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论文

2024-10-17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论文(精选7篇)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论文 篇1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脑损伤[1]。病死率及致残率高, 如何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我饿神经外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标注大骨瓣减压术开始应用于急性幕上颅内血肿, 恶性高颅压, 脑挫裂伤的治疗以来, 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2]。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男60例, 女24例;年龄22~88 (56.5±5.4) 岁;患者均有外伤史, 受伤类型:车祸伤38例, 高处坠落伤27例, 打击伤12例, 跌倒伤7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6~8分60例, 3~5分24例。均经头颅CT提示为颅脑损伤, 单侧硬膜下血肿58例, 合并同侧额颞叶脑挫伤26例。血肿量30~102 (50.3±12.8) ml。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程度不同的昏迷, 伴瞳孔一侧放大41例, 两侧放大31例, 瞳孔等大12例。CT可见额颞顶广泛性脑挫伤, 硬膜下可见血肿, 伴额叶血肿21例。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在头颅CT指导下, 根据颅脑挫裂伤及血肿部位, 分别选择额颞瓣、颞顶瓣、冠状双额开颅, 骨瓣直径为10cm×10cm以下。

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 取患者仰卧位, 头偏向健侧约60°, 自颧弓耳屏前1cm做手术切口, 于耳廓上方沿发际缘向后至乳突上极后弧形向上延伸至顶骨正中线。再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发际内, 皮瓣向额颞部翻转, 术中注意保护颞浅动脉。形成约10cm×16cm的骨窗。然后清除硬膜外积血, 悬吊硬脑膜, 绕蝶骨嵴弧形剪开颞部硬脑膜, 然后放射状剪开额顶颞部硬膜, 暴露额、颅前窝、颅中窝、顶、颞叶, 清除脑内血肿、挫裂伤及硬膜下血肿, 同时行额极、颞极切除内减压, 最后减张缝合硬脑膜, 弃去骨瓣, 术毕。

1.4 疗效标准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积分 (GOS) 评分进行疗效判定[3]。5分为良好, 可正常工作及学习;4分为中残, 生活可自理;3分为重残, 需他人照顾;2分为植物生存, 长期昏迷, 呈去脑强直或去皮层状态;1分为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预后良好7例, 中残8例, 重残5例, 植物生存10例, 死亡12例。观察组治疗后预后良好13例, 中残10例, 重残7例, 植物生存5例, 死亡7例。观察组治疗后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18例脑膨出, 11例骨窗缘软化灶, 19例纵裂、硬膜下积液, 17例脑积水、脑穿通畸形。观察组出现5例脑膨出, 5例骨窗缘软化灶, 3例纵裂、硬膜下积液, 4例脑积水、脑穿通畸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病死率高, 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脑疝形成为主要方法,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手术方式之一。颅脑损伤以额、颞叶广泛性脑挫裂伤同时合并硬膜下、脑内血肿最为凶险。充分的减压手术治疗为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4]。

鉴于大多数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源自脑皮层挫裂伤的静脉及动脉, 血肿发生在着力部位、对冲部位的额颞叶底部及极部, 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无法充分暴露额、颞极底部与大脑皮层静脉汇入静脉窦破裂处, 从而难以彻底清楚坏死脑组织。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由于骨窗范围大, 位置低, 可清楚暴露额叶前部及颞极、颞叶底部, 在清除大部分单侧幕上颅内血肿的同时, 可控制矢状窦桥静脉的撕裂出血。与此同时可促进脑疝的回纳, 改善脑底池的脑脊液循环, 解除对大脑后动脉及深静脉的压迫, 从而充分发挥减压效果。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 更能改善脑血流及脑组织的氧分压, 止血更彻底,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开颅手术, 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将我院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开颅手术, 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外伤,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邓磊, 钱锁开, 杨绮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156例[J].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 49 (8) :71-73.

[2]杨泉生, 梁树平, 齐桂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32例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 (11) :1040-1041.

[3]周三权, 潘新宇, 郑钧, 等.大骨瓣开颅半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外伤[J].浙江创伤外科, 2007, 12 (2) :162-163.

[4]朱扬清, 张卫, 金浩, 等.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 2012, 33 (31) :6781-6782.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11例, 女4例, 年龄为21~56岁, 平均 (45.04±1.32) 岁。纳入标准: (1) 有明确的外伤史; (2) 入院时昏迷、深昏迷, GCS评分3~8分; (3) 经CT检查显示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 单侧或双侧大脑半球肿胀、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脑内的各脑室、脑池受压变形或消失, 中线移位; (4) 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严重心肺和肝肾疾病、无糖尿病。

1.2 手术方法

在头额顶颞处头皮划线, 即在额顶颞作大弧形切口, 始发于发际内中线旁2~3 cm, 与上矢状平行向后达顶结节, 再弧形向下转向前到颞部, 在耳垂前1.0 cm垂直向下达颧弓水平, 头皮切口可直达颅骨, 形成肌皮瓣, 将其翻向下方, 暴露出颅骨的额颞顶区。骨窗下界至颧弓, 前界到达额顶点, 后界达到乳突前, 将蝶骨嵴外侧、中颅窝外侧骨质咬除, 切口直至中颅窝底部, 将前、中颅底的额极、颞尖充分暴露, 甘露醇快速脱水+过度换气, 降低颅内压, 然后切开硬脑膜, 逐步将膜下淤积的血肿、脑内血肿或 (和) 膨出挫伤坏死的脑组织清除, 观察脑的搏动情况, 缓慢降低颅内压, 尽快彻底止血, 尽快行脑膜与颞肌筋膜减张缝合, 行膜下、皮肌瓣外置管引流。

1.3 疗效评定

患者的治疗效果, 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 (GOS) 对每位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评分评定。GOS评分标准:治疗后患者可正常进行生活, 但是存在较轻的神经缺陷为5级;治疗后患者可自理生活, 可独立乘坐交通工具, 在特定条件下可从事部分学习活动或工作为4级;治疗后患者恢复清醒, 但是存在较为严重的躯体或精神残疾, 生活无法自理, 需家属照料为3级;患者长期昏迷, 可睁眼, 处于周期性“觉醒-睡眠”状态, 呈去大脑状态或去皮质状态为2级;死亡为1级。疗效评价, 显效:GOS 4~5级;有效:GOS 3级;无效:GOS 1~2级。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只行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 患者经手术治疗后, 由两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对患者的GOS评分进行评价、记录, 其中4例患者GOS评分达到4~5级, 7例患者GOS评分达到3级, 2例患者GOS评分为1~2级, 2例死亡, 有效率为73.33%。

3 讨论

急性脑肿胀是广泛脑挫裂伤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主要是伤后继发脑水肿、脑膨胀, 脑体积增大、脑脊液循环受阻及颅内压急剧增高, 最后形成脑疝,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去骨瓣减压术是拓宽颅腔、降低颅内压、解除脑及脑干受压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 准确把握手术时机, 进行合理的术后监测, 综合治疗, 是预后转归的关键[1]。结合本组病例, 本人对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有如下体会: (1) 明确诊断后要当机立断, 尽快予以手术开颅减压, 减少脑的受压、缺血、缺氧时间和酸性产物滞留时间, 由此可减少不可逆性损害的发生[2]; (2) 减压骨窗要够宽大, 蝶骨嵴外侧和中颅窝外侧骨要咬除, 才能达到有效减压; (3) 术中切开硬脑膜前维持血压稳定和气道通畅, 快速静滴甘露醇和速尿, 过度换气以降低颅内压, 可减少或延缓切开脑膜时出现恶性脑膨出[3]; (4) 脑膜剪开沿颅底剪较好, 适当留边 (约1 cm) 以便缝合, 这样有利于保护中央前回等重要功能区, 保护脑浅静脉, 也有利于发生脑膨出的快速关颅。

手术只是众多治疗措施中的一个环节, 手术也不能逆转晚期脑疝、脑细胞损害的功能恢复[4], 如何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艾子敏.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5) :46-47.

[2]路长宇, 焦铁鹰, 夏吉勇.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颅脑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的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1 (12) :62-63.

[3]郑荣.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脑肿胀[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21) :2756-2757.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男67例,女25例,年龄15~67岁,平均34.8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52例,3~5分40例。瞳孔正常28例;单侧瞳孔缩小8例,双侧瞳孔缩小13例,光反射迟钝;单侧瞳孔散大29例,光反射消失;双侧瞳孔散大14例,光反射消失。CT检查示:单纯硬膜外血肿7例,单纯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16例,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25例,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26例,弥漫性脑肿胀8例。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基底池消失,脑中线移位0.5~1 cm 64例,>1 cm 28例。

1.2 方法

采用江基尧[1]介绍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标准开颅,(1)手术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 cm至耳廓上向后上方延伸至顶骨中线,然后沿正中线至前额部发际下,皮瓣翻向前下。(2)骨瓣:采用游离骨瓣,顶部骨瓣必须旁开正中线矢状窦(2~3 cm)钻孔5枚(如伤后病情进展迅速,生命体征恶化较快可在颞底钻孔处剪开硬膜小孔,先行放出未凝血而减压)。骨窗前至额极,下界于颧弓,后达乳突前方,蝶骨嵴向深部咬除,显露蝶骨平台及颞窝。(3)清除硬膜外血肿。(4)切开硬脑膜,从颞前部开始切开硬脑膜,再做“T”形切开硬脑膜。硬脑膜切开后可以暴露额叶、颞叶、顶叶、前颅窝及中颅窝,从而有利于清除硬膜下血肿,额、颞、顶部挫裂伤灶、脑内血肿和彻底止血。可用脑压板上抬颞叶以复位颞叶沟回疝。(5)血肿清除后,若脑膨出加剧,无法关颅,在排除对侧血肿情况下可行额极、颞极切除内减压。(6)绝大部分患者采用颞肌筋膜减张修补硬脑膜,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严密缝合颞肌及头皮,放置引流管1枚。

2 结果

术后1年随访,本组患者存活74例(80.4%),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29例(31.5%),Ⅱ级25例(27.2%),Ⅲ级18例(19.6%),Ⅳ级2例(2.2%),死亡18例(19.6%)。

3 讨论

目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残、死率仍较高,而且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成为青壮年死亡及残疾的重要原因,虽然CT的普及对颅脑损伤提供了快捷、准确的诊断,但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仍徘徊在30%~50%[2]。如何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是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创伤后脑水肿继发颅内高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及时有效控制并降低颅内高压是阻止病情恶化和降低残死率的关键。

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较传统的骨瓣开颅术有下列优点:(1)能够清除额、颞、顶硬膜外、硬膜下及脑内血肿;(2)能够清除额叶、颞叶以及眶面等脑挫裂伤坏死组织;(3)控制矢状窦、桥静脉、横窦以及岩窦撕裂出血;(4)控制颅前窝、颅中窝颅底出血。术中暴露清,而且减压充分,因而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本组病例病死率19.6%,低于文献报道30%~50%。

必须减张、修补硬脑膜。本组手术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脑膨出、脑肿胀,硬脑膜均不能原位缝合,我们采用颞肌及颞肌筋膜翻转与硬脑膜做减张缝合,修补硬脑膜效果满意。减张、修补硬脑膜的理由:(1)防止术后硬膜外渗血进入蛛网膜下腔;(2)减少术后大脑皮层与头皮组织的黏连;(3)减少术后脑脊液漏;(4)减少术后硬膜下颅内感染;(5)防止脑组织从切口膨出,避免脑组织切口疝的形成;(6)减少术后外伤性癫痫发生率[3]。

硬膜下放置引流管外引流有利于防止术后复发性血肿,同时具有引流血性脑脊液及降颅内压作用。但要注意引流管放置的部位要低,引流要通畅,另做切口引出,拔管时间视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而定,一般于术后48~72 h拔管,本组最晚拔管时间为7 d,无1例发生感染。

据文献报道,双瞳散大持续90 min是接近意识不可逆时限,持续3 h是接近呼吸功能不可逆时限,救治的“黄金时间”以1 h为宜[4]。所以,救治过程必须是争分夺秒。

早期气管切开不仅能解除喉部的呼吸道梗阻,维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易于排、吸出气道内分泌物以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脑缺氧,促进脑代谢。本组绝大多数病例手术结束时在手术台上即行气管切开,实行早切早拔的原则。

总之,在处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时,要综合分析病情,依据生命体征、意识形态、瞳孔、呼吸、循环、颅内压变化、CT检查结果等,准确判断病情进展,果断处置。对有严重颅内高压,已形成脑疝或有形成脑疝趋势者,应争取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以快速有效地抢救生命。

参考文献

[1]江基尧.介绍一种美国临床常用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6):381-383.

[2]刘明铎,王伟良,王国良.实用颅脑损伤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40-242.

[3]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70:440-441.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 男25例, 女5例;年龄35~70岁, 平均 (52.3±2.5) 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 车祸伤10例, 暴力伤5例;经头颅CT扫描, 额颞顶20例, 颞顶5例, 额颞硬膜下薄层血肿5例, 均伴有侧裂区脑损伤, 其中合并侧脑内小血肿21例, 其他部位裂伤9例。观察组中, 男20例, 女10例;年龄30~65岁, 平均 (51.3±1.5) 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4例, 车祸伤10例, 暴力伤6例;经头颅CT扫描, 额颞顶15例, 颞顶10例, 额颞硬膜下薄层血肿5例, 均伴有侧裂区脑损伤, 其中合并侧脑内小血肿19例, 其他部位裂伤1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全麻状态下根据血肿部位采用颞顶、顶枕及额颞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 并使用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 以颧弓上耳屏前1 cm处为手术切口, 并从耳廊上方向后上方延伸到顶骨正中线, 再从正中线向前延伸到前额部发际下, 顶部骨瓣旁开正中线矢状窦3 cm左右, 将蝶骨嵴外的三分之一除去, 保持颞叶和部分额叶向外突出。在颞前部呈T字形将硬脑膜切开, 暴露颞叶、顶叶、额叶及前颅窝和中颅窝, 如果出现颞叶钩回疝则行脑疝复位术, 防止发生并发症。将硬脑膜敞开后行去骨瓣减压术, 查看同侧大脑中静脉及血栓情况, 清除硬膜下的坏死组织和血肿, 切开侧裂蛛网膜, 降低对侧裂血管的压迫。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和综合治疗, 给予镇静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1分为死亡;2分为植物状态;3分为重度残疾;4分为中度残疾, 可独立生活;5分为预后良好, 日常生活基本恢复, 存在着轻度缺陷[2]。CT测量患者的脑水肿大小及中线移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 d, 脑水肿、中线移位及GC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7 d, 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中线移位及G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注:与治疗后1 d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7 d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中主要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患者, 以降低颅内压来改善血液循环, 从而改善预后。侧裂区与蝶骨嵴相邻, 周围侧裂区有丰富的静脉丛和导静脉。当侧裂区受到外力冲击后, 易造成脑挫伤, 引发侧裂区内血管痉挛, 导致脑血管阻塞脑组织而发生缺氧、缺血。因此, 开颅术降低颅内压, 可有效促进侧裂区血管的通畅和供血, 恢复静脉回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额颞入路、顶骨入路及颞顶入路的大骨瓣开颅术在清除血肿上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局部的骨窗不能将坏死的组织和血肿清除干净, 颅内减压不足, 造成进一步的脑组织挫伤和回流障碍, 加重患者的病情, 影响预后。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大骨瓣开颅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7 d后, 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中线移位及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 效果显著。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开颅,重度颅脑外伤,单侧脑肿胀

参考文献

[1]顾有明, 孙桂良, 陈法兵, 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 (24) :148-149.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论文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50例,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他们手术的顺序进行编号, 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5例, 男15例, 女10例, 年龄19~77岁, 平均年龄45.1岁。导致这些患者的颅脑外伤的因素各不相同, 其中车祸15例, 打击伤5例, 坠落伤5例。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3~5分18例、6~8分7例[3]。患者的临床诊断各有不同, 经CT扫描显示, 出现脑回消失8例, 单侧弥漫性脑肿胀15例, 其中有15例患者伴有薄层硬膜下血肿症状。试验组25例患者, 男16例, 女9例, 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5.2岁。其中由于车祸伤导致颅脑外伤16例, 打击伤4例, 坠落伤5例。入院时的GOS评分3~5分17例, 6~8分8例。经CT扫描显示, 其中硬膜外血肿并伴有侧脑挫伤6例, 颅内血肿并伴有脑挫裂伤10例, 单穿性脑挫伤裂伤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在手术前, 所有的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 (1) 试验组的25例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疗法:于颧弓上耳屏前1cm处作手术切口, 垂直向上至耳郭水平, 然后向前至前额部发际内, 后达乳突前方, 去骨瓣11cm×11cm, 尽量扩大颞底部的去骨的范围, 切开硬脑膜, 充分显露额叶与其底面、颞极和颞叶底部, 从而有利于彻底清除血肿和失活坏死的脑组织以及彻底的止血, 术后需要进行减压操作, 根据患者脑组织膨出情况, 选择保留或摘除骨瓣, 硬膜下留置引流管, 缝合术后的切口。 (2) 对照组的25例患者则采用常规开颅减压疗法, 于颞顶或额颞做马蹄形切口, 祛除骨瓣10cm×12cm。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 评分标准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 共分为3个等级: (1) 良好或中度残疾:3~5分; (2) 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2~3分; (3) 死亡:1分[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的25例患者, 其中死亡5例 (20%) , 重度残疾/植物生存7例 (28%) , 中度残疾/良好13例 (52%) ;对照组25例患者, 其中死亡10例 (40%) , 重度残疾/植物生存10例 (40%) , 中度残疾/良好5例 (20%) 。两组死亡率、中度残疾/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 导致颅脑外伤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的有车祸因素、打击因素、坠落因素。患者因为以上因素出现颅脑外伤, 一般都会伴随有脑水肿、硬膜外血肿、侧脑挫伤等多种症状。目前, 还没有研制出一种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颅脑外伤, 导致这类患者的死亡率

不断升高。常规的开颅减压疗法取得的临床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由于骨窗较小, 不能彻底清除血肿和及时止血, 减压也不够彻底, 在术后, 脑组织在骨窗边缘受压出现缺血坏死等症状导致患者预后不佳, 脑水肿加重, 甚至出现死亡。

相对于常规的开颅减压疗法, 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但弥补了常规手术的缺点, 而且在手术方面更精益求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手术显露范围广, 彻底清理血块有效止血, 有效防止脑水肿以及桥静脉出血; (2) 术后减压充分, 在术后, 骨窗范围比较大, 而且位置较低, 位于骨瓣前端至额眉弓上1cm处, 能有效地控制颅内压,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3) 由于骨窗较大, 可有效地防止继发性水肿所致的脑疝。

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 操作要规范, 减少神经损伤; (2) 骨瓣采用游离骨瓣, 防止术后硬膜外血肿以及颅内感染的出现; (3) 在术中, 要及时清除失活的脑组织, 彻底的清除血肿, 及时止血, 以减轻脑水肿; (4) 对于术后昏迷深、短时间难以清醒的患者, 应该及时进行气管切除, 保持呼吸道通畅; (5)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 (<15岁) 、术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不宜采用该方法治疗。

综上所述, 在临床治疗颅脑外伤的方法中,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不仅能降低该病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 而且还能提高该病患者的生活幸福指数, 值得临床推广。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参考文献

[1] 于新, 由春玲, 杨文辰,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11) :29.

[2] 关永春.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6, (9) :530.

[3] 郑晓云, 成文娟, 成旭梅, 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8 (3) :791-792.

传统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5.0±9.8)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64±9.2)岁,均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稳定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首先为患者剃头,露出伤口,准备好备血袋,对患者的意识进行密切的观察。手术中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在颧弓上距耳屏1 cm处进行切口,进行至耳廓上方到后上方到前额发际处,放射性的剪开骨瓣硬膜,铲除患者瘀血处以及坏死脑组织细胞,进行止血[3]。对照组的患者则进行常规的手术方法,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对患者进行相应部位的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4]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可正常工作所需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康复: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学习。恢复:患者生活可以自理,需要他人照顾。无效:患者死亡,长期昏迷,植物现象。总有效率=(康复+恢复)/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中各项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时间各有不同,其中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可正常工作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两种手术治疗后均有好转,其中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两组比较,P<0.05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试验组的手术各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外界的创伤或间接因素使脑部造成损伤叫做颅脑外伤,包括脑震动、颅脑骨折、头皮裂开、出血肿大等现象。患者在颅脑受到损伤之后会有不同现象出现如恶心、头痛、头晕、意识模糊不清、昏迷、构词不清、说话凌乱等[5]。患者一旦出现颅脑外伤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更严重的现象发生。这些损害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存在的必要联系,体质越弱,患者疾病所造成的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6]。患者会出现急性的精神上的障碍如遗忘症以及意识暂时性模糊等,遗忘症是患者在受到脑部创伤后对于近事会出现遗忘的现象,会在数周和数个月后恢复,也可能出现后期性的精神障碍如脑外伤痴呆、脑外伤后精神病症的现象等,脑外伤痴呆是患者在受到脑部创伤之后出现痴呆和智力下降,缺乏喜怒哀乐等情绪转化的情况。在医学科技显著发展的今天,在颅脑外伤的标准大骨瓣手术越来越被临床所应用,手术通过放射性的剪开颅脑的骨瓣硬膜,从而暴露出患者的额叶、颞叶、顶叶等部位,容易观察患者坏死的脑部组织以及脑部瘀血的部位并将其清楚,起到降低患者脑内压的效果[7]。颅内高压是造成患者脑部继发性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大骨瓣手术还可以对患者颅内彻底的祛瘀止血,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氧分压的状态[8]。而常规的减压手术方法对患者颅内部减压不彻底,无法完全的去除患者颅内坏死的脑部组织,使患者脑部组织因为缺血而坏死。

综上所述,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的效果比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剑.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对重度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致单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2):3682-3684.

[2]胡正祥,杨魁元.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颅内血肿及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0(12):998-1001.

[3]张均迈.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膨出和颅内血肿及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河北医药,2014,26(19):2922-2924.

[4]王上桥,梁定兴,蒲坚,等.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2):1316-1318.

[5]杨周,蒲景礼,莫建兵,等.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手术与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疗效对比.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6(13):3023-3024.

[6]华朔军,傅小君.加压包扎法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减压侧硬膜下积液疗效观察.浙江医学,2014,12(17):1488-1489.

[7]杨伟,罗涛,马明忠,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4,3(14):76-78.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式的改良探讨 篇7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 合并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急性脑水肿、脑肿胀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伴单瞳散大或双瞳散大使病人意识进行性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的恶性高颅压, 如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面积脑梗塞等, 都必须通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才能挽救病人生命, 使病人安全渡过脑水肿、脑肿胀的危险关, 提高抢救成功率 , 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故大骨瓣减压术目前已被广大神经外科医师认可。

2 标准大骨瓣减压的手术切口及优缺点

手术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方1cm处, 向上经耳廓上方向后至顶骨正中线, 然后沿正中线旁3cm平行向前至前额发际内。其优点是: (1) 可充分暴露额、颞、顶叶和前颅窝、中颅窝, 清除血肿彻底, 止血方便; (2) 减压充分, 有利于脑疝复位; (3) 可用颞肌筋膜替代脑膜行减张缝合; (4) 可采用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其缺点是: (1) 手术操作不方便, 切皮时容易割伤耳廓上部; (2) 不能充分暴露颞叶后部; (3) 不便显露小脑幕切迹缘, 小脑幕切开较困难; (4) 术后修补颅骨不方便, 特别是额部, 骨窗不能充分显露, 更不能在额部用钛钉固定; (5) 勉强修补失去了前额颅骨原有的解剖形态 (额结节缺如) 。

3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改良

我科于2008年开始对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了改良:即在颧弓中点沿发际内向上至额部旁开矢状窦2-3cm, 与矢状线平行向后至顶结节向下拐至横窦上缘乳突后3-4cm处, 依次切开头皮组织至帽状腱膜下层, 头皮夹止血, 将皮瓣、骨膜及颞肌分别翻向颞侧。颅骨钻数孔, 铣锯去除骨瓣显露骨窗约12×16cm大小, "T"形或马蹄形剪开硬脑膜并翻向矢状窦侧, 用脑压板在颞骨岩部掀起颞下回, 显露颞窝 (注意保护Labble静脉) 。充分暴露颅中窝, 在直视下用尖刀、脑膜剪切开小脑幕, 大量CSF从幕下溢向幕上, 脑组织下移 (注意防止小脑幕血管及静脉窦出血) , 大脑、小脑及脑干充分减压。脑疝彻底复位是我们进行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的主要目的。硬膜下置入16号硅胶引流管一根, 用颞肌筋膜或骨膜减张缝合硬脑膜。常规关颅。改良后的优点是: (1) 操作简便, 很容易暴露前颅窝、中颅窝及小脑幕缘; (2) 便于小脑幕的切开; (3) 骨窗较标准大骨瓣稍大, 减压更充分; (4) 切口不超出发际外, 不影响病人的美观; (5) 术后修补颅骨方便, 塑型容易, 不需要太大的弧度, 有益钛钉固定的稳定性; (6) 修补时整个骨缘都能充分暴露, 便于固定; (7) 便于行内减压, 如颞极切除术。缺点是: (1) 额极暴露欠佳, 若需额极内减压时操作不便; (2) 术中必须采用侧卧位, 术侧向上。

4 结论

上一篇:帷幕注浆技术下一篇:幼师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