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分析

2024-10-08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共12篇)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 篇1

我国大约有8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而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所以加强农村教育和进行农村体育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平衡的一项大事。2008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提出“开展全国亿万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进各类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以,深化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对积极推进农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工作质量是一个促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技能提升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课程改革”、“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相关文献,通过图书馆查阅有关“体育课程改革”、“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书籍、报刊、杂志等,对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巩义、周口、商丘三地区的9所农村中学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96份,有效问卷831份,有效率为92.75%。

1.2.3 访谈法

通过电话预约、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农村学校体育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就有关农村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等问题进行访谈,获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效果的第一手材料。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利用SPSS17.0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程改革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安排情况分析

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统计分析来看,“田径”、“球类”、“身体素质”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短跑”、“中长跑”、“跳远”等是主要教学内容,而且从各个年级内容的安排上重复率相当高,其次“篮球”、“排球”,再者是“乒乓球”、“跳绳”等项目,“足球”、“体操”安排内容较少,尤其是体操教学内容,除队形队列练习安排相对多点,像“单杠、双杠”等器械体操教学内容基本没做安排。不难看出,如此单调的教学内容,不免会让学生产生枯燥,因此学习兴趣也相对较低。我们知道,2001年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提出“体育教学内容要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为根本,可以对一些竞技动土项目进行适当改造。”“教材编写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要有较强的实效性”、“健康第一,注意选取对学生终身体育影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等,由此可见,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体育兴趣的激发均是有益的,但由于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的相对短缺和体育专业教师的严重不足,使得这些最基本的条件没有很好的执行。

2.2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完成现状的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中学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农村中学之间的差异。在调查中发现,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中学其体育器材设施相对完善,在经济缓慢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非常短缺,不但是地质的田径场地,更谈不上标准的400百米跑道,篮球、排球等器材更是缺少。所以这在很大程度大影响老师的体育内容的完成。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短跑”、“中长跑”等对体育器材需求相对较好少的教学内容完成较好,完成量分别在79.81%、86.13%和88.56%,而对“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教学内容完成量相对较少,分别为56.12%、51.11%、29.86%、37.13%,对新兴体育项目及体操类教学内容完成量更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新兴体育项目虽说健身效果、娱乐性较强,但体育教师本身缺少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二是因为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三是,场地器材设施短缺等。我们知道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载体,场地器材是教学内容完成的条件,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还要体现出教学结构的层次性,合理组合,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选择对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核心。在与体育教师和主管体育领导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知情况相对较好,有85.66%的体育教师基本了解和领悟,但对体育课程改革了解的情况不是太好,只有41.12%的体育教师比较了解,23.4%的体育教师不太了解和不了解,这说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专业知识更新较慢,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针对“体育教学内容不能科学合理完成的原因”这一问题,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调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学校教学落后等条件限制,教学条件的可行性很差。

2.3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评价和期望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改革”这一问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认为“非常需要”的为15.11%,认为“需要”的为56.36%,有21.42%的体育教师认为“无所谓”,还有7.11%的体育教师认为“不太需要”或“不需要”。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农村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存在不同看法和认同。在对“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改革原因”的调查中发现,有44.63%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能发展适应学生全面素质”,有34.12%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太陈旧不适应社会需求”,有21.25%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学内容不够吸引学生,缺乏兴趣”,由此可见,农村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的原因是多样的。对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偏向,经统计各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偏向田径占89.12%,偏向体育游戏的占88.17%,偏向球类占75.14%,偏向身体素质训练的占87.25%,而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体操类和新兴体育项目选择偏向最少,分别只占18.14%、10.16%和12.22%。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首先是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其次“安全第一”也是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像“器械体操”等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项目一般是不作为教学内容或少做教学内容。在对“影响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考虑因素”的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首要考虑的是“场地器材设施”,占71.6%,“随意安排教学内容”78.66%,“根据体育教师特长”的占51.21%。由此可见影响体育教师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最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设施”,其次“随意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也是现今体育教学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一大部分多数体育教师是根据自身专业特长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所以,在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进步。

3 结论与建议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安排“重复率”较高,缺乏“兴趣性、娱乐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各教学内容之间缺少层次性和连贯性。建议要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加强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学习,加大对农村中学体育器材的投入和支持等,要建立体育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实践有机和谐的结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的健身性与文化性结合,也要注意体育教学内容的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等。

参考文献

[1]邓小勇,王建华.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25(3):71-76.

[2]丁荣.赣州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调查与分析[D].赣南师范学院,2012,6.

[3]王保成.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选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21-23.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74-230.

[5]申向军.四川省农村中学体育师资与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52-54.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 篇2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和课程改革思路

目前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质量评价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基于此,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对现代化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在研究中发现,为了进一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体育项目丰富选修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可接受性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体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积极有效地推进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

作 者:胡俭云 谭玉芳 曾白琳 徐军敏 Hu Jianyun Tan Yufang Zeng Bailin Xu Junmin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21005刊 名:安徽体育科技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SPORTS SCIENCE年,卷(期):30(3)分类号:G807.4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 三位一体 职业体能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11-02

体育课程改革是对我国高职院校新型技术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比较,更重要的是社会人才综合素质的比拼。因此,注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方案与路径,对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体育课程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国家政策是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也本身制约着它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师资等都一定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落实和开展,体育教学无法以《指导纲要》为实施标准,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教学软件都严重束缚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1.1 硬件方面

1.1.1 体育场馆设施

体育场馆设施作为一项物质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完成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保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明确规定了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标准,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且差距还很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整个学校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

1.1.2 教师数量和学历结构

《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体育教师的数量:以体育课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课堂教学过程中每班人数必须控制在30人左右。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当中还有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教师,每班的实际上课人数都超出很多,有的甚至达到60人,每位教师每周上课基本超出10节,有的甚至达到18节,教师严重不足。

1.1.3 网络信息管理

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时代特征就是信息化,最近几年,计算机基本上已经走进了各校的体育部(室),同时专业培训也逐步展开,在教学管理上,计算机已经逐渐取代了人工计算,对体育考试成绩进行处理和评定,但是还没有建立体育管理方面得网络信息平台,还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1.2 软件方面

1.2.1 体育教学理念

各高职院校在体育课教学的理念上还是有偏差的,往往向“使学生学会运动”这一教育思想倾斜,主要还是遵循以前的教育传统(即以学科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在客观上造成一种现象——“让学生学习运动”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并不考虑“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的问题,如今的这一教育状况,对学校改革体育课程,发展体育课程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2.2 课程类型

教育部《指导纲要》有明确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开设两年的体育课程(一、二年级),一共分为四个学期,144学时;面向三年级以上的在校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而只有一半的高职院校能够履行条例的规定,其中只有少数院校有开设选项课的能力,多数院校还是只能开设基础普修课;没有丰富多彩的课程类型,广大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1.2.3 课程内容

在安排课程内容的时候,其中心都是“达标”项目,对那些人体科学知识(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传授的很少,针对性、实效性和长远性不足,课程内容不实用,基本就是延伸中学的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学生没有机会选择教学内容,学生没有选择空间和创新能力。教学形式也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层面上,即把讲解与示范、完整与分解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另外重复练习和教学比赛等也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健身教育,对那些体育知识(与职业实用性相关的)传授也不够重视。

2.高职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

高职院校如果想要构建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就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同时结合高职的特色进行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对策:

2.1课程类型多样化

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三年学制的,学生没有很长的时间能够用于在校学习,这是高职院校的基本特点,因此,体育课的课程类型应该以《指导纲要》的精神为依据,使课程的范围更广泛。没有必要设置普修课,应该以学校的自身硬件条件为基础设置选修课或选项课,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开设课外体育课(俱乐部形式),把学校的体育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并合理的利用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课内和课外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2.2 课程设置特色化

高职体育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必须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要充分考虑“三需要”,即社会需要、职业特点需要、学生需要,以往的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很单一,学科课程始终是主要的。开设属于自己的体育课程项目,即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同时参考专业特点开设体育课程项目,比如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身体活动特征,可以依据这些综合地设置一些体育项目,使之能够帮助人发展职业体能,并对职业病起到预防作用。

2.3 课程管理现代化

现代信息使人们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体育的管理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高职院校要把校园网络充分的利用起来,把多媒体应用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学习领域,更多的学习途径。建立网页对课内外体育活动进行介绍,可以分别介绍竞技体育、比赛规则和休闲体育项目等;也可同时开设一些相关栏目,比如宣传体育康复保健,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及运动健身方法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体育并掌握体育运动锻炼的方法。

2.4 课程内容丰富化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应该是“把学生作为中心”,应该不断推出新理念,遵循百花齐放的原则,应该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为依据,参考地域、民族及季节的特点,选择一些新兴的、富于趣味性的内容供学生选择。体育选项课可以是各种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也可以是武术、游泳、健美操等,甚至体育舞蹈、跆拳道、轮滑等都可以成为体育选项课,也可以把沙滩排球、定向越野等加入其中,选修课既可以选择理论性的内容(包括体育欣赏、休闲体育欣赏、奥林匹克运动欣赏、精彩赛事欣赏、民族传统体育欣赏等)。

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依据,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提出改革与创新,即“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所以,要完善体育的硬件条件,就要让体育经费都落到实处。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的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及课程评价都应能够保证个性与职业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满足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守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与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 篇4

1、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体育教学模式落后

在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中, 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仅仅依靠体育理论和活动形式进行学生的体育教学。在教学中, 教学方法比较封建, 没有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发展和创新, 严重限制了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 给社会的体育高能力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由于体育教师对文化知识的重视, 导致户外体育教学受到限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直沿用封建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 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在大多数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模式没有进行创新, 也没有制定针对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项目, 教学模式和内容相对传统和落后, 没有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对于体育项目的实践性较差。

1.2、教学的内容比较死板

在学生的理解中, 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都是一样的。从小学到大学, 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篮球、羽毛球、足球、跑步、跳远等教学知识。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教学的难度上进行了提升, 在大学中,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不会要求学生用篮球进行玩耍, 而是要求精确的将篮球投入篮筐内, 跳远也并不是尽力跳了就可以, 而是达到一定的距离才能达到合格。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篮球、羽毛球、足球技巧进行传授, 在课程末, 仅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分数进行了考核。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 学生经常会感觉到疲倦, 失去了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阻止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进步。

1.3、教学计划的不合理制定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计划是顺利进展课程的保证, 没有计划的课程, 很难使体育教学得到进展。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 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计划。但是在高校的实际体育教学中, 教学的计划依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 在进行兴趣与技能的培养上, 依然存在很大的漏洞。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对学期末成绩的考评, 忽略了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技能的考评, 导致体育教学在高校中很难进展下去, 使学生对体育教学逐渐忽视, 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进展, 制约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

1.4、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固定

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进行体育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高等院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究得出: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依旧沿用之前的教育, 主要利用技术教学进行教育, 在上课时教师只看重教的内容, 在上课的过程中, 80%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进行讲述, 不能对学生进行提问, 长时间固定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厌倦情绪, 不利于学生对运动乐趣的感知, 使体育教学的目标很难达成。

2、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的构建

2.1、完善体育教学模式

在深入理解和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要依据新课改的相关措施, 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使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转变, 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开设相关的体育课程, 从不同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习, 还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在体育课堂的进展中, 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课程, 如武术、健美操、游泳课等, 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再例如, 有的学生过于肥胖, 不利于参加其他的体育活动, 假如学校开展了健美操等课程, 学生就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锻炼, 从而可以达到减肥健身的效果。这样既丰富了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使体育课程的教育真正得到落实。

2.2、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教学的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 师生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明确职责的情况下, 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例如, 教师应该全面的进行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 对不同差异的学生进行了解, 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体育训练的效果进行合理的检验。同时, 对班级中体制不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指导,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人情化的方法指导, 例如, 对于体质比较差的学生, 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 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体育教学书籍、视频等学习资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另外, 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时候, 应该及时的向教师说明自己的身体机能状况, 避免在体育教学中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总之, 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课下的时候, 双方应及时的进行问题的沟通, 使高校的体育教学顺利的开展下去, 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2.3、进行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该对每一节课程制定合适的目标, 让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解, 在进行技巧性教学时, 教师应该首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任务的探索。例如, 教师在进行游泳课程时, 可以先用“哪位学生会游泳?”进行问题的提出, 这时班上就会有学生举手,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示范, 让不会游泳的学生进行观察, 在学生完成的时候对演示学生的技能进行指导, 将本节课程让讲述的内容进行引入, 使学生对游泳产生深刻的认知, 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技巧的讲解时, 教师应该对游泳的动作进行分步讲解, 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2.4、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创新教学方法主要将教学的体系进行改革创新, 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提高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 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的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 不断的进行创新, 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构建分析, 运用完善体育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体育教学的学习, 进行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 创新教学方法等具体的措施使高校的体育教育不断进行创新。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和平, 何索艳, 任晋军.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教育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4) .

[2]黄宝刚.高校综合式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 2015, (12) .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 篇5

随着教育观念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的变化, 素质教育已逐步取代传统教育并成为主流。当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还在一味地追求比赛成绩时,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已经开始弱化竞技体育观念, 把爱好、健康、快乐体育作为重点。相比之下, 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面临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上, 内容比较单调, 娱乐性不足, 组织上存在着僵化死板, 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教学所能够提供给学生的也与学生的需求严重脱轨。目前, 在体育课上, 由于课堂感染力不足, 学生难以集中精力, 呈现出消极、被迫的课堂态度。为了转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学形式, 使其向着趣味、健康的方向迈进, 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和奋斗, 积极探讨和研究现状所隐藏的问题。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构建了三个课程目标层次, 但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要求。因此, 体育教学工作者们要以此政策为基础, 因地制宜, 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建立一种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积极性, 并具有感染力的体育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到实际生活中。众所周知, 中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 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转变, 同时又面临升学、情感以及社会交际等问题, 中学生的成长问题已是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 合理地利用体育教学来有效地引导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转变传统竞技体育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中融入体育游戏, 从狭义上来看, 对于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带动学生积极性, 引领其身心向着更加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 对人才培养以及科教兴国也有着积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 学生对体育课满意的为43人, 仅占到了26.9%;对体育课一般满意的为52人, 占总人数的32.5%, 这些人中对与体育课的态度比较消极, 属于消磨时间;不满意的为65人, 占总人数的40.6%, 学生感觉体育课形式单一, 并且部分学生的不满意也与体育教师的能力有很大关系。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当今的教学形式不仅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 更要在此基础上, 丰富体育游戏类型, 更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以促进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2 体育游戏进课堂前后学生对其态度变化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表1、表2可以明显地看出, 在中学体育课堂中, 融入体育游戏前后, 学生对其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可以看出, 体育游戏进入课堂前, 喜欢的人数是45人;体育游戏进入课堂后, 人数则增加到了90人, 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其所占比例, 更是从不足总人数的1/3, 增加到超过总人数的1/2.由此可见, 通过体育游戏的融入来指引学生, 能够有效地增强其兴趣和积极性。体育是大家共同的.爱好, 中学教学中, 体育课的设置, 其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参与到体育中去的意识和技巧, 传统体育课主要是以机械授课的方式进行的。然而中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喜爱体育课的, 事实证明他们对只是单纯以讲授课程、锻炼身体为目标的现行体育教学存在很大的反感, 甚至厌恶。中学阶段的青年, 叛逆性很强, 心理上需求新奇、刺激、轻松、活跃, 而游戏所给予的愉快和乐趣, 是一种天然的学习诱因。所以, 将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增强课堂感染力, 创建一个更加放松、更具有乐趣的环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促使其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 学习体育精神, 最大可能地满足中学生的需求, 推动体育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以及体育灵魂与社会的融合。

2.3 传统教学方法与游戏教学方法的对比

调查显示, 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好的仅有41人, 占25.6%, 比例相对较小。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推断出, 整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游戏教学的比例有可能会更低。而认为游戏教学方法好的有119人, 占74.4%.两者差距很大。这说明, 学生对体育游戏教学的期望度还是很高的, 都盼望能够在不远的将来,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发生变化, 使大家更有兴趣、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锻炼身体, 增强自己终身体育的意识。

2.4 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中学生情感问题最广泛的表现是郁闷, 而游戏则成了其情感发泄的有效方法。其中, 当中学生产生郁闷情绪时, 最多的选择便是体育游戏, 占48.7%.其次, 选择娱乐游戏的人占31.3%;而选择其他游戏的人仅占20%.由此可见, 体育游戏成为了其情感释放选择最多的手段。由于体育游戏能够最直接地使学生们的身体产生反应, 从而使其内心的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 因此, 在课堂中融入体育游戏, 能够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体育游戏的特性主要包括教育性、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 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体育游戏还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完善体育教学组织, 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

通过调查与分析得出, 把体育游戏融入到中学体育课堂中后, 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体育课的热身活动也从原来枯燥无味的跑步变成了更加有趣的体育游戏, 对体育课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学生解决了不愿意上体育课或怕上体育课的问题, 这是在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所没有的。

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不追求个人成绩, 而注重团队利益, 增强了同学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同时, 也能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意志品质。改善学生的叛逆心理和强调自我意识的错误思想。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为以后步入社会提供帮助,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2 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选择对体育教学有意义且能够辅助教学的体育游戏, 这样可以保持课堂快乐的氛围, 提高体育的趣味性, 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任务。

表1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体育游戏进课堂前)

表2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体育游戏进课堂后)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时, 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和示范, 使学生能够掌握游戏的内容。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相同的机会参与, 保持体育游戏的公正和公平。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内容以及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在组织游戏时要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教学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游戏。练习强度不宜过大也不能太低。比如, 课前利用负荷强度较低的体育游戏, 可以起到热身的效果。而在教学的主要部分应采用运动量相对强一点的游戏, 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学内容, 逐步掌握动作要领。

参考文献

[1]贺天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1) .

[2]杨淑丽。体育教学与体育游戏[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4]吴胜平。浅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 .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篇6

摘 要 大学生的运动基础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体育场设备不是十分完善,体育教师综合素养较差,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十分乐观。因此,必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本文主要深入分析并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式,旨在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使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方式

依照我国中央文件精神,目前我国每个教育部门对于教学方式改革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制定了对应的政策和法规,对其起到保障性的作用。在我国中长期改革以及发展纲要里面指出,要将改革创新当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措施,体现学锻炼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

一、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该校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最高级别,所以体育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维以及能力作为核心进行。总的来讲必须要实现小学和初中以及高中每一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之后,高校体育教学也就是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正常的完成。在學时期属于大学生身体状态发育以及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走入社会,证明自我价值的基础时期。属于一个学生展现由自身价值朝着社会价值转变的中心点,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教授并且帮助学生学会终身锻炼的方式,提高其终身体育思想意识,让学生们能够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水平。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符合个人需要的体育技能和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二、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项目

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属于体育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现代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很多学生更加喜欢娱乐和休闲体育有关的项目。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从课程种类和教学纲要以及项目等当作切入点,在教学内容方面不断的进行更新,应该尽可能的提供多个种类的课程组合,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比较有兴趣的课程组合学习,进而把兴趣变成爱好。很多高校已经把健美操和肚皮舞以及瑜伽和太极拳,还有软式网球这些比较新兴的项目纳入到了体育选修的课程当中,从而使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扩展学生们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学生们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由于这些新興的项目本来就拥有极强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并且也凸显出其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极强的实用性,所以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热烈追捧。

三、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基于教学目标和内容改革的前提条件下,高校家偶尔改革还要慢慢形成与改进一套可以适合不同单元以及种类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把引导高校体育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包含培养身心健康与终身体育思想。将之前的内容和新的内同结合起来,加入一些新的运动项目,对于舞蹈和韵律操以及别的娱乐活动予以重视。将主和辅教材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个人的兴趣,将兴趣当作核心引导自我改进。将课内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通常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提升体育知识传播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动机态度和过程以及效果实施有效的评价,让体育学习当作是师生主体和课题之间作用的流程,让学生经过评价之后掌握评价的方式。此外,还可以利用组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这种方式辅助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以及对于体育终身学习的意识。

四、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系统

针对现在的实际情况,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要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系统,才可以让体育教学评价的作用和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针对体育教学目标及原则,要求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必须要对体育教和学的过程还有结果实施有效的评价。

第一点,高校体育教学考核不仅要重视考验学生学习以及技能掌控的实际情况,还要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采取的态度当作是考核的一部分。第二点,在评价当中还要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相结合,使用自省和自评以及自我反馈,还有取长补短的方式,给学生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第三点,组织所有师生对于教师的教,也就是教学的内同,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态度实施评价,给教师的教学策略提供服务。第四点,教师应该利用教学思维和模式以及方法还有效果这些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归纳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

五、改革课程体系

改革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属于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根据我国相关文件规定,结合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与高校的真实情况,对于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高校在选定教材内容的刚从恒中分必须要将强身育人当作基根本目标,追求适应社会,健康首位。健康首位包括身体和心里方面的健康,将健康首位当作是指引思想建设体育课程体系必须是三维结构这种方式,也就是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及社会发展的学科课程以及相关活动。阴性课程三位一体,必修和选修以及自学这三门课程三位一体,集知识和能力以及德行三位一体这种三维结构的课程结构。

六、注重体育教学设备建设和师资队伍完善

良好的体育教学设备是实现高水平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学校体育教学设备必须要在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基础上开放,高校必须要给学生运动和锻炼以及活动方面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以及活动地点。还有就是高校体育馆对外开放不能将增加经济收入当作是唯一的目的,充分思考学生承受能力,必须对学生做到内外有别,例如,在特定的时间里学生进入到体育馆活动是免费的。高校教师属于教学改革的引擎,而高效属于研究创新的主要地点,高校体育要想实现改革必须要在教师方面进行改革,而高校教师更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思维,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归纳和创新,接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通过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运动基础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体育场设备不是十分完善,体育教师综合素养较差,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十分乐观。目前我国每个教育部门对于教学方式改革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制定了对应的政策和法规,对其起到保障性的作用。通过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钱毅恒.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2,02:185-186.

[2] 李艳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5:155-156.

[3] 勾凤云.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08:134-135.

[4] 刘晓辉.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01:142-143.

高职体育课程结构分析 篇7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之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的高职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人数,占据了高校人数的半壁江山。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课程的改革也必须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提高。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的结构一直沿用中小学或者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有些环节已经不能适应高职体育课程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有必要探讨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改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高职体育教育体系。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能人才,毕业后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学生是通过高考或者单独招生考试进入高校的,他们的高考分数较本科学生有明显差距,单招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高考的经历。可以说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表现不突出,在高中班级属于学习落后生,一般不受任课教师的重视。这些造成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差,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体育课中不爱表现,缺乏青春的表现欲望和展示自我能力的特征。

二、高职体育课程的特点

高职体育课一般是大一、大二共四个学期课程,每周安排一次体育课。课程时间为90~100分钟,中间有5~10分钟间歇。课堂内容大一多为普修,内容广泛但难于精细化,大二年级为专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种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但是,由于高职阶段每学期都有实训课或外出顶岗实习课程,体育课程学习又具有不定期的间断性,给学生系统学习体育知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

现阶段,高职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至于每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共安排等,则因课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作业条件(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根据现有结构划分,有时难以实施体育课程的内容环节,直接表现为学生进入课程状态较慢,学习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节奏差异大等方面。

四、改善高职体育课结构的建议

(一)把准备部分改为导入部分和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重要环节,准备部分的较好引导可以使学生较快进入上课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打好基础。现阶段高职体育课常用的准备部分大多是点名、宣布课的内容、热身、徒手操等环节,一是缺乏新意,二是难以使学生从室内课或实践课中把注意力收回,直接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效果差,易发生伤病等情况,间接造成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退化,最终造成不理想的体育课效果。

因此,建议在高职体育课的结构加入导入部分,这一部分以5分钟左右为宜。其内容主要是用语言描述本课的内容、运作方法、鼓励参与本次活动等方面;其目的是聚敛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注意力,通过鼓励,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准备部分放弃一贯的慢跑热身等环节,改用游戏活动进行,这一部分以15~20分钟左右为宜。把准备部分的内容融入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必要时教师主动参与游戏当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加强师生交流的融洽性,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同时,每节课可以安排2名学生组织游戏,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本部分的细化

基本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衡量体育课教学目标完成与否的主要部分。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基本部分一般安排2~3个主要内容,其中有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新授内容时间比重较大。在现有的体育课结构中,多数显示教师讲解内容较多。虽然很多学者提倡精讲多练,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体育基础普遍都差,精讲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今后更好地上好高职体育课,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多讲新授内容,精讲复习内容。对于个别基础差、理解慢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个别纠错。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组织分组练习,以小组组长带头练习,发现问题集中纠错。练习的密度和运动负荷以某一普通学生为基本参照,一般以微微出汗为间歇依据。随着时间的变化、天气的变化,依据规则应有所不同。对于新授内容,练习的密度与负荷应稍微加大,但要以加大密度为主,以增强负荷为辅。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运动中的变化,必要时适当进行间歇性调节,期间可以以集中讲解或以与优生师范的方式进行直观性学习,也可以以提问或个别抽样的方式进行调节,这样学生在主动休息的同时,可以以视觉、听觉的方式感知运动技术的原理和技术内涵。

授课中体育器材的运用要具有原则性,新授课程器材应多一些,复习巩固阶段的器材应相应减少,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与配合效应。

(三)结束部分应有小结

在现阶段高职体育课堂中,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放松活动,而往往忽略了对本次课的总结,这是多年来存在的一个弊端。结束部分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课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学生看到差距,明确优势,以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参考文献

对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分析及对策 篇8

一、校园概况

我校高中部面积108亩, 坐落于五象新区广西体育中心西侧, 3 个年级共36 个教学班, 学生共计1800 多人, 为全寄宿制学校。学校专职体育教师7 人, 体育器材管理员1人。标准塑胶田径场1个, 标准足球场1个, 室外篮球场5个, 体育馆1座 (含室内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体操馆) 。

二、课程设置

根据高中课程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场地和师资情况开设有田径 (必修) 、体操系列 (必修) 、篮球、武术、足球、啦啦操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等, 同时学生进行选项学习一年选一项或3 年选同一项, 选课的方式为电脑网络选课。

三、课程阶段

1.高一阶段开展体育课程改革讲座, 让学生重新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设置、学习方式及要求、考核标准等。同时在本阶段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 (田径、体操) , 并在该阶段末完成选项。

2.高二阶段开展选项分班教学, 初期可以进行项目选择的调整, 中期以基础教学为主, 后期进行选项考核。

3.高三阶段进行项目更深层次的学习, 如课程理论与裁判知识, 组织竞赛与管理, 进而转化为自己真正的特长, 且可作为终身锻炼的项目。

四、课程改革分析

1.项目学习情况

学生在任何项目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比如说技术性的进步、学习过程的认可、团体项目中配合及交流程度。这些方面良好的体现能让学习坚持下去, 兴趣发展为特长, 课堂延伸到课外。比如气排球教学中, 在没有任何规则讲解和技术讲解的新授课中, 让学生模仿排球比赛进行分组对抗赛。刚开始学生情绪高涨, 10分钟后, 80%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因为捡球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打球的时间, 很多学生在这10分钟时间里球都没碰到过。从这里面反映出, 气排球作为隔网对抗的团体项目, 既没有体现学生自己的控球技术, 又没能发挥团队的配合协作能力, 作为课堂新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甚至 “跳槽”。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及时停止比赛, 集中学生进行基本规则、合理防守和进攻方法的讲解, 以及开展技术教学, 随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他们的学习兴趣又逐渐回升了。经过阶段性的教学之后, 学生通过个人的学习提高、团队配合互帮, 对气排球运动更加热爱了。

2.教师的自我提升

新的课程改革方式更好地发挥着体育教师的自我特长, 比较传统教学而言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是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同时授课, 减少了互相观摩课堂的交流机会, 这需要教师更自觉地加强自己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水平, 主动参与各种体育交流活动。

3.课堂的管理

体育课程改革之后, 已经把原来的班级分成了7个项目小组, 并与其他班级的学生重新组成了新的项目班级, 新项目班级的管理需要学生思想的统一和教师的主动参与。比如, 有的教师管理得比较宽松, 学生解散之后四处乱走, 几乎等于离开了课堂, 这样的现象会导致该班级人心涣散, 从而很快影响到其他班级学生的情绪。

五、课程改革对策

1.必修课程的开设

在高一新生入学阶段, 第一时间就给学生介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式, 让学生对体育课堂充满了期待, 尤其是选项学习。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概抛弃, 比如说广播体操、田径等内容, 尤其是田径作为必修课, 广播体操作为课间操, 都是必不可少的。田径的必修反映了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团体操体现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考虑到以上这些, 我们在田径项目的学习中把每年的学生体质测试结合起来, 强调田径训练对人体素质的重要性。同时选择一些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跳高、跳远等。在广播体操的学习上, 我们强调学生应该具备肢体语言能力和协调性, 以及审美的意识, 并把第九套广播体操纳入教学内容, 动作简单、易学、实用, 同时强调个人在团体操中的责任感和作用。我们还把啦啦操、街舞、绳操纳入团体操的教学中, 在日常的课间操中啦啦操和广播体操轮换展示。

2.选项分班与教学引导

在高二、高三阶段的选项教学中, 前期的分项分班工作做好了, 后面的教学就能很好的开展。在分班时, 为了均衡各项目班的人数, 学生有的是主动选择, 有的是可选可不选, 有的是别无他选而选。在开课后前几周总是会有学生提出转班换项, 这是很正常的, 但过大面积的出现, 就影响了教学和管理, 甚至有的项目班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 而有的班人满为患。这样就反映出了工作中我们的不足之处, 一是给学生可选的项目还不够多, 二是项目教师没能激发学生兴趣, 留住生源。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 大部分学生不管出于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 至少给了教师培养学生兴趣的机会, 这也是我校课改中教师需要提高的地方。

3.项目的设置

在选项教学中, 我校开展了篮球基础班和提高班、足球班、气排球班、武术班、健身操班。首先在每个项目班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很高, 改变了以往那种更多时间一起散步聊天、玩手机的情况。学生更愿意主动动起来, 学习热情高涨, 教师教的也是自己更为擅长的项目, 积极性同样很高, 因此课改后课堂学习的气氛很融洽。就项目的选择而言, 更多的学生选择了篮球、气排球、武术, 男生多选择足球, 女生多选择健身操, 也有不少学生想选择羽毛球、乒乓球, 但因师资场地等情况无法开展。尤其是武术作为传统项目不被看好而被多数学生选择, 这看得出高中生对传统项目有了自己的认识, 而选择健身操人数很少则说明学生对现代健身项目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前卫。

六、课程改革反思

如果说经历了三年的高中课改, 有什么收获的话, 结合前面的论述得出:我们更明白学生需要什么, 更明白在学生所学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三年过去了, 体育课堂逐渐活跃起来了, 课外参与锻炼的学生更多了, 课间操上学生复活了, 体育教师的责任更重了。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的话, 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德育教学水平、管理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的能力, 同时在健康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在学校层面, 对体育场地的投入还需要加大, 比如更多场地建设、体育馆的完善、班级体育文化的建设、体育器材的配给和管理, 各方面软硬件的完善, 才能争取更多项目运动的开展,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改的不是一堂课, 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体育课堂这个媒介, 搭建一个学生可选择的兴趣平台, 学生通过这个兴趣平台学习和展示, 开启强身健体之路。而且这个平台搭建的意义远大于教师的教, 教学只不过是让这个平台延续下去, 进一步升华。借助高中体育课改, 我们把校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质测试、校运动会、课间操有效地融入一起, 校园体育工作将会步入正轨, 学生的体质定能稳步提高, 校园也一定会充满生机, 热闹非凡。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更高效地开展校园体育教学, 我校主动迎合国家高中体育课改的节奏和步伐,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我校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规划。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 篇9

一、大学实施弹性学制下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 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是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和自主发展的基础。弹性学制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 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 从而有效地实现学习效果与自己职业发展的融合。在弹性学制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入更加有乐趣的教学因素,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最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同时弹性学制强调培养学生的差异性能力, 以促进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为主, 学生通过学习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独立意识, 从而具备适应社会的就业能力。

(二) 实施弹性学制课程改革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模式使得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观念问题比较突出, 尤其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体育技能、素质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因此依靠传统的课程设置很难满足大众教育的要求。而弹性学制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以及选择上课时间等, 这样就会满足大众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 实施弹性学制课程改革有利于优化与提高师资队伍结构与质量。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 此种模式学生在教学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而实施弹性学制下的课程改革可以督促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 因此在弹性学制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教师, 这样那些业务平平的教师必然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师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就必然会加强内在修养的培养, 最终迫使教师不断深化教育理念与知识, 以更加灵活、开放以及创新的教学手段与理念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二、弹性学制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

为了准确分析弹性学制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本文随机选择5所大学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 大学体育课程选课制度实施状况分析。选课制是学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专业教学的课程教学安排, 自主选择学习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经过调查90%的大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但是可以选择的运动项目不多, 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以及乒乓球等项目中, 而深受大学生喜欢的瑜伽、街舞等项目比较缺乏。

(二) 弹性学制下大学体育课程结构设置现状。体育课程结构就是将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连而形成的课程体系。以高校的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例, 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对于大一、大二学生都要求其必须进行选修体育课的规定, 并且将选修课获得的分值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 但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则不作要求, 很多高校对高年级的学生不再开设体育选修课。

(三) 弹性学制下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是影响教学手段、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 课程内容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而定的, 是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 课程内容可以分为实践课内容和理论课内容。在调查的大学中, 很多大学将体育实践课的内容确定为各种球类以及武术等项目, 尤其是篮球、乒乓球以及足球在高校中的开设比较广泛, 但是大学缺乏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具有时尚元素的运行项目, 尤其是钢管舞、街舞以及保龄球等运动高校开设的积极性不大;而在理论教学内容上大学侧重点放在了书本知识, 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各种运动项目的技战术, 但有关体育欣赏、体育保健与养生、预防等方面还只是少数学校开设。

(四) 弹性学制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分析。弹性学制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必须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 而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然而实践中体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以及比赛法等, 虽然这些方法对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以促进学生思维模式拓展的研究性教学法应用的比较少, 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体育课程适应弹性学制改革的策略

(一) 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理念。弹性学制是对体育教学制度的创新, 因此大学体育教师要建立适应此种制度创新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 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上, 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内容设置的核心, 例如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上, 要结合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进行, 将那些偏难的、不实用的知识删减掉;二是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弹性学制课程改革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为目标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具有服务意识, 将社会中时代前沿的运动元素纳入到教学体系中, 实现学生与社会的零差距。

(二) 优化大学体育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增加体育课程课时。弹性学制下的体育课程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的权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上课时间以及教师等, 而大学要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类型与结构:一是优化体育课程的结构。大学在现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要开设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 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大学要及时更新体育项目, 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动态化的体育课程体系;二是创新体育课程类型。大学在开设基本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上, 要创新课程元素, 比如将养生知识、预防疾病等知识纳入到体育教学课程中;三是大学要增加体育课程的课时安排, 通过增加教学课时, 可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样一来必然也会带动大学生学习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三) 构建符合弹性学制要求的体育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构建适应弹性学制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弹性学制的必然要求, 基于当前大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大学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一是学校高层应在思想上和制度上高度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作的重视, 尤其是增强对优秀教师的引进力度, 在职称评定方面要向体育教师倾斜;二是提高对体育教师的在岗培训。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可以学习到许多新鲜的知识与理念, 因此大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于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他学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素质。

(四) 完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一是要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应多元化, 除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价之外, 还应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进步幅度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纳入评价内容;二是评价方式实施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总之, 弹性学制是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管理体制转变的必然趋势, 也是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浓厚兴趣,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但是由于弹性学制下的体育课程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需要大学在实施弹性学制的时候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 最终实现体育素质教学的目标。

摘要:弹性学制下的大学体育教学能够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其在高校课程改革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弹性学制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作为论述的切入点, 基于当前大学实施弹性学制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提出大学实施弹性学制下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弹性学制,体育课程,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戴福祥.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2]刘建明.基于弹性学制视域下大学体育课改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9

[3]石利萍.弹性学制下的教学质量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6

当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分析 篇10

1 在广大高校设置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

1 . 1 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推动素质教育已经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地位十分重要。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面向的是广大高校大学生,在结束了12年应试教育为主的学习之后,这批学生即将面对的是就业的竞争和各种社会性质更强的竞争,他们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对象。体育舞带课程的开设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充实了大学体育的课程机构,帮助大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在运动方面的爱好,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很大一方面就是因为它迎合了广大年轻人的需要,而这部分年轻人又是健身运动的主,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提升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水平。

1 . 2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竞技类的项目, 在国内早已展开

虽然体育舞蹈这个名词听起来是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在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一种时尚运动。在广州亚运会之后,体育舞蹈作为与广州亚运会的合作项目被打中熟知并得到追捧,在我国掀起一阵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潮,广大高校生作为年轻人的主体,对体育舞蹈的接收状况十分良好。所以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使广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精神面貌的运动是有推广的必要性的。

1 . 3 体育舞蹈是社区为单位的全民健身的主要内容

在全民健身的氛围下,体育舞蹈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年轻人作为接受新事物的主体,对体育舞蹈的接收十分主动而且顺利,大部分高校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前提条件。备受争议的的广场舞其实也是体育舞蹈的形式之一,是体育舞蹈在社区中的表现,这说明体育舞蹈已经在社区和高校热烈的开展起来。

2 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公共课的价值和意义

2 . 1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由于我国的国情所致,我国的教育竞争十分激烈,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难得到充足的体育锻炼,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在都教室内度过,因此有大数据显示,我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要低于国外的同龄学生,在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的当今,学生们的身体素质问题不再主要是由营养的缺失导致的,主要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进入大学后,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也不再有高考巨大压力的束缚,学生们可以自由安排课余的活动。长期进行有规律运动训练的人,在身体的平衡能力、柔韧性、力量和灵敏性方面都有着高于不经常运动的人的素质,同时在身体的健康程度上也呈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势。体育舞蹈是一项较为全面的运动形式,将体育锻炼和舞蹈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拉丁舞和摩登舞是体育舞蹈的两大分支,拉丁舞和摩登舞又各有5个分支,也就是说,异体育舞蹈在种类上共有10个可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根据观察核试验表明,在能量的代谢方面:“牛仔舞”和“伦巴舞”代谢的能量接近于艺术体操和广播操:“狐步舞”接近网球;“华尔兹”和“探戈”接近网球和羽毛球;“恰恰恰”和“快步舞”接近马拉松。能量消耗方面的排序从大到小分别是:“伦巴”“牛仔舞“华尔兹”“狐步舞”,当然消耗的能量也和个人运动的激烈程度有关。在心率变化方面这几种舞蹈也是相对较温和的,受众面较大,对身体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与此同时体育舞蹈在对心肺功能的锻炼并不低于其他运动项目,而且相对于其他的体育项目更加符合人体活动变化的规律,更能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和心脑血管功能。

2 . 2 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身体形态、体现他们的形态美

高校在校 大学生的 年纪较小,按照正常 情况来说,他们的肌肉、骨骼和脂肪分布应该是处于最好的阶段。但是,前面已经说过,长期高强度的学习时间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亚健康状况,偏瘦和偏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体育舞蹈因为杂糅了舞蹈的因素在里面,在进行训练时要求学习者保持抬头、挺胸、收腹、沉肩的仪态,使学习者的全身呈现紧张又放松的状态,紧张的部分可以较好地塑造学生的肌肉线条等,而放松的状态可以缓解身体平时收到压迫较多的地方,例如他们的颈椎等,长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呈现挺拔、舒展、优雅的状态。作为一种温和的有氧运动,体育舞蹈可以在对身体造成伤害最小的程度上达到健身美体的作用,是塑造形体美的基 础。

2 . 3 高校体育舞蹈的开展可以为终生体育奠定一群忠实的群众基础

在校大学生由于其学生的身份,不像一般的上班族,难以抽出时间进行有规律的身体锻炼,也由于其年龄段处于较有活力的时期,可以称之为全民建身和推动体育舞蹈广泛开展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人群。长期进行有规律体育舞蹈训练的人,在身体的平衡能力、柔韧性、力量和灵敏性方面都有着高于不经常运动的人的素质,同时在身体的健康程度上也呈现出更加积极的状态,这也可以确保广大年轻人的健身生涯更长,同时也从健身运动中获得更加健康的身体。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一方面就是因为它迎合了广大年轻人的需要,而这部分年轻人又是健身运动的主体。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提升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水平。

2 . 4 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性修养和气质

个性修养的形成先天遗传占一部分因素,后天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熏陶占更大的一部分因素。体育舞蹈是一种将体育运动和舞蹈艺术进行了较好的结合的一种改良的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前面已经提到过,拉丁舞和摩登舞各自的5个分支组成的10种舞蹈,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例如典雅大方的摩登舞,舞蹈风格呈现出典雅大方、端庄优美、飘逸潇洒;拉丁舞则给人以热情奔放、活泼洒脱的感觉;再比如拉丁舞中的牛仔舞和恰恰舞,节奏感鲜明,律动性强,舞者给人以灵活动感的视觉享受,伦巴则深情优美,桑巴热情火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发现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舞种加以培养则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培养自己如举止高雅、情绪稳定、热情活泼、反应灵敏等的性格特点。合适的音乐的熏陶对人的性格形成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音乐可以抚平躁动的情绪,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积极作用,学生们对舞蹈音乐的理解和领悟可以改变他们他们自身的气质,使他们确立新 的更好的形象,有意识地培养优 雅谦和的性格,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 结语

初中体育接力跑课程分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 接力跑 训练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知道接力跑的基本方法,并能够掌握接力跑的传接棒动作和跑步方法。

一、接力跑的重点和难点

任何一门运动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对于接力跑而言,其重点是传棒和接棒,难点是在接力区内用高速度跑完成传接棒技术。之所以作为重点,是因为传棒和接棒如果无法很好的完成,则会掉棒,接力棒掉到地上,则接力赛必输无疑。而之所以作为难点,是因为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牢牢的抓住接力棒,做好传棒和接棒工作,还要不能影响跑步的速度,要掌握弯道跑和冲刺跑技术,还要学会高速传棒,这对于初中生而言肯定是难点。

二、接力跑的教学目标

第一,掌握传棒和接棒的技巧,尽量做到准确、迅速的接棒,避免掉棒。

第二,锻炼弯道跑与冲刺跑技能。

第三,调动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接力跑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游戏热身。学生对此项游戏很感兴趣,都积极的参与游戏中,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但在游戏中由于所选场地的空间不够宽敞,学生在奔跑和追逐中不能尽情施展,所以在没有达到游戏成功的标准,但达到了热身的目的。

第二环节:教授立棒传接法。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请学生配合自己做了示范,展示右手传接棒错肩跑出的动作方法,并较详细地讲述了游戏的方法,目的是可以让学生能直接地感受到传接棒的方法,然后再指导学生在慢跑和快跑中进行迎面右手传接棒和错肩跑出的练习。应该说学生的观察很仔细,学习也很认真,游戏中基本上没有看到学生传接棒时发生困难,而且他们的交接棒速度也很快。

第三环节:往返接力跑比赛。在掌握了正确传接棒姿势的基础上开展比赛,首先学生对比赛就十分感兴趣,同时也达到了教学活动的高潮,学生激情澎湃,跃跃欲试,表现出了强烈的展现自我的欲望。在此我及时渗透了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比赛中加强了集体主义感。在分组上我采用了1至4的循环报数法把学生平均分成了四个小组进行比赛,这样做的目的是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

第四环节:障碍接力跑比赛。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在跑道上增设了转圈和跨越垫子的障碍,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难度,培养了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但在实际教学中只使用了垫子做障碍,没有完成转圈环节。

第五环节:结束部分。利用整理运动让学生疲惫的身心得以释放,学生们对比赛活动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我也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了肯定。

四、接力跑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做好示范

虽然接力跑并非很难掌握的内容,但是如果教师不做示范,上来就要求学生进行训练,那么会使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的技巧和动作要领。因此,我们要进行接力跑教学,首先教师就要做好示范,规范自己的动作,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模仿练习,分组讨论,体会动作要领,仔细观察,认真学习。对于传棒和接棒,教师都要一一进行示范,弯道跑和冲刺跑的要领也要一一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动作技巧和要领。

(二)采用分组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分组形式来提供集体学生间的合作时间与空间,提供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相互帮助、相互改进,进而提高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意识。

(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初中生对于接力跑的接触还比较少,所以出现错误的动作是不可避免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初中生在接力跑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其纠正措施进行了探究。

1.接棒人跑出接力区,与传棒人无法完成传接棒。

纠正方法:接棒的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有时会跑出接力区,这样自然无法完成传接棒。对此,我们应该多训练学生在高速跑的时候练习传棒和接棒,尤其是接棒的学生要仔细观察传棒人的速度,适当控制自己的起跑速度,注意力集中,认真完成接棒。

2.传、接棒时传棒人超过接棒人。

纠正方法:加强练习的同时,延长起跑标志线与接力区的距离,全神贯注起跑,加快反应速度。

3.传棒人传棒手臂前送过早,或接棒人接棒手臂后伸过早,影响跑速。

纠正方法:反复进行传、接棒动作练习,强调传、接动作衔接配合的意义,消除紧张心理,注意临场判断和应变。

4.传、接棒时掉棒。

纠正方法:让学生明确传、接棒时手持棒的正确部位,在慢跑或中速跑中反复练习体会,传、接棒时传棒人必须握紧棒,接棒人做好充分的接棒准备,确保安全交接棒。

5.传棒人没有在各棒次应跑的跑道内侧或外侧跑进,影响传、接棒的顺利进行。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和示范各棒次学生的正确跑进路线,在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后多练习,巩固动作技术,增强学生接力跑信心。

(四)多进行比赛

要想加强接力跑教学,就必须要多进行训练,多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接力跑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更正,还可以加强学生接力跑的技巧性,可以对学生接力跑能力进行一番考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多进行比赛还可以使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五、结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能掌握立棒式往返接力跑的传接棒技术,并能运用于实践。学生不但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思维灵活性也得到提高,重要的是全体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可以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同时,促进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参考文献:

[1]罗昌龙.迎面接力跑教学[J].《体育教学》,2007(2).

[2]王孝军.圆周十字接力跑教学后的再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3(04).

[3]吴锦智.浅谈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与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体育课程改革分析 篇12

1 体育课程的现状

1 . 1 体育课程思想不明确

从我国的体育发展先后来看,先后经历了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竞技体育技术教育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以活跃体育气氛和增强学生练习兴趣为主的快乐体育教育以及以运动习惯养成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等观念变革[1]。而这些变革看重的是学生体质的提高和运动能力的增强,进而忽视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学校体育课程的单一性使学校体育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学校体育功能的缺失。我国已有不少学者指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轻体育、重智育和忽视全体只重个别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使得学生既学不好一定的运动技术又没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身体[2]。

1 . 2 体育课程目标不具体

国家教委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强调: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技能能力中有明显作用。而“增强体质、终身受益”的口号导致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认为增强学生体质的途径就是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这就使得广大体育教师过分地追求技术化的体育教学,从而限制和抑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更有悖于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

1 . 3 学校体育与体育运动

体育与体育运动相并于社会文化范畴,各自有不同的目的、任务和组织形式[3]。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人才的过程,体育运动则是为增强体质服务的手段。(如表1所示)

2 青少年体育的现状

据2008年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成长开始出现不协调,过胖或过瘦的两极分化严重,近视率也越来越高[5]。青少年由于大量的摄入垃圾食品、过油过甜的食品,使得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的疾病也过早的出现在青少年身上,患病的年龄也大大提前。

青少年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即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对间接动机即体育活动结果的关注。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认真考虑的问题。

3 青少年体育课程的改革

3 . 1 现代传统体育的现状和弊端

3. 1. 1 重技能轻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让学生看到了动作,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不能把它作为能力来使用。而且很多的老师缺乏在理论知识方面的钻研。如今我们国家对教师能力的审查力度在逐年加大,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体育老师一味的追求实践,而忘记理论才是支撑实践的基础,体育老师在基础知识方面的传授不多,这使得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最小化,更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再参加体育锻炼,更不会进行体育锻炼。

3. 1. 2 教学方式老套

现代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很老套,体育老师只是单一的用语言来传递知识,而没有借助其他的感官来让学生接受新鲜的事物。虽然体育课是课外活动,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很多工具来使课程丰富多彩。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负责教,而不管学生如何学,师生之间也缺乏沟通,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体育教学它是一种双边的活动,老师和学生应该充分的互动[6],要让学生真正的做到从“强制学”到“自愿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想去学习体育,热爱体育。

3 . 2 新课改的手段和途径

3.2.1 充实理论基础知识

体育的教学应该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表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体育课有它的特殊性,应该抓住这种特殊性,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配合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学校体育也不同于体育运动,它所具有的是教育性质的身体活动,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能力,科学的理论知识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3.2.2 强调道德教育重要性

在一切教育的理念中,道德的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在学校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有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估的能力,更要树立自我教育能力要具有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要具有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果敢的精神作风。

3. 2. 3 重视能力的培养

现代的体育教育是各学科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现代,学校体育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以“健康”为主题的指导思想,还有很多工作要深入的研究和补充。体育课强调的是实践,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且使之养成兴趣和爱好。而且,通过体育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提高自身的身体和健康水平,坚持身体的锻炼,促进身体的发展等各方面的能力。最后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4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青少年体质是现在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青少年体质的下降引起了各个方面的变化,乃至于社会的变革都是不容小视的。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我国体育课程的设置,无论从我国体育课的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应该有根本性的建议和措施,应该从古板的说教课程中转换到形式多样的体育实践课中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必定将我国的体育事业推到更高的平台上去。

摘要:现阶段青少年的整体体质处在一个低谷区,一些由青少年引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这就更让我们对青少年的体育投入更多的关注。本文从学校体育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青少年体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以此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献出一点绵薄之力。

上一篇:地震科普下一篇:BCD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