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工作管理

2024-07-26

高校财务工作管理(通用12篇)

高校财务工作管理 篇1

高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 其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教育收费及科研或技术服务收入, 每所高校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 需要根据其自身业务特点, 通过投资、融资、资源的有效配置及结余分配, 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

一、遵循教育规律, 紧跟经济发展需要, 开展投资业务

高校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实验实训科研设备投资, 以改善教育教学和科研条件, 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高校应根据宏观经济环境, 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研究不同时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确立学校发展方向, 定位学校办学宗旨, 规划学校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

二、熟悉财政金融环境, 根据投资需求, 做好融资工作

在我国, 一般高校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和教育收费, 只有少量的其他收入, 基本建设需求较大的高校, 在政府投入不足或不及时的情况下, 会向金融机构融资。高校需要从三个方面思考融资业务, 即政府投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适度借款。

(一) 围绕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规划学校发展, 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投入。

近几年, 国家对教育投入越来越多,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 高校如何满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获得更多财政资金支持, 提高办学实力, 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政府通常根据不同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财政资金对教育的投入方向和投放重点, 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应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甚至能够引领教育事业发展方向, 就容易获得更多财政资金支持。所以高校应能够预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 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 规划学校发展, 使学校发展规划符合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需要, 还要了解政府资源配置方法和评价体系, 按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组织实施学校的具体工作, 更好地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以获得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二) 提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服务能力,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目前财政对高校的日常经费拨款大多实行生均定额拨款, 学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是按政府定价标准收取, 无论财政日常经费拨款还是教育收费收入, 均与在校学生规模有关, 虽然教育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产品, 但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才能吸引优质生源, 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自己的学校, 就有更多的经费保障, 具有了优质生源和足够的经费保障, 学校就可以更加良性循环发展。除了教育教学外, 学校还应提高自己的科研技术服务水平, 服务社会经济, 服务行业企业, 提高学校在社会或行业的知名度, 除收获技术服务收入外, 还可利用行业企业优质资源补充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 吸引企业对学校捐赠, 建立互惠互利的校业合作、校产合作的长效机制, 提高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 利用财务杠杆, 开展外部融资, 控制财务风险。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 高校扩招规模大, 许多高校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需要进行房屋建筑物等基础设施建设, 有的高校甚至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短期内资金需求量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 财政对高校的投入及高校前期积累往往不能满足建设资金的需求, 需要外部融资。高校建设是政府主导, 最终财政投入占比较大, 即使这样, 学校还是要承担部分还本任务, 并承担全部借款利息。学校自有资金主要来源于教育事业收费, 来源额度和时间节点都受限制, 为了控制财务风险, 降低融资成本, 高校应多与上级部门沟通, 了解能取得财政支持的力度, 结合自身积累和未来可支配非限定性收支净额, 确定融资额度、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时间, 以较低融资成本筹集建设需要的资金。

三、科学调配资源, 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

有的高校存在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的现象, 如果加强存量资产管理, 提高存量资产利用效率, 可大大降低高校教育成本。

(一) 加强资产统筹, 建立资源共享, 减少重复建设。

高校资产购置往往由使用部门提出, 在提出资产购置需求前, 各部门相互间较少主动沟通。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和配合, 容易造成学校重复购置资产, 各部门购置的设备和占用的场地仅供本部门使用, 难以做到全校范围内共享,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 加强资产统筹, 跟踪各类资产从购建、使用、调配和报废处置等一系列业务活动,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清查, 了解学校的资产配置和使用状况, 避免资产闲置。当使用部门提出资产购置需求时, 首先应由资产管理部门核查学校有否同类资产及同类资产的使用状况, 签署购置的意见, 能够共享或调拨的资源就不要再购置, 资产管理部门应有是否购置资产的表决权。

(二) 建立沟通平台, 降低沟通成本, 减少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会造成学校很大的浪费, 有的不利影响还较长远。高校应充分利用人才优势, 建立学校沟通平台, 校长、中层干部及教职工均可在该平台上进行充分交流, 一方面可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关注学校的发展, 了解学校各阶段的发展计划、重点工作及自己的任务, 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 校领导可在该平台就学校发展的大事和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 获得教职工支持和理解, 减少决策失误, 并能使各项决策落到实处;还可利用该平台公开学校各项信息, 接受各阶层人员的监督, 保障学院各项重大事项在清正廉洁的环境中进行。一个政通人和的学校, 必然运行成本低效率高。

(三) 细化经费管理, 树立经营理念, 强化成本意识。

人们通常认为企业才需要经营, 其实高校也需要经营, 一所高校一年掌控的资金少则几千万元, 多则几十亿元, 如果注重经营, 强化成本意识, 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高校树立经营理念和成本意识, 不是唯节约论, 对科研项目应充分投入并允许失败, 对日常的维持经费应节约开支。应充分发挥预算在全校经济工作中的指挥棒作用, 细化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全部细化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 并使项目预算做到实、细、准。按照管理层级将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岗到人,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 部门是预算支出执行的责任主体, 部门负责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本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绩效情况, 定期对部门进行考评通报, 修正偏离目标的经费开支, 保证各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收支结余结转和结余分配管理, 处理好国家、学校和个人利益关系

结余是指高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结转是指财政补助资金或校内安排的有指定用途的专项资金, 因业务尚未完成, 需要结转至下年继续使用的资金, 结转的资金不能参与年末分配, 只有非财政补助结余才可以参与年末分配。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经营收支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 其余部分并入学校结余, 经营亏损不得转入结余分配, 即不能用事业结余弥补经营亏损。高校的结余 (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 , 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 按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 (财教〔2012〕32号) 在年度非财政拨款结余的40%以内确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高校对人才要求高, 工资福利支出占基本支出比重较高, 但高校也有必要优化支出结构, 适当控制人员经费支出比例, 在进行事业结余分配时, 处理好建设与消费、长远发展与近期利益的关系。

加强高校投资、融资、日常运行和结余分配各环节财务管理工作, 可以节约大量教育资源, 降低教育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对学校的归属认同感, 实现国家、学校、教职工、学生及社会等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运营管理和结余分配, 本文就高校如何开展这些财务管理活动达到财务管理目标进行浅显论述。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财教[2012]488号) .

[2]《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财会[2013]30号) .

[3]《关于事业单位提取专用基金比例问题的通知》 (财教〔2012〕32号) .

[4]乔春华.论高校经费精细化管理教育财会研究, 2012 (02) .

高校财务工作管理 篇2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重核算,轻管理,财务分析工作薄弱。目前,高校财务处的机构都设有财务科(会计科、计财科),财务会计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虽然能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但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只重视事后监督,而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2、效益观念淡薄。由于体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部分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缺乏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造成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效益低下;许多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工作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另外,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执行刚性不强;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改变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控制范围和控制内容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违规资金运作现象;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有些高校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制度形同虚设。

5、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或不交钱,甚者人为造成会计资料失实,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要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更要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工作,以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势的财务顾问服务。

2、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建立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强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为高校发展计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为更好地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必须改革,即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高校活动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高校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保证高校财务状况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永恒目标的科学化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3、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可持续全面预算体系。高校要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进行基本数据收集,按照高校计划、高校规模和定员定额规定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另外,从技术上改进高校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在促进高校预算编制的过程、结果能够适应高校理财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还要采用高水平的零基预算或弹性预算模型来拓展高校传统的年度预算框架,建立以资产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程序,进而监督高校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当前高校要特别重视货币资金、校内结算中心、实物资产和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相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5、理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学校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之外,财务处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必要时提出决策建议,学校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均应由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6、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现行《高校财务规则》对高校财务报告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的一般性层面分析,根本不能反映高校整体的业绩和效率、效果、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

7、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研究 篇3

关键词:财务预算;高校;绩效管理;作用;策略

一、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内容及作用

(一)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高校在编制、审批、实施与调整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将绩效作为工作目标,在绩效和预算间建立联系,使二者互相匹配,从而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与目标控制作用。

(二)主要工作内容

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人员结构和编制、院系分类与学生数量、资源配备、科室设置等基础资料,并进行核实,以便细化编制的收支预算。对各项可能的收入进行合理测算,除了要评估高校的可控制财力,还需在预算中加入不可控收入,如横向科研收入、院系创收等。执行财务预算时,监控支出的整个过程,特别是采购图书资料、购置大宗设备、实验室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内容。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的行政管理单位和教学单位,设立经济指标(包括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事业费等)和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校友捐赠率、师生比等)。最后,还要正确应用绩效考评结果,将其与往年预算建立联系,同时还要和高校资金支持重点、经费投入方向、发展规划等建立联系,有效跟踪预算资金,合理使用高校资源。

(三)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

除了拥有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外,高校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其有助于高校维持竞争优势,并且集中体现了预算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预算数量化表达了高校预定的目标、行动方案与策略,若按计划实施就可以获得预期效果。在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安排资源,明确预算指标后就要给出相应的资源配置要求,为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高校需要根据预算要求进行资源配置,因此预算管理的一个作用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另外,预算绩效管理相当于高校的控制系统,各环节、各部门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沟通预算绩效,才能有效进行后续的绩效管理,获得反馈信息后再加以调整,通过不断循环促进员工与组织绩效提高。进入市场的高校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同样要面对种种风险,而财务风险对其影响最大。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学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进行有效考核与评价,了解其承受风险与负债的能力,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损失。

二、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认真编制前期预算绩效

高校财务部门需要对各部门的经费预算进行编制,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财务计划。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基本形式就是部门预算,预算依托于部门,并且其基本单元就是部门。对于高校而言,部门预算管理就是下属的院系与其附属单位负责编制本部门的经费支出与收入,制定预算建议方案,提交给预算管理办公室,待通过审核后向预算管理委员会上报,并汇总所有信息,编制高校的整体预算。预算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部门经费年度预算的编制。各部门要结合学校的可调度资金、事业计划、稳定经费预算指标等内容科学安排经费预算。部门预算方法强调根据支出项目与部门分配预算支出,方便管理支出,能够将各项支出的实际用途与部门职能明确反映出来,满足了透明、公开、细化预算的要求。各部门的责任预算表达了其经济活动蓝图,是未来一年或某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其实际执行情况决定了最终是否能达到目标。为完成预算目标,在高校管理预算时,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以预算为目标,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激励措施除了包括精神激励外,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激励,同时涉及近期与远期激励,满足教职工在某方面的需求,增强其内在动力,推动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

(二)严格控制中期预算绩效

首先要建立信息库,将大量庞杂信息加入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数据库中,方便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需要的、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评估者合理控制被评估者的绩效,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信息适用、准确、及时,作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在各个管理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利用硬性规定来保证预算的有效性与严肃性,执行预算时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调整,除非国家颁布的政策中涉及重大改变内容,或者学校事业计划出现较大变化,使学校预算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才能在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得到批准后再加以调整。高校调整预算的过程必须遵循预算审批流程,完全参照流程进行办理。管理支出预算时,更要落实刚性化管理,合理设定预算支出限额,约束财务资源总量,进而约束高校的运行,在执行预算时可以拒绝任何支出机构提出的高于预算限额的请求。另外在执行预算时,还要严格审批与监督,保障开支的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确定其在支出范围内再报销。

(三)科学考核后期预算绩效

预算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评价经费支出造成的影响与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对预算支出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助于高校领导有意识地管理支出,对预算支出结构进行优化,促使预算支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首先要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绩效目标后,才能正确编制预算,而该环节目前并未受到高校重视。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与预算之间联系的纽带,预算根据绩效指标评估能否实现绩效目标,而绩效目标则根据绩效指标反馈预算方案执行结果。其次高校要选择适合的考核方法,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综合评价方法,即按照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评价单项指标后,总结、归纳其结果,用一个指标表示总体特征,从而全面判断经济现象的状态,优化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

(四)及时反馈财务预算绩效

作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绩效管理除了向高校职工提出了明确的赏罚措施,而且发出了改进财务预算工作与提高业绩的信号。大部分管理者人为,考核财务预算绩效后,就相当于完成了绩效管理的全部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没有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那么考核就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还浪费了高校的物力与人力,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改进。高校要向每一位教师、职工以及有关的预算支出机构反馈考核结果,使教职工认识到自身职责和考核结果的联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进取。而高校通过该措施可以扬长避短,使办学水平提升,预算支出机构也会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所以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结果反馈环节的作用,一旦发现绩效低下等问题,应尽快分析并寻找原因,向有关人员及部门反馈,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高校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绩效管理。高校需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确定管理目标,科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除要加强全过程的预算控制,还要及时评价财务决预结算的策略与结果,完善评价体系。与此同同时,校领导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参与其中,有机结合教职工管理与专业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作者单位:宜春学院)

参考文献:

[1] 曾岳艳,王辉,单轶鸥.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1,(4):112-113.

[2] 邓小军.高校战略导向型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4):118-120.

浅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篇4

一、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监督, 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1、健全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完善健全其内部监督制度。一是要遵循合法性、规范性、科学性、适用性的原则, 以保证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更加适应财务管理的需要。二是要按照《会计法》对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的基本规定, 明确财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章、纪律要求, 做到职权明确、程序规范、责任清楚, 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2、实行高校财务公开

高校财务公开是高校校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务公开中处于重要地位,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高校财务公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体现在:

(1) 高校财务公开是由我国教育体制的基本性质决定的, 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

(2) 高校财务公开是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在要求, 是依法治国实行群众民主理财, 提高经济效益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3、审核岗位加强对各种报销凭证的审核

(1) 审核凭证的合法性。报销凭证所附票据除金融机构、保险、航空、铁路等由国务院主管部门自行管理外, 必须符合《发票管理办法》、《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 发票一律套印税务机关的发票监制章 (或印制章) , 并附有防伪标记;收费票据套印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票据专用章 (或印制章) 。另外即使符合有关票据合法条件, 但税务和财政部门已宣布作废的票据仍然不能作为报销凭证。

(2) 审核凭证所附发票的行业性和版式。报销费用类别应与所附发票内容一致, 发票开据内容应与所属行业一致, 不能使用跨行业、跨种类票据;发票的版式要符合有关规定。

(3) 审核凭证所附票据的真实性。

4、审核票据的合理性。

一般情况, 在购置货物、商品时, 要就近不就远, 对数额较大的, 要了解与市场行情是否存在较大偏差, 对质次价高、舍近求远等情况, 在没有搞清原因的基础上, 不予报销。对限额发票, 如百元版、千元版、万元版、十万元版、百万元版等不能超限额度, 否则是无效发票。对定额发票要在定额范围内, 根据实际发生数予以报销, 不能让报销人有机可乘。

5、审核票据报销审批手续。

正确签批报销票据是各级领导经济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 必须要求审批人在各自所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审批权限内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批。签署的意见必须明确表态, 不得模棱两可, 所签署的意见可认定为对该费用发生负责。因此, 对意见的地方、签字笔迹、签字内容等均可列入审核范围。

二、强化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电算化会计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凭证、账簿、报表、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硬盘及其他存储介质, 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 会计档案管理是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 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 是保证系统内数据安全与完整的关键环节, 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的保证。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完成既定任务, 保证系统内各种资源信息的安全与完整, 应制定严密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 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 操作密码的严格管理, 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帐簿, 保存上机操作记录,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等制度。与此同时加强日常使用管理, 防止各种非法人员上机操作, 为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保护机内程序和数据的安全。

三、提高高校财务工作的服务水平

当高校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的计划性教学转向社会性教学, 各类科研项目, 各种科技咨询, 各类培训班等涉及税收和物价等经济因素的工作在高校逐渐出现。这种新形势要求高校财务工作必须在服务与高校的教学、科研这个大目标。需做到以下几点:

1、遵章守纪, 强化法律意识

高校财务工作是教育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强化财务监督,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是重要环节。高校财务部门应肩负起财务法制法规宣传的重任, 对高校各个部门的财务人员、领导和教职工进行财务法制宣传, 宣传财会法规, 税收政策, 财务制度, 强化法制观念, 使大家懂法、执法、坚持按财务法制法规办事, 坚决制止一切违法乱纪行为, 保证财务监督有效地发挥作用。

2、熟悉相关政策, 多方提供咨询服务

依据国家的财政法规, 结合高校发展与改革的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财务规章制度, 在制度中体现宽严、管放的政策。建立政策、制度信息库, 围绕高校不同经济类型, 多方收集各类政策、制度, 将其进行分类、汇总, 形成一套适合高校的法规制度。提供财务信息和财务咨询服务, 并根据政策的变化随时进行扩充与完善, 为高校的发展与改革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3、及时编制财务报告, 为高校决策者提供宏观服务信息

高校财务部门要通过微观的财务监督, 注重发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 从机制上、管理制度上深入思考, 适时提出财务报告, 充分发挥财务的宏观服务作用, 为高校党政领导加强高校宏观管理、制定高校教育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4、加强网络财务, 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

根据国家财政部对财务电算化软件的要求, 开发研究适应高校各种经济类型的财务软件。使其快、易、准地适用于高校各单位。开发网络功能, 方便高校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上网查询政策法规、部门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科研项目资金节余等, 尽快了解有关财务信息, 并进行财务软件的培训服务及维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必将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建晋:《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经济师》, 2008年。

高校财务管理探析 篇5

1.1 转变了传统的财务报销模式

我国高校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具有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因此也就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财务管理模式,尽管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财务运转过程中增加了对银联支付、校园卡等工具的应用,但是传统的财务报销模式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多数职工在进行财务报销的过程中,结算的方式仍然以现金为主。而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规定的背景下,高校运行过程中开始强制实施公务卡结算方式,在对这一公务卡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彻底实现了非现金报销结算,实现了财务结算模式的创新。现阶段,公务开支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公务卡,严禁对现金进行应用,财务报销开始以发票和刷卡底单为依据。

1.2 提升高校预算管理监督能力

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主要将事后监督应用于预算管理监督中,预算单位运行过程中,会在初期阶段对预算进行制定,并在期末对决算进行上报。这种预算管理模式,导致部分院校在年底会产生会中消费的现象,甚至还存在虚列费用的行为,财务管理部门应用事后评价的方式对公务支出进行总结。由此可见,这种预算监督管理模式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公务卡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预算管理监督模式中的缺陷,它通过网络化、电子化的方式,实现了对高校财务资金支出的实时掌控,能够通过动态监管的方式对公务支出信息进行掌控,并通过硬件平台,实现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减少了违法使用财务资金的现象。

2 防范高校公务卡支付结算中财务管理风险的措施

2.1 公务卡使用管理中的缺陷

现阶段,高校在应用公务卡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管理问题,不仅降低了公务卡应用效率,更不利于全面施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最重要的是,这一现象不利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典型的公务卡使用管理缺陷包括不合理发放公务卡、不完善的公务卡使用报告制度、不健全的信息维护系统以及不及时传递公务卡消费信息等。

2.2 风险防范措施

2.2.1 明确公务卡发放对象

同信用卡相比,公务卡拥有更多的优势,如使用者终身不需要缴纳年费、在同部分联网商家进行合作的基础上,使用者可以利用公务卡购买打折力度较大的商品。然而,我国高校教职工人员数量较多,部分银行在运行过程中,为了提升自身的信用卡销售量,大肆发放高校公务卡,而此时,高校部分财务部门并没有意识到公务卡同学校具有紧密的联系,以为公务卡同信用卡一样,教职人员如果无法及时偿还公务卡中的欠款,是同学校毫无关系的。因此,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无条件为教职人员办理公务卡进行盖章。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将给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风险。

鉴于此,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应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对高校预算、国家财政规定等进行充分的掌握。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自身教职人员发展的公务卡发放制度,并同银行及时进行公务卡发放相关协议,对双方在运行过程中应当程度的责任进行明确,严禁一人多卡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配合银行方面,对教职人员的办卡资格以及资质条件进行明确,预防随意、无序使用公务卡现象的产生。

2.2.2 确保实现结算有据

高校公务开支拥有独特之处,要想实现有依据有秩序的开支和报销,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必须有针对性的制定公务卡使用制度和规定,并从高校自身公务卡使用情况入手,对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行制定,并将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大对这一制度的宣传力度,将相关目录内容进行张贴,并综合应用微信、智能手机等多种多媒体,加大对公务卡正确使用方法的宣传力度,同时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还应当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其能够根据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以及高校的发展而得到更新。

3 结束语

高校财务工作管理 篇6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宏观形势

在“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概括地讲,一是高等教育规模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精英教育”已过渡到“大众教育”;二是普通高校各项基本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三是高等教育领域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四是通过“211”、“985”等系统工程的有效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这些年,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和办学经费这两项基本指标的变化就很好地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成果。

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是高校资金紧张的局面仍然严重。主要原因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现实暂时无法改变,高校收费行为受到严格限制,而与此同时高校办学经费需求日趋增长,很多高校仍承担着较大的还贷压力。二是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从宏观上来看,我国高校发展战略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这成为高校财务管理 “如何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 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强调资金安全,规范收费行为,清偿建设贷款,面对审计稽查,实施国库支付等制度的推行,均对高校财务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二、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意见》的第二大点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一定经济制度下,对财务活动的各方面进行组织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的总称。它包括财务管理权限的划分、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财务制度的制定等内容,其核心是调整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会随着学校“其他制度安排”(如教学、科研等管理体制)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同时,它又属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上层建筑”。对高校各项基础性的、具体的财经工作起着推动、促进和导向作用。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做好高校一切财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体制、制度与机制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制的构建必须以相应的制度规范为基础;运行机制是在某种体制条件下的运行机理和制衡系统,即财务管理体制应建立在完善的财务制度基础之上;而在财务管理体制的作用和导向之下,财务机制才得以有效运作。

以下笔者结合某部属高校——S大学在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的具体做法作一实务性探讨。

(一)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S大学的财务管理机构基本上是依照学校党委常委会—→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协管)财务校长—→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二级单位财务部门的传统模式设置的。而在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这一层面上,S大学体现了一些自身特色:一是S大学财务主管部门的全称叫“财务与国资管理处”,是把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资产价值管理)安排到同一个部门。财务处下设国资管理科,专门负责国有资产(产权)全程管理、参与各类经济合同签订、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以及校办产业的管理等事务。这种机构设置的好处就是加强了学校对资产的全方位管理,利于动态控制、内部协调,提高效率。二是在内部科室设置上将管理岗和服务岗作了创新性分离调整。S财务处(下文简称“S财务处”)目前科室设置如图1所示:

这种做法的主要思路是:转变观念、明确职能、创新管理。将工作岗位按职能划分为管理岗和服务岗,局部调整了处内各科室的职能;主要目的是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有利于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通过管理岗和服务岗的分离定位,S财务处在经费投入和人员编制上也相应争取到了该学校更多的支持。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S财务处在机构设置调整中,新设了两个科室——稽核与督查科、会计电算化技术科。其中稽核与督查科的设立是规范和创新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该科室由财务处处长直接分管。其主要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稽核。主要是针对财务处内部,重点稽查处内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例如该科室就针对S大学科研经费报销的账务处理作过专门的抽样检查和分析报告,列举了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这些工作既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又能为学校领导或是财务处长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督查。主要是针对学校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规范办学办班和收费情况等。由于有了该科室组织实施,使之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真正起到内部监督检查的作用。

(二)重视并落实制度建设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管理体制建立的基础。S财务处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制度建设小组,组织全处的业务骨干对原来已有的财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并根据业务需要,及时拟定、出台了新的制度,逐步完善S大学财务管理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小组在持续大半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每周安排起码一天的时间集中审议修订相关的制度草稿,汇总各单位的反馈意见。每个制度从草拟到出台,都经历了一个反复推敲修改的过程。S财务处还编印了《S大学财务制度汇编》(共三册),收录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在财务管理、收费等十二大类财经规章制度,并向学校相关人员派发,以满足日常工作查阅学习所需,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使各级人员充分认识并重视财务制度。

制度的完善,对S财务处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各个职能部门对外签订合同的权、责有清晰的界定。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自然就降低了学校可能面临的各类经济和法律风险。又如《科研经费使用规范》的出台,对各类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负责报账核算的工作人员大大减轻了压力,老师们通过了解有关的制度,也对财务报销审核工作多了理解、少了抱怨,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S财务处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除了编写修订外,还应该包括制度的宣传、培训、制度执行效果的跟踪反馈等过程。S财务处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设计关于财务制度建设的调查问卷,对全校财务人员按照不同要求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类分班培训等。

(三)发展基金会——多元化筹资的一种有益尝试

目前我国高校筹资渠道普遍还是集中在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但很多时候,高校都会发现这些收入仅仅是能够满足学校正常运转所需;学校再发展,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个问题,无论是部属的重点高校还是地方性院校都同样存在。因此,高校校长最主要也最头痛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筹集到更多的办学经费。S大学在2004年成立了××省S大学发展基金会,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相对独立运作的机构,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社会捐赠资金并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目前国内基金会起步早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运作得相当不错,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各高校学习;S大学的基金会工作起步不久。他们对此总结的经验:一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校友资源丰富的高校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捐赠文化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等地区都十分浓厚,我国目前也正在逐步培养并形成这种文化。因此,建立校友信息库、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各个地区校友会等做法都是很有必要并且很有效果的。此外,对于捐赠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直接捐赠现金,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建立某种合作关系(如产学研结合),对学校一些发展项目提供支持。因此,在争取捐赠资金时,高校也应该建立这么一个“双赢”的理念:“服务中求发展、贡献中求合作”。二是充分运用激励机制。S大学发展基金会对能够争取到捐赠资金的个人均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奖励,提高师生们筹集捐赠资金的积极性。三是基金会筹集到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后,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运作,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资金效益。

(四)积极面对各类审计和检查

随着学校经济业务日趋复杂,高校经常要应对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类审计检查。学校财务往往要为此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审计检查其实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从行业特质上决定了它在财务管理上具有很大的刚性。因此,规范管理是高校财务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必须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而通过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完善体制则是推动这一过程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S财务处在这方面的做法较为积极主动。例如审计署2005年公布了对全国18所高校的审计意见,其中提出的很多都是我国高校共性问题。S财务处就此整理出有关学习材料派发给全校财务人员并组织集中学习,要求认真学习审计意见,并逐条对照自身开展一些自查自纠工作。又如,近两年教育部对各部属高校先后开展了资金安全检查、清产核资等几个专项工作,S财务处专门组织人力,准备相关材料接受检查。通过检查,S财务处弥补了一些业务疏漏、理顺了工作思路、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并从中获取了信息,总结了经验。因此,对各类审计、检查,高校的心态应该是要化“压力”为“动力”。在积极配合开展检查工作的同时,更多的应该要学会通过检查做好总结、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推动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协调发展

管理与服务,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两个基本功能。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但无论是实施管理还是提供服务,高校财务工作的最终落脚点还是统一在“服务”上。财务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需要;服务于构建节约型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和科研,其他工作必须要围绕这两个中心来开展。在工作中“以人为本、善待师生”是高校财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培养和坚持的一种管理理念。

S财务处近几年的财务工作基本是围绕推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这两个主题来开展的。其中一些先进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建立主题式工作模式

从2005年起,S财务处拟定了一个三年工作计划,一年一个主题:2005年是“制度建设年”,2006年是“规范管理年”,2007年是“优质服务年”。S财务处制定上述三个主题的思路是:首先定好规矩,把根基打好;接着内强素质,理顺内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最后外树形象,服务质量上台阶。每项工作都专门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处领导、各科室的业务骨干和有特长、充满干劲的年轻干部组成。小组成员除了完成日常的工作外,还要承担起“额外”的任务。几年来,财务处的工作强度相比以前大了很多,但同时财务队伍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从具体操作上来看,在“规范管理年”,S财务处主要做的事就是完善各科室的内部管理。对日常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审查和规范:模糊的使其清晰;存在漏洞的补充完整;程序繁琐的合理简化。在制定或修订规范过程中,基本要求是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尽可能明确和细化。S财务处主要是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内容来进行规范,如对涉及预算、经济政策、收费、税务、票据等22项业务作了规范,并将这些工作规范、岗位职责以及员工的生活与福利等汇总编印成《S大学财务处员工手册》,财务处的工作人员人手一册,作为日常工作的工具书,使每个员工都清楚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了解财务处内部管理制度。

S财务处还形成了一套良好的例会制度:处长办公会(重大事项集体商议决策,一般每周一次)、处务会(科长以上干部参加,定期召开)、科务会(科室内部或科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不定期举行)。对所有的会议(包括处内的和对外的),都要求形成会议纪要。处领导每周都花上一些时间阅读这些会议纪要,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全面地了解本部门的工作动态等信息。

在“优质服务年”,S财务处编印了《S大学财务服务指南》,收录了该校常用的财务信息,如各科室业务范围、联系方式、办事程序以及开支标准等。全校教职工人手一册。这本小册子目的就是提供给师生办理业务时查阅参考所用。此外,S财务处还实施了诸如预约报账、办理优先服务卡、“微笑服务月”等举措。S财务处这种提出一个主题,在一定时期内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一系列工作,创造一些成果的做法是很有成效的,这种工作模式对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加大硬件建设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服务,除了人员队伍外,硬件必须跟上。S大学这几年一直在加大财务管理硬件环境的建设力度。

1.推动管理信息化进程

S财务处在机构改革设置过程中,成立了独立的会计电算化技术科,专门负责财务系统、财务数据及信息等的开发和维护。几年来,他们与专业的软件公司合作,先后开发了学费(票据)管理系统、综合财务信息系统、财务办公自动化系统(OA)、部门(个人)税务管理系统、校园卡查询系统等多个财务软件平台。同时还积极配合学校“数字化校园”工程的开展,推动全校数据资源共享的进程:纳入“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的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收费与学籍、教务管理等功能联动,有效遏制学生恶意欠费的行为;此外,“网上银行”与工资发放、学生收费实现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办公效率。

S财务处长期致力于推动办公自动化、财务电算化和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其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始终走在S大学各职能部门的前列。目前,无论是在对外服务的财务网站、查询平台,还是内部管理所用的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都真正起到了加快信息传递、满足决策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

2.服务办公环境的改善

由于学校办公场地有限,S财务处办公场所一直比较紧张,师生们报账的审核大厅也经常是人满为患。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S财务处把南校区(业务量最大)的报账大厅搬迁到宽敞的新址。经过精心布局,新的报账大厅实行“面对面”开放式的报账,办事人员可以舒适地坐着等待审核人员处理业务。由于场所扩大,财务处的审核窗口也相应增多,老师们的轮候时间自然也缩短不少。S财务处还在报账大厅设置了一个咨询岗,由审核人员轮流当值,专门负责为办事人员解答疑难,做好指引。这种硬件设施的改善,为他们提倡的“优质服务”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支撑高水平管理和服务的软环境

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除了要有良好的硬件基础,更加重要的是软环境的支撑。软环境主要包括企业(部门)文化、制度体系、管理团队这三大方面的内容,而“人”则是其核心所在。下面是S财务处在部门文化营造和管理团队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1.营造积极向上的部门文化氛围

作为大学这个特殊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与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相比在营造文化氛围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S大学校长提出“大学管理靠什么?一靠制度,二靠文化”。近几年来,S财务处一直把部门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考虑,提出“将财务处建设成为具有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具有良好的外部形象、管理与服务水平居于直属高校前列、干部职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职能部门”。围绕这个目标,提倡“理想、爱岗、敬业、创新、合作”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同时,财务处员工还以一句座右铭共勉:“铭记责任(良心)、创新管理(价值)、永葆纯洁(心灵)、追求卓越(服务)”。确立这样的思路后,S财务处在日常管理、员工培训等各个环节都注意把诸如理念、精神等文化的元素加入其中,使其逐渐得到认同,得以发展。

笔者认为,文化并不虚无,它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种文化氛围,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它都会在工作团队中、在生活圈子里潜移默化、慢慢扩散。因此,作为一个部门的管理者,积极去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其各项工作的开展、人才队伍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S财务处的实践情况来看,已经取得回报。

2.建设学习型的管理团队

在财务队伍建设方面,S财务处特别强调“学习”。对员工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做到三性:“计划性、主动性、创造性”。除进行国家统一的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外,S财务处每个学期都会安排数次集中学习。他们学习的范围很广,职业道德、财经法纪、业务知识、服务技巧、礼仪常识、心理健康、演讲艺术等等,凡是与工作相关,与队伍素质培养相关的都是学习的内容。授课的老师很多,请学校的专家学者,请五星级宾馆的经理、请办案经验丰富的纪检干部,还有自己处里的业务骨干等等。每节课程都经过精心安排,效果很好。在2006年,由财务处牵头,专门面向S大学财务、人事、校办等几个部门的科级以上管理干部举办了一个“3M管理课程培训班”,聘请了S大学管理学院、法学院和政务学院的教授们给学校的行政干部上课,提高了整个群体的理论认识和业务水平。

教育部、财政部的《意见》对财会队伍建设要求做了较大篇幅的描述,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

四、结语

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校财务工作高效、良性运作的基石;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协调发展是高校财务管理高水平的体现。从S大学在这方面的经验做法来看,他们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筹资渠道、内部管理、信息化技术推广以及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S大学近几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06年末统计,S大学拥有四个校区、在校学生达到了70000多人、教职工10000多人(含离退休人员3100人)。在我国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上,S大学始终名列前茅。S大学的财务工作始终为学校教学科研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总体来看,在经费收支日益增长、经济业务日趋复杂的理财环境下,S大学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始终健康良性地运行,财务管理规范、高效,服务质量也有跨越式的提升。这些与其重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重视管理和服务两手抓的工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事实证明,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只要协调好体制与机制、管理和服务这两个关键问题,就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真正发挥财务工作的两大职能作用。

“十一五”计划时期是我国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认清形势,重视体制与机制创新,协调管理和服务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全局观、和谐观,从而推动学校实现健康、良性、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李善民,教授,男, 1963年出生,四川巴中人, 1990年3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任管理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财务与投资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财务与国资管理处处长,美国国际财务管理学会(Financi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会员。兼任广东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指导专家。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触角延伸 篇7

1 计划经济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在计划经济时期高校财务主要承担着收支核算, 更侧重于支出核算的工作职能。在那个时期, 各高校收入形式单一, 由政府根据年初对各校的年度预算额度, 对各高校全额按月拨款, 学校财务以拨入经费或经费限额科目进行核算, 财务工作就是要严格遵守政府财政部门制定预算的“类、款、项、目”, 按支出科目, 分别归类核算, 按月和年度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决算报表, 经费原则上不得结余。基于这样一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工作也体现出其单一性特点, 基本上处于学校出纳中心的地位, 每年的总收入由政府财政部门确定, 具体支出要严格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列支, 支出形式和内容保持多年的一贯性, 因此, 这一因素使得各高校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普遍偏低, 财务工作人员的地位和所起作用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显得无关紧要, 导致了那个时期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 整个社会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很低, 主要强调财经纪律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财务工作基本上是保证各高校的“吃饭”和日常运转的需求, 高校自身事业及未来发展是政府的事情, 因此, 那个时期高校的财务工作的机械性强, 主动性差, 显得呆板。

2 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高校来说, 最直观的体现是高校的收入形式及结构的多样化, 政府对教育, 特别是对高校的各项改革措施, 最直观地体现到高校教育的事业发展效果上来, 政府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 除了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外, 还包括各种政策性事业收费授权。比如, 对学生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另外, 各项科研经费补助, 基建补助, 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 因资金供应不足, 向银行贷款的贴息补助、各种专项补助费、利用科研优势转化生产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面向社会募集教育发展的资金以及政府对高校债务化解等等。使得高校收入总量迅速扩大、收入内容日益丰富。目前:在高校整体收入中财政预算内资金和高校利用其它渠道实现的收入大约各占50%。从前期各高校收入由财政百分之百拨款, 到现在的收入结构比例显示, 这一方面, 体现出高校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加, 因为财政预算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保持逐年增长的比例。另一方面, 高校得到政府的各种资助以及政府对高校授权的事业性收费, 使得高校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各高校支配资金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学校办学条件得以迅速提高, 为了在同行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学校可以根据各自不同发展要求, 制定发展规划, 有重点地选择事业支出项目, 在这种形势下, 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工作也体现出与前期的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 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只局限于以前那种只管简单收和支的工作状况, 而是要更多的面对高校经济总量日益庞大的情况下, 如何在管理好、运用好教育资金, 充分体现出教育资金所应发挥的事业效果和社会效益, 与之对应的是, 政府也适时相应提出了要建立教育绩效评价制度, 这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财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前那种只管收支侧重于支出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 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下, 适应新形势的财务运行机制也在逐步建立, 作为财务运行机制的主题要素———财务工作者的应知和认知行为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效果, 从这个层面来看, 对财务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3 当前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1) 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是要建立起高效顺畅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财务运行机制创新的基本条件。 (1) 要求财务管理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 较为专业的业务知识以及及时的专业知识更新, 财务人员的对学校的全局管理观念, 当好管家的意识等; (2) 要把握好对资金使用及其在运转过程中的监督、核算等, 注重体现教育资金的效益; (3) 建立财务管理内控机制, 财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运行机制能否顺畅运行的前提保证; (4) 高校领导管理者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奖励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充分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稳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等。

2) 亟待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要做一个“精明”的财务管理专家。新的经济形势下,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者观念更新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现时期高校承担着多种多样的职能, 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 更多的是走出校园, 与区域地方经济建设全面融合, 为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 学校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一个始终游离于地方区域经济之外的高校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各高校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要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 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 高校要起到地方经济建设主要引导力的作用。这种新形势下, 要求我们的财务工作者必须加快观念更新, 在资金筹集、适度投资、科学合理融资、建立科学高效的预算约束机制、建立内部动态的经济责任制等方面要有所作为。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一切围绕着学校发展的中心来开展各项工作。要能够为学校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分析研究报告和财务信息资料。只有具备了这些理念,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才可能有所作为, 才能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

3) 财务管理工作方法改进和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 财务管理工作要从学校实际出发, 要主动渗透到学校一切日常经济活动中去。在年度预算安排上要体现出“轻、重、缓、急”, 要充分利用资金投放的导向功能, 来引导学校内部单位和员工围绕学校年度工作任务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上来, 利用资金分配所起到的杠杆调节作用来制约、鼓励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的侧重点。从而彻底改变过去财务那种单纯的有核算无管理的状况, 使得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多样化, 更加灵活, 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财务管理能够自然地融入到学校整个管理系统中去发挥最大效能。

4) 财务管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始终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所以,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在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的基础上, 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单位客观实际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以制度来管理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 以制度来管人。在强调规范化管理的同时, 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妥善解决好发展过程所出现的问题, 这给财务管理者提出了高要求, 需要财务管理者有能力、有方法来解决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现在每所高校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都较以前有着显著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校经济总量也随之急剧膨胀, 带来了相应的软、硬件方面的高要求, 比如说:大的规模需要有足够量的校舍面积、足够量的校园面积、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学生运动场地、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等等,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这些资金的需求, 单单依赖政府拨款是不现实的, 需要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才智, 强化内部管理, 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要善于运作资金, 善于筹集资金, 善于利用资金, 善于减低资金使用的成本和费用。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有所侧重, 对内要侧重于优化内部管理, 要引进成本管理的理念, 积极做好教育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在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多做文章。由于会计核算体制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方面的原因, 成本核算还没有出现在财务核算工作中, 但是根据目前的形势发展要求, 不久的将来, 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会有大的变革, 因此, 我们财务工作者要有前瞻性, 为会计制度的变革在技术和业务素质上做好前期准备, 在此基础上, 要带动其他部门管理上水平。比如说, 为配合高校后勤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各种定额标准, 建立准确无误的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 彻底解决过去高校管理中的“重钱轻物”的思维管理方式, 在提高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方面下功夫, 严格界定学校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 建议学校决策者加大对新兴学科的资金投入等等。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只有如此, 才能带动学校内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有序、高效。对外要侧重于优化学校的外部环境, 在使用经营性资产所取得的收益纳税、个人所得税缴纳等方面, 要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在依法纳税的同时为学校争取最大利益。在减轻高校负债方面,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其资金需求量存在巨大的供需矛盾, 这种局面的最直观体现在各高校因建设新校区形成了数额庞大的债务, 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科学选择筹资方式、合理融资渠道等方面, 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手段使贷款利率最小化, 充分挖掘校内的那些金融部门感兴趣的市场, 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利条件, 比如:给学生发放使用各种功能的银行卡, 在合适地点安装存取款机, 银行户头的开设选择等方面, 把这些市场转让给合作银行, 来换取贷款的优惠政策以减轻利息负担。同时考虑到贷款品种的选择优化, 一切从有利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为出发点, 选择贷款期限时要注意短期和长期相结合, 使得学校资金链运转自如, 达到使用资金的费用最低、效益最优。

4 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建设

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是整个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对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方面的管理, 基本上是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来实现的, 学校决策者通过年度预算所形成的资金投向, 能够最直观体现出管理者的管理意图, 财务管理工作要体现出高校年度工作重点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 财务管理的内涵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财务管理的外延建设是决定财务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系统的定位和位置的层次, 只有内涵建设做到完美无缺, 财务管理的外延建设才能融合到高校大的管理系统中去。

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的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 这也不断的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财务管理的触角会延伸到学校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 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佳贤.高校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会计之友, 2009 (1) .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 篇8

一、高校财务工作面临新形势

(一)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高校改革的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出现了新的形势。一是学校规模急剧扩大。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合并办学、独立学院的出现以及办学层次的增多, 高校从师生人数到学校组织结构都发生着巨变, 财务业务的复杂性和发生数额均发生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变化。二是高校本身财务体制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学校法人体制的确立, 使学校自主办学得以充分体现;后勤社会化改革、科研发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等, 更是冲击了高校教育的管理理念。三是高校承载的社会责任有了新的变化, 扩大了服务范围, 使一直被视为单纯的政府公共部门的高校成为承载公共受托责任和经济责任的混合体。四是为了加强重点大学的教育服务能力, 政府加大了对高校的财政支持, 使这些学校办学经费日益增多。

(二) 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挑战

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政策、新业务、新方法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资金的合理筹集、资金的安全和效益、清偿高校的贷款、落实政府采购、实施国库支付制度的推行、信息技术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更深入的运用、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等问题, 均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财务人员编制的限制, 使得财务工作从规模扩展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再可行, 在财务人员人数既定的情况下, 要完成规模更大、业务更复杂、信息质量要求更高、服务要求更高的财务管理任务, 这就要求高校的发展战略必须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优化结构、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的内涵式发展。

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创新观念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体制原因、管理者观念等原因,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总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造成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不被重视, 有些管理制度已经明显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严重地影响到财务职能的发挥。在投资决策、建设项目、固定资产的购置等一些重大方面, 作为理财的财务机构只是充当配角甚至无权参与的情况普遍存在, 始终跳不出只重会计核算的怪圈, 财务工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任务式的日常核算, 这与高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不相符的, 没有充分体现会计的反映、监督、控制和决策的职能。这种现象对财务人员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严重削弱了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管理体制问题

管理体制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它的滞后性。长期以来没有根据变化的内外部情况作有效的自我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比如:财务制度流于形式, 对财务工作约束力不强;财务组织结构不科学, 机构设置分散、重叠;岗位设置不合理, 造成不同岗位工作量严重失衡;各种财务工作没有有效的绩效评定机制, 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等等。这些情况导致管理流程不畅, 管理资源浪费, 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尽人意。随着环境的变化, 学校的目标定位以及工作重心的转移, 财务管理体制应随之而不断适时地调整。

(三) 人本管理问题

在科技迅速发展和民主化进程加快的今天, 财务人员管理上仍存在下列主要问题:财务人员工作强度大、学习机会少、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手段, 个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现象的存在, 使得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差, 影响了财务部门的形象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影响了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 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问题

外部环境变化多、变化快, 如业务量增加、业务日趋复杂、政策改革的深入, 对财务工作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财务工作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的提升需要一个相对的时间调整;另一方面由于沟通少、透明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到位, 造成了工作效率不高、职工对财务工作意见多等问题。这些情况也要求财务部门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

三、高校财务工作创新对策

(一) 树立财务管理创新意识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业务日趋复杂;新业务不断涌现, 对象的日益广泛;会计制度、法规不断修定完善。客观经济环境变化、单位的发展目标以及战略方针的改变, 都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出了要求。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意味着根据情况变化适时地调整管理机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 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在遵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的前提下, 树立财务管理的创新意识是使财务工作充满活力的源泉, 是打破财务工作沉闷状态的魔力棒。管理要出效益、服务要有质量, 管理创新是关键, 而对管理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二) 改革财务管理体制

科学合理的体制和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它对高校各项基础性的、具体的经济工作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为了使高校财务工作适应性形势的要求, 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进行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 管理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 管理总是滞后于形势的要求, 在制度建设上存在严重的缺位。如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已在财务工作方面普遍应用, 但没有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制定与高校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硬软件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执行多年, 但没有及时制定相关的岗位职责;缺乏行之有效的结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违规现象频出, 给单位、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科研地位的提升, 科研经费的增加和构成复杂化, 科研经费规范使用的管理制度也急待建立, 等等。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只是依赖于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财务准则和制度上的管理, 而缺乏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具体性的制度和措施。失去了制度的约束和导向作用, 工作就象断了线的风筝, 没有了方向和动力, 工作成效可想而知。摆在我们面前急待去解决的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财务制度。为了做好制度的制定工作, 我们可以把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一个制度建设小组, 通过调查、走访、比较、总结, 征求各单位的意见等方法, 集思广益, 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修定和完善, 对新业务、新问题及时拟定新的制度, 避免工作滞后而影响效率甚至出现差错。对出台的新制度要加大力度宣传到位, 执行到位。可把制度放于校园网上, 保证普及的效果;同时装订成册, 便于随时查阅, 并发放给相关人员, 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体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 适时调整管理机构。主要思路是:紧密结合高校目前形势和业务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通过转变观念, 突破重核算轻管理的管理模式;设置管理会计岗和财务岗, 突出横向管理, 理顺纵向管理, 明确职能,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同时又分工协作, 用绩效考核机制贯穿整个工作流程, 让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得以体现。具体做法有:第一, 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设置总会计师专职主管学校的经济工作, 直接对校长负责。因为这种制度有明确的法律作为依据, 总会计师的权责、绩效考核清楚明了。这有利于财务机构职能的充分体现和发挥, 有利于学校的全面管理。建立健全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 这是办学环境复杂化、规模化、公共效益和经济效益整合化、竞争激烈化的必然结果。第二, 进行组织结构重组, 把原来的财务处进行重组, 设立财务与资产管理处。分设财务岗和管理岗, 分工协作, 一方面体现财务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 堵塞财务漏洞, 规范财务行为, 使会计资料更真实合法, 对内对外提供的信息更加系统全面, 另一方面发挥管理会计的预测、控制、决策、评价、修正的作用, 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依据和建设性意见。管理岗和财务岗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室和相关岗位, 设置原则是:效率与效益并重、责任与岗位挂钩、建立绩效评定制度。特别是在管理岗位一定要突出目标管理的成效, 突出管理效益, 意在高校财务工作职能化、科学化, 各司其职, 达到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改善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 改变机构分设导致工作流程衔接性差, 凭证传递、交接不完善, 部门之间沟通协调难, 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分离、账实不符等,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可设资产管理科, 实现对资产的全方位管理, 有利于动态控制、内部协调, 提高效率。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 解决工作中电脑技术问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不断提高办公效率, 可设信息技术管理科。为了延伸管理触角, 聚焦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薄弱点, 可设督查科, 负责检查单位内部、二级财务各环节出现的违规违法现象, 以及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 尽早发现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正措施, 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3) 重新规范工作流程, 注意岗位设置的合理性。企业再造或企业流程再造理论是20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它是以顾客的需要为导向, 以生产流程为中心, 以高科技为手段对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与重新组合的管理思想。组织结构、流程是否清晰, 岗位是否明确是工作效率高低最直接的晴雨表, 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最基础环节。近几年来, 高校财务人员感受最深的就是整体业务量增多, 劳动强度增大。同时, 适应现代办公效率化的要求,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一卡通”在财务方面应用日渐深入和广泛, 又使有些岗位在科技的进步中业务大幅减少, 工作强度减弱, 我们就必须对日常工作流程和岗位设置合理性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反思, 进而进行改革, 使繁琐的变得简化、不规范的变得规范、存在漏洞的补充完整, 平衡工作岗位劳动强度, 勇于打破传统的规范和设置, 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 加强人本管理,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人本管理, 要确立管理目标, 做到以人为本、加强沟通, 积极培养职工的自觉管理能力。

(1) 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一个主要的目标是考虑职工的需要、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关心职工的自我发展、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个人价值。“事业在人”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要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要从理解职工、关心职工的角度出发, 实行人本管理。

(2) 加强沟通。增加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信任度和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的信任度和协作水平。由于财务办公的现代化、信息化、分工具体化、流程程序化等, 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越来越弱化, 甚至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 排除部分人为或故意的因素外。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管理中对沟通的忽视。所以必须处理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注意沟通的重要性, 切实作好沟通工作。

(3) 确立管理目标, 通过激励措施, 培养职工的自觉管理能力。品质是人性潜能发挥的助推器,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 自发性品质管理的培养犹为重要, 它表现在自我促进、自我监督、自我沟通和协调, 发自内心的自我管理效应是任何监督和检查都无法比拟的。这种品质来源于愉悦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部门文化氛围、实实在在的思想教育。这种品质也来源于职工对组织目标的理解以及自愿地为组织目标而积极工作。管理中应自觉运用各种激励措施, 从物质、精神、考核、职务提升等方面进行激励,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建设学习型组织, 打造部门文化

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途径是:转变观念, 营造学习氛围;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成立学习组织, 制定学习规划;将学习带进工作和生活, 实行“工作、生活、学习”一体化;注意保障措施,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 财务处就是报账、算账、做工资, 技术含量低、业务素质差、服务态度不好的形象。虽然利益相关性使这些看法有时有夸大的偏向, 但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工作上的一些差距。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服务广大师生员工, 根据现代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理论和学习性组织理论, 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组织文化, 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1) 培养职工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首先要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 即对学习必要性和组织精神、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就要做好宣传工作和细致的思想工作。使职工对创建学习型性组织和建设组织文化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学习型组织的打造要与组织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让组织成员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树立一种团队精神, 将组织成员凝聚在一起。

(2) 建立规范的学习、培训制度, 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除了财务工作者自主学习外, 还要充分运用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 从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财务工作者的全面素质包括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思想认识、道德水平等, 最终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要加强学习的组织建设, 制定学习规划, 根据变化的情况和需要确定学习内容。

(3) 提倡管理创新, 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 我们要提倡创新, 让每一位财务工作者从细节入手, 把提高工作效率放在首位, 进行具体工作中的创新, 既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又节约教职工的宝贵时间, 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比如, 在核算环节, 多学电脑知识, 利用电脑技巧, 进行凭证输入模块设计, 减少填写项目、简化输入操作;设立报账“绿色通道”, 配备报账咨询员, 有条件的还可设置触摸屏式服务, 减少工作环节和重复劳动;也可把日常报账的借款单、原始凭证等的规范填制范本放于网上或编制成报账规范手册, 图文并茂, 指明填写要素, 以减少报账人员因凭证填制不规范、不能报账而多次往返财务的次数, 同时减少财务人员反复解释的情况, 避免财务人员与教职工因分歧而引起矛盾;还可通过座谈或问卷形式, 了解职工的建议和要求, 力求服务到位。财务管理要激励职工在工作中勇于创新, 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 普遍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使创新制度化、目标明确, 可以组织申报财务创新项目进行研究。鼓励参与其他部门的课题研究, 本单位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自行设立一些研究课题, 解决实际工作上的一些难点问题。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会计实践工作的人一定会深刻体会到, 工作中某个环节、方法、甚至一个习惯的改变, 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工作效率。创新是活力的源泉, 是成效的关键。不创新, 工作就会原地转圈, 无进步可言。

参考文献

[1]杨庆英:《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8期。

[2]慕兴宏:《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的探讨》, 厦门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刘蓉:《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财会研究》2005年第8期。

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浅析 篇9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的经营理念也应该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一方面, 高校的经营渠道越来越多, 获得的经费大大地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健康稳定发展, 提高了高校的办学能力。另一方面如此庞大的资金还用旧观念、旧套路进行管理势必会阻碍高校的良性循环。那么分析当今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思路并加以创新是高校的经营管理们的当务之急。本人想在这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二、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1. 预算管理失控

我们大家都知道预算是发展战略目标的详细分解, 是经济运行得以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这个在大中型企业以及股份有限公司得以体现深刻。如今在高校, 招生、教学、科研是管理者们永恒的话题等, 但是在预算方面还是老样子。他们没有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本年末由高校的学院 (各部门) 自行报下一年度预算, 下年初由财务部门汇总并报高校主管领导, 主管领导召开党委会决定。这种模式在编制过程中缺少实际资料与合理的量化分析, 更缺少科学的理论论证, 编制方法是极为古老的增量编制方法, 此种方法容易生产预算执行的松弛现在。在执行过程中会产生各个部门苦乐不均, 反响极大, 于是就有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样不但打击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还会使各个学院 (部门) 之间产生矛盾, 这样不利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发展, 同时也妨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2. 资金得不到合理运用, 流失严重

我们大家都知道高校的资金是培养人才、搞好科研、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也是实现高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但是许多高校在资金管理上却是本末倒置。一边是高校公用教学经费严重困乏, 一边是教师家属楼及办公楼豪华耸立;一边是旧设备乱堆乱放, 另一边是高尖端新设备大量购进;一边是贷款负债经营, 一边是教师工资与人员经费持续增长, 并且昼夜灯火辉煌的现象时常发生。另外许多高校为了满足某些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大量征收土地, 修建豪华宿舍与教学楼, 导致资金被大量占用等等。这种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长期被占用或者搁置, 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 也影响了设备的使用, 更影响了资金的周转。高职院校的这种铺张浪费毫无计划地使用资金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形象, 同时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

3. 财务分析不到位

我们都知道财务管理的作用不是仅仅提供正确的数据而已, 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及时准确的数据基础上做好科学有效地分析, 在此基础上得到很好地利用与升华, 这才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但是许多高校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以及过去体制下遗留的传统理念等因素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报表型会计管理模式”, 无论对内还是对外, 填制凭证、输入信息、自动生成、出具报表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缺乏结合实际工作, 对数据的分析、绩效的考核、奖金的兑现。更谈不上对重大决策的应用以及对其他工作的指导。这样的财务管理是为了报表而工作, 它失去了财务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4. 内部审计弱化, 导致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近些年来, 由于高校生源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经费的渠道也不断增加, 所以高校在招生、改扩建、经费的使用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自主权。有些高校在缺乏合理的内控设计, 在运行中又没有内审的监督与管控, 这样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出纳挪用公款、财务人员与主管领导共同参与违法违纪行为、采购人员兼职付款以及私定合同现象、重大事项如超投标、投资、合作等项目一人说了算, 丧失集体联签制原则, 从而给高效、国家、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三、针对当前我国高效财务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 综合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我们说过财务管理是对高校各项活动的侧面反映, 它关系到高校的持续经营与发展。所以首先要对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包括业务以及职业道德的综合素质教育, 因为这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前提, 也是避免徇私舞弊、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在这方面也有重大的举措, 如在2012年重新规范了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范, 将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衡量财务人员上岗的首要标准, 同时也列为人力资源部位招聘财务人员的基本标准, 所以有关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与措施如将业绩与奖金挂钩、职称与工资挂钩等手段, 积极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让他们有紧迫感与使命感, 让他们自主地提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水平。

2. 强化高校预算的管理工作

高校也应该像企业一样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 使其独立于财务部门之上, 并且高校领导赋予他们一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这样才能发挥他们对各个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由于他们是专人专职工作, 所以他们可以深入一线, 避免以前财务兼职闭门造车的孤军作战行为。还可以将实际调查的结果与各个部门上报的预算进行核对, 这也是对部门预算的检查与监督。同时改变单一的增量预算管理模式, 将零基础预算工作应该到高校财务中去, 这样可以避免部门经费支出苦乐不均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节约资源, 使预算趋向合理, 减少部门之间的矛盾。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程, 如应客观因素增减预算都应该报预算管理委员最终决定, 这样避免多头管理、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发生。

3. 合理安排资金, 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高职院校的资金有多数的国家拨入和少数学校自筹, 其资金的主要使用目的是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所以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将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教育经费当中。我们说教师的住宅与办公楼是老师精神文明的象征, 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 不必要的铺张浪费如豪华的装修、不必要的高端设备尽量应该避免, 昼夜灯火辉煌、细水长流现象一定要杜绝, 举债教学不是国家的用意。学校的生源不是靠外表的华丽, 而是看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和优良的传统美德去吸引人, 所以合理安排资金, 培养高标准、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最终目的。

4. 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职能

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也在不断地加强, 这是机遇的同时也是极大地挑战, 所以一些重大的经营决策就更需要以财务分析为依据, 盲干、猛干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财务部门一定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模式, 建立科学的分析体系, 改进财务分析方式, 辅助于电算化的信息平台, 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成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找出预算存在的差异、找出风险存在的因素、找出内部需要完善的环节、找出可利用资源与潜在资源等等, 真正地做到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其他管理活动, 最终促进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5. 建立健全内控监督机制

在企业因为实现了“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 尤其是大型企业, 内审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有的上市公司还聘请了独立董事来完善内控工作。但是在高校改革还不彻底的情况下, 大多数高校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 从而导致高校监督与反馈流于形式, 更谈不上健全的内控体系。有的高校为了应付联查设立了内控审计, 但隶属于财务部门, 所以他们既没有独立性, 也没有权威性, 更无法坚持原则。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内控监督机制, 打破一人说了算的常规, 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效应, 并建立内控平台即信息化反馈系统, 坚持治理结构的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理念, 杜绝重要岗位的一人多岗兼职管理方式, 对于重要岗位一定要重要监督并实行轮换制, 在内控监督有效治理下, 发现问题就一定落实到底, 一视同仁, 却不手软。使内控监督扫描到某个角落与某个时刻, 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内审的作用与威力。

四、结语

总之, 虽然高校肩负社会的责任, 但是它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 因此高校应加入财务管理的改革中来, 为实行“节约型”高效建设活动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漾.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8) :122.

[2]孙炳信.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河南科技, 2013, (24) :169.

论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篇10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资金使用随意性强

现在的很多高校, 在资金使用方面随意性很强, 只要领导一句话, 就可以随意支配学校的资金, 这种状况, 造成了资金使用上的严重盲目性。即使学校不断扩招, 资金收益不断增加, 但依然满足不了学校各项支出的需要。其实, 对于高校而言, 每年都应该有经费预算, 这种经费预算是安排高校资金的总运作的基础, 而严格执行的预算管理, 是保障学校发展总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但很多高校都不能严格按照经费预算进行资金使用, 这样的资金使用方式导致即使有钱也不能用在刀刃上, 学校领导对一年工作计划用多少资金, 用去了多少资金, 还应该剩多少资金完成没有计划, 致使很多高校都存在资金使用超支的情况, 一些重点工作, 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 而影响力工作的质量, 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高校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许多高校都把主要精力用在教学上, 用在学校规模的扩大上面, 很少重视财务管理问题, 这种财务管理意识的淡漠, 造成学校很多无形资产产权流失、资产浪费、减值和资产使用低效率的严重情况, 在很多高校无形资产账面数据为零, 实际上, 学校专利技术获得的收益以及个人科研经费的名义进行的财务管理, 这些无形的资产都没有进行有效管理, 没有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和摊销, 也是因为高校财务管理意识淡漠造成的。

(三) 资产举债缺乏科学性

很多高校为了扩大规模, 不断加大办学资金的投入, 大规模的扩招造成了资金使用上的严重缺口, 单靠学校的现有实力很难解决资金问题, 因此, 很多学校都与银行有合作, 利用银行信贷缓解自身的资金压力,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办学设备的更新等工作, 但很多高校在资金借贷方面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 对借贷资金不能进行有效的安排。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 为了盲目攀比任意向银行举债, 致使高校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贷款额度不断增加, 有的贷款资金又没有发挥价值而是被闲置起来, 这样, 借贷超出了学校的还贷能力, 学校的资金运行必定会遇到很多问题, 影响学校的发展。

二、加强财务资产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 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高校要重视对资金进行预算管理, 通过预算管理, 制定出科学细化的预算编制, 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高校要能够积极在财务人员内部普及预算管理的知识, 制定出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 能够把高校的全部收支都作为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预算核定, 力图做到资金预算管理的平衡发展, 不搞赤字预算, 这样, 通过严格的资金预算为资金有效管理创造条件。在具体的资金使用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预算办事, 严格控制经费支出, 要通过严格审批权限的方法, 加强学校各单位的经费审批管理, 保证经费审批要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者是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要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 实现“经费本”的控制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起责任, 严格按照经费本规定的项目、内容、范围对资金进行审核报销。只有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才能有效避免浪费情况, 避免资金使用的盲目性,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 高校要提高对财务的管理意识

高校要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环境下, 高校都面临着“优势劣汰”“适者生存”的重大考验, 而资金是保证学校发展的基本条件, 学校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有效地规避资金风险和损耗, 做到有效利用资金, 才能为学校的深化发展, 提供动力支持。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进行科学的融资投资决策, 在筹资决策中, 要本着稳健性的原则进行筹资, 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融资、投资管理制度, 以保障资金安全使用, 资金安全投放, 通过有效的监督, 分散转移资金风险等等, 总之, 要重视对财务的管理, 不断健全相关机制, 促进高校资金的安全运营。

(三) 多方筹措资金, 保证高校资金的充沛

对于高校而言, 在很长时间内, 都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因此, 高校拓展筹资渠道, 进行多方筹资, 是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拓展投资渠道:第一, 积极争取财政拨款。高校在资金来源上, 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财政拨款, 高校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决策, 根据有关规定, 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以这种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二、吸引生源, 加强学生收费管理工作。学生学杂费是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 高校要能够面向社会需要, 努力通过调整专业设置,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以吸引生源, 增加收入。另外,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学杂费的管理工作, 保证学杂费能够足额收取, 完善学杂费的管理制度, 加大对学杂费的管理, 保证资金的充足。第三、积极开展社会融资工作。高校要能够在国家政策允许下, 能够抓住机遇, 在自身能力范围内, 争取更多的社会融资。只有学校能够利用一些力量, 多渠道地筹措资金, 就可以有效保证学校的资金需求, 促进高校有效发展。

总之,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 高校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资金运用随意性强, 举债缺乏科学性等, 高校要积极针对存在的问题, 探究解决的策略, 不断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 为高校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 指出了在高校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 促进高校的深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黄银江, 朱雪梅.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科学管理探析[J].求实.2010 (S1) .

高校财务工作管理 篇11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探析

(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

如今的教育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向前推进,高校经费的来源也主要通过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学费收入这三种方式。但从高校普遍的财政收支看来,大多数高校也只是有限的经营收入。而我们所说的筹资办学多渠道,也基本是靠银行贷款来实现。面对种情况,来自国家的财政投入便成为高校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因此国家的财政拨款也就相对显得有些单薄。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各国教育投入显示,仅2009年,法、美、英、澳的公共教育支出已占了GDP4.8%的比重,巴西等类似中低等收入的国家投入也占了5.6%的比重。但我国的教育经费要预计在2013年才能占到4%,由此可见,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还有待提高。

(二)高校贷款的规模超过了自身还贷的能力

为了加强竞争力,扩大校园的规模,高校主要的筹资手段就是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往往贷款的规模都超出了高校能够负担的范围,有些甚至还反过来制约了学校发展的正常轨迹。根据2009年的调查数据得知,我国高校的银行贷款额已超过了2500亿,其中的地方高校贷款就占了80%,高校需要承担的银行年利息高达约130亿。单靠高校自身有限的收入来偿还高额的利息,便足以使自身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偿还本金,那么,增加教学、科研投入的资金又来从何谈起呢?

(三)财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漏洞

高校的财务结构不同于一般的公司,基建、科研、产业、后勤等部门均有相应的财务系统且各自为政,事业报表不仅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还无法正确反映出学校财务状况的全貌。此外,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普遍缺乏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预算管理不仅能大大缓解办学当前经费不足的问题,还有助于高校在新的环境中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以保持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状态。部分高校虽然也会慎重开展财务预算工作.通过财务处起草,并提交经由校务會讨论一致通过后才执行,但此类模式又大多靠经验而行,对人均教育成本、院(系)使用资源等重要指标都缺乏合理、科学的衡量依据,因此,导致了违反财务预算中客观、明确、科学、全面的原则,同时也制约着预算管理所发挥的作用。

(四)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面对高校大都存在着经费紧张的情况,扣除了日常办公教学、人员经费之后,能用在事业发展的资金规模仅剩下有限部分。但高校却仍然存在着不注重节俭的行为,低效率的设备使用以及办公资源的浪费更是屡见不鲜。多个部门各自采购办公用品,使得程序混乱且产生了很多无端消耗;设备采购中审核不严,且轻重缓急不分。例如,对办公室和实验室以外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也要求达到高配机的独立显卡、大硬盘、大内存,但本市计算机就是一类淘汰更新很快的设备,这方面的开支就大量占用了高校的经费。又如,尽管我们都在提倡高校的无纸化办公,但实际工作中,斥巨资投入的校园网络使用率却相对不高,投入与所得出现了严重配比不平衡。此外,高校在物资采购上也缺乏着长远的规划,大对数都是短期行为,设备器材的采购同实际需要存在着加大的差距。以上都是由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对高校资金的占用和浪费。

二、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加强队伍建设

根据《会计法》及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高校应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以更好地保证高校财务工作的高效进行。高校应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学历教育以及财务水平的培训,以求打造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且思想过硬的财会队伍。

(二)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为进一步改善财务管理工作,高校管理者应变用主动预防来替代被动防御,积极探索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财务管理注重对人员队伍的正向激励,所以,要充分调动起财务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效率,为高效管理、减少工作差错、促进资金有效使用提供业务素质的保障。

(三)建立财务岗位的轮换制度,保证工作质量

财政部出台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财务人员的岗位应进行有计划地轮换。以求通过合理的轮岗制度防范财务风险,进一步深化相互监督和约束的机制,从根源上防治发生财经违法乱纪现象。

(四)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资产,增强财务数据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加强财务管理,保证资金有效使用而制定的管理政策。要改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就应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加强成本管理,精打细算提高效益,促进高校财务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校如果想要获取收益、远离风险且在综合实力上领先于其他学校,就应首先加强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从各个方面着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稳步发展高校事业。综上所述,高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的管理方法来加强自身财务管理,要敢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不断地创新和调整,提高学校的资金利用效率,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孝珍.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04).

[2]韩梅.浅谈如何加强高校财务分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9).

对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 篇12

一、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目前的会计核算方法滞后, 没有实行完全成本核算, 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

高校医院从管理体制上来讲, 它隶属于高校, 从服务范畴来看, 它又是社会医疗市场的一部分, 因此它既要遵守学校制度, 又要遵守医疗行业和医保制度方面的财务规定, 但在财务管理上很多高校医院仍实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没有采用医院会计制度, 这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医院的发展和要求。例如应收账款未提坏账准备, 固定资产未提折旧, 财务分析难以达到提高医院管理的要求;高校医院往往只注重当期收入的核算, 而忽视成本特别是大宗固定资产 (如房产、大型医疗设备等) 成本的核算。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入, 很多高校医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如开展社区服务、实行工资总量包干、加班费及奖金类支出自筹等办法, 某些方面促进了医院对成本的核算, 然而医院对财务收支没有实行完全成本核算。医院自我经营意识不强, 成本意识和成本观念淡薄, 不重视以尽量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服务效果, 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 医院的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每年依靠学校大量的资金补贴才能正常运行, 依附学校生存, 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

2. 固定资产管理比较混乱、投资管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缺乏市场风险意识。

目前, 高校医院的各项支出大部分由学校拨款解决, 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和关门倒闭的风险, 造成医院人员市场风险意识淡薄。医院管理普遍存在重资金投入、轻技术和服务水平提高、淡化大宗固定资产折旧的现象, 固定资产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泊, 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时, 缺乏项目投入产出的科学的分析论证, 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技术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导致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 造成资金的浪费。医院往往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对固定资产不按要求定期进行盘点, 对实物已经不在的或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该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 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造成医院固定资产严重账实不符。

3. 高校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容易形成财务管理上的漏洞。

高校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确保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很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 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 比如记账、收款、付款等岗位设置不合理, 未形成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的机制, 保管人员、收款人员等不相容职务之间没有严格分离;对药品及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使用、记账未建立一套实物流转与凭证流转的可稽核制度;由于缺乏强制性规定, 很多高校医院对药品的采购尚未实行公开招标, 存在如商业贿赂、二次议价等为个人或小集体谋取不正当利益等现象。这些都是源于医院的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财务监督与医院财务管理相脱钩所带来的不良现象。高校医院的账务由学校财务处负责管理, 学校财务处往往忽视对医院等二级财务核算单位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影响资金使用的整体效果。

二、完善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1. 健全内控管理制度, 加强会计监督, 是做好高校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举措。

切实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是规范高校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高校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相符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高校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 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和纠错的全过程, 覆盖各项业务和全部事项, 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控制。同时为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监督, 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例如对发票等收入凭证和收款、记账的职能分离, 以防止收款不交账的舞弊、贪污等现象;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的规范及日常管理, 防范药品采购过程中的不正之风。高校医院可参照社会医院的做法, 对使用数量多、金额大的药品进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维护广大患者的利益, 杜绝不正当得利的行为。规范药品采购、验收、出入库制度, 药库保管人员应依据供货单位的发票、清单及有药剂部门负责人签章的药品申领单办理出入库手续, 并按每种药品逐项登记药库实物账, 同时报财务入账。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商, 制定校医院医疗设备、器件、家具等的采购、使用和销毁等管理办法, 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制定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定期盘点, 固定资产发生变动, 及时到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及时记录固定资产实物账并填写卡片, 同时报财务入账, 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另外做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医保系统软件的维护及应用, 严格按软件规定程序执行, 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2. 执行新的医院会计政策, 实行完全成本核算, 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高校医院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专门医疗机构, 属于社会大医疗行业中的一部分, 应借鉴社会医疗改革的政策做法和改革方向以及成功经验, 尽快与社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接轨, 走社会化发展之路, 以相对独立的姿态服务社会, 重视自我经营和自我发展, 其财务管理应该视同社会医院, 执行财政部颁布的新的医院会计制度, 按照其要求严格规范财务管理, 实行完全成本核算。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和管理需要, 借鉴社会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 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各部门为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按照规定的成本支出范围和成本确认原则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 核算各部门的收入、支出项目和内容, 为价格决策和价格竞争提供依据。通过实行成本核算, 对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进行系统的成本控制, 进一步调动各部门内部管理的积极性, 增强职工的成本和服务意识, 降低各项费用支出, 提高资源利用率, 强化医院内部综合管理, 合理调整医院收支结构, 通过控制成本、节约开支、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强风险意识, 强化投资管理分析。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医院逐渐与社会医院全面接轨, 如成为社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等, 医院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社会化性质不断加强, 与之相应的风险也日趋加大, 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切实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 注重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财务人员应履行监督的职责, 检查医院的经济活动, 合理使用资金, 参与医院大的经济活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务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和科学的论证方法, 对项目投资科学地加以分析评判, 为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提供有力的分析, 参与经济决策。

4. 实行绩效考核, 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效能。

为了客观评价高校医院的经营行为和经营成果, 寻找经营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促使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必须对高校医院实行绩效考核, 以便客观、全面地反映医院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 有助于正确引导医院经营行为, 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客观评价医院各部门和员工工作效能, 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 促使员工能力进一步提高, 将医院的目标与职工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 实现员工绩效的改善。但是, 高校医院进行绩效分析评价时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医院不能过分鼓励各部门追求经济目标, 否则, 必然会损害社会和患者的利益。

高校医院的改革是一项涉及高校、高校医院及其职工等各方利益的系统工程, 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的一分子。随着社会医疗体系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 高校医院经营的社会化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契机。高校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 探索与高校医院改革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办法, 才能实现高校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 高校医院原有的运行机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诸多新的财务管理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探讨高校医院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些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以及完善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校,医院财务管理,探讨

参考文献

[1]喻利仙.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医院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2) .

[2]黄丽.娟高校医院财务面临的困境及化解对策[J].会计之友, 2006, (11) .

[3]闫书弄, 李煜均.新时期高校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初探[J].会计之友, 2008, (2) .

上一篇:肿瘤基因治疗下一篇:注重每一个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