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经营

2024-06-08

债务经营(精选4篇)

债务经营 篇1

1 负债筹资对企业的优势

1.1 负债经营可以为经营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企业举借债务一般都要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 而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是一项应计入当期费用的固定费用, 因此如果企业的总资产权益发生变动, 就会因此而给权益资本带来更大的波动, 从而产生杠杆效应。一般情况下, 企业股权收益率的变动受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很大, 提高负债的比重, 对股权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更大。

1.2 负债利息具有抵税作用。

由于负债利息是在所得税前扣除的, 因此利息费用越高, 节税额越大。负债的利息费用列入财务费用与企业的收入抵扣, 使负债经营的企业同全部采用自有资金进行经营的企业相比成本费用增大, 利润减少, 应纳税所得额随之减少, 从而减少上缴的所得税, 降低企业税负。节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节税额=利息费用×所得税税率。

1.3 负债经营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企业借入资金, 必须按期支付利息, 但由于借款利息可以作为费用处理来抵减所得税, 所以由此产生的所得税节省使企业实际负担的利息费用降低了, 从而使债务资本的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的成本。因此, 在一定程度内增加负债, 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率。

1.4 负债经营有利于保持企业控制权。

企业在面临新的筹资决策时, 如果通过扩股或增发股票筹措资金, 往往会分散和削弱现有股东的控股权及其地位, 势必带来股权的稀释, 影响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经营所筹措的资金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 并不影响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并且债权人不享有表决权, 不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1.5 负债经营可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环境中, 货币贬值, 物价上涨, 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 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所以, 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必然低于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 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得到货币贬值的好处。

1.6 负债经营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

资金短缺问题是困扰我国各类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竞争的成败除了与竞争方式有关外, 还与企业的竞争实力, 即企业的资金规模有关。企业通过举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参与市场竞争。

2 负债筹资对企业的风险

2.1 财务杠杆的负作用。

财务杠杆正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所有者权益资本投资年收益率, 但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 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谷时, 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 会使企业的利润迅速下滑, 权益资本的收益会随之以更快的速度下滑。

2.2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身所固有的风险, 经营风险不同于债务风险, 但又影响债务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 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 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 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 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 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 其差额即为债务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 须用股本支付利息, 则面临破产危机。

2.3 破产风险。

对于负债筹资, 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 或该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或者企业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 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上述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 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而且影响企业信誉, 严重的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破产之灾。

2.4 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的负债比率增大, 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企业债务到期, 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 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能力, 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 筹资难度加大。

2.5 金融市场风险。

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 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 而且金融市场的波动, 如利率、汇率的变动, 都会导致企业的债务风险。

3 预防债务风险的策略

3.1 收支性风险的防范。

防范收支性风险, 企业重点是要加强筹资管理,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1) 应该科学地预测资金的总需求量。超额筹资, 既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又加重企业偿债负担;筹资不足, 则会出现项目无法正常完工, 资金沉没, 引发债务风险。 (2) 应该确定最优资本结构。对于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 企业应使其债务规模与自身还款能力相协调, 债务规模一般不应该超过企业净资产的数额。对于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比例, 企业应该综合考虑资本成本、违约风险等因素, 在长期债务资本成本较高与短期债务违约风险较大之间作权衡;企业可以通过对不同资本要素、不同时间跨度、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要素的有机协调, 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率最低, 权益资本利润率最高, 债务风险最小。 (3) 企业应该慎重选择筹资渠道和筹资方法。不同渠道及方式的筹资成本和所承担风险相差很大。企业应在多元化方式筹资前提下, 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渠道和方式, 降低风险。

3.2 现金风险的防范。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是防范债务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防范现金风险, 企业重点是合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1) 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 需要充分考虑到债务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选择出最佳的资本结构, 以使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同时, 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 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宜低于1:1, 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 (2) 防范利率变动带来的债务风险。应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降低负债利息率。 (3) 对于筹集外币带来的风险, 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入手, 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通过其内在规律找出汇率变动的趋势,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3.3 建立债务风险管理制度。

(1) 设立债务风险管理机构, 建立债务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要切实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建立相应的企业债务风险管理责任制度, 在财务部门下设立债务风险管理小组。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分析企业债务的结构, 编制债务现金流量表, 分析债务风险的来源, 拟定风险的管理策略, 与银行进行交易, 建立债务风险管理体系, 保持日常联系、收集资本市场的资料, 分析市场走势。 (2) 进行债务风险预警。债务风险的预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管理控制。债务风险预警先要采用定性分析法大致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对企业的债务风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采用财务比率分析、数学模型等定量方法, 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债务风险之所在, 并向企业管理部门示警。企业要让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参与决策, 发挥他们在财务决策中的作用, 进而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财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树立预测观念、决策观念、控制观念及风险观念, 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 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那么, 什么是债务风险管理?它有什么特点呢?省中行外汇专家介绍, 债务风险管理业务具体是指企业通过和银行叙做金融衍生交易以锁定债务成本, 规避债务风险的行为。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 且不断创新, 发展迅速, 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以互换为基础, 通过各类期权的引入赋予产品不同的特性, 同时也可以针对企业的具体债务需求, 量身度造、单独设计, 产品主要包括利率调期、货币调期、超远期外汇买卖等等。

例如, 某大型企业有1亿美元的中长期债务, 5年期限。按照国内目前通行的做法, 该笔美元债务利率支出将以6个月LIBOR (或3个月LIBOR) 加点的形式计算, 企业面临美元利率走高的市场风险。为规避该风险, 该企业可通过与中国银行叙做利率调期, 将浮动利率支出转化为固定利率支出, 也就是说, 五年期内中行向企业支付LI-BOR加点的浮动利率用于偿还贷款利息, 企业只需向中行支付固定利率即可, 这样企业就完全不必考虑美元利率涨跌对债务成本造成的影响, 而专心致志于生产经营活动。

作为中国实力最为雄厚的外汇业务银行, 中国银行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涉足国际金融市场, 积累了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业务实力和优势, 在本外币的债务风险管理方面也操作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许多企业通过对债务保值工具的合理运用既规避了风险, 又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可谓一举两得。据悉, 为帮助我省企业规避市场风险, 进一步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工作,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将于10月26日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举办我省首届“债务风险管理高峰论坛”, 邀请国家外管局与中国银行总行多位资深专家系统介绍国际上流行的债务风险管理工具, 并就近期市场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可以预见, 随着此次论坛的举办, 将大大提高我省企业债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推动我省企业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债务经营 篇2

当市场主体被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对他方存在金钱给付义务时,或市场主体做为金钱给付义务的被申请执行人时,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对被申请人采取强制措施。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精神,主要是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拍卖、扣划等手段,剥夺被执行人财产所有权以实现权利人的权利。然而,在实践中,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或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如果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可能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但如果不采取强制措施,则又使申请人的权益得不到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探求新的执行手段,以求更好地实现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以经营权抵偿债务就是在这种特定社会发展需求下产生的。全国各地司法实践中不乏这类尝试,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因为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对经营权抵债的认识和做法都很不统一,为此,本文试就经营权抵债的合法性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经营权的性质决定经营权有可执行性

讨论经营权抵债,首先遇到的是什么是经营权以及经营权所包含的内容的问题。所谓经营权,是指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支配其人力、物力、财力的权利。以经营权抵债,就是以市场主体行使这种支配权的预期利益抵偿债务。经营权是市场主体从事市场行为必不可少的权利,离开这种支配权,就谈不上市场行为。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由此可见,宪法明确赋于市场主体自主经营的权利。从市场主体进行市场行为的必要条件考察,经营权应包括以下内容:(1)生产经营决策权;(2)产品劳务定价权;(3)产品销售权;(4)物资采购权;(5)进出口权;(6)联营兼并权;(7)投资决策权;(8)资金支配权;(9)资产处置权;(10)劳动用工权;(11)内部人事管理权;(12)工资奖金分配权;(13)内部机构设置权;(14)拒绝摊派权。从以上内容看,经营权实质上是市场主体通过组织活动,利用其所有或占有的资产进行经营以实现市场行为目的的权利,其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技术设备、资产、资金。可见,经营权从性质上说是一种物权。我们知道,财产或者物,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经营权也一样,这就决定了经营权具有可执行性。首先,经营权中的核心内容技术设备、资产、资金等都凝结一定的社会劳动总量,反映商品交换尺度,这一性质决定着经营权可以抵偿债务。但是,这种抵偿涉及到财产所有权转移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抵偿不属经营权抵债的范畴,而只是经营权抵债的基础或者说是先决条件。其次,经营权中的使用价值部分,反映的是可预期利益,这种可预期利益抵债,才是经营权抵债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经营权抵债,是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以预期利益履行义务。

二、经营权的特征决定经营权具有可执行性

和财产所有权一样,经营权也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但是经营权不等于所有权,较之于所有权,经营权具有以下特征:

1、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是完整的财产所有权,在所有权中,这四项权能可以而且常常分离。如国家授权国有企业管理使用国家财产,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让,财产所有人出租财产等等,这都使所有权四项权能与所有人分离。而经营权中这四项权能是不能分离的。

2、占有权和使用权是经营权的前提,对财产没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就谈不上享有经营权。而财产所有权对其所有的财产不一定要占有、使用。

3、经营权是能够为市场主体带来预期利益的权利。行使经营权,必然要给经营权享有主体带来预期利益。而所有权的行使,则不一定要给所有权人带来预期利益。追求一定市场利益是经营权人行使经营权的目的,而所有权的行使则不必然具有这样的目的。这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最根本的区别。

经营权上述三个基本特征中,预期收益最为突出,这种预期收益反映了经营权的使用价值,因而决定了经营权具有可抵偿债务的特性。尽管经营权的可预期收益可能存在正值和负值,其预期收益与市场各因素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不稳定性,但并不是不可计算的。只要在采取经营权抵债时,对市场因素的决定性方面进行周密考察,经营权的使用价值是可以评估的,预期效益是可以测算的。因此,以经营权抵偿债务,是符合民法等价有偿原则和公平原则的。

三、经营权抵债不违反现行法律禁止性规范

我国现行法律对经营权的规定,主要在宪法、企业法和民法中体现,而且从这些法律规定的内容来看,主要是赋予并保护经营权,没有明文规定以经营权抵债。这是因为我国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行政机关总要以传统的管理观念干预企业,为了避免这种干预而做的规定,以此充分保证经营者有权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经营的权利。立法规律从来都是先有社会物质关系的存在,而后才有调整这种关系的法律出现,立法的预见性总是比现实生活状况滞后,我国现行法律对经营权的规定正说明了这一规律。在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特殊时期,法律赋予经营者以经营自主权,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在市场经济已基本建立起来的今天,仅仅规定赋予和保护经营权显然是不够的。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民法角度考虑,市场主体所享有的经营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法律应该赋予它更深层次的内容,承认它实有的民事权利价值。立法的滞后确实使经营权抵债问题产生认识上和做法上的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之,主张反对以经营权抵债。另一种观点认为,经营权作为一项权利完全可以抵债。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在讨论可否以经营权抵债问题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现行立法状况。我国现行法律虽然没有有关经营权抵债的禁止性规范,但也没有授权性或任意性规定。没有禁止性规范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创造了可能性,而没有授权性或任意性规范又给这种自由裁量权以必要的限制,因而,以经营权抵债应该设定必要的限制和适用条件。二是民法基本原则。就经营权抵债问题而言,最重要的是公平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在法无明文规定禁止或授权的前提下,衡量应否以经营权抵债应以公平和等价有偿为尺度。对那些不适应市场需要、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以其经营权抵债对债权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三是公序良俗,即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以经营权抵债必须考虑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由以上分析可见,现行法律对经营权抵债没有禁止性规定这一立法状况为经营权抵债创造了可能性,但对具体案件而言是否可以经营权抵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至于以经营权抵债的条件,操作程序等问题,不属本文论题,故不再赘述。

四、以经营权抵债有利于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任务,是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里的当事人,既指胜诉的一方权利人,也包括败诉的一方义务人。在败诉义务人来说,一些市场主体,如关系国家经济大局或影响一定地区经济发展等的企业,简单地采取法定强制执行措施,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有时还会导致大批人员失业,甚至会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如果不采取执行措施,权利人的权利又得不到实现,这也悖离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采取以经营权抵债的方式执行,将有效避免上述两种弊端,效果会更好。表现在:(1)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市场主体,以经营权抵债,不改变所有权性质,不致影响国家经济结构。(2)对一些在企业转体中因经营管理不善而背上沉重债务包袱,缺乏生产经营周转资金的企业,以经营权抵债,将使企业摆脱债务重负,赢得生产经营资金,引进先进管理技术,这无疑为企业注入了强心剂,增强企业活力。(3)以经营权抵债,可以减少因强制执行拍卖而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和损失。(4)以经营权抵债,可以避免职工下岗失业,减轻社会负担,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5)以经营权抵债,能及时调节经济法律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良性循环。

虽然以经营权抵债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对权利人权利的实现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比如,对不愿或不懂经营的权利人来说,法院是否可以强制其接受呢?笔者认为,承认以经营权抵债的合法性,并不是绝对地将被执行人的经营权抵给权利人,在权利人不宜接受经营权时,一般不能强制其接受,可以采取招标承包经营的方式解决。

债务经营 篇3

[例1]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于每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 计提比例为5‰ (假定与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比例相同,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乙公司各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资料如下:第一年年末为420万元;该公司第二年十月份发生坏账损失1.8万元, 第二年年末为500万元;第三年三月份收回第二年十月份发生的坏账1万元, 九月份发生坏账损失3.7万元, 第三年年末数为48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 计算乙公司各年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金数额为:第一年年末应提数=420×5‰=2.1 (万元) , 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21000

贷:坏账准备21000

第二年10月发生坏账损失, 应冲销已提坏账准备。会计处理如下 (实际发生坏账时) :

借:坏账准备18000

贷:应收账款——xx公司18000

同时, 第二年年末应提坏账准备=500×5‰-0.3=2.2 (万元) , 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22000

贷:坏账准备22000

第三年3月收回第四年10月发生的坏账。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xx公司10000

贷:坏账准备10000

同时,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应收账款——xx公司10000

第三年9月发生坏账损失, 应冲销已提的坏账。会计处理如下:

借:坏账准备37000

贷:应收账款——xxx公司37000

第三年年末应提数=480×5‰+0.2=2.6 (万元) , 本项计算应提数加2000元, 是因为第五年年末准备时“坏账准备”账户出现了借方余额2000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26000

贷:坏账准备26000

二、债务重组情况

[例2]2009年10月10日, 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批商品, 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注明价款200000元, 增值税34000元, 商品已验收入库, 款项未付。2010年6月31日, 甲公司资金周转困难, 无法按合同约定偿还货款, 经双方协商, 乙公司同意减免甲公司18000元债务, 余款立即偿还。

乙公司 (债权人) 的财务处理为:

(1) 假如乙公司未对该项应收款单独计提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216000

营业外支出18000

贷:应收账款234000

(2) 假如乙公司对该项应收款计提了坏账准备2000元。

借:银行存款216000

坏账准备2000

营业外支出16000

贷:应收账款234000

(3) 假如乙公司对该项应收款计提了坏账准备20000元

借:银行存款216000

坏账准备20000

贷:应收账款234000

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2000

比较例1和例2发现, 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发生的坏账损失, 无论是超过或者低于计提的坏账准备, 最终都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核算。而在债务重组过程中, 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的部分, 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低于计提的坏账准备, 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准则和指南会计处理的主要理由是:其一、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是一经常性科目, 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组成部分, 本质上属于费用类科目。损失和费用的根本区别在于是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其二, 企业按照正常生产经营能够预期发生的部分属于日常活动, 正常小比例的坏账应计入费用类科目;对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够预期的部分应计入应计入损失类科目。其三, 债务重组过程中, 计提的坏账准备超过债务重组损失的部分, 应冲减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其四, 日常活动概念的理解, 属于企业可持续经营部分的属于日常活动;不属于企业可持续经营部分的属于非日常活动。

参考文献

债务经营 篇4

近年来, 国内学者对国内企业债务与公司业绩问题也日益关注。陈小悦等 (1995) 的研究表明:上海股市收益率与负债/权益比率之间负相关。曹廷求、孙文祥、于建霞 (200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综合业绩指数, 研究资本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资产负债率的提高对公司业绩造成了负面影响, 而且对于成长性较差的公司来讲, 这种效应更为显著。吕长江等 (2007) 选取1997~2004年深沪两市610家上市公司, 组成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建立方程, 扩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实证结果表明, 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存在“倒U形”相关关系, 这一结果支持了动态权衡理论, 证实了目标资本结构的存在。

独立研究信息技术企业负债与经营业绩关系的文献尚不多见, 由于不同行业中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其业绩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那么现有的针对所有上市公司的研究结论对信息技术上市企业是否适用?上述前期研究多数采用线性模型, 并且得出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负相关的结论;也有人采用非线性模型得到了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存在“倒U形”相关关系的结论, 那么信息技术企业究竟适合哪一种理论呢?如果两种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那又该如何取舍呢?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一、理论分析

权衡理论在考虑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情况下, 阐释了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权衡理论认为, 由于企业负债率的上升所带来的风险和相关费用的增加, 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追求减税收益。随着企业债务的增加, 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相应地, 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以及有关的负债代理成本都会随之增加, 从而降低了企业价值。这意味着当企业负债没到达临界点时 (即减税收益与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负债的代理成本之和相等的负债值) , 随着企业债务的增加, 减税收益大于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负债的代理成本之和, 企业价值会增加。但当企业负债到达临界点后, 随着债务的增加, 减税收益小于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负债的代理成本之和, 企业价值会减少。因此, 企业负债率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一种非线性的影响, 即企业存在目标资本结构。

代理理论认为, 企业负债率的增加可以减少股权的代理成本, 但随之会增加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 因此, 当这二者之和达到最大时便是最优的企业负债率。基于上述观点, 当企业负债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前, 企业绩效随负债增加而增大, 而当企业负债超过一定程度时, 企业绩效随企业负债的增加而减少。

但是根据融资优序理论, 当公司拥有良好的经营业绩时, 公司更有可能从内部融资以满足其资金的需求, 因此, 业绩优良的公司拥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我们认为, 对于信息技术企业, 由于研发活动频繁, 资金需要量大, 内部融资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并且, 我国多数研究认为融资优序理论不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因此, 笔者比较倾向于权衡理论和代理理论, 提出以下假设:负债规模对公司业绩会产生非线性影响, 即“倒U形”相关关系。

二、实证分析

1. 指标设计。

(1) 被解释变量。目前国内用于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多种多样, 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在现在的一些分析系统中, 其指标的设计也各有不同。本文参考多数研究采用的业绩指标, 决定采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股东投入资金的获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 (JZCSYL) 指标也是我国证券监管部门考察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关键指标。因此, 用该指标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采用加权的净资产收益率, 计算方法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 (加权) =净利润/本期加权股东权益

(2) 解释变量:负债规模我们采用利用账面价值计算的总资产负债率 (TD) 指标来代表。

2. 模型建立。

根据前面的假设, 本文构建了以下二次方程:

作为对比我们也构建了一次方程:

其中:i=1, …, N, N是每个截面上公司的个数;t=1, 2, …, T, T为年度。JZCSYLit是第t年第i家公司的经营业绩;TDit是第t年第i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β1、β2是解释变量的系数;εit是随机误差项;Dt为对所有公司都相同, 但随时间变化的时间特征效应, C+γi是第i个公司的个体固定效应 (一般在设计模型时只用一个变量, 本文这样设定只是为了方便与Eviews软件的输出结果相对应) 。

3. 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作为行业分类依据, 按照2001年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分类结果, 选择沪深两市A股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6年具有连续6年完整数据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中剔除了曾被特别处理的公司, 最后得到43家A股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

4. 结果与分析。

面板数据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面板数据从横截面上看, 是由若干个体在某一时刻构成的截面观测值, 从纵剖面上看是一个时间序列。面板数据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了截面和时间序列两方面的信息, 可以通过一定的估计方法使估计结果更有效。本文全部采用Eviews 6.0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分析。

我们分别对两个方程采用面板数据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汇总结果见表1、表2。

通过表1结果可以看出, 在式 (1) 中, 一次项的系数为0.82, P=0.02, 在0.05水平上显著;二次项系数为-1.13, P=0.004, 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业绩与负债规模符合“倒U形”相关关系的假设, 符合权衡理论和代理理论的分析。

通过表2我们发现, 构建的一次方程模型 (即公式2) , 一次项系数为-0.19, P=0.07, 在0.10的水平上显著, 这与前述多数研究得出的资产负债率与经营业绩负相关的结论相似, 符合融资优序理论。

对于检验结果, 我们发现拟合优度都不高, 说明在方程中我们遗漏了一些重要变量, 由于我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进行预测, 而是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看, 在实际应用中不必对拟合优度过分苛求, 重要的是考察模型的经济关系是否合理, 拟合优度不高并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仍旧可以将其用来进行经济分析。事实上, 我国现有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研究的拟合优度都不高, 如:吕长江等 (2007) 的研究, 其拟合优度都在0.1~0.3左右。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 两个方程都不同程度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那么如何取舍呢?可假设方程是线性的, 也就是说β2=0, 我们通过检验零假设β2=0和备择假设β2≠0来检验总体回归函数。比较方程1和方程2发现, 方程1是方程2的一个变形, 因此β2≠0的零假设可以通过构造该假设的t统计量来进行检验。即:, 为二次项系数, 为二次项系数的标准误。

对应于表1, t=-1.128 692/0.387 804=-2.910 47。t的绝对值大于0.05的临界值1.96 (实际上也大于0.01的临界值2.58) , 因此我们拒绝β2=0的零假设, 接受备择假设回归方程是二次函数的结论。我们的预期假设得到了证实, 因此, 我们可以用以下方程来描述公司业绩和负债规模的关系:

根据上述方程我们可以求得, IT企业在剔除了时间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后的最优资产负债率为0.364。这一结果也与笔者前期研究结果所提出的IT企业合理资本结构区间在0.2~0.4之间的观点比较接近。

三、结果检验

由于资本结构决策本质上是动态的, 公司对资本结构的选择是个动态过程, 静态模型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负债是否表现出对给定目标最优水平的调整和调整的速度。而且, 正如资本结构理论所解释的, 最优资本结构未必与观察到的资本结构相一致, 在实证研究中通常将观察到的资本结构作为参考, 这意味着忽视了公司调整资本结构时遇到的困难。

当考虑交易成本时, 公司不会自动调整其负债水平而遵循一个部分调整模型 (存量调整模型) , 即:

其中:TDit和TDi, t-1分别是第t年和第t-1年的实际负债比率;α为调整系数;TD*it为第t年第i家公司的最优负债率。

在公式 (3) 中, 如果交易成本为0, 那么α为1 (即:交易成本=1-α) , 这时TDit=TD*it, 也就是说, 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企业会自动将其负债水平调整到目标负债水平。相反, 如果α为0, 则表明交易成本很高以至于企业没有调整其负债, 于是企业仍然保持上一年的负债水平。一般情况下α介于0和1之间, 表明负债依赖路径变化的程度, 企业按与交易成本相反的方式成比例地调整其负债。

公式 (3) 暗含的假设是:企业的实际负债水平会最终收敛至目标水平, 所有公司都有同样的调整速度α。

理论上调整速度受到公司特征变量的影响, 一些实证研究也发现公司的特征变量的确影响调整速度,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如果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时刻固定效应模型的话, 即企业数据的个体影响和时间影响被消除的话, 企业的个性影响就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所有企业的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相同就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假设。本文也采用这一假设, 认为对于IT行业, 如果采用个体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去消除个体和时间的影响后, 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应该是一致的。

这样的话, 将公式 (3) 整理就可得到如下模型:

其中:Dt是对所有公司都相同, 但随时间变化的时间特征效应;C+γi是第i个公司的个体固定效应 (本文这样设定只是为了方便与Eviews软件的输出结果形式相对应) ;εit为随机变量。

为了检验IT企业是否具有明显的调整迹象, 我们用资产负债率系数0.364来替代式 (4) 中的TD*it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 采用面板数据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具体结果见表3。

从结果看调整系数为0.641, 回归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IT企业存在明显的向目标资产负债率0.364调整的现象, 即业绩优良的信息技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对其他企业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IT企业的调整系数为α=1-0.359, 说明调整速度较快, 也说明企业将上期资产负债率调整为本期目标资产负债率时需要承担交易成本, 不过交易成本比西方发达国家低。

四、小结

本文在认真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前人针对全部上市公司所提出的两类研究模型, 对IT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检验, 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模型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这也与目前的研究结果相似。本文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认为, IT企业负债规模与经营业绩呈“倒U形”的二次非线性关系。这一结果支持权衡理论, 证实了目标资本结构的存在。我们还计算出IT企业在剔除了时间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后的目标资产负债率是0.364, 这一结果也比较接近作者前期的研究结果。

本文还检验了IT企业是否具有明显的向目标资产负债率0.364调整的现象, 结果显示IT企业存在明显的向目标资产负债率0.364调整的现象。由于最优负债规模无法观测到, 因此各种影响因素对最优负债规模的函数关系不易确定, 通过影响因素来分析最优负债规模面临许多困难。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而言, 业绩好的企业的负债规模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可以观察到的目标负债规模。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首先,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是以IT业上市公司为样本, 其结论对IT业非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如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次, 本文侧重于讨论IT企业负债规模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在模型设计上省略了其他变量, 尽管对面板数据的个体时刻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修正, 但是这些简化是否会对结论产生影响, 也需要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朱庆须, 赵立根, 张玉华.IT企业负债规模与经营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 (综合) , 2008;2

[2].李义超, 蒋振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2

[3].陈文浩, 周雅君.竞争战略、资本结构与企业业绩.财经研究, 2007;1

【债务经营】推荐阅读:

债务审计07-17

企业债务06-15

农村债务06-19

债务契约06-25

债权债务06-28

公司债务08-03

债务期限08-04

债务认定08-05

国家债务08-06

债务约束09-14

上一篇:课堂考勤下一篇:孔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