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失范(共3篇)
责任失范 篇1
1消极内容屡见不鲜是儿童产品广告责任失范的具体表现
我国不少儿童产品的广告宣传有失控之处, 特别是一些食品及玩具在广告中极力渲染食品如何美味诱人、玩具如何神奇有趣, 一味鼓动目标受众去购买。如此以来, 孩子们容易产生物质的满足就是最大程度的享乐的错误认识, 继而要求家人去购买, 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 广告中所营造的五彩世界就会与自身所处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 随之而来的便是失望、愤怒, 从而造成儿童对家庭的不满, 致使父母与子女关系趋于紧张, 经济条件差的家庭中的孩子甚至会产生自卑感。
更有一些儿童产品广告在传递不良的文化内容。有些儿童饮品公然宣称产品能使你长得帅、使你倍受异性小朋友的喜爱, 还有一些儿童玩具广告赤裸裸的宣传暴力和战争。一些儿童保健品或者学习用品所宣称的“喝了xxx, 学习没问题”或者“用了xxx, 学习就是好”, 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只要买了这种产品, 不需刻苦努力, 也能取得好成绩的错误想法。另外, 商品包装中附属品的肆意宣扬。受其影响, 有些儿童会频繁消费广告商品甚至得到赠品之后扔掉这些商品。
尽管有如上的不健康广告存在, 但客观讲, 尊老爱幼、团结友爱、有进取心这些优良文化在儿童产品广告中还是被广泛传播与宣扬的。不过需要要强调的是:即使那些看起来比较健康的儿童产品广告, 相当部分也有不健康的一面。象“我们都爱喝xxx”以及xxx学习机的拍手歌这些耳熟能详的儿童产品广告, 画面热闹、背景音乐欢快, 应该说没有不健康的内容包含其中, 不过一旦暴露在那些没有辨别是非能力但模仿能力又相当强的儿童面前, 很容易让小观众产生这样的想法:大家都爱喝xxx、大家都爱用xxx学习机, 我怎么能不喝、能不用呢?这些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儿童的好奇、模仿与趋同心理。“xxx果奶”的“妈妈我要喝”以及xxx饮品的“妈妈, 明天又要买了”, 更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父母对孩子因疼爱而迁就的心理。
2儿童产品广告责任失范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2.1自私自利、嫉妒心强
广告中的孩子紧紧抱着自己喜欢的食品或玩具, 生怕别人来分享, 这无意中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难以养成团结、友爱与分享的精神。还有些广告一味强调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 让买到这种产品的孩子产生某种优越感, 没有买到的孩子既羡慕又嫉妒, 而不管是物质上的优越感还是由于物质上的缺乏带来的羡慕与嫉妒, 都会对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障碍, 甚至会给儿童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 影响心理的健康。
2.2霸道、尚武
某则儿童食品广告中, 一个男孩学着古代皇帝样子倒背着手踱步, 一边得意地说, “吃方块酥享皇帝福, 我是小皇帝”。孩子以“小皇帝”自居, 其霸道溢于言表。还有一则儿童食品广告展现的是激烈的拳击赛。两个男孩戴着拳击手套打来打去, 众多孩子拼命助威, 并大喊某食品的名字。比赛结束后, 一个女孩向胜者表示了崇拜, 另一男孩则问:“你为什么这么有力量?” 胜者答:“吃了某某某, 就是有力量!”儿童的心里如果产生了要在力量上强于别人、要用武力去制服别人的想法, 不知他们会采取何种方式去解决与同龄人甚至成人之间的问题与矛盾?
2.3浮躁、不踏实
某些广告创作者喜欢把儿童设想成贪婪的群体, 并在广告中极尽手段加以表现。如有的儿童产品以“百万奖学金大酬宾”为卖点吸引儿童购买, 在广告中打出“有喝又有奖”之类的广告词。有的儿童产品广告甚至杜撰出一个寻宝的故事:只要买了某某, 就有机会找到藏宝图, 寻到传说中的黄金与珠宝。如此下去, 很容易让儿童梦想天上掉馅饼, 对培养他们自食其力、努力才会有收获的劳动观、价值观必然带来一定的难度。
2.4逃避现实
有些儿童产品广告甚至引诱孩子们逃避现实, 鼓励他们“只要吃下这个或喝下那个, 就没有任何烦恼了”。广告表现也大力渲染心情的好转, 广告中儿童表情往往在瞬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秒钟之前还满脸阴云, 现在已是雨过天晴, 闪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极富感染力的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这对那些有烦恼、有不满的儿童该有着多大的诱惑力?现在来自学校的、家长的、还有社会上的压力, 已经让小小的孩童有了本不该这个年龄段承受的烦恼, 再加上现在的儿童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 没有太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 除了逃避, 不知道这样的广告还会教会他们什么?
带着以上种种不良习气与心态长大的儿童, 成年之后, 会用什么样的观点看待这个社会?会有着怎样的行为与作为?会对这个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显而易见, 这已远远超出了广告甚至经济的范畴, 上升为严肃的社会问题。既是社会问题, 就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采取一定措施加以解决。
还有一些儿童会对广告模特的潇洒动作无限神往, 不顾后果地亲身实践, 最终铸成大错, 甚至危及生命。比如某果冻广告画面中, 小模特将果冻高高抛向空中, 当它落下时再准确地用嘴接住。早有有识之士对此广告提出批评:如果哪个小观众去模仿这个动作, 滑溜溜的果冻一旦落入气管, 将直接导致阻塞、窒息、甚至死亡。因此许多国家都绝对禁止儿童广告中包含危险、暴力、色情等成分, 以保护儿童健康、安全成长。
3儿童产品广告责任失范的解决思路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儿童广告的法律法规, 主要是依靠三种类型的法规对儿童广告行为进行调整:一是广告法规和部门规章中零散涉及到有关儿童或未成年人广告的部分。我国现行有效的广告类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共计300余部, 但其中涉及儿童或未成年人的只有寥寥十条。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 目前我国地方法规中专门针对广告管理的现行有效法规有144条, 但涉及儿童广告的只有《四川省广告宣传精神文明规范标准》中的第13条 和《浙江省广告管理若干规定》中的第7条。 此外还有三省的地方性广告法规中涉及未成年人保护, 但都是原则性条款。三是行业自律规则。广告协会有关儿童广告的行业规范基本上照抄1994年颁布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审查标准》第五章的内容, 并且目前也无有效的监督制裁措施。以上立法现状造成了我国针对儿童广告的法律法规法规过于零散、不成体系。并且各类法规都存在滞后现象, 没有重点关注儿童电视广告, 以及网络等新兴广告媒介。解决儿童产品广告中的责任失范问题应该是法律先行, 我国应针对儿童广告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 对儿童产品广告的真实性、禁止宣传的产品、避免施加压力、时间安排、通过节目角色赞美或促销、安全、广告的文化品位以及对社会价值的引导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 并且还应规定严格的审查程序, 确保准则得到贯彻实施。
3.2对儿童进行适当教育
(1) 消费教育。
消费教育应是当今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应该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有利于儿童心智的健康发展, 而正确的消费观念有赖于家长的指导和教师对正确的消费观念的灌输。例如, 在学校, 可以通过班级鼓励儿童储蓄, 不要乱花钱, 不攀比消费;在家庭, 家长自身的消费习惯很容易被儿童模仿, 所以家长在消费行为上的示范影响不容忽视。
(2) 德育教育。
商家的过度宣传很容易让不辨是非的儿童产生消费快乐就是幸福的想法, 这无疑是对传统道德体系和道德教育方法的挑战, 是学校德育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学校德育教育对此应起到指导作用, 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发现生存、生活的意义, 提升精神境界。
(3) 非正式课程中适当增加儿童广告教育内容。
在小学教育方面, 鉴于小学生的课程负担太重的原因, 可以通过中国广告协会或其分支机构联系各地工商局、居委会还有高校, 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非正式课程里面适当地增加广告方面的教育内容, 以培养儿童对广告的鉴赏力。
3.3加强对儿童产品广告的监督
儿童是消费者, 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需要社会特别的关爱和保护, 为未来祖国的希望创造一个美好和健康的成长环境。因此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除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外, 社会各界特别是父母也应该眼睛时刻不能放松警惕, 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 在碰到有问题的儿童产品广告时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和举报。监督对象不仅仅是广告主, 还包括刊载广告的各种媒体。虽然消费者个人相对于企业来说是弱势群体, 但可以尝试组成消费者团体, 以团体的名义对不法广告主和媒体进行投诉。广告主和媒体可能不理会一个消费者的意见, 但却不敢漠视一群消费者的声音。
此外, 行业协会要承担起应有的监督作用。其实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广告从业人员除了遵守法律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遵守行业规范和广告伦理, 否则在行业中将无立锥之地。比如日本法律并没有限制广告代言人“裸体出镜”, 但在日本的广告行业规范和广告伦理中, 则明确禁止“裸体”, 这一条被广告行业普遍遵守。
3.4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灌输
谈起企业社会责任, 不少企业误以为就是献爱心、做慈善, 其实, 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严重曲解。如果不能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 那么, 让企业在广告活动中关注社会责任问题恐怕是难上加难。
1997年10月公布的SA8000社会责任标准, 是全球首个有关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2006年3月27日, 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北京宣言》, 涉及法律、纳税、知识产权、就业、员工权益、环保、社会公益、企业公民等12个方面内容。归纳来说,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应该涵盖良好的公司治理、对消费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五大范畴。有调查表明: 84%的美国消费者愿意选择更有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在欧盟, 44%的人愿意为社会责任和环保产品多付一些钱。世界500强中64%的公司已开始发布企业社会责任的独立报告和财务报告。我国相关部门也应该顺时而动, 借势而行, 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在全社会范围内予以引导, 让企业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真正做到对消费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环境以及社会负责。
3.5加强对儿童产品广告创作人才的培养和引导
儿童产品广告比成人广告更难以把握, 因为儿童是一个年龄和身心都不成熟、对是非判断模糊又特别善于模仿的消费群体, 更需要广告创作人员多一份细心和社会责任感。因此, 需要加强对儿童产品广告创作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培养一些既熟悉儿童心理特点, 又熟悉广告规律的广告创作者, 创作更多更好的儿童产品广告作品, 提高儿童产品广告的整体水平。同时, 针对广告创作者在广告自律和广告社会责任方面意识比较弱这一现状, 还要加强广告创作者特别是儿童广告创作者社会责任方面的引导, 把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嵌入广告创作者之心, 不制作带有损害儿童身心键康内容的儿童产品广告。如违背社会道德的、色情的、危险的内容, 要严格禁止, 以杜绝消极的、有害的、负面的广告影响, 确保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儿童是消费者, 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因此, 需要整个社会特别的关爱和保护, 为祖国的未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面对儿童产品广告市场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 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全体消费者携起手来, 共同努力, 规范和净化儿童产品广告市场, 最终达到企业、消费者和国家的共赢。
摘要:目前, 我国儿童产品广告处于发展阶段, 各种措施极不完善, 由此造成不负责任的儿童产品广告不时围绕在孩子们的周围, 不断侵蚀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分析了儿童产品广告责任失范的具体表现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儿童产品广告责任失范问题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儿童产品,广告,责任失范,负面影响
责任失范 篇2
1 当下网络媒体信息把关的失范与社会责任的缺失
1.1 网络媒体信息把关失范的表现
“把关”一词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从英文的守门人 (gatekeeper) 一词化用而来, 指的是媒体“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1]“失范”一词则来自于社会学, 指现代化过程中, 因传统价值和传统社会规范遭到削弱、破坏、乃至瓦解, 所导致的社会成员心理上的无序状态[1], 引申为没有或失去社会规范。网络媒体信息把关的失范, 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 一是把关标准的模糊, 一是把关地位的弱化。
(1) 把关标准模糊。把关标准即是媒体对信息进行取舍选择的标准。媒体把关的标准通常分为业务标准和市场标准。业务标准是由新闻或信息的客观属性和规律决定的;而市场标准是由媒体的经营目标所决定的, 要求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以及引起对信息的兴趣, 否则势必影响到媒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媒体在进行把关信息时, 需要综合考虑两重标准。然而, 网络媒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往往难以两全。为求关注, 可以一步步降低道德标准、牺牲人文关怀, 来将猎奇性发挥到极致。有调查显示, 猎奇新闻和有关暴力的新闻已占网络新闻总量的40%。这就是媒体把关标准的严重失范。就当下网络信息传播的实际情况来看, 更为恶劣的是, 部分网络媒体索性不“把关”, 敞开大门任各种奇谈怪论蜂拥而入, 将甄别信息真伪的工作推向网络受众。
(2) 把关地位弱化。互联网的出现着实改变了传统媒介中“把关人”的地位和角色。首先,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 分散了筛选与过滤信息的权力, 网民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发布。从前大众传播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入口集中在大众传播媒体, 而如今的网络传播信息系统中, 人人可发布信息、处处是关口, 自然, 网络媒体的把关地位就弱化了。其次, 网络媒体的“把关”行为相比传统媒体的“把关”已大有不同。传统媒体的“把关”发生在信息发布之前, 经过媒体内部的层层把关来过滤信息;而网络媒体的“把关”是在信息发布后, 通过对信息的修改和删除来实现的。因此, 网络媒体的“把关”地位及议程设置的效力已远不及传统媒体, 低俗的信息内容便有了可乘之机。譬如, 2012年6月11日上午, 江城天空被雾霾笼罩, 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青山地区化工厂氯气泄露”、“武钢锅炉爆炸”等谣言, 并附有自称是实地拍摄的爆炸现场照片, 引起市民的不安, 造成恶劣影响。
1.2 网络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彼得森对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的报告在梳理后列举了现代社会对于传媒工作的五项具体要求: (1) 新闻媒介应提供真实的、综合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报道, 清楚说明事件的意义。 (2) 新闻媒介应当成为“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 新闻业应描绘“社会的各组成群体的典型图画”。 (4) 新闻业应负责陈述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 新闻媒介应使人们“便于与充分获得当天的信息”。[2]对照这五项要求, 我国网络媒体在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上都存在缺陷, 具体说来, 可归结为以下三点问题。
(1) 传播虚假信息。虚假新闻是普遍存在于新闻媒体中久治不愈的顽疾, 网络媒体更是重灾区。网络媒体上出现的虚假信息通常是以夺人眼球为目的, 往往具有很强的猎奇性, 有的虚假信息经过以讹传讹, 最终形成网络谣言, 造成重大恶劣的社会影响。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海量信息, 通过网络媒体, 我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 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然而, 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各种网络信息中, 筛选出有用的、真实的信息, 却要花费比网络媒体诞生前更高昂的成本。网络媒体上传播的虚假信息, 大体有两类:一是纯粹编造的虚假信息, 一是对新闻图片所表现的事实进行夸大或歪曲的虚假信息。彻头彻尾的虚假信息并不鲜见, 而夸大或曲解更几乎成为网络新闻的常态。2011年6月23日, 北京突降大雨, 造成一些地铁站进水, 和路面的积水。一些网络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中所用的照片, 有些是经过处理的, 有些是用以往的旧照片, 有些甚至根本不是北京的照片。网络媒体夸大事实、渲染事态严重性、曲解图片的做法, 实际上是为了吸引网民关注, 提高点击率, 实现盈利。网络媒体传播虚假信息的方式也有两种, 一是制造并发布虚假信息, 一是转载他人的虚假信息。被网络媒体冠以“独家”的新闻甚少出现虚假的情况。但在转载的网络新闻中, 特别是经较权威媒体刊载过的信息, 网络媒体往往不加考证, 直接转手。网络媒体惯用的方法还有, 以“据传***”、“网传***”的形式命名新闻信息, 省去了核实新闻真实性的麻烦, 也使自身免于承担造假的责任。
(2) 低俗化倾向突出。在市场因素、商业利益的刺激下, 网络媒体盲目地以低俗化的内容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低俗化的倾向表现为, 各种危言耸听的标题、夸夸其谈的内容、或血腥或色情的图片, 以及无穷无尽的“恶搞”“炒作”充斥眼帘。在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和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的对比之下, 每一个网络媒体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受众注意, 因此, 网络新闻均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网络媒体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 俨然已经是“不低俗不成活”。网络新闻标题中, 常常用极限词语来力求吸引受众眼球, 如“史上最XXX”;使用富有争议或关注度极高的词汇, 如“东莞富二代驱车高考打酱油只为体验高考感觉” (中国教育在线2012-6-8 10:45) 中的“富二代”, “实拍男子杀死小三留遗书翻窗跳楼 (图) ” (搜狐2012-6-8 11:19) 中的“小三”;“女公务员频盗女上司钱财” (搜狐2012-6-9 09:25) 中的“公务员”;还有诸如“女儿状告爸爸的吻”“错位夫君夜换娇妻30年”等标题, 所述事件违背伦常。当下的很多网站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 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注重感官刺激、满足猎奇心理, 甚至不惜采用散布黄赌毒信息、披露隐私、发布不良游戏等方式吸引网民参与、诱惑和拉拢未成年人以提升点击率。网络媒体整体呈现出低俗化倾向。
(3) 偏离主流价值观。网络媒体为了提高关注度, 借助一些影响恶劣的人或事件进行自我炒作, 对能满足自身利益要求的观点突出关注, 重点炒作, 甚至于将一些非主流的立场、错误的价值观凌驾于主流意识形态之上。其中包括网络中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的赫然出现。一些网站, 只要是涉及暴力、凶杀等内容, 便长篇报道, 有时甚至将其放置显著位置, 对受众产生误导, 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虚假信息的泛滥, 首先是网络中谣言逐渐成为媒体的假新闻, 再经网络转载便形成了虚假新闻, 因此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新闻网站都极易成为滋生虚假新闻的“温床”, 这也正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交互性和即时性等自身特点造成的。有的媒体为了吸引受众而不惜编造虚假新闻, 故意增加耸人听闻的资讯量, 导致舆论发生偏差。侵权行为的猖獗;网络媒体通过非正当的传播手段和行为来提升它的传播力。
2 网络媒体信息把关失范与社会责任缺失的不良影响
根据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媒体具有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三项社会功能。由于信息把关失范与社会责任缺失, 目前网络媒体不能良好地实现这三项社会功能, 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就这些负面影响的作用对象的不同, 分别从媒体、公众、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
2.1 降低媒体公信力, 不足以取信于民
媒体公信力是指公众与媒介的相互作用中, 媒体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公信力已然成为媒体最具价值的内在品质, 是一种被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 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媒体公信力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主要依靠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正确性、公正性来实现。然而, 目前广泛存在于网络媒体的虚假信息、违法违规行为和低俗化现象, 使得信息的这些客观属性受到损害, 危害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首先, 网络媒体信息来源广泛, 就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市场发展来看, 网络传媒无法进行严格的信息审查, 加之网络信息传播迅速, 一些新闻和信息未经证实便传播开了, 从而给网络传媒的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其次, 网络媒体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其作者群比之传统媒体而言处于相对隐晦状态, 这容易导致网络媒体新闻报道题材选择上的的逆向性和道德风险, 造成网络信息的低俗化, 最终导致网络媒体公信力的下降。此外, 网络媒体发展迅猛, 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都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媒体违法违规影响了整个网络信息环境, 降低了网络媒体公信力。综观国内网络媒体市场, 网络媒体数量众多, 但是比较有影响的网络媒体为数寥寥, 如百度、新浪、腾讯、网易、搜狐、Google等。
2.2 舆论导向偏差, 主流价值观遭冲击
在我国, 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是推广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然而, 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传媒的发展, 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呼啸而来, 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洪流, 媒体如何甄别, 如何引导都将对受众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然而, 由于信息把关的失范和社会责任的缺失使媒体无法发挥正确引导舆论的职能, 致使舆论导向产生偏差, 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扰乱了受众的心智。拜金、享乐、奢侈和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被大肆宣杨, 而艰苦奋斗、崇尚简朴、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渐渐没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止2011年12月, 我国网民中29岁以下的占58.2%。青少年构成了网民中最庞大的群体, 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 如果长期受错误舆论导向的影响、接收非主流价值观的心理暗示, 长此以往, 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恐怕是贻害无穷。
2.3 弱化教化功能, 阻碍社会进步
教化公众、传承文化也是媒体的重要责任之一。媒体应当引导公众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关心社会进步, 进而影响公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积极推动社会发展。就网络媒体而言, 教化的功能正日渐式微, 取而代之的网络媒体高度的娱乐化。网络媒体提供给人们感官上的刺激和满足, 带给受众激情与快乐, 这种娱乐化的信息接收过程自然比教化信息的接收过程愉悦得多, 也符合当下人们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寻求放松的心态。在这种娱乐至死的网络信息环境中, 各种“恶搞”或多或少地冲击和破坏了传统文化,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传统语言规范的破坏。例如:一名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在作文中写道:“偶灰常稀饭周杰伦, 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显摆, 被老斑发现收了去, 真是7456……”语言文字是一种特殊的媒介, 也是最为基础的媒介, 任何其他的媒介都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才能得以传播。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 将会对青少年教育和文化传承产生不良影响, 阻碍社会进步。
3 网络媒体信息把关失范与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追究
造成网络媒体信息把关示范与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媒体、市场、管理三方面来追溯。
3.1 从业者职业素养令人堪忧
网络媒体的传播形态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大有不同, 信息生产方式也不可同日而语。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是记者采集信息、编辑加工信息;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多样, 有来自传统媒体、微博、网贴等的, 网络编辑的工作往往是采集适合板块定位的信息, 通过修改、增删来吸引受众点击。网络编辑入职门槛较低、素质参差不齐。除国家重点媒体所办新闻网站的网络编辑可依托传统媒体申领新闻记者证, 大部分的网络编辑不具备新闻记者证, 没有采访权。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虽然开始实行, 但由于该项认证行业认可度不高且该行业人员流动性大, 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不具备新闻专业素养, 而且, 网络编辑的薪酬通常与网络流量挂钩, 这就造成他们争相制作最新吸引眼球的标题来博得受众的“点击率”, 而无视“新闻专业主义”的信条。网络媒体
知识外溢、产业集聚和本地市场效应的关系研究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院钱艳萍
摘要:知识外溢引起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又加强了知识外溢;本地市场效应也是产业集聚, 集聚必然产生知识外溢, 知识外溢又会加强集聚。
关键词:知识外溢产业集聚本地市场效应
中图分类号:F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2) 07 (c) -241-02
1知识外溢与产业集聚
马歇尔 (1890) 认为, 由于集聚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带动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促进专业化技能和投入的集中, 共享基础设施和其他区域外部性, 使企业能够从各种技术外溢活动中获得好处。企业通过人与人来交换信息, 产生外部性收益 (Stigler, 1961) 。当企业数量变多, 企业所获得外部收益也会越来越多。然而, 知识交流随着距离而减弱 (Hagerstrand, 1953) , 因此, 只有当企业相互靠近的时候, 企业之间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
近年来, 学者开始将知识外溢效应引入到动态增长和地理经济模型之中。Baldwin, Martin和Ottaviano (2001) 对Martin和Ottaviano模型进行拓展, 考虑了介于全球溢出和本地溢出之间的中间情形, 使其结论变得更加一般化。Baldwin和Forslid (2000) 和Baldwin et al. (2003) 构建了一个类似于中心外围结构的本地知识溢出模型, 模型显示, 经济增长将得益于知识溢出, 因为外溢效应减少了本地企业的投资成本, 但其他地区的知识创造
行业的职业素养令人堪忧。
3.2 市场竞争无序, 危机四伏
与传统媒体以来广告费用作为经济支柱不同, 网络的媒体盈利方式十分多样, 譬如信息内容收费、网络专题营销、网络直播、电子商务、电信服务收费、网络广告、远程教育、在线游戏等等。而且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自身运营的实践, 网络媒体对盈利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 网络媒体市场经营的重头戏之一就是盈利模式的调适。由于盈利方式多样化和动态化, 网络媒体的市场竞争比起传统媒体显得复杂得多。在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 面临着各自细分领域市场中惊心动魄的市场竞争。譬如, 百度推出C2C业务前夕, 占据国内C2C市场份额第一的淘宝, 通过在网站系统中屏蔽百度蜘蛛 (Baidu Spider) , 实现了对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搜索引擎百度的封杀。随后, 百度也以淘宝客网站破坏的搜索引擎的规则, 以API为主的淘客网站数据存在太多重复, 服务器不稳定、作弊行为恶劣, 影响用户体验等理由封杀了相当一部分的淘客。当某一种盈利方式或媒介产品获得成功, 便引起众多网络媒体纷纷仿效, 蜂拥而上, 从界面到服务无一不惊人地相似。这些热门的媒介产品不过是新欢旧宠, 各领风骚一两年而已。与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相比, 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总显得相对滞后。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网络媒体盲目追求盈利, 放松把关、忘却责任, 市场竞争乱象丛生、危机暗藏, 网络信息环境越来越恶化。
3.3 网络监管滞后, 矛盾重重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本地知识积累, 其程度依赖于知识溢出的程度。
Fujita和Thisse (2002) 将家庭和企业两类经济人同时引入模型, 得到居住区和商务区的多样化空间布局, 认为集聚会促进经济人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信息传播。进一步, 他们在模型中引入了非线性空间, 得到的结论与之前的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梁琦 (2003) 认为集聚中心的知识溢出主要有研究中心型和技术源极型两种, 也有联结地型的。
2本地市场效应与知识外溢
本地市场效应是指, 当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时, 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本地市场效应发展的背景是:国际贸易理论冲破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新古典框架, 在垄断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的新贸易理论框架下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简称IRS-MC) , 国家间的相对技术和要素禀赋的差异不再是贸易和专业化模式决定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 新的业务与营销模式层出不穷, 行业法规与相关行业监管规范相对滞后。2010年11月的“360与腾讯之争”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涉及用户数量最大影响最广的冲突事件, 在仅仅一天之后便恢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用户使用。事件的解决并不是由于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有效介入, 而是当事企业自己来解决争端。360发出公开信, 决定搁置与腾讯的争执, 并召回本次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扣扣保镖”, 这次事件才暂告一段落。政府监管部门介入迟缓, 反映出监管部门监管办法与能力存在缺陷。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技术进步速度、业态变化速度, 都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像。我国法律属于大陆法系, 是以预先制定的“成文法”去规范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件。这就给许多政府执法部门造成一定困难, 对法律条文没有作过具体规定的新鲜事物, 往往就找不到监管的依据。许多打政策擦边球的无秩序、不正当竞争方式, 在最初难以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或是处罚细则不明、处罚力度较小, 造成违规者得利守规者反而受损的后果, 对网络媒体竞争形成负向激励作用。久而久之, 这就引起了网络媒体同业或异业竞争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
参考文献
[1]Anthony Giddens赵旭东等译.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师范失范 篇3
“记得当年入学时, 许多同学不愿意当中学教师。于是, 学校展开专项教育, 老师们谆谆教导大家要热爱教育, 毕业后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眨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在母校, 上述36人无疑是学校的光荣与骄傲。那么, 当年老师们谆谆教诲我们的要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话又该如何理解?这份名单让我这种老校友看了, 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怎么当年提倡的与今日表彰的完全是两码事?让在校的学生看了, 是否会令他们改变今后的人生目标, 拼着命去当官?让那些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小学生们看了, 会让他们感到疑惑不解———我到底还应不应该报考这所师范大学呢?”
是啊, 我当年进师范大学时, 同学们有时会戏称学校为“稀饭”、“食饭”, 今天我看到的却是“失范”。师范没有了自己该有的范儿, 失掉了该有的精气神儿, 学校已经不在乎自己的品相、成色、器宇、分量所呈现出的那种光华, 陷入了“礼崩乐坏”, 而“礼崩乐坏”的本质, 就是失范, 诸多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均被现实无情地肢解掉了。
不是吗?近年来, 学术界、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腐败、堕落现象不断被揭露出来, 贪污、抄袭、造假、性侵、潜规则等等, 五花八门, 本该是一片“净土”, 官场里存在的肮脏在这里都同样应有尽有, 肖教授雇凶故意伤害方舟子事件, 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证;官场有广西韩锋局长性爱日记, 2010年9月26日, 网上又曝光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某某与多名女生的性爱日记。
所谓师范, 即要以才学为导师, 以德馨为示范。温家宝总理在祝贺2010年教师节时就特别强调:“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 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才能悉心教育出品德兼优的人才。”有知识没智慧, 有情趣无情怀, 有信念无信仰, 如果老师的老师蜕变成这样的一群人, 师范自然失范, 师表也自然失去被崇尚的光辉。
师表重要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36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91.3%的人认为好老师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62.8%的人认为影响“非常大”。“初中老师”排名第一 (65.5%) , “小学老师”紧随其后 (63.1%) , 排在第三位的是“高中老师” (48.7%) ,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土壤就有什么样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