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队伍建设

2024-10-23

检察队伍建设(共12篇)

检察队伍建设 篇1

检察队伍是检察事业的基础, 没有过硬的队伍, 检察工作就得不到科学的发展, 因此, 检察队伍建设事关检察事业的根基和未来。如何密切联系实际, 抓好检察队伍建设, 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对于基层检察机关来说, 显得更加重要。

一、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检察机关是直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法律监督机关, 是检察机关的窗口, 正如曹建明检察长所言:“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 (1)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强调, 检察队伍建设要始终立足法律监督工作的全局、始终促进检察干警的全面发展、始终把检察队伍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检察机关, 注重面向基层、贴近基层、服务基层, 把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到基层检察机关, 以夯实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基。 (2)

二、当前基层检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多年来, 从最高检到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都很重视检察队伍的建设, 使检察队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专, 一步一步得到了加强。但是, 对于基层检察机关来说, 检察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 基层检察队伍人数偏少, 但案件却逐年增多, 案多人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类案件越来越多, 检察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但是检察队伍却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检察官法》要求检察官必须达到法律本科学历的硬性规定和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严格要求, 从长远来看, 有利于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但是, 由于突然提高了取得检察官资格的门槛, 给取得检察官资格带来很大难度, 加之我国当前对检察官的薪金和待遇与普通公务员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与自由且收入高的律师相比, 更是相形见绌, 而检察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却远远大于普通公务员和律师, 因此, 有很多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首选的职业也不是检察官。而随着岁月的推移, 老一辈检察官很多都已经退休, 或者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转移到非业务岗位, 有的中青年骨干由于在检察院的晋升渠道有限, 为了个人发展而离开检察院, 有的检察骨干力量业务能力强, 但因为付出和回报严重不成比例而日渐失去对检察官职业的热爱, 而转行做律师或到企业做高管, 使得具有检察官资格且能从事检察业务工作的检察官严重不足, 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

(二) 基层检察队伍总体业务素质不高, 与日益发展的检察工作不能相适应

随着三十多年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各级检察机关都非常注检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使整个基层检察队伍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相对于庞大的基层检察队伍来说, 高素质的人才还是非常有限, 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省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高素质的检察业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体现在侦查方面, 侦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低, 侦查能力有限, 侦查技巧单一, 主要依赖对嫌疑人的审讯, 获取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定案, 缺少司法会计、物证、电子证据、鉴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影响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开展;在民事行政检察业务方面, 由于基层检察机关以往长期有重刑轻民的思想, 不注重对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业务工作, 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实务经验, 就很难开展监督工作。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 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全面的监督权, 对民行检察队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少数基层检察干警宗旨观念不强, 不利于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 也是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 尤其是基层检察工作更是离不开群众。我们很多的案件线索是来源于群众的举报和申诉, 我们的调查取证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的息诉和解工作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但是, 少数基层检察干警却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对待群众态度生硬, 工作中不注重也不会和群众打交道, 使得很多工作开展得步履维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复杂化、检察机关责任和任务的加重, 使得部分检察干警容易被非主流甚至负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左右, 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得失, 社会责任感弱化, 缺乏对社会感恩和反哺的情感, 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四) 部分基层检察干警的思想作风不严谨, 不利于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 基层检察队伍工作作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在工作作风上存在懒、散、松现象, 少数干警办案、办事拖沓, 工作效率低, 敬业精神不足, 工作责任心不强, 精神萎靡不振, 上下班迟到早退;有的不求实效,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 (2) 在思想作风上, 少数科室负责人甚至院领导工作思路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 对工作成效满足于一般化, 缺乏在法律规定和允许范围内的开拓创新精神, 得过且过。 (3) 在生活作风上, 少数干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贪图安逸, 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多, 个别干警在执法办案中不注意小节, 不注意自身形象, 结交一些社会上背景和生活环境复杂的人做朋友, 出入一些检察官不应该去的场所, 严重影响检察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要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 在扩大检察队伍数量上下功夫

对于具有政法专项编制的人员招录, 要根据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 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进行招录;对于特殊岗位人才——譬如司法会计、刑事侦查、民行检察人员等的招录, 可以通过定向选调的方式进行招录;对于检察文员和合同制书记员, 可以由基层检察机关根据本院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进行招录。另外, 基层检察机关要会同当地组织人事部门一起制定政法专项编制检察人员的发展规划, 要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刑事案件的增长速度、职务犯罪的发案率及民行案件的增长等具体的业务数据来确定本院检察干警的扩编计划。

(二) 要推进基层检察队伍职业化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今年的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把检察业务能力建设置于法律监督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来抓, 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曹建明检察长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推进人才强检战略, 大力推进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3) 作为基层检察机关来说, 要抓住这一契机, 强化培养措施, 在提高人才素质能力上下功夫, 搞好检察队伍职业化建设:一是要注重多方树才, 积极开展各类检察业务人才的均衡培养, 既要培养刑事检察业务人才, 也要培养职务犯罪侦查人才和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人才;二是要注重系统化培养, 给各类检察业务后备人才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物质上的保障, 提倡和鼓励在职检察官参加高层次学历学位学习;三是要积极推进岗位练兵,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要加强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学习培训, 要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修改后的两大诉讼法, 学习领会修订后的刑事诉讼规则、民事行政办案规则, 以及刚刚颁布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 要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的实际能力; (4) 四要重点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认真落实《关于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意见》, 科学设置各类检察人员员额比例, 确定检察官职务序列和职数, 制定检察辅助人员管理办法等配套规定, 逐步建立分类科学、结构合理、权责明晰、管理规范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使广大检察干警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三) 要强化宗旨观念, 树立核心价值观, 抓好基层检察队伍作风建设

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强化宗旨观念这一核心命题, 切实强化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司法理念, 加强检察干警的群众观念教育, 消除群众观点淡薄的问题;加强群众路线教育, 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加强检察院人民属性教育, 解决为谁执法的问题。 (5) 新时期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这也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检察队伍的根本要求。在基层检察队伍建设中, 我们要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并结合本院的检察实践, 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和引领作用。针对基层检察队伍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 要抓好公正执法理念教育、艰苦奋斗作风教育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新时期检察官的良好形象。

(四) 完善检察队伍管理制度建设, 推进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发展

加强管理制度创新是提升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也是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 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框架内创新检察队伍管理体制机制, 通过管理提高检察队伍战斗力, 向管理要办案质量, 向管理要办案效率, 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深化干部任免制度改革, 以科学的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推行中层领导竞争上岗、一般干警双向选择制度, 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干警职务的晋升和主诉、主办检察官的任命上来, 逐步形成“过者罚、功者奖、庸者让、能者上”的竞争激励机制, 创造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 (2) 制定科学的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的任务动态量化考核指标, 建立与干警利益相挂钩的奖惩机制, 并严格考核, 兑现奖惩, 将目标责任与评先评优、奖金发放、干部任免相挂钩, 不搞一团和气的平衡和照顾; (3) 合理整合现有力量, 挖掘内部潜力。因院制宜搞好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的人员整合。对于刑事检察、自侦部门要配足配强办案人员, 对于民行部门要调配专门性人才, 力争做到用好一个人、带动一个科室, 对于控申、监所部门, 可以充分发挥老同志社会阅历丰富的优势, 对于政工、办公等综合部门, 可以充分发挥军转干部的作用。通过内部优化组合, 有效缓解当前基层检察院干警总量少, 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参考文献

①正义网:《曹建明: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全部战斗力的基础》, 2013-03-2611:19:00发布。

②正义网:《曹建明:检察队伍建设要做到“三个始终”》, 2013-03-2610:41:00发布。

③全面推进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系列评论之一:《抓住主题主线全面推进检察队伍建设》, 载《检察日报》2013年3月31日, 第一版。

④徐盈雁:《着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建设》, 载《检察日报》, 2013年3月2日, 第3版。

⑤陈俊平:《强化宗旨观念始终是检察队伍建设的核心命题》, 载《检察日报》2011年3月18日, 第3版。

检察队伍建设 篇2

摘 要 监所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众多部门之一,监所检察队伍建设关系监所检察职能履行情况以及检察队伍总体建设情况的成效,又因为监所检察队伍建设本身的重要性,特殊性,让笔者不得不对应着深入的去分析,去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监所 检察队伍 建设

监所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众多部门之一,承担着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在依法打击犯罪,保障被监管人合法权益,监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依法进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因为监所检察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环节、工作对象等较之其他检察部门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因而对监所检察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监所检察队伍建设又紧紧围绕着履行好监所检察职能为核心。

一、监所检察职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监所检察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的一个重要业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性:(1)职能上的广泛性。监所检察包括刑罚执行监督、监管执法监督、预防和查办监管人员职务犯罪等。具体来讲,监所检察的主要职责包括:对监狱、看守所执行刑罚和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假释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监督监外执行罪犯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受理被监管人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的控告、举报和申诉;承办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事项。(2)监督方式上的直接性。其他业务部门主要通过办案来体现监督职能,即监督贯穿在办案中,而监所检察部门则是直接对执法部门的执法和管理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进行监督,即监督贯穿在所有的执法和管理活动中,也就是说监所检察的主要工作就是监督,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监督而铺展。(3)检察形式的特殊性。通过派驻检察这一特定形式开展检察业务,是监所检察区别于检察机关其他业务部门的又一显著特点,要经常深入监管改造工作第一线,及时掌握监管场所动态,及时发现监管改造中存在和发生的问题。

二、监所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监所检察队伍建设,关系着检察队伍建设的总体成效。“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监所检察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无法完成好检察监督这一重大使命的。

(二)监所检察队伍建设,关系着监所检察部门履职能力的强弱好坏。监所检察部门素有“小检察院”之称,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能在该部门都有体现,既要承担对监管场所、监管场所干警执法行为的监督,又要承担监外执行罪犯社区矫正情况的监督;既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好监所检察原有工作任务,还有履行好新《刑事诉讼法》赋予监所检察部门新的职责。而要能胜任这样繁重艰巨的任务,加强监所检察队伍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监所检察队伍建设,关系着当下监所检察队伍现状的改善。通过近年来争创规范化检察室,监所检察业务全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监所检察队伍总体上得到了加强,但也应该看到,监所检察部门人员偏少,干警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身体素质较差,这些都与快速发展的检察业务和新时期下监所检察的重大使命不相适应。因此,亟待通过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提升能力。

三、监所检察队伍建设的特殊性

(一)人少任务重,心理压力大

由于监所检察部门承担的任务头绪繁多,仅正常的业务就有派驻检察室和监外执行检察两大块,而监所检察人员一般仅有3、4人,全国个别地区甚至还存在1人室2人科的现象,监所检察干警往往一个人执行的任务较多,尤其是在新刑事诉讼法赋予监所检察部门新增职能后工作量更是有所加大,并且,监管场所素来被称为“高压线”,在押人员出现自杀、逃跑、意外伤亡等事故后果严重,责任倒查机制严厉,长期驻监(所)的监所检察干警往往心理压力较大,“监管场所无小事“的意识较强,对待工作细致谨慎,如履薄冰,精神高度紧张。致力于通过自己过细的工作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保证监所安全,身心长期负荷。

(二)关系协调难,复杂因素多

与侦监、公诉等部门不同,监所检察部门与被监督对象直接接触,驻监(所)检察官,与被监督机关的干警基本上是全天候接触,甚至面对面开展工作,驻监(所)检察官的办公场所也是由被监督机关提供,在工作中需要与被监督机关的干警协调、配合的地方多。这既是监所检察工作的需要,但同时也加大了工作的难度,需要十分审慎地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监督与配合两者间寻找到 “平衡点”。否则,将不仅不利于外理好与派驻单位的正常关系,检察干警本人的履行能力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三)干警老龄化,调研能力差

监所检察部门相较检察机关其他部门,人员本就偏少,而且干警老龄化呈普遍性,虽然工作年限长的干警检察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但随着年龄偏大,脑力不支,文笔倒退也是事实,致使监所检察部门常常做了很多事,出了很多成绩,但较少被宣传报道出来,调研能力是监所检察部门的一块短板。

(四)负面影响多,工作环境远

一来监所检察干警职责所在,要与在押人员直接接触,要经常巡视监区、谈话、约见在押人员,受理在押人员及其亲属的申诉、控告、举报等等。由于在押人员的身份特殊性,往往负面情绪重,在与驻(监)所检察人员的直接接触中,除了正常的反应情况,反应问题外更多的是宣泄情绪,言语消极负面或愤恨焦躁,行为上也不乏有个别过激的事例,驻(监)所检察干警情绪受到的负面影响重。二来监狱、看守所位置多在郊区,与城市中心、院机关有一定距离,尤其是监狱,大多而言位置较偏僻,与城市中心,院机关距离较远,而且各个地方路况参差不齐,驻(监)所检察干警在驻地时间多,回院机关和回家时间少,易产生孤独感、被边缘化感。

四、加强监所检察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领导重视、结构优化

加强监所检察队伍建设,单位和部门负责人都应该高度重视。在考虑人员调配时,对监所检察部门要配足数量,优化结构,要将年富力强,积极上进的干警,选配充实到监所检察部门,为监所检察部门注入新鲜血液。部门领导更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要制订并认真落实各种教育管理制度。要经常开展学习、教育、谈心、练兵活动,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把干警用好,又要让干警成长,保证队伍的思想纯洁和步调一致。

(二)强化责任、爱岗敬业

由于监所检察干警处于特殊的工作环境,监所安全和社区矫正等工作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责任重大。而监所检察干警又相对较少,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检察干警事业心、责任心的教育,要教育干警领悟“监所安全责任重大”的精神实质,要发扬干警“人在阵地在”的爱岗敬业精神履行好监区巡视、羁押期限、收押释放,提讯会见、文明执法等监所环节的安全防范检察和社区矫正监督检察,坚持原则,大胆监督,全面地履行好监所检察职责。

(三)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在监所检察队伍建设中,要特别强调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水平。监所检察业务涉及面广,要学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业务学习抓紧抓好。要通过组织学习,使干警对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工作“四个办法”牢记在心,掌握开展监所检察工作方式方法,要通过学习新《刑事诉讼法》、《刑法》、《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重庆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监狱法》、《看守所条例》等法律法规,了解开展监所检察工作的相关规定和具体办法,为实施监督打好基础;努力把每一个监所检察干警培养成监所检察业务的“岗位能手”、“业务尖兵”。

(四)慎独慎微、廉洁奉献

监所检察干警单独执行任务多,远离院领导院机关,受到的监督制约少,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干警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在刑罚执行的各个环节,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益所动,始终慎独慎微,廉洁自律。要强化敬业奉献精神,引导干警树立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扎根基层,干好工作。

(五)关心爱护、政治保证

在加强监所检察队伍建设中,既要坚持从严治检,又要落实从优待检,切实解决好监所干警的实际困难,生活上关心爱护,工作上保障其交通设施、技术装备、后勤供给,为其切实履行检察监督职责提供支持。在此同时,要关切监所检察干警的政治进步,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该嘉奖的要嘉奖,该提拔的要大胆使用,使监所检察干警能时刻感受到组织或集体的温暖及领导关怀,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工作斗志。

三项举措 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篇3

一是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坚持党组正确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是队伍建设的根本保障,院党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领导和推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严治检,坚持“党建带队建”,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院党组为抓手,对事关检察工作和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统筹各方资源,下大功夫解决,推动各项检察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提高“五种能力”,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一,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增强检察队伍的群众意识,明确检察干警既是执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其二,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的首要价值追求,该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抓住每次难得的教育培训机会,加强检察干警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其三,提高新媒体舆情宣传沟通能力。该院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宣传检察工作新举措,增强群众对检察队伍的认同感,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其四,提高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该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数据”预防打击犯罪,帮助群众通过互联网提交资料,查询和了解有关案件信息,促进检务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五是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反腐倡廉是检察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该院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建立监督档案,做到从严监督,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

三是激发活力,坚持以人为本严管善待。该院不断健全队伍考评、奖励、晋升以及工作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干警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干警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廉洁从检十项纪律》等相关规定,加强内部管理,扎紧“权力的笼子”。创新机制,积极作为,敢作敢当,为平安高新区、法治高新区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蒋凯)

检察队伍建设 篇4

一、严以修身, 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排在第一位, 检察干警更应先修自身, 才能从根本上领会公正的社会价值意义、文明执法的方式方法、规范执法的法律思维。在检察文化活动过程中, 更要强化理论学习, 用理论知识与先进思想学习作为从检之本,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孟建柱书记和曹建明检察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司法工作规范、检察纪律规定, 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业务能力。将学习深入到领悟, 转而融会贯通的将精神运用到检察工作之中。

二、严以用权, 加大检察工作内部监督

应按照“五个过硬”要求, 全面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 确保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通过建章立制、设置人民监督员等方式, 将公平、文明、规范执法作为检察干警考核标准,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检察核心价值观, 从思想意识根本铲除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等消极执法情绪。加强公正、文明、规范执法, 在惩罚犯罪的同时对个人权益进行有效保障。

三、严以律己, 廉洁从检

在公正、文明、规范执法队伍建设的同时, 应引导检察干警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敬畏法纪, 守住底线, 不越红线, 形成风清气正、拒腐不沾、洁身自好的良好风气。全面落实党章、《廉政准则》和中央八项规定, 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干部人事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 从严规范干警司法行为, 从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从根本上杜绝腐化思想滋生, 以持续性地保证公正、文明、规范性地执法。在检察文化活动中, 认识到警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以举措并行以将警示教育的成效最大化。

四、谋事要实, 将各项专项活动落实到位

近年来, 为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检察系统应运而生多项整治专项活动, 从思想建设到执法能力全覆盖于检察工作始终, 检察文化建设应把握活动契机, 将活动视为较好地整治作风的载体, 以加大正风肃纪力度, 坚决杜绝走过程、走形式行为, 将专项活动的内容落到实处, 并且在后续工作中时常保持活动效果, 通过着力解决检察队伍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持公平、文明、规范执法。

五、创业要实, 真抓实干履职到位

通过提倡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着力解决能力不强、效率低下、协作不力、办事拖拉等检察工作问题, 引导检察干警立足岗位职责, 从完成任务需要出发, 进一步提升司法办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文字综合能力、攻坚克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 全面提升机关各层次的执行力和工作效能。在检察文化活动过程中, 可以采用更多干警参与的形式, 同时应经常走出单位, 走进社区, 走近群众, 倾听身边的声音, 解疑身边的困惑, 切实做到将检察工作与群众需求相契合。对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认真找准干警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和突出问题, 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以解决。结合检察实际, 牢固树立“能力席位”、“责权对等”的意识, 既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又要爱护大局、团结协作, 自觉维护个人和集体的荣誉与形象, 加快形成“担当责任、善做善成”的执行文化。

六、做人要实, 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

“做人要实”更是检察文化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内容, 因为“做人要实”不仅是一种作风要求, 更是一项社会价值标准, 是为人之根本。以坚持忠诚老实, 一切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价值观建设内容, 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促进团结和谐, 与人为善、虚怀若谷, 做到正气正派, 看待事情、处理问题出以公心、主持公道, 对错误言行和歪风邪气该抓的决不手软、该管的决不回避才能真正做到公平、文明规范执法。在检察文化价值观建设中, 始终贯穿“三严三实”精神, 坚持落实精神内容, 以务实地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检察队伍。

摘要:检察队伍是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司法机关, 是反腐倡廉队伍的中流砥柱, 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检察价值观是指引检察队伍良性发展的根本精神作用力, 因此其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应与时俱进的丰富内容, 在“忠诚、为民、公正、廉洁”队伍基本要求基础上,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作风建设要求, 以此促进新时期检察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三严三实”,检察价值观,检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汉明.论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02) .

检察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总结 篇5

1月9日,贵州省检察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为了着力选拔培养一批检察业务骨干、辅助骨干和行政骨干,引领和带动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贵州省检察院20出台《贵州省检察机关检察骨干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办法》,大力实施检察骨干队伍建设工程、检察干警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基层检察院建设“4+1”工程和“形象亮检”工程,为全省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年以来,先后有1个基层院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检察院”,12个基层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3个基层检察院被最高检记集体一等功,4个基层检察院获得“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示范院”称号,1个市(州)院荣获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

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民生资金保护专项检察工作,为8000多亿元民生资金安全提供司法保障。运用法律手段督促补种树木414.6万余株、补植复绿3.38万余亩,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首批开展提起公益诉讼试点,通过检察建议予以纠正等方式履行诉前程序490件,名列全国第一;提起公益诉讼30件,名列全国前茅。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案件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电子卷宗系统,对所有案件进行全程、实时、动态监督。9月,省检察院大数据应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集信息公开、案件质量评查、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大数据分析服务和案件智能研判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司法办案的内部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

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谭虎、“全国模范检察官”韩彩云、“全省先进工作者”刘勃、谢德锰、郭鑫,“全国最美青年检察官”王伟琴、“贵州十大最美政法干警”李龙兴以及被最高检追记个人一等功的冯定邦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检察队伍建设 篇6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途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检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组成部分,既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又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检察文化建设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检察文化要得到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加强和推进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检察文化是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机关群体在长期的法律监督工作实践和内部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检察机关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它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精神本质,是检察官优秀品质长期深厚的积淀,不但继承了中华文化“修身、立德、自律、刚正”的历史精髓,而且体现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鲜明时代特性。

检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广义的检察文化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检察制度的改革、检察从业人员良好道德的形成、公众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等;狭义的检察文化是与检察职业、检察活动相关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系统,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即检察机关的建筑、设施、装备,检察人员的着装、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等;二是行为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岗位培訓、调查研究、人际关系等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模式;三是制度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强化内部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与检察职业精神、司法观念、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四是精神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内部管理、组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独具检察特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二、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

201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检察文化建设作了明确规定,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了充分阐述,但由于受人员、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检察院对推进检察文化建设从思想上重视不够。有些基层检察院认为在人少案多的情况下开展检察文化活动是对正常工作秩序的冲击,是不务正业;有些认为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开展检察文化活动是浪费、是搞形象工程等,未意识到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检察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可有可无,被虚无化。而有的基层检察虽然也进行检察文化建设,但只是被动地将其作为上级检察机关布置的任务来完成,且大多完全按照上级检察机关制订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进行,以满足上级检察机关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形式要求为检察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足,导致检察文化建设表层简单化

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包含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四个层面,它们之间是一个由表到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但从各地进行的检察文化建设实践来看,大部分检察干警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对于检察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清。有的领导、干警甚至将检察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开展一些文艺、体育、娱乐活动,导致对检察文化内涵认识的表层化、简单化、娱乐化,很多基层检察院的检察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体现不出一个院的文化氛围、干警精神风貌,更体现不出检察文化的引领、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作用。

(三)检察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检察文化建设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2010年12月高检院下发《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后,一些基层检察院能够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检察文化建设实施意见,但是大部分基层检察院对文化建设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明确。没有制度作支撑,检察文化建设就难以取得实在的成效和获得长足的发展。

(四)检察文化建设没能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检察文化是一种职业群体文化,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就应当注重群策群力,依靠全员的力量去构筑检察文化的大厦。这样就应当要求每一位检察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敏才智。但是有些基层检察院的文化建设因为流于形式等原因,并没能调动和发挥干警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没有形成一种全院性的文化氛围,检察文化建设成为了少数人的“舞文弄墨”。没有多数人的参与,检察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环境,丧失强大的生命力。

三、加强和推进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的途径

检察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本文认为加强和推进基层检察文化建设,应结合检察文化内涵,从加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这四个方面出发。

(一)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实检察物质文化

检察物质文化是司法理念的一种外在的物质表现,其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有检察机关的建筑、场地、设施、装备、制式服装,以及检察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等。在检察物质文化建设实践中,各地基层院根据各自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对检察文化建设有着不同的侧重。有的地方侧重改善办公环境,有的侧重增加车辆装备,有的侧重塑造检察形象等。然而这些只不过是表层的检察物质文化,核心的检察物质文化应当是既能体现检察工作特征,又能长期促进检察业务工作向前发展的物质建设。因此,笔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才是检察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检察信息化建设是与其他各项检察业务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要促进检察事业向前发展,则应抓好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办公办案相结合。通过全面应用检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业务部门的案件通过系统进行流转,实现网上办案、审批、查询等功能,加强对案件的全程跟踪监督。档案文书也应实现网上流转,促进无纸化办公的发展。二是要与侦查工作相结合。通过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高清侦查指挥中心等,拓展侦查手段,提高初查和侦查工作的效率,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三是要与举报信访工作相结合。完善网上举报系统、12309举报电话系统,开展检察长网上视频接访,不定期开展检察长在线与网民交流活动,安装更新录音设备,提高录音质量及存储量,方便群众电话举报、反映情况,提高便民水平。四是要与宣传工作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不断拓宽检务公开、预防职务犯罪渠道,积极宣传检察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的成果等。

(二)通过强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引领检察行为文化

领导干部是检察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而检察文化建设要取得成效是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大力倡导、精心培育及率先垂范的。但在新时期检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和新要求、新制度不相适应的旧习惯、旧观念等,而要使检察文化的建设能在行为文化层面上真正取得实效,这些旧的习惯行为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修正。因此,在建设新新时期检察文化时,领导干部要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包括专业知识、执法能力、人格魅力、优良作风以及对检察文化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等去带动和引领全体干警,使干警们切实地体会到检察文化给检察事业和自身带来的发展。而领导干部要能引领导干警的行为,必须要做到六个表率。

一是要成为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自觉践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要成为制度执行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案,文明办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三是要成为廉政建设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以身作则,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公正执法,刚正不阿。四是要成为作风建设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發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五是要成为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讲究良好形象,掌握公务和社交礼仪,言语行为得体大方,与人相处融洽和谐。六是要成为终身学习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勤于钻研业务,破解工作难题,推进检察工作发展。

(三)通过强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检察制度文化

规范化建设是检察机关实现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等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检察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行规范化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来推进。一是要是要健全规章制度体系。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并不是面面俱到,因此检察机关在执法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别环节“无法可依”的问题。所以,在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的每个方面或每个环节上都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并在制定的规章中体现所要倡导的检察文化,是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二是要增强干警的执行意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自觉认真地运用规章制度来管案、管事、管人,促进全体干警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从而营造良好的制度执行文化氛围。三是要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保障机制。一个制度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因此规范化建设在构建制度体系的同时,就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对擅自违反制度的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以保障制度能得到正确严格的执行。

(四)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检察精神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和检察精神文化都重视研究人的思想,重视精神因素对人的影响。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是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全体干警对检察文化形成统一认知,提高文化适应力,从而主动参与检察文化建设,共同塑造先进检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题,根据精神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针对检察干警思想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检察干警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着力点,通过多做思想动员、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凝聚人心的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在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同时使所要倡导的检察精神文化得到全体干警的认同。二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要针对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干警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眼界不断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情况更加复杂的新特点,不断创新方法方式,将思想政治工作由以往的单向灌输型方法向交流互动型方法转变,由单纯说教向多种载体传播转变,运用好检察局域网、互联网等新兴载体,突出精神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独特性和实践性,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性和生动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采用沟通疏导、群众参与和民主讨论等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耐心诚恳、潜移默化,切忌简单生硬粗暴。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和实际需要,把大道理贯穿和渗透在小道理之中,体现对人的关爱,让人感到平实可亲,入情入理,富有人情。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检察精神文化得到检察干警的内心认同,减小倡导的精神文化与现实的精神文化间的差异,逐步实现两者的同一。

检察队伍建设 篇7

坚持理念文化引领, 提高干警职业素养

津南区检察院党组织紧密联系检察工作实际, 把检察文化建设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注重进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教育, 突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 引导干警恪守“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 进一步强化检察职业责任, 培养检察职业精神, 提高干警的检察职业素养, 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教育、引导、规范、激励”等作用。

(一) 培育理想信仰

津南区检察院通过组织干警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告会和主题观影活动, 参观“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周恩来”巡展活动进行“清廉务实、执法为民”主题教育。组织举行“检察官宣誓”活动, 让干警面向国旗对党和人民表达自己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坚定信念。通过组织检察人员系统学习我党光辉的奋斗史, 增强献身使命、为党增辉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邀请一线劳模上党课、党校教授作专题讲座,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 培育执法理念

津南区检察院通过组织“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主题征文活动、举办全国爱民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定期开展“以案析理”案件研讨沙龙、执法规范和执法作风专项查摆整改等活动, 教育引导干警牢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自觉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内化为检察人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 忠诚履行检察职责, 维护公平正义, 服务改革发展, 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

(三) 培育职业道德

津南区检察院将检察职业道德列入日常教育和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举行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从我做起”签名活动, 表达检察干警忠于法律的坚定信念和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公正廉洁执法的坚定决心。组织开展“检察干警职业道德修养”主题征文活动, 使全体干警更加准确地把握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精神实质, 道德修养境界得到升华, 服务意识得到提高, 监督能力得到增强。组织干警创作人生格言, 在院局域网上滚动播出, 以此励志修行, 激励干警奋发进取。

坚持素能文化提升, 增强干警履职能力

学习是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津南区检察院党组多年来始终坚持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检察院建设, 以提升干警综合素能为抓手, 切实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一) 着力培育崇尚读书学习的“书香检察”, 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法律监督能力

津南区检察院扩建了图书室, 陆续购进法律、政治、经济、文学、历史、体育、科技等多门类书籍, 并定期增加新书, 同时建立电子阅览室供干警上网学习。2014年区检察院图书室被市总工会评定为市级职工书屋。

(二) 突破传统的检察文化建设工作方式, 积极创新, 利用网络信息化途径开展检察文化建设, 通过发挥网络优势推进学习和交流

津南区检察院充分利用局域网和宣传橱窗, 在局域网首页和政治处网页开辟了“检察官风采”、“检察文苑”、“理论前沿”、“廉政教育”、“党团园地”、“荣誉室”、“学习安排”等多种学习和宣传专栏, 服务干警学习和交流活动。

(三) 围绕岗位特点, 扎实开展岗位练兵, 加速专业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 津南区检察院以“公诉青年论坛”、“津南检察论坛”等各类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案件质量评比、书记员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 全院干警尤其是青年检察干警的各项业务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和提升。通过开展法律文书制作、公诉人辩论、信息化运用、公文写作、案卷评比等业务技能竞赛, 突出以赛代训的全员性, 提高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案件点评活动, 各抒己见, 分析查摆问题和不足, 在总结整改中提高、规范执法水平。

坚持营造和谐文化, 凝聚队伍的战斗力

津南区检察院注意结合自身实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文娱活动, 精心打造人文文化、暖心文化, 建设营造宽松和谐环境, 为队伍建设注入新的内涵, 进而凝心聚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战斗力的检察队伍。

(一)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津南区检察院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公条件和资金, 购置相关文体器材并建立了卡拉OK多功能厅 (大会议室) 、乒乓球室、健身房、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宣传橱窗、视频会议室等设施, 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设施保障。利用现有的3个小型展厅, 已连续3年举办了“展现检察风采、共建美丽津南”摄影、书法比赛活动。另外, 通过动态更新局域网检察文苑、检察官风采等栏目内容, 充分展示区检察院检察干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修养。

(二) 组织成立了各类文体活动组织

近年来, 津南区检察院先后成立了羽毛球队、乒乓球队、文艺小组、棋牌小组、书画摄影小组、拔河队、足球队、篮球队等文体组织, 并结合工作实际调配时间适时开展活动。同时充分发掘社会资源, 提升检察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区检察院专门聘请了国家美协会员、天津美协副秘书长史振岭等一批专门从事书法、绘画、摄影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区检察院的检察文化艺术顾问, 积极发挥区检察院艺术顾问的引领作用, 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培训, 切实提升全体干警的艺术修养、品位和实用技能。

(三) 打造“暖心文化”, 彰显人文关怀

津南区检察院始终关注干警的切身利益, 积极为干警排忧解难。一直以来, 区院党组坚持“四个必到访”, 从行动上关爱每位检察干警, 即检察干警生病住院必到访、检察干警家庭遇到严重困难必到访、检察干警家庭婚丧大事必到访、检察老干部过生日必到访。另外, 自2006年以来随着区院外地籍干警人数的逐年增加, 区院还形成了党组与外地籍干警共度中秋节这一不成文的规定, 6年来从未中断。通过一系列的暖心活动, 走进了干警心里, 激发了干警干事创业的热情, 全面提升了区检察院检察工作水平。

坚持廉政文化引领,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廉政文化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树立清廉检察形象的有效途径, 是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干警身处反腐倡廉的第一线, 必须首先做到清正廉洁, 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负责的人生观、奉献的价值观、发展的世界观、正确的权力观。

(一) 坚持常态化教育管理

津南区检察院坚持以廉政文化推动廉洁从检、勤廉履职教育的深入, 把廉政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 坚持长计划短安排, 做到了安排理论学习有内容、干警办案有要求。通过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洁教育周期化, 使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关、地位观、利益观。

(二) 坚持廉政文化教育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引领干警公正执法、廉洁从检。通过组织干警到平津战役纪念馆观看党和国家领导人廉政图片展, 观看检察机关教育题材片《远山》、市纪委录制的纪录片《欲》以及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创作廉政书画对联、举办廉政书法摄影展等活动, 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使得廉政教育入脑入心, 自觉付诸行动。

(三) 积极开展教育实践行动

检察机关队伍建设与执法公信力 篇8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信力,队伍建设

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就是检察机关通过公正严格文明执法, 全面履行职责, 赢得党、国家和人民群众信任的能力。

1 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必要性

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建设, 不仅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支撑部分, 提升检察公信力,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是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是实现检察职能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唯一法律监督机关, 这一宪法定位体现了检察机关的国家性、公权性和法律监督属性, 检察机关的司法活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化身。

二是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是检察机关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增长明显。检察工作必须始终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群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信任, 是维护检察公信力的最佳体现。

三是提高检察机关公信力, 是实现司法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既要求我们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又要求我们加强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及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保障民生民利。

检察机关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 才能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2 当前检察队伍建设存在的普遍题问

提升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公平、高效行使检察权, 更好地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多年来, 检察机关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难发现, 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 与党和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期待相比, 检察队伍建设还有很多不适应。一是有的对队伍当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认识不清, 甚至盲目乐观, 总是把自己的长处有意无意放大, 而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得不够清楚。二是少数检察人员素质不高、作风不正、执法不公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 极少数干警拈轻怕重, 对布置的工作推三阻四, 这山望着那山高, 在一个地方工作一两年、两三年, 就强烈要求调整工作岗位, 不调整就消极怠工;三是队伍整体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一些地方人才流失严重。四是检察官断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五是检察队伍管理机制不够科学。现有的检察人员管理体制没有体现工作专业特性, 人员分类权责不清、目标不定、利益不均, 专业人员配备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

3 强化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方面要强化业务能力素质, 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水平。

业务素质教育是检察队伍建设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队伍的认可和较高的评价,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通过加强培训提升专业能力。近年来, 年轻干警逐年增加, 检察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同志学有活力, 是我们事业的希望之所在, 但是由于缺少复杂环境的历练, 接触社会层面较窄, 对于案件的掌握, 往往比较教条化, 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检察机关担负着带领这些大学毕业生了解社会, 教会这些大学生认识社会, 激励这些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任。积极构建“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 深入推进正规化分类培训。

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 激发队伍活力。完备的法律和制度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来执行, 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坚持“一岗双责”制, 强化一般干警的责任制, 严格考核标准, 坚决兑现奖罚, 推行末位检讨或淘汰制。使干警在工作、生活以及业余时间均做到有纪可约, 有章可循, 促进队伍管理的廉洁化、规范化, 建立了一种能上能下、择优汰劣的用人机制和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优化干部结构,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激发整体活力。

三是提高服务, 以执法为民树立公信力。“执法为民”是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思想基础和核心所在。要在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好“执法为民”的信念, 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法的目的和归宿, 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认同。

四是要重视作风建设, 提升检察队伍形象。要大力倡导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靠实践检验,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 完善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制度, 采取领导包案等办法, 化解涉检信访积案。在各级干部中真正形成干正事、务正业、走正道的良好风气。

另一方面要强化基层队伍建设, 促进检察工作健康发展。

据统计, 88%的检察院、91%的案件、72%的检察人员在基层, 检察队伍主体和业务重心在基层。如何打造一支“政治强, 品德高, 业务精, 作风硬, 纪律严”的检察官队伍, 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检察机关必须考虑的问题, 更是每一个基层检察院应该考虑的问题, 就此方面而言笔者认为:

一是领导班子建设。基层检察院承担了检察机关大部分工作量, 但是干警的行政级别很低, 干警成长的环境有限, 制约了干警工作的动力。如何发挥干警的能力, 挖掘干警的潜力, 是每一个基层检察院领导班子必须考虑的问题。“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要明确只有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只有加强基层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方能打造出有位、有为、有理、有节、有素养、有亲和力的基层领导集体, 才能打造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二是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有较高法律素养、符合检察官法规定条件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

三是建立探索和创新队伍管理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 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用制度规范行为, 做到有章可循, 在建立和出台新制度时, 要深入实际考虑工作, 充分调查研究, 认真进行酝酿, 力求制度具有长期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以廉洁执法树立公信力。廉洁执法是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基本底线。检察机关要把加强检察内部监督放在与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 努力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 监督就延伸到哪里。由于基层检察人员是检察院执法公信力的主要载体, 执法公信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担履行检察职能的检察人员社会形象, 检察机关应该围绕塑造良好社会形象, 以“培养良知、不越底线”为重点, 弘扬“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只有切实增强执法信誉度、社会认可度和人民满意度, 才能全面提高基层检察执法公信力。

4 结语

检察队伍建设 篇9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 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呈现了高发态势。此类案件类型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型案件, 例如经济垄断, 侵犯众多消费者知情权等;二是环境污染型案件, 侵犯不特定群体的健康权;三是行政机关的不正确履职导致的侵犯公共权益的案件, 例如行政性垄断、国有资产的非正常减少、行政行为侵权等。

随着检察改革的推进, 检察官责任制、员额制、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成为了此次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检察制度改革, 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也将进行整合。检察机关的主要业务应划分为刑事检察、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综合业务四个方面。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 (检察官助理、司法警察、书记员、技术人员) 、司法行政人员。本文以公益诉讼的属性与特征为切入点, 深入研究检察改革后的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机制, 进而提出了笔者的构想。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结合我国当下检察改革的实际, 提出了公益诉讼办案队伍建设的构想。由于公益诉讼的本着维护公共利益及民事、经济法律正确实施的宗旨, 笔者认为公益诉讼权是民事检察权的延伸, 但并不等同于民事行政检察权, 因为公益诉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法律监督, 而公权力介入则意味着国家加强经济活动的监管, 行政机关及其做出的行政行为譹) 的约束。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业务, 应当设立专门承担这种诉讼活动的内设机构, 此内设机构是独立于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而检察机关也应当设置专门的公益诉讼部门与办案组, 确保国家对公益诉讼的资源与智力上的倾斜。

二、公益诉讼办案人员的产生

笔者认为, 公益诉讼部门办案组人员构成可以参照检察官遴选, 而又不完全照搬检察官的产生机制。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的来源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内部选拔机制。本院未被选任进入检察官序列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助理检察官或书记员可以参加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考试成为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二是公开遴选机制。鼓励通过司法考试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工作经验譺) 的政法干警通过遴选考试加入公益诉讼检察官队伍。三是社会招考机制。允许符合检察官任职条件的民商法、行政法律师、法学家通过笔试、面试, 担任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

通过检察官任职考试的人员, 在试用期满合格后, 由本院党组提名, 经同级人大任命取得检察官资格。如果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符合其他业务部门检察官的任职条件, 可以实行内部人员流动, 担任其他业务部门的检察官。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遴选产生, 实行严格的分类招录制度。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应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与公务员考试, 试用期满合格后任命为检察官助理。针对书记员的招录, 应当要求其具有相应的速录能力或资格, 可在书记员招录的面试环节中应当增加速录能力考试。

三、公益诉讼办案组

(一) 办案组人员组成

公益诉讼办案人员包括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三类。笔者建议, 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一般由15至20人组成, 包括正副负责人各1人, 内勤1至2人, 下辖3个办案组, 分别为“消费者公益诉讼办案组”、“行政公益诉讼办案组”、“环境公益诉讼办案组”, 每个办案组由4至6人组成, 检察官1人, 检察官助理2至3人, 书记员2至3人, 司法警察1人。办案组人员及人数的具体安排视承办案件的复杂程度, 由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决定。

(二) 办案组人员分工

检察官的职能是在决定立案之后统筹调查工作的开展, 调查方案应同负责人共同制定,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对本人承办的案件终身负责。在案件调查终结后代表检察机关出庭参与公益诉讼。

检察官助理与书记员属于司法辅助人员序列, 接受检察官的业务指导, 具体负责实施调查活动, 执行调查方案以及其他程序性业务。调查工作结束后负责制作《XX公益诉讼案件呈请初查报告书》、《XX公益诉讼案件初查结论》、《XX公益诉讼案件呈请立案报告书》、《XX公益诉讼案件审查起诉报告书》等法律文书。调查活动结束后与检察官助理共同制作案件卷宗。在诉讼活动中, 书记员负责协同检察官助理记录案件的《询问笔录》、《庭审笔录》, 内勤可由书记员担任, 负责日常行政性以及事务性工作。司法警察负责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在调查取证环节中的人身安全, 也可以参与调查取证工作。

(三) 办案人员的待遇与职级晋升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实行按期晋升的制度, 连续取得“称职”评价满4年即可晋升, 如果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前1年晋升。检察官助理及书记员的级别分为5级, 也是实行按期晋升制度。工作满5年、符合条件的检察官助理可以参加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遴选考试。在待遇方面,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可以略高于同级别其他业务部门的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 增加专项办案津贴。具体标准由各省一级检察院会同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视本地区经济情况制定;公益诉讼办案组的书记员待遇与职级晋升同其他部门书记员基本一致。

四、结语

公益诉讼制度历史悠久, 在发展历史上要早于检察制度。公益诉讼是普通共同诉讼, 是实现请求权的诉讼, 而不是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 也不是变更或终止某种法律关系。公益诉讼的目的具有公益性, 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民事或行政诉讼的本质特征。在公益诉讼中, 检察机关的介入只是充当“社会公共代理人”的角色, 并不是公益诉讼的当事人。所以,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不完全是在履行国家法律监督职能, 主要是在维护社会公共的利益。

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的有关制度, 是响应国家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民事诉讼法及最高法出台的关于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都是这一举措的反映。公益诉讼不同于民事行政检察, 前者着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后者以法律的正确实施为宗旨。检察权介入公益诉讼的直接目的在于维护公益与法律正确实施, 体现了法的秩序与正义的价值。公益诉讼本质上是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 这种诉讼较为特殊, 不仅仅是维护个体利益, 也有社会公共的利益, 公益诉讼重在自由的价值, 是民事行政检察权的延伸。公益诉讼是一项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活动的业务, 在公益诉讼过程中, 办案人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确定权益受到损害群体的范围以及具体的程度, 给社会造成的影响,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工作, 具有一定的难度、较一般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工作量较大。笔者认为, 公益诉讼权的正确运行, 需要专业的法律职业者进行操作。这就亟需构建公益诉讼官制度, 这不仅能够解决检察权与公益诉讼权的矛盾, 也有助于实现一些专工民商法与行政法的检察干警人尽其才,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笔者提出建立一套独立的公益诉讼办案机制。一是建立独立于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公益诉讼部门, 受检察机关党组的直接领导。二是建立公益诉讼办案程序, 经过“案件受理-线索初查-立案-调查取证-审查起诉-提起诉讼-诉讼监督”的程序, 诉讼监督贯穿于公益诉讼的始终。线索初查、立案、审查起诉、提起诉讼、诉讼监督等程序的启动由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 案件调查取证的策略、方案由检察官决定, 由检察官助理负责实施。检察官与检察助理负责出庭参诉, 案件的记录或其他事务性工作由书记员负责执行。

摘要:公益诉讼制度历史悠久, 在发展历史上要早于检察制度。公益诉讼是普通共同诉讼, 是实现请求权的诉讼, 而不是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 也不是变更或终止某种法律关系。公益诉讼的目的具有公益性, 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民事或行政诉讼的本质特征。检察机关被赋予了公益诉讼权能, 因而公益诉讼业务也应当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独立业务, 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活动应由专门人员承担, 文章从公益诉讼与司法改革的两个角度出发, 浅谈公益诉讼办案队伍的构建。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队伍,构建

参考文献

[1]贺海仁.公益诉讼[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年2月.

[2]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72.

[4]史彤彪, 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7.

检察队伍建设 篇10

一、检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检察文化是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机关群体在长期的法律监督工作实践和内部管理活动中, 逐渐形成的具有检察机关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它反映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精神本质, 是检察官优秀品质长期深厚的积淀, 不但继承了中华文化“修身、立德、自律、刚正”的历史精髓, 而且体现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鲜明时代特性。

检察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 广义的检察文化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检察制度的改革、检察从业人员良好道德的形成、公众法律素养的普遍提高等;狭义的检察文化是与检察职业、检察活动相关的诸多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系统, 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即检察机关的建筑、设施、装备, 检察人员的着装、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等;二是行为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岗位培训、调查研究、人际关系等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模式;三是制度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强化内部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与检察职业精神、司法观念、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四是精神文化。即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能、内部管理、组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独具检察特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二、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度不够

201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检察文化建设作了明确规定, 对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了充分阐述, 但由于受人员、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部分基层检察院对推进检察文化建设从思想上重视不够。有些基层检察院认为在人少案多的情况下开展检察文化活动是对正常工作秩序的冲击, 是不务正业;有些认为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开展检察文化活动是浪费、是搞形象工程等, 未意识到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导致检察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可有可无, 被虚无化。而有的基层检察虽然也进行检察文化建设, 但只是被动地将其作为上级检察机关布置的任务来完成, 且大多完全按照上级检察机关制订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进行, 以满足上级检察机关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形式要求为检察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 对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足, 导致检察文化建设表层简单化

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包含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四个层面, 它们之间是一个由表到里, 由浅入深的过程。但从各地进行的检察文化建设实践来看, 大部分检察干警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对于检察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认识不清。有的领导、干警甚至将检察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开展一些文艺、体育、娱乐活动, 导致对检察文化内涵认识的表层化、简单化、娱乐化, 很多基层检察院的检察文化建设形式单一, 内容空洞, 体现不出一个院的文化氛围、干警精神风貌, 更体现不出检察文化的引领、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作用。

(三) 检察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 检察文化建设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长足的发展, 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2010年12月高检院下发《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后, 一些基层检察院能够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检察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但是大部分基层检察院对文化建设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予以规范和明确。没有制度作支撑, 检察文化建设就难以取得实在的成效和获得长足的发展。

(四) 检察文化建设没能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检察文化是一种职业群体文化, 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就应当注重群策群力, 依靠全员的力量去构筑检察文化的大厦。这样就应当要求每一位检察人员积极参与其中, 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敏才智。但是有些基层检察院的文化建设因为流于形式等原因, 并没能调动和发挥干警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没有形成一种全院性的文化氛围, 检察文化建设成为了少数人的“舞文弄墨”。没有多数人的参与, 检察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环境, 丧失强大的生命力。

三、加强和推进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的途径

检察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很多, 本文认为加强和推进基层检察文化建设, 应结合检察文化内涵, 从加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这四个方面出发。

(一) 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实检察物质文化

检察物质文化是司法理念的一种外在的物质表现, 其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有检察机关的建筑、场地、设施、装备、制式服装, 以及检察人员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等。在检察物质文化建设实践中, 各地基层院根据各自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对检察文化建设有着不同的侧重。有的地方侧重改善办公环境, 有的侧重增加车辆装备, 有的侧重塑造检察形象等。然而这些只不过是表层的检察物质文化, 核心的检察物质文化应当是既能体现检察工作特征, 又能长期促进检察业务工作向前发展的物质建设。因此, 笔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才是检察物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检察信息化建设是与其他各项检察业务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信息化建设要促进检察事业向前发展, 则应抓好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办公办案相结合。通过全面应用检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各业务部门的案件通过系统进行流转, 实现网上办案、审批、查询等功能, 加强对案件的全程跟踪监督。档案文书也应实现网上流转, 促进无纸化办公的发展。二是要与侦查工作相结合。通过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高清侦查指挥中心等, 拓展侦查手段, 提高初查和侦查工作的效率, 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三是要与举报信访工作相结合。完善网上举报系统、12309举报电话系统, 开展检察长网上视频接访, 不定期开展检察长在线与网民交流活动, 安装更新录音设备, 提高录音质量及存储量, 方便群众电话举报、反映情况, 提高便民水平。四是要与宣传工作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 不断拓宽检务公开、预防职务犯罪渠道, 积极宣传检察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的成果等。

(二) 通过强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引领检察行为文化

领导干部是检察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而检察文化建设要取得成效是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大力倡导、精心培育及率先垂范的。但在新时期检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一些和新要求、新制度不相适应的旧习惯、旧观念等, 而要使检察文化的建设能在行为文化层面上真正取得实效, 这些旧的习惯行为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修正。因此, 在建设新新时期检察文化时, 领导干部要依靠自身的影响力, 包括专业知识、执法能力、人格魅力、优良作风以及对检察文化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等去带动和引领全体干警, 使干警们切实地体会到检察文化给检察事业和自身带来的发展。而领导干部要能引领导干警的行为, 必须要做到六个表率。

一是要成为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严守政治纪律。自觉践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要成为制度执行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 严格依法办案, 文明办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自觉接受监督。三是要成为廉政建设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 以身作则, 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公正执法, 刚正不阿。四是要成为作风建设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发扬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的精神。五是要成为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讲究良好形象, 掌握公务和社交礼仪, 言语行为得体大方, 与人相处融洽和谐。六是要成为终身学习方面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各种新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 勤于钻研业务, 破解工作难题, 推进检察工作发展。

(三) 通过强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检察制度文化

规范化建设是检察机关实现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等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也是检察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行规范化建设, 应从以下三方面来推进。一是要是要健全规章制度体系。由于国家法律法规并不是面面俱到, 因此检察机关在执法和管理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个别环节“无法可依”的问题。所以, 在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的每个方面或每个环节上都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并在制定的规章中体现所要倡导的检察文化, 是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二是要增强干警的执行意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带头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 自觉认真地运用规章制度来管案、管事、管人, 促进全体干警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从而营造良好的制度执行文化氛围。三是要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保障机制。一个制度要有长久的生命力, 必须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因此规范化建设在构建制度体系的同时, 就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对擅自违反制度的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 以保障制度能得到正确严格的执行。

(四) 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检察精神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和检察精神文化都重视研究人的思想, 重视精神因素对人的影响。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不但是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使全体干警对检察文化形成统一认知, 提高文化适应力, 从而主动参与检察文化建设, 共同塑造先进检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题, 根据精神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 针对检察干警思想现状,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检察干警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着力点, 通过多做思想动员、释疑解惑、提供服务、凝聚人心的工作, 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在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同时使所要倡导的检察精神文化得到全体干警的认同。二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要针对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干警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眼界不断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情况更加复杂的新特点, 不断创新方法方式, 将思想政治工作由以往的单向灌输型方法向交流互动型方法转变, 由单纯说教向多种载体传播转变, 运用好检察局域网、互联网等新兴载体, 突出精神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独特性和实践性, 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性和生动性。要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教育人、引导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 采用沟通疏导、群众参与和民主讨论等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做到耐心诚恳、潜移默化, 切忌简单生硬粗暴。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和实际需要, 把大道理贯穿和渗透在小道理之中, 体现对人的关爱, 让人感到平实可亲, 入情入理, 富有人情。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才能使检察精神文化得到检察干警的内心认同, 减小倡导的精神文化与现实的精神文化间的差异, 逐步实现两者的同一。

摘要:检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检察院工作相互影响, 互相促进, 是检察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检察院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文章试从正确理解检察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并探索促进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基层检察长谈基层院建设 篇11

2005年以来,我院将国际质量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与检察实际有机结合,遵循法律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并形成了切合我院实际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检察业务建设、检察队伍建设、检务保障建设三结合的规范化长效管理机制暨以队伍管理、业务管理、保障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评价五大管理程序为主要特点的合规管用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我院不仅将1995年获得的“全国模范检察院”保持至今,2007年还取得了“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等新的荣誉。现简要阐述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对基层院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有所裨益。

一是强化理念转变,树立科学的执法规范意识和严谨的职业精神。首先,坚持开展“把规范养成习惯,将功夫用在细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贯穿始终,强化工作的规范意识,细节意识,要求检察人员深刻理解规范的实质;其次,坚持以理念的更新提高队伍的综合执行力。总结提炼出“一种精神、六个理念”,通过理念的转变和道德情操的升华,促进检察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检察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是强化过程控制、流程管理,建立检察业务标准化制度规范体系。我院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实际,编制了各个岗位的岗位说明和执法办案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过程,每一个执法环节责任明确,有章可循。同时,为保证规范文件的有效落实,建立了《检察业务控制程序》,通过过程的有效控制,流程之间的内部监督,将各部门的执法过程通过系统的管理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内部监督、自我纠错新机制。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规范的落实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首先,通过定期内部审核,及时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使不规范行为得以充分整改,执法质量不断提高;其次。强化部门负责人的具体责任和上下级间的纵向监督;再次,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制约和监督;最后,充分发挥检务督察的监督作用。

四是强化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办案流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督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研用《刑事诉讼全程监督系统软件》,该软件除具有案件办理、自动生成法律文书、统计分析、档案管理等常规功能外,还对各诉讼环节中易出现违法行为事项,如强制措施、追捕、追诉、超期羁押或办案期限延时等问题进行审查,并设置了短信提示、网上通知等预警、示警功能,实现了法律监督工作通过网络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内部延伸的突破,有效地发挥软件规范管理的作用。

我院把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精髓概括为“五个凡事”:即“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误必纠”。我们深刻体会到建立和运行规范化管理体系与静态的制度管理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将制度进行优化,基于系统的方法形成管理体系。并保持持续运行,增强了管理的科学性,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增值的过程。这种管理机制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基层检察事业实现持续递进发展的有效工具。

发挥检务保障效能是基层院建设的根本

张立宪

检务保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坚实后盾。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新时期检务保障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基层检察院应当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抓保障、保中心、促发展”的工作方针,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充分发挥检务保障效能,促进各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提升经费保障效能。为各项检察工作发展提供财力支撑。经费保障是检务保障的核心,是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不可否认。经费保障困难已成为一些基层检察院各项工作发展的最大瓶颈。过重的债务成为检察事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严重困扰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基层检察长应当高度重视经费保障工作。坚持把经费保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常议常抓,主动争取,千方百计地提高经费保障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列席党委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之机,汇报经费困难情况。请求增加检察机关的财政预算,并当地方领导和上级检察机关到院指导工作时,敢于反映经费困难情况,从而引起各级领导重视检察机关经费短缺的实际问题:其次,基层检察院要广泛开展经费保障方面的调查研究,做到超前谋划,为当地政府增拨经费预算提供依据;最后,基层检察院要及时抓住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关于检察机关经费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等机遇,主动将有关文件呈报各级领导,主动向地方财政部门宣传,争取专项经费。经费有了可靠保障后,基层检察院应当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把钱用在刀刃上。除保障办公办案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外,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基础硬件建设,为检察工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效能。为各项检察工作发展提供硬件支撑。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检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放在“两房”建设上。抓好“两房”建设,有利于促进办案规范,有利于保障办案安全。“两房”建设完成后,基层检察院不能只作为“形象工程”和“绩效工程”,忽视管理。要善于借鉴一些星级宾馆的管理经验,制定出管根本、管长远、见实效的措施,维护好“两房”内外环境和安全,发挥好“两房”辐射作用,带动业务、队伍、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

三是提升科技装备效能,为各项检察工作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技装备是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剂”。基层检察院要始终坚持科技强检战略,加强科技装备、交通装备、通讯装备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基层院管理机制建设的两个切入点

王勇

检察机关要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基层检察院的基础前沿作用、一线平台作用、第一防线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基层检察院的检察长。我感到如不认真研究和解决基层检察院当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势必难以提升法律监督形象,树立法律监督权威。我所在盘县检察院检察人员83人,刑事案件近几年均上千人,职务犯罪案件20人左右,2007年就提出把业务管理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后勤保障科学化、信息建设现代化建设作为盘县检察院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检察人员理性思考检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管理不够科学、不够细致等问题,影响了监督职能的发挥。按照《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的要求,立足县情和院情,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把握检察工作自身科学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两个主题,找准切入点,加强管理机制建设,作为提升法律监督水平的基础。

一、找准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切入点,把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要深入调研分析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农村改革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分析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项目实施等重大领域和环节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分析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毒品犯罪、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他比较突出的犯罪问题;深入调研分析矿群矛盾引发的刑事犯罪问题,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建立党组成员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带队调研工作机制,搞好司法实践和检察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矛盾的综合调研工作,重点收集整理并分析执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检察工作实践。

二、找准检察工作自身科学发展的切入点,遵循检察工作规律。把握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树立法律监督权威的整体思路、目标任务及具体内容

要深入调研分析侦监、公诉审查案件是基础,监督是重点的具体内容;深入调研分析反贪、反渎、监所、民行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是手段,监督是目的具体内容;深入调研分析受理举报、刑事和民事行政申诉、驻所检察是载体,监督是方向的具体内容:深入调研分析信息化建设、后勤管理、队伍管理是保障,提升法律监督能力是目标的具体内容,增强法律监督能力,树立法律监督形象。健全适合盘县检察院实际的、充满活力的、富有效率的、有利于两个科学发展的检察权运行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建立业务工作运行规范、综合考评规范、办案质量考评规范,确保检察工作整体推进。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基层检察院科学发展

王锐

如何紧跟时代发屉潮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检察机关建设,是各级检察机关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带着这个课题,笔者结合基层检察院建设的实际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创新制度体系,完善“流程控制”是基层检察院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检察机关推行规范化建设,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漏洞,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从制度上预防腐败,保证依法公正地行使检察权。

第一,创新制度体系。创新制度体系,强调制度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坚持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制度,让制度解决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易出问题就把制度定到哪里。工作中,要推陈出新,对于制约和妨碍法律监督的旧的、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及时进行改革完善,建立起有利于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且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

第二,完善流程控制。基层检察院要把流程管理作为规范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把干警执法行为和案件发展过程置于流程管理的约束和控制之下,不断培养流程控制意识,从而形成流程控制的检察业务机制。

二、建立制约机制。强化质量意识是基层检察院规范化建设的关键

第一,抓制度运行机制,形成全方位动态督查网络。一是立足案件管理中心抓督查。检察长、副检察长应当定期检查业务办理情况,并协调解决、督办在各个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在案件管理中心应设专职督查员,与纪检部门一起对所有案件进行日常监督。二是各业务科室根据本科室的工作规范化文本。对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白检。三是由专职检委会委员参与案件内部监督,对案件进行全面复核。四是由检委会委员组成案件质量考评组,定期对全院各业务部门的卷宗质量进行抽查。

第二,突出重点抓监督。各业务科室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业务特点,找准工作重点难点。找准问题多发点。进行重点检查和监督。一是在案件受理前,审查是否符合本科室的受理条件。二是在办案过程中。审查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法定时限、法定要求。三是在案件办结后,审查法律文书是否齐全,卷宗是否达到归档标准等。

第三,总结讲评促质量。首先,各科室要实行每周例会制,对本周的业务办理情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总结讲评;其次,全院每季度召开一次总结讲评大会,对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逐一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纠正意见,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是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根本保障

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因此,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第一,狠抓领导班子建设。筑强战斗堡垒。“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领导班子建设是检察事业发展的关键。班子成员要强化核心意识,明确各自的责任,维护班子的集中统一:班子成员要贯彻疏通意识,加强交心谈心和思想交流,树立起健康积极的疏通意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班子成员要保持相容意识,小节不纠、大怨不积、大度容人;班子成员要树立榜样意识,时刻保持警醒,坚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实干家、勤政廉政的带头人。

第二,加强队伍管理,增强团队活力。一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队伍素质。二是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队伍活力。基层检察院要积极、稳妥地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疏通“能上能下”、“下还能上”的用人渠道,形成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激发队伍内在动力。在全院范围内有效实施绩效考核,根据量化考核的情况,以实绩排座次,兑奖惩。把考核的结果与干警职务升降、岗位去留和物质待遇挂钩,激发活力,促进工作。四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干警拒腐防变能力。要进一步深化和规范检务公开制度,

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增强执法透明度,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要加强廉政建设,增强干警廉政意识,明确廉政责任,在腐败与反腐败、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中,使广大干警守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恪守独立、平等、公正、高效、透明、诫信、文明、廉洁的职业道德。

基层检察院应健全并创新三种管理机制

刘天尧

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基层人民检察院是人民检察院整体工作的基础,是党通过司法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力量。基层检察院工作直接关系到检察工作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而管理机制问题是长期制约基层检察院创新发展的“瓶颈”。为适应新时期对检察工作的需要,基层检察院应健全并创新业务管理、队伍管理、事务管理三种机制,以达到提高工作效能。提升工作质量,增强法律监督服务对象满意度的效果。

一、“联动管理”抓业务

“联动管理”就是在检察业务上实行“案件统一监管,部门互补联动”的机制,设立一个专门的案件监督管理科,对案件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具体工作是对案件统一受理和移送,统一分案,统一开具法律文书,统一对案件当事人的权利告知、送达,统一装订卷宗并存档,在该科设立一个由专职检委会委员任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质量督查组,实行对案件全程动态跟踪,事中备案审查,强化对案件实体的监督;通过对内卷检查,规范和监督办案流程。实行每月一期实名制的案件质量和案管情况简报,通报个案质量问题和查处情况,并提出普遍性问题和整改措施。

在业务部门间实行互补联动机制,也就是在各部门建制不变的前提下,在侦查监督科与公诉科之间,反贪局、反渎局与控申之间。实行人员的统一调度和混用,形成捕诉互补联动和侦查互补联动。为确保案件质量,各部门的案件仍由各部门负责。统一出口。实行这一机制,可以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机动调配,办案人员成信增加,可以迅速消化增长案件,给案件高峰“泄洪”。

二、“分类管理”带队伍

基层检察院要立足长远,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三类人员队伍:一类是检察官系列,核心是侦查检控人员,要在法学专业人员中产生,并加强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第二类是检察事务人员,主要从事书记员或其它辅助业务工作,通过司法考试后可以向检察官流动;第三类人员是政工后勤人员,今后走办事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的发展序列。这样,全体工作人员各有各的发展,各有各的空间。

三、“集约化管理”理事务

检察队伍建设 篇12

一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现有班子成员6人出生在1962年10月—1966年12月时间段, 年龄偏大, 且结构不成梯次, 尚无全日制法律本科毕业。

二是“四难”消减发展后劲。因为基层检察院, 既不同于其它政法机关, 像法院、公安局、司法局, 它们分别下设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独立的副科级单位, 而基层检察院下面没有“腿”;也不同于其它科级单位, 像乡镇、县直单位干部纵向、横向经常流动。只有检察院“一潭死水”, 除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考“来”又考“去”, 留下来的基本上是从进院到退休一个院里工作, 上不了, 下不了, 出不了, 有的“检察官当了几十年, 退休还是小科员”。人员流动难、职级晋升难、经济待遇低、工作头绪多要求高是基层检察院管理面临的四大难题。

三是检察系统对基层院要求科室设置过多, 分工过细, 造成职能相近部门重复设置、不便协调, 也造成人员招的越多越不够用的情况。如, 舒城县院1人科室3个, 2人科室4个, 3人科室3个。

四是从优待检不够到位。舒城县院内设13个机构仍为股级, 除政工、反贪、反渎部门负责人高配外, 其余10个机构正职享受副科, 也没完全落实。有2位内设机构正职任职已满3年仍未解决副科级别, 有1位党组成员任职已满3年仍未解决正科级别。人社部、财政部《关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发放补贴的通知》也落实不了。有关信访补贴也没批。

五是有利于稳定检察队伍、稳定基层的政策尚需出台。

二、对策建议

(一) 职级问题

建议上级出台文件, 落实县级“一府两院”中的“两院”按副处级设置, “两长”同副处职, “两院”其他班子成员为正科职;内设机构按副科级设置 (同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 , 内设机构负责人按副科职配置;一般检察员工作满10年享受副科待遇, 副科级检察员工作满10年享受正科级待遇。

(二) 分类管理

按照检察职业化建设要求, 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 完善实施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和司法警察单独职务序列, 科学设置员额比例, 制定检察辅助人员职务设置等配套规定。但要在基层院实施, 有些问题还须正视和解决:

其一、没有疏通出口。对占着有限编制、耗着紧缺资源而不适应检察工作的人员如何妥善处置是改革的焦点。建议实行末位淘汰制或外向交流制。

其二、没有解决“同工不同酬”的根本问题。检察官有检察津贴倒也无可厚非;但法警有警衔津贴, 且比同一机关同职同级人员高出许多就显失公平。正因为如此, 检察官转为行政人员、司法警察转为书记员就是一句空话;司法行政部门缺乏吸引力也不足为怪。

其三、基层院司法行政人员比例应上提到20%左右。因为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分布在政治处、纪检组 (监察室) 、工会、党组织、办公室、计财科等6、7个部门, “上面千条线”都得从下面“一根针”穿, 其工作除涵盖政工、党务、行政事务、后勤管理等工作外, 还承担纪检工作、每年各级部署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文明创建、文化建设、效能建设以及地方性中心工作等等, 没有一干人马是难以为计的。

其四、基层院人少事多, 工作中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现象较为普遍, 正所谓“上面分科局、下面一锅熟”, 不宜分工过细, 各起炉灶。否则, 必然造成职能相近部门重复设置、政出多门不便协调的弊端, 必然造成人员招的越多越不够用的尴尬。建议按工作性质分大类管理:刑检类 (侦监科、公诉科、监所科) ;自侦类 (举报中心、反贪、反渎、法警大队、预防科) ;行政类 (政治处、纪检组、党总支、工会、调研室、办公室、计财科等) ;群众工作类 (控申科、民行科) 。

其五、政工等司法行政人员, 既不享受检察官待遇, 又沾不到“警察职务序列”的边, 长期被“边缘”, 工作缺乏吸引力和原动力。

(三) 经费保障

按照财政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制定县级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 省检察院、省财政厅《县级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人均1.7-5万元四个档次, 目前执行的是四档1.7-2万, 根据实际需要应提高档次。上级出台的有关津补贴、加班费政策应予兑现。

(四) 人员编制

县级检察院应按不低于总人口万分之一的标准核定编制人数, 舒城100万人口, 编制应达到100人 (目前编制仅68人) , 且足额招录, 不留空编, 以解决案多人少、检察官断档的问题。

(五) 基层建设

上级应出台有利于稳定检察队伍、稳定基层的政策。

上一篇:混凝土实验分析下一篇: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