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管理

2024-08-22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管理(共6篇)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管理 篇1

一、我国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现状

财务人员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的扩建、扩招、括员, 基建工程和教学设备的采购剧增, 高校财务人员的数量剧增, 但是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参差不齐, 情况如下:

(一) 专业素质现状

1.队伍及知识结构不合理。高校财务人员的来源不一, 从事掌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程度不一, 高校财务人员基本是老中青倒“金字塔“结构, 新鲜血液注射不够, 知识结构、学历水平普遍比较低, 还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 没有比较合理的配套激励体制。

2.业务素质偏低。很多高校的财务人员认为高校财务就是收学费、发工资, 处理自己岗位的业务操作只是照葫芦画瓢, 操作相关会计软件和电子办公软件技术达不到国家标准, 不熟悉业务流程, 导致账目杂乱无章、账实不符, 对财务管理风险的认识模糊不清, 还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 限制了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 思想素质现状

1.服务意识跟不上。在日益纷繁复杂的高校财务环境下, 当业务量大的时候, 财务人员表现出不耐心, 烦躁的工作状态。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管理部门, 服务的的对象主要是广大师生, 有些财务人员觉得自己是管理人员, 没有摆正自己是服务人员的心态, 服务意识明显跟不上。

2.清正廉洁意识不够。随着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 财务人员的廉洁风险明显增加, 不能正确处理职业权利与职业业务的关系, 为了暂时的利益不惜铤而走险, 突破会计人员廉洁底线, 使学校和国家蒙受损失。

3.职业道德意识欠缺。市场经济的冲击使一部分人, 职业缺乏爱岗敬业、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参与管理的职业道德意识。

4.高校财务人员缺乏努力进取意识。高校相对来说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和轻松, 因此一批高校财务人员安于现状, 业务上敷衍了事, 疏于提高专业知识, 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需要, 学习的欲望越来越淡, 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弱, 何来创新。

5.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责任意识缺失, 执法能力不强。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不一, 知识欠缺, 法制观念淡薄, 单纯服从各级领导, 滥用资金, 偷税漏税, 挪用公款, 受贿贪污, 在会计账务的处理上比较随便, 不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 损害国家和学校的利益, 有些还走进了高墙。

二、造成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原因

(一) 社会环境及教育因素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 市场化、社会化、物质化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使财务人员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微妙的变化,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更是流于形式。

(二) 高校内部管理因素

目前高校财务人员缺乏足够重视, 缺乏制度的约束和制裁, 导致财务人员任用的随意性、临时性, 被选中的人员在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动, 做些不该做的事, 影响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 财务人员自身素养

高校扩招的大潮使财务人员剧增, 给他们带来施展才华的机会, 各种诱惑也随之而来, 他们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于改善, 有些人就是缺乏足够修养, 不能抵御各种诱惑。

三、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途径

(一)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绩效约束和激励体制

高校办学竞争日趋激烈, 高校对财务人员的的现状要重视, 引进竞争机制, 实行优胜劣汰, 完善用人机制, 优化高级、中级、基层有序财务大军,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不能干多干少一个样, 不能吃大锅饭, 定期对会计人员的进行考核, 积极引进竞争上岗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人员轮岗制度, 通过绩效区分待遇, 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 尽快建立科学的、符合高校财务人员工作特性和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提高服务意识和方法。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 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积极主动的为他人服务。财务人员要有“想师生之所想, 急师生之所急”的意识, 切实帮助师生和解决实际困难, 要不断创新理财业务, 要增强现代财务管理素质, 努力做到精通财务知识、善于财务管理, 日常工作中要热情礼貌, 既要服务到位, 又要改进作风, 树立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良好的形象。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应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业务能力,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在学习过程中, 会计人员要秉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原则, 不断学习文化素养知识, 提高道德标准及制约能力。

3.切实加强诚信教育, 构建诚信制度。诚信档案对财务人员是一个约束, 它将财务人员的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都记录在内。在建立诚信档案时需要各单位企业和政府携手, 保证诚信档案的真实有效性, 切实增强廉洁意识, 原则意识。

(三) 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严格财经纪律: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对高校会计人员的监管机制, 用法律监管财务人员行为, 加强监督, 规范意识, 树立会计职业形象。发挥会计制度文化的中介和传递作用, 运用会计制度文化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来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操守, 发挥会计制度文化有形的约束力。

2.强化法制观念。财务人员要对财务工作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企业内部要健全财务监督制度, 坚持原则, 依法履行岗位职责, 抵制违法乱纪行为。增强法规意识, 树立依法办事形象各项财务法规是财务活动的基本准则, 同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四) 提高业务素质

1.改变知识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活到老, 学到老”是我们能适应社会的法宝, 增强自我提升的意识首先靠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自己较薄弱的知识和环节和财经法律法规及计算机操作知识。其次抓住一年一度的财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再次向别人学习。请财务专业的大家名家来给我们做当前热点问题及财务管理复合型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培训, 互联网的出现使知识的传播速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高校财务人员可以在有网络的地方随时随地的学习财务知识。最后, 适当的时候组织财务人员分批次在不同的时间去兄弟院校对口部门考察学习, 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在有力的监督完善的内控制度保证下, 理顺岗位职责, 科学设置岗位, 激发财会人员工作潜能, 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工作能力的途径。首先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尽量做到事情沟通, 事中参与, 时后处理, 加强沟通协调力度, 改变沟通技巧, 做到热情, 耐心, 使我们的工作环境舒心, 其乐融融。再次是提高管理决策能力。财务部门要有大局意识, 用敏锐的眼光, 提高职业判断力, 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知识, 在日常的工作中积累经验, 提高管理决策能力。

在激流勇进的时代, 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也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浩大工程, 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 从自我做起,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加强部门文化建设, 构建一支可以打硬仗的高水平的高校财务大军, 对于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不仅举足轻重, 而且意义深远。

摘要:财务人员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的扩建、扩招、扩员, 基建工程和教学设备的采购剧增, 高校财务人员的数量剧增, 但是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参差不齐, 主要体现在队伍及知识结构不合理, 业务素质偏低, 服务意识跟不上, 清正廉洁意识不够, 职业道德意识欠缺, 高校财务人员缺乏努力进取意识, 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责任意识缺失等方面。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绩效约束和激励体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财经纪律, 增强其法律法规意识;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加强部门文化建设, 增强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而构建一支可以打硬仗的高水平的高校财务大军, 促进高校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谢敏.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的意义与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12)

[2]卿文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现状及改进措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7)

[3]金培洪, 彭强方, 崔宗兴.浅议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J].现代商业, 2010 (9)

[4]张依群.新形势下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 2010 (7)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管理 篇2

摘要: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方面, 正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高校实验教学人员队伍现状后, 从教学理念、人员梯队、人员素质、管理政策、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实验室 实验教学 队伍建设

近年来,各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开展了新一轮的实验室建设规划与体制改革,基础类教学实验室面向全校或多学科领域,专业类教学实验室面向本科或学科大类,进一步整合了教学资源,形成了有利于开展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科研探索的环境,综合性、开放式、共享型、多功能、高效益的教学实验室正在各高校逐步形成。然而,如何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及设备使用效率仍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 实验教学人员的现状与问题

1.1 地位低

长期以来,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的影响下,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验室大多由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人员被称作为教学辅助人员(简称教辅人员),他们相对教师而言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从属”地位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学历低

由于学校对实验教学环节不重视,加上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较低。一方面,学校职能部门在安排人员时,认为教辅人员只是做做教学准备工作,不需要高学历;另一方面,取得高学历后的实验教学人员不能安心与实验教学工作,纷纷想方设法调离实验教学队伍。这些是造成实验教学队伍学历偏低的主要原因。

1.3 职称、岗位低

实验教学人员专职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很难有机会融入科研队伍参加科学研究,申请到科研项目,很难发表具有一定深度的科研论文。但一般学校实验教学人员的职称评聘条件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致,特别是科研项目和论文的要求,这使得实验教学人员的职称始终上不去。在岗位聘任的时候,很多学校的岗位聘任文件明确同职称、同条件的实验教学人员的岗位比教师的岗位要低,特别是高级职称人员。

此外,实验教学教学人员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严重老化;思想品德素质偏低,敬业爱岗、奉献精神欠佳;人员忙闲不均, 人员流失较严重;以及专业知识素质、福利待遇偏低等现象,这些都是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2 实验教学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几项措施

2.1 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在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传统的培养学生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要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两大教学环节,两者相对独立,相互依存,有相互促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主要途径;而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教学人员梯队建设

学校应充分分析实验教学队伍现状,制定有效措施,科学设岗、合理定编, 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实验教学人员梯队建设。坚持引进与“引智”相结合的原则,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形成专职的实验教学队伍。进人编制应多元化:对于实验教师或大型设备管理的岗位应采用事业编制,并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对实验教学准备的岗位应采用人事代理或合同制,应聘人员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对工勤岗位应聘用合同制工人,要求应聘人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形成一支兼职的实验教学队伍。通过几年的人员补充,就能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编制结构合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精干、高效、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

2.3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实验教学人员队伍素质提高

要建立一支思想政治、业务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开拓求实精神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就要提高其整体素质。一方面要依靠实验教学人员自身努力,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撰写论文等工作,提高自我;另一方面,要鼓励实验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加强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更新拓展知识结构,夯实实验教学理论基础,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要根据工作需要派遣实验教学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交流会,选派人员到对口的有关教学单位进行考察学习,结合实际组织实验教学人员参加基础知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英语等培训班。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改变实验室日常管理总体效果不理想以及实验教学人员地位偏低、综合素质差的状况。

2.4 制定合理政策,促保实验教学队伍健康、稳定

为激励和调动广大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健康、稳定的教学队伍,要注意协调有关政策,完善规章制度。对实验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应给予适当的指标,,并将实验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同对待;在工作条件、劳动成果等方面与教师同等对待;岗位聘任条件和待遇与教师同等对待;设立“优秀实验室工作者”奖和“教学优秀”奖等。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实验人员队伍,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活力和内在潜力,为学校实验室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5 建立和健全考核制度,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健全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制度,是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实验教学人员岗位职责考核,认真检查实验技术人员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全面了解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状况;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绩效考核,公正评价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实绩,使考核成为奖励先进、推动后进的有力手段。考核必须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要避免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从政治思想表现、服务育人、职业道德、履行职责的业务职能、遵守岗位责任制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存入其业务档案,作为职务聘任、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及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激励实验技术人员奋发向上,忘我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峰.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2] 张宝红.创新教育与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

[3] 何晓阳等.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

[4] 刘永德等.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提高队伍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4).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管理 篇3

【摘 要】阐述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分析当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实验技术人员 队伍 专业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82-02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成员,是实行实验室工作计划的第一线执行者,随着高校实验室管理由校、系(院)、室的三级管理,逐渐过渡到校、系(院)二级的管理体制,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专业化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既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实验技术自身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

一、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高校教师队伍专业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研究较多,而对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的研究还很少见。至今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讨论实验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

何为专业化,理论上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与此对应,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的含义主要包括个体和群体两个部分,即实验技术人员个体专业水平发展不断提高达到符合专业化的过程,以及实验技术队伍群体和高校主体为实验技术人员达到专业地位的过程。因此,探究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应从实验技术人员个体和实验技术队伍群体两个方面来分析(见表1)。

表1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的主要内容

专业化内容 专业化作用专业化对策与措施

个体专业化职业修养

先决条件爱岗敬业

实验理论和专业技能基本条件继续教育

业务

实验教学能力核心部分由实验型发展为实验—研究型

管理能力

仪器使用与维修能力

知识更新能力

科研和创新能力

群体专业化职业标准基本标准和要求建立准入制度

培训体系专业化的提升继续教育、培训制度

二、当前高校实验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影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与教师队伍相比较,高校实验队伍的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实验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思想不稳定,干劲不高等问题。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自2007年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组建以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在有关政策和机制的引导下,逐步得到了调整和优化(见表2),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由组建前的13人减少到11人,学历结构得到好转,2007年硕士学历仅占7.6%,2013年上升到45.5%,2007年本科以下学历为多数达到69.3%,2013年下降为27.3%,表明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已具备基本条件;而年龄老化问题仍不容乐观,2013年45岁以上将近半数,不适应学校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各高校都普遍存在实验技术人员老化、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高水平实验技术领军人物、缺乏管理与技术培训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相对实验室硬件的建设工作,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软件的建设还不够重视,造成了实验技术队伍处于被边缘化,甚至被轻视或者忽视,导致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

表2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基本结构对比表

项目实验技术人员

总人数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中专以下25~35岁36~45岁45岁以上

2007年(人)13135221111

2007年(%) 7.623.038.515.415.47.67.684.6

2013年(人)11533//425

2013年(%) 45.527.327.30036.418.245.5

三、高校实验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措施

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增强实验室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其整体素质决定着实验室工作水平的高低,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实验设备不断更新,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也必然迎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更需要我们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去推动和发展,不断完善其科学内涵,逐步形成专业化建设的框架,以专业化建设为发展方向,推动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改变传统的观念是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学校要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应予以充分认识,重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加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优化队伍结构;作为实验技术人员个体,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提升自己职业专业化的能力。学校要制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规划,培养热爱实验室工作,教育理念先进,有一定科研能力,实验经验丰富,实验技术娴熟,适合高校实验室发展和实验教学、科研需要的人才梯队,建设一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化队伍。

(二)提升素质,建立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培训机制。“十一五”以来,各高校大力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相继建立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新形势下,提升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化队伍尤其重要。学校要建立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培训工作,如定期举办大型仪器使用维修讲座,或定期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到精密仪器设备厂家或部属高校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维修等,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化和爱岗敬业精神。

(三)拓宽发展空间,完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保障机制。高校应从实验技术人员最关心、与实验技术人员发展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第一,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提高实验人员岗位津贴和其他待遇。淡化教师和实验人员身份界限,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营造一种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氛围,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第二,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职务职称提升机制,制定和完善实验技术人员职称体系,合理利用职称评审这一杠杆,鼓励、激励有志于教辅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长期从事实验室工作,走职业专业化道路,职称评审标准要能够根据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岗位职责,突出其岗位特点,坚持以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要结合“以聘代评”工作,优化实验技术人员职称体系,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可以评聘正高职称。第三,拓宽实验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积极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将最新实验方法和最新实验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实验技术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以发挥出他们的最大能量。第四,加大实验技术人员队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调整优化实验技术的人员队伍结构。

(四)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激发职业热情。高校应努力创造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成长和才干发挥的环境与条件,积极支持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在实验管理创新、实验技术革新等方面向实验技术人员队伍适当倾斜,设立实验室工作专项研究基金,通过持续性的课题支持、经费资助和成果展示,鼓励实验技术人员从事实验技术开发、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活跃实验技术人员的学术气氛,进一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开拓实验室建设工作。例如,2012年,广西师范大学设立实验室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基金,鼓励、支持从事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实验技术革新和实验室管理创新的研究,通过课题支持、经费资助和成果展示,有效地推动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从“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激发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热情,促使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实验室工作中大显身手。

总之,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实验室重要的资源,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发展和实验教学都非常重要;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高校实验室的特殊性和高校人才建设的共性,构建完善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婕.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2

[2]林严,周巧劲,等.师范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

[3]赵月琴,徐艳秋,等. 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

[4]吴兰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3)

[5]史金联.浅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1)

[6]李振键,张继霞.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3)

[7]孙焕新.面向21世纪对工科实验教学的思考[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7)

[8]王启柏,毕建杰.农业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3)

[9]周宇鹏.民办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教育,2012(9)

[10]张宽朝,姬惠惠.基于职业发展理念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职业化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

【基金项目】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项目(桂科能 1001Z015);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室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项目(广西师范大学政科技[2012]第8号)

【作者简介】韦素玲(1964- )女,广西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副研究员;周巧劲(1959- ),女,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级实验师。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管理 篇4

一、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的新形势下, 我国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在党的领导下, 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围绕学校日常事物, 开展有效工作, 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总体上看, 高校管理人员队伍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也正在逐步改善, 但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普遍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工作效率低等实际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高校对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缺乏认识;管理人员对职业目标不明确;管理队伍服务意识不强;工作复杂, 管理队伍水平有限。

二、提升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高校需要提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质量, 才能保持良好的竞争实力。而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管理队伍建设离不开两个主题, 一是统筹现有专业需要与事业发展储备的主题, 不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避免人才浪费和人才短缺;二是以德才兼备的原则, 不拘一格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 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 提升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领导者应积极转变观念, 加强对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

(一) 提高对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

学校有关领导和人事管理部门及各系负责人应重视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 把提升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放在高校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高对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只有全面了解高校各个管理阶层的现状, 才能充分认识管理水平对高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规划。

提高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 高校应从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稳定等方面下工夫, 在配备、使用、培训、晋升、待遇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科学、深入的职务分析, 进行岗位分类, 合理地安排管理职位。明确提出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保障工作质量。另外,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分工合作, 优化资源配置, 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管理人员队伍, 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使教学管理人员的努力方向明确, 工作稳步开展。

(二) 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提升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这不仅要求高校管理人员明确责权, 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中勤奋务实,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立足本职, 大胆工作, 积极进取, 在领导和上级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主动做好工作;还要求高校管理人员廉洁自律, 守法奉公。高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管理工作无小事的思想, 明确责权, 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学习、掌握相关的科学管理知识, 实现高校管理手段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 建设学习型管理团队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高校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建设学习型管理团队, 是提高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1.制订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针对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现实, 高校应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人员培训计划, 多途径、多渠道、分期分批地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业务能力培训, 提高其整体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坚持业务口径与培训内容相结合, 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 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 明确培训要求, 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突出培训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通过继续教育促使其学习相关专业, 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如对行政管理人员, 进行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论培训, 使行政管理人员掌握与管理科学相关的技术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 改善知识结构, 提升动态发展知识的能力;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业务能力培训, 从专业角度再次学习教学管理中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沟通、合作、研究、创新等方面的新知识, 提高其进行教学理论、研究的能力, 同时通过这一系列探索学习, 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实施教学管理行为的能力。

2.加强高校内外管理队伍的交流。

不断提升整个管理人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 还应创造条件, 有目的地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重点院校进行考察和学习, 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 积极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式。促进校内不同管理岗位之间的交流, 加强高校内上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适应新环境、开拓新局面的能力。建立学习型管理团队, 改善管理人员的心智模式, 进而实现自我超越, 对提升高校的凝聚力、形成强大的组织力、唤起成员无限的创造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以为高校的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 建立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应建立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 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大胆提拔任用, 选拔高素质人才到更高级的管理岗位, 而且还要把善于钻研业务的优秀管理人员分流到更适合的岗位上。

另外, 要逐步建立健全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管理体制。明确岗位职责, 制定管理办法, 严格考核纪律, 对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考评和监督管理。在提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上, 既要重视工作方式, 也要重视工作质量;既要提倡先进性, 倡导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也要考虑广泛的群众性, 采取适当的物质手段激励高校管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 树立“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质量”的观念。建立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是提升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最重要的制度保证。

(五) 管理人员的发展应结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管理人员的发展要适合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这一方面要求高校管理人员要做好职业规划;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在人事制度方面需要根据管理人员的总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配合。高校管理人员, 需要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进行有规划、有目标的职业定位和规划, 要有良好的超前意识, 积极地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找准方向。而高校则要按照“科学设岗、负责到人, 量化考核、职责明确, 责任追究、严格奖惩”的思路来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并根据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人员工作目标的科学考核方法,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适当的奖惩, 在更大程度上调动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推进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

高校管理人员工作的复杂性, 要求高校要有较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能够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不同的人在从事工作的资质方面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不同的工作需要具备不同独特资质的人来完成。

因此, 高校在选聘管理人员时, 要充分考虑岗位的匹配性, 必须努力去把每个人安排到最适合他们资质发挥的职业上去。另外, 学校还必须加强对在岗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升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 提高职业认同感。再者, 学校和相关部门还要帮助管理人员开展本职工作的研究和创新, 要把那些业务能力强、热心工作的人员长期稳定在岗位上, 并将一些不适于当前岗位的管理人员分流到其他岗位, 不断优化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管理 篇5

1.1 知识要求

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在信息经济时代, 由于网络技术不断更新, 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素质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高校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

(1) 思想意识要与时俱进。网络环境下, 财会人员必须要有前瞻性, 要符合现代经济管理对人才的要求, 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管理的特点, 更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财会人员不但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更要学以致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2) 知识创新要求。财会人员应做到知识够用, 专业技能过硬, 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 学科知识很好融合, 才能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时能沉着应对, 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要坚持基本理论与实际动手操作的紧密结合, 要坚持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财务人员知识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1.2 对财会人员岗位意识的要求

从组织资源的角度来看, 提升高校财务对工作内容的执行能力, 还在于增强财会人员的岗位综合能力。所谓“岗位综合能力”, 实则包括了岗位技能和岗位意识。诸多高校财务部门更关注对会计人员的岗位技能进行提高, 却往往忽略了对他们岗位意识的增强。从而, 受到岗位意识薄弱的制约, 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将逐渐出现工作能动性和工作学习能力缺失等状况。由此状况所导致的结果, 必将是降低了财务部门的工作绩效。

岗位意识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 它是指:财会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和提升工作能力的自我要求等方面。高校对财会人员岗位意识的要求如下:

(1) 主动与教学、教学辅助部门开展沟通。体现财会人员的服务意识, 针对教学常规、教学设备购置、图书购买、电子资源的引进等诸多方面, 与各教学部门定期交流, 本着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在预算配置方面实施优化原则。这不仅是财务人员岗位意识的具体表现, 更是岗位意识在学校全局方面的重要体现。

(2) 有效履行会计工作监管职责。高校缺少经济目标驱动背景, 各部门往往缺少绩效考核的压力。在此基础上, 必然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为此, 财会人员在其岗位职责范围内, 还应增强对资金的监管意识。通过定期向资金使用部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来获得资金向实物形态演变的资料;同时, 还应在项目完成之后参与对工程项目使用状况的评估。

(3) 依照会计法规与本校要求开展会计实务。会计原始凭证是完成会计分录的基础数据, 也是资产负债表最终形成的前提。从这一逻辑路径不难知道, 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有效性进行考察, 对于高校的成本控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会计工作中因引入“激励兼容”机制, 来增强财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推动会计人员对新政策的学习、通过自学和集体业务学习相结合, 来推动学校财经制度的有效履行。

2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人才的现状分析

由于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必须不断创新, 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目前我国高校中大多数财务管理人才的素质整体不高。主要表现在: (1) 懂市场经济规律和游戏规则的人不多; (2) 懂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人员不多; (3) 懂专业技术知识与现代化理论方法的人不多。基于这一现实, 大多数高校对于财务发展战略的研究、财务人力资本队伍的培育、理财理论与方法的利用与创新等, 停留在较低层面上。

2.2 高校财会人员素质存在问题分析

2.2.1 缺乏终身学习意识

进入21世纪, 随着我国和国际的经济交往日益加深, 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财会人员那种传统的“账房先生”老形象需要改变, 对财会人员具备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越来越高。在知识经济时代, 传统会计已经渐渐被电算化网络化所替代。经济业务逐步趋向复杂化, 因此对财会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 他们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准备, 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跟上社会的步伐, 满足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的需求。

2.2.2 缺乏强烈的法律意识

经济高速发展的近几年, 个别财务人员贪污、挪用、私设“小金库”问题屡禁不止, 其原因: (1) 手中掌握大量的资金, 流动范围日益扩张, 为伸手提供了便利条件; (2) 法律意识淡漠, 在伸手之前并没有想到触犯法律所带来的后果; (3) 还有一部分财会人员没有完善自身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 对于法律相关权利和责任不熟悉, 导致在处理业务过程中, 无意识触犯了法律相关规章制度, 这种自身法律意识缺乏所带来的企业损失、个人损失也是不可小觑的。

2.2.3 缺乏竞争意识

如今经济正在飞跃式地发展, 不管在社会的哪一个领域竞争意识都越来越强烈, 这样也使高校内部各个职位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于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升, 会计人员能否胜任当前工作, 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 财会计人员必须要有紧迫感, 只有增加了财会人员的紧迫感, 才能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业务水平, 扩充知识水平。

3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建立一支管理创新人才队伍

3.1 提高财会人员基础工作水平

首先, 需要对会计的基础工作水平加强, 让有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去担任财务工作。会计基础工作完成得好坏, 会计人员起着关键角色。在会计核算过程中, 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及时、不真实、不准确, 会使领导决策失误, 造成损失。其次, 强化会计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2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财务是社会经济市场的基石, 迫切需要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财会人员的职业生涯应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国际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 用法律约束和职业道德规范来监督会计工作。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制定的过程中, 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观念, 并借鉴和吸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果, 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3.3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财务管理人员应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从大局出发提升财务管理层次, 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式下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 以确立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同时, 财务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要从资金运用的角度来看, 坚决不能因为追求短期的效益而盲目推崇利益最大化, 而应该强调资金在不同周期内保值条件下的增值意识。财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总体观念和大局意识, 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关联性, 强化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 不能冒生存受威胁的风险, 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

3.4 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多方位的考核

高校财务部门是高等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职能部门, 也是国家财经法规的具体实施者。高校财务部门既要为学校管好财、理好财, 又要为学校执行好国家财经法规把好关, 其责任是重大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高校办学竞争日趋激烈, 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 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更显重要。这就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 尤其是对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的学习。鼓励财会人员钻研业务、更新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改进并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和分析水平。要强化财经法制观念, 提高财会人员专业和职业道德水平, 依法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使财会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权限, 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更新队伍、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全面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高校财务人员队伍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多媒体教室里的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先进, 多媒体教学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 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 这就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⑴思想上认识不够。目前, 高校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中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高低不一, 有具备德才兼备能力强的佼佼者, 也有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奋斗目标的散漫者。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维护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质量。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 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 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高校里又是个边缘化的部门角色, 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 管理规定不健全, 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只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发钥匙、关好门窗、维修多媒体设备, 每天干着工作量较大而且单调、枯燥乏味, 毫无工作激情, 就使有能力人想办法要调离岗位, 留下的人就打发时间, 混混日子。

⑵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多媒体教学的正常进行, 就必须要有专业技术能力强的管理人员队伍做保障。然而, 现在高校中很多的管理人员, 都不是科班出生, 有的是专业的有的是非专业的, 学历高的少, 学历低的多, 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少, 刚工作的年轻人多, 造成了在教学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管理上容易出现管理维护不到位。遇到故障, 不能及时解决, 而需要等到厂家派技术人员来修理, 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⑶管理人员数量不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各高校都相继新建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 用来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然而, 在部分高校中, 多媒体教室在不断扩建, 管理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得到增加, 由于学校领导在对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和重要性上认识不够, 往往上百间多媒体教室也只有1-2个管理员来管理, 造成他们每天上班都在忙于应付解决设备出现的故障, 维护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降低了设备的使用率, 造成资源浪费。

2 加强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⑴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认识的提高, 是做好多媒体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要不断加强思想理论的学习, 树立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的精神。多媒体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隶属教辅工作范畴, 主要工作就是协助教师做好课堂多媒体教学保障工作, 所做的事情琐碎又复杂。那就需要, 一方面, 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 用制度来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管理人员工作上的责任感。另一方面, 做好主动服务工作, 强化服务意识, 乐于奉献的精神, 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的热情去做好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

⑵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多媒体教学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它需要管理人员具备电子无线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知识等, 只有具备这样条件, 才能更好地从事多媒体教学管理工作。首先, 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每年有计划安排管理人员利用暑假的时间, 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技术能力培训。其次, 在日常工作中, 加强自身技术能力的学习与提高, 养成动笔记录的好习惯, 遇到问题, 虚心请教, 变干边学, 在实践中学到技术能力。再次, 加强交流学习。到高校、公司去参观学习, 取长补短, 把专家请到学校来进行技术培训, 了解掌握设备的各项性能, 满足课堂多媒体教学需要。

⑶合理优化配置管理人员。多媒体教学管理工作做的好坏, 不光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 合理优化配置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也是关键之一。现在各高校多媒体教室不断新建, 数量在不断增加, 教学管理部门为了完成每学期教学任务, 使多媒体教室承担了大量的课程, 造成多媒体教室使用率非常高。同时, 管理人员数量却没有增加, 管理不到位, 使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设备维护出现了问题, 严重影响课堂多媒体教学。首先, 根据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分布情况、使用率来合理配置专业技术能力强, 管理水平高的人员组成团队。其次, 在学生中选拔品学兼优, 不怕吃苦, 服从管理, 喜欢操作计算机和电子设备, 组成专职学生多媒体管理员, 经过短期培训, 掌握基本的维修技术, 能简单处理多媒体设备故障, 适当缓解管理人员不够的压力, 保障课堂多媒体教学正常进行。

总而言之, 做好高校多媒体教学管理工作, 其关键因素就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只要领导重视, 人员配置合理优化,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服务意识, 加大培训力度, 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 就一定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燕, 马俊峰.论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51-52.

[2]姚卿萍.试论高校多媒体管理员的素质现状及其提高策略[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71-73.

上一篇:短路特性下一篇: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