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本教育

2024-10-24

师本教育(共4篇)

师本教育 篇1

一、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要想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成绩, 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首先, 问题情境要具备一定的认知价值;其次, 问题情境适合高中生认知;最后, 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解决.

比方说在讲解圆的特性这一部分内容时, 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老师可以简单地询问学生:为什么车轮的形状要做成圆的呢?学生们很容易就可以说出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才可以滚动.”这时老师可以接着问:“椭圆也可以滚动啊, 为什么车轮不做成椭圆的呢?”这时学生就会彼此间讨论起来, 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如果车轮做成椭圆的, 那么汽车行驶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时有的同学就会意识到, 如果轮子做成椭圆形的, 那么汽车在行驶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平稳的现象, 而且行驶的速度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上对圆有了新的认识.这时老师可以引出圆的定义, 并让同学对其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现场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圆的定义.

二、利用互动合作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不断掌握数学表达、数学交流, 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使数学知识更加深刻地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交流合作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 不断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第二,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单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 还应该对学习的方法和经验进行交流.第三, 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交流合作方法, 引导他们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并认真地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实现相互的启发,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在这一过程中, 老师还应该对交流合作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 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最后, 改变传统的利用作业和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情感变化.对学生评价应该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 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创新的喜悦和成功乐趣,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数学内容的预习环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安排非常系统和全面, 与高中生的自身特点和认知能力达到了一定的吻合程度, 因此较为适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预习.通过学生自己的课前预习, 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初步了解, 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提高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 老师应该重视预习这一教学环节,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前预习.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 在上课前5~10分钟内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来熟悉整节课的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基本的学习框架.在组织学生课前预习时,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超前预习.学生通过超前预习可以主动地去发现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并积极地利用预习的知识进行解决, 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兴趣和乐趣.通过这种鼓励学生预习的方式, 最终实现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比方说在进行“集合”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 其中的一些概念和数集的记法都是一定的, 通过课前预习, 老师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内容, 然后通过特定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概念等, 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创新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新时期的教师教学应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如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等.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应留出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让全体学生以积极的姿态, 自主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应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发现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有关信息和内在的知识联系, 让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发现.所以教学方式应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利用作业的生活化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知识主要是在课堂中获得的, 而课后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课后巩固和加强, 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 应该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将课后作业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安排和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内容, 从而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 保证刚学习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到生活中去, 深刻理解高中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比方说在讲授完数列内容后, 老师可以将按揭贷款购房、家庭理财等问题作为课后作业, 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各种应用型问题的认识, 并进一步巩固了相关的数列知识.

总之, 在新课标下教师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切实转换教师教学方式, 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建立新的数学教学方式, 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智慧和灵气,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激情, 多姿多彩

师本教育 篇2

一、师本教育与生本教育之间的关系

“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是两个极端,前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和权威地位,后者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和主动地位。然而在现实中,试图完全把两者割裂开来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当辩证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是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或者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在现实中都比较少见,多数情况下是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的融合。在中国,本科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比重较大,在欧美的本科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比重较大。

(二)不同教学理念适用于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对象

认为一种教学方式好于另一种教学方式的观念是不恰当的。例如,对于实践性强动手要求多的理论课,以学生为中心比较恰当;对于难度很大、数理推导多的理论课,或者内容多、时间短的理论课,以教师为中心比较适合。又如,对于喜欢主动学习和课后专业阅读量较多的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比较符合;而对于习惯于被动学习和课后专业阅读量较少的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往往比较适合。

(三)辩证地看待两种教学理念在当前我国本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

虽然一直以来师本教育的弊端备受诟病,但是,从师本教育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现实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存在不足之处,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比较适合当前中国高校的具体情况。黑格尔讲过一句话“存在即是合理的”,以教师为中心目前还是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虽然比较先进,但是由于其超越了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阶段,因此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并未被普遍采用。

二、改进高校理论课教学的几点启示

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比较适合当前中国国情而被普遍采用,然而,适合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虽然具有授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高效性的优点,但却往往是以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代价的,这对培养新世纪创新性、自主性和综合性人才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现阶段的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从当前的中国国情出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然是不能摒弃的;另一方面,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尽量多地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做到两者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既做到教学的系统性和高效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自主性和创新性。

那么,如何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尽量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引入研究式教学

“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很可能会磨灭学生对探求知识的兴趣;而探究式和研究式教学是主动性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探求知识的一种乐趣。下面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英国本科教学的情况,然后结合中国本科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研究式和探索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贯穿于英国大学的本科教育中,成为英国本科教育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英国本科教学包括:第一,演讲课。一般来说一天只有一节,教师每次在台上讲授一个主题的专业内容,为下一步的研究和讨论介绍新观点,并列出一系列课后参考书目,学生则在下面听课记笔记。第二,讨论课。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们集中讨论一个预先布置好的课题。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讲台上作一个短暂的发言,然后收集和分析不同的观点,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和归纳。第三,课程作业。学生在进行独立研究之后需要写课程作业,每门课程几乎都有1~2个课程作业。课程作业包括小论文、项目论文和问题研究三种类型,这是评估学生的该科目学习成绩的主要内容。

英国大学本科生的课后阅读量很大,每天要阅读50~60页的专业论文,可以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专业信息;中国本科生的课后阅读量小,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教师课堂讲授。由于课外阅读量小,因此,在讨论课上中国大多数大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随便应付,理论课的讨论课经常流于形式,讨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中国本科教育的具体国情下,盲目照搬英美国家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要在坚持现有教学方法的情况下,部分章节的教学可以引入像英国这样的研究式教学方式。例如,在《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定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然后列出诸如“中国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中美货币供给的比较研究”、“中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等一些问题,让学生择题研究并形成课程论文,最后开设讨论课由学生短暂发言和讨论,讨论结束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二)融入启发式教学

教育理论家曾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有些内容适合教师讲授,例如抽象难懂的内容,这时需要以教师为中心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做到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并且授课速度较快;有些内容适合学生讨论,例如容易理论联系现实的内容,这时可以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授课。笔者的做法是,在讲授过程中着重问题的创设,创造氛围,根据课程的需要提出各种前后连贯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最后再由教师总结理论和提高认识。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好理解;实践比较具体,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增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现实到理论。在讲解某理论之前,先分析现实的一些现象,然后从现实的分析入手逐步导入理论。第二,从理论到现实。在讲完某理论之后,运用该理论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情况的能力。

倘若理论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学生们会觉得理论在现实中是有用的,可以激发他们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要求。例如,从现实到理论的分析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由教师进行系统讲授;又如,从理论到现实的分析中,先让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然后由教师归纳和总结。

三、改善理论课教学需要配套的改革措施

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或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比重,如果没有学生的配合,单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效果往往不佳。例如,教师布置学生课程论文,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学生马虎应付,甚至去网上拷贝一些资料应付了事。又如,教师布置学生课后阅读一些论文,多数学生不会去读或者随便应付一下,只有小部分学生才会认真去读。在学生课后阅读量小以及对待课程论文不认真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收效甚微,这也是许多教师在尝试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发现其效果不好之后,只好又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上去了的原因。在高校的理论课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课后大量的阅读,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效果往往不好,学生在讨论课上回答问题时,或者多数学生保持沉默,或者所说的东西显得苍白幼稚,只有少数优秀学生的回答才令人满意。因此,要提高“以学生为中心”授课方式的效果,必须增强学生对课后阅读、课后写作等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对课后阅读、课后写作和课堂讨论热情不高,具体原因包括:一是现在学生学习的功利心较强,对于实用性较差的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二是现有高校考试制度和管理制度比较适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不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前者属于内因,学校无法改变;后者属于外因,学校可以改变。因此,在高校理论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需要对现有高校制度的配套改革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要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对现有高校制度进行改革。具体包括:首先,改革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试这种单一考核方式,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忽略了考核诸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应当改革高校的考核制度,除了考试之外,还可以引入课程论文、讨论表现、平时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其次,改革当前高校严进宽出制度,即从“宽出”制度转变为“严出”制度,以提高本科学生培养质量。以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因为学生知道最后都能通过,所以多数学生都不会认真对待,导致本科毕业论文粗编滥造、抄袭成风,老师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但是,如果学校设置一定的淘汰机制,能真正淘汰一些糟糕的毕业论文,那么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必定会显著提高。除了本科毕业论文之外,学生对待其他学习事情的不认真态度,大多与过于宽松的大学考核制度有关。第三,应当增加教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时间。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学生课后难得见到教师一面,当大学生课外阅读或者独立研究遇到问题时无处可问。由此可见,高校有必要规定每位教师必须开设Office hour,让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去办公室找教师问,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晓燕.哲学理论课的创造性教学方式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62-163.

[2]程汉华,刘云涛“.导问式”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66-68.

[3]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4):55-57.

[4]唐毓磊.发现法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147-148.

让师本小课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3

但是,科研确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路径和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提升科研素养,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因此,我们提出师本课题研究这个概念。

一、师本课题研究的概念与特点

1. 师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所谓师本课题研究,也就是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所遭遇的问题,将此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那么,这就要求: (1) 课题从教师中来,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中来,从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中来,研究开口小,难度小,容易成功; (2) 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本身,而不是其他人,教师自己研究自己的问题; (3) 研究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研究摸索,在探索中实践,这是师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特征; (4) 研究的步骤可以灵活,原则上以3-4个月为宜,但却可长可短,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5) 研究的成果可以丰富多样,可以是正式的课题报告和教育论文,也可以是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优秀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和教育叙事等等。

2. 师本课题研究与其他课题研究的区别

师本课题研究跟现在有些地方在开展的微型课题研究和小课题研究有何区别呢?从课题的产生到课题的形式和研究路径等方面来说,应该没有大的区别,但究其实质却有不同。 (1) 研究的性质不同。微型课题和小课题是从课题的大小来命名的,其跟科研部门的规划课题的区别只是在于课题小、切口小、规模小,方便教师研究,但师本课题研究则指向于课题的来源与本质,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向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不是课题本身,课题研究只是一个行动的过程。相比于微型课题研究和小课题研究来说,师本课题研究更准确深入、旗帜鲜明地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 (2) 研究人员有不同。微型课题或小课题研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但师本课题研究则由于是解决自身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鲜明的个别性,别人无法深入参与,即使参与也是以辅助的身份,提供理论、方法、旁观者的观察、建议等给教师本人,真正决定研究的仍然是教师本人。 (3) 研究成果注重发展性、实用性,淡化学术性。作为一种教师行动研究的形式和平台,师本课题研究注重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研究教师,教师研究,提升教师”是其重要的使命,因此,为适应普通教师的现实,研究降低学术性,强调实用性,提倡“研究真实的问题,真实地研究问题,真能解决问题”,同时,追求发展性,正视和宽容教师的研究基础和起点,注重和鼓励教师的发展进步。

二、师本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1. 从教师生活中寻找困难和问题,提炼课题

每一位教师在现实的专业生活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人们往往有两种倾向,一是逃避,遇到困难绕着走。比如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学生网瘾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有些人只会摇头摆手,任问题横亘面前而束手无策;二是看不到问题,淡忘问题。有些教师明明教学或者班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但自己习以为常,不以为问题,熟视无睹。对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找问题行动。通过教研活动、话题沙龙等形式,自己找自己的问题,让别人给自己提问题,从学校存在的问题推导出自己的问题,等等。以此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审视,寻找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筛选甄别,提炼出有价值的课题来。比如有教师根据自己班学生课间疯闹的现实,提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的研究”,有的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习惯没有养成,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有的教师觉得学生书写教育很重要,就提出“加强作业规范,提高书写质量”的研究,等等。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其实,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开始。

2. 用课题计划书促进教师占有资料,学会规划课题

许多一线的教师没有接触过课题研究,或者很少直接做过课题计划书,因此,学校组织开展研究之初可以进行课题计划书的填写培训,告诉大家课题计划书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辅导教师每一项该如何填写、如何规划课题、如何分步骤开展研究等。

课题计划书的填写是一种科研常识的普及,因此,在格式上要力求规范。这种规范是指研究程序上的规范科学,而不一定是细节的严密和准确。比如,“课题的提出”可以用规范性的学术用语,也可以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来表述;“该课题的目前研究现状”则逼使教师去收集检索资料,了解自己所定课题的研究现状,学习和汲取其中有益的营养,调整和明晰自己的课题所要解决的方向;“研究的方法思路”可以条目式地列出方法思路来,也可以具体阐释每种思路和做法;“研究的步骤”则提醒教师学会规划课题,学会如何从定题到研究、到总结、到汇报的课题研究过程,懂得基本的研究流程;“课题的成果”则分出阶梯层次来,可以是正规的课题结题报告、学术论文,也可以是经验总结或者案例叙事,这样降低难度,小步子进步。当然,成果的样式要让教师清楚,以便其早做准备,平时的研究也有明确的方向。

3. 举行课题研讨活动促进真科研,杜绝假科研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最容易被常规性事务所淹没,浑浑噩噩一学期,到结束时匆忙交一份总结或论文了事。这是有违师本课题研究的初衷的。对此,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师本课题研讨会,可以通过茶座沙龙的形式,人人汇报自己的近期研究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得的体会与感受、需要提供的支持与帮助等等。有些学校还通过会议记录或者网络论坛的形式全程记录教师的发言,并将此作为课题研究的过程考核材料。这就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和要求。有些学校还让教师带来自己课题研究时积累的过程资料进行交流展览,比如教学设计、班级日志、教育叙事、活动方案、学生作品、课件视频等等,这样,就使得课题研讨活动更加生动丰富,既相互学习借鉴别人的研究方式和思路,又从氛围上感染和激励所有教师积极努力、不甘落后。有的学校还用心出版科研资讯或者科研论坛一类的材料,及时通报和交流课题研究的进程和取得的阶段成绩,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推动教师的行动研究。

当然,因为师本课题本身的多样性,有些课题研究进行过程督促时还需要观看现场。作为学校课题指导人还应该经常性地走进每位教师课题研究的现场,观看实际的研究现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这对教师的课题研究往往具有激励和指导意义。

4. 进行课题成果的汇报展示,并进行适当的评奖

一学期下来许多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必须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交流,可以通过宣读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经验总结或者教育叙事等,也可以实物展示出研究的相关成果。学校不妨组织专家或者资深的名优教师做评委,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课题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成果的等级,必要的还在合适时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以示重视。一所学校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师本课题研究,研究的层次和成果就会越来越高。这样的课题成果和经验都是身边发生的,许多问题别人遇到自己也遇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很容易为教师们所接受。一个学校连续几年进行这样的研究,学校再多的问题都能被解决。当然,如此繁荣的学术研究,必将催生更多的课题,但此时的课题已然是更高层次更深层面的问题了,学校悄然走向学术性的科研之路了。

师本教育 篇4

我们立足于建设一支“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的学养丰厚, 教艺精湛, 各具特色的教师团队, 在修身和达人的成长过程中提升教育智慧, 享受职业幸福。

《论语》中有一段子路等弟子与孔子的精彩对话, 弟子们“问仁”“问孝”“问知”“问政”, 孔子则根据各人不同的个性, 施予巧妙的指点, 逐一地引领他们发展的方向。这不仅反映出孔子“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 还蕴涵着“个性化成长”的教育智慧。这正启迪我们, 在建设教师团队时, 需要以师为本, 以尊重教师的情感、愿望、个性和特长为发展之本, 以教师“最近发展区”的发展为逻辑起点, 努力探寻既有共同理想追求, 又彰显个性特色的夫小教师“师本”培训的智慧之道。

一、“审问慎思”——教师个性化成长的生发点

在追寻“至真”、“至纯”、“至善”、“至美”教育理想的智慧大道上坚实成长的脚步, 唯有找准行进的原发点, 即认识自我、规划自我。

为提高“自我效能感”, 恰当定位, 夫小引领每一位教师结合原有经验、发展背景, 主动制定了三年期的《教师个人成长动态规划》, 里面含有:“教师个人发展情况分析”、“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专业成长轨迹图示”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四部分。其中, 教师个人发展情况分析, 是教会教师运用SWOT分析法, 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克服劣势和不足, 消除或避免威胁, 创造和利用机遇, 谋求新的发展;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个性化的成长愿景, 成长阶段的设定, 学习、研究、课堂行为等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设计及自选菜单式培训计划、阶段安排等;教师专业成长轨迹图示, 将自己承担的教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论文成果、执教的示范课、教学绩效、网页展示等5项测算、量化指标再制成折线统计图, 使教师对专业成长情况一目了然;教师自我成长记录, 35岁以下的教师建立电子档, 含有教学、学习、研究、反思、评价等五大块, 35岁以上的教师以表格形式随时记录成长情况。

《教师个人成长动态规划》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 通过定期的工作梳理、前后比对, 审视、修整自己的发展规划。每一学年, 学校领导均以多种形式与教师们聊工作, 聊生活, 聊发展, 在仁和的氛围里了解教师们在专业发展上的切实需要, 帮助每一位教师准确定位。

“审问慎思”, 以此为基点, 推动着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进程, 更推动着学校整体的加速发展。

二、“见贤思齐”———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智慧泉

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虽离孔圣人般的“仁”“智”兼具还尚有一段距离, 但由此昭示:同伴圈对个人自身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我校在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 为了便于交流, 形成同伴发展圈, 把原有发展水平相近, 并有着共同发展需求的教师组建成以协作为手段, 以个体进步为目标的分享、互助式的教师团队成长坊———“孔子书院”。“孔子书院”内设青年教师的“博学坊”、骨干教师的“思辨苑”、名特优教师的“聚星轩”。它们是夫小教师彼此学习、坦诚交流、合作互助、专业性探究的平台, 引导着教师以孔子教育智慧启迪自己,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在个性化成长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完善自我。

博学坊:“少而不学, 长无能也”“君子不可以不学”。通过每学期“五个一” (读一本专著, 定一个专题, 帮扶一名学生, 上一节研究课, 写一篇论文) 逐层级完成, 实现从新手到胜任再到熟练的专业发展阶段, 做学习型教师。研修重点:以学校读书节活动的开展为契机, 确立“学习”意识, 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区、校基本功、教学赛为载体, 确立“竞优”意识, 锻造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

《论语》的普及读本是博学坊教师的首选读物, 志学长廊有她们潜心静读的身影;星星文学苑里有她们“沙沙”笔记;校网“书香阁”里飘逸着她们的读后小语;“仁爱讲坛”里流淌着她们践行圣人智慧的心声。在她们的带领下, 小小孔子研究院的小研究员们和她们一起正编写着学校校本读物《星星论语》第二辑。“敏而好学”, 使她们在圆融汲取中更坚固了专业根基。

思辨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名师顾问团及专家的帮扶下进行小项目、小课题研究, 以思促教, 以研促教, 做反思型教师。研修重点:以课堂的乐教行动为契机, 提优教学能力, 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在专家导师团一对一的指导模式下, 进行小项目, 小课题攻关, 增长教育教学智慧。

每个双周二下午, 学校“孔子书院”总是格外热闹, 里面聚集着思辨苑的教师们, 或分学科, 或整合一起, 抢着与专家交流自己的教学品牌建设, 争着把自己最近的研究心得和大家分享, 常常因为聆听别人而引发研究灵感, 时时因为一个研究细节而激烈辩论。

聚星轩:“群星汇集, 人才荟萃”。充分发挥引路、帮扶、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 相互学习, 提高自身素养, 形成独特的教学品格, 做“实践性智慧”教师。研修重点:以“一对一”师徒结对的帮扶为抓手, 全面经验指导, 做好示范引领;以名特优教师工作站的建立为平台, 促进多方交流, 打造我校名师建设。

有针对性地制定名师菜单式培养计划, 举行“名师课堂”、“名师沙龙”、“名师讲坛”等多种活动, 推动名师快捷成长, 扩大名师影响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示范引领中达成专业境界———“乐教”。

学校教师个性化成长坊———“孔子书院”是动态的, 其下的“博学坊”“思辨苑”“聚星轩”的学员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进程进行团队调整, 又可以开展跨团队活动, 如“聚星轩”对“博学坊”一对一结对指导等等。“孔子书院”还是开放的, 很多活动不单对全校教师发布, 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 选择、参与, 还开设了新疆、桂林、香港等地区分讲坛, 金湖、六合等一批学校也将成为孔子书院的签约学校。“孔子学院”也是多元的, 与书本, 与经典, 与大师的对话为基本活动形式, 一对一, 一对群体, 有各界名人任客座教授的博专扶携, 有全国各地访问学者的思维激荡, 我们的教师在这个专业成长的平台中学习、研究、实践, 孜孜以求。

“见贤思齐”, 以此为门径, 教师的个性化更为彰显, 教师群体的向心力更为凝结, 校园的氛围更为和谐。

三、“爱众亲仁”———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文化场

教师个性化成长还基于其成长环境, 夫小从校园环境到人文环境都彰显着博爱与和谐。“爱众亲仁”正成为夫小人立身、为学的最高境界。夫小, 以它雅致的文化品味, 浓郁的文化气息, 理解、尊重、包容每一个个体的差异。

在广博学习中促使生命提升。我校注重教师全面素养的提优, 注重教师读书习惯、读书能力、读书品格的提升。我们将学校教工阅览室改建成由教师自行设计、蕴满诗情的教师“书香阁”, 我们还将书香飘溢到了网络, 开放了28个教学班的网络空间并鼓励教师自己开博客。

在文化熏染下助推幸福指数。小小的值班记录本成了夫小教师们文化品格的缩影, 在这里, 她们畅谈“幸福”、“快乐”的话题, 在这里她们描绘职业的美好前景。此外, 我们还将师本研修地点延展到书店, 剧场, 琴房, 开展了“教师游学”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让教师们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文化关怀, 在宽松、亲和的氛围里助推教师幸福指数。

“爱众亲仁”, 以此为土壤, 将教师的个性化成长赋予传统美德的文化品质, 亮丽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民族精神。

近年来, 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我们沐浴着孔子的光辉, 汲取着孔子的教育智慧, 在以“审问慎思”为生发点, 以“见贤思齐”为智慧泉, 以“爱众亲仁”为文化场的教师个性化师本研修的道路上, 我们夫小人正幸福地前行着, 追寻着……

上一篇:室内设计系统下一篇:烟气净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