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探讨

2024-07-11

教学方法的探讨(精选12篇)

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千百年来亿万父母共同的心声,然而,社会的发展实质是社会的竞争,竞争是残酷的,有竞争必有淘汰,学生也一样,逃脱不了这样的法则。学生是父母的动力,是家庭的希望,因此,对于我们探索如果提高整体中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无异于研究如何提高占多数主体地位的非优秀学生的学习境况,那么非优秀学生的现状又是如何的呢?如何解决呢,在学校客观物质条件不能改变的前提下,以下就操作性较强的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中学阶段问题学生相关情况的简析

目前,广大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两考”,即中考和高考,因此,在实际教学与学习实践过程中,都以这两考为导向,而且,在目前甚至是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两考显然是无法取代的,那么,在无法改变的现实前提下,我们如何去全面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无疑是一个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自我优越意识越发强烈,另外,又由于中学生正处在身心亟待完善的阶段,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看来,基本处在本我与自我的过渡阶段,好奇心理和叛逆心理表现突出,因此关于中学生的问题也比较普遍。

据调查显示,自然班级的学生中优秀的只占少数(人为特殊分班的除外),至少1/2以上是中等偏差的学生,历年来最高的高考录取率是2008年57%(包括各类专科),因此,许多教师在分享成功学子的光环和喜悦之后,这些被”淘汰”的学生似乎被他们所遗忘。

学校是育人之地,它的性质有别于任何组织和单位,教师在学校不仅要充当传道授业的工具,而且更要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孵化工具,不仅要倡优,而且要普及,每个中学生都有获得老师帮扶发展的权利。然而,整体学生的状况反应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看来不甚理想,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弱化,包括学习兴趣狭窄、自主性薄弱、认真程度不够等;

(二)客观环境影响(包括物质环境过于优越),包括各种家庭社会学校的意外事项的发生,青春期相关问题和对教师的个人偏好等;

(三)惯性因素,包括基础较差,迷恋游戏,长期偏科和心理问题等;

(四)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手段和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等。

除此之外,一般多数学生都有这样一个习惯规律,即遵循“鲁迅三定则”——呐喊、彷徨、朝花夕拾,低年级时候人人都为自己远大抱负和理想而呐喊(问题学生更是如此),中间年级时候因自己的境况感到有些迷茫而彷徨,高年级的时候,为了顺利毕业和晋升而惋惜往日学习不足的同时逼迫自己拾起旧书重新一搏(不仅中学生这样,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分析以防微杜渐。

二、对策措施

没有不希望自己成绩优异和出色的学生,因此,掌握这一心态规律,似乎也就意味着驾驭了成功引导学生的缰绳,以往的老师对待学生基本都是扬长避短,其实,这是一个埋没人才的漏洞隐患,良师当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原则理念,对学生更重要的则是要扬长“补”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同时,这也是对全体教师提出一个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挑战。以下提供六种具体的肤浅方案:

(一)陈旧方式新鲜化,因为中学老师和教室比较固定,所以,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比较渴望新鲜感,在无法改变其它物质条件的前提下,老师的灵活作为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课堂时间和方式的设置和安排,课堂开场白要突出,能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讲到重要的复杂的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诱导”,不妨讲个小故事或一段插话,这样能够让学生记忆更加牢固。

(二)呆板知识活跃化,包括公式定理人格化、史实诗词故事化、生活资料理论化,变通形式增强生动性。中学生由于长期接受灌输式教学,对生硬知识兴趣退化,对灵活知识难以驾驭而不愿接受,例如(X+Y)^2=X^2+2XY+Y^2,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合为一个家庭,婚后生育两子,这样公式很快就在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了,如此既不乏趣味,又起到良好效果;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家电、生活用具等要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等,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引射化教学,(“引射”本是流体力学一词,指流体高速流动时,由于速度较周围的流体快而带动周围的流体一起流动,高速流体周边压力的变化对周围的流体产生引流作用)教师在同一段时间内面对不同的学生,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必定是参差不齐的,然而这也是无法避免,因此,需要老师营造良好环境,组织学生无意识的去互相“帮扶”,例如,调整座位搭配,课堂讨论以好生差生参半为主,中学生往往有好强和表现心理,所以往往先掌握知识的学生积极乐意奉献自己的理解,而暂时对知识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迫于压力和方便也愿意接受同学的指点,故往往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感恩性引导。普天之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护自己子女的,同样,人之初性本善,中学生年龄小,还未收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而比较淳朴,父母的辛酸泪都播撒在子女的身上,子女们也有目共睹、感同身受,对父母的孝顺心理应该毋庸置疑,因此,掌握这一点,用感恩的事例和精神去刺激出于各种原因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又不努力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能收效丰盛的,这一点可视为是一种心理公关疗法而普遍适用的。

(五)区别化服务。对特差生、调皮生需要针对性引导,他们源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导致成绩不好而被忽视,这是值得遗憾的,总结他们的特点,你会发现,他们的智商也不比其他同学差,他们更加需要呵护,因此,要,利用一切可以实现的手段通过触类旁通的方法去激发他们,例如,老师可以多接触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因而周围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去影响他们,这样也有利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班集体团结向上氛围的形成。

(六)擅长奖励方式多元化。世界上没有人不乐意得到表扬和奖励,因此,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理”。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学校制度上有学期年度评优,在主办活动过程中有排名先后,但是,往往“问题学生”与此无缘,作为老师来说,更应该在制度的缺陷中为他们灵活创造表现机会,例如,在体育和计算机课堂上,可勉励贪玩学生和迷恋游戏的学生模拟讲课,这样既让他们充分的参与,又让他们体悟到老师的重视(组织行为学中称之为激励保健)。另外,由于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具有公定力和权威性,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需要巧妙的运用批评和表扬手段,以达到良好教学目的。例如,在上课期间,后排学生在大声喧哗,老师可假装误认为是对课堂内容的讨论而加以表扬(课后去单独批评指正),这样,往往比直接批评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去看“人”,“人”字由左长撇和右短捺依靠组合而成,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人总是有长处有短处的,所以”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问题;二、人有上坡之时也有下坡之日,每个学生的“开知识”时间段不尽相同,故在同一时期表现也存在差异;三、“人”字由两笔划靠拢组成,说明人是需要依靠和帮助的,那么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也就不足为怪了。如今在客观环境既定的情况下,我们广大教师如何更好的去浇灌这些蓓蕾,关键在于从心理学角度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期望,调整自己的讲授方式,使之能互相了解适应和协调;全面树立学生观,真正为学生服务,充分认识到“他人的子女是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子女也会是他人的子女”,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此,“问题学生”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摘要:中学阶段,是我们人生做出选择的第一个分岔路口,如何做出选择必将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中学生的发展关系祖国的未来,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也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全面的把握更广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轻忽的漏洞,往往因此而埋没一些具有发展潜能的而未被重视的人才,因而这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这方面问题,特别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对症下药。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师,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2]李树珍《中学生心理与教育》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版.

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2

一、树立作文比讲读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教学观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言是人生一辈子的修行,作文就是学习书面语言,作文指导就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又是语言工作中的老大难,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小学教育阶段,作文课的地位需要摆正、需要提高。本着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难点的工作原则,我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在作文教学训练指导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要远远地多于课文讲读理解上花费的时间和力量。

长期以来,受“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的影响,国内出版的各种语文教材,都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而编写的,作文教学只是讲读教学的“附庸”,缺乏一整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没有好的作文教材”,一直成为国内小学作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好的老师也难以教好作文课。“读好就能写好”的作文教学思想观,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读与写哪个更重要,或者说在理解和表达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日本和我们正好相反。日本的语文教材都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表达”和“理解”两大项,而且将“表达”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这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强调是日本教育比较高明的地方,强调写作教学的语文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我们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需要独立发展,不能长期处于附庸地位,否则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

日本的作文教学目前在世界上应该算是一流的。日本推行一种“写作全过程”指导教学法。具体包括:设计作文题目,学生分组对作文的材料、顺序、表达方式进行具体化讨论,收集材料、共同设计多种可能的作文结构,并列出写作提纲,小组共同讨论具体写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个人起草、修改、誊写,小组传阅、交流、议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装订起来交给老师批改,老师改完后做成文集在全班传阅,全班同学评选出优秀文章交给学校出版或广播宣读九个步骤。日本写作教学有两大特色:一是“团队精神”。他们十分强调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好处是将作文的压力分解到小组成员,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发,互相学习,获得写作这篇作文全面的知识、材料、技能,从而学会写作。二是“成功教育”。学生通过小组传阅、全班发表、全校发表,一步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应该说,日本作文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比较现代的、比较科学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学校领导层面和语文教师树立作文比讲读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教学观,用科学的方法,长期耐心地培养学生。

二、引导学生用正能量思想情感主导作文过程

好的思想是好作文的灵魂。作文和做人是相通的,见文如见人。树立好的人品,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作文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流露,做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体现在作文过程和内容中,所谓生活即作文,作文如做人,所谓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语文作文教学应该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来发展人,作文的过程同时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小学生要学会写出好作文,具体写作技巧的练习要排到后几位。表达思想和感情才是第一位的。正确的思想情感才是文章的精气神。如同做人一样,拥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好人。许多教师单方面地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表达。我时刻告诉小学生,好文章应该是有温度的,写作时不能让语言文字脱离情感。

如何把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做人、真善美做人有机结合,是首先值得关注的问题。人文的结合表现在价值观的导向上,启发学生多看一些充满阳光的东西,多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少写一些社会阴暗面的东西。

我在讲授小学语文阅读课时,一向重视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启发孩子们体会理解作者当时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感情。作文是写给外人看的,通过有情感地表达内心世界,让外人看得懂、感觉有趣、受到好的思想影响。我要求学生们在作文立意选材的同时,一定要先酝酿情感,从积极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角度表达内心情感。让小学生仔细用心体会我们的小学课文,包括国外的一些语文课本所表达的情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爱”字。写文章时作者当时内心所饱含着的爱,有对亲人的家、有对朋友的爱、有对师长的爱、有对人民的爱、有对乡亲的爱、有对民族的爱、有对国家的爱、有对党的爱、有对党的伟大领袖的爱、有对爱国英雄的爱、有对具有高尚品质的平凡好人的爱、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爱、有对和平生活的爱、有对祖国名山大川美丽风光的爱、有对珍惜动物的爱、有对美好环境的爱。任何事情、人物、景物都可以通过选取正能量的角度去反映爱、表达爱。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写人、叙事、写景文章的基本内容都离不开抒发感情,写好作文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扣住“体会生活,有感而发”八个字。

每一篇好文章的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冰冷的写作机器。读者希望看到有人情味的文章,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何种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来说,都同样重要。带着情感去写作,少一点大话套话,多一点人文气息,文章才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带有人文气息的文字,写得非常有人情味,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深沉的爱,它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如果写作时把情感从文字中剥离开来,你可能会写出僵硬的文字,这样的段落读者是不愿意看下去的,因为句子空洞而僵硬,无法让人感受到一丝温度。

带着情感去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写作时尝试着把“我”代入文章中,少用陈词滥调和大话套话。“自然化表达”的原则,即:少用繁文赘语,多说人话。尝试着在写作中多投入一些思想、个性、童趣和情感,这样就能写出好文章。

大量反复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文章里写的事正好与自己的一些经历相同或相似,因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验多了,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干巴巴的“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多攒故事写日记,积累作文素材

好作文内容为王、素材为本。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小学生平时肚子里积攒故事越多,日记越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就越好写、越精彩。

作文教学本质属性是用汉语言文字满足的交流的需要,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设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帮助他们积累表达的素材。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提高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小学语文课本以记叙文为主,以精品故事为骨干内容。几乎每篇范文都有一两个精选的、有代表性的、有内含的好故事为骨干。我经常引导小学生们学会从课文中发现好故事,同时联系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跟作者学习,模仿攒故事,多攒精品好故事,解决许多学生实际写作过程中,“无米下锅”、“无处着手”、“内容空洞”的问题,否则在课堂上,无论老师如何强调作文的写法,都无济于事。

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由若干句子组成,而句子则是由词语构成。大量阅读可以积累间接生活经验,增加各种知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生活圈子小,活动时间少,他们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都非常少,而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间接获得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的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写作文选材、叙述或说明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生活常识或其它知识性的错误。大量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信手拿来使用,选择最适当的词语,避免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出现。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鼓励学生讲故事,写日记。我倡导学生们,每天上学到学校,给班里的同学们准备一个好故事,生动地讲出来;放学回家后,再带给父母一个学校里面发生的好故事。实践证明,坚持讲故事,写日记,写观察日记,写真事、真话、真感情,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写出真情实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更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日记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大、中、小队的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对学生日记,必须进行讲评,将日记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归纳,让学生宣读好的典型的日记,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作文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要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身边小事,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的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要求孩子们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在河边,认真观察河边的树木、小草,河里的青蛙、小鱼,并找个小本记下来。做游戏时,认真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等活动中的细节。学校开展活动后,让同学们都来描述,比看谁说的好。生活是素材,但不等于写作素材。不是什么都能成为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素材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是全部,留在学生心灵深处感触最深的才是写作的最好素材。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可以结合各单元习作要求,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好文章来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如写人这类文章,在教学中先不讲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而是让学生回家观察父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再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到现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记忆犹新呢?学生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处,因为从没关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征和生活。在老师的强调和引导下,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了,目标锁定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抓耳挠腮,生搬硬套,虚情假意了。

写景,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学生们的写作方法和文采有限,很难用恰当的方式来描写景物的特征,更不会寓情于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收集古今描绘四季、名山大川的名句、名诗,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大自然的细微变化、特征,然后让学生去多媒体教室欣赏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最后老师讲修辞的运用以及观察景物的空间、时间顺序进行练习。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积累后,可以让学生以他们较为熟悉的话题写作文如:“亲情”、“友情”、“诚信”和“珍惜”等,以便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教导学生多模仿语文课本范文写作手法

善于模仿,才能善于写作。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法。好的小学生作文首先是仿写出来的。大部分教师对仿写教学重视不够,习惯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字词上,授课时只是简单学习字词,很少分析文章写法并让学生仿写,几乎大部分学校作文课只是一周一次,有时写的内容与本单元所教课文还联系不大。

大量模仿是写作进阶的必经之路,很多知名作者在写作生涯中,都曾模仿和学习过其他人的作品。模仿并不意味着你会失去自己的风格,相反,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通过学习其他人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上的巧妙之处,你才能取长补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小学生要学会模仿优秀的作品,比如语文课本、中外名著、著名刊物上的精品文章、文笔优秀的原版书,甚至是美国总统的竞选演讲稿,无论从文笔还是逻辑上来说,这些都是简洁化精品写作的代表。

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 通俗化 形象化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96-01

机械制图是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是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工具,是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正投影法来分析、表达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绘图、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制图的学习主要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大多数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又较低,如何运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生活中)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是学好机械制图的关键。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把各种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通俗化地讲解清楚,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通俗的语言、形象的生活实例是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最有效的手段。而通俗语言表现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趣味性,即比喻性,另一个是它具有的总结性。下面谈谈我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机械制图教学的趣味性在于如何把课堂上讲的抽象性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出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第一,在讲授点、线、面投影时,把黑板比喻为V面,地面为H面,右墙壁为W面,学生坐在教室里,把自己的头看成空间点,自己用的笔、尺子便是空间直线段,教科书便是空间平面形。用不同座位的高矮两同学来比喻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空间点、线、面的投影及其规律。

在讲授主视图选择时,用照相来作比方。主视图的选择,一个重要原则是能表达形体的形状特征。这就好比正面像,它最能表达一个人的面貌特征。

第二,在讲授圆柱与球相贯时,比喻成衣服袖子与袖笼的连接。

第三,在讲授尺寸标注时,把没有尺寸标注的视图比喻成不会说话的哑巴,也就是说尺寸标注就像人的语言一样重要,它是视图的语言,它能告诉我们视图所表达的零件的各种结构的大小,另外,从量体裁衣,讲到尺寸基准的概念。

第四,在讲授齿轮模数时,比喻为衣服的尺码,衣服的号码愈大,则各部分尺寸愈大,即模数愈大,齿轮的各部分尺寸也愈大。

第五,在讲授零件的标题栏时,比喻成商店的橱窗,它向人们展示了商品的性质、范围、品种,而标题栏说明了零件的名称、画图比例、制造零件所需的材料等等。

制图教学的趣味性虽能寓教于乐,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教学的结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制图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和画法步骤,因此,作为老师来讲,授课的语言艺术除了具有比喻性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性,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我抓住一些概念的主要特征,总结概括为口诀或顺口溜用于教学,这样,同学们读记轻松,易于上口,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边读边记,在吟诵中帮助记忆,在记忆中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直观形象的教学口诀本身就是“图”,它能抓住形体的典型特征,进行精辟生动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并易于记忆。投影特征可归纳为以下的口诀:

一点二平线——投影面垂直线;一斜二平线——投影面平行线;三斜线——般位置线同学们运用这些口诀,感到简单明了,记得牢,在做作业时,一边默读口诀,一边对照投影,就能很快判断出各种不同位置的直线,在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其它内容。

同样平面的投影,我根据其主要特征也可归纳成口诀:一框(其实形线框)二平线——投影面平行面;二框(类似形线框)一斜线——投影面垂直面;三个类似形线框——般位置平面。

在讲组合体读图方法步骤时,我可归纳为如下顺口溜:抓主视,看大致;分部分,找关系;按投影,想形状;合起来,想整体。

在讲螺纹规定画法时,可编成如下顺口溜:表示螺纹两种线,用手摸着来分辨;摸得着用粗实线,摸不着画细实线。

在齿轮啮合处剖视图画法中五条线,我归纳为一句口诀:三粗一虚一点划。

在讲半剖视图和局部视图,可用如下口诀:半剖表示对称件,点划线作分界线;半边图形互推想,内外形状就想见;局部内形要表现,局部剖视最方便;顺着中心取剖面,范围就看波浪线。

这段口诀对看、画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也很方便。

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适应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热情很高,并能很快记住。通过口诀,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使得记忆更加简单牢固。将教材中抽象概念,用生动的日常现象作比喻,将一些抽象原理,用口诀和顺口溜的形式来表达,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感到枯燥乏味,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从而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学习内容,并能长久记忆。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死搬硬套概念效果好得多。

参考文献:

[1]胡勇.机械制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文等.机械制图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梁德本等编.机械制图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裘文言等.机械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探讨 篇4

一、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概述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 并得以推广、修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学领域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目前我国高校为了改革教学方法, 盲目地追求新型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问题教学法, 但只停留在表面形式, 而未理解问题教学法的真正内涵。由于PBL专题方案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和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案, 许多教师不愿意付出太多, 以至于当前许多PBL课堂主要是依靠书面或口头的问题陈述, 影响了课堂中问题情境与真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情境之间的转换, 从而导致问题情境缺失, 使问题教学法流于形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早在古希腊时代, 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特别重视在教学中运用问答方式, 其“产婆术”就是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 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近代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出的“五步法”, 即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也是一种重视提问的“问题教学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以“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 提出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是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入手, 以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 PBL与以往的教育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包括做中学及发现学习等。同时, 它与当前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建构主义的思想, 如将学习与问题挂钩, 使学习者投入其中, 鼓励自主探究, 激发和支持学习者高水平的思维, 鼓励争论, 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与做中学和发现学习相比, 这种理论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 而不是单纯的探索和发现, 同时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 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

二、基本方法与步骤

在这种教学中, 教师需要首先向学生呈现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小组的任务是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现有的知识不能轻易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小组讨论中, 进退两难的选择形成了, 问题产生了, 为解决这些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分配到学习任务, 分头去进行学习。

1. 组织小组

在作为一个小组探索问题之前, 学生要互相认识, 为协作学习建立基本的规则, 创造舒适的气氛。

2. 提出问题

针对该课程一次课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师将精心设计的问题在上次课结束前布置给学生, 课前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寻求问题的解答。

3. 后续行动

小组成员再次集合, 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 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在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时, 学生要评价自己的信息以及他人的信息, 看信息是否可靠, 并有体系地组织信息, 形成自主探索问题的结论。“在此过程中, 教师在其中担任指导者的角色, 由‘幕前’转向‘幕后’, 而学生则由‘被动’变为‘主动’, 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1]。

4. 活动汇报

各小组利用不同形式来回报自己的结论及得出结论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解决问题, 更是要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

5. 问题后的反思

为了提炼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 要思考这个问题和以前遇到的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可以帮助他们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 在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同时, 也要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反思, 这对于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很有意义。

三、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条件

1. 问题的设计

1) 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有关的概念原理。在设置问题时, 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 设置的问题应有吸引力, 问题的设置要使学生感到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余地, 且能引起讨论和思考的兴趣。

3) 问题的设置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设置的问题应紧密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 并要考虑到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的基础。

4) 应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提供实验条件。设置问题后, 教师应围绕问题的解决, 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 并对解决问题的答案、途径、手段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2. 教师作为引导者

在PBL中, 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这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教学技能, 这对PBL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决定性意义。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小组的工作: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 鼓励他们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 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等。教师还可以支持小组积极互动: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 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在活动开始阶段, 教师需要更多地发挥支持作用, 而随着活动的进行, 他会慢慢地隐退, 更多地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探索。一个好的引导者不会限制学生对各种可能的未知领域的探索, 但他会把学生精心地引导到问题的关键侧面, 从而更好地利用问题所提供的学习机会。

3. 小组合作形式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PBL的一个重要特征。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又有所分工, 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研究, 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 运用到问题解决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有关的先前知识, 在原有知识背景和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联系, 促进知识的整合。此外, 讨论还可以使学生经常感到观点的冲突, 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价。

四、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综合大量有关各种形式的问题学习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采用问题学习法教学的学生, 最终在记忆、应用和动机方面普遍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学生”[2]。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问题教学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了施展个性的极好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问题教学通过教师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去发现问题, 抓住问题的实质, 由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 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在实施问题教学中, 学生可以提出大胆设想, 发表独特见解, 还可以标新立异,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和培养。这样的过程, 既是学生讨论、探究、交流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敢于批判、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过程。

2. 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师生围绕问题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 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 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探讨, 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就是说, 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是合作伙伴关系, 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 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 自由与民主地思考、探究、提出理论假设, 毫无顾忌地发表见解, 大胆果断地决策与实践,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群体合作观,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听取别人意见, 善于吸收对方的新思想, 捕捉对方的思想火花, 具有与人合作的社交能力。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问题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 而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 让学生能够领略到前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 解决问题时不但要以已有知识为依据, 而且要在问题和目标之间建立起知识的桥梁, 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 找到问题和目标的内在联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但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更重视了解决问题方法的运用及知识间的联系, 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 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增大了学习的容量和空间。

目前教学方法改革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材的目标, 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提高。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应更新观念, 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何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型教学方法的优势, 是今后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含义、理论基础及基本方法和步骤等, 分析了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条件。它将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获得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培养了学生多项思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等。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耀丽.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启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 .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5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是理论结合实践走向独立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也是护生由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换的阶段,因此,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就我院临床带教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方法

(1)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在医院护理部的统一部署下,在科护士长的领导下,带教老师负责护生的实习工作,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选拔上根据教学层次选择具有较高学历和资力的,热爱护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护理专业态度和行为,热爱教育工作,能够为人师表,对学生负责,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及专科理论知识技能,护理操作正规,热爱教学的老师带教。

(2)营造和谐的临床学习环境,给护生予人文关怀。临床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临床环境的各个方面都可能成为学生的焦虑源。学生由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进入到复杂、动态的临床环境中学习,角色冲突、患者拒绝等是引起学生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临床教学

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心她们的担忧、紧张和恐惧心理,理解她们在临床中同样需要舒适和归属感。

(3)帮助护生尽早适应角色 护生一入科,护士长或专人带教老师进行入科介绍,熟悉本科室的环境、特点、规章制度等进行介绍,对护生提出要求,要求护生在工作中认真主动,有问题多问带教老师,严格执行“三查十对”,防止发生差错。带教过程中要求做到带思想、带作风、带技术。

(4)培养护生职业道德情感,稳固专业思想,带教过程中我们发现,护生重视理论及各项技术操作的学习、忽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有的同学怕脏、怕累,甚至认为选择护理专业是选错了专业。带教老师要从职业素质和基础护理等相关知识方面引导和启发护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她们,让护生明白护士的定位,患者需要护士的帮助,需要护士的爱心、责任心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从而激发护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从而主动关怀患者。

(5)加强护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护生存在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差的情况,特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操作,感到无从下手。带教老师要先示范,讲清护理操作重点、难点,然后再让护生操作,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使护生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

(6)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内容科室根据教学安排,由护士长与带教老师按照护生实习大纲要求,结合本科特点,拟定具有本科特点的教学计划,安排带教老师定期对护生进行小讲课。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护生知识面向纵深发展。

(7)带教效果 由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对实习生的护理理论及操作做定期考核,按操作评分标准考核。实习带教效果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起主导作用,带教老师对学生实习效果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护生营造和谐的临床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带教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做她们的良师益友,在实践中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从而保证了我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讨论

(1)带教老师既是护理实践者,又是教育者。护士长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学习临床护理知识,了解实习大纲,探讨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尽快进入护士角色。

(2)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应该给护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实习环境。

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方法;探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15-02

1护理教学现状

当前,护理教学大多还是采取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创新性和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2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

临床教学方法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进入21世纪的临床护理教学目的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综合能力方向发展。认可了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那些有能力、有知识,并能够与临床实践需要相适应的人,围绕这一理念及目标,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以问题为基础、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模拟演示教学等已成为全世界医学界公认的有效教学方法,并渗透于护理教学过程。多种科学方法各具特色,共同之处即都特别注重以启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传道、授业、解惑”并举,要引导学生在立足现实的同时更应放眼未来,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综合技能。

3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

3.1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根据目标的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操作为主导,务实避虚,加大实践性教学的份量,为学生消化理论,提高基本技能创造条件,保证训练目标的落实,使其有较大的收获。25项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临床中带教老师要主动为之创造机会,使其技术操作得以实践。对操作的掌握从熟悉到熟练,要求规范、程序和标准一致,做到快捷、稳妥,各项操作一一过关。

同时,还要加强其专业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护士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通过讲座、录像、角色扮演、示范、训练等方式进行护士形象及职业道德教育,让其了解护士职业道德及护士仪表、姿态(站姿、坐姿、行姿)、语言、行为的要求,促进她们在实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培养和塑造护士的美好形象。

3.2教学方法的实施

3.2.1临床病案分析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到相应病区选定病例,并事先告诉患者教学活动的安排,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由帶教老师主持,对患者病史、治疗经过做简单介绍,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评估,侧重评价与该疾病相关的症状、体征,治疗,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危重病人身心整体的临床表现,发现其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

然后分组,布置学生按小组查找资料。可以从教科书、期刊、网络数据库等可获取相关知识的地方查找,在查找资料过程中要贯彻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所获取的资料要用评判性的思维进行评审、整理。小组内每位成员将各自查找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汇报并展开讨论。特别是对与教科书有不同观点的资料进行重点讨论,并作好记录。

3.2.2临床护理操作示教一般采用“示范-模仿”,“自学-辅导”与“引发-发现”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教师在学生进入临床前,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层次与目的,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具和护理服务对象。学生进入学习环境后,由临床教师组织学生参观或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可以采取“一看二练三放手”的方式逐步教育学生进行护理操作。在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由于简单内容反复讲解、示范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的同时,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

3.2.3临床护理查房与健康教育临床护理教学查房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在查房前应选好服务对象,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目的和程序。查房过程中可以提出护理问题,护理计划,预期目的和结果。预先评估患者的健康问题,随后制订出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学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带教老师在旁边观察,必要时进行指导,并评价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了护士作为护理照顾者和教育者的职能,潜移默化的促进了护士的专业化角色转换过程。

3.2.4教师讲解和分析(教师始终要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生“先学”后,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汇报及讨论,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概述后选择性地讲解和分析。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可以略讲或不讲,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拨。把握重点,讲透、突破难点。

4体会

临床护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而每门临床护理课程的临床实践学时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临床护理课程的实践要求,在不增加总学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的学时数,是一个从实践—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这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师的教学水平需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是起主导作用的,要求教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概述后选择性地讲解和分析,把握重点,讲透、突破难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多内容、多形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有方向,学习有目的,学生在整个临床实习中清楚地得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而一个好的临床教学模式,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继续探索临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健珍,朱念琼.“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哲学思考[J].国际中华护理学杂志,2003,3(1).

[2]周立,席淑华,王蓓,等.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

《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7

教师应多参加实践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且扎实备课

俗话说:“打铁先需自身硬”;“老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的教师, 既是老师, 又是技师, 既精通理论又会实践;“既能动口又能动手”。作为一位专业课教师若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 只能黑板上对刀, 口头上修机器是不会受到学生青睐的, 更不用说对你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教师要真正学到工厂的知识必须深入工厂, 真正参与工厂的产品开发, 工、夹、模具的设计才能提高水平, 也只有通过在工厂的学习, 才会知道所教学科知识中哪些是实用的, 做到有的放矢。当然, 专业课教师下工厂锻炼、学习, 应当是学校教师培训的重点工作, 学校要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工厂学习, 丰富实践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并举。在此基础上必须扎实备课, “要想上课很精彩, 必须课下不精彩”要想在讲台上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抽象的理论讲述得津津有味, 枯燥的知识描绘得有声有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必须对教材的熟练把握, 再加上最佳教学方案、教学艺术的设计。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成为能否学好本课程, 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师, 要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根据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仪器, 如挂图、实物、电子模型、实物投影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程的整合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凸轮机构”时, 我首先以凸轮机构的模型引入, 然后边演示边讲解。随着机构的演示, 学生的多种感观被调动起来, 参与教学。借助模型, 还可以完成“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的形状”、“从动件的基本类型”等内容的教学。又如在介绍联轴器的结构特点时, 我制作了电子模型, 用它来辅助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还通过INTERNET搜集有关机械常用机构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 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本课程内容的教学, 学生们普遍反应效果特好。

丰富第二课堂内涵,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师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而且注重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和成效, 将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与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相结合, 积极承担所教课堂大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的指导教师工作,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理论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优化结构, 而这种结构正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过程来实现的。如轴系零件中轴的结构一节内容,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 应该掌握轴的结构、轴上零件的装拆顺序、如何紧固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学习光靠教师课堂理论讲解, 其教学效果是较差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特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工场现场教学, 面对一台减速器, 在我的指导下, 几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动手拆卸机器, 一便拆卸, 一便讲解, 让同学观察机器中轴上零件结构的构成。在教师和学生对机器的装拆配合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 而且使学生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将课程建设和课程学习与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相结合,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举行机器构造拆装比赛;开展机构设计兴趣小组活动;下工厂参观实习;也可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 这样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提高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赏识鼓励、体验成功, 获得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赏识鼓励,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乐趣。所以, 教师要做到深入钻研教材, 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当代职业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 同学、尤其是老师的激励和赞扬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一种源动力。

缓冲溶液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8

上式表示滴定过程中p H的瞬间变化速率。缓冲能力越大,变化率越小,反之越大。

如果初始HAc的体积为10m L,初始浓度分别为0.1、0.25、0.5mol L-1,初始p H为0.1,p H=14为结束点,以dp H/db~p H作图,得到图1(a)。其中p H<0.1和p H>13时,dp H/db均逐渐减小,对应的是强酸、强碱缓冲区。当[H+]不是太小时,Kw/[H+]2<<1,因此可以忽略。以dp H/db对[H+]求导并令导数为0,可以得到p H=p Ka,即在该点dpH/db有一最小值,对应于共轭缓冲区。进而对dp H/db求倒数,就得到教材上定义的缓冲容量db/dp H,相应的db/dpH~p H图为图1(b)。这样就能够从易懂的滴定曲线入手,最终推导出缓冲容量的表达式。将两图对应起来,更容易理解缓冲容量得物理意义。

同样,对于多元酸如磷酸,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说明缓冲容量及其物理意义。如果初始H3PO4的体积为10m L,初始浓度分别为0.1、0.25、0.5mol L-1,分别以dp H/db~p H和db/dp H~p H作图,得到图2(a)和图2(b)。

参考文献

[1]分析化学(上)[M].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孟凡昌,潘祖亭.分析化学核心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Douglas A.Skoog,Donald M.West,F.James Holler,Stanley R.Crouch.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8th.Brooks/Cole.Canada,2004.

高校护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篇9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1 引言

目前我国医护比例远低于1∶2的合理比例[1], 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依然很大。然而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标准也更高, 如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护理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护理人员的量还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质。为适应新时代对护理人才的要求, 高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毕业生, 就必须改变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加快高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进程, 力求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质量能够被社会接纳的专门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 目前高校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时安排失衡, 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

护理是一门技能型比较强的专业, 学生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往往比基础理论显得更为重要。然而,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护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时显然不恰当。部分高校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高达到3∶1甚至更大。究其原因, 一是高校相关实验设备缺乏[2];二是专业的有经验的实验教师不够;三是院系没有对实验课给予高度重视, 从而导致了高校护理实验课开设的数量远远不够甚至有些实验内容根本无法开设, 这无疑为高护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强大的阻碍。

2.2 对学生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不全面, 不能最终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护理专业考核方式依旧采用传统的“试卷式”考试, 主要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没有将实验技能或实践能力纳入考核内容。这种方式实际上是误导学生, 很多学生以为实验技能不重要, 只要好好背理论知识考个高分数就可以了。于是大面积的“高分低能”[3]应运而生。另一方面, 高校教师也过分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 以为只要成绩“好”, 一切都“好”。根本没有注意到学生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教育。很多在学校成绩很好的学生, 到医院实习或上班以后, 表现出了很多的不足, 如与病人沟通困难、与同事的协作能力差、自身品德问题等等。

2.3 教学方法老套, 教学效果差, 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医学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 其课程学习任务本身就比较重, 需要掌握的各种病症理论繁琐, 各种医学技术不单单是精细而且繁多, 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 自然也更加看重学习效率。然而, 很多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方法依旧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法, 只管自己津津有味地讲个不停, 压根儿就不关注学生的反应, 只追求结束课程任务, 根本不在意学生是否听懂是否学会, 从不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 学生只会感觉到枯燥乏味, 如其“听天书”不如“睡觉玩手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 要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高校护理教育必需转变教育思想,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3.1 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分离的现象

高校护理教学在课时安排时应尽量安排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比例为1∶1或必要时增加实验课时的比重。同时配备先进高端的实验仪器, 聘任经验丰富的专业实验教师, 将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 对实验实践操作也可以精准掌握。理论课教师可以与实验教师合作, 同时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验灌输于课堂, 可以理论教师边讲解理论知识, 实验教师边演示实验操作, 最后由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更使实验操作容易理解掌握。实现护理理论教学———护理实验教学一体化, 从而避免理论与实验的脱节。

3.2 注重对学生德育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不单单要护理技能过硬, 个人品德修养及职业素质也是其能否被社会所认可的关键因素。现在医患关系为什么会如此差?患者方面可能存在原因, 而医护人员也难辞其咎。因此加强医学教育, 德育仍然处于首要位置。高校务必将德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列入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的职业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及社会责任感, 重视伦理;培养学生尊重病人, 关爱病人, 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

3.3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抑或是职业素质教育, 高校护理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再好的设想再好的规划学生不能很好从教师那里听懂学会, 最后一切也将归为零。高校护理教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迫在眉睫。要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必须探索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新教法。在教学活动中, 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参入者主导者。课堂上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多种新方法, 让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 要因材施教, 及时调节教学内容与进度, 创设学习氛围热烈的课堂环境,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4 结语

高校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护理人才, 就必需不断完善教育改革过程, 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探索出更适应于护理教学的新策略新方法, 为护理教育创造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徐燕.新医改形势下推进护理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23) :84~85.

[2]龚爱珍.高校护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 16 (3) :28~30.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10

1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1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最理想的带教老师应是“双师型”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要求带教老师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或实验指导教师资格外, 同时还应具有护理专业技术职称, 如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等。这样既可以保证其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 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能密切结合临床对学生进行护理操作讲解和示范。如讲解导尿术时, 虽然实验室使用非一次性橡胶导尿管练习导尿, 但有实践经验可同时也告诉她们, 临床上现在普遍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导尿, 可有效固定尿管和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并可将一次性导尿管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及时了解临床护理发展动态, 缩小与临床的差距。护理实践技能教学的教师如果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宽的知识面, 就能以正确、娴熟的操作示范, 把协调、省力、优美的动作技能展示给学生。

1.2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教师应在在教学过程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感染学生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带教老师除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外, 还应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感染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我们对自己、对学生都严格强调着装, 仪表大方, 尽量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实验教学中, 把科学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贯彻始终, 严谨务实。指导学生操作时,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带教老师对学生要表现出耐心、关心和同情心。如练习肌肉注射时, 个别学生由于害怕不敢进针, 甚至手抖将注射器掉落在地上, 此时我们不应责怪学生, 而是鼓励学生不要紧张, 手把手教她如何进针, 消除其恐惧心理, 往往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断的影响学生, 让她们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及善待人, 使其渐渐感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责任心和“慎独”精神, 还要有端庄的仪表、轻盈的体态、诚恳待人的品行、温文尔雅的语态、严谨的工作作风、机敏的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

2护理实践技能教学课前准备的要求

2.1加强集体备课[2]

在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 我们按照每15~20名学生的标准配备一名带教老师。为了保证操作一致, 在每次实验课前采取集体备课方法, 让每位带教老师熟悉教学内容、实验大纲、带教对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带教计划和方法。要求每一位带教老师熟悉每项实践技能操作的目的、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每一个步骤, 做到操作准确、娴熟, 微细环节统一, 并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不断规范实验教学。

2.2做好物质准备

在实验课前要求实验员根据不同的护理技术准备相应的用物, 达到规格、品种准确, 数量充足并以节约够用为原则。密切结合护理临床, 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 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实验条件。同时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3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3.1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式

在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如环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中, 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 因为身临其景, 学生往往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完成操作, 可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3.2注重对操作的反馈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中学生是实验的主体, 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我们在老师示范操作完毕后, 立即请学生回示, 让大家仔细观察操作过程, 提出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醒大家注意在操作时避免同样的问题。这样, 可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的理解和掌握。在操作练习过程中, 做到放手不放眼,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动作, 让学生自己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到锻炼提高, 更好掌握每一项护理技术。

3.3做好归纳总

结护理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 可在章节性实验课完成后请学生回示操作, 了解学生对本章节技能的练习的效果, 再由带教老师做好归纳总结, 指出其在操作时普遍存在的难点、疑点、误点, 并针对疑难操作环节、步骤再次讲解和强调, 有的放矢地矫正, 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巩固所学知识。

4护理实践技能教学后, 开设“第二课堂”

护理实践技能教学实验课内由于学生较多, 每项护理技术练习次数有限为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各项操作, 我们通过课后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 开设“第二课堂”, 增加学生操作机会, 让她们在熟练准确的操作基础上提高质量和效率。“第二课堂”开设期间安排带教老师轮流值班, 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保证练习效果。

通过采取严格筛选高素质的护理实践技能教学带教老师, 课前做好知识、物质的充分准备, 灵活组织实施实验教学, 注重学生的教学反馈及开设第二课堂等措施, 我校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学生护理实践技能实验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参考文献

[1]张三花.让内隐知识流动起来[J].交通高教研究, 2004;5:35~36, 39.

[2]朱海利, 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13 (6) :594.

[3]林细吟, 苏小茵.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护理研究, 2004;18 (6) :1121~1122.

[4]欧慧明, 尤黎明.开放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实践与探索[J].国际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4;4 (1) :125~128.

高等代数教学方法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 高等代数;教学方法;学习过程;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高等数学专业教育中进行高等代数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由于学生高等代数学习还保持着中学数学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在面对高等代数学习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教师进行高等代数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以便满足学生学习高等代数要求[1]。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高等代数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有效进行高等代数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文将对高等代数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探讨,以此提高学生高等代数学习能力。

1.针对基本概念设计适当问题

高等代数具有概念多以及抽象等特点,目前所用的高等代数教材,一般都是在进行高等代数概念讲解,之后附上一系列性质、定理的证明[2]。但是对高等代数概念的理解讲解较少,从而导致学生在理解掌握高等代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教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改变,在进行高等代数概念讲解过程中,有必要进行设计概念相关的例题进行针对性讲解,题目设计要保证简单明了,同时能紧扣高等代数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得学生对高等代数概念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解掌握,从而为以后的高等代数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进行讲解定理2.3.1时:F[x]的任意两个多项式f(x)与g(x)二者之间存在最大公因式,在一个零次因式之外,f(x)与g(x)还存在一个最大公因式,换一种说法,就是d(x)是f(x)与g(x)的最大公因式,因此F的任何一个不为零数域的数,并且有且只有一个乘积符合f(x)与g(x)的最大公因式。

证:先进行证明定理的前半部分,如果f(x)等于g(x)且都等于0,因此根据题目定义得知,f(x)以及g(x)的最大公因式就是0;

如果f(x)与g(x)相等且都不等于0,举个例子说:g(x)不等于0,应用带余除法进行以下步骤,用g(x)去除f(x),得到结果式子为Q1(x)以及余式R1(x);

如果R1(x)不等于0,然后通过再以R1(x)去除g(x),得到结果式子Q2(x)及余式R2(x);

如果R2(x)不等于0,再通过R2(x)除R1(x),一直不为0,就一直循环除法,由于余式的次数每一次都得到了降低,因此进行了有限次循环除法之后,就必定会得出这样一个余式Rk(x),它整除前一个余式R1k(x),通过统计循环运算,我们得到一串等式:

f(x)=g(x)q1(x)+r1(x),

g(x)=r1(x)q2(x)+r2(x),R1(x)=R2(x)q3(x)+R3(x)……(1)

R3k(x)=R2k(x)q1,k(x)+R1(x),R2k(x)=R1k(x)qk(x)+Rk(x),R1k(x)=Rk(x)q,1k(x)=R2(x),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说明Rk(x)就是f(x)与g(x)的一个最大公因式。

通过(1)的最后一个等式说明rk(x)整除R1k(x);因此得,rk(x)整除倒数第二个等式右端的两项,因而也就整除R2k(x);同理,由倒数第三个等式看出rk(x)也整除R3k(x)。如此逐步往上推,最后得出Rk(x)能整除g(x)与f(x);这就是说,Rk(x)是f(x)与g(x)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其次,假设h(x)是f(x)与g(x)的其中任意一个公因式,由此通过(1)的第一个等式知道,h(x)也一定能整除R1(x),同种方法下,由第二个等式,h(x)也能整除R2(x)

经过循环计算往下推,可以得到h(x)能整除Rk(x)。Rk(x)的确是f(x)与g(x)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在此过程中,证明了任意两个多项式都存在一个最大公因式,同时在进行教学过程了解到一种新的最大公因式求法,这种方法叫做辗转相除法[3]。

2.补充典型例题,鼓励一题多解

对于一些高等代数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以及实际解题应用,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大量做题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书本上原有例题基础上,进行补充综合性较强例题进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此外,教师在进行经典题型讲解过程中,要注重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同时将个人的题目分析过程讲解给学生。在解题之后,对例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主要包括例题涉及的概念、公式以及解题步骤[4]。如此能够有效使得学生加强对例题的理解掌握,同时对高等代数概念能够进行有效复习巩固。

例如:教师进行n(n>2)个多项式互素的情形讲解,如果多项式h(x)能够进行整除多项式f1(x),f2(x),……fn(x)中的任意一个,由此就可以说明h(x)是这n个多项式的一个公因式。

如果是f1(x),f2(x),……,fn(x)的公因式d(x)都能够被n个多项式的任意一个公因式进行整除,由此d(x)叫f1(x),f2(x),……,fn(x)中的一个最大公因式。

根据以上就可以简单推导出,如果d0(x)是多项式假设是f1(x),f2(x),……,fn-1(x)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因此d0(x)与fn(x)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也是多项式,如果是f1(x),f2(x),……,fn-1(x),fn(x)的最大公因式。

根据相关证明可得,两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一定是存在的,因此n个多项式也一定是存在最大公因式的,同时在进行求多项式最大公因式过程中,可以通过累次应用辗转相除法进行求出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与两个多项式的求法一致,n个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也只有常数因子的差别。n个不全为零的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指的是最高次项数是1的那一个。那么n个多项式f1(x),f2(x),……,fn(x)是最大公因式就是唯一确定的。我们用符号(f1(x),f2(x),……,fn(x))表示这样确定的最大公因式。

最后,若是多项式f1(x),f2(x),……,fn(x)除零次多项式外,没有其它公因式,就说这一组多项式互素。教师在进行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n(n>2)个多项f1(x),f2(x),……,fn(x)互素时,它们并不一定两两互素。例如,多项式f1(x)=x2-3x+2,f2(x)=x2-5x+6,f3(x)=x2-4x+3是互素的,但(f1(x),f2(x))=x-2。

3.结语

綜上所述,高等代数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一门基础性课程,高等代数的教学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然而高等代数课程概念十分抽象,同时学生又保持中学时段的思维模式,导致高等代数教学变得困难。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基本概念设计适当问题及补充典型例题,鼓励一题多解等教学方法探讨,以此为高等代数教学质量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国军,徐清舟.基于问题探究式方法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应用——以浙江大学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4,05:120-123.

[2]陈静.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03:18-20.

[3]刘心,李敏.《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课程一体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5,03:135-137.

探讨初中地理的图像教学方法 篇12

1.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 我国中学地理教材主要由图像系统、课文系统和作业系统组成。对这三大系统进行研究, 一方面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 图像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第一, 图像系统能够将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准确定位;第二, 图像系统能够将各种分散的、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进行系统联系;第三,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图像系统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就目前的教材体系来看, 初中地理教材是以800多幅地理图像作为支撑骨架的, 如果没有地理图像, 地理教学也就不能正常进行。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和地理概念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图像进行教学, 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让学生获得各种关于知识的联想和记忆。

2. 初中地理教学使用地理图像教学的意义

(1)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 兴趣是其内在的动机之一。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学生获得好的成绩, 兴趣占有很大的比重。地理知识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 在课堂上使用各种影像和记录以及幻灯片手段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2) 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地理图像是一种比文字知识更为直观的信息, 通过图像这样简明扼要的信息, 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排除干扰, 让学生呈现出一种注意力的稳定性。

3. 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类型及其具体应用

地理图像教学主要包括地图教学、地理统计图教学、示意图教学、景观图教学、漫画教学。地图教学指的是使用地理教材中的地图或者是配套的地图进行教学的过程。地理统计图教学指的是借助各种反映地理数量关系的图像通过直观的数据让学生形成关于地理事物规律认识的教学方法。示意图教学指的是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各种图像的规律, 让学生形成对规律的认识的教学方法。景观教学是教师通过各种摄影图片和图画的形式让学生对各种复杂的地理信息加以理解的过程。漫画教学指的是通过一些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进行直观教育, 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

(1) 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导入。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那些比较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感的图片, 因为这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图像导入只是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第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文字, 这样才能够在图像教学法中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 教师能够使用图像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与各种具体的形象结合, 在思考中建立起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这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轻松地在读图中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图像设问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各种问题的解决中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3) 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图像。在地理教学中, 对图像的分析是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分析图像是教会学生提取信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从感性认识直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4) 教会学生比较地理图像。地理信息复杂, 老师将同类型图像进行比较的过程中,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图像中的内涵, 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明白地理知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4. 初中地理图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图像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 不断地完善地理图像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每一个班级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层次不同, 作为初中教师应该采用绘图和读图的方式, 对地理信息在图像上进行重点勾画, 在实际的教学中形成独有的地理图像, 这样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地理图像教学。第二, 让学生有专属于自己的绘制图像作业本。第三,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地理图像。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图是让学生获得对地理知识的端正态度, 图像知识比文字信息更让学生具有想象力。第四, 培养学生读图的好习惯。

地理图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阔思路, 保证学生在地理信息语言的引导下对地理信息形成全方位的认识, 让学生在技能培养的同时获得智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李亚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 2011 (30) :72.

上一篇:电视大众文化研究下一篇:媒体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