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

2024-10-08

地震科普(共12篇)

地震科普 篇1

0 引言

当前科普理论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自从我国召开”2002全国科普工作大会“后, 一谈科学中心&科技馆功能, 必定先将科普功能给阐释清楚。然后操起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把小刀将科普概念生生的切之为二, 言必称宏观与微观之分;必定用“微观科普”放大镜下剖析之。有点像读政治经济学, 下定义, 定概念, 分好形态与特征, 充满着浓浓的洋八股气息。

笔者认为割裂开来的科普观是片面的, 静止的, 恰恰是和唯物辩证法相悖, 倒是和家乡过年杀猪情形几分神似。烧水, 退毛, 开腔, 分下水。一行行, 清清楚楚互不绞杂。屠夫张与小刀手王互相称之同行却又各自分工, 互不插手。各有其舞台, 却又不擅自越雷池一步。屠夫张与小刀手王各得其所。收获满满, 张拿了工钱和猪下水, 王赚了他的八两秤和功夫刀。然就在我们科普论文成果漫天飞扬时, 和谐发展一片大好时, 业态的有机环境却鲜有关注。

1 模型的建立

既然我们批评性的反对分裂的科普观, 那我们就将本文的重点落实于二者关系与联系, 从一个整体的有机环境来分析, 或许能够进行些探索。

笔者建立一个有机模型, 试图能够从科学中心所关注的微观科普置于整个科普环境中。

宏观科普——微观科普环境影响模型:

从本模型从可以型显看出, 观外环部境宏因观素环中诸多方向的影响是交互的, 如图01所示呈双向反馈 (绿色箭头) 。然而也存在不可逆的单向的压力 (红色箭头) 呈不可逆, 或者说是逆向反馈很小。

2 模型分析

单向不可逆的环境影响:

首先宏观科普环境对微观科普环境的政策影响。

我们在概览世界科技馆业界的分布以及世界人口科学素质分布图, 不难发现当地的政治环境以及宏观的科普认识对左右科学中心&科技馆 (下简称科学中心) 的发展与促进, 呈单向压力。一个地区的, 一个国家的政策许可是微观科普的准生证。放眼国内, 东部省份的政策支持与开放是以广东科学中心蓬勃发展为代表的前提条件。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 政府管理部门对个人, 私营团体投资的科普文化场馆的政策性许可也是丰富整个科普市场的绿灯。很难想像在改革开发的上世纪八十年底以前, 文革的红色岁月中,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动乱年代,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发展科普事业几乎闻所未闻。

随着2002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召开, 各地科学中心得到大力发展, 以及民间团体的专业类的科普文化场馆的兴起, 丰富了群主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其次宏观科普环境的禁忌对微观的影响

从微观的科普环境来看, 宏观的禁忌也是单向不可逆的, 这里可以分为名族宗教的禁忌和政治的禁忌。

以阿拉伯国家或者伊斯兰名族来说, 人体的生命起源是神圣的, 甚至妇女外出都得用布幔蔽体, 这种环境中, 如果擅自进行人体科学, 生命奥秘的科普展览, 必将遭来毁灭性的攻击, 虽然随着现代生命医学的发展, 但是宗教信仰的禁忌也是必须考量的范畴。

3 双向反馈可逆的内外环境影响

3.1 宏观整体科学素质对微观环境的影响

从世界人口科学素质分布图可以看出, 科学中心所关注的微观科普环境是与宏观环境的作用往往是交互的。通过网络调查数据显示, 外部环境的整体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内部微观科普层次的高低。也可以这样说, 大环境高素质必然驱动这小环境的内容, 反之, 小环境的高层次的科普内容必然有反哺于整个社会。

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8年, 尚未达到初中毕业年限;15岁以上人口中的成人文盲率达到11.04%, 其中, 文盲率最高的西藏达到44.84%, 贵州、云南、青海、甘肃4个省的文盲率都在20%以上。 (7) 在从业人员中, 文盲占8%, 仅接受过小学教育占33%, 而接受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者只占12.7%, 接受高等教育的仅占4.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文发展报告显示, 1987-1997年, 我国每十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只有454人, 而日本为4909人, 美国为3676人, 俄罗斯为3587人 (1) 。

例如我国上世纪50年底主要科普任务是扫除文盲, 这个时候农村的广播站担负着最原始的科学中心科普的功能, 第一是识字, 第二是扫除迷信, 这个时候还谈不上科学素质的普及, 健康生活理念的倡导。二者水到渠成, 互相促进。

而同时期的美国电视的普及, 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 科学中心科学场馆的成熟运作, 使得小环境就必然层次提高许多。例如美在50年底末就通过全美健康饮食与疾病协会在全美科学中心, 社区科技中心进行健康饮食的倡导, 直接有效的是, 美国70年代开始, 糖尿病发病率下降近70%。

3.2 宏观科普环境思维习惯对微观环保的影响

从整个外部环境来看, 微观的内部环境所关注的往往与外部有偏差, 究其缘故, 并非你情我愿。近30年,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国民的思维习惯往往根深蒂固, 封建思想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不分地域差别, 不论经济发达的浙江福建沿海省份还是西部乡风淳朴或者说闭塞的地区, 人们往往愿意带着孩子去捐钱祈福, 修祠堂盖寺庙, 请财神或者说是周末去做礼拜等个人宗教信仰活动, 也不愿花时间去趟科学中心。

江苏省古生物博物馆与南京名寺古刹鸡鸣寺仅一墙之隔。但二者客流量却天壤之别。

2010年10月4日笔者亲自对南京鸡鸣寺和江苏省古生物博物馆进行调研。

当天属于国庆黄金周, 每天平均鸡鸣寺的游客近4000人

古生物博物馆前天人数167人

2011年4月2日笔者再次亲自对南京鸡鸣寺和江苏省古生物博物馆进行调研。当天是农历清明节, 鸡鸣寺截至中午12点游客近3500人, 口头询问古生物博物馆参观人数不过200人。 (2)

其实这归咎于我们群众百姓的信仰的缺失, 物质生活的改善后往往想弥补内心空虚。2000年伊始, 社会上大力弘扬儒家思想, 重铸国学地位, 就是在让我们整个民族的理性的归位, 从“5。4”后,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 破四旧的口号已经将我们整个社会打了鸡血式的强心针。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浪潮中, 高速的GDP发展, 使得我们社会日新月益。我们思想表现为天不怕地不怕, 与之适应的是时代的错位。如果将我们心态平静的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 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 科学思想的培养尚需时日, 需要树立科学观的尊严, 让整个社会的科学思想浸淫在时代的发展中, 而非朝夕间, 一蹴而就, 那就更加需要外部环境和内部的科普人潜心工作, 耐住寂寞。

3.3 宏观环境市场因素对微观的影响

近年来, 各地科学中心的投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 茁壮成长遍地开花。我国科普市场一片热闹场景。同时各地已建场馆的运营无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各地科学中心投资立项热火朝天建设之时大相径庭的是, 运营后面临的经费不足, 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形容是常态。如何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困境, 需要整个外部环境的市场机制的引入。

目前我国内近9成的科学中心是公益性的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编制, 铁饭碗, 同时又是清水衙门, 发展后劲动力堪忧。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科学中心, 大部分是财团投资, 企业赞助, 民间资本, 公益基金, 专业协会的多元化资本运行模式。同时越来越多企业集团的专业性科普基地&科普场馆的建立, 个人, 私营的等等不同性质的科普单元。以及市场化股份制的运作, 使得科学中心的资金结构更加多元化, 更加可持续发展。为科学中心的发展提高有力的保障。

同时还重视科学思维, 科学习惯的养成。重视科学中心同社区市民科学素养, 科学习惯的共同成长。并不像我国内科学中心的发展模式, 强调一步到位, 在整体环境, 群众习惯和内部软件实力尚未具备之时, 先动辄上万, 少则数千平米的场馆展厅建设。还言之凿凿明生工程, 形象工程。然而往往出现省会城市同城的科学中心重复建设, 周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尴尬 (详见笔者《论科技馆集群竞争》) 。

科学中心的同质化是当前业内人士不愿触及而又不能忽视的现象。科学中心, 给科普受众大, 空, 同的感受是一线科普展教人员得到的反馈资料。

宏观环境下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重复建设;如何进行特色科普, 个性科普;如何进行人性化科普, 游戏化科普是当前业内的难题, 更是期待市场化运作, 市场激励的需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说是给国人, 世界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更加是给我们宏观科普环境施加的催化剂;不仅让观众大开眼界, 更是对整个社会科学思维, 科学习惯的洗礼, 更是对科学中心为代表的小环境敲响的警钟。最简单去过世博会的小学生来的江苏科学馆, 逛了10分钟就要动物园, 为啥?“没劲, 没有世博好玩, 投影画面没有人家漂亮”当然童言无忌。但是天真的语言道出了实际问题。其实不是展项设置不行, 也不是展教水平不行, 更多的是没有资金的支持, 换言之是没有市场激励与市场思维。展项没特点, 设计没新意, 创意没水平。见过大世面的90后, 00后, 当然不会浪费时间。

3.4 宏观环境的热点问题对小环境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岛国日本发生9.0级地震, 并引发海啸, 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造成的恐慌波及南京。3月下旬, 南京市面上造成了盐荒, 一时甚至一袋500g的碘盐要买到10元一包。市民对如何面对处理核辐射的知识是空白。更加没有对江苏碘盐是否是海产盐还是矿井盐的认知。加上网络的传播, 一时呈现无序的恐慌状态。

其实笔者认为, 这恰恰是宏观科普大环境和小环境的一次机遇。如何利用这次市民的无序恐慌来进行有序的倡导, 科学普及相关理论常识, 以及是否有必要过量食用碘盐来仿制核辐射等相关热点问题。籍此契机, 大环境的需求包括小环境有意识的针对热点的专题营造。相互促进, 互相作用。将科学理念, 科学思维, 科普习惯植入市民心中, 必定能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论

从 (图01) “科普宏观——微观影响模型”来看, 也许单向的因素, 随着时代发展, 可能会发生变化, 从单向不可逆到双向可逆。这就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 以及经受寂寞的事业的耐心, 勿骄勿躁, 静下心境对待之。

当然本模型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 考虑并不周全, 视角并不科学。只是简单的就身边所能考虑的问题涉猎其中, 如何解决, 怎样解决尚未有通盘的考虑。当然能够在一片大好的发展形式下, 为科普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出些进步中存在的问题。必定诚惶诚恐。

摘要:当今科普业内科普观点有大小分裂的趋势, 通过对科普环境的研究, 着力于当前科普观点的宏观与微观的互相作用与影响, 试图建立“宏观科普——微观科普’环境影响模型”来进行科普大小环境的动态分析。

关键词:科普,环境,反馈

参考文献

[1]王元化.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4.

[2]黑格尔.美学.

地震科普 篇2

防震演习中,同学们能沉着冷静,用书包或者其他能保护头部的物件遮住脑袋,钻到桌子底下,或跑到教室的墙角。老师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撤离过程中,所有教师各负其责,维护秩序,使学生安全跑到操场。这次安全防范演习,全校师性齐动员,教师准时到位,学生动作迅速,秩序良好。仅用了三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就位部署,各班按原来位置站好。

但是在演习中学生进行间有讲话现象,甚至有嬉笑现象,不够严肃认真;下楼次序与路径要进一步监管理顺,做到合理、科学,避免拥挤;个别教师逃离动作慢。

科普创新与科普蒙太奇 篇3

用四大元素构成4维立体空间,让科学知识在4维空间里翱翔,从多角度展现科学知识的魅力。同时,借鉴电影中蒙太奇(Montage)技巧,把零碎、分散的科学知识片段与四大元素融合在一起,按情节的发展组合,构成完整的科学故事或科学情景。

下面结合作者2011年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海空传奇丛书”的写作加以阐述。

1人文科普

人文科普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相结合,科学现象与社会文化现象互融通的科普。它能扫除科普创作时,因单纯地阐述科学原理而造成单调乏味,赋其以亲和力和感染力。

人接触最多的无疑是人,是身边的社会,是社会上的各种文化现象。如果作品里有与科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现象,就等于让读者在作品里看到了他熟悉的人和社会,感到亲切;等于给红花配上绿叶,感到清新;等于给菜肴加入色香味的调料,让人嘴馋。这样,书有人买了,票房价值也高了,更是达到了宣传科学知识的目的。

《月有阴晴圆缺》是写月相变化的。我不是单纯地从月、地、日的运转着手,而是加入一些人文元素,用人文科普的思维来写。但不是机械地混合,而是把许多有关咏月的诗句与月球的变化柔合在一起,做到人文中有科学知识,科学知识里有人文元素。比如,在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句中,就能体察到古人也懂得月相变化是自然规律,自古以来一直如此的科学道理。李商隐的“楼上黄昏欲望俢,玉楼橫绝月如钩”中的情景,出现在黄昏,定然是月初的峨眉新月无疑了。

月中,月球运行到与太阳相反的方向,月球的受光半面完全朝向地球,于是,一轮皓洁的满月便映入人们眼帘,分外明亮,这就是“望”月。明朝文人冯梦龙的佳句“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就是此情此景的最好的写照。而唐朝诗人王建咏明月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更是想象丰富,韵味无穷。 所以,明月不单单能带来欢乐,也会勾起人们的悲凉意境!

这样,科与诗结合,或许另有意境,留下点滴余韵。

2情景科普

情景科普是科学知识与情景互交融,科学论述寓于故事情景氛围之中的科普。它能摈弃介绍科学道理时的乏味陈述与苛刻严谨,使读者赏读故事或情景时,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感悟知识。

《鲜花广场上的不屈灵魂》介绍日心学说。按常规,无非是讲天体运行之类的枯燥天文知识,很可能看不下去。如果导入情景,写哥白尼的情感,写布鲁诺的就义,使科学论述寓于情景之中,或能吸引读者眼球,让他们轻松地、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

布鲁诺不仅宣传、捍卫哥白尼的学说,还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布鲁诺的思想是对神创论的勇敢一击……他对威逼他的教会人士坦然地说:“我的思想难以和圣经调和”。

教会绝望了,他们必致布鲁诺于死地而后快……宣布判处他火刑。

1600年2月17日凌晨2时,罗马塔楼上的悲壮钟声,打破夜空的宁静,抖落树杈上的冰凌,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这是施行火刑的信号。一群群悲愤的市民涌向通往鲜花广场的街头,向这位为真理而勇敢战斗的英雄作最后告别……

干柴点燃了。人们含着泪水,胸前划着十字。

干柴越烧越旺,布鲁诺在烈火中永生。

这就是我想要打造的情景科普。有科学知识,又有情景,二者融合。

3趣味科普

趣味科普是科学知识与趣事相联系,用趣事包装科学知识,将趣事渗入科学知识之中,使二者融合为一的科普。刻板、严肃的科学面孔经过包装,能呈现清新靓丽的容颜,让读者愉快地感受科学知识,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

在《功夫海象杰克逊模仿秀》中,我不直接讲海象的结构、习性和作用,而是先讲些与主题有关的趣事。这些趣事要有新意,不能炒冷饭。现在许多中小学生,跟他讲爱因斯坦他不一定感兴趣,袁隆平是谁,他不一定知道,可是一提起周杰伦、蔡依林,他们就有许多话可说。所以我介绍海象,就从摇滚天王杰克逊开始,描述一只海象惟妙惟肖地模仿杰克逊的舞步来引起读者对海象的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海象的知识,科普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杰克逊是许多小朋友很熟悉的哦。

4时尚科普

时尚科普是科学知识拌入时尚元素,并与当代社会流行的生活方式亲密接触与互动的科普。时尚科普与当前社会的时尚相伴而行,用流行的新事例、新语汇来进行表述,能凸显时尚感与亲切感。

眼下,很多时尚元素跃入青少年心中,他们的语言也不断翻新,什么“超女”、“好男儿”呀,什么“雷人”、“给力”呀,如果作品能导入这些用语,他们读起来就会感到亲切。写人和事也要现代一点,不能总是“老古董”,年轻人会有陌生感。

写动物发声,如一上来就写振动,频率,多枯燥呀。他不看了,还不是一场空?于是,联想起曾风行一时的“超女”与“好男儿”,为什么不从他们身上打注意呢?这样,“海洋里的好男儿与超女”出炉了。

写鱼儿变性,先写我国著名舞蹈家金星和韩国影星河莉秀曾经是小男生的故事,就连郭晶晶跳水和刘谦春晚变魔术的镜头也借用了一下。

这就是我要打造的“时尚科普”。是不是有点新意?不这么写,在孩子们面前,我们就是“落伍”者,谁还要读落伍者写的东西?没人读,只好“抚凌云而自惜”了。

5悬念和美感

写好科普作品,除了新的理念,还要有具体的写作手法,用新颖的构思表达作者的心声。为此,我主张科普创作中运用蒙太奇技巧,借用电影中的手法,来组合科学元素,以便在人文立体科普的基础上,拼装出一篇和谐、流畅、美感的作品。

蒙太奇是电影剧作家创作剧本和导演写分镜头剧本时使用的技巧,它是将分散的、孤立的镜头、场景,按照剧情的要求,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展现全剧的主题。它是电影艺术的独特形象思维方法,可以把影片提升到美学和哲学的高度。

科普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如同电影,它有一个要阐明的主题,有许多如同镜头、场景一样的科学元素和情节,这些元素和情节往往也是分散的、孤立的。如何把它们按照主题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成为一篇完整的科普作品,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例如,有3个科学元素,一是蓝天碧海,二是科学考察船,三是污染的海洋。不同的蒙太奇运用,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若采用一、二、三组合,得出的结果是海洋遭到了污染;若采用三、二、一组合,你就会感到污染的海洋得到了有效的防治。

蒙太奇可以说是电影的灵魂,它也应当能在科普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悲壮冰洋探险》中,写挪威与英国探险家逐鹿南极点时,我采用“交叉蒙太奇”手法,效果较好。有读者说,看这段描写,很紧张,很有悬念,有一口气读下去的强烈欲望。

这样写出来的效果,我以为比平铺直叙要好,它营造了一种氛围,一种欲望,因而能吸引读者。

为了增加科普作品的文学性,使科普作品更好地与文学相结合,我借鉴了“抒情蒙太奇”的手法。这是一种在讲科学知识的同时,用超越科学讲解的文学描述,进一步阐明科学主题,它可以将科学知识文学化,增强可读性。如在“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中,是借台湾歌星孟庭苇唱《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歌曲来帮忙的。

6五种科普蒙太奇

蒙太奇技巧通过对素材的选择、取舍和组接,可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可以引导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联想。每个素材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通过多个素材的组合,就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科学时空。

参照电影蒙太奇理论,结合自己科普创作体会,我在人文立体科普理念基础上,提出适合科普创作的5种蒙太奇技巧。

6.1 单线蒙太奇

它沿单一的一条线,按照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有节奏地、一气呵成地把科学内容叙述出来。这种方法要求文字通俗,绝忌过多的科学术语。这是最通常的一种创作方式,它的最大缺点是容易产生单调感。

6.2 交叉蒙太奇

它是将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叙述,最后汇合在一起,构成一段完整的科学故事或情景。这种技巧很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上面引述的阿蒙森一节就是一个例子。

6.3 倒叙蒙太奇

它是先将所要阐述的科学结论亮出来,然后再从头一一论证。这种写法能给读者遐想,激起他想了解科学家的思辨过程。在《一桩天大的海空奇案》中,就是先亮出美国国会给60年前在大西洋百慕大海域失踪的27名美军官兵授勋的情节,引出一桩奇案,给读者一个“谜”。读到这个开头,他肯定想继续读下去,了解到底是什么案情。

6.4 比喻蒙太奇

它是用人们熟知而又与某些科学现象有相似之处的人文现象来作比喻,引起读者的联想的写作方法。如在《似花非花笑里藏刀》里,我用“笑里藏刀”这句成语,暗示着海葵就是这种笑里藏刀的海洋动物。这样一比喻,读者也会产生一种好奇心,急于了解海葵究竟是怎样笑里藏刀的。

6.5 抒情蒙太奇

这是一种在讲科学知识的同时,用超越科学讲解的文学描述,进一步阐明科学主题,使科学知识文学化,充满诗意。前面引述过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就是一个说明。

作者简介:

雷宗友,上海海洋石油局高级工程师。

浅谈地震与地震工程学 篇4

地震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 要了解地震的危害, 就必须先了解地震及产生危害的原因。

1) 地震的产生

地球是一个有着6578公里平均半径的椭球体, 可以分为地壳丶地幔丶地核三个部分, 人们对于地球的探究一直在进行, 于二十世纪初, 在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大陆漂移学说就已经被提出了, 并且科技的发展也为其带来了有力证据:各个大陆地形彼此可拼合, 岩石的古地磁痕迹以及地震观测数据等等。同时也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板块构造运动的概念也被提出, 板块构造运动即是地震产生的宏观原因, 而诱使地震发生的局部机制, 则是地质断层的突然断裂滑移, 产生地震波能量辐射, 利用弹性回跳理论可以给出如下解释, 地壳运动的能量并不是随时都在释放, 而是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在断层局部处长期进行累积, 当应变达到一定程度时, 断层则会在某处发生相对位移释放累计的变形能而产生地震。

2) 地震危害的产生

在震源处的岩层突然释放出的应变能, 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波就是地震工程学上所称的地震波, 其中包含了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以及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 面波的周期长, 振幅大, 衰减慢, 所以面波对于建筑物的影响更大。地震波不仅直接对建筑物造成影响, 同时地震波还会经由局部场地条件下放大, 产生接近于某一特定高度建筑物自振频率的地震波, 从而引发此类建筑物的自振而发生更加强烈的破坏。不仅如此, 地震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次生山地灾害和火灾等, 在地震后又产生新的破坏影响。

由于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巨大, 对建筑物的破坏十分严重, 发生又具有突然性, 人员财产都难以撤离, 所以地震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 以我国汶川大地震为例, 此次地震造成了四川丶甘肃丶陕西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地震遇难人数达6万9千余人, 受伤37万余人, 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人民币, 地震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这也体现出抗震防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 地震工程学的历史及存在意义

地震工程学, 是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 当时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的欧洲国家就已经通过总结得出了经验公式来设计房屋, 即按照房屋重量G的某一百分数k (5%或10%) 设计水平地震力F=kG, 来作为设计依据, 这可以看做地震工程学科的萌芽【1】, 在五十年代以前, 地震工程学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的抗震需要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 1956年第一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4年之后又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 虽然当时地震发生的规律还很不清楚, 地震工程理论还很不完善, 地震动记录以及资料也是少之又少, 但是地震力的反应谱理论得到了国际认可, 地震工程学在此时正式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到了60年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仪器的发展也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地震动记录也有了足够的积累, 更加重要的是土木工程学科的推动作用, 由于60年代大力发展的核电站工程有极其严格的抗震性能要求, 地震工程得以进一步到真正的大发展阶段, 发展至70年代, 近海石油平台的发展又让地震工程学延伸至海洋领域, 我国也紧跟着世界的步伐, 在抗震防灾方面也有突出成果, 在1998年3月颁布施行了第一部地震工程学方面的重要法律《防震减灾法》, 标志我国在地震工程学方面有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也标志着我国进入法制化规范抗震防灾阶段。纵观地震工程学的历史, 虽然短暂, 但也不得不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 在1956年第一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时, 参与国家仅11个, 会议论文仅40篇, 参与人数仅40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1984年举行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参与国家已经增加到42个国家, 会议论文增至八百多篇, 与会人数增至1500余人【2】, 规模增大了数倍以上, 也说明了地震工程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重视程度得到增加以及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地震工程学有其非凡的意义, 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巨大影响, 地震工程学需要根据现有的地震资料, 保证安全、经济又合理的前提下, 确定抗震设防技术措施、加固措施以及工程鉴定标准, 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设计、抗震鉴定与加固、确定抗震规范、划分地震区等。地震工程学不仅仅可以作为一门学科, 也可以说是一种抗震防灾救灾的工程手段, 在工程抗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3. 结语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为了尽量减小这种灾害的损失, 我们必须研究地震的作用机理和可能引发的各种损失, 大力发展地震工程学, 并把地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于工程建设中, 保证每个工程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同时也应当考虑到经济因素, 从工程本质上着眼, 力求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结构物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最终目的还是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我国处于欧亚大陆东部, 也位于两大世界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 地震区域广阔而分散, 地震频发且不乏大震, 每一次地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 必须进行进行两方面的工作:地震预报和地震工程两方面的工作, 而地震工程学正是为地震工程工作服务的科学, 本文旨在整合介绍地震及其危害, 并阐述地震工程学的历史以及存在意义。

关键词:地震危害,地震工程学,历史,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聿贤.中国地震工程五十年[J].建筑结构, 1999年10月 (第十期) .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征文 篇5

地震了,我们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不用去大喊大叫,比这比那,四川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那里就是我们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能干瞪着眼看着,要伸出手来互相帮竹,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出多少力出多少力,这就是我们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也就是我们的分内事,至于其他的,我不想说太多,中国人历来是团结的,国内有事,国外华侨也捐资相助,这就是龙的传承,放下一切,为了奥运,为了地震中正在受苦的兄弟姐妹们,我们要敢于破除谣言,鉴定我们的信念,做些我们能做的事。

生活离得太多不如一压不倒不去的人们,今天的地震也改变不了我们中国人坚强的心。地震的挑战,更加让我们坚定支持奥运的动力。1976年的蓝光闪过之后,看看现在的唐山,造就一派欣欣向荣,再也看不到那瓦砾的痕迹,四川文竹的地震现在造成的巨大伤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重建,许多年以后那里依旧绿草如茵,层峦叠荡,我们的生活也会一天更比一天好的。灾难总会过去,虽然痛苦会残存很长时间,不过大家的爱心会温暖所有的痛者。

这次是我们家里有事情,我们手足之间相互帮助就足可以顶过灾难。当然外人的援手我们也感激,不过我们决不乞求别人的施舍,我们奋斗,就会有美好的明天。我们是中国人,有理由,也有信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这里的地震不会影响到奥运会的礼炮声,这就是我们的原则。爱心每个中国人都有,这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的传承。不管别人怎说,怎么看,我们仍旧要做好自己,我们做的是不是去给别人看的,我们长耳朵也不是为了听谣言的,眼睛和耳朵就是为分辨是非的。所以中国从远古到现在依旧强盛不衰。

地震科普 篇6

关键词:群测群防;地震宏观观测;作用

伴随我国地震灾害活动的频发以及广大群准众对地震工作要求期望的提高,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显得日益迫切。群测群防作为一种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其内容主要是通过发动群众的力量,通过对地震灾害发生前兆进行宏观观测和调查,从而及时发现地震灾害、快速进行灾害预警、以及做出有效地震灾害避险,从而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措施。因此,在地震观测工作中全面发挥出群测群防和宏观观测的作用,对于提高地震观测结果的可靠度,提高地震短临预报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现状

自我国在2008年的5月12号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民众对群测群防和宏观观测的认知度也随之提升起来,逐渐开始认识到了地震宏观观测工作对地震监测的重要性。并且,我国地震部门配合立法部门也开始对我国的《防震减灾法》进行了修改,在修改完成的法律法规之中,对群测群防工作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在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和引导个人和社会组织展开有关地震观测的群策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测。这一法律条文的出台,也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响应,并相继出台了有关群测群防的方案和意见。近年来,地震部门特别是基层部门积极开展地震群策群防“三网一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建设,重点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点,使得我国群策群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2.地震宏观观测的科学依据

地震学的研究成果披露,震前极震区附近地球物理化学场有着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引起井水和声、光、电等宏观异常的直接原因。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动物在长期適应自然环境的生存斗争中,形成了灵敏的感官,足以对震前地球物理化学场的变化做出强烈的异常反应。这就给地震短临预报和群众性的震前自防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开展地震宏观前兆的观测,是一项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利用地震灾害发生前动物、水位、地光、水质和地声等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宏观前兆现象,通过对这些客观现象异常变化情况的观测,可以为临震预报地震的实际发生情况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地震宏观观测在地震监测中的作用

震前一段时间内,极震区附近出现水井、动物、气象以及声、光、电等临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记录古而有之,又被近期许多大震的震例所证实。特别是1966年以来,邢台、海城、松潘等大地震,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宏观前兆资料。 首先,对地震监测工作来来讲,宏观观测方法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其次,对地震宏观异常情况进行观测,是在短时间内研究和判断地震灾害情况,对地震灾害及时做出预报的一种手段[1]。此外,开展地震宏观监测方法宣传,还有助于帮助相关部门加强有关地震灾害防护思想的宣传工作。

4.地震宏观观测内容和方式的最新进展

由于人自身感官的灵敏度相对较强,所以人们往往会将自己靠感官直接察觉到的地震异常情况称之为地震宏观异常。就目前来看,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复杂多变,其中,异常种类有几百种 、异常现象则多达几千种。通过对这些种类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可以被划分成地下水异常、地声异常、生物异常、电磁异常、地光异常以及气象异常等五大种类[2]。此外,由于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其中的部分异常情况还不能够得到科学的解释。由于自然界出现的绝大多数异常现象与地震并没有联系,因此在发现宏观异常后,不能轻易下定结论,因排除干扰因素,通过时空判断、特征和强度分析,开展必要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结论。5.地震宏觀观测管理的最新建议

5.1完善法律制度,强化群测群防工作。群测群防工作仍然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将群策群防这一方式纳入到其相关的法规政策中,在法律上给予这一地震监测方式充分的肯定,并完善与之相关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我国各级地震监测部门和相关组织机构应该要结合本地区的地震地质情况等,检查、督促并落实有关群策群防和地震宏观观测的各项工作。

5.2加强宏观观测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要想提升宏观观测的质量和效果,各地区该项工作的管理者还应该要对宏观观测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宏观观测技能培训教育,对广大群众进行各种方式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预防震灾的警惕性,提升宏观观测人员观测地震宏观情况的水平和职业素质,以便能够将宏观异常观测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

5.3专群结合,充分发挥专群力量。我国各级地震部门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各个宏观观测点进行全方位的现场调查,随时把握现场观测点的异常状态,充分发挥出专业地震工作人员和监测人员在捕捉和判断地震异常情况工作上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各种异常观测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此外,应该要全面发挥出“三网一员”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作为当前我国地震监测部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地震宏观观测及群测群防是进行地震监测和提高短临预报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对于地震监测部门业务提升和建设工作来讲,要想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质量,就一定要认识群测群防的重要性,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来进行地震宏观观测的方法,为我国地震部门监测工作发展和临震预报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贺联山,贺慧明,汤江峰.论抗震防震一体化和地震部门职能转型的必要性[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01(10):78-81+102.

[2]车用太,刘成龙.汶川地震后关于地震预测问题的再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08,10(10):1-6.

地震科普 篇7

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据200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 截至2007年12月31日, 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 居世界第二, 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CNNIC预计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

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挥, 近年来我国网络科普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网络科普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 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网络上以网民为对象开展科普活动。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 网络科普将视觉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结合在一起。相较于传统科普方式来说, 网络科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虚拟博物馆、网络直播、网上实验、互动游戏等网络独特的科普方式, 使得网络科普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度。

从网站的运营和建设来看, 科普网站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类是专门科普网站, 另一类是不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非专门科普网站中的科普栏目。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网站中, 专门科普网站相对来说更为专业, 但无论是从科普内容数量, 还是从浏览网民的数量来看, 专门科普网站都远不及非专门科普网站。因此, 本文拟对非专门科普网站中的科普内容现状做一分析。

1 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内容现状分析

以下对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内容现状的分析, 主要包括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站、聚合网站、博客、政府网站和在线文献数据库等。

1.1 综合门户网站

综合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服务。在我国, 典型的综合门户网站有新浪、网易和搜狐等。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科普频道、健康频道、母婴或育儿频道等。科普频道一般是设于科技频道下的子频道, 如新浪网科学探索频道、搜狐网科学频道、网易网探索频道等。科普频道的内容通常包括:科技新闻动态板块, 天文航天、历史考古、自然地理、生物等各领域的科学知识板块, 人物在线访谈、科技专题等深度报道板块, 博客、论坛等互动板块, 以及视频、图片区等。此外, 科普频道一般还会与若干科技类报纸、期刊、科教电视节目等开展合作, 将这些传统媒体的内容放在网上。

从对综合门户网站科普频道的分析可以发现, 综合门户网站科普频道可以依托本网站的各种资源进行科普内容建设和资源整合, 因而科普内容比较丰富, 展现手段多样, 能够在科普过程中将科学性和娱乐性较好的结合在一起。例如, 健康频道、母婴或育儿频道的主要内容是医药卫生健康、育儿方面的专题性科普知识, 除一般的文字介绍外, 通常还有博客、论坛等互动板块和视频区等。

综合门户网站访问量很大, 据粗略统计, 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的日均IP访问量共可达到40万左右, 科普内容网页总字节数在17GB左右。

1.2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 (Search Engine) 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 并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 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面对海量网络信息, 越来越多的公众选择搜索引擎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因而近年来搜索引擎的使用率直线上升。百度是我国著名的中文搜索引擎, 依托其强大的服务功能, 提供了知道、贴吧、百科等相关科普内容服务。

百度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 与搜索紧密结合, 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 自动生成讨论区, 使用户能立即参与交流, 发布自己所拥有的和所感兴趣话题的信息和想法。百度贴吧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学术学科和自然两个一级主题中。在这两个一级主题中, 共设有166个二级主题, 每个二级主题下平均约有近3000个三级主题。

百度百科是一部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 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访问并参与撰写和编辑, 分享并奉献自己的知识, 从而共同编写成一部百科全书, 并使其不断更新完善。百度百科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地理、自然、科学这三个一级开放分类中。在这三个一级开放分类下, 共有293个二级分类与科普相关, 每个二级分类平均约有1600个词条。

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 用户自己根据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其他用户在积分奖励机制的激励下来创造该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 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 从而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百度知道中的科普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养生、理工学科、医疗/疾病这三个一级问题分类。在三个一级分类中, 包含44个二级问题分类, 每个二级问题分类中平均约有51000个已解决的问题。

1.3 网络视频网站

网络视频是指以WMV、RM、RMVB、FLV和MOV等内容格式为主, 可以在线通过Real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Flash、QuickTime 及 DivX 等主流播放器播放的文件内容。网络视频网站是指主要提供各类网络视频服务的网站。在我国, 网络视频大型网站主要有我乐网、优酷网、土豆网。

网络视频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科教频道、文化频道、专题频道等。我乐网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社会科教频道的子频道中, 包括教育、探索、知识、语言等子频道。土豆网有自身专门的科教频道, 下设英语、百家讲坛、新概念英语、新东方、科教等热门标签。优酷网设置科教频道, 按照时间分为今日、本周、本月、历史等不同部分。

视频类网站的访问量巨大, 部分视频网站只保留一定数量的科普视频, 并将播放次数较少的视频剔除掉,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普视频的更新换代, 从而使网站中的视频保存了旺盛的生命力。此类视频网站中的视频点击率比较高, 推广程度较好。我乐网和优酷网均采用上述机制, 对相关视频实行低播放率淘汰机制。据估算, 这两个网站共拥有约5000个科普视频, 平均点播次数为11万。

另外, 部分网站保留了全部历史视频, 此类视频网站中科普视频数量庞大, 但单个视频的点击率相对较低。正是基于此种机制, 土豆网拥有约19万个科普视频, 但点播次数远不如我乐网和优酷网, 其平均点播率不到1000次。

1.4 网络游戏

这里的网络游戏是指广义的网络游戏, 既包括利用TCP/IP协议, 以互联网为依托, 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 也包括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操作的的单机版游戏, 还包括可以从互联网下载的单机小游戏、手机游戏等。

从游戏形式及其传播的潜在内容来看, 互联网上的网页小游戏和可下载的单机小游戏成为网络游戏中传播科普知识的主导力量。例如, 新浪网的小游戏网页中, 《保卫绿岛生态环境》是一款介绍工业污染、暗含保护环境知识的小游戏, 在迷你游戏排行中一度排行第五;在007小游戏网站中, 《怪怪水族馆》是一款介绍海洋生物的小游戏, 在游戏排行榜中也位列前十;在天天小游戏网站的益智类游戏中, 下载量最高的《小小神厨》为11000次, 而《世界奇迹魔拼图》、《化学守城》、《原子结构图》等涉及地理、化学、物理等科普知识的游戏下载量范围为1000到3500次, 相比于《小小神厨》并没有明显的劣势。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吸引着广大青少年, 甚至是中年工作者。2007年CNNIC报告显示, 26.6%的网民选择“网络游戏”为网络服务的主要功能。由此可见,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科普的新生渠道, 对科普的推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网络游戏传播科学知识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对它的开发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要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还应该注意游戏情节中的科普分量和科普内容等, 以免知识氛围太重而降低了人们对游戏的亲近度, 亦或游戏氛围太重而降低了科普的教育效果。

1.5 手机网络

手机网络是指基于手机移动通信技术而形成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它由内容提供商 (如空中网) 和技术提供商 (如中国移动) 共同组成。中国目前拥有5亿多名手机用户, 是全球第一大移动通信市场。随着3G和其它通信技术的普及, 中国将有更多的手机用户成为手机互联网用户。

移动梦网和空中网作为我国著名的手机网络信息提供商, 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移动梦网的“手机读书”频道包含有历史、军事、科幻等与科学知识有关的内容, 而WAP服务定购中设有专门的“科普知识”、“掌上科普”业务, 极大的方便了手机网络用户对科学知识的需求。空中网设有“科技”和“探索”频道, 能够对相关科技知识进行解释, 使手机网络用户在获取新闻的同时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手机网络具有快捷、方便、受众群体大、普及面广等特点, 这些特点为其开展科学知识的普及提供了极大便利。值得注意的是, 手机网络的技术手段、收费制度会对人们定制科学知识产生影响, 受众可能会因为手机网速较慢、收费较高而放弃对某些科学知识的了解。因此, 有关部门应该通过立法、资金支持等手段降低科普知识的定购价格, 使科普知识真正在手机网络上有效传播。

1.6 聚合网站

聚合门户网站是一类通过会员站放置链接代码, 把访客从会员站吸引到自己网站, 再通过交换流量的方式反馈给会员站的网站。聚合门户网站采用web2.0技术, 使用户可以获取并重组包括其它用户来源的数据, 实现共享。聚合技术在互联网上呈现多种形式, 如社区聚合、新闻聚合以及博客聚合等。聚合社区网站以奇虎、大旗网为典型代表。

以奇虎为例, 其“历史”、“探索”和“经验”等频道设置的内容与科学知识相关。历史频道中, 考古主题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 如对灭绝生物的介绍等。探索频道关于科普的内容则更为丰富, 设有“宇宙空间”、“地球探索”、“考古发现”、“生命奥秘”等多个栏目, 且每个知识解说都配有相关的图片。“经验”频道覆盖面广泛, 其涉及的科学知识主要为生活百科、健康保健、育儿知识等专题, 例如, “健康帮”中有777个相关问题贴, “育儿帮”共计398个问题贴。

大旗中有关科普知识的内容分布于猎奇频道中的科技报道、生命星球、天文地理、人类奥秘等栏目。各个栏目内容丰富, 形式活泼, 且标题大多十分引人入胜, 在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同时介绍了科学知识, 寓教于乐。

奇虎历史频道和探索频道的日均IP访问量均为3960, 大旗的猎奇频道访问比例占整个网站的5%, 日均IP访问量达到19050次, 两个网站的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250MB左右。

1.7 博客

自2002年博客概念引入我国以来, 博客市场有了飞速增长。2007年12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公布了《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7年11月底, 中国注册的博客空间约7282万个, 博客作者人数4700万, 这意味着平均每30个中国人、每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博客作者。

博客圈作为具有相同知识背景或者相同爱好的人员组建成的网络社区, 是一个互相传播信息、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与科普有关的博客圈则成为博客成员之间互相传播科普信息的有利工具, 同时也是圈外人士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园地。

新浪博客圈作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客社区, 其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博客圈的类别设置来看, 在新浪博客圈“科学探索”类别下, 有312个博客圈, 在“自然”类别下, 有165个博客圈, 在“医药健康”类别下, 有548个博客圈。从人员规模来看, 各科普博客圈的成员人数不等, 规模较大的如“我们爱科学”博客圈, 现有圈子成员2151人, “科学乐园”、“天文爱好者”、“电子学交流圈”圈子成员数也在600至700人之间。虽然博客圈的访问量受其成员规模、内容丰富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大小不一, 但是如此多的博客圈累计在一起的效果则不可小觑。粗略估计访问总量超过10000的科普博客圈有150个, 参与科普博客圈的博客成员约有15万人。

科学网博客频道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博客群, 截止到2008年2月, 已开通1300多个博客, 博客作者均为生命科学、医药健康、基础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科学、资源环境、前沿交叉、政策管理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这些博客中, 很多都开有科普文章板块或是含有科普内容。开设科普板块的例子有武夷山的“科普小兵”专栏、王鸿飞的“科普”专栏、周可真的“科学之思”专栏、蒋高明的“科学人生”专栏等, 含有科普内容的典型代表有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李淼, 其博客上有100多篇关于理论物理知识的文章, 从2007年8月开博到2008年2月, 访问量已超过13万次, 网友评论360多条。另外, 生命科学领域的刘念龙所撰写的博客文章中, 绝大部分都关系到身体健康, 访问量已达到76000次, 网友评论125条。

1.8 政府网站

政府网站主要有中央级政府网站、省级政府网站和地市级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 这类网站提供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职能、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新闻动态、专业服务、统计信息、搜索引擎、交流互动等。政府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公益性行业部门的科普频道, 例如, 有关环境保护的“环境科普”频道, 讲解地震知识的“地震科普”频道, 介绍气象变化的“气象科普” 频道等。

通过考察公益性行业部门政府科普频道我们发现, 在栏目命名上, 中央级和地市级政府网站频道一般直接以“XX科普”命名, 如环境科普、地震科普、气象科普等, 比较容易识别, 而省级政府网站多以“科普知识”、“科普宣传”、“宣传教育”作为栏目标题;在内容设置上, 这类频道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介绍、科普管理办法讲解、科普动态展示等;从表现形式看, 这些频道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为主, 较少有科普视频和FLASH展示。

据估算, 目前中央级公益性行业部门政府科普频道, 如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三个部门的日均IP访问量约为1000, 其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7MB左右;省级政府网站科普频道内容总字节数在60MB左右;地市级政府网站科普内容总字节数在700MB左右。这说明, 在资源质量和知识展示形式上略显简陋的政府科普频道着实较难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1.9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Digital Library) 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 是一种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从实质上说, 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的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 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技术领域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超星数字图书馆 (www.ssreader.com) 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 拥有最丰富的数字图书资源, 设文学、历史、法律、军事、经济、科学、医药、工程、建筑、交通、计算机和环保等几十个分馆, 目前拥有数字图书十多万种。随着各大高校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的日渐重视, 超星图书馆被全国大部分重点院校购买使用, 可以说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受众数量十分庞大。

超星数字图书中, 科普图书主要分布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天文、地球学、生物科学、航空航天以及环境科学等分馆中。其中历史地理类的科普图书共有425册, 自然科学类图书共计138册, 天文、地球学类科普读物有13本, 生物科学8本, 航空航天10册, 环境科学4册。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 除地理类以及自然科学类图书的数目超过百册外, 其他分馆中科普读物的种类都很少, 其馆藏中的书目主要为各门类的学术研究类图书或专业类图书。根据ALEXA排名, 超星图书馆的日均IP访问量为7200。

1.10 在线文献数据库

在线文献数据库是网络上期刊文章、报纸新闻等文献资料集中出现的场所。按照数据库的领域不同, 在线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领域也不尽相同。在我国, 在线文献数据库的大型网站主要有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在线文献数据库中主要是专业学术文献, 但也包含一部分涉及科普内容的文献。

中国知网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设置了科普动态、前沿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科学史话、科学生活、科普人物、科技发明等子栏目, 这些子栏目中的科普文献涉及生命科学、地球故事、万物之理、星宇迷尘、科技之光等诸多领域。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含有约60万篇含有科普内容的文章, 该库的日均IP访问量约为250。

万方数据库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在科技动态栏目中。科技动态栏目中的新闻主要来源于《科学时报》、《北京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媒体, 以及如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络媒体。科技动态栏目中的科普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自然、航空航天天文、考古、地理环境生态、医药健康等诸多领域。

2 发展网络科普的建议

在对上述各类网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对网络科普的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2.1 政府积极引导并调动全社会的网络科普资源

科普资源不仅分布于公共资助的公益性科普网站或科普频道 (政府网站科普频道是典型代表) 中, 还大量的存在于各种商业性或非商业性的网络传播平台上。公益性科普网站是政府扶持网络科普力量的一个有效抓手, 但目前我国公益性科普网站数量较少、影响力较弱, 仅仅依靠这些网站来做网络科普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效力, 也是对丰富的网络科普资源的忽视。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网络科普的发展, 既要扶助公益性科普网站使其建设的更好, 扩大其影响力, 同时也要重视对其他网络平台上的科普内容建设的引导和鼓励, 比如综合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中的科普内容等。商业性网站的科普内容较为丰富, 访问量也较大。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选择一些影响力大、访问量高、内容建设较好的商业性网站的科普相关频道给予一定资金扶助和精神奖励, 增强各种商业化网络平台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的动员多方面的网络资源共同为网络科普事业贡献力量。

2.2 以“受众”为中心, 针对受众需求提供网络科普产品

网络强调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尤其是在web2.0时代, 用户个性化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在选择网络信息时常常以个体价值需求为取向。因此网络科普要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有效发挥效果, 需要在科普形式、科普内容等方面针对受众需求和喜好提供相应的科普产品。现在网络游戏很受年轻人喜欢, 因此可将科普内容以网络游戏的形式来展示。另外, 网络视频广受网民欢迎, 浏览量很高, 将公益性的科教电视栏目或专题片放到视频网站上, 是在电视渠道之外对科教电视节目的又一次推广。因此, 以受众所喜好和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促进网络传播作用的充分发挥, 能够切实提高网络科普效果。

2.3 提高科普网站运营质量

从对科普网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 目前有些科普网站建设较好, 但还有一些网站存在着表现形式单一、页面设计不够活泼、进入较慢等问题, 比如政府网站等。网站运营质量是影响网站访问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政府网站科普频道较难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 重建设轻运营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要提高专门科普网站运营质量,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丰富网站科普内容, 并多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内容呈现更加生动有趣;二是网站中转载的科普内容注明来源, 提高科普内容的可信度;三是增强网站互动功能, 设立论坛、留言板等互动板块, 给网民提供参与交流的平台, 有条件时可适时开展在线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以活跃网站气氛;四是加强网站维护, 包括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增强科普内容和新闻动态的时效性, 以及提高网站技术维护水平, 尽量减少网页链接错误情况, 提高网站进入和网页打开速度等。

2.4 加强各类网络平台的合作, 共享网络科普资源

网络科普资源共享现在比较强调的是一般科普网站之间建立联盟和共享机制。由于现在各种新兴的网络形态也承载了不少科普内容, 因此要扩大网络科普的受众面, 提升网络科普效果, 应该集聚多方网络力量尤其是新兴网络形态, 促进各种网络科普平台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例如, 一般科普网站可以与手机网络、搜索引擎、聚合网站等开展合作, 共享科普内容资源, 这对于提高科普内容的质量和使用率、促进网络科普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强, 刘兵.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3 (4) :45-49.

[2]曹红艳.媒体力量改变着科学传播的进程[J].中国青年科技, 2004 (11) :53-54.

地震科普 篇8

如今, 随着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广泛普及, 以及微小说、微漫画等微文化的兴起, 我们真正进入了“超视像”的微媒体时代。微视频作为一种短而精的内容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已成为微媒体时代的一种视频文化潮流。[1]与此同时, 互联网上也出现了不少以动画形式呈现的科普微视频, 如雅安地震发生后“飞碟说”及时推出的地震科普系列《雅安地震特辑》, 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微视频, 尤其是基于时事热点内容创作的科普动画式微视频, 以其新颖另类的内容、短而精的形式和及时快捷的传播特点, 将成为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网络科普的新利器, 在我国的科普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 科普微视频概述

1.1 科普微视频的概念

微视频一般是指播放时长介于3min~5min的视频, 内容广泛, 视频形态多样, 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 尤其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终端。其视频形态可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动画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

本文研究的科普微视频, 主要是指基于时事热点内容创作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科普动画式微视频。也即是说, 微视频的内容是基于时事热点的, 其制作多采用flash动画技术, 而非视频录制或剪辑;视频内容具有科普性、教育性, 能达到一定科学普及效果;视频的传播载体是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

1.2 科普微视频的发展

目前, 互联网上出现的科普微视频迎合了互联网微文化的发展需求。科普微视频源于近几年互联网上比较火热的flash微动画视频, 这些视频多采用flash动画形式呈现, 视频内容多涉及人们关注的时事热点, 如明恩传媒动画微视频系列和飞碟说系列。这些动画微视频内容策划风格追求新颖个性, 多采用夸张、暗示、影射、调侃的犀利表达方式;视频呈现形式生动有趣、丰富多变, 且画面切换快, 涵盖信息量大;视频配音解说语速快, 解说生动有趣;视频短而精, 长度一般在2min~5min左右, 便于快速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 动画的特性更适合于科普宣传[2]。

动画微视频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网民的关注和喜爱, 其中早期的部分视频已涉及了有关科普方面的内容, 如明恩传媒推出的《微杀手》以生动有趣的内容向受众普及了结核杆菌的相关知识。[3]但动画微视频的内容多数还只是迎合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 未能真正发挥其科普新功能。就本文所指的具有科普功能的动画微视频而言, 最具代表性的是雅安地震发生后出现的地震科普系列《雅安地震特辑》。

《雅安地震特辑》是一个名为“飞碟说”的网络视频制作发布团队, 在“420雅安地震”发生后快速推出的地震科普系列视频。“飞碟说”团队秉承“质疑也是一种关注, 科普也是一种力量”的理念, 从地震发生后的4月22日开始, 连续五天每天发布一个2min~3min左右的地震科普视频。《雅安地震特辑》的5个视频在推出后, 短短十几天后仅在优酷的播放总量达到673万多次, 支持率超过了90%, 取得了让人惊叹的传播效果。视频内容紧密结合雅安地震, 采用生动的动画呈现内容, 向受众普及地震知识, 既有尖锐质疑, 也有人文关怀。其以紧跟热点的内容策划, 惊人的制作速度, 精良的制作效果, 赢得了网民的一致好评。飞碟说的《雅安地震特辑》堪称为动画微视频紧跟时事热点发挥科普新功能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以及越来越多的微视频制作团队的加入, 科普微视频将在网络科普和应急科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科普微视频的特点

“微视频”的“微”主要在其“短”和“精”。微视频的出现及其“普众化”, 意味着我们真正进入了“超视像”的媒体时代。而本文所指的基于时事热点创作的科普微视频作为微视频的一种, 紧跟时事热点, 具有更鲜明的特点。

2.1 紧跟时事热点, 具有及时性

基于时事热点内容创作的科普微视频, 因其紧跟时事热点, 能够在时事热点的广泛关注下得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并能及时地通过短而精的视频传达具有及时性的相关科普知识, 如飞碟说的雅安地震特辑便是在雅安地震关注度最高时期推出的。因而可以说, 此类科普微视频具有一定的及时性, 能够把握受众的关注需求, 从而达到及时、真切、相关度高的科普效果。

2.2 内容生动有趣, 具有趣味性

科普微视频多采用flash动画技术实现, 丰富多变的视觉呈现形式, 使得视频内容生动有趣, 较视频录制或剪辑形式更具趣味性。《雅安地震特辑》虽然是在讲述与地震这种灾难有关的内容, 但其丰富多变的视觉呈现还是极具吸引力, 也是其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时事热点高度关注期, 只有更具吸引力的内容才能在众多相关信息内容中脱颖而出, 因而采用生动的动画形式来传达内容, 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受众的关注度。

2.3 承载科学知识, 具有科学性

当然, 科普微视频最大的特点是其承载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具有科学性。科学性在科普微视频中的体现, 应当区别于一般的科普作品, 其科普功能应当是在关注时事热点之后体现的, 即应该以关注热点问题, 讲述时事内容为前提, 并在其中自然而然地呈现相关科学知识, 达到潜移默化的科普传播效果。

2.4 视频时长短小, 便于网络传播

科普微视频的时长一般比较短, 多在5分钟以内。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社交媒体盛行的新媒体时代, 短小微视频能使网络用户更快速欣赏视频内容, 把握视频精髓, 因而更具人际传播优势。因此, 采用微视频的形式来进行网络科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5 内容精炼个性, 策划水平要求高

从目前网络上广为传播的科普微视频来看, 视频的内容都非常精炼而具有个性, 这是动画式微视频的特点, 节奏快, 内容虽短而丰富。这就对视频的策划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只有能够在大量信息中通过提炼、浓缩才能制作出高水平的科普微视频。此外, 基于时事热点的科普微视频又要有一定的及时性, 因而必须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做到能快速策划视频内容, 快速完成制作并发布, 这就更增加了其策划的难度。

3科普微视频的网络传播效果分析

本部分将以飞抵说《雅安地震特辑》科普微视频为案例, 分析基于时事热点内容创作的科普微视频的网络传播效果。《雅安地震特辑》是从地震发生后的4月22日开始, 连续五天每天由“飞抵说”在优酷网上独家发布一个2-3分钟左右的地震科普视频。《雅安地震特辑》共5个, 总共时长11分钟44秒。《雅安地震特辑》共5个, 总共时长11分钟44秒, 分别为“为什么又是四川?” (04-22期) 、“你的房子抗震吗?” (04-23期) 、“张衡真的NB吗?” (04-24期) 、“中国地震局在干嘛?” (04-25期) 、“你准备何时忘记雅安?” (04-26期) 。本文主要分析《雅安地震特辑》在优酷网上的传播情况, 详细分析如下。

3.1 各期视频在优酷网上的传播情况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 《雅安地震特辑》系列的5个视频, 截至2013年7月12日, 共被播放超过800万次, 单期视频的最大播放数超过了200万, 平均每期播放数达到1, 658, 986次, 可粗略估计该特辑的受众规模超过了160万, 这么大的受众规模是普通科普形式所不能企及的, 因而可以看出其取得了很好地网络传播影响力。

此外, 从好评率来看, 整体好评率达到了94.7%, 可见《雅安地震特辑》的视频内容得到了受众的认可, 传播反馈效果非常好。

再者, 从站外引用来看, 《雅安地震特辑》共有579, 509次站外引用, 可见其内容不仅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效果, 还使受众能够主动进行人际传播。另外, 从优酷网中国网络视频指数平台的数据来看, 站外引用较多的平台为新浪微博、人人网、QQ空间等社交媒体, 这体现了科普微视频适合通过人际传播形式进行网络传播的特点。

3.2 各期视频在优酷网上的播放指数趋势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 《雅安地震特辑》视频充分发挥了基于时事热点内容创作的科普微视频的传播趋势:在时事热点关注期视频受关注度明显高于后期。可见, 基于时事热点内容创作的科普微视频一定要具有一定时效性, 从而印证了此类微视频要由具有很强策划能力和创作能力的专业团队, 紧跟时事热点来创作发布才能取得很好的网络传播效果。

4 科普微视频的创作和传播推广模式

目前, 科普微视频的创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并未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其创作模式多为专业微视频创作团队偶尔推出一些科普微视频, 其经营模式为创作团队创作按照用户需求收费创作, 或自己出资创作后通过与网络平台合作, 通过授予播映权来收取一定费用。其中明恩传媒的《微杀手》采用的便是为需求用户收费创作的, 其需求客户为盖茨基金会;《雅安地震特辑》采用的是独自创作后与网络平台合作的形式, 其由飞碟说视频创作团队创作, 后与优酷网合作, 授予优酷网独家播放权。

科普微视频的传播渠道多为视频网络平台, 如通过优酷网、土豆网等视频网站发布视频作品, 通过社交网络人际分享模式逐步增加影响力, 最终形成大众传播的效果。

5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 微视频的发展已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逐步成为视像时代的潮流, 然而科普微视频因专业团队欠缺, 创作资金投入不足, 市场盈利模式不乐观等原因限制了其发展。

5.1 资金投入不足

科普微视频虽具有科普功能, 但目前尚未成为科普主流形式, 因而并未得到如其他科普工作的政府资金投入。目前出现的部分科普微视频多为视频创作团队根据市场需求或自身创作需求的自发行为, 这就限制了科普微视频的大规模发展。此外, 因科普微视频的市场需求和盈利模式并不清晰, 科普微视频并不能完全根据市场规律得以可持续发展。

针对此问题, 我国科普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给予科普微视频一定扶持, 比如设立专项资金, 鼓励科普微视频的发展。此外, 针对诸如地震、洪涝等灾害性事件, 还可鼓励社会公益基金参与支持基于时事热点内容创作的科普微视频, 以公益性促进科普微视频的创作发展。再者, 各大视频网站也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通过联合创作等形式, 扶持优秀的微视频创作团队针对时事热点进行科普微视频的创作, 并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 推动科普微视频的网络传播。只有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才能使科普微视频得以快速可持续发展。

5.2 专业策划人才欠缺

科普微视频对视频内容的策划要求比较高, 目前, 国内对微视频的创作技术手段已较为成熟, 但具有较高科普微视频策划能力的人才队伍还较为欠缺。

针对此问题, 应多鼓励科学家和科技传媒工作者投身科普微视频的创作队伍中, 可由科协等科普机构建立科普微视频策划人才库,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启动创作机制, 使更专业的科普人才参与到科普微视频的策划中去。此外, 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扶持带动下, 微视频创作团队应意识到科普微视频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有远见地培养一批科普微视频策划和制作的专业人才。只有专业科普人才与微视频开发团队联合起来, 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科普微视频, 充分发挥微视频的科普新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琼.产业化时代网络微视频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J].社会科学家, 2013, 1:133-136.

[2]路盛章.科普与动漫[J].科普研究, 2011 (4) :23-25+31.

地震科普 篇9

关键词:震级完备性,地震活动性,理论地震目录,matlab

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门主干学科,其理论体系建立在大量观测和实验基础上。随着数字化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资料的日渐丰富,地震研究在揭示地震活动性和地球内部结构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尚有很多信息资料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未被观测和记录,同时很多处理分析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也有待更多资料的验证。因此,模拟地震活动建立理论地震目录,在地震的活动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地位,除了弥补实际观测的有限之外,尤其在地震的实验教学中亦能用模拟资料去检验和改进现有的计算分析方法。本文参考近年地震多发的龙门山周边区域实际地震目录,讲解如何利用计算编程建立理论地震目录,使学生在实验计算中掌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验分析方法的有效手段,提高解决地球物理问题的技能,为进一步从事地球物理诸多方面的科研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地震目录的统计

地震目录资料是地震活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其完整性和可靠性对统计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地震活动性研究时,首先应就历史破坏性地震目录和现代区域性地震台网目录进行完整性和可靠性分析,选择可信的时间和震级域。历史地震目录资料是依据分析地震文献记载得到的,受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科技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记载的基本上是一些有破坏性影响的地震,对具有现代地震活动意义的小震无从监测,还可能受战乱影响出现相当程度的资料缺失情况。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区域性地震台网,70年代建设具有小震监测能力的地震台网,现已积累了丰富的仪器测定资料,但仍然存在各地区台网监测能力不同,导致大地震发生后人工无法筛选确定全部小地震,造成目录不完整的情况[1]。对于地震目录时间分布和震级分布完整性检验,通常可以通过绘制M - T震级时间分布图,估计不同震级地震资料缺失的时间范围,进一步利用Gutenberg & Richter 1944年提出的震级频度关系来检验震级分布的完整情况:

这里,M表示震级,N( M) 表示发生震级大于等于M的地震数目[2],参数b值表示某一震级地震与高一级地震的地震次数之比:

上述公式反映了大小地震间的比例关系[3],对应震级频度关系式中的斜率,描述地震事件随震级大小的分布,也就是说,高b值意味着小震在所有地震事件中比例高,低b值则反之。一般震级越低,可靠时间越短。图1a展示了1985年以来龙门山地区实测地震目录近30年的M - T图,图1b展示了该时间段内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曲线的拟合和最小完备震级Mc的确定。

二、理论地震目录的设计

如图1a所示2. 5级以上的地震在时间分布上较完整,图1b所示的b值拟合曲线的起始震级也接近于2. 5,综合考虑空间分布,确定Mc= 2. 5,并以之作为理论地震目录设计的起算震级。理论地震目录的设计需要分析实际地震活动水平,故首先把实测地震目录的时间转换为以年为单位,并按0. 1年分区间统计,如图2,可以看出在相对于1985年的第23. 5年附近地震活动突然上升,对应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 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同样,在第28. 5年附近地震活动也急剧上升,对应于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 0级地震序列,由于汶川地震震级大于芦山地震,释放的能量更多,也可看到前者的高水平地震活动持续时间较长。

根据活动水平高低相近程度划分时间段,在各时间段内按0. 1年的步长去累加统计各时间段内的地震数目,再平均到年得出各段的地震活动年发生率λ,参考此实测地震活动率λ适当微调可得出较为接近真实的理论地震目录,如( 3) 式:

用四个不同的频度分别表示理论设计各时间段内的低、极高、中等和高等地震活动水平。此外,参数b在地震活动和危险性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设计理论地震目录时也应包括b值的设计,b值的一般变化范围在0. 4 ~ 1. 6之间,同样按时间变化分段设计,如( 4) 式:

震级的分布也与b值密切相关,通过震级频度关系的推导可得如( 5) 式所示的关系式,可将与b值相关的随机震级M表示为:

其中M0为起算的最小震级,如前面提到的2. 5级,N0表示其对应地震数目,又由于M > M0,相应的地震数目N < N0,故N/N0值介于0 ~ 1之间,在matlab程序设计中可由随机函数rand随机给出这样的值,从而由( 5) 式给出随机震级。

根据( 3) ~ ( 5) 式,用matlab编程,以时间为基本变量,先生成b值,再给出地震数目和对应的随机震级,最后绘图。程序以m文件存盘,命名为generate_synthetic_catalogue. m,文件代码如下:

运行. m文件,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理论地震目录的设计与实测地震目录是相符的,第23年后的高水平地震活动反映出龙门山地区汶川和芦山两个大地震序列的活动效果,震级的模拟也在对应时间上出现了7级以上至接近于8级的大地震,故该实验设计达到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三、结 语

山西成立科普艺术团让科普艺术化 篇10

近日,山西科普艺术团宣告成立,并在当日的庆祝第十届记者节表彰会上进行了首场汇报演出。科普艺术团成员均为战斗在科学普及阵地上的科普工作者,他们将继续传承科普传播者的使命,通过舞蹈、声乐等文艺表演形式,播撒科普的种子,宣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理念,服务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山西科普艺术团是在“科普艺术化,科普群众化”精神指引下,在山西省科协领导的倡导下,由山西科技报刊总社抽调所属各单位20多名职工组建而成,所有演职人员平时是勤勉敬业,各有其职的好员工,在台上是能歌善舞,各领风骚的好演员。为了演出的需要,艺术团演职人员在正常工作之外,放弃节假日、星期天,加班加点排练,一丝不苟学习,用青春的汗水浇开了科普的美丽花朵。

山西省科协党组书记韩裕峰对科普艺术团寄予厚望,他说科普艺术团虽然是业余的,但山西科技报刊总社人才济济,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脍炙人口的科普文艺节目,不断提升科普艺术的品位。他希望通过科普艺术团的演出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艺大餐中,增强科学素质,了解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科普浪潮下科普图书的内与外 篇11

老王年轻时候,偶或在《中华武术》《武术健身》《博览群书》上发篇小文,文章后面会印上作者通讯地址,刊物发行后,就常收到贴着八分钱邮票、寄信人名址“内详”的平信。其实里面也没有寄信人信息,往往是三五张信纸复印或抄写着近乎传统迷信或预测地球前景的胡言乱语,这都可以一笑置之,要命的是后半截,要求收信人十日或两周内将此信抄写寄给十人或更多人,而且恫吓、诅咒并行,并举例云:某地的张三收到信后,按要求办了,结果很快有好运降临,得到一笔巨款(那时对巨款的想象力一般是2000—5000元,最高不超过1万元)。而某地的李四没有照做,于是若干天之内突遭横祸。这种连锁信的可恶之处,是由于没有寄信人信息揭示,叫人开封之前难免猜测是否多年失联的亲友,就好像当下在紧张工作时或正式场合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待猫着腰跑到外面摁下接听键,却是某某楼盘商铺强劲发售或“香港某富豪”的小妾急需内地优良精子之类的录音电话,一样叫人欲怒而寻不到发怒对象。

这种里面写有恶毒诅咒,包含“如果不转发就会如何遭报应”字眼的连锁信,可能源自国外。它的英语说法是“Chain Letter”。前些年好莱坞拍过一部名为《Chain Letter》的电影,讲的是一群少年因为没能将连锁信转发出去,结果遭到杀手报复的故事。看来,老王当年还是相当幸运的。

连锁信这样的东西,也只有在以前经济发展时期才会有人去做,肯热衷这类无聊游戏,那得是身心多么无聊的人啊。时光翻页到了21世纪,该族群并未销迹,而是与时俱进,搭上了科技传媒的快班车,弄出不少新的样式,特别是——人家变得不再讨人厌啦。

这两年,手机开通了微信,好多次收到过朋友转发的一些“科普知识”集束段子,多是有关蔬果、食品同食相克的,比如杮子与蟹、虾与水果、豆浆与鸡蛋混吃会导致中毒,吃榴梿同时喝牛奶会死亡,还有一些关于家电使用的禁忌,比如微波炉辐射会致癌之类。这类东西往往半夜时分发来,一副十万火急架势,似乎,稍慢一步就难免亲友惨遭癌细胞吞噬的悲摧结局,不是真正关心你的至爱亲友才犯不上如此耗费流量呢。可惜老王的饮食结构没这么复杂,先天少了这类凶险,随意瞄两眼,这一波“亲情科普”也就过去了。与上面损人不利己的相比,微信转发的这类信息绝对是亲情当家,一副义薄云天、人间大爱的架势。

做久了图书编辑,遇事动不动就会从行业逻辑上去动脑子。当时就想,这简直是送到出版人跟前的一大商机啊。转念又一想,这些知识说不定就是从咱们科技类图书中抄来的呢。上销售图书的网店一搜,果然这一类书名纷至沓来:《食物相克与相宜速查手册》《蔬果寒热性味功效禁忌掌中查》《食物与药症宜忌图解》《食物相宜相克大百科》《从入门到精通——食物相克相宜速查轻图典》《图解食物搭配宜忌》等,这类书近三四年出版得满坑满谷,指导着百姓生活中的食物生克问题,敢情微信之类快速信息传达的内容跟咱们行业出的书大同小异啊。只是买书的人少,看微信的人多,后者虽明显没有文化范儿,但传播信息倒是简明扼要,不由想到咱因此得少卖多少万册书啊,老王于是不胜唏嘘,但唏过嘘过也就那样了,毕竟自己的职业范围是人文艺术图书出版,与科技出版隔着楚河汉界哪。

前几天冬夜漫漫不思睡眠,抽冷子看了一下微信朋友圈,瞧见一个《请别在朋友圈里强奸我的智商》的文章,志在揭穿让亿万网民上当受骗过的“知识性谣言”,指出多种家电、食品压根儿不存在那些禁忌云云。看它恰与上一波微信针锋相对,于是随手给前年去年以亲情飨我的微信朋友们转发过去。人际交往就得这样“礼尚往来”。

喜滋滋地睡醒了发现,这一帖子在我做春秋大梦的时候,已经以“我读书少,我流量不多,拜托别在朋友圈里侮辱我的智商”“别再让朋友圈里的谣言侮辱你的智商”一类标题热传于网络。这一波势头之大,竟促使多家媒体的老记纷纷撰文,有家大报撰文说出现上一波令亿万网民盲目相信从而禁吃这禁用那的现象,“是科学的悲哀,也是哲学的悲哀,更显示出我国教育的悲哀——我们教育了一批不会思考的人”。好一番义正词严,可这都哪儿跟哪儿的事?吾国教育失不失败,谁规定了非得拿微信上的科普文章当作试金石?

这一类的科普小贴士,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无论正反,相当一部分都是无法单凭常识或通常文理科大中专知识去判断正误的,而有的知识本身也并非黑白分明。别忘了,知识与技能全才的时代早就过去了,2500年前,最有能耐的孔子可以一身多能,身兼教师、政客、法官,同时还是厨艺精湛的大厨、马车驾驶员、音乐欣赏家、打击乐手、远洋航海手等。最迟到西晋,全能之人已经不见诸纪录。西晋名士、有“江东步兵”之誉的张翰(字季鹰),史书上说他“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束装归家,可见是个连莼菜炖鲈鱼都做不香的主儿,要不咋会让舌尖上的故乡佳肴馋得把官都不做了呢?而现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已经不顶用了,比如物理学发展到当代,已经分野为各有分支学科的纯物理学和多学科物理学,纯物理学的五个分支是:经典力学、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多学科物理学的七个分支是:化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经济物理学、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物理学、天文物理学。物理学的全才只怕全世界都少有,更何况各学科通吃之神仙级大全才?用孟夫子的口头禅说,那可“几希”。

这些由亲情助力转发来的科普知识,咱们个人没条件去做实验证实真伪,而信息所指,事关自家性命兼父母姐妹七大伯十三姨健康,当然是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人的小命只有一次,如果不是包赚不赔的买卖,一般不舍得拿它做实验。信的话,则对自己没有损失,顶多生活上烦琐些罢了。比如,微波炉还得用,只是放进食物、拧开开关的一瞬间,人已经凌波微步飘到卫生间去了,结果是早餐加热也没耽误,俩月下来,腰身还细一圈,多好的事儿!

这两波生活科学帖子,上一波知识或者伪知识的共同特点是要人们“防”,类似于大人对小孩子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这一波则是“放”,凡是上一波网文、段子告诉人们要禁吃禁用的,这一波都在告诉大家原先的警惕错了,其实吃了没病,不吃那才是缺心眼。虽然打着声讨前者的旗号,嬉笑怒骂外加调侃,可内里的东西并没高明到哪里去。

nlc202309031251

回头想想,上一波传播的科普、生活知识,包括我们出版的食物生克书中所讲的内容(它们大多来自传统中医知识),不太可能全都正确。好在即便未必正确,但也未必对我们有害。比如,“德国禁止学前教育”不论真假,它的出现,恰可当成中国家长们大规模高投入学前教育的一剂降温贴;“火车票不能乱扔,二维码会泄露个人信息”不论真假,乱丢火车票会污染环境,不是吗?“黄鳝大都是吃避孕药长大的”,黄鳝的生长环境使它体内容纳了多种病菌,管它搞没搞计划生育,阁下少吃几条总不至于有害吧。

上面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如果站在商家、厂家立场上来看呢?结论一定没有这样淡定。不难想象,当人们前两年纷纷相信小龙虾会致癌、微波炉伤身体之后,小龙虾等农林牧副渔产品以及微波炉等家电大面积遭遇百姓自发的禁吃、禁购,销量必然受到大幅影响,老板得少赚多少银子啊,只怕跳楼的心都有了。

老王有一个假想:上一波那样出于民间的警告性知识往往比政府的宣示还具有公信力,在生活消费市场的影响下,越来越撑不住劲的厂家商家终于要出招了——请政府出面“辟谣”,程序既烦琐,效果又未必佳,而让网站删帖,也会既费钱又未必删得干净,于是乎,生产厂家和商家联起手来,祭出主动出击的招数,重金之下必有能干的段子手,亲情之下必有狂热转发的网络用户,就有了眼前这一波以“强奸”“智商”为关键词的网文……

平心而论,前一波的作者或许较多出于恶作剧心态,也会掺杂些看不得别家适销产品卖得好过自己家过时商品的阴暗心态,于是拿“科普”面具蒙了脸,次第有了那些未必害人,也未必百分百正确的生活科普小贴士。而新一波嚷着“不要侮辱我的智商”,啥意思?既没有拿出真正令人信服的论据,还捎带着骂大众智商低,人生在世,怎能如此不厚道?换句话说,前一波,弄得百姓不吃这个不吃那个,商家厂家损失不小;这一波则完全是站在厂家商家立场上的一个反扑。这两波在网络狂发的“科普”狂潮还有一个不同:前一波挽救了包括小龙虾在内的无数小生命,具有护生思想,始作俑者竟暗含几分佛性;后一波的推手则十分的明火执仗,一股脑儿的商业气息。

还好,近两个月时间过去,图书市场上尚未见到紧跟第二波微信科普浪潮而起的出版物,该不会是还在紧张编辑之中或正在印刷流水线上,保不齐新年过后就要上市吧?如果那样,当代中国出版界的不争气表现可真叫我彻底瞧不起了。

说了这么多,换个角度看,这两波(伪)科普浪潮,非关百姓智商高低,分明是早些年连锁信党的余孽们在如今信息大爆炸、大拥挤的时代,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即在意淫的情景中轮奸知识。出版行业特别是专事科技图书出版的公司,需要的不是闻风而动,或者哪一波网络信息来临就立马跟在后面上赶着组稿、出书、卖书,而是应当站得更高一些,让自己的大脑在当代科学和文化知识中占据制高点,才能八风不动,一切按科学规律和文化产业的规律来办事。做人要有底气,做编辑也得有底气才好啊。

地震科普 篇12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 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截至24日14时30分, 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 失踪21人, 11470人受伤。

截至25日, 雅安三个重灾县已公布高达1693.58亿元的经济损失数值。该值至少是其上年GDP总和的21倍。震后恢复资金有其独立的国家评估程序和标准。同时, 正在进行的多层级灾情损失评估, 也将为后续评估提供基准数据。

暂不谈三县千亿经济损失的真实性与否。回顾汶川地震震后重建,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2008年6月30日发布实施。政策措施支持范围覆盖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的各方面, 同时重点支持城乡居民倒塌毁损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恢复重建) , 我国震后主要补助措施有: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中央补助700亿) 、地方财政补贴、受灾地区税收减免、个人每年补助4000元、个体经营每年补助8000元、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灾地区投放信贷等。除此之外, 还有社会各界自愿捐款等。玉树地震相关处理办法与此大致相同, 还有政府统一指导重建等, 详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组2010年6月13日编制, 组长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震后处理办法的主题思想是:政府主导、财政补贴、社会捐赠。

然而, “放养式”的地震重建方式并不能满足个人、企业在人身健康, 财产损失方面上的需求, 建立相关的地震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二、我国地震保险的现状

(一) 目前, 我国并没有专门的地震保险, 包含地震险的险种少

在人身险范围内, 寿险、意外伤害险、旅游意外险等保险责任中包含地震受损责任。购买这些保险的客户在地震中死亡或伤残将获得相关赔偿, 受伤以及接受住院治疗也将按照合同约定获得给付。

在财产险范围内, 财产险的主险一般不承保地震。部分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建筑工程险和安装工程险包括地震险。而对于企业财产险, 如果客户坚持要投保地震险, 可以通过附加险的形式投保, 但对其会有严格的限制。由于地震的涉及面和赔偿金额超过保险公司的理赔能力, 保险公司通常将其列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作为除外责任, 因此我国的家庭财产险不承保地震责任。

在车险产品中, 保险公司大多把地震列为了免责条款。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从车险合同条款中可以看到, 保险责任包括“雷击、雹灾、暴雨、洪水、海啸所造成的车辆损失”, 一般来说, 车险免责条款里会说明, 因地震造成的车辆损失不在保险责任之内。但因地陷、地裂造成的车辆损坏, 或者由于地震造成的高空坠物砸坏车辆, 可申请理赔, 但需要车主能够出示相关证明。

(二) 地震保险制度不健全, 社会上应对巨灾风险意识较弱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 一般在经历巨灾的两年左右, 受灾当国就会出台相应的保险管理制度来应对日后类似状况的出现, 从而提高当国应灾能力, 稳定社会秩序, 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然而在我国, 此方面的政策措施甚少, 尤其针对地震保险的相关制度几乎空白, 直接导致了受灾风险的大大提升。一旦发生巨灾, 将对我国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现今, 虽然有部分人承认自身存在巨灾风险, 但很少有人愿意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转移这种风险。人们对于这些巨灾的看法往往是逆来顺受, 甚至更有不少人完全依赖于社会救济或政府补贴, 最终, 这种心理导致其陷入恶性循环, 保险意识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因此, 对于地震险机制的完善,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需要政府、行业、公众的共同参与。

三、日本地震保险制度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 同时也是地震保险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下面我们主要介绍日本的地震保险与再保险, 并比较得出其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一) 地震保险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923年, 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关东大地震, 造成14.2万人失踪和死亡, 25万栋建筑物被毁, 损失巨大。关东大地震后, 日本开始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地震保险制度。1966年, 日本国会先后通过了《地震保险法》和《地震再保险特别会计法案》, 初步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随后, 又相继颁布了《地震保险相关法律》和《有关地震保险法实施令》, 进一步完善了日本的地震保险体系。

而在我国并没有与地震相关的法律条文。正如袁力和王和在《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应与时俱进》中所提到的, 建议国务院发布《建立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 同时加快我国地震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 尽快制定颁布《地震保险法》等, 为构建地震保险制度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

(二) 日本地震保险的承保主体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再保险制度, 以日本家财险为例。财险公司在接受了原保险合同之后, 根据地震保险法与JER (日本地震再保险公司) 签订再保险合同, 将其所承保的地震原保险合同全额再保险于JER, JER不能拒保。JER与财险公司个别缔结了再保险合同之后, 除了一部分自留以外可办理再再保险。再再保险的渠道有两种, 一个是与政府签订再再保险合同, 其危险责任限额由日本国会决定。另一个渠道是与各财险公司签订再再保险合同, 各财险公司间的危险责任限额则是根据各财险公司的家庭地震保险危险准备金额来决定。如图1所示。

目前, 日本家财险的地震风险是以超额赔款再保险的方式承保的, 即在再保险合同中约定原保险人的自留额, 损失金额超过自留额到最高责任限额的部分由再保险人承担。日本东海大地震后修改的《地震保险法》的具体做法是:

1.1150亿日元以下的损失由JER承担;

2. 超过1150亿日元至8710亿日元的部分由日本政府和民间各承担50%, 其中1150亿日元至2596亿日元的民间部分由参与再再保险的财险公司承担, 2596亿日元至8710亿日元的民间部分由JER承担;

3. 超过8710亿日元至55000亿日元的部分日本政府承担95%, 民间承担5%, 其中8710亿日元至31850亿日元的民间部分由参与再再保险的财险公司承担, 31850亿日元至55000亿日元的民间部分由JER承担。

日本地震保险近二十年来出现了各层级责任限额不断扩大, 政府承担比例不断上升的态势, 这也充分体现了应对地震这种巨灾, 民间保险公司往往无力单独承担全部损失, 这需要政府和再保险的共同参与。

(三) 日本地震保险的承保方式与责任范围

日本地震保险的家财险会自动附加在火灾保险的保单上, 比如普通火灾保险, 长期综合险等, 保险金额一般为火险金额的30%-50%。这一方式与我国部分企财险的承保方式相同。

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日本地震保险承保因地震, 火山爆发, 或上述事故引起的海啸, 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火灾, 损坏, 淹没或土地流失导致的损失。日本是一岛国, 四周环太平洋, 往往会出现地震, 火山, 海啸的同时发生, 保险标的的近因难以确定, 共同投保有利于减少消费者的损失。而我国虽然也面临地震等巨灾的威胁, 但传统的地震带距离海洋甚远, 因此地震与海啸同时发生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点要在制定费率的时候明确指出。

因为巨灾发生的不确定性, 日本地震保险大多为以一年期为主的短期保险。值得指出的是, 日本地震保险家财险的保险标的有居民住房及其家用财产, 如家具、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 但不包括价值超过30万日元的贵重物品, 如珠宝、字画、古董、有价证券等。

(四) 日本地震保险的费率厘定

其费率由纯费率和附加费率两部分组成, 其中纯费率仅包含地震风险, 附加费率则体现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 但不包含预期利润。日本的地震保险根据地震风险大小和建筑结构 (木制或钢制) 分为4个等级, 即1等地区、2等地区、3等地区和4等地区, 并按此等级确定地震基本保险费率。此外, 根据建筑年限和抗震等级等条件, 还能够享受10-30%的折扣。

不仅如此, 日本地震保险在理赔方面也采用了差别费率的方法, 使得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不能因保险而额外获利得到充分地体现。

四、总结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 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从前不久发生的雅安地震以及较早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充分证实了在灾后重建方面, 我国不能仅仅依靠财政补贴和社会捐助, 建立并实施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应及时构建地震保险机制, 出台相关法律控制风险, 稳定社会秩序。同时, 还应该普及保险知识, 夯实保险教育基础, 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 在应对巨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地震保险机制, 但由于日本与我国的具体国情不同, 可以有取舍地借鉴, 从而构建出适合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 提高我国的应灾能力, 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雅安地震的发生叩问当前我国灾后重建模式, “放养式”的政府补贴, 社会捐款等一系列措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保险需求, 地震保险制度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如何建立地震保险机制, 建设怎样的地震保险机制, 日本在承保方式, 承保主体, 责任范围, 费率厘定等方面给了我们宝贵的经验。除此之外, 日本地震保险的一大特色就是引入了再保险, 责任累积得以分摊, 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参与的格局。地震保险制度在面对巨灾时形成一道屏障, 保证了保险业, 金融业, 乃至全社会经济运行良性发展。

关键词:雅安地震,地震保险制度,再保险,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袁力, 王和.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应与时俱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2]郭东东, 佘玲.日本地震保险体系初探[N].中国保险报, 2011-03-28.

[3]孙黎, 史本叶.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及其借鉴[J].商业研究, 2011 (09) .

[4]赵苑达.再保险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5]何霖.日本巨灾保险之进程与启示[J].灾害学, 2013 (04) .

上一篇:企业如何做好危机公关下一篇:体育课程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