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讲评课

2024-11-04

习题讲评课(共12篇)

习题讲评课 篇1

一、切忌逐一过堂, 注重详略得当

很多教师在讲评练习时喜欢从头到尾, 逐一过堂。这样不仅耗时, 而且很难对学生形成有效刺激,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做正确的题不会认真去听, 这样容易养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同时一份练习拖的时间太长, 学生容易疲劳, 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习题讲评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切忌逐一过堂, 必须详略得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 认真批改, 做好筛选工作

要想引起学生的重视, 教师必须首先重视。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是习题讲评取得高效的前提, 在批改的过程中随手将错误率做好统计, 从中筛选出错误较集中的题, 这是精讲习题的依据。比如, 在稳态单元练习中我筛选出了错误率超过50%的五道选择题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 其他题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突出重难点, 而且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认真分析, 挖掘学生错误原因

习题讲评绝不是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要让学生弄明白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会错, 是审题不清, 还是知识点有缺陷。学生只有知其所以然, 才能有效地提高其解题能力, 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 浮于表面。

例1:内环境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 ()

A.2层B.4层

C.6层D.8层

这其实是一道常规题, 但学生的错误率为57%, 究其原因, 学生没有弄清题意。解决本题很明显有两个关键点: (1) 内环境中的氧; (2) 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如果不够仔细就很容易搞错, 要么没注意内环境, 要么就把磷脂分子和膜相混淆。针对这种情况在讲解本题时, 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 (1) 读题:你知道这个题目要问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哪? (2) 这个题目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然后引领学生充分解读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结论自然水到渠成。

(三) 分类汇总, 将错误集中归类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很多是有共性的, 将其有共性的问题提炼出来, 分类汇总, 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错误了如指掌, 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分类整理, 提高生物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例如, 在稳态练习中, 对于非选择题的处理我并没有逐题讲解, 而是通过分析, 跳出学生错题本身, 提炼出其共性的地方: (1) 审题不清, 不会读题, 不能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 (2) 语言组织能力差, 表达不严密, 甚至答非所问; (3) 书写不规范; (4) 基础知识遗忘。课堂上首先给学生展示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然后将非选择题的顺序打乱, 从中抽取出能体现上面几个问题的地方, 引领学生详细分析和推敲。对于较基础的内容, 则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 寻找差距, 训练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这样既达到了习题讲评瘦身的目的, 又能抓住关键, 兼顾基础。

二、切忌就题讲题, 注重变式训练

经常听到不少教师抱怨:“为什么这个题目讲了那么多遍, 学生还会错?”学生之所以对同一知识点, 甚至相同的题会屡次出错, 究其原因就是他根本没有理解所讲内容, 从而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 也就是不会举一反三。因此, 我们在习题讲评时就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并让其在不同情境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式训练。

例2: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 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1) 血红蛋白 (2) 葡萄糖 (3)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4) 二氧化碳 (5)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6) 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7) 乙酰胆碱 (8) 尿素 (9) 维生素

A. (2) (3) (4) (6) B. (1) (3) (5)

C. (1) (3) (7) D. (3) (5) (6) (8) (9)

该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成分以及人体内一些重要生理过程进行的场所, 错误率为56%。对于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可以说耳熟能详, 如果拆成以下三个问题: (1) 内环境指什么?其成分包含哪些? (2)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是什么?场所分别在哪? (3) 蛋白质如何转变成为氨基酸?每个学生都能回答的头头是道, 但将其综合在一起, 很多学生便每做必错。究其原因就是其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所以在引领学生详细分析完该题后, 我紧接着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式训练。变式训练1: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B.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CO2和水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食物中淀粉经消化, 最终形成葡萄糖

变式训练2: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多选)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通过变式训练, 即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将知识拓展和延伸,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训练所学知识,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切忌占满课堂, 注意给学生留白

学习是一个“悟”的过程, 错题的整理和归纳更是如此。所以习题讲评课切忌一讲到底, 要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消化和整理。学生在整理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题干可能允许的解题范围、角度和方法, 认清题目中正误的比较点, 辨析题目中设置的迷惑点等等。同时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并帮助他们利用规律。

四、切忌讲过即扔, 注重反馈强化

习题讲评后, 教师也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冷静分析, 认真反思:“本次习题讲评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有哪些经验值得保留?哪些是由于教师教学原因而导致学生失分的?哪些地方的错答本可避免?为什么会错答?……”对学生的错误率高的知识点教师还要重新变换角度设计题目, 有计划地安排到下一次习题中, 增加复现率, 达到反复强化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总之, 要想给习题讲评课瘦身,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教师提前精心准备, 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更需要教师能在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的同时具备延伸、发散出去的能力。正所谓要让学生跳出题海, 教师必须先跳进题海,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努力提升自己, 才能切实提高习题讲评课教学的效率。

习题讲评课 篇2

一在习题的选择上,每套题严格按照高考要求,教师严格把关,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二、在习题的处理上,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起到点拨引领的作用。

1、分析考试成绩。

2、分析试题:

①分析出的试卷难度、区分度以及得分分布情况向全体学生公布,使每位学生既了解全班同学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又明确自己的成绩与别人的差距。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②屏幕展示每一个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学生的失分点,相关的基础知识,可以在看习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

③对于难度稍高的题目,重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分析命题意图的习惯,以解决学生中长期存在的审题能力差的问题。重在审题思路的引领。

3、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分析自己的试卷,找出错因。

小组讨论,注意大家都要参与讨论,切忌一人讲,多人听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情。学生可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以纸条或者口述的形式,告诉老师。这样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

4、重点讲解,点拨提升。

①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互帮互助式,先由学生帮忙解决。如果讲解不够到位,可以互相补充,直到完美答案呈现。

②对于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点拨思路,采用问题式,启发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这个过程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①可以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对于难点重点,列出相关的题型,加深对这种题型的理解掌握。

②也可以安排在课堂最后,出一份小型训练题。

6、落实巩固。

一堂课上的好不好,落实很重要的组成,因为你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学会,那再精彩的课也是不成功的。所以应该重视学生的落实巩固。

7、课后反思

①对于学生的知识漏洞,进行记录;对于学生在思路方面的薄弱环节,以后重点进行强化。

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四忌 篇3

一、忌讲题时直奔主题,不暴露教师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题目,自己在做时,往往是无从下手。或者是解到一半却卡住,无法逾越思维上的障碍。看老师做起来却是很轻松,等老师讲评完,往往也能理解,但自己却当初就是想不到。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尤其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不能直接开始解题,应充分暴露教师的思维。长此以往,就能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南京市2015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的填空题最后一题为例。已知a,t为正实数,函数f(x)=x2-2x+a,且对任意的x∈[0,t],都有f(x)∈[-a,a]。若对每一个正实数a,记t的最大值为g(a),则函数g(a)的值域为_____。

该题难度较大,题目中涉及到的字母较多,不少同学可能题目都读不懂。教师在分析问题时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交流,先引导学生发现要求的g(a)就是t的最大值,即t的最大值是关于a的一个函数。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华罗庚曾说过的话,即碰到难题,应该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又不失本原的地方。从而想到先将a特殊化,取a=1,则题目中的字母变少,紧接着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画出函数f(x)的图像,接下来,学生自然容易去找到f(x)的最大值。最后,再把a退回到一般情况,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也易于接受。自然,处理数学问题,涉及到的思想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和学生分享,同时,教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一起体会数学解题成功后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忌讲解时重方法、轻计算

有的教师在讲解时,仅仅重视解题方法的传授,力求使学生掌握做题的方法,技能。而计算方面则重视不够,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方法,计算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而在课堂上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算,导致学生的运算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殊不知,运算能力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一个方面。最近几年各省的高考题中,有些题目对运算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上手容易,方法也都知道,但不少学生就是算不出答案来。究其原因,固然是和解题时的运算量较大有关,但根本上还是这些同学的运算能力不强所致。而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夕之功。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算。当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加以调控。比如可以将一道解析几何题分为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等学生算完后可以对一下答案。从而有效地调控学生的运算过程,避免学生在弯路上走太多,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三、忌教师在讲解试题时片面化、绝对化

高中数学题目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把条件和结论稍作变化,题目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在讲解时应综合考虑条件和结论两方面的因素,不能让学生犯思维僵化的毛病。如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设点和设斜率是两种常用的处理方式;解决向量的数量积问题时,有定义法,坐标法,基底法三种。到底是哪个方便,哪个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应具体题目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再如在数列问题中,前n项和Sn和通项an经常在一个等式中会同时出现。常规的处理方式是消去Sn或者消去an,但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去观察题目条件和结论的联系。下面以苏州市2012年高一期末考试第19题为例,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an≠0,anSn+1-an+1Sn=2n-1 an+1an,n∈N*。求证:Sn=2n-1an;该题当时有不少同学看到条件中有Sn和an,就想到消去Sn,或者想到消去an,结果发现越化越繁,最终无功而返,这等于就是陷入了一个思维的定势。正确的做法是观察条件和结论的联系,从结论中找到Sn和an的关系,从而在原等式两边同除以anan+1即可解决。

这就提醒教师在平时讲解时应坚持全面而客观的原则,避免绝对化、片面化地处理问题。在教给学生通法的同时,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忌讲解试题前不做统计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一个统计分析,比如,统计一下每道题目的错误人数,错误原因。接着要对学生的错因进行分析,对一些典型的错误,或者是好的解答,可以用手机拍下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来展示,让学生一起来分析,评议。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统计分析后,就要明确哪些题目不需要讲,哪些题目略讲,哪些题目精讲,哪些题目由学生来讲,哪些题目需要增加变式。这样,在讲评时就会得心应手,有的放矢。同时,在讲评时,一些类似的题目可以放在一起讲,让学生去明确它们的异同之处,加深学生的印象,利于学生去掌握,记忆。此外,对一些典型问题做一些变式引申是很有必要的,既能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诊断,又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迁移能力。最后,我们知道,讲评完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了,教师还应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滚动训练,将一些错题或者其变式题让学生再次练习,使学生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

总之,习题讲评课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讲评时应该避免犯以上四类错误,并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讲评,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生物习题讲评课教学探讨 篇4

关键词:生物习题,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

习题评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查漏补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三练习相应增多,因而习题、试卷讲评课也频频出现。讲评课常出现两种问题:一种是只公布答案不作任何解释,其课堂容量可想而知。另一种是题中凡是涉及的知识点,不论学生是否已理解,都梳理一遍。这样看似容量很大,教师也很辛苦,但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性,效率不高。

笔者对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下面笔者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 有针对性评讲

评讲习题,应将该讲的内容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讲。

(1)正答率低的题重点讲。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答对率低于40%的题要重点讲,要分析其出错的原因。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避免以后再犯类似错误。

(2)典型习题变式讲。一般分为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一道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将题目条件稍作改变,变定式思维为多向思维,可有效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素质。[1]

[例1]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多大?假设常染色体遗传病(以下称为甲病)基因用a表示,色盲基因用b表示。由题意知,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致病基因a频率为1/10,正常基因A频率为9/10。丈夫为该病携带者(Aa)可能性为Aa/(AA+Aa)=(2×0.1×0.9)/(0.92+2×0.1×0.9)=2/11,而妻子(AaXBXb)必携带致病基因,这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所生子女患病包括三种情况: (1) 只患甲病(aaXB); (2) 只患色盲病; (3) 患两种病。运用“分解组合法”,先将两对等位基因分解为:Aa×(211) Aa, XBXb×XBY,分别求出后代某种表现型的几率,然后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得出各种表现型的几率为:

(1) 只患甲病(aaXB):Aa×Aa→aa (1/22), XBXb×XBY→不患色盲概率(3/4),几率为3/88。

(2) 只患色盲病:Aa×Aa→aa(不患此病概率21/22), XBXb×XBY→XbY (1/4),几率为21/88。

(3) 患两种病:Aa×Aa→aa (1/22), XBXb×XBY→XbY (1/4),几率为1/88。

此题解法一(逆向思维法):只考虑不患病(正常)的情况,再根据概率法则进行计算;解法二(集合计算法):(集合图略)。

将题目条件或提问角度加以改变,构成新题,然后进一步求解。通过一题多变,深入挖掘这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更深入地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将例题1加以变形、延伸就成为例题2。

[例2]: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色盲男孩。若再生一个孩子,则此孩子: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 (2) 色盲的概率,

(3) 两病兼患的概率, (4) 不患病的概率,

(5) 患病的概率,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答案 (1) — (6) 1/4, 1/4, 1/16, 9/16, 7/16, 3/8]

(3)综合知识扩展讲。习题评讲不能就题论题,应以本题目为基础,“借题发挥”,进一步扩宽知识。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知识点的遗漏,评讲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与之相关但未涉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从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加以适当延伸,强化知识的纵横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增加知识的摄入量,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道题”而“会一类型题”的目的。

[例3]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为高度不育

本题将染色体组及单倍体、多倍体、胚乳等知识综合在一起,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它们的思维空间。

(4)解题思路方法渗透讲。讲评中,教师应注意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及其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解题技巧的讲评就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所以,教师在讲评时,应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方法规范,提高解题能力。

[例4]某蛋白质分子由n条多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含3b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先要弄清本题涉及的知识点:DNA(基因)和信使RNA的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再理出解题思路:基因→信使RNA→氨基酸→蛋白质。此题关键是求氨基酸个数,由转录、翻译知识可知:DNA上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数目=6∶3∶1,蛋白质分子量=形成此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量总和—脱去水分子质量总和,所以依题意知氨基酸数b,失去水分子数为(b-n),故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ab- (b-n) ×18。

2. 同学之间合作,自我纠正

对于答对率较高的题,学生一般通过查阅书籍或回忆都能自行解决,没有必要进行集体评讲,否则会引起学生思维错觉甚至混乱,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具体做法是:把相邻的几个学生编成一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取长补短,自我纠正。这种方法解决了时间的矛盾,同时很好地弥补了大班教学难以兼顾学生个性的不足。

3. 由学生讲解

由学生讲解,这也是调节上课形式的一种方式,并能更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任学生担任“讲解员”,教师作必要的技术指导并带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去解决问题。当然这种操作方法实施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从学生答卷中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几位对试题分析比较有见解的学生或者是全班中的几位学习尖子对试题作分析,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提出他们的解题思路的具体过程,教师再与学生针对这些解题思路提问、质疑、补充、推论、总结,与学生共同探讨,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由学生讲,有时教学进度可能会慢一些,但学生比较投入,如果讲解者概念存在模糊,教师应及时纠正。并且此过程中允许其他学生提问和反驳,通过辩论或讨论,学生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十分有效。

4. 自主复习和巩固,教师督促

学生掌握知识要有一个过程。有些题目评讲过了,当时学生也觉得懂了,但再做学生还是做错,原因之一是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自我消化。评讲课上通过讲,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基本上能明白错误所在,但此时所学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忘记,故对获取的信息需要加工、储存和应用,可以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这样做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此时教师与学生进行进行个别辅导、督促,教师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督促指导与学生的自学、巩固两不误,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效果更佳,也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

当然,评讲课上怎么评、怎么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统计分析是评讲的依据,统计的内容包括:分数统计、出错率、错误答案的类型、错误原因等。教师应从中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在评讲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

从笔者探索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反映良好,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孙义全.生物学试卷讲评的思路探究.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0, (8) :43-44.

习题讲评课 篇5

一、存在的问题

高三生物复习,时间紧张,任务繁重,习题讲评课成为一种占很大分量的课型。在课堂上对答案时有人唉声叹气,有人兴高采烈;分析习题时,教师苦口婆心,面面俱到,学生漫不经心,懒得动脑;再次做同样的题目,一错再错,效率很低,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二、应对策略

习题讲评课应该具有鞭策学生、纠正错误、落实基础、开阔思路、熟练技巧、提高能力的作用。要达到这些目标,应从“讲什么”、“怎么讲”、“由谁讲”方面去尝试。

1.讲什么

(1)精心选题。习题讲评应考虑知识点的分布、题型题量、难度设计、完成时间、评分标准、达成目标、学生的易错点或薄弱点等。如果是考试,则要自己仔细先做一遍,并同样分析知识点分布,学生的易错点或薄弱点等。这一切,都是提高有效性很重要的因素,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批阅统计。“练习不在多,而在精;考试不在频,而在评;讲评不在全,而在有针对性。”不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而且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所以,要彻底了解学生,一定要及时批阅(全部或抽样),详细统计。

对于选择题的得分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阅读机处理,节省时间而且分析详细。如果是主观题,可通过批阅时作摘记,包括典型错误和有创意的答案,找出错误根源,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必要时找几个学生了解答题过程,以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情况,因为“为什么会错”经常比“什么是对”更重要,而学生的想法有时候容易被教师忽略。

(3)全面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对错误集中的题目,要花时间讲,讲清讲透,针对错因,有的放矢,如果是个别同学错误的题目,由于时间关系,可在课堂上不讲,课后进行个别交流。

2.怎么讲

经过统计分析工作,只是让教师知道应该讲什么,讲多少,但是怎么讲,由谁讲,教师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统筹安排。

(1)重概念,重课本。有的题目其实不难,但学生却总是屡次出错,可能是由于概念不清或者对课本知识不熟悉。针对此类题目,可通过重新复习课本中的概念,并增加几个易混淆的概念,通过不同方式,让在学生辨析和归纳中得到巩固。比如“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判断时,学生经常觉得模棱两可,属于概念不清。可通过概念辨析和归纳使学生掌握: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置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增添、缺失、倒位、易位,改变的是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光镜可见。

(2)找“题眼”,抓关键。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每道题目中一般都有一个解题的突破口,在教学中形象地称之为“题眼”,也就是关键词。

在上课时,教师不仅注意找“题眼”,并让学生学会找“题眼”,长期坚持,长期要求,效果非常好。尤其是选择题,在考试中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例: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A16型和EV71最为常见。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肠道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内含线粒体

C.可用含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的培养基培养肠道病毒

D.肠道病毒的衣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 分析:题目看似冗长、复杂,但是其实关键词就两个字“病毒”。所以A、B、C三项有关病毒的知识中去核对,都不符合,答案是D。

(3)讲思路,讲方法。学会解题,首先要学会审题,摸清命题人的意图,理清解题思路,学会解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4)讲联系,讲变式。教师要指导和训练学生心中装的不是一道题,而是一类题,教师教的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网。在习题讲评课中,最关键需要培养的能力是知识迁移能力,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是高三学生从容征战高考考场的法宝。

(5)讲规范,讲格式。在生物高考答题中,注意语言的规范,注意图解格式的正确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答主观题时不善于使用专业术语描述现象和给出结论、有错别字等。另外在遗传图解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注意格式的规范,导致扣分。可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典型错误的照片,让学生来找一找其中的错误,并按照评分标准打分,从而使学生明确正确格式书写的重要性。

3.由谁讲

在讲评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新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变,尤其是讲评课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内容应该是由教师完成的。

由于师生年龄上的差异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别,对解题的某些环节、过程的.分析与处理上并不一定能很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他们的能力。所以,对于卷面上部分比较突出的或共同倾向明显的问题、有创造性的解题方法或有创意的答案、典型的错误或反复发生的缺漏等,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由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去讲评,也许会更真切、更实在。有人把它称为“兵教兵式”的讲评方法,这种方法巧妙利用了学习论中关于“借鉴学习”与“榜样学习”的原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纠正学习上的错误,起到承前启后的教学转折作用。

三、结束语

习题讲评课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32-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学生拿着一道实验设计题气恼地对老师说:老师,这道题我看不懂。老师提示:你先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学生迟疑了很久,不知从何人手。老师耐心地继续启发:那就说说,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用笔在试题中划出要研究的问题后,老师告诉他:实验研究的问题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是什么阻碍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为什么教师加倍地付出而却常常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一直以来,这是困扰着教师的问题。上述案例说明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及解题习惯,只关注答案而不关注问题表征和思路分析,把结果看得比分析问题更重要。而有的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题时,却不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里,不了解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路相脱节的地方在哪里,因而降低了习题讲评的效率,事倍而功半。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不妨让学生来说一说试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解题习惯,然后教师根据获取的信息,调整教学,控制节奏,这样能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说题的形式

说题,就是对题目进行解说。从建构主义角度看,通过说题这个师生的共同活动,把外界的物质世界,转化为学生的精神世界,即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转化为知识、能力和方法等;从系统思想角度看,说题主要是揭示题目系统和教材系统的内在联系;从解题角度看,说题主要指解说解题的思路、方法及其规律。

按说题的主体分,说题可以分为教师说题、学生说题、教师和学生互动说题。

1 教师说题

在传统的习题讲评课上都是教师在唱主角,由教师交代题目的条件、涉及的知识点(原理、概念)、条件与结论如何转化。对题目进行拓展延伸,说策略、说注意、说规律等等。由于基础、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教师说题时容易切人重点,思路清晰,分析有深度,课时容量大。但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讲结论代替学生表达的做法,只照顾了一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说题比较适合于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新题,主要是为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示范和思路的引导。

2 学生说题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说题能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地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往往会让他们的审题与分析显得片面而肤浅。但是,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常常会让他们在解题的方法与思路上有新的突破。通过说题交流和共享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认识、不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这是一种广泛、深入而有效的学习。

3 教师和学生互动说题

很多情况下学生是凭感觉做题(或猜题),因此,有时他们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却不一定清楚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分析问题时他们也会进行一些貌似合理的推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补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所以,一节习题讲评课应该是师生穿插说题,对有难度的问题也应该由师生交互说题。师生对问题的多种理解。会导致审题的差异、思维过程及结果的差异,这些差异都可以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师生通过评价、反思和借鉴,获得共同发展。

三、说题在习题课中的应用

1 寻找题目的题眼

在解题时,熟悉题意是最重要的,掌握题中的各个条件及关系是展开思维的基础。以下是在复习阶段对学生进行错题回顾训练时出现的一个现象,它很耐人寻味。

试题:细胞核内进行转录时,所需物质由细胞质提供的是( )

A 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B DNA连接酶

C 四种脱氧核苷酸

D 解旋酶

本题正确答案为D。第一次考查时正确率为53.33%,选C项的占32.25%,两个月后再考时正确率为50%,选C项的占41.9%,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对C项如此执著呢?第二次讲评时,改老师说为学生说。甲:“细胞核内合成的是DNA,DNA连接酶和解旋酶是细胞核自身具有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在RNA上,所以选C。”乙:“转录好像不需要DNA连接酶和解旋酶,复制才需要,只有C项可选。”很显然,选C的学生大多在审题时将关键词定位为“细胞核”和“细胞质提供”,而忽视了“转录”,知识遗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提高学生寻找题眼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试题中有的题眼是外显的,有的则是隐含在条件中的,判断正误的选择题则必须从选项当中寻找。说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关键词,找出隐含条件与教材内容的关系,使条件明朗化,通过说出对各选项作出判断的理由、容易忽略的条件等,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及思维缺陷,否定错误,肯定正确,纠正不完整,总结审题的技巧和规律。

2 明晰易混的考点

在教学的强化训练阶段,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进行筛选,最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间徘徊时总是选择了错误的那一个。这反映出学生对相近、相似的概念、原理、过程的甄别能力不强,缺少对这些知识的总结归纳。说题能够把学生脑海中模糊的问题用“话说”的方式在特定的情境下物化出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对一些判断正误的选择题,必须加强对选项知识点的分析和拓展。如谷氨酸发酵生产中,代谢产物乳酸和琥珀酸、乙酰谷氨酰胺与哪种条件的改变有关?对学生来说,这是个难记易忘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说题,分析生产条件与产物之间的关联,找到记忆的关键点,可以使淡化的记忆得到加强,模糊的问题变得明晰。

3 理顺解题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习题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在习题课中,一些推理性较强、学生较为熟悉的题型教学应以学生发言、讨论为主,教师适时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到多题一解中概括解题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例如遗传规律中性状分离比9:3:3:1的应用与拓展、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曲线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等。

4 规范审题的步骤

不同的题型审题步骤大致相同,但具体过程会存在差异。说题能将说者的思维过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听者则可借此修正自己的认识。例如,实验设计题的审题,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研究的内容一找出自变量,确定因变量一确认实验的性质一分析实验材料的作用一设计实验步骤”,在习题讲评中让学生陈述解题的步骤,相互评价和补充,不断强化认识,这种审题模式就会逐渐构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

四、对说题的几点思考

1 说题主体的参与度

学生之间在认知建构与能力发展上存在强弱之分、快慢之别,一节课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说”的机会。为保证参与面的最大化,一方面可将一道题的“说题”任务进行分解,如找题眼的任务交给能力弱的学生甲,说试题条件与知识点关系的任务给知识结构全面的学生乙,评价总结的任务给善于表达的学生丙,这样虽然不能让每个人都说,但能从不同侧面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带动全面,使“说”有所得;另一方面采取小组内讨论、分工协作的形式,促使小组成员参与分析问题。

2 说题主体的协作性

一节习题课全由教师说或全电学生说都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且容易造成听课疲劳。所以,说题也要合理分工,课前教师必须先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标记,确定说题主体所要说的对象。要做到易题不说,熟题生说,难题师说;解题过程生说,原理、惑点师说;试题条件生说,注意的问题师说等等。既有个性释放,又有合作互助,这样的说题课更富立体感。

3 说题内容的典型性

选择说题的题目应该具有代表性和灵活性,过易过难都不适宜。有些题虽然错误率较高,但不属于核心知识,则不宜过多说;相反,有些题虽然错误率不高,但有较大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则适合用于说题。一般来说,所采用的试题应该尽量是一些错误率较高、错误共性较大、属于核心主干知识、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等的题。

说题是教师和学生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阐述解答某道(或一批)习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及依据,进而总结出经验性解题规律。研讨说题,主要目的是要改进教法和学法,促进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说题,重视提高说题的实效。

英语习题讲评课要注意“九性” 篇7

一、明确目的性

习题讲评课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及时矫正学生所犯错误的重要手段。上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明确目的,分析好试题的内容,统计好学生的答题情况,广泛收集各种有关信息,把握大多数学生的失分原因和个别的典型错例,从心理因素、审题因素、习惯因素、能力因素等诸方面认真剖析原因,以便在讲评时能够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另外,课堂上要明确讲解重点、难点、考点、热点、疑点,对于多数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略讲或者不讲。切忌一节课下来,到底讲了什么内容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更谈不上自己的学生了。

二、具备及时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测试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想及时了解答案,尤其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题目,其愿望则更为强烈。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尽快批改试题,迅速统计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和学习效果,从而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反馈矫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忌拖拉,影响讲评。

三、力求和谐性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讲评课上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创新精神,以保持师生信息和良好情感的双向交流,努力为学生搭建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的平台。批阅完试题之后,不论学生的成绩如何,都应该本着理智的态度做好质量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不足,指明原因及预防对策。尤其是对于那些学困生,更要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其闪光点,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切忌讽刺、打击、挖苦,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

四、注重整体性

对于每个题目,教师不应就题讲题,孤立地看待。事实上,题目都是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的,它往往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但是它与课本一定息息相关。因此,讲评试题时要把它纳入整个知识体系当中,紧扣课本讲解分析,做到上挂下连,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列化、网络化。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五、突出针对性

每一套试题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学生出错的数量和比例也肯定不一致。因此,讲评试题时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于某一既定的知识目标教师应该有完整、系统、准确的认识。尤其是大多数学生共犯的错误,多半综合性强,属于迷惑型、陷阱型的题目,教师要重点讲解,突破要有力度,要科学、巧妙地处理错误信息,体现讲和练的有机结合,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到位。切忌重点不够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

六、发挥主体性

习题讲评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变讲评课传统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质疑、提问、讲解,再忆考试时的思路。每次讲评可安排几道题目由学生来介绍解题思路,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讲评更贴近学生的心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诱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主动发表个人见解。尤其对于难度较大且综合性强的题目,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综合、点拨、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习题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积极参与会比单纯关注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

七、体现技巧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是讲评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读题和审题,正确理解题意,以便把握答题的正确方向。其次,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另外,还应该帮助学生认真剖析答题时产生的错误思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八、重视拓展性

在讲评试题时,教师应该以某些典型的题目为起点,从试题的难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宽和引申,加强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及时进行归纳对比,扩大信息的输出量。例如,在讲解动词时,可以从时态和语态等各个方面着眼,注重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单一化题目向多元化题目的转变,以便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各类学生全面发展。

九、做到延续性

搞好平行性补偿检测是上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讲评试题时,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和能力不足,在精讲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错题类型和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几组变式训练题,从其他的角度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查漏补缺,以便加强技能训练,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运用能力,达到及时矫正的目的。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讲评课教学 篇8

一、统计分析, 准备讲评素材, 明确讲评目标

讲评前, 首先要做好习题统计。教师在认真批改试卷的基础上, 借助计算机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客观分、主观分及每题的得分率; 统计学生错误类型; 统计学生进步和退步的情况; 统计习题中所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 从而获取习题分析和讲评的基本素材。

其次要做好习题分析、归类。一方面要分析习题的数量、难易、内容、结构和答案, 另一方面要分析错因, 并从中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矫正和扫清盲点; 另一方面, 还要根据习题的内容和特点, 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这样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熟练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要预设目标, 提高学习达成度。布鲁姆说: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成的目标。”教师依据测试的内容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学生答卷情况的统计数据和错因归类, 对讲评课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就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 使讲评课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重点, 生成解题能力

讲评只有真正指向学生学习和能力上的不足, 才能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和思想系统的生成与完善,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讲评重在分析错因——使学生“能解”

在平时学习中, 对错题不归因, 归因不合理, 归因不正确, 甚至找客观“理由”, 没有找准存在问题的本源, 就不容易从根本上纠正错误。因此, 教师在讲评时应首先要求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 明确自己的不足和改正措施。对一些典型的错误, 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学生讲述或者投影等形式, 让全体学生一起观察讨论, 共同分析研究。经过学生积极思考后, 再请学生指明错因, 讲清正确的解题思路。教师则做补充点评, 引导完善解题方法, 再根据预设目标, 给出针对性的习题, 及时巩固对应的知识和方法, 避免一错再错。

【例1】如图1, 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 力F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 ( ) 。

A. 变大B. 变小

C. 不变D. 先变大后变小

本题中的F的力臂不变, G的力臂变大。与本题相似的题目较多, 虽然都用到杠杆平衡原理, 但变化的物理量发生了改变, 有的甚至在分析思路上有质的不同。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适度地穿插变式训练, 以提高学生解答同类问题的能力。

相应的变式训练, 可以有效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思维上的不足, 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 增强学生“能解”物理问题的信心。

2. 讲评重在让学生掌握方法——使学生“会解”

造成学生解题困难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网络化的物理知识和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 许多学生对物理知识识记不准确、理解不到位, 他们只是表面、部分、孤立地理解物理知识点, 只要题目稍一改动, 学生就不能提取有效的知识, 也不能应用类比、归纳、等效转换等方法使问题简化, 因而, 无法正确解题。

【例2】一位短跑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 一只跑靴的质量300 g, 平均每跑三步前进2 m, 每步跑靴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均为30 cm, 向运动员跑完全程对跑靴做了多少功?

有的学生是这样解答的。

解: 运动员作用在跑靴上的力

据公式W = Fs = 3 N×100 m = 300 J

上述解答方法, 没把F和s这两个量的对应关系搞清楚, 因为在应用公式W = Fs计算功的时候, F和s是对应的, 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s是物体在F的作用下, 沿F的方向移动的距离。这里F是竖直向上的, 运动员通过的距离100 m是水平方向, 它们之间不对应, 不能代入公式计算, 与F对应的距离是30 cm。

正确的解答是:

运动员作用在跑靴上的力

跑一步对跑靴做的功W = Fs = 3 N×0. 3 m = 0. 9 J

跑完全程的步数N = ( 100 /2) ×3 = 150

跑完全程所做的功W = 0. 9 J×150 = 135 J

解题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再反思,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 让学生发现、领悟一些学科思想方法, 建立同类试题的解决程式和方法体系, 加强变式训练, 达到矫正、巩固、提高的目的, 使学生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3. 讲评重在优化思路——使学生“乐解”

讲评习题时, 不仅要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掌握解题方法, 而且要让学生提高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审题方法指导, 突出解题思路分析, 寻求解题最优方案, 提高解题速度。

【例3】如图2所示电路中, 定值电阻R1= 10Ω, R2为滑动变阻器, 电源电压保持 不变。闭合开关, 当滑片P在a端时, 电流表示数为0. 3 A。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 V。求: ( 1) 电源电压; ( 2)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学生解答本题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1) 仔细审题, 拆分题目。学生首次碰到这类题时, 通常不能自主拆分题目, 教师可拆分示范, 再引导学生试着拆分几道题, 而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拆分同类题。拆分题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到较复杂的综合题不过就是由几个元题组合而成的, 进而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本题可拆分成以下两道小题。

1如图2所示电路中, 定值电阻R1= 10Ω, 闭合开关, 当滑片P在a端时, 电流表示数为0. 3 A, 求电源电压。

2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为3 V, 电路中定值电阻R1= 10Ω。闭合开关, 滑片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 V, 求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2) 列出已知及所求物理量, 确定解题需要用到的物理规律公式, 根据规律公式列出解题所需的关系式。

另外, 解一些复杂试题时, 可以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 分析综合和推理论证相结合, 找出解题突破口, 提高解题效率。

三、自主纠偏, 促进主动学习

传统的习题讲评课往往是教师“一言堂”, 而新课程理念则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 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的”。在具体的习题讲评教学中, 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己规划学习的进程, 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 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为此, 教师在习题讲评教学中, 还应注意几点。

第一, 讲评前, 应将物理试卷和相应的预学案及时分发给学生, 先让学生自己纠错。对于一些简单的、非本质的错误, 例如解题习惯问题、规范答题问题, 通常学生可以独立处理; 对于一些复杂的错误, 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和合作探究, 即使不能正确改正, 也可以强化解惑动机, 使学生勤于思索, 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与人合作的精神。

第二, 讲评中, 教师要根据讲评目标与问题类型, 灵活选用讲评方式。对难度大的重点问题, 教师应给予逐级分解, 恰当地引导学生思考; 对于难度一般而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试题, 可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尽量提供学生自己陈述、分析、推理、归纳的机会, 期间教师注意适时引导, 恰当评析。让学生通过反思总结, 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讲评后, 应留出时间, 让学生在订正讲评范题的基础上, 再做巩固训练, 以加深对相关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 强化学科建模思想。在具体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的订正情况, 指导学生自主纠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题干的关键词与关键信息是什么? 这些信息提示本题测试哪些书本知识?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如何构建解题模型? 答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以帮助学生诊断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弱点、不良的习惯。做到纠正一题, 解决一类。

总之, 习题讲评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 是培养与提高物理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做好充分准备, 不断优化讲评课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功金.立足“元”题拆组“合”题全面“讲”题——谈谈初中物理计算题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 2012 (12) .

“生物习题讲评课”有效性的探索 篇9

关键词:习题讲评课,教学有效性,编制习题,引导探究,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最大的失败是包办, 而学生最大的悲哀是依赖。其实无论“包办”, 还是“依赖”, 都反映出人的“惰性”, 这种“惰性”的教与学, 其结果培养出的必是单一化、模式化的人格, 不利于人的发展, 也不利于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那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这种“惰性”教学呢?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生物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性?结合省生物基地校课题《优化习题策略,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的研究, 我进行了探索。

一、精心编制习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依托《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按章节的知识点逐一编写习题。如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一知识点, 依《教学要求》:1能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2能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进行相关计算, 本人编制了以下难度梯度的习题, 提高了训练的有效性。

1.基因型为 YYRr 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 )

A.YR 和 YR B.Yr 和 Yr

C.YY 和 Rr D.Yr 和 YR

2.基因型为 Rr YY 的生物个体自交, 产生的后代, 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 )

A.3:1B.1:2:1C.1:1:1:1 D.9:3:3:1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

A.1B.2C.3D.4

4.豌豆种子子叶黄色 (Y) 对绿色为显性, 形状圆粒 (R) 对皱粒为显性, 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 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 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______ 定律。

(2) 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3) 在杂交后代F1中, 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 ______, F1中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

(4)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______, 若使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则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编题说明】第1小题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属于容易题;第2小题考查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推断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属于容易题;第3小题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间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 易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混淆, 错误率高, 属中等难度题;第4小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属于难题。

二、耐心引导探究

布鲁纳曾指出教师教导学生时, 目的不在增加学生对某学科的知识, 而是鼓励他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共同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应主动去寻找知识及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学生做错的习题, 教师不要急于讲评, 但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 如课本、图表或视频等,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解决。

1.课前准备: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 设计练习, 明确目标

做好习题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现在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 以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这不是说教师就轻松了, 我们的功夫应花在课前准备上。在评讲习题之前可以找不同类型的学生面对面交流, 以便获取关于学生对习题感受的第一手资料, 如学生的主要错因等。如果我们不去分析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 评讲时就没有针对性, 那么, 学生就不会有好的收获。同时也应把握好试题评讲的深浅度, 对典型题和常规题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只有认真做好了课前准备, 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完成;哪些问题学生需要合作讨论完成;哪些问题需要老师重点讲解;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总结方法等。在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讲评重难点的基础上, 再进行教学设计, 会让习题讲评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堂活动:合作交流, 展示分享, 归纳总结, 拓展提高

讲评课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自主性, 避免“一言堂”, 多一点启发和鼓励, 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讲评课中, 并提供给学生自己总结、自行讲评的机会, 要求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说明自己持不同观点的理由, 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大家共做一道题、共评一道题, 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 教师在学生讲评结束后, 一定要有恰当精要的总结和点评。有时教师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并总结方法、规律。互动不只是师生你来我往的问答, 更是思维碰撞激发出的火花。这样教与学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1: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 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当A和B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 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A和VB, 则VA<VB

B.如果A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 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A和TC, 则TA>TC

C.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 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B和LC, 则LB<LC

D.如果B和C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 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B和TC, 则TC>TB

在讲评上面这道选择题时, 教师不要急于正面讲评其对与错的原由, 可先就装置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1水珠移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与CO2气体有关吗?2种子消毒与否有何区别?3小麦种子与花生种子在组成物质含量上有什么不同?接下来, 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 达成共识, 选出正确答案C;最后再引导学生总结:1Na OH溶液的作用有二:一是调节酸碱度;一是用于吸收CO2;本实验中Na OH溶液的作用是用于吸收CO2, 所以水珠移动是由于O2被消耗引起的。2O2消耗的多少取决于呼吸作用的强弱, 由于消毒的种子中不含微生物, 其总体呼吸较弱, 耗氧量较少, 故VA<VB;农业生产上, 种子是需要消毒的, 以保证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和萌发时有足够的营养。3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较高, 消耗等质量的有机物, 其耗氧较多, 释放的能量也多。4该装置做适当的改进, 也可用作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

3.课后反思:构知识网, 建错题本, 写教后思, 提师生能

通过错题反馈和展示分享环节, 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知识点、解题思路及错误原因) , 从而为今后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累经验,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生要建立错题集, 反思答错题的原因, 并且能补充该知识点和其他知识的联系, 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要琢磨科学的解题方法, 以便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引导其总结规律, 提高解题效率。

例2: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 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 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 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 形成4个细胞, 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

A.2B.3C.4D.前三项都对

到第一个班上课, 我在讲评时, 是让学生画图进行辨析, 得出正确答案D就了事了。我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好, 相反, 此种教法是科学的, 因为对于初次接触这道题的同学来说, 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在于就题论题, 而没有上升至规律来提升。通过课后反思, 我在到第二个班上课时, 还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带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有几条?2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 无论复制多少次, 带有放射性的DNA始终有几条?3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相比, 有丝分裂后期有什么特点 (套用前者的话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 ?4子代细胞中最多有几个细胞带有放射性, 最少有几个细胞带有放射性 (最多4个;最少2个) ?5对于任意一个子代细胞而言, 最少有几条DNA带放射性, 最多有几条DNA带放射性?学生思考讨论之后,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核DNA (全部用15N标记) 为2N的细胞, 无论复制多少次, 带有放射性的DNA始终有4N;子代细胞中最多有4N个细胞带有放射性, 最少2个;对于任意一个子代细胞而言, 最少有0条DNA带放射性, 最多有2N条DNA带放射性。最后再设计拓展练习, 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探索讲评课有效性教学的反思

1.与过去的课堂相比, 虽不能说“颠覆”, 但至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根据错题反馈情况, 分析错因及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 展示分享以达成共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每节课总感觉是那么的短暂, 意犹未尽。

2.困惑

1由于课堂开放, 生成性资源较多, 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由于学生差异较大, 编制的习题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习题讲评课 篇10

一、合作学习成主导

《英语课程标准》对我们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提出要求, 要求我们教学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积极干预的态度, 要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理解和关注学生如何学习的, 学到了什么。因而, 我们在初中英语习题课的讲评中, 首先要研究习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采取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有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 合作探究, 发展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初步形成一定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可见, 合作学习是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能够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让学生由学习被动接受到主动探寻的转变。因此, 我们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让学生的知识有综合运用的机会, 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二、习题讲评课重探究

1. 提高学习自主性。

在高效课堂中, 应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敢想, 敢说, 敢做, 感受成功的愉悦。因此, 在英语习题讲评课中, 我们首先要对本次习题情况略做分析和总结, 学生自行订正错误题目, 分析出错的原因, 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否清楚, 以前是否见过类似或相同的问题等。接着, 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自己错题错在何处, 怎样订正或是完善, 之后, 我们老师可以公布参考答案, 让学生思考自己自己的订正是否正确、到位, 从而在进一步探究中提高学生的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此,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感悟获得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 我们在习题课中, 没有必要充满对答案、讲题目, 应给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2. 增强讨论有效性。

将自主思考未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内来展开讨论, 小组展示, 学生评讲, 让学生反思练习中所出差错的原因。小组各成员首先要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有发表自己思考和想法的习惯。对于学生自己合作探究也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老师要精要点拨和指导。当然, 小组合作时, 教师要及时指导。自学前指导应明确要求, 教给方法。小组学习过程应加强督查, 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去做, 确保完成任务, 及时表扬速度快, 效果好的学生。当然, 小组合作谈论也要有时间观念, 没有必要就一些基础题的问题进行长时间的谈论, 可以将一些小组内认为较难的题目留下来, 待全班同学一起关注交流寻求解决。老师可适当讲解一些比较重要的题目, 部分习题可以整合到课文学习过程中, 用做习题来及时巩固课堂中的重点语言内容。

三、高效讲评意义远

我们的习题课重点是让学生解决那些搞不懂、理不清的问题, 因此, 我们力求讲评课的高效, 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倡导。

1. 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学习活动, 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 需要课堂教学的和谐。因此, 我们习题课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摆脱了老师的简单说教和灌输, 强调着和谐的引导与互助。学生们在和谐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思考, 小组合作讨论, 师生平等交流, 那么他们的探讨和发现才更有意义。

2.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这样课的教学过程重在“学”, 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寻求答案。对重点、难点的突破不是靠重死记硬背式掌握, 而是在同学的帮助下、老师的启发下, 更主要的是自己的参与体验来发现并获得的。如果传统的课堂模式更多是tell me与teach me。而高效英语习题讲评课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involve me。

3. 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我们开展的高效习题评讲课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更主动, 更积极, 而且使得英语的学习更轻松, 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每位学生在讨论中都有很多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彼此交流争论中发现不足, 获得提高。

总之, 这样的高效英语习题课堂讲评课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自主思考, 合作讨论, 相互交流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更主动、更轻松地来学习英语。课内的合作讨论为学生的课后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进着英语学习的高效开展。

摘要:英语习题课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一节课或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 是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牛津英语高效课堂力求以过程性、体验性为目标, 习题讲评课也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习题讲评课 篇11

在历史教学中,总免不了习题讲评课。遗憾的是,虽然课前教师认真备课,主动钻入“题海”,結果却不免令人失望:一边是讲得口干舌燥的教师,一边的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哈欠连天;明明是教师多次强调的知识点、注意点,可还有很多学生出错;刚刚做过的习题而且讲评过,过段时间很多学生还做错……如何提高历史习题讲评课的课堂效率,实现有效教学,值得一线教师思考。记得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是啊,学生就是这

样的学生,我们只有在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勤思考,寻

突破。

二、实践与突破

1.小组讨论,达成同伴互动

之所以出现习题讲评课上教师讲得起劲,学生听得无聊的尴尬境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授课教师组织的学习模式是孤立的,人为割裂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习题讲评课上,我先不急于讲评试卷,而让学生先将做错的题目相互探讨一下。

(1)促进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之风,从而创设学生与学生交往的平台,完成体验与他人分享经验和成果的快乐,体会与同伴探究问题和困难的过程。我们知道,新课程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交往中互动,摒弃为了达到某种效果的“假讨论”,其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学生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应该是提高我们学生群体作为“整体的人”素养的过程。

(2)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同一组中,肯定会有学生历史基础比较好点,也有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欠缺一点。通过小组讨论的平台设置,可以促使两类学生都有提升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即基础好的学生不仅要自己做对题,还要能讲解给同学听,当好“小老师”,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这些学生必须理清思路,从而加强了对这些题目的理解,尝试“俯视”题目。而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得到了来自同伴的点拨。

(3)通过小组讨论,也能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是因为传统的习题讲评课,是面向全班学生进行的,但是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其针对性不强的弊端明显。往往教师讲的题目,可能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所以他们听课的关注度就降低了。而一些学生没有弄懂的题目,老师又偏偏没有讲解,课后,我们很多学生很少会去主动钻研,结果造成了相应知识和能力的盲点。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以面对面的平等姿态出现,少了些师生课堂问答的拘谨,多了份有疑必问、有疑必究的随意。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释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自主纠错,促成学生自动

传统习题讲评课存在的弊端,实质是没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这样提醒学生:纠错的要求就是请同学以“小老师”的身份,写给该题出错同学看的。这样做,一是希望督促学生课后真正去整理和订正,做到自主学习,二是可以了解同学们掌握的程度,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一开始,有些学生做得不到位,存在应付的情况。我就拿出做得比较好的纠错记录,作为范例,来激励广大同学。另外,根据学生交上来的订正情况,经过认真仔细的二次批阅,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趁机也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通过让学生自主纠错,可以督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自主学习,完成学生自己“动起来”的过程。

三、反思与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师不应只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正如蒙氏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所说的那样:“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要上好历史习题讲评课,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才能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堰桥中学)

习题讲评课 篇12

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发现, 教师们对于习题讲评课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 习题讲评课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教师一言堂、就题议题、讲述答案等浅显层面, 或思路模糊的混沌状态。因此, 探索习题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模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在借鉴许多优秀教师关于“习题讲评课”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探索, 我们初步构建了习题讲评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模式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归因为主线, 以习题为载体, 以探究为形式, 凸显师生互动。经过我市各县 (区) 初中生物教师的反复研磨, 模式不断完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 该教学模式是科学的, 是行之有效的。

一、模式基本结构

习题讲评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 “统计反馈→错题归因→变式拓展→质疑答疑→总结反思”。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所述。

1.统计反馈。

教师在愉快、融洽的氛围中展示课前习题检测的统计结果。目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维和自信心、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学生检测结果的统计是讲评的依据, 需要教师课前完成, 包括分数统计、出错率等。同时要对错误答案的类型、答题错误原因进行简单的前期分析, 从中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 以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在讲评时有的放矢, 解决问题。

2.归因讲评。

错题归因, 互动讲评。教师精选共性错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示范, 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讨论、辩论中进行错因分析、解题方法、解题策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变式拓展。

在讲完一类习题之后, 针对某知识点通过设置变式习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合理的思维发散训练, 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否定思维定势的过程中寻找解题途径, 有效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及深刻性。同时, 引导学生寻找习题的内在规律、知识间的横纵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 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质疑答疑。

教师引导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查找出自己的学习障碍, 再通过生生间、组组间、师生间等互动形式来解决部分学生的个性问题, 本环节旨在“查缺补漏, 全面提高”。

5.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链条, 切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并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具体应包括知识问题、解题思路、答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二、模式构建原理

习题讲评是理解与应用的互动过程, 是分析与归因的互动过程, 是师生以试题为载体, 以分析和归因为方法, 以理解和应用为目标, 运用知识实施互动探究的过程。其构建原理如下图所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策略的形成不是灌输的, 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 在习题讲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中, 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同时, 还需要遵循以下诸多教学原则, 才能够确保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①课标性原则, 以“课程标准”为讲评课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②针对性原则, 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具体问题。③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大家讲大家评的氛围。④主导性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 强调教师核心作用。⑤探究性原则, 保证问题的深刻性, 分析归因的层次性。⑥发展性原则, 举一反三, 变式拓展, 巩固、发展、提高。⑦循序性原则,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知识到能力, 由认识到应用, 由元件到系统, 由特殊到一般。⑧应用性原则, 结合生活生产实际, 用知识解决问题。⑨科学性原则, 科学统计, 有理有据。⑩激励性原则, 否定解题错误, 不否定学生思维, 鼓励创造性思维。

三、模式实施注意事项

一种教学模式的原理、原则和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但是因为运用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不同, 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会相同。因为教学效果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宏观的教学形式, 而是决定于课堂教学细节。所以, 在实施习题讲评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过程中, 需要从操作上注意以下问题。

(1) 课前测评情况的统计是一个庞杂而系统的工程, 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 求实的精神, 认真统计, 深入分析,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能够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这不仅是教师主导行为的体现, 更是习题讲评课成功取得预设效果的关键。

(2) 课前预设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确定习题讲评的主题。力避“就题论题、面面俱到、平铺直叙、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等教学现象的发生。

(3) 克服教师越俎代庖, 一言概之, 体现学生自主归因。开启学生思维, 实现深度互动;要让学生说话,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让出现比较典型错误的学生讲出他们当时的解题思路, 把他们的问题暴露出来, 深刻地了解错误产生的根源。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情, 不能够进行臆测性归因。

(4) 学生需要有课前准备。在实施统计行为后讲评课开始之前, 教师要把习题的卷纸或本子发还给学生, 同时, 将习题的标准答案交给学生。学生要对自己的习题错误有初步的自我认识和理解, 以利于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 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5) 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 培养自主归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循序渐进, 逐步养成。保证学生在实施“大家讲、大家评”过程中的主体行为实效性。例如, 教师指出学生的错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审题不仔细、做题不规范等, 引导学生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 找准错因。

(6) 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充分交流。通过个体发言、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等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习题讲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要通过集中讲评、重点强调、归纳总结的主导行为, 给学生做出分析归因的示范, 呈现思维的过程、传递分析的方法, 使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深入认识题目的本质。没有教学的民主集中制, 教学就会流于形式。科学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统一性。

(8) 精心设计变式训练习题。变式拓展习题的数量、题型要有明确的预设, 体现针对性和典型性。难易程度的把握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有侧重, 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通过变式训练, 归纳、整理出该类题目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明确容易出现的错误形式和避免策略。

(9) 质疑环节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 关注个案问题, 体现因材施教, 保证全体发展。给学差生以人文关怀, 以真情激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去质疑答疑。使学生对讲评中未涉及到的、难度小而出错率高的题目, 通过互动交流实现自主解决。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养成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探究能力。

上一篇:积极思维下一篇:物流成本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