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说话训练

2024-07-05

语文课说话训练(共12篇)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1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说话的能力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 我们理解起来, 应该是能说普通话, 当众说话, 语音清晰, 音量适当, 态度自然, 语句连贯, 意思完整、明白, 用语文明得体, 参加讨论, 积极主动, 说话比较简要, 有针对性, 能扣住话题发表意见, 观点清楚, 有一定的说服力。要完成这样的目标, 从教者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训练。

第一、循序渐进的安排训练内容。

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 没有太多的阅历, 没有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量, 有些学生敢说, 却不会表达, 心中有话说不出, 说不准, 说不全。有些胆小的女同学连头都不敢抬, 有的同学站在众人的面前, 面孔朝天, 左右摇摆不定, 对天发言。根据这些实际情况, 头一轮说话训练的要求不能过高, 只简单要求能大胆地走上讲台, 站姿端正, 目光正视听众, 内容安排简单再简单, 只要能说上三言两语即可, 内容可以是:介绍自己的姓名, 兴趣, 爱好, 性格或家成员等, 只要说清楚, 语句完整就可以, 这样就为以后的训练打下了基础, 这一轮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敢在众人面前表达、亮相, 至于讲话的内容则是次要的。第二轮训练内容要求充实, 具体, 丰富些, 比如头一轮介绍了我的爱好, 这一轮讲一个同爱好有关的小故事, 讲明有这一爱好的原因。上一轮介绍家庭成员, 这回把家庭成员的性格爱好, 工作等情况介绍一下, 或者谈一谈你的理想,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理想。

初二年级的训练可结合教材内容, 运用学过的知识说一段话, 初二年级以说明文的教学为主, 所以可以设计“我的宝贝”“我喜欢的一件东西”“我家的……”等题目, 提出要求, 在介绍时运用学过的说明文体的知识说明这东西的形状, 颜色, 结构, 功能, 用途等, 要求语言准确, 有条有理。

初三年级的训练, 可以自由论述, 教师设计一个便于发表议论的题目, 使学生有理有力地加以表述, 训练学生的议论能力。题目设计要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象《我看体育加试》《成才一定要上重点高中吗?》等, 这样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话匣子一打开讲起来就会兴致勃勃。

第二、采用多样的训练形式。

1.每节课前3分钟, 2同学在台前讲, 第一轮适合这个方式, 站在前面只要能说即可, 内容可宽泛点, 目的是锻炼胆量。

2.在座位上接力训练, 按学号每人一句名言警句, 每节课前进行二分之一的学生, 这种形式, 活动面大, 训练机会多。

3.接力完成一篇口头作文, 教师设计题目, 众多学生完成口头作文的接力, 设计《如果我是老师》, 按学号顺序, 每人说一句, 众人接力合成小文章。也可设计《假如我是一朵云》《如果智慧真的被移植了》这样的题目, 让学生们的乘上想象的翅膀, 精神畅游在美妙的境界里, 并能有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出她们的想象。

4.即兴评论:针对国家, 学校班级新近发生的学生们关注的事件, 设计出题目, 启发学生即兴表述, 像《中国好声音, 真好》、《昨天, 我班输了那场球》、《自习课是否允许自由讨论》等, 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

5、不定期地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口语训练品评课, 总结得失, 指明方向, 集中训练说话能力。

第三、每次训练后, 教者应加强指导, 给予及时, 公正的评价。

每次训练,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可就以下方面训练学生们进行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

1.评价内容:选材是否新颖, 内容是否充实, 不好的表现, 教者要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2.评价表情:对敢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的学生要赞扬, 对压抑不敢外露的现象加以引导。

3.评价仪表:站姿端正与否, 是否能正视听众, 眼神是否真诚, 手势是否得体。

4.评价听众:让学生谈听的收获, 教者对听者的态度进行把控和引导。

5.听众给讲话者打分, 评出每一轮的优胜者, 引入竞争机制, 教者可参与打分过程。对优胜者可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第四、应及时总结训练效果。

教师对每一届学生训练前后的说话能力进行比较总结, 统计出具体数据和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训练结果, 即便是训练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和弯路也会对以后的训练提供借鉴的。

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 学生说话能力在提高同时, 心理素质、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会有飞跃性的提高,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2

高闸侯桥小学 潘春雪

摘 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

关键词:说话 ;训练;表达

在刚接触一年级语文教学课堂中,我常常能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语无伦次。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如何才能使学生对答如流呢?我想还是得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说话)下功夫。

一、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

二、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方法 S版语文第一册分为汉语拼音,识字,语文百花园,课文四个部分。下面我就这几部分着重谈一谈。

(一)、“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目前S教版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请教了几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d”与单韵母“a” 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dā——搭 搭建 爸爸在家里搭建了一座小房子;dá——答 回答 今天我回答了一个问题,老师给我竖起大拇指;dǎ——打 打人 老师说打人是不对的;dà——大 长大 我想快快长大。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识字”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我在家里贴字卡》这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家里的物品展示在黑板上,先教学生认识书中的词语,在巩固的时候,我就出示图片,让学生在众多卡片找出这个词语。比如:我在黑板上出示电视的图片,那么学生就要在卡片中找出“电视”这个词,然后贴在黑板上。我发现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语文百花园”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笫一册语文百花园二中的“口语交际”——能说会道:“我想和你做好朋友”,你想和哪位同学做好朋友?为什么想和这位同学做好朋友?把你的想法跟这位同学说一说。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老师适当的评价,然后全班活动说出你想说的话,最后全班交流,再请学生做一下评价,谁讲的最好,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四)、“课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观察插图时,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我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样说。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具体起来。如教《十二月歌》,在学生观察插图,口述图中画了什么后,再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弄清“每一个月都有哪些特点,不同的月份人们都在做哪些事”等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话。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延续课文内容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安排这一练习。如学了《司马光》一文后,让学生延续课文说一段话。我先创设情境:“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他的救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会说些什么?大人会怎么样?其他小朋友呢?”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让学生接着说下去。通过学生自己练,同桌互练后,再指名说。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

谈小学语文课堂上说话能力的训练 篇3

一、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

1、介绍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常识、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诵读优秀诗文。内容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齐欣赏,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4、名言警句赏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为了作好演讲,搜集阅读名言警句,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5、广告词赏析。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词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同学们不但会表演广告,还会自编自创广告。

6、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

7、即兴演讲。在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形式,每一次课前演讲都能使同学们激情迸发。

二、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重要意义

1、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2、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3、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查阅资料,选择摘抄。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5、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短短的三分钟小演讲,不但不会浪费上课时间,反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改革基础教育的课堂结构模式,变传统的授课式为课堂多元式,压缩老师讲授在课堂所占的比例,增加学生活动在课堂所占的比重。“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除一位演讲者外,师生们都做这个小老师的忠实听众,课堂上多了掌声,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形都跃跃欲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三分钟后的上课时间,气氛活跃,同学们对老师的问题是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大大的加强。有些同学说:“假如我课前精神不佳,想睡觉,或情绪不好,欲走神,经过‘三分钟’的热烈气氛诱导,好似注了一针兴奋剂,情绪马上振奋,使我能认认真真地上完每节语文课。”

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研究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说话训练

说话,顾名思义,就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同周围的人交往,交往就少不了要说话。学生更是如此,课堂上要为一道题的答案和别人争论,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某个人物的形象等,这些都要说话。然而,在部分学校,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问了,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回答,勉强回答了,说话也是如嗡嗡蝇声,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就显得越明显。显而易见,当前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讲究说话的艺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要让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首先要会读书。会读是会说的前提。因此,在训练说话之前,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把读书的钥匙交给学生,是提高学生读书能力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的基本方法是:略读、细读、精读和熟读。(1)略读。主要是疏通文字, 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课文大意。这是认识事物的感知阶段。 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如阅读速度等,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细读。主要是理顺文章结构,明确课文重点、难点,把握课文中心。这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阶段。要着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精读。这是在细读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不仅要把握课文内容,还要把握课文写法、特色,并要把阅读同平时的写作结合起来。(4)熟读。学完课文后,要总结学习所得,把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抄录下来, 作为写作和说话的素材。通过以上“四读”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书素质,从而为敢于说话、善于说话打下基础。

二、要教给学生背书的方法

会读是会说的基础,会背同样是会说的基础。因此,会背、 背得多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常看到一些学生为了背诵某篇课文,死记硬背,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事倍功半,有时甚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越背越糊涂。这里笔者介绍一种方法,大家可试一试。背诵可分为机械性背诵和理解性背诵,我们背诵课文要采用理解性识记。首先,学生要弄懂字、词、句、段、篇的含义,其次,学生要读懂读顺课文。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背诵。这就是理解性背诵,比机械性背诵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具体指导学生背诵时,可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将课文内容像放电影那样一幕一幕地在头脑中再现。最后,巩固、 加强,熟练地背诵。当学生把课文大概内容记住后,还要让他们全神贯注、入境入情地朗读几遍。这是巩固,直到合上书,那字字句句都如刻在脑海中,便大功告成了。学生背得多了、背得熟练了,说话就会更加流畅。

三、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

看图说话是作文的起步训练,也是发展儿童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它也能为日后观察生活、记叙事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努力探索通过看图说话这一形式,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1)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语文课里有很多插图可供学生练习说话。有的学生注意力较差,观察时常常无目的、无秩序,不能达到准确表述图意的目的。因此,必须教给他们方法。如观察动植物静态图,告诉学生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如观察带有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画面时,就告诉他们先看整体明确画的主题,然后再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观察;描绘建筑物的画面,笔者就指导他们先看全体再看部分,由表及里,再以方位为顺序进行观察。(2)注意说话要完整、规范。看图说话,首先要把图中的内容说完整,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根据复杂的图画内容说一些复句。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孩子说规范的语言。学生的语言毛病较多,如用词不当、结构不完整、语序不合理,有的乱用土语和令人不解的词语等等。这些毛病,除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纠正外,最重要的是教他们说话时,要说浅显易学的语言。(3)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有些学生情绪容易激动,对周围新鲜事物容易引起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应用各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能够持久。让那些爱说话的孩子并且说得好的孩子到讲台前复述课文或看图口头作文,给大家起示范作用。有时让孩子们在说话课上进行讲故事比赛,讲后让他们评议谁讲得好,好在哪里。这样既是讲评又是赞扬,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总之,教孩子们看图说话要持之以恒,要循序渐进,要善于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通过训练说话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读图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效果非常有效。

四、结束语

学生如果有了会读书、会背书、会看图说话的能力,并积累一定的素材,敢于说话、善于说话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因为说话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的需要,也是一个人气质、修养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学生学说话,使之敢于说话、善于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田芹.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2010(12).

[2]张晓霞.语文课上“说”出你的精彩——浅谈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3(01).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5

东湖中心完小 章 声

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但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地方方言的限制,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因此,我们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培养和提高。那么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呢?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下面,结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本的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谈谈我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的几点认识。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目前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有关拼音的插图,意在提供学习字母的情景,用以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并相机出示所要学习的字母。这些“情景图”和“语境儿歌”是激发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可利用它们进行说话练习。因此,我们在拼音教学中要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m”与单韵母“a”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mā——妈 妈妈 妈妈每天送我上学;má——麻 麻雀 大树上的麻雀在叽叽喳喳的叫; mǎ——马 马儿 马儿在草原上奔驰;mà——骂 骂人 骂人的小朋友不是好儿童。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 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在“识字认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要求孩子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的字较多,会写的字较少,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学“观察人体认识汉字”时,我先后指着自己的手、足、口、耳、目等人体部位,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这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然后后我又让同桌学生相互指认练习说话,怎样爱护自己的手足口耳和眼睛。这样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在“看图说话”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有助于将说话训练与观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我们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首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么说。例如教学“司马光”时,故事的每一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通过看图,让学生讲述每幅图有些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每个人在干什么,引导学生逐步懂得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逻辑性。又如教学《我最喜欢的玩具》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中有那些玩具、这些玩具怎么玩。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讲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喜欢等,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四、在“续编课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续编课文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安排这一练习,根据课文所讲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故事继续讲下去。如学了《鸭子和白兔请客了》一文后,可先创设情境:“过了几天,鸭子又碰见了白兔,它会请白兔吃些什么呢?”,让学生延续课文说一段话。通过学生自己练,同桌互练后,再点名说,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如学了《丑小鸭》一文后,引导学生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会怎么呢?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各自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中语文百花园安排有口语交际(能说会道)的学习活动,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口语交际《请不要这样做》一课中,引导学生看书上三幅图,让同学之间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你应该提醒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然后从小组中选出代表上台分角色表演,最后请学生做一下评价,谁讲的最好,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交际。

总之,说话训练可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的细节中,只要我们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6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语文;说话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听、读、说、写等语文能力,提升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能力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主要课程。在应试教学长期以来的影响下,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弱,甚至是五、六年级的学生说话时都会呈现结巴、畏缩等情况。其形成因素便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忽略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对此,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说话训练技巧与方式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时刻创造机会,让学生“说”

在目前的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只要学生开口说话就代表在训练说话能力。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学生的发言并不代表在培养说话技巧,首先需要明确该学生是否愿意说话。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在激动或心情愉悦的时候,“话”是说不完的,总会有非常多的话想要说。对此,教师就需要应用灵活的技巧让学生开口说话。例如,在班级当中开展以普通话为题的演讲比赛,促使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听到的事情,描述自己在电视里或广播当中所听到的新闻或者在生活当中看到听到的新鲜事情。

例如,前段时间所发生的“龙卷风卷起小学生”的事情,教师便可以以该事件为例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所想,教师先告诉学生这一件事情,然后学生会因为独有的好奇心会展开讨论,此时学生的热情便会非常高,兴趣显著,然后就会出现争先恐后的争论现象。此时,教师便能够清晰的掌握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从而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育,从创造说话机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说话能力,锻炼学生的说话。

二、鼓励学生,消除学生心中的说话顾虑

大多数时候,学生是有话想说的,但是因为缺乏勇气,最终导致无法说出话来。小学生有较强的上进心以及自尊心,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给学生鼓励,在学生说错时,尽量不要直接以批评的语言职责,尽可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说话主动性。教师需要尽量主动的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口语交流、训练平台,设计一种富有浓郁的生活趣味以及时代性的环境,促使学生在这样多姿多彩的平台中表达、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逐个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家庭。因为农村小学生大多都有一定的自卑感,所以教师需要用语言引导学生。如,某个小女生较为自卑,在上讲台之后,教师可以说:“某某,你可以向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的家庭吗?你爸爸和妈妈?”在这样的引导之下,该学生便会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并在描述的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向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兴趣爱好以及工作内容等,借助这样的课堂交流,虽然最初学生可能会呈现一种羞涩的情感,但是在多个同学都说出自己情况之后,氛围便会轻松许多,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便会干预描述、敢于说话,从而起到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

三、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说话

在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以边说、边想以及边听的方式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活化能力,逐渐实现嘴快、脑活、耳灵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说话,将话说正确、说灵活,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说话条理性、正确性以及逻辑思维性。其次,再更深层次的要求学生学习说话的神情以及动作等,以或坐或站、落落大方以及相应的动作表情,在说话时能够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情。除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不同环境、不同说听对象的观察与应对,注意说话礼貌以及得体性。在这样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进行训练,强化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尤其注重对地方语言的纠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说话技巧与方法。

例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课文描述一遍,在这个描述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地方语言,最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一次自我认识总结,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说话训练真正实现预期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前进行训练,促使学生在自然环境当中去感受,教师可以预先有面对的选择好景色促使学生以景色的重点描述景色,从而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说话的技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说话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成长环节,做到从前至深的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优化学生说话的勇气以及逻辑思维。与此同时,介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年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鼓励、引导为主,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开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说话训练。

参考文献:

[1]谢煜辉.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藏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4).

[2]魏钢君.能说善讲培养能力——浅谈农村小学生说话训练的基本途径[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3):35-36.

小议语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篇7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交流信息离不开说话,尤其是青年人,都应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 ,以此作为立身处事的基础。

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说话训练,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语文老师,其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善于表达, 提高说话能力。而这种能力经过训练才能形成 , 因为说话不仅是表达能力的问题, 更是人的修养气质的“外化”,《语文课程标 准》中一再强调 “听说读写 并重”,说的能力居第二,可见,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所肩负的重任。

说话的质量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有关, 为了有助于说话水平的提高, 开展说话水平训练就应加强阅读,以读促说,我在教学中采用下列几种方式:

1.跟读。学生听朗读录音 ,这样可以正音,停顿 ,感情 ,表达和朗读技巧等方面注意, 并能通过标准清晰的语言,抑扬顿挫,情感变化等朗读技巧,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 同时也可为以后的独立朗读, 说话奠定基础。

2.齐读。全体同学齐读 ,这样可以训练胆小者的胆量, 并能振奋精神,增强记忆力。

3.点读。指名学生个人朗读 ,这种读法可 以自由调 节音速 ,根据朗读材料自由表情达意, 并充分发挥朗读者的朗读特色, 还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以利及时指导学生。

4.分角色读。对课本中有特色的课文如剧本, 由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角色读, 这种读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除了以读促说以外, 我还用课前演讲形 式来促进 学生敢说 ,能说,会说,因为中职学 校 ,大多数是学困生、后进生,90%以上的学生从未登 台作过正 式发言 ,因而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敢说, 更不会说,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上台后竟浑身发抖,面红耳赤,憋不出一个字。课堂上也从未主动发过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说得不 好 ,同学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 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演讲活动,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首先,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克服惧怕心理,能大胆畅所欲言,教育学生认识到, 学习是个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 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同学可能想错了、说错了 ,但是 ,他们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同时,我总是送给 学生激励 的话语 ,特别是后进生, 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由于这些做法, 许多学生逐渐消除了心理障碍, 就连原来总是不发言的同学也敢于 大胆地发 表自己的 意见,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现成的材料进行复述, 即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典型的课文或段落让学生复述,也可变换角度或人称,如学完《奇妙的人体》后 , 我要求学 生用“人体 的自述” 方式复述 课文内容,以增加训练难度。

其次,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不偏离中心,表述要完整流利,表情自然恰当, 这时要和学生实际生活挂钩,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采用课前五分钟演讲。每节课开始时, 用五分钟安排五个学生说话, 每人讲一分钟,老师命题切合学生实际,让其有话可说,比如, 学生刚从普通中学到中职学校, 入校后他们处处事事感到新鲜,心里有说不完的话,这时可以让他们说“我是中职生啦”、“告别中学后”、“来到职校第一天”等话题。这种方法耗时少,见效大,学生积极性较高,我们班有21名学生, 有四节课基本每个学生可轮完一遍。再用四节课进行了“自我介绍”,重点说明自己的性格爱好;接着进行“取长补短说他人”,要求学生说出班内其他同学的优点,以补己不足,这种做法学生可事先拟定说话要点, 可持提纲上台,但不能照念讲稿。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8

一、自我介绍,初次亮相

正课前10分钟,每次4人上讲台“亮相”,做自我介绍。每个人除了介绍预先布置的必讲内容、姓名、年龄、爱好、性格外,还要介绍如“最佩服的人是谁, 为什么? ”“一次最难忘的成功”、“最喜欢的格言”等补充内容,以防止千篇一律、死板机械。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胆量, 了解学生口头表达的基本功。教师当堂评分,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内容具体,一律用普通话。

二、作文演讲,激励全体

选择一次当堂作文,集体讲评分析后进行选拔性演讲。

将全班优点、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条列项讲明;将最佳自拟题目、最佳语句抄写在黑板上,点明表扬一批作文优良者;指定五六人再次修改温习自己的作文,直至能演讲。必须强调不是读、背,而是演讲。

演讲后,将所有点名表扬的优秀作文抄写出来,加上眉批的圈点符号,张贴上墙。张贴后,同学们相互读看,没有撕毁,反响热烈。有一位同学还找到老师问:“我也抄了作文,为什么没有贴? ”

三、比赛思考,综合性“说话”

我设计并圆满地进行了班级内语文课堂比赛,比赛思考,用两节课时间进行说话综合训练。

将全班同学按照服装分组,分为白队、黑队、彩队,打乱原有课堂座位,使学生感到新奇、兴奋。这次比赛的主题是“你善于思考吗? ”,事先明确宣布,分三轮进行比赛,使之了解比赛形式。明确宣布,所有同学都是参赛选手,比赛将评出一个优胜队、一名优秀表现者、一名最佳表现者。每轮比赛结束,都将公布各队得分。评委由邀请的校领导、同年级语文教师及本班同学代表组成。评分细则及标准均列于评分表上,每位选手的发言均限时2分钟。

第一轮比赛是“综合评述”:

选用三则新闻报道,各队选派一名代表上台抽选题目,然后队内讨论5分钟,列出要点,选出一名选手上台发言。

新闻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 与学生实际有一定联系。如第一则新闻是大城市将限量供水,三口之家每月限8吨水,超过则加倍收高价水费。第二则新闻是修高速公路时涉及一棵古树,最终古树搬了家,公路通车了。第三则是人物专访,张艺谋说:那时在厂里工作,戴着两个口罩,鼻孔都是黑的,那时的最大愿望就是调进厂工会做宣传工作。我一边好好工作,一边节省每一分钱,买书、读书,不放弃摄影爱好,自拍自摄。1978年 ,我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 ,我的命运发生了彻底转变。

很显然,第一则评述环保,第二则是如何对待现代化与文化、艺术,第三则是关于理想、信念、机遇与拼搏。这轮比赛考察同学们面对社会、面向现实的思考水平,是议论,不是单纯的就事论事,要切中要害。

第二轮比赛是“想象和联想”:

1.现场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把两条直线、两个圆或椭圆、两个三角形组成一幅图画,然后陈述。每队集体讨论后,选派两名新选手发言。

2.小黑板出示8幅同样条件组成的图画 ,请各队再派一名同学即兴发言,任选一图,三组不得重复。

以上两个相同条件的比赛非常精彩, 有一位女同学当场想到台湾和祖国要牵手,赢来热烈的掌声。

3. 画图、看 图说话后 讲故事 , 条件是情 节曲折合 理又紧凑,不是简单的造句。故事必须包括“春节、数学、老师”这三个词语。第二个故事,轮到赵云和钱江两人值日,可赵云却走了。第二天, 老师表扬了他们两个。请你想象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 每队选派两个选手,分别讲述。

第三轮比赛是“快速抢答”:

全体同学都可以在比赛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抢答,这轮比赛要求反应要快,敏捷灵活。前10题每答对一题加1分,后三题每答对一题加5分。题目都很有趣味,如一道5分题是:古时有一位著名书法家从不卖字, 无论出多少钱他都不肯写。有一天,他在书房写字,见一位牧童来到他窗下小便,他很生气,随手写了“不可随处小便”这样一张条幅贴到窗下。几天后,他在一家最有名的书店里看到了自己写的条幅, 被重新裱糊组合后卖高价。请问那张条幅成了一句什么话? (答案:小处不可随便。 )

四、“专题”辩论,一举能四得

在以上三个层次说话训练的基础上, 集中两节课时间进行班级“专题”辩论。这是两种截然对立观点的交锋,要辩出胜负,比专题讨论更进一层,要求更高。专题结合班级现状或学校集体活动,要求人人以命题作文形式预先写好辩论稿,默记至能讲述。

比如高考前一天减压就撕课本满天扔、撒,还把制止的老师围起来打伤,有关领导说不要报警,明天就高考了,影响学生前途。到底应该报警还是不应该报警? “讲究穿名牌说明有实力? ”

辩论之前,由教师确定同学们推荐的评委、主持人,公布评分标准,召集评委开会,辅导评分方法,明确程序。辩论过程为正反方分别依次发言,交替发言,综合阐述,自由辩论。当场评分、报分、发奖,宣布依获奖名次高低在语文学期成绩中加分。整个辩论会全体同学人人参与,教师只是其中一员。

通过辩论活跃思想,丰富课堂,明辨是非,统一认识,成为有效的自我教育。一炼胆量,二炼表达能力,三炼无准备状况下的应变能力,四给每个同学施展能力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所谓善于说话绝不是世俗所称的口齿伶俐,要修养到一言片语都合于论理,都出于至诚,才得称为善于说话。”“合于伦理,出于至诚”,这八个字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陶冶情操,加强个人修养,是提高说话能力的基础。

摘要:平时对学生不能缺少涉及现实生活实际的表达训练,是必要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将任务训练、项目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9

一、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机会, 让学生敢说

一个人不发言并不等于不会说话, 首先要看他想说不想说。 大家知道, 一个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动的时候, 话“ 匣子”才能打开。 为此, 我经常运用灵活多样的办法来让学生开口。 如在班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 讲讲你听到的、看到的事情, 讲讲广播里听到或电视里看到的新闻及家中或街头巷尾碰到的新鲜事等等。 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 他们争先恐后, 侃侃而谈。

二、结合听读加强训练, 让他们学说

1.由听学说。一般人在低幼阶段, 口头表达能力都远远高于书面表达能力, 这就是“ 听中学说”的成果。 进入小学以后, 教师应努力使孩子们的这种习惯保持下来。 课堂上, 教师可随时提问:“ 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说过的话? ”……这样, 既能提高学生“ 听”的注意力, 又有助于他们养成听的良好习惯。 在课外,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听新闻广播、少儿节目”等听话训练。 使学生从小学会“ 倾听”。

2.由读到说。语文教材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组织的书面语言材料, 是人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典范。要使学生的口头语言上一个较高的档次, 还要组织他们在读中学说。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学生表情朗读, 使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练习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 口头”充分表达出来。

三、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练说

练说可以按照读后、观后、文后三种形式进行。

1.读后练说。它的代表形式是复述课文, 这是“ 练说”的初级形式。它以课文内容、主要情节的理解和记忆为基础, 以文章的语言为借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起来, 就像有了根硬实的“ 拐棍”。 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 创造性复述、续编和评述也相继成了“ 读后练说”的重要形式。

2.观后练说它的最初形式是“ 看图说话”。它既没有现成的语言供借鉴, 也没有明确的思想、清晰的条理可依托。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观察, 还要激发联想和想象, 引发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 看图说话”就容易多了。这种练习应逐渐扩展到观看影视节目、观察生活后口头述说一段话。

3.文后练说。文章中, 作者总是有意或无意中留有空白, 这个空白激起读者的许多猜想和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 结合上下文的理解, 发挥自己的想象, 将文中的“ 空白”补全, 既加深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又增强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 使学生会说

学生在说话过程中, 需要边听、边想、边说, 逐步才能做到耳灵、脑活、嘴快。为此要让学生会说, 把话说好, 首先要训练学生把话说得正确、流利、有条理;然后进一步要求他们说话时神情自若, 落落大方, 或坐或站, 或颦或笑, 动作表情切合说话内容;进而再要求他们根据听话对象和不同环境, 注意礼貌, 说得得体。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结合教学过程, 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 注意纠正方言的不良影响, 并经常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说话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 老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 激发他们说话的愿望, 逐步做到想说、说好。同时作为教师本身应该时刻注意提高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做好示范。多形式、 多方法地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说话教学训练, 让农村孩子们敢说、会说。

摘要: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训练必须在“敢说、学说、练说、会说”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机会, 让学生敢说;二是结合听读加强训练, 让他们学说;三是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练说;四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 使学生会说。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10

一、关于“说”———不容小觑的意义

早在1962年, 叶圣陶先生就对“语文”作过准确的阐释:“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叫语文。”1964年, 叶圣陶在一封书简中又解释道:“彼人用人之意, 以为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可见, 说话训练本身就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说话训练的意义更是不容小视。

1924年, 在名为《说话训练》的文章中, 叶老认为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说话训练, 否则“他们出了学校不会说话, 甚至终其身不善说话”。的确, 就现实生活而言, 如果一个人在各种环境中不能得体地与人交流, 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那么, 他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比如美国的企业录用、提拔职员, 特别是管理层次的人员时, 特别重视交流能力。因此, 在美国以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地位为主要动力的课程改革大背景下, 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的语文, 其基本的导向, 是“以发展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的。

再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 叶老认为它“不仅是传授知识, 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 说最为基本, 说的工夫差不多, 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说话的整个过程包括内容思维和口头表达两个方面。说话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注意力、联想力与想象力等智力的培养都起促进作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改善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 除了常规的“听读写”, “说”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听说读写”这四个字只有不忽视任何一个, 才能让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实际能力不断提高。

二、关于“说”———令人堪忧的现状

但就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教育现状来看, 日常教学中的“说”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学生实际“说”的能力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

在学生的日常交流中, 我们频频听到诸如“爽”“酷”等表达情感的词语。而在与师长、同龄人交流的时候, 表述不确切、用语不得体的情况也屡屡出现。比如, 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中, 曾有学生在转述某同学请假的缘故时, 脱口而出的是“某某同学回家生病去了”;在抱怨各种令其不满的状况时, 口头禅是“好BT啊” (BT是网络用语“变态”的缩写) 。且不说这种表达的不得体, 光是其语言构成就极其不规范。这种日趋简洁甚至无序、无礼的话语反映的即是学生词语匮乏、说话能力下降的现状。

而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问答是展现学生说话能力的最常见渠道。但我们看到的是随着年级的上升, 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数呈直线下降趋势, 至于能提出不同见解的更是寥寥。除了偶尔的辩论赛和演讲比赛, 少数同学能慷慨激昂, 大多数学生似乎都变得不善言辞了。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语文解题能力看似提高的同时, 课堂上能自信、充分地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变成了“稀有动物”。

另外, 在语文尚未有口试的情况下, 作为反映学生说话能力的“口语交际”题的答题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笔者在批阅下面这道口语交际题时, 年级中误答的同学竟占到了25%左右。题目说小华因为要参加钢琴等级考试, 晚上练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 楼下王阿姨一见面就说:“小华, 你真用功啊, 我昨晚到12点都没睡, 一直在听你弹琴呢。”不少同学的答案是:“王阿姨, 谢谢你的夸奖, 我练得还不太好呢!”“王阿姨, 过几天我就要考试了, 当然得加紧练。等我考过了, 我专门弹给你听啊!”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反映的仍是学生说话能力的缺失。

三、关于“说”———被人忽视的原因

此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有其社会原因, 比如网络的普及、兴盛, 让许多学生网聊行, 日常说话反而不会了;习惯了用简单的词汇表述, 复杂的意思就词不达意了。但是, 归根结底, 还是源于我们语文教学中对“说”的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叶老在40多年前的文章中说:比较来说, 幼儿园是最重视说话训练的。现实依然如此。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没有掌握字词, 还不可能进行笔试。而学生一旦升入小学、中学, 大量的阅读、考试就让教师只重视听、读和写了。课堂上, 怕少讲、漏讲了考试的重点, 怕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老师分析是头头是道, 更是面面俱到。学生此时在忙些什么呢?记笔记, 没工夫思考、没时间讨论, 没有了说的锻炼, 最后变成了只会死背答案、机械做题的人。

2000年, 我国中小学新的教学大纲将原小学大纲中“听话、说话”、初中大纲中的“听话训练、说话训练”、高中大纲中的“说话能力”, 统一改为“口语交际”。这反映了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注重。但它只笼统地表述为“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 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 (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 ”。这模糊的界定难以使语文课程与教学形成清晰的目标, 未能有力地引导教与学的实际。

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虽有口语交际的内容, 但往往沦为阅读教学之外可讲可不讲的“鸡肋”。考试虽有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要求, 但在中考的试卷上或者鲜见其踪影, 或者只占微不足道的两三分。仅靠简单的几种情景的对话, 难得几次的练习或考试来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能让对方理解的“口语交际”与音量适度、表述恰当的“当众说话”、简洁明了的“课堂问答”是不同取向的有区别的“说话”, 不是靠一种途径、一种方法就能同时练成的。

再看看许多教学资料、参考书刊, 我们会发现上面基本都有关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板块, 却鲜见“听说板块”。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 “说” (口语交际) 的训练几乎没什么地位, 学生说话能力的缺失自然就不奇怪了。

四、关于“说”———提升能力的途径

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主张学生是发展的人,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关注人———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 随着各国家、各地区交流往来的日益密切, 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默默读书、完美答题的考试机器, 更需要的是在与人交往协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有个人见解并流利表达的人才。所以, 素质教育必须满足现实需求, 结合到语文教学, 除了传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 说话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起来, 并且落实到行动中。看看其他国家的教育变革, 对“说”亦是相当重视的。比如法国,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课程改革就是围绕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三个领域组织教学内容, 在语言实践中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既然说话训练决不能疏忽, 那我们如何来加强呢?

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说”。要真正领会叶圣陶关于“语文”这一课程名称的内涵, 纠正重“读写”轻“听说” (尤其是说) 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教学生读写文章, 又要教学生话语听说, 要注意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 牢固树立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观念。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自己的位置, 作为引导者, 即使在进行阅读分析的时候, 也决不能“一言堂”, 而要还课堂于学生, 启发学生针对问题探讨。师生之间进行的是对话、争论, 而不是简单的讲解、传授。在平等的“对话”中不断寻求共识, 寻找问题解决的更好的办法和更优质的方案。教师基于以往阅读所形成的理解, 不能急于抛售给学生, 那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考, 也就等于限制了学生“说”的能力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

然后, 就如叶老所言:“在乎利用种种有效的办法, 养成学生自觉地说话的习惯。”习惯成自然, 说话的能力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具体怎么做呢?

(1) 教师的示范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课堂教学及日常交流中, 教师自身应使用规范的语言, 表述简洁明了, 语态自然舒服。要营造一个规范而又自由的对话环境, 鼓励学生说, 但不是随便说, 及时就学生话语中语意不明处、用语不恰当处给予提示, 帮助其改正。

(2) 课堂的基础训练。为了提高“说”的能力, 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重视朗读。还早自习于学生, 也不要吝惜课堂上的读书时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出之于口, 入之于心。”通过对美文的声情并茂的朗读, 来获得良好的语感、情感的共鸣。另一方面, 注重复述、背诵、发言、讨论等基本形式。在阅读写作的教学中充分给予“说”的机会, 比如说说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作文先口头谈谈观点, 再落实到文字表达。

(3) 课外的实践训练。重视课内课外的结合, 多提供朗诵、演讲、辩论等实践机会, 也可结合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利用班会争鸣、场景再现、表演话剧、答记者问等各种形式创设机会, 督促锻炼, 培养“说”的能力。就像叶老所归纳的那样:无论课内课外, 不放过可以利用的任何机会, 运用恰当的启发或暗示, 使学生乐于说话, 而又不肯随便说话, 哪怕三句五句, 总要尽可能说得有头有尾。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等是语文教学外部与内部关系的诸多方面形成一个大的系统, 其中各要素及各子系统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听、说、读、写, 作为语文教学的四个要素, 彼此有机结合, 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 决不能只重读写, 忽视听说。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素质型人才,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请让“说” (口语交际) 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摘要:实际语文教学中对说话训练的忽视, 使学生“说”的能力有所缺失。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须从思想上重视说话训练, 并利用课内外多种途径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

关键词:说话训练,实践,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11

说—会说”三个过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到想说、敢说、会说呢?

一、创造情境使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欲望,语言表达的学习同样如此。一个人不发言不等于不会说话,主要在于她想不想说。大家知道,往往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动时,话匣子才能打开。农村许多学生苦于没有说话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因此,学生有话没处说也不想去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尽可能地解放学生,经常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意愿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在每篇课文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自己也成为语言训练的

参与者,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借助课文内容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可以使语言实践活动来代替语言的繁琐理解,这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而且能使其积累丰富多彩的课

文语言。

二、谈天说地使学生敢说话,尤其是敢当众讲话

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的人多,踊跃发言的人少,在各类活动场合中,羞羞答答的人多,落落大方说话的人少。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因缺乏必要的语言实践而口语能力差。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消除胆怯心理,让孩子开口说话。孩子们是非常纯真的,他们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顺应这一心理,教师可以为孩子开设“谈天说地”课,为他们创造一个自主说话的平台,让每个孩子都愿说、乐说。

三、加强训练使学生会说

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也就没有倾吐;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学生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就远远不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小学生,由于所学知识、生活经历有限,掌握的语言材料少,难免言不达意、言不尽意。要让学生会说、能说、善说,就得让学生掌握丰富、生动的语言材料,并能利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较好地表情达意。

(作者单位 青海省互助县塘川镇中心学校大庄小学)

语文课说话训练 篇12

一、创造情境使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欲望, 语言表达的学习同样如此。一个人不发言不等于不会说话, 主要在于她想不想说。大家知道, 往往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动时, 话匣子才能打开。农村许多学生苦于没有说话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 重分析轻感悟, 重理解轻运用。因此, 学生有话没处说也不想去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就要尽可能地解放学生, 经常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创设情境。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意愿时, 他们才会情绪高涨, 畅所欲言, 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在每篇课文中创设一定的情境, 使自己也成为语言训练的参与者, 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借助课文内容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 可以使语言实践活动来代替语言的繁琐理解, 这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 而且能使其积累丰富多彩的课文语言。

二、谈天说地使学生敢说话, 尤其是敢当众讲话

在课堂上, 沉默寡言的人多, 踊跃发言的人少, 在各类活动场合中, 羞羞答答的人多, 落落大方说话的人少。长此以往, 就会导致学生因缺乏必要的语言实践而口语能力差。作为教师, 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消除胆怯心理, 让孩子开口说话。孩子们是非常纯真的, 他们通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顺应这一心理, 教师可以为孩子开设“谈天说地”课, 为他们创造一个自主说话的平台, 让每个孩子都愿说、乐说。

三、加强训练使学生会说

上一篇:设计与表述下一篇:跨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