篇5

一、合资铁路概述

(一) 合资铁路的界定

关于合资铁路的界定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1992年8月国务院下发的合资建设铁路意见通知是最早的法律界定文件。该文件认为合资铁路是包括企业、地方政府等在内的众多投资方与铁道部进行合作, 参与到铁路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来, 倡导形成一种联合兴建铁路的合作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合资铁路界定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到了1996年,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合作方, 合资铁路的合作方还包括了中央各部委。发展到今天, 随着投资主体及其参股形式的多样化, 合资铁路所包括的范围将进一步延伸。

(二) 合资铁路的特征合资铁路是在铁道部的统一领导下, 依

据公司法的规定建立同时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铁路运输企业。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1) 多个投资方共同经营。合资铁路从其成立之日就不再像传统铁路一样只有铁道部这一个投资主体。各级地方政府和多种经济实体都有可能加入到合资铁路的建设中。目前, 投资的形式有各个省级管理机构就其辖区内的铁路建设与铁道部进行战略合作, 此外还有各种经济实体来进行投资入股。根据铁道部资料, 内蒙古作为合资铁路发展最快的地区, 在建及即将开工建设的一些合资铁路, 吸引投资者40多家, 吸纳社会资本达400多亿元, 既有煤炭、电力等大型国企又有民营企业和自然人。合资铁路这种由多个投资主体参股的铁路建设形式的出现是我国铁路发展史上一个制度创新, 打破了以往单一垄断经营的格局, 激活地方政府、民间资本的投资意识, 创新铁路行业组织模式。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铁路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外部资金的注入可以使工程项目迅速实施, 建设工期按期完成。此外, 通过引入多元投资主体, 还可以对铁路建设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 从政策、投资、税收等方面改善建设环境。如吸纳地方政府投资后, 在地方政府参与管理中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减少税收或降低征地拆迁费用等方面, 优化合资铁路的投资经营环境, 降低铁路建设成本。合资铁路建设施工、设计、咨询等方面通过面向市场招标, 设立项目法人, 充分考虑建设成本因素, 降低工程造价。

(2) 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我国的合资铁路组建的主要形式是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公司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都建立了完整法人治理结构, 对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都有具体的职能要求, 同时要求公司对自身的整个经营活动包括筹资、运营、还债、投资等经营活动负责。

(3) 行业管控与科学的管理方式相结合。合资铁路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受到铁道部严格的行业管理, 有关运量以及运价还有收入的清算等方面都要受铁道部的统一领导。合资铁路与国铁有根本的不同, 它在成立伊始就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自负盈亏的主体, 要对筹资、建设、运营、盈利、还贷等经营全过程负责。因此, 一方面合资铁路要受到铁道部的行业管控, 在运量、运价和收入清算方面要统一归属于铁道部的领导, 另一方面作为合资铁路的经营者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水平, 以确保企业盈利、按时还贷。可见, 合资铁路的经营管理的复杂性。

二、合资铁路财务监管现状

(一) 产权不够明晰

由于合资铁路是由多个投资方投资形成的公司制企业, 在其新建之时明晰各方的产权就尤为重要。目前, 国有股权代表的铁道部与各级地方政府及其它投资主体在组建合资铁路的时候并没有针对各方投资份额进行责、权、利的明确划分, 由此造成合资铁路公司在成立后的运营过程中, 各投资主体对应获取的收益或应承担的亏损责任往往产生纠纷。蓟港铁路有限公司就由于其近4亿元在国、地铁形成的设施、装备与既有的设备融为一体, 难以划清产权界限, 导致其无法享有完整收益权, 亏损严重。所以明晰的产权关系是合资铁路财务监管实施的基础, 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保障合资铁路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 各铁路局作为直接监管主体的弊端逐步显现

依据我国合资铁路管理办法 (试行) 中的明确规定, 铁道部要对合资铁路实行行业归口管理是合资铁路的总监管者。各省铁路局是接受铁道部的委托, 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来对其辖区内的合资铁路负责归口管理, 是具体的直接监管者。初建合资铁路, 各省铁路局作为一个实力薄弱、铁路运营能力相对较低、经验不足的经济实体, 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需要得到省路局的扶持。而作为省路局最初也通过对合资铁路的各级人员进行培训、生产运营进行指导、运力进行统筹等方面给予合资铁路很大的帮扶, 对其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合资铁路不断发展, 由各路局作为直接监管主体的弊端已逐步显现:限于大多数合资铁路的运营管理体制, 各铁路局作为直接监管者既是合资铁路的主管部门, 又是合资铁路运营管理的受托单位, 还是该国有线路的经营者, 对于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权责、收入的监管和考核就无从规范。铁路局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又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合资铁路的自主经营。从目前改革趋势来看, 铁道部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出台政策, 监管整个铁路行业的建设和运营, 而其下属各路局则是要经营所辖的铁路建设及运营, 属于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企业, 然而它又以监管者的面目出现对合资铁路进行监管, 这种政企不分的现象导致合资铁路的盈亏受到各路局的控制, 而作为地方参股投资方却无法主导, 影响到后续投资的积极性。

(三) 财务监管的依据是过时的政策、法规

我国现有涉及到合资铁路的法律及相关规定已十余年尚未修订, 年代久远, 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合资铁路的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已非过去的法规规定所能企及, 股权划分、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利润分配等各环节出现的新问题都无法找到政策法规依据, 这也阻碍了合资铁路在快速发展道路上的规范化管理。

(四) 沿用国铁监管模式监管模式缺乏创新, 作为监管方的各

路局按照传统的做法采用老套路, 单一的方法, 对合资铁路进行监管。并没有考虑到合资铁路本身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新型铁路模式与所属站段的管理有很大的差别, 基本上照搬了国铁的管理模式。从监管的角度, 作为国有出资方产权代表的各路局, 本应重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强对资本的监管。但沿用传统监管模式无疑忽视了对合资铁路财务的事前监管、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监控活动。针对合资铁路的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人员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 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收入和费用的清算制度的完善等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 监管委托人未发挥有效作用

由于合资铁路产生发展的条件各异, 尽管大多数合资铁路公司是依据公司法建立并在公司名称中出现“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字样, 同样也建立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及管理层, 但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作为财务监管人对合资铁路的财务监管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有名无实, 同时监事会中人员的素质和结构与制度的需要不相称, 亟待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

三、合资铁路财务监管对策

(一) 明晰合资铁路产权

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 (R.Course) 曾指出:市场运行缺陷的根源在于产权界定的含混模糊, 如此会导致摩擦和障碍在交易过程中频出, 而这种现象是会严重阻碍企业行为和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首先, 要对投资各方的资产所有权、法人财产权进行界定, 进而明确投资各方权责, 对各种表现形态的产权进行量化, 形成合资铁路企业的资产来源, 以明确核实企业的资产总额并有效加以利用, 既能明晰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又能使其保值增值。其次, 对于产权的变动, 利用市场化模式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来进行产权交易。在市场成熟的条件下, 涉及到合资铁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扩大重组或并购应主要通过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方式或完善的资本市场运作来实现。

(二) 明确监管主体

现有的由各铁路局作为出资方代表对合资铁路进行管理的委托监管体制已阻碍了合资铁路的发展, 如何既能保证铁道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合资铁路的监管, 又能使合资铁路公司具有活力, 成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独立运营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政企不分的现状, 就必须要明确合资铁路的监管主体。铁道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合资铁路起着宏观调控作用, 确定国有资本进入合资铁路的目的和范围。设立合资铁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监管主体, 它是介于政府和合资铁路公司之间的、独立国有资本代管机构, 是合资铁路中国有资本的出资者代表, 对铁道部属国有资本拥有占有权, 具有明确的监管责任。独立的合资铁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以投资额为限对合资铁路债务承担责任, 同时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力, 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监管的责任, 作为政府和合资铁路之间的桥梁, 协调合资铁路与政府、铁道部、各路局之间的关系, 以利于合资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三) 完善财务监管的制度、法规具体对策是:

(1) 完善合资铁路财务制度。修改过时的财务管理办法, 结合合资铁路特征, 制定对合资铁路的筹融资资金管理、铁路运营资本管理、国有资本金的管理等各项资本金管理制度;为提高运营效率, 加强对收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同时要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开支, 规定开支范围, 细化开支项目, 制定一些日常开支的比例或标准, 杜绝超支、超标行为的发生, 对于跨期费用和收入的处理, 按照规定的摊提方法进行处理;完善财务审批制度, 合资铁路各级财务人员对超过职责权限内的会计事项应向上级提出申请, 由上级财务部门或职能权力部门批准后予以执行, 如对外投资或担保事项就需要经过铁路权力机构表决决定后才能执行。

(2) 建立健全合资铁路会计制度。会计工作是实现财务监管的基础工作, 会计核算资料提供了监管的直接依据。会计制度的建设可以从源头上监控资源的流向, 优化了会计核算流程的设计, 制定了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并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制度建设中还会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会计处理流程设计, 多个责任中心划分、指标核算范围、设置内部凭证与报表等, 包括会计软件使用要统一、职责权限有限制等制度方面的内容。

(3) 理顺会计关系、正确选用会计政策。首先, 合资铁路要遵守会计制度的规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次, 正确选用会计政策, 主要体现在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采用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加权平均法) 、准备金的计提 (是否计提减值准备或跌价准备) , 选用不同方法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收益。按照谨慎原则, 为真实的反映合资铁路公司财务状况可采用历史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会计政策, 所以从稳健经营的角度考虑, 目前合资铁路公司应结合其发展战略正确选用会计政策,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 完善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当前的合资铁路董事会成员的双重身份类似体育比赛场上的一种不正常现象:运动员兼裁判员。他们源于投资方代表且又大都是管理执行层成员, 让运动员去监督自己, 同时做裁判员, 这种情况下的监督职能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引进独董 (独立董事) 是目前通用的一种做法, 强调其行为、判断的独立性, 监督的有效性, 有利于改善目前的董事会监督难的现状, 进一步提高董事会的工作质量。此外, 可采取对合资铁路外派监事的做法, 外派监事可抽检铁路各部门运行状况;监督部门经理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违犯法律或相关公司规定并带来经济损失的人员所应履行的法律责任在董事会提案, 根据所调查资料撰文做出监管报告等。

参考文献

完善铁路系统财务控制的思考 篇6

一、财务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 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 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一致认为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是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 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竞争以成本决胜败,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成本感觉是经营者最为重要的经营感觉。在西方, 自从管理会计产生以来, 会计就从单纯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并且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从简单的模式中走出来, 依旧重复地完成着事后的诸多工作, 因此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财务控制是项目财务预算顺利完成的保障。所有项目的最终完成, 都是要反映在资金运用上的, 反映在财务控制范畴之内的, 如何进行财务组织控制, 如何进行项目的流程控制、风险控制、责任控制、预算控制、内部结算中心控制等, 成为财务控制的首要任务。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不断创造最大化利润, 而财务管理的控制手段和监督手段必须放在企业资金运作的第一线, 也就是说企业能够创造无比巨大的财富, 财务控制和监督居功至伟。

二、铁路系统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控制对铁路部门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铁路系统财务控制仍存在问题:

1. 对风险认识不足加大了财务会计控制的风险度。

一直以来, 铁路部门的风险意识非常淡薄, 在未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之前, 铁路部门的款由上级主管单位拨付, 没有成本, 也不计亏损, 风险全部都国家铁道部承担。而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之后, 铁道部作为出资者, 作为政府部门, 基本退出了铁路系统的日常运营管理, 只对铁路部门实施监督责任, 经营权全部下放给铁路局, 铁路企业在获得独立经营权的同时, 也将承担相应的风险。如多种经营带来的投资风险, 资产不实使企业资产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不严密带来企业管理风险, 对外投资担保不规范给企业造成连带风险等。

2. 铁路行业在煤炭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询价信息公开性不够, 局限于少数关系供应商, 这一状况如果存在, 无疑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采购业务人员天天忙于比价, 效率低下, 规模效应不大, 甚至以比代招;询价只看价格, 忽视对供应商资格和服务质量审查;确定比价供应商时主观随意, 比价供应商的选取往往不是由询价小组确定, 而是依计划人员主观判断进行取舍;询价采购的文件内容过于简单, 往往只有报价表, 没有其它合同条款;询价小组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专家数量和比例不足。

3. 铁路行业在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1) 对销售渠道管理重视不够。对销售渠道建设和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 通常强调生产, 而轻视销售。即使有部分企业认识到了销售的重要性, 也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拉用户、抢市场上, 而忽视销售渠道的建设。 (2) 销售渠道管理混乱。目前, 销售渠道主要有直接渠道和中间商渠道两类, 但是在管理上却是比较混乱。 (3) 销售渠道成本过高。销售渠道为煤炭企业带来了出路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销售成本, 销售渠道成本就是指就是在销售时所产生的费用。此外, 铁路运输部门在管理机制也存在着管理层次多, 机构重叠、片面强调部门利益等诸多问题。

三、完善铁路系统财务控制的对策研究

既然铁路系统财务控制比较重要, 但目前铁路系统的财务控制仍存在许多问题, 所以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提高财务会计风险控制能力。

(1) 完善风险管理机构,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 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 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 (2) 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 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 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 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3) 强化成本管理和资金监管力度。在成本的控制方面, 要加强项目建设的责任分解工作, 施工中期的成本检查工作、完工后的成本考核工作及各项管理费用的审计工作都须落实。在加强考核的同时, 还要增强对承包单位的控制力, 落实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责任, 建立以承包人为首的管理班子, 全面履行项目中的成本责任。 (4) 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在于能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则能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危险信息, 并立刻发出警情预报, 提醒管理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5) 加强全员素质建设。任何系统的运行, 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高素质的理财人员, 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铁路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 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

2. 完善物资采购制度。

物资采购是煤炭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商品的一种商业行为, 煤炭企业经营活动所需爱的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采购获得的, 物资采购是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起始点。 (1)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系统管理制度。建立物资采购价格通报制度;建立物资采购约束及监督机制;建立物资采购档案:采购组必须建立、建全物资采购档案;建立到库物资验收审签制度;建立产品质量专题会议制度。 (2) 加强对物资采购系统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物资采购系统人员的业务水平;对物资采购系统人员进行长期有效的道德教育。 (3) 建立合理的物资采购管理方式。制定物资采购战略;严格区别重点物资与非重点物资的界限;对大宗物资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采购;对常用物资采用集中采购的策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降低采购成本;采购物资结算时, 必须认真核对各种凭证。

3. 完善销售渠道的对策。

(1) 提高对销售渠道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良好的销售渠道, 才能保证煤炭产品的运输, 销售、回款的顺利完成。销售渠道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加强销售渠道管理。不仅要认识到对营销渠道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而且应抓住管理的关键。铁路行业通过直接销售渠道和中间商渠道的分工, 可以使不同类型的渠道覆盖相应的细分市场。 (3) 减少销售渠道成本。煤炭企业销售渠道是建立在国家、煤炭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利益博弈基础上的, 国家和铁路行业应该有效利用各方各面的力量, 建设社会化的煤炭销售渠道。

总之, 财务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财务控制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有着良好财务控制体系的企业在发展中必然将占据先机, 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铁路要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加强财务控制。但财务控制制度的健全, 非朝夕能够完成, 也并不只局限于财务人员, 这需要调动企业各方面的力量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邓建永:《加强钢材采购管理,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 中国科技博览, 2009 (5) .

[2]季令:《走向市场的铁路运输》, 铁道出版社, 1998.

[3]马万里:《煤炭企业销售渠道现状与发展对策》, 现代商业, 2010 (3) .

[4]潘鹏程:《铁路运输业财务风险防范模式研究》, 内蒙古统计, 2009 (2)

[5]王振国:《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 财会通讯, 2008

[6]张英:《企业完善财务控制的重要性》,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5)

铁路财务人员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海铁路局南京疾控所在南京、徐州、芜湖地区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专业的人员。

1.2 方法

1.2.1 事先组织培训管理人员设计调查问卷, 并分别将问卷下发, 统一回收时间。

1.2.2 数据处理方法应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双录入确保录入质量,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方法主要为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调查

全所干部职工共97名, 实际完成调查83人, 人员应答率为85.57%。83人中, 男性44人, 女性39人, 男、女性各占53.01%和46.99%;平均年龄45.0岁, 男性47.3岁、女性42.5岁;<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者各占2.41%、27.71%、36.14%和33.73%;在调查的83人中, 有11人为非业务管理人员, 对其余的72人职称构成进行分析, 高级、中级、初级和未定职称者各占6.94%、51.39%、40.28%和1.39%;硕士、本科、专科、中专、高中及初中学历者各占3.61%、31.33%、32.53%、18.07%、13.25%及1.20%;从事防病健教、公共卫生、卫生检验、消杀、职业和环境卫生、管理专业各占15.66%、20.48%、18.07%、7.23%、12.05%及26.51%。在本单位工作年限≤10年、11~19年、20~29年、30~39年、40年以上各占8.43%、25.30%、39.76%、24.10%和2.41%。

2.2 培训现状调查

2.2.1 个人对单位培训重视程度调查

分为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有待加强, 把83人分为20~岁组, 30~岁组, 40~岁组, 50~岁组。通过统计分析, 四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earson卡方=8.812, P>0.05)

2.2.2 组织的培训次数调查

经统计分析P<0.01, 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分年龄段进行了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earson卡方=23.446, P>0.05) 。 (表1)

2.2.3 外出参加培训情况

2011年外出参加省市及铁路系统内部的培训次数, 0次24人, 1~2次48人, 3~4次9人, 5~6次2人, 有显著性差异 (χ2=59.892, P<0.01) ;分年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earson卡方=11.209, P=0.262) 。

2.2.4 2011年培训师资情况调查

认为老师水平很高的占8.43% (7/83) , 比较高的占56.63% (47/83) , 一般的占33.73% (28/83) 人, 很低的占1.20% (1/83) 。

2.2.5 培训时间的安排

认为很合理占9.64% (8/83) 、比较合理占54.22% (45/83) 、一般占28.92% (24/83) 、不太合理占4.82% (4/83) 、不合理占2.41% (2/83) 。

2.2.6 学习态度调查

认为需要经常学习的占78.31% (65/83) , 有需要再学习的占18.07% (15/83) , 不需要学习的占2.41% (2/83) , 没时间学习的占1.20% (1/83) 。

2.2.7 影响单位培训效果的因素

从高到低依次为形式太单调、职工主动参培意识不强、培训师的授课水平有限、时间安排不太合适、缺乏保障制度等。

2.2.8 培训后技能提升效果

明显提升占33.73% (28/83) , 稍有提升占56.63% (47/83) , 基本无效占3.61% (3/83) , 不了解占6.02% (5/83) ;按照年龄组统计, 有差异 (χ2=18.257, P<0.05) 。

2.3 培训需求

2.3.1 培训效果

认为培训方式效果由好到差依次为:外出参加培训机构课程占72.29%、单位内部讲师授课占57.83%、外请讲师到单位授课占51.81%、在职教育占22.89%、脱产教育占21.69%。

2.3.2 师资情况

希望的师资来源是由高到低依次为:培训机构教师63.86%、社会知名人士61.45%、高校教师45.78%、单位内部培训师24.10%、各科室主任13.25%。

2.3.3 培训课题

最想接受的培训课题是, 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知识83.13%、养生保健32.53%、法律知识25.30%、计算机/互联网24.10%、管理技能21.69%、压力与情绪管理20.48%、沟通技巧20.48%、公文写作14.46%。

2.3.4 专业知识

目前急需培训的专业知识占前五位的依次为:健康教育48.19%、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45.78%、质量控制40.96%、传染病预防控制38.55%、食品卫生37.35%。

2.3.5 培训方法

乐意接受的培训方法占前五位的依次为:案例教学法57.83%、经验交流48.19%、讲授法44.58%、声像视听法36.14%、讨论法34.94%。

2.3.6 培训时间

每次培训的合适时间:两小时27.71%、半天25.30%、两天19.28%、一天13.25%。

2.3.7 培训频率

愿意接受的培训频率占前三位的是:无偏好, 依培训需求而定36.14%、一月一次25.30%、一季度一次24.10%。

2.3.8 培训地点

希望的培训地点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专职培训基地53.01%、单位会议室42.17%、现场39.76%、高校34.94%。

3 讨论

3.1 人员现状基本符合要求

培训需求调查是培训全过程的首要环节, 也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基础, 是否开展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是决定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1]。此次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不同年龄人员对培训需求无差异;人员现状在职称构成上基本符合铁道部的要求:高级5%~15%, 中级30%~40%, 初级35%~45%, 无职称少于15%[2]。

3.2 充分利用现有人员, 加大培训力度[3]

专业人员平均45岁, 年龄基本偏大, 有91.57%的人员在本单位工作年限≥10年。专业人员岗位分配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我们今后将对不能及时更新专业人员的岗位, 除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外, 还要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提高疾控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鼓励参加各类学习培训, 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参加师资培训。

3.3 培训需求大, 培训后技能有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 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非常大, 参加学习的目的明确、动机良好, 只有2.41%的调查对象认为不需要培训, 与唐文革等的调查结果类似[4]。不同年龄组参加各级培训的次数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各年龄组专业人员均比较重视业务培训工作, 这与调查结果培训后技能有提升是相一致的。对不同年龄组培训后技能提升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有差异 (Pearson卡方=18.257, P<0.05) 。提示我们今后开展的培训应有针对性, 对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工龄等人员开展培训的内容应有所不同。

3.4 改变培训内容, 转变培训方式

在2003-2010年徐州铁路疾控职工培训情况现状分析一文中, 岗位培训中存在培训内容与实际的需求内容有所脱节的现象, 除项目培训外, 专业人员最多接受的是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政治知识、健康生活知识、安全管理等内容的培训[5], 而他们最希望接受的培训课题是专业知识、养生保健、法律知识、计算机/互联网等, 急需培训的专业知识也有所改变。但同时还存在着形式单调、培训师的授课水平有限等影响因素, 今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探索性的采取诸如案例教学法、经验交流、讨论等方法, 增加外出培训的机会, 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开展培训需求调查, 可以评估和掌握组织及人员的实际需求, 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等, 对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6]。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的基础上, 切实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为科学、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借助地方卫生资源的力量, 为专业人员的培训提供平台, 从而确保铁路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参考文献

[1]曾四清, 刘振华, 李东悦, 等.广东省市县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培训需求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09, 28 (2) :60-62.

[2]铁道部劳卫司.铁路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办法[Z].2007.7.

[3]王珊红.湖州市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2, 28 (2) :152-153.

[4]唐文革, 杨小伶, 李全乐, 等.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专业人员培训需求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19) :3893-3896.

[5]梁茹.2003~2010年徐州铁路疾控职工培训情况现状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11, 5 (12) :741-742.

铁路财务人员 篇8

《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正式发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管理部门都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之前铁道部也出台了《铁路系统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结合上述法律法规, 围绕各铁路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组织实施方面的具体做法, 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铁路系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1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象

根据规定,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针对不同层次水平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培训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 或已取得会计证但尚未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 的人员。初级会计人员主要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和处理, 因此其教学目标应设定为: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 能规范地编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报会计报表和处理其他具体业务。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 以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中级会计人员一般是会计部门的骨干或主管, 负责会计系统的组织管理和和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因此其教学目标应设定为: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理解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制度, 熟练地进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分析解决重要的财务问题。

笔者认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以把会计人员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主业人员和多经人员、在岗人员和不在岗人员, 在一些课程设置上根据人员特点增加各自的授课时间, 如多经人员可增加一些税收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知识, 会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在岗人员可以加大会计学原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还可以根据持证人员的学历等方面的情况不同, 对近年来刚从学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统一组班, 对症下药, 选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会计人员对他们指导, 使他们尽快适应并统领本单位的财会工作。

2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

承担铁路高、中级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 原则上应由与培训科目相同或相近、具有副教授以上 (含副教授) 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担任。承担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 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 (含讲师) 职称、中级以上 (含中级) 专业技术资格, 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铁路局系统主要承担中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许多铁路局的师资力量发展不是很均衡, 很多都达不到上述要求, 以太原铁路局为例, 只有三名专职教员。针对此种情况, 在07-08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 该局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如请财务处和基层一线的精通财务软件、熟悉会计基础工作、掌握税收实务的优秀同志担任授课教师, 把他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积累的知识汇编成书, 并编制了标准课件在铁路财务网上公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铁路局不仅要加大对自己骨干教师的培训, 逐步建立师资库外, 更应该与地方在中专院校或会计师事务所挂钩, 让中级会计人员走出去, 利用它们丰富的师资或经验, 提升铁路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

3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

《规定》首次明确了会计人员每年接受面授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许多铁路局采取的办法是每两年统一组织一次全局会计人员都必须参加的继续教育, 并行统一考试, 结果并不是很理想。笔者认为应该在没有安排继续教育的年份, 要求基层单位组织会计人员自学当年出台的新会计制度, 在合适的时间统一组织考试, 将会计人员参加考试学习情况作为会计人员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并且把会计人员参加平日学习的考核情况作为评选先进会计工作者、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等的依据之一。作为正式教育的补充形式, 继续教育也可以分阶段突出重点, 在各阶段重点安排讲授会计人员当前最迫切需要的知识。继续教育属于在职培训, 会计人员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参加培训, 所以培训时间一般只有几天时间。要想在短短几天之内面面俱到, 要求他们掌握各方面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 人们对强制性学习往往带有抵触情绪, 特别是对那些不能立即见成效的知识。所以, 在规划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时, 应重点安排某一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 运用这两方面的结合, 通过平时潜移默化的学习和集中面授时的重点进攻, 就能顺利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4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科学设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是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关键。选择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 将重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知识更新、技能补充、思维变革、观念转化、知识结构调整等方面。在具体实施继续教育的内容选择上, 要充分考虑铁路系统的行业特点, 遵循以人为本, 按需施教的原则, 把握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基本要求, 突出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

根据要求, 铁路系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由各铁路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由其指定的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培训工作。目前, 各培训机构普遍还是采取传统的单向面授的教学形式 (教师讲, 学员听) , 这种教学形式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从而影响培训效率。作为实务工作者, 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 因此, 可以考虑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财务处可以召集广大财务人员, 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搜集整理, 再反馈给授课教师, 教师整理后分成数个知识体系制成标准课件进行讲解。在课堂上, 应鼓励学员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探讨。这种教学形式能开拓学员思维空间,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 还可以引进案例教学。针对某些方面的知识, 教师搜集相关的真实案例, 以这些案例为主线, 启发和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此外, 传统的集中面授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面授形式受到的制约, 能够随时随地的组织培训。现在各个铁路局与基层站段都已经微机联网, 网络教育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远程教育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模拟传统教学, 而且能弥补后者的缺陷。

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接受培训的形式, 《规定》还特别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在职自学, 将在职自学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包括参加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财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MPAcc) 等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独立完成通过地 (市) 级以上 (含地、市级) 财政部门或会计学术团体认可的会计类研究课题或在省级以上 (含省级) 经济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系统地接受会计业务相关的远程教育和网上培训等。从目前的情况看, 许多的铁路局还没有认可这些形式, 从节约成本和节约时间看, 各铁路局可以在制定严格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并明确这些继续教育形式的管理办法, 以此丰富继续教育形式。

6 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创新

各铁路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 应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 不断创新。

第一, 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理念, 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积极性。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基层单位认识到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会计人员水平的提高对单位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督促会计人员增强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从而使会计人员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第二, 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范畴, 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针对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仅是对所有持证人员的教育, 还可以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对这些人才的培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及早抓起, 在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 突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培训, 进一步改善会计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 建立会计后备人才库, 正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个创新。

总之, 铁路系统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新要求、会计环境变化新趋势为出发点, 以学习掌握新会计理论、会计知识、会计准则为重点, 以提高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主线, 注重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铁路行业特点, 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不断改进培训的方法, 就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合格的财务人员。

摘要:各铁路局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 应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 不断创新。

浅析推进铁路财务体制改革的建议 篇9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建设主要由国家投资,资金来源依赖于征收建设基金和向银行贷款,由于投资主体、筹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单一,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铁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融资能力的增强。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目标显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0万公里,总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为了满足大规模铁路建设资金的需求,铁道部适时出台了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明确提出以扩大合资建路规模、推进铁路企业股改上市、扩大铁路建设债券发行、合理使用银行贷款等多方面的改革重点,并在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运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所有这些举措,不仅对于实现铁路投融资多元化、推进主辅分离、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于深化铁路财务体制改革和强化财会监督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铁路运输财务体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随着铁路实行主辅分离、投融资体制多元化、专业运输公司改制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有序进行,铁路运输财务体制与铁路改革和跨越式发展不相适应的某些缺陷,也逐渐地显现出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多层次的财务决策体系尚未形成。

现行的铁路运输企业(除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的专业运输公司以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由于产权关系不清、权责不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形成,加之在财务决策和日常管理中缺乏科学程序和制度,容易导致独断型财务管理模式产生——即所有重要的财务活动均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决策为导向。独断型的财务管理存在诸多弊端,如:财务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和长远目标;企业筹集资金继续沿用向上级“跑靠要”的单一模式;资金使用缺少科学计划和明确方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财会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所谓财会监督包括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两者都是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出现而产生的监督。但财务监督本质是由于两权的分离,所有者作为委托人,对经营者所进行的产权监督,主要体现所有者意志;会计监督本质则是由于经济主体的出现,为了满足相关各方利益要求,对其经济活动过程实行的全面监督,强调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但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尚未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造,产权关系不清,代理关系不明,一方面造成财务监督的低效,具体表现是上级单位财务部门通常将财务监督权交给下属单位领导或财会人员,出现代理人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局面,从而给极少道德品质低劣的代理人侵吞企业资产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导致会计监督弱化和会计信息失真,一般情况下各级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通常是由单位行政领导人任命,换句话说各级会计人员实际上是相应行政领导人的代理人,因而难免会出现以不实财务信息对付上一级委托人的情形。

3.财会信息控制质量、透明低不高。

财务信息失真是国内外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铁路运输企业也时有发生。造成财会信息控制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制度本身的原因,由于经营者多权在握,对公司内部人缺乏有效制衡与监督机制所造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财会监督流于形式,缺少应有的约束机制、缺乏必要的信息披露透明机制等等。

4.财会人员管理体制亟待创新。

随着铁路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铁路运输企业财会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不少企业试行了会计委派制或会计负责人委派制,明确了各级财务负责人由上级主管单位任命或报批备案制,这些对加强和改善铁路运输企业财会人员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步伐仍显滞后,财会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很明确,尤其是财会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有待推进和深化。

二、铁路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设想

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推进铁路投融体制改革,加快铁路运输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推进专业运输公司体制改革,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股份上市等形式,使铁路运输企业成为具有相当经营规模、核心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铁路专业运输市场主体。因此,紧密结合铁路运输企业改制的实践,改革和完善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据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2.按现代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框架改组铁路局和直管站段,使之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系。

3.不断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外约束机制,同时建立会计诚信激励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可靠。

4.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形成内外结合、不同层次的财务监督系统。

5.加快铁路运输企业财会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行会计全员委派制试点,切实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三、铁路运输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路径探析

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企业,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目标是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财务管理体制。按照前述的改革设想,铁路运输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应从以下路径展开:

1.以母子公司财务管理体制为依据,构筑铁路运输企业新型的财务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集团型公司模式比较适合铁路运输企业组织形式的构架,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的前提下,按照母公司(集团公司或路局)、子公司(直管站段)层级设置相应财务管理机构;上级公司作为出资人依法对下级公司享有以下财务权利:(1)战略规划控制,(2)预算控制,(3)会计控制(包括财务会计制度和统计核算控制),(4)审计控制,(5)重大事项审批备案;形成企业内(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外(母公司—子公司)多级财务决策机制,从而避免企业财务决策完全由领导者个人拍板的做法。

2.按公司制要求构建内部财务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按公司制要求构建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公司制企业内部各权力制衡机构相应财务监督权利,即股东大会行使所有权财务监督,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董事会;董事会行使法人财产权的财务监督,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经营者;而经营者行使的是经营权财务监督,监督的对象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监事会则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代表股东大会对董事和经理的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其次,充分发挥监事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内部审计三个监督机构的作用,真正形成以监事会为中心、三位一体的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再次,建立和健全企业外部监督机制,积极依靠经济监督部门,如财政、税收、银行等对企业会计核算情况实施跟踪检查和监督,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建立起有效的内外监督机制。

3.强化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水平。

铁路运输企业各级财务机构既是财务活动的执行者,也是财务信息的发布者。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不仅为企业债权人提供投资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原始管理数据。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就是要从制度上有效遏制财务造假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企业内外约束机制予以实施。第一,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要求,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程序,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第二,强化外部约束机制。依靠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第三,启动会计诚信激励机制。把会计人员执行会计制度情况和诚信表现纳入业绩考核范围,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第四,明确企业领导人作为会计行为责任主体应承担的责任。《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企业领导人责任风险的加大,有利于强化自身的法律责任意识,防范其利用职权强行指使会计人员作弊,从源头上杜绝做假现象的发生。

4.加快铁路运输企业财会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深化铁路运输企业财会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解决好以下关系问题:首先正确认识现代企业会计职能的嬗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大会计”概念分解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已成为必然。管理会计代表的是企业利益,它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整理等活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履行的是管理职能,应纳入企业内部会计范畴;财务会计代表的是外部利益,它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通过对企业资金运动的客观反应,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提供会计信息,也为管理会计提供直接的资料来源,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其人员只能由外部委派,以保证会计信息按照客观公正的要求披露。将财务会计从现行的所属机构人员编制及隶属关系中分离出来,由集团公司实行全员委派,以中介立场对铁路运输企业实施监督,客观公正地行使会计监管职能。其次,集团公司应设立专门会计委派中心,除统一负责向下属企业派驻会计人员外,还应对其管辖的会计人员进行登记、考核、培训、注册、推荐以及薪金福利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再次,必须强调对主要会计人员如总会计师、会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的任命或委派,应由所有者或上级单位领导人做出,同级单位行政领导无权任命或委派。

5.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不断提高铁路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论武广铁路财务管理模式 篇10

武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公里, 是“十一五”重点工程, 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一段全新客运专线, 是我国目前建设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速度最快的铁路客运专线, 目前只有日本、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能建设, 也是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的高速铁路。全线989公里, 总投资1000多亿元, 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 开通后, 武汉至广州则可由目前的11个小时压缩至3个小时, 至香港也可控制在5小时以内。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广东段全长298.456公里, 设新乐昌、新韶关、新沙口、新英德、新清远、新花都、新广州7个车站, 广东段总投资近300亿元。其中, 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北起广州北站, 南到番禺区钟村石壁新广州站, 该段线路长49.97公里, 武广客运专线在佛山境内的长度约16公里。

武广客运专线采用的是无砟轨道这种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其轨枕由混凝土浇灌而成, 路基也不用碎石, 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 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 可适应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

二、铁路系统原有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铁路原有的运营机制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效法苏联确立的, 它导致铁路系统内部政企不分, 产权不明, 铁路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模糊。这种模糊的委托—代理关系又进一步导致了铁路运输财务管理体制的权责不明, 财务约束软化, 财务管理分散。其具体表现为:

1、铁路局虽然名义上是一个运输企业, 但其投资方案、成本计划、收入分配等等都要受铁道部的制约, 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主体。这使得铁路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权限和职责不明, 资本经营主体与资产经营主体难以划分界限。一方面路局无法真正以市场竞争主体定位;另一方面, 铁道部却在铁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身份间徘徊, 统放两难。

2、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财务主体的权责不明, 职能不清, 使得铁路系统的财务管理分散。“多头财务”, “多头成本”等现象十分严重, 各级财务主体权责交叉重复, 各级单位部门都想有财务, 也都有财务, 这种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又导致各级部门的成本费用直线上升, 成本管理严重失控。具体表现为五个分散: (1) 信用分散, 各级单位银行帐号林立; (2) 物资分散, 各级单位几乎都有自己的大小仓库, 不仅造成物资分散, 而且导致了材料管理的混乱和管理费用的上升; (3) 专用基金分散; (4) 货币资金分散; (5) 收入分散。这五种分散不仅不利于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 为不适当的消费和支出提供了资金可能, 而且由于财权的不集中, 使得企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反应, 有力出击。

3、财务管理的分散性, 诱导了财务约束的弱化。在原有财务管理体制下, 所有者和经营者界限不明, 资产经营责任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监督、激励和评价制度。来自政府层次的监督不力, 财务约束弱化, 使得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动机淡薄, 而利用铁路国有资产实现其自身利益目标的动机却日益增强。这种弱化的监督和约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企业不思进取, 投入不讲产出, 成本开支失控的典型粗放式经营方式, 使铁路运营的成本增加速度大于收入的增加速度, 造成了全路资金短缺, 财政形势异常严峻, 这已成为铁路行业整体亏损的主要原因。

三、武广铁路财务管理体制

1、武广铁路企业资本结构实现多元化

实现资本结构多元化是铁路企业财务的基本基础。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企业经营的目的应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通俗地说, 企业的目的就是要盈利。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市场配置资源。武广铁路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进而加快铁路的建设, 为铁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同时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 使企业效率提高, 更加促进市场配置资源。在实现政企分开后, 铁路企业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使法人财产权利和责任明确, 出资人关系明确, 投资关系清晰, 向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出资人承担资本保值增值责任。

2、武广铁路企业交易行为实现市场化

实现交易行为市场化是铁路企业财务的基本特征。包括企业收入, 企业间交易关系、交易价格即运价问题。

(1) 收入将按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直接从市场取得。在运输企业重组的基础上, 一个运输企业独立完成的运输并从市场直接取得客货运收入将占多数;两个以上企业接续完成的运输将按合同或制度确认各自的收入。

(2) 企业之间提供资产、服务、产品按商业原则收付费用, 公益性产品和普遍服务市场化, 由政府购买。

(3) 对于具有自然垄断性的铁路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 必须进行规范和监管。实行铁路基础设施使用价格制定规则, 把基础设施使用价格的制定、调整纳入规范, 透明成本核算, 公开定价程序, 公正、无歧视收费。

3、建立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机制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基础和保证, 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核心的任务。

(1) 企业的财务管理要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源头上做起。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发挥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发挥财务预算的综合作用, 以财务资源优化配置来引导企业其他资源的配置。

(2) 坚持系统论, 既要从企业整体和长期发展的要求上把握资源配置, 又要以资金流为主线, 按照系统管理的要求, 联系和协调企业各部、各环节, 促进各项管理融合。

(3)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关注和分析资产结构、资本结构, 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优化结构, 改善财务状况, 规避财务风险。

(4) 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 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效绩评价体系来建立合理、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建立规范、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

建立规范、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是企业财务的基本方法。包括会计准则、分账核算、管理会计、成本计算、财务会计信息化等方法。 (1) 会计核算规范化和科学化。 (2) 铁路企业建立适应运输市场要求的客、货运和路网分账核算体系。提供真实、准确、充分的会计信息, 满足政府监管部门、投资人、债权人和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经营决策的需要。 (3) 在坚持并完善财务会计的同时, 普遍应用管理会计, 推行作业成本的理论和方法, 利用数学模型和工程模型, 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技术方法, 进一步研究完善建立铁路行业统一的成本计算制度。 (4) 在管理手段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运用铁路全网信息的优势, 支撑铁路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不断提升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

5、建立强干有力、高效运转的财会组织

财务会计组织的基本职权, 突出了总部的财务会计职能, 对基层会计有一些设想, 同时提出铁路企业市场化也需要一个行业的中介机构来支持。 (1) 建立与企业组织机构相适应的财会组织机构, 减少层次, 集权与适度授权相结合。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之间会适度分离。 (2) 企业总部作为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 也是资本经营的中心, 拥有融资权、投资权, 经营方针目标的决策权, 集中控制和调度企业资金, 通过预算配置企业内部资源。 (3) 建立与运输销售中心和网络化运行相适应的运输收入管理体系, 建立覆盖全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控制与基层会计组织进行会计要素的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财务会计体系。 (4) 建立铁路全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及成本计算服务和客货网收入清算的中介机构, 服务于铁路企业, 服务于监管机构。

四、结束语

武广铁路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取向是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 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 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与铁路企业的组织形式相适应的, 有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 以网络信息系统为依托、内部控制严密、集权与适度授权相结合的科学、规范的新型管理体制。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广铁路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 提出了“铁路企业资本结构实现多元化, 实现铁路企业交易行为的市场化, 建立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机制和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规范、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 建立强干有力、高效运转的财会组织”这一思路。

关键词:武广铁路,财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王奎中.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财务管理体制.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3.9

上一篇:审题思维论文下一篇:经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