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西草原

2024-10-26

康西草原(精选12篇)

康西草原 篇1

我国北方大部分草原地区秋季都比较干燥且多风, 这无疑增加了我国北方地区草原防火工作的压力。因此, 各地方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秋季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时刻提高警戒, 确保秋季草原防火安全。

1 做好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拥有的草原面积高达60亿亩, 草原是我国几大土地类型之一, 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我国的草原大部分分布在北方地区, 天气干燥、多风, 草原火灾突发性强、蔓延迅速、破坏性大。所以, 必须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1.1 草原防火工作关系到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若草原发生火灾, 则将对附近的农牧民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产生威胁, 而火灾过后, 灾民们经济损失的挽回、家园的重建以及生产的恢复等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这些也将对农牧民的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1.2 草原防火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

草原发生火灾, 对于畜牧业来说, 物质基础没有了, 必定会引发大量的牧民们转移放牧地点, 集中放牧, 一旦超过草原的承载能力, 草原的植被将很难恢复, 牲畜难以越冬, 进一步给牧区经济造成损失。地表上的植被基本上被毁灭了, 防风固沙能力也将减弱, 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1.3 草原防火工作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我国的草原大部分都分布北方, 而北方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大多以畜牧业为生, 发生草原火灾, 将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 首先会威胁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经济发展停滞时, 势必也会影响地区的社会稳定[1]。

2 秋季草原防火措施

2.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防火意识

要加强火灾知识的宣传教育, 包括怎样防火、怎样应对火灾、怎样正确逃生等。为了加强草原火险的宣传, 可以与气象部门以及各个新闻媒体等相互协作, 让群众学习和接受草原防火知识。此外, 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草原防火应急演练活动, 实地提高群众防火的能力。

2.2 严格管控火源, 彻底排除隐患

对于草原自然保护区、边境地区等重点防火区, 要逐个排查火灾隐患排查, 对火源做到严格管控。对于工作人员, 要合理分配岗位和任务, 将联防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此外, 在草原区域出现的非法用火行为, 一定要严肃处理[2]。

2.3 完善防火系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要进一步完善草原防火系统、提高防火配置水平等, 确保草原防火安全。完善防火制度和机制、健全预警机制及防联机制等。对于灭火车辆、工具等设备要定期检修, 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 进而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2.4 严格值守时间, 及时处置火情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 在工作中要时刻提高警戒, 若发现卫星监测热点, 要迅速核实并通知草原火灾应急队伍对火灾加以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草原火灾, 以减轻危害和损失[3]。

3 结束语

草原防火工作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 对地区经济、政治以及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各级草原防火部门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 切实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确保秋季草原防火安全。

摘要:草原防火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 事关重大, 而我国北方地区秋季干燥、少雨、多风, 因此, 必须做好秋季草原防火工作。本文从做好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谈起, 提出了秋季草原防火的具体措施, 以期对我国草原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秋季,草原,防火,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连贵.切实做好草原防火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A].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6:132.

[2]马云霄.农业部进一步部署秋季草原防火工作[J].草业科学, 2006 (10) :56.

[3]张智山.2001年草原防火工作情况及2002年防治对策[A].中国科协, 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四, 2002:89-90.

康西草原 篇2

大家好!

康西草原地势平坦,草原广阔,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每当春夏,绿草如茵,百花斗艳,长有白茅、首精、野菊花等花草植物五百多种。同时常有野兔、狐狸、天鹅、野鸭出没。草甸上牛羊成群,东有雄伟的八达岭长城,西有碧波如镜的大水库,北有葱茂壮美的群山,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纵马飞奔是康西草原最吸引人的地方。康西草原有国内最大的国营骑乘跑马场。游人可以策马扬鞭,饱览草原风光,领略甸上野趣,体验塞外风情。有10万平方米的跑马场,千米跑道的赛马场,设有专业性的马术俱乐部,专门进行马术教练;并且设有匹特博野战运动营、狩猎场和敞篷吉普驾驶项目和航空俱乐部。康西草原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旅游景区。

夜晚可举办篝火晚会,一边品尝蒙古风味手扒肉、烤全羊,一边在露天篝火舞场、蒙古式卡拉OK厅轻歌曼舞。康西草原现已建起国内较大的民族民俗度假村,有草原观景塔、灯光球场、游艺迷宫、垂钓划船、室外旱冰、跑驼场、“三国城”等娱乐游览项目。

冬季,康西草原的湖面上结冰,形成天然滑冰场,可以去滑冰,玩冰橇,也可以破冰垂钓,独钓寒江雪。风光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到过康西草原的人,无不痴迷于她的辽阔与深远,颠狂于纵横驰骋的马背,落日熔金,暮云合壁或是皓月当空、繁星欲语。康西草原她是:一首令您悠然舒怀的诗,一个任你纵情奔驰的梦。

康西草原气温恒低(年平均8.4摄氏度),湿润凉爽,是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这里有国内最大的国营骑乘跑马场;有专业性的马术俱乐部,专门进行马术、骑术教练;有国内较大的民族民俗度假村;还有较高档次的国际航空俱乐部。晚间,有大型露天篝火舞场、KTV包间、独具特色的露天烧烤(自娱餐厅)。

夏有草原观景、冬有冰雪狂欢,有供各界朋友喜庆娱乐的烟花爆竹燃放场。有国内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会员制俱乐部,为国内外宾朋、成功人士提供展示绅士风度、骑士风采的良好契机和环境。

草原西路南侧的露天篝火舞场处于景区中心位置。

当夜幕降临,草原进入安静状态,舞场亮起五色彩灯,直径40米的露天舞池中点起篝火。游人可伴随悠扬的音乐舞曲翩翩起舞,或在广场点歌,或进入KTV包间进行娱乐,还可以尽享自助烧烤,古朴与现代交融,给人回归自然的美好享受。舞场可容500多对舞伴同时起舞。

黄金草原 星汉灿烂的草原文明 篇3

2013年1月25日,“黄金草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的展出时间为2013年1月25日到3月17日。共展出文物176件(套),时间上起夏家店文化,下迄近代,包括兵器、服饰、马具、宗教用品、生活用具等,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和发展脉络。

据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傅宁的介绍,在农耕文明已经完善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游牧民族开始侵入掠夺,形成了一种在马背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游牧民族是骁勇的,早年的东胡、匈奴为典型代表”,傅馆长介绍道,尤其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起,建立了地跨欧亚30余国的蒙古大帝国。"其意义是史无前例的,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的格局的基础,更是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此次展览的各件藏品,不仅展现了草原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也体现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汇中对中华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图说:

01.清代 紫缎万字纹蟒袍

缎质,长143cm,两袖宽220cm,下摆105cm,内蒙古博物藏

蟒袍是文官最常见的礼服。清政府根据蒙古诸部归服与效忠程度的不同及贡献的大小分别授予亲王、郡王、贝子、贝勒、镇国公、辅国公等爵位,蒙古王公按等级穿用官服。此紫红色袍服,其上以金银五彩线间饰祥云纹、寿字纹,在前胸、后背及两肩绣正蟒五,行蟒四。通身金线钉绣,间饰寿字纹

02.北朝 鹿角金冠饰(鹿头)

高18.5cm,宽12cm,包头市达茂旗西河子出土

马首鹿角状,五官及镶嵌物轮郭周围饰鱼子纹,内嵌白、兰色料石;角作三枝并列向上,分权处嵌桃形绿、白色料;枝梢挂桃形金叶。步摇冠两晋时期在辽宁省多处出土,均为花树状。在这一时期仍为花树状,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山题造型演变为牛或马首等动物造型,应该是鲜卑族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图像和题材。

03.西晋 “晋鲜卑归义侯”金印

高2.65cm,边长2.2cm,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小坝子滩窖藏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为黄金铸造錾刻而成。驼钮,扁方形印体,印面为正方形,印文阴刻篆书“晋鲜卑归义侯”。西晋王朝对内徙的少数民族首领颁赐金印,以示怀柔。金印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关于鲜卑与汉族王朝之间交往史实,是研究西晋时期鲜卑与晋王朝关系的重要资料。

04.元代 金镶玉凤纹帽顶

长6cm,宽5.1cm,高6.1cm,内蒙古博物院征集

金嵌宝石托座上镶一玉飞凤。玉凤饰运用多层镂空技术雕琢而成,层次丰富,且立体感强。此做法承继金代玉器工艺特色,元代中期以后较为流行。依元代舆服制度严格规定的“一品至三品许用金玉”,此为元代贵族用物。

05.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 青铜罍

高27.6cm,口径20.6cm,底径19cm,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遗址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盛酒器。大口,侈口,束颈,斜弧腹,高圈足。肩腹处有对称的夔龙状衔环耳,环上饰卷云纹,肩部从上而下分别饰一周“∽”形夔龙纹带和重环纹,腹部饰一周倒三角形兽面纹,圈足上部饰一周变形龙纹。器形整体稳重,装饰精美,是夏家店上层文化(或属山戎、东胡族系)出土中原式青铜器中的精品,反映出夏家店上层文化与同时期中原文化的密切关系。

06.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立人

柄曲刃青铜短剑

长31.7cm,宽4.2cm,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草原鼠虫害防治成为草原工作重点 篇4

改革开放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跃上了新台阶。国务院和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草原保护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 全面推进了草原保护建设的进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在牧区大部分地方实行了以草原公有、分户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草原承包制,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加快了草原保护事业的发展。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颁布实施, 宣布了草原保护建设进入法制时代, 1985年农业部颁布《草原治虫灭鼠实施规定》使草原鼠害防治工作进入标准化实施过程。新世纪以来, 国务院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草原保护建设成为国家工作中的重点。中央财政给予草原鼠虫害防治补助资金稳步提高, 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每年1 00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1亿元, 为草原鼠虫害防治切实起到了保障作用。

30年来, 全国草原鼠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机构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目前, 全国共有草原技术推广机构1 034个, 其中, 国家级1个, 省级25个, 地级145个, 县级863个。全国草原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共有12 007人。2006年, 全国草原保护建设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按照“坚持精干高效, 科学设置机构, 优化队伍结构, 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的原则开展工作, 草原保护建设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健全。

描写草原的学生作文:草原行 篇5

草原上的山并不是太高,可一眼望去也自觉渺小。一座座山相连,像一只只手相牵,牵成了一片大美山川;一片片云相连,像一片片鳞相粘,点缀着干净的蓝天;一棵棵树相连,像一个个人相拥,为小山铺上一片绿色的新鲜。草原好像变成一幅画了。我是画中的人:远处的山是墨泼的,所以朦胧;近处的山是刀刻的,所以峻拔;近处的云是笔尖勾勒出的,所以清晰;远处的云是侧锋涂得,所以望不到边际。看看周围,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山的绿色,天的蓝色和云的白色了。

山路冗长,但有美景相伴,也不会觉得枯燥。一个小时的路,似乎一眨眼就到了,又似乎好长好长:短是因为出发时周围是青山和蓝天,到达时还是青山和蓝天;长是因为青山一座接一座,似有无限座,白云一朵又一朵,好似无穷尽。

回想这一路的美丽风光,想来森林公园会更美丽吧。走进去眺望,原来我们刚才就已经在公园中了呀!青山还是那片青山,蓝天依旧是那片蓝天,风景就在路上,在心里,不在终点。我们没有停留,又驱车而返,不会兴味索然,因为我相信下山时一定又是一番新风光。

下到一半,我们看到有一家人把车停在路旁,人却爬上了小山坡。我欣喜:还可以这样?!于是我们也效仿人家,上了一座小丘。

草原就是这样神奇,我仿佛有看到了另一个它,一个不浩大、不辽阔,一个温柔、娇小的它。山坡上有浅草,浅草里藏着小花,小花上歇着小虫,小虫在花香中沉醉。小花是不知名的,但也在展现自己的美,小草是很常见的,但也在努力长高,小虫是渺小的,但也在探寻生命的美丽。一个个平凡的小花、小虫、小草构成了另一个草原,一个充满柔情的但绝不失美丽的草原。我们不也是这大千世界里的一朵小花吗?一朵不知名的小花吗?努力绽放就好了,我们都是美丽的,我们只要去绽放,就为这个世界贡献出了美丽。

太阳的红渐渐红了,云也渐渐的密了,我又抬头望望天,觉得似乎伸手就能摘下一片云彩,我知道草原要沉睡了,我也要走了。我带不走任何东西,能带走的,只有回忆。

小时候背的《岳阳楼记》也许只记得一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了,可是这次草原之行我忘不了,因为这里是我见过最美的地方。

作者:闫润梓

心中大草原 篇6

一切都是从1847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二开始的。可怜的米尔顿叔叔修房子时从屋顶上栽了下来,立刻就断了气。但对于刚满十三岁的女孩哈蒂来说,这位叔叔的葬礼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棺材掉进了河里,被一艘轮船掀起的大浪卷得不知去向。作为补偿,船长答应带哈蒂一家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于是爸爸宣布了一项令人惊讶的决定:“由于船长的好意,我们现在能够负担得起乘船去独立城了。”而独立城是通往西部的必由之路,是俄勒冈之路的起点。

传奇就这样开始了。1847年,活泼可爱的少女哈蒂·坎贝尔作为美国的第一代移民,跟随亲人乘坐大篷车向西部荒原进发了。满怀在新的土地上建立家园的热望,他们在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上艰难跋涉……“哈蒂,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出发前,琼姨送给哈蒂一本日记本并且这样说道。

确实,这不仅是哈蒂一家的传奇,也是整个美利坚民族的传奇。19世纪40年代,美国与英国签订条约,得到了俄勒冈广袤的土地。一时间,许多幻想着在新土地上开拓新生活的美国家庭迈上了他们前往俄勒冈的艰辛又漫长的旅程。

在独立城购置了大篷车、牲口等装备之后,哈蒂一家和其他几十家组成的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开始了穿越北美腹地的旅行。这条移民之路要走八个月,在路上,哈蒂开始了她的旅行日记。

旅途上的种种困苦是不难想像的。当时移民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由牛或骡拉的大篷车。大篷车装上他们的全部家当以后空间便十分狭小,所以即使是妇女和孩子,大部分的路也要靠自己的脚来走。“我的脚都酸了,还起了几个泡,一走路就疼。”哈蒂抱怨道。大草原是如此辽阔,看起来茫无涯际,“每走一里路,总感觉到天空和道路同我们一道移动,仿佛我们只是在原地踏步。不管我们走了多远,看上去一切都是相同的。只有低头看着布满尘的埃鞋印时,我才发现,真的,我正往前走。”

那些横亘草原的河流是移民路上的主要障碍之一,一些不幸的人永远也无法到达对岸。“我朝外一看,河中央肩并肩排着两辆车子,骡子吃力地游着,它们大大的棕毛头在水里挣扎着喘着气。不知怎么搞的,一头骡子漂到下游另一队里,蹄子和挽具缠到一块儿了。那头可怜的骡子吓慌了,接着我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牲口开始被水淹没。它们沉得那样快,车里的人还没来得及逃出来,就把车子拽到水底了。两家人就这样消失了。”哈蒂非常难过,但,一切都必须进行下去,所有的悲哀只能被吹散在草原干燥的风中。

另外,食物的匮乏也带来了极大困扰。移民们不可能将整整半年的口粮都带上路,而途中的补给仅限于野菜野果、去年路过此地的人无意中散落的种子长出的萝卜和土豆、死于疲劳或意外的牲畜。所以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必须学着辨认野菜寻找食物。正因为如此,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在河边,哈蒂把毒人参当成了防风(一种可食用的植物)煮进了汤里,结果毒倒了几个孩子,其中三个永远地留在了这荒凉的草原之中。“当男人们一锨一锨地往那个很普通的坟墓上添土时,孤零零的一个小提琴手拉起了《神奇的皈依》。一会儿后,太阳落山了,金紫色的余晖洒在宽阔的水面上,我心里感到一阵剧痛……后来,当星星出来,没有人看见时,我跑进灌木丛里,倒地大哭。我的心碎了。虽然大家都说不应该责怪我,但我心里仍难过得要命。”也许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经历生离死别之后,小小的女孩开始学会沉着应对更大的挑战。人们把一块警告牌插在男孩们的墓前,又继续前行了。毕竟,什么也挡不住对开创未知世界的渴望。

移民们必须在冬天来临之前到达俄勒冈,否则很难说会不会发生像唐纳队那样的悲剧。1846年的唐纳队是俄勒冈通道上最出名的旅行团体。冬天来临之时,89名不幸的移民被阻隔在内华达山区,无法继续旅行。后来他们离开那儿,为了节约时间,走了一条“近路”,或说捷径,这个决定是致命的错误。许多人冻死或饿死了,当食物都吃光了,47名幸存者被迫人吃人。一位幸存者在写给东部一位朋友的信中警告道:“永远别走捷径。尽可能快地赶路。”

此外,移民还害怕和印第安人接触。不过实际上印第安人的袭击很罕见,移民更多地死于事故,像霍乱和伤寒等疾病、饥饿、渡河时淹死或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等灾难。车队还经常遭遇草地起火、冰雹、洪水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威胁。

春去秋来,哈蒂所在的队伍因为汇聚了各个州来的移民变得更庞大,也因为种种灾难而丧失了许多成员。在宽阔寂寞的大草原上,移民们风尘仆仆、迤逦前行,渡过湍急的斯内克河,翻越高耸的内华达山脉,走向梦中的新土地。顽强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美丽的梦想也煽动起了无限乐观的情绪。原来只要心中有梦,苦难的日子也可以变得如此快乐。

一路上,移民们也开始对不同民族的人有所了解,并学会和印第安人相处。正是通过这样的大规模移民,美国各民族之间得到了融合。

终于,十月中旬一个下着冷雨的清晨,他们踏上了俄勒冈的土地。命运没有欺骗他们。“爸爸已经种下八棵果树……‘哈蒂,’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说,‘你闻到了泥土的气息吗?你闻出它是多么肥沃吗?我们将吃到我们果园中结的水果,你要明白这一点,女儿。’”

至此,我们为哈蒂一家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穿过宽阔寂寞的大草原,在这片梦想中的土地上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这部日记体历史小说由美国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格雷戈里撰写。

康西草原 篇7

农业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通过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管理,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整体稳定,草原固有的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

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处长李维薇表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去年达到53.6%,比2010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鲜草产量10.2亿吨 , 比2010年增加了4.7%,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势头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加快好转。

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2010年的30%下降到2014年的15.2%,其中268个牧区半牧区旗县牲畜超载率从44%下降到19.4%。在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和草原补奖政策的推动下,牧区各地加快推进草原承包工作。目前,全国累计落实草原承包2.83亿公顷。其中, 承包到户2.23亿公顷,承包到联户0.54亿公顷。牧区各地以实施草原补奖政策为契机,通过加大棚圈和人工饲草地建设力度、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推广舍饲半舍饲圈养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摘自中国草原网)

康西草原 篇8

内蒙古“草原110”项目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 由内蒙古边防总队依据草原牧区的实际, 组织发起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创新, “草原110”发展成为保家卫国的边防线、打防犯罪的高压线、服务群众的保障线、警务工作的第一线, 成为了草原牧区社会管理的典范, 该项目得到公安部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 2010年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推动。

一、“草原110”发展历程及其结构体系

(一) “草原110”的创建背景

上个世纪末, 内蒙古边境地区因国内外局势变化, 面临着一些新的不利于社会治安稳定的因素。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颁布施行, “持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准入制度废止, 原本相对封闭的内蒙古边境管理区出现人、财、物大流动的现象, 给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的同时, 也给边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曾一度十分猖獗:抢劫、盗窃边民财物, 持假币骗购边民牲畜, 跨国走私高档轿车、羊绒, 取道蒙古国偷渡第三国等案件进入高发期, 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内外勾结, 越过中蒙边界盗抢我边民牲畜活动明目张胆, 给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边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与之不相适应的是, 内蒙古边境地区治安防范能力发展滞后。首先, 边民普遍法律意识淡薄, 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不强, 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其次, 边境地区地域辽阔, 人员居住分散, 交通通讯落后, 无法及时报警求助;最后, 当时的派出所多建在乡镇、苏木驻地, 管区民警只是定期下乡巡查, 而距派出所较远的居民点或放牧点成为警务工作的盲点。

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积极适应边境管理新形势的要求, 切实维护边境治安秩序稳定, 内蒙古公安边防部队深入调研分析, 探索创建了集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新型边境管理警务模式———草原110。

(二) 新时期“草原110”的功能拓展及结构体系

“草原110”的生命力源于其对现实需求的准确研判。“草原110”是基于边境地区客观现实和农牧民的实际需求而诞生, 新时期“草原110”的建设目标和功能拓展同样需要适应草原牧区客观环境的变迁和农牧民现实需求的转变。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以及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改革事业的全面推进, “草原110”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草原110”适应草原牧区的发展变化, 形成了新时期“草原110”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和功能结构。“草原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是新时期“草原110”的建设目标, 是对“草原110”新型边境管理警务模式的扩展和延伸, 它将依托“草原110”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借助警民共建、群防群治、部门联动、合作治理等模式, 履行边境管理、草原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预警及救助等公共服务职能, 进而推动基层政府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根据“草原110”的功能拓展, 以及草原牧区综合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时期“草原110”的结构体系包括草原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多主体联动系统、草原牧区应急指挥系统、草原牧区公共服务系统。

二、“草原110”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草原110”在项目建设和功能发挥过程中, 体现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社会治安) 、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综合治理) 、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职能优势和一系列创新形式。

(一) 强化社会治安功能, 规范草原牧区社会行为, 维护草原牧区社会稳定

“草原110”自1999年成立以来, 依托立足牧户的“报警点”、牧民广泛参与的“联防队”, 强化社会治安功能, 草原牧区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10多年来, 内蒙古边防总队利用草原110破获刑事案件927起, 查处治安案件2041起;查获偷渡案件91起, 抓获偷渡人员323人;查获走私案件14起, 案值1300余万元;服务群众20670余次, 救助遇险、病重边民560余人次, 为群众找回失散牲畜14600余头 (匹、只) , 及时扑救草原火灾66起, 为牧民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30余万元。“草原110”的成立有效地打击了犯罪, 确保了草原牧区的社会稳定。10年间, 边防派出所以执法为民为出发点, 大力建设“草原110”, 破案率达到95%以上, 治安案件处理率达到100%, 当地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对边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攀升。不断组织各类信息宣传、培训, 注重工作实效, 打造执法为民新亮点, 提高了牧民对法律、生活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使牧区居民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 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 协调草原牧区社会关系

“草原110”警民联动工作模式广泛开展以来, 极大的方便了牧民群众, 使牧民群众得到了无差别、超快速的救助。无差别, 是指牧民群众无论碰到何种情况, 不管是盗抢牲畜还是生活矛盾, 只要呼叫“草原110”, 呼叫边防派出所, 就能得到边防武警和联防队员的贴心服务。超快速, 是指边防武警在“草原110”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时间大大提高。以前从派出所赶到案发地, 嫌疑人早已逃去无踪, 10年间, 在“草原110”的不断发展中, 联防队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对嫌疑人进行追赶拦截, 对受困牧民群众进行紧急救助。牧区居民把“草原110”亲切的称为“炕头110”。

(三) 首创“流动警务室”和“综合警务室”, 解决草原牧区社会问题

10年间, 随着“草原110”的不断发展, 其所衍生出的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得到创新。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日德派出所的“草原110”流动服务车。该所正逐步将流动服务车发展成为集110、120、119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 开展医疗救助、防火救灾等工作。2003年旗里给诺门罕布日德派出所配置了一辆流动宿营车, 作为“草原110”流动警务室。5年来, 由于这辆车的配置不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一直没能流动起来。为改变“草原110”流动警务室不流动的现象, 诺门罕布日德边防派出所所长岳双喜和边防武警们从年初开始, 对“草原110”流动警务室进行改进并获得了成功。这台车就是岳双喜与干警们一同研制出的真正意义上的“草原110”流动服务警务车。是以现有的畜力为牵引动力的一辆蒙古包式牵引车, 这辆车的长度有3.5米, 宽度1.6米, 高度1.5米, 车里还可以放置两人休息床铺。据岳双喜所长介绍, 如果资金充裕的话, 可以将畜力换作电力发动, 这样一来流动速度将大大加快, 服务牧民的效率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草原110”流动服务车, 真正实现了由静态治安管理向动态治安管理的转变, 有效拓展了服务空间, 方便了牧民群众, 因为没有120急救系统, 就找“草原110”流动服务车;草场着火了, 因为没有119消防火警, 也找“草原110”流动服务车。从而有效提高了管理防范的效果, 密切了警民关系, 促使“草原110”流动服务车成为服务牧民群众的保障线, 警务工作的第一线。

各边防派出所还根据辖区特点, 因地制宜地拓展“草原110”的各项服务功能:阿拉善盟“草原110”为牧民商品交易提供市场信息, 锡林郭勒盟“草原110”为牧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 呼伦贝尔“草原110”为草原旅游业提供安全、信息保障等服务, 切实解决了边疆地区各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草原110”项目社会管理创新理念

(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重道远

作为政府管理有效手段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在新时期仍然任重道远, 需要“草原110”继续强化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中国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新形势下任重道远。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 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草原110”运行10年来, 在各级政府和公安部门的正确领导下, 在内蒙古边境牧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极大地改善了内蒙古边境牧区的社会治安状况, 大幅度提升了政府综合治理能力, 不仅维护了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安全, 而且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示范效应, 为新疆、西藏等西部边疆地区维护安全稳定提供经验借鉴和示范。同时, “草原110”自身状况、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草原110”具备了新时期承担新任务发挥新功能的基础和条件, 仍然是新时期中国政府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载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然是新时期“草原110”的重要功能。

(二) 警民共建的社会治理理念

警民共建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警民共建强调依托群众、实施群防群治, 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托。“草原110”是内蒙古公安边防贯彻警民共建的典型范例, 是群众理论在草原牧区的具体实践。“草原110”1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草原牧民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草原110”的成功运行, 为边境地区警民共建的深化和拓展树立了典范并奠定了基础。因此, 警民共建仍然是“草原110”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的主要依据, 同时也是“草原110”拓展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和保障, 是“草原110”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的基础, 是“草原110”生命力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

(三)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理念

基础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由于其跨地域性、不动产性、投资规模大等特点, 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 基础设施供给在一个地区或国家内应该达到总体均衡, 供给不足和过量供应都不是最佳状态。基础设施共享与综合利用, 可以有效避免地方保护和重复投资, 最大限度地发挥基础设施功能, 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效益的领域。草原牧区的大量基础设施在“草原110”的推动下实现了共享。尤其是出于边境管理需要由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各类企业为了开拓市场而修建的基础设施, 借助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市场化方式实现军、警、民、企、社共用共享, 实现了基础设施综合利用。“草原110”的实践探索, 积累了基础设施共享和综合利用的经验, 理论探索又为基础设施共享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支撑。因此, “草原110”在基础设施共享和综合利用, 深刻体现了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

(四) 构建草原牧区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是中国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提出来的政府治理目标和治理理念, 是中国政府在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理想目标和蓝图。和谐社会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需要一定的路径选择, 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和行为上。基于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以及“草原110”自身特点和运行模式, “草原110”贯彻了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需要建立并维护诚信体系, 需要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 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需要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从实现建设和谐社会主体的角度来看, 政府应该是宏观主体, 但和谐社会的构建还需要大量微观主体, 需要大量承担具体事物的各类组织或系统。从“草原110”10年建设过程及其功能履行来看, “草原110”已经或正在实践着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 “草原110”应该也已经成为草原牧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服务型政府最核心的理念是为人民服务。因此, 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 成为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草原110”在其10年的实践中, 一直践行着为牧民服务的信念, 为草原牧区群众提供着细致入微的各类服务。因此, “草原110”能够成为草原牧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践行者和主体。

(五) 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与全民参与理念

公共服务同私人产品一样,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 尤其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分工明确、合作生存阶段, 公共服务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体现出来的公共服务需求也日益强烈。随着草原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及牧民群众收入水平、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 草原牧区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强, 体现在牧民对公共信息的需求、对及时救助和预警的需求、对出行方便快捷的需求、对安全高效的需求等。面对牧民日益多元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需求, “草原110”依托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军、警、民、企、社关系, 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 边防为核心, 企业、牧民全面参与, 社会各界积极扶持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例如, “草原110”体系中报警点和联防队, 属于典型的公民参与模式;“草原110”体系中与企业共建的“合作警务室”, 属于典型的企业参与模式;“草原110”与政府部门联合创建的“综合服务警务室”, 属于典型的警民政共建模式。

(六) 地方治理理念

康西草原 篇9

1 草原文化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前提,马克思说过“在自然环境中,不同的公社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生产方式也各不相同”。辽阔的蒙古草原创造了独特的游牧制度,形成独特的草原文化,所谓草原文化是蒙古游牧民族在近千年游牧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以人与草原共荣共生为思想内核,以协调人与牲畜、牲畜与牧草、牧草与草场关系等为重要内容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的总和。草原文化是蒙古草原的保护神,自从她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呵护着蒙古大草原与草原畜牧业。

1.1 草原物质文化有利于草原畜牧业发展

草原民族以放牧、狩猎为基本生产方式,这种物质生产使蒙古民族形成了尊重自然、顺服自然的价值观,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都体现着这种人与草原和谐的价值观。比如蒙古人传统的居住方式———蒙古包对草地植被基本没有伤害;蒙古先民的交通工具———大轮勒勒车,车体很轻,车轮为木质,对草原植被伤害很小。此外,草原五畜(蒙古马、蒙古牛、蒙古双峰驼、蒙古山羊、蒙古绵羊)是长期筛选形成的、有着较强生态耐性的地方家畜,是严酷自然环境和粗放经营模式中的优良畜种[1]。

1.2 草原价值文化有利于草原畜牧业发展

在长期游牧和狩猎生活中,蒙古人形成了热爱草原、感恩自然、爱护家畜、维护环境的价值观,如长生天佑护的天佑观、感谢自然恩赐的感恩观、“保护自然是善,破坏自然是恶”的善恶观、自然至美的审美观。蒙古民间祭词《午时》中有“群马给牧民的恩赐……回报其盘器”,蒙古谚语中有“花卉是草原的装饰……若无牛羊,草原空虚”。此外,在与草原的和谐共处中,草原人民很早就形成了保护草原、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这些多散见于蒙古民歌和歌谣之中,比如草原民歌《十三匹骏马》中就有“牧人爱宇宙……苍天交给我们的任务”;《十三首阿尔泰之歌》中有“吉祥安康的阿尔泰山啊……牧人永远保护您安康”等等。显然,草原文化在意识形态、伦理规范、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对于发展草原畜牧业、建设草原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3 草原制度文化有利于草原畜牧业发展

草原文化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蒙古高原地区,“蒙古高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源匮乏”“其地气候寒冽……八月又枯”。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游牧民族选择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游动轮牧的生产制度,即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在不同草场进行轮流放牧,这样不仅能够为牲畜提供充足的营养,也有利于草场和牧草的修养生息,这种游牧制度很好地适应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草原的和谐共处。在长期发展中,草原民族出现了许多保护草原、保护自然的成文法,如《大扎撒》《阿拉坦汗法典》《卫拉特法典》《喀尔喀法典》等,这些法律都规定“禁止向水中溺尿”“长草时掘地者……诛其家;见草原火灾不救者,罚其畜”等等。此外,草原上还形成了许多保护草原的习惯法,如禁止在畜群饮用的江河中洗涤、不得捕杀怀胎的母兽与幼崽、不得随意砍伐尚未成材的树木等等。

2 草原文化视域下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困境

草原文化是游牧民族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吻合的地域文化,有着高度的历史合理性与必然性。草原文化中爱护家畜、保护环境的朴素情感以及轮牧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促进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但是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用农业文化理念和小农经济思维管理草原畜牧业,开发草原资源,严重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2.1 人口激增引发草场退化

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人口增长直接影响着草原生态环境,影响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草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适应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建国以来,政府将草原当成未开垦的“处女地”,加大了草原“开发”的力度,草原迁入人口逐渐增多,人口、牧畜、草原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草场、牧场退化、沙化问题日渐严重。以白音锡勒牧场为例,1950年修建牧场时总人口仅为20人,牧畜头数为1 022头;2004年总人口为12 000人,牧畜头数为615 670头,人口和牧畜头数均增长了600倍。人口和牧畜头数激增导致草原的资源承载能力下降,并带来了草地退化、草场沙化、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2.2 草原开垦引发草畜矛盾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始终以农耕思想和小农经济思维看待草原,将草原看成未经开发的“宝地”,在草原上开垦土地、开荒种田、开发矿产等,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建国后,内蒙古草原上出现了三次开垦高潮,开垦耕地面积近千万亩(1亩≈667㎡),仅部队系统开发耕地就达到200多万亩。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也提出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的经济发展策略,直到1997年仍鼓励各个草场扩大耕地种植面积。这些错误的政策导向激化了人与草原的矛盾,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带来了草原恶化、草场退化等问题。

2.3 圈地放牧导致生态失衡

古代蒙古草原实行部落首领占有、集体使用的经济制度,利用政权力量组织游牧,这无疑促进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保持了游牧生产方式的长盛不衰。自清代以来,统治者对蒙古实行了“分封制”,将流动放牧封锁在固定的区域之内。改革开放后,我国在蒙古草原全面推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并落实了草场承包经营权,此后牧民过上了定居生活,只在定居点周围的草场上重复放牧。这种经济制度直接破坏了游牧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并带来了严重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家庭承包经营以来,许多牧民片面追求牧畜头数,完全忽视了草场的生态承受能力,导致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日渐凸显。此外,地方政府按照牧畜头数征收税收,形成了“以牧畜数量论英雄”的官员考核制度,这也加速了草畜失衡,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3]。

3 以草原文化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方法路径

生态环境与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不同生态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文化形态,而特定的文化形态会适应并保护生态环境。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中,人们摒弃了传统的草原文化,结果导致草原生态失衡,草场牧场退化,草畜矛盾加剧等等。因此,应不断从传统草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育草原生态价值观,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全草原游牧放牧制度,实现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协调,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培育草原生态价值观

从本质上讲,草原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不论是长生天佑护的天佑观、感谢自然恩赐的感恩观,还是“保护自然是善,破坏自然是恶”的善恶观、自然至美的审美观,都蕴含了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对于化解人与自然冲突、促进草原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发展草原畜牧业中,要树立人与自然平等、人与草原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草原生态价值观,以提高全体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比如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宣传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意义,使保护草原、合理放牧的观念深入人心;还要将保护草原、保护环境等融入学校教育之中,引导学生从小就树立生态保护意识。此外,还要继承保护草原、尊重自然的草原伦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培育以生态和谐为核心的现代草原文化,使广大牧民能够自觉保护草原生态环境[4]。

3.2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当前,草原畜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态系统结构失调、生态功能退化,这些带来草原沙化、荒漠化等问题,也导致牧民生活贫困化。为了促进草原生态保护,2002年我国重新修订了《草原法》,明确提出草原建设要以“生态、经济目标并重,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2003年我国在各牧区实施了“退耕还草”政策,内蒙古地区也提出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战略。在草原生态保护中,地方政府要以草原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切实将草原生态保护放到重要地位,及时解决草原生态保护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要大力建设草籽基地,扩大青饲料种植面积,加强牧区水利建设,培育优质人工草场,以缓解天然草场的生态承载压力[5];再如要按照《退耕还草条例》的要求,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牧区退耕还草工作,以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3.3 完善草原畜牧业发展制度

传统草原畜牧业最核心的思想内容是适度放牧、合理利用草原,游牧方式就是合理放牧的一种古老形式。学者满都夫说过“游牧文明有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面……继承游牧轮放制”。历史经验也证明,游牧方式维护了草原生态平衡,对草原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中,要挖掘草原游牧制度科学性与合理性的一面,并将之融入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之中,建立以促进草原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畜牧制度,以推进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将生活定居和游动放牧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制度,可以在水草丰美的地区发展圈栏畜牧业,在缺水的草原地区实行季度轮牧,以促进草畜平衡;再如可以在坚持草场、牧场承包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草原民族的传统文化,实施草原畜牧业合作经营制度,走合作生产、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6]。

草原文化是以人与草原和谐共荣共生为思想内核,以协调人与牲畜、牲畜与牧草、牧草与草场关系等为基本内容的生态文化。正是在草原文化的佑护下,才有了人与草原的和谐共处以及草原畜牧业的繁荣发展。为此,应深入挖掘草原文化的生态文明思想,以化解草原生态失衡问题,促进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钟龄.生态环境建设是内蒙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J].北方经济,1999(3):97-98.

[2]李登样.对草原文化变革与重塑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41-45.

[3]无极.略论草原文化的底蕴、内涵和创新[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0-104.

[4]刘钟龄.建设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贡献[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8-61.

[5]李艳波,李文军.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24-131.

康西草原 篇10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草原生态经济主要由畜牧业、草业和草药业构成。原畜牧业的份额约占90%, 草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约占9%, 自然草药等经济植物业不足1%。所以草原原生态经济健康运行首先要解决好畜牧业的发展。

一、畜牧业发展的转型

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主要单纯依靠畜群数量的增加, 牧民为提高收益而盲目加大畜牧数量, 直接造成严重的超载过牧而破坏草原植被导致草原生态的恶化。所以, 畜牧业的转型发展成为必然。

1.在草原畜牧业中引入旅游, 发挥旅游经济的绿色爆发力。

具体做法可以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各草原实际状况, 勘划出明确的草原边界, 测算出准确的载蓄量。国家帮助或牧户自行组建畜牧公司或择优引进外来公司, 国家核准颁发经营许可证给这些公司, 由这些公司在按面积与质量有偿使用草原的基础上, 对牧群进行公司化科学化正规化放牧经营, 畜牧数量不超过核定载蓄量80%, 以利于目前草原的休养生息, 待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到可观状态可酌情发放许可证按不超过核准载蓄数量放牧。畜牧公司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旅游实现, 不再依赖畜牧数量的增加, 每年新产畜牧幼崽数量除补充牧群中由于自然、宰杀等原因导致的减少数量外, 其他一律由有关部门核准数量由公司自己或出售给其他个人或公司在草原外围或农区进行圈养。

畜牧公司的主营业务与经济来源是草原生态畜牧旅游。草原生态畜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思路, 顾名思义就是把草原生态与畜牧揉合, 把畜牧转变为旅游资源。主要突出体验, 我们可以让客人放羊、放牛、牧马、套马、接生幼崽、剪毛、亲手做烤羊肉、奶茶以及奶酪等蒙古美食。临别草原, 游客可以带着自己亲手做的风干肉、皮酒囊以及奇特的草原畜牧体验与草原道别, 使之真正做一回蒙古人, 体验草原民族的粗犷豪放的生活方式,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悉心指导和按标准收取费用。想想在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 朵朵白云下面, 把自己变成一个地道的羊倌, 打马牧羊, 与蓝天草原融为一体那将是何等心旷神怡的感受!旅游业在世界各地的发展事实证明其巨大的的爆发力, 不可小觑。就内蒙古旅游业的现状而言, 草原旅游近几年虽然异常好火爆, 但业务的开发和旅游的范围还相当有限, 很大比例集中在自然风光欣赏上, 体验式旅游很少, 畜牧体验游更是从来没有[2]。而笔者调查显示, 所有受访者都对畜牧体验游充满好奇和向往。所以草原旅游业的经济蕴藏价值和未来潜力都是非常之大, 而体验式的畜牧旅游必将成为旅游业龙头和未来草原原生态经济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和支撑点。

2.创新经营方式, 拉长畜牧产业链, 提高单产效益。

把传统依靠增加畜牧数量增加效益的原始畜牧业的畜群普遍实现圈养, 而且要把效益的增长由原来粗放的单纯依靠数量转变到依靠品种改良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深加工上来, 提高附加价值, 实现公司化品牌化经营。拿草原羊的饲养举例, 可通过品种改良实现肉羊、毛羊和皮羊分类专业圈养, 提高产量。目前品种改良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并通过专业化深加工, 形成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 提高经济效益。创出一系列行业拳头品牌, 例如现有的草原兴发、小肥羊、鄂尔多斯、蒙牛和伊利等。目前在羊奶产品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上力度远不及牛奶, 而科学试验证明羊奶的营养价值更高, 而且鉴于其产量小更为珍贵, 大有文章可作。另外如生态羊圈、饲羊饲料以及羊粪肥料等相关附属均可做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思考而形成产业化生态经济经营圈。例如用羊粪开发有机肥料做成花土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售、用玉米杆等开发出营养价值更高更适宜羊吸收生长的专业羊饲料从而减少或消除畜牧饲料长期以来对草原草场的依赖等。其他畜牧种类均可做相同思考。已经做了的加大力度做的更好, 做的不到位的或开发的盲点, 可加快开发尽快形成经济效益。

在制度和发展模式方面也要创新, 除把牧户纳入到现代化的公司化法人经营当中和加强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外, 可借鉴浙江临海上盘西兰花产业合作社的经验, 具体措施笔者赞同金祥荣和朱希伟先生所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一文所做的分析[3], 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详述。

二、草业的产业化发展

草产业是草原原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 我国草产品主要的服务于畜牧业, 也就是作为牲畜饲料而发展。发展的基本套路是简单的割草, 简单的加工为牲畜饲料, 简单的市场交换之后成为牛羊腹中之物。大多时候连简单的交换环节都没有, 牧户收割牧草直接作为家畜饲料。效益长期在最低级的经济循环中微量累积, 所以以我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41.7%之巨草业经济却仍只占草原经济不足10%份额。尤其由于近些年连续过量恶性割草, 草原退化, 产量下降致使草业发展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所以草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减少对量的依赖和提高对质的要求。

积极寻求牧草作为饲料的替代产品, 减少对牧草绝对量的依赖, 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割草对草原造成的不良影响, 同时适当加大作为饲料的草产品的深加工, 提高经济产值。有效的途径是用玉米杆等粮食作物副产品代替牧草或将其与牧草混合使用作为饲料, 并经过研究改良开发搭配更合理营养更均衡丰富的牛羊饲料, 提高其作为饲料的单位牲畜产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尽量让其更大程度的参与市场流通, 用市场经济机制平衡和优化分配。以此实现经济效益上的部分提高。

加大草产品的深加工力度, 提高质的产出。以常见的苜蓿草产品为例, 在生产条件中等地区, 每公顷干草产量为7000公斤, 在生产条件较好的灌区或降雨量550毫米以上的地区, 每公顷干草产量在12000-15000公斤, 产地售价按0.8元/公斤计, 每公顷干草产值在6000-12000元之间[4]。若通过深加工从苜蓿中提取叶蛋白、膳食纤维、叶绿素、不饱和必需脂肪酸等有效物质, 以此为基料, 应用于保健食品业、医药业中, 附加价值高达10倍以上。所以, 加快草产品深加工步伐, 对草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对草原生态的经济反哺能力是传统草业经济望尘莫及的。

三、发挥草药等经济植物的特色优势

草原经济植物产业在草原原生态经济中的份额很小, 似乎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但发展不好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作用却是非常巨大的。目前内蒙古草原上诸如甘草、黄芪等药用植物和蘑菇、发菜等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农牧散户的乱采烂掘上, 没有规则没有规模, 更不用说深层次的经济加工和效益。

当务之急是加强监管力度, 限制散乱的乱采烂掘, 同时对采掘后留下的草原伤痕进行有效恢复和保护, 本着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 责任到人, 奖罚并举。在保证草原植被不被实质性破坏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的对部分市场潜力好的产品进行人工培育养殖和系统深加工, 形成草原特色经济优势。

摘要:我国草原生态退化严重, 草原生态的保护与草原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难题。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经济是突破这一难题的必由之路。草原生态经济主要由畜牧业、草业和草药业构成。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为例, 分析了加快发展三项草原生态产业的对策和措施, 以期对我国草原经济的发展与保护有所裨益。

关键词:草原生态,生态经济,草原经济,农业产业化

参考文献

[1]给古勒其.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经济科学, 2007, (2) .

[2]陈佐忠.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围封转移[J].自然之友, 2003, (4) .

[3]金祥荣, 朱希伟.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中国“三农”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草原的季节 篇1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秋分。清晨,记者如约来到集合地,向东面眺望,只见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白,周围的云先由黑色变成紫灰色,又慢慢的变红了、红霞越来越艳丽,万物也渐渐地被这红色的云霞感染。

本次活动一共9辆车,24人参加,总里程1800多公里。东风本田CR-V北京汇车友们基本上都在出发前,给自己的爱车做了检查,洗了车。此外还为这次活动准备了一些户外用品、摄影器材、手台、桌椅、药品等装备。集合完毕开始了草原的征程,中午车队刚出北京界,路上车辆比较少,仿佛世间只有自己,听着腾格尔的《蒙古人》,心旷神怡。此时的气温只有15度,空气中弥散着泥土的芳香。途中记者见到了彩虹,还是双彩虹,非常的壮观,在拥挤的北京城区里很少能见到。

行驶在这种空旷的公路上,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此时我们也抵达了草原之旅的第一站太仆寺旗的酒店。办好入住,集体不约而同地到了酒店的蒙古包,晚餐19点开始,订一只烤全羊,享受盛大的献羊仪式,晚餐后有篝火歌舞晚会。酒足饭饱后,记者和大家玩的非常尽兴,陆续的回各自的房间休息了。

熟悉又陌生

第二天早餐后退房,8点开行前会,酒店门口列队并做重要事宜讲解,8点30分准时出发。上午从太仆寺旗到锡林郭勒盟,行程约270公里,沿途在锡盟南40公里处,有一个观景台(此处在高速路上不必出高速)可观赏风力发电阵,平顶山等,中午12点左右到达锡盟午餐。此刻记者感觉这次本田CRV北京汇草原之旅既熟悉又陌生,远处的再远处,是一些淡淡的蓝,蒙蒙的白。蓝天白云正俯视着根河,深情的样子,一群一群地飞跑下来。那么急不可耐,一如久别的重逢。

午餐后车队再次出发走S307到西乌旗,下午行程约170公里。道路非常的好走,类似于高速路,到达时间下午15点左右,入住蒙古汗城。然后自由活动,可以骑马、骑骆驼、射箭、卡丁车、牧民家做客,观看套马表演。这次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这里让记者感受到了这次活动的魅力。

第三天早餐后8点30出发,前往游牧部落景区,景区门口处可以登上山顶观赏九曲河。上山的时候,又见到了雨丝,细细的,颤颤的,飘飘摇摇的,随风乱摆的模样,即便这样,依然掩盖不了周围的秀色。越往上走,越发冷了。而当记者终于沿着台阶爬到山顶的时候,景区的全貌在高度的俯瞰之下,一览无遗。一片美丽的景色从山脚逶迤铺排。

晚上返回蒙古汗城“腐败”,当日总行程约100公里,实际上里面可以游览的地方很多,处处是景观,这里就详细不介绍了。纯休闲游,柏油马路,部分地方有轻度越野,不用担心车的问题。想豁沙子的,可以带上气泵、胎压表、大铲子、拖车绳。

第四天早餐后记者随本田CRV北京汇返京,从蒙古汗城直接南行从赤峰方向走京承高速,此路线返回旅程近一些,总行程约 750公里,大约需要用8-10个小时。回城不要求统一时间,统一编队,可相约组队。

记者感受

草原的季节里再次走进草原,记者感受到,无边的恬静与辽阔。浩瀚,辽远,莽莽苍苍。通过本次东风本田CR-V北京汇草原之旅,品读草原的广袤和无边的美。家用汽车车友会会长联盟以后会向东风本田CR-V北京汇学习给各大车友会带来更好、更健康、有益的活动。

康西草原 篇12

第一, 保护是根本。扎实推进草原保护是草原各项工作的根本。完善草原保护制度是深化牧区改革、落实党在牧区基本政策的重要举措。一是逐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双权一制”,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土地承包要长久不变的政策, 把草原承包到户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没有落实到户的, 要尽快落实到户;已经落实到户的, 要抓好草原承包合同管理, 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规范草原使用权流转行为, 调动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制度。我区开展禁牧休牧工作已经六年了, 生态效果十分显著。但个别盟市和旗县, 在禁牧休牧制度的落实上缺乏应有的制度和措施, 禁牧休牧力度不够。今后要从全区保护草原生态的大局出发, 从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 落实自治区出台的“五个”严格制度, 即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区以及自治区保护区, 严格实行禁牧, 确保项目建设的成果;对生态移民工程迁出区和封育区, 严格实行禁牧, 确保生态不反弹;对严重沙化退化及生态脆弱的地区, 严格实行禁牧, 确保生态的自然恢复;对草原畜牧业, 严格实行草畜平衡, 全面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对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业, 要严格实行禁牧, 全面推行舍饲圈养。三是落实和完善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草畜平衡制度, 是国家进行草原管理的一项政策, 是遏制草原超载过牧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使农牧民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有效方式。要改进草畜平衡监管措施, 在核定草畜平衡的基础上, 一方面严格控制牲畜饲养量, 另一方面强化对天然草原的监测, 按照草原沙化退化标准评定草原, 达到中、重度沙化退化的要责令其禁牧休牧恢复草原生态。要按照农业部下发的《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的要求, 制定详细的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做好草畜平衡落实工作。四是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要使草原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得到切实保护, 有效防止乱开滥垦草原, 随意征占用草原, 就必须尽快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搞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对于没有进行基本草原划定的牧业旗县, 要借鉴试点旗县的经验, 制定划定方案, 做好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备工作, 尽快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也要借鉴牧区的经验, 积极探索基本草原划定办法, 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在基本草原划定过程中, 一定要把人工草地、天然打草场、饲料基地以及天然草原放牧地纳入到基本草原的范围内, 进行严格管理。

第二, 建设是关键。加强草原生态工程建设是提升草原生产力和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关键。各地要抓紧制定完善本地区的草原建设工程规划, 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防灾减灾等工程项目, 切实加强项目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加快建设进度, 确保建设质量, 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应。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规范项目财务管理, 严禁截留、挤占、挪用、滞留项目建设资金, 保证资金使用安全;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 对项目工程进行全方位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足额及时兑现政策补贴, 切实保障农牧民的利益不受损失。要抓住国家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的有利时机, 加快草原围栏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草原围栏化进程。牧区要以水为中心大力发展配套草库伦和灌溉饲草料基地, 加强青贮饲料种植面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要在扩大青贮饲料种植规模的同时, 搞好秸秆黄贮, 增加饲草料贮量。要搞好沙化、退化草地的治理, 加快草地生态的恢复。要加强草原鼠虫害防治,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预测预报, 提前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 进行综合治理, 尽力减轻因灾造成的损失。完善草原防火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草原防火检查和管理, 千方百计消除草原火灾隐患, 确保广大农牧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三, 利用要科学。按照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要求, 在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上下功夫, 合理利用好草原。要在良种繁育、人工种草、饲养管理、棚圈建设、产品加工等方面推广应用配套生产技术, 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调整饲草供给格局。通过禁牧、休牧、补播改良等措施, 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同时, 加强高产优质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 提高人工饲草料供给能力, 缓解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要把饲草料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单产和质量效益上来, 采取先进的农艺生产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 着力提高生产力水平, 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 着力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要大力发展饲草料加工业, 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作为优化饲料产品结构的突破口, 以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作为饲料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草食动物饲料加工业, 加快发展新型浓缩饲料和专用饲料加工业, 稳定发展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加工业。二是优化畜群结构。要因地制宜, 宜牛则牛, 以羊则羊, 优化牛羊比例。要引进和改良牲畜品种, 提高优质畜种比例, 提高单产和效益。三是转变传统放牧方式。积极推行牲畜舍饲半舍饲圈养, 加快出栏周转。实行划区轮牧, 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尽快扭转超载过牧的局面。四是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加强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 积极推广和普及科学的饲养技术, 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强化动物防疫工作, 减少动物疫病造成的损失。五是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草业, 逐步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 采取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等措施, 充分利用秸秆等资源, 通过以垦草原退耕还草、引草还田、草田轮作、种植青贮玉米等措施, 发展草食畜牧业, 实现种养业的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

上一篇:有效总结下一篇:基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