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讨

2024-10-02

课堂探讨(共12篇)

课堂探讨 篇1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合理提问则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效、合理的问题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地理教师,课堂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评价一个地理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现就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1. 反馈功能

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的回答就是信息的反馈。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教师就是在这种信息交流中,不断调整补充原来的课堂设计的。如果没有这种提问和学生的反馈,教师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组织课堂教学,不熟悉学生的接受情况,其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同时课堂提问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 提醒功能

如果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课堂上有时注意力分散,提问题能使对方在思想开小差时迅速归队,能使对方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产生兴趣,激发兴奋点。例如,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是地理中的一个难点,但联系到学生很喜欢看体育比赛实况转播,就问2012伦敦奥运会即将于当地时间7月27日晚9时开幕,中国人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电视机?引起了学生对世界主要城市的区时与北京的区时之间换算的注意。所以,提醒学生的注意力同教师讲课的内容相一致,是保持学生听讲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

3. 突出功能

在知识的关键处适时适度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

4. 激趣功能

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精心设计问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之前可以提问学生:“有一个人居然过了两个国庆节,这是为什么?”在讲述经线和纬线时间学生:“一个人沿着经线走,不回头,能否回到原出发点。沿着纬线走呢?”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 提问内容的明确性原则

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提出的问题要明确。有些教师事先没有准备好问题,临场发挥,导致所提问题或过于笼统或过于模糊或过于宽泛。学生无法作答。另外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都尽量要事先设计好。通过事先周密的考虑,使所提问题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 提问对象的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提问对象的全面性。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反馈质量,提问要兼顾到好中差三类对象。有时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不对差生进行提问。提问时选择适当的对象也是课堂提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有这么几个层次。第一类是最简单的判断型的问题。这类问题只要稍加思考,一般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这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是差生,让他们回答成功,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类是分析型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识记有关知识甚至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对差生是比困难的,因此,这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主要是中等生。第三类是创造型问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只能让前优等生来回答了。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大脑动起来。

3. 提问时机的适时性原则

所谓适时性原则就是指提问时机的选择要合适,及时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此时学生理解容易产生歧义,适时提问能把学生思维拉回正道上来。例如,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教师在交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之后,不能急于讲授后面的内容,而要要求学生根据概念列举出若干自然资源,或由教师列出若干事项(煤炭、棉花、土地、钢材、汽油、闪电等),要求学生区分出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一般地,能一下子单独全部判定正确的学生是极少的,让他们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加深对概念中“直接”、“自然界”、“用于生产和生活”等关键词的掌握。

4. 提问梯度的渐进性原则

所谓梯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在一个大知识点上设置几个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依次思考回答。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是一个较难理解的题目,我把这个大问题设计三步解决,较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知识难点和重点。①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阳坡和阴坡雪线高度差异。③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度差异。④珠穆朗玛峰南坡北坡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对比。⑤珠穆朗玛峰南坡北坡雪线高度差异。最后认识到,北坡气温低,但由于背靠大陆,水汽少,因而雪线高;南坡气温高,但面临水汽充足的印度洋,加上西南季风和地形的配合,雪线就比较低。以上设计由深入浅,由一般到特殊,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解决了。

5. 提问方式的启发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直接设疑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即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例如,分析南极地区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原因,该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是很有必要的。先让学生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反射率、大气环流、洋流、天气状况等)再让学生比较南极地区气温与北极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最后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

课堂探讨 篇2

海宁市斜桥镇庆云中心小学

康燕

当前,我们语文课堂存在着一篇叫好声,学生的回答是否精彩、是否正确似乎都不是重点,出彩的是老师的多层次、多角度评价。但细细回想,再通过本次培训,我发现其实我们的课堂评价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忽视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名教师,只把功课教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存在较严重的一方面就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在课堂评价中注意让学生多参与评价,但过去师评为主的传统模式在思想中仍有残留。学生头脑中优生说的看法都有道理,中等生一般还差点儿,差生肯定是漏洞百出的思维定势,教师点头的我们同意,教师皱眉的就说不好的,这样的唯师心态时刻左右着学生的评价标准。同时顾及一两个,打击一大片,课堂成了个别优生表现的舞台。这种课堂评价的后果显而易见地名存实无,只有形式而没有效果,不仅不能客观公平地评价每一个学习主体,不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能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感受,至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2.评价过程单调、刻板,过于单向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极易出现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作的评价语言过于机械化、单向化,导致普遍形成“例行公事”式的评价语和一味地注重奖励形式。这些单调、刻板又缺乏创意和针对性的评价语言,同时又是“雾里看花”、无关痛痒、如“蜻蜓点水”般的评价语言,非但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推进作用,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探索动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的误区。

3.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运用不当。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认为:“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期,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评价要及时,这是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所熟知的。虽然及时性评价易于让发言的学生个体享受思考的愉悦、成功的快感,但并不是所有的及时性评价都能起到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良性发展轨道,这时就引出了教师应该适时做出延时性评价。延时性评价,就是教师在对学生正在交流的话题,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老师首先应认真倾听,不要过早地作出倾向性的评价,而应采取开放性的、鼓励性的语言,期待的态度,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充足的空间,然后适时以更好的方式予以归纳评价。而在教学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及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运用不当的问题。

课堂导入技能探讨 篇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可见开好头是多么重要。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就会索然无味,如同嚼蜡。教师良好的导入技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充分唤醒学生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好的开始,导入方法在一堂课中非常重要。但因教师的个体差异,风格不同,素质不一,对导入方法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导入法

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见常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门见山、指点主题。这种方法适宜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使用。在课的开始,直截了当地讲明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起到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开门见山地讲,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力。此种方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意志,所以此种方法宜在小学高年级的课堂中采用。

二、衔接导入

很多教师开始上课时,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作为过渡,找到已有知识和新内容的联结点,自然引出新知识。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感知新知识时,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产生亲切之感,结合已有的知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三、典故导入法

上课伊始,教师们常旁征博引,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都喜欢听一些科学性、哲理性较强的故事,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中,绝不乏寓言典故、神话传说。而这些故事对于我们当今年轻教师俯拾即是,信手拈来,只要做恰当的取舍就可做启讲材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四、设置悬念导入法

望文生义,这种方法就是上课开始时引起学生往下听课的欲望。在教学中,抓住悬念出乎意料,展示矛盾,使人困惑,造成心理上焦虑,引起渴望和兴趣的特点来精心构思,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欲望,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良好方法。

五、激起学生疑问导入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是我们进行学习的根本,思则疑,疑则问,有问才有究,才有收获。教师上新内容前,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有很好的作用。设疑时我们要抓住教材特点、重点和难点,从不同的角度、新的角度巧妙设问。这样才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六、演示导入法

在上课之前,精心选择一些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图表等进行演示,或者做一些简短的实验,让学生扮演或板演,能够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使课堂气氛活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七、激情导入法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受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教师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手段,创造一种符合教育需要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称之为激情导入法。教师包含浓郁炽热情感的讲解,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会将学生与课文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八、激趣导入

这种方法是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导课,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动机,开始学习活动。

九、幽默导入法

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教师有时可以用幽默的笑话或姿势来导入新课,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谜语导入法、歌谣游戏导入法、审题导入、即兴应变法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选择,加以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我们在导入时有一些原则可以依,在此仅作一下列举,不做过多说明,仅供读者参考。导入的原则主要有:符合教学的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符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型需要,符合简洁的特点。

导入是进入新内容的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在此借用一句话做一下小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课堂探讨 篇4

1 云课堂

1.1 云课堂的定义

云课堂是基于互联网,采用云计算技术,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创新课堂,是基于移动互联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互动与即时反馈需求的移动教学课堂。云课堂由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组成。教师通过移动终端或平板电脑安装云课堂客户端,登录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创建班级,课程等。学生采用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安装云课堂客户端,利用教师提供的邀请码进入课程。在课堂上,师生就可以轻松有趣地进行互动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互动、资源分享和学习评价的课堂,同时该课堂也支持学生课外学习。

云课堂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开展课堂互动,融入微课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等教学模式,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教师使用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可以向学生的移动设备推送课程、微视频、音频、图片、课件、教案、文档等学习资源,在课堂内外,教师还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讨论和分享。

1.2 云课堂结构

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是服务器端,采用租赁方式,租用云服务器(如阿里云,百度云等)来搭建的资源平台(也可以由教师所在学校来搭建云教学资源服务器,只是相对成本会有所提高),该平台提供班级创建,课程创建,课程资源上传和管理等功能。教师创建班级,把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中的相应课程里,加入该课程的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此平台,进行学习。移动终端是指智能手机,i Pad和笔记本电脑等,在这些终端上安装客户端,就可以访问云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用户访问权限大小依据用户等级来设置,不同权限用户访问到的资源不同。云课堂结构如图1所示。

2 云课堂教学

由学校或者企业管理云教学资源平台(服务器),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上的云课堂客户端登录云教学资源平台,创建教学课程,并且可以把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作业、课程要求等)上传到平台,供学生在线或者下载学习。课堂上,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开启课堂点名,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在极短的时间内(大约1分钟)实现签到,还可以实现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测验等教学环节,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每个资源(课堂作业,课堂讨论和课堂测验等内容)的经验值,用经验值的形式来表示学生参与程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云课堂设计结构如图2所示。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快速访问教师发布的课程资源(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课堂测验等)学习模块,还可以及时查看自己的签到情况,以及在班级成员中的学习排名(以获得的各项经验值之和来排名)。

依据移动终端的特点,教师们还可以联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移动互联教材(数字化教材),在移动互联教材中融入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实现生动,互动的教学课堂。

3 云课堂的优势

3.1 资源整合,永久利用

云教学资源平台是一个类似于国家资源库平台的教学平台,就是要集中精力把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做好,做精,然后上传到平台,并不断完善,成为精品课程,给学习者提供永久学习的方便。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了这门课程,进入了这个平台,在课外甚至是毕业后仍然可以享受这门课程的学习服务,仍能得到这门课程的更新资源,实现终身学习。

3.2 增进课堂互动

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分组讨论,让不同组的同学讨论不同的问题,还可以设置课堂答疑,布置作业,对回答表现好的学生可以点赞,可以和学生互动讨论问题,增进课堂师生互动,扭转课堂“睡一片”的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 促进移动互联教材开发

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采用流式数字排版技术,内容中插入精致图片、画廊、音频、视频、动画、3D等富媒体内容,设置视听学习、情景测试、自我评测等交互功能,提供书签、笔记、标注、百科、字典等辅助学习功能,提供笔记分享、社交学习、云同步、云端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云服务功能。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高校云课堂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高效、互动、有趣,同时结合微课、翻转课堂为一体的教学形式的新型课堂。云课堂能进一步提供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丹.高校“云课堂”建设及应用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5(4).

[2]周莉萍.“云课堂”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11).

探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篇5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新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培养学生是语文素养。

1.课前精心准备,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1.1通常我们说课前准备,不外乎教师认真备好课,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备好每节课。要花费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要实施高效课堂,主要应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1.2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做好课堂预设,需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促进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更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综合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技术,便于学生直观感受,还能根据需要回放再现,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

2.3当然,多媒体运用不当,也有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一面,如学生可能由声色并茂的画面而心往别处,分散注意力,也有可能产生视觉倦怠。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把握好利用时机,不至于喧宾夺主。只有教师会用,善用多媒体,才有利于顺利实现课堂三维目标,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3.精当的教学提问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4.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课堂高效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做到课堂高效呢。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教师要明白,为什么要让学生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相互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所以,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准确及时的教学评价是课堂高效的增长点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研究,构建积极准确及时的教学评价。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课堂展示的评价、课堂质疑的评价、语言组织的评价、成绩评价、思想行为评价等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把评价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同时语文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准确而客观,语言应该准确而得体,生动而实效,同时,还应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研究课堂评价策略,改进课堂评价语言,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理性而生动。教学评价还包含许多方面,诸如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这都需要认真研究,让评价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还很多,因校因人而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必有所获。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体味高效课堂的乐趣。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探讨 篇6

关键词:课堂导入;信息技术;设计策略

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特殊的重的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课堂导入方式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契入点,要与教学内容有某种必然联系,针对性要强。通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入新课,一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所要传授教学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偏离教学内容随意引入;二是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年龄特征引入新课。

2.铺垫性原则

在旧知铺垫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使旧知识有效地为学好新知识服务,着眼点是发挥旧知识对教学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在进行铺垫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应该选择新旧知识间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设计好这种复习的关键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分析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只有把握了这种关系与联系,才能设计出铺垫性较强的复习内容。

3.激趣性原则

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维,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搞好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一堂课的开头,教师如能结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兴致勃勃、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就可为上好整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4.启发性原则

恰当的课堂教学引入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探讨。课堂引导需要在一个恰当的“度”上,要求引入不要设置太难、太偏、太学术化;要使学生“跳一跳,摸得着”“想一想,确实如此”,逐渐把学生带入最佳学习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不同课堂教学引入方式的设计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节课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因此也就有不同的引入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学生的思想状况、年龄特征、心理需求、教师本人的特长和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五种课堂教学引入方式及其设计策略。

1.开门见山引入法

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引入新的内容。这类導入方法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省时,但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1)直接点出课题引入。如教学“7.1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时,教师可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中,面对的信息、拥有的信息、需要的信息都很多,如何高效地利用信息,关键要看我们平时对占有信息管理的水平,在我们需要的第一时间能够找到它。既然信息资源管理那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来学习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2)直接出示例题导入。可以直接出示课本上的例题,要求学生思考解答,要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有不同的结果。直接引入法一般适合高年级学生,而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注意力转换能力较差,直接引入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故事导入——用一个小故事引入课堂学习,形象生动、轻松愉快

利用故事,吊起学生的胃口,在大家心急如猴的时候,徐徐引入正题。如在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节时,我们引入时就先讲述了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故事,如何由不知道打什么草,到超额完成任务,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3.情境导入——可以是实境,也可以是模拟情境

情境导入法将文本与学生巧妙衔接沟通,让学生从情境当中进入文本,遵循了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较为容易、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原生态问题的探究和本质的发现。如《信息及其特征》一节,这节内容是教材的开篇内容,开好本节的头也就开好了教材全书的头,很重要。可以采用海军陆战队野外生存训练的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如何选择自己需要的装备,让学生说出来,老师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结果,抽象得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我们必需的,引出这节学习“信息”的相关知识,给出课题。通过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通过一起分析,自然地引出课题,效果很好。

4.展示导入法

先向学生展示用课堂待授知识制作出来的电脑作品,引起学生对电脑作品的兴趣,然后激发学生学习未知领域知识的欲望,同时给出了学生做作品时的一个范例或者目标。这种导入方法我们在《网页制作》模块中经常应用,例如,在网页图片处理这一节,我们就利用当时的一个事件——汶川地震为主题,制作了一个纪念遇害者的网页。当然,这种操作方法就是这节要讲的内容,学生一下子就激起了兴趣,引起了情感的共鸣,学习效果很好。

5.游戏活动引入法

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根据学习心理学的强化理论,我们可以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活动,然后以此作为强化物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游戏引入法就是指教师通过将所教内容与游戏活动加以整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其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游戏活动;(2)把游戏活动和所要学习的知识加以整合;(3)开展游戏活动,自然地引入新课教学。如,婷婷老师在《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引入环节就采用先让学生来玩“野人过河”游戏,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能够积极思考过河步骤,然后老师引入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步骤——算法,算法要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导入课题——信息的编程加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区优课一等奖。

课堂导入方式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让学生对每一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一个导入方式再好,如果每节课都用它,久而久之,学生对之就没有了新鲜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实时地进行变化和调整,使学生真正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快乐徜徉。

关于课堂设问的探讨 篇7

一、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

(一) 目标不明确

许多时候, 学生在面对教师的设问时, 有的学生的回答不能涉及知识点的核心, 甚至还会出现偏差。如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 教师可以这样设问:遇到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 怎么办?学生在讨论思考之后, 会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中受到启发, 随后教师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必须先通分, 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此时, 一小部分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存在模糊点:为什么不是把分母、分子直接相加减呢?这样不是更简单吗?教学就此无所适从。

(二) 深浅处理不当

问题难易程度恰当的话, 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 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反之, 则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课堂上经常会出现问题难度不恰当的情况。问题过于简单的情况表现为一些教师上课经常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 甚至成了口头禅。这些问题属于单纯性判断, 几乎没有思考的价值。还有一些教师全然不顾学生的已有水平, 硬是要搭桥平坡, 本来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的, 非要列出两三个问题进行引导, 逼着学生“走碎步”。问题过深的情况则表现为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所设问题思维跨度过大, 学生经过努力也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导致课堂出现“休克”状态。

(三) 形式过于古板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 思维方式以抽象思维为主。正因如此, 就更加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设问时,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乐于思考。然而, 不少教师的设问过于古板, 有的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情感的培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犹如背书一般, 把备课笔记上的问题一一抛给学生, 师生间的交流处于游离状态;有的教师甚至连眼睛也懒得朝学生看。这样的数学课, 教师讲得乏味, 学生学得辛苦。有经验的教师的设问, 总能于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自燃”, 然后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问题的难度, 最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设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 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 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启发学生去探索, 去发现, 从而获得知识。反之, 则会使学生厌烦。

二、课堂设问应注意的问题

(一) 课堂设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设问。所以在新课导入时, 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 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 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 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一课时, 我首先出示用两块颜色不同的硬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梯形, 设问:请你们摸一摸, 看看他们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 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好回答了。此时此刻, 教师要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大梯形面积比小梯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 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的课堂设问,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为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 课堂设问要有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 能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设问, 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如, 教学《长方体的体积》的公式推导时, 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8个小正方体, 让他们拼成长方体。问:能拼成几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并把拼后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都记录下来, 接着问:长、宽、高的乘积等于多少?学生通过思考, 发现它们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 并且长、宽、高的乘积等于体积。这样的跟踪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到新知识, 得到新规律,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 课堂设问要有新颖性

同样一个问题, 提问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会不同。如果教师提出问题时平平淡淡, 方式既不新颖又不奇特, 而是“老调重弹”, 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 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 比如变换一下设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使学生有新奇之感, 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我在上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时, 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 1张嘴, 2只眼睛, 4条腿;二只青蛙, 2张嘴, 4只眼睛, 8条腿;三只青蛙, 3张嘴, 6只眼睛, 12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别感兴趣, 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这时老师就设问了:“奇怪了, 儿歌没有了, 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 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导语设置探讨 篇8

一、抓住时机, 循序启导, 打开学生思维大门

备课时, 教师设计的导语内容要深刻、精练、巧妙。导语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使学生在进入正课题之前就有一种渴求欲望, 达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 抛下“诱饵”, 让学生“入网”

当学生刚刚上完其他课程, 大脑正处于思维“低潮”, 有的甚至处于静止思维状态, 此时大部分学生对将要上的数学课程毫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 学生的情绪根本无法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应该灵活机动、就事论事与学生轻松地聊天, 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到学习中来。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导语, 调动学生兴趣。这样可以起到“搭桥铺路”的效果, 让学生无意中进入“角色”。例如, 四年级数学课讲解“亿以内数的写法”时, 学生刚上完一节体育课, 教室里学生都是汗流满面, 精神无法集中,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与学生谈论长跑比赛一事, 一千米、五千米、一万米……当到讲到一万米以上时, 谈话就会涉及到课题问题。因此, 此时我们就可以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亿以内的写法上, 如此, 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教师设置的状态下学习。

(二) 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紧扣课题设置悬念, 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兴趣。设置疑问的方式可以不同, 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例如, 给学生讲解多步运算的应用题时, 可以如此设疑:某公司的老板因为经营有道, 公司生产的电子计算机软件在世界上供不应求, 据报道, 公司每五秒中就有25万美金汇款进账, 那么该公司一小时的收入有多少?一天呢?如果按人民币兑美金8:1的比例计算, 折合人民币多少?一连串的设疑, 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置身于惊讶疑惑状态, 都想算个清楚。学生如同被巨大的磁铁吸引住了一样, 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自然得体, 联接比较,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 每个课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必须与其他课题有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当进行一个新的课题的导入时, 可以把与新课题有关的一些方法、规律进行组合, 再与新课题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可以由浅入深, 从无知到熟知的接受新知识。例如, 教学亿以内的加减法时, 教师可先让学生动手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 然后概括计算方法, 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 引导学生进入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最后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温故而知新”, 而且可以扩大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因材施教,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不同的课题, 应该设置与之相应的导语。有的课题可以用叙述故事的方法开始, 有的可以用告知新闻开始, 有的课题可以用激发情感的方式开始……总之, 导!语必须紧扣教材的特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浅程度不能超标。导语必须保证能够让学生理解, 以求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 教学“相遇问题”时, 可以用学生生活实际开始。甲生骑车每小时15千米, 乙生步行每小时8千米, 两人同时同地出发, 两小时后两人相差多少千米?很自然, 教学就会很迅速地把学生引入课题。这样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也学得愉快。

音乐课堂结束技能探讨 篇9

一、结束技能概述

结束技能是指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 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 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 (1) 。

一堂课的结尾, 就像名剧的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 是一种艺术和创造。好的课堂结尾, 可通过内容概括、规律揭示、画龙点睛、提炼升华、诱发兴趣、引导探索等形式, 把所学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交给学生, 并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好的课堂结尾,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抓住学习重点, 巩固知识, 活跃思维,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 保持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好的课堂结尾, 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 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 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 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金桥, 是启迪思考, 开发智力的良机, 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 (2) 。简言之, 结束承担着复习知识, 总结要点, 归纳结构, 建立体系, 反馈信息, 传授方法, 陶冶情操, 升华思想, 设置悬疑, 拓展延伸等作用 (3) 。可见, 在课堂教学中, 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结束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结束技能类型

在教学中, 结束的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总结式、对比式、表演式等 (4) 。

1. 总结式

就是用总结性的语言把一节课的内容在最后进行归纳, 使学生有条理清晰的完整印象, 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类结束方式往往用于欣赏课、知识技能新授课。如:

【案例1】北京市八一中学张亚红老师在给“交响素描《大海》”的教学设计时是这样的: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 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 像天空, 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 成为学院派的艺术”。总之, 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 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 朦胧的色彩, 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 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 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 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5) 。

2. 讲评式

教师对全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生课堂表现给予概括地评述, 提出优缺点, 以此作为结课。

3. 讨论式

【案例2】如:广东省广雅中学宋曼蕾老师在《爵士乐》中是这样设计的:1) 你们认为老师组织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2) 师:通过音乐我们了解一种文化, 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 是你们的作业给了我无数的灵感, 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 是你们又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乐”, 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爵士乐”, 谢谢大家。

4. 布置任务式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有关信息, 准备下一节课用。如:下一节我们将学习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 请同学们收集一下有关舒伯特的资料。

5. 对比式

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 将教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区分和对比, 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也可采取列表等形式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分辨事物的本质特征、区别及联系。

【案例3】江苏省南京杨雪莲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赏析课中就音乐和美术作品的的共性、个性特征作如下对比总结:共性:作为艺术门类的音乐和美术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冶人的情操;同一时期的艺术形态-音乐和美术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 相似的风格, 体现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个性:美术作品是直接对事物的具体描绘, 以视觉来感知其表达的内容。而音乐作品首先是通过听觉或视觉的感官来表达艺术的美,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通过欣赏主体的联想过程达到的, 是可感可知的, 也就是音乐与美术最不同的一点, 既音乐不仅仅是视觉的艺术, 听觉的艺术, 更是情感的艺术!使学生对三个不同时期的音乐与美术作品的特点加以概括总结;对音乐和美术相互关系、审美作用进一步理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6. 表演式

表演式结束可以用向学生提出表演的新形式, 要求学生利用当堂所学技能来解决表演中遇到的的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如长沙育才学校刘灿老师在《小鸟狮王》一课中是这样结尾的,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随着乐声离开教室。

7. 启发式结束

教学中上下章节之间的联系有时候是非常密切的, 在前一部分完成时可以把下一内容的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示出来, 然后告诉大家“欲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也可以顺着本节课的总结提出几个问题让同学思考, 这样承上启下的结束, 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8. 拓展式结束

拓展延伸是将教学内容向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延伸, 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的价值, 引发学习的间接兴趣。有的学生树立终生发展志向往往是从了解这些问题开始的。

9. 游戏式

把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课尾, 学生感到疲倦, 注意力难以集中, 用游戏或比赛的方式收尾, 以游戏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效果, 动静交替调节心态, 使学生重振精神, 是不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不易掌握, 难度较大的并在歌曲中常出现的节奏类型、音程等知识点时, 亦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此种结课方式多适用于低幼年级教学。

结束的方法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外还有许多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采用什么方法,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要求来决定。在设计一堂课时就要考虑怎样来结束一个课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一堂课的教学才有了清楚的目标和方向。假如教师自己都不知道一节课的要点是什么, 怎样归纳到一起或最后把学生引导到什么方向, 那么, 又怎能把课教好呢?

结课教学确实也是一门艺术, 需要好好的总结。音乐课结课更是有其特殊性, 音乐课堂教学的结尾应当是一个开放式结尾 (6) 。因为, 首先, 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多是极有分量、有代表性、有价值的精品, 即使一个教师对它们能深透地理解和研究, 但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制约, 也不可能讲授完音乐作品里面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 对于同一首歌曲或乐曲, 由于所处角度不同, 所具有的阅历、修养不同, 尤其是欣赏音乐作品,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同的欣赏者所领悟到的意味、所捕捉到的信息也必然有异。其次,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同一音乐作品, 他们的能力、智力、接受信息的水平千差万别。对于教师输送的信息, “吃不饱”、“吃不了”的状况必然是客观存在的。

参考文献

①199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 (试行) 的通知.

②黄兆明等主编.课堂结尾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③肖锋.学会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④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⑤本节案例均选自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网址:http://www.hongxiao.com/dy/Article/jiaoan/gaozhongjiaoan/200509/826.html

化学课堂评价途径探讨 篇10

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表现、就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你回答得很好,如果思维在活跃一点就更好了”,“你做得很对,如果能够把化学方程式用关系式表示就更能体现你的水平了”,“你这个方法很好,你再想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做”,“你很了不起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思路开阔学习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人学习。

2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很准确快捷的回答出题目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正确的作业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写上“GOOD”,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另外,根据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例如,本学期我将学校开展的“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许多根据课堂表现来评定的“子章”,诸如“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等,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我就会及时在他的“争章本”上盖一枚“好问章”,从而鼓舞同学们向他学习;当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时,全组同学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现较好时,我就会给这个小组同学发一枚“合作章”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3 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如果一致就是好的,否则不然。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教师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包含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种学习方法,这样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

4 师生的心灵对话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基础

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要实施课堂评价那么教学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动态生成?因此,课堂评价得以表征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表征并活跃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评价,还需要每一位教师具备扎实的功底,因此我们需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并且需对每一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找到在教学中的闪光点和处理不足之处,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积累过程,教师的教学经验日渐丰富,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亦不断增强。

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的理想状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生成性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着眼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带来学生知识技能的拓展、满足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之上,才能使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散发生命活力的乐土。

追求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是使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体现,但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表征与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元华.关注教学动态生成,激发课堂生命活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5.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77.

[5]徐勇等.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53.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篇11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67-01

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学校教育功能的集中发挥,最终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课堂教学虽然不能涵盖学校教育的所有方面,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因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无可争辩的。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的课堂教学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了很多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课堂教学管理概述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教学管理是在课堂教学长期发展过程中提出和逐渐形成的一种有序的、规范的要求。它的本质特征在于使课堂教学有序化、规范化。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适当的管理方式有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确立恰当的管理方式,必须首先搞清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功能,即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

二、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

教学方法基本是传统的应试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用粗糙压缩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拼命地记笔记,背提纲,不求甚解,不得其法,只为分数应考,限制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一)学生的现状。

课堂,是师生互动、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场所,在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近年来在大学课堂内出现的“ 课堂冷漠”现象,即“ 逃课现象”,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的教育质量与教育目标的实现。逃课分为“ 显性逃课” 和“ 隐性逃课”。

三、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走人了大学校园,传统的课堂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网络教育的灵活性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来选择更适时适地的教育;网络教育的综合性和高水平性让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教育名家,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这也在另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对课堂授课教师信任感与支持感的降低;网络教育的多样性,尤其是对多媒体技术的充分运用使得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乐趣;此外网络教育内容的多选择性能让学生针对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胜和能动性。网络教育的这几大优点,使得学生倾向于以网络教育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育,从而造成了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排斥。

(二)大学管理体制的松散。

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是宏观的宽松式管理,只抓大问题,不理小细节。因此,大学课堂里的考勤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一个机构真正对学生的到课率负责,更不用提对严重缺课学生的警戒与处罚了。这使得学生们肆无忌惮地逃课,忽视课堂纪律,使得课堂冷漠的现象进一步恶化。

(三)学生个人原因学生个人对课堂逃课现象的影响体现在心理因素与非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其中心理因素是指大学生的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对课堂逃课现象的蔓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大学生的个险与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到其对不同类型课程的逃课程度。而非心理因素包括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资源、学习能力等等。

四、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在课堂教学仍是学校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今天,高校要想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及时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努力。

(一)学校层面。

首先,应该改革教育体制,注重与时俱进,从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出发开展教育。

破除“ 四旧”,提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促进教学方式向多元化和互动化发展,建立全面综合、灵活的考评标准与考评方法。从质上提升课堂教学,才能从量上提升到课率。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方式,把网络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再次,要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监督,将提升课堂教育质量,减少学生逃课从制度上落到实处。

(二)学生层面。

第一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定期针对课堂教育的状况在学生中开展一定范围内的调查,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水平,控制逃课现象的进一步蔓延。第二要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针对学生在就业上的盲目性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对其就业成才的推动力,将学生吸引到大学课堂。第三学生要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反思,从道德、纪律、价值观方面反思自己,加强自律精神的培养。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进一步恶化,让大学生对课堂恢复兴趣,保证高校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教师层面。

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改进课堂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当具有本课程领域内广博而深厚的专业知识,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而且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及兴趣爱好有清晰的了解,能熟练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形式;能熟练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恰当地与学生沟通,对班级的学风、学习成绩及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才有可能教好课程,管好课堂。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其专业性格,对同一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偏好也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高校云课堂建设探讨 篇12

关键词:云课堂,计算机,计算机教学

1 云课堂建设背景

随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客户日益增多的问题,客户端计算机已不是目前最优的解决方案。根据本校的实际经验,笔者总结出传统机房面临的问题如下:(1)教学环境部署问题:软件冲突,更新软件困难,大量软件安装导致系统臃肿、运行慢;(2)教学场景切换问题:教学、考试场景切换工作量大,多种操作系统之间切换工作量大;(3)终端PC维护问题:大中院校机房平均有2 000台以上的PC,学生修改系统设置,病毒等产生的终端维护量难于承受;(4)IT运维人员问题:工作缺少创造性,只是安装、卸载和格式化,人员流动大;(5)资源浪费问题:每年会有1/6的机器被淘汰,新机器从采购到上线均会产生很多成本和麻烦。

根据对多地学校机房的实际场景进行勘测,各校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机房使用问题,针对相关环境,总结情况如下:

(1)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无法脱离计算机的协助。因此各大高校都在扩充计算机配置,同时增加机房建设数量。机房计算机的管理,以及计算机的响应速度都将直接影响日常的教学工作。对于机房的管理而言,计算机机房的管理难度是最大的。

(2)机房管理、设备维护困难,设备更新换代快、操作系统稳定性差已成为最突出的几个问题。由于机房面向学生众多,科目复杂,人流量大,设备老化很快,淘汰率高,因此对计算机的稳定性和维护均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 云课堂机房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项目决定实施配置方案,旧机房改造可继续沿用老PC实现充分利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性。新建机房则可采用云终端全面代替PC,体验超越PC的全面云教学环境。

3云课堂机房建设原则

根据上述的需求分析和部署环境的实际特点,使用RG-RCD云课堂主机打造云机房整体规划,需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

(1)统一规划、逐步建设实施原则。机房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逐步实施,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作为初次部署情况。

(2)集成性原则。通过统一集成的规划,实现基于云桌面访问的系统接入规范,从而逐步实现对全校教学系统用户接入的全面统一集成。

(3)安全性原则。根据桌面访问的不同安全等级要求和网络访问的安全规范,制定系统的安全性规范,完善信息安全策略和信息安全标准,满足数据安全和访问安全的要求,提供可靠的系统安全管理模式。

(4)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不仅要根据学科的发展方向,设计要满足各方面扩充的要求,而且要在架构明晰的基础上,减少各组成部件的重复度,并充分考虑兼容问题,实现快速高效的扩展方案。

为了满足所有教学场景的功能需求,建议每个教室配置一台云课堂主机设备,作为学生的终端机。搭建模块化云机房总体架构,易于扩展。

2 安全性高的云机房总体架构

2.1 云课堂拓扑设计

各教学机房从云课堂终端介入,具体配置方法如下:首先,教师从云课堂教师端发送请求,连接到云课堂主机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课程镜像文件生成虚拟云桌面,并通过CLass Manager Rainbow进行电子教学管理,如播放视频等操作;其次,云课堂主机把事先生成的虚拟桌面发送到云课堂终端;再次,学生打开终端即可获得虚拟桌面,直接使用虚拟机上课或访问校园网系统;最后,教师通过点击“下课”按键结束课程,所有虚拟机系统会被删除,云课堂主机回收计算资源,为下节课做好准备。典型整体架构由3个区域模块组成。

2.2 云课堂主机区域模块设计

云课堂主机内含顶级处理器、工业级存储设备、海量内存和强大的云桌面软件功能,机箱采用全静音设计,1米范围内平均噪音低于55分贝。

2.3 网络设计

云主机和终端之间使用专门开发的增强图形传输协议(Enhanced Stream Transmission,EST),该协议仅传输适量图形而非数据,不会占用学校网络带宽,仅需使用普通千兆交换机将主机和终端相连。

系统默认需要开放端口如下,但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80,3389,3306。

云主机和终端间交互EST协议时的带宽需求:(1)50 Kbps基础教学课程桌面;(2)100 Kbps上机考试场景桌面;(3)150 K~500 Kbps图形视频类制作的教学课程桌面。

2.4 云主机选择

按照每机房60个上机位需求现状:按常用的教学课程需求资源计算,每台云课堂主机可同时交付60个高资源虚拟桌面,因此每教室需布置一台云课堂主机。

考虑到用户客户端自身安装配置的存储空间需求以及缓存的用户个性化配置及数据对存储空间的需求,初步按照虚拟机C盘10 GB存储空间来估算。未来可针对应用安装配置模式的优化及用户使用场景进行进一步详细测算和调整。

每虚拟机会自动挂载云主机的共享磁盘并识别为D盘,该盘用于老师上传上课需要每个同学使用的课件。因磁盘共享的方式,仅需上传一份即可提供所有学生下载使用。学生同样可使用该盘作为作业存储区域,所有需要保存的作业或者设计,会根据学生名称自动存储在云主机共享磁盘上,保证在有效节省空间的同时,学生作业能有效上传和备份。

将上课所需应用依次安装在虚拟机内并封装成镜像模板。将模板存储在云课堂主机中SSD固态硬盘中,来提升批量生成虚拟机时对磁盘读取I/O性能。

批量生成虚拟机时产生的链接克隆文件使用多级缓存系统分别存储在机械磁盘,固态硬盘和内存中,杜绝磁盘读写I/O瓶颈,大大提升虚拟机生成速度和操作相应。

2.5 安全设计

机房采用云课堂主机部署架构,隔离了学生对终端机本地数据的直接访问,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云主机中保存,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用户访问的安全性:唯一对云主机可执行虚拟机生成及删除管理的教师端,采用MAC地址绑定方式制作。即仅通过认证的教师用机才可操作云主机,学生机无法控制云主机,杜绝用户非常规操作的安全漏洞。

传输协议的安全性:用户操作访问虚拟桌面或虚拟应用时,通过EST协议建立用户会话,采用了开放的标准安全协议和公用密钥架构来确保安全。仅传输应用客户端的图像变化和鼠标、键盘等的操作数据,本身并不直接传输应用的数据,避免了数据在终端驻留泄露的可能性。

策略化的控制:系统的提供集中的细粒度的策略控制用户的授权访问,针对用户、网络位置、终端环境、应用、云主机等属性决定用户是否能够获得应用的访问。系统允许访问者进行有限制的访问,而不能随意地更改、拷贝信息,更不能将信息带走。

如果学校目前使用内网PC,在访问互联网时通过代理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模式造成了一些安全隐患,比如数据丢失,病毒引入等。及时使用还原卡或者Ghost系统,依旧会造成大量终端机系统损坏。部署云课堂后可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虚拟机链接克隆:每次上课均生成新的虚拟机,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学生做过的修改和作业可上传至固定ftp保留。

虚拟机自动删除:每次下课所有虚拟机均会被删除,课间所做改动不会保留。

无需借助外部软硬件,云课堂主机中的所有虚拟机在下课时会被安全删除,学生所做过的任何修改都会被丢弃。在下次上课时,按照模板生成全新虚拟机供其他学生使用,完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3 云课堂终端

云课堂终端是整个云课堂方案的核心产品之一,其精美的外观,小巧的机身极富时代气息,可为教室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配备丰富的接口,可以满足计算机教室中一切外设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6.

上一篇:面授教学下一篇:纸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