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思维

2024-11-04

积极思维(精选12篇)

积极思维 篇1

人的思维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是对客观现实能动反映的过程。人的思维活动决定着人的语言和行动,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思想意识支配行动”。积极正确的思维可以使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采取正确的行动能在比赛中调动起运动员的比赛热情, 相反, 消极的思维将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而采取错误的行动, 使得在比赛中无法将运动员的兴奋点调动起来。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 也是在一定的思想支配下完成训练和比赛的正常发挥的, 思维活动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训练的效果, 决定着比赛的成败。从我多年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实践证明:培养运动员积极正确的思维是提高训练水平, 促进比赛发挥的有效手段。

积极正确的思维并不局限于对每次训练和比赛的认识态度, 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准备中, 对比赛的指导思想和心理定向往往准备的很充分, 应该说是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准备的, 但是, 随着比赛的进程, 体力的下降, 赛场上突发情况的出现等, 原来正确的思维将会发生变化, 如果自己不进行引导和克服, 就会对比赛造成影响。一名运动员在一次自行车比赛中随着比赛的进行, 运动员的体力透支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 面临着身体和意志的考验, 如果运动员咬咬牙坚持住可能就打败了对手, 反之, 当思维出现“我不行了”、“我骑不动了”这一类消极的想法, 运动员就会立即败下阵来。当然, 我们不是说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应该有思想活动, 人的大脑每秒种会产生几百个信号, 不反应是不可能的, 而反应的关键在于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思维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以上的例子只是说明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的思维变化影响着比赛的结果, 因此, 教练员、运动员应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力求自始至终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引导自己, 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激励自己, 从而使比赛取得好的成绩。

积极的思维方式不是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就能顺利地在比赛中体现出来的, 它和其他事物一样, 有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过程, 我们要在平时的训练、工作、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养成遇事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高对积极性思维重要性的认识, 努力引导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积极思维的重要性是通过教练员的讲解和运动员自身的训练和比赛的实践中来深刻体会的。积极性思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它是动态的、辩证的, 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的本能是消极的思维方式, 其错误的心理定向会自然形成, 想用积极的思维方式代替固有的消极思维方式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 要求运动员要有个良好的自我克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才可以完成。因此, 培养积极性思维方式, 要在提高认识的同时, 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平时的训练、工作、生活中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养成遇事不乱、不慌, 敢于拼搏的积极思维习惯。

二、运用积极思维方式是多想自己的成功和优势所在, 不去想自己的失误及缺点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良好的传统, 从小就受着各种美德思想的教育, 因此养成了谦虚、谨慎、忍让、自责等行为习惯, 这是做人谦逊的一面, 但对于自行车项目而言, 这种教育方式在训练方面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我们绝不能每天想着自己的缺点及差距去训练, 这些都是与积极思维所提倡的只想好的, 不想坏的要求背道而驰, 同时, 教练员在培养积极思维过程中也会增加一定的难度。

运动员在训练中, 要具备一个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有一个过程的, 即使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了, 有时也会有反复的现象出现, 如果一堂训练课或比赛没有发挥好, 在心里不要认为自己不行, 更不能找客观原因, 而要用积极的思维方法去思考, 找出自己发挥不好的原因, 比如在关键的时刻为什么没有拼上去, 比赛和训练中自己又忽视了什么等, 而不是一味的乱找毛病, 产生消极心理。运动员每一次的训练课都要充满自信的去面对, 可以自己给自己打气,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也可以想象一下站在高高的领奖台的那种自豪与骄傲, 让自己有一个好的状态投入到训练中, 其效果也是令人惊喜的。

三、帮助运动员树立自信心, 提高积极思维的能动性

在运用积极性思维过程中,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对于一件并无多大把握的事, 如果我们事先相信它能完成, 那么, 它通常是唯一保证成功的因素。”自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反映。运动员参加比赛, 首先要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的技术动作是正确的, 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在任何时候,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 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坚决按照自己的赛前准备去做, 按照教练员的指示去做, 抱着永不放弃的信念, 这才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唯一途径。

自信心的建立要靠平时的刻苦训练和经验的积累, 用积极的思维来激励自己, 树立能够战胜对手的信心。教练员也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多表扬, 少批评, 多鼓励, 少指责, 多找优点, 少说缺点的方法, 让运动员在成功的时候看到成绩, 增强信心, 在失败时也看到成绩, 看到光明。对于运动员每个训练阶段的任务指标, 教练员要灵活掌握, 确保完成。

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比赛, 自信是打好比赛的首要条件, 如何使运动员在比赛时充满自信呢?我认为, 运动员要有“天不怕, 地不怕;天是老大, 我是老二”的气势, 首先在气势上给人种下稳操胜券的印象, 在比赛中稳扎稳打, 哪怕是输给了对手也要让对方感受到一种压力和对未来比赛的一种担忧, 这就是说运动员有了足够的信心也就为今后的比赛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四、注重比赛过程, 在日常训练及比赛中要规范和演练比赛思维程序

竞技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夺取冠军, 俗话说:“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不是个好运动员”, 但是光靠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赛前夺冠呼声很高, 但比赛失利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倒不是不应该去想, 而是想的方式不对, 如果一个运动员在赛前只想得到冠军, 而不去想夺冠军的过程, 那么这一切只能算是一种空想, 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冠军的取得也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 没有平时精力的投入, 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如果考虑比赛结果的多一些, 而考虑比赛的过程少一些, 那么他的成绩也是不会理想的, 作为教练员, 我认为, 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更加注重比赛的过程, 而应较少的关注比赛的结果, 这样就会放下很多的包袱, 轻装上阵, 取得优异的成绩便会指日可待。

如何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比赛过程中去呢, 这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问题。巴沙姆在《驾驭思想方法》一文中说道:“人的头脑如同计算机, 如果你储存一套想法, 编制一套程序, 在每次表演前, 可以模拟思想的系列图像, 这样就可以获得思想的一致性”。根据巴沙姆先生的这一理念, 我们不妨把运动员比赛全过程的思维活动, 人为地编程序, 就叫做“比赛思维程序”让大脑的思维活动跟着比赛程序走, 大脑里只想, 准备活动如何做, 如何起步, 如何抢位, 如何分配体力, 如何克服比赛时的急躁, 如何摆脱和超越对手等, 思维活动既不瞻前也不顾后, 只想动作要领, 只想怎样克服比赛中的各种困难, 只想如何在意志上、体力上拼过对手, 如果我们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 才能将自己的最好水平发挥出来。

五、小结

综上所述, 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夺取金牌, 金牌的取得要靠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积极的思维来完成。积极性思维的运用可以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运动员在比赛中才能更好的发挥, 最终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巴沙姆.驾驭思想方法[Z].

积极思维 篇2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变式训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问题: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二)自学、相信自己:

1、完成课本P83练习1、2、3及P83-84习题2.7 4、5、6

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m,一阵风吹来,红莲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m,求这里的水深是多少米?(提

示:画出图形建立直角三角形)

3、已知等腰△ABC的周长为26,AB=AC,且AB=BC+4,求: ⑴底边BC上的高。⑵△ABC的面积和一腰上的高。

(三)探索研究

问题:图1中,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记为

图1 图2 图3 分析: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问90°可推断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可得出这三边的关系,而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即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平方,从而得出S1S2S3之间的关系。

思考:若以这个三角形三边为边所作的图形不是正方形呢,还能否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呢

变式1:如图2,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三角形,这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记为的关系。

变式2:如图3,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直径作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分别记为

s1,s2,s3,探索

s1,s2,s3之间的关系。

s1,s2,s3,请探索

s1,s2,s3之间

s1,s2,s3 请探索

s1,s2,s3之间的关系。

变式3:你认为所作的图形具备什么特征时,s1,s2,s3均有这样的关系。

上面通过变式,转换图形,使学生对勾股定理有深刻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 只要向外作以AB、BC、CA为对应边的相似图形即可。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主动 积极 创造 思维 篇3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去设计、去创造,才能真正地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达到美术课程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要求。课程改革以来,我尝试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注重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美术基本技能培养的做法,运用自主探究法来进行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一、“欣赏•评述”中的畅所欲言、论述评说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他们对所接触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片面的。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不能硬性地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只能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我在上欣赏?评述课的时候,常采用如下模式:1、课前布置资料的搜集,包括课本中出现的著名画家简介,有关作品的相关背景等。2、课堂交流收集的资料信息,对表现积极者给予表扬肯定,并记入他们的学习档案,鼓励同学们向这些同学学习。3、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欣赏作品不迷信书本和资料,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第一感受。教师先不做具体评价,而是让其他的学生谈不同的观点。例如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蛙声一片》时,有调皮的学生说:“这是画的青蛙?还不如我画的像呢!”这时,就会有学生说:“你会欣赏吗?齐白石可是国画大师!”这时候,教师可以加一句:“对,欣赏写意画可不能单看画的像不像。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呢?”引导学生展开新的交流讨论,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总结,使学生体会写意国画以少胜多、笔墨传情的特点,感受国画大师“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风格及作品体现出的生活情趣。让学生从对比中学会思考、分析是我经常用到的欣赏教学法。同样以《蛙声一片》为例,我利用实物投影等方式,提供给学生实物照片、工笔绘画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工笔与写意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用油画的《马》与徐悲鸿的《奔马》对比中西绘画的区别。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欣赏评析作品。例如欣赏《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是最美,所用的技法现代很多画家都能达到,为什么那么出名?引导学生理解达芬奇对当时人文思想的启蒙作用.4、课堂作业: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作品写一篇100字左右的体会或评论。二、“造型•表现”中的“自由”表现学生的美术作业应力戒千篇一律。鼓励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黑白世界》一课中,课本重点介绍了黑白木刻版画的相关知识和技法特点。在实际作业中,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在两周前布置准备的工具材料,因我校为寄宿制学校,学生回家时间短,校外自由活动时间少),大部分学生不能准备好所需要的木刻工具和材料。这时,教师可做必要的变通。引导学生观赏老师课前制作的纸版画、石膏版画等,然后让学生进行制作。在拓印过程中,变油印为水印等。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对学生掌握版画的共同制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也大有好处。在突破本课重难点时,我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例如,要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形象变为平面的形,而且还要注意画面留黑、留白,注意表现结构,我常常采用“举例突破”。例如要表现一个人物的脸,让学生研究怎样平面化,保留哪些地方,去掉哪些地方,阴刻怎么办,阳刻怎么处理?学生把创意稿展示出来进行交流。这样,一点的突破,学生就掌握了整个版画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三、“设计•应用”中的个性创新鼓励个性,鼓励创造,反对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好的点子,有个性的表现方法,有创造性的思路等。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设置、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为学生播放花圃及各种鲜花的录象或图片,以美丽的花卉形象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尝试用装饰化的平面图形表现自己最喜欢的花(可以选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尝试)。针对绘画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再讲授有关图案设计的知识,技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在基本美术原则基础上,大胆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这样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有意识地进行创意设计,美化生活。在《未来的交通工具》一课,鼓励学生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大胆想象设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海、陆、空交通工具。四、“综合•探索”课中的自主探究“综合•探索”课关键是要让学生“走出去”,參入到各种实际活动中,在各种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美术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引领学生参观、调查、设计、交流、展览、表演时,一定要周密考虑,精心准备,使学生能安全、积极地参与探究性的活动,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并能在活动中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与思考的结果。能积极地动脑、动手,用美术等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真正达到综合、探索的目的。以上是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心里没有压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艺术素养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美术课中得到了体现和发展。自主探究法的教学,使我体会到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积极探究更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使我们的初中美术教学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教育作用。

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4

一、课堂评价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 究其效果来讲, 可分为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拓展其思维空间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和反应等作出积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爱护、理解、信任、鼓励和期盼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 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 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随意地给予否定, 甚至批评、训斥, 哪怕有一丁点儿的烦躁、失望, 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导致学生失去信心, 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缩小乃至封闭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积极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 (1) 情感激励。教师通过言语表扬和体态语表扬, 从情感上激励学生。言语表扬即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用语言进行肯定。如:Good!Ex-cellent!You’re clever!I like you!A good boy!You’re great等。体态语即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用身体语言加以肯定。比如:跷起大拇指, 点头微笑, 拍拍学生的肩, 摸摸学生的头, 请全班同学为其鼓掌等。 (2) 物质激励。教师准备一些小奖品, 如小红花、贴画、文具、水果等, 对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个别奖励。 (3) 荣誉激励。教师采用小组记分、插小红旗、画星星等手段鼓励表现好的团队, 对集体进行奖励。 (4) 任务激励。教师交给学生任务, 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很有成就感。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儿童的心灵深处, 有一种特别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的发现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能得到别人的赞赏。”我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主要以表扬为主, 采用鼓励性的评价。“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受到表扬, 得到鼓励, 获得成功的喜悦, 就会信心倍增, 更加勇于思考、敢于探索, 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发展。

我教学完译林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 (实验本) 英语》第一册以后, 帮助学生进行语音归类。当讲到音标[蘧]由元音字母o和u两个字母发音, 其中元音字母o发[蘧]的有come, colour。元音字母u发[蘧]的有mum, bus, up等时, 我要求学生能够多读这些单词, 通过读感悟它们相同的音素[蘧], 并加以记忆。我的话音刚落, 一位男生突然举起手:“Miss Liu, 我有办法记住含有音素[蘧]的这些单词。”“Good!Tell us, please!”我立即对该生的想法给予肯定, 微笑着点头, 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可以把这些单词编在一句话里记忆———妈妈开着彩车上来了。”“Ah, clever boy.A little Edison!I like you very much!”我朝他投去欣赏的眼光, 竖起大拇指, “Boys and girls, let’praise him.”顿时,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即我送给该生一个好听的English name作为奖励, 他高兴而自豪地笑了, 其他学生羡慕不已。到第二册书教完后, 学生都能采用各种方法巧记含有相同读音的单词。如, th字母组合发[夼]的单词有think, thank, thanks, three, thirteen, thirty, mouth, 学生又把它编成“嘴想谢谢三, 十三, 三十”的顺口溜。赞美如阳光, 赞美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表现, 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表现, 也要大加赞美, 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才能营造出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气氛, 增强创造意识。

在全国第三届中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中, 所有的参赛教师都能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参赛教师平均每节课表扬次数为15次, 其中有3位教师在一节课上表扬学生的次数超过30次, 另有8位教师的表扬次数超过20次, 还有2位教师同时配以物质奖励。参赛教师在表扬和鼓励学生时使用的语句较丰富, 例如:“It’s a very difficult question.You can answer it quickly Very good!”“You did so well.I like you very much.”“How cleve you are!”“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You are successful.”“Really excellent!”“Wonderful!”“Well done.”等。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贴切、适宜、得体, 切实起到了表扬和鼓励的作用。教师对学生作积极性的评价, 使教学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逐层深入, 环环相扣, 便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反之, 消极评价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使得学生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 做事畏首畏尾, 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大胆尝试, 不敢向困难挑战, 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发展。

二、作业评价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复习巩固已学内容。小学英语的作业可分为口头作业和笔头作业两种形式。在此, 我谈谈教师对学生笔头作业的评价。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热情洋溢, 有针对性。

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中指出, 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的批改采用A、B、C、D四个等级。但作业批语忌千篇一律, 应生动活泼, 有针对性。对于作业卷面整洁且案正确的学生, 可用“Good!”“Welldone!”“Wonderful!”“Excel lent!”“OK!”等简单的褒义词表达赞扬;对于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或后进生, 教师要抓住其闪光点, 用略微夸张的感叹句进行肯定、赞美, 顺带提出希望。如我在教学中常用的鼓励性评语有:“You’ve done welltoday!I’m sure you’ll do even bette next time!Study hard, you’ll be successful!”教师对学生作积极评价, 学生处于轻松而愉快的教学环境中, 创造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2. 幽默动情, 有艺术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对于作业较差的学生, 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英语中的委婉、虚拟语气常可用来表达带批评意义的指导。如“If only...”“I wish...”“Would you please...”“I’m afraid you...”平等的语气既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因人而异, 富有层次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于优秀的学生, 教师要高标准、严要求,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争取“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要经常以肯定、鼓励为主, 持理解、宽容、满怀希望的态度对待学生, 保持他们积极的一面,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或回答出错的学生, 教师不应训斥, 而应耐心加以引导、鼓励他们:Don’t be nervous.Never mind.Think it over.I think you can do it.”当这些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 教师应毫不吝啬地大加赞赏:“Good!Keep it up.You’ve made rapid progress in your English study.”

成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烈因素。任何人做任何事, 都有成功的欲望。学习英语也是如此。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尽可能地采用积极评价, 设法营造学生获得成功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习惯。教师要注意挖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注意提高自身修养, 敞开心扉, 以宽大的心怀正确对待学生, 积极评价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第三届全国中学 (初中) 英语优质课竞赛课堂教学观摩分析报告.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出版社.

积极思维 篇5

文学理论教学对学生理论思维训练的积极影响

文学理论教学有知识传授的显性目标和理论思维训练的隐性目标.文学理论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理论思维训练,打破传统的`本质主义、单向线性思维以及日常思维等束缚,改善人的思维品质,更新人的观念.隐性目标应该成为文学理论教学的重心所在.

作 者:周克平Zhou keping 作者单位: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刊 名:丽水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年,卷(期):29(6)分类号:B80-05关键词:文学理论 教学 思维训练

积极思维的副作用 篇6

在今年2月发表的这项研究中,德国汉堡大学心理系的蒂姆尔·斯文瑟与合作者使用计算机程序分析了历史资料中的积极思维与当时的经济走势。他们发现,在2007年到200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之中,报纸《今日美国》的经济版面上出现越多的对未来的积极思维,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和一个月之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就会下降得越厉害。

不仅如此,他们还分析了1933年到2009年之间全部21个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他们发现,总统在演说中越是表现出对未来的积极想象,那么在他的任期中,失业率就会越高,经济增长也会放缓。

对于这样的现象,斯文瑟等人表示,从研究设计上讲,他们是无法得到因果关系的,因而,积极思维与经济下行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报章和演说中的积极思维并不只是当时社会氛围的表现,它们还会培育一种能够影响经济的积极思维。另一种可能性是.报章和演说中的积极思维直接就是导致经济下行的因素之一。第三种可能性是,经济下行会培育出积极思维。但从数据上看,第三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因为没有发现经济下行会预示积极思维的出现。

研究者们计划接下来在更大的范围内探索这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包括考察更多类型的材料,比如教科书、商业报告和博客的内容,更多的国家,比如英国、德國和中国,以及更多的历史时期,比如工业革命和欧元危机。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布里尔·厄廷根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一直致力于研究积极思维的影响。她认为,在欧洲和美国的文化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积极思维之上的。

比如在减肥这件事情上,积极思维会带来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呢?厄廷根及同事在很多年前就进行过一次实验。

在一个减肥项目中,他们找到25位患有肥胖症的女性,请她们对自己的减肥期望进行理性估计。接下来,实验人员请她们对四个关于减肥以及食物的未来场景进行情节填充,被试同时要想象自己在该场景中的身材苗条程度,并对自己可能的身材苗条程度进行打分。认为自己身材越苗条的被试将视为有越高的积极幻想。

在心理学家看来,人们对未来的积极憧憬不仅是基于现实对未来的合理想象,还可能是对未来的不合理想象,包括幻想、白日梦,以及与任务无关的神游,甚至是反事实的想法。

在减肥项目进行到17周和52周的时候,研究者对被试的减肥成果与其在减肥项目开始前的理性期待与积极幻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理性期待相同的情况下,对自己减肥结果拥有越多积极幻想的肥胖症患者最后的减肥结果越差。

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面对疾病时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大量的研究文献也支持这一观点。然而,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心理学家苏·威尔金森发现事情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她和同事认为乐观与疾病治愈的关系可能被过分解读甚至错误解读了。

他们采用了一种不同于其他学者的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的访谈记录,来探讨癌症患者的“积极思维”的本质。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话语中表现出的积极话语并不能等同于积极思维或者正向期待。

在访谈中,受访者往往将“积极地向前看”这类积极的话语作为访谈中的总结语;也就是说,这类积极的语言往往是在受访者表达完对疾病的恐惧与悲伤后的激励性话语,它们被用来帮助缓解话题的沉重性。而受访者在表达积极思维时,往往也伴随着消极情绪的表达。

因此威尔金森与同事认为,并不是积极思维本身帮助了患者,而是在谈论积极思维时伴随的消极表达与压力释放对患者产生了帮助。

一部分癌症和生理学研究者甚至认为过分强调积极思维会使病人背上“必须要积极”的道德包袱,从而起到反作用。一个不会憧憬疾病痊愈的病人被看做是不负责任的以及自暴自弃的。这种强求式的积极思维使得不允许病患面对现实或是为未来的死亡与伤痛作准备。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几个技巧 篇7

一、因疑生趣,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能使学生感到困惑, 产生认知冲突, 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也就是“由疑诱思, 以疑获知”。

例如, 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 教师出示一个苹果、一个土豆、一块不规则的石块, 向学生提问:“有谁能想办法求到这几个物体的体积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暗示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乌鸦喝水的故事, 问学生:“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 而石子丢进去后水面就上升了?”不少学生心里豁然开朗, 顿时, 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学生大脑中有关面积、长度等方面的知识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 正当学生为体积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 教师看准时机, 及时通过演示实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 比一比、想一想, 说说苹果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把苹果放进水里后, 水面为什么会上升?这一课学习之后就能够正确理解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 学生的知识结构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 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

二、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 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求知欲望。

例如,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教师提问:“同学们, 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假如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行不行?”许多学生都笑着摇摇头并抢着回答:“不行, 没法骑。”我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形的就可以骑呢?”学生一听, 马上活跃起来, 纷纷议论。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疑问, 而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学生想要“找结论”的冲动如同一张弓紧紧地绷着, 蓄势待发。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学生所找到的结论、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应用融错思想, 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 往往会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 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 克服思维定势。实践证明,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 暴露错误, 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 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 教师首先出示一道练习题:2.4-2.4÷3。不少学生的计算是这样的:2.4-2.4÷3=0÷3=0。而造成这种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2.42.4=0”这一信息太强, 从而降低了计算顺序的信息强度, 造成了计算上的差错。但同时也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2.4-2.4÷3=2.4-0.8=1.6。出现这两种情况, 是意料之中的事。教师可以顺水推舟, 把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讨论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有的学生认为第一种解答正确, 有的学生认为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我顺势导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后, 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 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四、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 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指向那些存在疑难和困惑之处。教师如果在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巧设“悬念”, 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在教学《循环小数》时, 出示两组题: (1) 1.8÷0.25, 30÷0.3; (2) 11÷3, 13.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 但学生发现在计算第二组题时, 怎么除也除不完。“为什么呢?”“如何求出商呢?”学生的困惑与新的知识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这里, 教师准确地把握住新知识的生长点, 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 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思考。

五、精心设计变式练习, 培养思维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对一些典型应用题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练习, 让学生在多种变式练习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解题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也能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

例如, 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 出示例题:搬经铸钢厂, 五月份用水2400吨, 六月份比五月份多用了, 六月份用水多少吨?在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时, 往往有不少学生把题中“六月份比五月份多用了”这一关键条件错误解读为“六月份是五月份的”, 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灵活地设计如下练习:

根据题意找准单位“1”, 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六月份是五月份的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的

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

然后, 再把这一组练习变化成:

六月份比五月份多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九月份的产量比八月份少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多

要求学生说出这几道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如:表示六月份比五月份多的用水量是五月份的表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的人数是女生的表示九月份的产量比八月份少的量是八月份的表示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多的量是去年的等等。

这样的变式练习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之中, 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篇8

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 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得知, 学生有意或无意的注意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与他们对所学的学科发生一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 产生愉快的情绪。

开导学生自己思维, 也就是启发讲解, 开阔思路。在引导学生自学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教材中哪些内容已掌握, 哪些还没有弄懂, 共同感到的疑难问题是什么, 在课堂上巡视的过程中, 心中做到大体上有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把疑难问题解答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使思疑、解疑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我开导学生自己思疑、解疑的方法, 归纳起来总共有四种:

1.温故知新。新知识有它的内在联系, 一般来讲, 学生不理解新知识, 是由于忘掉了或不善于运用有关的旧知识。所以, 通过“温故”, 去“思新”, 达到“知新”之目的。

2.吃透教材。学生中常有一些“重笔记, 轻教材”的现象存在, 有些疑难问题, 就是由于学生对教材钻得不深、吃得不透而产生的。如果学生吃透教材, 有些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课堂讨论。这是调动学生自己动脑思疑解疑积极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他提、你议、我讲, 相互辩论, 达到互相补充、逐步完善、解除疑难之目的。

4.调查研究, 这也是学生自己去思疑、解疑的方法之一。学生亲自调查的结果一旦解决了他思想上的疑难问题, 这是一般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积极思维 篇9

一、掌握学生思维, 做好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的联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类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需要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思维。但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思想品德课中所接触到的新知识与我们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之间, 应当说还有距离, 这就需要我们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奥苏伯尔的同化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实质就是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进行联系, 如果我们不把这座桥搭建好, 那么我们学生的思维质量则会无形地下降。而要搭建好这座桥的前提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学生, 特别应当考虑的问题是, 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体系相对而言不够完整, 那就极易使得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难点和盲点, 这些难点和盲点的出现极不利于我们的学生去思考, 学生的思维也很难直击到点子上, 进而形成有效的思维。所以, 做好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联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们每教一个单元和一个主题, 不妨先做一些调查的工作, 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掌握已形成的价值观念, 掌握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还要通过必要的形式和要求, 去改变学生的消极意识, 引荐学生对思维、对创新思维的自我需要感。这样的工作真正做起来是不容易的, 但我们真正意义上去行动起来, 我们也就从某些角度上摸清了学情, 进入了学生思维的邻近区域。如果能在学生思维的邻近区域设置引发思维的爆炸点, 肯定不像乱放炮、乱弹琴那样, 从而起到引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效果。

二、掌握教材, 留出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维的空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梅耶认为:学习活动始于学习者的注意力。应当说,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注意力有多半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对疑难问题的探究兴趣, 也就是说不应当完全是我们教师的抑扬顿挫, 甚至于声嘶力竭的讲授。这就需要我们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 好好地去研究教材中有哪些是我们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就能解决的,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 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学生能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 就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予以解决。鉴于此, 我们就必须掌握教材, 让教材中学生们能够解决的些许问题形成一定的空白点,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自己解决。这样我们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空间会更大, 思维也显得比较开阔。由于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增大,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也相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质量。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寻找出相关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如果我们教者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挖掘出一个个既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关, 又能唤醒学生注意, 且积极思维的资源材料, 这些资源可以说十分接近我们学生思维的邻近区域, 处于学生现有水平和未来水平之间, 学生则可在自身思维的邻近区域内去展示自我思维的魅力。时下我们极力提倡的有效乃至于高效课堂的打造, 至少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通过掌握教材, 留出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维的空间, 进而让学生展开积极思维的翅膀, 振翅飞翔于思维的天空。

三、掌握火候, 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探究出高质量的问题

积极思维 篇10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倾听课堂上不一样的“声音”, 并注意价值引领, 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了然无痕地渗透进学生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在一节数学复习课中, 首先组织孩子复习《统计》 (苏教版二年级) 。我出示了复习提纲。

采用分组教学法, 首先让组长带领观察统计表, 然后解决三个问题:

1. () 最多, () 最少。喜欢游泳的与喜欢跳绳的共有 () 人。

2. 喜欢足球的比喜欢游泳的多 () 人, 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少 () 人。

3. 你还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比较简单, 任务很快完成了。当复习到第三题时, 有的学生提出了: (1) 喜欢足球的比喜欢游泳的少几人? (2) 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多几人? (3) 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游泳的多几人?正当我准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 有一个小组因为意见不一有些争执。

我马上走了过去, 俯下身来问:“刚才你们说什么?”他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都不说话。这时我没有不管他们继续下面的教学, 我想到了陶行知说的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中的一种:“只管教, 不问学生兴趣, 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我微笑着说:“没事的, 大胆说出你们的问题, 老师陪你们一起解决, 好吗?”

于是, 他们道出了缘由:原来在他们小组讨论中, 出现了这种说法:喜欢足球的比喜欢游泳的少几人?13-9=4 (人) ;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多几人?15-11=4 (人) 。一些学生因为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混淆不清而出现了错误, 引发了争论。

我想, 其他的小组也会存在这样表述不清的问题。我立即将这两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学习讨论, 找出问题所在:到底是“谁多谁少”, 正确的应该怎样说?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孩子们纷纷发言:“老师, 应该这样说:喜欢足球的比喜欢游泳的多几人?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少几人?”“老师, 还可以这样提:喜欢游泳的比喜欢跳绳的少几人?”……

经过引导、讨论、交流, 孩子们明白了:提出问题时, 要先分清“谁多谁少”, 再比较“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我将正确的说法都板书在黑板上 (将基本概念“多”、“少”用红色粗体标示出来) 。

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游泳的多几人?或喜欢游泳的比喜欢跳绳的少几人?

喜欢打乒乓球的比喜欢跳绳的多几人?或喜欢跳绳的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少几人?

等孩子们明白后, 我又引导孩子们讨论: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这样类型的问题应该怎样计算?通过观察孩子们明确了:用两种事物比较数量的多少, 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计算, 都用减法来计算, 都是用多的减少的。

正因为我在课堂上主动建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敢想、敢疑、敢说。通过小组的合作、互助、交流,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当他们的见解不正确时, 我就及时引导学生找出错因;当他们见解正确时, 我们就给予充分地肯定、表扬和鼓励, 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采用合作高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一堂课, 如果形式单调, 学生则会昏昏欲睡, 打不起精神, 如果没有兴趣听课, 又何来兴趣回答问题, 课堂的高效从何实现。因此, 在课堂上, 可采用提问、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课外调查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乐趣, 调动学习激情, 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24小时记时的方法时, 为了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学习活动。

首先通过介绍记时工具的发展史, 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谈话交流中, 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然后, 创设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一天会出现两个1时, 两个2时……”的现象, 从而引出普通记时法, 并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 探索发现24时记时法, 从而理解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接下来,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发现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及互化规律, 并能正确地进行互化;最后, 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具体应用, 并达到巩固转化方法的目的。

欧莱雅 积极的思维和自信 篇11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所谓“放心的领域”,它来自于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事给自己带来的经验,但遗憾的是,它往往由我们的背景决定。想要做更多的事情,必须鼓励自己跨越自己拟定的安全地带,去接受挑战。而如何让员工感到更强大的自信心,更积极地尝试々这是公司要尝试的。

加入欧莱雅的第二年,徐斌就感觉自己被“扑通”一声扔进了水里。

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交给他一项任务,让他负责在中国尝试推广卡诗品牌,那是1999年,中国的高档美发市场一片空白,盖保罗是这样任命的:先不要市场部,不要销售部,你自己先摸索方向和模式。

哦,天。

当时徐斌的团队只有他一个人,身兼销售、财务、品牌、市场等数个职位,他经过调研后,发现“发展经销商一建立渠道”这一传统的品牌运营模式并不适合卡诗,卡诗需要让更多的专业美发师认同。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都能看见徐斌开着租来的豪华商务车,载着同样代表尊贵的卡诗产品送到理发店。就像他后来形容的:“无论技巧如何,我至少已经具备了开车上路的能力。”你现在可以理解成这种做法是B2B,但当时诚然是逼出来的,人少钱少,必须自上而下地减少成本。第一年,卡诗仅进入了8家店面,但是其模式是无可代替的,卡诗在美发行业的地位由此奠定,而徐斌,工作6年后,从单打独斗到管理30多人的团队,现在已经是巴黎欧莱雅专业美发总经理。

实际上。就这么“扑通”一下把人扔进水里,是欧莱雅的传统,尤其是来了还不到两年就敢“扑通”一下大胆任用,这也是欧莱雅的传统,欧莱雅集团现任CEO让·保罗·安巩就是这样被炼出来的。出生在巴黎的安巩第一份也是至今唯一一份工作就是在欧莱雅。他读大学时本想成为一位电影导演,然而从商科学校毕业后进入欧莱雅当了一名销售代表。工作了两年后,一天,他的上司找他商量,说任命你做希腊分公司的总经理你做不做?那时候是1981年。安巩24岁,他一下子感受到公司的器重,“我高兴极了,相当骄傲,因此痛快地接受了任命。”不料随后安巩在希腊发现,原来公司跟很多他的同事谈过来希腊做总经理的事情,但是因为这个部门非常小,业绩又起伏,所以他们都拒绝了任命……

如果说很多公司开展的管理培训生项目视培训为“镀金”的话,那么欧莱雅向来是用苛刻的品牌要求和灵活的运作模式来“炼金”的。

蒋巧玲就是这样被炼出来的,她1997年从法国高等商业学院奢侈品品牌管理MBA毕业,之后以管理培训生身份加入欧莱雅(新加坡)。10个月后,被派回到中国担任兰蔻品牌的产品经理。她还记得自己当时无法完成指标,将原因归结于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包括财务上的支持)时,他的导师盖保罗对她进行了批评,“缺钱只是借口,缺少的是聪明的头脑!”自此蒋巧玲意识到,在生意上没有中规中矩,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的潜能。此后,蒋巧玲将碧欧泉品牌在中国发展为上亿的生意,直至2006年出任欧莱雅羽西品牌总经理。

积极思维 篇12

一、积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 为员工搭建平台

员工的岗位创新活动, 首先起源于员工的创意。一个优秀的创意, 如何能够实现, 如何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在办公网、手机等搭建好平台, 方便员工积极参与,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路径。每一个岗位就是员工通过爱岗敬业、开拓创新, 实现建功立业的平台。

建立竞赛平台。国家、集团公司以及各省公司都在逐渐建立以多级技能竞赛和劳动竞赛为主的竞赛平台, 这些平台不仅作为员工展示岗位技能和专业才华的平台, 也逐渐成为员工岗位创新的分享平台。通过这个竞赛平台, 为岗位创新工作选树标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为市场前线的龙头部门, 我们有必要借助这个平台, 号召和发动一线员工立足岗位, 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和劳动竞赛, 通过这些竞赛, 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并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活动, 积极思考, 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 提高个人能力。

建设孵化平台。目前员工岗位创新活动, 难就难在孵化阶段。一是员工的小创意没有集中进行收集整理。二是没有平台对这些小创意、小革新引起关注。因此, 有必要建设专门的平台, 包括易信、微博、QQ群等方式, 对这些员工立足岗位提出的创意、建议、实行实时的表彰和鼓励, 及时支持和激励他们开展持续的变革活动, 为合理化建议、小革新、小改进等“微创新”提供对其整合和提升的条件和资源, 使之能够演进成为对企业运营发挥较大作用的平台。

打造学习实践平台。员工的岗位创新应结合专业部门的工作实际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营销、服务、维护现场实战培训, 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近几年来, 我们结合实际工作, 陆续开展了渠道经理实战演练培训、宽带电视实战培训, 小区营销实战培训等等, 都很好地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实践能力。同时, 我们还建立了一套学习交流机制, 通过“帮帮团”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学习交流机制, 有效地总结、推广基层团队和员工的经验做法和成功案例, 加快知识共享。2013年以来, 我们还建立多个集团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等多级创新工作室, 成都、内江、绵阳等分公司都开辟了创新工作室, 较好地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在公司充分发扬标杆“传帮带”作用, 传承了很多优秀经验和技能。

完善竞赛选拔平台。通过广泛参加和组织国家、集团公司、省公司等技能竞赛和劳动竞赛, 形成多层次的“优中选优”竞赛选拔平台, 帮助员工在赛前学习培训和竞赛选拔中不断提升岗位技能、业务能力和实战经验。

二、建立荣誉体系,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氛围

大力选树表彰员工岗位创新先进典型, 进一步完善员工荣誉体系, 发挥荣誉体系的深层次激励作用, 与岗位薪酬体系共同形成差异化的激励机制。企业定期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表彰, 大力选树在平凡岗位上成长成才的基层员工, 积极申报推荐省级、全国劳动模范等外部荣誉, 选拔表彰一批公司级、省部级各类先进典型;积极组队参加省级技能比赛, 每年组织公司级技能竞赛、劳动竞赛和员工岗位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定期评选公司级创新工作室。

在公司大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氛围, 进一步焕发员工劳动热情、释放创新潜能。发挥信息化优势,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创新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 做好员工岗位创新典型和员工岗位创新成果的宣传。要在公司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精神, 用先进典型的生动事迹感召员工, 用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引领风尚, 在全公司进一步形成人人参与员工岗位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

打破传统思维, 鼓励发动员工参与。过去, 创新的成果都是由专业推荐, 专家评选。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员工有高度的话语权和投票权。我们逐渐开始利用互联网系统来发动宣传造势。去年以来, 我们逐渐通过办公OA、网厅、微博、易信等互联网开展岗位创新的宣传。并号召员工利用碎片时间、将自己立足岗位的好创意、小哥新, 通过互联网平台, 及时上传进行宣传,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员工认同的成果, 可以立即进行投票、点赞、评论, 通过这些互动模式, 先进典型、标杆人物由员工来推荐产生。这样, 先进人物更加接地气, 更加生活化, 更便于推广、复制和学习。同时, 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 各级宣传也将得到普遍的响应。

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开展各级奖励

各级企业要高度重视员工岗位创新工作。首先是要做好对员工岗位创新工作的解读和宣贯, 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理解员工岗位创新对他们的意义, 真正让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员工岗位创新工作中来。相关部门和工会要积极沟通协调, 形成纵向联动、横向协同、资源共享、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积极培育追求卓越、鼓励尝试、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努力营造人人能创新、事事可创新的环境氛围。要加强员工岗位创新工作的管理, 逐步建立健全员工岗位创新的制度、流程和配套的物质激励机制, 形成员工岗位创新的长效机制, 确保员工岗位创新工作长期深入开展。

上一篇:台湾新竹产业园下一篇:习题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