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

2024-07-07

哲学小(精选5篇)

哲学小 篇1

政治课改十多年,成效显著。教师的教学观念已从过去强调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向以生为本转变,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抽象的哲学道理同样离不开对具体情境的探究、对案例的分析、对事例的反思,但有些情境或案例因距离学生实际较远,甚至学生根本不理解其来龙去脉,所以难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仍会昏昏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哲学智慧更是无法深刻领悟。

那么,我们可否尝试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学生容易切身体验、易于理解的情境,从“小生活”中领悟哲学的“大道理”,进而借以解释并指导学生的生活。

一、相对于“大生活”的学生“小生活”

田中和在《幸福地活着》一本书里这样阐述:按照不同标准,生活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所处领域可以分为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根据生活层次可以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根据人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分可以分为“小生活”和“大生活”两类。

“凡是我们亲自参与的,尤其是以我们为主体和中心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家庭、事业和休闲等,可以说都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把它称作‘小生活’;凡是无法直接参与的生活,包括我们自己生活之外的所有生活,虽然与我们存在某种关联,但又都与我们保持某种程度的隔离,我们称之为‘大生活’。”

学生的“小生活”是以学生自己为主体和中心的生活,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在每天的吃喝拉撒中,在与同学、教师、家人的交往中,设计和建设着自己的“小生活”,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着百味人生,这样的“小生活”由学生直接参与,所以学生体验深刻,用这样的生活情境设计教学也易于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共鸣、激发兴趣。

二、着眼于学生“小生活”的哲学教学依据

高二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一方面,虽然个人生活日益丰富,但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知识面也不太开阔;另一方面,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所以,基于学生“小生活”的哲学教学能让学生将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进行更抽象的思维概括,然后用哲学的智慧来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关注更加宏观的知识领域,从“小生活”走向“大生活”。

老子的《道德经》曰:“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指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哲学智慧看似高深莫测,但如果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越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越能简单处理,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哲学源于生活,既如此,我们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最浅显的语言道出最深刻的道理,这恰恰是哲学内涵之所在。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可见,先生所谓的生活首先是指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个人、家庭和学校的生活,即“小生活”,这样的生活对学生教育能产生直接影响,从“小生活”中感悟哲学道理,用哲理指导生活,必然能使学生接受好的教育。当然先生所谓的生活也包括了影响我们“小生活”的社会“大生活”。

新课程也强调:高中政治课教学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学生的“小生活”同时符合这三个原则要求,哲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相比较宏大的社会生活主题和时事政治话题而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更容易实现生活与哲理的对接。

三、着眼于学生“小生活”的哲学教学尝试

1.源于“小生活”,高于“小生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着眼于“小生活”的哲学教学就是要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的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

例如,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教学中,我以“生命体”和“各器官”的关系为例,让学生畅所欲言“生命体是一”“各器官是多”“如果我想走路,那么我的腿就要听从我的使唤,放慢脚步,如果我想跑步,那么我就要使唤腿加快脚步”。学生的这些观点进一步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同时也说明,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这些是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学生继续分析两者的联系,有的学生说:“离开了各个器官,整体也就不成为整体了。”有的学生说:“要是心脏停止了跳动,即使其他细胞仍活着,但整个人已经死亡了。”这些都告诉我们: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甚至起着决定作用。还有的学生说:“要是手离开了身体,那么也就不成为手了。”这也说明了部分离不开整体。

再如,在教“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时,我列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老师批评你了,说你作业没有认真做,上课没有认真听,学习不够认真,思想存在问题。这时,你可以对老师说:“我们政治老师说了,这种批评方式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您怎么能将我全盘否定呢?我也有优点啊———我个子很高,我也挺帅的啊!”这时,全班学生大笑。我相信学生笑过之后一定能认识到“何谓辩证法”“坚持辩证法的重要性”“如何将辩证法的思想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2.服务于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践,因而,学生学得的知识必须运用于生活实际,才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样的生活可以是微观的,属于学生自己的“小生活”,也可以是宏观的,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大生活”。

例如,当学生懂得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道理后,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生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呢?这里的生成就是课堂升华,也就是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在自由交流后,有的学生说:“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统筹全局,优化结构,达到‘1+1>2’的效果,比如听课,我们就不能只用耳朵听,还要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参与的器官越多,听课的效率越高。”有的学生说:“我们也要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为了让生命体更具活力,我要充分并合理地安排好学习与生活,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学习时学习,该锻炼时锻炼,这样身体才能棒棒的,学习才会更有热情,效率才会更高。”

再如,在学习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后,学生懂得了“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但这个道理有什么用呢?

就学生学习实际而言,要学会举一反三,在解题中找出解题所使用的共性方法,再将共性方法运用于其他题目中,正所谓“老题新做,新题老做”。

就学生生活实际而言,比如会做红烧肉了,就知道烹饪的方法了,那么,做红烧鱼、红烧鸡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就社会生活而言,搞宣传、抓典型、解剖麻雀、改革要先试点后推广等就体现了从个性出发,找到共性的现象或问题,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解决其他个性问题。

就国家而言,新中国之所以能建立,是因为我们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从而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正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中国最深刻的运用。

四、着眼于学生“小生活”的哲学教学反思

“条条大路通罗马”,生活化的哲学教学既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将教材理论与重大时事相结合,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把时代活水、前沿理论引入课堂,其实这是符合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品质的,能够有效增强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时效性。但我们也切不可脱离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硬生生地在学生思想地基上建立起梦幻般的海市蜃楼,这种只注重形式而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必定不能实现情感的共鸣和智慧的提升。

着眼于学生的“小生活”,但不囿于“小生活”,而要拓展学生的生活面,用哲学智慧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进退、得失、名利等,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这不仅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是学习哲学的应有之义。

摘要:面对较为抽象的哲学知识,如果选择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将难以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或产生情感共鸣,或深刻理解哲学知识。着眼于学生“小生活”的哲学教学能让学生将丰富多彩的个人生活进行抽象的思维概括,从而获得哲学层面的理解。用哲学智慧关注社会的“大生活”,理解宏观现象,实现“小生活”与“大生活”的对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哲学教学,小生活,大生活

参考文献

[1]田中和.幸福地活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哲学小 篇2

奶牛答道:“我不觉得可怜呀。”

“我不信你就一点也不憎恨人类。”

“我为什么要憎恨,人类给了我住处和丰厚的食物,我理应有所回报!”

“你说的话让我很惊讶,对即将杀死你的人类,你竟然还抱着感激的心态?”

“是的,我只有抱着感激的心态,才能活的快乐,如果我在产奶的时候,就开始憎恨人类,而不给他们奶,他们会早早把我杀掉,命运既然无法改变,不如调整心态安然接受。”

枯树还是无法理解奶牛的想法,它想要为自己的命运争取点什么,哪怕是一点点的机会,它也想改变现状,于是它努力地挣扎出土里,露出它硕大的根部。

梁静 “小女人”的 幸福哲学 篇3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在凤凰卫视做主持人,现为中国内地演员。因《女子特警队》、《黑洞》、《活着,真好》、《好想好想谈恋爱》《夫妻那些事儿》等作品为大家所熟知。性格率真直爽,现有一儿一女,身为演员,梁静并没有因为工作而忽视对家庭的照顾,反而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是娱乐圈中好媳妇的典范。2012年凭借《杀生》中扮演龅牙接生婆出色表现,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她是一双儿女的幸福妈妈,一个老公是“天”的小女人,她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同时拥有幸福家庭,和自己的一片天。她是梁静,最新出炉的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一个外表要强,生活中甘愿充当小女人的幸福女人。关于幸福,她给出的答案是,尊重,理解,不逞强。

金马最佳女配角我是个信命的人

这次梁静获奖的角色,是《杀生》中,扮演的一个接生婆,龅牙、雀斑,不修边幅,说着四川方言,是个丑到极致的山村妇女,可以算是颠覆性的演出。对梁静来说,许多东西可能是命中注定,我们能做的是,把握每个可以努力的机会。作为新晋的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梁静回到北京,便开始马不停蹄地拍戏。接受采访的时候,女儿正在练习钢琴曲,这位幸福妈妈,依然坚持只在北京拍戏,将事业和家庭处理得整整有条。

P=PhoenixLifestyle

P:你拍《杀生》是临时顶替上阵,当时很仓促吧?

梁静:剧本里是个四川女人,本来那个女演员会讲四川话,开拍前说来不了,有人提议,干脆让梁静演吧。管虎开始还纠结了一下,说她行吗,后来一想,来不及了,就这么着吧。我当时连剧本都没看过,就知道是个接生婆。

P:四川方言对你来说不难吧?

梁静:1998年我在成都拍《女子特警队》的时候就会说四川话了,但语言方面的障碍在表演上也有限制。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轻喜剧的把握上有一点小天分,我们在剧组经常现编词,比如《夫妻那些事》,我自己设计了很多情节。但到了《杀生》,因为你的语言说得不溜,只能勉强把剧本里的台词记熟,不敢说你不熟悉的词,发挥的空间不大。

P:《杀生》里你的造型糙的有点“吓人”,自己不介意扮丑吗?

梁静:这次造型绝对是帮了我的。其实开始导演和美术设计不希望我扮丑,他们不想用这种夸张的形式去表达,觉得在画面上有点脏。但我和黄渤一直努力说服他们。当时定妆的时候,我虽然素颜,但因为我眉毛眼睛看起来特别浓大,脸上还是一股英气,不像那种特世俗的人,我觉得要是形象上太正,不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周围那群三教九流的人混不到一块。

P:在管虎导演的戏里,你们是怎么沟通的,他会教戏吗?

梁静:导演和演员沟通的方式,其实会有很多种,很多的导演可能会演一遍给你看,这样有好也有不好,可能也会对你的发挥有限制。管虎导演是不教戏的那种,管虎是完全让你自由发挥的,当然他也會让你有一些把控,他比较耐心,有一场戏我自己一直觉得不满意,就演了三种表达方式。我们每天私下也会有沟通,但都不是在表演上,而是态度上。比如他会跟我说,你今天说话有点猛啊,你要注意啊。他要是自己说重了,也会道歉。

做个出彩的女二号

出道顺坦的梁静似乎总也逃不过“女二号”的命运,无论是让她初露头角的电影《女子特警队》,还是《好想好想谈恋爱》等都市剧,梁静总是那个很出彩的女配角,就连热播的电视剧《夫妻那些事》,梁静扮演的瑜伽教练那依也是个出色的女二号。梁静虽然觉得遗憾,但她自己倒看得开,坦言女二号比较抢戏,有的事情可能命中注定。

P:《夫妻那些事》也是你生完两个孩子回归荧屏的作品,现在看起来契机选的非常好。

梁静:其实开始有点不愉快,因为我接戏的价格特别低,在我看来那个价钱有点“侮辱”。但没办法,毕竟好几年没拍戏了。后来管虎劝我,吃亏是福。如果剧本不错,就别计较了。我一想,反正在家门口拍,片场离我家就五分钟的路,那就拍吧。后来这剧播火了,制片人还有点不好意思,说最初给的价格的确有点低,谢谢我。我说你们谢我老公吧。他在家里一直让我们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虽然钱拿的少,但你能喜欢这个角色,用一种乐观开心的情绪工作,是值得的。

P:现在接戏,会选择什么类型的,都会希望有突破的吗?

梁静:其实我不会特别挑,可能之前演的戏,人物都相对不是特别完整,希望有机会能演一个比较完整的角色,可以有整个命运坎坷,起承转合。

P:你和管虎是少有的演员、导演夫妻档,但合作并不算多?

梁静:我是从不主动要求参与管虎的戏,我希望作为一个演员,我是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我们一直有个默契,一定要合适的戏,他才会用我。因为我觉得他的事业比我的事业要重要,我不能拉他后腿,如果有其他女演员更能助推这个角色,我希望别人演。

每个女人都需要男人,不必逞强

也许《夫妻那些事》里面那个敢爱敢恨的那依太过深入人心,但这个有着一米七个子,出道之初是警花专业户的梁静其实很小女人。她坦然,与大多数戏中的角色不同,自己是个传统的,需要家庭安全感的女人。在一些如电影节公开场合,会看到管虎牵着梁静的手入场,梁静总是一脸甜蜜腼腆的微笑。

在结婚的7年中,几乎有5年的时间没有接戏,全心奉献给了一对可爱的儿女。而对于婚姻如何能幸福,她给的答案是,尊重,理解,不逞强。生活中的梁静并不是外人以为的那种果敢、有主见的女人,反倒是一个觉得“老公是天”的小女人。在她看来,老公管虎的事业比自己的事业更重要。

P:可能很多人都有问过你,梁静在自己当演员最黄金的时间,选择了结婚,生孩子,现在看来对自己有什么样影响?

梁静:其实每个人的观念都不同,对我来说有了家庭,让自己安定下来,才会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会想去做自己的事业。我内心是个挺小女人,传统的人。

nlc202309031319

同时我很感谢我结婚七年,大概有五年的时间,是基本上没有接戏的,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跟我的儿女一起。有一些事情,是真正需要你去经历过了,体验过了,才会身同感受的,比如说家庭生活,我相信我如果没有结婚、生孩子,演出来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P: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你是专心家庭的,会不会有种感觉,管虎的光芒盖过了自己?

梁静:我不会觉得自己是管虎的影子,我是特别支持他的事业的,所以并不会太分你我,谁高谁低。而在跟管虎之前,我是有自己的一番成绩,得过华表奖最佳新人。我是个能独立自主的人。只是如果没有遇上他,也许我可能嫁给了别人,也许我也会有很好的成绩,但不会成为现在你们看到的梁静。跟管虎一起,他对艺术的见解,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如果不跟他在一起,可能我也就没有今天的高度了。

P:你和管虎的婚姻,可以说羡煞旁人,能传授点御夫之术吗?

梁静:我觉得对男人,一定要给他足够的尊重,绝对地支持他的事业。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其实我觉得女人是需要男人的,这是一件无庸置疑的事情,没有必要去逞强。当你把他放到一个让他有面子,被尊重的地位的时候,其实他会把你放在更高的位置上。我特别感谢管虎,让我从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女人。

我们家沟通方式挺文艺

出生在文艺家庭里,梁静身上的艺术基因一点没浪费。父母都在福州部队文工团工作,梁静从小家里的常客就是李谷一、于洋、陶玉玲这些老文艺工作者,而朱时茂、孙海英更是爸爸担任演员队队长的学员,从小梁静就被人夸赞,以后肯定是演戏的料。而对于自己儿女日后的发展,她说,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主意。

P:你的工作这么忙,平常跟家里人沟通是怎么样的呢?

梁静:家人的沟通方式很特别。我和老公之间的短信经常像写作文一样,一条短信都是大篇大篇的。和爸妈时常写信,有时兴致上来了,爸爸还会给我写首诗。

P:得奖后,家里人第一时间都给你说了什么?

梁静:女儿打电话来说“妈妈好棒!”,管虎就发了两字“牛逼”。而妈妈发来了一条很有文艺气息的短信,“一个演员敢于挑战自我本身就是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女演员,你得到了肯定,我为你高兴,但是这只能代表过去,希望你能够继续低调继续奋进,妈妈爱你。”挺感动的。

P:梁静自己是个怎么样的妈妈?

梁静:我应该算是个比较随性的妈妈。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主见的。像我小时候,字写得特别不好,我妈妈就每天逼着我练字,拿戒尺打,我还是学不好。后来是我看到了姐姐的字,发现她的字真的很好看,于是就拿着她的字做字帖练字。其实孩子还是要自己去发现,不能说逼着来的。像我女儿现在在学钢琴,是她自己要求的。我小时候是学画画的,我特别想我女儿学,但问了她好几次,她都摇头。我后来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她不想老师教,就想自己随便画。最近,她自己跑来跟我说,她要找老师学画画。我就赶紧给她報名了。

快问快答

P:这次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当现场报你的名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梁静:现场顿时脑子就空了,不知道怎么反应。我记得我当时是啊了一声,“啊?”。

P:听说你现场还不让别人帮你拿奖杯?

梁静:那天是那个奖杯挺沉的,然后就有人问我,要不要帮你拿奖杯?我就说:“不要,不要”。他们就在那起哄“哇,奖杯都不给别人拿了!”。

P:梁静你有最喜欢吃的东西吗?

梁静:我最喜欢吃甜食,其实我基本上是不挑的,简单来说,我就是个吃货,不上戏还好,还比较瘦,一上戏,三餐正常,外加上在片场不断的吃零食,就胖起来的。

P:有你不吃的东西吗?

梁静:像这次去台湾,他们很热情,上桌就给我们点那些蝎子,虫什么的。那样的我还是不敢吃的。

P:平常累了会干嘛?

梁静:去做足底按摩,还会唱K,这次我们公司周年庆,我还唱了首《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P:听说你女儿对表演特感兴趣,你会支持她吗?

梁静:她在片场看过我们演戏,她跟我说,妈妈,我也要做演员。我不反对她演戏,反正身边有这么多好的资源,干嘛要浪费呢。

年卖千万的小文具店开店哲学 篇4

小王指出,学校旁的小文具店,大多数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夫妻店,但是我更注重店面形象和服务质量,所以率先采用扫码结账和打卡的管理制度。其原因是,我自己也曾经是学生,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如果产品和价格没有区别,肯定愿意选择更规范的门店。在他们看来,到这样的门店消费更加放心,不会担心上当受骗。

这个小小的改变为他带来了很多生意,由于他的操作正规,让大学中很多社团或者学院更愿意与他合作,开业第一年,他就净赚了十几万元,而周边同行最多也就净赚五六万元。

开在车站旁:关键是配送方便

眼见第一家店生意逐渐稳定,小王又在学校附近的车站开了一家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新店。很多人都知道,文具店如果远离目标人群是很难赚到钱的,为什么小王要在车站旁开店呢?

小王表示,我故意选在车站附近,一是人流量大,但这还是其次,关键是交通条件好,方便我直接配送货物。因为当时为了扩宽销量,他主动拜访了周边工业区和两江新区的企业,以“量大价优”和“送货上门”的方式签下包括川仪、大兴药业等多家企业订单,所以新店的选址就是为了方便配送,服务企业客户。

换句话说,小王将第二家店变成了一个中转站,既方便送货,又方便往第一家店送货,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虽然零售业务量很少,但是批发业务量上来了,收入并不低,年收入大约在二三十万元。

开在超市旁:与超市当邻居不愁流量

转年,小王又在重庆北碚区天生桥附近的商圈开了第四家店,面积为520平方米,而店对面就是一家超市。

超市里也有销售文具的,这会不会对小王的生意造成影响呢?小王透露,开店之前,我就知道对面会开一家超市。自己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通过调研之后,我决定还是在超市对面开店。因为一是,考虑到和超市当邻居,附近居民和学生都要在这里购物,出门就是自己的店,所以人流量根本不用愁;二是,货源优势,超市东西虽然便宜,但是由于品牌产品进店要有门槛费、促销费等,对于品牌代理商而言,利润空间低,而我这里没有那么多“门槛费”,销售同样的价格,代理商和我利润都不错,所以代理商更愿意到我这里发货,也就造成我的品种多,价格便宜,自然顾客愿意到店里来消费;三是,价格优势,有时我会赚取厂家或代理商的返点费(返点费比单品销售利润空间高),所以靠超低价销售,甚至是低于成本价销售,自然对顾客有很大吸引力。另外,由于我有5家店,囤货量也大,根本不会亏本。

小王表示,等到秋季开学这家店还将再增加100平方米,主要是为了扩大经营范围,例如人们喜爱的配饰、装饰、工艺品等。因为现在购买文具的顾客,主要以女性为主,她们也是饰品的主要消费群体,这样可以扩大盈利点。另外,饰品的利润空间远比文具要高。

开在停车场旁:为其他门店服务

小王的开店技能也履行了自己为客户方便着想的理念。他新开的第5家店,选址在五一所处,与天生桥店不足千米的距离。这样紧凑的布局,实在令人费解。

小王表示,主要是为顾客着想。过去企业客户来天生桥店,因为停车不方便,常常吃罚单,我专门开个五一所店,只是因为它离停车场近,作为一个接待点,让客户少走点路,所以这家店是我开的5家店中面积最小的,不求赚钱,只求不亏本就行。毕竟企业是自己最大的客户,但企业的采购程序复杂、付款周期较长,许多小店不敢接招,为此他专门注册了公司,为了方便开发票甚至赊账,以此稳固客源。

哲学小故事(精选) 篇5

“画蛇添足”是一个比喻做多余的事、反弄巧成拙的成语。这个成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成语说的是:楚国有一个贵族人家,一次祭礼完毕后,把所用的一杯酒货给了几个门客。几个门客面对着一杯酒,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有个门客想出了一个主意,说:“我有个办法,咱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杯酒。”众门客一致同意,于是就开始各自画蛇。转眼之间,其中一人首先画好了一条蛇。他拿起酒杯正想喝,看见别人还没有画完,便左手拿杯,右手握笔,得意忘形地说:“看这条蛇没有脚,让我给它添上几只。”正当他在给蛇添足时,另一个门客的蛇已经画完,于是从第一个人手里夺了酒杯,大声说:“蛇本无足,你为什么给它添上?”说罢,举杯一口饮尽。画蛇脚的人,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

蛇本来没有脚,可那个自作聪明的人硬给它添上几只脚,结果,从胜利者变成了失败者。这里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就是,客观事物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否则,人为地或主观任意地添枝加叶,歪曲了事物的实际面貌,就必然得到相应的“惩罚”。从广义上说,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怎样的,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差错或认识不足,但决不能主观地、任意地歪曲它。“画蛇添足”虽是一个久远的故事,但在我们现实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有些人在处理问题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不是依据实际情况订计划、想办法,而是自作聪明,任意标新立异,硬把自己的空想强加于客观实际,从而招致工作失误。这与“画蛇添足”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采用主观任意性代替客观实际的哲学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屏除或尽力避免这种思维方法。

2、荆人循表

说起思想僵化,在《吕氏春秋察今》中的“荆人循表”的故事,可谓是典型了。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次楚国和宋国作战。楚国打算偷渡沈河,袭击宋国。于是派人到河岸边,在可以渡过的浅水地方作了标记。后来河突然涨水,已不能徒步渡河了。但是楚国的军队不顾情况的变化,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在深夜里顺着滦河岸边作了标记的地方徒步渡河。河水又湍又急,一下子淹死了1000多人。士兵们惊慌失措,好像房屋倒塌下来一样,大吵大嚷,乱作一团,真是“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这个故事形象地刻画了楚国军队的死板。河不是“死水一潭”,其深浅缓急不会常驻不变,但楚军却只顾循表,当然会铸成大错了。其实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出现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有条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改变,原有的状态就会改变。孙武说得好:“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说来,即具体事物的存在状态,会随着条件变化而改变。如果人们的思想不注意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的变化,不随其改变作出相应的调整,就会使思想脱离实际,造成思想僵化,从而在具体行动中出错。

思想僵化的危害是极大的。人们做事情总是有一定的计划的,而正确的计划只有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这实质上就意味着对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和条件有个正确的认识。但是,客观事物总是变化的,这就要求人们在思想上作出相应的改变,否则就会造成指导思想过时,从而使行动的后果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无论个人和国家都是这样的,就拿国家处理经济问题来说:市场的供求矛盾总是随着具体的条件变化出现各种具体情况,有时是供不应求,有时却是供过于求。如果不注意这些具体的变化,或把针对供不应求采取的经济政策用于供过于求的矛盾状况,或把针对供过于求采取的经济政策用于供不应求的矛盾状况,都会造成经济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当然,解决各种问题要靠各种专业知识,但是,从上述所讲的思想僵化的危害性来看,说明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可以使人们在思维方法上既唯物又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避免犯一般性的思想方法的错误。

3、猫羊相及

众所周知,我国有个成语叫“风马牛不相及”。此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下相及也。”意思是说,你住在北边的齐国,我住在南边的楚国,两地相距十万八千里,即使马牛走失,也达不到对的境内。后人沿用此语作比喻,来说明毫不相干的东西是扯不到一块去的。而这里却说“猫羊”相及,说怪也不怪,猫和羊可相及,可以联系在一起,这是达尔文的伟大发现。“食物链”,是达尔文在论述生物进化的观点时曾提到的一项著名而有趣的发现。他在研究生物时观察到,在养猫愈多的地方,羊也养得愈多。猫和羊有何相干呢?原来羊吃一种三叶草,这种草是靠丸花蜂授粉的,而田鼠为吃这种蜂蜜又往往会破坏蜂窝,所以,田鼠多了,蜂就少,从而三叶草传粉的机会也就少。相反,养猫愈多,田鼠就愈少,丸花蜂因而也就愈多;三叶草传粉机会多了,就能获得好收成;三叶草愈多,牧草充足,喂的羊也自然就愈多了。因此,“猫一田鼠一丸花蜂一三叶草一羊”之间就形成了一根相互联系的生物的食物链。

达尔文所发现的“食物链”,揭示了生物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它表明有许多事物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在客观世界中,不仅有食物链,而且还有其他相互联系的“链条”。从宇宙星系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到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无不处在普遍联系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植物生长总是和一定的阳光、温度、雨露、水分、土壤等相联系。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与一定的社会、学校、家庭影响相联系。人的有机体的各部分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其功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的。

总之,依据客观事实,用唯物辩证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就能使看来互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当然,这不是人为地创造的,而是客观事物原本如此,只不过是被人们正确地认识到了。

4、庖丁解牛

战国时期,魏 国的国君魏惠王有一次来看庖丁宰牛。庖丁是魏国著名的厨师,他解剖牛的时候,手、脚、肩膀、膝盖的动作和刀的响声。同音乐一样有节奏,他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头和肉分割开来,手起刀落,干净利索。魏惠王看后十分惊叹、佩服,便问他:“你的手艺怎么这样高啊?” 庖丁答道:“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我对牛的肉和骨头的结构已经很熟悉了。开始,我眼中所看见的,都是一头头完整的牛。学了三年之后,我看到的就不是一头整牛,哪里是关节,哪里是筋骨,从哪里下刀,需要用多大力气,全部心中有数,我顺着肉和骨头相接的地方,一刀一刀地把它们分开,毫不费力。”他接着说:“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骨头,宰牛的能手可以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只用刀来割内。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几年,解剖了几千头牛,还像新刀一样的锋利,因为肉与骨头之间有一条缝,我看准了它轻轻地把刀插进去,肉就一块一块地落下来。当然,遇到复杂的结构,我也要聚精会神,认认真真,小心翼翼,才能万无一失。”

庖丁解牛,在他的眼中不仅是完整的牛,而且还看到了牛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客观事物中,联系是非常普遍的,有内部的,有外部的,有必然的、有偶然的,有本质的,仑非本质自。之和事物内部的、稳定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就是事物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存在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我们承认与不承认,认识到与没有认识到,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只要条件存在它就必然发挥着作用。因此,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规律,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办容。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要求,同时,在规律面前人们并不是完全的消极被动,我们又可以认识规律,利 用规律来取得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良好效益,这就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庖丁自觉不自觉地在实践中遵循这一基本原理,他知道解牛必须按牛自身的构造出发,不能蛮干,要遵循解牛的规律,而要想解好牛就必须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践,去认识。经过20年的实践,他终于清楚地了解了牛各器官的位置及骨路的特点,认识到了解牛的规律性,于是才能游刃有余,毫不费力地把牛的骨头和肉分割开来了。

5、歧路亡羊

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叫杨朱。有一天,他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动寻找,又来请杨朱的奴仆帮助寻找。杨朱问道:“仅仅丢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邻居说:“村外的岔路太多了,所以人去少了不行。”于是杨朱就让奴仆和邻居一起去找羊。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吧冲邻居垂头丧气地说:“跑丢了,没有找到。”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到呢?”。邻居答道:“岔路太多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谁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所以找不到了。”“原来是这样。”杨朱沉思了好久,半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见他这样,感到非常奇怪,不解地问:“丢了一只羊,并不是一件大事,况且又不是老师的,角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杨来回答说:“我并不是为了一只羊,而是由这件事联想到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如果另们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能专心致志,也会像在岔道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

在这里杨朱阐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原理,也就是识在我们做任何一件工作中,都要注意抓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在同一个事物之中也存在着众多的矛盾,在复杂的矛盾群体中,各种矛盾力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事物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及发展方向。这一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与此相反,其它的、处于次要地位的矛盾则是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它也会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由于容物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力量的关系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分不是凝固的、僵死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地位会发生转化。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以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就一定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而次要矛盾又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所以在把侧重点放在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兼顾次要矛盾的解决。不论是在学习上,还在工作上都是如此。在歧路之羊的典故中,有那么多的岔,如果不分主次,平均分配人力,结果只能徒劳而返。如果分析一下各条路的情况,看看羊最可能从哪条路上跑有重点地去找,找回来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6、纸上谈兵

古人说得好,“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就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知行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如何看待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思想。“纸上谈兵”就是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做法。《史记廉颇商相如列传》是这样讲的: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真可谓熟读兵法。其实,他的父亲早已看穿了他,认为赵括只是死啃书本教条,如果真叫他带兵,“破赵军者必括也。”相如也看出了这一点,说赵括只是徒然能背他父亲的兵书,并不知结合实际运用。可惜赵王不听劝说,还是以赵括为将,抵抗秦军。果然,因赵括死搬教条指挥作战,使40万大军全部覆没,赵括也死于乱箭之中。

这一故事生动地说明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危害性。知道或懂得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只是知,而不知怎样行,则会贻害无穷。有的人只会靠嘴巴卖弄自己的学识,一碰到具体问题就束手无策,于事无补。在范镇的《东斋记事》中就有一个“费铁嘴”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一天,蜀国国王闻知宋朝天兵要进攻蜀国,非常恐惧。朝中的大臣们都在物色能去抵抗天兵的人。此时有一个外号叫“费铁嘴”的人,走到国王面前答话。大家都以为他不光有“识”,而且还有胆量。仔细听着,他却说:“这个事儿,我可绝不敢干。”于是,大家都笑着退朝了。“费铁嘴”只能说.不能干,有什么用呢?所以大家讥笑他。

人类掌握知识或理论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样的理论和知识才具有生命力。人们只有根据复杂多变的具体条件灵活地运用理论和知识,并通过实践进步深化,才能使它成为人类的宝贵财富。再好的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赵括就是因死读兵书,而不懂得如何应用,而兵败身亡的。

7、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是《三国演义》.上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曹操带兵打仗,行军途中,士兵口里冒烟,渴得要命,但是又找不到水。曹操见此情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用马鞭往前面树林一指,说道:“前面就是梅林,树上结了许多又大又酸的果子,可以用来解渴了。”士兵一听是梅子,嘴里分泌出许多唾液,也就不渴了。

这个望梅止渴的故事,更确切地讲应该是听梅止渴,因为事实上没有梅林,大家自然也看不到梅林,只不过听了曹操的一句话。这里所反映的是人的消化系统与梅酸的联系,曹操利用了这种联系,巧妙地为士兵们减轻了干渴的威胁。而这种联系可以用条件反射来解释。

不管人还是动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反射活动进行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种,无条件反射是人及其它一切动物生来具有的反射,是遗传的本能。而条件反射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由动物自身活动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或者说是后天学习来的。比如,食物能引起狗的兴奋,会立即分泌唾液,这是无条件反射。但是如果每次喂食时都给狗以灯光刺激,那么久而久之狗一见到灯光就会分泌唾液。这时感觉到灯光的兴奋点与感觉到食物的兴奋点沟通了起来,这种反射叫条件反射。不管是条件反射还是无条件反射,都是人与其它动物共同具有的。人与其他动物在反射问题上的差别并不在于此。

条件反射是接受外界刺激之后而引起的反射活动。在建立这种反射的时候必然要经过一定的途径。经过眼、耳、鼻、舌、身这样的感觉器官将外界刺激传导到脑所引起的反射,被称为是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与其它动物共同具有的。但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人的意识所需要反映的东西.无论从深度、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动物。第一信号系统不能满足这种反映的需要,因而出现了第二信号系统。也就是借助于语言这一反射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活动。语言抽象地表达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因此人的这种反射的广度、深度都达到了其它动物无法比拟的高度。第一信号系统约反射是具体形象的反射。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则是抽象概括的理性的反映。

人在看到梅林、酸梅时分泌唾液,这是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上的反映。而当人们听到别人讲到梅林,酸梅,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引起了反射,分泌了唾液,这是在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的反映。这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难怪士兵一听到曹操谎称有梅林便不觉那么干渴了。

8、胸有成竹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画家叫文与可,他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清秀逼真,非常出色。文与可学画非常认真,为了画好竹子,他在窗前种了许多青竹,每天都仔细观察竹子的枝叶状态和生长情况,了解竹子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里的形态变化。经过长期的种竹实践和观察、揣摩,他不仅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而且在脑海里形成了各种各样竹子的形象。正因如此,在他动笔作画之前,要画什么样的竹子,怎样构图、着墨,他心中早就有了轮廓,不必费尽心思,反复琢磨,而能一挥而就,挥洒自如,出色地面出各式各样的竹子。因此他的一位朋友赞扬他说:“与可画竹时,胸有成竹。”意思是说文与可在画竹子的时候,完美的竹子形象,早就在他的心里构思好了。

文与可画竹之所以挥毫泼墨自如,方面是由于他本身的国画功底;另一方面则是他长期的观察、实践,这里面就体现着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从必然向自由的发展。必然指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也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自由是指人们对于必然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于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不在于摆脱客观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我们能否认识到,也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它,需要它,只要条件具备,规律都要发挥作用。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某种规律时,在某方面就处于盲目的被支配地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一旦人们认识了某种规律,就可以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客观世界,这时人们就掌握了自由。从整个社会的情况来看,原始人对客观规律知之甚少,所以几乎没有什么自由,现代人掌握了一定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就有了较大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会有越来越大的自由,但是由于客观世界发展的无限性,绝对的、彻底的、脱离必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文与可画竹就有着这样一个从必然向自由的发展过程。他开始画竹时也不是得心应手的,只是机械地临摹竹子的外形。那时对于画竹他还是处于必然王国。为了画好竹,他又种竹又观竹。不仅竹子的一般形态已牢记在心,就是对不同季节竹子枝叶的变化,不同种类竹子的特征也都丁如指掌。这时他对竹的了解就由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画起竹来自然得心应手,胸有成竹了。

9、刻舟求剑

战国时候,有一个楚国人坐船渡江。船正在江中行驶着,他一时疏忽,“扑通”一声,将随身所带的宝剑掉到江里去了。他马上在船舷上落剑的地方.,刻下一个记号,并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在江中行驶了好久,终于靠了岸。他急忙从船上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寻找宝剑。结果,捞了半天什么也没捞到。

这就是著名的“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船是不停地向前走的,剑落在了江心,距离船停靠的岸边已经很远了。在船上刻上记号怎么能找到剑呢?从这里我们必须正确地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物质世界是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绝对的静止,脱离运动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生命有机界直到人类社会,都没有不运动的事物。就运动的基本形式来说,即包括简单的位置移动,场所变更的机械运动,也包括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有各个生物体自身变化的新陈代谢运动,也有以社会基本矛盾的出现、激化、解决为标志的社会运动。运动是普遍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与不承认这种绝对的运动是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那么对于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讲又有静止的一面,比如一个人就其外形来看,一段时间内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件家具放在屋子里与其它东西相比较也没有位置的变化。我们坐在船里船在动而我们没有离开座位半步。承认这种一定条件下的静止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无法使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但是这种静止只是相对的,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虽然一个人在一段时间没有大的变化,但这只不过是没有质变,量的变化总是有的;一件家具放在屋里没有位置的变化,但它有内部的分子运动;我们坐在船上相互之间没有位置移动,但相对于岸上的参照物仍然在运动。因此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个楚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只要自己坐的位置不动,其它条件也一定不动,结果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宝剑了。

10、郑人买履

春秋时期,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去买鞋穿,于是,他先把脚的长短量了一下,记下了一个尺码,可是他在临走时粗心大意,竞把尺码忘在家中。到了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忽然想起尺码的事,于是就对卖畦的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码拿来再买。”说完就往家里跑。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又急急忙忙地返回集市上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偏偏要回家去拿尺码呢?”他却振振有词地答道:“我量的尺码是非常准的,用脚哪有尺码准确呢?”

这个“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非常深刻地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主要是不理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而把理性认识绝对化。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开始只是接触和了解这一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外部特征,这是感性认识,是直观的、片面的。在我们不断地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感性认识不断积累和反复,于是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正确反映了这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这个认识就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单凭感官无法完成的.认识,这个认识已不是对于事物表面的外部联系的认识;而是能够指导实践活动的经过抽象思维而形成的认识了。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成功率极低,但如果只注重理论而不从实际出发,不相信产生理性认识的实际,那就会步入教条主义的歧途。这个郑国人白白地跑了两趟,只相信自己量出来的尺码,却不相信产生这个尺码的自己的脚,实际上就是犯了这种教条主义的错误。实际生活中,仍然有人在重犯郑人买履的错误,他们轻视或否认感性认识,不从实际出发、不调查研究,只是从本本出发。不是把马列主义当作行动的指南而是当作教条,当成包医百病的药方,不问时间、地点、条件而生搬硬套,而对于本本上没有提到的事情则一筹莫展。这种教条主义实质上抽去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扼杀了真理,是必须屏弃的

其他回答(2)

请跟我读┃万 3级 2010-12-12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 7不入虎穴,耶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的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

上一篇:5G时代让生活更精彩下一篇:语文教材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