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务(精选12篇)
公司债务 篇1
公司治理是近代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Blair (1995) 认为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公司治理 (即公司内部治理) 指董事会的功能、结构, 股东权利等公司内部的制度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指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张维迎 (1999) 认为, 资本结构 (融资结构) 是公司治理结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结构。青木昌彦 (1995) 认为, 融资结构对于现代公司的重要性, 不仅体现在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方面, 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公司治理。所有这些观点表明, 负债融资作为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方面, 已构成广义公司治理的必要因素。本文就债务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理论综述, 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现状与原因进行了综述分析。
一、债务治理效应的理论综述
(一) 债务的税盾效应
根据美国著名财务学者莫迪格莱尼和米勒的MM理论, 有债务公司的价值等于有相同风险但无债务公司的价值加上债务的节税收益。也就是说, 公司举债后形成的债务利息可以计入财务费用, 符合税法相关规定的, 可以作为抵减项目在税前予以扣除, 起到了利润分配无法产生的税盾效应, 形成节税利益, 由此可以增加公司的净收益, 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随着公司债权比例的提高, 公司的价值也会提高。当然, 随着公司债权比例的提高, 公司的风险也会上升, 因而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由此也会增加公司的额外成本, 降低公司的价值。
(二) 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也称筹资杠杆, 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资本成本固定的债权资本的利用。在企业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 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会相应降低, 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 这就是企业债务给企业所有者带来的额外收益。当然, 由于企业债务这一财务杠杆的作用, 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 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 从而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造成财务风险。
(三) 债务的代理成本降低效应
融资结构理论的开创者詹森和麦克林 (Jensen&Meckling, 1976) 通过构建一个代理成本模型进行分析, 指出如果公司总体投资额和经理层的投资额保持不变, 当公司增加债务融资时, 经理拥有的股权比例相对提高, 收益增加, 促使经理层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 从而缓和股东与经理层的冲突, 降低代理成本, 进而优化公司的治理。詹森 (Jensen, 1986) 指出, 公司债务可以抑制经理滥用现金流的行为。由于债务合约的存在, 清偿到期债务本金与利息对支出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 (Free Cash Flow) 具有硬约束, 这将抑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 迫使经理遵守承诺在未来支付现金流量, 从而减少企业自由现金流量, 进而减少公司的代理成本。
格罗斯曼和哈特 (Grossman&Hart, 1982) 则将债务视为一种担保机制。随着公司债权比例的提高, 公司的财务风险也会不断上升, 因而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对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的处理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清算, 即把企业的资产分开卖掉或整体出售, 拍卖所得按法律规定的债权优先原则分配, 此时在位经理往往也被“清算”出企业;另一种是重组, 即通过诸如债权变股权、延期债务、豁免债务本金和利息、注入新的资本等途径重新安排债务;也可通过剥离不良资产, 引入新的管理制度, 改变经营方向及采用更合适的生产技术。企业重组也可能包括更换企业的管理人员。因此, 由于债务可能导致的企业破产威胁会促使经理多努力工作, 少个人享受, 并且可以抑制经理的过度投资行为, 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哈里斯和雷维吾 (Harris&Raviv, 1990) 指出, 在停业清算对股东更有利的情况下, 经理仍希望继续当前的企业运营, 这种冲突可以通过债权人强迫进行停业清算而得到缓和。
(四) 债务的信号传递效应
罗斯 (Ross, 1977) 在其建立的“激励—信号”模型中引入了管理者的行为。管理者选择企业的杠杆率从而确定企业的融资结构, 外部投资者将企业的杠杆率当作企业质量好坏的信号, 观察到企业传递的信号后再评价企业的价值。罗斯从分析中得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杠杆率正相关的结论。利兰德和派尔 (Leland&Pyle) 认为, 企业提高杠杆率会使管理者的股权相对比重上升。拥有高质量项目的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杠杆率的方式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其投资项目是优良项目的信号。他们的研究也表明杠杆率与企业的市场价值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戴蒙德 (Diamond, 1989) 分析了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中声誉机制的关系。他认为, 债务的偿还是与公司防范破产相联系的, 因而从保持公司声誉的角度出发, 公司经理往往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能保证及时还清债务的项目, 而不选择能使价值最大化的项目。经理追求的是项目成功可能性的最大化, 而股东追求的是投资期望收益的最大化。所以, 从这个角度来讲, 债务融资会降低公司的经营绩效。
此外, 哈里斯和雷维吾 (Harris&Raviv, 1988) 在研究中发现, 债务融资还在抵御恶意并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他们认为, 虽然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都能为公司提供资金, 但债权所有者不拥有公司的投票权, 而股权所有者则拥有公司的投票权, 由于公司当前的控制者具有对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比例进行安排的权力, 所以他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融资的数量来扩大自己所能控制的股权比例, 以抵御外来并购。但哈里斯和雷维吾 (Harris&Raviv) 同时指出, 公司的当前控制者不可能无限扩大债务的数量, 他必须权衡各种因素, 以确定最佳的债务数量。首先, 增加债务虽然减少了公司当前控制者被剥夺控制权的可能性, 但同时也失去了因并购而使公司获得更好管理、使当前控制者获得更多资本利得的机会。其次, 债务由于以下两方面因素而可能减少当前控制者的收益: (1) 债务合约往往包含很多限制获得控制收益的约束条款; (2) 债务比例的上升增大了公司破产的可能性。
(五) 债务的相机控制效应
张维迎 (1996) 认为企业的产权 (包括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处于“依存状态”, 即不同状态下企业应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 股东不过是“正常状态下的企业所有者”。如果令x为企业的总收入, A为应当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B为应给债权人支付的本金和利息, C为股东所要求的满意利润, 那么: (1) 当x>A+B时, 控制权在股东手里; (2) 当x>A+B+C时, 控制权实际掌握在经理手里: (3) 当A
企业的本质上是一组契约的集合, 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交易费用的存在, 契约就不可能完备, 而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状态依存控制才能实现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以及广大员工等经济利益人对企业的相机控制, 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的机制, 使各经济利益人的利益达到最好的一致, 也只有这样相机控制才最有效率。但是, 假如在债权为零或比例较低的融资结构下, 上述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就是不可能的, 一个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就无法获得。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 债务融资是相机治理机制得以有效运转的保证, 是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安排的基础。
同时, 阿洪和博尔顿 (Aghion and Bolton, 1992) 认为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也就是控制权在不同证券持有人之间的选择, 最优的负债比例应该是该负债水平是导致企业破产时将控制权从股东转移给债权人, 即当公司一旦出现资不抵债时, 债权人可以通过进行重组或清算的方式介入企业经营, 以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可以看到, 无论哪一种方式, 都对经理人不利, 在很大可能上意味着其原先职位和利益的丧失。所以说, 债权比股权能更好地约束经理人员, 提高相机控制机制的效率, 从根本上解决代理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现状与原因综述
(一)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现状综述
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的研究大部分是在国外理论基础上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的实证研究, 主要是对企业债务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分为两大类:
一类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弱化或者无效。吕景峰 (1998) 对国有债权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进行了考察, 发现实际运作过程中, 国有银行债权的正当权益未能得以保证, 债权未能在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杨兴全研究了债务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 认为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受债务结构的影响, 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分布结构和优先结构的不同选择, 以及各种债务结构之间的不同配置所形成的公司治理效应必然不同。他认为我国公司举债的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发挥。于东智 (2003) 认为, 公司债权的治理作用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 中国上市公司的债权治理表现出无效性。叶向阳 (2004) 认为, 我国债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很小。王满四 (2005) 在考虑环境因素对负债和公司治理绩效发生影响的情形下进行实证分析, 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是弱化或恶化的, 并且无论环境如何都是如此, 负债融资对公司绩效的负面作用与环境因素无关。贾明等 (2007)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动态模型, 围绕企业家最优努力水平考察债务契约的治理效应。认为合理而有效地运用债务契约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林朝南等 (2007) 从控制权私利 (PBC) 视角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是弱化或不存在的, 即债务融资在加强公司治理、降低大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并不显著。
另一类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表现出一定的正效应。张兆国 (2006) 对主营业务资产利润率、公司价值等与负债融资比例等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负债融资比例与公司绩效有不显著的正相关。袁卫秋 (2006) 以我国资本市场的数据证明债务期限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二)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弱化原因及对策综述
我国专家学者对其实证检验结果或者治理效应弱化的原因, 分别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主要集中在: (1) 企业债券市场发育不完善, 由于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甚小, 根本谈不上利用企业债券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更不能发挥债券融资的激励机制、信息传递功能、破产和控制机制。 (2) 银行监督和约束机制弱化。国有银行作为特殊的债权人, 其产权改革尚未起步, 一方面使银行不能按照市场规律和商业化原则来配置资本;另一方面使银行和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模糊, 银企关系扭曲, 银行与其说是债权人, 不如说是企业的资金供应者, 企业是资金的使用者, 企业债务到期即使不能按期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 银行也无法行使对企业资产的最终控制权, 难以实施破产和清算等。从而导致银行债权约束的软化。 (3)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直到1986年底才颁布企业破产法, 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破产工作进展缓慢, 涉及破产企业的范围十分狭小。并且政府有权在认为企业不宜破产时不让企业破产。 (4) 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机构投资者发展滞后。在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 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所谓的市场治理, 其标志为机构投资者不再单纯为取得交易收益而投资, 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着所持股份的上市公司的治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与西方大国相差很远,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治理效应在我国几乎还不存在。
关于如何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 主要针对弱化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如下:建立经理人持股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创造使他们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加强银行对企业的监控力度。
三、结论
从对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来看, 债务融资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而从我国专家学者对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来看, 由于存在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效应还没有发挥, 并且普遍存在弱化的现象。因此, 完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 要考虑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 同时也要为债务治理效应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日]青木昌彦.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3]吕景峰.债权的作用与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改进[J].经济科学, 1998 (3) .
[4]杨兴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治理效应分析[J].会计研究, 2002 (8) .
[5]于东智.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 .
[6]叶向阳.公司治理:基于债权融资视角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04 (5) .
[7]王满四.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考虑环境因素[J].证券市场导报, 2005 (5) .
[8]张兆国.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6 (3) .
[9]林朝南.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 2007 (9) .
公司债务 篇2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1
一、债权债务概括转移怎么认定
1、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应适用《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79条有关债权转让的规定,对于该条所规定的不得进行转让的债权,例如根据合同的性质不得进行转让的、按照合同当事人约定不得进行转让的、依照法律的规定不得进行转让的债权等,不得进行债权债务概括转移。
2、《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81条和第86条规定的债权转让和债务转移的“从随主”原则,概括转让亦受其约束。
3、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应适用《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82条有关债权人对债务受让人的抗辩权的规定,即债权人对债务受让人可以对原债务人的一切抗辩事由对抗之。
4、《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83条有关债务人对债权转让人的抵销权的规定,进行债权债务概括转移时同样有效,债权转让的通知到达债务人时,债务人得以即时所有的到期债权主张对原债权人进行抵销。
5、《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85条规定的债务受让人抗辩权规定,对于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的,也同样适用。债务的受让人因取得原合同当事人一切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所以债权债务转让人的一切权利也一并转移于受让人,转让人的抗辩权自然也转移于受让人。
二、20xx年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范本
债务转让方:XXX(以下称甲方)(住所、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债务受让方:XXX(以下称乙方)(住所、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债权人:XXX(以下称丙方)(住所、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1、根据《民法典》第三编合同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缔约三方本着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就乙方债务承担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友好协商,订立本协议。
2、甲方丙方之间原债权、债务关系真实有效,乙方受让甲方债务,业经丙方同意。
第一条三方同意,由乙方承担下列甲方对丙方所负债务,共计元
1、XX年XX月XX日订立的借款合同,借款到期日为XX年XX月XX日,甲方尚欠丙方()元;
2、其他甲方未向丙方清偿的债务(如应付货款、应付劳务费等)元。
第二条甲方承诺
如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本协议被法院或仲裁机构确定为无效或被撤销后,则甲方仍继续向丙方承担原债务。
第三条乙方承诺
1、乙方通过审查甲方、丙方债权债务发生的相关文件,已确知甲方对丙方所负债务真实,并自愿接受本合同第一条中甲方对丙方所负债务,接替甲方成为丙方债务人;
2、乙方与甲方或任何第三方的其他任何协议或债权债务均与本协议无关。本协议生效后,乙方不以其与甲方、任何第三方之间的任何其他协议或债权债务的无效、撤销或解除为由,拒绝本协议的履行;
3、乙方不以甲方的任何过错为由,拒绝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
4、或有事项:如甲方对丙方的原有债务上设有担保,则乙方承诺已办理完毕由于承担甲方债务而发生的有关担保合同重新确认手续或提供了经丙方认可的新的担保。
第四条丙方承诺
本协议生效后,丙方不再向甲方主张本协议中已被转让的债务的履行。
第五条其他事项
1、本合同订立、效力、解释、履行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本款第项规定的方式解决:
(1)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3、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加盖公章并由三方法定代表人或由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后生效。
4、本协议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理,另行达成的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6、本合同于XX年XX月XX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XX省(自治区、直辖市)XX市(县)签订。
甲方:(盖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乙方:(盖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丙方:(盖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2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的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身份证: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身份证: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
丁方: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
经平等自愿协商,甲、乙、丙、丁四方就债权债务转让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截至本协议签订之日丙方共计欠乙方RMB________万元。
二、甲方自愿将其对丁方共计RMB________元的到期债权(货款)让与乙方。
三、甲方将其对丁方的到期债权让与乙方的目的是为在债权等额范围内代替丙方偿付丙方对乙方的到期债务。
四、丁方确认其对甲方RMB万元的到期债务,依据本协议,于年月日直接向乙方支付;
丁方依据本协议向乙方履行支付义务后丁方对甲方的债务即告结清。
五、甲方承诺:
1、本协议签订后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实现对丁方的债权;
2、本协议签订后,甲方不得再要求丁方向其履行债务,如因甲方的原因致使乙方未能如期实现债权,甲方应在乙方债权本金、利息及实现权利所支付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的范围内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六、丙方承诺:
1、本协议签订后丙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实现对丁方的债权,如因丙方的原因致使乙方未能如期实现债权,丙方应在乙方债权本金、利息及实现权利所支付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的范围内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2、乙方之债权未能依据本协议得到有效受偿之前,丙方在原债务范围内仍承担连带偿付义务;
如丁方未按照本协议之约定如期履行偿付义务,乙方有权向丙方继续主张权利。
七、丁方承诺:
1、本协议签订后丁方应按照本协议之约定如期向乙方直接履行债务;
2、如因丁方的原因致使乙方未能如期实现债权,丁方应在乙方债权本金、利息及实现权利所支付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的范围内向乙方承担违约责任。
八、本协议一式四份,协议各方各持一份,经协议四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因本协议的履行产生纠纷,协议各方均可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丙:__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3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为妥善解决乙、丙双方的债权债务问题,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依法达成如下债权转让协议,以资信守:
一、甲乙丙三方一致确认:截至本协议签署之日,乙方拖欠丙方共计元人民币。
二、甲乙丙三方一致同意,丙方将针对乙方的债权共计元人民币全部转让给甲方行使,乙方按照本协议直接付款给甲方,由乙方于20__年月日前向甲方支付共计元人民币。
三、陈述、保证和承诺:
1、丙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实施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转让的债权系合法、有效的债权。
2、甲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已经获得其内部相关权力机构的授权或批准。
四、本协议生效后,丙方不得再向乙方主张债权,如果乙方履行义务后,甲方应向乙方出具抬头为乙方全称的发票( )
五、如本协议无效或被撤销,则乙方仍继续按原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履行义务。
六、各方同意,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承诺或任何其他义务,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等责任,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赔偿。
七、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加盖公章并由三方法定代表人或由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签字后生效。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理。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新债权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债务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原债权人:(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4
甲方(转让方):_______________身份证:_______________
乙方(受让方):_______________身份证:_______________
甲方是原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股东,占有公司100%的股权。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甲方将持有的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乙方,公司法定代表人也由乙方指定人员担任。为明确股权转让前后公司债权债务的承担问题,双方达成以下协议条款,共同遵守。
1.在工商局办理股权转让登记之日前公司发生的所有债权由甲方享有,甲方可将自己享有的债权委托给乙方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追偿,在实现债权后,乙方应将所得收益如数返还给甲方,甲方支付乙方所得收益的%。
2.在公司股权转让变更登记前(以双方向工商部门递交股权转让变更登记资料之日为界)产生的债权由甲方享有和追偿,债务由甲方承担。
3.在工商局办理股权转让登记之日前公司所负的一切债务由甲方承担,属于甲方承担的债务,若公司或乙方代替甲方偿还的,乙方有权以个人的名义向甲方追偿。
4.在公司股权转让变更登记后(以双方向工商部门递交股权转让变更登记资料之日为界)产生的债权由乙方享有和追偿,债务由乙方承担。
5.在双方向工商部门递交股权转让变更登记资料之日,甲方应将公司的公章、财务印章、银行开户卡、银行开户许可证、代码证及数字证书、国税证登记正副本原件、地税登记证正副本原件、(乙方变更银行账户时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原法定代表人私章方便办理账户之用)等移交给乙方保管和使用;公司原法定代表人不得代表公司签署任何债权债务文件。公司所负的一切债务由甲方承担,属于甲方承担的债务,若公司或乙方代替甲方偿还的,乙方有权以个人的名义向甲方追偿。
6.在工商局办理股权转让登记之日后公司所负的一切债权由乙方享有。
7、若股权转让未完成的,则本协议终止。
8、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均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签约日期:_______________
签约日期:_______________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5
本协议由下列各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省____市签订:
A有限公司(下简称“A公司”),一家依照中国法律设立并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法定地址在:____省____市____路____号;
B有限公司(下简称“B公司”),一家依照中国法律设立并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法定地址在:____省____市____路____号;
和
C厂,一家依照中国法律设立并存续的国有企业,其法定地址在:____省____市____路____号;
以上实体单称时称为“一方”,合称时称为“各方”。
序 言
鉴于:A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股份公司”)和C厂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债务承担协议》,约定由C厂承担股份公司因回购股份而形成的对其发起人A公司价值人民币____万元的负债,A公司由此成为C厂的债权人;
鉴于:A公司拟转让其对C厂的上述债权(下简称“债权”),B公司拟受让该等债权;
故此,各方约定如下:
第一条 债权转让
1.1 A公司同意按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向B公司转让债权,B公司同意按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从A公司受让债权。
1.2 各方同意,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是无偿的,A公司不会就此向B公司收取任何对价。
1.3 C厂同意在债权转让完成后向B公司偿还债务,该等债务包括本金(人民币____万元)和利息。
1.4 C厂向B公司偿债的方式和期限如下:
1.4.1 还款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1.4.2 ____年____月____日之前向B公司偿还负债本金的二分之一及利息(利息率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之前向B公司偿还负债本金的二分之一及利息(利息率____%)。
上述期限为C厂向B公司付款的期限。如由于不可归责于C厂的原因导致B公司未能及时收到上述款项,C厂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外,B公司收到C厂的付款后,应依法向其开具发票。
第二条 陈述、保证和承诺
2.1 A公司承诺并保证:
2.1.1 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实施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1.2 其转让的债权系合法、有效的债权。
2.2 B公司承诺并保证:
2.2.1 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2.2 其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已经获得其内部相关权力机构的授权或批准。
2.3 C厂承诺并保证:
2.3.1 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
2.3.2 其自愿并有能力按照本协议约定向B公司清偿上述债务,并愿意以其拥有的____平方米的.房产所有权作为向B公司履约的担保,担保协议由双方另行签定。
第三条 违约责任
3.1 各方同意,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承诺或任何其他义务,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处罚、诉讼仲裁、费用、义务和/或责任,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赔偿并使之免受其害。
第四条 生效
4.1 本协议于各方授权代表签署后生效。
第五条 适用法律
5.1 本协议的订立、生效与解释均适用中国法律。
第六条 其他规定
6.1 对本协议所作的任何修改及补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各方合法授权代表签署。
6.2 本协议构成各方有关本协议主题事项所达成的全部协议和谅解,并取代各方之间以前就该等事项达成的协议、谅解和/或安排。
6.3 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4 本协议以中文书就,一式三份,A公司、B公司和C厂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本协议各方已促使其合法授权代表于本协议文首载明之日签署本协议,以昭信守。
A公司(公章) B公司(公章)
授权代表:__________ 授权代表:__________
C厂(公章)
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债权债务转让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主体,既可以是全部进行转让,也可以是部分转让。不过为了防止日后发生争议,最好在转让的时候就签订一份协议,也算是作为自身利益的一份保障。要是你对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来电咨询在线律师。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6
本协议由下列各方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在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签订:_______________
A,其法定地址在: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__________路__________号;
B,其法定地址在: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__________路__________号;
C,其法定地址在: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__________路__________号;
以上实体单称时称为“一方”,合称时称为“各方”。
序言
鉴于: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公司和C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签订《债务承担协议》,由C形成的对A价值人民币__________万元的负债,A由此成为C的债权人;
鉴于:_______________A拟转让其对C的上述债权(下简称“债权”),B拟受让该等债权;
故此,各方约定如下: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债权转让
1.1A同意按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向B转让债权,B同意按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从A公司受让债权。
1.2各方同意,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是无偿的,A不会就此向B公司收取任何对价。
1.3C同意在债权转让完成后向B偿还债务,该等债务包括本金(人民币__________万元)和利息。
1.4C向B偿债的方式和期限如下:
1.4.1还款期限自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止。
1.4.2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之前向B公司偿还负债本金的二分之一及利息(利息率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之前向B公司偿还负债本金的二分之一及利息(利息率__________%)。
上述期限为C向B付款的期限。如由于不可归责于C的原因导致B未能及时收到上述款项,C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外,B收到C的付款后,应依法向其开具发票。
第二条陈述、保证和承诺
第三条违约责任
各方同意,如果一方违反其在本协议中所作的陈述、保证、承诺或任何其他义务,致使其他方遭受或发生损害、损失、索赔、处罚、诉讼仲裁、费用、义务和/或责任,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作出全面赔偿并使之免受其害。
第四条生效
本协议于各方授权代表签署后生效。
第五条适用法律。本协议的订立、生效与解释均适用中国法律。
第六条其他规定
本协议各方已促使其合法授权代表于本协议文首载明之日签署本协议,以昭信守。
A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B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A方代表签名:_______________ B方代表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C方(盖章):_______________
C方代表签名: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公司债权债务转让协议7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
为加强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经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磨账协议。
1、债权债务关系:甲方欠丙方(,乙方欠甲方款项整____(元),丙方欠乙方的款项整____(元)。
2、转让标的额:_______________(元)。
3、转让方法:三方对上述债权债务关系已充分知悉,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乙方用丙方欠乙方的费____元整(元)用于偿还甲方欠丙方的款,甲方用该款项冲抵甲方欠丙方的款项。
4、帐务处理:本协议一式六份,三方各执两份,经三方代表签字并盖章后生效,做为各方债权债务处理依据。
5、未尽事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甲方: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丙方:_______________
单位公章:_______________单位公章:_______________单位公章:_______________
财务章:_______________财务章:_______________财务章: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_______
公司债务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公司;财务重组;会计问题;策略
一、公司债务重组概述
所谓的公司债务重组,就是指当债务人有财务困难或操作失败情况出现,债权人由于协议或法院命令而进行让步,依据债务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务重组的相关定义,主要是指债务人遇到资金暂时周转不开,自己的债务无法偿还。处于正常状态下,资产清偿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债务向资本转变,债务发生变化。债务重组发生于其他方面,需要债权人能够有一些让步行为,以便安排好,使债务得以偿还。
二、债务重组所带来的会计问题
(一)会计准则中缺少明确的相关税费规定。作为盈利公司的债权人,实行债务重组或者与相关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的总利润要减少,所得税就少交;人力资本储备与债务人重整收益,不增加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然而资本增加。所以,针对关联企业避税,可以随机相互重组,就可使相关企业的资本增加并且所得税也少缴。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两个问题是债务重组双方所考虑的,那就是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以及重组所得征税,对于增值税方面的问题一般不作考虑,这就很容易导致税收风险产生。
(二)重组损益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原则。首先,其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不符合。发生债务重组,其目的在于让企业暂时走出负债过重的困境,赢得时机使正常的经营状态能够恢复,但债务重组的有效作用无法产生于比较短的时间内,而债务人必须有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受益过程;其次,营业外收入的计入,当期利润也不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也能增加,但企业并未因这一收益而有现金流入产生,就能够使企业资金发生短期内再度紧张问题;再次,由于债务人把重组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在当期损益中计入,如此处理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配比原则相违背。
(三)市场基础在运用公允价值中缺乏。市场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公允价值没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因企业的管治就极易产生利润操纵问题;尚且没有达到标准化的的资产评估的流程以及需要加强的资产评估队伍。
(四)与谨慎性原则相违背的固定资产抵债入账。单纯的以公允价值来作为计价基础,就会与谨慎原则相违背,因债权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则就使由公允价值转变成为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但其费用中不能计入债权人债务重组的损失,而是以资产价值计入,由此就易产生虚增资产问题,这就与谨慎性的原则相违背。
(五)债务重组成为上市公司从事不正当盈余管理的途径。对上市公司来说,其作为债权人的关联方开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则以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方法和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来进行,且盈余管理还以债务重组准则的其他条款开展,以此从事不正当的盈余管理。
三、对债务重组带来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应冲减重组产生的相关费用。债务人应借助于债务重组对两项交易进行确认,即:资产依照公允价值进行销售和债务根据账面价值进行清偿,接着把债务重组所得确认为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抵偿债务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对所得税进行计征。
(二)应于会计期间分摊债务重组损益。由此在使利润的虚增减少的同时,也可使企业由于利润虚增而产生所得税费用的负担而降低,这对那些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走出困境有利。
(三)在市场上合理运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进行完善。其次,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再次,要对资产评估流程进行规范。通过强化资产评估工作,促进监管资产评估机构环节。
(四)必须遵循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谨慎性原则。当债务人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公允价值要高,就需要债权人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适当增加,并将债权人的账面价值减少。要将债务人债务重组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增益或损失要在当期损益中计入。
(五)上市公司要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一方面,应对公司上市后的监管强化力度,使会计信息的披露得到进一步规范,并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完善,进而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内在约束力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建立起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企业若出现严重亏损和资不抵债,就应对其所经营业务要求全部或部分停止;出现上市公司失去持续经营能力,必须将其宣布退市。此外,还要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政策做调整,进行企业利润操纵的规避。
总之,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资产流失不断在企业出现,这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出现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问题,要通过准则和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强化监管工作,规范纳税。要在债务重组的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崔恩善,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公司股权、债务与高管薪酬研究 篇4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高管薪酬的研究最早集中在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上。如Taussins与Baker ( 1925) 在研究高管薪酬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较 小的相关 性。其后Jensen和Murphy ( 1990) 研究发现,管理层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Boyd ( 1994) 、Lippert和Moore ( 1995) 等的研究结 果证实了 这种观点。但是Murphy ( 1985) 的研究结果表明,CEO薪酬变动应当是在可比的公司群中,并不同绝对的公司绩效有关。 Garvey和Milboum ( 2003) 通过研究首席执行官与股票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而国内早期关于高管薪酬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企业绩效方面。
国内外关于高管薪酬与公司股权、债务之间关系的研究开始较晚。Petroni和Safieddine ( 1999) 通过研究,首次发现薪酬绩效敏感度与股权结构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随后,Core ( 1999) 通过研究发现,在公司治理机制较弱的情况下,股权集中度的增加会降低高管薪酬绩效的敏感度。Wang和Xiao ( 2011) 通过研究发现,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而代理理论认为,股权相对分散时,由于对高管监督的缺乏,“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随着股权集中度的上升,大股东对高管的监督力度增强, “搭便车” 现象得到抑制。但是, Johnson和Fan ( 2011 ) 的研究表明,当大股东 的控制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产生利益输送,进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相对于国外,关于公司股权与高管薪酬的研究国内的起步更晚。周军 ( 2006) 实证结果表明,股权结构与高管薪酬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黄靖云 ( 2008) 在此基础上得出, 股权集中度越高,高管薪酬绩效敏感度越低,朱珊珊 ( 2010) 的实证结果也证实了这种观点。马德林 ( 2011) 从股权制衡度出发,将股权制衡因素引入到高管薪酬研究之中,发现股权制衡度与高管薪酬呈现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越高,高管薪酬越高,股权制衡度越低,高管薪酬越低,研究还发现企业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没有显著性关系。 王冰和尤晨 ( 2013) 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权结构关系时发现,我国股权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股权集中度较高; 高管薪酬总额与股权集中度负相关。但是应惟伟 ( 2011) 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杜雯翠 ( 2015) 将垄断优势理论引入最优契约模型中,发现国有垄断企业高管薪酬契约制定不符合契约要求,其不合理之处表现在高管贡献低时获得高额薪酬。阮素梅和杨善林 ( 2013) 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薪酬激励与资本结构之间具有积极的配合效应。
除了研究股权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外,一些学者还从债务的角度对高管薪酬进行了研究。如Harvey和Shrieves ( 2001 ) 通过研究发现,上市企业财务杠杆在一定程度上的使用会降低高管薪酬。 Berk ( 2007) 指出协调管理者 薪酬补偿 资本结构之间 的关系有 助于降低 资本成本。王志强等 ( 2012) 也发现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破产风险,而企业高管鉴于面临更多的责任问题,会要求更高的薪酬来补偿。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公司股权、债务与高管薪酬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而且该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2008 - 2013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股权、债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公司股权、债务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为我国上市公司更好的发展提供实证帮助。
二、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 一) 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8 - 2013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但样本的选择具体按照以下要求: ( 1) 剔除已经退市或暂停上市的公司。 ( 2) 剔除业绩差,波动大的* ST上市公司。 ( 3) 为了更好的衡量高管的薪酬以及其与业绩之间的关系,剔除2008 - 2013年间高管人员变动超过1 /3的上市公司。本文最终所得数据都按照以上条件进行筛选。
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公司高管货币性薪酬和股权薪酬等各项财务数据均来自于Wind数据库,并结合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核对、整理。本文数据初始处理、计算等通过Excel进行,相关性以及实证分析,通过Stata12. 0进行。
( 二) 变量选择与定义
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债务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并没有明确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做出以下假设:
H1: 股权结构影响高管薪酬,大股东持 股水平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H2: 债务结构影响高管薪酬,资产负债 率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也是非线性的。
在研究公司股权、债务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时,本文按照上文中的假设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 ( 对于高管薪酬结构的分析,主要在下文中的统计性描述中进行) ,但除了公司股权、债务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对高管薪酬产生影响,我们将其定义为控制变量 ( 具体的变量选择与解释见表1) ,主要如下:
1. 企业绩效。关于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的国内外文献有很多,如魏刚、刘善敏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因此本文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控制变量,以便在研究公司股权、 债务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时,对企业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分析。
2. 企业规模。通常认为,企业资产规模越大,企业高管承担的责任就越大,高管获得的薪酬就应当越高,即规模大的企业高管获得薪酬补偿高于规模小的企业。Murphy ( 1999) 研究发现,受政治力量的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可能更易被关注, 政治力量对高管报酬的影响可能更强。
3. 董事会特征。关于董事会特征的变量有很多,如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兼职等。本文选取与高管薪酬密切相关的两个变量,即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兼职 ( 简称两职合一) 以及董事会独立董事占比,来表示董事会特征。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兼职是一个重要的治理变量,它反映了公司最重要的权力。如王冰和尤晨 ( 2013) 研究发现,当企业权力过度集中时,企业高管薪酬往往越低。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往往是企业薪酬委员会的成员。因此,独立董事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高管薪酬产生影响。
4. 企业性质。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市场经济当前主要存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大经济体。国有企业由于存在 “内部人控制”,使得高管薪酬的定价拥有自主性,最终导致国有企业高管的货币薪酬高于民营企业高管的货币薪酬,但是对于持股水平来说,由于国家制度的限制,民营企业高管的持股水平普遍高于国有企业高管的持股水平。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将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单独进行分析。
( 三) 模型设计
模型1: 衡量公司股权、债务与高管货币薪酬的多元回归模型:
模型2: 衡量公司股权、债务与高管股权薪酬的多元回归模型:
三、统计性描述和实证结果分析
( 一) 相关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表2主要对高管货币性薪酬、股权薪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企业绩效以及企业规模等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其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进行统计,同时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对不同性质企业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
从表2中可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高管货币性薪酬的均值为377. 5832万元,差异性较大, 货币性薪酬最高高管的薪酬是货币性薪酬最低高管的528. 9倍。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国有企业高管的货币性薪酬平均值为376. 8375万元,而民营企业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为366. 6028万元。可见国有企业高管的货币性薪酬普遍高于民营企业,这可能与我国巨型企业仍旧由政府控制,以及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定价的自主性有关。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标准差可以看出,民营企业高管薪酬之间存在差异性大于国有企业,其最高薪酬和最低薪酬也是全样本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全样本中,高管股权薪酬均值为10. 12176亿元,最大值为372. 6314亿元,最小值为0,公司间持股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按照企业性质进行划分,国有企业高管股权薪酬比较低,均值为3. 799589亿元,最大值为92. 4698亿元,最小值为0。国有企业高管持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显著,这可能与地方政府对待上市企业的态度有关。相对于国有企业高管的持股市值而言,民营企业高管的平均持 股市值为11. 59467亿元,最大值为372. 6314亿元,最小值为0,而且民营企业高管持股市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远大于国有企业,平均持股市值也大于国有企业。
( 二) 高管薪酬结构的描述
国外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长,对企业高管薪酬的研究也较早,较全面。如Murphy ( 1999) 较全面的研究了美国企业高管的薪酬结构,发现美国大部分企业的高管薪酬包括四部分: 基本工资、基于会计绩效的年度奖金、股票期权和长期激励计划 ( 包括限制性股票计划和基于多起会计绩效报酬计划)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权益激励政策的实施条件要求较高,使得目前我国的高管薪酬主要包括两部分: 货币性薪酬和股权薪酬。为了考察2008 - 2013年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货币性薪酬和股权薪酬的变化情况, 本文对2008 - 2013年间样本公司每年的货币性薪酬和股权薪酬变动进行分析 ( 按照企业性质划分) ,具体情况如表3。
从表3中可知,民营企业高管和国有企业高管的货币性薪酬随着时间变化,均值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民营企业货币性薪酬的中位数由2008年的195. 64万元上升到2013年底的353. 85万元,增幅为80. 86% 。国有企业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也呈现上升趋势,中位数从2008年的201. 06万元增长到2013年底的360. 66万元,增幅为79. 38% 。相对于货币性薪酬,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高管股权薪酬的变化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是都没有呈现出单调递增的趋势。
( 三) 主要观测变量的 pearson 相关系数
为了考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避免在回归分析时出现共线性问题,本文对主要观测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通过表4可知,主要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著,各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 四) 实证结果分析
表5、表6分别研究了公司股权、债务对高管货币性薪酬和股权薪酬的影响。从表5中可知,股权结构对高管薪酬产生一定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全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高管货币性薪酬的影响是正 “U”型的,即随着大股东权力的增大,高管货币性薪酬降低,这说明随着大股东权力的增加,大股东会加强对公司的监督和管理,降低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但是随着大股东权力的进一步增大,高管可能成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的配角,大股东可能更愿意给予其货币薪酬来鼓励其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促进公司的发展。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民营性质的上市企业, 但是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对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不产生影响。
对于债务水平而言,不论是全样本、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企业债务都会影响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且影响是非线性的。从表5中可知,随着企业债务的增加,高管的货币性薪酬将增加。这说明高管在面对增加的企业负债时,考虑到自身将面临更多的责任,会要求更多的补偿。但是这种薪酬补偿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当企业的负债达到一定程度后,企业的债权人将介入企业的管理,他们出于对自己债权的维护以及对高管的质疑,将会干预高管货币性薪酬的制定,进而降低高管的货币性薪酬。
注:*、**、***分别代表在 10% 、5% 和 1% 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系数下方的括号内为对应的 P 值。
注:*、**、***分别代表在 10% 、5% 和 1% 的显著水平下显 著,系数下方的括号内为对应的 T 值。
注:*、**、***分别代表在10% 、5% 和1% 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系数下方的括号内为对应的T值。
从表6的全样本结果中可知,公司股权与高管股权薪酬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 ( Lsp2) 的系数为 - 0. 0005183,通过了5% 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高管的股权薪酬将会增加,当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将会减少高管的股权薪酬。但是通过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同样存在,而在国有企业并不存在。从负债角度分析发现,企业负债与高管股权薪酬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关系。
通过表5、表6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除了国有企业由于 “内部人控制”导致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高管薪酬不产生影响外,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高管薪酬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高管的货币性薪酬将会下降,股权薪酬将会增加,但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企业高管的货币性薪酬将会增加,股权薪酬将会下降,即两者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现象。这说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以下时,大股东更愿意以股权薪酬这种相对间接的方式鼓励高管为企业服务,而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大股东基本上主导了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与经营活动, 高管此时可能成为大股东控制企业的配角,大股东更愿意给予高管货币性薪酬这种直接激励方式激励高管为企业服务。通过对负债与高管薪酬的分析,本文发现,企业负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产生影响,对股权薪酬的影响并不显著。
本文研究还发现:( 1) 公司绩效虽然与企业高管的货币性薪酬无关,却能够促进高管股权薪酬的增加,这说明随着企业绩效的增加,企业愿意给予高管更多的股权激励,以便高管能够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尽可能的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 2) 企业规模与高管薪酬之间的显著关系验证了上文中Murphy ( 1999) 的研究结论: “受政治力量的影响,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高管薪酬不论是货币薪酬还是股权薪酬,都将增加”。 ( 3) 董事会特征。虽然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但是其相关系数符合王冰、尤晨 ( 2013) 的研究: “权力过度集中时,高管薪酬总额越低,而且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内部人控制较为明显”。
四、结论
本文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权激励等政策已经出台的条件下,对公司股权、债务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高管的货币性薪酬和股权薪酬都产生显著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大股东出于公司长期发展的需要,降低高管货币薪酬,增加股权薪酬,但当高管的控制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大股东与企业管理层之间代理问题凸显,使得企业高管的货币薪酬上升,而股权薪酬下降。第二,企业债务与高管薪酬也呈现出非线性。随着债务的增加,企业高管出于自身面临更多责任的考虑,将会要求提高薪酬补偿,但是当企业债务达到一定比例时,企业债权人会介入公司的治理中,债权人出于对高管的不信任,将会降低高管薪酬。但这只针对高管的货币性薪酬,对于高管股权薪酬来说,债务水平对其不产生相应的影响。第三,通过统计性描述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措施正在不断加强。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民营企业在追求企业长期成长的过程中,采用更多的是股权激励,导致股权薪酬在高管货币薪酬中的占比较大,而且在不断增加; 国有企业由于政府以及股权激励政策的约束,高管薪酬中货币薪酬占比较大,股权薪酬的占比相对较小。第四,企业绩效、规模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高管薪酬产生影响。绩效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权薪酬上; 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增加高管的货币薪酬和股权薪酬; 本文中董事会的特征对高管薪酬的影响虽然不显著,但是其符号符合现实意义。
深圳公司注销债务流程 篇5
深圳公司注销债务怎么办
深圳公司注销后原有债务要怎么处理?
1、公司注销要满足什么条件?
公司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申请注销:
(1)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2)公司章程规定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3)公司因合并、分立解散;
(4)公司被依法责令关闭。
2、注销公司的法律后果
公司被注销以后,就不再具有行为能力,不能继续经营,注销后继续经营的,属于无照经营,获利大的可能触犯刑律,构成非法经营罪,承担刑事责任。
3、公司注销后的债务怎么办?
公司注销后公司债务的偿还有几种情况,每种情况下偿还方法不同。如下:
(1)公司注册资金不到位,出资不足的(虚假出资)、虚报注册资本。如果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没有达到公司法关于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标准要求,使公司的法律人格未能合法产生的由股东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即公司和股东都要承担责任);如果实际到位的注册资金达到了公司法关于公司注册资金的最低要求,股东对差额部分承担赔偿责任。
(2)股东抽逃公司资产,导致公司履约能力不足。股东应在抽逃公司资产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这里的连带清偿责任就是指公司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股东也应在抽逃公司资产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3)公司的实质股东仅一人,其余股东仅为名义股东或者虚拟股东的。公司的实质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名义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4)公司与其股东或者该公司与他公司难以区分。因下列情形使公司与其股东或者该公司与他公司难以区分,控制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指股东和公司都要承担责任):
A、公司的利益与股东的收益不加区分,致使双方财务账目严重不清的;
B、公司与股东的资金混同,并持续地使用同一账户的;
C、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业务持续地混同,具体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受同一控制股东支配或者操纵的。
(5)名为有限责任公司实为自然人的独资企业。企业主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因股权转让导致股东为一人,在6个月内既未吸纳新股东,又未进行企业性质变更登记的,该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6)股东利用公司的独立地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股东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即股东和公司都要承担责任)。
2016怎么认定深圳公司歇业?
1、公司法中可认定为歇业的情形有哪些?
(1)企业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开业后六个月内未从事经营活动;
(2)企业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至法院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其全部或主要财产的措施或执行措施时,企业停止经营活动满一年的;
(3)是在法院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其全部或主要财产的保全或执行措施时,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之日起。
深圳注册公司
2、如何掌握企业法人的歇业时间?
(1)对于企业法人“歇业”时间的掌握应以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或执行过程中首先采取保全或执行措施时为准。
(2)明确企业法人歇业时间的必要性。鉴于法院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全部或主要财产的保全或执行措施后至执行完毕时,可能时间较长,在此期间也有可能产生新的按比例分配的申请人,故有必要明确界定“歇业”的基准时间。
(3)歇业时间以法院首先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全部或主要财产的保全或执行措施的时间为准。即在此基准时间以前符合上述“歇业”标准的即可按比例分配,在此基准时间以后符合“歇业”标准的则不能按比例分配。
3、公司歇业不注销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无法免除债务清算主体的相关法律责任。公司歇业后未办理注销登记,也无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公司和清算主体为共同诉讼主体;公司歇业后,虽办理注销登记,但无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负有清算之责的主体为诉讼主体。因此,只有经过合法的清算、注销程序,公司才能从法律意义上消灭,公司及负有清算责任的清算主体才能免除相关的法律责任。
(2)有可能遭受罚款,税务列入监控黑名单。如果公司不正常注销,也不按规定参加工商年检,将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被吊销公司之法定代表人、股东将被工商局列入监控黑名单,在三年内无法再注册公司;银行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将保持七年,而且要被罚款;税务则永久被列入监控黑名单,如再注册公司,将被税务机关追溯补税罚款。
从法理角度来说,公司的注销是有很多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一般来说,属于下列原因之一的,应该在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A、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B、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
C、股东会决议解散;
D、公司因合并分立解散;
E、公司被依法责令关闭。深圳公司注销债务相关文章: 1.深圳公司注销怎么做 2.公司注销流程
公司债务 篇6
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市的一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子公司——印度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经营的农药厂泄露了大量甲基异氰酸盐气体,致使当地居民2000多人中毒死亡,严重受害者达3~4万人,其他受到伤害的人数也非常惊人。这就是著名的“博帕尔(Bhopal)”案。该案发生后,受害者的代理人和印度政府向纽约地区联邦法院就美国公司的赔偿提起了诉讼。之后,美国法院以“不方便法院”为由驳回起诉。1986年9月印度政府向印度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博帕尔工厂是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计的,工厂的贮气设备设计太差,没有安装相应的应急预警系统,没有对当地居民发出危险警告,并且在甲基异氰酸盐这种剧毒气体只能少量贮存的情况下不顾当地公司有关负责人的警告而在博帕尔工厂大量贮存,因此美国的母公司应当对惨案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
跨国公司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行动守则》(草案)中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正是因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母公司可以对子公司施加重要影响,共同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从而使跨国公司的诸实体构成了一个单一的经济体,同时也为分析跨国公司对其子公司债务的承担提供了法律基础。
跨国公司法律责任分担的理论与实践
跨国公司的实体分布于多国,主要以子公司、分公司为主。对于分公司来说,虽然它在所在国登记注册,但其地位属于外国法人,具有总公司的国籍,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所以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行为直接负责任。
对于子公司来说,情形有所不同。子公司是根据所在国的法律设立的,依所在国法律的规定,能够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诉讼,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子公司又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个部分,这种战略性不仅仅局限于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全部或多数股权,更表现为跨国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是从整个公司的利益出发,以全球市场为角逐目标。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即根据法人的有限责任原则,子公司只能对自己产生的债务负责,而它的行为可能是基于母公司的商业政策,有利于母公司的整体利益,却给子公司及其债权人,甚至给子公司所在国的利益带来严重损害。
针对这种矛盾,各国在实践和理论上产生了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有限责任原则。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是各自独立的法律实体,根据各国公司法上的法人有限责任原则,在公司内部关系上,股东的责任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外则以公司的全部资产承担责任。这样,就把法人的责任与股东的责任严格区分开来,不同法人的责任也严格区分(公司制度发展的动力概源于此)。其结果是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以有限责任为借口逃避其应负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前述的博帕尔案(Bhopal)中,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主张,就基于此种观点。
第二种是单一企业说。英国学者施米托夫(Schmitthoff)认为,使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其全资子公司或受其控制的子公司的债务负责,应当在立法中规定让母公司对其子公司的债务负责任,或者通过代理的概念(即母公司把子公司作为其代理人)让母公司负责任。实际上,这种学说把母公司和子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实体来追究责任,而其他学者则从子公司的独立性出发论述了“单一企业说”。这些学者认为,如果从有关因素看,子公司不具有经营自主权,母子公司就构成单一企业。在“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诉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案(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v.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 Communities)中,欧共体法院采用了“单一企业说”。欧共体法院认为,鉴于:〔1〕该外国母公司拥有其子公司全部或不同比率的多数股权;〔2〕该外国母公司在决策方式上能够影响其子公司在欧共体内的销售价格;〔3〕该外国母公司事实上在该案涉及的子公司三次提价时运用了其权力,因此,判决该案子公司在决定其有关的销售经营活动中不具有自主权,该跨国公司构成单一企业,母公司应当对其子公司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三种是特殊责任说。从目前的实践看,让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在特定情况下承担直接责任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英美法的“公司人格否认原则”,又称“揭开公司的面纱”理论,即否认公司在某一特定的法律关系中具有法人资格,而由公司的股东直接对公司的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相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就是由跨国公司对其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在大陆法上类似的制度称作“直索责任制度”。另一种是通过专门的公司集团法直接规定母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分担子公司的法律责任。例如联邦德国1965年的公司法。
结论
这些做法和规定各有可取之处,并不能完全解决跨国公司的责任问题。从理论上说,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的承担应当视子公司所享有的自主权程度,即子公司自主性被剥夺的程度,进而最终确定让母公司负部分或全部责任。具体说:
(1)子公司具有足够或必要的自主权,能够独立作出从事各种民事活动的决定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时,应当适用有限责任原则,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不负责任。
(2)当子公司在某些事项上的自主权受到母公司的干涉和支配,如母公司的错误决策、不当指示对子公司或其债权人造成损害时,母公司应当对由此造成的特定损害承担责任。追究母公司责任根据有关法律而定。如由于母公司的干涉造成合同不能履行而导致损害发生时,可以依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由于母公司的过错而发生了侵权行为时,可以依据侵权行为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母公司作为侵权行为人的责任;如果有关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可以采取代理说,或者“揭开公司的面纱”理论。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研究 篇7
债务融资作为公司的一项重要财务决策行为, 对公司的经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公司债务融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是如何选择债务的期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是指公司的总负债中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构成结构及其各自所占的比例, 它是债务契约的重要内容, 规定着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伴随着相关理论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已经作了许多的研究, 主要形成了有关债务期融资期限结构的四种理论假说, 分别为代理成本假说, 信息不对称假说, 税收假说和期限匹配原则。
二、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的总体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总体较低, 期限结构中短期债务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本文根据Wind数据库的资料, 对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至2007年的债务期限结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图1是关于我国深沪两市上市公司1999年~2007年的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比例和长期负债比例的对比分析图。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 在2001年前只有45%左右, 从2001年开始持续上升, 近年来已超出60%, 但与西方国家相比, 还是较低的。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研究结果, 发达国家的外源融资中, 债务融资比重占有绝对的优势, 平均在70%以上。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中, 短期负债比率很高, 持续保持在80%以上, 且从2000年到2009年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期间有稍微的下降, 但总体是不断上升的。而长期负债则较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总是保持在20%以下。这表明短期负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
(二) 短期负债在我国上市公司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造成负债短期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 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因素。基于上市公司自身资金需求的特点, 一方面公司用短期循环债务替代了长期债务, 另一方面公司业务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大部分都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解决了。而且短期负债具有期限较短、流动性较好的特点, 所以它已成为上市公司首选的债务融资方式。万潮领等 (2002) 认为, 中国上市公司进行长期融资选择时普遍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以及上市之前对长期债务大量剥离的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负债绝大部分来源于短期负债。其二, 我国的制度背景因素。我国的债券市场发展不充分, 其规模和品种都相对股票市场少很多, 所以它无法满足公司长期融资的需要。银行作为我们主要的金融企业, 考虑到风险因素, 对长期贷款的限制比短期贷款严格, 对企业来说, 短期贷款更容易取得。由于法律的不健全, 债权人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风险较小的短期贷款。
三、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 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外部因素
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体系的主体, 它的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及金融制度, 公司治理制度, 以及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其一, 金融发展程度及制度的完善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江伟、李斌 (2006)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差距研究了金融发展程度对公司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 得出结论, 金融发展程度越高, 公司的的短期债务比例越高, 有助于那些依赖无形资产投资的公司获得短期债务融资。而金融制度的发展直接影响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 金融制度越完善, 公司对期限长短的选择越多, 上市公司可以选择较长期的债务融资期限。在我国, 由于银行仍然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银行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司期限结构的选择。银行由于出于经营流动性和风险的考虑, 更偏好于发放短期贷款, 所以我国公司更多的是拥有短期的债务期限。
其二, 公司治理制度的影响。债务合同的签订、执行受到法律保护程度的影响, 投资人的利益保护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投资者认为公司融资是一种风险投资, 而内部人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攫取利益, 从而影响到外部投资者的收益。在很多情况下, 外部投资者受到的保护程度不够, 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 在公司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 投资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会倾向于风险较低的短期债务融资。
其三, 政府干预的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以国有企业为例, 政府倾向于向国有企业转嫁政策性负担来实现社会目标, 且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方式。国有控股企业可以利用政府干预的因素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政府援助的存在, 为企业的贷款形成潜在的担保, 使债权人降低了风险意识, 投资人在进行风险评估时, 考虑到政府援助的存在, 倾向于具有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 因此它更容易取得长期债务。
(二) 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内部因素
影响债务期限结构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公司内部的影响, 主要与公司的特性及内部治理结构有关。
其一, 公司的特征主要包括公司规模, 成长性及管制性。公司的规模。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 它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相对于小公司来说程度较轻, 因此, 大企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从长期债务市场融到资。另一方面, Jalilvand和Harris (1984) 的研究表明, 大公司需要的剩余资金较多, 所以大公司更倾向于发行长期债务。加上规模大的公司具有更好的声誉和雄厚的资金, 所以更容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人的信任, 因而更容易获得长期债务。而小公司由于股东与债券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更为严重, 为了降低风险, 通常更偏好于短期债务。因此, 公司规模与债务的期限结构呈正相关变化的关系。成长性。Myers (1977) 认为, 短期债务能够减轻投资不足问题。对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代理问题还很严重, 成长机会导致了更严重的直接债务的代理成本, 尤其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 成长机会较多, 股东为了保护自己的收益, 会放弃一些项目, 从而导致投资不足。由于成长机会多的企业偏好期限较短的债务, 所以公司的成长性与债务期限结构呈负相关的关系。公司的管制性。由于管制性企业的经营者不能随意做出投资决策, 要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约束, 这种约束, 缓解了企业因资产替代行为产生的代理成本, 因此, 管制性企业长期债务融资的比例相对较高, 而短期债务融资比例相对较低 (Smith, 1986) 。
其二, 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指股东持股比例对债务期限的影响。
大股东持股比例。现在的研究结构普遍认为,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债务期限结构呈负相关的关系。Inderst和Muller (1999) 认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大时, 控股股东和债务人之间代理问题会加剧, 因为控股股东会迫使管理者从事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 以便从债权人手中夺取资金, 获得更多的收益。事实上, 由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处于信息部对称地位, 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 会实施降低公司在外负债的投资战略。这样的话股东人执行的投资战略会损害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当股东比例越高时, 在决策上就会作出越有利股东的决策, 这样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会严重加剧。此时, 债权人可以依靠向公司发放短期贷款, 迫使公司定期向债权人支付现金流来实现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 缓解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 (Jensen&Meckling, 1976) 。
管理层持股比例。由于现在公司的特征是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 因而会出现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的情况, 管理者做出的投资决策往往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 从而加重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最近的相关研究表明, 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 反而会出现利益趋同效应, 即管理者与股东利益趋向一致。在此情况下, 管理层持股反而会减轻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此时公司更倾向于长期债务, 以避免债务市场的外部监管。因此, 管理者持股和债务期限结构正相关。
四、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优化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 既受到公司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又与公司内部特性与治理结构有关。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要优化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化的结构, 必须从内外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入手。
(一) 从外部环境来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其一, 要完善法律制度, 从而公司的融资活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 信用机制不够健全, 债券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为此, 必须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达经济的一些做法, 如建立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和破产债权人自治制度以及建立一个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 以此来保护债权人在各方面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二, 加快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 不断拓展债务融资渠道。债券市场发展不充分, 使我国上市公司债权期限结构趋于短期化的不合理状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 来发展债券市场。首先, 合理界定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 尤其是建立银行与上市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 使银行信贷一定程度上约束公司的债务行为。其次, 完善债券投资机构, 加大投资者的培育力度;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 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其三, 推动利率市场化, 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允许债券发行者根据自身的状况决定债券发行利率, 实现债券的定价市场化, 刺激投资者对债券的投资, 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其四, 建立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完善信用评级机构, 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从而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上市公司要注重自身债务期限结构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由于外部环境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所以公司要时刻注意外部环境发展变化, 尤其经济形势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根据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来调整自己的债务策略, 使债务融资结构更好的适应外部经济的发展, 确定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
(二) 从公司的内部治理环境来优化债务融资期限结构
上市公司应从公司治理的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其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状。这种情况造成的内部控制问题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融资决策。我们要做的是增加其他股东如法人股的比例, 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以此来制衡国有股东的决策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一股独大的局面, 同时调动个人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加强监控作用, 改变债务融资短期化的现状。建立和完善管理层持股制度。我国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 使得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只有给予管理层相当的股权份额, 才能促使他们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从而减轻代理成本问题, 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其二, 注重公司的自身特征。不同行业, 不同公司, 所具有的特征不同, 适合的债务期限结构也不相同。因此, 公司在作出融资决策时, 应该充分考虑公司的特征, 如公司规模, 成长性及盈利能力等。只有结合自身的公司特征, 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才能对债务期限结构作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万潮领等:《上市公司的外部资金来源问题研究》, 《上证研究》2002年第3期。[1]万潮领等:《上市公司的外部资金来源问题研究》, 《上证研究》2002年第3期。
[2]袁卫秋:《债务期限结构理论综述》, 《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2]袁卫秋:《债务期限结构理论综述》, 《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3]周晓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3]周晓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4]肖作平、李孔:《负债到期结构:理论和证据》, 《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3期。[4]肖作平、李孔:《负债到期结构:理论和证据》, 《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3期。
[5]周品芬:《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5]周品芬:《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6]Jalilvad, A, R Harris.Corporate behavior in adjusting to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d targets:all econometric study, Journal of Finance 1984 (39) :127-145[6]Jalilvad, A, R Harris.Corporate behavior in adjusting to capital structure and divided targets:all econometric study, Journal of Finance 1984 (39) :127-145
[7]Myers, S.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5) :146-176[7]Myers, S.C-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5) :146-176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需求研究 篇8
1 文献回顾
Armstrong, Guay和Weber (2010) 鼓励研究者调查财务报告如何影响公司进入何种融资类型选择的这类更一般的决策 (例如, 是否从债务市场借款、发行股票或选择其他类型的融资方式) 。总体上说, 在研究财务报告来决定一家公司是否获得债务融资中所发挥的作用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相反, 倾向于研究会计体系的哪种特征会影响债务人进入债务市场的选择的研究则相对较多。例如, Smith和Warner (1979) , Watts和Zimmerman (1978, 1986, 1990) 和其他研究学者, 提出会计信息在减少因签订债务契约所产生的代理成本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Bharath等 (2008) 认为由于银行能减少逆向选择的成本, 所以可以借款给只具有低质量会计信息的公司。Bharath等 (2008) 指出, 具有最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借款人进入公开债务市场的可能性最大。
陆正飞和叶康涛 (2004) 的研究显示, 一些实施了股权融资的公司, 其股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债权融资成本, 而另一些股权融资成本较低, 同时也具备股权再融资条件的企业却选择了债权融资。陆正飞和叶康涛 (2004) 采用Logit模型, 从融资成本、破产风险、负债能力约束、代理成本和控制权等因素多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他们的研究发现, 企业资本规模和自由现金流越低, 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则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股权融资方式。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考虑到2007年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年份以及计算滞后值的需要, 本文将样本期间选为2008-2010年间。具体标准是: (1) 2008年1月1日以前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 (2) 2008-2010年间具有配股和增发资格的公司-年度数据, 其中, 配股条件按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实行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进行筛选, 增发资格的计算, 出于简化, 直接用实际增发的数据进行替代; (3) 2008-2010年间实施了外部融资 (股权融资或债权融资) 的公司-年度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万德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
在按条件进行筛选、删除金融行业和数据不全的公司数据后, 共得到2 368个公司-年度观测。
2.2 模型设定和变量含义
本文将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债务融资水平进行研究,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债务融资倾向进行研究。在模型上, 在借鉴陆正飞和叶康涛 (2004) 的研究基础上, 通过两个模型分别对债务融资水平和债务融资倾向进行研究。具体变量名称及含义见表1。
分析债务融资水平的模型a:
分析债务融资倾向的模型b:
其中, Liab_fin是债务融资的虚拟变量, 当股东大会通过了债务融资方案或当年取得了债务融资, 取值为1, 否则为0;lfr是债务融资占总资产比重, 债务融资等于现金流量表“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与“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之和;fcr是融资成本比, 等于当年债权融资成本/当年股权融资成本, 其中股权融资成本等于当年每股收益/平均股价, 债权融资成本等于当年新增长期借款利率× (1-当年实际所得率) , 如果企业没有披露, 以同期银行长期贷款利率计算;alr是负债权益比, 等于期初负债/期初总资产;cr是流动比率, 等于期初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负债;igm是利息保障率, 等于 (EBIT-2s-I) /EBIT, 其中:EBIT为上一年度税息前利润, s为1997-2000年间EBIT的标准差, I为上一年度利息支出, 在这里, s为2007-2010年间EBIT的标准差;size是净资产规模, 等于期初净资产的自然对数;roe是净资产收益率;fcf是自由现金流, 等于 (经营现金净收入-投资现金支出) /经营现金收入;oigr是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iar是无形资产比重, 等于期初无形资产/期初总资产;lshr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2.3 描述性统计
3 实证结果
模型a的回归结果见表2, 模型b的回归结果见表3。
说明:*、**、***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
模型a实证结果显示:利息保障率与债务融资水平显著正相关;流动比率、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自由现金流、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无形资产比重与债务融资水平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债务融资水平没有相关关系。
说明:*、**、***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
模型b实证结果显示:融资成本比越低、自由现金流越少的企业, 越倾向于采用债务融资方式;利息保障率越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 越倾向于采用债务融资方式。
4 结论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和债务融资的倾向, 受我国政府的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债务融资水平与利息保障率显著正相关, 与流动比率、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自由现金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无形资产比重显著负相关。债务融资倾向与融资成本比、自由现金流负相关, 与利息保障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此外,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融资水平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但与债务融资倾向正相关, 说明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 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十分有限。
摘要:本文对2008-2010年间我国2 368家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和债务融资倾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债务融资水平与流动比率、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自由现金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无形资产比重显著负相关。此外,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融资水平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但与债务融资倾向显著正相关, 说明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 股权融资偏好的现象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十分有限。
关键词:融资需求,债务融资水平,债务融资倾向
参考文献
[1]C S Armstrong, W R Guay, J P Weber.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ebt Contrac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 50 (2/3) :179-234.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篇9
一、我国 ST 类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现状分析
本文选择年度财务报告信息已经完全公布的20102013年发生债 务重组的ST类 ( 包括ST、*ST、SST以及S*ST)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公司和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以及和讯财经网等。
(一 )债务重组数量。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临时公告及年度财务报表后整理出2010-2013年间发生债务重组并且最终获得收益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2010-2013年,进行债务重组并获得收益的上市公司总的数量 有逐年下 降的趋势 ,2010年为195家 ,2011年为171家 ,2012年为145家 , 而2013年仅为137家。相对而言,ST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呈现出一种递减的趋势:2010年为64家 ,2011年微弱下 降为61家 ,2012年下降为42家,到2013年下降为41家。从ST类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上市公司中的占比来看,虽然每一年的比率不相同,但都维持在30%左右。
(二 )债务重组收益金额 。 本文统计了 ST 类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的债务重组收益金额, 并且使用非ST类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2010年64家ST类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总金额为5 167 424 927.18元,平均债务重组收益80 741 014.49元;2011年61家ST类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收益总金 额为7 956 522 038.12元 ,平均债务重组收益为130 434 787.51元;2012年42家ST类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总金额为5 076 316 494.87元 ,平均债务重组收益为120 864 678.45元;2013年41家ST类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总金额为6 854 167 821.46元 ,平均债务重组收益为472 568 021.39元。不管是债务重组总金额还是平均债务重组收益,2011年都为最多,相比于2010年有大幅上升,而2012年则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三)重复债务重组情况。为了研究ST类上市公司是否具有频繁进行债务重组的行为, 本文收集了样本公司前一年的债务重组数据,如下页表3所示。可以看出,2010年的64家样本公司中 ,有35家已经在前一年进行过债务重组 ; 2011年的61家样本公司中 ,有36家在前一年进行过债务重组;2012年的42家样本公司中前一年进行了债务重组的有25家;2013年的41家样本公司中前一年进行了债务重组的有23家。可以看出,三年的样本公司重复进行债务重组的比例都超过了50%, 说明我国的ST类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频繁进行债务重组, 反复利用债务重组达到美化报表、摆脱困境等预期目的的行为。
综上所述,我国ST类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虽然在数量上不占绝对优势,但是具有重组收益金额高,反复进行债务重组,利用债务重组粉饰报表的特点,其中 *ST类上市公司的表现尤为值得关注。
二、ST 类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收益,加大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可能性。由于债务重组收益具有偶然性和非经营性,因此将该部分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项目,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 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一些无力偿还债务的上市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面或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迅速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蓄意包装利润,原来亏损的公司则会因此而扭亏为盈。
债务重组准则对于ST及 *ST公司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些公司基本依靠债务重组扭亏为盈, 债务重组收益远远大于债务重组损失对税前利润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利润表之后, 客观上成为上市公司特别是ST及 *ST公司主要的税前利润来源之一,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出现亏损或面临ST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住“壳资产”的考虑通过债务重组收益为他们实现数字上的扭亏为盈, 尤其是给面临退市风险的 *ST公司提供“捷径”。
(二)虚假重组、恶意重组现象严重。重组往往会引起股 票二级市场的强烈反应,引起当事企业股价的剧烈变化,即使在证券市场非常发达、法律非常健全的国家也是这样。所以,对重组消息进行严密控制,严禁重组当事人凭借其掌握的消息来搞内部交易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并不完善, 所以一些上市公司重组的操纵者并不是要真正整合公司的业务和改善赢利能力, 而是要借重组题材搞内部交易以从二级市场牟利, 其资产重组的目的仅仅是通过资产的调整, 改变公司的债务结构和资产结构, 实现当前的、短期的盈利,以便达到“保壳”或再融资资格,从而在股票市场上通过配股方式再“圈钱”。
(三)税收法规政策调整滞后 。 债务重组作为一种财务行为对企业税收有着重大影响, 它客观上要求现行税收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但目前税收政策的制定显得十分滞后,给税收实际征管工作带来困难。如税务部门没有及时制定对债务重组行为的审批程序、权限、方式等方面的规 定,以及对不规范债务重组行为的惩罚规定等。
三、解决对策
(一 )加快对债务重组的立法 ,从法律的角度对债务重组进行规范。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关于债务重组的专门法律, 仅有的一些法律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中,但由于制定的时间较早 ,对相关问题的规定也不尽完善,在目前债务重组问题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不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有关债务重组的专门法律。这样,债务重组活动才会更加有序、有效地进行,在国家经济运行中,才会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实施债务重组准则之后,确保上市公司不出现大规模的违规行为便成为政府监管者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必须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对上市公司(包括鉴证机构、评估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强威慑力,提高处罚效率。通过立法的形式,迫使企业强化管理层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责任制,通过财务制度的完善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增强企业各种数据的透明度,并及时对各种缺陷进行修复,加强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分析 篇10
同时, 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与融资方式也受到各界的关注, 如何有效解决上市公司债务融资难题, 凸显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现实作用的深远影响是有效改善上市公司融资环境的有效举措, 更是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因此, 我们要正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现状, 全面分析上市公司债务统治效应, 从而进一步调整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为我国上市企业现代化、科学化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1 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相关理论分析
为进一步明晰我国现代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与现状, 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环境, 我们首先必须全面分析企业债务融资效应的相关理论, 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提供明确的理论指导与坚实的理论基础。
1.1 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
从本质上将, 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调节与选择融资结构中负债融资比例的方式来决定与影响企业权益资本利润率。根据相关理论, 我们可将企业的资本结构的财务杠杆效应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负债利率) ×负债资本/权益资本]× (1-所得税率)
从这个公式出发, 财务杠杆的正效应可归纳为, 当公司的总资产的报酬率低于公司的负债率时, 如果公司不采取包括减少公司对外负债金额等方式, 既有可能大大减少企业的经济收益, 更有可能会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反之, 财务杠杆的负效应则是指公司的总资产的报酬率约等于公司的负债率, 尽管这种现状对企业并不会产生更大范围的损坏, 但因为公司的资金并没有增值, 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 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进一步提升借入资金的使用率, 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目的。具体到实际操作中, 上市企业要有效利用财务杠杆原理, 制订更为完善的资本使用方案, 降低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几率, 有效推进公司的正常运转。
1.2 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对外筹资时, 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就有可能产生各种非生产性消费、采用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外部股东的道德风险行为, 导致经营管理者和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2], 这是上市公司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之一, 为有效协调公司管理者与公司股东的关系, 企业要进一步调整与改变其融资方式, 或是在确保企业经营者投资比重的前提下, 适度地增加公司管理者的股权投入, 激发公司管理者参与到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是通过采用单一支付公司负债利息的方式, 大大减少企业内在的流动资金与自由资金数额, 有效规避企业管理者“职权消费”的现象的发生。以上两种方式即是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 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 或者两种方式并用, 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相关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完善性, 从而有效缓解企业股东与管理者的关系, 引导双方共同投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来, 为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2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效应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效应是一个内容繁复、项目众多的复杂工程体系, 包括财务杠杆效应、税盾效应、财务拮据效应、公司治理效应、信号传递效应等, 每一个效应都有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必须重视债务融资的效应, 并从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的现状出发, 优选更为适合的改革措施与手段, 进一步发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与正面效应。
2.1 财务杠杆效应分析
当前, 我国上市公司类型多样, 公司的规模与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 但绝大多数经济收益较为稳定的公司都存在着企业资产负债率较低的现状, 这就导致公司债务融资的正面效益无法得到发挥, 而对于经济收益相对较低的小型上市企业来说, 对外来资本的依赖较大, 资金负债率也就相对较高, 极有可能引发公司财务杠杆的负面效应, 这是因为企业在保持稳定收益时, 相对忽视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 而一旦公司资金运转出现问题时, 又会没有计划地增加外债数额, 既违背了公司推行与实践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本理念, 同时也没法突出公司财务杠杆的积极效用。
2.2 税盾效应分析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税遁效应也可称之为节税效应, 即指公司通过主动调节与选择其负债机制来影响企业经济收益的一切行为的总称。当前, 我国公司必须缴纳所得税, 因此, 相对来说, 上市公司会因为利息的减税作用增加经济收益, 企业也可以更为自由地支配经济收益, 比如购置现代化设备, 引进专业化人才等, 这是推进企业进一步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但从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来看, 财务费用大于息税前利润的现象广泛存在, 尽管节税效应可以在某种层面上得以发挥, 但是因为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 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长期存在, 这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2.3 财务拮据效应分析
财务拮据效应是指企业通过调节对外负债比例的方式而对企业经济收益与正常运营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具体来说, 当企业的运营资金完全由经营者和股东提供时, 企业便不存在财务风险, 而当企业的绝大多数运营资金均来源于外部借贷时, 则会面临着财务危机与运营危机双重危险。其实, 在实际环境下, 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借贷一部分外来资金, 除了用于企业的正常运作之外, 还必须聘请专业律师、财务管理人员等, 再加上经济收益的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 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负债数额, 增加企业的经济压力, 这就是引发公司财务拮据效应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规避这一现状, 公司需要适当调整内部财务结构, 降低运营资本, 将产生拮据负效应的概率降到最低。
2.4 信号传递效应分析
信号传递效应指公司通过调节公司内部股权比例与负债比例的方式而影响与决定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现象。这种效益相对较容易理解, 企业管理者在全面洞察公司的运转情况之外, 全面制定公司的融资方案, 包括股权比例与外部借贷数额等, 这一方案既可以影响股东的投资行为, 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是企业执行调节运营资本结构的重要方式, 也是调整企业融资方式与企业融资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2.5 公司治理效应分析
公司的治理效应指公司通过改变内部资本负债结构的方式对公司治理效应产生的影响。当前, 公司的外部债务一般可分为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两类, 在治理两种债务时会产生不同的治理效果, 比如清算公司债务, 公司在分析内部财务状况之后, 会清算一部分债务, 这样会相对净化企业的资金环境, 降低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风险;企业经营者清算运营资本的同时, 也会进一步明晰公司的财务状况与资金数额, 从而有效规范管理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行为,
全面发挥公司治理效应在推进企业科学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凸显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积极作用的有效措施
债务融资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 也是维持与保障上市公司正常运转, 解决上市资金问题的基本渠道与手段。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债务融资现状以及债务融资效应的表现形式, 我们将优化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以及凸显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积极作用的措施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突出银行改革的作用力, 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
当前, 我国上市公司多会向银行借贷, 也就是说, 银行是上市工资的债权人, 因此, 从这个层面上说, 为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 我们可以尝试从突出银行改革作用力入手,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债务约束, 从而改变上市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具体来说, 可综合使用现代化管理制度, 加速实现银行的商业化进程, 突出银行产权主体地位, 划清政府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一方面为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转与科学发展营造一个良好、自由的环境与氛围, 另一方面也让银行对企业的投资更为便捷与自主。
3.2 构建完善的上市公司偿债保障体系, 发挥债务融资效益的积极效应
构建完善的上市公司偿债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偿债保障制度既是全面发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积极作用的重要方式, 也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前提。为此, 上市企业要定期进行债务清算, 并有针对性地建设有效破产机制, 将上市公司的运营风险纳入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之内, 一旦发生运营危机, 上市公司可以在第一时间转移公司的控制权与管理权, 有效规避企业的运营风险, 强化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 实现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化发展, 积极采用债务融资并发挥债务融资的积极效应。
3.3 发展上市公司债券市场, 扩展公司融资渠道
当前,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成效的主要问题是债务融资的比重相对较小, 对银行借贷的依赖较大, 这样一来, 就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融资渠道狭窄, 同时也限制了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益的发挥。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我们要进一步开发与发展上市公司债券市场, 通过修改《公司法》、放宽对债券发行管理等方式, 为上市企业债务融资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另一方面, 要制定较为详细的、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对债券的类型进行科学地划分, 更加便于上市企业区分与辨别。最后, 要逐步取消债券额度限制, 在监管部门监督债券市场的前提下, 根据上市企业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 调整债券发行数额与数量, 有效改善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难、债务融资比重较少的现状。
融资结构的合理确定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础, 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相对合理的融资结构,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3], 为有效改变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相对忽视债务融资, 偏重股权融资的现状,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立足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现状, 吸收国内外上市企业债务融资的方式与方法, 从而全面发挥债务融资在治理与规范上市企业财务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上市公司完善的、高效的、科学的治理机制的构建, 从根本上实现上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敏.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 2014 (6) .
[2]刘冬荣.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 (3) .
公司债务 篇11
我们兄妹5人,现在都已成人并分家。父亲生前经营了一家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去年,父亲因车祸去世,父亲生前曾通过公证的方式立过一份遗嘱,遗嘱中指明公司的财产和债权由我一人继承。但对其个人银行存款150万元没有立任何遗嘱确定分配方案。遵照父亲的遗愿,我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公司,而且法定继承了30万元的存款(兄妹5人均分继承)。上个月,安徽某公司来函,要求偿还父亲生前欠该公司的原材料款35万元(有合同为据)。兄妹们都认为,我继承了父亲的公司,而该欠款又是父亲生前经营公司的债务,所以应由我一人负责偿还。请问继承了父亲的公司,债务就由我一人偿还吗?
读者:许浩
许浩读者:
你兄妹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你父亲生前经营的公司是个人独资企业,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其对外经营所负的债务,应以其个人财产承担。你父亲去世后,公司的债务便成为遗产债务。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债务的清偿应当为遗产继承人,包括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也是法定遗产债务的清偿人。但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对遗产尚未分割前的债务的清偿,法律规定可以从遗产中扣除。如果遗产是实物且继承人不愿以金钱偿还时,可以将实物变卖或折价的方式来清偿;如果遗产在清偿债务后还有剩余,那么就由继承人来继承,且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优先于法定继承人。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债务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2条规定,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人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当法定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剩余的债务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照其所取得的遗产份额的比例,在遗产份额的实际价值范围内,确定其应当承担的被继承人的债务责任的份额。
许浩读者,根据法律规定,此债务应由遗产的法定继承人负责清偿,也就是你们兄妹5人每人偿还7万元。当然,如果你有还款能力,又愿意全部或部分清偿此笔债务,法律也是允许的。
福建国富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玉文
未尽通知义务公司注销债务仍在 篇12
公司欠薪日久, 很多员工无奈离开。张利民就是其中之一。后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 公司支付1.6余万元。裁决生效后, 账上确实没钱, 折腾几次, 张利民心思淡了。
韩亚栋拍卖掉公司的资产, 供应商、员工的钱一分不欠。有的员工实在找不到, 韩亚栋就在报纸上登了公司清算注销公告。除了张利民, 所有欠薪都偿还完毕。财务部估计他是到外地打工了, 于是, 清算组出具清算报告称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 工商部门核准了清算组注销公司的申请。
张利民再回公司要钱时, 发现昔日的公司早已改换门庭。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公司已于两个月前注销了。律师认为, 清算组成员的行为已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起诉合理。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张利民的劳动争议仲裁已经裁决确认, 而公司清算组在未履行生效裁决的情况下, 申请注销公司, 其行为存在过错。虽已发布注销公告, 但明确的债权应书面通知, 未履行致使张利民不能申报债权。依据《公司法》的规定, 清算组成员、财务人员也应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债务】推荐阅读:
公司债务治理07-18
公司债务融资分析06-10
公司债务期限结构06-26
公司债务如何追讨01-04
债务融资与公司价值10-17
公司债务纠纷处理办法08-16
上市公司债务税盾05-17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06-11
何处理公司解散债权债务如11-22
新设合并公司的债务承担问题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