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总结

2024-10-26

有效总结(精选10篇)

有效总结 篇1

【课堂重现】

师:同学们,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根据前一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3分钟后, 汇报。

生1:地球公转。

生2:地球倾斜。

生3: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师:好的。古人很早就对四季有所研究, 打开书本说说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打开书本, 简单讨论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夏季短, 冬季长……

师:古人的发现是真的吗?我们用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

生:椭圆形。

经过简单的谈论, 教师安排开始实验……

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验, 其余小组分组进行并教师忙于讲台与学生小组之间巡回指导, 忙的不亦乐乎……

长达30分钟的实验……

铃声响起……

师:今天的实验我们验证了什么?

生: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生: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下课!

这是一堂发生在笔者身边的科学课, 教师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整堂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并没有任何有效的小结与总结, 每一个活动都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 学生处于一种松散、自由的实验活动, 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 科学素养的提升也非常有限。

【理论基础】新课标与建构主义理论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建构主义提倡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认为教师是儿童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习主要通过交互来实现。

作为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着的教师, 在课堂上如何实现有效的交互活动, 促使学生良好科学素质的形成,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有效总结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有效总结的作用

1. 有效总结是科学有效学习的“保险箱”。

科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以探究活动为主, 与其他学科教学形式存在极大的区别, 学生往往高高兴兴上课, 稀里糊涂下课, 对于一堂课到底学的是什么, 作为小学生来说无法领会和掌握, 因此教师恰到好处的小结与总结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是学生形成系统知识、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的保障。

课例一:《杠杆的科学》

师:请2名学生玩游戏。谁会赢?

生:××会赢因为他是我们班力气最大的同学, ××是我们班力气最小的。

进行“大力士”比拼, 发现反而力气小的同学赢了。

师:为什么我们的猜测错了呢?

生:老师不公平, 因为距离不同。××很费力, ××很省力的。

师:刚才游戏中的道具科学上我们称之为“杠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要研究杠杆, 必须认识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 并围绕着运动的点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点叫阻力点。

“杠杆”“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对于学生来说一些陌生的科学名词, 但是对于《杠杆的科学》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科学概念, 教师结合有趣的小游戏适时地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表象, 形象而轻松地掌握枯燥的科学概念。很好地处理了课堂的知识重点。

课例二:《谁选择了他们》

场景一:两只墨绿色的青蛙在墨绿色的背景前快乐地跳舞, 一起跳到幕布后面;【改变幕布颜色:黄绿色】两只墨绿色青蛙带领4只不同颜色青蛙出场。

师:如果你是一条蛇, 你会最先吃掉哪只青蛙?

(扮演蛇的同学抓住了墨绿色的青蛙)

师:为什么?

生:墨绿色的青蛙在黄绿色的环境里最显眼。

场景二:幕布后出现另一只黄绿色青蛙, 两只黄绿色青蛙共同跳入幕布;【改变幕布颜色:黄色】两只黄绿色青蛙带领4只不同颜色青蛙出场。

天敌再次出动。

场景三:最后剩下的是与环境颜色接近的黄色的青蛙。

师:通过刚才的表演和青蛙体色演变图, 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生1:绿色环境中绿青蛙容易生存, 黄色的环境中黄青蛙容易生存。

生2: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师:青蛙在繁衍过程中, 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板书:变异) 这种变异能让青蛙更适应环境, 就会传给下一代, 生物学上我们称之为遗传 (板书:遗传) 。

“遗传和变异”是一组生物学名词, 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但是作为小学科学教学如果将遗传和变异的规范概念灌输给学生, 将会适得其反。教师采用了形象的表演让学生明白, 在繁衍的过程中, 动物的体色会随着环境的变化, 将适应环境的因素遗传给下一代, 称为遗传。不适应环境的因素在自然的选择中逐渐被淘汰, 而这些微小的变化就称为变异。通过形象的表演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组科学概念。

课例三:《谁选择了他们》

环节一:恐龙与魔鬼蛙的对比引入

环节二:青蛙的去与留 (略)

环节三:怎样体形的动物保温效果好实验探究 (略)

课堂总结: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来改变自身的结构、习性来适应环境。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员, 让我们共同来保护环境, 维护生物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因为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通过组织有趣的表演再现了蛙类体色的演变与周围环境颜色的关系, 利用科学的对比模拟实验有效地验证了体形与保温效果的关系。但是一节形式多样的科学课堂, 带给学生的身心的愉悦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大量的、零碎的科学信息, 这些信息是不稳定的, 不牢固的, 特别是新旧知识的衔接需要一个及时有效的梳理, 因此有效的总结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引领学生透过游戏、实验的现象看本质, 找到本科的精华所在, 那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科学法则。

2. 有效总结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润滑剂”, 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引爆器”。

科学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学生持续的探究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支撑。如果科学课堂仅仅是单纯一个接一个的独立的活动组成, 会影响学生探究的热情。因此简洁而精辟的课堂总结是课堂的润滑剂, 不仅将课堂环节有效地衔接, 而且使学生将对之前的活动热情和情感更好地延续到下一个探究活动当中去。更有甚者可以将课堂的气氛推到最高点。

课例四:《谁选择了他们》

活动:青蛙体色演变表演

师: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 而生物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 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青蛙和其它生物都是利用遗传和变异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师: (出示极地照片) 这是什么环境?

生1:寒冷的北极。

生2:面目的白色。

生:在这个环境中的动物应该用什么体色来适应环境?

讨论开展探究实验……

环境的变化与动物生存存在密切的关系, 对青蛙的去与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和归纳, 一张冰天雪地的图片以及不同体形的动物却将话题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了体形与保温效果之间的对比实验中去。而强烈的反差不仅缓解了学生课堂的思维疲劳, 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探究内容的激情。学生有了之前的知识铺垫, 思路也完全打开课堂顿时活跃了许多。

3. 有效总结是科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催化剂”。

课例五:《昼夜交替》

课堂结束环节:

师:今天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尽管许多同学已经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解释, 但是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却发现其中的**等解释都是合理的。看来, 我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要作出更加科学的解释, 需要进行更多的观察和实验, 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我们将在以后的科学课中进一步加以研究。

课例六:《抵抗弯曲》

课堂结束语:

师: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屋顶、高架桥等生活入手, 讨论发现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今天通过对比的方法控制材料厚度的因素, 反复实验后发现材料的厚度增加, 它的抗弯曲能力就会显著增强。那么影响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其他因素, 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逐一进行研究也可以在课外小组进行。

这样的结束语不仅帮助学生回顾本堂课经历的“观察—假设—模拟—解释—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又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更深切的理解。

二、有效总结的原则

1. 科学、准确。

课堂总结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组织与表述, 它与课堂一般提问和互动不同, 它要求教师的语言更严密、更科学、更准确, 能为学生知识的建构起到良好的疏通与概括的作用。

2. 精辟。

课堂总结要做到重点突出、恰到好处, 并言简意赅。课堂小结作为学生知识梳理和提升的重要手段,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期末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但是他所占的“戏份”却并不多, 因此精辟的语言却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 承前启后。

课堂小结根据不同类型的科学课堂, 不同的教学环节所起的作用应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课堂总结达到不同的效果。

三、有效总结的方式

俗话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课堂总结的方式没有固定的形式, 教师在遵循客观的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与不同教学环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小结和课堂总结。

1. 归纳总结、承前启后式。

归纳总结式是指教师在小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 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 提纲挈领地将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如教学《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 经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模拟环形山在形成过程中陨石的特点以及环境的影响,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 (1)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陨石撞击说”吗?学生通过思考回顾, 将再一次重现大小、轻重不同但都近似圆形的陨石以不同的速度、角度撞击月面从而形成大小不同、深浅不一、层层叠叠、大换套小环、但都近似圆形的环形山。 (2) 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从不同角度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有学生就问到:撞击月面后的陨石去了哪里?教师适时地引导新的探究活动。进而达到承前启后的效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小结都需要承前并启后, 需要根据具体课题的类型来确定。

2. 图表式。

(1) 学生表格式。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伴随着探究实验记录表的使用,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形成具有个性的小组成果进行小结。如:

表格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方法, 实验反复验证的科学性以及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解读表格信息的同时, 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板书式。利用结构性板书很好地反映了整堂课的教学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 以及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昼夜交替》一课,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形成结构性板书如下:

教师利用这样的板书带领学生回顾课堂40分钟的“行程”, 让模拟实验的一般步骤与环节在每一位学生的脑海中重现。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学习与掌握。

3. 活动式小结。

(1) 科学游戏活动小结。科学知识的学习来自生活, 更需要运用生活中去。如杠杆省力广泛运用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当中, 教学《杠杆的科学》一课最后的课堂小结可以做到首尾呼应, 利用“大力士”比拼游戏引入, 仍然利用解密力气小的同学轻松赢过力气最大同学的原因就是力点与支点之间的距离。并适时提出如果给你足够长的撬棍和一个足够坚固的支点, 你可以翘起整个地球吗?虽然这个游戏并不能真正完成, 但是通过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讨论, 完全可以推测和讨论出相应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对杠杆省力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 知识竞赛活动小结。同样是《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小结,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距离是杠杆省力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工具图片让学生进行抢答的形式, 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的训练。

4. 交流式小结。

科学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和探究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和体验。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因此课堂小结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任何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后的小组交流与集体交流时间教师都可以开展探究活动自评与互评活动。如三年级《磁铁》单元第一课, 为了养成良好小组合作习惯和探究规范, 教师在实验之前就可以提出关注同伴的要求, 实验时候进行交流和小结, 不仅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实验规范, 而且逐步形成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素养。

5. 科学故事式小结。

科学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他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每一个故事背后具有丰富的任务结构, 历史背景等等。如教学《证明地球在自转》一课, 学生利用大量的生活经验证明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并且利用摆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借鉴验证傅科摆所形成的夹角证明地球在自转的事实。教师可以利用傅科的资料让学生了解, 人类对地球自转的认知, 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之情, 对傅科这些富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产生热爱的情感, 并给孩子心中埋下科学的小火种。

课堂小结同课堂其他环节一样是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必要环节, 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小结做得好, 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的内容, 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梳理、能力得以强化、学习方法得以归纳、思想情感得以升华, 而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的空间, 激发他们课后探究、学习的兴趣, 从而形成影响终身的良好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科学 (3~6年级) 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燕境.教育学新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藩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4]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

有效总结 篇2

一、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教师参与意识

开学初,学校召开了行政会、教研组长会议、教师会、班主任会等会议,认真讨论和研究了实施方案,并利用每周三教研组活动让参与者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意识。

二、制订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学期初,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有效教学过关活动作专题学习,引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与实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王乐完小有效教学过关活动实施方案》,并组织教师认识学习《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个人“有效教学过关计划”。学校不断注重营造过关氛围,积极开展过关相关业务培训,充分利用教师集中学习时间深入学习,反复讨论,逐项辅导,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三、扎实抓好备课环节,确保备课的有效性

学校要求每节课都必须备课,有课就必须有教案,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关注课程,关注自身、关注学生。学校成立了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三个教研组,每周的教研活动安排上课老师担任主备,提前钻研教材教法,集体活动时,主备教师按课时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基本思路、作业训练形式等内容提出参考意见,其他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沙龙式的讨论与交流,最后做到“三个统一”“三个明确”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难点、明确基本教学思路、明确解决难点的办法、明确作业训练的形式与要求。这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集体备课质量,强化了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四、认真上好每节课,确保上课的有效性

学校为了确保上课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以成立互学共进小组为突破口,扎实开展校内“互听互评”活动。学校先后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三个学科共7个互学共进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校领导担任组长,要求每组成员每学期在校内上课不得少于2节,上完课后,每组成员必须进行点评,每一次听完课后必须与上课老师进行交流,指出值得肯定的地方,说出改进的意见。学期结束前还推选出人员参加校内优课竞赛。学校还建立了校级领导听、评课制度。本学期,我校校长室、教务处将校级领导听、评课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并在实施的过程加以改进,即由校长听、评课制度扩大到行政评课制度。每周由一位行政领导在周 一的例会上对上周听的一节或几节课作点评。从实施有效教学的角度来重点评定。即这节课是否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是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否到位,有没有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怎么样等等。校长张玉乔更是身先士卒,每周都坚持两到三天的随堂听课,听课后与每一位教师进行认真地交流,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探讨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用发展的眼光提出中肯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由于行政领导多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因此,教师间互听互评活动在该校蔚然成风。

五、抓好学生作业训练,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首先,学校对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提出要求:

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半小时;

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其次作业的要求必须要突出针对性,注意功能性,探索新颖性,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书面作业必须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再次要严格控制考次数量,每学完一单元要组织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查,并对试卷进行认真批改,做好质量分析,一学期来,学校对一到六年级语、数、外三门学科均进行了一次质量调研。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教材配套的《补充习题》、《同步导学与评价》让学生题题过关训练,然后老师再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重新编改题目,让学生到作业本上进行平行训练。每个单元必须进行过关测验,及时将试卷和录分表、试卷分析表上交教导处审核,提出过关意见,确保人人过关。学校教导处定期组织教师互比作业训练,比题量是否适中,比习题质量是否突出“三性”(针对性、功能性、新颖性);比批改是否及时严谨规范;反馈是否及时;比批改记录是否具体细致;比学生作业本答题是否认真规范;比对学生各类成绩记载是否全面。由于我校扎实抓好有效训练,教师的工作更加勤奋,教育教研有声有色,学生的学习更加刻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遵守“五严”规定,一如既往地扎实开展“有效教学过关活动

王 乐 完 小

归纳和总结是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3

1.初中学生接触由副词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heavily,stwngly,nearly,easily等时,对副词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我帮学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lv结尾的不全是副词,有些却是形容词,如friendly,daily,mo~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dy,hornely,weekIy,yearly等,另外很多单词词尾虽没-ly,但也具有副词词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通过归纳,学生扩展了词汇量。掌握了“母亲般的”、“姐妹般的”、“日常的”、“每周的”等等,这样就以较少的代价获得了更多的表达方法。

2.有关交际用语中提建议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帮学生进行了归纳:

1)Let's do sth,这是英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句式,是祈使句表示直接提出建议,有时,在后面加入“shall we?”,使语气更加委婉,例如Let's go to the cinematonig it,(shall we?)。

2)shall we…?这个句式语气较为委婉,例如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3)What about/How about(doing)sth?“……怎么样?”。What about a dasaa ofmilk?/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4)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0 sth?)这个句式的语气较强,可译作“何不……呢?”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5)You'd heRer(not)do sth.“你最好(不)……”。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beRer wear warnl clothes./You'd beRer not go out.

6)advise sb(not)to do sth/suggest that…(should)…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导入技巧总结 篇4

一、疑难问题支撑下的课堂导入

小学生虽然实际年龄较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好奇心就比成年人要少, 相反, 正因为他们对外界事物并不了解, 所以他们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更强烈。 鉴于此, 数学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心理出发, 在上课一开始就向他们设置一些与所学数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疑难问题, 这样就可以充分诱发学生对疑难问题背后所蕴含数学知识点的探究积极性及强烈的了解欲望。 而这一心理的形成很显然将为他们自身注意力的快速集中及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都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如, 在学习“圆”这一内容时, 笔者在一上课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不论是自行车、 电动车还是汽车, 车轮都是圆形形状? 而不是三角形、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等其他形状呢? ”学生在笔者的提问下逐渐萌发出了“ 为什么” 的想法, 也想通过聆听知识点讲解一探究竟。 此时, 他们的好奇心强烈, 注意力集中, 学习动机明确, 而这些又有力地推动了他们以更踊跃、 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确保了最终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效果。 真正将疑难问题支撑下的课堂导入效果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动手操作支撑下的课堂导入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 很难在某一地方集中长时间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 其学习过程仍然主要依靠直观化、具体化的思维思考方式。 综合这两点,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导入环节适当融入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性质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这样既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 又能通过学生自主的体验活动带给他们最直观的学习感受, 切实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课堂导入效果。

笔者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 对动手操作支撑下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了灵活运用, 并都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 笔者就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进行了如下实践性质较强的课前操作活动: 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已学数学知识, 利用剪刀、纸张等裁剪成规整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 随后, 对这些裁剪出的图形围绕平面内的任意直线进行折叠, 观察上述图形中究竟哪些图形在进行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实现完全重合, 哪些图形在进行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不能够实现完全重合。

学生的动手积极性高涨, 课堂学习气氛也因此空前融洽。如此, 既实现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的目的, 又通过他们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其在接触具体的知识点之前初步对轴对称图形形成了大致的认识与理解, 从而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扫清了障碍。 实践表明, 动手操作支撑下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最终良好学习效果的切实获得。

三、生活实际支撑下的课堂导入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习科目, 其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其能借助已学数学知识灵活而轻松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 小学数学新课改大力提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其实, 在笔者看来,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点生活化的讲解中, 在课堂导入环节适当融入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实例, 相信对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集中其学习注意力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 在初接触“百分数”这一知识点时, 笔者就为学生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常用百分数现象: 百分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运用。 例如, 衣服包装上会显示纯棉含量达99.9%, 某果汁中显示水分的含量达80%, 天气预报提醒市民某天的降雨几率为50%……随后, 便鼓励学生将自身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百分数例子进行信息的交流与融合。

学生参与热情充足, 积极性高涨, 都投入到了归纳百分数实例的讨论活动中。 如此一来, 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同时, 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其他外界事物中有效地转移到了“百分数”的学习活动中, 真正实现了利用生活实际开展课堂导入、优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

课堂导入对于一整节数学课的最终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对此,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将更多契合其认知特征、心理发展规律的课堂导入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这样才能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 确保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将更多契合其认知特征、心理发展规律的课堂导入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 确保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有更高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导入技巧

参考文献

有效备课心得总结 篇5

隆盛镇中和小学党万珍

作为教师,我想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流程就是备课、上课、反思,而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读完《有效备课》这本书以后,我真正意识到备好课的关键。

《有效备课》中提到的备课七大误区:备课是否等于背课、备课是否等于写教案、备课缺乏自己独特的风格、过分强调中高考指挥棒、重预设,轻生成、只关注课前备课,忽视课后备课、知识陈旧,思维定式缺乏时代感。对于以上种种误区,《有效备课》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下面我就其中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备课不等于背课。背课省略了研读教材和学生,而直奔教学设计。而备课的出发点与终结点则不同。备课先放飞思想,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该如何做到让学生走进目标。所以教师应该首先弄清楚备课不是为了背课而是为了上课,上课的过程也绝不可能死板地背下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备课观,基本要求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感悟,把课备进心灵深处。教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利用好这种教学资源,就应无论是讲课还是备课都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其次备课不能缺少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备课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师应彻底改变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式备课方法,成为一个有自己见解的思考者。教师应首先仔细地反复研读,认真地分析思考,不要基于钻到参考书的圈子里。要以课程内容为对象,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据,在深钻细研、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找到三者的最佳结合点。我们还须要不断完善备课方式的评估规则,采用多样化的备课形式,以体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第三,重预设,轻生成。布鲁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的少设定,多设想。教师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拟设多样性的应对方案。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富有弹性,具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和策略。因此,教师在预案设计时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流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必要的条件。

有效总结 篇6

一、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要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那如何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愿望呢?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出示一个已知输出数、输入数未知的计算盒,请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本领将输入数经过计算盒的变化过程表示出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状算图和算法流程图表示出输入数的变化过程;紧接着,又让学生动脑算算怎样求出输入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思考过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的讨论交流中去,求输入数的方法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密切联系学过的知识,为得出输入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使学生主动学、主动探究,教师只是适时地进行点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二、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对象,以便进行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科学运用评价机制,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说: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进行讨论,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使学生处于思维 的境界,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有效总结 篇7

一、中职会计课堂现状及问题分析

解决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前会计课堂这一媒介做出深入的分析, 只有分析现状, 找出问题, 我们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当前新的形式发展之下, 国家极其的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去支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也意识到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我认为在可预计的未来, 中职会计将会吸引更多的有志学员, 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因此, 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就是当前会计课堂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 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 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比较滞后

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重心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 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的系统的专业知识。然而, 会计专业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学科, 它除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而这些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欠缺的。会计专业具有内容复杂、图标数据多、操作强、实用性高等特点,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只会培养出“理论上的书呆子, 行动上的盲者”。它很难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不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实践型人才。因此, 我们急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 将重心转移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

(二) 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脱节

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宗旨及目标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而且这一宗旨贯穿始终。然而, 现实是一些学校的中职课堂教学活动与这一目标严重脱节。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懈怠情绪, 中职学生大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较弱, 教师也比较轻视教学的过程, 大多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我认为在这一方面教师要承担起重大的责任, 教学过程如果不新颖、不创新, 那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别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搬运者”向教学过程的促进者、指导者转变。

(三) 教学内容以学科为体系, 知识为本位, 与社会生活生产不相适应

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普遍存在陈旧和老化的问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不尽合理, 特别是实践课的比重过小, 不利于对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 学科设置的职业能力特色培养也不够突出, 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联系不紧密, 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 也不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

近年来, 随着中职会计教学突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学界对中职会计课堂的改革一事也争论不断, 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无论是案例型的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行动导向型的教学, 还是体验型教学, 抑或是模拟实验型教学, 笔者以为都是指向一个重心, 即是培养操作能力强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它们都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有益尝试。

所谓有效教学, 就是指效率、效果、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它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之下, 在有限的时间内, 以尽可能小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 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理念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促进、指导作用, 更强调教师以积极的合作者身份而非管理者身份融入教学活动中。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那么有效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在这里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调有效教学的实践活动:

(一) 建立仿真的会计实验室, 引入案例教学

仿真会计实验室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其处理实际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可以深化这一目的, 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便于他们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角色, 快速进入会计和理财工作的现场, 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将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实践的过程, 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思维, 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同时也使他们具备了“真刀真枪”的时间经验。

(二) 建立多媒体电教演示系统, 采用新式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回馈社会, 中职教育的教学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完善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系统, 这种方式能转变学生对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的逆反心理, 从心理上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学习的动力。此外, 它通过幻灯演示、投影演示、录像演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 有效增加了教学容量, 扩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视野。

(三) 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讨论、合作, 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法

2013任年务驱第动5通期常由中教旬师刊提出具体任务, 然后交学生讨论, 最后确定 (目总标第和任务。期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工或合作的形式, 先进行自我评估, 最后由教师检查并作出评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 (在) 再完全依赖于老师, 同时也是对他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应急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的总结

(一) 有效教学课堂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课堂应该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对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团队精神、信息素养都有一定的要求。有效教学课堂要促进学生发展,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及见解, 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有效教学往往采取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方式, 涉及大量现实的资料, 这就会促使学生运用判断思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 有效教学课堂要求教师角色向促进者、合作者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处于管理者的地位, 他们单纯的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有效教学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起指挥促进的作用, 而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主体要积极金地去学习、创造。因此, 它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宽容性、接纳性的学习氛围, 并且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现有的水平、学习能力,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摘要:中职会计以培养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中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 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结构需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会计教学课堂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 转变传统会计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益创新。通过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急能力, 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江苏教育, 2007年第9期.

[2]史永琴提高中职财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新课程研究, 2012年第9期.

[3]李小娟.《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总结》.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4期.

[4]曹兴美.《增强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2012年第64期.

[5]张红梅.《中职会计课堂如何践行行动导向教学》.市场论坛, 2010年第1期.

[6]黄智高.《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职教论坛》.2004年第6期.

有效总结 篇8

学生做作业时经常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以及看似非常简单的题目。当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尤其是选择题时,较多学生就会采取猜答案的方式。“猜”这种方式在考试时也许可以用一下,但是如果平时做作业也靠猜,那么这一作业对学生就没有意义了。反之,如果学生能对不会做的题目的每一个已知条件进行逐一分析,清楚自己已懂的方面和不懂的方面,然后在老师讲解的时候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那将会获益匪浅。当然,学生有时候也会遇到貌似非常简单或者看似曾经做过的题目,这时就可能会忽视题目本身的关键条件和“陷阱”。

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怎样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克服粗心的毛病?对此,笔者主要从梳理知识点、精做典型题目、自行纠错等方面指导学生。

一、潜心归纳

(一)每节课的课后知识归纳

如果学生能在每节课后仔细回忆老师上课的过程,并认真梳理,就会明白这节课的重点,从而掌握知识并会运用。在教学中,笔者会要求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上课的框架以及知识的拓展去归纳总结。

如在“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归纳:目前所知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催化剂的特点;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要求和注意点等。例如,“化学反应的类型”就可以归纳为:

又如针对“电动机”这一教学内容,笔者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归纳: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使线圈持续转动的方法;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等。下面是一份优秀作业:

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1)磁场会对通电导线产生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改变其中之一,受力方向刚好相反;改变两者,受力方向不变)。

(2)使线圈持续转动的方法:1处于平衡时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2装换向器。

直流电动机

(1)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而发生转动。

(2)结构:1换向器———可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2电刷———与换向片接触,起导电作用;3定子———固定不动,扣磁铁;4转子———转动部件,如线圈。

(3)能量转换:电能→机械能。

学生刚开始在做这项作业的时候,可能会感觉比较烦琐,但他们会发现如果没有认真听课就很难找到重点,所以这就迫使他们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认真上课,再加上课后的整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就水到渠成。

(二)每一章节知识点的梳理总结

笔者使用的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每一册书各章节的联系往往不大,但是每一章节中各课的知识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能在学完一章后梳理出这章知识的框架,对知识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单节的孤立的层面上了。所以在每一章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好整章的知识点梳理。

比如,《生活中的水》这一章可以整理为:

水在哪里:海洋水

陆地淡水

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

水与生命

水的循环(小循环、大循环)

水的组成:水的电解

水的重要性质

水的密度: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测量

水的压强:压力的定义

压力的方向

压力的大小

压强的定义

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的单位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这样的梳理,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二、扎实修炼

对知识的梳理无论如何还是停留在认识阶段,如果在做题时能充分将知识点调动起来,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将知识学活、用活。

很多家长会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或者做一本又一本的参考书,而我们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题目,学生本来已经会做了,可还是会在不同的书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而不会的题目,依然不会。怎样让我们的学生不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同时又能学得很好呢?笔者以为,只要学生能将老师布置的每一道题目都真正弄懂就完全可以了。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布置学生作业的时候就会要求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在做选择题时:(1) 审题时要求有审题的痕迹,例如题目的要求是什么,题干是什么;(2)在选择答案时要写出选这个答案的依据,如果这个选项是不对的,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若不能改正也要说明其错误的原因;(3) 对于有疑惑的或者不懂的选项,圈出该选项或者该题序号,在老师讲解时可有重点地听。

在做填空题时:如果需要计算,则把计算过程写在题目旁边;如果不需要计算,则要写出答题的依据。

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就不会去抄别人的作业,即使抄了别人的作业,也必须有自己分析的过程。此外,这样做也能减少学生猜答案的现象。

三、善于总结

在平时,我们会发现有些题目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错,原因是学生对错题还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若学生能将做错的题目积累起来,加以练习,并知道得出正确答案的思考过程,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不会再犯错了。所以,学生要在平时准备一本纠错本,经常将自己做错的比较典型的题目记录上去。对于纠错本,笔者的要求如下:

将题目背景抄写完整,包括图形,最好能自己画,因为在抄与画的过程中会重新理解题目。

写出这道题目的解析过程。这有助于清楚理解解答这道题目的思路,以便下次再遇到类似题目时不会出错。如果下次忘记思路了,还可以通过原来写的内容再次理解。

比如,有个学生这样纠错:

有一本300 页的书,用刻度尺测得其厚度为2.40cm,则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cm。错答:cm,0.01。

分析:2.40cm=24.0mm,最后一位永远是估计值,则它的前一位是毫米。题中有一个陷阱,书是300页,而求的是每一张的厚度。因为一张等于2 页,所以答案为300÷2÷2.40=0.016(cm)。

有效总结 篇9

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 该问题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 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证明教学模板化是一种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模板

模板一词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 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模板概念是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该系统由模板、支承件和紧固件组成, 常用的模板有多种类型。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它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 装拆方便, 可多次使用, 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模板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淀, 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播、传承的载体。使用模板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模板是为解决实际问题, 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积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结构、内容与版式的文档, 是个人与组织学习成果组织内转化或社会化转化的一种方式。模板化的含义有二:一是模板的设计、应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二是模板系统应用范围拓展的过程。

三、教学模板: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将上述模板概念引用到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模板。教学模板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 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优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的结构、内容与版式合一的文字载体。教学模板的功效:一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老教师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积淀与传承的工具, 是培养年轻教师的一种有效方法;四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常用的模板有:1、毕业论文类模板, 如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等;2、课程设计类模板, 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分析模板、价格调查与分析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广告策划书模板、营业推广策划书等模板;3、作业类模板, 如门店调查与分析报告模板、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思考题答题模板等;4、实习类模板, 如毕业实习报告模板、实习证明模板等;5、学生竞赛类模板, 如创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职业生涯规划模板等;6、其他类模板, 如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册模板、试题模板、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模板等。

毕业论文模板是涉及内容最多, 完成难度最大的模板。毕业论文模板在我国高校早已使用。目前普遍见到的毕业论文模板是结构型模板与版式型模板组成的二合一模板 (可用于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的论文写作) 。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是由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 (内容要求到二级目录和具体分析与写作方法) 组成的三合一模板。这样的模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市场开发策划书、商业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技巧, 还可以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抄袭现象、写作功底薄弱、选题过大过宽、论文格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 (论文) 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模板化应该是毕业论文规范化的有效方法。毕业论文模板化的优点十分明显:1、易控制选题范围;2、便于教师的指导;3、便于毕业论文的评价;4、可预防论文的抄袭;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6、有利于解决教师不足或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

毕业论文模板化适应于各个专业, 每个专业可以设计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模板 (难易系数不同) 供学生选择, 毕业论文模板化的关键是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的适宜性、难易程度能否实现论文写作的目的, 决定于毕业论文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设计的原则应该是:1、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2、具有现实的实用性与未来的发展性;3、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4、具有主要方法的应用性;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模板化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毕业设计 (论文) 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四、教学模板的设计

(一) 教学模板的主要类型。

文档模板的基本类型有三种, 即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教学模板一般是二合一或三合一模板。教学模板从内容和用途划分, 可分为毕业论文类模板、课程设计类模板、作业类模板等。

教学模板还可以按照知识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两维坐标来划分。知识的广度分为课程、专业和综合。课程是指单门课程的知识;专业是指两门及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综合是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知识。深度分为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这样, 教学模板就可分为九种类型。 (图1)

课程学习模板是难度最低的, 难度最大的模板是综合创新型模板。毕业论文一般应采用创新类模板, 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应采用应用类或专业学习类或综合学习类模板;日常教学应采用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

(二) 教学模板设计流程。

教学模板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用量最大的教学模板是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课程学习或应用类模板设计的流程, 见图2。 (图2)

1、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

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一切教学模板设计的依据。每个专业都应明确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依据社会需要和专业特点确定) , 以此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2、确定课程的核心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市场开拓能力。支撑市场开拓能力的是营销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就市场营销学而言, 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营销策划能力。

3、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有三:一是营销战略组合 (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 ;二是营销目标的确定;三是营销策略组合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

4、设计课程教学模板。

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习类模板, 如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等;第二类是应用类模板, 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报告模板、价格调查报告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促销调查报告模板等;第三类是创新类模板, 如营销策划书、推销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渠道策划书、营业推广策划书等。

5、教学模板的不断完善。

在使用前要进行模板的检查和修订;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用后要进行总结和完善, 以保证模板的质量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 教学模板的标准结构。

标准的教学模板不仅仅是一个三合一 (结构型、版式型和内容型模板的组合) 的结果型模板, 还应包括指导模板使用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标准。技术路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模板, 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评价标准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模板的主要关注点, 还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进行作业的评价。

(四) 教学模板的系统化设计。

这是从最终培养目标出发, 设计一个最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 以毕业论文模板指导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模板, 形成一个密切关联、子母支持的模板系统。 (图3)

市场营销专业可将营销策划书作为毕业论文模板。但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 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营销策划书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按营销策划书的内容进行分解, 将分解的部分内容落实到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也就是用营销策划书的内容统领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 这样就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事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完成了市场的调研、分析与预测, 毕业论文只需完成策划部分的内容即可。

五、从模板化到标准化的思考

教学模板化的过程是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 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和过程, 是实践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 也是探讨教学标准化的内容与方法的过程。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脸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GB/T 2000.1-2002)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明显优点是奠定基础、满足需要、保证质量、避免重复、统一协调、节约高效和快速学习。

“美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发起了‘标准化教育’的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及其相匹配的教育评价系统。改革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学生学术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不影响教师和学生个性、特色发展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适度标准化, 应该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模板化是标准化教育实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结论与建议

教学模板的形成是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培养学生能力需要的交集, 教师及教学团队进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优化积淀;教学模板对学生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知识转化能力的高效方法;教学模板对年轻教师的作用是知识、经验、技能和教学模式传承的载体;教学模板对学校的作用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持续提升的方法。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许多, 如有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 模板化能从技术层面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从毕业论文模板化到各个教学环节模板化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教学模板化;我国可以将教学模板的质量、数量和系统性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观测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2004]14号) [N].2004.4.8.

[2]赵蒙成.回到课程:美国“标准化教育”改革运动评介[J].课程.教材.教法, 2007.11.

有效总结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临床诊断的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共15例, 男性9例, 女性6例;男女比例为1.5/1。发病年龄在5个月~58岁之间, 平均发病年龄31岁, 12例为成人, 2例为儿童, 1例为婴幼儿。平均病程25.5个月 (5d~10年) 。1例住院5次, 5例住院2次, 其他均为1次。

皮肤损害:多发皮损12例, 单发皮损3例;皮损累及上肢3例;下肢12例 (臀部4例, 腹股沟1例, 大腿3例, 小腿6例, 膝关节1例, 踝部1例) ;全身泛发1例, 躯干6例 (腹部4例, 背部2例) , 颈部2例, 口腔2例, 阴茎1例。初发疹表现为丘疹11例, 水疱3例, 脓疱2例, 结节2例。

皮肤外表现:12例有一个或多个皮肤外损害 (贫血11例, 关节炎3例, 结膜炎1例) ;合并系统疾病8例 (全色素层炎1例, 肥厚型心肌病1例, 陈旧性肺结核1例, 肺炎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病毒性肝炎1例, 肝脾大2例, 溃疡性结肠炎2例, 肾病型肾炎1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1.2 辅助检查

7例做了皮损病理检查, 3例做了组织特殊染色 (PAS染色) , 均为阴性。

1.3 治疗方法

15例PG患者均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分为三组:A组:单用激素;B组:加用硫唑嘌呤/氨苯砜/柳氮磺吡啶/雷公屯多甙;C组:激素合并硫唑嘌呤/氨苯砜/柳氮磺吡啶/雷公屯多甙+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其中单用激素4例, 最大控制量为泼尼松66mg/d。3例重症患者并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全身症状消失, 溃疡面愈合为治愈;全身症状消失, 无新发皮损, 溃疡面愈合>50%为好转;全身症状无改善, 溃疡面愈合<50%或仍有新发皮损为无效。疗效见表1。

2.2 治愈结果

A组4例单用糖皮质激素, 一般剂量为1mg/ (kg·d) , 第2周开始起效, 第4周时有2例患者疼痛缓解, 溃疡愈合达60%或以上, 1例基本愈合出院, 总有效率为75%, 1例为婴儿病情恶化放弃治疗。B组8例患者以糖皮质激素并用细胞毒药物或其他, 其中并用硫唑嘌呤1例 (50 mg./d) ;2例并用氨苯砜或柳氮磺吡啶 (75~100mg/d) ;5例并用雷公屯多甙 (30~60mg./d) 。5例病情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2例达到临床治愈, 激素逐渐减量至30 mg/d出院, 有1例合并严重系统疾病死亡, 2例放弃治疗, 总有效率为75%。C组3例重症PG患者因溃疡面积广泛, 并有严重的系统损害, 或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及免疫抑制剂有禁忌证, 因此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冲击疗法, 一般剂量为400mg/ (kg·d) 法后, 连续3~5d, 1例患者在第1周时疼痛减轻, 溃疡愈合达到50%, 无新发溃疡, 达到临床治愈出院;1例病情好转激素减量出院, 2个月后溃疡再次复发, 治疗仍有效;1例坏疽性脓皮病好转, 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于3个月后死亡, 总有效率80%。

2.2 不良反应

2例患者出现腹胀、呃逆, 返酸等胃部不适症状, 停药后基本好转;1例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血压升高;1例患者出现外周血白细胞下降。

2.3 追踪随访问

10例PG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出院;3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 2例死亡。其中1例为儿童, 1例为婴幼儿, 1例合并血液恶性肿瘤, 1例合并有严重的系统疾病。3例有随访资料, 1例随访2月时皮损基本痊愈, 激素控制量为泼尼松30mg/d, 1例随访6月时皮损愈合, 1例随访1月后溃疡复发再次入院。

3讨论

PG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近几年来研究认为与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脓肿形成有关[1], 因此PG可能是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以皮肤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疾病。另外研究发现PG患者IL-8及IL-16表达过度[2], 提示PG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对炎症, 肿瘤或外伤过度反应有关, 但激发或维持这些异常的因素尚不清楚, 可能与遗传倾向、感染、副肿瘤性或副免疫现象等因素有关。还有学者认为PG常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 因此与自身免疫有关[3]。

典型的皮损初发表现为丘疹、脓疱、水疱或结节, 很快形成坏死性和粘液脓性溃疡, 伴有不规则形、淡紫色、潜行性破坏的溃疡边缘 (图1A) 。另一特点是表现出与皮损大小不成比例的剧烈疼痛, 而陈旧或已愈合的皮损表现出筛状瘢痕 (图1B) 。

A.大片红斑、散在溃疡、表面有结痂及瘢痕 (治疗后) B.手臂红斑及多个深在溃疡 (治疗前)

诊断PG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图2) 。实验室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均反应了疾病的活动性;

目前治疗PG的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 剂量一般是1mg (kg·d) , 15例患者均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 单用激素, 激素并用其他药物的有效率都在75%3例重症PG患者加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冲击疗法, 连续3~5d, 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病情就得到控制, 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而且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患者均能耐受。因此。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PG有效的辅助治疗办法, 特别是对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禁忌证患者[4,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感染既可以是PG的并发症, 又可以是皮肤防御力下降和免疫抑制的结果, 在应用细胞毒药物之前必须排除感染的存在。15例患者在来我院就诊前均进行积极的抗生素治疗, 但;反应不敏感。有学者认为对某些PG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可能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比如说加重感染或使淋巴瘤病情恶化;并且某些治疗对抗心磷脂综合征、血管炎、淋巴瘤暂时有效, 因此可能延误诊断。尽管随着医学进步, 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PG的治疗仍然在进一步探讨中。

A.皮溃疡形成, 表皮增厚伴细胞内水肿 (×10倍) ;B.真皮血管周围大量嗜中性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 (×40倍)

摘要:目的 对15例坏疽性脓皮病 (pyoderma gangrenosum, PG) 进行临床总结, 对3例丙种球蛋白冲击 (IVIG) 的疗法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总结15例坏疽性脓皮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各种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 15例PG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 3例重症PG加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疗效提高。结论 PG的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可成为一种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 (PG) ,丙种球蛋白冲击

参考文献

[1]Kruger S, Piroth W, Amo Takyi B, et al.Multiple aseptic pulmonarynodules with central necrosis in association with pyoderma gang-renosum[J].Chest, 2001, 119 (3) :977-978.

[2]Oka M, Berking C, Nesbit M, et al.Interleukin-8 overexpression ispresent in pyoderma gangrenosum ulcers and leads to ulcerformation in human skin xenografts[J].Lab Invest, 2000, 80 (4) :595-604.

[3]Wolff K, Stingl G.Pyoderma gangrenosum[M]//Freedberg IM, Eisen AZ, Wolff K, et al eds.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Medicine.New York:McGraw-Hill, 1999:1140-1148.

[4]JCummins DL, Anhah GJ, Monahan T, et a1.Treatment of pyodermagangrenosum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J].Br J Dermatol, 2007, 157 (6) :1235-1239.

上一篇:主体客体化下一篇:康西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