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德建设

2024-06-16

政德建设(精选4篇)

政德建设 篇1

一、领导干部政德的涵义

(一)领导干部政德的定义

领导干部政德即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指的是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领导干部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和行为风范的总和,是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在领导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二)领导干部政德的特点

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公民,其具有特殊的职业道德,因此领导干部的政德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政治性。政治和道德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它们既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又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领导干部的第一道德要求就是要讲政治。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而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弘扬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具有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二是导向性。领导干部的政德在社会中具有表率作用,因为他们身负重托,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政德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人们会从他们的言行举止感悟社会所要倡导的道德观,并以此来认定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当前领导干部政德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缺失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背弃理想信念,就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蜕化变质,堕落为腐败分子,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理想信念缺失。领导干部失去了理想信念,也就缺乏了遵循政德的自觉性和稳定性,意志力丧失,一旦有诱惑,就会陷入人民的利益和个人私利矛盾中,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在物质的引诱下,越过从政之德的底线,丢弃我党的本色,陷入腐败的泥潭,彻底的迷失方向。

(二)宗旨意识淡薄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最核心的就是人民,只有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党才能执好政。但是,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他们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权不为民所用,不依靠群众、不相信群众,更甚至脱离群众,违背群众的意愿,不倾听群众的呼声,不了解群众的疾苦,不再把老百姓的利益当作自己的责任和奋斗目标,一味的追求物质,贪图享乐,最后发展到道德败坏、腐化堕落,严重阻滞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公共权力异化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政德滑坡,出现了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现象,这都是领导干部公共权力异化的表现。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而是把权力“异化”,为自己谋取私利、执法犯法,最终走向腐败堕落,被人民群众所痛恨,引起公愤,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给党带来巨大的考验。

三、加强领导干部政德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当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失去辨别能力,左右摇摆,迷失方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知识。不能打好理论知识就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知识就是我们党人在政治上的探测器,只有掌握并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才能知道我们当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未来将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文明冲突激烈化的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保持高尚的无产阶级道德。

(二)加强领导干部到基层实践锻炼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刚刚从学校毕业就进入了党政机关工作,并没有深入基层,缺乏在基层艰苦环境下的锻炼,就使得他们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愿意吃苦、思安逸、图享乐,缺乏对国情特别是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深人了解,更是不能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疾苦,遇到实际问题没有足够的经验,面对复杂的局面因为锻炼不够而不能很好的解决。所以说,必须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加强基层实践锻炼,才能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了解群众,了解老百姓的实际情况,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健全领导干部政德监督机制

完善领导干部政德监督机制,才能更好的防止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保证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提高领导干部政德水平。当前,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形势主要包括:党内监督和媒体监督。

1.加强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是根据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监察、督促和保障党组织行使职权,要求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力,是依靠党自身的力量实行的自我约束和完善,它是一种预防和修正错误的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党内监督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领导干部政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党历来也很重视这方面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按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目标,不断加强党内监督建设,但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与目标有所差距。

2.加强群众监督。群众监督主要是指民众或者一些社会组织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政治生活里,维护自己的利益,其中就包括监督领导干部。但是群众监督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群众文化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缺乏,所以监督意识还是比较弱;一些群众对监督的方式方法不够了解容易造成混乱现象。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群众很难搜集到他们的信息,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也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1]邢瑞煜.官德建设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张梦义,喻承久.官德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政德建设 篇2

2.知人,是一个为官者必需的资本,而慧眼识人,则是一个好领导必需的资本。(填空)

3.孝,从爻从子。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填空)

4.孟子对“仁”、“义”的定义,首先是指“亲亲”、“敬长”。他说:“亲亲,(A);敬长,义也。(单选)A、仁也

B、亲也

C、礼也

D、德也

5.一旦“礼”成为国家制度,“礼”的社会制约机制,便成为安邦定国和稳定社会的有效方法。反应的是礼的(D)属性。(单选)A、宗教

B、道德、秩序、实践

C、制度

D、政治

6.(A)是人类妥善处理自身与天地与先祖以及其他殁故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礼典。(单选)A、吉礼

B、凶礼

C、凶礼

D、嘉礼

7.(A)对儒学理论体系进行改造时,也意识到“信”独有的社会作用,将其列入“五常”之中。(单选)A、董仲舒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8.关于“崇学敬师”缘起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多选)A、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B、“崇学敬师”亦可作“崇学尊师”和“崇学”、“尊师” C、古代“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D、教师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

9.孟子将(ABCD)称之为“善”之“四端”。(多选)A、“恻隐之心” B、“羞恶之心” C、“辞让之心” D、“是非之心”

10.传统社会中“孝”文化的积极作用有(ABCD)。(多选)A、修身养性

B、融合家庭

C、报国敬业

D、凝聚社会

11.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不仅是理论层面的训诫、警言和格言,还是实践层面的家庭教化探索。(判断)正确

12.法律是用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最根本利益的,是为了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因此法律必须公平,执法必须公正。(判断)正确

13.孝,从爻从子。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判断)正确

14.勤俭是古代人们非常崇尚的道德规范,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勤劳和节俭。(判断)正确

15.传统忠诚思想对当代干部道德实践的启示。(简答)

一、忠自内心,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己的仁性修养。

二、以民为本,忠于人民。

三、忠于职业,增强职业责任感。

1.孟子说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填空)

2.孔子把“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填空)

3.“廉”字本是用以形容房屋侧边或是物体棱角,后引申为形容人的品行端正、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填空)

4.“仁”字最早见于(A)。(单选)A、《尚书》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5.关于军礼说法错误的是(D)。(单选)A、一般都是在军队将要出征、演习或行动之前举行

B、鼓舞士气、激励斗志

C、明确作战或用兵目标

D、目的在于“亲万民”

6.关于人情与法律说法错误的是(B)。(单选)A、二者完全对立

B、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不为情弄法

D、不以权谋私

7.中国古代忠诚典范不包括(D)。(单选)A、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臣楷模诸葛亮

C、精忠报国——岳飞

D、谭嗣同

8.关于“修身”观念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多选)A、从字面上理解,“修”有美好、使之美好、祛除不好、剪或削等含义

B、“修”可以引申为通过学习、锻炼等方式使之变得美好、完满

C、“身”指“身体”、“躯干”,也包括心

D、修身,是指通过学习等功夫,努力完善自己

9.对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主张及君子修身的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D)。A、在当时只是对统治阶级而言的

B、孔子认为只要统治阶级能做到这五点,统治阶级就能得到人民大众的爱戴

C、孔子的思想被统治者完全采纳

D、孔子的思想到汉朝时才逐渐进入统治阶级视野

多选)(10.传统忠诚思想对当代干部道德实践的启示有(ABCD)。(多选)A、忠自内心,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己的仁性修养

B、以民为本,忠于人民

C、忠于职业,增强职业责任感

D、以上均是

11.“仁”字最早见于《尚书》。(判断)正确

12.“知”与“智”是一对古今字。(判断)正确

13.所谓立身是指对父母不能绝对的顺从,《孝经》云:“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判断)

错误

14.孔孟所倡导的仁学,成为齐鲁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构成了儒学文明的母体。(判断)正确

15.传统忠诚思想对当代干部道德实践的启示。(简答)

一、忠自内心,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己的仁性修养。

二、以民为本,忠于人民。

三、忠于职业,增强职业责任感。

1.“仁”字最早见于《尚书》。(填空)

2.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中“仁”的基本含义。(填空)

3.孔子将“信”德作为教育的四大内容之一。(填空)

4.(B)都是在发生了不幸的事件后举行,或为祈求和平,或为减轻痛苦,或为寄托哀思,抑或期盼平安,无疑都表现出特定的情感。(单选)A、吉礼

B、凶礼

C、凶礼

D、嘉礼

5.关于立志的说法错误的是(C)。(单选)A、孔子在阐述修身的方法时,强调立志的作用

B、立志,是人们开始决定做一件事之前的初始阶段

C、庄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情况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和志向

6.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讲的是孝道的(D)作用。(单选)A、个体修养

B、家庭伦理

C、社会规范

D、塑造文化

7.“予仁若考”的“仁”字主要指人的(A)。(单选)A、容貌气质

B、精神

C、内涵

D、素质

8.儒家的人生态度,最核心是(ABCD)。(多选)A、刚健有为

B、自强不息

C、厚德载物

D、宽容待人

9.对家是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土壤的阐释,正确的有(ABCD)。(多选)A、血缘文化塑造了中国的伦理与哲学思维 B、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为现实中的人格完善提供了舞台

C、传统文化中的“情”根植于家族血缘

D、以上均对

10.孔子认为,重新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转与稳定发展,必须让人们能够安其位、尽其职,恪守礼制所规定的等级规范,实现“(ABCD)(《论语·颜渊》)”这种尊卑有序的秩序。(多选)A、君君

B、臣臣

C、父父

D、子子

11.礼的精神,要求各级干部在各项工作中保持一种“敬”的精神。(判断)正确

12.经济领域的失德主要是市场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假冒伪劣、敲诈勒索、坑蒙拐骗及不讲诚信等。(判断)正确

13.“修身”的“身”指“身体”、“躯干”,也包括心。(判断)

错误

14.“廉”作为一种道德范畴而发展出的廉德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为世人所推崇和践行,引导着人们养成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判断)正确

15.传统社会中“齐家”的主要内容。(简答)

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政德修养 篇3

关键词:领导干部; 政德修养;先进性 ;纯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事关党的整体形象,事关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事关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战略高度,自觉地加强政德修养,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 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政德,是指党员领导干部为政的品质和道德。只有领导干部具备优良的政德,才能在全党起到好的道德示范和导向作用,减少和消除消极腐败现象,使党始终保持纯洁性;才能使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才能以优良的作风感召群众、赢得群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本领,增强党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物质丰裕、条件优越、对外开放、思想活跃,这都给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带来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近年来,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严峻。经济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显现,我国的经济增速放缓,经济面临着下滑的风险;政治上,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内外敌对势力蠢蠢欲动,不断编造和传播政治谣言,抨击党的执政成效,丑化党的形象,离间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国防外交上,领土争端问题频发,矛盾有激化的趋势。要抵御这些考验和风险,就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论清醒、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政德修养的成效。

二、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等重大问题,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的首要课题和关键环节。

1.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是与非的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是领导干部政德修养的首要任务。正确认识是与非,必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判断是非、正误。正确对待是与非,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对民负责,才能坚定是与非的选择,站稳脚跟,赢得群众的尊重与信任。

2.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公与私的问题。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是对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不仅是导致腐败的重要诱因,更与我们黨的性质宗旨背道而驰。

3.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真与假的问题。一个领导干部,他的理想信念是真坚定还是假坚定,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拥护还是假拥护,对群众是有真感情还是有假感情,既决定着他的政德,也决定着他的政绩。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真诚做人、诚实守信,敢于讲真话、乐于听真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弄虚作假。

4.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实与虚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可靠基础。求真务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德和精神风貌。领导干部应该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求“实绩”,坚决反对和抵制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虚功”。

三、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整个从政生涯的必修课题。因而加强政德修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常抓不懈,才能取得切实成效。

1.不断加强学习。领导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来源于系统的学习、深入的思考、丰富的实践。因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加强学习作为政德修养的重中之重。

2.加强调查研究。要始终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在调研时要真正沉下心去,努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群众多交流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了解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既要站在部门的角度调研和解决相关的事情,又要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全市的发展联系起来,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运筹和行动,做好各项工作。

3.密切联系群众。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甘作人民公仆的思想,在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多说交心话,多做亲民事, 始终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加强自身的约束力和定力。要始终坚持用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政从政8个禁止、52个不准,不断净化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兢兢业业干事,真正做一名政治上坚定、工作上务实、作风上过硬、廉政上过关的合格领导干部。

政德失范的行政文化根源探析 篇4

我们不禁反思:近十几年来, 我们在制度规定、从政人员工作能力提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很多制度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 同时从政人员的素质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政德失范行为仍频繁出现,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文化土壤问题不容忽视。文化土壤不仅关系着制度的出台或废弃, 关系着从政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更关系着从政人员能否尊重和执行已有的制度, 更加关系着从政人员的卓越能力能否真正运用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因此, 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政德建设, 我们必须要关注文化建设这一灵魂工程, 探析政德失范的行政文化根源是加强政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我国的行政文化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传统统治型行政文化、建国初期管理型行政文化、现代服务型行政文化。中国现代服务型行政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关注平等、民主、法治、效率、民生的新型行政文化。但是由于行政文化的积淀性、连续性、持久性的特点使得旧行政文化中的很多消极因素对今天的政德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一、传统统治型行政文化的消极因素阻碍政德建设

曾以璀灿而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行政文化其精华与糟粕并存, 中国现代行政文化在继承古代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行政文化的消极影响, 而正是这种消极影响成为政德失范的文化土壤。

1. 以物为本的行政文化导致行政主体履职过程中对“人”的漠视

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当时的人们要靠天吃饭, 因此我们注重天人合一的理论、人自然化和自然人化的思维方式, 把一切个体都视为恢恢天网中的一个结, 只有顺天, 人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人们的主体意识比较差。这种以物为本的行政文化导致了个别从政人员在履职过程中表现出对老百姓生命、生存、发展的漠视。

2. 集权人治的行政文化导致权力高度集中, 滋生腐败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行政组织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顶点的人治的金字塔。政府的终极权力归属于君主, 政府模式集立法、行政、司法为一体, 国家的统一稳定必须建立在高度的中央集权上。这种基础上形成的行政文化, 当然是君主专制文化。同时, 儒家文化以人性善为逻辑起点, 强调道德教化的决定作用, 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法治文化基因相对缺失。“重权治”和“重教化”必然为腐败滋生提供文化土壤。

3. 官本的行政文化导致权力至上, 官僚作风盛行, 阻碍民主进程

“宫中好细腰, 百姓多饿死”, “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整个社会围绕官僚集团运作, 而官僚集团内部又以官品高低决定其能量的大小。社会所有权力、财富、荣誉、真理等, 都被官僚集团掌控, 并严格按官员的品级分配。这种官本文化导致行政主体和社会成员形成等级观念, 不利于现代公平观念深入人心, 造成官僚作风和社会公众的不满。官本文化的“衍生品”官场“潜规则”更加导致政务透明程度低, 人民参政渠道不畅, 对于党政干部缺乏有效监督。

4. 封闭保守的行政文化导致行政主体安于现状、求稳怕乱的行政心理

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保守导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行政文化基因的形成, 一方面影响了从政人员的个人发展, 也不利于行政系统的发展和创新。求稳怕乱的行政心理更加导致在社会公共事件处理上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开透明, 导致民众的不信任、猜测、甚至引发社会的动荡, 谣言四起。

二、建国以来管理型行政文化的负面因素影响政德建设

建国初期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型行政文化, 这一行政文化又历经了三个特殊的时期即崇尚精神的行政文化、崇尚政治运动的行政文化、崇尚经济利益的行政文化。“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的精神决定论使我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导致不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弄虚作假、浮夸作风和形式主义。文革十年的崇尚政治运动, 导致我们忽视了制度建设, 影响了民主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初期的利益泛滥、价值多元、信仰危机导致人们对金钱、利益追逐的狂热, 更加强化了物本文化。在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下, 行政文化在传统统治型行政文化的基础上又滋生负面因素影响了政德建设。

1. 全能管制型行政文化导致行政主体在履职过程中习惯于采用管制的手段, 忽视了群众利益

政府职能无所不包、无所不管, 政府行政主要采取直接的行政管制手段, 行政过程缺乏协调与疏导, 缺乏民众对行政过程的广泛而有效的参与。尽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行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全能管制型行政文化在我国行政系统中已不明显, 但其影响并未完全消除。

2. 僵化保守的行政文化导致行政主体在履职过程中固守传统的执行手段, 致使执行过程缺乏创造性

僵化保守的行政文化是一种机械的、忽视创造性、缺乏灵活性的行政文化, 行政主体认为政府执行的过程就是权力的运作过程, 因此, 忽视行政执行过程的民众参与, 忽视以协商的方法解决利益纠纷, 致使政府执行因缺少民众的有效参与、认同及配合而难以高效地展开。

3. 个人主义行政文化容易引发行政主体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行为

行政主体处处以个人为中心进行利益考量, 为实现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从政人员还具有以本部门、本单位或本地区为利益考量中心的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观念。

4. 片面追求效率的行政文化导致行政主体忽视人文关怀, 忽视科学发展

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效率, 在选人用人上“数字出官”, 疏忽对干部品德的要求, 一度出现思想和操作上的误区。在发展中片面重视经济建设, 强调经济指标, 忽视了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导致国家面临着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生态危机。

综上所述, 我们必须承认, 一部分从政人员的失德失范行为频繁出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其背后的传统统治型行政文化和管理型行政文化的土壤尚存。因此, 新形势下推进行政文化创新是深入开展政德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在传承优秀传统行政文化、借鉴西方国家积极的行政思想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制度完善, 形成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行政主体政德水平的行政文化, 即形成公共行政的行政态度, 人本、民本、法治的行政理念, 积极健康的行政心理, 服务公众的行政价值观, 讲求效益、维护公正、崇尚透明的行政规范。伴随着行政文化土壤的逐渐更新, 必将迎来从政人员政德提升的春天!

摘要:在各种社会角色中, 从政人员居于重要位置, 从政人员的道德对社会道德建设与进步具有示范、导向作用, 从政人员的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 近些年来, 从政人员失德失范的行为却频繁发生, 甚至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行政文化土壤问题不容忽视, 深刻探析政德失范的行政文化根源是加强政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政德,统治型行政文化,管理型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鹏.论行政文化对公共行政行为的影响[M].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2 (2) .

[2]姚玫玫.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文化创新[M].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11 (6) .

[3]马志敏.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行政文化建设探析[M].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1 (8) .

[4]田巍, 张波.服务型行政文化:服务型政府的灵魂[M].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5]杨平璋.探讨公共行政文化建设的伦理视角[M].传承, 2012 (18) .

[6]宋敏聪, 姜树亭.我国当代行政文化创新研究[M].商品与质量, 2012 (3) .

[7]张宜婕.论行政文化对行政道德的指导作用[M].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9) .

上一篇:涂层刀具摩擦磨损研究下一篇:课程设计中机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