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包(精选11篇)
内部审计外包 篇1
随着兵器集团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形势总体不断迅猛发展, 要求各成员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力度不断提升。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位, 内部审计岗位存在人员少、力量相对较薄弱的现象, 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内控环境。对此, 笔者认为, 内部审计外包是一条可选择之路。
一、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
1. 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事业
单位, 从事专职内审的人员相对较少, 而单位的整体规模迅猛发展, 经济收入连创历史新高, 面对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 审计力量存在明显不足, 处理常规审计事项常常捉襟见肘。
2. 缺乏专业性非常强的审计人员。
如缺乏工程造价审计方面的专业人员, 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
3. 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在审计模式上, 仍以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审计为主, 较少涉及到管理层面和内部控制制度, 缺乏风险导向意识。因此, 就难以去深化履行其识别与评估风险、协助企业管理层制定风险防范策略等管理职能。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意义
1. 有利于节约资金、降低成本
(1) 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要有充足的资金。内部审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 要有专门人员定期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和经营活动进行检查、监督, 开展内部审计业务活动过程中, 需花费较高的审计费用。
(2) 现代内部审计为适应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 正逐渐向风险管理领域拓展。而风险管理业务的开展需要具备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统计、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士来完成。此时, 企业将面临高额成本, 如需高额的招募费用、薪金和培训费用等来获取能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
2. 有利于保持核心竞争力, 提高经营效率
(1) 有助于保持核心竞争力。根据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就是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 处于这一核心以外的活动将在企业外部购入。亦即将企业价值活动集中于自己的优势方面, 而将非专长方面外包出去, 以保持企业动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内部审计可以从企业外部购买将其外部化, 这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财务、物力于核心能力之上, 以保持和提供企业的竞争力。
(2) 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日益增强。审计环境的复杂多变且充满风险, 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范围越来越广, 审计难度加大。企业全部靠自己的审计力量来开展内部审计, 这已经很难更好地履行其监督、评价和管理咨询的职能。内部审计外部化后, 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深厚且知识结构多样化、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手段, 能够开展各种专项审计, 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风险控制和管理等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 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使企业高效率地运转。
三、内部审计外包的途径
1. 内部审计外包的含义
指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
2. 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形式
(1) 部分外包。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共同完成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一些经常性的、不太重要的审计工作, 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而对一些重要的、涉及面较广、需要较高职业判断技能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审计工作则由外界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
(2) 审计管理咨询。
审计管理咨询是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咨询或审计业务的延伸, 主要是帮助企业确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 并有可能促进内部审计计划的形成和改进。审计管理咨询服务还包括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工作, 帮助管理层定义主要的审计风险领域等。
(3) 内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
这种外包形式是指企业不设内部审计部门, 但是为了进行合理的经营性审计, 就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内审职能全部外包时, 企业可能保留内部审计长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 并担当在会计师事务所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
(4) 内外成员结合审计。
这种外包形式下, 内部审计工作由一个统一的项目和审计工作组来完成, 成员包括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 但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对这种结合审计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四、我单位内部审计外包的探索
我单位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是兵器集团公司下属成员单位, “十一五”期间, 在集团公司“建设高科技国际化兵器工业”的大时代背景下, 坚持“以科研为主体, 医疗为重点”的发展战略, 单位规模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迅猛发展。军品科研地位从弱到强, 不断巩固提升, 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医疗以重点专科建设为平台, 不断强化管理, 提升服务品质、医疗规模化效应不断凸显;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扩大, 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单位整体规模、业务总量不断快速增长, 为合理保证单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审计处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能部门, 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1. 审计处人员紧缺, 审计工作难度不断增强
由于我单位事业编制人员数较紧, 审计处人员较少, 而近几年的业务量随着单位规模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加, 审计任务十分繁重。而且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升, 不仅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审查, 而且从内部管理的层面要求监督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合理, 是否能有效地执行, 识别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提出需要采取的措施, 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很大。
2. 审计外包的探索
面对日益复杂的内部审计环境, 我单位尝试采取审计外包的模式, 将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审计工作外包给社会专业审计机构, 并同时保留对项目的全程跟踪、监控。
例如:我单位将XX工程主体项目送交中介机构陕西某会计师事务所审核, 工程造价送审总额753.9万元, 审定造价751.1万元, 核减金额2.8万元, 全部为土建工程核减。该工程项目事务所派出了专业的造价师分别负责审核: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管网安装、电器等子项目。审计费用1万元。总体节省费用1.4万元。
我所在审计过程中派人全程跟踪, 既没有放松对项目的监控, 又提高了内审人员的专项审计能力, 提升了职业判断和专业知识技能, 为单位节省了工程造价总额, 又节约了内审人员培训费用, 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开展内部审计外包工作, 应在分析各种内部审计外包形式利弊的基础上,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 实现审计功能最大化, 为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 突破发展瓶颈, 提高核心竞争力, 稳步、持续地实现企业增值创造有利条件。
内部审计外包 篇2
导读
劳务外包审计的主要内容
劳务公司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劳务公司资质及选定程序,如事业单位需司资质及选定程序,二是劳务公司变更情况,如有些事业单位先后与不同劳务公司签订合同;三是劳务外包合同的签订情况,如合同期限、价款是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全面具体等。
外包岗位人员情况内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首先应理清单位外包给劳务公司的岗位类别、各岗位人员配置等情况,然后通过调查法了解劳务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与稳定性,最后审查劳务人员现状与预期是否相符,为开展审计工作作好铺垫。
外包岗位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审计是指对劳务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是否严格按合同要求的标准执行进行审查,是劳务外包审计的重要内容,要求内审人员必须熟悉合同内容。其中,劳务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可通过多方面渠道获取,如单位外包业务管理部门的日常考核情况、职工意见与建议簿、客户或办事人员投诉建议簿等。
劳务外包费用成本费用审计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但作为单位劳务外包费用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签订的劳务合同审查劳务费的支付标准、支付形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单位财务制度;二是通过单位财务部门审查劳务费的实际支付情况,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三是审查劳务费的支出是否超出劳务外包项目的预算。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审查,可使单位及时发现并纠正劳务费支付与控制方面的问题。防止格式错乱。
外包业务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审计属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畴,主要是指审查单位劳务外包业务的管理部门针对劳务公司及劳务人员的制度管理情况,包括相关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考核是否严格执行、存在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等方面。另外,劳务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也可纳人内部审计范围。劳务外包审计的关注事项
外包方式的选择在外包方式分为劳务承揽与劳务派遣两种:劳务承揽一般按照事先确定的劳务单价,根据劳务公司完成的工作量结算,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事”;劳务派遣一般是按照派遣的时间和费用标准,根据约定派遣的人数结算费用,其合同标的一般是“人”。前者是对事不对人,单位按事件支付劳务费,劳务公司自行安排人员完成事件;后者是单位出现岗位空缺,由劳务公司派遣人员上岗,人员的劳动关系归属劳务公司,但人员管理归属单位。不同的外包方式对单位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劳务承揽合同受合同法约束,劳务公司需按合同价的5.6%缴纳税金,但实际中该项费用一般会要求单位承担或包含在合同价款中;劳务派遣合同受劳动合同法约束,劳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将由单位承担。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倾向于采用劳务承揽的外包方式。劳务费的核定劳务费金额如何核定直接关系到劳务费用的高低,提高劳务费用的经济效益需从劳务费的核定方式着手。劳务费可根据用人量、用工时、人工单价及其他项目结合而定,每项指标均可参考同行业标准拟定,没有行业标准的可参考单位历史期间的平均值,以此核定的劳务费相对而言较为合理。针对有些企事业单位采用包干价形式将劳务工作外包的情况,审计人员可按上述方法测算出劳务费与包干价对比,以检验包干价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另外,还有些单位为了鼓励劳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劳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奖励支出也构成劳务费用,但如果总费用未超过预算,不违反单位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制定类似奖励政策也是可取的。
劳务人数的核定劳务人数是影响劳务费的重要因素,用人量越大,劳务公司要求的劳务费就越高。因此,内审人员在审计中需关注单位人事部门是否制定了劳务人员的控制机制。以笔者所了解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为例,人事部门对单位所有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说明书,目的在于梳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内容及每项工作耗时,并确定该岗位的人员配置标准。单位可根据该标准确定各劳务岗位的人员需求,严格控制劳务人数,有效降低劳务费,同时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劳务用品的管理劳务用品包括劳务人员的工作服装、保洁用品、安保工具等,具有种类多、消耗大、监管难的特点,审计中需确认劳务用品由谁采购与管理,因管理者不同需防范的风险也不同。若由单位自己管理,则需防范劳务人员随意领用导致消耗过大的风险,内审人员需审查单位有无相关控制措施;若由劳务公司管理,则需防范劳务公司未按单位的卫生、安保等相关要求配置劳务用品的风险,内审人员需审查单位有无相关监督检查制度。劳务外包审计的相关建议
劳务外包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单位发现劳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劳务外包的规范化管理。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将劳务外包业务的内部审计列入单位内审部门的常规工作,审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既要对当期相关情况进行审计,又要对之前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进行追踪。其次,单位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内审部门的工作,摒弃“审计就是找茬”的曲解。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单位发现经济管理与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问题,继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问题的整改落实。
内部审计外包 篇3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服务外包 风险控制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概述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将经营管理中的一部分职能委托给外部机构代理。社会经济及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促使内部审计外包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它也是组织理性选择和市场导向的结果。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中小企业实行内审外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以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内审外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独立性风险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通过外包可以改善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水平不高的问题。但是外部化并不能解决所有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外部咨询机构的自身利益与客户利益相互牵制的情况下,外部审计机构是否还能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尤其值得考虑。为避免这种局面,只有禁止“同时进行内外部双重审计”,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同时做企业的内部审计又做企业的外部审计,这样才能打消人们对独立性的疑虑。
2.信息风险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必然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秘密泄露将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对外包的内容做好衡量,不能盲目外包。有一些职能,隐含着企业内部信息,不适于外包。否则一旦为竞争对手所掌握,将会使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时,随着企业更多将整个流程外包,外包商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增多,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造成不经意的外露。即使审计人员能够遵守职业道德,当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向不同的企业提供内审服务时,审计人员将自己从一个企业学习到的技术和方法会不自觉地运用到另一个企业的咨询服务中。所以,企业应该选择好要外包的内容,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内容,应该谨慎外包。
3.成本风险
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评价、咨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作为组织的一部分,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及时获得、传递、反馈信息,而外部提供的阶段性,内部审计服务却做不到这点,这本身就是内审外包的一种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撤消了内审部门而将内审业务完全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双方在博弈中的谈判地位就会发生变化,外部审计机构提供的服务水平可能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会变得越来越依靠外部审计部门,索要的佣金会越来越高。管理层在选择外部审计机构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结果及其机会成本。内部审计外包的目的之一在于降低成本,但是如上所述,降低成本并不是绝对的,显性成本可能是降低了,却可能造成隐性成本的增加。要降低成本风险,企业在决定向外购买内部审计服务之前,应该认真仔细地评估自己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外包对象、外包内容、外包形式等。
4.质量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成员,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同时他们熟悉本企业各方面的特点,对企业有着很高的忠诚度。因此他们会比外审人员更加投入,能更好地提供符合管理当局长期战略的咨询服务。而外部咨询机构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以及通过询问和观察来确定服务的重点。往往由于保密的需要,企业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完整的资料,这势必影响到外部咨询机构的判断和对企业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影响咨询服务的质量。为提高内部审计的外包质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外包形式。
三、风险控制
1.会计师事务所(承包方)
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从国外有关调查资料中发现,企业在选择外包方时,倾向于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是外包业务的主要供应方,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因此,笔者着重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规避内审外包风险。
(1)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督和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内部审计服务纳入其业务管理和指导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同时,应该完善内部审计相应的准则,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再次是应明确外部审计师的保密责任,使之保持其应有的职业道德,严格为企业保守商业秘密。
(2)组建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团队
事务所内部通常设置很多职能部门。当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内部审计外包服务时,事务所应该从各职能部门抽调出专家组成项目小组,从而保证外包内部审计质量。项目完成后小组解散,各专家仍回到所属的各工作部门。
2.注册会计师协会
由于内审外包是新兴的业务领域,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服务纳入其统一管理和指导当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从而保证内审服务正确性。同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服务和法定审计业务由不同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当企业的法定审计服务与内部审计服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时,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可能会受到损害,当从一个客户那里所获得的来自非法定审计的业务收入过大时,对外部审计师独立性的损害更大。为保证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应要求将以上两种业务分别由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
参考文献:
[1]许叶枚.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经济问题.2008(8).
[2]吴灵辉,陕西杨.浅议内部审计外部化.财会探析.2005(45).
[3]赵恒伯.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新趋势——内部审计的外包.财会经济.2005(10).
[4]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可否外部化的问题研究.审计月刊.2004(3).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探讨 篇4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缺点
1. 优点:
(1) 获得高水准的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 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大批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务服务等领域的结构合理的多方面的专业人才, 能够使企业根据审计项目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人才。同时, 注册会计师 (CPA) 作为外部审计主体, 服务对象分布在各行各业, 熟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 能够根据自身经验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等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切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议。 (2)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受雇于企业管理人员, 在开展审计工作和提供审计报告时极有可能仅仅考虑如何取悦于管理者而偏离其本身的职责。外部CPA则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契约开展内部审计, 与企业其他的部门没有内在的利益冲突和联系, 因此, 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指出企业经营和控制中存在的漏洞, 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 (3)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设立了庞大的内审部门之后, 就形成了巨大的固定成本, 不断对内审人员进行的后续培训也增加了企业的支出。将内审职能部分外包后, 部分内审固定成本就变成了可变成本, 能够降低成本。企业还能聘请CPA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短期的内部审计服务, 从而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内审服务。
2. 缺点:
首先, 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公司的管理政策、业务程序、经营活动和人事状况, 了解企业的组织文化、业务过程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特点, 能更好地提供符合管理层需要的长期战略咨询服务。而外部咨询机构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料, 通过询问和观察来确定服务的重点。企业因保密的需要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完整的资料, 这势必影响到外部咨询机构的判断和对企业进一步的了解, 从而影响审计的质量。其次, 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高。他们是企业的成员, 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他们的目标, 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关, 而且他们对组织的文化有强烈的趋同感, 会比外部审计人员更加投入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内部审计外包放弃了企业内部审计自身的资源优势。
二、内部审计职能扩大需要外部审计服务支持
2003年3月4日, 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按照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要求, 履行下列职责: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 (含占控股地位或其主导地位的单位, 下同) 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内设机构及其所属单位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对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的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内部审计不再侧重于监督控制, 而是着眼于服务, 即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从而提升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可以说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组织形式的演变, 内部审计职能目前正经历着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的转变。现代内部审计更多侧重于“服务”, 即经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 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 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 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 以提高经济效益。但作为国有企业, 其固有的产权属性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并不能简单定位为服务职能, 而应综合各方面因素, 形成包含监督、评价、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作用的职能体系。具体而言: (1) 监督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已由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资产委托经营关系, 因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为资产责任监督, 即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国有企业法人除了对国有资产负保值增值责任外, 还应对企业的债权债务人、经营合伙人等履行相应的经济责任。因此, 对国有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资产质量、债务债权状况进行有效监督, 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 (2) 评价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化, 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在很多情况下不是资金的多少, 而是产品的竞争力, 这又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推动技术进步的能力。而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常存在矛盾, 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地、客观地进行评价, 使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相协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掌握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 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运行效果, 找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并综合评价技术、资金、效益状况和发展, 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3) 管理职能。随着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 企业经营的风险也不断加大, 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尽管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实施具体管理的权限, 但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 使其具备了从企业长远、全局发展高度检查、分析、考虑问题的能力;通过其对管理活动的具体评价, 又使其具备了及时、有效纠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错误和弊端的能力。 (4) 服务职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是通过对被检查的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 向企业领导者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提供咨询等服务, 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 提高工作质量。内部审计的服务导向性转型已成为目前的大势所趋。但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和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很难胜任全部工作, 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相对集中在上半年, 下半年有大量具备较高审计能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处于闲置状态, 客观上形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市场。
三、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外部审计服务参与内部审计
企业面临的风险有可能来自企业内部, 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COSO确定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 从战略层面开始并贯穿整个企业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设计是为了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按企业接受风险的态度管理风险, 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管理者的经营方式划分, 企业风险包括8个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体现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企业风险管理中, 内部审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2001) 实务公告中描述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可见, 内部审计应该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人员和审计委员会的工作, 对于风险的监控应该成为内部审计师的职责, 内部审计应该积极对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 使他们了解到不同企业不同范围内,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及其他原因, 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并告诉他们应该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来防止风险的发生。同时, 为了制订有效的审计计划, 进行风险分析是必要的, 因为, 它能为有限的资源提供战略导向。将风险水平与重要性相结合, 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应该努力限制低风险领域的审计程序, 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与人员了解企业内部状况及相关风险, 但是不了解外部的市场等风险, 而注册会计师比较多地了解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 两者恰好相互补充。
四、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对策
1. 企业应根据情况, 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
对于以资本控制为主的企业集团可以将内部审计服务完全外包, 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处于协调和管理外部审计服务的位置。对于一般大中型企业而言, 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 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较高的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 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中小型企业而言, 内部审计任务不多, 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 此时将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2. 推广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CIA) 考试。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的范围、侧重点、工作深度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CPA能胜任外部审计, 不一定能够胜任内部审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Certified Interna Auditor, CIA) 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 又是目前世界各国唯一共同认证的职业资格。但目前我国获得这一资格的CPA并不多。因此, 有必要大力推广CIA考试, 使更多的CPA能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
3. 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
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服务业务纳入其统一管理和指导当中, 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 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 使内审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内审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 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 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同时, 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 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要求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不能提供民间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
[1]ThomasH Oxner, JimiKusel.Workingin2000[J].InternalAuditor, 2000 (3) .
[2]Susan L Swanger, Eugene G Chewning Jr.The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 on Financial Analysts’Perceptions of External Auditor Independence[J].Auditing:AJournelofPractice&Theory, 2001, 20 (2) .
[3]邹德军, 龚光明.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风险结构研究[J].财会月刊:会计版, 2008 (8) .
[4]余玉苗.西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与方式的特征[J].财会通讯, 1999 (6) .
[5][美]迈克尔·坎吉姆, 汤密·辛格顿.管理审计职能:公司审计部门程序指南[M].第3版.李海风, 李媛媛,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杰克·J·坎普林.审计信息系统[M].第2版.张金城,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8]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
[9]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相关问题探讨 篇5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是指政府将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任务全部或部分地交给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社会审计机构来实施。即根据政府审计工作的需求,将属于政府的审计项目以合同或者合约等方式交由社会审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则按要求提供政府需求的审计服务,政府依照事先的规定向社会审计机构支付相应的报酬。
一、我国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必要性
(一)解决政府面临的巨大审计压力
当前,政府审计工作中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政府审计工作量巨大与审计人员的稀缺。
政府审计机关发现并查处不法经济活动,发挥政府审计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等职能。并且,作为国家依法设置的政府机构,也要发挥对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职能。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的主要领域包括政府行政部门、金融、公共投资机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财政收支等众多的部门,政府审计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政府审计力量以及审计资源的缺乏,政府审计部门很难做到对如此庞大的被审计对象一一监督,导致审计工作效率的低下。从整体素质上来说,也不能满足国家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要求,不能满足大量的效益审计等审计项目对审计的需求。政府审计工作量巨大已成为我国政府审计反映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
举例来说,我国现有中央一级预算单位一百多个,然而政府参与审计工作的单位只能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低于一级预算的其他单位被审计的大约只有百分之二十;我国大约有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国税局,但是能够被政府全面审计的单位少之又少,仅仅占到全部单位的百分之五。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审计实际覆盖的范围只是冰山一角。剖析中央审计来看,被隶属于审计署的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大约有三万多个,这些被审计单位虽然仅仅占我国八十多万个国有单位的百分之四,但资金量却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因此,政府审计必须在这些重点领域加强监督。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审计力量的严重不足,每年实际被审计到的单位微乎其微,大约只有总量的10%。由此可以看出,审计任务繁重,审计资源缺乏,政府审计工作量已经超出政府可以负荷的工作能力。
同时,国家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是全方位的,审计人员主要以审计、会计知识为主体,缺乏熟知各行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
政府审计作为我国政府部门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杠杆,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并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审计人员在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从体制上得到根本的改进。
(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
通过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政府转变办事方式,政府可以减少放在审计上的财力物力并转移政府工作的注意力,加强其他政府职能的发挥,有效控制审计机构人员的增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合理规划审计工作,保证政府审计目标的完成,同时促进政府职能改变。如此,不仅审计机关能够发挥法律赋予其应有的职能,也是新经济形势下政府审计工作实现创新的体现。使政府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以及长远工作的规划,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促进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
二、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形式
(一)政府审计外包业务的形式分类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形式可以借鉴内部审计外包的经验,只是采用的重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不同于西方国家,在这里我们只是借鉴我们国家的内部审计外包经验,并予以讨论。
通过对内部审计外包形式的探讨,政府审计外包也可以内部审计外包所适用的形式:政府审计部分外包和政府审计全部外包。所谓的政府审计全部外包,即将所有属于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都委托给外部审计机构实施,政府不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政府审计部分外包,即政府审计部门留取适量的政府审计人员,设置政府审计部门,对于一些经常性的或者涉及政府的核心内容以及职能机密等相关的项目,由政府审计部门独立完成;对于一些涉及范围较广的、工作量巨大且重复性较高、需要较高专业技能以及足够专业知识的审计工作则由社会审计独立完成或者与政府合作完成。
(二)不同外包形式的优劣
1.政府审计部分外包的优缺点。
政府审计部分外包的优点:政府通过购买审计服务,可以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均衡,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①政府设置审计部门,保留适量的专业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节约了人工成本,在开展政府审计工作时,政府可以利用社会机构的强大的审计资源,为政府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②由于参加外包的都是专业素质较高并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审计人员,可以提高政府审计服务水平,有利于政府形象的树立;③政府购买审计服务,不仅仅有利于政府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对社会审计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这有利于扩大其服务范围,并促使其规范行业竞争,提高整体行业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政府审计部分外包的缺点:①两者责任不同,在政府对审计结果负责的前提下,外部审计人员只是局限于完成审计工作,而政府审计人员则强调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及审计目标的完成,两者责任的不同,使得社会审计人员不会以政府审计目标为先;②两者之间的协调有一定困难,可能由于两者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会使得合作出现分歧,并会影响政府审计工作的质量;③由于二者之间所拥有的信息的不对称,政府审计和外部审计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所不同,影响政府审计工作。
2.政府审计全部外包形式的优缺点。
政府可以转移放在审计部门上的时间和精力,将注意力集中于更加亟需解决的问题上,集中精力更好的规划政府的宏观目标。然而这种形式也有缺点,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活动比较复杂的审计业务,社会审计人员不如政府审计人员熟悉政府审计的具体情况,不能有效的围绕政府审计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因此社会审计机构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政府的需要。而且,随着外包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政府可能会越来越依靠外部审计,致使政府职能的弱化。随着依赖性的提高,社会审计机构有可能会提高服务费用,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政府将所有的审计业务外包,有可能会导致政府核心机密的泄露。
不同形式的政府审计外包各有自己的优缺点,选取怎样的外包形式,取决于政府审计的需要。
三、我国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正确选择外包审计机构
选择正确的外包机构对政府审计外包成功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政府不能够正确的选择外包机构,将会影响政府的审计工作,因此必须慎重地审查并挑选外包机构。
首先要看外包机构对承包的审计项目的质量承诺。质量承诺能否达到政府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是否有效地解决政府的审计问题;
其次,技能和专业知识。选择政府审计外包,是为解决政府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外包机构的专业能力方面,政府应该将下面几个方面纳入考虑范围:评估社会审计机构提供政府审计服务的能力;可以的话,要在审计过程中进行监督,以此来了解社会审计机构的工作能力。社会审计机构的执业信誉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信誉是参与审计招标的基础;
再次,社会审计机构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应把社会审计机构在审计行业中的执业期长短、市场份额大小等纳入对审计机构的考核范围,这关系到社会审计机构承接政府审计业务的资质。应了解审计机构在本行业中审计的专业水平,必须具备相应专业水平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满足政府复杂而专业的审计工作要求;
最后,是关于支付给外部审计机构的报酬问题,如果支付的费用过高则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若费用过低则要考虑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是否能满足政府的标准和要求,因而政府应该在外部审计机构的报酬问题上仔细斟酌考虑。
(二)谨慎签订外包合同
内部审计外包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内部审计 外包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92-03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所涉及的经济事项日益复杂,财务内部审计事项也在不断增加。内部审计外包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选择。本文试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并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包的改进措施。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包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与其他部门合设了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单独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的审计人员,承担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随着近几年国家在政策上、操作上对内部审计的持续强化,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力量不断加强,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内部审计人员人数少、专业能力较弱、实践经验不足,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等诸多现实问题,无法完全独自承担所有的内部审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外包逐步成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选择。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Outsourcing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指企业(或事业单位等)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目前在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方式是补充,即特定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赋予称职的第三方。例如,在综合财务审计、工程项目预结算审计等一些关键性的内部审计项目中聘请外界专业人士提供帮助等。
二、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包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简写。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我们利用SWOT分析法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分析,就是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各种组合战略得出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改进措施。
(一)优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转移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风险,内审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审计工作的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有重要影响。而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还十分欠缺,在实施内部审计时会产生较大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就会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形象。选择内部审计外包将能规避这些风险。同时,将部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还有利于内部审计部门集中精力围绕学校的核心工作开展审计,使内审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社会中介机构拥有大量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专业人才,这是高职院校难以做到的。而采用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不需要改变内部审计的人员结构,就能取得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和高效的服务,不失为一种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选择。采取内部审计外包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从宏观层面上看也节约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3.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上起到提高社会公正的作用。首先,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与纪委、监察机构合署办公,且是由副院长、副书记或纪委书记等其他领导主管,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并非完全独立。由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对学校内部其他部门进行审计,势必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次,高职院校的规模较小,职工互相之间非常熟悉,总会忌惮三分人情关系。更进一步说,内审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于本单位,审计起来也不能做到绝对的公正客观。而社会中介机构不容易被学校行政干预,以外部相对独立的视角开展审计,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供的审计结论会更让人信服,客观上起到提高社会公正的作用。
4.有利于降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随着内部审计任务的不断增加,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使内部审计能跟上发展的需求,则要求不断增加内审的人员数量,这在实际中往往很难做到。因此,内部审计外包可以相对降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成本,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专业高效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管理效率。
(二)劣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形成依赖,导致外包成本不断上升。从长期的发展上看,当审计外包项目超过一定数量和范围之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能会愈发依赖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由于有了外包的选择,很可能将内部审计的部分业务外包逐步增加到全部业务外包。由于外包业务的数量增加,为获得高效服务所付出的相对低价成本的现状将被打破,成本也将不断上升,甚至高于引进高水平审计人才所付出的成本。
2.不利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持续发展。内部审计外包形成依赖,不仅会导致成本上升,还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不思进取,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和内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久而久之必然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失去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
3.对于高职院校整体情况不够了解导致的偏差。内部审计人员的优势是对于高职院校内部情况十分了解,他们了解高职院校的特点,熟悉高职院校的运营管理、业务程序和人事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建议是否可行。而社会中介机构只能通过查阅资料和询问来了解过去的经济运行状况,有时还有可能出现高职院校因保密的需要而不提供完整资料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外部机构的判断,从而影响审计的质量。
(三)机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球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层面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支持。国外的内部审计外包发展得如火如荼,据国外调查资料显示,在美国和加拿大,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比例分别从1996年的21.5%和31.5%上升到2000年的38.0%和34.8%,这些企业遍布于各行各业。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十九条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部门、单位负责人批准,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有关事项进行审计。这为内部审计外包提供了政策依据。
2.各级管理部门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乃至高职院校反腐倡廉工作的日益重视,高职院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内部审计外包也逐步了解和接受,这为内部审计外包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3.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引起的内部审计要求的提高。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各项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所涉及的经济事项日益复杂,财务内部审计事项也在不断增加。经费大幅度增长,校企合作、院校间的合作不断拓展,后勤服务集团化和社会化,校办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学校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这在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的水平要不断提高。
(四)威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选择社会中介机构的风险。外部机构良莠不齐,社会中介机构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审计的效果。目前在高职院校,常常会采用询价、招投标的方式,以低价中标确定社会中介机构。由于价格较低,社会中介机构在提供审计服务时会进行评估,基于成本效益的原则,这必然影响到审计服务的质量。
2.外部审计机构人员的信用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合作良好的社会中介机构作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长期合作对象,或者中间的某位审计人员作为长期审计顾问。但这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社会中介机构派出的审计人员不受高职院校的行政约束,道德素质也良莠不齐,很难做到像高校内审人员那样有责任心,因此极易引发舞弊问题。
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服务人员的相关规范和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的监管。
三、构建SWOT分析模型
表1 SWOT分析模型
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包的改进措施
(一)利用机遇,发挥优势,推动内部审计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利用社会发展的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于内部审计外包的政策支持,利用社会发展的大机遇,合理选择内部审计外包。而不是因噎废食,担心外包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采取任何外包的形式。外包的优势已经显而易见,高职院校更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获得社会中介机构所拥有的丰富的实务经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二)重视加强内审人员的培养,建立内审与外审的配合机制。内部审计机构应重视并加强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内审人员更多的机会,通过与外部审计人员的合作而接触到更前沿的审计知识和掌握更先进的审计技能,使得将来内部审计更具有独立审计的能力。同时,建立内审人员的参与机制、配合机制,要求内审人员全过程跟进,并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计划相协调,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于高职院校内部情况的熟悉,也能够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功能作用。加强内外审计人员的合作内审,将极大提高审计质量,也有利于以后内部审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宏观层面上推动内部审计外包立法,为内审保驾护航。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对于内部审计外包的政策支持,已经肯定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合规合法性。但在操作层面,仍然没有内部审计外包相应的法律法规。未来应加强内部(下转第118页)(上接第93页)审计服务的监管,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使内审服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未来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市场,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外包立法,将是内部审计外包继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四)有选择地进行内部审计外包。在高职院校内部较少开展或者专业性较强的审计领域,不必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成本培训内部审计人员,而是从外部获得更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外包服务。但是,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是全部外包,而是特殊时期、特殊业务的外包。对于核心审计领域的业务,最好还是由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来承担。
(五)合理选择社会中介机构,提高内审独立性。对于社会中介机构的选择,应采取严格保密的原则,审计单位的选取、审计结果未公布前尽量控制知情的人数。尽量选取一定数量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服务,避免长期只与同一个中介机构合作。对于招投标选取的过程,应着重考虑社会中介机构的口碑、服务能力、质量等方面,不能只讲求低价。
(六)社会中介机构应主动采取措施规范服务,加强监管。社会中介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与服务单位签订严格的外包合同,规范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安全保密、相互责任、相互义务、费用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外包服务。其次,严格纪律规定,不允许外审人员私下与利益相关的部门或人员接触。事后所服务的单位进行评估,满意与否计入员工的考核。如员工发生舞弊行为,将进入行业黑名单。
(七)“高薪养廉”,提高外审人员的提成比例,降低舞弊的可能性。外审人员的基本工资收入往往较低,大部分的绩效收入都与承担项目的多少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审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大部分社会中介机构给予外审人员的提成费用还较低,当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私下给予一定的利益时,外审人员不一定能拒绝。这会逐渐影响外包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行业风气的逐渐败坏。因此,在宏观层面,应出台相关的法规规定给予外审人员最低的审核费用比例。同时,为了社会中介机构的长期发展和信誉,在审核费用方面,应根据外包业务的大小程度、难易程度,给予外审人员较高的审核提成。这有利于提高外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减小了舞弊的可能性。
总之,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外包,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具有机遇也面临着威胁。关键是高职院校能否根据具体情况对内部审计有选择地进行外包,利用机遇,规避风险。总体来说,内部审计外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将极大地促进内部审计的高效化、专业化和全面化,是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蒋文定,宋媛媛.基于SWOT 分析的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4(12)
[2]原丽丽.基于SWOT分析的内部审计外包选择[J].审计月刊,2010(4)
浅析内部审计外包问题 篇7
1. 内部审计外包概念
根据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来实施。简单地说, 就是企业聘请外部专业审计人员, 由外部专业人员来履行本企业全部或部分的内部审计职能。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地位, 企业需要尽可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 而那些经营管理中的非核心业务就需要委托外部专业机构来代理。
2. 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1) 部分外包。企业自身设立内部审计部门, 由外部专业审计人员来进行那些技术难度高或者专业性强, 内部审计人员无法胜任的内部审计工作, 通过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2) 全部外包。在这种外包形式下, 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 与会计师事务所签约, 将其全部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给事务所或专业人士, 由他们提供专业的内部审计服务。开展工作的是具有较高水准及丰富经验的专业审计人员, 这样对人员的安排、业务的了解、资源的分配都可以得到合理的控制, 并且内部审计由企业外部人员进行, 实现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 审计管理咨询。这种外包形式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数量等内部审计机构问题请专业审计机构协助企业确定, 帮助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和改进。这种外包形式中, 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帮助管理层定义重要性水平, 以及主要的风险审计领域等项目都可以向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咨询。
(4) 内外合作审计。这种形式的外包是指企业设立一个统一的审计项目组来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项目组成员中包含了有内部、外部专业审计师, 但是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对这个项目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
二、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
1. 企业对价值最大化的追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核心业务, 这就决定了经营管理中的部分职能就需要委托外部机构来代理。要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就要合理分配企业的有限资源, 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的非核心业务, 将这种非核心业务外包, 可以节省企业内部资源, 使企业有更多的资源放到企业核心业务上,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 内部审计职能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和风险, 内部审计的职能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内部审计要起到查错防弊的作用, 还要进行风险审计, 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参考。这就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有拥有会计、审计、经济、财务、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熟悉行业标准和数据。而实际上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是不现实的, 培养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审计人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及成本, 内部审计外包就成为满足企业新的内部审计需求的一个途径。内部审计外包由专业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 而外部专业机构具有各个方面的专家, 他们有专业的技术, 并且有对大量的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经验。内部审计外包也可以使企业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新技能。
3. 成本节约
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对内部审计要求不断提高,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应也越来越高。而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就必须对内部审计人员进地培训, 这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 而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也需要支付高的薪酬, 这就加大了内部自我审计的成本。而外部的专业机构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支付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优质的内审计。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者部分外包, 就能够达到降低审计成本的目的。
4.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一般是内部审计机构理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者经理层的比较多, 这就导致了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强, 将内部审计外包, 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使内部审计能更加独立、公证, 进而提高了审计质量。另外, 随着企业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 对审计人员的素质, 以及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那些有专业能力的事务所, 这些事务所有丰富的执业经验, 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能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内部审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1. 内部审计外包方式的选择
企业在选择何种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处的环境结合不同外包形式的长处和短处来选择合适自身企业的外包形式。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需要设内部审计机构, 应该选择合作内审模式或者部分审计外部化模式;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则不经济, 最好选择全部外包。
2. 对内审外包中的合作关系实施有效的管理
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外包机构的管理与控制:
工作开展前与外包机构沟通, 讨论公司设想、任务、审计目标, 以及审计原则等。
签订外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明确审计范围、业绩标准、保密责任、报告制度、争议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合作中及时审核与反馈外包机构的工作进度, 一方面使外包机构了解自己与企业之间是否有误解,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了解进度, 及时纠正内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冯永梅.内部审计外包的策略分析[J].财会月刊, 2007, (9) .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 篇8
随着“安然”、“世通”的破产与倒闭, 社会各界对现行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质疑, 而内部审计在“世通”案件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令社会各界对内部审计寄予了厚望。内部审计作为公司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善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环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公司认识到由于成本的限制, 他们不能在业务范围的每个方面都保持一流水平。外聘专业人员为公司提供内审服务正成为一种趋势。
二、内部审计外包涵义及产生背景
(一) 涵义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 其目的在于为公司增加价值并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方法, 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 从而帮助公司实现它的目标。”按此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 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 其目的在于增加公司价值。
而内部审计外包, 指组织将其内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
(二) 产生背景
外包实践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专业化分工的产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了由于专业化分工导致的外包给公司带来的好处。当公司无法顾及业务经营所有方面时, 只有将主要精力、资源用于核心业务, 同时借助外界人才、技术优势发展非核心业务, 它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通常, 公司在内部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来实施审计职能。但近年来, 国际上将内审职能外包的做法己经屡见不鲜。
三、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
(一) 外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指通过市场机制公司进行交易所支付的成本, 包括收集交易价格信息, 为了达成交易而进行谈判和签约, 及监督合约的履行等活动而发生的费用。科斯认为, 公司和市场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资源配置方式, 无论市场还是公司, 都是有成本的。采用公司还是采用市场配置资源, 主要取决于交易费用的高低。当一笔交易的公司运行成本低于市场运行成本时, 这笔交易将趋向采用公司, 实现公司对市场的替代;反之, 可以实现市场对公司的替代。据交易费用理论, 当公司外部存在内审服务供给时, 公司会将由自己完成成本较高或效率较低的内审业务推向外部, 寻求更好的服务, 包括等效低成本、等成本高效或者高效低成本。
(二) 外包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
企业可以看成是一个契约的集合, 而它成立的目的是力求契约成本的最小化。两权分离下, 公司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签订雇佣合同, 即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资源的所有者是委托人, 负责使用这些资源的经理人员是代理人。詹森和麦克林 (1976) 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 认为代理成本的存在是由于管理者与股东动机不完全一致, 双方将最大化各自财富, 这样就会发生契约成本。从委托人角度看, 为了让代理人行为与自己目标的偏离尽可能最小, 他必须花费矫正成本, 如财务报表经由外部审计而发生的成本。而代理人为了向委托人证明其有效履行了受托责任, 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 让股东充分了解其行为, 使股东其更加信任, 然而此举会产生内审费用。这样看来, 既然内部审计是因代理问题而生, 目的在于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最大化企业价值, 那么就可以推断, 只要外包审计形式比内部审计能更降低成本, 内审就可外包。
(三) 关于外包“独立性”的讨论
独立性在审计界一直备受关注。越来越多因独立性缺失所导致的审计失败案例, 引发了对有关“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形式上看, 内审不可能达到绝对独立, 只能追求尽可能相对独立。如果企业自置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 其独立性程度虽然相对比较高, 但由于它始终是企业的内部组织, 不可能真正地完全独立于企业。因此当内审业务外包给独立的外部会计公司时, 由于外部公司与企业没有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从形式上看, 其独立性提高了。这种形式独立性的提高, 可能会带来两大好处:其一, 公司管理者比过去更重视内审工作。当企业花了高昂成本去聘请外部机构为本企业开展内部审计时, 出于成本的考虑以及外部公司带来的先进审计技术和审计管理理念, 管理层可能会比过去更加重视其内审工作。其二, 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信任度会提高。当企业外聘公司进行专门管理咨询等服务时, 将会给外界传递一个重视管理、重视监管的信息, 从而赢得更多支持和信任。
摘要:内部审计外包动因的研究, 对解决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公司价值增值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交易成本,代理成本,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安德鲁.D.钱伯斯, 陈华等译:《内部审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年。[1]安德鲁.D.钱伯斯, 陈华等译:《内部审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年。
[2]徐政旦、谢荣:《审计研究前沿》,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2]徐政旦、谢荣:《审计研究前沿》,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 《审计研究》, 2005年第2期。[3]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 《审计研究》, 2005年第2期。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 篇9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一直没有有效的执行和控制制度, 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差、执行效率低, 内部审计制度不能正常运转等问题, 因此也使企业无法健康地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发展正好能够弥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大缺陷。因为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在我国企业很少应用, 所以, 我国企业应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和应用, 从根源上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弱等问题, 帮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走出当前困境。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身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各类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进行独立的控制和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经营业务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价促进企业能够尽快发现其内部管理的弊端, 以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相比于外部审计, 具有很多不同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同,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才能真正体现内部审计自身的独立性, 而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业务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而其目标也主要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 控制企业风险, 促进企业进一步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1.2 内部审计外包理论概述
外包主要指企业将其经营业务中并非核心或专业的业务承交于其他的承包商进行管理, 而企业则专心于其核心业务, 以期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外包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 提供其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能够将最为核心的资源用于最核心的业务。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是根据外包业务的发展, 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企业外部的专业审计机构或人员对企业的内部经营业务和控制机制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内部审计外包业务能够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使企业内部审计能够保持其自身独立性, 并且能够促使外部审计机构从一个独立和客观的角度来保障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企业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可以促使其更好地降低经营成本, 使企业尽可能地灵活利用资源。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还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层更好地进行核心业务的市场开拓, 同时, 能够尽可能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准确性。
2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具有独立性弱、执行效率低等特点, 所以, 企业如何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是否符合客观要求和条件, 且内部审计外包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下文对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2.1 企业自身需求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激烈, 企业若想发展壮大, 必须加强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因为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并且促使企业价值递增的专业性活动。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相关的知识, 还要求其具备管理、金融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一般都缺乏关于会计、审计之外的相关知识, 这样使得内部审计必然无法适应企业多方面的审计要求, 所以这样很可能会影响内部审计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急需进行根源性的改变。
此时, 企业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现状, 并寻找具有专业资格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 而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而言是极其缺稀的。而企业为了加强自身审计的独立性, 需要设立独立于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的审计机构, 这也是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 企业的一些审计工作也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帮助企业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2.2 外部市场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 不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也开始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许多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纷纷进驻中国, 它们的人员专业技能高, 资金雄厚, 服务到位, 各方面的实力均高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因此, 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形势下, 需要积极扩大自身的发展实力和市场业务。此时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业务正好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创造了新的盈利点, 它能够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 减少传统审计在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中所占的比例, 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企业将内部审计外包已经成为世界的流行趋势,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本, 还可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质量。所以,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对于我国企业而言不仅是一个机遇, 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企业会面临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仅有来着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有同属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所以,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加强自身人员的培养等, 还需要根据市场调整自身的战略, 做好充分应对市场竞争的准备。所以说, 内部审计业务外包也是企业外部市场的发展需要。
3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可行性研究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具有独立性弱、执行效率低等特点, 所以, 企业如何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 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此时,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出现, 不仅能够弥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 还能够促使企业价值不断增加。所以,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在各方面具有其可行性。
3.1 法律方面
我国在1994年已经颁布了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 法律规定无论政府还是各级的企事业单位都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1995年, 新颁布的法规中也规定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也需要根据自身特点, 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所以, 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内部发展的需要, 建立内部审计业务已经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 此时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在法律上具有其可行性。
3.2 理论支撑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也必须具有专业的理论支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专业知识如成本知识、资源知识等, 都是企业选择将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动因。所以, 这些企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也是企业在理论方面具有可行性的基础。
3.3 环境方面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急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以推动企业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和资源不足的缺陷致使企业必须从外部寻求合适的资源, 此时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发展就正符合企业价值增长的需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的质量, 还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氛围, 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后, 企业可以节省因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而负担的大笔费用, 只需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即可。并且,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后, 企业可以将节省后的费用投入自身的专业或核心的业务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另外, 外部会计师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 大批国外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进驻我国也导致该行业的竞争极度激烈, 形成了一个极为巨大的市场需求。此时企业的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也为会计师行业激烈的市场提供了新的利润空间, 这对于我国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4 社会方面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发展必须得到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帮助, 而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相比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外部机构更能出色完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而内部审计业务能够得到外部审计专家的协助, 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还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需要。外部审计专家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此时, 外部审计专家对企业进行的专业审查能够帮助企业突破经营瓶颈, 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帮助企业走上规范的发展道路。
4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1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
(1)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存在质量问题。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能通过企业提供的资料和问询等手段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 审计人员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时外部审计专家因为不了解企业的详细情况而极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2)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存在独立性问题。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一般直接由企业以签订合约的形式委托于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虽然外包业务相比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 独立性已经提高了很多, 但是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负责企业的所有审计, 企业的传统审计和内部审计均由同一家审计机构负责, 届时企业的独立性会受到极大的质疑。
(3)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存在泄密问题。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 企业必须将其财务、经营管理等资料全部交予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 此时企业就面临着极大的泄露内部资料的风险。
(4) 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存在腐败问题。由于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与企业存在利益相关, 所以, 各利益相关者会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进行博弈以使自身能够达到利益最大化。此时, 企业内部审计的外包机构若掌握企业的权利过大, 企业内部较易产生腐败问题。
4.2 应对策略分析
(1) 加强自身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力量对自身进行内部审计, 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建设。企业应招聘更多的专业审计人才进行自身内部审计工作建设, 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 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的观察、沟通等方面的知识。
(2) 取消传统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企业应将传统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承交于不同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这样才能避免审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审计报告的质疑。
(3) 企业为了加强其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不仅需要严格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 还需要谨慎对待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内部信息, 谨防企业内幕资料泄露。
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企业内部审计一直没有有效的执行和控制机制, 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差、执行效率低等问题。内部审计外包业务能够减少企业经营管理的总成本, 并且在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和质量等方面产生非常巨大的作用。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在国外已经成为趋势。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经营业务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价, 促进企业能够尽快发现其内部管理的弊端, 以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而我国企业为了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弱等问题, 借鉴了国外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和应用, 以期能够帮助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走出当前困境。
参考文献
[1]吴飞红.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8) .
[2]刘建军, 张海燕.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及策略选择[J].财会通讯, 2009 (12) .
[3]冯永梅.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06.
[4]刘军.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动因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6.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 篇10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影响因素
一、审计外包的优劣势分析
(一) 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第一, 有利于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由于企业管理层可能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内部审计, 在这种利益牵制下, 内部审计机构可能会失去独立性;而外部审计工作一般都是由注册会计师领导完成, 他们独立于所有者和经营者, 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委托事项进行审计, 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 有利于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第二, 有利于运用专业资源来保证质量。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娴熟的审计技巧, 而我国的外部审计组织拥有大批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收等领域的结构合理的多方面人才, 能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审计项目选用不同的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作为外部审计主体, 能够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切合委托者需要的建议。第三,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外部咨询机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 内部审计外部化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将一些单位的先进经验介绍给被审计单位。而且被审计单位实施内部审计外包, 可以解决本单位内审人员和机构编制不足问题。一方面可以节约本单位招募和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费用, 精简内审结构, 降低雇佣成本。另一方面, 还可以节约开发审计软件和开拓新方法的成本, 从而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 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问题。
第一, 放弃了企业自身的优势, 可能导致审计质量产生偏差。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的一部分, 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企业的各种情况, 可能提供更好的符合管理层长期战略的咨询活动。而外部审计人员不如内部人员熟悉企业的实际情况, 不能积极主动的围绕企业目标开展审计工作, 只能凭借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服务, 他们可能会把内部审计工作变成一种程序化的工作, 不能有效的保证审计质量。第二, 不利于单位长远发展, 导致对外包单位的依赖性过大。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也不利于单位的发展, 缺少了为单位未来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平台。从长远来看, 可能会削弱单位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当企业对该事务所的依赖性过大, 带来的可能只是短期的成本下降, 未来事务所可能会将价格提高, 或从外部审计中得到补偿, 从而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第三, 增大审计安全性与法律方面的风险, 不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由于内部审计外包减少了本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控, 外包中介机构掌握了大量本单位的信息和机密, 如果外包中介机构不小心或故意外泄可能影响单位内部控制, 对单位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 我国目前的法律在外包主体和外包合作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 外包的风险相对较大。
二、影响内部审计外包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审计外包的状况, 本文拟建立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分析相结合的模型, 对影响审计外包各个因数进行评估, 从而得到内审外包的现状。
(一) 内部审计要素的选择。
根据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分析法, 本文首先应确定内部审计的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为了充分征求专家意见, 笔者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 请熟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情况的各级管理层填写。问卷回收后进行整理, 得到78份有效问卷, 分析筛选出其中3个最重要方面作为内部审计的准则层, 在准则层里各选5个重要因素作为指标层。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将决策总体分解成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在分层的基础之上, 将描述评价对象的多项指标信息加以汇集进而从整体上认识评价对象的优劣。
(二) 构造各层次指标成对比矩阵, 计算各级最大特征值、特征向量。
(三)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1. 确定评估的指标集。
A={B1, B2, B3}, 分别表示企业或组织内审、双方合同合作外包、外包单位审计等方面。确定评估指标子集为Bi={Bij}, (i, j=1, 2, 3) 。
2. 确定评语等级及其对应标准。
确定评语集为V={V1, V2, V3, V4, V5}={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差}。然后分别给评语赋值, 即赋值后的评语集合为H={95, 85, 70, 50, 30}, 并规定90分以上为优秀, 80-90分之间为良好, 60-80分之间为合格, 45-60分之间为不合格, 45分以下为差。
3. 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向量。
准则层:WA= (0.286 0.143 0.571) ;指标层:WB1= (0.380 0.199 0.2110.1310.079) ;WB2= (0.380 0.188 0.188 0.1380.105) ;WB3= (0.235 0.301 0.271 0.1770.077) 。
4. 对单因素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本文请6位专家对内部审计各级指标进行评估打分, 但由于指标的主观性, 可以综合每个专家对该指标的打分次数, 取6位专家赞同该指标的评语等级的比重为隶属度, 从而建立单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矩阵R。
5. 进行单因素评价和综合评价。
运用各个指标层的权重与专家的隶属度矩阵可以得到单因素评价如下:B1= (0.3115 0.2984 0.1998 0.1203 0.0702) ;B2= (0.3100 0.2383 0.1665 0.1665 0.1777) ;B3= (0.3142 0.2885 0.23650.14900.0128) 。然后用单因素评价与准则层指标的权重的乘积得到综合评价B= (0.3128 0.2842 0.21600.1473 0.0442) 。最后将综合评价与前面的评语VT进行乘积得到期望E=77.4824。
对照规定的评语等级标准, 可知该企业的内部审计的评语结果介于60-80之间, 为合格。
三、对内部审计的评价与建议
(一) 对内部审计的评价。
1.外包单位审计在内部审计中占最重要的比例。由所得权重可知, 外包单位审计占据57.1%的地位, 这就表明外包单位审计已越来越重要, 外包审计已经成为内部审计重要组成部分。在外包单位审计中, 事务所资质、外审人员职业水平、事务所规模又分别占据了30.1%、27.1%、23.5%的地位, 即大部分企业都比较重视事务所的资质、从业人员职业水平及事务所的规模。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比较重视自身的内部审计。从以上实证研究可以发现, 我国企业仍有28.6%选择了企业自身进行内部审计。从各因数的权重可以看出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及独立性。3.对于双方合同合作的关注力度不足。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 我国企业对于双方的合同关注不是太高。其中事务所任期所占的比重为13.8%, 合同争议解决的比重更低为10.5%, 是相对被忽略的一个因素。
(二) 对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建议。
目前情况下, 各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参差不齐,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也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企业可以适当的借助外部审计机构的资源, 进行恰当的内部审计外包, 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价值。结合以上实证研究, 我们认为, 企业内部审计的培养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外包服务时, 应选择信誉高、专业知识强的中介机构, 而且企业应尽量选择与提供外部审计服务不同的机构作为审计机构, 才能保证其独立性、权威性及客观性, 只有在这种背景下, 内审外包才比较妥当。另一方面, 企业应加强与受托事务所的协调与沟通, 应当关注受托事务所派出的注册会计师从事内部审计的胜任能力。同时, 进一步外包非核心的审计工作, 特别是那些不涉及到企业机密和核心问题的业务, 使企业内部的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企业长远发展与规划。再次, 在进行内部审计外包之前, 要考虑外包的代理成本与外包后的审计效益。在效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 采用外包方式的同时, 学习别人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审计理念, 弥补审计知识和经验不足的缺陷。
四、结论
内部审计外包实现了内部审计机构与外部审计组织的有效结合, 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价值的四大基石之一, 仍然是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内部审计的部分外包, 可以精简内审机构, 通过采用合作内审的办法, 实现内部审计的外包。总而言之, 企业应该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待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 同时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找出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机会以及潜在的威胁, 让企业的管理者明确, 内部审计不管是内置还是外包, 最重要的是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光远, 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审计研究[J], 2005, (2) .
[2].黄溶冰.审计质量与外包策略:组织柔性视角的案例研究[C].审计与治理学术研讨会, 2011.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分析 篇11
本文以企业自给内部审计服务、从市场上购买内部审计服务和将内部审计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这三种不同组织形式下开展内部审计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
(一)企业自给内部审计服务成本分析
内部审计如果在企业内部实施会带来的相关成本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成本,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固定设备投入等;内部审计人员的招募、培训费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日常运营费用,包括房租、人员工资、物料消耗、差旅费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和评价等而扩大企业高层管理范围所带来的费用;内部审计实施带来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和企业管理效益的提高等带来的审计效益,这里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负的成本;企业和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契约的不完备性带来的内审人员的机会主义,比如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审计业务中对特定业务的熟悉、了解乃至内审人员重新学习的费用;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费用。
(二)内部审计外包成本分析
企业如果把内部审计外包,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带来的相关成本主要包括:搜索初次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事务所的委托、签约成本,支付的审计费;企业内部管理机构同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协调,比如各部门的配合,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建议的沟通、领悟等带来的管理工作量的增加;内部审计服务提供所带来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和企业管理效益的提高等带来的审计效益,这里同样可以理解为一种负的成本;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业务和流程的熟悉过程,注册会计师的机会主义行为;内部审计外部化所带来的信号传递作用,比如可能在外部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形象,并可能降低外部审计的谈判、沟通和签约费用;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费用。
(三)内部审计市场化成本分析
内部审计市场化成本与内部审计外包成本主要区别是在对服务提供者的搜寻成本上,可以认为内部审计市场化是单次博弈,即内部审计的每次执行都需发生搜索费用。而内部审计外包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单次或重复博弈(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会选择重复博弈),而重复博弈时,内审的非初次执行就不再有搜寻成本了。其余几项成本与外包大致相同。
(四)企业自给内部审计服务成本与内部审计外包成本比较
由于市场供给方式与外包模式成本基本一致,本文仅就企业自给内部审计成本和审计外包成本进行比较。
1.内审自给方式下企业需要进行一次性固定投入,但一般总额不会很大,且内审服务期较长,分摊后单次成本较小。但内部审计外包不需此项投入。
2.内审自给方式下,企业需要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因为内部审计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必须不断扩充其职能,逐渐向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拓展,而这需要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价值工程、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的审计技术。所以企业需要对内审人员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此项成本较大,且呈增长趋势。审计外包无此成本。
3.审计外包下,企业需要搜索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审计市场的竞争,事务所的品牌、能力、人员素质等各方面信息获取比较简单,所以此项成本较小,而且如果双方长期合作,则非初次交易就没有搜寻成本。内审自给方式下无此费用。
4.在内审实施过程中,企业内审自给方式下由于内审人员对企业比较熟悉,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但因其综合能力相对较差,会增加上层管理工作量。审计外包下,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不够熟悉(在长期合作时这种劣势会越来越小),注册会计师综合能力较强,且视野宽广,经验丰富,能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但注册会计师与企业内部管理机构的沟通协调也会增加管理工作量。二者因增加工作量而带来的成本差别不大。
5.对内部审计执行者机会主义的分析是比较难的。机会主义是市场“契约人”的人性内核,它属于人的自利倾向的一种,与一般所说的自利的区别在于为了达到个人利益的目的,机会主义者可能采取欺诈、威胁等多种手段。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的注册会计师而言,这种机会主义具体表现在:(1)可能的“套牢”效应;(2)消极怠工,偷懒。对于第一种形式的机会主义,一般是由于资产的专用性而导致的。对于企业内审自给而言,并不存在这种机会主义。对于内审外包而言,理论上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但是企业在接受内审服务上并没有特定的资产投入,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利用企业的某些特定沉没成本来要挟。相反,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投入的特定的人力资产,在使用的范围上具有很强的宽泛性,事务所面临激烈的审计市场竞争将限制这种机会主义的发生。对于第二种情况的机会主义,由于人的自利性以及审计报酬并不是与审计过程完全匹配的,因此也难以避免,比如由于偷懒或未尽责未能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和决策失误等方面的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损失。但是从内部审计结果的逆向估算,对这种机会主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对于提供内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由于对自身职业名誉的爱惜,以及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一整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制约,相对来说出现机会主义的概率较小。因此二者机会主义对比差别也不大。
6.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成本较难准确计量。对审计过程的监测成本往往很高,所以一般都以评价最终的工作成果来代替。内审自给和内审外包最终提供的工作成果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相差不大的,否则二者也不会有相互替代性。所以对二者的监督评价费用也是近似相等的。
7.两种方式下的生产成本。由于规模经济的原因,内审外包的生产成本会低于内审自给方式,而且这种生产成本的差异又受内部审计相关资产的专用性程度的影响,如果资产的专用性强,市场的规模小,规模经济就不明显,如果资产的专用性很低,通用性很强,那么市场的规模就会很大,生产成本的规模经济就会更加明显。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企业运行监督、测试、控制、评价的专门手段,其本身有较强的专业性。但从其服务的对象来看,却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内部审计对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测试与评价的过程基本相同。因此,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力资产的较强通用性决定了企业内部提供内审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尤其是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审计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向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等方面拓展,这需要诸多高层次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此时,企业自己进行内部审计将面临高额的成本。而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多个服务对象可以分摊这些高额成本,因此其生产成本较低。
二、企业内审外包的外部压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集团化,企业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职能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是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被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使得内部审计的对象增加,而且人力、信息等资源的核算无法像经济业务那样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定量核算,而只能定性分析,这就使内部审计的审查工作越来越复杂。二是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内部及与外部间的会计、管理等工作的交流变的简便易行,原来无法得到的一些信息数据可轻易获取,企业管理部门能够对其经济活动进行更加全面详细的分析,这都意味着审计工作涉及的数据量增大,数据间关系也更加复杂,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三是数据的磁性存储、网络会计实体的无形化、会计处理的无纸化、电子签名的虚拟性等技术的使用,使舞弊行为变得更加难以发现、查处,内部审计工作难度增大。四是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提高,内部审计必须由原来的“警察”角色向高层次的“参谋、医生、卫士”发展转变。
综上所述,复杂多变且充满风险的外部环境使的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范围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此时仅仅依靠企业内部审计已经很难更好地履行其监督与评价职能。而企业将内部审计外包,不但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同时还可使企业缩窄经济业务,将有限的精力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发展,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内部审计外包】推荐阅读:
内部审计外包问题09-18
内部审计外包选择论文08-17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09-03
内部审计外包案例分析12-11
业务外包内部控制09-29
医院外包业务审计报告11-06
内部控制制度-业务外包05-18
企业审计之内部审计05-17
报表审计与内部审计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