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精选12篇)
预算管理成本核算 篇1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是医院日常经济管理中一项涉及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
医院成本核算以会计原理为基石,以医院管理需求为导向, 以科室成本核算为起点,全面核算医院的科室成本、项目成本、 病种成本,为医院的绩效考评、投资决策、预算控制提供真实的数据。
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需要科学、有效的核算方法完成整个核算管理过程。
1.成本核算单元的划分。将医院所有科室划分为最小核算单元,分为:临床诊疗部门、临床护理部门、临床医技部门、药品供应部门、医疗辅助部门、管理服务部门,成本按最小核算单元进行核算。
2.人力资源角色的确立。对所有在岗人员,按期工作岗位设置人员角色,凡产生人员经费开支的一律进入成本核算体系,对一人有多岗位的设置多重角色。
3.成本的归集。能直接计入个人或成本核算单元的支出直接归集,不能直接计入的,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归集。
4.成本分配。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将成本计入到成本核算单元,需要由2个或2个以上核算单元共同承担的,按照受益和配比原则,医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分配政策,可以根据科室净人数、门诊诊次、住院床日、出院人次、工作量等按照人员收入和角色系数进行分配。
三、预算的编制
预算管理有助于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完善。医院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强化成本核算。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预算编制工作采取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能保证总体利益;“自下而上”为提高各业务科室的主动性和职工的积极性;“上下结合”有效地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每年12月初先由高层管理者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事业重点的要求,提出下年度总体预算目标和科室目标,确定预算编制政策。
2.财务部门结合财政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编制规定,提出预算编制要求,以书面的形式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
3. 各预算执行部门根据上年度预算完成情况和本年度工作安排,编制本部门下年度预算,经分管院领导签署意见后报财务科。所有非正常性支出项目需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后方可申报预算。
4.财务部门对各预算执行部门申报的预算进行收集、分类、 汇总,初步审核后,报分管财务工作的院领导审查后形成预算草案。
5.财务部门向预算编制委员会提交预算草案,预算编制委员会对所申报预算逐项审核、讨论,综合平衡,全盘考虑,提出修改意见,确定预算草案。
6. 财务部门将确定的预算草案报党政联席会讨论后通过单位年度预算方案,预算方案需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7.财务部门将审批通过后的年度预算逐级分解,以书面形式下发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科室和责任人。
四、预算的执行和控制
1.各预算执行科室每月8号前根据全年预算,经分管领导批准上报本月需报销、付款的项目、额度,对计划外用款还需单位负责人签字。
2.经办人办理各项报销业务,需在上报付款计划范围内,本着节约的原则安排和使用预算资金。
3.预算的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变动、临时事项的发生和预算差异分析等原因,需要对后期的预算数据、支出范围及内容进行调整的,首先应由预算执行部门提出书面预算调整申请,填写预算调整申请单,说明理由及调整方案。
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提供调整前后的预算指标对比,对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预算的调整由相关院领导在审批权限内逐级审批:5万元以下的调整,由分管院长(或总会计师)、院长审核批准;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需集体讨论审批。批准人应提出同意或不同意调整的书面意见,然后下发给申请部门遵照执行。
五、强化成本核算,完善医院预算管理
2013年我院和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医院预算控制管理系统,为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可操作的信息平台,包括总预算、项目预算、期间预算的指标制订、执行情况、评价分析, 提高了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预算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了预算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对接,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通过预算执行数据采集,从成本核算和相关数据源中自动采集预算执行情况的数据,并对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满足查询需求。预算报表自动生成,可以实时查询预算执行情况,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强化了预算控制。通过预算系统预算计划编制、预算执行和监控与分析,实现事后核算向事前预测和预算、事中控制与监控、事后分析和考核的全面系统化管理目标。
1.实现全面预算,需要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来控制和降低成本。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实现数据共享,成本核算为预算提供真实数据。以成本核算数据为依据,通过成本核算,合理安排预算, 合理的预算指标能够充分调动预算参与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基于预算管理而确定的成本核算指标,更具有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2.预算管理下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是将医院的总预算分解到各科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每月根据成本核算、预算报表将执行情况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额进行比较,通过对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进行分析,分析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3.将预算执行情况列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提高预算执行率,合理引导各科室为完成其具体目标而努力。
建立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核算体系,使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产生互动效应,充分利用成本核算的数据,通过成本分析和预算分析,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预算管理成本核算 篇2
成本基本核算数据信息与预算控制数信息的有效对接。及二者运用关系的有效融合,为体制经济管理活动建立健全和实现预算管理执行数据与成本核算指标数据同期分析与对比、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依据二者运用关系牵制与制约要素,制定成本分析评价与当期预算指标评价修正调整制度,对当期成本核算及预算指标执行情况与实现价值率进行阶段分析与绩效总结,对当期的实际经营动态投入成本资金的流向,参照当期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对运行好的流程及经验制定成章,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与框架加以执行推广,对后续预测可能出现风险的问题和环节要制定适宜的防控措施来加以防范和改进。同时要构建和拓展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成本信息共享交流平台与预算、成本信息人为沟通的顺畅渠道和互传方式,及时将各预算单元、成本单元之间的指标控制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组织管理部门机构,保证预算管理控制指标与成本核算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现状得到及时快速的认知反馈、沟通、协调与交流,科学系统的逐步运行构建起快速、反应、职能、动态的体制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信息管理机制与反馈体系,为资金运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经验支持。达到投入预算资金、成本效益最大化。横向看,成本基本核算数据是否精准、科学,直接影响到来年预算下达指标执行及成本核算指标达成的运作时效和执行效果。目前成本核算指标达成的测定与预算下达指标的实现均是依据上年度实际成本资金的消耗数额与国家相关成本费用标准和上级财政部门同年给予下达的基本成本指标进行评价与界定,结合本年度预算指标下达参数的执行情况,来分析本年度成本指标的利用率与达标现状,以期对后续体制经营状况及成本预算资金投入模式适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与分解,达到已有预算资金的有效合理运用。纵向看,成本核算指标的控制,直接推动体制预算管理指标的如期达成与合理实现,为体制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计划提供翔实可控的数据支持,为体制制定相关经济制度与系统的管理控制手段提供可参考的运作依据。
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企业管理
自20世纪20年代提出以来,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不断充实、体系不断完善、方法不断健全,现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环节,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精益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而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依托于精准的数据反馈,也就需要会计核算的支持。两者虽不属于同一体系,却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核算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数据来源,预算管理的有效实行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在实际企业管理中应科学看待两者的关系,综合运用,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关系
1.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
在战略目标指导下,企业预算管理常包含编制、执行、考核三个阶段,贯穿项目始终,其具有属于自身的显著特性:(1)及时性与准确性,每一次重大企业活动决策前都应进行预算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对所需投入的各种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加以核算,得出成本,若在此过程中发生较大偏差,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故预算管理中从数据收集到核算不仅要及时有效,还应具备高度的准确性。(2)信息可比性,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在内部应具有易理解性和可比性,有利于核算的规范化进行,也有利于企业内部沟通协作。
2.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核算与监督的功能,其特点如下:(1)信息真实性,会计核算通过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记录与分析得出一系列经济指标,是许多管理工作的基石,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核算过程中所利用的各项数据信息文件等,都必须是绝对真实的,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效。(2)信息的相关性与层次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甚多,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对此加以甄别,对重要信息进行严格处理,对次要信息进行简化处理,以提高核算效率。
3.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1)预算管理的有效实行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只有预算管理得以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数据资料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才能得到全面保证,否则,会计核算容易失去参照性而变得不甚准确。(2)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会计核算的参与,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可作为预算管理的资料来源,核算结果越准确,制定的预算计划越科学合理。正因为此,会计核算是否公正也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公正性,会计核算流程需要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管理的公允性。
二、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运用策略探讨
1.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独立
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隶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可将各自所得结果分别呈现,在这种模式下,两者之间并未形成联系接口,当需要运用对方数据时,需要辅以额外的人工调整。例如,预算考核时若采用预算编制表数据,则需要将会计核算结果导出后依据预算编制表形式加以整合。该模式没有改变原来体系的运行状况,前期工作量较小,但在后期数据整合过程中容易造成重复劳动现象,且并不能保证预算管理所需数据与会计核算数据的全部对应,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来看,应予以改善。
2.以会计核算为主导
以会计核算结果作为预算管理的评价依据,实现接口功能,预算编制表依照会计核算结果进行适当修编,在这种情形下,某一个预算项目可对应多个会计科目,而一个考核部门亦可以对应多个会计科目,但预算项目与考核部门之间呈现一一对应关系,为此需要将考核部门与预算项目进行合理编制。该模式解决了预算数据与会计科目的多口径对应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有利于企业全成本掌控的细化,但来自于各个职能部门的预算编制数据可能会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合理性,而对每个核算科目入账处理原则与性质的重申也具有一定难度。
3.以预算管理为主导
预算管理自身具有灵活性,会计核算则需要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按部就班地执行,以预算管理为主导,需要会计核算科目围绕预算管理进行部分重置,与此同时,会计核算多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管理多采用收付实现制,以预算管理为主导容易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
4.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可方便地在预算管理系统内实现预算科目的整合,寻求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关联并形成系统之间的对接,会计核算系统中相应科目如合同支付增设预算管理类别,设置为必选项,形成两者的关联性。该模式以预算科目数据作为考核数据,可减少工作量,而会计科目的相对独立,也便于会计核算遵守会计准则,依规而行,可称之为预算管理基础上的会计核算形式。
无论是预算管理还是会计核算,都是为了企业发展而服务,都应着眼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以此为指导,以企业自身实际人力、物力、财力为出发点,不断修正内容,不断完善体系,促进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使其共同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做出贡献,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甘红莲,孙荔姝.浅析如何实现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预算管理成本核算 篇4
1 绿地养护成本预算
绿地养护管理成本预算依据:绿地数据库;绿地养护措施。绿地养护成本包括绿地养护消耗的水、电、肥料、农药、设备折旧、人工费等费用, 其中人工费由工人的工资和工作量决定。
1.1 绿地养护工作量的统计
1.1.1 建立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化工作流程。
统计绿地养护管理工作量, 首先应建立绿地养护管理各项工作标准化工作流程, 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固定工作量,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量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的实现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 (以保障工作流程的执行) 。第二步制定工作流程。第三步是优化、标化工作流程。
日常绿地养护工作主要包括:乔灌木修剪、绿篱修剪、草坪修剪、浇水、病虫害防治、施肥、机械设备保养等。制定工作流程按照工作内容分别制定各项工作的工作流程, 下面以华西医院绿地养护工作流程为例说明:
(1) 乔、灌木修剪工作流程
前期工作:调查乔、灌木生长情况, 选定修剪树木、制定修剪方案;
第一步:准备工具:砍刀、梯子、枝剪、手据、高枝剪、长绳。
第二步:着装:戴安全帽、安全带、手套、胶鞋、工作服。
第三步:现场安全警示:旋转安全警示牌、牵警示绳围出隔离带。
第四步:树木修剪。
第五步:清理现场、拆除警示牌隔离带。
第六步:工具保养入库。
(2) 绿篱修剪工作流程
前期工作:调查绿篱生长情况, 选定修剪范围、制定修剪方案。
第一步:准备工具:枝剪、手锯、高枝剪、绳索。
第二步:着装:工作服。
第三步:现场安全警示、放置安全警示牌。
第四步:绿篱修剪。
第五步:清理现场、拆除警示牌。
第六步:工具保养入库。
(3) 草坪修剪工作流程
前期工作:调查草坪生长情况, 确定修剪范围、制定修剪方案。
第一步:准备工具:检查剪草机, 检查项目:机油量;汽油量;清理空气滤清器;刀片;油片。
第二步:着装:工作服。
第三步:现场安全警示:放置安全警示牌。
第四步:草坪修剪。
第五步:清理现场、拆除警示牌。
第六步:工具保养入库。
(4) 盆栽植物摆放工作流程
前期工作:现场察看, 拟定摆放方案, 绘制摆置平面示意图, 确定盆栽植物型号、品种数量。
第一步:准备工具:检查三轮车。
第二步:着装:工作服、手套。
第三步:现场安全警示、放置安全警示牌。
第四步:根据植物摆放平面示意图、摆放。
第五步:清理现场、拆除警示牌。
第六步:工具保养入库。
(5) 会场植物、鲜花布置工作流程
前期工作:现场察看、拟定布置方案、绘制摆置平面示意图、确定插花盆栽植物型号、品种、数量。
第一步:准备工具:检查三轮车。
第二步:着装:工作服、手套。
第三步:现场安全警示、放置安全警示牌。
第四步:根据示意图进行会场布置。
第五步:清理现场、拆除警示牌。
第六步:工具保养入库。
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后应进行不断的优化, 提炼出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1.1.2 华西医院景观绿地养护工作量统计方法:
工作量是以一个熟练工在单位时间内按照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操作所使用的时间进行统计。工人的工作时间按照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计算工作天数, 将工作时间换算成天数进行工作量的统计。年预算工作量=根据绿地养护措施核算的工作量。
1.2 华西医院景观绿地养护成本预算统计方法
建立绿地管理标准化体系后, 可较准确的进行绿地养护预算成本的统计, 实现预算管理的目的。笔者总结华西医院绿地养护成本预算的工作实践, 实现绿地养护成本的精确预算, 首先是进行工作流程优化和标化, 其次是根据标化的各项工作流程统计各项工作实施所需的时间, 各项养护工作的年工作时间的总合就是绿地养护工作量。
绿地养护的预算成本=绿地面积×单位绿地养护预算成本
单位绿地养护预算成本=水+电+肥料+农药+设备折旧+人工费+其他费用
人工费=人员数× (工资+福利) /人均
人员数=年工作量/年工作时间/人
绿地养护预算成本的准确率与绿地养护工作量的准确率成正比。
2 绿地养护成本核算
在绿地养护过程中, 绿地养护管理人员根据绿地养护措施制定绿地养护计划, 绿地养护管理人员以绿地养护计划为依据, 结合绿地实地查看情况, 开具绿地养护派工单。派工单将记载各项工作完成所使用的时间和完成质量。对派工单进行统计, 所获得的数据将反映绿地养护的实际工作量。根据派工单统计的工作量统计的绿地养护成本就是绿地养护的实际成本。
3 绿地养护措施的修定
成本核算管理方案 篇5
全成本管理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医院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化管理的永恒主题。当前,随着医疗卫生市场的逐步规范化,各级主管部门对医院单病种收费管理进一步加强,医疗产品价格标准的认定也进一步明确,为此,力行节约、降低成本将是增加两个效益和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出路。为此我院提出创建节约型医院,减少患者负担,加强成本管理。现制定医院“二五”期间成本管理总体方案如下。
一、实施全成本管理的目的
通过全成本管理,将我院现有的理论成本、计划成本和医院成本进行充分比较,从中找出节约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职工收益,促进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环境及设施等诸多方面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二、实施全成本管理的目标
每一个经济周期(年)成本节余应达到500万元,在“二.五”规划时间段,预计医院由于控制成本而增加节余金额应达到2000万元。
三、实施的时间跨度
该方案适用于“二.五”规划中的五个周期中,每个为一个经济周期。
四、实施步骤
从部门产出的产品形式不同,分步骤、分目标实施。
(一)后勤科室第一要比照2005年的同季度消耗节余成本10%。
(二)机关和非收入科室第一要比照2005年的同季度消耗减低10%。
(三)医技科室第一年比照2005的同季度变动成本要降低2%;外科系统变动成本要降低3%;内科系统变动成本要降低4%。非核算科室变动成本系数要降低5%(系统内部平均数,不是每个科室都要降低)。
以上是三类部门“二.五”规划的第一年要完成的分段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我院“二.五”期间创建节约型医院的第一步。随着成本测算和成本控制的不断加强,逐步使我院的变动成本系数固定在一个比较科学的比例上,并以此进行相应的考核。
五、具体核算办法
由物流中心和医院采购中心提供数据,以医院核算科核算的数据为准并以季度通报的形式直接兑现。
六、成本控制措施
1、全面预算控制
以预算为核心,制定全院总成本及各明细项目成本,每季度进行考核。
2、标准成本控制
临床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办法,所有费用参与科室核算,临床科室变动成本由成本系数进行控制,年初制定各科室成本系数,每月进行考核。机关后勤科室办公用品实行定额。
3、目标成本控制
医院用水、用气、用电签订目标管理合同,节约奖励,超额处罚。
4、社会化管理控制
成立物业公司,后勤维修和基础维护统一由物业公司管理,医院保洁社会化管理,交保洁公司统一管理。
5、例外成本控制
特殊和临时工作需要发生的成本由主管院长审批。
6、成本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部门每年对各个部门和项目进行相应审查,对不合理的开支进行纠正,对违规开支进行处罚。
7、招标采购控制
药品、高值耗材、仪器设备、五万元以上物品、卫材进行招标采购。
七、处罚与奖励
机关和后勤科室包括前勤的非收入科室,成本降耗未达到要求的,超出部分100%要在本部门或科室的效益工资中扣除,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考虑扣罚到工资中。
(一)有收入的科室包括现在已经进入目标管理的科室,成本降耗未达到要求的(既每百元成本要降耗2%),未完成部分要在效益工资中扣除,扣除的比例为未完成部分的50%。
对于降耗任务完成较好的科室和部门,要按节约额的20%给予奖励。以上奖罚规定按季度兑现。
医疗科室成本系数考核说明
一、目的
为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增收节支,减少消耗,减少患者负担,增加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二、成本系数说明
成本系数是反应医院每百元收入中成本所占比重的指标,变动成本系数是每百元收入中变动成本成本。
三、控制办法
1、参加医院千分制考核。
2、核算科室每年制定科室全年成本系数。
3、每月末计算各科月成本系数,对成本进进行考核
4、对增加新的医疗项目和科研项目的成本进行重新测定。
5、对消耗高质耗材和特殊项目的成本进行单独考核
6、对超支部分参加科室核算,并进行相应处罚
7、超支部分按照相应比例,扣减二级法人的效益工资。
8、对减少成本的科室,按照相应比例对科室进行奖励。
四、注意事项 各个医疗科室请领材料要均衡,消耗多少请多少,不要积压,使其与收入相匹配,保持指标稳定。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相关医院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我院目前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一、概述
一、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和意义
1、成本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成本核算是我院在深化卫生改革的大形式下的必然选择。
2、实行成本核算可以及时客观地反映医院成本变动情况。
3、可以促使医院加强经济核算管理,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4、有利于增强职工的成本核算费用意识,节支降耗,降低服务成本,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促进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人民群众享有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6、能为医院成本测算打好基础,为科学制定医院服务价格和完善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7、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服务。
8、为正确评价医院绩效提供信息资料。
二、成本核算的对象和内容
1、对象:医院成本归属对象
2、内容:按核算层次分为三个层次:
①院级成本:包括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
②部门成本:包括临床科室、医护科室、药品、后勤保障、行政等部门、科室的成本。
三、成本核算原则:
1、算为管用、算管结合原则。
2、分期核算原则:与会计分期保持一致。
3、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因果关系、受益期发生的时间确定费用。(本期成本按实计入本期、不应由本期负担的成本,不计入本期成本)
4、贯性原则:计算方法不变。
5、信息反馈原则:注重记录、报告、控制等制定的执行。保障及时正确决策。
6、目标一致性原则:核算目的是节支降耗、减轻病人负担,必须保持院和科室总体目标一致。
四、要求:
(一)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1、清产核资:在过去1个改革周期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清查,健全资产管理明细帐卡。包括:资产清查、产权登记、价值确认、资产核实。
2、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量、计价、验收入库、领退、转移、报废、清查和盘点制度。
3、规范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传递流程。内容包括:传递流径的部门、有关人员的处理程序、处理期限。
4、核定费用的开支标准,明确费用的审批权限,做到有章可循。
5、核定可行的消耗定额(制定成本系数)。
(二)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成本费用和其它支出的界限
2、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的界限
3、月费用界限
4、各成本单和费用界限
(三)确定结算办法
1、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统一规定方法结算。
2、国家无统一规定的按医院有关规定(内部结算办法)确定的内部结算价格结算
(四)根据成本核算单元的不同,结合管理要求实行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第二、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一、组成形式
医院实行集中核算形式,由医院成本核算中心集中负责成本的预测、预算、核算、控制、考核、成本报表和分析工作,各有关科室负责登记有关原始资料,填报有关原始凭证,并进行初步审核、整理、汇总。
二、组织机构
成本核算实行院长负责制,在院长委托下由财务科长直接负责,以财务科为中心,由成本核算会计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分项负责。
三、人员配备
配备专职成本核算会计、财务科工作人员、各科室护士长、科主任为兼职成本核算员。
四、实行成本核算责任制
1、院长:对成本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及正常运转承担责任,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办院方针,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和占用取得较好的医疗效果,确保核算资料的真实,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2、财务科长(总会计师):是院长领导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直接助手,具有除院长以外对成本核算管理的最高领导地位,直接组织医院内部各部门、各科室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工作责任制,组织编制成本计划,发动职工在医疗服务活动和其他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4、成本核算相关部门包括:行政部:门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后勤部门由后勤副院长负总责,具体事务由后勤科长负责;供应室:由供应室负责人负责。药械部门,材料由药械科长负责。基建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各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内有关成本核算工作,健全原始记录,制定修订各项定额,考核各科室及本部门内部成本执行情况,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对本部门成本耗费承担责任,对上报财会部门的成本核算数据全面负责,对有关科室的控制指标负责,成本核算业务受财务科领导。
5、各科室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各科室的成本核算工作,健全原始记录,控制科室成本消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执行考核奖惩制度,对本科室成本消耗承担责任。
6、成本核算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成本核算项目,做到结构合理、项目齐全、负责收集、整理成本核算数据,按规定的项目、程序、方法和时限要求,准确计算、编报、分析、预测和控制。第三、成本核算帐务设置
一、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
1、费用要素:分15个费用要素: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障费、公务费、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其它材料费、低值易耗费、业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租赁费、其他费用。
2、成本项目:分八个:人员费用、药品费用、材料物资消耗、折旧费、维修费、公务费、业务费、其他费用。
二、成本核算账户
成本核算账户有:医疗成本、药品成本、辅助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其中,辅助业务成本账户用以归集后勤和其它辅助部门所发生的成本,根据服务对象将服务成本分摊记入医疗成本、药品成本、辅助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账户为过渡账户,月末无余额。
三、账簿
为了反映成本费用发生情况,设置成本核算总账和成本核算的明细账。
1、医疗成本明细账。
2、辅助业务成本明细账。
3、管理费用明细账,按行政科室、费用类别进行核算。第四、方法和步骤
一、方法:以科室成本中心为核算对象作为基础。
二、科室成本分类: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三、直接成本 1.人员费用 按科室人员实际发生金额归集;
2.药品费用 按药品收入分配后计算的实际药品成本费用加上药物库存、药房发生的报损归集到药械科。
3.材料物资费用,按各科室实际领用的卫生材料,其它材料和低值易耗品金额直接归集各成本中心。
4.折旧费用的归集分配:按各科室实际占用各类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提取比例归集各成本中心,房屋建筑面积折旧费用按单位建筑面积分摊。各科室分摊房屋建筑物折旧费
5、维修费用的归集:专业设备维修费用,直接归入各成本中心。大型设备维修费用可采取预提成待摊方法分摊各成本核算期。其它固定资产维修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直接归入各成本中心。
6、公务业务费用的收集:能直接计入各成本中心的直接归集;不能直接归集的,分配归集。方法:
①各科室分配公务费:各科室人员数× 公务费金额/各科室人员数之和
②水费、电费按成本中心按照水表及电表直接计入,确无法安装水表的,除去有记录水电费以外按面积分配。
③业务费、培训费的归集,直接归入各成本中心。④邮电费、差旅费的归集:
邮电费直接归集各成本中心,差旅费在国家文件规定的限额内支付,直接归集各成本中心(一般科室承担一半,重点科室不承担)。⑤电话费:根据电话费管理办法直接计入各成本中心。⑥科研费用:计入各科研项目成本。
⑦其他公务业务费用:能直接计入各成本中心的直接归集,不能直接计入的分配归集。
⑧其他费用:能直接计入各成本中心的直接归集,不能直接计入的分配归集。
四、间接成本费用分配归集
1、后勤保障、供应科室成本费用采用成本法,确定后勤保障辅助科室劳务服务价格,根据提供的劳务量按照受益对象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成本费用,对未分配完的成本费用记入管理费。
2、各科室分配洗衣房成本按各科室接受的服务量×协商单价,按实际支出量归集成本。
3、各科室分配备用氧气成本按实际发生量直接归集。
4、清洁组成本:实行社会化管理,计入管理费按人员数分配。第五、成本计算与考核
一、项目成本的计算
根据直接成本核算的结果,按照各直接科室开展的医疗项目进行具体的计算。
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行病种成本计算(方案另行起草)
三、成本核算报告根据成本核算账簿有关资料定期编制,每月次,每季度分析一次。
医院总成本报表,医院成本核算明细表,等几个表.二、成本考核
实行成本考核是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效果及成本责任工作者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对成本核算工作内容的综合评价,医院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二)成本考核指标
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成本率 药品收入药品费成本率 管理费用
人均管理费用
1、直接科室成本表(包括临床、功能、辅助检查、检验科室)
2、药品、器材、后勤、供应部门科室成本表
3、其它管理部门责任成本表
①本月成本计划数:指按成本计划核定的月成本控制指标;
②全部费用:指当月科室实际发生的费用,根据各成本项目实际费用汇总填列; ③不可控费用:根据当月实际发生的不可预见的费用计算填列; ④本月实际成本:根据全部实际费用减去不可控费用计算; ⑤差异:指全部实际费用减去计划成本;
⑥累计成本根据上月成本表明累计成本加上本月成本填列;
①材料成本:本月计划成本根据各种材料物资的明细账,当月入库计划成本汇总计划填列;本月实际成本:根据各材料、物资明细账当月入库材料实际成本汇总计划填列;差异:根据本月实际成本减去本月计划成本计划填列。
②管理费用:本月计划责任成本,根据可控费用计划填列;本月实际责任成本:根据本部门当月实际发生的可控费用填列;差异:根据本月实际责任成本减去本月计划责任成本计划填列。
基于作业成本核算的目标成本管理 篇6
一、目标成本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成本控制就是成本管理者根据成本预算,对业务流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采用一定的控制方法,对其施加影响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过程。其中,标准成本制度、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和最优生产批量控制等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是在通过对市场充分的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而倒推出总的目标成本水平,然后把总的目标成本再逐级分解形成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标准。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产物。
实施目标成本控制,必须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规定权责范围。首先,要按照分工明确、责任易辨、成绩便于考核和评价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其次,必须依据各个责任中心生产经营的具体特点,明确规定其权责范围,使其能在权限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履行职责。
然而,在进行各责任中心的目标成本控制和考核时,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目标成本控制的需要。目前的成本核算方法直接把产品作为计算成本的对象,不能提供各责任中心实际成本消耗的资料,这就造成了会计上的以产品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上以责任中心为对象进行成本计算的重复性工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业成本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与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相比,它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产品(包括服务)成本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依据。其主要特点是:
1.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并将其作为汇总其他成本(如:产品成本、责任中心成本)的基石。
2.注重间接计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设置多样化作业成本库,并采用多样化成本动因作为成本分配的标准,使成本归集明细化,从而提高了成本的可归属性。
3.关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产品的技术层次、项目种类、复杂程度不同,其耗用的间接费用也不同,但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所有产品都根据其产量均衡地消耗企业的所有费用。因此,在传统成本法下,产量高、复杂程度低的产品的成本往往高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产量低、复杂程度高的产品的成本往往低于其实际发生成本。作业成本计算则以作业为联系资源和产品的中介,以多样化成本动因为依据,将资源追踪到作业,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提供了适应现代制造环境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以财务为导向,从分类账中获得主要成本(如:间接费用)项目,进而将成本追踪到作业成本库,再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侧重于对历史成本费用进行分析,是成本分配观的体现。
(二)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做法
1.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一个作业中心即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作为作业成本计算,首先要将产品过程中的主要作业加以确认并作为作业中心,以便按作业中心汇集费用、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评估业绩。
2.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成本库是指以某一成本动因解释其成本变动的成本。成本库按作业中心设置,每个成本库所代表的是它那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所引发的成本。为简化计算,可将同质作业的成本库合并为同质成本库。同质成本库是指可以用一项共同的成本动因解释其成本变动的成本。这一步骤的计算依据是:作业量决定资源的耗费量,资源的耗费量与作业直接相关,成本应按作业进行汇集。
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中。成本计算最终要计算出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由作业成本构成,汇集的作业成本按各产品消耗的作业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出各个产品的作业成本,确定各产品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优势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作业”为中心,而后者是以“产品”为中心。作业成本法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作业成本法是现代管理层深挖降低成本潜力、实现成本降低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作业成本法是按准确、真实的成本动因来分配间接成本的,因而产生的产品成本相对更加准确
其结果可以为资源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更为客观、可靠的成本信息,为战略决策领域的两个关键方面即产品价格的确定和产品生产的范围及产品结构的确定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可使经营者出具正确的生产决策和价格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作业成本法从传统的由资源到产品的二维空间扩展到由资源到作业再到产品的三维空间
他认为企业产品的形成是由一系列作业引起的,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两部分,将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或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不增值作业部分予以消除。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面向过程的会计方法,它会对生产过程、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企业压缩成本和提高竞争能力提供手段。对于费用的控制从差异分析转向成本动因分析,从而克服了传统成本控制的缺陷,对于降低成本意义重大。同时,由于作业成本法涉及的作业本身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在实施作业成本法过程中可以产生许多对成本控制有用的信息,有利于管理人员制定更加合理的控制措施,达到降低单位成本的目的。
(三)在评价指标上,作业成本法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助于业绩计量和考核的数据和信息
成本考核主要是指将目标成本指标进行分解,制定企业内部的成本考核指标,分别下达给各个内部责任单位,明确他们在完成成本指标上的经济责任,并按期进行考核。
因此,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其根本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缩小了间接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进行分配;二是增加了分配标准,由传统的按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多种标准分配,对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合理的分配率。作业成本法针对生产过程中每种作业选取属于自己的分配率,按各产品消耗成本动因或作业的数量将成本库的成本逐一分配到产品总成本中去。这样,成本核算的核心就集中在了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抓住了许多动态变量,就真正消除了传统成本法中用人工工时等作为惟一标准分配全部间接费用的不合理性,解决了传统成本法带来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使成本核算更准确,更具有相关性。
四、作业成本核算与目标成本管理的协调
预算管理成本核算 篇7
一、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想要促进自身工作效率提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最为主要的就是对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全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才能有助于抑制事业单位资金的不良使用,缩减事业单位运行的成本投入。加强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事业单位属于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其中有公益性的部门,同时也包括众多非公益性的部门。涉及到的领域也众多,其中包含了教育事业、卫生医疗事业、文化科研事业等等。从较高层次进行分析,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是对国家财政资金负责,更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负责。事业单位无论自身具备何种性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定会转化成一定数量公益性的社会效益。强化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提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发展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只有不断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得事业单位不断向前更好发展。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事业单位成本监督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往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渐改革,形成了现阶段的市场经济,这一过程需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对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因为成本管理理念过于落后,导致事业单位在成本核算和监管工作开展中存在着众多不足之处。事业单位只是注重日常的经济审核,对于运行成本投入分析和预测没有给与更多关注。社会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为沉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也在逐渐向企业管理形式进行转变。事业单位需要提升投入与输出的关注度,保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可以取得良好成效。
(2)成本核算管理意识疏忽。以往事业单位的活动资金都是由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划拨的,很多事业单位不注重提升国家财政资金的应用效率。更有甚者,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应用手中权力,窃取国家财政资金,满足自身的一己私欲,导致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浪费情况非常严重。而且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树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对事业单位成本预算没有预见性,导致后续管理力度较差,致使很多问题产生。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众多人员没有建立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在思想上认为财政拨款必定能够满足事业单位运行的实际需求,不会面临运行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事业单位不需要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成本核算,对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工作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
2.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缺失。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明确认知。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根据事业单位运行特点,以及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全面化、细致化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预算组织规模较小,预算编制过程较为简单,预算规划落实的可行性较差。事业单位没有对全面预算工作进行实际落实,不能将该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出来,对事业单位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对全面预算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与时代发展脚步脱节。
(2)事业单位中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没有建立有力的监督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取得良好成效。现阶段,社会环境越来越为复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受到众多思想观念的冲击,很有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会为那些非法分子留有机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如果事业单位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也会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能呈现出公开化、透明化的特点,导致全面预算工作不能得到实际落实,对事业单位长远规划发展造成影响,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不良风气滋生。还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在薪酬制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缺失,不能充分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三、提升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1. 提升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的有效策略
(1)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方式进行规范。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方面需要依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重新规划,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特点,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还是非公益性事业范围。在对事业单位日常成本进行核算过程中,需要将成本投入与能够获得的经济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在对事业单位的业绩进行全面审核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思维模式的转变。事业单位不能将目光更多地投放在经济效益中,要注重挖掘事业单位业务具有的优势,利用多种合法途径进行创收,缩减事业单位日常运行的成本投入。进而建立一套更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
(2)打破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增强人员的跟踪培训。在依法、合理又有效的建设成本管理体系的衡量标准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发挥创新精神,打破常规陈旧的成本管理模式,不盲目跟从适应过去发展模式的成本管控制度,要积极学习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真实化的考核进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财税两大部门的相互监督。与此同时,对财务成本管控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更新相关专业人员的法律条文概念,并对其实行内部、外部双向监督,实行成本管控也能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量化。
2. 提升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只有先制定了完善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然后建立预算组织,才能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事业单位在建立全面预算编制的时候要遵循从上至下、由下至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通过领导层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共同意见,一起制定出最后的正式预算。这样能保证事业单位的员工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的工作当中,提高大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
(2)要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全面预算的信息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方案。事业单位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监督,加强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审计,明确会计部门的权责,监督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进程。加强审计的功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预算组织根据企业的发展及时配置企业资源,调整企业发展的路线。
参考文献
[1]张慧.论全面预算管理对科研单位发展的重要影响[J].会计师,2012,(19):28~29.
[2]麻晓兰.对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水能经济,2015,(8):15.
探讨养猪资金预算及成本核算 篇8
养猪场分类养殖, 是流水线操作的。例如:首先是配种房, 有配种房人养殖管理, 吃配种的料怀孕的料, 直到怀孕并且到快要生的时候, 怀孕期是114天, 转到产房生产出小猪, 小猪在产房里养殖25天, 吃猪奶到断奶再把小猪转到保育里养3个月吃保育的饲料, 再转到肥猪里养3个月开始出卖, 配种-怀孕-产房-保育 (也就是人的幼儿期) -肥猪 (也就是人的青春期) 直到不会长为止就要卖掉了。养猪厂就是流水线形的生产工厂。
二、资产投入的具体预算
(一) 猪场的基本数据 (二) 固定资产投入 (三) 流动资金 (四) 工程及生产进度 (一) 饲养一头母猪并育肥仔猪资金预算 (二) 育肥第一窝仔猪的收支预算 (三) 第二胎以后窝仔猪的收入预算 (一) 饲料成本因素 (二) 仔猪阶段成本因素 (三) 育肥阶段成本因素 (四) 医疗保健费因素 (五) 工资因素
1.每年出栏商品猪为10000头, 引进8头种公猪, 母猪600头
2.存栏及生产
存栏:
A:8头种公猪
B:87头空怀
C:452头妊娠
D:30头待产
E:88头进行哺乳
F:920头哺乳期小猪
G:1800头保育小猪
H:3400头育肥猪
生产 (以下均为平均数据)
A:月125.85头配种母猪
B:月106.98头分娩母猪
C:月产1123.29头健仔
D:月活仔1067.1头断乳
E:保育猪转出1035.12头每月
F:月出栏100k千克, 1019.58头体重育成猪
3.所需人员
A:1名配种员
B:2名种猪饲养员
C:2名接产技术员
D:2名产床饲养员
E:2名保育饲养员
F:6名育肥饲养员
G:1个场长, 2名防疫、治疗员, 2名饲料加工人员, 1名保管员, 1名会计, 1名杂工
1.猪舍建筑:最低面积:7504.74平方米, 工料合计300元/平方米, 总:225.14万元。
A:配种空怀室1栋, 面积:452.4m2。
B:妊娠室1栋, 面积:1099m2。
C:分娩哺乳室1栋, 面积:1058.4 m2。
D:保育室1栋, 面积:1016.39平m2。
E:育肥室3栋, 面积:3878.55 m2。
2.设备投入资金:175.7万元
投入设备含主要指的是猪在养育期间需要用到的任何的设备。例如:分娩床、保育床、职工宿舍、办公楼等。
流动资金总共投入399.5万元, 其中包括104.75万元的引种款、210万元饲料消耗、85万元的生产及生活费。
3个月基础建设, 然后引种, 配种在第7个月开始, 4个月以后猪开始分娩, 第17个月开始出栏。
三、饲养一头母猪的资金预算
1.800元购买体重50千克的后备母猪;
2.母猪饲养天数 (第一窝仔猪断奶前) , 280天;
3.玉米加上20%料精作为饲料;
4.断奶仔猪数第一窝为8个;
5.断奶仔猪数第二窝为9个;
6.5-20千克使用的仔猪料的转换率1.8;
7.总增重15千克;
8.50-100千克的饲料转换率3.5;
9.总增重50千克;
10.平均每天母猪消耗饲料2.5千克;
11.仔猪售价160元/头 (20千克时) ;
12.育肥猪售价570元/头 (100千克重) ;
13.玉米1.1元/千克;
14.浓缩料2.6元/千克;
15.仔猪料2.4元/千克;
16.20元/窝的母猪兽药费用;
17.15元/头仔猪兽药费用;
18.不计劳动力;
19.一头母猪年产2窝;
20.泌乳母猪平均每天消耗5千克饲料;
21.35天母猪泌乳期;
22.育肥猪需要170天才能出栏;
23.再次怀孕 (断乳30天后) ;
24.20天的储备饲料;
25.6胎的母猪利用率;
26.淘汰母猪卖出800元
1.育肥猪卖出4560元;
2.800元购买母猪;
3.母猪饲料1103元;
4.25元的配种费用;
5.20元的母猪兽药费用;
6.120元的育肥猪兽药费用;
7.出生到20千克体重的仔猪料费用518元;
8.20-50千克体重的生长猪饲料费用1008元;
9.50-100千克体重的育肥猪饲料费用1960元;
10.纯收入-944元;
11.母猪饲料成本472.5元 (断乳至育肥猪出栏135日) ;
12.饲料储备105元 (20天的) 。
1.育肥猪卖出5130元
2.母猪饲料761元;
3.25元的配种费用;
4.20元的母猪兽药费用;
5.135元育肥猪兽药费用;
6.出生到20千克体重的仔猪饲料费用583元;
7.20-50千克体重的生长猪饲料费用1134元;
8.50-100千克体重的育肥猪饲料费用2205元;
9.净收入267元;
饲养一头母猪, 准备资金6131.5元, 若母猪数量大, 产仔时间又先后, 则准备资金可适当的减少;平均每头母猪获利341元, 若猪价7.6元/千克, 平均每头母猪获利10411元。
四、养猪生产成本影响因素
在探讨饲料成本因素的时候, 往往会引入专业的名词就是料肉比。生长速度、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饲养环境、遗传能力等对料肉比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根据猪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合的成本投入就能够获得较好的效益。这需要有专业的知识与经验, 因此对于这个方面就是多学习先进的方法。
仔猪阶段成本因素主要包括的有2个方面:猪场的已经断奶的仔猪的情况, 猪场新引进品种小猪的情况。这2方面的原因构成了仔猪成长阶段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猪场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 控制仔猪的质量, 提高繁育能力。对仔猪加强管理, 减小死亡率。
育肥阶段成本也是整个养猪过程的重点, 猪在这个阶段体重增长的很快。这个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场的这一期猪的收益情况。针对猪场的具体情况, 制定合理的预算及成本核算, 使得猪场的利益最大化。
猪的健康对成本影响也很大, 健康的猪, 生长的较快, 甚至可能达到超过预期的经济效益。而对于不健康的猪, 可能生长的很慢, 甚至出现负增长, 不健康的猪极易死亡, 同时不健康猪也是滋生瘟疫的载体。因此合理的预算相应的医疗保健费用是必须的。在猪生长的不同的阶段, 对猪接种疫苗, 且不定期的进行消毒工作, 减少细菌滋生所带来的危害。定期的安排兽医对猪的情况进行视察, 提前发现问题, 并及早的解决。
雇佣工人的工资, 对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合理的工资, 可以使得工人长久的留下, 工人熟练的工作能力以及可以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得到大大的加强。因此要合理的进行工资预算, 并将定期的培训等也加入到工资预算之中去, 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合理的工资待遇条件下, 最优化的为猪场工作, 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文章从猪场的基本数据、固定资产投入、流动资金投入、工程及生产进度、员工招聘等方面分析了资产投入的具体预算。从饲养一头母猪并育肥仔猪资金预算、育肥第一窝仔猪的收支预算、第二胎以后窝仔猪的收入预算方面分析了饲养一头母猪的资金预算。最后对养猪成本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养猪行业的资金预算个成本控制提供可借鉴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善超, 张长友.养殖场生产成本核算分析[J].中国动物保健, 2010 (09) .
高校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篇9
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一) 会计核算是基础, 预算管理是龙头
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但它们的内容是有区别的。高校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有: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的执行与财务决算、预算的监督与考评。高校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国家的其他财经法规以及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记录高校日常经济活动, 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工具, 预算管理是制定并执行学校的办学计划量化表现, 是高校经济活动有效进行的依据和保证。会计核算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核算和监督, 编制账簿, 产生会计报表。预算管理是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 对预算年度的经济状况进行预测, 编制预算分配计划, 对年度内预算执行进行控制, 年终对本年内的会计信息进行检测、分析, 做出决算, 以掌握学校的整体运行状态。会计核算既执行国家有关财经制度, 也执行高校内部有关预算管理制度。如预算管理办法、部门经费开支的范围、项目支出管理办法、各项资金使用审批权限等制度, 它们指导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 会计核算是财务工作及预算管理的基础, 预算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龙头。
(二) 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提供依据, 会计核算为预算管理提供信息
当高校本年度预算编制完成后, 便产生了会计核算必须依据完成各项办学计划的经费指标。会计核算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同时, 还要严格按经费指标控制支出, 以达到预算管理的监督、约束的目的。会计核算为预算编制提供各项办学计划的收支信息, 为决算提供检测、分析信息。预算管理是在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工作的,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预算管理的预算控制、财务分析等活动对会计核算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及时发现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纠偏。
二、高校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
(一) 以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信息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1. 不断完善高校财务制度, 使会计核算有法可依。
一是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凡学校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资项目以及大额资金使用, 必须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 经学校财经领导组织研究后, 提交学校决策层集体讨论决定。二是高校要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明确经济合同的签订权限和程序, 加强经济合同管理。财务部门应负责经济合同的审查、登记、备案等管理工作, 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防范由合同引发的经济纠纷。三是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节约教育成本, 高校应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支出, 合理分摊公用设施的运行成本, 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的成本分担机制, 以减少资源浪费, 降低办学成本, 建设节约型校园。四是有关部门应及时规定符合新形势特点的经费支出范围, 基本经费、项目经费、科研经费的支出, 都要明确其开支范围、比例、标准, 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防止支出的盲目性, 做到经费的开支规范化。
2. 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财务制度, 使会计核算执法必严。
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对各项事业收入, 必须严格执行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服务性、代收费必须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并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主动接受学生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增强学校收费工作的透明度。对各项经费的支出, 严格按照各类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开支口径和开支标准进行审核, 使每一笔账务审批、报账手续齐全, 原始单据合法有效, 真正把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执法必严落实到实处。
3. 构建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系, 使会计核算违法必究。
高等学校要按照学校的管理层次, 分别建立校内各归口管理经费预算责任单位经济责任制、项目或课题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各单位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制以及各级财务主管、财务人员的经济责任制, 将财务工作的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校内各单位直至个人。要求各层次经济责任人认真学习国家和学校有关财经管理规定, 严格掌握资金的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和审批程序, 严禁无预算和超预算支出, 并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同时, 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 对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等造成经济损失的有关人员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二) 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高校已逐步形成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的格局。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在不断增加, 经费结构日益复杂, 经费数量也显著增大。这些变化从客观上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 传统的重会计科目核算、轻项目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已不能满足高校预算管理的要求, 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才能科学合理地筹措和统筹安排使用各项办学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 财政预算改革对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把部门预算、综合财务管理理念贯穿到整个会计工作之中, 全面、真实、完整地提供有关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单位财务状况的信息, 为部门预算的运行提供信息支持。在完善会计核算功能中, 最主要的是要加强会计核算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
指标控制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把一定范围的资金划分出来单独立项目核算, 凡是需要控制指标的经费都要单独设置项目, 如财政拨款各专项项目、校内各院系运行经费、经营性项目、科研经费等均需单独设置项目核算。会计人员在制单时, 录入会计科目同时录入相应项目的项目号, 实现对这一项目的指标控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 数据核算量非常大, 项目管理就是通过预算分配, 确定各项目的支出范围与指标, 会计核算时依据支出范围与指标进行核报, 无预算及超预算的项目不得开支。
目前, 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已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会计核算系统实行项目管理更有利于加强高校的预算管理。通过项目管理对预算执行进行分析, 从而对预算管理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 使之趋于完善与有效, 适应新时期高校财务工作的发展需要。
(三) 以高效率的预算管理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1.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 提高资产利用率。
从某种角度说, 高校的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子系统, 现在的资产管理已经成为预算管理的软肋, 资产不清不实成为高校的通病。对此, 高校要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的年度盘点和定期清查制度以及新型的资产管理体系, 运用先进管理手段, 对资产实行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和动态控制, 全面掌握学校资产的存量、结构和状态, 以摸清学校急需购置哪些固定资产, 哪些可以暂缓, 哪些可以通过现有资源的改造进行再利用, 哪些不需购置。并且要通过加大高校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避免重复购置建设,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办学经费紧张的压力, 还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 降低办学成本, 从而促进预算管理的高效性以及会计信息的合理性。
2. 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控制采购成本。
高校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做到采购行为规范透明、采购程序科学严密, 以有效节约办学经费, 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另外高校还应制定招投标管理办法, 对基建工程、维修工程、设备、图书、教材等采购实行公开招标, 并加大审计监察力度, 控制成本支出,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内外监督, 提高核算水平。
为提高预算执行与会计核算的透明度, 强化财务信息的内外监督, 高校应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实时将处理完毕的财务数据导入财务信息查询系统, 通过授权登录系统的方式, 使校领导、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能快捷地了解经费的最新使用情况, 也可使全校职工方便地查询个人收入及纳税情况, 并及时发现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还可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宗文龙.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方惠坚, 等.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探究企业预算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 篇10
预算管理是指通过预算对企业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掌控、考察和管理, 从而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使企业完成既定目标的手段。
预算管理需要在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与之向配合的财务结果进行具体充分预判和策划。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做好监督管控, 通过对实际情况和预算结果的不断分析对比, 及时调整、指导实际的经营活动, 以此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战略目标[1]。
二、企业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一种信息收集获取和处理的的系统, 它所获得的一系列数据是企业预算管理进行资源配置和项目规划的基础。而作为预算管理的基础, 会计核算所得数据的真实性, 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质量。而随着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化, 对于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这两者在企业的发展中, 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共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2]。
三、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意义
一是企业只有在对会计预测、分析、决策和控制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中, 对企业的各项信息进行及时的、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才能把握好企业前进的方向, 才能使企业更加稳步的发展。
二是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会计核算体系, 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节省资源, 还能合理地运用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检查方方法, 使得各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更加简便高效。而通过这些信息, 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更快的做出更合理、更科学的决策, 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是会计核算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的功效, 能够促进企业的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化, 能够让企业的决策更加正确, 以此来推进企业的进步发展。
四、企业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结合
一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内很多企业会计核算也开始向国际化转变, 这样对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质量都有着很好的帮助。
二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必须充分考虑预算管理的要求。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工作, 都是根据项目不同时段、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在进行预算管理明细账建立时, 需要考虑核算责任的分类, 并将预算和核算相统一。而企业之间如果有交易行为, 交易之前, 应该要先报告其预算, 来为实施管理和核算提供便利。
三是预算管理时, 必须要对核算的适应性做好评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预算与核算是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利用的, 这两者之间的结构、内容、方式等等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所以预算报表中常常能够体现出会计核算的存在。也正是由于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编制信息、传递上都没有太大的分别, 所以预算在制定时, 可以参考核算的承受和适应范围再予以确定[3]。
五、规范企业预算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市场化和商业化, 来适应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能否在这一环境中生存并壮大自己, 就要看其制度、体系以及理念能否跟上时代的潮流变化。所以科学规范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作用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甚至影响企业在竞争中的得失成败。
(一) 规范会计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 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制度, 才能保障现代化管理得以实行。在会计制度的完善上, 必须做到每一个环节、每一条细则都细致修正。要从会计的选拔、会计工作的交接、会计档案的管理、人员的检查等等方面全面入手, 高速重视会计制度的完善工作, 要以实现现代化管理为目标, 做到对会计制度的充分完善。
(二) 制定会计政策
在企业日常工作中, 重视会计科目而忽视会计政策的问题, 常常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依靠违背科学规范的会计政策来施行会计管理, 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 必须在遵守行业规则的同时, 还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处理方式。只有科学规范、可行性强、合情合理的会计政策, 才能符合会计人员工作的需求和会计行业的发展, 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 定期培训会计核算人员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发展现状, 会计核算系统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更新和进化。企业想要适应这些变化, 就必须在不断地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 对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帮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不仅能够充盈企业文化内涵, 还能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有助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算效率。
(四) 统一会计科目
在很多企业里, 由于各部门都有编制自己的预算, 预算的科目和核算的科目又不尽相同, 导致数据汇总难度极大, 考核难以实施。所以必须对预算管理予以规范化。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的最高部门来说, 需要对下级各个部门的会计科目进行细致规定, 不允许随意增加或删减会计科目的现象出现。要保证自下到上, 都能使数据自动汇集。而各部门的会计科目以保证数据质量的情况下, 以项目最少为原则。
另外, 还要杜绝原有的会计制度对一些会计科目的不合理规定。在企业中不只有很多有形资产, 同时还包括着很多无形资产, 尤其在广电行业, 这些资产都是直接用于生产的, 比如企业的营帐系统、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和高清业务相关管理软件等, 也都属于无形资产。现行的会计制度, 将这些无形资产在2购0入15时借年记第入“9管期理中费旬用—刊——无形资产摊销”科目, 贷记“无形时资产代”科 (目总。第这种60制0度期将) 无形资产划归到了只能用于管理的范畴T上im, 忽e略s了有些无形资产是直接用于生产的本质。这样一来, 无形资产摊销全部计入了管理费用, 在财务上来说, 并不是公平公允的。而在管理会计上, 也会造成很多问题[4]。
(五) 规范会计报告制度
会计报告是对企业一定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汇报性文件。这些文件在对内和对外的称呼上不尽相同。对外会计报告叫做“财务会计报告”, 对内则称为“管理会计报告”。企业在施行预算管理中, 只有做好对各个项目的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的定期分析, 才能对导致实际与预算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做出及时的调整。所以建立固定的会计报告制度, 对预算分析指引、管理会计报告表格体系等等都要囊括进去。分级别交付到不同的管理阶层手中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预算管理的概念、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结合等方面的叙述, 我们可以看出, 这两金者的高融度融合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地前进、发展。而预N算O管.9理, 则20为1企5Fi业n投an资c发e展、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引 (着C方u向m, u促la使ti企ve业ty更N好O地.完60善0会) 计核算体系和自身管理体系。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 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指正建议, 为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健全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做出努力, 为促进我国广电网络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提高已经显而易见, 而也有许多的人们对精神生活方面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广播电视行业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 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预算管理对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企业预算管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体系,广电行业
参考文献
[1]关勇, 刘菁立.论预算管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J].会计之友, 2008, (19) :44-45.
[2]杨向涛, 金颖.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8) :97.
[3]孙金耒, 刘丽莉.谈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21) :85.
论企业成本预算管理 篇11
【关键词】 意义 成本预算
前言
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在企业内部会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实现目标的精神,大家为完成各自的经营目标竭尽全力,这样就能看出,经营目标的实现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每个人、每个团队和组织中。不仅仅要实行经营计划的编制,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个计划进行目标考核,有考核的目标,执行起来才会更到位,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大家去实现经营目标, 还可以以经营目标为指引,让大家都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更多的是为完成经营目标所提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 成本预算管理的意义
成本预算管理是企业根据市场的竞争导向,结合企业的成本要素与作业流程,通过量化的形式来确定出各要素与作业流程成本的目标值,从而形成成本实施过程的追踪管理与控制。 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取决于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预算管理,它们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成本分析体系不健全
成本分析体系相对不足是我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主要问题,它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的成本分析过于侧重历史分析,而忽略了对当前的成本的分析和对将来成本的预测分析。这样就导致成本分析不够全面,缺乏对企业成本管理整体了解;部分企业的成本分析只注重生产的制造成本分析,而忽略其它的方面的成本分析;还有部分企业的成本分析手段和工具过于简单,只是对数据的简单归纳和总结,没有完全体现出成本与效益之间的重要关系,这样的成本缺乏科学性,不能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2成本分析过程片面
部分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偿债能力方面的分析过于关注,从而忽视了成本费用分析的重要性,对成本的分析不够全面。 企业财务部门对成本分析的片面性,导致企业不能明确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从而使企业只注重对生产制造的成本过于控制,而轻视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控制。 成本分析与效益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利關系,就会使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也降低了企业改善成本管理的能力。
2.3成本预算管理过于注重形式
大多数企业对成本的预算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 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还包括成本的核算和成本的计划工作。而目前多数企业的成本预算工作与成本核算和计划工作严重脱节,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这就影响了成本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另外成本的预算管理还需要企业的其它相关部门配合和支持, 但是由于其它部门对成本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这就导致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全面开展。还有就是企业的成本预算目标在进行层层分配时,没有得到足够的贯彻和落实,使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3. 成本预算管理的创新措施
3.1完善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3.1.1推行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是为企业内部成本预算管理服务的,其中“预算-控制-核算-考核”,是构成责任会计制度实施的基本程序。 也采取试推行兼容制核算模式,即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兼容”、二个“顺序”、和三个“转变”:一个兼容将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二个顺序:一是经济业务发生顺序是先根据预算审批,后办理经济业务。二是在会计核算顺序上先责任会计核算,后财务会计核算;三个转变:一是会计人员由“记帐、报帐”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二是会计核算由事后“算帐”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型转变。三是会计核算资料由只能满足向外报帐需要, 转变为同时满足对外报帐和内部管理的双重需要,为此我向大家介绍我兼职的台湾BILLION-HOLDING在南京的分公司运作情况,该公司专门设立预算会计这个岗位,运用自己研发的TIPTOP财务系统,在每年的11月和12月对下个年度的生产销售成本费用所有余财务有关的事情进行预算,这个全公司上下都很重视,因为这个数据一旦定下来直接决定第二年各部门的业绩和日常开支情况,这个预算数字经常会往返几轮修正才能确定,一旦确定就需要预算会计录入TIPTOP系统,对日常的生产经营进行直接管理,所有经济业务都有预算编号,现有预算后有经济业务,对于预算外的经济业务需要很高级别的领导批准才能允许入账,一旦有偏差预算会计的绩效考核就会收到影响。
3.1.2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以预算成本及其指标分解体系为标准,对内部各单位的实际成本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以严格的奖罚制度。 通过考核,把每个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在考核中必须做到两点:首先是内容全面,所有内部单位、部门和产品都要纳入考核范围;其次是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态度坚决,奖罚分明,成本超支一律用工资抵,对于此台湾BILLION-HOLDING在南京的分公司就有很好的绩效考核指标,每个月都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分考核,尤其对预算会计的考核很是严格。
3.2成本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建立 、实施与控制
企业预算管理是个个既系统又复杂的管理体系,它需要企业上下各部门、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协作来实现 ,它也要求企业的各部门 、各个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默契配合。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成本管理和费用的管理非常重要,企业要将成本预算进行标准和细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使成本预算指标在各个部门与各个员工之间进行分解和实施 。对于预算外的项目支出,应当由预算委员会审批决定。企业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销售、生产和成本费用预算,努力完成利润指标。各预算执行部门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并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财务部门要细化核算,实行按月、按品种核算产品成本,台湾BILLION-HOLDING在南京的分公司对于公司所有经济事项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其他收付款项都必须有预算编号就是全面管理的体现,没有编号不能列帐。
3.3加强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
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是成本预算控制的关键部分, 加强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对于落实成本费用预算和其它各项成本控制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成本费用日常管理当中,每个企业都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来具体实施其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将凭证控制和制度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 如果企业的日常成本费用过大,不但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建立科学的费用开支审计制度和报销审批控制,以全面控制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台湾BILLION-HOLDING在南京的分公司日常收付款都要经过预算会计给予预算编号,在系统上登记批准后才能开展很好的执行了预算日常管理的功能。
3.4科学运用现代技术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很难应对目前复杂的企业成本预算编制。 虽然我国大部全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账务的处理和分析, 但是在专业技术和利用程度上还存在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的问题。 部分企业只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进行一些报表的输入、保存和输出,没正直的实现数据上的共享和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功能,所以计算机的优越性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良好的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提升现代科技所带的来的高端功能,努力培养计算机方面的财务专业人员,不但可以使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更好的发挥。 高效的管理软件使成本预算管理更加方便、快捷也能使财务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台湾BILLION-HOLDING在南京的分公司的自主研发的TIPTOP系统就是很好的将现代技术应用到预算管理的好的典范,它高效便捷,充分利用财务资源进行预算管理。
结束语
总之,当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水平偏离预算时,企业决策者就可以根据管理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加以改进。 而且考虑到收入与成本费用间的配比关系,全面预算体系可以为收入水平增长情况下的成本节约提供较为精确的估计。
参考文献:
[1] 陈艳.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5).
[2] 毛月珍.企业战略目标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
预算管理成本核算 篇12
就像政府预算最初是用来控制政府开支的工具一样,企业预算最初也只是控制成本费用的工具。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衰退使得许多企业一度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作为提高商业计划性的手段,早期的预算管理应运而生。预算管理率先在美国的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得以应用,并很快在其他工商企业得到普及。
中国企业的预算管理起步很晚。1992年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后,出现了邯钢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管理模式和宝钢的全面预算管理。
一、会计核算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预算编制的前提
根据对历史数据的依赖程度,预算编制的方法有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两种。增量预算假设历史将会重复,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预算。零基预算则立足于未来,按照逐级深入的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理念编制预算。
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一般来说,以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应该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如果企业历史数据的核算方法、核算口径、甚至会计主体总是处在变化之中,这样的历史数据在各年之间没有可比性,从而难以总结历史规律,也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
如“管理费用-办公费”的核算内容,在最初使用这一科目时,可能包括办公用品购置、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内容,但随着企业核算的不断细化,这些内容逐渐分离,办公用品的核算口径,只包括办公用纸和笔等办公材料的消耗。所以,这一科目的历史数据,不能作为增量预算编制的依据。
历史核算的口径,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明细程度。首先是企业内部责任中心核算的明细程度。如某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费用没有按照部门进行核算,管理费用的历史数据难以按部门进行划分,在编制预算时就不能对部门做管理费用的增量预算。其次是企业内部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核算的明细程度。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收入、成本没有明细核算的,就无法针对产品编制收入、成本的增量预算。如中国目前的大部分劳务企业的成本是不进行归集的,这类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就无法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不同劳务项目的成本预算。再就是会计科目核算的明细程度。没有历史明细核算的科目,在编制预算时就难以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明细预算。如某企业管理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费用在一个科目中核算,在按照增量的方法编制预算时,就无法编制固定资产维修费的预算。
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决定了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如某系统集成企业的收入确认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而成本的确认基本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由于企业现金流的不稳定,所以现在各会计年度的起伏非常大,导致确认的成本在各年度起伏非常大,从而导致企业的系统集成业务的毛利率各年之间剧烈的变化。如果以这样的历史数据为依据编制增量预算,预算编制的结果肯定是难以公允、准确的。
可见,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对于按照增量方法编制预算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即使以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是难以避免的。正常经营的企业按照零基的方法编制的预算,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使编制的预算更加合理。
(二)会计核算和预算管理的口径
企业会计核算不但要满足对外披露信息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对内管理的需要。这在客观上就需要会计数据与预算管理保持一致的口径,把当期会计信息作为预算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预算管理中,考核的基础是信息,信息的载体是数据,数据的来源主要是核算。企业内部的预算责任中心可以分为生产、经营、研发和职能等部门。在责任中心定位上,通常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常见的考核指标是来源于会计核算的成本、利润和投资报酬率等。
需要指出的时,目前在中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把会计核算分为用于对外报送目的和用于对内管理目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实务中不尽相同。如在收入确认方面,如果当年的收入预算完成时,企业会将其收入计入下一年度,而在会计核算中仍然作为当年收入。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对外报送的会计数据不规范,如大多数的劳务企业为了推迟营业税的缴税时间,在收入确认中普遍采用了非常保守的收款开票、开票确认收入制度。这种人为制造财务会计数据和管理会计数据的计量基础差异的做法,不但会造成对外披露信息的不真实,而且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数据扭曲,甚至导致严重的内部控制风险。
二、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
长期以来,中国会计规范体系一直处于改革与变动之中,很多企业没有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会计政策不细化、不明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统一的状况,一直困扰着从业人员对许多会计事项的处理,以至于只好依赖各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于是,会计人员往往作出有利于完成预算指标的会计判断甚至操纵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情况下,预算考核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异化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为了真正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必须首先对企业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规范。
(一)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人员、会计档案和会计核算制度的统称。一般来说,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岗位划分及岗位责任制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检查管理办法。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就业人员的低流动性,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交接管理。当最近几年会计人员的流动性显著提高时,会计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善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企业的历史会计信息不完整、会计政策不连贯、会计科目不统一,给预算的编制和考核,带来很多问题。
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前提,是会计信息的制度和组织保证。在实施预算管理时,尤其要关注会计核算人员与预算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接口,以及预算考核所用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而对于完整的集团型企业的会计管理体制,除了上述会计管理制度之外,还应包括会计核算办法、会计委培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会计委派制起源于西方。中国由于受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异地经营的集团型企业来说,会计委派制很难全面实施,可以采取会计人员任免的否决制和会计人员考核的参与制作为弥补。会计人员任免的否决制是指下级企业任免会计主管人员和关键会计人员时,上级企业具有否决权,以保证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会计人员考核的参与制是指对于会计主管人员和关键会计人员的考核,要实行所属单位考核和上级企业考核的双重考核制。
(二)规范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内普遍存在着重视会计科目而轻视会计政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会计政策不规范,就会使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从而导致作为预算考核的依据缺乏合理性基础。在笔者长期从事预算管理咨询和会计核算咨询的实践中注意到,许多集团公司甚至不了解相关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由于目前阶段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损益预算领域,所以基于对预算管理的需要,规范会计政策首先需要规范与损益确认相关的会计政策。这主要包括收入确认政策、成本与费用确认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无形资产摊销政策、资产减值政策、存货与短期投资政策。租赁、非货币性交易等行为虽然也会对企业损益产生重大影响,但在中国企业管理实际中,此类重大事项的执行和核算往往需要上一级企业的批准,所以一般不会成为在预算考核中粉饰报表的手段。
对于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来说,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所有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同。这类企业一般实施高度的行业专门化,全集团内部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中国的电信行业、发电行业和供电行业等,集团公司能够从全集团公司的利益出发,全面制定标准、详细的会计制度。
二是,纳入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业务范围不相同。这类企业涉及行业较多,如制造、施工、物流、服务等行业。对于这类企业,集团公司无法制定标准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强化管理手段,提高对子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别化的会计政策。但值得强调的是,从预算考核数据的真实性出发,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一般应该由集团公司制定,至少应该由集团公司核准。
(三)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相互统一性和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的统一性,是减少预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强化预算考核的前提。在有的企业里,预算由各部门编制,预算科目与会计核算科目不一致,数据难以汇总,考核难以实施。如在预算管理中规定非设备修理费不得高于修理费的15%,但是,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按照非设备修理费和设备修理费进行明细核算,考核只能依靠修理部门的统计数据,结果出现了由被考核部门提供考核信息的逻辑悖论。
所以,要使预算管理规范化,必须实现会计科目统一化。由控制预算管理的最高级企业制定会计科目,并明细到一定级次。在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上,下级企业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减少科目,只能在最末级下设科目,保证数据的汇集,能够自动完成。各级企业设置科目的明细程度,应以满足本级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为最低原则。集团公司如果要单独考核下级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则会计科目的设置至少要能够满足单独核算业务招待费的需要。
值得指出的是,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一些会计科目所作的规定不尽合理。如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摊销无形资产价值时借记“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这种科目使用方法事实上是基于无形资产只能用于管理的假设。但是,常见的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和软件。土地使用权在项目开发之后,就会转入固定资产,所以,开发之前的土地使用权,摊销时计入管理费用,并无不妥。在预算管理上,由于没有开发的土地使用权的摊销成本一般不需要计入任何责任中心的考核成本,所以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也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但是企业中的一些应用软件是直接用于生产的,与固定资产并无区别,如电信企业的计费软件、电力企业的中控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成本而将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在财务会计上并不公允。在管理会计上,也会出现责任中心与责任成本错位的问题。
(四)科学的会计报告制度
会计报告是指公司对外、对内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对外会计报告一般称为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对内会计报告一般称为管理会计报告,除了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之外,还包括预算完成情况说明书和重要报表项目明细表。基于预算管理的需要,在此主要探讨对内管理会计报告。
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必须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异常差异进行深入的因素分析,并报告企业的预算管理部门。所以,固定的管理会计报告是企业预算分析和控制的依据。
建立固定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包括预算分析指引、管理会计报告表格体系和报告周期及时限。其中要明确向哪些级别的管理者,如向公司最高层报送现金流量信息与企业预算完成情况、向各责任中心报送本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等。
参考文献
[1] 牛东晓,童丽丽.论企业预算目标的质量特征及其实现[J].管理现代化,2008,4.
[2] 王斌、李苹莉.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1,8.
[3]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中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1,8.
[4] 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J].会计研究,2002,3.
【预算管理成本核算】推荐阅读:
成本预算管理05-19
建筑企业成本预算管理07-21
企业加强成本预算管理10-21
成本及资金预算管理12-27
企业制造成本预算管理12-31
电力企业成本预算管理01-01
☆☆☆☆☆公司成本预算管理办法06-18
中小企业成本预算管理08-23
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论文09-14
建筑工程预算成本管理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