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语言生态环境

2024-07-02

双语语言生态环境(共10篇)

双语语言生态环境 篇1

双语教学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由于我国的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根据双语教学的定义,它完全不同于专业英语,其材料内容应为该专业学生某一门专业课的系统知识且用英语编写,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用英文进行板书,且需要至少有一半时间用英语对该门课程进行讲解,因此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自此,双语教学在我国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情况、社会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学生外语能力不强,双语教学教材缺乏成为我国双语教学的三大障碍。

本文将根据作者自身经历,比较分析三种完全不同语言环境下(新西兰,中国香港,中国内地高校)有关师资、学生、教材问题。介绍河南科技大学《复合材料概论》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我校《复合材料概论》双语教学水平的一些看法。

一、三种完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关师资、学生、教材问题

1. 新西兰

新西兰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学体制更接近英国,本科学制为3年。在理工科院校大学教师多为英美人,也有少量中国人、印度人等。在学生中,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和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大约各占50%。在新西兰高校,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师与学生一般都有较高的英文读说听写能力。英语教学对英语为第二语言学生造成的障碍不算太大。教材为原版英美教材。与国内大学教材相比,一般英美原版教材较厚(大约400-800页)。本科学制短(3年),学期短(上课时间大约每年26周)。平均大约2周要学一门课。所以学生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阅读完整本教科书是有困难的。通常课堂上教师发给学生讲义,并在讲义上标出讲义内容的出处(书名及页码等)。英美原版教材价格贵,对新西兰学生也是如此。在新西兰教材问题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解决(1)学生买教材,学完课程后,将教材卖给二手书店;(2)学生从二手书店买二手教材;(3)从图书馆借教材,因图书馆教材少,学生多,图书馆规定每位学生每次借阅时间是一小时。本人作为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通常学习以讲义为主。上课时,在讲义上做笔记,对于难点和没搞清的地方,下课后,到图书馆借阅教材。有些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同学所学专业与原专业差别较大,他们通常会在假期事先预习教材。

2. 中国香港

香港是一个有双语环境的地区,广东话和英语为官方语言。大学体制接近英国,本科学制为3年。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接触母语和英语,双语环境为香港英语教学创设了客观气氛和条件。在理工科院校大学教师多为香港人及少数英美人等,近年来大学教师中也有少数中国内地人。香港的大部分教师具有双语教学的资质,教师资源丰富;在学生中,大多数学生为香港人,由于香港学生平时就经常接触和使用英语,因此,英语教学也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国内地学生就读香港的大学,他们中不少英语水平也就是通过国内英语四级考试,他们在香港也能顺利完成学业。香港高校使用的教材为英美原版教材,相对于欧美地区,英美原版教材在香港相对比较便宜。教师发给学生讲义,学生也是通过讲义结合教材来学习的。

3. 中国内地

在我国内地高校,基本未开设有关双语教学方面的专业,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往往都只是专业教师,其英语大多仅限于上学时的英语,少于实用训练。而专职的英语老师,往往又不懂专业知识,这就造成了我国现阶段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我国内地用单一语种,社会交流均使用汉语。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英语只是作为一门语言课而开设,应试教育表现突出,再加上国内单语种的客观实际,致使很多学生学不能用,也无处可用,英语学死了,学哑了。学生英语能力的缺乏也给双语的教与学造成了严重的障碍。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了数学双语教学,开始时有100~200人左右报名学习,可仅有53名学生坚持下来并参加了考试。退出的学生反映听和说不适应,接受困难。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在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电机四大强系开设的物理双语必修课中,听课的学生两周就从130人降至102人。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教材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又要兼顾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国内高校有用国外教材的,也有用自编教材的。对于自编教材,配有汉语翻译解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也有助于缓解学生对外文教材的惧怕心理。原版教材原汁原味,语言地道、阅读量大、图片新颖、可读性强,能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使用国外教材有几大困难,一是价格昂贵,一本原版的英文教材要30~50美元。二是全英文,学生理解困难。三是可能与国内大纲不符。四是在一些内容上说得过于详细,书本过厚,一本厚厚的国外教材与国内同类教材相比内容少而且简单。

通过比较分析三种完全不同语言环境下,新西兰以英语为母语的高校,中国香港具有双语环境的高校,及我国内地单语种汉语的高校中,有关师资、学生、教材实际情况,我们制定并开设了复合材料概论双语教学课程。

二、复合材料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复合材料概论

复合材料概论课程是河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笔者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曾在新西兰留学和在香港高校工作过多年。用英语撰写过数十篇学术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并在香港教授本科生,研究生多门材料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笔者除了能用英语授课之外,还能用中文解释授课课程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这对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是很有好处的。大四学生多数都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笔者在参考国内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比较适合我校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水平的教材。

每节课上,将讲义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复习。课程采用循序渐近的形式,在讲授具体教学内容时,最初介绍金属、聚合物、陶瓷材料,用中文讲解多一些。在学生熟悉了金属、聚合物、陶瓷材料之后,再进一步多用英文讲授复合材料,慢慢锻炼学生用母语之外的语言去理解和思考专业知识的能力;对于较难理解的理论,则以中文解释为主,不能全部用英文讲授,以确保教学质量。为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用大约1/10的课堂时间上习题课,用做习题的方法加深课上所学内容。对复合材料的各种常规工艺部分,除了用P P T讲解外,还用录像教学,使学生对该部分有更直观的理解。采用书面开卷考试方式,考试试题采用英语,学生答题可用中英文。

2. 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复合材料概论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对教学效果做以下分析。从考试成绩和课堂练习、作业等情况来看,大约50%的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程的内容,这些学生不仅比较扎实地掌握了复合材料的理论知识,而且熟知复合材料的各种常规工艺和设备。不少学生通过学习,对复合材料的研究很感兴趣,报考不同学校复合材料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另有15%的学生学习效果不好,不仅对复合材料的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好,而且对其制备工艺和应用的认识都比较模糊。通过双语教学,学生的英语读、写、听、说能力都有所提高。如期末考试采用书面开卷方式,试题采用英语,学生答题可用中英文。结果学生能用90%的英文答题。令人遗憾的是,多数学生英语口语进步不大。本课程的师生教学互动仍做得很不够,这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所致。首先,多数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导致这些学生既不敢大胆用英语向老师提问,也无法流利地用英语回答老师的提问。第二,学生人数太多,英文程度差别太大,老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上课时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

三、关于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概论双语教学水平的一些看法

1. 教师

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学生被动的听老师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注意营造学生用外语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用外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气氛,并应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教师最好准备两套讲义,一套较详细的讲义上课用。另一套较简短的讲义(重点内容,少图)发给学生,使学生愿意承担复印费用。

2. 授课对象

笔者认为,为了保证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应有所筛选。也就是说,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应在英语阅读和听力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选修用中文授课的相同专业课程。每班学生人数不易太多。现阶段高校要推广双语教学,也必须解决学生看不懂,听不懂的难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不惧怕双语教学,勇于接受双语教学。在这方面,教师是关键。教师应增强学生学好双语课程的自信心。

3. 教材

从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英语书面表达的正确性来看,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更为明智。不过英美原版教材价格贵,不是每个学生都买的起。国外学生学习通常是通过讲义结合教材的模式进行的。原因之一是英美原版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可供选择的教材种类有限,可供选择的教材并非完全适合本校的实际需要,通常教师结合不同教材,编写讲义。另一原因,即使在国外并不是学生人人买新书,即使有书,对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并非有时间读完整本教材。

西安交通大学实行的租用教材办法有一定推广意义。该校的英文版《微积分》教材,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托马斯教授编著,价格上百元,学校考虑到学生承受能力,决定让学生租用教材,每年租金50元,一年后归还。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又顺利推行了双语教学。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科技行业涉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人才市场,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文的复合人才比对只懂专业或外文的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分析比较新西兰,中国香港,及中国内地高校的师资、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我国大学本科的部分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是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授课教师、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等诸多因素。授课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授课对象应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授课内容则应以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但须适当取舍,并以最新国内外文献为辅。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新西兰,中国香港,及中国内地高校的师资、学生和教材等问题,探讨中英文双语环境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基于河南科技大学复合材料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对进一步提高我校复合材料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复合材料,双语教学,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竹林.对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4~96

[2]李平.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的障碍与突破[J].今日科苑,2008,6

[3]李合琴,杜晓东.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8~70

[4]邵红红,黄根良,王兰.金属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5:73~75

[5]姜复松.陶瓷基复合材料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31(1):87~89

[6]陈洁.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讨[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65~167

双语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理论与启示 篇2

【关键词】儿童双语教育    语言能力发展理论     两语言相互依存理论     启示

一、引言

我国儿童双语教育研究从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国内双语教育发展、幼儿园双语教育等方面对双语教育的教与学进行了探讨。目前儿童双语教育实践全国较大范围内展开,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人们对双语学习在理解上存在较大偏差。本文针对儿童双语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对“语言能力发展理论”“两语言相互依存理论”及研究进行概述,阐述双语教育中的侧重点,为儿童双语教育研究实践提供教育启示。

二、語言能力发展理论

Cummins教授提出了“语言能力发展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存在两个不同的侧面,即日常会话等场面中的“语言基本传达能力”(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ve)与教课学习等场面中的“语言认知学习能力”(Cognitive/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Cummins,1984)。

图1 语言交流中的场面依存度与认知负荷度

图1中横轴为“场面依存度”,纵轴为“认知负荷度”。日常会话中存在较多提示且认知负荷度较低,为A象限;而教课学习等场面中提示较少且认知负荷度较高,为D象限。“语言基本传达能力”一两年就可掌握,而“语言认知学习能力”则需要五到七年(Cummins&Swain,1986)。为此,双语儿童往往短期内就能掌握第二语言的发音且会话流畅,然而利用第二语言进行教课学习时却力不从心,语言认知学习能力短期内难以得到提高。

三、两语言相互依存理论

两语言是否会相互干扰是多数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所担心的问题。Cummins教授提出了“两语言相互依存理论”,认为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处于相互依存状态(Cummins,1984)。

图2 两语言能力的冰山喻示图

两语言能力在水面上呈现为两座不同的冰山,而在水面下则拥有“共同基底语言能力”,这正是图1中的“语言认知学习能力”。为此双语儿童第一语言获得的抽象概念及思考能力可转移到第二语言,两种语言可共同发展。并且Cummins&中島(1985)等系列研究证实了儿童母语与第二语言的认知侧面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结语

通过以上理论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培养儿童双语能力时不仅需要重视“语言基本传达能力”,更需要重视教课学习等场面中的“语言认知学习能力”。由于两语言拥有共同基底,因此需要同时培养儿童两语言的“语言认知学习能力”,在学校或家庭中为双语儿童创造利用母语或外语进行教课学习的语言使用场面。这就需要儿童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联合起来携手共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环境,以保障儿童两语言得到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Cummins·J.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 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Pedagogy[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4.

[2]Cummins·J.& Swain·M.Bilingualism in Education[M].NY: Longman,1986.

[3]Cummins·J.& 中島和子.トロント補習校小学生の二言語能力の構造[J].バイリンガルバイカルチュラル教育の現状と課題,1985:143-179.

[4]匡芳涛.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10(05).

双语语言生态环境 篇3

本文所指的“交通指示牌”是包括指路标牌、地名标牌两种道路交通指示牌, 其中“双语”则指道路交通指示牌上书写所用的语言的选择。

城市道路双语交通指示牌语言文字的使用是语言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交通指示牌用语用字的选择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品位乃至国家民族的尊严, 应该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扬州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 扬州也是江苏地区的一座旅游名城, 每年的4月18日, 扬州市都会举办“烟花三月旅游节”即“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 为期一个月, 向本地人和游客展示此时扬州的美景及文化, 正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旅游只是烟花三月旅游节的一部分, 更多的是扬州市政府牵头举办的各种经济合作签约活动。再者, 古扬州作为一个交通要道, 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意义非凡。现在, 每年的9月25日, 都会举办“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论坛活动”, 简称运博会。同样, 每年的4月21日也是“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举办时间, 这一系列的国际性活动是主办城市向其他城市以及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良机。作为东道主, 自然以最好的城市面貌迎接世界的八方来客, 而这也正体现了扬州作为一座文化名城, 一座旅游名城的国际化和开放性。

双语交通指示牌是语言环境建设的一个方面, 对其进行规范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而举办国际性活动除了能够扩大城市知名度、吸引投资等之外, 也成为城市改造包括设置双语交通指示牌的契机。此外, 双语交通指示牌在设立时本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交通指示牌中的通名部分到底应该翻译还是用汉语拼音、通名意译的不同译法及不同处理方式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去整理分析的。针对这些问题尤其是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很多学者以及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发表了意见。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文化因素来看双语指示牌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并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议。

所以选取扬州这座城市作为调查地点, 通过对本市城区的双语交通指示牌的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扬州市的语言环境建设,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很多专家学者对双语交通指示牌的设计及规范化问题作出了评价及相应建议。一部分学者主要从语言翻译角度分析双语交通指示牌出现的问题, 如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傅悦在《道路名称需要规范翻译》[1]中说:“道路名称的翻译是个复杂的体系,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文章将上海和合肥两个城市路名翻译不当的地方逐一列举, 清晰而全面。一部分学者从通过联系设立交通指示牌的职能部门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如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谢俊英[2]通过对北京市奥运会前的语言环境的调查分析, 发现同一标识表达不统一, 翻译不当, 双语路牌分布不均等问题, 给出了“加强语言文字知识宣传、提高市民外语水平、结合该市举办奥运会的契机设立健全双语交通指示牌系统”等建议, 其中将北京市双语指示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了合理的梳理统计, 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建议;刘彭[3]对河北省的道路交通指示牌的调查分析, 提出“既然是双语指示牌, 对于英语公示语的审核应该加大力度”, 从职能部门角度来加强检查和规范, 提出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整改建议。另一部分学者则主要从立法角度看待双语交通指示牌混乱化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如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郭建中在《街道路牌书写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4]一文中对目前路牌指示牌等公示语的混乱状况做了一定的归纳统计, 并结合报刊杂志的报道分析了混乱的原因:一是法律原因, 二是职能部门、公众对交通指示牌的“国际化”认识不清所造成的。但是郭建中过于强调这是“法律法规问题, 而不是学术问题”, 未能辩证地看待双语指示牌出现混乱的原因。

每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一, 双语交通指示牌设立的状况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参考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经过调查研究, 本文将分析本市的双语交通指示牌所暴露的问题及不足, 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于地名标志, 国家在早期就对其出台了一些法律, 从立法的角度来规定地名标志设立的要求及用语规范。如《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汉语地名部分) 》 (1984) ;《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 (1987) ;《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上地名书写标准化的通知》 (1992) 等等。但是在交通指示牌这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国家标准, 亟需国家制定政策法规来确立国标。

2 扬州市城区双语交通指示牌语言文字使用现状

本研究以扬州市城区十余条道路 (念四桥路、扬子江北路、平山堂东路、瘦西湖路、淮海路、四望亭路、汶河北路、文昌中路、国庆路、广陵路、泰州路、盐阜东路、大虹桥路、柳湖路) 的为调查范围, 于2013年4月进行实地调查, 运用拍照记录的手段, 真实记录这些地区所能见到的双语交通指示牌的语言文字使用 (含汉字、汉语拼音和英文) 状况。以下仅以实地考察记录的实例略现扬州市城区双语交通指示牌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状况。

道路类双语交通指示牌绝大多数使用汉字加汉语拼音结合英语的书写形式, 如:

大虹桥路Dahongqiao Rd.柳湖路Liuhu Rd.

瘦西湖路Shouxihu Rd.淮海路Huaihai Rd.Yanfu Rd.WBeimen

盐阜西路 () 北门外大街wai Street

四望亭路Siwangting Rd.大东门街Dadongmen Street

泰州路汶河南路 ()

汶河北路Wenhe Rd. (N) 甘泉路Ganquan Rd.

解放东路Jiefang Rd. (E) 解放南路Jiefang Rd. (S)

广陵路Guangling Rd.盐阜东路Yanfu Rd. (E)

文昌中路Wenchang Rd. (M) 杨柳青路Yangliuqing Rd.

扬子江中路Yangzijiang Rd. (M) 平山堂西路Pingshantang Rd. (W)

维扬路Weiyang Rd.相别路Xiangbie Rd.

柳湖路Liuhu Rd.长春路Changchun Rd.

扬菱公路Yangling Rd.邗沟路Hangou Rd.

江平东路Jiangping Rd. (E) 漕河西路Caohe Rd. (W)

史可法路Shikefa Rd.安平路Anping Rd.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类道路名统一采用专名首字母大写, 通名采用英文书写。

少数道路类双语交通指示牌使用大写汉语拼音及其书写形式, 如:

淮海路HUAIHAI LU

北门外大街BEIMENWAI DAJIE

丰乐上街FENGLE SHANGJIE

沿河街YANHE JIE

中小街ZHONGXIAO JIE

调查发现, 这一类路牌与第一类路牌相比, 设置的时间不同, 第一类路牌是近几年进行道路修整调整过的新路牌, 而第二类则是未经调整的旧路牌。

地名类双语交通指示牌两种书写形式并存, 调查数量各占一半。第一类使用汉字加大写的汉语拼音的书写形式, 如:

天宁寺TIAN NING SI八怪纪念馆BAGUAI-JINIANGUAN

个园GEYUAN何园HEYUAN

凤凰岛FENGHUANGDAO汪氏小苑WANG-SHIXIAOYUAN

瘦西湖SHOUXIHU大明寺DAMINGSI

汉墓HANMU扬州玉器厂YANGZHOU YUQI CHANG

教场JIAOCHANG富春茶社FUCHUN-CHASHE

长乐客栈CHANG LE KE ZHAN富临壶园FU LIN HU YUAN

吴道台WUDAOTAI汉广陵王墓HANGUAN-GLINGWANGMU

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一组中只有少数路牌的汉语拼音未实行分词连写。

第二类使用大写英文标注的书写形式, 如:

漆器厂LACQUER WARE FACTORY汪氏小苑WANG’S GARDEN

如家酒店HOME INN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

罗聘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LUO PIN准提寺ZHUN TI TEMPLE

扬州博物馆YANGZHOU MUSEUM竹西公园ZHUXI GARDEN

吴道台宅第WUDAOTAI RESIDENCE普哈丁园PUHADING GARDEN

朱自清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ZHU ZI QING

京华城CORE PACIFIC CITY LIVING MALL

基督教神在堂CHRISTIAN EMMANUEL CHURCH

古运河水上游TRAVELING THROUGH THE ANCIENT CANAL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THE MUSEUM OF GUAN-GLING KING’S TOMB OF HAN DYNASTY

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DONGGUAN HISTORI-CAL&CULT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瘦西湖温泉SLENDER WEST LAKE HOT SPRING RESORT

通过实地调查, 我们发现扬州市城区双语交通指示牌存在汉字书写规范, 汉语拼音拼写及英文书写则不规范, 拼写形式不一的问题。

(1) 道路类双语交通指示牌中的拼写问题如下:

1) 存在双重书写形式, 如:

淮海路Huaihai Rd.北门外大街Beimenwai Street

淮海路HUAIHAI LU北门外大街BEIMEN-WAI DAJIE

汶河北路Wenhe North Rd.扬子江北路Yangzijiang Rd. (N)

汶河北路Wenhe Rd. (N) 扬子江北路Yangzijiang North Rd.

平山堂东路Pingshantang Rd. (E)

平山堂东路Pingshantang East Rd.

2) 大小写不区分, 如:

徐凝门大街Xuningmen street (street首字母应大写)

(2) 地名类双语交通指示牌中的拼写问题如下:

1) 存在双重书写形式, 如:

大明寺DAMINGSI个园GEYUAN

大明寺DAMING TEMPLE个园GE GARDEN

何园HEYUAN凤凰岛PHENIX ISLAND

何园HE GARDEN凤凰岛FENGHUANGDAO

汪氏小苑WANG’S GARDEN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

汪氏小苑WANGSHIXIAOYUAN瘦西湖SHOUXIHU

八怪纪念馆BAGUAIJINIANGUAN

八怪纪念馆MEMORIAL FOR EIGHT MAVER-ICKS OF YANGZHOU

2) 有的地名指示牌采用每个音节的首字母大写的拼写形式, 如:

双峰云栈Double Peaks Cloud Stack

3) 个别地名指示牌使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拼写, 并未作分词连写, 如: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QUAN GUO GONG YE LU YOU SHI FAN DIAN (全部分写)

长乐客栈CHANG LE KE ZHAN

富临壶园FU LIN HU YUAN

富春茶社FUCHUNCHASHE (全部连写)

4) 极个别地名出现明显拼写错误, 如:

天宁寺行宫遗址Tianling Temple Palace Rulns (应为“Tianning”)

5) 极个别指示牌中采用全部连写, 如:

扬州廉政文化展示馆Yangzhoulianzhengwenhuazhanshiguan (可能为书写空间不够导致)

6) 极少指示牌拼音音节部分未实行分词连写, 如:

准提寺ZHUN TI TEMPLE

7) 拼音音节中只采用首字母大写的, 如:

御马头Yumatou

8) 指示牌中仅有汉字, 未加任何双语标识, 如:

扬州民间收藏展览馆、史公祠、熊成基故居

以上各类双语交通指示牌, 其中道路类交通指示牌均以蓝底白字呈现, 需有地名指示的则在其上加贴红底白字的地名双语指示牌。地名类交通指示牌均以红底白字呈现。

3 关于扬州市双语交通指示牌现状的问题分析

3.1 双语交通指示牌发展的时代背景

随着扬州市经济的发展, 对外交往的不断延伸, 国际间的交流与日俱增。近年来, 依靠着一个个特色文化活动的举办, 如“烟花三月旅游节、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论坛活动、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 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扬州。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城市中的语言规划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 而双语交通指示牌正是语言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 扬州市城区汽车站、道路、商场、公共设施、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双语标牌日渐增多。

一组数据显示, 2011年以来, 瘦西湖景区清明节三天小长假迎来了15万余名游客, 同比增长了20%;个园迎来4.6万余人, 同比增长21%;何园纳客3.3万余人, 同比增长39%;大明寺迎来2.1万余人, 同比增长18%;茱萸湾风景区也迎来了近3万余人, 凤凰岛三日接纳1.3万余人, 同比增长21%。[5]在这样的实际背景下, 扬州市城区一方面依据和比照地名拼写的国家标准执行, 另一方面考虑到近几年旅游业的兴盛及国际交流的必要性, 采取了地方性的措施, 对市内景区及交通要道进行双语路牌改造。根据扬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的介绍, 扬州市统一对城区各路段及景区进行了双语路牌的调整及修缮。实质上, 双语交通指示牌是扬州市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不断发展的产物。

3.2 双语交通指示牌使用现状问题成因

根据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 其中第八条规定:“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依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拼写细则, 由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1987年的中国地名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 该通知指出:“地名标志上的地名, 其专名和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 不得使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 也不得使用英文及其他外文译写。”1996年民政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细则》第五章“地名标志的设置”第二十五条规定:“地名标志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地名汉字的规范书写形式;标准地名汉语拼音字母的规范拼写形式。在习惯于本民族文字书写地名的民族自治区域, 可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文字书写规定, 并列该民族文字规范书写形式。”以上三部法规旨在规定地名标志的语言使用的国家标准, 但是对于指路标志、交通指示牌的语言使用却无相关的法律法规。

所以双语交通指示牌使用现状问题的出现, 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指路标志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指路标牌使用何种语言文字, 因此各地就直接依据比照地名标志的相关规定进行规划设计, 故无法统一相关标准。

但是由于交流沟通的实际需求, 2008年以来, 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 (2006) 等地方法规作为补充, 陆续对各类双语标志物中的语言文字进行了规范统一, 采用中英文双语书写。扬州市目前虽没有公布相关的法规, 但是扬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也根据批示进行了双语交通指示牌的设计及规划。

正是因为各类法规条例的颁布及实施, 矛盾与冲突也相继出现, 据第一部分的调查结果, 确实存在汉语拼音及英文拼写同时存在的现象。据此现状, 扬州市双语交通指示牌亟需统一规划调整。

4 对于扬州市双语交通指示牌现状的建议

4.1 政策支持

造成我国指路标牌语言文字使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缺少如地名标牌那样清晰明确的相关条例和国家标准, 正如上文所述, 北京上海地区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充性的地方法规, 其余城市在这方面仍属空白。

扬州在江苏属于苏中地区, 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来扬的外国游客及外国留学生日趋增多, 因而在扬州城区及景区设立双语交通指示牌是个有利的政策。然而, 在寻访扬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了解到, 扬州至今还未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来引导双语交通指示牌的建设与治理, 因而在各个区执行双语交通指示牌建设工程的时候出现有的使用汉字, 有些使用拼音和英文书写的这种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 指路标志的国家标准这个盲区必须及时补上, 国家亟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填补空白, 地方上在国家标准未公布前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临时法规, 对双语交通指示牌进行统一规范。比如在调查中出现的道路类和地名类双语交通指示牌出现的双重书写形式, 应该统一一种书写形式, 要么通名为拼音, 专名为英文, 要么全用拼音书写。

4.2 职能部门监查

不管交通指示牌采用哪种书写形式, 只要在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作出相关补充及说明后, 各地相关职能部门, 必须要严格按照此类标准, 相互配合, 避免在双语交通指示牌设立设置及制作过程中出差错。王立在《城市道路交通指示牌、地名牌和公交站牌语言使用调查》一文中说:“道路交通指示牌的设计、设置和制作是一项严肃而严谨的工作, 它显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反映出一个国家的规范意识、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6]所以, 无论双语交通指示牌的国家标准是拼音书写还是英文书写, 职能部门的监查起着重要的作用。

4.3 公民舆论引导

扬州市的公民是扬州市城区双语交通指示牌的直接受益者, 每天的出行都受到交通指示牌的影响。就目前而言, 调查所得的数据, 还有一些交通指示牌中出现了基本的拼写错误, 这也说明公民在生活中并没有重视双语交通指示牌, 还应该加强扬州市居民的舆论引导, 不能只是片面强调扬州市是个日益“国际化”的旅游城市, 产生“国际化”就是外国人游客变多的误区。双语交通指示牌应该在每个公民的“监查”下变得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傅悦.道路名称需要规范翻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2) :139~141.

[2]谢俊英.北京奥运语言环境建设研究——北京市双语交通指示牌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07 (2) :85~87.

[3]刘澎.道路交通英文公示语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以河北省道路交通英文公示语为例[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42~44.

[4]郭建中.街道路牌书写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J].中国翻译, 2007 (5) :68~71, 96.

[5]3天里, 主要景点纳客30万—来扬旅游人数同比增50%预计4·18期间游客将更多[N].扬州晚报.第A06版, 2011:04~06.

让学生“浸润”在双语环境里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82-001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说过:“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观点,语言是用会的,而不是学会的。如果要让一个儿童学好语言,首先必须给他提供一个应用这种语言的条件,如果缺乏这种条件,要让他学好语言是很难的。”从而看出,环境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环境是英语思维建立的土壤和必要条件,让学生“浸润”在双语环境里,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浸润”在双语环境里,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设英语氛围,“张扬”学生个性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追求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双方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张扬个性的过程——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英语教学的呼唤。

如在教学6BUnit6 An interesting country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眼看世界”为主题,搜寻各国的标志物或名胜,自己画好并配上简单的英语介绍,然后贴在教室的英语角。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十分感兴趣,常常得意地欣赏,欣赏的同时也是复习巩固单词的过程。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同时我在前面黑板的一角写上“每日一词”,由学生从课外收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单词,写在黑板上,并教给其他学生读。隔一段时间后,搞个“识记竞赛”,看谁记住得最多,将被评为“英语识记大王”。每次新课前抽出五分钟,进行日常会话,让学生自由交流。中午,我利用小学英语教材上的许多易学易唱的歌曲,以及补充的英文歌曲,循环播放给小学生听,欢快的节奏让学生沉浸在英语世界中。

二、突出“四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众所周知,英语在中国普及了三十年,培养出的却是一批又一批的半英语文盲,有人把这归结为单一的教材跟随学习方式。但我认为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我们辛辛苦苦的教学没有得到效益。要想提高教学效益,就必须科学地安排好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突出“四化”,即坚持趣味化,直观化,情景化,活动化的四项教学原则。

1.趣味化

学习要成功,必须要有持久的兴趣。兴趣是获得学习效益的强大动力,要让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始终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必须坚持愉悦式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尽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妙趣横生,经历丰富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唱歌、跳舞、游戏等活动中,在直观的实物、图片、动作及充满生活趣味的语言学习情景中去品尝、触摸、听闻、观看、感觉、接受语言信息。此外,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各种形式的表扬、激励手段,也是使课堂富有生机和趣味的有力保障。

在教学形容词tired,sleep,cold,hot,bored,ill,hungry,thirsty后,我设计了小小推销员这一活动来复习以前所学的服装类、水果类、食物类、饮料类、家具类单词及新学句型Are you …? Heres …for you .我请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单词,收集或画相关的物品向同伴推销。如hungry收集或画各种食物向同伴推销,thirsty——各种水果、饮料,hot——扇子、冷饮,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欢迎,他们画的画,剪的剪,涂的涂,有的甚至自带了实物,把语言运用到模拟情景中,演得栩栩如生,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直观化

所谓的“直观”就是用身体的感官直接去感受或接触。一个apple实物,一架plane模型,一张green tree图片,一个dog手偶形象,一个fly动作,一副happy表情等,无一不是直观化原则在学习上述单词中的体现。在这些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充满趣味的教学形式中,通过学生自己的看、听、触、嗅、尝等亲身感受,通过学生全身心的游戏、说唱、表演等参与活动,学生们就能获得所学词汇及句型的深刻印象。3.情景化

对一门语言来说,说话人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及身份等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教学中,我就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孩子们在课内学了一定量交际用语,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用的不多。于是我尝试把英语带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喜欢在课间玩拍手操,我就把英语的1到10这些数字设计成拍手操的形式,利用one one two,two two three的音韵节奏,配上孩子们喜欢的拍手,跺脚等动作,甚至编入学生的跳皮筋动作中,这不仅成了学生喜欢的一门课间活动,而且还是一种调动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所以情境化也是对趣味化和直观化教学原则的具体体观。

4.活动化

活动化原则,是对上述趣味化,直观化,情境化原则的具体落实。事实上,在趣味化原则的前提下,任何直观化的教具、学具的使用,任何情境的创设,均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为落脚点。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灵活地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从而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化,得会会用,用而无误。

三、巧设课外作业,留心身边英语

课外作业是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初步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和教师积极的评价具有一种吸引力,奋发力,能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激起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学好英语,真正“浸润”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加上了英文标志,如学生穿的衣服,用的文具,吃的零食上面的英语比比皆是。为此,我曾在班上举行了一次“介绍我身边的英语”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介绍了他们发现的身边英语,通过活动,切实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小学生所学的英语大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文具用品,家具生活用品等。学了这类单词后,我布置他们为这些物品贴标签,如:bird,chair,table,TV,telephone等,此类作业既可帮助学生牢记单词,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书写水平。

此外,我还设计“录制”磁带,摘抄身边英语,小组活动,编唱歌曲等多种课外作业,本着兴趣性,交际性,多样性,综合性原则,同时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做到份量适当,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双语语言生态环境 篇5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百科)。“双语训练”是指通过开展中英文听说活动,让学生在一种自信、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表述,讲述生活,感受,故事等,形成强烈的沟通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口头表达能力。而语言能力则是,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百科)。

我们认为双语训练与语言能力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由此我们提出了双语训练对语言能力的提高的研究课题。

2 双语训练现状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我们急需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种能让学生直接进入外语情境,能用外语思考和交流的外语教学模式。就这样,双语教学应运而生。在双语教学中展开双语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放眼世界,已有很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继加拿大成功尝试之后,许多国家纷纷仿效,其中包括芬兰、新加坡、南非和我国。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双语训练”是辅助于双语教学的一项特色活动。但是双语训练在我校开展多年并没有得到师生的重视,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双语训练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漏洞。所以希望借此机会对此做个全面的调查,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双语训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以充分发挥双语在根本目的上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强有力的提升作用。

3 双语训练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理论依据

在思想库理论中,大脑被视为思想库,尽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总是保持着各自的特征,但是两种语言的表现取决于大脑中共同的语言能力;两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发育(王斌华)。也就是说,思维刺激了两种语言,同时被两种语言刺激,这两种刺激促进了双语者的认知发展。据此得出双语训练有利于增强语言的敏感度与辨识度,使学生在双语训练的不断实践中极大提高语言能力。

同时阈限理论也认为,精通双语将对人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阈限理论把学生的双语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并阐述了各层次与学生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1)低级层次:没有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任何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我国学生没有精通汉语,势必对他们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效应。(2)中级层次:精通两门语言中的一门语言,对认知发展不产生负面效应。(3)高级层次: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王莉颖)。因此双语训练有助于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4 我校双语训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4.1 双语训练在我校的现状

为了证实我们的猜想,我们以我校作为实验点对我校12个院系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

有79.29%的学生认为双语训练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有69.27%的同学认为双语训练次数越多越能提升听说能力,有57.26%的学生认为在双语训练中两种语言的一般转换更能够锻炼学生两种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转换和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能听懂个别单词的比例由参加双语训练前的25.64%下降到5.98%,而能听懂简单的句子、能理解听力材料的比例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通过双语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对于英语口语能力,参加双语训练后,仅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这个比例由双语训练前89.74%下降到了52.14%,而可用流利的英语交流的比例由10.26%增加到了47.86%。说明双语训练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参加双语训练后,有64.96%的同学认为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说明双语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了学生的中西思维方式,从而帮助提高语言能力。

4.2 双语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4.2.1 学生没有相当量的英语储备知识

双语训练作为一种语言输出的中介,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使用、巩固语言的平台,因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胡春洞教授说:在人类学习和习得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也可以说输入总是领先于输出。我们认为做双语之前应该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比如提前一周集体观看《狮子王1》,然后让学生针对这部影片来做双语,可以模仿,角色扮演,讲故事,谈论某个剧情,辩论赛等等形式,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定,形式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来定。当然语言输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欣赏一首歌,看一段英语演讲比赛,外国的一个励志故事,名人事迹等。

4.2.2 学生对双语训练不感兴趣,主动性差

当学生对双语训练不感兴趣时,就无法进行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我认为应在全面普及“双语训练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这一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双语训练只会越发展越好,使其发自内心的接受,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另外,学校的表扬应以量化、实物等形式落实到个人,让他们认识到双语训练不是任务,而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

4.2.3 学校的监督力度不够

尽管双语训练工作已被学校纳入常规管理,然而双语训练仍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双语训练的积极性。我认为应加大双语训练目的及意义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双语训练规范化的意识;在课内双语训练中应不限形式,根据学生的语言流畅度与连贯性,语音语调及临场表现制定详细全面的评分标准;奖惩措施落实到个人,每周可由班级推选出双语训练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院系中给予书面表扬及实物奖励;对于在双语训练中表现敷衍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并扣除相应的量化成绩;相关部门可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演讲、话剧,朗诵等课外双语训练活动。

5 结束语

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双语训练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双语训练在我校的实施有一定弊端,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但是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一,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前例较少,理论支撑不足,缺少有代表性的理论。

第二,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虽省时省力,但数据不够准确,如要在全国范围推广需扩大研究范围并深入研究。

摘要:目前双语教学在我国广泛开展,而我校的“双语训练”是辅助于双语教学的一项特色活动。本文以我校为例,对我校广泛开展的一系列双语训练活动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学生英语基础,主动性、兴趣性,以及校方的监督等,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双语训练,语言能力,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643652.htm?fr=aladdin[OL].

[2]http://baike.baidu.com/view/3072839.htm[OL].

[3]王斌华.学习双语教育理论透视我国双语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3(2).

[4]王莉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软件学院C语言双语教学探讨 篇6

1 双语教学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和公司对又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加。国家教育部也分别在05、07年提出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推动双语课程建设的目标。双语教学在高校学生培养,尤其在以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软件学院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 双语教育定义

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1]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教学环境和内容中用一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就我国来看,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教材采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而授课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英文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我国国情,专家们把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简单渗透层次,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定理和关键词等;第二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思考解答问题。我国目前师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重点高校某些双语课程可以达到第三个层次外,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还处于第一或第二层次,即英语的渗透地位和整合地位。要提高到第二、第三层次还需长时间努力。

1.2 双语教学意义

据统计,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现代各个专业的权威杂志期刊以及各类国际化会议的90%以上论文(paper)用英文发表。要想使得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包括把我们自己的成果推向世界,“双语教学”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双语教学,首先教师可进一步共享国外同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其次,也是双语教学的目的所在,学生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英语使用能力,提高自身对不同文化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英语已被大多数本科生所重视,很多同学的读写英文的应试能力较高,但是阅读英文论文的能力不高,更不用说阅读英文文献习惯。很多同学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进行阅读英文文献,科研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本科生的专业英文水平,有利于将来的工作和继续深造。

1.3 我国双语教学现状

自从国家教育部提出双语教学目标后,全国很多高校都先后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甚至一些中学、幼儿园都纷纷提出了双语教学的口号。但由于双语教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教学模式,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没有固定的标准。实际上,双语教学是否需要进行以及如何开展等问题目前还在争议之中。但是全国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有一定实用价值。目前高校双语教学所面临问题可归纳为:双语师资严重不足;合适的双语教材相对短缺;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面临实际困难。其中双语师资的严重缺乏是制约双语教学普及推广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国高等教学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高校的各学科双语教学可以理解为:大部分学校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英文描述占较大比例,或者中英文讲述比例各占50%。英语不仅作为教学媒介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到非语言学科中,而且还作为学习对象,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掌握。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该学科的不同文化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获得该学科先进的、系统的文化知识。

2 C语言双语教学探讨

计算机类课程中,最为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该是计算机语言课程,而在众多语言中,应用最广的课程当属C语言。该文以我院开设的C语言双语课程,结合教学经验,着重讨论了C语言双语教学模式。

2.1 C语言双语教学的优势

C语言本身就采用英语格式,这是本门课程作为双语教程的最大优势[2]。在学习C语言语法时不需要进行汉语翻译,只需对其英文本意进行直译,这是这门课程和其他非语言类课程的最大区别,也是其作为双语课程的主要原因。

2.2 C语言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材在各个高校的选用都不尽相同。有的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有的使用中英文结合教材,有的甚至采用自己编写教材。在我院的C语言双语教学中,我们认为双语教学必须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否则双语教学就偏离了最初的目标和含义。另外,由于绝大部分同学之前没接触过双语教学,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我院C语言双语教学让学生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配合使用。课堂教学采用英文教材,课下复习预习可参考中文教材。

我院的C语言双语教学英文教材采用Gary J.Bronson编写的《A First Book of ANSIC》,它符合C99标准,具有标准性和权威性,是一本介绍C语言编程的经典教科书。中文教材依然采用谭浩强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在授课过程中,课堂教学以《A First Book of ANSIC》为主,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为辅。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中英文教材、网站给学生,是学生接受信息更加广泛,学习的内容更加系统。

2.3 C语言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以我国现有双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双语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中文、英文两种语言进行知识传输,而作业、考试用英文实现。因此我院的C语言教学还是着重以讲授C语言语法和算法设计为主,力使学生通过C语言这门课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编程知识和技巧。同时,课程教学突出双语特点,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对C语言中常见的计算机专业术语以及重点内容都先用英语进行描述,再进行汉语做部分解释,力求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英语描述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将来阅读计算机英文资料奠定基础。

具体实施方法为:一,教师在授课前要吃透教材,特别是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设置、教学流程心中有数,对教学内容的中英文描述都要非常熟悉。教科过程中使得学生既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又对双语教学感兴趣。二,学生需要做课下的预习和复习,否则不容易跟上双语教学进度。特别是一些英语较差的学生,为了避免英文,可能在课下只阅读相应的中文教材。我院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首先对作业和考试采用英文方式,迫使学生阅读英文教材。其次通过布置分配英文论文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提交口头或书面报告。

最后,由于各计算机语言的编程调试系统一般都为英文说明,因此在C语言双语教学中,我们往往结合各种程序调试来加强学生对英文内容的学习,从而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双语课程的兴趣。在《A First Book of ANSIC》这本书中,每章最后都提供了此类信息,即Common Programming and Compiler Errors。

2.4 提高C语言双语教学效果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C语言双语教学的效果,该文从以下几点考虑:提高教学师资力量和制定一系列双语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格认定。

开设双语课程,关键在师资。首先要加强双语教师岗前的英语培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在我院开设C语言双语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紧邻学校国际学院的有利条件,组织年轻教师,特别是双语教师定期与外教进行英文交流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次,制定双语教学标准和双语教学资格认定。由于双语教学在各个高校中属于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各学校对双语教学的模式和要求也不同。双语教学的教材、大纲、作业、考试方式等方面没有一个比较规整的要求。如调查一些学校的双语教材发现,教材的选定一般由任课老师进行选定,学校相关部门没有进行一定的审核和确定。从而使得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双语教学的资格认定也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学校主管部门应该有相应的资格认定工作。只有通过双语教学能力测试并被授予双语教师资格的教师,才允许走上双语教学的讲台。

3 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21世纪与国际社会交流融合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软件学院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软件人才的新兴学院,应该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从而使得培养出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英语工具能够更好的结合,更加符合当代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中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850705.htm.

双语教学中的语言习得探究 篇7

双语教学是指用母语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利用外语或第二语言掌握学科知识, 从而达到提高目的语语言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掌握的双赢效果。在我国, 大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掌握外语 (主要指英语) 来培养具有某一专业技能, 并具有跨语言、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何家蓉、李桂山, 2010)

双语教学的概念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内容依托教学法 (Content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 简称为CBI) 。内容依托教学法倡导通过非语言的其他科目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过程是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内容教学大纲进行的。换言之, 就是用一种目标语言讲授某种学科领域的知识, 从而确保学生既可以学到学科知识, 又可以习得目标语言的教学。 (袁平华, 2006) 与传统的外语教学不同的是, 内容依托教学法突破了以往在教学实践中片面注重语言规则和技能, 而忽视有意义的内容学习的做法, 强调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引导使学生运用所学目标语进行学科知识思考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 它体现了一种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 因为学生在完成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时, 很自然地将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结合在一起, 进而在比较自然的环境中获得相应的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语言能力。 (Stryker&Leaver, 1997) 国外学者将内容依托教学的特征做出了如下概括: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目的语真实的语言材料;吸纳新信息;因材施教。由此可见, 我们现在所提到的双语教学无论从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来看, 都与内容依托教学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双语教学既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 也是一种特殊的外语教学。

2 双语教学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明确双语教学中的外语学习的性质, 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不仅会关系到教学实践中的双语授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具体的实施过程, 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 双语教学中的外语学习具有语言习得的性质, 因为它体现了内容依托外语教学的理念, 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语境, 使其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从而有效地促进语言习得的实现。实际上, 从语言的视角看, 双语教学就是一种强化习得外语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王旭东, 2002) 同时, 依托内容进行外语教学的双语教学形式也得到了二语习得理论的支持。

自20世纪60年代起, 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就开始了旨在发掘第二语言 (或外语) 内在规律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并形成了相关的二语习得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 二语习得理论对二语和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 Krash的语言的输入假设 (Krashen, 1982)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设 (Swain, 1993) , 以及由Cummings的有关认知学术语言能力等理论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语言习得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分析了语言习得与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区别, 并指出相对于专门的语言学习, 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效果会更好。此外, 这些理论也分析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学习者年龄、动机、需求、个性等等诸多方面, 其中环境、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影响语言习得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众多的二语习得理论中, Krashen率先提出了习得和学习的差别。他指出, 习得指学习者自然地、大量地、无意识地接触一种语言, 并通过有意义的互动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而学习则是通过语言教学来使学习者掌握语言。相对于学习, 语言的习得通常不是在正式的语言课堂上进行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自然的、无意识的过程完成语言的吸收和掌握, 其效果也往往会更加牢固。为此, Krashen在其输入假说中特别强调了语言习得的条件。他认为, 一门第二语言 (或外语) 的习得要取决于三个条件。首先是学习要基于意义而非形式;其次是要有高于学习者水平的语言输入 (即i+1公式, i表示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 1代表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再次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要有基于意义的互动。他认为, 只有语言习得者得以广泛地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 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语言材料, 并且将其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材料的意义和信息的理解上时, 语言的习得才得以实现。这一论断不仅支持了内容依托教学的开展, 并且还在后来的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充分的验证。

在双语教学中, 学生们正是在借助于外语学习学科内容的过程中, 将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上。如果无意识、自然是习得的标志, 双语教学中的学习者就是在其依托学科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不知不觉吸收、归纳和运用外语语言的规则和恰当的表达。 (孙云波、车溪, 2009) 从双语教学的本质上来看, 学科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建架 (Scaffolding) , 外语的使用围绕学科内容而进行, 使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学科内容或课程来获取交际。 (韩建侠、喻理明, 2007) 学科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接触外语语言的机会, 并且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为了领悟学科知识而需要大量地使用语言, 这与传统的外语教学的有意识地传授和接受语言的做法完全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 双语教学中的外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习得性质的学习。而这一点, 在以加拿大为代表的大学内容依托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印证。大量的国内外实践也表明, 这样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 学习效果更好。

3 双语教学中语言学习目标及其实现条件

既然双语教学中的外语学习具有习得的性质, 那么双语教学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 提供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 充分促进学生语言习得的实现。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其他研究表明, 在所有影响语言习得的因素之中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和就内容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作用最大, 是促成语言习得实现的重要条件。我国学者王旭东 (2002) 也指出, 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 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 其关键不是在课堂上教师使用了多少教学语言, 而是创造更多的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外语。 (王旭东, 2002) 在这样的情况下, 双语教师无论在教学的目标设定、双语教材和相关材料的选择、课堂内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上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 明确双语教学中语言学习目标

要顺利地完成双语教学的任务,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依托于专业内容的双语教学课程既应包含专业学习目标, 也应包含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 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应该设定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力方面, 学生应该能够听懂所学专业课程的英文授课、学术讲座和相关领域的发言、讨论和辩论, 准确、全面理解发言者的讲话的主要观点、内容和意图, 并就此进行相应的判断和引申。说的方面, 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简要的口头概括, 并运用所学内容的专业术语就该领域与他人进行一定的口头交流。阅读方面, 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全面地理解教材内容, 分析、评论所学内容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写作方面, 学生能够用英语对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内容总结和概括, 并能完成课程所要求的诸如案例分析、课程报告等写作任务。

(2) 积极营造语言习得环境

在中国这样一个语言相对单一的语境下, 要想成功实现上述双语教学之中的语言目标, 双语教师需要针对授课对象的条件, 积极创造相应的语言环境, 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双语教学中语言习得的实现。为此, 笔者认为, 双语教师在提高自身语言素质的前提下, 对于教材的选择和适当教学形式的设计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3) 选用适当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提供优质的语言输入材料

教材是进行双语学科内容教学的基本材料, 也是进行基于学科内容语言教学的语言输入的主要素材, 其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根据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说, 只有在语言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性输入”, 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 才能产生有效的习得效果。这意味着, 双语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与学生的相互匹配。

为此, 双语教材的选择必须符合特定阶段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水平。评价一本双语教材的优劣, 不应该依据同一的标准, 而应该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来断定。从二语习得的规律考虑, 应该充分评价学生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 并在此基础上再从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的丰富度、内容的前沿性, 以及配套的教辅资源方面予以评价。对于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本科学生而言, 要选择一些语言相对简单、明晰、生动易懂的教材作为其语言输入材料。此外, 还应该为授课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补充材料:如教师手册、教学课件、试题库、音像案例光盘和学生的网络在线学习资源。只有这样, 才能使其与教材一起构成一个互动的立体体系, 为学生用英文系统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为锻炼语言运用能力提供良好的支持。在此方面, 相对于国内出版的教材, 国外的一些原版教材和相关材料做得较好, 可以作为选择对象。

(4) 实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组织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和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Stryker (1997) 认为,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则会导致多数学生无法习惯于以语言为媒介去理解学科内容, 最终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因此, 双语教师需要设计、组织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 同时又能够有目的地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 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语言程度的基础上, 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方式。具体而言,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课程特定的教材内容、案例和其他的文字材料阅读、角色扮演、多媒体视频观摩等体验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机会;另一方面, 也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基于学科内容的、有目的的语言输出机会。研究表明, 使用目标语根据学科内容完成口头或者书面的任务能够强化语言知识和提升能力 (袁平华, 2006) 。也就是说, 双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课堂内外的话题辩论、头脑风暴、项目合作、演讲、任务教学、书面报告等形式创造有目的的、富含意义的语言输出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 语言材料的输入、输出和巩固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需创造出一个多层次、多形式、高密度、高效率的课堂互动模式。在实践教学中, 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自我测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话题辩论、视频观摩、游戏开展等多种的教学方式和形式有机地融合于课程教学之中。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发现和体验的环境之中, 不知不觉地吸收、归纳并反复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同时学习专业内容。

4 结语

双语教学中的外语教学与传统的外语教学不同, 它主要是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有利于语言习得的真实、丰富的学习环境来实现语言目标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双语教师需要在课堂内外创造条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大量接触有意义的可理解性的输入, 并结合学科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语言输出。也就是说, 双语教师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提供者, 而且要担当学习的促进者, 创造环境, 使学生们通过发现和探索来学习学科知识, 并使其不断地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和解决现实问题来提高语言水平。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充分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前提下, 要在双语教材和相关材料的选择、课堂教学用语的使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容否认的是, 本文所提及的建议与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的现实条件之间还具有一定距离, 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究其原因, 主要是双语师资本身素质和能力的问题, 这还是制约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主要瓶颈。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 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双语教学仍然存在着语言和专业都很强的教师短缺问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 那么实现双语教学中的语言习得还是纸上谈兵。另外, 不同院校的各方面条件和学生的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 上述问题仍然为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今后研究的重点课题。

摘要:双语教学中的外语学习具有习得的性质, 而语言习得的实现需要让学生大量接触有意义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并就其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因此, 双语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创造条件, 充分满足这样的需求。本文着重从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设计两方面提出了创造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的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外语学习,语言习得,二语习得理论

参考文献

[1]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1982.

[2]Swain, M.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 (50) :158-164.

[3]Stryker, S.B.&Leaver, B.L.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odels and Methods[M].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97.

[4]蔡坚.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3) :67-69.

[5]何家蓉, 李桂山等.中外双语教学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3.

[6]韩建侠, 喻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 2007 (1) :65-72.

[7]孙云波, 车溪.大学双语教学中的语言习得[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9 (1) :29-35.

[8]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教育.http://www.edu.cn, 2002 (2) :26.

双语语言生态环境 篇8

一、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概述

作为兼顾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的一种折中方案, 双语著录模式符合国家档案管理标准的基本原则, 是可以同时满足两种语言利用需求的理想模式。国家档案局1994年颁布的《明清档案著录细则》规定:汉文档案著录时, 应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如遇有档案中的一些人名、地点在由繁化简过程中产生歧义的情况, 可照录原文字。少数民族文字档案著录时, 依照少数民族文字书写规则, 亦可根据实际需要翻译成汉文著录 (外文档案著录亦同) 。无论著录何种文字的档案, 其时间项、排检项、编号项、附注项中的数字, 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因此,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著录可以采用少数民族语言, 也可以采用翻译而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汉字) 著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双语著录”有助于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利用。对于不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人而言,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只是一堆代码而已, 其中所蕴含的信息无法被这些人所阅读和利用。如果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同时提供内容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本的对照版或者通过一些元数据著录项提供关于电子文件内容的相关信息, 则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中,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原件是主体, 承担着真实性保障的任务, 通过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可以看出电子文件是在何种技术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对照版和相关元数据项目则承担着扩大利用的任务, 使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也可以了解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内容。

第二, “双语著录”体现了对国家语言文字法规的遵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间是一对矛盾,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与此同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联系各民族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国家统一管理的政治象征, 因此也必须得到推广和普及。“双语著录”则是一种兼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理想方案, 既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 也符合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三, “双语著录”是建设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多语种电子文件共享体系的基础工作。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中的语料库建设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机器翻译服务, 可以分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两种情况。按照计算语言学理论, 机器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翻译法、中间语言翻译法和转换翻译法三种。鉴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之间的关系, 使用中间语言翻译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将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转换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后, 就可以实现使用人口较多的任意两个语种电子文件的双向互译, 一方面,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转化为国家通用语言之后可以被全国绝大多数的人口所理解;另一方面, 任何两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间以国家通用语言为中介进行翻译。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机器辅助翻译的最终目前是要建立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之间的跨语种信息共享体系。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核心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体系大大简化了语料库建设的数量, 只要建立起每一种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之间的双向对齐语料库, 就可以建立起以国家通用语言为核心的多语种电子文件共享体系。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当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双语对齐语料库的建设需要, 需要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提前嵌入相关需求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在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著录项中如果增加全文对照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本, 则可以为建立该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之间的双语对齐语料库奠定基础。

二、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的等级

“双语著录”是为了扩大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利用的范围而提出的管理模式, 从理论上讲双语著录的项目越多, 电子文件被检索和利用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 由于“双语著录”要求由同时具备两种语言能力的工作人员或者高质量的机器翻译系统为基础, 而民族地区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完全双语著录。因此, 可以根据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利用需求提供不同的著录等级, 以降低双语著录工作难度, 一般可以分为“题名和主题词级 (简称‘题名级’) ”、“目录级”、“摘要级”和“全文级”四个级别。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是核心内容, 是核心价值的主要来源,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所记录的题名、目录和摘要, 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照版本的全文、摘要、目录和题名都是为了辅助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而增加的管理手段。为了实现信息的共享, 信息管理手段所采用的文字应该尽可能是通用文字。参照上述级别, 单一语种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的级别主要分为以下六种, 如图1所示:

图1中, 级别I是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管理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 级别II是在级别I的基础上, 增加了题名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级别III是在级别II的基础上补充了目录中其他项目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级别IV是在级别III的基础上增加了摘要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级别V在级别III的基础上增加了全文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本, 级别VI是目录、摘要、题名三个版本全部采用双语对照方式。其中, 级别I的对照程度最低, 级别VI的对照程度最高, 由于级别I也需要在阅读和理解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在著录精度上可能比双语著录方式稍低, 但整体成本同样较高, 只不过是没有将阅读和理解中间过程产生的少数民族语言对照版本进行同时记录而已。

从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的需求出发, 采用级别V或级别VI是比较适合的双语著录方式。只是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而言, 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本不一定就客观存在, 对应的目录和摘要也需要同时用两种语言进行著录, 对于双语人才的需求较大, 在一些低精度翻译的场合也需要机器翻译系统的支持。因此, 在前端管理中, 如果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照版的电子文件, 必须做到同时收集和归档, 以保证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如果没有全文对照版本, 则应该尽可能提供摘要的双语对照版本, 以提高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利用当中信息检索的准确率。

三、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的质量保障

受到双语带来的各种挑战,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的质量保障比单一语种著录更加复杂, 必须在著录过程中充分语义考虑, 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过程中的信息编码控制。在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著录过程中, 必须保证所采用的文字编码方案在保存后被不同的计算机所读取不至于产生乱码或者无法读取的现象。采用基于ISO10646的Unicode是一种解决方案, 从跨境少数民族文化安全的角度考虑, 采用GB18030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在国家还没有明确规定采用哪一种方案的时候, 必须保证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内容所使用的编码标准和著录所使用的编码标准的一致性, 必要时可以采用相关软件对两种编码进行映射和转换。

第二,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的完整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就是要保障双语著录过程应当被著录的所有项目都得到相应处理。在实践操作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子文件类型规定不同的双语著录级别, 一般性电子文件可以只进行题名和关键词的双语著录, 较为重要的电子文件则需要增加双语著录项目, 非常关键的电子文件则需要全面进行双语著录。在著录过程中可以设定完整性判定规则, 如某一需要著录的项目没有内容, 则不允许进行其余内容的保存并给出提示信息, 只有需要著录的项目全部填写以后才可以完成保存。

第三,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过程中的翻译质量控制。双语著录过程中的翻译需要通过人工翻译或者机器辅助翻译方式来完成, 无论是人工翻译还是机器翻译都需要对其翻译的准确程度进行把关。首先, 需要保证从事双语翻译的工作人员对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都非常了解, 并经过了大量的相关训练, 必要时可以组织一些专业化的培训工作;其次, 需要设立翻译质量监督机制, 从事双语翻译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工作成果需要经过这一领域更高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把关, 通过审核的成果才能用来完成著录。总之, 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双语著录工作的成败, 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保障。

综上所述, 双语著录是兼顾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高精度检索需求和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中介进行跨语种信息共享需求的理想模式, 也是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直接决定了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共享体系的实现程度。尽管双语著录对基层档案管理机构的双语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出较大挑战, 从长远来看只有克服当前双语著录当中的一些困难, 保障双语著录工作质量, 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的档案价值才有可能在未来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生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初探[J].档案学通讯, 2011 (2) .

[2]何婷婷.语料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3.

双语语言生态环境 篇9

【关键词】聋听合作;双语教学;前提;形式;实效

合作是当今社会对各种活动顺利开展的总要求,在双语教学中,聋听教师的合作是指聋听教师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交流思想、互补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方式。这种合作建立在聋听教师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整个合作的过程是非常融洽的、和谐的、愉快的、饶有兴趣的;这样的合作为聋听教师双方都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并让二者相互渗透、融合。

双语聋教育实验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与过去以语言康复为主导方向的聋教育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聋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双语的课堂在聋听教师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合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帮助聋生开发智力,学会知识,锻炼品质,陶冶情操。因此,双语环境下,聋听教师合作的质量也就最大限度地决定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我有幸参与了我校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并在实验的五年里,亲眼目睹了那些聋幼儿从对手语的一无所知,到今天的谈吐自如(利用手语),并充分利用手语认识世界、表情达意。孩子们都有着强烈的沟通愿望和沟通能力,他们小手飞舞,表情丰富,反应敏捷。双语实验培养了聋童的认知和情感,更培养了聋听教师之间的感情,正是基于聋听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业绩。

一、正确把握合作的前提——尊重

聋人教师在聋教育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有时是健听教师无法达到的。而要更大程度地发挥聋人教师的教育作用,使得聋听合作的教育作用及时有效,尊重是这一切的前提:

1.心理上的尊重。聋人教师是聋人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首先是教师,承担一个或几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时负责管理一个或几个班级的学生。这和听人教师一样的,而与之不同的地方是:他们是身为聋人的教师,与聋学生有相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是聋学生直接效仿的成年聋人榜样。这是听人教师无法取代的角色。再有,聋师是手语专家,可以帮助听人教师提高手语沟通交流的能力,而且是联系学校和聋人群体(社区)的纽带,是聋人文化的使者。因此,聋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很多时候是我们这些健听教师无法达到的。在合作中充分认识聋人教师的作用,了解他们之间的合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才能真正做到从心理上尊重他们的地位。

2.教学中的尊重。实践证明,聋听合作是一个非常适合聋生的教学方法和检验方法。因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聋人教师可以告诉你:哪些地方,他没有听懂;哪些地方,他还有疑问。这时候,聋人教师既是一个教育者,同时又是一个检验者。因为他和聋孩子有着同样的生理特点,即使不是在合作教学的时候,我们也要经常将聋人教师请到自己的课堂,让他来检验自己的手语表达是否符合聋人特点,让他来检验自己的课文讲解有没有到位。同时,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提高着聋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提高合作的协调性和默契。

二、深入研究合作的形式

双语教学中的聋听教师合作,应该实行平等的双师制,即两人的名字同时出现在课表上;两人一起备课,制定目标,选择内容、活动方案和教学用的材料,商量具体分工;有时同台授课,有时单独上课;有时分工指导小组活动,有时一起带学生搞活动,一起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互相提供反馈意见,并共同讨论学生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两位教师地位是平等的,两人一起商量作出决定,在学生面前具有同等的权威。两人一起家访、都要负责接待家长和与家长谈话。这种“双师制”形式根据教师所教学科细分,还有两种形式:

(1)双师同教一个班的同一门课。整个学期从备课、上课到教学评价,每个环节都合作和分工。上课时,一个教师讲,另一个教师和学生一起听课,举手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分组活动时,两人再分别指导不同小组的学生。

(2)双师同教一个班,但教不同的学科。有时双师一起备课,一起搞活动,一起上综合课。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有正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之分。

三、努力提高合作的实效

聋听教师合作不是为了分担工作量,而是根据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所实施的一种优势互补的教学形式。这种合作需要落实在平时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而不是为了表现合作而进行的合作秀。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着合作的优势与必要性。

双语语言生态环境 篇1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对既懂计算机又懂外语的人才需求逐年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也在向更加开放和更加国际化转变,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懂得运用计算机和外语的人才是当前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200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中也指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接着在2007年的1号、2号文件中又分别指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和“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双语教学”是指采用两种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尤其重要的是第二种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也就是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改革,以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其目的是培养即懂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外语阅读和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普通高校课程尤其是计算机类课程来说,双语教学极为重要,学生不但需要不断学习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相关学科的新知识,还要肩负与软件大国激烈竞争的重任,如果不掌握相关专业的新技术,提高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那么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C语言程序设计是普通高校理工类所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该门课程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而且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C语言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开发的,其知识结构、最新技术等相关书籍大多源自国外,比如C语言的圣经《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Thinking in C》,没有“双语”根底根本不可能领会到程序的精髓所在。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传统的中文教学模式,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总是落后于当前的程序设计的最新知识,很难跟上国际教育发展的步伐。

尽管现有C程序语言软件都有汉化版,但这种汉化仅仅是开发环境界面上的一些汉化,对深层次的内涵,如程序代码、界面上对象属性设定等达不到汉化的程度,也不可能达到,否则将失去程序语言原来的风貌。学生最终编写程序代码还是在英语环境下进行,如果不采用双语教学方式,编写程序将遇到语言障碍。因而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展开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1 改革内容

1.1 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教材和资料。一方面从一两本英文原版教材中选取最新的C语言知识,让学生学习到纯正地道的英语,避免由于编译错误造成的理解错误;另一方面选取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权威文献刊物和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的英文文献作为补充。通过双语教学增强学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向国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加快高校层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从TC 2.0升级到VC++6.0,将部分过时淘汰的知识点舍弃,补充新的知识内容。既尊重和保留传统的教学内容,又要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先进性等特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程序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弱化理论教学,强化实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学为何用、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

1.2 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式上将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方式转换为理论进实验室的电子教室方式。在实验室不但可以保持采用多媒体教学,而且还可以使用电子教室软件,让学生不但可以实时近距离看到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细节,了解软件的常用功能和高级功能的使用,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同步练习操作,巩固所讲理论内容加深记忆。

教学方法上施行以下几个环节:重点讲解、课后自习、提交电子作业。重点讲解:学生集中由教师对课程的学习进行系统归纳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后自习: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历年试题等放在网上,学生通过上网浏览,进行自学,同时还可以链接到相关网站,搜索相关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交电子作业:教师通过网络布置、收集和批改实验作业,另外要求学生提交一些设计性的电子作业,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实施方案

改变传统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的模式,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授课的模式。该模式英语沉浸式教学内容量大、词汇量多,英文教材英语教学的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考虑到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和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选择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授课模式作为双语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比较稳妥。

双语教学采用双语思维,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一开始会遇到较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计算机专业知识的陌生导致对程序算法的理解和表述、运用英语阅读和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应该在起初的几周教学中使用“简单渗透法”,用中英文穿插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关键字和控制结构,让学生能够树立信心,取得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实验室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编程的能力,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实验室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每一次课的开始设置一个编程实例或一个实际应用实例,通过实例引出课堂所要讲述的内容,按照“问题分析-算法编制-代码编写-程序调试-结果检验”的开发过程,最终给出解决实例的完整程序,并让学生理解之后亲自动手编程调试,对教学内容有感性认识的同时增强理性认识。精心设计每一个实例,通过具体典型实例让学生产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考核方式不能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进行,应该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上机考核方式进行。平时考核以平时随堂问答、出勤和开卷考试为主,占总成绩的30%;期末上机考试采用闭卷无纸化机考方式,占总成绩的70%。

加强双语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年轻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快速更新知识、提高外语水平,力争形成竞争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意识,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切实担负起双语教学的重任,并探索改革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C语言双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开展双语教学也无疑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鉴我校的实验教学班试点方案,然后推广到全校,让全校每届两千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3 结束语

C语言双语教学改革是普通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必然选择,C语言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西方发达国家最新科技成果和多元文化,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国外先进科技成就的能力,培养出能够熟练应用外语的专业技术人才。

摘要:现代教育体制人才培养目标是塑造复合型人才,程序设计和外语是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项基本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已成为理工类专业程序设计的必修课程,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改革可以很大程度上推进人才培养战略的步伐。

关键词:C语言,双语教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黄宏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8(16):63-65.

[2]冯苹《.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8):80-81.

[3]任建华,王鹤,丛喜宾.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5(27):109-201.

上一篇:大型炼油厂下一篇:慢性乙肝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