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评估

2024-10-10

指标评估(精选12篇)

指标评估 篇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单纯依赖网络KPI已不能反映实际的用户体验, 运营商需从用户层、业务层、网络层来综合建立端到端的用户体验评估体系。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使得同质化业务竞争愈演愈烈, 业务功能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业务优质与否的惟一标准, 消费者在希望业务功能满足其需求的同时, 更加注重使用业务时的体验和感受。

CEM的三个常用量化指标

用户体验 (User Experience, 简称UE) 是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当同类竞争产品功能差异不大时, 用户体验将成为提升产品核心价值的重要因素, 因此, 用户体验也成为企业产品竞争的焦点。

用户体验管理 (CEM) 是电信运营商业务管理的一种方法, 实时检测用户体验的质量, 可以起到优化和增强用户体验的作用, 通常以管理平台的形式布放在网络侧。在用户体验管理系统中, 涉及到的常用量化指标有以下三个:QoE (用户体验) 即终端用户对通信网络提供业务性能的主观感受;KQI (关键质量指标) 是主要针对不同业务提出的业务质量参数;KPI (关键性能指标) 是针对业务承载网络提出的网络质量参数。

这三个指标可以通过接近量化的方法来表示终端用户对业务与网络的体验和感受, 并反映当前业务和网络的质量与用户期望间的差距。 (如图1所示)

运营商需专注用户体验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 电信运营商面对来自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等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激烈竞争, 更需要重新思考自我价值及定位。运营商的价值就在于拥有众多的用户, 但如何留住用户并挖掘更多的价值则需要运营商深入思考和研究。

总体而言, 用户体验研究涉及到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

一是界面用户体验研究, 着重关注和研究客户端的图形化UI和功能操作的便捷性。这是单一的界面设计与实现, 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是互联网应用开发者和浏览器软件开发商。

二是产品用户体验研究, 重点关注应用产品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是否具备良好的操作体验。这一层面既要研究客户端界面的设计, 又要研究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业务, 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是终端厂商和互联网运营商。

三是整体用户体验研究, 主要关注端到端的用户体验。具体包括应用的客户端界面、用户终端、业务平台、承载网络等环节, 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是电信运营商。

因此, 电信运营商若想赢得新形势下的竞争, 就必须做好与用户体验相关的各项工作。在这方面, 香港和黄公司是业界范例。香港和黄公司依托客户资源, 深入研究用户体验的需求, 设计满足用户体验的全业务解决方案, 通过自有及合作资源, 把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与互联网流行的业务, 如社区、游戏、内容等进行整合, 借助自有手机终端平台推荐给用户, 成功转型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融合业务创新者。

另外, 韩国SKT联合终端厂商对用户体验的出色把握也值得借鉴。SKT早在2G时代就与终端厂商展开紧密合作, 1998年成立专业手机生产企业SKTT, 定位于SKT新业务发展的战略支持部门。SKTT的用户体验研究部门与SKT终端产品管理部门互相配合, 完成终端产品的研发过程 (如图2所示) , 同时, SKT还依据用户体验的研究成果, 制定了详尽的终端产品研发规范 (如图3所示) 。

建立端到端用户体验评估体系

成功的用户体验应能事先预判用户的期望, 这是运营商关注、研究用户体验的目的, 因此, 运营商加强用户体验评估体系的研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关注Qo E管理方面的研究。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QoE管理方面的研究动向, 逐步建立自己的QoE管理体系架构, 研究、讨论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业务流程;针对主流业务和应用, 整理和分析用户层面的需求, 积极开发专用的Qo E管理平台, 建立基于Qo E的端到端的终端产品用户体验评测体系。

第二, 制定企业UE工作流程。通过明确各环节的工作目标及考核标准, 以保证终端产品的准确定位, 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应用业务的使用率。

第三, 细化终端或业务的定制策略。通过推出定制终端或业务, 使数据业务与终端用户体验达到深度结合, 并由现在的UI界面、LOGO和部分3G特色业务的中度定制逐步转变为涉及浏览器、中间件和操作系统等的深度定制。

移动互联网时代, 用户体验元素已渗透于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的全过程。但现阶段电信运营商进行网络分析、优化仍主要依靠网络KPI, 这并不能反映实际的用户体验, 在多业务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要从用户层、业务层、网络层来综合建立端到端的用户体验评估体系。

通常的做法是将用户体验 (QoE) 、业务质量 (KQI) 、网络性能 (KPI) 的主要指标参数集中起来, 通过某种优化算法, 建立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及业务质量提升的辅助决策系统, 协助运营商运维部门监控网络运行中的质量状态, 并对不同状况的业务质量问题进行定位分析, 并提供解决方案。同时, 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服务, 对不同级别用户 (如VIP用户和普通用户) 、不同业务、不同网络的服务要求, 实现端到端的用户体验解决方案。另外, 在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基础上, 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基于Qo E的无线网络优化, 以解决有效接入无线网络和有效分配无线资源等问题, 从终端用户体验的角度提高网络整体性能。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单纯依赖网络KPI已不能反映实际的用户体验, 运营商需从用户层、业务层、网络层来综合建立端到端的用户体验评估体系。

指标评估 篇2

来源:评建办搜集整理

录入日期:2006-2-12

(本文由评建办搜集整理,主要根据评估指标体系、高职高专评估委员会秘书处“评估问题答疑”、教育部教学评估中心在线答疑、陈德祺教授等专家评估讲座。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1、学校类别

原则上按校名,特殊情况下可按学生比例,由专家决定(陈德骐教授解释)。另一种说法是:如果不能判定学校类别的,应以当年建校批文为准来判定是综合类、工科类、还是财经类学校。

2、学院规模

学院规模一般分为自然规模和折算规模,自然规模是指各类别及层次的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相加所得的学生总人数。折算规模是按各类学生当量数计算的规模。

各类学生的当量数折算办法为:普通专科生为1,成人脱产班为1,函授生为0.2,夜大生0.5,一年以上非学历教育(含进修生、自学考试助学班学生)为1,中专生为1。计算生师比、生均教学经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时,用不含夜大,函大的自然规模计算。

3、学院规划

学院规划一般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和校园发展规划。

4、教育观念

是人们对教育中的一些事物的观点,如教育价值观、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等。

5、学院的定位

是指在一定时期学院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学院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找准学院的位置。

6、教育思想

是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

7、教学中心地位

教学中心地位应该体现在:

①学校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②教学经费比重处于什么地位,有没有稳定来源;

③非教学部门为教学部门服务的程度;

④学校有哪些体现教学中心地位的政策,执行如何;

⑤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落实得如何。

8、产学结合教育的界定

①干部、教师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②产学合作的有关组织和协议对合作内容的描述;

③教师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培训等服务状况与成果;

④企业干部、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研究、教学过程、学生就业等状况;

⑤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有合作协议,而且还要有整套实际的教学及实训工作过程记载及对学生的评价。

9、生师比

生师比按不含评估学期的前一个学年计算。(绿皮书P277之23)

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

教师数=专任教师+校内“双肩挑”教学行政人员+兼职教师+返聘教师。

这里的“兼职教师”包括主要观测点2.1.3特指的兼职教师、外校或社会兼课教师(临聘)。“双肩挑”教学行政人员指任课的校、处领导及非教师编制的教学行政人员。系、部正副主任属专任教师,按专任教师管理的并签有劳动合同的外聘教师和返聘教师计入专任教师。

计算生师比时,兼任教师(包括:兼职教师、“双肩挑”、返聘教师)的折算人数:

兼任教师数=兼任教师总学时数÷240

(绿皮书P277之22)

(学时数按学年计算,一学期120学时折算1人;一学年240学时折算1人。实践教学1周=15学时。双肩挑人员也要折算,见绿皮书P249)

本校与外校联办学生在外校(联办校)学习,但招生指标,学籍,毕业证的颁发在本校的学生不计入学生总数,联办学校的师资,校舍,场地等办学资源也不计入相关项目。(绿皮书P276之12)

非专任教师按是否任教并规范管理、相对稳定计算,不是按学校外聘教师信息库计算。(绿皮书P277之27)

10、兼职教师

主要观测点2.1.3的兼职教师不是指学校内兼课的“双肩挑”教学行政人员、返聘教师以及外校的兼课教师,而是特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11、青年教师

指40周岁以下的教师。年龄计算截止到评估学期的前一学期末。

12、在读研究生

计算青年教师学历结构时,良好、合格标准可包含在读研究生、省教育厅人事处举办的高等学校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学制2年)结业或在读,优秀标准则必须是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者方可计入。

13、高级职称

一般指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良好、合格标准中,原中等专业学校批准改建高职6年内,原中专的高级讲师也可计入高级职称人数,改制超过6年的高级讲师不再计入。

14、专任教师

是指具有教师资格证、从事理论课程教学和专门从事实践项目指导与实践训练指导的实验或专业技术人员。

评估强调教师在岗而不是在编,因此,计算专任教师时,按专任教师管理的并签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外聘教师、兼职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均可计入“专任教师”。

既从事行政工作又从事教学工作的具有高教教师资格证书的双肩挑人员可以作为专任教师,在进行统计和分类时这类双肩挑人员可同时出现在专任教师名册和行政人员名册中。(与第9点解释有矛盾)

“专任教师结构”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包含“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按专任教师管理的可计入专任教师,否则不计。(绿皮书P277之17)

专任教师的周学时≤12按不含评估当学期的上一学年计算。(绿皮书P277之20、28)

相近专业的教师可以交叉使用,如某老师既是甲专业的教师,也可以是乙专业的教师,但分析专业教师状况时不能交叉统计。(邢永昌2006-3-3在教育部高教教学评估网的答疑)

15、教学和科研成果

专任教师或兼职教师的教学成果必须是在本校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科研成果必须是与所任课程有关的,专兼职教师有这样的成果都可以计算。(绿皮书P277之30)

16、双师素质教师

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⑴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⑷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按专任教师管理的“双师素质”教师应当有教师资格证书并符合上述所列条件。列为专任教师的企业专家不要求有教师资格证书。

“双师素质”由校领导组织校内专家作定性分析,专家组进校后也要作定性分析。

17、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实验实习指导教师任职条件应根据指导项目的技术含量区别对待。纯技术操作的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技师职称,至少是高级工技术等级的能工巧匠。其他实践指导教师则应具备所指导专业技术的中级以上职称。

“评估问题答疑”中的解释是:由学校规定,学校对实训指导教师应该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专家组进校后要作定性分析。

18、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必须是专任教师。(绿皮书P277之30)

19、教学行政用房

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不包括学生宿舍。教学行政用房、校舍的面积按建筑面积而不是实际面积计算。有时一个大楼内既有图书馆,又有计算机房,甚至行政办公室,这种综合性建筑可按各自占有的建筑面积计算。

20、建筑面积计算

学校租赁的其他单位的房舍,有长期合同且属自己独立使用的可以计算。(绿皮书P277之36)

21、教学仪器设备

教学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合格可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计算生均仪器设备值时,用不含夜大函大的自然规模计算。

生均仪器设备值,工科、农林院校,合格标准为≥4000元/生,优秀标准为≥5000元/生

22、教学设备利用率

教学设备利用率不作定量指标,作为定性指标考察,由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因为计算很复杂。但是若发现利用率太低或设备没有使用痕迹的专项,必要时就需计算。

23、图书馆藏册数

图书馆藏册数=纸质图书+折算后电子图书

总册数:理工农医类,合格为15万册,优秀为25万册。

生均册数:工科、农、林院校,合格为60册/生,综合院校,合格为80册/生。生均册数是指纸质图书,不含电子图书和电子光盘等折算。(有一种说法是生均册数包括电子图书,总册数不包括电子图书)

图书馆藏首先是生均册数要达到高职(专科)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合格”标准,其次是总册数要符合要求。

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书册数,开放时间达到有关规定„„中的“有关规定”在蓝皮书的文件及图工委均有规定,可参见教高〔2002〕3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拟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绿皮书P277之32)

24、藏书量

藏书量以印本图书的“册”为当量,这些图书必须是被分类、编目并入藏为读者可以利用的。

其它载体类型文献的折算办法为:

期刊、报纸每一合订本算为1册;

缩微胶卷1卷为1册;

缩微平片10片为1册;

幻灯片每50片为1册;

视听资料(含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影碟等)每盘为1册;

光盘未注明册数的每片按1册计;

软盘每个软件包为1册;

电子图书按所订购的种(册)相应为1册;

电子期刊以每种的一个为1册;

未注明册数的数据库按1GB为200册计。

25、按专业要求藏书

藏书的分类方法,应由学校图书馆按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织拟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要求分类。

26、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指近三年事业费决算表中列支的:

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

图书资料购置费

教学业务费(含实验费、实习费、资料讲义费等)

教学差旅费

体育维持费

教学设备仪器维修费

教学改革经费

课时补贴费

教学成果奖励(绿皮书P257)

教学交流活动经费(绿皮书P257)

校本教材编写(绿皮书P257)

等等

生均值按各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分别计算。(绿皮书P257)

27、教学目标

也称为教学任务,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结果。

28、教学文件

教学文件至少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实习大纲及指导书、教学日历等。“基本齐全”指文件的齐全率不低于95%。

29、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

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主要是指: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执行情况是否吻合;教学计划变动是否频繁;必须调整时是否有规范的申报和审批手续。

30、英语等级考试要求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均算。

31、累计通过率

是指(考试通过学生数/应届全部学生数)的比率。

32、专业剖析

由专家组抽取一个强项专业和弱项专业剖析,或称为主体专业和新建专业。但已经由上级立项或鉴定的改革试点、精品或示范性专业不再检查。一般不剖析尚无毕业生的专业(但也不一定)。对较弱或较新的专业主要查基本条件(专业论证、教学计划、设备、师资等方面)。

专家解释:专业剖析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来进行的。专业剖析不搞另一套打分,而是从纵向上来采集信息,与面上采集的信息结合起来作综合判断。2006年版广东省评估指南绿皮书提供了专业剖析要点和专业剖析指标体系,有些学院按这个体系准备专业剖析。

33、新办专业

是指毕业生超过一届不足三届的专业。

34、主体专业

是指代表学院水平的专业。

35、试点专业、教学成果的时限

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不必是在三年以内的。

36、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与运行方式,它们在实现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解释为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即是培养什么人)和基本培养方式(怎么培养),它(培养什么人和这样培养)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上分析,它规定了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的方向,同时也制约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从外延上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或者说要素。如果说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那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就是实质性要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凭借性要素。

37、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7个”是指两者加起来共7个。

38、学生期末考试卷

包括所有考试课程期末试卷和主干课程的考查试卷。邢永昌教授答疑:有些学校有一些课程(包括选修课)是采取考查方式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没有统一的试卷,有的采取的是小论文、学习小结等,学校也规定了各专业统一考试课程不得超过一定比例,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种情况下应实事求是对待,向专家组说清楚。

39、专业(专业基础)、基础、公共课的划分

许多学校的教改实践已打破三段式的课程体系,但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各校情况不一样,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例如专业课有的称为“技术课”、有的称为“专业技术课”、有的称为“职业课”,很难统一,因此,沿用“老三段”的称法,统一暂用“专业课”提法。各校自行归类,其内涵各专业应是明确的。

40、实践性教学

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41、实验、实训课程开出率

是指每门课实际开出的实验、实训课的课时数与每门课按教学计划规定应开出的实验、实训课时数之比。

42、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包括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管理人员,系(院、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等。

4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

44、录取新生报到率计算

看两项指标:

1、报到人数÷招生计划数;

2、报到人数÷发出的录取通知书数。

还要根据省内对报到率的统一解释,观察学校在省内所处位置。

45、毕业生就业率

包括签约率、上岗待签约率、自主创业率和升学、出国率。

46、近二、三年

评估时间所在学期不计入。

47、大多数

评估方案中提到的“大多数”,可按2/3左右来掌握。

48、对学校综合评价在省内处于较高水平

从学校获得的各种奖励、受到的各种表彰及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统计等方面来判断其在省内处于什么水平。(绿皮书P276之11)

49、特色

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

(1)体现在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

(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

(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

(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50、创新

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的效果。

51.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

不提供样卷(评估材料汇编蓝皮本供参考)。问卷调查应该在自然状态下随机取样。

52.“学生评教”原始材料的归档位置

多个指标中要求提供学生评教材料,该材料主要归档在质量控制材料中。

53.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

分专业列出,标明实训项目和利用率,利用率按专业分学期统计,应统计一个学年的。学校应提供实训指导书。(绿皮书P276之38)

54.全校专业设置一览表

该表中“分年级学生数”是指目前在校的三个年级学生数,而不是专业开设以来各年级学生数。(绿皮书P238之41)

56.文科类专科学校的实验、实训如何考核?

按教学计划规定考核。(绿皮书P238之44)

57.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已体现在其他的一、二级指标中,这里指的是其他三种素质,主要体现在:

① “两课”教改及成效;

② 课内外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状况。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文 五个学科的定位状况;

③ 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状况;

④ 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状况。(陈德祺教授)

58.职业能力考核

要注意三个问题:

(1)各专业均建立了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要求学生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层次相适应,即考取高级技能证书或其他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对有些专业还要有一个争取和等待的过程。因为还要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暂时可以考取中级技能证书,但必须争取尽早匹配。

(2)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

(3)通过率达到标准。

①通过率不是取证率。通过率按人算,不是按证算,1个学生取得几个证书,但只能算1人通过。

②通过率应在毕业班统计。

③通过率要与该省、市、自治区的最高、最低及平均通过率进行对比。

教案编写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 篇3

[关键词]教案 评估指标体系 写作课

[作者简介]莫春姣(1965-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教学;何新凤(1961- ),女,广西富川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研究与评价。(广西 柳州 545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110-03

教案是针对一节课的具体详细安排,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备课过程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个环节,是保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上好课的必备手段。编写教案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案评估,是指从现代教育价值论的角度,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评估指标体系,从而对教案编写的过程进行价值判断。笔者结合语文写作课教学实践,对教案编写及其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教案的编写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智能、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才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订教学目的要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要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编写教案时需考虑:(1)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2)思维定式带来的负迁移。(3)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4)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5)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6)其他相关知识运用到学科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都应在编写教案前予以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制作好电子教案或课件。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电子教案或课件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制作好。

(二)教案编写要求和内容

1.教案编写要求。教案编写要从教学目的、任务着眼,从教学的特点出发。第一,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做到目的明确,要求适当。第二,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科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从探索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教师还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第三,做到教书育人。教案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教育也应有足够重视。教案编写过程要有计划,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之中。第四,要注意学科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第五,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合理,使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起到指导作用。

2.教案编写内容。教师必须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的基础上,根据授课计划,对各种教学形式编写出教案。教案以一次课为单元编写,与教学进度计划相符。多媒体课件形式的教案也可以一章为单元编写。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详略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写简案,新教师要求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案封面、教案正文、课后分析。(1)教案封面。教案封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课次(序号)、授课时间、授课班级、课题、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编写要求如下:第一,课次。每两学时为1次课,按教学顺序编排,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二,课题。即本次课教学内容的标题,按以下要求填写。一次课讲一章时,写章名;一次课讲一节时,写节名;一次课讲几节内容,将每节的节名按顺序列出;一节需讲2次或3次课时,课题仍写节名,但要在节名后面注上序号。第三,教学目的与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总要求是目的明确,层次分明。第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是相对而言的。每次课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对比较重要和较难之处,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及教学的难易程度确定重点和难点。第五,课的类型。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课的类型的多样性。归纳起来,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类。单一课,是在一次课内完成同一性质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是在一次课内完成两个以上不同性质教学任务的课,且各单一课应占一定比例,否则,仍作为单一课。第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第七,教具。指实际所用教学用具的名称,如具体的挂图或表格、仪器、模型、标本、实物的名称。第八,教学进程。教学进程项可详细列出节下的一级标题及时间分配,也可只简单地写见×页~×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在正文中反映。(2)教案正文。教案正文由导言、教学内容安排和课堂小结组成。正文一般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为线索,辅以课堂活动的安排,教法、教具的运用,板书、版图的布置,新旧知识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等说明,并按教学步骤做出时间安排。正文要求做到层次分明,过渡巧妙自然,重点突出,难点化简,方法灵活多样,时间安排合理,教具运用得当,板书设计恰当,教学环节齐全,语言精练。正文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引入新课(导言),导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认真思考,做到精、巧、准。正文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对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顺序、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板书的内容、何时采取何種教学方法、何时采用什么教具等进行设计。正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留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堂小结,将本次课所讲授的内容,尤其是教学的重点,概括地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抓住重点。有时小结后紧跟着布置作业。(3)课后分析。课后分析是教师对教案实施后的课堂教学成败的分析。主要对教学程序的设计情况和时间掌握情况的分析、教法及重难点解决的分析、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过渡情况及板书、板图的布置情况分析。

二、教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

(一)建立教案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1.建立教案评估指标体系是教学准备工作评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且带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进行课程教学评估的前提和依据。评估必须先建立指标体系,依照评估指标,再逐项进行评估。要评估教师编写教案的质量,就必须有明确的质量标准。这一教学质量标准既是教学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又是检验教学的依据。

2.建立科学的教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地进行教案评估。要对教学准备工作的价值进行判断,就必须依据评估的目的,但目的带有某种程度的原则性和抽象性,制定指标体系就是使目的具体化。指标就是具体的可测的目标。按照指标进行评估,就可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3.建立科学的教案评估指标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科学的指标体系不仅成为教学评估的依据,而且还能使教师教有所循,不断地把自己的工作与指标体系相比较,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建立教案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

教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依据,首先,考虑体系的设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应成为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石。

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均要贯彻教育方针。指标体系的研制要依据这一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

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具体操作。教学理论为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产生也是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的结果。

(三)教案编写评估表

教案编写评估指标体系,又称教案编写评估标准,通常有适用于单科和各科通用的两种类型。笔者研究的通用型评估指标体系由两个层次组成,即指标体系和各指标量化标准(权重)。指标权重就是不同的评估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关系和联系的体现,是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指标权重同时也是评估指标量化的重要措施,对重要程度不相同的评估指标应赋予不同的权重,就可以把本来重要程度不相同的评估指标视为基本相同,把不等值的评估结果变为基本等值。这就为评估指标的量化,为评估结果的综合运算创造了条件。评估指标权重采用比较法把教学涉及的、与教学质量相关度较高的因素作为评估指标的内涵初步确定权重,然后向一些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再进行初评、研讨后得到综合确定权重。指标体系中设有A,B,C,D,E五级评分等级,其分值为:A=1.0,B=0.8,C=0.6,D=0.4,E=0.2。评分等级根据定量评分的结果,进行定性评估。大于等于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小于60分为不合格。经过量化的教案编写评估表如P112所示。

(四)教案编写评估表的应用

1.教案编写评估表的使用方法。体系研制出来,先组织教师学习评估体系,掌握体系的内涵要求,引导教师按体系要求开展教案编写。一是向教师发放评估表由同行教师进行评估;二是由教师所在的教研室、系的领导进行评估;三是由学院督导员或领导进行评估。再回收评估表进行统计,最后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以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评估可采取“查、观、议、评”的办法进行。“查”就是检查教案、教学日志、检查部分学生作业、学生考试试卷及成绩;“观”就是观看教师上课,观察教师一堂课按照课时计划组织的教学情况;“议”就是召集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对教师进行评议;“评”就是评比教师的教案等。

2.教案编写评估表的实践。中文教研室于2003年开始实施此评估表,同年下半年在2003级新生中试用,其后依据反馈信息进行多次修改,2006年评估表得到基本完善,最后形成“教案编写评估表”。2003~2007年,“教案编写评估表”运用于语文写作课程教学,并侧重进行了学期教案和两学时课题教案的检评。学期教案采取教研室主任不定期检查,同行一学期每人抽查两次进行互评,并按教案评估表进行赋分;学时教案采取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评,并运用“查、观、议、评”方法,确保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3.教案编写评估表的实践效果。评估检测效果鉴于篇幅有限,我们仅以中文教研室9位教师中部分教师为例说明实际效果。(1)历年跟踪效果。任取2003~2006年3位教师“总結”教学课题教案进行分析、听课评议,其结果见表1。2003年的教案中,3位教师的教案编写都存在不够具体细致,教学重点、难点相对较为笼统,缺乏对学生实际的了解。如王老师对“总结”课题内容的确定:让学生掌握“总结”格式及写法为教学重点,学生“写作总结”为教学难点,教学以讲授为主。课后学生的反映是老师讲课能听懂,但写起来就难了。显然,教学缺乏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教案编写中关键问题如何突破显现不出来,重难点无法真正突破,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2004年、2005年的教学中,教研室依据教案评估指标的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要求教师要把教学的重难点加以明确化,选择科学、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心编写教案。王老师的“总结”课题教学内容确定:把“如何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出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二者的统一”列为教学的重难点,并围绕核心编写教案,设计教学的各环节,采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比较与讨论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得到同行、学生的一致好评。(2)不同教学内容及试卷跟踪效果。2006年11月,从担任新班教学任务的老师中随意抽取3位教师教学课题进行测评,他们教学专业相同,但教学内容不同,评议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见表2)。3位教师教案的编写都能结合教学培养目标,依据教学目的要求,认真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的关键;语言组织精当、准确,教学环节设计以突出学生的能力为主,课内外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学效果显著。同行评议:教案编写细致、精当,从教案中体现出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大纲,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方法恰当。管理部门评议:教学准备工作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大纲,写好教案,制作好课件;课堂教学讲解清楚,突出重点难点,突破关键;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贯彻教学原则,做到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明显,达到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学生评议:老师讲课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很适合我们;老师上课内容非常熟悉,经常补充一些教材没有但又必需的东西,很实用,能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同学们对写作课都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在分析逐年期末考试的试卷中(见表3),也显示了教案编写对教学的导向作用。编写教案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新凤,刘代汉.CAI课件评估指标体系的研制[J].中国林业教育,2004(1).

指标评估 篇4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近几年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前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损失,网络信息安全评估成为了解网络安全性能的关键环节。海洋领域事关国计民生,尤其是部分涉海数据,成为国家的秘密级、甚至机密级保护数据。海洋网络,即各地海洋局内传输海洋业务数据的网络的安全性受到了各地海洋局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

对海洋网络安全进行评估,就是对海洋网络各个环节的安全保护措施进行评价和估值,判断其是否满足相应的安全需求。本文基于某地海洋局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的思想,对海洋网络中的安全评估要素进行分层,采用三层结构将复杂关系分解为由局部简单关系构成的递增层次结构关系,对各个层的评估要素进行权重赋值。根据海洋网络的特殊性和该地海洋局相关领导的要求,本文不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改进,只是采用比较成熟的模型或方法对海洋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考虑到模糊分析法在评估方面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化和稳定化,本文采用模糊分析法对海洋网络进行评估。

另外,鉴于海洋网络的行业特点,其他网络的权重赋值法不适用于海洋网络。本文的评估要素权重赋值采用专家打分法,邀请海洋领域的相关专家对各个评估要素进行打分,考虑到评判打分过程中的个体主观性,打分过程采用德尔菲法。

1 评估要素的层次结构

1.1 海洋网络的安全需求

由于海洋网络承载的业务数据的敏感性,该地方海洋局上级单位要求该海洋网络的核心网络安全等级必须满足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第三级[1](以后简称“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根据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和海洋网络的具体特征,海洋网络的安全评估要素从以下方面考虑:技术要素安全和管理要素安全。很多专家认为,管理的重要程度高于技术。技术要素安全可分为物理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在此,我们可明确知道海洋数据安全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管理要素主要包括系统运维管理、网络系统建设管理和安全制度管理。

在此要特别说明海洋数据。海洋数据类型复杂多样,其中包含海域使用管理现状数据,以及海洋基础资料数据。其中海洋基础资料数据是最底层的基础数据之一,包含了13种基础类型数据。按照国家海洋数据平台建设的构想,海洋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包括:建立全球1∶400万, 我国全海域1∶100万、1∶50 万、1∶25 万、近海1∶10 万,重点海域1∶5万、1∶1万等各种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数据库(DRG)、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地名数据库等。其中海洋数据中的大比例尺数据和长周期序列数据是保密级数据。具体定义如下:

(1) 长序列数据

长序列数据,即长周期数据。例如海岸带50年变化数据等。它能宏观反映海洋的变化,以及整体表现海洋的状态。该数据为保密数据。因此对于数据的存储,应给出明确定义,即对某一观测数据其周期超过一定时长,为保密的长序列数据,只有具有权限的工作人员,或经领导批示后才可以使用长序列数据。

(2) 大比例尺数据

除时间尺度的长序列数据外,在空间尺度上大比例尺数据也是保密级数据。同样对于数据的存储,空间尺度高于规定限制,为保密级数据。同时,可根据比例尺度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保密等级,只有具有权限的工作人员,或经领导批示后才可以使用大比例尺数据。

1.2 评估要素的层次结构

根据上节的分析,该海洋局网络安全评估要素如表1所示。

根据表1,评估要素集U分为两个因素子集,即U={U1,U2},且子集具体分为8个子集Ui={Ui,0,Ui,1,…,Ui,8},其中,i∈{1,2},在此基础上,再将每个子集Ui ,j分成26个因子ui,j,k,即

Ui,j={ui,j,0,Ui,j,2,…,Ui,j,26},其中i∈{1,2},j∈{1,2,…,8}。

由此,本文将评估要素分为三层。

2 模糊风险评估模型

2.1 德尔菲方法

德尔菲法是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权威或盲目服从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评估方法。为消除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参加的专家可相互不了解,运用匿名方式反复多次征询专家意见和进行背对背交流,以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到一个较好反映与体现意志的预测、评估结果[2]。德尔菲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同时集体评议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的现象。

在使用德尔菲方法时,将上一章节的内容以及海洋方面相关内容提供给专家,专家据此客观了解受评个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专家知识给出评估要素权重等评估值。

2.2 评估要素权重的确定

由于每一层的安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这里采用3级评估方式,并把前一级的评估结果作为下一级评估的输入。

根据上一节评估要素的层次分类,专家们利用德尔菲法对各层评估要素进行专家打分,打分范围为区间[0,1]之内,要求每一个评估要素子集的所有下一级评估要素权重之和为1。为了消除个体之间太大的差别性,分别取各层打分值的加权平均,即:

假设有评估专家m位,对同一要素的权重打分结果共有n种,打分为a1的一共x1位,打分a2的有x2位,打分an的有xn位,x1+x2+…+xn=m,则该评估要素的权重值ai为:

再通过专家商议,对每一层所有权重值进行调整,得到每一层每一个评估要素的权重系数。权重系数越大,说明该评估要素在整个网络安全中越重要。

即在每一层中,对于要素集U和子集Ui以及Ui ,j内的每一个元素,存在一个权重系数ai,ai,j,ai,j,k,即权重向量为:

2.3 评估矩阵与综合评估

(1) 第三级评估

V={v1,v2,v3,v4,v5}为评价集,分别代表风险不可接受、一般、可接受、常规、安全。

对Ui ,j 中的第k个因子ui,j,k进行评价,设该评估对象评估结果隶属于评估集中vl(l∈{1,2,3,4,5})的隶属度为Si,j,k=t(vl)m,t(vl)是所有专家中认为评估对象隶属于vl的人数,m是评估专家总人数。si,j,k即为认为评估对象ui,j,k隶属于vl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评估因子ui,j,k隶属于评估集V 的隶属度。

si,j,k构建单要素评估矩阵Si,j,由于评估集共有5个项,故该矩阵共有5列,矩阵的行数为评估因子ui,j,k所属的评估子集Ui ,j所包含的总因子数。

因此,因素集Ui ,j的综合评价集为:Bi,j=Ai,j·Si,j

根据第1节可知,第三层共有8个评价集Bi,j

(2) 第二级评估

第二级评估因素的评估由第三级的综合评估结果作为输入,即第二级评估要素ui的评估矩阵Si由和ui属于同一个评估集的所有因素的Bi,j组成,在此,某一个具体的Bi,j作为评估矩阵Si的一行。

因此,因素集Ui的综合评价集为:Bi=Ai·Si

根据第1节可知,第二层共有2个评价集Bi

(3) 第一级评估

第一级评估类似于第二级的方法,同样是以第二级的综合评估结果作为输入,组成评估矩阵S,则该层的综合评估为 B=A·S

由此得到的B 为一个1×5 的评估向量。给评估集V中的每一个元素赋值,分别为{20,40,60,80,100},使其每一个元素与B中对应的元素相乘,求和,即可得到整个网络的安全风险值。

3 实例应用

用以上方法对某地海洋局的实际情况打分并进行综合评估。

邀请25位海洋领域的相关权威专家,采用德菲尔法对海洋网络的评估要素进行权重打分赋值,并采取2.2节所述的方法最终确定每个评估要素的权重值。

得到以下数据,即各层的权重向量:

A=(0.4,0.6) A1=(0.2,0.2,0.15,0.05,0.4)

A2=(0.4,0.3,0.3)

A11=(0.2,0.2,0.3,0.3) A12=(0.2,0.3,0.3,0.2)

A13=(0.2,0.2,0.2,0.2,0.2)

A14=(1) A15=(0.45,0.45,0.1)

A21=(0.1,0.2,0.2,0.25,0.25) A22=(0.5,0.5)

A23=(0.5,0.5)

接下来对第三级的各个评估因子的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然后由Bi,j=Ai,j·Si,j ,可得到B11到B2 3 ,此处由于数据繁多,省略计算过程。

再根据Bi=Ai·Si,可得到B1=(0.082 0.0349 0.429 0.217 0.011),B2=(0.082 0.23116 0.44996 0.208 0.0044),则第一级评估矩阵:

B=A·S=(0.082 0.153 0.423 0.212 0.007)

设评估集中的五个等级分别代表:20,40,60,80,100,则整个网络系统的风险值G=0.082×20+0.153×40+0.429×60+0.212×80+0.007×100=50.22。

4 结 语

本文以国家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第三级的要求为依据,对某地海洋局的网络信息安全现状进行评估。首先将评估要素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采用德菲尔方法,通过权威专家打分,得到权重向量和评估矩阵,最后进行综合评估,得到整个网络的整体安全情况。该评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该海洋局内部网络的安全性,有参考意义。由于打分专家的数量有限,打分结果或许会有专业偏差。下一步工作为建立专家知识数据库,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专家意见和相关知识模型,建立计算模型,减少综合评估中的人为计算量。

参考文献

[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2]孙红卫,何德全.从定性到定量的信息安全模糊综合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12).

[3]朱岩,杨永田,张玉清,等.基于层次结构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6):40-43.

[4]刘建华,侯红霞,吴昊.电信数据网安全评估中权重的确定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0(9).

[5]肖龙,戴宗坤.信息系统风险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5).

[6]上海市海洋局,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公共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研究开题报告[R].2010-08.

新增纳税评估分析指标 篇5

(不含附件一中营业税分析指标)

1、企业所得税(必须录申报主表、企业所得税汇算申报表、财务报表)1、1 企业所得税__房地产开发业收入差异 1、1、1指标公式

[评估期房地产业营业税计税金额 -(预收账款年末数-预收账款年初数)]-主营业务收入 1、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业的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地税申报)的纳税人。1、1、3疑点问题

纳税人评估期申报的销售不动产营业税计税金额减评估期预收账款净增加额与评估期申报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之差的差额大于0。可能存在少报企业所得税收入问题。1、1、4异常标准

[营业税计税金额-(预收账款年末数-预收账款年初数)]-主营业务收入>0 1、1、5问题指向

评估期(按评估)已申报的销售不动产税目营业税的计税金额(不包括预收款收入)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房地产开发收入。1、1、6数据来源

“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

“营业税应税收入”来源于综合申报主表营业税——销售不动产 税目下的“计税(费)金额”合计;

“预收账款年末数”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年末数; “预收账款年初数”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年初数。1、2企业所得税__交通运输业收入差异 1、2、1指标公式

评估期交通运输业营业税计税金额-主营业务收入 1、2、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交通运输业的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地税申报)的纳税人。1、2、3疑点问题

纳税人评估期申报的交通运输营业税计税金额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交通运输业收入差额大于0。可能存在少报企业所得税收入问题。1、2、4异常标准

评估期交通运输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主营业务收入>0 1、2、5问题指向

评估期(按评估)申报的交通运输税目营业税的计税金额合计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交通运输业收入。1、2、6数据来源

“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

“评估期交通运输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来源于综合申报主表“计税(费)金额”合计,“税种”=“营业税”,“税目代码”=“交通运输”,“子目代码”为全部。1、3 企业所得税__邮电通信业收入差异 1、3、1指标公式

评估期邮电通信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主营业务收入 1、3、2适用范围

适用于邮电通信业的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地税申报)的纳税人。1、3、3疑点问题

纳税人评估期申报的邮电通信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可能存在少报企业所得税收入问题。1、3、4异常标准

评估期邮电通信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主营业务收入>0 1、3、5问题指向

评估期(按评估)申报的邮电通信税目营业税的计税金额合计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邮电通信等收入合计。1、3、6数据来源

“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

“评估期邮电通信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来源于综合申报主表的“计税(费)金额”合计,“税种”=“营业税”,“税目”=“邮政”、“电信”。1、4 企业所得税__文化体育业收入差异 1、4、1指标公式

评估期文化体育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主营业务收入 1、4、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文化体育业的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地税申报)的纳税人。1、4、3疑点问题

纳税人评估期申报的文化体育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可能存在少报企业所得税收入问题。1、4、4异常标准

评估期文化体育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主营业务收入>0 1、4、5问题指向

评估期(按评估)申报的文化体育税目营业税的计税金额合计大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文化、体育主营业务收入。1、4、6数据来源

“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

“评估期文化体育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来源于综合申报主表的“计税(费)金额”合计,“税种”=“营业税”,“税目”=“文化业、体育业”。1、5 企业所得税__服务业收入差异 1、5、1指标公式

评估期服务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主营业务收入 1、5、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服务业的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地税申报)的纳税人。1、5、3疑点问题

纳税人评估期申报的服务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与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差额大于0。可能存在少报企业所得税收入问题。1、5、4异常标准

评估期服务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主营业务收入>0 1、5、5问题指向

评估期(按评估)申报的服务业营业税计税金额合计大于服务业纳税人评估期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主营收入,可能存在少申报收入等问题。1、5、6数据来源

“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主营业务收入”;

“评估期服务业应税收入合计”来源于综合申报主表的“计税(费)金额”合计,“税种”=“营业税”、“税目”=“服务业”。

2、营业税 2、1营业税__房地产业预收账款税收比对 2、1、1指标公式

(评估期预收账款期末数-评估期预收账款期初数+主营业务收入)×5%-营业税应缴税额 2、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查账征收的房地产业纳税人。2、1、3疑点问题

按评估期预收账款期间数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合计计算出的应纳营业税额与实际申报的营业税的差额超过一定范围。2、1、4异常标准

(评估期预收账款期末数-同比上期预收账款期末数+主营业务收入)×5%-营业税应缴税额>0。2、1、5问题指向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在评估期内(按评估),采取预收方式和直接结算方式取得的售房款项没有足额申报缴纳营业税,核对预收 账款科目的往来和结转情况。2、1、6数据来源

“评估期预收账款期末数”来源于评估期《资产负债表》(年报)的期末数;

“同比上期预收账款期末数”来源于同比上期《资产负债表》(年报)的期末数;

“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利润表》(年报)的期末数;

“营业税应缴税额”来源于综合申报主表的“申报应纳税(费)额”,税种=“营业税”,税目=“销售不动产”的期间合计。2、2营业税评估指标(详见附件一中“辽宁省营业税纳税评估指标及使用方法()”中的内容)

3、房产税 3、1 房产税_季度_从价计征房产税申报差异 3、1、1指标公式

| [评估期从价计税房产原值×(1-30%)×1.2%×0.25-评估期申报从价计税房产税应纳税额| 3、1、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价计征房产税的纳税人。3、1、3疑点问题

评估期(按季度评估)申报的自用房屋房产税与按纳税人财产登记表中记录的从价计征的房产税税源计算出的应纳税额存在差异。3、1、4异常标准

| [评估期实际从价计税房产原值×(1-30%)×1.2%×0.25]- 评估期申报从价计税房产税应纳税额|>0 3、1、5问题指向

按纳税人财产登记的房产原值计算出的房产税应纳税额与其评估期实际应纳的从价计征房产税相比较,存在差异,可能存在少缴从价计征的房产税情况或纳税人房产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但财产登记表未及时变更。3、1、6数据来源

“评估期申报从价计税房产税应纳税额”为综合申报主表中按季度合计的“申报应纳税(费)额”、“评估期实际从价计税房产原值”为纳税人财产登记表中自用房屋的房产原值合计。3、2 房产税_从租计征房产税申报差异 3、2、1指标公式

企业本期房产税的租金0201、0202、0200征收品目收入-企业本期营业税0706、0707税目的收入总额 3、2、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租计征房产税的纳税人。3、2、3疑点问题

评估期(按季度或评估)内从租计征房产税纳税人的房屋租金收入小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租赁业子目下的“个人住房出租(用于居住)”、“其它房屋出租”的应税收入之和。可能存在少申报缴纳房产税的问题。3、2、4异常标准

企业本期房产税的租金0201、0202、0200征收品目的应税收入 -企业本期营业税0706、0707税目的应税收入总额 < 0 3、2、5问题指向

纳税人评估期内房产税从租计征应税收入小于营业税服务业租赁业应税收入,可能存在少申报房产税的问题。3、2、6数据来源

房产税从租计征应税收入来源于纳税人评估期征收品目0201、0202、0200代码中应税收入(收入总额),营业税服务业税目租赁业子目应税收入来源于纳税人评估期征收品目0706、0707代码中应税收入(收入总额)。

指标评估 篇6

[关键词]辽宁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辽宁省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辽宁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提供了标准。指标构成不同,评估的内容就会不同,最后的评估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指标权重分配不同,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就会有所差别,这也会对评估结果产生显著影响。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对指标设置起指导作用,不同的权重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权重分配结果。科技项目的类型及其所处的阶段不同,相应的绩效评估指标构成和权重分配也应有所不同。由此可见,辽宁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非常重要,需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1、辽宁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结构

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多目标式、层次式和网络式三种。学者们在选择结构形式时全部选择了层次式,区别在于有的建立了三层指标有的建立了两层,还有学者建立了四层。大部分学者也都意识到了不同的科技项目需要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所以对科技项目作了分类,对不同的项目类别在相同指标权重分配上区别对待。谢福泉等把项目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研发成果转化四类。大部分学者从项目后的视角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也有些学者从立项、项目中来进行构建。第一层指标大致设置相同,不过第二层指标差别却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详细程度差别较大,涉及的范围也不同。指标较为细化的有:李宪奇构建的二级指标有论著与标准、成果与奖励、专利授权、平台与基地、新产品产值、新产品税收、新产品利润、新产品创汇、成果技贸收入、项目研发配套投入、带动产业化投入、人才培养与引进、就业与增收效益、资源节约效益、环境保护效益,共十五项。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也有十二项之多,它们分别是理想目标的合理性、项目完成状态、项目验收的有效性、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的社会效益、项目可持续性影响、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池敏青建立的体系中二级指标有专项主持人、经费投入、专项制度建设、立项管理、执行与验收管理、专项研究带动、理论成果产出、社会经济效益,共八项。二级指标有目标设定情况、项目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性影响、资金落实情况和实际支出情况,共八项。其他学者的二级指标较为概括。

2、辽宁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问题分析

学者们对地方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建立了一套比较恰当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其次,构建出了一些比较完备的地方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做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再次,认识到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和立项、中期和项目后的不同视角来构建指标体系。最后,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合理的为各个指标赋予权重。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在构建科技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时,未能突出地方特色。地方的科技项目不同于国家的科技项目。地方科技项目的规模、作用范围和所要达到的目的都与国家级的科技项目有着显著的区别。一般来说地方科技项目资金较少、涉及的范围局限于当地、主要也是以服务当地的社会经济为目的,更偏向于应用层面。国家级的科技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着眼全国范围,而且更多的承担了基础研究的任务,致力于提升国家科技水平。每个地方的社会状况不尽相同,这也会对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地方由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定位,对科技项目的侧重点和重视程度会有所不同。现在这方面研究的问题就在于绝大部分地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没有强调地方的特殊性,只是采用即使放在国家级指标体系构建中依然适用的一般原则。使得具体的指标对地方的特殊性反映的不够充分,没有体现出地方的特色,可能会使评价产生一定的偏差。其次,还没有学者建立一套科技项目从头到尾全过程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完备的科技项目评估应该面向立项、实施、验收和跟踪的全过程。

3、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

学者们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要以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或者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或者两者结合使用,还有个别学者用其中一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专家评分法也称德尔菲法,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决策、咨询的管理方法。具体到地方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过程中,它是通过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并经过反复多次交流反馈,整合各专家的意见,最后得出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使用数学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它把问题分解成一些因素,根据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判断诸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得出各因素的权重系数。于明政对专家调研法做了一定的修正,把确定权重的人群由专家扩大到熟悉该项目流程和效益的经验人员,受项目影响的相关部门、单位和居民。

使用层次分析法的学者很多,谢福泉、池敏青、孙毅、张利华等均使用了这种方法。而李爽使用了层次分析——嫡权组合赋权法,则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尽管由于不同学者建立的指标体系各不相同,使用的权重计算方法和具体的计算数值也不尽相同,但是从二级指标上来看,不同项目类别的指标权重还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科技项目越偏向于理论研究直接产出和技术水平两项指标的权重就越高,而偏向应用的项目则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上权重更高。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只有进行全过程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才能对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进行有效地监控和准确的评价,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目的。其中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可能造成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偏差。立项、实施、验收和跟踪四个阶段科技项目的特点大不相同,对其进行有效地监控和评价就需要设置不同的指标,构建不同的绩效评估体系。立项阶段应侧重于预测,实施阶段侧重于项目管理,验收阶段重点考察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而跟踪阶段则应着重评价项目的较为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未做到全过程评估,一般都只是从其中一两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有些甚至根本没有讨论这方面的研究的视角,只是笼统的构建了一个指标体系,并未说明该体系适用于哪个阶段。这种不从全程评估,只针对一两个阶段的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准确的对一个科技项目做出评估。地方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要对地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重点在于应用,研究成果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实践之中。然而目前学者们构建的指标体系绝大部分只是理论的构建,没有应用于实践,也未经过实践的检验。对于一项以应用为目的研究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本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由于未经实践的检验,这众多的指标体系究竟构建的是否合理,能否给地方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提供应有的帮助,也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参考文献

[1]王敦.高科技项目成长期的投资风险评估[J].企业文化,2014.

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对比研究 篇7

随着现代科技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国均认识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 而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与人类社会、世界各国、各种组织和每一个人的发展均息息相关。随着高等教育结构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使得其从发展的进程上看, 已逐步形成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普及化教育的过渡。

我国对高等教育及高校大致从办学形式、教育层次、举办主体、学科专业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考虑:从办学形式上划分有学历高等教育与非学历高等教育;从教育层次划分有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成人本专科生、网络本专科生等层次, 从而将我国普通高校划分为大学和专门学院、高职 (高专) 院校或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等层次;从举办主体来划分有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之分, 对公办高校进一步划分为中央部委院校与地方部门院校两类;按学科专业分类, 将全国普通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等12类。

从1999年开始, 我国实施了连续多年的高校规模扩招政策, 高等教育得到蓬勃发展;2009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 成为世界高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及其机构不可避免地出现结构紊乱、功能弱化、分工不清、追求升格、趋向学术性以及发展目标趋同等问题。

为此, 我国2010年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下简称“纲要”) ,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克服同质化倾向, 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在不同层次, 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争创一流”。从“纲要”中可以明确看出是希望不同分类的高校要有不同的定位、不同层次的高校应当根据社会经济的实际需求办出自身的特色, 这为不同高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异同点分析

目前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优劣, 主要是根据各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完成, 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各类高等院校能否健康发展, 能够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审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各类高等院校的评审方案和评审指标, 可以发现各类指标体系的指标要求均有所不同, 下文针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 (下简称“高职评估”) 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下简称“本科评估”两个评估指标体系, 力求探索两类高校评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在“高职评估”中设定一级指标8项, 二级指标25项, 其中重要指标9项, “本科评估”设定一级指标8项, 二级指标共19项。其中重要指标11项, 一般指标8项。两类评估指标对比见下表。

从表1中一、二级指标可以看出两种评估体系相同点:一是两类评估指标体系中均在一级指标中第一位强调管理层 (院领导及中层管理干部) 的作用, 只有管理层具有清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才能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 形成自身的办学理念、风格, 办出特色;二是两类评估指标在一级指标中还共同强调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四个指标, 说明无论是高职类型学校评估, 还是本科院校评估, 这四点均是考查的重点, 也是各类学校“以评促建”的抓手,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以评促建”的重点, 教学管理是建设的保障, 三者缺一不可。

当然从表中的各级指标及指标各观测点也不难看出两类评指标的要求各有不同。比如:在“高职评估”中的二级指标中就有两个重点指标分别强调校内实践环境 (5.4) 和校外顶岗实习 (5.1) , 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即是说以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要求;而从“本科评估”的二级指标中来看, 不但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4.3) , 而且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涉及思想道德修养 (7.3)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7.1) 、综合应用 (7.2) 等, 即是说本科培养的主线应当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 扎实的理论基础, 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人才。

同时, 即使相同指标, 在不同的评估体系中要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实践教学, 在“高职评估”中是一级指标, 有5个二级指标, 其中二个是重点指标, 强调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及双证书等;而在“本科评估”中是二级指标, 在指标中更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 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以看出,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 不同评估指标体系指出了各类学校的建设方向和重点, 有相同点, 亦有不同之处, 只有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准确定位, 才能办出特色。

三、高校以评促建的重点工作

作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 具体情况不同, 发展道路也各不相同, 但“以评促建”,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一些重点工作还是有迹可寻的, 笔者认为主要应当包括以下三个重点工作:一是学院管理层应当明确办学思想、清晰办学定位, 并组织学校的教职员工学习, 统一思想和认识;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使之结构日趋合理, 形成科学的梯队;三是加强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力度, 针对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 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积极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才能建设出自身的特色。

四、结语

本文以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的重点指标对比入手, 分析了不同层次 (本科、专科) 的异同点, 指出了不同层次高校评估工作的重点。文中涉及的一些指标分析还略显粗糙, 还需进一步完善, 仅供高校评估参考之用。

摘要:高等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了能够使高校办学水平、能力尽快提升,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评估指标, 设定了对高校行政管理、师资建设、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等各级指标的量化。但由于高等教育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 仅根据单一的评估指标进行评估, 显然是不合理的。本文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具体情况, 对评估指标指标进行分析, 力求探索各类高校评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估体系,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

煤田火灾风险评估指标分析 篇8

煤田火灾风险评估指标分析是对影响煤田火灾发生的重要指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其对煤田火灾的影响方式进行归类总结,并确定其权重,为煤田火灾风险评估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煤田火灾风险评估指标分析

煤田火灾的发生必须具备特定的条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引起煤田火灾的发生。

煤田火灾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1]: 易自燃煤层、聚热条件、产生自燃动力的环境、供氧通道。因此,影响煤田火灾发生的主要指标也是这四个方面。根据影响因素不同,这些指标可分为四大类,如图1所示。

1) 煤层自燃倾向性。只有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才有可能导致煤田火灾的发生,其主要与煤的灰分、变质程度、发热量、灰分,以及硫和黄铁矿的含量等因素相关[2,3,4],自燃倾向性越高的煤层越易发生自燃,从而导致煤田火灾的发生。

2) 煤层厚度。煤层的厚度大小主要影响煤田火灾的聚热环境,煤层太薄无法形成有效的聚热条件, 煤自然氧化释放的热量容易散失; 煤层越厚,单位面积内可燃物质也越多,有利于氧化放热以及聚热。 因此煤田火灾多发生在煤层相对较厚的地区。

3) 地形地貌。适宜的聚热增温地形地貌条件是引起煤田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5,6],以乌达矿区为例,煤层自然发火的区域地形地貌平缓,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植被稀少,地表径流少而小,含水层含水性弱,煤层上覆岩层多为疏松的砂岩等易破碎岩层, 地表与煤层空气交换频繁,煤自热氧化容易,易造成热量积聚,引起煤田火灾。

4)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的差异,首先直接影响了所处地区地表植被的覆盖程度,造成地层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能力不同,植被覆盖率越高,太阳辐射越不易被上覆地层直接吸收; 反之在地表裸露状态下,煤层出露地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增温,进而造成煤田火灾[7]。其次,气候条件的不同导致降雨量和蒸发量存在巨大差异,一般而言,南方地区年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地下水系发达,不易引起火灾; 而北方地区则与之相反,是煤田火灾多发地区。

5) 煤层露头。煤层露头的有无及多少与煤田火灾有较大的关系,煤层露头地区与空气接触频繁,具有良好的氧化条件,只要有适合热量聚积的条件就能够导致煤的自燃,进而引发煤田火灾,且煤层露头能极好地吸收阳光的辐射能量,加速自身的氧化自热,促进煤田火灾的发生[8]。

6) 煤田裂隙。煤田裂隙是煤田火灾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通风供氧途径[9],是煤田火灾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煤田的裂隙越多、越大,越能够促进煤田火灾的发生与发展,是煤田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中必备的条件之一。

另外,通过卫星遥感确定的地面植被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评估区域地面植被与水体的覆盖情况, 从而确定地面或者露头煤对太阳能量的吸收情况, 对由露头煤燃烧引起的煤田火灾影响较大。

煤田火灾风险评估指标见表1。

2煤田火灾风险评估指标重要度分析

煤田火灾风险评估的指标分别为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层厚度、煤田地形、气候条件、煤田裂隙、煤层露头及植被指数,应用层次分析法[10]确定这些指标对煤田火灾风险的重要度,即确定各指标的评估权重。

2. 1建立煤田火灾评估的阶梯层次结构

煤田火灾评估阶梯层次结构图见图2。

2. 2构造判断矩阵

依据图2,构造判断矩阵:

2. 2. 1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1) 将判断矩阵的每列正规化,得正规化矩阵:

2) 将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同理可得: 2= 1. 178 4,3= 0. 237 0,4= 0. 254 8,5= 0. 866 9,6= 1. 132 6,7= 0. 288 5。

3) 将向量 = [3. 041 7,1. 178 4,0. 237 0, 0. 254 8,0. 866 9,1. 132 6,0. 288 5]正规化,即:

由于,计算得:

W1= 0. 434 5,W2= 0. 168 3,W3= 0. 033 9,W4= 0. 036 4,W5= 0. 123 8,W6= 0. 161 8,W7= 0. 041 2。

则所求特征向量W = ( 0. 434 5,0. 168 3,0. 033 9, 0. 036 4,0. 123 8,0. 161 8,0. 041 2) 。

2. 2. 2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λmax

同理可得:(AW)2=1.415 6,(AW)3=0.252 1,(AW)4=0.276 8,(AW)5=0.941 6,(AW)6=1.271 2,(AW)7=0.309 2。

2. 2. 3一致性检验

CR<0.1,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

煤田火灾评估指标的权重值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影响煤田火灾风险的指标中,煤层自燃倾向性对煤田火灾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煤层厚度、煤层露头和煤田裂隙,而煤田地形、气候条件和植被指数影响相对较小。

3结语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设计 篇9

企业信息化评估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发现信息化建设中影响建设质量与效益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及其成因;另一方面可以总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结合新的现实, 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前信息化评估理论与方法比较成熟, 代表性的有波特拉方法、信息化指数法、社会信息指数等等。我国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 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针对研究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不足, 本文建立一套方便易行的普适性评价指标体系, 以客观评估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评估指标设计

信息化建设评估指标应充分借鉴社会信息化指标设计特点, 又同时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特性, 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构建。

基础指标设置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化组织和控制、信息化人才建设, 以及企业信息化获得的经济效益。给出基础指标基本框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投入、计算机拥有比例、计算机联网率、通信带宽) 、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信息采集手段覆盖率、信息化覆盖率、核心业务流程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财务管理应用、办公自动化应用、决策信息化水平)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资源保障力量、资源总量、资源种类、资源安全、资源更新) 、信息安全保障 (安全防护力量、安全防护水平、信息化安全程度) 、信息化组织和控制 (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投资) 、信息化人才 (人力资源指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 、经济效益 (库存资金占用率、财务决算速度、资金周转率、企业增长效益) 、非经济效益 (人员信息化素质改善水平、业务流程改造水平、企业行为应变水平) 。共8个一级指标和32个二级指标, 以上指标作为基础指标。

评估指标选择

在基础指标的基础上, 充分企业战略目标选择指标建立指标树。如表1第一、二列所示。其中, 二级、三级指标将按需从2.1所列基础指标中选择。在具体运用中, 也可考虑体现特殊行业企业发展特色, 增加特殊指标, 使指标设置更具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指标模型构建

企业信息化活动覆盖面广、关系复杂, 为保证指标树构建科学合理, 构建模型梳理指标关系、明确权重十分必要。层次分析法 (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迪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 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 然后用两两比较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企业信息化评估部分指标由于缺乏定量数据或难用完全定量方法处理的指标, 可以完全适用于AHP法。

算法如下:第一, 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指标树;第二,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第三,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第四, 计算各层元素对于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并进行排序。

应用分析

远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关键指标 篇10

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搜索到1997-2007年期间涉及“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200多个, 对指标的内容进行分析, 合并相近、相似项, 对修订后的126个指标进行频率统计, 提及频率超过20%的前41项指标进行排序, 分析如下:

第一, 课程设置及更新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远程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者有较大的自主性, 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者自身的约束力和远程课程的吸引力, 吸引力体现在学习内容应能使学习者产生成就感和课程设置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因此, “课程设置及更新”在远程教育教学中作为最主要的评估指标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 提及率达到68%, 排在第1位。

第二, 社会对远程教育的需求是决定远程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远程教育一出现, 就是面向全社会, 远程教育能否被社会认同、被受众群体适应, 是专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认可度”成为远程教育质量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排在第二位, “社会评价”的排序也靠前。

第三, 师生交互是实现远程教学认知目标的重要策略, 也是是远程教育实施的难点。在实践中, 网络的交互功能发挥得不尽如人意, 在不少试点中, 交互技术传输的还是单向的教师讲课。这个指标提及率达到63%, 排名第2。

第四, 远程教育需要强大的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我国从事远程教育教学的教师存在网络教学经验不足、技术欠缺等问题, 如何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 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师素质”指标的提及率达到55%, 但是具体操作方面的指标如“教师培训情况”、“教师科教活动”等指标排序靠后, 提及率只有25%和22%。

第五, 远程教育的日常教学管理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重要环节。远程教学招收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 如何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科学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考试标准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在排名前10项指标中, 涉及到教师日常教学的指标就占到5项:课程设置及更新、教学大纲设计、学习辅导、辅导答疑、作业缴改, 其中后三项都为教学辅导的主要内容。

第六, 远程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者更重视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衡量学生;运用更具个性发展的评价策略, 使更具特色的学习个体融入远程教学这个大环境中。因此, 单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效果的的指标“学生成绩”提及率并不高, 排名37。

最后, 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监控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促进知识与应用的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远程教育环境下, 由于空间的阻隔和实验设备条件限制及其他因素, 实践性教学环节历来是个弱项, 其质量监控也是一个难点, “实践教学环节”被提及率50%, 排名14。

二、研究结论和研究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通过对我国学者关于远程教育教学评估的文献中, 涉及到的指标频率的总体特征分析发现, 重点指标相对明显, 但指标整体分布较分散。统计数据表明, 国内学者提及频率最高、最为重视的远程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为:课程设置及更新、社会认可度、师生交互、教学大纲及设计、学习辅导、辅导答疑、作业缴改、社会评价、教师素质、网上自测。我国学者高度关注“课程设置及更新”的作用, 多数学者将“课程设置”指标作为远程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教师培训情况”、“教师科教活动”等本应得到重点关注并未能引起国内学者和远程教育机构的广泛重视。

2、经过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 我们认为远程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归为4类: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和管理与服务指标。

(二) 研究建议

1、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应合理配置远程教育资源, 建立科学的专业建设体系;

2、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对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与监控必不可少;

3、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更注重对评价对象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 提高评价效力;

4、为提高远程教学质量, 应按照远程教学的特点加强教学支持平台的规划与建设;

5、为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应重视和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等素质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黄宇:《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教育信息化, 2006 (10) .[1]黄宇:《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教育信息化, 2006 (10) .

指标评估 篇11

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档案馆(室)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一项繁杂而困难的工作,一般来说,评估指标的范围越宽、数量越多,确立评估指标的重要顺序就越难,处理和建模过程就越复杂,歪曲系统本质特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建立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全面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指标草案的拟定、统计处理及综合归纳。这些原则应该包括: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安全保障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2 指标体系要求

档案馆(室)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指反映档案馆(室)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对象各个要素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和集合。档案馆(室)档案技术装备保障活动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能力评估也体现在诸多方面。制定一个从各方面反映档案馆(室)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估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的结论,评估指标建立时要把握以下几方面要求:第一,要有涵盖性。它要能包括档案馆(室)档案技术装备保障各个主要方面的主要活动,没有大的缺陷和缺项。第二,要有独立性。即每项指标都要能考核出相应的保障能力,而不是相互交叉、重复。第三,要有实用性。即指标明确合理,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经过努力确实能够达到。第四,要有系统性。即每项指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都是为检验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所服务的。

3 指标体系内容

构建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档案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是档案馆(室)各基本要素综合效能的反映,主要由档案技术装备品质、人力资源、保障体制、手段设施、保障管理几个方面组成。(如图)

指标要素的拟定一般采用结构模块法,即由上到下,分层确定的方法。可以分别设置它们的二级、三级指标甚至更多级的指标。以“档案技术装备品质”要素块为例,进行二级指标设置,一般可分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必要时还可以往下进行三级指标以及更多级指标的设置。

4 指标体系权重

权重的确定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评估标准的重点放在何处,也是定量评估的主要体现。一般的加权是根据不同的评估角度而指派不同的数值。因此,权重是在相对特定的情况下确定的,适用某一场合的权重并不一定适用另一种场合,因而,在评估前要根据考核评估的重点和内容重新确定本次评估的权重。

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权重是表明各个评价指标(或者评价项目)重要性的权数,表示各个评价指标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权重有不同的种类,各种类别的权重有着不同的数学特点和经济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按照权重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权重和相对数权重。按照权重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人工权重和自然权重。按照权重形成的数量特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按照权重与待评价的各个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划分,可分为独立权重和相关权重。

注: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技术装备评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2012-R-30。

企业价值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篇12

关键词:企业价值,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

企业价值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默顿·米勒 (1923-2000) 和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1918-2003) 率先提出的。后经阿尔弗雷德·拉帕波特 (1932-) 以及迈克尔·波特 (1947-) 等人的补充, 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很大发展。随着产权市场的迅速发展, 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自身也是一种商品, 它的价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企业界普遍认为, 企业价值是21世纪的共同语言。伴随着价值管理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其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

二、企业价值评估相关概念界定

对企业价值内涵及其本质的界定是进行价值评估研究的起点, 企业价值内涵的准确定位对于实现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起着关键的作用。

1、企业——创造价值的组织

马克思认为,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更确切地说是商品生产的产物。“企业是商品生产的物质承担者, 也是商品价值的承担者。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是价值形成、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 而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质上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率。”由此可见, 人们在企业中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因此, 企业在本质上是创造价值的一种组织形态。

2、企业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 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 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 是这些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结果。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

三、企业价值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企业规模大小和行业特点各不同, 企业评估指标体系应有所不同。但是, 企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指标体系的框架是相同的, 只是基础层面的指标选择上有所不同。本文在构建企业价值综合评估体系时, 是以制造业为代表进行研究的。

1、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指标

企业价值体现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 企业经济价值评估指标

(1) 企业规模指标——投资资本。企业所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大小与企业资本规模和投资收益率正相关。当企业资本规模足够大时, 可以带来由技术、设备引起的生产的规模效益。企业投资资本的大小反映企业的资本规模。

(2) 经营效率指标——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从企业经济价值创造理论来看, 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大小与投资资本的大小正相关, 还与企业投资收益率正相关。

(3) 资本成本指标——平均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指标的引入, 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树立“权益资本成本”和企业长期发展的理念, 从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 企业社会价值评价指标。首先,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以人为本, 兼顾员工、顾客、供应商和股东各方利益, 在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同时, 实现人的发展。其次,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尊重自然, 努力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消耗, 实现企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回报社会。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 创造了就业岗位, 缴纳了税金, 回馈了社会, 提升了企业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 企业的社会价值评估指标主要有:

(1) 员工满意度。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员工满意度越高, 员工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不遗余力地工作, 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就提高,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指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程度, 包括对产品的质量、顾客让渡价值的大小等方面的满意度。大量实证经验表明, 顾客满意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3) 股东满意度。随着人们对企业社会价值认识的加深, 改变了过分强调股东价值和股东回报的看法, 认为企业对员工和顾客负有特别的责任, 员工、顾客和股东是所有者利益相关者中地位最高的“平等主体”。

(4) 供应商满意度。当前, 众多企业抛弃了那种从采购、设计、制造到销售全面自行负责的纵向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转变为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共享关系, 结合成利益共同体, 构成了从供应商、制造商至最终用户的供应链。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关系开始转变为合作共享关系。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5) 提供就业状况。企业的社会价值还体现在由经济功能派生出来的社会功能, 如企业为社会就提供了广泛的劳动就业机会。企业为社会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 企业的社会价值就越大。

(6) 缴纳税款状况。政府实际上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中的一员, 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 政府则要求企业负担相应的责任, 比如缴纳税款。政府通过向企业征收税款形成财政收入, 来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从而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

2、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要求企业不仅在当前拥有竞争优势, 还要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具有竞争优势。在现代市场竞争中, 企业竞争优势是依靠企业技术创新来实现的, 是技术创新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的结合。因此, 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体现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

(1) 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评价指标

(1) 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是指一个企业产品在市场总容量中的百分比。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反映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和拥有客户数量的多少。该指标越大, 表明本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 对企业越有利。

(2) 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可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来衡量。全员劳动生产率, 是指企业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产品生产量, 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3) 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 企业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 企业学习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企业学习创新能力指标表现为:

(1) 员工素质状况。人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最根本的要素, 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拥有较强学习创新能力的根本是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

(2) 培训费用率。对企业员工加强教育培训, 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 对于提高员工学习和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研发费用率。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是企业成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获取行业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将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战略要素。

(4) 新产品贡献率。新产品贡献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提供新型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对新产品的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荣,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综述, 经济学动态, 2003 (7) .

[2]、梁红凤,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2004 (2) .

[3]、成刚, 利益相关人与企业伦理,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路用纤维下一篇: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