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二级预防

2024-10-16

规范化二级预防(共7篇)

规范化二级预防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人群中无症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 规范二级预防措施, 减少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对5个行政单位进行健康体检的720例与住院治疗的412例患者中的无症状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无症状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治疗情况。结果 健康人群中有118例发现无症状脑卒中, 占16.3%, 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有42例为无症状脑卒中, 占10.2%。住院患者与正常人群无症状脑卒中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性, 干预者仅占26.3% (42/160) 。结论 在无卒中史的人群中有预警脑卒中者规范二级预防措施, 对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无症状,健康人群,二级预防

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偏瘫, 而无偏瘫表现者则少见, 故常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我科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412例, 其中无肢体偏瘫者42例, 现结合健康体检人群检查结果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我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住的患者412例, 来自健康体检者720人。健康体检720人中无症状脑卒中118例, 其中男82例, 女36例;高血压36例, 高胆固醇血症14例, 高甘油三酯血症43例, 血糖异常25例;年龄28岁~59岁;残疾13例, 死亡1例。住院患者412例中无症状脑卒中42例, 男28例, 女14例;年龄30岁~72岁, 平均年龄53.3岁;动态起病38例, 静态起病4例;出血性卒中27例, 梗死性卒中15例;有高血压病史17例, 冠心病史2例, 有吸烟史10例;发病时血压高者32例, 其中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者23例, 收缩压高者5例, 舒张压高者4例;意识清楚42例, 仅3例嗜睡, 头痛31例, 眩晕11例;痊愈41例, 好转1例。

1.2 方法

筛选方法:健康体检项目中有头颅CT与血脂、血糖、血压常规检查, 将结果中的无症状脑卒中人群设为体检组;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卒中, 将其中的无症状脑卒中患者设为住院组, 比较2组的发病率、治疗情况。干预方法:采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方法即控制血压在140/90 mm Hg以下, 加强运动与控制饮食来调节血糖、调脂, 抗血小板聚集。

1.3 诊断依据

无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轻微头痛、眩晕等表现;既往无卒中病史 (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头颅CT或MRI证实有血管源性脑实质损害病灶。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来自体检人群720人中的118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有43例使用降压药、调脂药、降糖药却无1例坚持规范治疗, 均为间断服用;确诊后予以二级预防。来自住院患者412例中的42例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 给予脱水、脑细胞营养剂、止血、对症治疗, 均出现了过度治疗;住院1周后出院予以二级预防。2组发病与治疗情况比较见表1, 脑卒中二级预防1年后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体检人群中的无症状脑卒中发病率是住院患者中无症状脑卒中的3倍以上, 预后情况则更差, 说明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无症状脑卒中更具危险性, 是“小卒中大麻烦”的重点人群, 必须规范二级预防[1]。表2显示体检组118例无症状脑卒中短时间内就有32例发展为有症状脑卒中, 占到27.1%, 其中11.9%最终发展到残疾或死亡;而住院组发展为有症状脑卒中仅4例且无残疾病例, 说明积极预防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无症状脑卒中患者毫无感觉, 只有在轻微不适或体检时靠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 本组160例患者来自于健康体检118例与住院患者中的42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无症状脑卒中患者, 临床上具有以下特点: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 仅3例嗜睡;部分患者以颅神经损害为首发或惟一症状;少数患者表现为突起的眩晕、行走不稳、语言障碍、肢体麻木等;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早期诊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凡中老年急性起病, 有剧烈的头痛、呕吐、眩晕、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精神异常、抽搐等症状, 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时, 应首先考虑无偏瘫脑出血的可能。仔细全面神经系统查体, 以发现有助于诊断的体征, 如出血灶位于枕叶、颞顶叶, 常可查到同向偏盲、象限盲或视物变形;出血灶位于额颞叶者, 多表现为失语症及精神异常;基底节区出血者有时仅有语言不清、偏身感觉障碍;丘脑出血者常可发现眼部异常、偏身感觉异常等;脑干出血可只表现为面舌瘫和眼球运动障碍;小脑出血多无为定位体征, 但仔细查体可发现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等。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对早期诊断脑卒中是非常重要的。

出血量小且位于非主要功能区如额顶叶出血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肢体瘫痪而颞枕叶则多无瘫痪。出血部位在桥脑中部以上的中线腹侧, 避开了桥脑神经核、锥体束、内侧丘束系、内侧纵束, 故临床未出现定位体征, 仅有头痛、头晕等一般表现。出血破入脑室, 尤其是尾状核出血, 由于其临近脑室附近, 出血后易破入脑室, 血肿一旦破入脑室, 既不出现脑占位效应, 又减轻了对周围脑组织及锥体束的压迫损伤, 故临床上亦不出现肢体瘫痪。我们观察的无症状脑卒中患者平均出血量5.4 m L, 出血量小, 均治愈。腔隙性脑梗死及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或CT所见陈旧性脑梗死在无症状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 是脑深部微小血管的梗死, 因为正常人脑血流先到达脑灰质再经细而长的血管穿透到脑白质, 故因梗死血流减少时首先影响到深部的白质, 而白质区病变不产生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出现无症状脑梗死。

总之, 有些脑卒中患者可不出现肢体瘫痪, 其原因可能是梗死部位在深部微小血管或出血部位在非主要功能区且出血量小或破入脑室等有关。临床上不能因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而忽视规范的二级预防, 造成有症状脑卒中或残疾及死亡, 表2提示经规范二级预防后有72.9%与90.5%的患者获益, 警示无症状脑卒中患者以及血压、血脂、血糖升高等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人群[2], 重申二级预防之重要, 未雨绸缪之意义重大。阻断其共同的病理基础, 达到预防有症状脑卒中发生, 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心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10) :943.

[2]郭迓玲.脑卒中的一级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31) :1057.

浅析高校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 篇2

1 高校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二级党校是培训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学校;是学习、宣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经过二级党校培训后,学院可以择优推荐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至校级党校进行更进一步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锻炼,以确保大学生在入党前能得到系统的党的知识理论教育。构建高校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要求。

1.1 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高校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二级党校是高校校级党校的分支机构,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能够带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而促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1.2 促进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需要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团组织与党组织紧密结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团建促党建,党建带团建”是党团健康有序发展的最佳模式,大学生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就采用这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模式。同时,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是新时期党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的要求。

1.3“青马工程”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思想观念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同时,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广大青年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2007年5月15日,团中央在北京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二级党校,能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成败。

1.4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2011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体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主旨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为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校二级党校肩负着引领和传播的作用。二级党校能够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培养发展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优秀大学生,发展其入党,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使高校大学生始终站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沿。

2 高校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高校对二级党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发挥作用的渠道不够通畅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宣传、组织和团结全体师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重要责任,是高校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基层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二级党校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培训和教育学生党员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部分高校对二级党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把它当作一个发展党员的“过场”,将重点放在校级党校培训教育上。这不仅使校级党校承担了过重的教学压力,亦使二级党校的作用弱化,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这也使学生不重视二级党校的培训教育,使其发挥作用的渠道日趋狭窄。

2.2 高校二级党校设置不够完善,培训教育效果不佳

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要求进步的学生人数的增加及国家对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的提高,存在着支部规模过大的问题。一些学生支部的党员人数在50-60人左右,个别支部在毕业前多达80-90人,而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更是众多。另外,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原则上秉承“一年级择优发展,二、三年级重点发展,四年级慎重发展”,学生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原则上不发展新党员。而在实际操作中,因三年级发展党员较多,到其转正时正是四年级,此时大多数预备党员离校实习或找工作,使其接受转正前的二级党校培训成为难题。以上均使得支部组织生活和二级党课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此外,一些学生在入党后,面对繁重的课业,在日常工作特别是发展党员时无法按组织要求承担一定的工作和任务,亦缺乏二级党校培训教育,使之形成大学生入党“先紧后松”的结果。

2.3 高校二级党校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党的工作出现业余化倾向

当前多数高校二级党校对其成员并未明确其职责和工作目标,只是单一的进行党课培训和推荐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到校级党校进行学习,弱化了二级党校的功能。其次,在二级党校上课的教师多是高校辅导员或教师党员,这些教师极少接受过正规地党的知识理论学习和培训,而其日常的工作亦使得教师们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到党校的备课上,进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非专业化教师队伍,使之所授党课内容相对浅薄,学生无法通过二级党校的培训在理论知识上提升的更高更快。再次,二级党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保证监督作用缺乏机制保障。

2.4 高校二级党校授课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

第一,二级党校以党课培训为其工作主体,授课内容多以《党章》、文件、规定等为主,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结合当代时事政治和本学校本单位的中心工作进行研讨,这就使得学生对培训失去兴趣、失去信心。第二,二级党校因授课内容的局限性,与学生间缺乏互动,授课形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师讲授,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求一律,形式呆板,缺乏吸引力和渗透力。第三,二级党校经费缺乏,授课教师讲课费无法实际落实、二级党校活动无经费支持等问题,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力、弱化战斗力。

3 加强高校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应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其行动指南,是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产物。

3.1 高校应充分认识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团结、组织广大师生的凝聚力工程,各级党委和高校党组织要加大力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高校二级党校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大学生党员的重要堡垒。因此,高校要从稳定高校改革大局、巩固党在高校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和改进二级党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3.2 完善二级党校设置,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深化

在二级党校设置上,应正规化地设置校长、专职书记或副书记、各部委员等职务,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可由分党委成员担任,必要时可安排学生党员担当职务;根据本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大学生党员人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二级党校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党课教育,不定期地开展党校活动,以保证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接受一定课时的培训教育,以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纯洁大学生党员队伍为重点,组织大学生党员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的观念。

3.3 加强二级党校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二级党校是建立在二级学院(系、部)分党委(党总支部、直属党支部)的之下,由分党委直接管理和监督。加强二级党校的管理,应从分党委入手,党校人员组成各司其职、明确工作目标,畅通二级党校在教育学生中的职能。其次,加大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让其能够准确掌握党的(下转第29页)(上接第22页)基本知识、基本政策和文件规定,做到理论扎实、业务精通;确认其党校授课为正常课时发放课时费,且作为党务工作者年终评优和晋升职务的考核项;对党务工作者给予关心和爱护,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困难,及时给予帮助。

3.4 积极创新二级党校的授课内容和形式

二级党校在授课内容和形式上要积极创新学习活动载体,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手段,采取集中教育培训、召开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不仅围绕《党章》的学习,而且应该认真学习党的领袖著作、党的会议文件和国内外时事政治。二级党校应注重学生的教育效果,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达到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参考文献

[1]楼成礼,林伟连,赵文波,张子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3(6):18-20.

[2]李爽,宁波,刘小牧.构建大学生二级党校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4(5):61-63.

中医二级预防冠心病浅析 篇3

1 药物、食疗预防

1.1 药物预防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病机为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导致心血管管腔狭窄,在情绪激动、劳累、感染等诱因下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胸痛。中医学认为,疼痛原因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故中西医认为疼痛的原因在于不通,故笔者认为中医药二级药物预防冠心病在于“通”字,只有全身气血通畅才能减轻冠心病症状,预防冠心病的进展,具体为辨证论通,气滞者当以行气为法,寒凝者当以温阳为纲,痰浊者当以祛痰为主,血瘀者当以活血为要。结合古今医家用药经验来看,行气药可选用柴胡、薤白、枳实之类中药;温阳药可选用桂枝、干姜、乌头之类中药;祛痰药可选用瓜蒌、半夏之类药物;活血药可选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三七、水蛭之类药物。

1.2 食疗预防

冠心病西医尤其强调通过低脂饮食和降脂药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医也强调通过长期食疗预防疾病,中医食疗历来重视饮食的个体特异性,强调必须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结合患者病症,辨证施食[2],其中心血瘀阻证当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可选香菇桃仁汤、葛参山楂汤、山楂煮瘦肉等,也可选用红花檀香茶、菊楂决明饮、银杏叶代茶饮;气滞心胸证当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可选用陈皮薏苡仁粥、洋葱米饭等;痰浊内阻证当益气化痰,可选用三仁汤、乌梅烧排骨、糖醋蒜;寒凝心脉证当辛温散寒、宣通心阳,可选用艾叶煮鸡蛋、薤白粥等;气阴两虚当益气养阴、活血通脉,可选用西洋参炖鸡、山药面条、黄芪炖猪肚、莲子炖猪肚;心肾阴虚证当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可选用首乌黑豆汤、海带绿豆汤、苦丁茶等;心肾阳虚证当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可选用生脉饮,采用姜桂鸡、烧茄子、山药炒瘦肉等。

2 针灸、推拿预防

2.1 针灸预防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3]作用,针灸预防冠心病进展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延长冠心病患者的生存期。针灸预防冠心病当以活血止痛、通阳行气为法,主要选取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阴心经的穴位再配合局部选穴等,主穴包括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神门、巨阙、郄门,配穴主要根据辨证分型取穴,心血瘀阻型常选用膈俞、血海、地机,气滞心胸型选用肝俞、太冲,痰浊壅盛型主要选用丰隆、足三里及阴陵泉,气阴两虚型常选用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心肾阴虚型选用肾俞、关元、太溪,心肾阳虚型则选用关元、气海、足三里。

2.2 推拿针灸

推拿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缓急补肾益气、急救醒神、养生保健、调理胃肠等作用[4],《金匮要略》记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既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既引导、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明确指出推拿为预防疾病外治法之一,且按摩治未病的最佳时机为外邪侵犯经络而未深入脏腑。推拿手法可采用指揉法、点揉法、拿法、一指禅偏峰推、摩法、搓法等,具体推拿取穴可选用心俞、厥阴俞、内关、神门、膻中、曲池、中冲、少冲、大陵等;此外还需辨证选穴,如痰阻配丰隆、血瘀配血海、气滞配太冲等。

3 情志、运动预防

3.1 情志预防

现代研究认为,情绪波动是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诱因。古代医家指出,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陈无择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明确为七情,认为三大致病因素之一的七情在胸痹心痛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心在志为喜,喜乐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素问·举痛论》云:“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喜乐过度可导致心神受伤,如《灵枢·本神》云:“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另外古代医家也认为,七情由五脏所主,然由心神统领,正如沈氏云:“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归于本心。”七情情志内伤伤及五脏气血阴阳,影响其功能,又可因此而引发胸痹心痛。因此,冠心病患者要调节七情保持各种情绪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特别要做到调和喜怒,避防惊恐。

3.2 运动预防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强调患者运动锻炼,古人也注重通过运动保健来防身健体、预防疾病,正如《吕氏春秋·尽数篇》云:“流水不腐,户枢不嶙,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传统体育活动,如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兽禽动作创立的五禽戏,可促使中老年人心泵力代偿性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强,搏血量增多,有效改善血管的弹性状况,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的浓度和流动速度[5]。冠心病患者在练习五禽戏时要做到意随形动,气随意行,适量运动,长期坚持,才能调畅脏腑、输理气血,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展。此外,传统的太极拳、气功、武术也均可有效起到预防冠心病发展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学注重疾病既病防变,在疾病既病防变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中医二级预防冠心病常用方法有药物、食疗预防及针灸、推拿预防,情志、运动预防等疗法。以上方法如运用得当,可达到预防冠心病恶化进展的作用,进而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0-236.

[2]董一谕,董娜,颜景芳,等.中老年人饮食保健琐谈[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6(4):268-269.

[3]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0.

[4]范炳华.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9-13.

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 篇4

2 适量运动

人可以考虑三个营养, 第一是饮食营养, 第二是心理营养, 第三是行为营养。走路不只是一个运动, 它实际上是一种营养, 因为你没有走路, 就不可能吸收这些营养素, 也不可能使你的体内有非常好的代谢状态。来自美国的Douglas Seals教授认为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防止动脉内膜增厚, 并能防止内皮细胞随年龄增长而功能减退。研究显示, 最大耗氧量 (运动量指标) 越大, 动脉僵硬度越低。运动同基础NO产量密切相关。心脑血管患者的运动应尽量选择在下午, 以大肌群节律性运动为特征的有氧代谢运动如太极拳、游泳、骑车、登楼、登山、球类、保健操、散步、慢跑等, 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运动强度以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20~130次为宜, 每周要运动5次以上, 避免出汗。若在运动中出现心慌、胸闷或头晕时, 应立即中止。运动前后应避免情绪激动, 避免运动后即用热水或冷水洗澡, 运动要循序渐进, 高温、严寒季节应减少运动。

3 戒烟限酒减肥

(1) 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可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使血管痉挛, 导致血压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 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3倍, 且与每日吸烟量呈正比, 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2) 不宜过量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 诱发脑卒中。近几年研究发现, 少量饮酒 (每次50 ml, 每日不超过100 ml) 可改善循环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兴奋大脑皮质, 对消除疲劳有帮助。每日50~100 ml红葡萄酒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减轻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其他酒可能效果稍差, 啤酒不宜超过300 ml, 白酒不超过25 ml。WHO已把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的观点改为:酒越少越好。 (3) 减肥。研究证明, 随着体重指数 (BMI小于25 kg/m2) 的增加, 血压水平也相应增加。城市成人超重率为44.1%, 农村为41.0%, 高血压患者中60%以上伴有超重或肥胖, 减少高血压的发病, 不减肥怎能落实一级预防呢?所谓减肥, 就是限制饮食, 吃七分饱, 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4 心理平衡

许多研究表明:所有保健措施中, 心理平衡是最关键的一项。保持良好的快乐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他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神经免疫学研究指出, 良好的心境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对抵抗病毒、细菌及肿瘤都至关重要。

二级预防的具体措施是:应继续落实一级预防措施, 进行系统正规的抗冠心病、脑卒中治疗, 选择最好的服药时间, 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 mg/d。其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而预防冠心病及脑血管病, 加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其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注意防止大便干燥, 大便干燥者排便不能用力过大, 会加重心脏负担, 使心肌缺血进一步加剧, 尤其是心肌梗死后患者容易发生再梗死;脑梗死患者还容易引起脑出血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大便干燥者宜多吃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 如还不能缓解要服用一些缓泻通便药物。总之, 二级预防是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加药物治疗。

规范化二级预防 篇5

教学档案是指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具有存在价值的文字、图表等资料文档。这些最原始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档资料对学校甚至社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档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的发展,最终一点一滴累积得到的,真实地记录了二级学院的发展轨迹。

2 教学档案的作用

随着本科院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管理制度也不断深化,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的自主权和管理权也随之加大,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的范围也逐渐扩展。而教学档案的收集管理及保存工作,作为学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应该得到相关学校管理人员的重视。

随着学院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教学、行政相关文件及实施都由二级学院进行,原先的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改变,二级学院的在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院校的格局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二级学院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作为凭证和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资料文档,必须得到二级学院的高度重视。因为档案是回顾总结和评估教学的重要依据,而且通过研究学习档案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就是档案作为纸质资料的重要意义,要通过自身的优秀管理,严格按照档案建立和完善原则,逐步形成一个二级学院中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并且还要引进现代化计算机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的管理工作。

3 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

3.1 学院的管理类文档

管理类档案有学院教学相关资料、学院的管理机制、学院设施管理、各类学院会议的文字记录以及学院一些重大活动的资料,其中包括文字、影视等形式。

3.2 教学科研类档案

教学科研类档案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学中的成果与改革创新、研究课题申报立项的验证资料以及科研成果取得的证书等关于科研类的档案文档。

3.3 教学日常运行的管理类档案

主要包括教师的每日课程状态、课程教案、教学计划、教学事故等有关资料,同时也包括各个学科的专业建设材料、教学质量的管理材料、实践教学材料等。

3.4 学生学籍、毕业考核、毕业设计类的文档

其中存放有全部学生学籍及各类考试考核的原始试卷和成绩单、毕业设计的资料,以及四年的奖励和惩戒的材料。

4 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措施

4.1 设备管理人员要配备齐全

本科教学档案资料库的构建,本身就是一项日常化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长期进行归档存档。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起来,由院长等相关领导带头监督管理,制定相关管理规则,成立独立的机构管理工作,要做到任务分工明确,落实好每个管理人员的任务,责任到人,长久地定期检查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二级学院本科的教学工作,加强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建议学院必须成立专门档案室,专门进行存档归档等工作,并要依据相关档案管理要求寻找合适的档案室,满足文档对温度、光线、湿度等的要求。因为档案资料大多是纸质文字档案资料,档案室要防止日光直射,消除紫外线对档案的伤害。不管外面的天气怎样,都要将档案室的温度保持在14℃~24℃,如果能提供相关的调节温度湿度的设备,则要把温度的变化控制在2℃之内,将湿度保持在45%RH~60%RH之间,湿度上下的变化幅度值不能超过5%。

4.2 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下放到二级学院后,相关工作便成了学院教职工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需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二级学院自主权不断扩大,相关管理体系和制度也要进行适应性的改变。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二级学院并未在此问题上进行改善,仍然存在诸多相关问题,学院领导要引起重视,加快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具体的着力点应该在二级学院档案的建立、工作人员的配备等方面。比如,在收集归档的工作上工作人员不负责,职责也不明确,教学档案没有进行及时整理,或者档案不完整等,这些问题在高校二级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时有发生,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的基础。学院在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同时,应当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真正做好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档案管理的规则要求,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制度规则。在管理机构的组织、工作人员配置、存档归档的资料范围自等方面下功夫,让工作更加有条理、有章可循,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

4.3 严格把控档案内容,明确教学档案收集入档的时间点

确定归存内容,建立“本学科教学基本原始资料库”目录,这是建设本科教学基本资料库的第一步。从各学院有第一届本科生的学期开始,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资料库的资料收集工作也随之开始。资料的保存时间是由资料本身的存在价值所决定的,要对各类文档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划分不同的保存时间。对于那些关于学院发展和建设的资料要长期保存,如重大事件或者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对于学生考卷或者一般类毕业设计论文,保存4年即可;对于学生日常的实习、实验等相关资料保存至学生毕业后两年;其他类别文档一般无特殊要求保存5年。

对于一些日常的教学资料文档,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归档整理,但要注意对一些跨学期的事件文档要延缓归档。每年九月份开学季,学校都会对各学院本科的档案库进行检查和评价。在学期中,学院也会根据管理规定对各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档案资料的记载,同时也会对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复查。因为学校对二级教学单位的年度考核很重要的依据便是本科教学基本的原始档案库的建设和维护情况。这样做能促使档案库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工作,避免档案库建设完善工作却无人执行的现象。

5 结语

教学档案工作作为一个本科二级学院对教学管理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对高等学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和依据,也是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重点所在。它能真实记录整个教育过程,对高校的未来发展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所以,要重视和发展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严格执行档案工作流程,及时建档归档,构筑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完整体系,并不断引进高科技的管理方式,应用计算机相关快捷便利的管理系统,真正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维护学院的历史真实情况的重要组成工作之一,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化,档案工作也愈发重要。本文主要是结合当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来探讨教学档案的含义及其存在的重要性,以进一步完善高级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二级学院,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皱琦.高校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关键工作探析及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3).

[2]熊跃萍,黄建平.高校二级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平台的构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6).

[3]周振朝.高校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山西大学学报,1999(1).

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现状 篇6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 教育和干预为手段, 以改变行为为目标, 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及过程[5], 树立改变影响健康行为的积极态度和获取控制脑梗死可干预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本领, 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 2006年赫尔辛堡宣言指出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就是患者获得健康宣教的比例[6]。“ 美国跟着指南走———卒中项目”也将戒烟等健康宣教作为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7]。 而在脑梗死患者行为习惯改变、危险因素的发现等二级预防环节中, 护理人员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现对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健康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1 对脑梗死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临床医生通过给予抗凝、 降压、 降糖和降脂等药物开展脑梗死二级预防以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而这些预防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成为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证据和治疗建议能否切实履行的标志。 显然, 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是确保二级预防效果的基石, 但是复发患者的依从性并不理想[8]。 而理解和依从性主要来自患者自身, 正确的疾病知识来自脑梗死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疾病知识, 提高依从性, 改善其行为, 进而使脑梗死复发风险降低。

1.2 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护患交流、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和问题, 及时给予疏导,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3 提高患者诊疗的主动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的情况和所选治疗药物药理作用、副作用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诊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1.4 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是脑梗死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9]。

与其他血管性事件相比, 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挑战更大。 因为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 致残率高, 需要更多的家庭护理和康复锻炼。 同时, 脑梗死后的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和心理障碍使健康教育困难重重,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将降低患者理解、记忆和应用健康教育的能力。

2 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要素

虽然住院期间或出院时医护人员会提供给患者及家属相关的信息, 但这些信息常常不能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虑, 脑梗死患者和家属通常都希望能获得关于疾病更多的信息, 包括疾病的原因、结局和预防复发的措施等。 对卒中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将在三个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第一, 关于患者所患疾病的症状和治疗信息;第二, 关于短期和长期预后信息, 包括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等;第三, 关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管理和复发的预防措施[10]。为满足以上三个需求, 首先患者需要知晓脑梗死方面的知识;其次, 患者需要具备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态度和技能;第三, 分析影响患者健康行为和危险因素控制的因素;最后, 评价健康教育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1 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健康教育现状理论上, 标准治疗结合良好的健康教育模型预测可以使每个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相对风险降低21%~30%[10]。 然而, 健康教育在脑梗死医疗护理服务中未获得充分重视和执行, 并未作为脑梗死二级预防的重要一环进行认真地落实和执行。究其原因包括[11]:患者因素, 比如患者讳疾忌医的心理, 依从性、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差等;医生因素, 比如部分神经科医生认为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及血脂代谢障碍等危险因素是内科医生的任务, 因而往往低估了预防措施对脑梗死的重要性;环境因素, 由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改变需要医护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教育患者、监测和评估患者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情况和药物的使用情况, 这种改变是以耗费时间为先决条件的, 而医护人员的时间有限, 在脑梗死危险因素控制方面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

2.2 健康教育知识知晓脑梗死健康教育知识是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石, 但是研究调查发现患者对脑梗死健康教育知识了解较少。分析评价脑梗死患者对病因、发病症状和危险因素知晓率的调查研究发现:患者能够想起至少一种发病症状的比例在39%~93%之间[12,13,14], 其中肢体无力是最常想起的发病症状, 38%~98%的脑梗死患者能说出至少一种主要的危险因素, 最常提及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仅有25%~45%的患者知晓脑梗死病变部位是大脑。这些结果的差异性与问题的设计方式有关, 比如对于开放式或选择式提问, 一般选择式的提问知晓率最高。

神经科医师、 内科医师和卒中专业护士均可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健康教育知识, 通过运用整体护理程序, 在入院时、住院期间、 出院时由主管护士对患者及家属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对群体或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知识的宣教, 可以直接影响患者行为。 但是现有的研究干预持续时间较短, 缺乏对宣教后长期效果的评估。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 虽然2000 年至2005 年开展了许多全国性的公众健康教育运动, 但是公众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15], 关于活动失败的原因, 认为与没有针对目标人群或活动广泛实施前没有进行有效性的预实验有关。 而荷兰组织的一项大众媒体健康教育活动, 采取电视、广播结合分发健康手册的形式, 该活动由2005 年持续至2008 年, 已经提高了患者对脑梗死先兆症状的知晓率。 能说出至少一种脑梗死先兆症状的人群比例从基线70%提高至2008 年的89%[16]。 显然美国和荷兰不同的公众健康教育项目的结果显示, 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必须明确, 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应该联合多种传统传媒和新传媒对人群开展卒中健康教育。

2.3 态度和技能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院前急救通常存在不同程度耽搁。 这种耽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耽搁, 从发现症状到认为得病的时间;疾病耽搁, 从考虑患病到寻求医疗救助的时间;急救耽搁, 从寻求医疗救助到到院的时间[10]。 显然, 评价耽搁和疾病耽搁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因素。 针对脑梗死患者评价耽搁情况的研究是有限的, 结论有时相反, 有些研究提示既往脑梗死病史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卒中症状的意识和认知, 当脑梗死患者自觉症状与以前相似时, 患者会及早地寻求医疗救助[17], 但有研究却发现那些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患者并没有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甚至在充分认识到这些脑梗死警示症状时, 仍有大部分患者不急于就诊, 认为他们的症状并不严重[18]。同时, 研究发现对于那些认识到脑梗死是严重的但可治疗的人群而言, 出现症状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的机率是其他人群的两倍[19]。

2.4 健康行为和危险因素控制在行为方面众所周知的问题是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和生活方式建议的遵从性差。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药物依从性差主要表现为停药或剂量减少, 而支付方式、收入水平、药物使用的种类以及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等可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药物依从性[8]。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将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 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 关于调查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行为改变和危险因素控制的研究有限。 一项小型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单纯医护人员和医护人员结合个体化多媒体电脑程序提供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信息的研究发现, 两组间关于患者对生活方式建议3个月遵从性并没有统计学差异[20]。 另外一项研究显示主动的健康教育信息对患者健康行为或风险降低并没有明显影响[21]。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卒中单元专业护士附加的健康宣教能否使脑梗死患者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中获益[22]。 在研究中, 除了一个心脑血管筛查和预防电脑程序外, 卒中单元专业护士附加督促脑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 将236 例伴有两个及以上的可干预危险因素的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加卒中单元专业护士。 1 年后, 再次评估危险因素, 主要的终点事件是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和吸烟干预的达标。 常规护理加专业护士组的患者在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达标率方面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 显然, 专业医护人员在患者健康教育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积极参与患者的健康教育将有助于改变患者健康行为和控制危险因素, 提高药物依从性和血压、血糖、体重等指标达标率。 但其中有25%的患者拒绝参与, 这个可能会导致积极性高的患者参与到干预组中而使其效果放大。

2.5 评价卒中结局评价脑梗死结局事件包括许多指标, 比如病死率、致残率、血管事件的复发率、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等。 而且, 结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医疗保健系统、社会因素和受教育程度等[7]。 目前不容易评价健康教育对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结局的影响。 而且, 健康教育改变患者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预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 (比如患者的健康状态、健康教育持续性和患者依从性) 会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在一篇系统综述中, 与标准医疗服务相比, 附加的健康教育并未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率[23]。所涉及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包括小组活动、健康教育程序、卒中专业护士、健康手册或者计算机辅助提供的健康信息。 健康教育并未影响焦虑 ( 对6 项试验中681 例患者的分析) 和抑郁 ( 对8 项试验中956 例患者的分析) 的发生。3 项研究观察了护士指导或电脑健康教育程序针对脑梗死患者及家属的影响, 发现对生活质量或抑郁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 而在分析中发现对患者社会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采用到患者家里访视的干预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 同时降低患者情绪的波动和脱离社会的行为[24]。

3 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脑梗死患者药物依从性, 从而降低脑梗死致残率和致死率[8,25]。 然而, 脑梗死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态度、技巧、健康行为和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护理专业人员也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多种的干预模式实施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 共同达成目标。 知识对于实施健康教育是必备的要素, 但是危险因素改变的过程是多阶段、复杂的, 要求患者具有正确的改变行为的态度、动机和能力。 控制危险因素的第一步是改进所提供健康教育知识的质量。 临床医护人员经常是基于自己认为患者应该需要什么而提供健康教育信息, 但患者有时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并不满意。 这种情况有时是由于所提供信息的质量或患者脑梗死后躯体、 精神的状态导致难以记住这些信息, 因此, 在为卒中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信息时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这些方面。 患者可能对预后和康复的程度方面更感兴趣, 而医护人员更关注于危险因素的评价和生活方式建议。 许多健康教育项目是住院期间进行的, 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 在患者能够记住信息的时候进行, 提高患者获取健康知识的效率, 从而改善患者自我保健能力[26]。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研究进展 篇7

一、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现状

(一) 单纯药物干预。

冠心病二级预防优化药物包括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脂调节药 (主要是他汀类, 少部分为贝特类)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 (China Coronary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CCSPS)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 血脂康组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主要终点事件、冠心病病死率等均显著降低。心元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 治疗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更明显, 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柴明周指出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二级预防有效。

(二) 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生活方式干预策略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心理调试等方面。

1. 合理膳食。

研究证实, 血清胆固醇水平平均降低10%, 可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减少17%, 突发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23%, 心源性病死率降低20%。WHO建议的饮食结构包括:限制饮酒, 减少钠盐摄入每天应<6g, 减少膳食脂肪<10%,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400g。

2. 戒烟。

多项研究表明, 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 吸烟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任何时候的戒烟都可使患者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明显下降。

3. 限酒。

适量饮酒以每天15g为限, 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的资料显示, 适量饮酒可以减少40%的冠心病发作。

4. 规律运动。

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建议所有患者, 最好每天进行30~60min的中、强度有氧运动, 至少每周5d, 每天≥30min。对于近期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或做过血运重建治疗的高危患者, 建议在合理的医学指导下进行锻炼。

5. 心理调试。

强烈持久的精神紧张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5~10年间重度抑郁患者心源性病死率比无抑郁者增加82%, 10年以上增加72%。

我国患者出院以后接受膳食、体力活动等非药物疗法, 特别是戒烟等指导的比例非常少。王湘郴等对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干预后患者情绪波动、肥胖、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生活节奏不良行为下降, 体育活动和遵医嘱服药行为上升。蒙凯凤通过电话随访对病人实施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心理辅导、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 随访病人中戒烟率达68.2%,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者达86.1%。

二、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 既往研究尚需解决的问题。

1. 增加结果指标的组间对照。

王贵芝等选取5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以结果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来说明健康教育的效果。患者前后自身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干预措施的效果, 但组间对照 (宣教组及对照组) 更具针对性。

2. 建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黄开群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后, 追踪干预后一年内患者反复住院次数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多指标评价体系 (血脂、血压、血糖、冠心病病死率、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等) 有待进一步探索。

3. 扩大研究规模。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 (CCSPS) 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协作研究, 该研究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65家临床协作医疗中心进行, 其余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单个医院的冠心病患者为对象, 研究结果多单一化, 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研究。

4. 综合干预。

目前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医生研究某个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 一类是护理人员从生活方式角度探讨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而兼顾医生、护士、患者的多层面综合的干预策略效果优于单一的干预手段, 但相关研究少见。

(二) 二级预防临床实际问题。

虽然国内尚缺乏关于冠心病二级预防临床用药的大规模研究, 但是已有学者提出, 冠心病二级预防临床实际用药与指南尚有很大差距。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查发现, 具有适应征的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比例分别为44%和51%, 接受ACEI治疗的比例分别为70%和73%, 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比例分别为68%和45%, 而指南未明确提出使用后病死率降低的药物如硝酸酯类、中成口服药的使用率很高。

三、结语

近年来, 冠心病二级预防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一方面, 人口老龄化使心血管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这些人可以从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中获益。另一方面, 很多有指征的患者目前实际上并没有接受全面的二级预防治疗措施, 与指南要求有很大差距。结合上述研究中现存的问题, 大规模、多中心、对照、长期随访的临床协作研究亟待加强, 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干预-评价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体系极为重要, 而这其中, 二级预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更完善, 不仅包括疾病知识知晓率、不良行为改变率、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还要包括反应心脏功能的金标准, 而强化和落实冠心病患者及时复查和监测是难点, 需要研究者长期的探索予以解决。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现状及问题进行综述。结果:国内学者针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分为两个方向, 一类是医生研究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疗效, 一类是护理人员从生活方式角度探讨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研究范围多局限于单个医院且评价指标单一。结论:大规模、多中心、对照、长期随访的临床协作研究亟待加强, 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估体系极为重要。

关键词: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作组.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2].叶新源.心元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二级预防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 2009

[3].柴明周.麝香保心丸在社区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4].任文林.冠心病的二级预防[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

[5].赵冬, 刘群.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进展-初步调查结果分析报告[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7

[6].王湘郴, 刘红渝, 尤晓玲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应用调查[J].吉林医学, 2006

[7].蒙凯凤, 黄萍.电话随访冠心病病人二级预防的效果分析[J].内科, 2008

[8].王贵芝, 沈玉枝, 吴虹等.冠心病患者生命网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9].黄开群.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应用的探讨[J].广西医学, 2003

上一篇:初中教学新课改下一篇:双馈变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