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尘肺病

2024-07-20

煤矿尘肺病(精选9篇)

煤矿尘肺病 篇1

0 引言

煤尘产生于煤矿采掘生产、运输、破碎、洗选过程中, 漂浮在作业环境的空气中, 附着沉积于作业环境中的设备、管线、巷壁、底板等物体上, 劳动者长期接触会伴随呼吸深达肺部并引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血等尘肺病症状和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一旦发病很难治愈。为维护职工健康权益, 候村煤矿在煤尘防治过程中, 对煤尘综合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实践探讨研究, 综合调查分析了全县煤矿尘肺病发病现状及原因, 提出了尘肺病防治重在煤尘防治的理念, 得出了防治尘肺病关键在于加强煤尘源头治理工作的结论。

1 粉尘危害的严重性

粉尘, 一般指矿物开采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细固体集合体, 它或沉积于井巷四壁, 或悬浮于井巷空间。煤炭生产, 从矿井开拓、巷道支护、产煤过程到煤炭运输, 均伴有大量粉尘产生, 它污染生产环境, 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其危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a) 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采、掘等粉尘作业环境, 若矿尘在空间达到较高的浓度, 影响视野, 使工作效率降低, 操作中容易造成人身事故;b) 会增加成本投入。粉尘会加剧设备磨损, 缩短设备使用年限, 影响精密仪器精度, 增加成本投入;c)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长期从事采掘和粉尘作业环境的职工, 能引起职业病—尘肺病。

2 尘肺病症状及发病现状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使肺组织发生纤维化, 导致尘肺病[1]。尘肺病是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为主, 此外还有喘息、咯血及某些全身症状。呼吸困难是尘肺病的固有症状, 如发生合并症则更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程度, 导致心肺功能代谢失常以致衰竭, 这也是尘肺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截止2013年本县煤矿尘肺病确诊共42起, 确诊人员多从事过采掘作业面、清煤工、支护工、爆破工等接尘工种, 有些员工虽然已调离工作面岗位多年还被检查确诊, 实在令人痛心和惋惜, 也警示我们尘肺病防治工作必须从现在做起, 从现场做起, 从接尘之日做起, 加强源头治理和环境治理, 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3 候村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为降低井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保护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 候村煤矿结合矿井实际采取了有效的防尘措施, 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a) 明确职责, 加强制度管理。根据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职业危害严重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职业病防治五年规划的同时, 每年及时修订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实施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b) 警示教育, 提高防范意识。按规定, 在采掘面等职业危害严重场所设置了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牌版。2014年培训新上岗员工48人, 对从业人员专项培训1 145人, 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均参加了职业卫生培训, 持证上岗。通过警示、公告告知及培训教育, 提高了从业人员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

c) 检测评价, 促进粉尘防治。每年及时与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定委托合同, 按规定周期频次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定期检测评价工作。将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时公开公告, 并根据检测报告所提建议加强对作业场所的洒水防尘工作。2014年对粉尘四样、有害气体、噪音、高温共10个项目开展了监测评价工作。全年取样监测共计31次, 监测点数164个,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为97%, 粉尘检测达标率为95%;

d) 检查诊断, 加强健康监护。每年年初为生产线从业人员更新完善健康监护档案, 在前半年及时辨识职业危害、制定职业健康检查计划, 后半年, 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检查体检机构开展对接触职业危害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2013年—2014年职业健康检查999人, 其中在岗检查979人、离岗20人, 复查观察对象158人, 职业病人定期复查11人。通过全面检查, 摸清了全员职业健康现状, 及时书面告知劳动者健康检查结果, 方便治疗和今后的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妥善落实职业病人的调岗安置工作;

e) 自查自纠, 加强设施防护。结合实际, 经分析比较, 及时选型进购, 在综采面、回风巷、运输皮带机头安装了一批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经常检查维护, 督促队组加强使用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多次联系厂家到矿指导检修维护工作, 确保了良好状态和正常运行, 加强了相关场所的粉尘防治工作, 为今后加强粉尘防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4 粉尘危害防治工作中存在问题

职业病人数量多, 发病率居高不下[2]。2014年沁水县尘肺病患病人数累计达25人。经分析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a) 部分干部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治意识淡薄, 不能主动积极加强粉尘防治工作;

b)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设施配备不足, 不能扎实开展职业危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c) 综合防尘治本措施未达到有效落实, 采掘面时常存在粉尘超标作业行为;

d)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投入不足, 特别是原先进购采掘机械内外喷雾设施不完善, 喷雾降尘效果差, 需更新改造或完善喷雾设施。

5 职业病防治的对策措施

a) 加强职业病案例培训教育, 提高员工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b) 需主体企业、矿部大力支持, 为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管理人员和办公设施, 以便加强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c) 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及职业病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并严格落实考核;d) 结合实际制定矿井粉尘防治标准及检查考核规定, 明确防治、监管部门的职责, 加强对粉尘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 改善促进设施防护和个体防护工作;e) 引进技术先进、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切实落实煤层注水、湿式钻眼、潮料喷浆、高压喷雾等粉尘防治综合措施, 提高粉尘防治效果;f) 明确职责, 制定专职部门, 按规定开展职业病人的康复治疗和定期检查工作;g) 按标准要求, 统筹兼顾, 整体推进, 全面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6 结语

尘肺病的防治关键在于粉尘治理, 而防尘工作的根本还在于作业场所煤尘的源头治理。需要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加强执法检查应与技术指导相结合, 要提高企业干部职工职业健康的意识, 全员参与综合治理, 加大投资, 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进一步推行落实好煤层注水、湿式钻眼、水泡泥、高压喷雾、潮料喷浆等综合防尘措施, 才能最终减少粉尘危害, 切实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士峰.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第二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1.

[2]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 (2010-2015年) 的通知[EB/OL].2010-11-22.http://www.shanxigov.cn/n16/n1203/n1866/n5130/n31265/14170004.html.

煤矿尘肺病 篇2

一、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对此病世界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中有13种尘肺病,在我市以煤工尘肺、硅肺多见。矿山开采、陶瓷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和工种易患尘肺病。

尘肺病按照病情发展、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三期。其普遍症状是胸闷、胸痛、气短、咳嗽、全身无力,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病人由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呼吸衰竭等。

二、怎样预防尘肺病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1)设计时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者控制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产生;

(2)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当尽可能密闭,并与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

(3)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4)对于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该考虑湿式作业。

(5)存在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应该为工人佩戴防尘护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三、粉尘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1、上岗前体检可以发现劳动者有无从事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症,源头上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2、在岗体检除可发现职业禁忌症外,还可早期发现尘肺病病人或疑似尘肺病病人,使其及早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以延缓尘肺病的进展。

3、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在停止接触粉尘时的健康状况。

煤矿尘肺病的预防及治理对策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 共收住煤炭尘肺病患者60例, 经X线检查确诊。男性57例, 女性3例, 年龄26~78岁, 平均46.5岁。接触粉尘工龄2~37年, 平均18年。一期尘肺34例, 二期尘肺16例, 三期尘肺10例。咳嗽咳痰51例 (85%) , 胸痛22例 (36.7%) , 咯血36例 (60%) , 呼吸困难39例 (65%) 。肺功能障碍52例 (86.7%) , 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5例 (25%) ,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7例 (45%) , 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10例 (16.7%) , 肺功能正常者8例 (13.3%) 。见表1。

1.2 尘肺并发症

并发肺部感染53例, 自发性气胸15例, 肺结核22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9例, 肺气肿20例, 呼吸衰竭7例, 其他肺外疾病例9例。

2 治疗方法

尘肺病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 根治手段是肺移植, 但受医疗条件限制, 此项技术无法实现, 只能针对患者肺功能情况采取综合治疗, 目的在于延缓病情发展, 延长患者生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首先使患者迅速脱离粉尘作业环境, 再以减轻患者症状为前提。

临床上多采用克矽平、柠檬酸铝等药物, 有效对抗肺纤维化, 延缓肺纤维化速度, 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近年来, 大容量肺灌洗治疗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症状。此项技术能将呼吸系统中沉积的粉尘颗粒有效清除, 缓解了气道堵塞所带来的喘憋、胸闷、胸痛等症状, 改善呼吸功能, 并起到一定控制感染作用, 同时能将一些有害细胞因子与肺内分泌物排出, 起到了较好治疗效果。肺部感染是尘肺最常见并发症, 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时候, 积极给予正规抗生素抗炎治疗;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可雾化吸入治疗, 帮助患者拍背咳痰, 必要时给予人工吸痰。当患者并发肺结核时, 正规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如有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时, 及时解除肺内压力, 减轻右心室负荷, 必要时给予强心利尿, 吸氧等治疗。其他肺外疾病, 可根据实际情况, 决定治疗方案, 向患者宣传戒烟重要性, 同时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 适当锻炼, 增强机体免疫力。

3 预防措施

尘肺病是公认无法根治的职业病, 给患者、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故尘肺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粉尘颗粒是尘肺病的根本病因, 故严格控制粉尘颗粒的浓度, 并达到国家规定范围之内, 就能方便有效预防尘肺病。下面阐述了以下几点建议:

3.1 工程防护

①煤矿工人长期地下作业, 故地下环境通风排尘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主要使用全矿通风, 将巷道作为通风管道, 进风口设置为主井口, 出风口设置为副井口, 用高压离心机向外抽出粉尘。随着风速提高, 粉尘浓度逐渐下降, 但风速过大时, 粉尘浓度会因为扬尘而再次升高, 故最应设置最佳风速。②保持工程环境合理湿度。在爆破作业后, 除了产生大量浓烟外, 还有较多煤炭粉尘, 对作业工人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当煤矿爆破后, 或者碳车运输工程中, 采用喷雾洒水或者供水管道直接喷洒, 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粉尘颗粒。③对尚未开采的煤矿, 可在煤层中打注水钻孔, 将湿润剂加入水中, 再注入注水钻孔, 液体会沿着注水孔向煤层内部渗透, 可湿润煤体, 当开采时粉尘颗粒数量会大大减少, 做到降低空气中粉尘含量的目的, 但是, 应该注意, 良好的煤炭质量才能使用此方法。④积极推广机械化、自动化装置, 可实现自动遥控操作, 避免了作业人员与粉尘颗粒直接接触的机会, 还可以学习新技术, 尽量采用产生粉尘颗粒较少生产技术, 同时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全面综合处理。

3.2 环境监控

企业应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企业内部职业病防护计划, 并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宣传, 引导作业人员树立良好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定期维护各种设施, 对落后、无用设备给予淘汰, 并及时购买新设备, 同时环境保护监管部门应加大审查力度, 履行岗位职责, 评价企业环境、卫生条件、组织管理水平以及防护设施等。

3.3 健康监控

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才能承担相应职业病监控责任, 而及时完善的健康监护, 可以最大程度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做到早发现, 早处理, 把职业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作业人员可在就业前做健康评定, 就业期间定期体检, 离岗时再做健康评定, 同时职业病检测机构在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时也会按照相关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并出具具有法律意义的医学证明, 同时通知企业及作业人员, 最大程度保护了操作者的合法权利。

3.4 个人防护

受工艺、环境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制约, 目前职业卫生标准内的安全粉尘作业还不能完全实现, 作业人员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企业应该大力宣传相应卫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及职业病危害。只有作业人员本身对职业病有了基础、正确了解, 认识到职业病危害, 才能主动、自觉地重视自我保护;同时卫生监管部门应向企业宣传职业病预防为主方针, 引起企业足够重视, 在企业内部宣传戒烟等, 都是有效措施。

4 讨论

尘肺病是我国一种常见严重职业病, 由于患者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并在肺内大量沉积导致肺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 致残率很高, 目前没有全面有效治疗手段, 给患者带来极大身心痛苦, 我国尤以煤矿尘肺病最为多见[1]。治疗方面, 积极对抗肺纤维化, 同时使用大容量肺灌洗术, 延缓病情恶化, 同时给予抗生素、吸氧、雾化、抗结核等对症治疗, 积极防治并发症。预防上, 引进新技术、新材料, 减少粉尘颗粒生成与吸入[2,3];宣传职业病危害, 引起作业人员足够重视, 并树立起积极、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环保部门对企业严格监管, 督促企业对作业人员健康的重视, 定期体检, 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应严肃处理。当发现确诊或疑似职业病患者时, 职业病检测机构应及时上报, 维护作业人员合法权益[4,5]。

参考文献

[1]周国利.173例尘肺病综合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 2007, 29 (11) :72-74.

[2]牛国强.56例尘肺病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3) :54.

[3]曹殿凤.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尘肺病疗效观察[J].第十八届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1, 20 (11) :197-200.

[4]马骏.尘肺病的预防措施[J].职业病诊断与临床, 2011, 27 (3) :369-374.

尘肺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篇4

尘肺的规范名称是肺尘埃沉着病,该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瘢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尘肺大部分为无机尘肺。吸入有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如棉尘肺、农民肺等。

尘肺的治疗是以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为主,防止并发症会延缓尘肺的进展。

1、对症治疗和并发病的治疗

尘肺确诊之后,就应调离粉尘作业岗位,病情较重者应休息或安排疗养,在冬春两季要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在医疗监护下工作或休息、组织作保健体操、太极拳等活动,以增强体质。给予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积极预防、发现和治疗并发病,待别是预防和治疗结核病极为重要。

2、药物治疗

(1)常用药物:克矽平、汉防己甲素及铝制剂,可延缓尘肺的进展。

(2)中医中药治疗:主要有行气活血、清肺润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肺通气功能和延缓肺纤维化进展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川芎嗪、丹参酮注射液,银杏叶制剂、痰热清等。

3、手术介入治疗

尘肺病理为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肺功能下降,对尘肺合并结核球,其他肺组织纤维化轻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结核球;对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肺大疱,严重影响肺功能者,不适合手术治疗。近年来,不少医疗单位开展肺灌洗术,肺灌洗适合于近期大量接触粉尘且矽肺一期以下患者,不适合矽肺二期及有严重合并症患者。

★ 肺炎有哪些饮食治疗方法

★ 季节性鼻炎怎么治疗有什么方法

★ 双肾结石怎么治疗方法有哪些

★ 寻常疣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 肺癌要怎么治疗有哪些有效治疗方法

★ 治疗龋齿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 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有哪些

★ 急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煤矿尘肺病 篇5

关键词:省级煤矿,尘肺病,分析

龙岩市煤炭资源丰富。从事煤炭开采的5家省级煤矿的作业工人有数千人。长期以来5家省级煤矿对从事接尘的作业工人定期职业健康检查较规范, 每3~4年进行一次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2012年该公司又委托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5家省级煤矿1 539人的一线作业工人进行在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现将本次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龙岩市新罗区所属省级企业有5家煤矿分别为田螺形、坑柄、苏一、苏二、翠屏山煤矿等 (以下依次简称甲矿、乙矿、丙矿、丁矿、戊矿) , 2012年有1 539人的一线接尘工人进行在岗职业健康检查, 平均年龄 (43.08±6.77) 岁, 全部为男性。

1.2 方法

本次由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职从事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和配有专用流动车载式拍高仟伏胸片的X线车分别到5家省级煤矿进行在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按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本次诊断依据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 诊断结果以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尘肺病诊断小组确诊的尘肺病例, 导入Excel进行汇总、统计。以各煤矿实际登记接尘工龄、接尘时间至发病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接受委托后龙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5月18至6月27日对5家省级煤矿井下接尘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本次共检查1 539例, 诊断出尘肺病有242例, 其中壹期尘肺181例, 贰期尘肺53例, 叁期尘肺8例;各煤矿检查人数及其各期尘肺病检查结果见表1。

2.2 尘肺病接尘年龄

5家省级煤矿尘肺发病的作业工人接尘初始年龄详见表2。总接尘初始年龄乙矿30.65岁, 依次为甲矿、丁矿、丙矿、戊矿, 经统计学比较, 总初始接尘年龄戊矿与乙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1, P<0.05) ;各期尘肺病的初始接尘年龄比较, 戊矿与乙矿壹期尘肺接尘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4, P<0.05) , 其余5家省级煤矿贰期 (叁期病例少未比较) 尘肺病接尘初始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发病年龄

5家省级煤矿尘肺病发病的年龄分布, 由表3可见不同煤矿尘肺病发病的年龄分布最早的是乙矿, 依次为丙矿、戊矿、丁矿和甲矿, 经统计学比较, 尘肺病发病的年龄甲矿与乙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2, P<0.05) ;壹期尘肺病发病年龄比较, 甲矿与乙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7, P<0.05) , 其余5家省级煤矿和贰期 (叁期病例少未比较) 尘肺病发病年龄未统计学意义。

2.4 发病工龄

5家省级煤矿在职尘肺病发病工龄, 由表4可见甲矿患病工龄稍长, 依次为乙矿、丁矿、丙矿、戊矿;经统计学比较甲矿与戊矿的发病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5, P<0.05) ;其他各矿壹、贰期 (叁期病例少未比较) 尘肺病发病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和调查龙岩市区内5家省级煤矿, 各煤矿开采已达50~60年, 近年各矿井下作业人员自主招收, 以龙岩市及福建周边省份的农民工为主。通过本次检查结果分析该公司5家省级煤矿尘肺病的发病具有以下特点: (1) 按自述和检查结果记录本次接尘年龄较大, 各矿总接尘年龄在30~34岁间。 (2) 尘肺病的发病年龄较小, 根据龙岩市2005-2011年龙岩市CDC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统计, 煤工尘肺49~50岁左右, 本次调查尘肺发病在43~45岁间, 比以前提早5~7年。 (3) 尘肺病发病工龄较短, 根据龙岩市CDC上报国家信息系统统计, 煤工尘肺平均发病工龄为22年, 本调查尘肺发病工龄在10~12年间, 比以往提前10年左右。 (4) 尘肺病各期发病年龄分布集中在44岁左右。根据上述发病特点, 笔者认为: (1) 接尘年龄偏大:一是近年大多企业存在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 而招煤矿工人更难, 因此招来采矿工年龄偏大, 二是部分人员在其他矿井采矿或有从事其他接尘的行业, 如建材、冶金等, 存在主述职业史不明等问题。 (2) 发病年龄较小和工龄较短, 可能存在:一是部分作业工人在其他矿井从事采煤业或其他企业接触粉尘多年, 而招聘时未进行上岗前体检或未进行高仟伏体检, 二是部分工人可能得了尘肺病或接触粉尘多年后可能病情将逐渐演变发展为尘肺病而招聘入矿, 招聘入矿后又在一线接触煤矽尘, 三是煤矿井下环境较差, 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未能完全进行湿式作业, 个人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或煤矿井下虽有开展粉尘防护措施, 但仍有部分煤矿通风设备、防尘设施设备较简陋等, 存在生产性粉尘浓度偏高, 而出现接尘患尘肺病发病工龄偏短的现象。 (3) 发病年龄分布较集中:一是以农民工为主, 大部分原生活在落后贫穷的地区, 为了生活, 邀请年龄相近的伙伴一起到技术含量不高的采矿岗位就业, 这些工人极其缺乏个人防护的意识;二是没有进行入岗前, 亦没有进行在岗期间的体检, 导致很多矿区工人并发结核或有其他接触粉尘的职业禁忌证, 这些人没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三是农民工流动性强, 未能进行严格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和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因此, 应对采矿企业“三级预防”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 对招进矿的员工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对作业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改革工艺、全面做到湿式作业, 从而降低或消除作业场所粉尘的危害, 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对劳动者应进行上岗前、在岗时、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使之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瑞芝.2009年天津市389例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0, 28 (8) :640.

[2]尹萸.2003年全国尘肺病报告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 2005, 32 (5) :20-23.

[3]连理云, 王桂华.龙岩市1999-2003年尘肺病发病情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5, 21 (3) :360-361.

煤矿尘肺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煤工尘肺, 均为男性, 年龄40岁~65岁, 平均53岁;病程5年~20年;均有煤尘接触史。5例院外曾诊断为肺炎, 抗感染效果不明显。1例曾诊断为间质性肺炎。18例病人表现为进行呼吸困难、咳嗽、咳灰黑痰, 乏力、盗汗2例, 消瘦6例, 肺部湿罗音4例, 发绀10例, 肺功能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中度下降、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阴影。单纯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结节影。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快速诱导全身静脉复合麻醉[4]。术前日晚口服地西泮5 mg~10 mg, 术前30 min地西泮10 mg, 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诱导药物为:咪达唑仑0.1 mg/kg, 异丙酚1 mg/kg, 维库溴铵0.08 mg/kg, 芬太尼3 g/kg, 琥珀胆碱1.5 mg/kg ~2.0 mg/kg, 注药后, 待病人意识消失, 肌肉松弛满意, 插入左型双腔空支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导管就位准确, 双肺分隔满意后, 一侧肺纯氧通气, 一侧肺反复灌洗。麻醉维持配制异丙酚复合液60 mL (复合液中异丙酚400 mg+维库溴铵16 mg) , 以异丙酚4 mg/ (kg·h) ~12 mg/ (kg·h) 即50 μg/ (kg·min) 的速度用微量泵持续输注, 术中根据病人循环系统情况和麻醉深浅调整麻醉药注入剂量及 (或) 单次追加麻醉药。按照《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医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5]灌洗。

2 结果

本组病人32例双肺同期灌洗, 3例单肺分期灌洗。术后1 d或2 d病人即感到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咳出灰黑痰, 感觉呼吸轻松;心情愉快, 体质体力明显增强。胸部X线片术后较术前两肺弥漫性结节阴影密度明显减少, 肺组织透过性明显增强。CT片示术后肺纹理明显增强, 结节阴影密度明显降低。术后病人肺通气功能显著改善, 弥散量明显增强, 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 见表1。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宣教

病人虽然都是公费治疗, 但均担心手术失败。因此, 护理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肺灌洗术的基本方法、优点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术中配合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3.1.2 低流量吸氧

术前持续低流量吸氧可缓解呼吸及缺氧症状。

3.1.3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

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手压下胸腹部, 深吸气后用力自肺的深部咳出) 和呼吸操锻炼[6], 以利于灌洗后肺功能的恢复和肺部分泌物的排出。

3.1.4 完善术前检查

包括胸部X线片、胸部CT、肺功能、血气分析、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 询问有无麻醉药过敏。

3.1.5 术前保证充足睡眠

术晨禁食水, 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SpO2) 。术前30 min给地西泮10 mg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

3.2 术中护理

3.2.1 术中准备

病人取平卧位, 建立2条静脉通路, 一条静脉通路补液, 另一条静脉通路行静脉复合麻醉输入麻醉药。准备灌洗用具, 将灌洗液加温至37 ℃。

3.2.2 术中配合

配合麻醉师诱导麻醉, 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确定两肺分隔满意后进行灌洗。灌洗液为37 ℃无菌生理盐水。灌洗液量每次1 000 mL~1 500 mL。每次灌入时间1 min~2 min, 引流时间2 min~3 min, 每侧肺灌洗15次~20次, 灌洗总量1 L~2 L, 以灌洗回收液由灰黑色变成无色澄清为止。于第3次、第6次、第9次引流末或监测的SpO2下降时以及每侧肺灌洗完毕应用另一台麻醉机连接双腔管灌洗侧, 通过手控气囊间歇纯氧正压通气, 进行纯氧正压通气交替负压吸引 (简称加压吸引) , 其频率与机械通气同步, 最大压力每次4 kPa~5 kPa, 正压通气3次~5次后负压吸引。加入灌洗液准确无误, 收集灌洗引流液, 记录灌洗次数、出入量、肺内残留量、引流液的色泽、混浊程度等, 保存好灌洗回收液。术中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及时采集血气标本, 立即送检, 并做好穿刺部位的按压。观察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自主呼吸及肌张力恢复等, 拔管, 回监护室。

3.3 术后护理

3.3.1 饮食护理

术后6 h~8 h后鼓励病人进食。

3.3.2 保持呼吸道畅通

术后取平卧位鼓励并协助病人深呼吸、咳嗽, 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咳出, 并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对于体质虚弱、痰液黏稠的病人, 可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 每日2次, 协助病人翻身叩背,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改善病人的肺通气功能。给予面罩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SpO2、呼吸频率、节律, 根据SpO2及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调节吸氧浓度和停氧时间, 并做好记录。

3.3.3 控制肺部感染

术后当日病人进入安装有准层流净化装置及医用空气消毒机的重症监护病房,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3 d~5 d。术后第1天, 根据病人肌力、血钾、血钠情况, 适当补充电解质, 常规口服氯化钾片3 d。生命体征平稳后, 病人进入普通病房,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含氯消毒液拖地, 擦拭门窗,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增强肺免疫功能。

3.3.4 术后复查

复查胸部X线片、肺功能、血气分析变化及胸部CT。

3.3.5 康复指导

进入康复期, 运用有效的应对要领, 提高康复期自我保健能力, 戒烟。出院后要加强营养, 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房间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加强自身防护, 减少感染机会。一旦出现感染症状, 及早就医, 控制病情。加强肺功能锻炼, 建议调离原从事的有害粉尘作业工作岗位。

4 小结

在WLL治疗过程中, 由于术前的充分准备, 医患良好的沟通, 正确有效的护理, 术中病人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均在短期内缓解出院。

关键词:全肺灌洗,护理,尘肺

参考文献

[1]路淑娟.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尘肺的护理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 10 (4) :532-533.

[2]谭玉林, 陈简超.护理干预对治疗尘肺肺灌洗术病人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06, 22 (18) :1454-1455.

[3]张玉香.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病人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6) :24-25.

[4]陈志远, 张志浩, 车审言, 等.规范的大容量肺灌洗术治疗肺病[J].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 (40) :2856-2858.

长春市尘肺病死因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长春市尘肺病死亡病例, 资料来自长春市196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尘肺病死亡报告资料。根据尘肺病例卡上的项目计算死亡年龄及病程, 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长春市历年尘肺病死亡构成

1960~2006年长春市共诊断尘肺病1 106例, 死亡285例, 长春市历年尘肺病死亡构成见表1。

2.2 不同年代尘肺病死亡情况

长春市尘肺病共死亡285例, 死亡年龄最小30.58岁, 最大87.75岁, 平均死亡年龄64.22岁;病程最短0.08年, 最长39.75年, 平均病程10.46年。在80年代至90年代尘肺病死亡例数最多, 从60年代到2006年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病程均有增高趋势。 (表2)

2.3 长春市各种尘肺病发病及死亡情况

长春市各种尘肺病中发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陶工尘肺病、矽肺病、石棉肺病;各种尘肺病中病死率居前3位的是石棉肺病、陶工尘肺病、铸工尘肺病。 (表3)

2.4 不同年代尘肺病人死因构成

长春市尘肺病患者死因构成中主要死因是尘肺, 各年代死因构成不同, 不同年代尘肺病死因构成见表4。

3 讨论

目前, 我国是尘肺病发病的大国, 尘肺病人数和接触粉尘作业人数都居世界首位[1]。据报道, 我国平均每年增加职业病患者1.5万人左右, 其中新增尘肺病1.2万人左右[2]。尘肺病是发病例数最多的职业病, 严重危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1960~2006年长春市累计发生尘肺病1 106例, 死亡285例, 病死率为25.77%, 其中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均以Ⅰ期尘肺病为最多, 但Ⅲ期尘肺病的病死率最高, 达到54.29%, 远远高于Ⅰ期和Ⅱ期。可见加强尘肺病患者监护, 延缓尘肺病进展, 是延长尘肺病患者寿命, 降低尘肺病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本次调查结果, 从60年代到2006年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病程都有增加趋势, 此结果与付毅的报道一致[3]。平均死亡年龄由45.82岁增高到73.22岁, 在46年间平均死亡年龄增加27.4岁 (表2) 。平均病程由60年代的3.56年延长到13.35年, 平均病程增加了9.79年, 其原因是由于国家和政府对尘肺病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视, 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尘肺病防治工作步入正规, 同时医疗水平和尘肺病患者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也是尘肺病患者延长存活年限、延长寿命的重要原因。

长春市尘肺病发病例数最多的是陶工尘肺, 发病369例, 且陶工尘肺病的病死率高, 达到32.79%;矽肺病的平均死亡年龄最短60.37岁;石棉肺的病死率高, 达到32.88%, 平均病程最短6.59年, 病程进展快。石棉肺、陶工尘肺和矽肺是长春市危害严重的尘肺病, 也是长春市尘肺病防治的工作重点。

尘肺患者的主要死因是尘肺, 这与陈元华等报道的结果一致[4]。各年代主要死因不同, 60~70年代主要死因是肺心病、肺结核和肺癌, 80年代主要死因是肺心病和肺癌, 90年代主要死因是尘肺和肺心病。针对不同时期的尘肺病主要死因, 应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防止病情恶化, 促进尘肺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樊晶光, 杨力.我国粉尘职业危害防治进展[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4, 5:20-22.

[2]李涛, 张敏, 李德鸿, 等.中国职业卫生发展现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4, 30 (2) :1-3.

[3]付毅.尘肺死亡病例346例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6, 21 (3) :207-208.

我国尘肺病的现状及其治疗 篇8

建国以来,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尘肺病人的心身健康和治疗,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疗养院和职业病防治机构, 积极开展尘肺病的研究和临床治疗, 定期安排病人疗养, 使许多尘肺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然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伴随非公经济的发展, 乡镇企业中土煤窑、小水泥、板材、耐火等个体或集体小企业尘肺发病明显上升, 出现有急性矽肺和死亡病例。私营企业主隐瞒粉尘浓度、侵害工人职业危害知情权、隐瞒病情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尘肺治疗等问题一直得不到保障, 进而引发群体事件, 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如2008年安徽凤阳矽肺事件, 2009年郑州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 2010年云南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矽肺病人事件等等。

目前, 尘肺已成为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职业病。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我国约有65万尘肺病人, 其中煤工尘肺和矽肺约占85%~90%, 因尘肺病死亡者约有20万人, 每年还陆续发生1~1.5万尘肺新病例。此外, 疑似尘肺接近百万。

二、尘肺治疗的意义

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一旦患有尘肺, 尤其发展到晚期时非常痛苦。尘肺病变是进行性、不可逆的, 在发病过程中病人常常出现一些合并症, 如肺结核、气胸、肺癌等。积极开展尘肺病人的康复治疗和身心健康监护, 对于改善病人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控制或延缓尘肺病变的持续进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995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 (ILO)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就曾提出“ILO/WHO全球消除矽肺国际规划”, 要求各国政府采取实际行动实现消除尘肺的近期目标 (2015年前明显降低矽肺发病率) 和远期目标 (2025年前基本消除矽肺) 。上世纪末, 卫生部也曾组织有关专家提出消除尘肺的行动规划和具体措施。然而至今未能完全实现, 尘肺新病例仍不断发生, 现存尘肺病人也未能得到全面治疗。与此同时, 近年来由于尘肺病误诊等事件时有发生, 防治尘肺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三、尘肺治疗的开展与展望

作为一种进行性慢性疾病, 尘肺不像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病 (如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等) 那样能在短期内看到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一般需要持续几年的长期治疗才能获得较明显的疗效。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政府就组织有关厂、矿尘肺病人进行疗养, 应用中医中药、气功、呼吸保健操等手段积极治疗。20世纪70年代初, 又积极开展尘肺病治疗的药物筛选研究和临床新药研究,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尘肺病治疗的新药也相继出现。

目前我国尘肺治疗的手段, 除了一般的对症治疗和定期疗养、呼吸保健操、中医太极拳、气功等健身疗法以及服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生津润肺、软坚散结等中药外, 不少职业病医疗机构自20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采用小容量肺灌洗和双侧肺大容量肺灌洗等手段治疗尘肺。此外, 一些医疗机构还采用多年来研究发现的几种抗尘肺纤维化的药物来治疗尘肺, 对改善病人症状, 抑制和稳定尘肺病变的发展具有不错的疗效。

乐山市尘肺病发生状况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乐山市国有及民营工业企业, 2005—2007年新诊断尘肺病例 (包括已退休职工) 。尘肺病晋级病例不在本文分析范围。

1.2 方法

按照GBZ 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规定, 收集相关资料, 由获得尘肺诊断资质的4名医生集体阅片, 按照GB5906-2000《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分期、分形态进行尘肺病诊断, 确认本次尘肺病诊断是首次诊断。

2 结果

2.1 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2005—2007年乐山市新诊断尘肺病共计415例, 其中国营企业301例, 占72.53%;民营企业114例, 占27.47%。在岗职工89例, 占21.45%;退休职工326例, 占78.55%。在退休职工尘肺病例中有92.33%是来自国营企业, 这是由于国营企业退休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遗留问题集中在这几年得到解决所致;民营企业尘肺病例中78.10%是在岗职工。

2.2 行业分布

新诊断尘肺病例分布在3个工业系统, 煤炭系统403例, 占97.11%;建材系统8例, 占1.93%;铁道系统4例, 占0.96%, 其中3例是原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工程兵。与1949—1998年四川省尘肺病例[1]的行业分布比较, 乐山市煤炭系统尘肺病例的构成比明显提高, 而建材系统和铁道系统尘肺病例的构成比却明显降低。见表1。

2.3 尘肺病的期别构成

在新诊断的尘肺病例中, Ⅰ期尘肺264例, 占63.61%, Ⅱ期尘肺141例, 占33.98%;Ⅲ期尘肺10例, 占2.41%。在行业中, 煤炭系统有Ⅰ期尘肺258例, Ⅱ期尘肺137例, Ⅲ期尘肺8例;建材系统有Ⅰ期尘肺2例, Ⅱ期尘肺4例, Ⅲ期尘肺2例;铁道系统有Ⅰ期尘肺4例。在不同行业中不同期别的尘肺构成见表2。

2.4 发病年龄和发病工龄

新诊断尘肺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54.21岁, 其中煤炭系统50.91岁, 建材系统57.13岁, 铁道系统57岁。新诊断的尘肺病例平均发病工龄22.06a, 其中煤炭系统22.33a, 建材系统16.63a, 铁道系统9a;铁道系统的4例尘肺病, 3例来自原解放军铁道兵部队, 在部队工作3~10a后转业到地方从事非接尘工作, 来诊断时都已60岁了, 所以发病工龄没有意义。但建材系统有2例新诊断尘肺病例, 发病工龄仅为6和9a就诊断为Ⅲ期尘肺。对比1949—1998年四川省尘肺病例[1], 建材系统的平均发病工龄有明显缩短。见表3。

注:为2005—2007年的病例, △为1949—1998年的病例。

3 讨论

2005—2007年, 乐山市新诊断尘肺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54岁, 接近退休年龄, 这是由于新诊断尘肺病例中, 退休工人占78.55%所致。一方面, 这提示脱离粉尘接触的退休工人仍要进行定期职业健康监护, 因为退休后虽然脱离了粉尘工作岗位, 但原来吸入的粉尘对肺的损害仍在继续, 因此对粉尘工作岗位的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应严格依法进行;另一方面, 也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 当地政府对职业健康监护遗留问题有所重视, 加强了粉尘工作岗位退休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及遗留问题的解决。同时, 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有提高。

新诊断415例尘肺病例中, 跨Ⅱ、Ⅲ期共有151例, 占36.38%, 说明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按规定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致使部分接尘工人肺部损害很严重时才得以诊断。由此可见, 职业健康监护的保障落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政府的监督, 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和提高, 不能有半点的疏忽和放松。

新诊断尘肺病例中, 建材行业仅有8例, 占1.93%, 明显低于1949—1998年四川省尘肺病例中建材行业所占的比例 (13%) [1], 但这并不意味建材行业的粉尘危害小, 尘肺的真实发病率低。乐山市有100多家建材行业, 仅陶瓷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就有近百家, 乐山市某县有“中国四大瓷都”之称, 但这些建材企业从建设、生产至今, 只有不到10家企业进行过职业健康监护, 体检率极低;诊断的8例尘肺病中, 有Ⅲ期尘肺2例, Ⅱ期尘肺4例, 跨期诊断占75%, 明显高于新诊断尘肺病例36.38%的跨期比例;8例尘肺病例的平均发病工龄16.63a, 短于1949—1998年四川尘肺病例建材系统22.34a[1]的平均发病工龄, 提示乐山市建材企业的粉尘危害非常严重。因此, 建材企业的职业健康体检率低, 是导致尘肺病例数少的原因, 建材企业的职业危害的真实情况不容忽视, 应当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职业健康体检率低导致未能发现尘肺病人的情况在其他省也有报道[2,3]。

新诊断尘肺病例中, 平均发病工龄22.06a, 比1949—1998年四川省尘肺病例平均发病工龄26.99a[1]缩短, 尤其是在岗职工的平均发病工龄仅15.61a, 缩短非常明显;在岗职工中95.27%是来自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大多数资金投入不足, 设备陈旧老化, 工艺落后, 职业病防护设施差, 尤其是乐山的煤炭企业, 煤层薄, 煤矸石多, 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 职业危害更为严重。因此, 乐山市工业企业, 尤其是民营煤炭企业应更新生产工艺和设备, 改善工人劳动环境, 进一步提高对粉尘危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目的了解乐山市尘肺病发生状况, 为乐山市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 参照GB5906-2000《尘肺病诊断标准片》, 对2005—2007年乐山市新诊断的尘肺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新诊断尘肺病415例, 其中退休职工326例, 占78.55%;平均发病年龄54.21岁, 明显高于1949—1998年四川省尘肺病例平均发病年龄 (47.88岁) ;新诊断的尘肺病例中, 建材系统仅8例, 但其中Ⅱ、Ⅲ期尘肺病例就有6例, 占75%, 明显高于新诊断尘肺病例36.38%的跨期诊断比例。结论粉尘接触退休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同在岗工人一样非常重要, 应当严格依法定期进行;乐山市建材系统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严重缺失, 潜在粉尘危害情况严峻, 应加强卫生监督, 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 使监护权落到实处。

关键词:尘肺,粉尘工作岗位退休工人,建材系统,职业健康监护

参考文献

[1]沈国安.四川省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948—1998) .职业卫生与病伤杂志, 2001, 16 (1) :2.

[2]陈永青.山西省煤工尘肺发病状况的调查.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2, 9 (4) :207.

上一篇:学习者自主性论文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