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安全

2024-08-05

弹药安全(精选12篇)

弹药安全 篇1

弹药存储普遍存在易丢失、易燃、易爆等诸多不安全隐患, 也给弹药的出入库记录、查询等管理带来许多不便[1]。笔者研制的人影弹药安全储存报警装置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人影作业期间各作业点上人雨弹、火箭弹安全存储和管理的问题, 为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安防设施,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影弹药安全存储报警装置研制概况

“人影弹药安全储存报警装置研制”项目采用的技术路线为:技术调研→制订方案→图纸设计→样机试制→讨论研究→技术改进→定型→外场试验→技术推广。该项目产品在研制过程中, 项目组共进行了9次专题研讨会, 组织基层领导和群众参观、听取意见3次, 对项目的如期顺利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1) 第一次样机试制。2011年3月15日, 根据“人影弹药安全储存报警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 研制出第一部样机。第一部样机采用红外微波进行守候, 就有声光和无线报警的功能, 只是在图像探头方面, 光线影响图像质量。项目组认真分析, 认为红外微波探头、图像探头需要保护, 不能裸露在外边;声光报警装置, 无线传输受距离控制, 没有满足设计需求。监控中心软件框架基本完成, 内容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2]。

2) 第二次样机试制。第一部样机研制后, 项目组抓紧时间分析总结, 进行了调研、咨询和相关产品查询。2011年6月初第二部样机试制完成, 项目组研究讨论认为:第二部样机达到报警装置的自身保护功能, 图像探头采用了红外摄像探头, 声光报警装置采用有线方式进行报警, 但在报警装置键盘输入时发现, 键盘输入不灵活, 无法控制两部摄像头进行工作, 整机功耗大, 仍需进一步的改进。

3) 第三次样机试制。根据第二次样机的改进意见, 2011年6月初第三次样机试制完成, 解决了报警装置键盘输入不灵活问题, 利用摄像头交替工作模式解决了两部摄像头同时工作问题, 通过升级Linux系统, 增加电源管理控制软件解决了整机功耗大的问题。

2 硬件结构设计概述

系统电路组成主要有含核心板、底板、手机模块板、键盘等。核心板电路含语音编码解码、以太网、CPU、存储器部分[3]。

1) 语音编码解码。采用PHILIPS公司的U-DA1341立体声CODEC芯片, 支持IIS总线数据格式, 与CPU通过IIS总线连接。驱动分2个层次, 上层是平台设备驱动, 底层是audio驱动与mixer驱动。

2) 以太网。采用Cirrus Logic公司CS8900A 10MB网卡芯片, 通过数据总线和I/O端口与CPU连接, 用于下载程序及在线调试功能。

3) CPU。采用三星ARM9的32位嵌入式RISC CPU S3C2410A, 主频200 MB[2]。采用RISC架构的ARM微处理器具有如下特点: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支持Thumb (16位) /ARM (32位) 双指令集, 兼容8位/16位器件;大量使用寄存器, 指令执行速度更快;大多数数据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寻址方式灵活简单, 执行效率高;指令长度固定。ARM微处理器系列主要有ARM7, ARM9, ARM9E, ARM10E, Secur Core, Intel的Strong ARM, Intel的Xscale系列。其中, ARM7, ARM9, ARM9E和ARM10E为4个通用处理器系列, 每一个系列提供一套相对独特的性能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如ARM7系列适用于工业控制、网络设备、移动电话等应用;ARM9、ARM9E和ARM10E系列则更适合无线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设计。Secur Core系列专门为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而设计。

4) 存储器。系统采用64 MB RAM和64 MB Nand-flash。Nand-flash内存是flash内存的一种, 其内部采用非线性宏单元模式, 为固态大容量内存的实现提供了廉价有效的解决方案[3]。Nand-flash存储器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等优点, 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存储。

3 关键技术

1) 微波探头守候与启动系统。报警装置在待机状态下, 主要是微波红外探头在工作, 其他工作组件处于休眠状态, 只有在微波红外探头探测到信号时才会启动整体系统工作。这样做是为了使电瓶供电的整机降低功耗, 同时也满足了弹药库内不能使用交流电的条件。

2) 高效率控制双红外探头工作。2个摄像头和2个红外微波探头组成了两组探测装置, 每一组有1个摄像头和1个红外微波探头, 第一组对准弹药库缓冲间的门, 第二组对准负责弹药存储柜。为了节约存储图像的空间和占有CPU控制时间, 通过红外微波探头来决定哪个摄像头进行工作, 当第一组红外微波探头探测到信息, 则第一组摄像头工作, 第二组红外微波探头探测到信息则第二组摄像头工作, 当两个红外微波探头同时探测到信息, 则第二组摄像头工作。这样解决了大量信息采集时对数据线的拥堵现象。

4 创新点和技术难点

1) 创新点。由危险品保险柜、人体静电消除装置和人影弹药安全储存报警装置三部分组成人影作业点弹药安全储存闭环防范系统。人影弹药安全存储报警装置不但具有远程报警功能, 还具有弹药存储管理、软件远程升级功能。

2) 技术难点。由于弹药库内不能使用交流电, 人影弹药安全存储报警装置是用电瓶供电的。报警装置经过电路改进和软件完善使得在待机时工作时电流<80 m A, 在探测到目标后开启相关硬件设备电源, 工作电流<300 m A。减小了工作电流, 大大延长了报警装置的连续工作时间。

5 产品外场试验

1) 探测器及摄像头探测能力。微波和红外探测距离:设备安装高度为2 m, 以人体穿着较厚衣物, 只露出头和手为被探测目标, 以每秒2~3 m的移动速度正对探测器做侧向移动, 在8 m内两种探测方式都可以探测到目标, 但有一定的漏报率, 在6 m处内误报率小于1/100 (在上百次试验中无漏报和误报) , 探测距离随人体和探测器轴线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90°边沿探测范围处, 探测距离减小到6 m时, 两种探测方式都可以探测到目标。

2) 震动传感器灵敏度。在1 cm范围内移动报警装置, 震动传感器即会报警, 轻拍报警装置也会报警, 可以确保在有外力破坏情况下进行报警。

3) 信息及图片传输时间。从报警装置通过移动GSM和GPRS网络发送信息及图片到监控中心计算机需10~20 s, 在网络较为繁忙的情况下延时较长。监控中心每分钟接收图片约7~10张。

参考文献

[1]杜春雷.ARM体系结构与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4-22.

[2]Andrew N, Sloss.ARM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设计与优化[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58-79.

[3]邢素霞.红外热成像与信号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103-131.

弹药安全 篇2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在弹药安全性失效分析中的应用

为找出某122 mm加农炮爆破榴弹膛炸和某105 mm无坐力炮破甲弹早发火的原因,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装药存在空洞是造成该膛炸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造成该122 mm加农炮爆破榴弹的膛炸机理和半爆机理,制定了避免卡壳弹流入生产线、对装药弹体进行X光透视检查等应对措施;早发火是由于发射药被烘燃和明火点燃造成的.根据造成该105 mm无坐力炮破甲弹早发火的.机理分析,制定的应对措施是进一步改善塑料袋的高温燃烧性能,使之在发射后不留下残片和底座套管,进一步比较了塑料布和牛皮纸在无坐力炮药筒装药上的燃烧性能,选取了最优方案.

作 者:刘晓飞 王树山 LIU Xiao-fei WANG Shu-shan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刊 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年,卷(期):6(5)分类号:X913.4关键词:安全管理工程 弹药 失效分析 故障模式

温和的弹药 篇3

爆震弹

美国好莱坞大片《王牌对王牌》中有一个场面:一个黑人警察遭人陷害,他为洗刷自己的冤屈,在市政大楼与前来抓捕他的特警队员发生了冲突,身陷险境。为了逃脱,又不愿伤到不明真相的同事,他抛出了一个特殊的手雷,爆炸产生了强烈刺眼的光使追击的警察无法行动,终于成功逃脱。

现实当中有没有这种弹药?效力像电影中展现的那样厉害吗?

这种手投式的非致命性弹药,现实中叫作爆震弹,也称震荡弹。主要有强光致盲弹和巨响弹,它们的原理是在瞬间制造出强烈的光亮或大分贝的噪音。强光致盲弹击发后,里面装填的铝粉、镁粉剧烈燃烧,产生强烈的光,亮度可达到10的7次方烛光。一旦遭遇这种炸弹,一瞬间眼前好像有1000个太阳亮起,能暂时致盲,特别是在光线暗的环境中,一道突然的强刺激光,效力比正常情况下大得多。

巨响弹击发后,聚在弹壳里的高压气体突然释放,产生的剧烈震荡形成大分贝的噪音,爆炸声能让人的耳朵产生长时间耳鸣,暂时失聪,头晕恶心,无法辨别周围环境,脑子一时间什么也想不起来。在声舱里进行实验时,放进去的小白鼠开始还知道来回窜动,随着声舱里声音逐步加大,小老鼠就找不到东西南北了,再进一步加大声强,小老鼠会耳鼻出血。使用爆震弹,可以让对方暂时完全失去作战和抵抗能力。电影中的特殊手雷是将这两种爆震弹的作用合二为一了。

爆震弹的弹壳用不同的材质,有塑料的、纸的,还有塑胶的,爆炸产生的碎片一般情况不会伤及对方。但它毕竟是炸药,如果爆源距离目标特别近,还是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伤害的程度也跟弹壳的材质有关。因此,即使是非致命性弹药,也要严格限定使用条件,比如与目标的距离和打击的部位等。

霰弹枪

爆震弹虽然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手投式非致命性弹药,但是在白天或者空旷的环境下使用效果就不理想了。其实,非致命性弹药还可以通过霰弹枪来发射。

霰弹枪是同时发射多个弹丸的单兵火器。就其功用来说,它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慢射火器。它是现代武器中发射命中率最高的轻便武器。霰弹枪最大优势就是使用杀伤弹时杀伤面积大,在远距离射击时也可以构成一定的杀伤。

霰弹枪可以同时发射22粒弹丸,从材质区分有钢丸、钨丸,但一般用非常软的铅丸居多。霰弹枪发射后,弹丸呈一个逐渐扩散的弹群,形成一个杀伤片,这也是霰弹枪命中率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弹丸不是旋转飞行,它的穿透力虽然不如相同速度的普通子弹,但这使它在命中体上的能量释放也就更加充分。特别是当这种弹丸在比较硬的物体,比如水泥地面上撞击后反弹起来的时候,它的形状就发生变化,这种变形弹的杀伤力非常大,在人体里面运动的轨迹更加复杂,因此它的创口不是通常的贯穿伤创口,而是不规则的创口,很难清理。所以,对于霰弹枪的使用,国际上是有限制的。

霰弹枪在对付一些不是必死的目标时,具有很强的心理震慑力。当目标出于冲动或者在一种非正常状态下,使用霰弹枪,当着对方的面上子弹,相当于是给他最后一次警告。据美国的警方统计,据说这种震慑力让百分之80%~90%的犯罪分子很快就冷静下来,确实比用自动武器瞄准对方的威慑力大。

同时,因为霰弹枪口径大,没有膛线,它还可以发射各种稀奇古怪的非致命性弹药。可以说,霰弹枪是一个非常好的警用或者特种用途的武器。因此,这个被国际上限制使用的武器被警方看中,经过研发,配上特殊弹药,使霰弹枪成为一款非常实用可靠的非致命性武器。

那么,这些特殊的弹药都是什么呢?布袋弹就是非常特殊的一种非致命性弹药,它是一个被卷着装进弹壳里、装着不同材料的布口袋。布袋弹弹丸结构有方形布袋弹丸、带尾翼布袋弹丸及筒式布袋弹丸。

在射程中,布口袋旋转展开,击中目标时就如同一张饼贴上去,目标像被抽了一个大耳光,产生很强的疼痛感。除了布袋弹以外,还有铜块弹,发射时底火一撞击,把弹筒里的一些铜块打出去,疼痛感更强烈。还有一种网绳弹,弹壳里装有3粒小橡胶球,3个小球之间用3.6米的细绳连成一串,射出去以后,3个小球分开,碰到目标就会绕圈,最终把目标捆起来。

霰弹枪可以发射的非致命性弹药的品种比较多,还有染色弹、催泪弹等等。霰弹枪发射这些弹药时,往往不是一次只击发出一粒,而是若干粒。

现在,国际上无论是军队还是警方,霰弹枪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美国各种轻武器非常先进,但是现在用得最多的还是传统的唧筒式(也称泵动式)霰弹枪。欧洲也是如此,意大利的霰弹枪做得最出色。意大利有3个著名的武器公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给警方制造具备自动功能、手动功能和自动手动转换功能的霰弹枪。

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复杂的霰弹枪?就是要让这种枪既能发射致命性弹药也能发射非致命性弹药,提高它的使用性能,适应军方或警方随时变换不同任务的需要。

温和武器及使用

为了更有效、更人性化地处置不同环境、不同规模的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一些新型的非致命性弹药及发射系统被陆续开发出来。

比如新研制的35毫米手持防爆发射系统。35毫米手持防爆发射系统瞄准很简单,上面虽有标尺,但不是很精确,使用时在距离比较近的情况下,只须判断大致方位,就可以扣扳机把弹药打出去。这个发射系统的弹筒是铝合金做的,比较轻,不如军用武器结实。国外有用它发射燃烧弹的记载,但它属于通用型,各种致命性和非致命性的弹药都可以发射。

不管用什么系统发射非致命性弹药,都是为了更好地、人性化地处置社会突发事件。

非致命性武器和非致命性弹药的使用,关键还是看针对什么对象,想完成什么任务。比如处置大规模人群的足球流氓骚乱事件,一般用催泪剂比较好,催泪剂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快速释放。也可以投掷各种催泪弹,这种处置方法比较安全。发射催泪弹后,现场的人只要离开这个区域,催泪作用就小了,再把脸洗一洗,催泪效果就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发射非致命胜弹药使用霰弹枪,发射口径就显得小,可以选用大口径、多管的警务装备。如果是处置几个足球流氓,用网枪就足够了。

遇到犯罪分子持刀抢劫的情况就可以用霰弹枪,发射铜块弹,但不要离得太近,距离几十米都有效,发射出去的弹药照样使对方疼痛难忍而只得终止犯罪行为。这时候,使用霰弹枪就看出它的优点了,上膛方便快捷。但要注意的是,装填的必需是非致命性弹药。

弹药安全 篇4

《弹药安全管理》课程中有相当多的管理规定和繁芜的条文需要学员掌握并牢记, 如果照本宣科会非常枯燥, 很难给学员留下印象。使用案例教学法, 让学员置身于案例情境中, 可促使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结出一些管理策略, 并与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条文进行比对, 从而深刻理解并牢记这些条文。成功的案例教学, 是以精选、精编的案例为基础的。《弹药安全管理》课程的案例多以事故案例为主, 且所述案例具有不可复现性, 事故调查具有很强的推理性, 一般也没有事发当时的影像或图片资料, 因此, 必须依靠文字来清晰地复现事故过程。因此案例文字的编撰, 是《弹药安全管理》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1 弹药安全管理类案例文本编撰示例

某仓库驾驶员王某, 平日工作积极, 乐于助人, 在仓库人缘非常好, 曾多次立功受奖。他很注重实干, 抵制一切形式主义。他觉得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很多都是走过场, 所以每次单位组织弹药安全常识教育时, 他都主动要求去帮厨。他常对人说:“咱一个破司机, 开好车就行了呗, 学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啥?”

2012年4月12日, 仓库指派五辆卡车到20公里外的火车站接收一批配备X-2式引信的某型火箭弹入库。王某找业务处长主动请缨, 说自己在仓库干了都四年了, 有经验, 道路也非常熟悉, 所以这项任务对自己来说可谓轻车熟路。业务处长批准了他的请求。

在运送第三车弹药时, 王某和押运员刘某突然发现距车前方30米的弯道上有一箱摔落了的弹药。王某遂停车, 对刘某说:“这一定是哪个冒失鬼司机开飞车甩掉的弹药, 捡回去敲他一顿饭。”刘某表示, 摔落的弹药直接捡起来运输是不是不妥?王某大大咧咧地说:“没事儿, 咱运输过多少弹药也没出过事儿啊, 再说弹药箱都没摔散, 肯定不会有问题。”于是下车将那箱弹药搬到自己的车上。

他们载着一车共546发弹药继续向前行驶。当汽车行驶到2号桥时, 由于路面与桥面高差较大, 汽车又没有减速, 车身颠簸振荡得厉害, 车上装载的弹药突然爆炸。部分未爆弹药被抛撒一地, 汽车遭到严重毁损, 王某当场死亡, 押运员刘某受重伤。

思考题: (1) 引信按保险方式分, 共分哪几类?在搬运和运输中有什么要求?

(2) 运输中摔落的引信应如何处理?

(3) 案例中司机王某的行为, 违背了哪些管理条例?

2 弹药安全管理类案例文本编撰的技巧

弹药安全管理类案例文本编撰过程须遵守以下原则和要求:

2.1 细节真实合理。

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的弹药管理工作, 在编撰时要注意收集各方面的真实数据, 描述细致逼真, 才会使学员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增强文本的生动性, 可增加一定的环境、场景、行为、语言和情节的描写。在不损害整个案例真实性的前提下也可进行必要的小改动, 但一定要合情合理。如上文为了揭示王某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 用他的语言就把他的心态展示得十分具体;为了揭示他对弹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不重视, 同样也用了第一人称式的语言描述。这些语言未必是原话, 但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如果学员怀疑案例的真实性, 就很难“入戏”, 例如上述案例中, 学员可能会怀疑:人都死了, 你怎么知道他是那么说、那么做的?所以, 在案例编撰时, 编者进行了一个“小设计”, 即, 押运员重伤, 那么司机王某违章作业前说的那些话就不再是“死无对证”了, 学员也就不会再纠缠于案例细节的真实性了。

2.2 描述客观公允。

案例文本在编撰时, 素材应尽可能全面客观, 不宜筛选性地取舍细节以迎合预想的讨论结果, 因为这样会使案例文本过于浅近直白, 失去分析价值;语气必须中立, 避免通过语气的褒贬暗示出编撰者的好恶倾向, 更忌直接评论, 这样才不会影响读者的独立思考;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的叙述描写和引导思考的写作手法, 避免边撰写边分析和无据乱写, 否则将失去启发学员思考的意义, 作用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上文中, 司机王某“抵制一切形式主义”, 从字面上看是褒扬, 但紧接着是“他觉得……是走过场”, 这是客观叙述他的个人认识, 不作褒贬;“主动要求帮厨”实际上是为了逃避学习, 但是案例编撰者使用“帮厨”而不是“逃课”或者“借故不参加”这样的字眼, 就使得案例文字显得客观公允。

2.3 重点突出, 深化主题。

编写过程中, 对于情节叙述可以采用重点字词突出等方式进行描写, 不断深化主题, 这样就使得阅读者阅读期间产生质疑, 为反思其因、详细分析起到良好导引作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 文本编撰的最终目的都在于突出案例主题、方便学员理解和分析案例的原因, 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者原理, 也可以让学员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视野, 增长知识。也即是在编撰过程中, 为方便学员从技术失误、管理漏洞和人、物、环境等各方面不理想情况寻找可分析点, 从而较快进入案例的分析阶段。

如上述事例, 待学员结合着重描述的字眼, 查找相关规程 (《军械仓库管理细则》规定:炮弹从1.5米以上高度摔落时, 应单独存放并及时上报, 未经检查、鉴定不得发放、运输或混入弹药堆) , 便很容易理解案例成因, 从而加深教育和警示效果。

2.4 文字可分析性强。

案例文本在编撰时, 要惜墨如金, 要预设线索以便于分析, 尤其是涉及关键点时要琢磨文字以备分析。要把主人翁的个性、思维和行为习惯等个性化的细节和事故重现诸多社会方面的细节描述出来, 如事故当天天气状况、事发地环境条件等, 帮助读者通过文本提供的信息更好的理解分析案例。

如上设置两处伏笔:一是王某因平时缺乏弹药管理一般规则程序学习, 做事大大咧咧的性格特点, 不思后果的行为表现等导致其弹药知识匮乏, 安全常识淡薄;二是他所捡上车的那箱弹药种类为某型火箭弹, 配的是X-2式引信, 这种引信属于非保险型弹底瞬发引信, 从车上摔落后, 很可能已解脱保险, 遇到大的振动, 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 并且该型火箭弹弹体内装填的是黑梯50炸药, 比梯恩梯威力大很多, 他若知道这些常识就不会疏忽大意。因此, 这些都为最终导致的事故埋下了伏笔, 酿成整车殉爆一人死亡的悲剧。

3 结语

弹药安全管理类案例文本编写, 既与学术报告、教材著作不同, 与一般案例编写也有相当的差别:案例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事故调查具有很强的推理性等特点。只有做好案例文本编写才能为案例的教学实施, 才能很好的组织学员自主学习、共同研究、集体讨论, 达到事故警示教育的效果。

摘要:弹药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文本编撰, 要做到结构清晰、耐读有趣, 对照相关安全管理法规和规定预设问题, 突出重点, 不作评论。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文本编撰,弹药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国联军.血的警示[M].成都军区司令部军务装备部编, 1999.

[2]傅永刚.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芦文慧.案例教学法浅析[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弹药学综述题总结 篇5

1.提高弹丸初速:新的发射技术--电磁炮、电热炮;新的发射药--液体发射药、包覆火药;新的装药结构;加长炮管长度;增加装药量;提高膛压

2.弹形减阻增程:改变弹丸长径比、弹头占弹丸全长的比例、弹头部弧形部的半径、弹尾长、船尾角等来减小空气阻力,达到增程的目的

弹形减阻的关键是减小波阻和底阻。对波阻影响最大的是弹全长和弹头部占弹全长的比例;对底阻影响最大的是弹尾长和船尾角。

优点:弹丸威力有保障。当装药结构和弹丸设计合理时,密集度较高。弹丸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缺点:增程量有限,很难满足大口径远程弹对射程的要求

根据弹长和阻力的关系,将远程杀爆弹分为老式圆柱弹、底凹弹、枣核弹 底凹弹:弹丸底部采用了底凹结构,并在底凹壁处对称开数个导气孔 其特点为:

(1)减小阻力:带有气孔的底凹结构,可使弹底低压涡流强度减弱,提高了弹底部的压强,减小了底部阻力。底凹深度的取值应为0.2~0.9d,亚音速和跨声速时,底凹深度为0.5d,超音速时深度与低压关系不大。导气孔的倾角应为60~75°,相对通气面积应为0.32(2)提高弹体强度:底凹结构时,将弹带设在弹体和底凹之间的隔板处,提高了弹体的强度

(3)增强了飞行的稳定性:底凹结构,弹的质心向前移,压心后移,给飞行稳定性带来好处,使空气阻力减小,弹丸的散布得到改善

(4)提高威力:底凹弹弹壁减薄,药量增加,弹丸的威力增加

底凹弹结构的问题:出炮口瞬间由于底凹部分内外压力差很大,可能出现强度不足的现象,所以底凹部分的材料和厚度要满足炮口的强度要求。由于底凹部分是附加结构,与弹体的要求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轻质材料

单纯的底凹结构的增程效果不明显,应该采用综合措施,比如:底凹结构,增加弹长径比,弹头流线型好

枣核弹:没有圆柱部,整个弹体由4.8d长的弧形部和1.4d长的船尾部组成。长径比较大,一般大于6倍弹径。弹头占弹全长0.8。采用底凹结构 枣核弹的阻力系数最小,约为0.7,比老式圆柱弹的阻力减小25%~30% 由于其长径比较大,在飞行中的攻角不可避免,由于弹丸的摆动和旋转,弹丸受到马格努斯力和力矩,它使弹丸的质心向侧向偏移,力矩会影响飞行稳定性。如果马格努斯力作用点在压心后,对稳定性有利,如果在前,会使飞行不稳定。

枣核弹上在弹带上安装了4个定心块,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加工麻烦。枣核弹分为全口径枣核弹和减口径枣核弹。

全口径枣核弹:弹径和火炮口径相同。利用在弹丸的弧形部上安装的4个定心块和弹丸最大直径处的弹带来解决枣核弹在膛内发射时的定心问题。随着定心块的斜置角增大,弹丸的阻力会增大

减口径枣核弹:尺寸比火炮口径小,弹形进一步改善,初速比全口径枣核弹大,射程也增加了。

3.底排减阻增程:弹丸利用底部排气装置,排除的气体将填充弹丸底部的低压区,增大其压力,减小弹头与弹尾之间的压力差,使底阻降低,射程增加

优点:结构简单,只需要在底凹结构中加入排气装置。基本不减少战斗部质量,不会使威力下降。由于空气阻力的减小,减小了在空中飞行的时间。由于底部排气装置的燃烧室工作压力低,对装置的壳体要求低。可直接利用原来的底凹弹加排气装置,不用提高结构强度。

在增程药量不多的情况下可增程30%,增程量高,增大了存速,减小了动力平衡角

缺点:由于底排药柱的燃烧受到了大气的影响,而大气条件是难以预测的;底排药的点火时间不一致,最后导致了增大了弹丸散布问题。

结构复杂,增加了弹长、弹质量,惯性比增大,降低了稳定性

4.火箭增程技术:在普通弹丸后加增程火箭发动机并在火炮中发射出去,来达到增加射程目的的弹丸。在弹丸飞出炮口一定距离后,火箭发动机点火,给弹丸新的推力,增加了速度,提高了射程。包括旋转稳定式火箭增程弹和张开尾翼式火箭增程弹。

优点:增大30%的射程,存速大,动力平衡角减小

缺点:由于火箭推力偏心的影响,密集度差。结构复杂,造价高,弹长增加。战斗部装药少,威力降低。同条件下,增程率没有底排弹高 5.复合增程技术: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技术,在空气密度大的地方采用底排减阻增程,保持低阻力,使速度损失小,当弹丸进入密度小的区域,采用火箭增程加速,使增程率提高。但是具有底排和火箭增程技术的所有缺点。全弹道分为:底排增程段、火箭增程段、被动段

6.减小阻力加速度增程:次口径脱壳弹,在弹丸飞出炮口后弹托脱落,使弹丸质量减小,弹径减小,使弹丸的断面密度增大,弹道系数下降,射程增加。但脱壳弹加工复杂,成本高。

末敏弹工作原理:

1.由155mm榴弹炮将其发射,经过一段无控弹道到达目标区上空,由时间引信作用将敏感子弹抛出

2.子弹抛出后,打开减速伞,使子弹减速、旋转、定向、稳定 3.当子弹以大落角下落时,毫米波雷达开始测量子弹到地面的距离

4.当子弹达到一定高度时,减速伞脱落,旋转伞和红外探测器打开,旋转伞带动子弹旋转,在子弹的稳态降落过程中,毫米波雷达开始二次测距,完成对目标探测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子弹进入稳定扫描状态

5.当子弹进入威力的有效高度后,发火装置的最后一道保险解除。对目标进行两次扫描来探测目标。

6.根据第二次扫描结果,如果确定是目标后,由处理器发出指令起爆战斗部,形成高速EFP毁伤目标

非致命武器与弹药 篇6

非致命武器和弹药是近20年兴起的新概念武器和弹药。它可以使人员或武器装备失能,同时使死亡和附带破坏达到最小程度。对于这类武器还有多种提法,如失能武器、弱杀伤武器、低间接破坏武器(LCDW)等,国内也有人将这类武器称为软杀伤武器。由于这类武器和弹药的最主要特点是“非致命”,所以采用“非致命武器和弹药”这个专用词以体现它的主要特点。

特种弹药是非致命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特种弹药从非致命这一特点来讲与非致命弹药特点相一致。它可分为传统特种弹药和新概念特种弹药。传统特种弹药包括发烟弹、照明弹、燃烧弹、化学弹、宣传弹等,它们能起到迷茫、遮蔽、伪装、欺骗、照明、威慑等功能。新概念特种弹药包括通信干扰弹(或称电子干扰弹)、箔条干扰弹、电子侦察弹、诱饵弹、电视侦察弹(VIP)、目标验证和毁伤评估弹(TV/BDA)等,新型特种弹药不仅具有传统特种弹药的功能,而且增加了与现代光电器材和制导武器相对抗的有效手段。它是传统特种弹药概念的延伸应用。美军105mm和155mm榴弹炮现配备的弹药中,特种弹药占38%;155mm榴弹炮现配用的18个弹种中,有7种是特种弹。

应用

非致命武器和弹药目前还不能作为一种作战手段独立应用于战争,它只能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即在特定条件下,在正规战场的作战中与传统武器相配合使用,为传统武器的使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收到事半功倍的作战效果。同时,非致命武器和弹药也是一种重要的警用武器,如对付恐怖分子、犯罪分子、跨国毒品垄断组织、群体骚乱、突发事件等。

分类

非致命武器按对付的目标类型可以分为以下5类:(1)反人员的,如次声波和超声波发生器、低能激光器、眩晕弹;(2)反传感器的,如烟幕剂、电子干扰装置;(3)反车辆等运动系统的,如高粘性涂料和粘合剂、高效润滑剂;(4)反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系统的,如高功率微波武器、计算机病毒;(5)反基础设施的,如材料脆化剂、碳纤维弹。

按目标毁伤的物理属性分为:电学类、光学类、声学类、化学与生物剂类、低动能类。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按照非致命武器和弹药对人员或装备的作用效果而分的,即:(1)针对武器装备使用的非致命武器和弹药,如非核电磁脉冲发生器、碳纤维或金属纤维、陶瓷片、反材料化学战剂、纠缠弹药、内燃机抑制剂、特种细菌、计算机病毒、某些“材料束”武器等。(2)针对人员使用的非致命武器和弹药,如声学武器、次声波武器、全息投影、非致命化学战剂等。(3)对人员和装备都有作用的非致命武器和弹药,如激光致盲武器、脉冲化学激光器、高功率微波武器、高能超声波武器、定向能武器等。

典型介绍

(1)碳纤维弹

碳纤维弹是将大量丝条状碳纤维卷曲成团,装在航弹、导弹或远程火箭弹的战斗部内,当战斗部到达目标上空时,点燃其内的低速炸药或火药将碳纤维团抛出,这些碳纤维从空中落向目标以达到破坏的目的。

当攻击电网时,抛撒的极细薄而且质轻的碳纤维在高压相线之间形成导电空间,引起空气击穿放电。碳纤维落到高压线上,会引起任意相线之间或与大地的短路行为,当短路时间大于电网短路跳闸时间阈值时,立即造成电网断电。任何短路引起的电火花都有可能引燃周围物质造成火灾。碳纤维飘落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清除起来非常困难,在清除飘落到高压线上的碳纤维的这段时间内,继续发生短路效应,恢复供电困难。

(2)激光武器

美国把激光武器分为高能激光武器和中低功率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是应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战术防空激光武器主要用于攻击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无人驾驶飞机或其他战术导弹。其破坏方式分为软破坏和硬破坏两种。软破坏是破坏传感器、电子线路等控制元件,使其不能有效工作,如破坏导弹的导引头等。其平均功率需10万瓦以上,攻击有效距离达10km。硬破坏是靠巨大的能量将目标主体结构烧穿,造成彻底破坏或摧毁,如破坏导弹的壳体、燃料箱等。其平均功率需百万瓦以上,攻击有效距离在10km左右。目前正在研制的有美国海军“海石”计划的舰载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美国陆军通用区域防御综合反导激光武器系统等。

中低功率的激光武器如美军现已装备的激光干扰和致盲武器,它用于攻击坦克装备的激光测距仪和目标指示器,其输出能量达0.1J,可破坏8km远的光电传感器和伤害人眼。

(3)视频侦察弹(VIP)系统

视频侦察弹系统由3大部分组成:视频侦察弹、全定位系统引信和视频成像地面接收部。该系统已于1989年开始第一次试验。

视频侦察弹是一个旋转稳定的155mm弹头,它是由弹体、机械部件、光学部件、电子部件等构成。弹头在旋转向前运动中通过安装于弹体侧面窗口的光学系统拍摄地面的图像,再通过无线电频率链将图像信息发送至地面接收站。扫描区的轨迹是弹头高度、角度、速度和敏感能力的函数。

安装GPS脉冲收发装置的引信从3颗或4颗卫星上接收信号,以确定飞行中弹头的位置,并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提供了一个弹头飞行的精确轨迹,并在屏幕上显示。

VIP地面接收站将弹头发来的模拟信号数字化,提取原始的图像数据,消除所有面向空中的画面,校正由于弹头转动引起的周期性畸变,通过先进野战火炮战术数据系统和全部信号源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将结果进行存储和显示。

(4)红外成像诱饵弹

红外诱饵技术是伴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红外诱饵技术使得红外寻的导弹的作战效能大幅度下降。红外成像诱饵弹技术主要是研究3~5μm和8~14μm的红外辐射药剂,研究目标的辐射特性,用诱饵体模拟目标的辐射特性,使之在形体上达到相似,从而诱骗红外成像导引头。对于运动目标还需模拟其运动时的情况。

点源红外干扰诱饵弹技术已经成熟,其产品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如英国的“乌雅座”,法国的“达盖”等。它们是将红外药剂(一种烟火剂类诱饵,烟火剂一般为镁粉、硝化棉、聚四氟乙烯混合而成)与箔条复合,发射到空中燃烧形成了大阵面“热云”,从而有效地干扰红外成像导引头。但是,用红外成像诱饵弹来模拟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且要求在运动中始终保持其形体,技术上难度较大,而且成本较高。

(5)泡沫体胶粘剂弹

泡沫体胶粘剂是一种超粘性聚合物,装于战斗部内,然后由航弹、炮弹、火箭弹等弹体运载,抛撒在敌方武器装备的上方或前方。泡沫体胶粘剂发泡后形成云雾,随空气进入坦克发动机,在高温条件下瞬时固化,使气缸活塞的运动受阻,导致发动机“喘息”停车,失去机动能力。泡沫体胶粘剂像胶水一样粘附在坦克或直升机瞄准用的光学窗口上,可干扰或挡住乘员的视线,使之看不清前进的方向,不能监视战场的情况。泡沫体胶粘剂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使坦克在一段时间内丧失战斗力。◆

弹药安全 篇7

关键词:通用弹药,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铁路编制体制和经营政策的改革深化,以及在铁路高速技术、信息技术和重载技术的飞速发展[1],电气化铁路里程不断增加,列车途中技术作业时间相对缩短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军用危险品铁路运输技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通用弹药铁路运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导致了铁路运输安全保障难度不断增加。因此,研究通用弹药铁路运输的安全影响因素,对于提高铁路军事运输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通用弹药铁路运输的现状和特点

通用弹药是军用危险品铁路运输中难度较大且数量较多的一项重要运输内容。长期以来,各战略后方基地之间、基地与部队之间、部队远程输送主要依靠铁路进行大批量弹药的远距离运输,并大部分通过人工装卸载,专人武装押运的形式完成。

目前通用弹药铁路运输的保障方式中,普遍存在装卸载机械化程度低,作业安全性能差,运输时间相对较长,组织工作复杂,运行条件要求高等特点。并且由于通用弹药具有的特殊性质,往往在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或其他外界作用时,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发生爆炸[2]。所以,对弹药爆炸性、敏感度等的安全防护成为通用弹药铁运输过程中的重点和军用危险品铁路运输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2 通用弹药铁路运输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通用弹药铁路运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受到各子系统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以下三个关键环节在铁路安全运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制约通用弹药安全快捷运输的关键因素。

2.1 办理站数量少且硬件条件滞后,制约弹药运输作业办理

目前军用危险货物办理站数量日渐减少、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严重威胁着通用弹药的安全运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铁路改革不断深化,经营任务日趋繁重,加之危险品运量相对偏少,成本与收益反差悬殊,致使铁路部门对危险品装卸载车站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不断减少,造成站场设施简陋,作业条件不断恶化。另一方面是随着地方城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原先远离城市中心的车站现已被城市建筑所包围,危险品作业安全有效距离严重不足,使车站不再具备危险品装卸载作业条件,致使其无法办理军用危险品运输业务。以上情况的出现不仅影响着现阶段通用弹药的铁路运输,而且随着我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弹药种类的不断增加、运输要求和条件的不断提高,未来军用危险货物办理站数量偏少、设备不足的情况将变得越来越严重。

2.2 运输车辆有限且选车扣车困难,影响弹药运输计划落实

随着铁路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通用弹药的选车、装车问题正逐步成为制约其运输保障的关键因素。其原因一是铁路运力紧张,运用车少。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铁路运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运输能力与社会需求严重失调,给部队弹药运输选配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二是弹药运输对车辆技术条件要求高。目前符合弹药装车技术条件的车型越来越少,装载站无法选扣足够数量的空车以满足大批弹药的装载需求,铁路部门为了完成军运任务,需进行一系列的扣车作业,这给铁路部门正常的运输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选用合适车辆及车型,已成为通用弹药铁路运输车辆保障的一大难题,影响和制约着弹药等军用危险品的运输。

2.3 装卸载效率差且机械化程度低,威胁弹药装卸作业安全

目前大多数部队组织弹药装卸载主要还是靠人搬手抬,装卸载效率低,机械化不足。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部队配备的装卸载机械较少,有的不太适应弹药装卸载的要求。二是受装卸场地条件的影响,部分机械设备无法展开,不能充分发挥现有设备作业能力。三是部分弹药包装不适合机械装卸,包装尺寸缺乏统一规划,只能靠人搬手抬。而且随着部队装备的更新换代,各种弹药具体的装载要求不尽相同,其在运输装载中的分组编配、堆积高度、装载方式、装载方向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使得通用弹药装卸载的复杂度提高,极易导致误装误卸,造成安全事故。

3 改善通用弹药铁路运输安全条件的对策研究

3.1 增加办理站数量,提高站内设施技术水平

为应对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应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在重点区段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符合弹药铁路装卸载作业条件的办理站数量,逐步更新部分车站的设施设备,重点提高与通用弹药运输相关设施的安全水平和技术条件,改善通用弹药装卸载作业条件。其中主要包括车站仓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仓库、站台及货场的电视实时监控系统,防盗及自动报警系统等。通过相应的技术升级改造,可以有效防止铁路办理站在承担通用弹药运输任务时存在的环境和人为安全隐患,提高运输安全水平。

3.2 改造现有棚车,车辆设计贯彻国防要求

考虑到现有木质棚车数量日趋减少,且大部分技术状态不适应军用危险品的运输要求。要尽快提高我国现有铁路木制棚车的军运保障能力,升级改造现有木制棚车,是一条快速的有效途径。为提高铁路木制棚车的有效利用率,可以对其限制条件———木底板的损毁进行升级改造。由于木制棚车的木底板是以纵向编排为一整体的形式存在,要解决大部分木制棚车木底板的老化、毁损问题,可以对其进行小型化、单元化、模块化处理。将原来为一整体的棚车木底板分拆为几个小型化单元,单元之间可以进行模块化组装为一整体。并同时进行防火、加强处理,对提高木制棚车的合格率与运输经济性有重要作用。在积极改造现有木制棚车的同时,也可以开展研发取代现有棚车木质地板的新材料的研究。同时军队也可负责研制、采购一批适合通用弹药装运的军用自备车,为部队优先使用车辆创造条件。并且在未来车辆设计、定型、生产过程中,铁路部门应会同军交运输部门在新造车辆中贯彻国防要求,使新造车辆满足军事运输需求。

3.3 加大管训力度,改善弹药装卸载设备条件

通用弹药铁路运输装卸载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输任务的安全与否。面对当前问题,需从多方面加强管理和改善作业条件。首先,通用弹药装卸载作业人员应由熟悉弹药性能的人员担任,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爆炸品铁路运输的装卸载要求,按程序、按标准进行作业。同时针对通用弹药等军用危险货物的特性,加强专业培训,特别是对军用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其次,积极改善弹药装卸载设备条件。根据所在车站经常办理的弹药种类、数量配备装卸机械,加大机械化作业的比重,改变目前靠人搬手抬的落后状况。再次,加强弹药包装优化研究。弹药包装应主要由弹药的性质决定,在保证弹药本身绝对安全的同时,应尽量考虑运输组织的便利要求,可适当考虑成组(笼)包装,以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

3.4 借鉴外军经验,发展弹药集装化铁路运输

现阶段美军90%以上的弹药已实现集装化运输,其中通用弹药以全部实现托盘集装化运输[3]。由此可见集装化完全可以满足通用弹药的运输要求。集装化运输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可以保证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蔽性,具有散装运输所不具备的优点。采用通用弹药集装化运输不仅可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军事经济效益。其通过简化供应保障环节,加速了运输保障工具和弹药的周转效率,提高了弹药快速供应保障能力。因此,适时开展通用弹药集装化运输,充分发挥集装化运输方便、快捷、安全的特点,可以较好地满足未来战争对通用弹药运输保障的要求。

4 结束语

在铁路技术设备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新条件下,开展通用弹药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对于实现弹药铁路运输的安全快速保障,提高弹药铁路运输的效率、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在战时(应急)条件下提高战斗物资的铁路运输保障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涛,王晓安,等.铁路军事运输押运工作初探[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0(3):24-28.

[2]鲍平鑫,徐开启.铁路军事运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12):124-126.

弹药安全 篇8

关键词:弹药安全,MOOC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弹药安全无小事, 这是弹药管理工作经验和惨痛教训的总结。弹药安全工程课程是学习弹药储存、供应、检测、处理各环节安全防护技术与管理方法的课程, 是弹药专业主干课程, 在培养学员安全管理与实践技能, 提高安全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受教学条件的制约, 该课程在教学实施时, 教员始终处于课堂的中心, 讲述和灌输教学内容, 学员被动接受知识现象较为突出。如何使学员对课程感兴趣, 学习中加深知识的理解, 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最终提高弹药安全管理能力, 这是课程组在教学实施中始终关注的问题。

2014年, 课程组依托国防科技大学梦课平台, 开设了弹药安全工程MOOC课程。MOOC具有的“开放性、透明性、共享性和优质教学资源的易获取性”等特点, 能较好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 为推进弹药安全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良好契机。依托该课程MOOC资源, 课程组以“聚焦学为主体, 提高学员教学参与度”为改革基本思路, 进行了引入MOOC辅助教学改革尝试。

1 课程MOOC资源设计

MOOC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完整, 形成了相关知识体系, 但内容又以模块化形式呈现, 相对独立。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特色, 每门课程都有其不同的设计和侧重点。弹药安全工程MOOC资源主要包括授课视频、非视频资源、学习评价等, 以微视频为主线, 整合相关教学资源, 形成了微教学资源环境。

1.1 课程内容设置

针对弹药安全工程课程特点, 课程组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 形成了三个核心模块。一是弹药本质安全问题, 包括弹药安全基本知识、弹药结构安全等;二是弹药环境安全问题, 包括弹药防爆安全、防火安全、防雷安全、防静电安全;三是弹药业务安全问题, 包括储存、运输、事故管理等。

1.2 学习导航设计

课程提供了全面、详细的学习导航, 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学习要求、任务量与学习时间的规划、课程教学团队介绍等。学习者通过课程导航可以方便地判断课程是否适合自己, 并根据学习任务量和要求决定自己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计划自己的学习路径等。课程学习页面导航明确, 课程相关内容模块的设计和指引清晰, 学习者操作便捷, 能够将关注点和精力集中在课程学习本身。

1.3 视频单元形式设计

MOOC课程的核心是微视频, 短小精炼的视频便于学习者集中注意力, 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视频较多采用一对一授课形式, 学习者能够感受到教员的关注感。教员的授课更像是在与学习者对话、分享知识, 因此学习者有更多的参与感, 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根据MOOC特点, 课程组确定了教员视频讲授的基本形式, 在讲授中融合了动画、案例、活动、互动等内容。同时, 为丰富课程的授课视频形式, 课程组在课程说课中采用了访谈式, 防雷安全中采用了虚拟仿真, 消防安全中采用了视频播放, 储存安全中采用了情境教学, 事故管理中采用了案例教学等各种视频形式, 增强了学习者的存在感和沉浸度, 有强烈的一对一关注感。

1.4 辅助教学资源

除微视频单元外, 课程中还提供了各类辅助资源, 包括网络教材、电子教案、文档教案、事故案例、应用工具、学习软件以及相关视频、图片、动画等各类资源。虽然这些扩展性学习资源一般不强制列入课程学习任务要求中, 但多样化的资源能形成功能上的互补, 为学习者引入不同的学习视角, 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对有余力的学习者来说, 丰富的资源是个人更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些较多的教学资源, 也为学习者整合相关知识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提供了条件。

1.5 学习过程评价

MOOC课程评价理念聚焦多元目标体系, 突出享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需要体验自己取得进步的感觉, 需要与教员和其他学习者形成互动。弹药安全工程MOOC课程提供视频测试、单元测试和课程测试三类评价方式。视频测试主要是微视频后设置的题目测试;单元测试是模块内容学完后提供对该模块的整体测试;课程测试是在整门课程学习完以后提供。

这种在线测试的设计体现了让学习者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核心理念, 具体表现在:

(1) 明确说明了测试的时限、计分方式等基本信息;

(2) 采用系统自评方式, 能够即时反馈测试成绩, 学习者可以在测试后马上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与不足;

(3) 在线测试允许学习者多次尝试, 避免以一次考试决定最终成绩, 为其提供了修改和改进的机会。测试真正成为学习者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学习驱动, 学习者能够根据测试完成情况, 有目的、主动地再次学习相关内容, 也体现了对学习者自身努力的认可;

(4) 为学习者展示每次在线测试的尝试次数和每次尝试的详细信息, 如测试时间、分数、正确与错误的题目等, 学习者可以看到自己学习与掌握的过程。

2 课程教学模式实践

如何使MOOC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辅助作用, 课程组进行了多方位探索。由于是首次将MOOC教学模式引入教学, 课程组选择了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在本科教学班次进行了尝试。试点教学中, 提出了“精选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加强平台互动—课堂翻转提高”的教学实施思路。

2.1 精选教学资源

该课程教学内容有三大模块, MOOC资源有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 如何结合教学目标和MOOC资源选择合适内容?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选择:

一是选择课程中比较抽象、不易讲解, 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内容, 比如弹药防雷设计, 要求在掌握防雷置结构及要求、避雷针保护范围等知识的条件下, 学员会对给定的弹药库房进行防雷综合设计, 这部分内容单纯课堂讲授难以达到较好效果。二是选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MOOC资源, 如避雷针保护范围是三维立体结构, 较为抽象, 课程组采用虚拟演播技术, 进行情景教学, 在学习中营造了身临其境之感;非视频单元中, 安全防护专修室网络漫游、弹药安全实践科目虚拟仿真等辅助教学资源, 都容易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三是选择安全领域的专家、名师讲解的教学资源。虽然教学中不是这些名师亲临课堂, 但学员同样可以感受到他们的风采。这也是MOOC的一大优点, 可以选择“名师、名课”进行学习。

这些丰富的优质资源为学员主动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课程组利用MOOC平台, 针对弹药仓库防雷安全专题进行了教学尝试。

2.2 促进自主学习

学员对教员布置的教学任务, 利用MOOC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是MOOC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员线上自主学习, 无法集中大块的时间, 学习效率和效果较难保证, 影响学习积极性。基于学员学习时间碎片化特点和问题牵引式学习的考虑, 课程组充分发挥MOOC资源结构化、单元化的优势, 进行了学员自主学习设计。将视频内容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列出, 这些问题在课堂环节将要讨论;让学员带着问题在MOOC平台上按照自己的思维节奏自主学习。同时, 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一小组重点思考其中的一个问题, 以这种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员的参与度。

2.3 加强平台互动

平台互动交流时, 教员有意识进行引导, 可以提高讨论交流的质量, 课程组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设计。内容设计主要列举弹药安全领域相关重大问题, 如“6·23火药燃烧事故”、“俄罗斯军火库爆炸事故”等, 使用“热门标签”加精、置顶, 引起学员关注。形式设计主要采用随堂测试、在线考试、论坛交流。每个视频单元学完, 使用随堂测试功能进行测验, 逐步检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据学员反映, 学完视频, 立即做题, 基本都能答对, 很有成就感;章节专题学完进行在线考试, 整体检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利用论坛交流进行提问, 教员即时答疑解惑, 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交流中我们也发现, 在线其他学员, 部队弹药岗位人员如果对某一问题感兴趣, 也会积极参与进来, 进行热烈讨论。

通过“讨论交流”和“答疑解惑”模块, 学员与学员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学习关系, 教员与学员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关系, 逐步构建了一种师生共同探究型的课程学习模式;通过在线考试模块, 学员可以检验自身的学习状况, 教员可以全面掌握学员的学习效果, 通过测试分析和讨论交流共同在测验中找问题、想措施, 逐步形成一种“测”“评”结合的教学检查机制。这样利用网络的优势, 就实现了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极大增加了互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2.4 课堂翻转提高

学员自主学完MOOC资源, 就是回到课堂环节。课程组一是利用MOOC数据分析功能, 对学员的学习进程、学习热点、学习效果等进行行为分析, 向学员进行展示。二是利用这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得到的意见和数据, 组织学员对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交流中的热点问题、部队中的现实问题, 进行重点分析与讨论,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是学习小组对给定的弹药库房进行防雷综合设计, 最后将教员推荐的方案与学习小组研讨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确定更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通过课堂讨论, 再完成综合设计题目, 学员对防雷这一专题基本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 工程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四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MOOC教学模式的学习心得, 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环节, 学员及时向教员反馈对MOOC课程的使用心得, 不断完善和提高MOOC课程建设功能水平, 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MOOC课程建设反馈机制。

这种先MOOC教学, 再到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 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真正充分体现了学员“学”的主体地位。

3 教学改革实践需进一步探索的几个问题

通过“基于MOOC教学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在未来教学实施过程中, 课程组认为还有三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方面。

3.1 教学效果的评估研究

混合式教学测评采用的是网络测评和课堂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在MOOC平台上, 教员随时查看学员的反馈信息, 如测试情况、参与讨论的次数、发言质量等, 根据学员每次的讨论状况判定其进步状况, 纳入平时成绩。同时, 针对学员就教学内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也给予一定的考核奖励。在课堂测评体系中, 主要注重讨论时学员发言的次数、参与小组讨论的热情以及综合设计题目质量, 这种混合式的考核模式能克服传统考核模式中重期末成绩轻平时学习行为的弊端。基于MOOC资源在线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项新鲜事物, 如何对各项教学环节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3.2 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探索

一是线上和线下的时间比例分配, 线下环节可以让学员进行自主学习, 但课堂环节究竟安排多少时间进行教学较为合理需进一步探索。二是课程组其他教员的辅助教学机制安排, 从教学实践来看, 课堂教学时只安排一位教员进行教学, 但MOOC教学时, 课程组其他成员均可线上辅助教学。但受时间、教学任务等因素的限制, 课程组成员不可能时刻线上辅助教学, 如何合理安排教员进行辅助, 并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3.3 学员的需求发现和兴趣激发

混合式教学的理念, 就是希望将学员的自主需求和教员的教学目标统一起来。如何统一, 是未来需要探索的一个方向。包括线上学员的个人学习模式发现和匹配, 以及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自主性, 是否能够将学员的学习成果作为“翻转课堂”中成果进行共享等。

4 结束语

MOOC辅助教学中, 课程组紧紧围绕“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导学关系紧密结合”进行了深度教学互动, 贯穿“教-学-测-馈”的课程教学主线, 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功能,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架设了交流互动的桥梁。当然, 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弹药安全工程课的教学实践应用中难免存在问题、遇到挫折。但是,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员队伍的成熟, 新的有利于促进学员发展与课程建设的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弹药安全工程课程的教学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璇.MOOC在线教学模式的启示与再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24 (5) .

[2]胡杰辉.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4.11.

美军弹药需求研究概况 篇9

1 美军弹药需求研究的发展

在20世纪初,美军就试图将来自实战和作战模拟的弹药需求数据归纳为每种武器每天、每小时、每次战斗的弹药发数或其它对计划人员有用的量度单位。20世纪50年代,运筹学和系统分析技术诞生并很快被用于预测弹药需求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美军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弹药需求速率的研究。

1982年,美军在国防报告手册“部队弹药管理系统”中对弹药的初始需求进行了计算[1]。1989年,美军在题为“陆军常规弹药采办过程”的报告中,指出陆军常规弹药需求量由战争储备需求量和平时损耗两部分组成。1992年,Marti,Jed B.Kipps,James R.等指出,用户辅助军事行动计划工程和战斗弹药需求预测工程将在战前帮助弹药指挥官预测弹药需求。该工程组通过对各种可能的军事行动计划进行作战模拟,来预测弹药需求状况,并指出这种能力对军队后勤行动是至关重要的[2]。

1997年,Williams,David E.利用两种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即战斗样本生成器和计划评估模型,计算弹药、油料需求以及器材的损失,其中使用了六种技术来自动确定弹药需求的状况[3]。在海湾战争中,美陆军概念分析局为沙漠盾牌行动提供了分析支持,包括战略部署、部队、人力、弹药需求分析,其中的作战方案评价模型能够帮助“沙漠风暴”作战计划的实施[4],模型输出的弹药需求直接用于“沙漠风暴”方案的形成[5]。

2005年,William Freeman Jr.在报告中分析了美国是否具备准确估计和预测战斗行动中弹药需求数量的能力[6]。指出现代高科技武器系统的发展,使得战斗行动中的弹药需求量骤然下降,传统的理论经验被“沙漠风暴”和“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的数据所否定。该项研究还证明1987年野战手册101-10-1/2[7]中计算的弹药需求量太高,与当前战场弹药需求量不符。最后,作者针对弹药需求预计提出了建议,军队需要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编制一个新的弹药需求计算表。报告中还暗示武器系统作用距离、命中精度和毁伤性的提高,明显降低了现代战争中的弹药需求量。

2 美军弹药需求研究的相关指令与报告

近年来,尤其是海湾战争以后,美军大力开展战争中弹药等主要作战物资消耗量评估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相继发布了若干与弹药需求密切相关的重要指令和报告,如面向21世纪的局部战争弹药分布系统(WTADS)、美军战略和军力研究中心的战区级弹药、油料消耗量评估报告(CALAPER)、基于能力的弹药需求评估程序(DODI 4100.41)、国防部弹药需求程序(DODI 3000.4),精确弹药混合分析综合研究报告(PMMA),海军陆战队地面弹药需求研究报告(USMCGAR),陆军弹药总需求过程与优化系统(AR5-13)等,其中对弹药需求确定程序,弹药需求计算模型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分析。

2.1 基于能力的弹药需求程序(DODI 4100.41)

随着美军的指导思想从“基于威胁”转变为“基于能力”,1995年,美军发布了名为“基于能力的弹药需求程序(CBMR)”的国防部指令DODI 4100.41[8]。CBMR详细阐述了弹药需求的确定程序:首先由国防部的官员与参谋长联席会议、部队和作战指挥员进行讨论,制定国防计划指令的弹药需求政策,包括未来两大战区中可能遇到的对美国本土及盟国的潜在任务。然后,作战部队应用仿真模型和作战想定开展作战需求分析,确定弹药需求的数量以及种类。除包括战场弹药需求外,其它弹药需求项目主要有:(1)非战争弹药需求量;(2)保障主战区战后军事力量的需求;(3)部队训练及平时弹药需求。

2.2 国防部弹药需求程序(DODI 3000.4)

当前,美军弹药需求论证的主要依据是2003年10月发布的名为“国防部弹药需求程序”的国防部指令DODI3000.4[9],它是1995年国防部指令DODI 4100.41的替代文件。它不仅明确规定了所有人员在弹药需求论证过程中的职责,而且详细规定了进行弹药需求论证的程序和方法,甚至还规定了各类数据和报表的格式。具体地讲,在当前的国防规划指南指导下,此指令明确阐述了国防部弹药需求的确定程序及其执行政策和使用范围,还详细给出了国防部负责采办、技术和后勤的副部长、国防部负责政策的副部长、国防部特种作战与低强度冲突助理部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国防情报局局长、军种部部长、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官和作战指挥员等应当履行的职责及分工。

2.3 精确弹药混合分析综合研究报告(PMMA)

2004年,美陆军发布了名为“精确弹药混合分析(PMMA)”的综合研究报告[10],对精确制导弹药的需求评估作了系统的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陆军2014年的精确弹药需求,届时部队将装备未来作战系统。报告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美国陆军能够用得起精度多高的武器;另一个是陆军是否能够将其条令和战术从“压制火力”变为“精确火力”。

PMMA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需要使用精确弹药的战场使命和任务;主要影响精确弹药使用的战场因素和条件;精度需求;每种精确弹药的成本;何种精确弹药具有最高的基于效能、成本、风险和进度的投资回报;哪些精确制导弹药结合到一起能够满足需求,以及每种弹药大概需要的数量;潜在的武器装备改进。

2.4 海军陆战队地面弹药需求研究报告(USMCGAR)

2008年,美军发布了名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地面弹药需求研究”的最终研究报告[11]。此报告以国防部指令3000.4和海军陆战队指令MCO8000.7为主要依据,详细介绍了美海军陆战队弹药需求确定程序的概念性模型;指出美海军陆战队依据战争储备弹药需求(WRMR)模型来确定弹药总需求;海军陆战队产生的弹药总需求是战斗需求、当前作战与未来作战需求、战略战备作战需求、训练和测试需求的总和。

WRMR模型是专门为海军陆战队建立的,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弹药需求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继承和发展。WRMR模型主要用于计算弹药需求量,寻找和确定作战计划因子,这些作战计划因子同时还可以为作战计划制定者提供服务。WRMR模型综合考虑了部队流、作战指挥军官提议的作战节奏、出自联合弹药效能手册的武器效能数据资料以及专家提供的各种基础数据,进而分别得到决定性胜利作战想定和迅速溃败作战想定对应的弹药需要量。计算地面弹药需求量时,通常要考虑兵力结构、武器系统、作战强度和想定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为此需要乘以一个系数,即作战计划因子,WRMR模型中使用两类作战计划因子,一类是高强度作战期间的日弹药消耗系数;一类是剩余作战期间的日弹药消耗系数。

2.5 陆军弹药总需求过程与优化系统(AR5-13)

2009年12月,美军发布了名为“陆军弹药总需求过程与优化系统”的陆军条例AR5–13[12],在以往几次修订的基础上对国防部命令3000.4又进行了部分修订。此条例介绍了新修订的弹药管理和陆军弹药总需求与优化系统的政策、程序和相关职责,所统计的弹药包括训练、作战、新装备训练和测试弹药等。

此条例还介绍了陆军部负责计划、作战和转型的副参谋长是如何确定核准弹药的优先保障与同步保障的。具体包括:召集重要论坛,讨论并确定核准弹药的优先保障顺序和同步保障,训练弹药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及陆军弹药管理战斗节奏等。

2.6 弹药后勤(MCWP4-11.9)

2010年10月,海军司令部发布了海军陆战队战斗出版物(Marine Corps Warfighting Publications,MCWP)4-11.9《弹药后勤》[13]。该出版物论述了海军陆战队负责地面弹药与航空弹药团体的组织结构和保障结构,介绍了负责地面与航空弹药人员的常规职责,以及支持弹药后勤、计划编制、安全发放和训练的辅助信息系统。《弹药后勤》描述了驻地或远征海军陆战队的地面弹药与航空弹药后勤行动,主要介绍了弹药管理、需求确定、供应、补给、运输、转级与报废等内容。

3 结论

综上所述,美军现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弹药需求研究体系框架,对常规弹药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弹药需求确定程序、弹药需求量计算模型以及弹药需求论证等均进行了详尽地分析与阐述,能够较好的预测各级弹药需求量,为美军弹药保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美军的弹药保障体制与我军的存在较大差异,但其研究成果对于我军弹药需求研究工作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与指导价值。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弹药保障工作至关重要,而开展弹药需求研究是实施弹药保障的前提,是实现弹药精确保障的重要基础。以美军弹药需求研究的发展情况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美军弹药需求方面的相关指令和报告,勾勒出美军弹药需求研究的总体概况。

地面侦察弹药相关技术研究 篇10

关键词:地面侦察,精确布撒,扶正机构,复合传感

在信息化战争中, 对敌方人员和装备实时侦查是实施军事行动的重要前提。其中, 地面侦察有其独特的一面是不受复杂的地形地物和天候条件的影响, 因为人员和装备等目标在地面上运动会引起地面震动而发出红外辐射信息, 地面传感器即可通过探测这些信息来发现与识别运动目标。本文介绍的地面侦察弹药是一种用于前方目标区域侦察的地面传感器侦察系统, 它采用子母弹作战方式, 由母弹将子弹药快速投放到我前方观察所活动不便或不能到达区域的敌重要目标附近, 及时准确地掌握这类目标的活动状况, 引导炮兵火力对其实施打击。它具有隐蔽性好, 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强, 获取情报准确、及时、不间断, 布设方便灵活等特点。上世纪60年代以来, 用于前方侦查的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监视技术得到广泛发展, 且目前有关于使用炮弹布撒侦察传感器的研究。因此, 研究地面侦察弹药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分析其关键技术很有必要。

1 地面侦察弹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地面侦察弹药的结构外形同普通榴弹一样, 采用空抛式一次开伞结构。弹药系统包括母弹体、时间引信、开仓部件、减速装置、子弹药及辅助装置等。其中子弹药是核心。子弹药的主要部件包括:伞弹连接器、伞弹分离器、子弹姿态扶正机构、卫星定位接收机、传感器单元、目标识别单元、信息接收单元和破片杀伤战斗部。

地面侦察弹药的整个工作过程为:

1) 根据战场地形和任务需要, 计算需要的子弹数量, 制定布撒计划, 装定每发弹的火炮射击诸元和时间引信分划;

2) 发射母弹, 当母弹经无控弹道飞抵目标上空后, 延时引信发挥作用, 点燃抛射药, 启动开仓部件, 并抛出子弹药;

3) 当子弹药从母弹中抛撒出来后, 减速伞从尾部的伞舱内抛出, 子弹药在减速伞的作用下稳定下落, 落地后脱开减速伞, 后由扶正机构将子弹扶正, 同时伸开天线;

4) 子弹群在预定区域内组成网络, 对出现的目标进行判别, 并将信息传送至各节点和后方接收系统, 引导炮兵对目标实施攻击, 同时各子弹根据目标运动情况, 破片杀伤战斗部作用, 对目标实施自主攻击。

2 地面侦察弹药的关键技术

2.1 总体设计技术

使子弹群被抛撒出来落地后在预定区域形成合理的散布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 因此要事先进行总体优化设计。这就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内外弹道模型, 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 设计好发射初速、射角、射向、引信作用时间和抛撒速度等;得出子弹理论落点和子弹群的散布中心, 再分析起始扰动、引信作用时间、减速伞气动特性、抛撒速度、海拔高度等诸因素对子弹散布的影响, 对子弹群的弹道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和合理匹配。

2.2 抗高过载技术

由于用火炮发射且要经历开仓抛撒, 地面侦察弹药需承受较大的发射过载和抛射过载。通过过载转移、精密加式、改善结构体应力分布等设计及工艺实现机械解构的抗过载;通过采用全贴片器件、利用高密度组装技术、对关键器件实施固封等方法实现电子器件的抗过载;通过对地面侦察弹药的元器件进行小型化设计和加装隔振缓冲装置, 利用缓冲材料的吸能特性, 大大减小传递到元器件上的冲击, 避免高过载环境对地面侦察弹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3 扶正机构设计技术

一方面子弹装载的是震动、声音和红外传感器, 而只有当子弹保持直立状态且与地面直接接触时, 震动传感器才能可靠工作;另一方面弹载天线也需保持直立状态才能保证将检测到的信息可靠传回己方控制中心。这些都依赖扶正机构将落地后的子弹扶正, 因此扶正机构的设计尤为重要。扶正机构装载于弹体内, 且紧贴于子弹外筒。开仓后, 电源开关打开, 时序控制电路启动;子弹落地并基本稳定后, 子弹内装的发火组件作用, 支架失去约束, 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自然张开;释放后的支架在子弹底部平面内形成辐射状支脚, 使子弹直立于地面, 且增大了子弹的稳定度。

2.4 复合传感技术

子弹要对出现的目标实施侦察, 关键的是提取目标特征, 然后进行正确判别。由于战场目标信息复杂、环境变化大以及不确定因素较多, 单一传感器检测目标均有局限性, 有必要采取以震动传感器为主、声音和红外传感器为辅的复合传感器。复合传感器目标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是信息融合和决策, 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 如何校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 解决传感器场景匹配的问题;

2) 不同传感器电磁信号如何融合;

3) 当多个传感器判断结果相矛盾时, 如何作出可信的判决和决策。

2.5 远距离信息传输技术

要及时发现敌方目标并及时打击, 子弹侦察信息的顺利传送和接收是其前提和保证。由于战场地形环境复杂且变化大、遮蔽物较多、发送端与接收端相距较远, 加上弹内空间有限, 因此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如何实现侦察信息的远距离传输是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

3 结语

地面侦察弹药是一种用于前方目标区域侦察的地面传感器侦察系统, 特别适用于对隐蔽工事的敌有生力量和武器平台运动状态的侦察和监视。该系统的使用, 可以提高炮兵在不利环境下探测目标信息的能力, 有利于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大大提高部队对远距离战场目标的侦察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 必将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范金荣.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关键技术分析.现代防御技术, 2003.

[2]赵新生等.新弹种弹道与射击效率评定.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0.

[3]谭和林.多管火箭末敏弹系统弹道特性分析.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4]汪朝群.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导弹武器抗干扰中的应用.上海航天, 2000.

轰!我来炸掉过期弹药 篇11

不过,这好好的武器弹药,为啥要销毁呢?

武器也有保质期

当然啦,没有问题的武器弹药是不会被销毁的,浪费可不是好事儿!这些被销毁的可怜虫们,都是被批准退役、报废的武器弹药。在这些报废的武器弹药中,要么是性能落后、型号淘汰,要么是库存时间过长,导致品质变异,总之就是不能再使用啦!

正常的弹药只有在打出枪膛或炮膛后,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才能解除保险,发生爆炸,所以存放起来比较安全。而这些“过期弹药”,弹体的内部结构已经锈蚀,火药也变得不稳定,比较容易自动解除保险,往往一碰就炸,非常危险。所以,过了保质期的武器弹药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被送到一个叫做“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的地方,进行销毁。

销毁方法123

报废的武器弹药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所以必须尽快进行销毁,排除危险。

最早有两种销毁办法,一个是深海倾倒,也就是直接把报废弹药倒进海里去。这种办法简单,不需要任何处理设备,但缺点也很明显,倒入海里的弹药会对海洋造成污染,对过往的船只也是威胁,而且还很浪费。另一个办法是露天燃烧或炸毁法。这种方法也很简单,尤其是对付一些无法处理的废旧弹药,但这个办法需要场地,对环境的污染也特别严重。

后来,报废弹药处理进入了机械化处理阶段。先对比较危险的报废弹药进行拆卸,再通过烧毁或炸毁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大型弹药,把它们拆成若干小的部分,最大可能的使其失效,再把拆下的引信、底火等通过其他方法处理。而对于小型弹药,比如枪弹、信号弹之类,直接处理就可以啦。

再后来,就到了现代化阶段,虽然使用的设备和机械化阶段相同,但机器人开始走马上任了。在机器人处理线上,弹药被拆封、检查,通过传送带送入分解机,最后还是由机器人来接收。

虽然不打仗,天天上战场

由机器人来执行销毁作业,销毁兵就不用和危险相伴啦,可机器人动作笨拙,购置成本也非常高哦。人工拆除动作利索,但危险性很大,尽管现在是和平时期,我们却要天天走上炮声隆隆的战场! 在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里,销毁中心被称为“最危险的地方”,这儿负责销毁的弹药,大部分都已经过期报废,还有不少从地下清理出来的锈炮弹,极易出现意外事故。再加上弹药销毁的工艺复杂,一发弹安全处理完要经过12次以上的搬动、十几道工序,在销毁的过程中,面临着冲击、摩擦、挤压、热量、火花等,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销毁兵几乎天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

在所有的销毁工作中,销毁引信是危险性极高的一项工作。在销毁引信时,由于弹药反复装卸,到底有没有解除保险,既摸不着又看不到,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要安全,还要环保

在报废武器销毁站这个特殊地带,我们常年与弥漫的硝烟和隆隆的爆破声相伴,虽然这里充满了危险,但销毁站里却连续56年都没有发生过事故!最危险的地方却能做到最安全,奥妙在哪儿呢?

为了确保销毁作业万无一失,站里对销毁员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把销毁环节细化,搬运和拆卸弹药的手形、手法,堆放弹药的高度、方法,甚至是操作间里防静电材料的标准,对这些都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在销毁现场,尽管爆炸声此起彼伏,但每个销毁作业流水线上都紧张有序,销毁兵们娴熟地按照规程进行销毁作业。每一天,成千上万枚弹药就在我们安全准确的操作中,走向生命的终点。

遥测技术在弹药检测中应用研究 篇12

传统的弹药检测是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 发射后弹药的状态、飞行数据等测试难度较大, 且不准确。遥测技术可以准确地从飞行中的导弹和炮弹上获取测量数据, 包括弹丸的转速、速度、加速度、飞行姿态、被测点的温度和压力、引信的开关动作、机构工作时间、钟表机构的振动周期、电源的工作特性及其他的物理量、电气量等。

1 遥测系统的配置与遥测原理

对于引信设计和引信试验来说, 人们很关心对膛内参数的测试。引信膛内参数遥测系统可方便地测试出引信开关状态、零部件的温度和受力、振动周期等量。

该系统包括:传感器 (敏感元件) 、信号调节器、多路转换器、传输-接收介质、显示存贮设备。

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用来感受被测量。

信号调节器把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为5~10V量程的电压。电压的一个极值对应于测量点所期望的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最低值, 另一个极值对应于所期望的物理量的最高测量值。

多路转换器把若干个测量值合并成一个单一的输出数据流, 以便通过单一的无线电信道、同轴电缆或者电话线把数据流传输出去, 或把数据流记录在存贮器上。

传输—接收介质 (无线电、同轴电缆、微波或者电话线) 用来传输数据信号。这个环节要产生和恢复注解语音和时间。

存贮设备用来存贮测量和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数据。

整个系统的遥测原理如图1所示。

2 遥测体制

遥测体制是多路信息传输时, 划分信息通道的方法。该系统可采用频分制、时分制和复合式三种方式。

2.1 频分制

各通信线路在遥测系统中各占据不同的频带。由于各有自己的频带, 所以各信号通道能保持互相独立, 在接收端用一些通频带与各信号频带相对应的带通滤波器就可以将各通道分离出来。

引信膛内参数遥测系统信号调制方式采用调频—调频制 (FM/FM) 。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且设备简单和易于实现等优点。缺点是, 当信号通道路数太多时, 将形成路际干扰, 产生较大失真。

2.2 时分制

各通道信号在通信系统中各占据不同的时间, 在接收端, 可以用一些接通时间互不相同的设备将各路信号区分开来, 整个频谱为各通道所共用。

调制系统采用具有高的通讯效率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的脉冲调相—调幅制 (PPM-AM) 。两次调制, 第一次调制是将信息电压调制成脉冲信号形成通道信号, 第二次调制是多路信号调制成射频信号。

时分制是基于各路信号出现的时间不同。因此各路信号必须是在时间轴上互不重叠的脉冲信号。但是任何被传递的信息多为连续信息。为了实现时分制的原则, 只能传送信息的某些瞬时值。因此需将各路连续信息以重复周期相同而出现时间不同的脉冲序来代替, 这种方法称为取样。将各路脉冲信号综合在一起成为时分制多路信号。

2.3 复合式

这种无线电遥测系统是把频分制和时分制组合起来。以提高通信容量, 增多可测信道数。

这种体制是以上述两种体制之一作为基本系统, 而另一种体制作为复用设备。例如:在遥测系统中的脉冲调幅—调频—调频系统, 这是以频分制为基本系统, 利用时分制的复用设备加到任一路副载频上实现的, 可以集中频分制时分制两者的特点, 满足被传递信息的不同要求。

3 遥测方法

通常采用的遥测方法则难以得到膛内的数据, 测得膛内数据, 可用以下几种遥测方法。

3.1 硬线遥测

米波遥测发射机发射出的信号, 在膛内阶段会严重衰减, 而在这一阶段又不能将炮管当作波导管来利用, 因此在炮口外的信号是十分微弱而无法利用的。在进行膛内遥测时, 在发射机上接上外部引线, 发出的信号与炮管外面得到的射频信号相耦合, 使再次辐射出的能量得到提高, 以便遥测接收机能收到。外部引线的作用是把射频能量耦合到炮管外面。导线松松地接在靠近天线的弹头部上, 导线的另一端接在接收机的输入端, 作为射频的能量和再辐射的硬线线路。为防止弹丸在膛内运动时, 破坏导线, 要选择强度适宜的导线。

3.2 微波遥测

微波遥测 (如图2) 是地面发射机产生一束微波, 标准微波频率为104MHz (这个频率可用于口径小于25mm的火炮) , 微波束通过反射器射向炮管内部。在弹丸上被天线接收, 引信工作信息通过传感器, 在副载波振荡器中引起一定的振荡信号, 用这个副载频对入射的微波束在调制器内进行振幅调制。调制好的信息通过天线发射出来, 并经反射器反射回接收信息的地面站。

3.3 延时遥测

在硬线遥测中, 米波遥测发射机在膛内时, 信号向外传输有困难, 但飞出炮管之后, 几毫秒之内就可以正常工作, 因此就可用延迟相同时间发射信号的延迟发射技术。

在弹丸上装上PCM编码器, 将弹上的PCM编码器的输出数据送入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S) 移位寄存器, 等弹丸出膛以后, 再对地面发射。这样就避免了信号由膛内向外传输有困难。

总之, 遥测技术在弹药检测中的应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这种检测数据及时、准确、保密、抗干扰的检测方法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摘要:传统的弹药检测是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 , 发射后弹药的状态、飞行参数等的测试难度较大, 且不准确。利用遥测技术可以准确的获取弹丸的速度、转速、加速度、飞行姿态、被测点的温度和压力、引信开关等。引信膛内参数遥测系统就是通过传感器感受被测量, 由信号调节器转换为电信号, 再由多路转换器将若干测量值合成数据流输出或存贮, 并由处理设备处理后得到相关信息。本文以遥测技术测试引信膛内参数 (引信膛内参数遥测系统) 为例, 介绍了遥测系统的配置、原理, 并对遥测体制的划分, 引信膛内参数的遥测方法作了较全面探讨。

上一篇:建筑楼梯设计下一篇:市政排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