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2024-10-17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通用10篇)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1

新闻媒体阵容日益强大的结果, 就是曾经有限的新闻资源已经由最早的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 同时因为社会透明度的提高, 新闻资源的不断共享性也跟着提高了, 一家独享新闻资源独打天下的情况越来越变得不可能了, 在这种背景下, 许多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地由独享资源领域转为共享资源的同题竞争领域, 换个角度说, 在许多的情况下看谁能够有效地利用、最大化这些本就有限的共享资源, 以变共享为独享。新闻策划有不同的解释, 但是总体来说, 他们一定是存在着一样的特点, 那就是对某一新闻素材在传播过程中进行的决策和谋划, 对这些报道的活动与报道的形式, 做出计划性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有时也对既定客观存在的新闻素材做出巧妙的创造性的结合。

新闻策划就是要不断地制订详细的报道计划, 最终实现理想的宣传效果。笔者认为, 国内媒体、新闻行业的现状和越来越完善的新闻环境, 促使新闻策划和新闻的实效性与真实性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更加深刻和突出。理论界一般认为, 新闻策划的特点是对新闻媒体发展与传播这样一个资源做计划性管理以及组合操作的标准化过程, 围绕编辑或记者想要表现的某个主题。新闻策划的主要责任人是新闻媒体的采编人员, 客体是新闻业务活动, 最终目的是更好更快地优化配置和使用新闻资源, 以便获得与众不同的社会影响。

一、明确新闻策划的规律和实施主体

新闻策划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建立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 因为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事实是新闻的本质, 它保持了事件本身的真实, 遵守了新闻报道的规律。从实施主体上来说, 第一个层次是总编辑策划。总编辑也就是总策划, 主要职责是抓全局性的策划, 在新闻策划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 第二个层次是编辑部领导策划, 编辑部领导的智慧与能力是做好新闻策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因素, 第三个层次是记者的策划。总编辑、编辑部领导在报道方面的策划, 最终要靠记者的采写去实现, 记者是新闻报道前线策划的实施与组织者, 记者也是策划主体的一个链条。所以说, 记者既是新闻策划的实施者又是参与者, 要做好高水平的新闻策划, 就必须对策划对象所在的行业和相关情况实施详细的了解, 比如该行业的历史与现状、行业发展的特点和新精神、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等, 了解得越详细, 掌握的信息越多, 就越能从里面挖出有价值的点。在这个阶段, 还要锁定宣传的目标人群和宣传范围, 宣传目标影响到后面预算的编制和对成本的控制。

二、新闻策划里的实际内容要注意时效性

新闻策划一定要注意抓住瞬间的时机, 新闻策划的事实必须客观存在, 它要在一定历史时间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 是编采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 是现在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 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有可能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新闻策划的良好时机, 使新闻策划的预期社会效果上升到最佳状态。新闻策划可以使潜新闻在编辑的努力下成为显新闻, 新闻策划的最终目的是, 一定要展示出事件的真实情况与本质。比如说, 我们在做新闻策划的时候, 如果歪曲了事物原来的固有本质和面目, 就会造成新闻信息和本质的错位, 也有可能违背新闻策划的合理科学性,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新闻从业者, 特别要注意在调配这些分散事实过程中间, 杜绝按照新闻策划者的主观臆断来误导舆论, 同时我们也要防止改变歪曲事实的形式, 坚决不能产生虚假的报道。

三、新闻策划在模式选择上要注意合理性

新闻策划的标准模式一般采用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和集中报道, 在工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强烈的公共舆论, 因此掌握分寸和尺度非常重要。要认清新闻事件的实质内容和本质现象, 不能进行炒作, 而有些新闻策划就具有一定的炒作性质, 这也是在很多情况下客观存在的, 观众或听众对新闻策划的方式如果可以接受, 就算有一些炒作的性质在里面, 就算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里面, 这种情况也是可以被他们理解和宽容的, 但是报纸坚决不能用社会、读者的宽容与理解作为自我放松的理由, 从而降低策划的水平和标准。有的新闻策划主题虽然不属于新闻的策划内容, 反而是别人出于某种目的的策划, 如果媒体工作者与和平台在很多问题没解决的情况下, 在没有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个策划的本意的情况下, 就草率地参与到这个策划过程中, 是不被鼓励和支持的。

四、新闻策划要认真地了解真相, 坚决不能出现错误

对于一些特别新颖的新闻策划, 本来当事人没有想到过有可能要炒作, 但是因为对事情本质了解得不深入、不彻底, 当报道一点点展开时, 就容易产生很多想不到的新问题, 使报道不能按预期方案实施, 导致虎头蛇尾的情况, 非常被动。所以说, 在做新闻策划的时候, 一定要杜绝不小心出现的偏差, 否则有可能会造成被动, 导致局面难以收场。从总体上讲, 报道策划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对传统新闻工作的一种发展和创新, 报道策划工作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肯定。作为对未来报道活动的思考和谋划, 报道策划是一种思维活动和头脑意识活动, 人类的意识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客观世界对人类的意识与思维具有决定作用, 意识能对客观世界中事物的发展起到难以想象的反作用, 可以说, 报道策划所强调的新闻工作者在某一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完全会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认识论理论基础原理。

五、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

我们说新闻策划有助于促进社会效益, 能够达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一般来讲, 判断新闻策划是否是成功案例, 主要看它产生的社会反响怎么样。在新闻策划与组织的前提下, 即使新闻工作者遇到了很多困难, 报道也是有艺术性的, 却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样的新闻报道是失败的;如果在报道之前, 我们有了充足的策划准备和预热, 报道后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轰动效应和关注, 这样的新闻策划可以说是成功的。也就是说, 要做好新闻策划, 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具有相当严谨、周密的理论素质与实践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要做好新闻策划, 必须要有好的灵感、创造力、组织能力, 最好能策划出特别的、有不可思议的情节的新闻。考虑到媒体工作的特点, 只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件才会使人记得住、印象深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如果策划失去了创造力, 那么我们所策划的新闻就缺少传播力, 失去生存土壤, 也失去了新闻策划的价值, 对新闻从业者来说, 这不仅是一种自身素质过硬的要求, 也是新时代媒体生存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孟伟.重大新闻策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闻实践, 2009, 10:42-43.

[2]池毓滉.浅谈时政新闻拍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东南传播, 2013, 09:138-139.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2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艺考面试的时候,多数院校非常重视新闻播报能力的考查,因此,新闻播报成为播音主持艺考备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艺考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要准确把握新闻及新闻播音的语言特点

第二,解决新闻播报中“平、淡、板”和“错、乱、赶”的问题

第三,消息类新闻播报应在“告”字上下功

第四,重视新闻播音的态度

第五,正确认识新闻播音的“腔”和“调”

下面结合例稿讲述新闻播音表达的一般规律 1:叙事要清楚:

(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明亮坚实的声音,通畅自如的气息,标准清晰的字音,灵活的口齿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持之以恒的锻炼当中逐步加强。

(2)处理好句子。树立一个新观念,句子是新闻播报的最小表达单位。避免字、音简单对位,防止蹦字。注意停连的处理:少停多连。而后是语句重音准确符合语法规范。尤其要注意长句子的结构和语句目的,避免因重音过多和停连无序,导致语义含混。(3)组织好句子:这里指句与句的关联要紧密,学会归并层次。随内容变化语气,使小层次的内容集中、鲜明。避免每句的语势都是从0开始,再到0结束。全篇堆散句。避免语势雷同的唱调出现。有一种现象需要注意:在新闻播音中注意语流的变化(例举)与基础课程夸张练习的差异。

(4)注意层次的转换和呼应:新闻稿件的结构源于它本身的体裁特征。我们要熟悉导语、主体和背景、结尾这样的三段式结构。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分析确定 导语 的语句重心,避免语式平直架起。导语要播得鲜明清晰。

2、主体 部分要处理好句子,强化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它是事实的展开部分,最忌讳摆句子。要播得从容舒展。

3、明确 背景 材料的用途,充分发挥内在语的作用,避免直白。

学艺术高考 上昕丽艺术

4、结尾 要注意与全篇的呼应,将新闻内容深化,语气自然过渡转换,自信平稳地将句尾“蹲住”。给人以结束感。

2:新鲜感强

新鲜感就是要使听众鲜明地感觉播音员所报道的是他们所关心的或者感兴趣的。就是要用时代的新鲜气息吸引、感染受众。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3

关键词:网络新闻;注意;问题;写作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把自己的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的阵地,校园网络新闻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校校园网络新闻的写作水平良莠不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网络新闻的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陈旧、时效性差。有些校园网络新闻不讲时效性,没有“新闻由头”(即“导语”),要么是“今年以来……”等无法界定的时间概念,要么是“最近、近日、日前”这类唬人蒙人、缺乏新鲜的模糊时间名词,或者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旧事,即使是原本很新鲜、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因为缺乏新闻敏感,没有及时采写而事过境迁。新是实现新闻价值的一个根本条件。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新闻要尽可能报道“第一次”发生的,“第一个”出现的事情。

2.内容庞杂、主题分散,不够简练。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好多校园网络新闻则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让人看了不知道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3.基本功差,文法不通。由于很多学校没有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员,校园新闻写作多是各学院、系部临时操刀完成,这就容易导致新闻稿件中常出现文法不通甚至错漏百出的情况。

二、校园新闻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发现、采写的内容很多,校园网络新闻较之其他类型的校园新闻有其独特性,我们只有充分了解网络新闻的独特性,遵循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和新闻作品的写作规律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校园网络新闻。

1.培养新闻敏感性。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事实新鲜是新闻的基础,要写出吸引人的新闻要追求“时效新、内容新、标题新”。这里的新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刚发生的新鮮事;二是指老事情新角度,由这个角度所揭示出来的新内容。新闻最主要的是捕捉新的信息、新的线索,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发生新事件。尤其是学校,每天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地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观察生活、搜集新闻线索中要出新,找出新的角度。从校园内司空见惯的活动中,找准新角度,不仅可以出新闻,而且能出好新闻。要写出新鲜的新闻,需要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在我们身边,每天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人却能从这些看似寻常的事件中找到新闻点,这就是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的区别。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写作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要想有超出常人的新闻敏感性,一是要经常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发现和收集素材,看似平常的一个人、一件事、一句话,只要留心,可能就会变成我们新闻写作的好素材。二是要深入调查,尽可能地占有第一手资料,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本质,通过精辟的分析,高度的见解,充分展示新闻报道深度和广度。

2.掌握校园新闻的基本范围,不打无准备之仗。校园新闻不同于社会新闻,有很强的针对性,采写校园网络新闻,应该熟悉比较常规的报道范围。校园新闻报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国家当前教育热点在学校近期工作中的体现;社会热点与学校活动的有机结合;学校自身的重大活动;学校涌现出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学校典型的管理经验、教学成果、教学模式;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另外,有些属于常规性的新闻报道我们也要作到心中有数,比如,每年举办的学校运动会、新生入学典礼、毕业生毕业典礼等。

DV新闻应注意的问题 篇4

DV新闻不是有闻必录,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DV新闻。DV新闻以平民化的视角, 原汁原味地记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事情, 能够较好地反映社情民意, 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心声, 使普通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和应有的“人文关怀”。但由于DV通讯员来自民间, 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 缺乏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 往往把手中的DV当作一个有闻必录的复制器, 从而导致DV新闻的庸俗化、市井化和媚俗化。具体表现在:无论是街头车祸、争吵打斗、邻里纠纷还是家长里短, 都有闻必录, 甚至把骂大街打架等粗野的行为展示给观众, 而节目主持人仿佛一个带领着观众去看热闹的人, 时不时还来几句讽刺的点评, 这在DV新闻中时常见到。如果说这类新闻有价值的话, 在于它揭示了社会不文明的一面, 让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如果经常这样报道, 势必会造成DV新闻媚俗化、市井化, 缺乏新闻的社会化功能。DV新闻应立足于关注民生的角度, 关注老百姓的生活, 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有积极意义的资讯, 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真正架起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因此, 并不是所有的DV都能成为DV新闻。

DV新闻不应该总是拿弱势群体开涮, 而应突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人文关怀。拿弱势群体开涮, 以达到媚俗、猎奇的效果, 这在DV新闻中屡见不鲜。譬如:《DV漯河》中有一篇报道《阿彪的快乐生活》, 讲述的是并不会擦皮鞋的智障人阿彪, 举着一个“美女擦鞋免费”的牌子, 穿行于大街小巷, 供人取乐, 而DV通讯员的采访明显带有引导性, 以此博取围观群众和电视观众一笑。试想, 平时不会擦皮鞋而在街上闲逛的阿彪, 怎么忽然擦起皮鞋来了?报道中一直没有阿彪擦皮鞋挣钱的镜头, 只是成为供人取乐的工具, 又何谈“快乐生活”?而富有创意的“美女擦鞋免费”的牌子又是何人所为?显而易见, 这样的新闻带有功利主义和策划性, 是在拿弱势群体开涮。这样的新闻缺乏对弱势群体的最起码的关怀与尊重, 丧失了民生新闻应有的“人文关怀”的本性。因此, DV新闻在强调娱乐性的同时, 也应注意新闻的其他社会性功能, 体现出“众生平等”的“人文关怀”。

同情心不能太多、太滥, 要注意社会效果和正确引导。“济弱扶贫”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是每一个有正义感和良知的记者必备的素质。DV通讯员在用手中的DV和良知济弱扶贫本无可厚非, 但同情心太多、太滥, 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也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譬如:《DV漯河》曾有过《街头跪地卖孙救儿》的报道, 讲述的是一个农民, 因儿子出车祸, 肇事司机逃逸, 花尽了家中所有的积蓄, 仍无力救治躺在病床上的儿子, 农民跪在街头, 面前放着卖孙儿救儿子的求助信。DV通讯员不仅采访了跪在街头的农民、围观的群众, 还采访了病床上的受伤者以及主治医师。看得出DV通讯员很敬业, 也很富有同情心, 但透过新闻, 我们不难看出, 卖孙的农民是在用不正当的手段, 博取人们的同情心, 在向人化缘, 新闻中始终没有报道民政部门的出面, 这难免让人产生一种疑问:我们的政府哪里去了?新闻结尾只是呼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而没有谴责肇事逃逸的司机以及发动目击群众向公安部门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因此, DV通讯员在报道此类事件时, 同情心不能太多、太滥, 要注意社会效果, 要加以正确引导, 尽量多报道那些带有典型性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

DV新闻主持人点评时不能隔靴挠痒, 避重就轻, 点评不到位。DV新闻的主持人通常是以轻松、幽默的面孔出现的, 无形中拉近了新闻与观众的距离, 也成为DV新闻平民化的特征之一。但在DV新闻中, 经常会出现主持人在调侃、评议时, 出现避重就轻、点评不到位现象。譬如:《DV漯河》中有一篇《撞了人岂可一跑了之》的报道, 可以说, 新闻标题立场鲜明, 一针见血, 但在新闻结尾主持人点评时, 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撞了人就跑, 且不说这位司机道德不道德, 在这里我想问一问这位司机, 你的良心哪里去了?”显然, 司机肇事逃逸已经触犯了法律, 而主持人却拿道德和良心说事, 有避重就轻的嫌疑。还有一篇《群羊“修剪”绿化带》的报道, 讲述的是一位老汉赶着一群羊, 在107国道上让羊啃绿化带的事件。标题很好, 拍摄采访得也很到位, 但主持人在结尾点评时却说:“在这里放羊, 不仅对自己不安全, 还破坏了绿化。”显然犯了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错误, 而应该说“在这里放羊, 不仅破坏了绿化, 还对自己不安全”, 这样的点评出于人文关怀, 让被批评对象更容易接受, 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此外, DV新闻中还要注意肖像权、隐私权等问题, 尤其对妇女、未成年儿童、残疾人的报道方面, 要尽量打上马赛克;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不可人为地制造新闻;还要坚持正面报道和慎重批评的原则, 在权威部门未作出公正裁决之前, 不要妄下断语、随意定性, 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新闻官司和麻烦。

综上所述, DV新闻只有真正领会“三贴近”的报道原则, 注意上述的一些问题, 把握好正确的新闻导向, 真正做到“人文关怀”, 才能走出“庸俗化”、“市民化”和“媚俗化”的误区, 向着健康、有序、正确的方面发展, 为维护社会安全、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做房产策划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5

无论纵向比较或横向分析,未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房地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搞好策划,找准方向,以提高消费质量为宗旨,不断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做好房地产投资策划,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房地产投资开发中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创新意识

创新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使人类不断文明的引擎。房地产开发中的创新也不例外,而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日显重要,可以说它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命线。没有创新,你的物业就没有特色,就不会被关注,就不会有竞争力,导致商品在实现其价值过程中的关键的一跳跃没有实现,企业又何以继续生存。

所谓创新,就是产品有新意,而非随波逐流、平庸无奇。创新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创新的层次深浅、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我们认为创新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先于市场变化而动,创造第一

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第一”的价值是人所共知的。投资者要能够洞察市场先机,发掘市场潜在需求和预见市场需求偏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步步激发和引导这种潜在需求的显性化和市场需求偏好的变化。世界上那些持续取得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能够先于市场变化而作出战略转变的企业。要通过创造和传递生活标准给社会,抢占市场先机。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需求、新的市场,优先享受“第—”的荣誉和价值。这样的企业往往因此获得先行者的丰厚利润,并且领导整个行业进入新的市场竞争。

(2)利用已有条件创造特色

最方便、最简单的莫过于利用自己已有的优势进行策划、采取行动。被人们称作房地产市场的“杭州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近几年来,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杭州市的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底开始出现了意外的热销,而且一直保持到目前,热销势头越来越旺。这就是所谓的房地产市场的“杭州现象”。杭州利用西湖这颗闪光的“明珠”其名声远播国内外的优势,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自己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等人文、美丽景观,做足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文章。同时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提出了以“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为四大主题的杭州城市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来杭购房。现在外地人购房已从32%上升到50%以上,已经撑起购房市场的“半边天”。杭州在与兄弟省市间的比较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紧抓不放,利用特色优势发展自己的房地产业,收到良好的效果。

(3)细分市场,调查研究,没有优势创造优势

不可否认,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某方面的优势,但并不是任何优势都可被挖掘并转化为房地产的卖点。更多的时候开发商需要自己去细分市场、找准目标、创造优势。这种创新也许会更难,但却更具有普遍意义。目前,房地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商品房套型越盖越大,而如今随着房地产市场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消费者正逐渐从过去片面求大的误区中走出来,大多数人开始根据自已的实际需要选购商品房。其实从市场角度来看也是同样的道理,房屋的大小并不代表房屋的品质,房屋小并不意味着差。室雅何须大,正如美国建筑大师 Frank Lioyd Wright设计的著名建筑流水别墅,仅有几百平米,是一个很小的建筑,却成了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一个好的建筑并不在于其大小,而在于它是否和谐,和谐才是最好的。

北京“嘉悦精英家园”正是基于这种建筑理念,深刻剖析市场,学习他人的精华,融入自己对产品理念和文化的独特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分析之后,“嘉悦精英家园”的创业者们把而立之年的“飘一族”定为自己未来的业主,因为这些年轻人注重生活品质,崇尚自然环境,追求个性张扬,具有精明的的居家需求,已逐步成为具有前卫意识的发展商研究的课题。事实证明,他们的创意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据了解,“嘉悦精英家园”在北京房地产交易会上一露面,第一天就被白领一族认购了50余套,目前已有多半的楼盘被订购。

面对市场构成的多元化和服务需求的多样化,通过市场细分往往可以对市场加以深度的研究,去发现那些尚未满足的潜在需求和潜藏在人们心目中的某种愿望和观念,并从企业的资源条件出发,以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把它变成显在的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使企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2、策划的根本出发点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本。只有以人为本的策划,才能真正创造出有价值的房地产。

以人为本,要求开发商换位思考、多向定位、度身定做。开发企业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高标准的环境质量和生存条件,从提高人居舒适度出发,经常换位思考,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设身处地,探究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各阶层对商品住宅的要求已经出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开发企业的取向也应该趋向于多层次、多方位,按照不同的对象,在环境布局、建筑造型、楼层、户型、功能等方面各不相同,做到度身定做,适销对路。

深圳市金地集团在开发新的住宅区时,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定位,将金地海景花园的目标定为“二次置业者”;金地翠园的目标定为“白领阶层”;金海湾花园的目标定为“企业主和港人”;由于不同的产品与特定对象的需求相一致,前不久建成的700多套不同类型的住宅,在6个月内即全部售完。

3、要把握时代脉搏,营造绿色坏境,铸造精品物业

“择居先选环境”的观念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普遍取向。随着科学进步、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环境的恶化,绿色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事业将成为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十五”计划中提出“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之后,房地产行业提出:兴建绿色住宅,营造健康家园。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讲,关键是要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绿色住宅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住宅的挑战,它从健康、有益生态、环保的角度提高居住质量、居住水平,代表我国住宅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实,绿色不单是21世纪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世界的发展潮流,“绿色、健康、环保”己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定为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题。在绿色的时代主流中,绿色房地产投资策划推出的“绿色住宅”品牌将成为房地产的一个新而重要的卖点。

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问技巧 篇6

新闻采访,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各种新闻的报道过程中, 对新闻素材、资料进行分析、收集工作的总称。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环节, 作为记者获取信息资料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 对于记者能否获取真实的新闻信息、能否把新闻事件挖掘透彻以及作者是否能够打开所采访对象的心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 采访记者在提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给采访结果带来影响。

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所采访的新闻背景、材料和对象有足够充分的了解, 然后对采访对象最为熟悉的内容以及读者最为关注的内容进行全面仔细的整理, 并选择合适的场景和适宜提问采访对象的问题。另外, 在进行采访之前, 要对该新闻内容和采访对象进行全面、全方位的了解, 对所采访的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足够的了解。

2.充分的尊重采访对象

记者的言谈举止和采访态度将会对整体的采访效果产生影响。所以, 记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态。记者面临的有各行各业的人, 不能因为采访对象身份高, 就在采访的过程中有自卑感, 导致自己比较紧张, 采访过程不顺利;也不能因为所采访对象的身份低, 记者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造成采访对象出现抵触的情绪。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 这样不仅尊重了别人也尊重了自己, 进而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

3.把握好提问的最佳时机

采访过程中, 存在着记者不作任何铺垫直接提问, 造成采访对象紧张的现象;还存在着记者为了营造轻松氛围偏向于聊与采访主题无关的内容, 没有及时收回, 进而给采访效果带来影响的现象。因此, 记者要很好的把握住提问的时机。记者提问时, 可以运用和朋友交谈的方式, 适时的将问题融入到交谈的过程中, 让采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回答了所提问的问题。

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闻采访的效果, 记者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

1.精心做好准备, 灵活运用提问方式

记者进行采访前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精心做好准备, 其是进行采访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 记者要精心做好准备, 对于获得采访机会、处于主动地位、提问高质量的问题以及提高采访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充分尊重采访对象

记者进行采访的过程中,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 要采取统一的态度。不管对于领导、名人、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工人农民, 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尊重采访对象的社会地位和风俗习惯。另外, 要根据采访对象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提问, 通过对采访对象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 构建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 拥有共同的话题, 拉近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距离, 进而实现逐步深入提问, 达到采访的最终效果。

3.在提问时融入情感

由于记者所采访的对象, 面临的大多数人都是陌生人, 彼此之间没有足够的了解, 另外受到采访时间的限制, 记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和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交流、熟悉和认知。因此, 为了有效的打动采访对象, 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用真情去感动采访对象, 和采访对象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进而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友好的采访环境, 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 达到采访的最终目标。

4.注重采访过程中的细节

新闻采访中的闪光点和生动处最主要就是来源于采访中的细节问题。因此, 记者在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之前、采访过程中要积累足够丰富的素材, 挖掘其中存在的细微东西, 从小到大, 逐渐深入采访, 有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例如, 在《艺术人生》节目中, 主持人通常利用一张照片、一件旧物品或者一首音乐来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使其动容、情不自禁、不知不觉的就回答了主持人提问的所有问题。当采访现场实现预期的采访目标时, 主持人则适时的将该话题引开, 将采访对象的思绪从上一个话题中引出来, 继续下一个话题, 使采访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性。

5.提问时要注意所使用的措辞

采访提问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措辞用语的使用,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出所要提问的问题, 运用真诚、平实、自然的态度。提问要运用温和、循序善诱的方式, 把握好采访的进程, 并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 运用更加贴切、有力度的用语进行提问, 明确采访意图。

结语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7

电视新闻的播发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电视新闻编辑是进行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的再创作, 包括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每条新闻内容的加工、一些重要内容的编前或编后话, 及配发评论、新闻画面素材合理的编排组合、综合运用字幕和图表、将画面解说音响效果与同期声的有机合成等, 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迅速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强的画面和文字编辑制作意识, 这样才能审时度势地抓住社会热点,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企业电视台, 我们经常在当日两三个小时内编排新闻, 这就要对文字做出快速的判断, 以保证播出质量, 如今年六月份, 全国安全万里行记者来我公司采访, 所采访的新闻从编辑到制作播发仅用不足两小时, 我们迅速在宏观和微观上进行编辑制作, 对安全生产方针、企业安全观和做法融为一体, 进行了及时准确的报道,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长期的实践使我认识到, 做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注重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政治素质的培养, 要时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 熟悉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企业的基本情况, 深入了解群众和职工的需求和愿望, 更准确地理解稿件的内容和含义, 把文字编辑的意图充分地体现在电视新闻中, 把画面和声音揉合到一起, 把握好舆论导向, 报道好社会热点。

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底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 如果只对电视新闻采访的拍摄一知半解, 也很难捕捉到精彩的图像内容, 就很难编辑出好的新闻稿件, 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注重提高处理文字与图像的综合能力。如我们在编辑稿件时, 经常突出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 使节目的同期声言简意赅, 避免冗长与杂乱、辞不达意或答非所问, 有效地压缩了单条新闻所占的时间, 增强了现场气氛, 使观众从视觉、听觉上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高了传播质量。

电视新闻编辑还要注重在提高画面及声音的审美鉴别能力上下功夫。我们知道, 电视新闻图像编辑的过程就是挑选素材的过程, 从美学角度看, 编辑完成成片的水平取决于新闻编辑本人的美学修养水平, 所以电视新闻编辑应经常汲取摄影、美术、音乐、戏剧等其他门类的艺术营养, 提高自己的审美鉴别能力, 通过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电视新闻质量。我们在编辑不同的新闻中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 采用不同的编辑手法, 在编排上遵循新闻真实性的规律,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强化细节, 树立单位时间中的“细节数量”观, 充实画面的信息含量, 给观众更多可看的内容和想像的空间, 并通过数量的控制, 达到质量的完美, 使剪辑出来的画面在时间、空间上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达到朴实无华的画面和真实客观的效果, 如我们在编辑一则反映企业节能减排新闻时, 没有单纯报道单一项目减多少, 而是就每年井下生产出多少煤炭、洗选加工后产生的废物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编排报道, 既有对工人辛苦劳动的反映又深刻揭示出了在煤炭循环利用中产生的价值, 使受众对新闻主题有了精深的了解, 熟悉了相关画面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8

当我们拿到一份报纸时,首先看到的就是新闻标题,其次是新闻内容。若标题不吸引人,读者将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若新闻内容不简短、不精炼,读者将会产生阅读疲劳。为此,在开展新闻写作工作时,要注意把握细节,提高新闻写作质量。

二、新闻消息写作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会议新闻以及新闻策划存在的问题

在新闻写作中,会议新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在会议新闻写作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会议新闻规模化。会议新闻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其在写作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板,尤其是重要的新闻,模式化更是严重。在通稿写作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通稿都采用一个报道模板,无创新性,大同小异的模板制造出来的新闻可视性差,读者对这类新闻已经产生了厌烦心理。[1]其次,在新闻策划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水平低下。每一则新闻都需要经过详细的策划之后,才呈现给读者。但是,就目前我国新闻消息策划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从事新闻消息的工作者很多无法达到专业策划的水平,甚至有更多新闻消息工作者并不是新闻专业人士,专业水平低,素质差,无法达到人们的要求。

(二)新闻导语和标题存在的问题

新闻消息撰稿者在新闻消息导语、标题的创作上,整体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错误书写导语、标题的现象十分常见,没有导语的新闻也十分常见。但是,没有导语的新闻稿件就是一则无效的新闻。大部分新闻消息写作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忽视了导语的重要性。[2]众所周知,新闻标题是一则新闻的重中之重,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如今,标题的拟写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新闻消息创作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现在很多记者对新闻的要求不高,认为新闻就是简单报道,在写作上只要按照模板写就行,不需要作过多的思考,更没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加之媒体体制的本身因素,该行业不具有竞争力,记者们养成了懒惰的心理。[3]在创作新闻稿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杜撰稿件的现象,或者是直接把其他人发的稿件修改名字递交上去,根本谈不上新闻消息创作。

三、新闻消息标题拟写注意的问题及写作技巧

(一)标题拟写注意事项

1.追求真实性,具有宣传效果。真实性是新闻最大的特点,将实事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新闻标题首先要遵守的原则就是真实、准确。若是一则新闻消息的标题十分具有吸引力,但是和报道出来的内容并不存在联系,或者联系不大,就是新闻标题与内容不符,与新闻消息标题的基本原则相违背。一则新闻消息的标题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必须要有宣传价值,能够吸引读者,得到读者的认可。要达到这一点,新闻标题必须体现出社会的取向,并且具有引导作用,让读者读后产生反思,得到启迪,这才是新闻的价值。例如,2003年新闻一等奖作品《太钢技校2003年毕业生被抢“订”一空》,这一则新闻标题让人眼前一亮,吸引了无数的读者,让人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给予关注,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4]

2.标题追求含蓄,不可带问号。为了得到读者的喜爱,记者们算是绞尽脑汁,想出一些与新闻内容不符但是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标题,甚至是采用一些空口号来提高新闻的档次。这在新闻消息标题拟写中十分常见。这样拟写,确实能够吸引读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新闻标题并不具有实际价值。一则好的新闻标题是准确的、精炼的,经过记者深思熟虑之后产生的。标题制作需要严格结合稿件的内容进行,不管是朴实的标题还是奢华的标题,不管是清新的标题还是平实的标题,只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就是一个好的标题。另外,在制作标题时,常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标题中出现问号。这是记者十分容易犯的一个错误,问号可以达到令人反思的效果,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但是,新闻标题中不可带问号,尤其是一些没有深度的文章,更加不能够带问号。一些探究类型的新闻稿件与一些调查类的新闻稿件,若是出现问号,读者在问号的指引下阅读,将无法掌握新闻内容的核心,一头雾水,达不到新闻标题的预期效果。在我国央视节目《焦点访谈》中,大部分的新闻标题都不使用标点符号,更不会使用问号。但是,在每一期的节目中,观众都带着问号看节目,从节目中获取答案。这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快感。为此,在标题的制作上,切勿使用问号。

(二)新闻消息写作技巧分析

1.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创作方式。一直以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工作者们,在新闻消息写作上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专业的学习,在工作上受到前辈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模式撰写。大部分新闻工作者都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就上岗工作,写作功底比较差,并且在固定模式的影响下,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写作习惯,没有创新精神,认为没必要创新。然而,抱着这样的心态所创作出来的文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5]。例如,很多记者不乐意撰写会议新闻稿件,这类新闻稿件内容单一,没有创意,记者们对其不感兴趣。在很多记者眼里,会议新闻稿件无法发挥其写作水平,内容千篇一律,单调,没有什么值得撰写的。但是,外国记者却与我国记者恰恰相反,在外国记者眼里,会议新闻稿件虽然内容枯燥简单,但却隐含着大话题,值得关注,需要记者们将其吃透,才能够成功撰写出一篇会议新闻稿件。记者们从中挖掘出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向受众传递信息,并披露信息,达到一定效果,从而发挥新闻的价值。因此,我国新闻记者需要摒除传统的思想,打破传统创作思维,不断地学习创新,勇于借鉴国外新闻作品,引进新的理念,提高自我写作水平。

2.稿件要精炼。新闻消息稿件精炼是基本要求之一,一则新闻若是稿件不精炼,篇幅过长,必定会让读者反感。在报社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记者将稿子递交给编辑,编辑需要大量地删减字符,若是不删减,稿子就会显得累赘,废话过多。为此,在新闻消息写作时,需要注意简短、精炼,将不必要的文字去掉。具有良好写作功底的记者所写出来的文章,都是言简意赅、直击重点的新闻稿。而很多记者在写作时懒得动脑子,不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概述,所撰写出来的文章冗长、啰嗦,若是新闻版面有限,文章过于冗长,必然需要删减,否则在版面中,新闻的含量将会受到影响。其次,阅读新闻内容的读者时间有限,其不希望看到长篇大论,喜欢简洁明了的文章。为此,在进行新闻消息写作时,要注意把握三个要点:要点一,提高读者意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所撰写的文章要精当,符合读者的口味;要点二,善于把握新闻的要点,将新闻主题凸显出来,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描述;要点三,要掌握写作技巧,灵活地使用文字,以简明的文字突出新闻内容主题。

3.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在很多人眼中,新闻的语言内容都是十分枯燥无味的,所阐述的事物都十分传统。新闻要吸引观众、得到读者的认可,就需要记者在撰写稿件时提高语言的生动性,采用鲜活的语言去表达新闻内容,以新颖的方式来激发读者往下读的兴趣。无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在撰写新闻稿件时,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学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词语表达新闻内容。在事物、人物等方面,需要结合新鲜与真实的表达方式。在表达过程中,所使用的动词要具有生命力,将事物、人物渲染得更鲜明,让读者阅读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读者读完新闻稿件产生共鸣,说明作者已经把这篇稿子写活了。

四、结语

目前,我国新闻创作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存在的问题很多,符合要求、具有新意的新闻稿件越来越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为此,新闻消息写作需要严格遵守基本原则,但不是一味地套用原有模板。撰写者应勇于创新,从标题着手,按照要求创新,撰写新闻内容时要把握好要点,注意各个事项,从而增加新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梅轩.正确输入有效输出——试论《应用语文》课程拓展性作业的设计策略[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6:10.

[2]刘小云,唐鹏.校园小记者拟写消息标题的常见问题分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2.

[3]付义书.新闻消息及标题的写作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5(07):3-4.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9

1 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具备专业的新闻素养

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时, 承担着向观众如实表达新闻事件的任务, 特别是在地方电视台的采访中, 记者的新闻素养对新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影响非常大, 地方电视台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一个形象不得体的记者会给观众带来坏的印象, 同时也给地方电视台带来坏的影响, 另外地方电视台记者应当根据舆论的导向正确分析所采访的内容, 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每一个采访过程。

1.2 准确预估新闻点

新闻具有很强的突发性, 特别是在地方电视台的采访中存在着很多突发的情况, 这种突发现象要求地方电视台新闻记者能够准确把握突发状况的新闻点, 为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做好充足准备。新闻记者既要让观众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也要使其第一时间获得有用的信息, 要抓住观众真正关心的内容。

1.3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要充分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新闻记者采访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新闻, 为了保证采访效率和工作的顺利开展, 地方台新闻记者需要在得到线索之后分析受访者的心态, 做好采访前的准备。首先, 新闻记者应当充分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制定相应的采访内容和计划。地方台新闻采访不同于其他情况, 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应当根据当地不同的文化分析受访者的心态。其次, 对于采访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等一些细节做充分考虑, 只有充分了解受访对象才能顺利进行采访。

第二, 在了解了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以后, 新闻记者接下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采访计划, 并确定合理的采访思路和方式。在地方台的采访过程中, 有很多新闻都具有当地的特色, 因此对于采访中要问的问题, 记者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进行设置, 这样在采访的过程中才能提高采访的质量。在制定完采访计划以后, 要考虑采访问题的深度, 并记录好所采访的问题, 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考虑所设置问题是否合适, 在多次采访的过程中吸取采访问题和采访计划的经验。

1.4 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地方电视台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 由于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民风习俗, 在采访时应当根据其民风采取相应的采访技巧来营造出良好的采访氛围。在提问时应当注重与受访者的交流, 例如在提问之前先和受访者交流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 这样就能建立和提问者的良好关系, 对于接下来的提问有很大的益处, 同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受访者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 根据采访者不同的特点进行提问, 如果受访者比较健谈而且思路清晰, 就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 如果受访者比较内向, 就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先和受访者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 建立愉快和谐的采访氛围。

1.5 充分尊重受访者

无障碍的交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 只有在采访中充分尊重受访者、聆听受访者的故事, 才能让受访者敞开心扉。对于不同的人, 地方台新闻记者都应该给予其充分的尊重, 不管记者面对的是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还是一些曾经犯罪或者道德沦丧的人, 记者都应该充分尊重他们, 以一种平等和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们。另外, 对于特殊情况应当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 来表达对受访者的尊重, 例如在车祸现场采访时, 如果现场有伤亡, 则不要立即对伤亡家属进行采访, 而应当先对家属进行情绪上的安抚, 在得到家属的同意之后再进行采访。,

1.6 善于观察和思考

敏锐的观察力有利于地方台新闻记者进行有效的采访。地方台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当注重观采访的每一个细节, 特别是要注意受访者情绪的细微变化, 有些受访者情绪变化的原因不同, 因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长大具有不一样的心理, 因此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文化来判断受访者的真实心态。

1.7 做好记录与总结

新闻采访中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 记者应当做好采访时的记录工作, 对于采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细节应当记录下来, 这些细节能够凸显出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 因此在采访过程中应当不断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和习俗, 为下一次的采访做好充足的经验储备。

2 总结

为了使地方电视台的发展跟得上新闻行业发展的潮流, 地方新闻台记者应当注意在采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根据当地的民俗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 获得人民真正关心的新闻, 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吴桂康.浅谈地方电视台的采访实践[J].艺术科技, 2012, 26 (5) :32-36.

新闻策划应注意的问题 篇10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 要求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必须深入化和多样化, 那种单纯式的新闻唱主角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不可否认, “二次性新闻”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也是新闻学应该加以探讨的新闻范畴。近年来新闻界针对一次性新闻的缺陷和不足, 提出了对新闻中“二次性新闻”的研究。

何谓“二次性新闻”, 笔者遍查新闻典籍和网络, 没有确切的定义, 从字面上理解, “二次性新闻”是记者在采访中或从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有关资料获得新闻线索, 根据宣传报道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形式进行再发掘报道的新闻。它是对一次性新闻报道的补充、拓展、延伸及诠释。

报道好的新闻题材, 不能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式的采写, 也不能去抄现成的材料。而是当发现了新闻的亮点, 一定要追踪不舍, 在“二次性新闻”采写时, 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实事求是

众所周知,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如果采写的“二次性新闻”出现了臆造与虚构, 那就是违背了新闻的客观规律。例如:河南挖掘曹操大墓, 记者首次报道曹操口中所含的翡翠价值千万元人民币, 而在“二次性报道”时, 又予以否认, 甚至还否认了该玉石是曹操嘴含之物。像这样的“二次性报道”, 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二、采访深入

一次性采访报道后, 记者或受众发现了一次报道的不足, 所以, 要求“二次性采访”必须更扎实, 更深入。例如, 《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朱海燕采写的新闻《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 记者到西藏采访, 报道藏羚羊的消息不少, 但如何能更深入地写出有味道的藏羚羊新闻, 记者为了这篇800字的新闻, 在青藏铁路可可西里工区生活了近一个月, 对藏羚羊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与筑路工人一起亲赴现场体验观察、采访, 写出了“跨越铁路线, 母藏羚羊若无其事, 像跨过自己家门槛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 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这种现场感极强的新闻, 获得中国好新闻二等奖。

三、抓住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名言对于“二次性新闻”的采写有着重要的意义。2008年南方发生特大冰冻灾害, 经济日报记者张剑鸣在灾区调查, 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在采写消息的同时, 感到力度不大, 就“二次性采访”, 写出通讯《在抗灾救灾一线的26个日夜》, 追记在抗雪救灾中以身殉职的贵州省开阳县永温乡纪委书记李彬, 运用了细节描写, 感人至深。他写道:“至今, 在李彬6平方米的宿舍内, 一切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一张床、一张小书桌、一个床头柜、一把木椅, 椅子上是3本已经看完的书, 枕下是3本刚借来的书, 被子里是用来取暖的已经变形的塑料瓶, 床头柜中塞着一条沾满泥巴的长裤, 床头柜上还剩下一盒未打开的方便面和一根烧了一半的蜡烛……”这个细节, 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英烈的无限怀念。美国著名记者修·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们的心灵上。”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说:“一个好的细节, 胜过千言万语。”一篇成功的“二次性新闻”抓住细节是必须的手段, 应成为记者的基本功。

四、杜绝跟风

写作“二次性新闻”, 应注意切忌盲目“跟风”, 人云亦云。因为好的新闻题材, 总吸引着许多记者的眼球, 被采访者也常常会重复介绍情况。杜绝“二次性新闻”跟风的最好办法, 就是记者要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力。

五、情理交融

笔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认识到, 采写“二次性新闻”应注意情理交融。我国文学大师巴金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 而是我有感情, 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 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感情。”其实, 采写二次性新闻也应注意情感意识, 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生前被同仁称之为“激情社长”。在谈及成功体会时说:“有了激情, 也就产生了不写出来吃不下睡不着的动力。”人所共知, 他采写焦裕禄事迹就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他采写吴吉昌事迹时, 当听到了吴吉昌谈到顶着困难和“四人帮”的巨大压力, 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穆青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慨和激动, 成就了新闻名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催下了中国成千上万受众的眼泪。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认为:新闻是由情、事、理三个角度引发的趣味报道, 是架起在读者与社会新闻间的三座桥梁。

上一篇:泰语教学下一篇:政法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