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因治疗

2024-07-26

肿瘤基因治疗(精选12篇)

肿瘤基因治疗 篇1

摘要:放射治疗是大多数实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肿瘤临近部位正常组织的损伤, 一直是困扰肿瘤放疗疗效与应用的一个棘手问题。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它是将对肿瘤有直接和间接杀伤作用的基因经载体转入体内, 以期在肿瘤生长部位进行表达, 杀伤肿瘤。但其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这可能与基因治疗技术中存在基因导向技术不完善, 基因转移效率低, 转移后基因的表达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等有关。利用辐射来实现对转移基因体内表达的时空调控, 可以提高基因靶向转移的效率, 同时基因治疗还能够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效地将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挥协同效应, 已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放射线,肿瘤基因放射治疗

1 肿瘤基因治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肿瘤目前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凶险的疾病之一,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探寻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 使肿瘤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从1991年第一个临床实验得以实施, 至今全球已有超过5000例肿瘤病人分别在400余个治疗方案中接受基因治疗。人们曾将彻底根治肿瘤的希望寄托于基因治疗, 但是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 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肿瘤基因治疗效果目前还难以同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效果相比拟。肿瘤的基因治疗是将对肿瘤有直接和间接杀伤作用的基因经载体转入体内, 以期在肿瘤生长部位进行表达, 杀伤肿瘤。

但由于基因导向技术尚不完善, 难以实现肿瘤杀伤基因的定位表达, 肿瘤的基因治疗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人们发现肿瘤基因治疗始终存在两个有待完善的问题: (l) 治疗基因的可控性表达; (2) 基因的靶向性导入, 其中前者更令人关注, 因为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是基因治疗研究中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另外, 基因的靶向性导入也可以减少基因治疗中的毒副作用, 对提高基因治疗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 在治疗中必须有效地调控目的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靶向性表达。

2 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的设想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 但长期以来, 肿瘤临近部位的正常组织损伤, 一直是困扰肿瘤放疗疗效与应用的一个棘手问题。尤其是对于某些具有辐射杭性的肿瘤需要提高照射强度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或是在肿瘤生长部位毗邻有重要器官时, 这一问题就更显严重和突出。

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都是对肿瘤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也都在各自的实践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1 9 9 1~1 9 9 2年, 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学家WeichaelbaumRR首次提出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即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 (gene-radiotherapy) 的设想。其含义是将对肿瘤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的基因转入肿瘤细胞, 在对肿瘤实施放疗时诱导基因表达, 造成射线和基因对肿瘤的双重杀伤作用。这样一方面不仅可以降低等效照射剂量, 缓解正常组织的损伤, 而且由于基因的表达可由辐射诱导, 使得转导基因的时间控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电离辐射能精确操作, 使外源射线局限于肿瘤部位, 从而使转导基因的空间控制得以实现。

对于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中所使用的目的基因, 虽然多数具有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但大多不具有辐射诱导特性, 即不因为辐射的刺激而提高其表达量, 因此, 可以采用与辐射诱导基因的调控序列相福连的方法赋予其辐射诱导特性。因此, 对于大多数肿瘤杀伤基因而言, 该方法是实施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的一项关键技术。有些肿瘤杀伤基因在治疗过程中本身可以提高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3 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

辐射诱导基因 (radiation一inducibtegene) 是指在细胞受到辐照后表达量呈应激性升高的一类基因, 此类基因的调控序列有一个突出特点, 即可直接感受辐射刺激而诱导下游基因的表达。其中利用可受辐射诱导表达的早期生长反应因子基因E g r-1启动子与相应的目的基因构建成辐射诱导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这可能与该系统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有关。在研究辐射诱导性基因Egr-1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发现, Egr-1基因的5’端调控区存在6个CC (A+T) 6GG序列结构域, 可感受辐射介导产生的氧自由基而启动Egr-1基因的表达。Weichselbaum等首先将含上述调控序列的Egr-1启动子与TNF-a基因构建成表达质粒pEgr-TNF-a, 转染造血干细胞系HL525, 并将其注射入对辐射具有杭性的人鳞状细胞腺癌株SQ-20B的移植瘤内, 当给予肿瘤局部x线照射后, 瘤内水平较未照射对照组高2.7倍, 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在荷瘤裸鼠的血清中未检测到, TNF-a, 且未见局部和全身毒性的增加。Stabe等利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pEgr-TNF基因的转移, 观察放疗联合基因治疗对不同大小肿瘤的治疗作用, 结果发现, 单纯X线照射仅对较小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而瘤内注射Ad-pEgr-TNF加局部放疗对大小移植瘤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肿瘤基因一放射治疗密切结合临床实践, 为解决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 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及定位表达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对于具有辐射杭性, 患者耐受能力有限难以采用大剂量照射的肿瘤, 通过结合基因治疗, 来减轻辐射剂量, 减少副作用的产生。目前对于浅表或可触及的肿瘤, 如体表黑色素瘤、乳腺癌或头颈部肿瘤, 采用直接的瘤体内穿刺注射。经实验证实, 这种方法注射的大部分剂量集中在肿瘤内, 使得肿瘤组织获得不同的基因转导, 可以更多的激发局部抗肿瘤反应, 而对全身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目前的实验研究尚在初始阶段, 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相信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的深入, 肿瘤的基因一放射治疗在技术上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这一方法将为恶性肿瘤及其它方面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魏道严, 戴冰冰, 陈诗书.放射诱导调控腺病毒介导g尔报告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001, 33 (l) .

[2]范永刚, 王学浩, 吕星, 等.放射线敏感性自杀基因的构建及其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2, 5.

肿瘤基因治疗 篇2

手术治疗

1 良性肾肿瘤的手术治疗

良性肾肿瘤是否行手术治疗应视患者症状、肿瘤大小及患者一般状态而定。手术原则是争取保留患者肾功能。

2 恶性肾肿瘤的手术治疗

1)手术是局限性及局部进展性肾恶性肿瘤最主要治疗方式。手术的选择包括根治性肾切除和保留肾单位手术。手术治疗原则:

①保留肾单位的手术适用于根治性肾切除术会导致功能性无肾、必须透析的患者。包括双侧肾肿瘤,孤立肾,肾功能不全,部分较小的单侧肿瘤患者,尤其适合肿瘤位于肾脏上、下极或边缘的患者;

②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为可选术式;

③如果肿瘤没有累及肾上腺,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判断为非高危肾上腺转移的情况下可保留肾上腺。仅在肾上极肿瘤,巨大肿瘤或CT显示肾上腺异常时切除同侧肾上腺;

④肿瘤广泛侵犯下腔静脉的患者手术需在血管外科医生辅助下进行。

2)部分转移性肾肿瘤患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①区域淋巴结有微小病变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

②小部分原发灶和单一孤立转移灶有手术可能的患者:如初始诊断时有原发RCC和单一的孤立转移灶,在肾切除术出现孤立性复发或转移灶的患者,可接受肾切除加转移灶切除术;

③对于原发灶合并多发转移的患者,如原发灶有手术可能,可推荐在全身治疗前进行减瘤性肾切除术。仅有肺部转移灶、较好预后因素且体力状态评分良好的患者,最有可能在全身治疗前肾切除手术获益。

药物治疗

截止目前,转移性肾肿瘤的治疗方法有细胞因子治疗,化疗和新近出现的分子靶向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作为标准疗法已有多年历史,对于肿瘤体积较小或以肺转移为主的患者可尝试大剂量IL-2治疗,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较服用安慰剂患者的延长1倍以上。

化疗:肾癌具有多药物耐药基因,对化学治疗不敏感。化疗只作为转移性非

性非透明细胞的辅助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靶向药物有:苯磺酸索拉非尼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苹果酸舒尼替尼等。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长的总生存期和良好的耐受性。分子靶向治疗对转移性肾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开辟了肾恶性肿瘤治疗的新纪元。

物理治疗

肿瘤的介入治疗 篇3

介入治疗时注入药物多为三种或四种化疗药物联合用药,以协同作战,增强疗效。对于肿瘤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采用一次性大剂量灌注化疗后,间隔50天左右再重新动脉插管进行第二次介入治疗,有疗效的话可进行多次这样的介入治疗。

肿瘤介入治疗的机制

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的作用经肿瘤供养动脉直接灌注化疗药物,其疗效远比静脉给药好,其原因是1.经通往肿瘤的动脉给药使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高,对肿瘤的杀伤力强;2.当药物经过心脏循环后,再次来到肿瘤组织局部,重复对肿瘤细胞进行打击(如同静脉化疗);3.经直接通往肿瘤的动脉给药后,一方面由于药物的首次效应使靶器官内药物量摄取多,增加了化疗药物的剂量,增强了药物对肿瘤的打击作用,另一方面流经身体其他部分的药量减少,减少了全身的毒副作用。有资料报道,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肝癌,在肝脏局部组织药物浓度可高达全身浓度的100-400倍,而癌区药物浓度则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如ADM、5FU等药物经动脉灌注后,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要数倍于静脉给药。

经动脉栓塞肿瘤供养血管的作用对肿瘤供养动脉的栓塞,切断了肿瘤的能量供应,可使肿瘤缺血、缺氧、缺少养分而面临死亡。若同时给予化疗药物,则对缺血、缺氧环境下的肿瘤细胞打击更有力。目前常采用化学性栓塞,即把化疗药物与栓塞物质混合在一起经动脉注入,在起到栓塞的同时,化疗药物慢慢释放出来,既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由于血流阻塞,又延长了肿瘤与药物的接触时间,疗效明显提高。如把碘化油与ADM、DDP混合成乳剂注入肝动脉治疗肝癌,已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经动脉注入免疫药物制剂的作用肿瘤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表现为NK细胞数量减少,活性下降;Lak细胞活性下降;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T辅助细胞(CD3)减少而抑制细胞(CD8)增加及其他一系列改变。经靶动脉直接注入生物因子,可杀伤肿瘤细胞,提高细胞免疫力,减少或避免肿瘤细胞扩散,又不损害正常细胞,不会引起严重功能损害。可弥补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后免疫功能低下的缺陷。给予药物的时间,多数学者倾向于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0-14天,再经导管给予。常用动脉注入的生物因子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Lak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等。

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头颈部肿瘤自60年代以来,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头颈部肿瘤已被接受,尤其用于头颈部复发肿瘤的治疗,最近又有新的进展。

1保留动脉导管,外接便携式灌注泵连续进行灌注化疗,如对口腔癌患者,可根据肿瘤的位置,把灌注微导管插到相应的舌动脉、面动脉等,低剂量灌注顺铂,每周2-3次,然后再进行手术或放疗,不能手术者,可外接埋芷式灌注泵,按置皮下,长期进行灌注化疗。

2用球囊导管闭塞供养动脉灌注化疗;充盈球囊暂时性阻断血流,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使抗癌药物以更高的浓度释放到肿瘤中去,常用药物为ADM、BLM和5FU等,普遍认为,治疗上颌窦癌、口腔癌、口咽部癌,在手术前或放疗前使用动脉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五年生存率。

3微囊化学性栓塞:把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供养动脉,先给予灌注化疗,再使用卡铂一微囊(卡铂为60%,乙基纤维素40%)行化学性栓塞。总之,对头颈部肿瘤,先进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或化学性栓塞,再给予手术或放疗,是目前最佳治疗模式。

肺癌的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1.手术前支气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以减少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肿瘤细胞扩散;

2支气管动脉一次性大剂量灌注化疗,用于不能外科手术切除的支气管肺癌,间隔4-6周进行一次,常用药物为ADM、DDP、5FU等。

在大剂量一次性灌注化疗后,也可给予碘油乳剂(内含化疗药物)以阻塞肿瘤供血血管及缓慢放出化疗药物;也有用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肺癌咯血的。

肝癌的介入治疗1.肝段性栓塞:用微导管超选择至供养肿瘤的肝动脉段级分支,先行灌注化疗,再行肝段性化学栓塞。栓塞时注入过量的碘油乳剂,使之“外溢”,可同时栓塞肝肿瘤的动脉血供、微血管及瘤周围的静脉小分支,达到肝动脉、肝静脉联合栓塞,整个肝段发生缺血性梗死,包括肿瘤病灶及其周围的肝实质,类似于外科的“肝段性切除”。切除的手术标本显示瘤及瘤周的微小病灶均完全坏死。由于肝段性栓塞疗效好,副作用小,肝功能不受损害或很轻,故已被多数学者接受,主张扩大应用。

2对无手术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一方面多药联合作用,直接打击肝癌细胞,另一方面用碘化油进行动脉栓塞,让肿瘤细胞缺乏血液供养“饿死”,1-2个月后可重复进行多次,有部分病人经这样治疗后可带瘤生存多年。已被广泛应用。

3肝肿瘤术后的预防性介入治疗:肝肿瘤切除术后40天左右行首次肝动脉插管,若肝动脉造影未发现复发病灶,先行化疗,再注入碘油5-6毫升,2-3周后复查CT片,以期达到早期发现和治疗小的复发病灶,若无复发病灶,则分别间隔三个月和六个月行第2-3次肝动脉预防性灌注化疗。

盆腔肿瘤的介入治疗前列腺癌的动脉灌注化疗:在外科手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可以减少和防止手术后复发;膀胱肿瘤的介入治疗:可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以及不能手术切除患者的姑息性疗法;子宫和卵巢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在手术前进行,可使肿瘤缩小,术中出血减少;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及术后复发者,使用动脉灌注化疗,常可使肿瘤缩小,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内支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内支架治疗恶性肿瘤所致的管腔狭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肿瘤介入治疗的新进展,置放在受肿瘤压迫或堵塞的血管或其他管腔内,对于恢复管腔的通畅,解除梗阻起到很大的作用。内支架在恶性肿瘤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治疗上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及支气管狭窄当肺癌肿块、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灶或纵隔肿瘤包围、压迫上腔静脉时,先用球囊扩张狭窄部,扩张后立即放置内支架于支气管内,缓解治疗呼吸困难和肺不张。

食管癌所致狭窄或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均可置入内支架,扩张狭窄部,改善或消除吞咽困难症状。对吻合口狭窄者治疗效果较好,常可使患者长期生存,对因肿瘤堵塞食道引起的狭窄只能暂时缓解进食起到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

肿瘤基因治疗 篇4

1 Apoptin

Apoptin由鸡贫血病毒 (CAV) 基因组中Vp3基因编码, 可特异性地诱导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凋亡且其凋亡作用不依赖于野生型p53也不受Bcl-2过度表达的影响。Apoptin不杀伤人类正常二倍体细胞亦无毒副作用。Apoptin是非结构蛋白, 被证明是引起肿瘤细胞及转化细胞凋亡的活性成分[2]。Apoptin在正常健康细胞中分布在细胞质中, 而在转化细胞及肿瘤细胞中则迁移到细胞核中。Apoptin在细胞内的分布对其凋亡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没有核内分布的凋亡活性将大大降低[3]。

2 Survivin

Suvivin基因是新近克隆的IAP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家族的成员, 定位于17 q 25, 全长15 kb, 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的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为16.5 k D。Survivin因其选择性表达于肿瘤组织, 而在正常分化成熟的组织中无表达, 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 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研究针对Survivin的反义c DNA、寡核苷酸及Survivin基因突变的潜在作用[4]。

Survivin作为新的抗凋亡基因, 同时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5]。最近Norihiro Hayashi等将表达靶向Survivin的反义核苷酸的腺病毒感染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发现, Survivin的表达在感染后48 h明显下降, 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直到感染后120 h与对照组相比癌细胞生长近于停滞状态, 细胞凋亡率及药敏性均增加[6]。Guo S等将靶向Survivin的核酶装配到p RNA载体上形成p RNA/核酶嵌合体, p RNA是从噬菌体phi29的马达RNA改造而成的具有携带外源效应分子的纳米RNA载体分子, 这种核酶嵌合体具有在体内外不容易降解、容易进入细胞内以及在胞内作用时间更长等优点, 将这种核酶嵌合体转染入人多种肿瘤细胞株, 发现癌细胞死亡率明显增高[7]。最近, Tu SP等发现将另一种Survivin突变体Cys84Ala即把其+84Cys突变为Ala通过腺相关病毒感染结肠癌细胞发现也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 抑制动物模型中肿瘤生长[8]。

3 端粒酶

端粒 (telomera, TLM) 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特殊的DNA-蛋白质结构, 端粒DNA富含G链, 在人类其为 (TTAGGG) n重复序列。这一结构在染色体复制顺利进行、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和维护染色体结构的稳定中起重要作用[9]。现有的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在正常体细胞中一般不表达, 而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率则高达85%~95%[10]。

Wang[11]等用原癌基因c-myc转染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 成功地诱导了h TERT基因的表达增加。因此证明, 在h 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内包含有c-myc癌蛋白的结合位点。c-myc癌蛋白可以诱导h TERT基因转灵活性, 从而激活端粒酶。抑癌基因PTEN位于人染色体10 q 23.3上。导入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比对照组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10倍, 凋亡增加17倍。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 可以引起端粒酶活性的抑制, 但诱导该基因过度表达则导致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

Sharma等[12]研究了二甲基亚砜 (DMSO) 对伯基特淋巴瘤中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 同样有研究发现维甲酸 (RA) 对细胞诱导分化同时抑制端粒酶活性和下调h TERT表达[13]。端粒酶作为肿瘤治疗的靶位点, 有明显的优势:几乎在所有肿瘤组织中均有活性表达而大部分正常组织中没有。端粒酶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为广谱的肿瘤标志物。

4 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器官间质和骨髓组织中[14]。Andreeff等[15]在治疗脑胶质瘤过程中, 将转染了治疗基因的MSC经颈动脉注射, 后发现其选择性地到达胶质瘤, 并在胶质瘤周围增殖而不会迁移到正常的脑组织中。实验表明, MSC很有可能成为能够精确命中肿瘤的生物导弹, 从而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新的道路[16]。

Nakamizo等[17]在实验中发现, 向颈动脉注射荧光标记的纤维细胞后并未发现有类似于MSC在肿瘤内增殖的情况发生, 此外MSC分化的纤维母细胞参与了肿瘤组织的构建并且在肿瘤表面形成纤维囊状结构, MSC这种伴随肿瘤生长而增殖的过程应该需要肿瘤微环境大量细胞因子的支持, 参与作用的细胞因子以及具体作用的过程仍不清楚。但MSC参与肿瘤组织的构建已被证实, 在肿瘤生长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作用, 对MSC增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肿瘤生长的理解, 为肿瘤基因治疗探寻新的思路和办法。

5 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

Stathmin是一种新发现的微管不稳定蛋白,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对细胞微管系统动力平衡的调节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多种恶性肿瘤中Stathmin都有高水平表达, 通过抑制其表达可以干扰恶性细胞的分裂。研究表明, Stathmin提供了一个肿瘤基因治疗的分子新靶点[18]。

肿瘤治疗协议书 篇5

甲方:肿瘤治疗康复中心

乙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结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为确保患者安全有效,不受假药、劣药之欺骗,不延误患者治疗时间,经济上不受损失,现有甲乙双方签订以下协议:

1、甲方医师根据乙方提供的病历,资料和确诊证明或口述病情,结合临床症状,并说明理由有权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2、甲方根据乙方的身体状况,判断出此病属轻、重、缓、危等病症,并开出确有抗癌功能系列的药物,国家标准合格药品,抗癌系列抗癌纯中药,随症加减,辩证论治,(经河北物价局冀费批准,确保无假药、劣药)。

3、经甲方医师开出的中药药方,对各种早、中、晚期癌瘤、肝硬化(腹水)、白血病,无论病情轻、重、缓、急,一般一周左右见效(自我评价)。见效后可连续用药3-5个月,均可使癌瘤萎缩、软化、消失、延长寿命、临床治愈。因我院是石家庄市惠民医疗机构。为弘扬我院声誉,无效者不需任何理由和解释,凭收据和协议书10日内免费调方或按余药退款。半年不愈免费用药治疗终身。

4、对购药太晚,乙方未能用上药或用药期间突然发生意外,甲方可按余药(自购药之日起10天内)退款。对药物保存不妥致使药物霉烂变质、拆封、开瓶、无收据或超期用完者不再退款。

5、凡经我科研中心治愈的患者,我中心有权举例宣传。

6、本协议以购药收据日期为准,双方签字生效,具有法律效益。

患者住址:主治医师签名:

治疗肿瘤必须改变观念 篇6

放化疗可能会促进残癌的转移 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本虚,也就是中医所讲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经过放化疗的患者常处于气血两虚的境地,如:放化疗后WBC(白细胸)的降低、骨髓抑制造成的血象低以及贫血等,都是导致本虚的具体体现,从而为残癌的转移埋下了隐患。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体现 就致瘤因素而言,从中医来说可以有风、火、痰、虚、瘀,身体的各种因素均可为致瘤因素,或是潜在因素。中医可以全面考虑,对症的处理这些因素,同时加强身体的正气系统,使身体恢复正常。扶正祛邪中祛除致瘤因素,保护人体的正常机制运行。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做到最有效的治疗肿瘤。

以“人”为本,而不以“瘤”为本 肿瘤的治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疗原则,不要一味地只想去杀灭肿瘤细胞,一定要以“人”为中心,延长有质量生存时间来控制肿瘤。西医的手术、放疗、激光等是治疗局部肿块;化疗是全身性治疗,其治疗目的也是消除局部原发肿瘤和转移的肿瘤;中医辨证治疗的原理则主要是调节病人体内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而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综合治疗,即心疗、药疗、食疗、体疗的四位一体疗法是肿瘤解决的根本方向,才会从根本上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医者是军师,病家是元帅 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医者是出谋划策的军师,而病家则是元帅。元帅必备强烈的抗敌意念,再加上军师的战略战术,并配以致胜的武器,这样才如虎添翼,战无不胜。所以说只要病家充分调动起积极主观能动性,与医师紧密配合战胜肿瘤,才是真正有战斗力。

四位一体疗法是防复发与转移的新出路 在肿瘤的治疗思路中,四位一体疗法综合治疗肿瘤临床应用20年,不断发展创新,赢得了海内外广大患者及家属的青睐,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吴孟超院士、两院院士吴阶平等对该疗法给予了解高度肯定,四位一体疗法是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新出路。

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 篇7

1 放射治疗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首先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放射治疗的知识, 介绍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全身或局部反应及注意事项, 针对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心理, 给患者以专业性的指导、疏导、鼓励、帮助、暗示, 根据其性格和职业、文化程度, 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等, 使患者能正确地认识癌症和对待癌症, 面对现实, 稳定情绪, 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保持一个良好而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增加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信心。

1.2 营养与饮食护理

癌症是一种消耗性强的疾病, 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常因出现恶液质而不得不中断治疗, 这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限的目标非常不利, 所以在治疗的开始就给患者一些饮食方面的指导,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增强体质, 提高机体抵抗力。膳食时, 宜食用富含热量, 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 如蘑菇、香菇、薏仁、大豆、木耳及瘦肉、蛋类、鸡、甲鱼、墨鱼等, 还可选用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和动物肝脏, 还有一些患者在进行放疗时, 食欲常不佳, 则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一些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虚弱, 食欲差, 胃肠道功能减弱、腹胀等, 可佐以少量山楂、萝卜等消化性食物, 海藻、海带等海产品, 软坚散结, 又有抗癌作用, 食之可配合治疗, 改善症状。忌食难以消化的油炸食品, 少吃葱、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1.3

对头颈部病变的患者若口腔在照射范围内, 放疗前应洁齿, 拔除龋齿, 去除金属冠, 对牙周炎或牙龈炎者应采取相应治疗后再进行放射治疗, 对身体上有手术切口的患者须等到切口愈合后再进行放疗。

2 放射治疗间的护理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治疗癌症患者, 使癌细胞被消灭而正常组织和细胞能得到康复。但放疗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放射反应, 包括全身和局部以及放射并发症。

2.1 皮肤的护理 放疗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皮肤反应, 照射前应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的重要性。穿宽松柔软棉质内衣, 以减少磨擦, 勿用手撕剥脱层的干皮, 照射区内勿用手指搔痒, 忌用肥皂擦洗, 禁贴胶布, 勿剃毛, 避免粗糙衣物摩擦, 避免冷热的刺激, 勿风吹、日晒, 禁热敷, 照射野内禁止用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照射, 勿涂擦刺激性或含重金属的药物, 如碘酒、红花油、红汞等。在护理中如皮肤上出现红斑、色素沉着、毛囊扩张、毛发脱落、皮肤脱屑, 自觉皮肤搔痒、灼热感, 可选用1%冰片滑石粉或薄荷滑石粉涂抹, 并尽可能暴露局部皮肤。如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疱形成, 水泡穿破后表皮糜烂、渗液, 可用喜疗妥膏涂擦, 严重者可选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创面, 贝复济喷洒, 效果更佳, 暴露创面, 避免使用凡士林等其它的油脂类敷料。

2.2 营养与饮食的护理 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加强营养对促进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性、不良反应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食品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 少量多餐, 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对口腔及食道黏膜反应较重, 影响进食者改流质食物, 饭前可用2%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颠茄合剂混合后润漱或咽下止痛, 饭后可饮温开水冲洗食管, 避免过热过凉, 或辛辣的食物。滴水不入或呕吐严重者应按医嘱及时补液。对全腹或盆腔放疗引起的腹泻, 易进少渣、低纤维饮食, 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 如糖、豆类、洋白菜、碳酸饮料。严重腹泻时, 需暂停治疗, 给予素膳或完全胃肠外营养。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3 000 ml。

2.3 密切观察、定期检查血象变化或观察体温的变化。护理中严密监测血象情况, 保持病室的清洁和空气流通, 减少探视, 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室。妥善安排患者休息、睡眠, 多摄入营养, 少去公共场所, 勿接触上呼吸道感染者, 保暖、忌寒冷、防感冒。如体温超过38℃应暂停治疗并给予相应处理, 每周测体重1次, 如果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有降低情况, 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禁用易使白细胞下降药物, 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4 生活要规律, 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2.5 腹腔、盆腔照射前应排空小便, 保持大便通畅, 有无腹疼、腹泻、便血、血尿等。

2.6 进放射治疗室不能带金属物品如手表、钢笔等。

2.7 鼻咽癌患者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

3 放射治疗后的护理

3.1 放射治疗结束后, 应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

3.2 照射野皮肤仍继续保护, 为期至少1个月。

肿瘤姑息治疗的研究 篇8

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Temel等[1]的关于早期姑息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的论文,被美国肿瘤学会(ASCO评为当年肿瘤治疗领域的十大进展之一。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原来这是一项看似非常简单的临床研究,

这项来自麻省理工医院单中心的研究,仅仅纳入了1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么小的一项研究为什么取得了如此高的评价?

此项研究把1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两组进行对照性研究:一组采用标准的化疗方法,另一组采用化疗加早期姑息干预(控制症状、进行心理支持、营养支持、认知的教育等)的方法。两组的最终研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与采用标准化疗的患者相比,加入早期姑息干预治疗的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花费减少,而且生存时间平均延长了近3个月。其疗效甚至超过了很多新药,让世界为之一振。

《临床肿瘤学》杂志是目前肿瘤临床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2015年3月发表了一篇述评,题目是《姑息治疗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我们还要等待吗?》[2],呼吁在肿瘤的标准治疗中要整合姑息治疗。随后的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ENABLEIII,取得了与上述研究相似的结果,同时发现姑息干预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患者家人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3]。

其实,早在1998年,美国肿瘤学会(ASCO)就提出:肿瘤专家以及姑息团队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治疗癌症,而是应该将姑息治疗与标准抗肿瘤治疗贯穿疾病治疗全过程。

2 姑息治疗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姑息治疗的定义是:姑息治疗医学是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病人所采用的积极、完全的主动治疗和护理。对疼痛及有关症状以及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问题的控制是首要的。其目的是为病人和其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姑息治疗是一个积极的治疗理念,并非是消极的措施。

3 姑息治疗的意义

肿瘤姑息治疗对目前肿瘤治疗的发展有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

3.1 由以“疾病为导向”转为“以患者为导向”的治疗理念

医务人员除了通过医疗专业技术杀灭肿瘤外,更要注重缓解患者躯体症状及心理、精神的障碍。对于“末期疾病”患者的关怀需求与对症状的治疗同等重要。需要越发关注“人”,而不仅仅是“病”。

3.2 节约医疗资源

姑息医学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证实了其符合最小化的卫生经济学评估,有利于有限医疗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May等[4]进行的一项荟粹分析纳入了2012到2013年间发表的10项美国姑息治疗的临床研究,探讨了姑息治疗是否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花费。结果显示,所有的研究均证实姑息治疗降低了医疗支出,降低幅度为9%-25%不等。因此,姑息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而且能够大大节约医疗资源。这对于缓解和减少目前我国医疗财政支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3 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

姑息治疗十分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提倡医护与患者是伙伴、平等关系,而且对医务人员沟通技巧的培训在姑息医学教育培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4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概况及姑息治疗现状分析

4.1 恶性肿瘤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在我国卫生管控策略中,恶性肿瘤已被列为慢性病。根据世界癌症报告,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天有17000人被诊断为癌症,每天有7000人死于癌症,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数字;时至今日,发达国家癌症的治愈率为45%~50%,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不能被治愈;发展中国家的癌症治愈率更低。众所周知,我国的肿瘤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都是非常低的。尽管目前一些省级肿瘤医院的治愈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全国癌症平均治愈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有80%的患者尚不能治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说,美国近些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其5年生存率大约在60%至70%,而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这些不能治愈的患者应得到进一步的姑息治疗和合理的医疗照顾,不合理的治疗不仅带来医疗资源的浪费,给病人及家庭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经济损失,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4.2 我国肿瘤姑息治疗现状

我国肿瘤姑息治疗起步是较晚的,在当今的肿瘤治疗中姑息治疗的理念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早在1994年中国成立了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在中国推广肿瘤姑息治疗的理念和实践规范,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绩,但仍然处于世界平均水平线以下。就癌症病人的疼痛来讲,1990年我国医用吗啡的消耗量(这是国际麻管局用于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癌痛治疗水平的主要指标)仅有8公斤,到2013年我国医用吗啡的消耗量达到了1300公斤,取得的进步令人瞩目,但是我们仍然排在全球第85名以后,属于落后国家,而且远远落后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有近80%的癌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我们对肿瘤患者其他姑息治疗理念缺乏更多,对于肿瘤患者的营养、贫血、疲劳、心理、护理等等都缺少系统的教育培训和理念。

2014年,世界肿瘤姑息治疗联盟对全球癌症姑息治疗水平做了一个调研,调查了全球不同国家每百万人中从事肿瘤姑息治疗的机构数。结果显示,美国、欧洲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姑息治疗机构数最多。而我国是处于最低水平的国家,每百万人口姑息治疗的机构处于0.01-0.02之间,与欧美国家的差距巨大。

2015年,英国经济人智库对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姑息治疗状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患者死亡质量综合评分对各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姑息治疗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19个列入统计的亚太国家中排名第15位。我国对肿瘤姑息治疗的需求很大,但能够提供相应服务的机构却远远不足,供需之间极不平衡。

5 对我国开展姑息治疗的几点思考

要想改变我国姑息治疗的落后现状,需要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5.1 建立科目,加强培训

在医疗服务机构建立肿瘤姑息治疗的诊疗科目,让肿瘤姑息治疗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国在临床诊疗科目中没有肿瘤姑息治疗这个科目,临床医护人员更谈不上有系统和规范的教育和培训,医护人员对肿瘤姑息治疗的理解往往是碎片化、片段性的,难以完成临床肿瘤姑息治疗的工作,直接导致了肿瘤患者在临床得不到准确与规范的肿瘤姑息照护。而东南亚的国家都有肿瘤姑息治疗的专门学科,并且在医疗保障体系中有特别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因此,应建立肿瘤姑息治疗培训机构,让从事肿瘤治疗及肿瘤姑息治疗的医护人员得到系统、规范的培训;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专科化管理。

5.2 制定法规和用药目录

积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完善肿瘤姑息治疗的制度,使之纳入肿瘤治疗体系中。完善姑息治疗用药目录,提高临床医生对麻醉镇痛药品的用药理念和用药水平,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5.3 建立肿瘤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医疗护理体系

充分发挥分级医疗的作用,让更多临终医疗进入到社区,并建立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使这些学科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姑息治疗理念是当今全世界治疗趋势,针对我国肿瘤早期诊断率低、医疗资源有限、地域差别和医疗水平差异大、医患矛盾突出的特点,姑息治疗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肿瘤治疗的终点已经改变成为:活得长、活得好!而不是想方设法只杀肿瘤。肿瘤治疗真正的成功应该是让肿瘤患者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同时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而不是在无尽的痛苦中去坚持抗癌治疗,最终还没有好结局。

参考文献

[1]Temel JS,Greer JA,Muzikansky A,Gallagher ER,Admane S,Jackson VA,Dahlin CM,Blinderman C D,Jacobsen J,Pirl WF,Billings JA,Lynch TJ.Earlypa lliativecareforpatientswithmetastaticnon-smallcelllungcancer.NEngl JMed2010,363:733-42

[2]Gomes B.Palliativecare:ifitmakesadifference,wh ywait?JClin Oncol.2015,33(13):1420-1.

[3]Dionne-Odom JN,Azuero A,Lyons KD,Hull JG,Tosteson T,Li Z,Li Z,Frost J,Dragnev KH,Akyar I,Hegel MT,Bakitas MA.Benefitsof Early Versus Dela yed Palliative Careto Informal Family Caregiversof Pa 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Outcomes Fromthe E NABLEII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lin On col.2015,33(13):1446-52.

肿瘤姑息治疗与护理 篇9

1姑息治疗概述

1.1定义WHO对姑息治疗的定义为“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患者的积极整体照顾,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的控制,并重视和解决患者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其目的是使患者及家属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在疾病的早期姑息治疗的很多内容可以与抗癌治疗同时进行”。[2]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一些治疗原则:姑息治疗应尽早地运用于疾病的早期,与其他治疗综合进行;把生死看作人生的自然过程,既不促进也不需延后;控制疼痛和其他给患者带来痛苦的症状,加入心理和心灵方面的照顾,尽可能使患者能主动生活;在整个过程对患者的家属提供支持,使他能妥善照顾患者,正确处理后事,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对疾病的过程起到一个正面的影响。

许多患者、家属、甚至是医务工作者在理解姑息治疗这个概念的时候存在着误区,主要如:(1)姑息治疗就是晚期肿瘤的“等死”治疗。(2)姑息治疗不是积极治疗。(3)姑息治疗的患者都是临终患者,没有希望了。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经过姑息治疗,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相应也提高了生存质量。何况带瘤生存、有症状生存的患者不在少数。

1.2姑息治疗的特点癌症的姑息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姑息治疗的理解已从过去的“临终关怀”(hospice)、“善终服务”(terminal care)”引申为广义的姑息治疗(Palliative),贯穿于肿瘤诊治的全过程。姑息治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延长生存期更重要。在化疗效果的评价中,标准是生存期,而姑息治疗更看重生活质量,通过改善生活质量来延长生存期;(2)将患者及家属看成一个整体,对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痛苦和精神治疗统一起来。一个人患了癌症,患者要忍受躯体症状的痛苦、心理的恐惧、焦虑、死亡的威胁,其家属除了要承受同样的心理、精神折磨以外,还要算计如何支付巨额医疗费用。所以,姑息治疗要给患者和家属提供支持系统,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要;(3)肯定生命的自然过程,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允许停止呼吸机、营养支持治疗等让患者平静地离去;(4)减轻疼痛及其他症状是主要治疗目的之一。

1.3姑息治疗的模式各国或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险)政策、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姑息治疗可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模式。无论模式如何不同,但姑息治疗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并需在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协同作用下完成,该综合治疗组应包括各专科的肿瘤专家、心理医生、全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及家庭成员等,而且还应包括研究和教育机构。[3]只有通过综合治疗组各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患者获得全面的照顾和最佳的生活质量。在美国,从国民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方面考虑,已把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相对独立开来,姑息治疗常在专门的医疗机构中执行,而把临终关怀放在临终关怀机构或家庭中执行,而对预计生存期少于6个月的终末期患者,临终关怀照管是最经济的方法。

1.3.1居家照护(domiciliary service)以家庭病床为主、由专门机构指导的模式。如社区医院,宁养院等方式。

临终患者住在家里,由家属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由医疗机构定期巡诊,提供帮助。一种由全科医生、护理专家、义工组成;另一种由护士组成。经培训和认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双方需履行约定的规范、收费标准,工作内容包括注射药物、伤口换药、疼痛控制、生活护理、心理支持等。

1.3.2住院机构如有以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专门科室收治晚期患者的模式。如:临终关怀院(hospice);姑息治疗病区(palliative care unit in hospital);护理之家(nursing Home);姑息治疗小组(palliative care teams)等。

1.4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的关系姑息治疗关心的是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短,其目的及大部分内容与临终关怀是相同的,但其阶段和任务与后者又有一些区别。从阶段上来说,临终关怀更侧重于终末期患者的处理,而姑息治疗则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一般情况下,临终关怀已不包含有常规抗癌治疗,而姑息治疗常含有常规抗癌治疗手段,如姑息性手术、姑息性放疗及化疗等;临终是一个消极的概念,似乎一切将要终结,对患者精神状态亦有不良影响,而姑息治疗则是一个更现代的概念,其目的和任务就是帮助患者达到和维持其躯体、情感、精神、职业和社会行为能力的最佳状态,使患者及其家属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说,姑息治疗是在临终关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现代、更科学的医学分支学科,临终关怀是姑息治疗的一部分。

2姑息治疗中的护理重点

由于66%的患者终末期是在医院渡过的,姑息治疗中的护理的首要任务是有效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

2.1疼痛控制让癌症患者无疼痛是对现代医院的基本要求,是患者应当享有的基本人权,但在实际工作中,在相当一部分医院里,还未能做到让所有癌症患者无疼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药物供应不便于患者取药,患者和家属成瘾恐惧难消除,辅助性止痛药不为医生所熟知,缺少心理医生和精神病专家的配合等等。

近年来姑息医学的发展,已经提倡将多种心理干预措施用于治疗癌性疼痛,最佳的方案是药物、心理、认知行为等多方法综合治疗。因此,在呼吁医生重视癌症患者疼痛问题的同时,也呼吁广大护士、心理医生、精神病学家、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卫生站及社会关注肿瘤患者的疼痛,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4]

2.2沟通

2.2.1如何告诉患者实情患者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治疗决定权,面对癌症患者如何掌握?过去严格的保护性医疗制度下,医护人员极少甚至从不告知患者已患癌症,尤其是癌症进展到晚期更是如此。现在,在患者拥有知情权的情况下,如何告知坏消息,确实是一个让医务人员为难的问题。何种患者可以如实告知,何种患者需要选择性告知或不告知,这都需要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高度重视和与患者家属的联系沟通。

2.2.2谈论死亡让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种正常过程,谈论死亡对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面对倍受疾病折磨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又不得不面对死亡,医务人员只会倍感生命的脆弱和自己的无能无助,这种脆弱和无助会使医务人员非常不安,已有超过半数的医生产生耗竭综合征,因此,如何做好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疏导工作,正确面对死亡,对患者、家属及医生都需要进行身心健康的教育、调整,这也是姑息治疗的内容之一。

2.3悲伤护理在一个人可能失去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或事物以及失去之后的心理历程,悲伤的过程是动态的。其内容包括帮助家属面对患者即将到来的死亡;评估文化背景和信仰;通知家属提醒他们通知其他希望在场的亲属和朋友;允许家属接近患者;提供患者当前病情的准确信息,保持连续性沟通,评估家属的顾虑和担忧;在患者濒死期对家属建议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以及患者死亡以后对家属的护理。

姑息治疗归根结底是个社会问题,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努力,也需要得到政府、媒体、慈善机构、志愿者和关心这项事业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让更多的患者在生前都应有最佳生活状态的权力,让患者平静舒适的走到生命的尽头。

参考文献

[1]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

[2]Holland JC,Frei E.Cancer Medicine(5th edition)[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2.

[3]Zhukovsky DS.A model of palliative care:the palliative medicine program of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monstrations Project[J]. Support Care Cancer,2000,8(4):268-277.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篇10

1 西医治疗肿瘤的缺陷

常规治疗形式主义严重, 缺乏治疗的针对性。临床上常可见到, 几乎所有手术后的肿瘤患者都要经历一段放疗或化疗或放化疗, 以此作为辅助治疗, 目的是杀灭术后残存的癌细胞, 好象是更保险一些, 这对医者或是患者都从情感上、愿望上早已习以为常, 约定俗成, 就广泛运用。殊不知, 除乳腺癌、结肠癌等少部分肿瘤经辅助化疗后, 可降低其5年复发率和死亡外, 绝大多数肿瘤的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其预后。这样, 非但没有良好作用, 还极可能产生一些副反应和并发症, 徒受放化疗之苦。对于一些已无法行根治切除术且没有治愈希望的患者, 临床运用放疗、化疗的目的是尽可能延长一些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然而, 除了乳腺癌能预测化疗的疗效外, 对于绝大多数肿瘤来说难以较准确预测某一患者对某一疗法的反应情况。临床发现, 确有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 无论是否经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是否有效, 其生存期并未明显延长, 甚至因过度强化的治疗而变症并发, 使生存期缩短。现代医学尽管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成绩突出, 但也暴露出了以上诸多缺陷, 这些缺陷的弥补正是中医药的独到优势所在, 也正是博四、中医治疗肿瘤的新模式。大精深的传统医药新世纪施展优势的广阔天地。

2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医药学对本病有着十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历代观察积累了数百张煎服方剂和肿瘤外治经验与方法, 民间也积累了大量的单方验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理气、养阴生津、软坚散结等治法至今仍在肿瘤临床治疗上广泛运用, 并且愈来愈证实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 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西医术后辅助疗法的不足。

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特的诊疗方法与临床疗效, 主要可概括为:

2.1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

主要是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改善患者症状, 稳定瘤体, 达到“带瘤生存”, 而不是或很少是直接杀灭癌细胞。因此。瘤体的缩小或改变较缓慢。其有效病例的疗效特点与西医治疗的最大差别是前者瘤体缩小不明显或较缓慢, 但是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较高, 总的生存期延长, 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稳定病灶、增强体质, 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 使患者顺利接受各种治疗。陕西省中医医院著名老中医谢远明采用加味一贯煎治疗肺癌106例, 总有效率56.6%[2];有报道使用清消养正颗粒治疗消化道肿瘤60例, 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改善率实验组为96.67%, 对照组为46.67%, 生存期延长, 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 , 提示:应用清消养正颗粒治疗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3]。张亚密, 王希胜, 高玉梅, 使用清瘀扶正汤治疗中晚期胃癌30例, 采用自拟清瘀扶正汤 (黄芪、白芍、元胡、草果、乌贼骨等) 和化疗 (EPA方案、小剂量CF方案)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刘铁成等将7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0例接受抗癌平丸联合FED方案化疗, 对照组36例只接受FED方案化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睡眠、食欲及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但两组近期疗效与毒性反应差异不显著, 得出结论:抗癌平丸能改善睡眠、增强食欲、缓解体质量下降,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5]。刘丹等将72例经细胞或病理学确诊的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 (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丹+NP方案) 及西医组 (单纯NP方案)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体瘤疠灶、生活质量及中医症状积分, 结果西医组和中西医组的完全缓解 (CR) 均为0, 部分缓解 (PR) 分别为35.29%和28.95%, 稳定 (SD) 分别为47.06%和60.53%, 进展 (PD) 分别为17.65%和10.52%, 两组有效率 (CR+PR) 与控制率 (CR+PR+SD) 比较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P>0.05;而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中西医组较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得出结论生脉注射液、梅花点舌丹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 较之单纯NP方案疗效为好[6]。唐静雯师从郑玉玲、杨峰教授, 运用生血解毒汤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例, 并与单纯化疗26例做对照观察, 治疗组由于采用生血解毒汤配合化疗治疗, 多数患者生活质量保持良好, 40.0%的患者卡氏评分提高, 而对照组仅有15.4%的患者卡氏评分提高。两组对比, 经卡方检验, χ2=5.60, P<0.05,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

2.2 增效减毒

与放化疗结合治疗肿瘤患者, 明显减少其毒副反应发生率;杨树明等将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 治疗组在放疗的同时服用中药参芪六味地黄汤, 结果显示参芪六味地黄汤加放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的近期疗效, 减轻毒副反应[8]。郭洪斌等将恶性肿瘤患者596例, 分为A组 (应用黄芪+化疗) 312例, B组 (单纯应用化疗) 284例。A组化疗前2~4d起到化疗周期结束后5~7d应用黄芪注射液30~40m L/d静脉滴注;B组单纯应用化疗, 化疗后抽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HB、WBC、PLT、ALT、AST、BUN、Cr、CK-MB、CD3、CD4、CD8, 比较胃肠道毒性。结果显示A组HB、WBC、PLT、ALT、AST、Cr、CK-MB及胃肠道毒性发生率、程度低于B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CD3+、CD4+、CD8+、虽然两组都下降, 但是A组下降轻微, 有统计学意义。得出化疗中应用黄芪可提高免疫功能, 增加疗效, 减轻毒副作用[9]。黄莉等将6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A组予顺铂加康艾, B组单用顺铂, 予腹腔内注入, 每周1次, 连续4周, 再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顺铂加康艾组腹腔内给药有效率较单用顺铂组有显著提高, 两组治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另外, 加用康艾组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损害较单药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得出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水在提高了临床疗效的同时, 能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10]。何建平, 徐建辉, 任莉, 易成等, 使用康莱特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结果显示不同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疗效不同。其中对肺癌、乳腺癌所致胸腔积液的有效率分别为73.3%和66.6%, 2例淋巴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均无效。康莱特联合顺铂胸腔给药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 (35.0%) , 无明显骨髓抑制现象, 亦无心、肝、肾毒性[11]。廖国清王红梅等将288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2组, 每组144例。治疗组使用NP方案 (诺维本+顺铂) +康莱特注射液200mL, 每天1次, 连用20d;对照组:单用NP方案。完成2周期后作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44.4%, 对照组33.3%,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血液毒副反应和消化道反应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化疗后较化疗前比较, CD3比例略有上升, CD4和CD4/CD8明显上升, CD8明显下降 (均P<0.05) 。得出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的毒副反应, 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2]。

2.3 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吴继萍等对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 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 治疗组给予复方红藤颗粒 (组方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 加用红藤、黄芪等药物组成) 。结果显示:治疗组免疫功能提高, 总有效率83.3%, 显著优于对照组[13]。吴玉泉等用复方抗瘤冲剂 (黄芪、生晒参、白花蛇舌草、三七、赤芍、土茯苓、冬虫草、拳参、姜半夏、枳壳、神曲等近20种药物) 治疗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21例。化疗2个疗程 (6周) 结束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 有效率100%[14]。姜初明等将10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中药加化疗) 54例, 对照组 (单纯化疗) 47例, 治疗组同时加用健脾益肾中药 (生黄芪、紫丹参、猪苓、茯苓、枸杞子、女贞子、仙灵脾、半枝莲、炙鳖甲、生薏苡仁、红枣) , 并随证加减。观察治疗2个疗程, 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5]。罗长义以益气养阴方 (生黄芪、北沙参、生白术、天门冬) 为主治疗化疗后晚期肺癌30例, 酌情配伍清热解毒 (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 和软坚散结 (夏枯草、生牡蛎、海藻、瓜蒌皮) 药物, 3个月后免疫指标测定好转[16]。张明等报道, 康莱特注射液 (中药薏苡仁制剂) 单用治疗放、化疗后晚期实体瘤患者32例, 总有效率78.1%。经动物实验证实, 该药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减低放、化疗的副作用, 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17]。刘景田等发现中药多糖对红细胞免疫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如地黄多糖是通过影响荷瘤小鼠的免疫监视系统, 特别是T淋巴细胞功能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茯苓多糖及猪苓多糖可以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香菇多糖、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及冬虫夏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亦可作为肿瘤化、放疗的辅助用药[18]。

2.4 具有抑制癌基因转录和癌蛋白表达及抗细胞突变、促进肿瘤凋亡与良性分化的作用

索晴等采用MTT法检测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后的含药血清对肉瘤细胞 (S180) 和肝癌细胞 (H22) 增殖的抑制作用,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用药后两种癌细胞的P-糖蛋白 (P-gp) 的表达。结果:当归可提高黄药子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率, 同时可降低P-gp的表达。结论显示黄药子配伍当归后可能通过降低P-gp的表达增加黄药子的抗肿瘤作用[19]。黄金玲, 蔡横, 顾武军, 用ICR小鼠建立S180和EAC移植瘤模型, 分别观察加味小陷胸汤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与荷瘤生存时间的影响;用MTT法检测其对人胃癌SGC-7901及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显示加味小陷胸汤 (40g·kg-1、80g·kg-1) 对小鼠S180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4.70%和51.12%, 对荷EAC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3.47%和53.26%;加味小陷胸汤 (1.0~4.0mg/mL) 对人胃癌SGC-7901、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得出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具有抗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EAC及人胃癌SGC-7901、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作用[20]。杨传标等, 制备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和湿热证模型, 设正常对照组, 肝癌脾虚证模型组, 肝癌湿热证模型组, 肝癌脾虚证治疗组, 肝癌湿热证治疗组。肝癌脾虚证治疗组和肝癌湿热证治疗组各鼠给予健脾康复方治疗。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GF-ⅡmRNA表达, 观察健脾康复方对IGF-Ⅱ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肝癌脾虚证和肝癌湿热证模型组IGF-Ⅱm 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肝癌脾虚证治疗组IGF-Ⅱm RNA表达显著低于肝癌脾虚证模型组 (P<0.05) , 肝癌湿热证治疗组IGF-Ⅱm 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 (P>0.05) 。得出结论:健脾康复方对大鼠实验性肝癌脾虚证IGF-Ⅱm 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21]。杨传标等采用1, 2-二甲基肼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大肠癌模型, 观察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TERTmRNA表达及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原位杂交法检测大肠组织TERT mRNA表达。结果: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TERT mRNA阳性表达率为33.3%, 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的75% (P<0.05) 。实验结束时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体质量高于模型对照组 (P<0.01) 和希罗达对照组 (P<0.01) , 健脾康复丸低剂量组体质量也高于模型对照组 (P<0.01) 。结论:健脾康复丸能够抑制大鼠大肠癌TERTm R NA表达, 并能防止大肠癌大鼠体质量下降[22]。裘维焰建立小鼠Hep A和S180肉瘤动物模型, 造模动物随机分为8组:对照组、环磷酰胺 (CTX) 组、四君子汤、r IL-2组、四君子汤+r IL-2组、IFN-γ组、四君子汤+IFN-γ组, 另设正常小鼠组。连续用药10d, 计算抑瘤率, 摘取脾脏进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两者合用能明显提高抑瘤率, 并能不同程度的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IL-2、IFN和NK细胞活性。结论:四君子汤能有效增强生物反应调节因子 (IL-2和IFN-γ) 的抗肿瘤活性[23]。熊丽等,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TDHGG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肿瘤细胞抑制率与药物剂量呈直线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大、中、小剂量处理组;肝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3.9%、18.1%、5.8%,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中G0/G1期细胞数增加, 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结论:TDHGG含药血清可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 并可干扰肝癌细胞增殖周期, 诱导肝癌细胞凋亡[24]。金国梁等采用注射己烯雌酚和黄体酮进行子宫肌瘤造模, 对造模大鼠分别给予消颗粒、桂枝茯苓胶囊和三苯氧胺, 观察比较各组大鼠子宫大体解剖形态学和光镜下病理形态改变, 并检测血清免疫因子IL-2、TNF-α水平及抗细胞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大鼠均出现较明显的子宫平滑肌瘤样改变, 消颗粒各剂量组大鼠子宫肌瘤样增生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模型组相比, 其血清IL-2水平升高 (P<0.01或P<0.05) , TNF-α水平 (P<0.01) 降低, 尤以消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在细胞凋亡调控方面, , 尚能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 与模型组相比, ,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 。结论:消颗粒对于大鼠实验性子宫肌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调整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可能是其防治子宫肌瘤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25]。李彦博等, 血道转移实验为小鼠经尾静脉接种H22肝癌细胞悬液, 观察荷瘤小鼠的肺部转移瘤生长情况;淋巴道转移实验以腹水型肝癌H22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 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小鼠免疫器官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方组的肺部转移结节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并且可明显改善化疗对机体的免疫损伤。结论:益气养阴方对H22腹水型肝癌血道及淋巴道两种转移途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且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6]。张彦, 对39例肝癌疼痛患者采用莲莪止痛方 (柴胡、半枝莲、莪术、丹参、郁金等) 口服, 配合金香散结膏外贴治疗, 7d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有效率为83.6%。提示:本方法可以缓解肝癌疼痛,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7]。

3 结语

肿瘤治疗面面观 篇11

可怕的肿瘤威胁着全世界的每个角落。据国外统计,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意外事故而居第三位,几乎每10个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个是肿瘤。在我国也大致一样,在十大死亡病因中,肿瘤占第三位,其中35~45岁年龄组死因中,肿瘤死亡者占第一位。这一情况是非常值得人们警惕的!当然,肿瘤的防治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人们正在竭尽全力向肿瘤展开斗争,正在积极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方法,且已取得许多进展。

从历史上看,手术治疗是第一种根治肿瘤的方法。对于许多单个、局限性肿瘤,单用手术有时即可治愈。但手术治疗不能防止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放射治疗在本世纪初还是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但目前已能根治多种肿瘤。化学治疗的历史较短,但对于10余种肿瘤如绒毛膜上皮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睾丸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已取得相当高的治愈率,它正在从辅助治疗向根治水平过渡。祖国传统医学在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减轻其它治疗的副作用方面,有着独特的长处。免疫治疗目前正处于更新阶段,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新一代的免疫治疗法将被推出并在临床试用。还有,医学基因工程的产物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和集落刺激因子等,亦为肿瘤治疗开拓了新途径。然而,近30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最重视的还是综合治疗,即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有无远处转移等,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运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例如乳癌:自6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专家都在探索在乳腺根治手术后加用放疗及/或化疗,以提高治愈率;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尝试通过较小范围的手术加用放疗及/或化疗以代替传统的乳腺根治术,其优点是保留了病人上肢良好的功能。到70年代末,多国的临床报告均证实上述两种方案都是现实可行的。在过去10~20年间另一重大进展是,对于较早期的乳癌病人,采用比较保守的手术后加放疗,其远期效果与根治手术同样好;而且,近来发现,对于这样的病人先作化疗,以后再作保留乳房的小手术,再加放疗及化疗,其疗效也令人鼓舞。再如骨肉瘤:骨肉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类肿瘤,它的辅助化疗问题经过了多年争论,现已取得一致意见。大剂量氨甲喋呤加长春新碱、环磷酰瞎、阿霉素的方案已为各国广泛采用,早期病人的生存率也因此提高到70~80%。在我国,骨肉瘤的综合治疗近20年来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早已不是单纯手术切除了,一般是先化疗,后手术,手术之后再化疗。术前化疗的结果有助于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再看大肠癌:国外专家曾连续报道了他们在大肠癌病人手术后辅助应用化疗的结果,在两组计1697例病人中,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了32%。至于其它肿瘤:目前,已有资料说明,除喉癌、膀胱癌、食管癌、肺癌及淋巴瘤以外,如先行化疗,然后手术或放疗,即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很多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观念正在改变,在有效的放疗、化疗之后,如能再作手术将残余病灶切除,就可以把对放疗、化疗抗拒、不敏感的某些癌细胞消除,提高治愈率。不仅如此,通过对切除标本的深入检查,对肿瘤的转移本质也可有进一步的认识。例如已发现小细胞肺癌,治疗后还残存部分鳞癌,这说明它原来就是混合癌。睾丸肿瘤也是如此,对化疗、放疗敏感的癌细胞被消灭了,而不敏感的癌细胞仍残留着,这时若不及时手术,就可成为日后复发转移的根源。

肿瘤基因治疗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10例结肠癌患者行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5例, 女性5例, 年龄29~51岁。针对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治疗 (7例) 、免疫细胞治疗 (3例) 。单克隆抗体治疗包括三种应用形式, 即抗体和补体、抗体和毒性物质、抗体和免疫细胞联合, 根据患者肿瘤来源及抗原表达的不同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杀灭不同分化水平的肿瘤干细胞, 结肠癌中存在CD+133、EPCAM+、CD+44、Lin- (CD+166) 、VEGF分子, 利用抗体对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干预, 同时联合奥沙利铂、乐铂等药物化疗。免疫治疗方法是抗原提呈细胞致敏T细胞免疫疗法, 以T细胞清除机体异常抗原表达细胞, 因T细胞与结肠癌侵袭性进展及临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应根据结肠癌免疫学分期, 体外直接输注。按照全国实体肿瘤药物治疗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估,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毒性反应标准统一评价不良反应[1]。

2 结果

10例结肠癌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 部分缓解4例, 稳定2例, 进展2例, 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生存期为12个月~6年, 中位生存期为3.4年, 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其中4例患者化学治疗时出现胃肠反应, 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降低。

3 讨论

3.1 肿瘤干细胞特性:

生物学中的任何发育阶段都存在一个体细胞多一群体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发生获得性突变而引起功能转化, 也可能受到外来物质的侵入或在环境诱导基础上, 导致表现遗传学的表达发生变化, 性质发生转化的一个或者多个、一群或者多群细胞成为肿瘤的起源, 即肿瘤干细胞[3]。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疾病发生或发展中的作用十分关键, 可通过不对称或对称的细胞分裂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克隆性生长, 引起一个或多个病灶的发生, 从而形成肿瘤[4]。

客观的说, 一个肿瘤病灶属于异质性有机实体, 能够再次发生多次功能突变或异常分化, 肿瘤病灶内细胞在外在诱导下产生转化或再次、多次发生内在突变[4]。同一肿瘤疾病不同个体的肿瘤干细胞可以不局限于同一层次, 但由于干细胞阶段的肿瘤发生, 其形态尚不能辨认因此临床诊断十分困难, 具有极高转移力;发生在祖细胞阶段, 形态容易辨认, 可发生转移;发生在成熟细胞阶段, 形态容易辨认, 转移较少[5]。这表明同一肿瘤疾病不同个体的基因表达不同, 临床治疗及预后也有所差别。同一个体同一疾病不同病期一般有1个以上的起源肿瘤干细胞, 作为有机实体, 肿瘤包块内的肿瘤干细胞和non-肿瘤干细胞能够发生平衡转化[5]。

肿瘤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较长的生命期和恶性本能及自主适应性的侵袭能力, 可通过不对称分裂复制与亲代“干性”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其恶性生物学特性也尤为明显, 有自主侵袭性、转移性和对免疫缺陷个体异种异体可移植性, 引起肿瘤多处转移[6]。对细胞毒性药物及辐射肿瘤干细胞具有显著的抵抗性, 并且可以分泌免疫抑制因子表现出一定的免疫逃逸与颠覆免疫功能, 同正常个体干细胞组织相比, 肿瘤干细胞遗传及表现遗传学表达紊乱, 其遗传及表现遗传学揭示的是个体性或亚类型[, 6]。

3.2 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单克隆抗体有干预肿瘤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临床作用, TGF-β抗体能够阻断负性信号, 并联合GM-CSF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在结肠癌、前列腺癌、恶性黑素瘤癌中均有明显治疗效果[7]。抗CD20抗体联合化疗治疗B-NHL临床完全缓解率高达95%, 单用抗CD20抗体进行肿瘤疾病的巩固治疗, 能够使90%以上的患者获取>9年的高质量生存[7]。

NK细胞是人体固有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 承担着抗病毒和清除转化细胞的使命, 人肿瘤干细胞在T细胞和B细胞缺陷及NK、T、B细胞缺陷的异种异体一直小鼠模型上充分展示了NK细胞所具备的免疫监视作用[7]。在受到肿瘤干细胞表达免疫激活分子的激发作用下, NK细胞能够清除HLA缺失肿瘤细胞, 发挥其杀伤作用。但静息状态下的NK细胞通常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和活性, 只有激活后才能表现其杀伤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将NK细胞体外激活后, 直接输注, 是建立在NK细胞基础上的免疫细胞疗法, 对杀伤胶质瘤中的肿瘤干细胞有明显作用。

通常肿瘤干细胞处于静息状态, 其内外源凋亡系统关闭, 抗凋亡分子的高表达与表面免疫激活分子的低表达导致其不能激发免疫反应, 也不能发挥抵抗免疫杀伤状态[7]。在受到应激的状态下, 肿瘤干细胞才能表达应激分子, 开放凋亡系统, 激发免疫反应。基于此, 采用多酚类植物单体激发肿瘤干细胞的表达, 激活NK细胞, 可通过调节肿瘤干细胞外源性凋亡受体, 增强其杀伤敏感性[7]。本组研究中采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结肠癌,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远期治疗效果明显, 表明针对肿瘤干细胞实施靶向治疗, 能够取得由于单纯化疗的临床疗效, 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临床治疗中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10例结肠癌患者行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针对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10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 中位生存期为3.4年, 化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5例, 其中4例为胃肠反应, 1例为白细胞降低。结论 肿瘤干细胞目前已逐步应用于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 其强大自我更新能力及致瘤能力、分化潜能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 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疾病根治的新希望。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肿瘤治疗,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蒋东海.肿瘤干细胞的起源[J].实用肿瘤杂志, 2007, 22 (6) :542-545.

[2]Garvalov BK, Acker T.Cancer stem cells:a new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tumor therapies[J].J Mol Med, 2011, 89 (2) :95-107.

[3]Peter V, Dominique B, Ruggero DM, et al.Cancer stemcell 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J].Cancer, 2012, 11 (12) :767-775.

[4]孙杰.肿瘤耐药及其逆转策略[J].实用肿瘤杂志, 2010, 25 (4) :490-493.

[5]刘为军, 王昆华, 龚昆梅, 等.乳腺癌研究及治疗新靶点—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 2010, 4 (1) :122-126.

[6]郭颖, 王琳冬, 张林西.消化系统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0, 9 (2) :107-108.

上一篇:线的艺术下一篇:高校财务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