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式学习

2024-10-07

化学探究式学习(精选12篇)

化学探究式学习 篇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要求教育工作者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从而把自由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 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探究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它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 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景和模式,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本文从探究学习的教学原则出发, 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 通过具体的案例, 进行现行阶段、现行教材和现行班级下的探究学习教学实践并对此过程展开反思。

一、诱发学习意识, 使其产生学习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 教师往往忽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 导致学生在学习教程中滋长着厌学的情绪。应该说, 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求知的欲望, 教师要积极地采用各种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实验教材中的《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是学生初次接触到微观世界的知识, 既抽象又难学。本节课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一上课, 随着音乐的开始, 教室里响起了“当花瓣离开花朵, 暗香残留……”的歌声, 同学一起大声叫《暗香》。此时我问, 那你们明白为什么“当花瓣离开花朵, 暗香残留……”教室里一片安静, 我顺势导入新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揭开“暗香”之迷。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启发积极思维, 使其学会学习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学生导向会学习的境地, 学习主体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必须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积极思维, 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思维处于活泼状态, 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怎样做到以上几点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创设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情境。

创境:今天我给同学们带了一件小礼物, 日常生活离不开它, 它既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也可以给我们带来热量, 请猜猜看会是什么?

学生高呼:火柴!

设疑:假如每1000盒火柴侧面涂的红磷达到12.4克, 当12.4克的红磷被完全反应掉时需要消耗16克氧气, 请问你有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出产生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是多少克?你是依据什么原理来作定量计算的?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方法一、根据物质的总质量守恒计算

方法二、根据磷或氧元素质量不变用化学式计算

方法三、根据方程式计算 (个别同学知道, 给予鼓励)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依据物质的总质量和元素质量守恒定律来重点学习根据方程式计算。

……

学生在一定的知识背景里面, 运用原有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通过对旧知识的延伸或新知识的应用, 获得新的发现, 最终在同化或顺应中扩大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引导自主活动, 发展自主能力

1、重视面向过程的教学

面向结果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论作为教学的直接意义。面向过程的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 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形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其它知识的相互联系等等。从主动学习的角度看, 面向过程会给学习主体带来一种更高的价值。

例如在讲《酸和碱的反应》一节课时, 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酸碱中和的定义, 也不是直接给出中和反应的特征。而是准备了以下的实验和问题让学生去探索。

(1)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插入温度计,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温度, 并记录下现象。

(2) 取实验后所得的少量溶液于蒸发皿中, 加热至干, 观察到时间、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完成实验后已经发现问题, 而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在探讨过程中, 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 并重视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2、给予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自主活动的展开, 学生的自主能力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真正变成教学的一中活力。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 教师必须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上, 教师要精心构思, 合理布局, 使整个教学疏密有间, 张驰有度。在课堂提问中, 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环节上也要留有余地。

四、提升反思能力, 进行自我评价

反思过程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 也是思维过程辨证性的一种体现, 通常反思中, 一是思考自己是否已把握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结构, 是否达到了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目的;二是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找出其中的问题;三是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思路和更佳的解题方法。

1、善于总结。

解决问题后, 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总结, 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 以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后来问题的解决。有了这个“经验”, 在遇到类似的新问题时, 能产生一种“直觉”, 正确判断思维方向。这远比学生单纯解决问题的意义更大。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类问题的基本规律, 而且使学生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最终过渡为“会学习”。

2、善于引申。

解决问题后, 要善于把它改头换面变成为多个和原问题内容形式不同或类似但解决问题的方法类似或不同的问题, 即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 这样可以扩大视野, 深化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推广。

就是当一个问题解决后, 不失时机地将问题中特殊条件一般化, 从而推广得更为普遍的结论, 这就是问题的推广。善于进行推广所获得的就不只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而是一组问题、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创新精神。

化学探究式学习 篇2

大连市第四中学 王婷

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现以初中化学(全一册)第五章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

2、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3、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学生有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玻璃胶水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自行车气门芯、细软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橡皮筋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瓶盖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蜡烛、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制法装置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置,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4、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化学探究式学习初探 篇3

一、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探究式学习

1、设计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设计良好的氛围,时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情感和对周围许多有关现象的兴趣。只有在学生产生了兴趣的起点上,才会引发积极的思考和产生探究未知的愿望。例如在讲混合物分离时,教师先设计问题情境:“假如你母亲不慎将一包白糖与一包食盐混在一起了。你如何帮她分离?”同学们立即情绪高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然会印象深刻。

2、恢复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一些自然科学中,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下,实验往往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因此,开展探究式学习就应注意恢复实验的探究本性。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培养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

例如在做完“测定溶液的pH值”的实验后,先分组讨论该实验的现实意义,再确定实验的目的,研究实验的步骤,在讨论成熟的基础上,让他们去分组测定学校周围的农田土壤、橡胶厂周围的河水及雨水等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办法。最后,指导他们写出调查报告。这种运用书本知识,结合农业科技和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上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多设计以社会、生活热点、科技发展、实际应用、学科综合为背景的探究题目加以训练。

近年来,在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出现是对传统命题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挑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摒弃死守书本,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形成不拘泥、不守旧,勇于创新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收集与设计一些以生活实际、新科技成果、新能源开发、实际应用为背景的开放性试题。这类题目的设问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的。这样,学生的答题过程也是一个创新探究的过程。

二、问题与思考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生往往从小学起就形成这样的观念:老师讲的都是对的。他们习惯了一切都由老师安排好,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循规蹈矩。到了中学,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要改变这种现象常常事倍功半。因此,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应是全社会、各级学校、全体教师的职责。

2、学生的科学探究必须循序渐进。

新课程目标是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要把科学探究摆在合适的位置,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切忌“ 一刀切”。不能今天开展探究式学习,结果就把什么东西都搞成探究,而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忽略“三基”学习。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和接受能力,千万不要把学生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要循序渐进。

3、注意摆正教师的地位。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构建者和发现者,亦即改教师做为学生做。但当出现困难或不同意见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并帮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不可放任自流。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便利,如开放实验室、图书室等。

4、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上实施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从而导致上课时间不够,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常出现能力不均的现象和渴望不同的现象。还会因许多学生的兴奋和激动而引起课堂上的“动乱”,也会有一无所获、实验失败的可能。

5、教师自身应加紧“充电”。

教师为了诱导学生探索某一问题,不仅需要有精心的准备,还需要有更深的知识素养,具备高超的应变能力。在这方面,无章可循,所以需要教师多参加教研培训,既要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要亲自尝试一些探究性课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希望本人的这些粗浅体会,能给同行们一些参考,引起共鸣。也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投身到教改的洪流中来,积极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等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8。

2、赵呈林 初中化学“自主实验”初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年1期。

化学探究式学习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老师转变教学思维, 改变教学方法, 在真正确立学生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的前提下, 培养他们的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提高他们化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下形成综合的学习能力, 从而使得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如何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 是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 简要谈谈我的教学尝试。

找准兴趣激发点激活教学有效性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他们多重视形象思维而对抽象思维不太感兴趣;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 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验的神奇, 从而培养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让他们主动的热爱化学学习, 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开展新型民主、平等、和谐课堂和和谐师生关系, 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既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的投入。我们只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感、情绪和能力, 才能让他们主动地、有情趣的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如在《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内容教学时, 我到教室先谈最近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 让我们呼吸感到极不舒服,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我说, 如果我们不呼吸可能就不会感到污染了, 学生一片哗然。我顺势问, 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学生众口回答是氧气。于是, 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学内容。于是, 我告诉大家, 我们今天学习如何制取氧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又如讲《二氧化碳性质》时, 描述了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脚的“屠狗洞”的故事, 即狗进入洞的深处便躺下死掉, 而人进入山洞深入却安然无恙;让大家分析原因。于是, 二氧化碳的性质便很容易得出。这些新颖别致有趣又贴近生活的故事、问题, 很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当然, 化学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物质, 我们只要结合教材的特点, 适时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那么, 我们的化学就能学好, 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就能提高。

明确探究目的方法点燃自主探究欲望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以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前提, 针对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让他们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只有学生具体的实践, 亲身经历并获得直接经验, 才能掌握化学的基本探究方法和钻研态度, 以及形成综合运用能力。

首先, 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并给予学生较多地研究探索的机会;学生只有用心参与, 精心实践, 才能掌握化学方法和实验技巧, 提高化学能力。如我在化学教学中, 将一些安全系数高的实验交给学生探究完成。

其次, 探究之后, 要反思探究, 提高分析问题、研究数据的能力。这个实验结束之后, 我让大家继续看教材, 而让实验同学思考实验体会。该学生在实验总结中提出了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如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位置、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等, 而其提出注意点很是到位, 即停止实验时, 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再熄灭酒精灯。可见, 该组学生经过探究活动, 掌握了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的要注意的常见问题;提升了化学素养和能力。

再次, 给学生探究不仅局限于课内实验, 还可以开放性的和现实关联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氧气的制取之后, 让学生思考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双氧水 (过氧化氢的俗名) 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点, 并让他们试设计一个试验方案来证明红砖粉末也能催化分解双氧水的实验。再如学习了《远离有毒的物质》这一教学内容之后, 让学生探究如何对室内甲醛 (一种潜在的致癌物) 从物质的成分和性质角度探究对其防护措施、办法等等。拓宽了学生探究的空间, 激发了他们进行化学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当然, 我们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还可以选取如温室效应、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作为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发现的内容, 如此可以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养成探究的习惯, 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 我们培养学生在化学方面的探究能力, 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能够让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的课堂, 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求知与探究的欲望, 给他们探索、思考、交流、反思的空间。当然, 在学生探究活动中, 教师要全程关注、重点指导。如此, 我们的初中化学才能达成新课标的要求, 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永晟.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教研) 》.2011 (06)

[2]王福良.浅析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11 (03)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篇5

[摘要]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时代和学科特点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如何在现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握探究性学习的五个特征:实践性、创造性、广泛性、自主性、民主性;通过探讨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成果展示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为实现这些改变,施瓦布建议科学教师首先要到实验室去,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而不是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教授科学。这就是说,在向学生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应该先让他们到实验室里 1

做实验。用实验的证据来解释和深化教材中的内容。

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要用上按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而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讨这一问题对初中化学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自如地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具有深广的意义和价值。

人类已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也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知识需要创新,学习方式也需要创新,如果固守老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势必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势必不可能创造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所以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研究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就是我们探讨的一种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从广义来说,它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从狭义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或课题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新时期化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探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它把学生臵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开明宗义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按照传统的观 2

念,课程实施过程是知识的传递过程,由此形成的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模式,就决定了学生“奴隶式”的被动学习地位。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可以这样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所有学科一次全方位、全领域的脱胎换骨、前所未有的变革。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设计理念,在科学(综合)课程或理科课程中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倡导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讨这一问题对初中化学教师能够在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要用上按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而新的形势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为此,我们这些初中化学教师不得不思考:正因为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显然化学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实现。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要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情景教学、开放教学、合作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才能保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3

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也将会大有裨益。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五大主题的第一主题,足见其科学探究的突出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坚决贯彻。

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有五个方面:

1. 实践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首要特点,也是探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 关键。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运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实践。实践性是其特点,亦是其优点,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创造性。此创造性不同于科学家的创造性,科学家的创造性是发现,而探究性 学习的创造性更多的是再发现。但是,两种创造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广泛性。探究性学习不局限于探究性学习这门课,只要具备条件,随时随地都 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充分肯定他们创造的潜能,而不仅仅是瞄准少数尖子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4

探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4.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参与课题的设计,自己搜集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后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探究性学习才算成功,否则便是失败。

5.民主性。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形成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有利于诱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使学生敢问、敢疑、敢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冲破常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下面就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谈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现以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说明“初中化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一)、提出问题。首先向同学们提出: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同学们可找出课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参考课本第六单元课题2内容,探究课本中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写出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现象、结论及体会,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实验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下星期一各“科学小组”进行展示(班中共42位学生,根据住址自愿组成7个“科学小组”)。

(二)、实验探究。周末的两天里,各科学小组都行动起来,我用电话摸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较弱的小组,到现场辅导和鼓励。

(三)、成果展示与交流,上课前要求各“科学小组”先把设计 5 的实验方案先交上来。上课开始后,各小组开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臵,并进行实验,一边实验一边陈述探究的过程。八个小组实验方案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小组有多种方案,实验的用品更是五花八门,酒精灯有小药瓶做的、有指甲油瓶做的;反应容器却用医用吊瓶、墨水瓶、各式各样的玻璃食品罐;导气管用水笔芯、圆珠笔芯、吸管、细软管代替;止水夹用输液开关代替;而橡皮塞只有这些具有原创力的、可爱的学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动物的橡皮泥、小木块加透明胶带代替。实验过程中针筒、小药瓶、衣服架、风钩、回形针等,都成了同学们手中的实验仪器,家里的醋、食用碱、装修用剩的大理石、泡沫、雪饼中的干燥剂等成了同学们实验用的药品,曾有一位科学院的院士说:能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是最了不起的。我们的学生不正是用最简陋的实验设备做出实验来的了不起的人吗?而且有的实验跟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完全不同,当然不一定更好,但都是他们通过查资料想出的,这不仅使他们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装臵和原理,而且回顾了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装臵,还掌握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四)、反思与评价。当一个“科学小组”展示完毕后,先由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后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总体评价。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已完全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并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态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二、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内容要视教学内容的价值性。本次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 6

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择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创设情境: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创设情境有利于学习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如在讲解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我给同学们留的预习作业是一个小故事:警察牵着警犬追坏蛋来到一座深山里,发现这座深山很久没有人来过,这里有陡峭的峰峦,奇峰绝壁,一座座是大自然天才的杰作,松柏茂密,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在不经意中,警察看到一个山洞口处似乎有被踩过的迹象。他带着警犬进入这个山洞。进入不久警犬突然倒下死了。警察很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忙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但是他怎么也点不着火。他明白了。……通过这个故事,我给同学们引出探究学习二氧化碳的情境。同时问题也自然出现了,使他们自然而然去研究去探讨去学习。

(二)帮助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如把探究学习的5个基本阶段印成小册发给学生,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帮助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学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引导导协作:协作应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从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评价直至意义的最 7

终建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习者的智慧是整个学习群体的共享资源。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通常,小组学习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体现“协作”。在合作学习中,也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在小组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别就某个子问题做更多的钻研,而后再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当前任务中。为了不是个别人“借用”知识,小组必须明确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让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搜集的材料。

(四)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具体的学生情况。

(五)、组织交流:这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式的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先前的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其次,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

三、有待反思的问题

化学探究式学习 篇6

【关键词】引导 探究式 过程性 反思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57-02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取知识,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化学知识。本文通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一课的部分设计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前提

由于学生好奇心强,什么都感兴趣,他们对于化学的很多问题都会想办法去探求。在这节课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设定为: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错误发生,这是正常的,教师不能嘲笑、讽刺和挖苦,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最终打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制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把更多的关怀、尊重、理解、信任带给学生,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讲出来,营造一种融洽、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探究学习的潜能。

二、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空间

为使学生都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空间、创设一种氛围,把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如:

引导探究物理性质: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知道的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疑】氧气能否溶解在水中?

【学生】联想水中的生物通过喝水获取氧气,从而得出结论:氧气能溶解在水中。

【追问】容易溶解吗?

【学生】思考,回答:不容易,地球上大部分被水体覆盖,若氧气容易溶解在水中,则空气中将不存在氧气。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指导阅读】P34第一自然段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将氧气的物理性质补充完整。

这样就点燃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然后由他们自主探究。有的学生自己实践操作,独立思考,有的学生三两个一组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推举代表发表意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这样教学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己探究学习的空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三、精心引导学生探究方法

探究学习的重要本质特征是过程性,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在创设探究活动中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注意精心引导,增强探究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大胆地猜想,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探究、验证相关猜想,总结正确意见。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经历认识问题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展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实验】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

【演示】(教师解释滴加NaOH溶液的作用——为了防止空气的污染),学生观察。

【活动与探索】

1.硫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2.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如何改进实验?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实验的基本思路还没有初步建立,更达不到具体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应给予引导,让学生大胆的设想、猜想,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果学生有合理的实验方法,就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探索、实验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对照、比较、体会化学问题中不同角度的思考,会发现许多简便有趣的解决办法。

四、注意强化探究学习的结果

组织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是探究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注意强化探究过程,不仅能够逐步加深印象,形成习惯,而且能再次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加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课中、课尾引导学生反思小结,可加快学生掌握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方法,逐步帮助学生积累探究的经验,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如:课中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实验2-4】铁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与探索】

1.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怎么样才能让它燃烧起来?

2.在日常生活中,火柴和煤球是如何点燃的?

3.出示图示,猜想一下瓶中火柴棍和水有什么作用?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演示】教师操作实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③有黑色固体生成

结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总结:

1.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放在纯氧气中也不能燃烧?使学生懂得: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为什么点燃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1/5),使学生懂得:物质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思维上有所创新、提高。在课尾,教师可以提出“通过探究你有什么收获吗?”“在这一个探究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回忆归纳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探究学习的兴趣。

高一新生如何学习化学探究 篇7

一、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重视初三所学化学知识, 特别是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如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价、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金属活动顺序、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这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课前预习, 心中有数。预习就是有计划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 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需的旧知识, 从而为课堂学习扫除障碍。通过预习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心中有数, 课堂听课时才会有的放矢, 提高课堂的听课效果。

B.认真听讲, 做好笔记。学会听课, 听课时思想要与老师保持一致, 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会对事物的分析推理, 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规范的解题步骤。听课时, 对于一时没有听懂的问题先放下接着听课, 下课后再找老师解决遗留问题。化学知识点多, 且具有繁、乱、难的特点。课堂笔记很重要, 既不能只听不记, 又不能只记不听, 要二者兼顾。书上有的简单记, 重点、难点详细记。

C.归纳总结, 发现规律。养成归纳总结, 定期归类的习惯, 通过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例如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性质时, 我们可以以知识点为线索, 形成知识网络。如了解“铝三角”“铁三角”, 进而全面掌握元素化合物的转化。可以通过总结来掌握规律及解题的方法, 如化学计算中可运用关系式法、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差量法等。

D.纠错补练, 及时反思。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 学习反思。无论是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做错的题, 还是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 都要整理在错题本上, 并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记住, 还是审题错误、马虎。对错误原因, 在错题旁用红笔书写以示警告。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举一反三, 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看, 做到在今后的学习中少出或者不出这样类似的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谐的学习气氛

俗语说:“爱屋及乌。”喜欢化学老师, 就会对他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课堂上保持愉悦的心情, 能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探究学习与化学教学 篇8

1. 科学探究学习的含义

探究学习是知识形成的必由之路, 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 又是新探索的起点。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对科学探究含义的界定, 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 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

(1) 学习者必须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 或者在某一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 (2) 学习者必须有充分的时间、空间, 在教师引领下对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进行探究, 并获得自己的探究结果。 (3) 学习者应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 并与其他人交流和讨论, 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探究过程, 明确进一步改进探究的方向。

3. 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些常用教学策略

本课题对教学策略的理解是一整套建立在一定教学理念基础上, 并经实践验证能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的方法体系。本课题所强调教学策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科学探究, 并根据活动主体的探究学习特征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二、科学探究课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

本文以N a2O2的漂白性作为一次化学活动课进行设计, 变为一次科学探究课。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如下:

1. 课前的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选定课题, 让学生提前预习, 明确探究目标, 收集有关资料。教师应该精心备课,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 创设探究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 营造一种学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 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 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同时, 要有意识地设计观察习惯的养成和观察能力培养的内容。这节活动课, 我是这样做准备的:

师:提前两天布置实验课题, 充分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设想与实验的结果, 并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

生:根据所学知识, 查阅有关资料, 充分利用想象, 小组展开讨论下面问题: (1) N a2O2是不是碱性氧化物? (2) N a2O2是不是强氧化剂?

2. 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演示实验:取少量N a2O2粉末加入到品红溶液中, 轻轻振荡, 品红溶液褪色。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N a2O2使品红褪色的原理是什么呢?

3. 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纷纷猜想问题的答案, 在这时, 老师适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首先是对已有的知识构建, 其次, 我们都知道N a2O2具有强氧化性, 并且会和水反应生成N a O H。有了这些提示信息后, 学生的思考就有了基本方向, 接着同学们提出不同的猜想 (以有代表性的两个为例) 。

猜想一:N a2O2与H2O反应生成的N a O H使品红褪色。

猜想二:N a2O2使品红褪色的原理是由于N a2O2具有强氧化性。

在整理好各种猜想后, 接着启发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假设与预测。如果猜想一是正确的, 那么, 假设一:只将氢氧化钠加入到品红溶液中, 也能使品红褪色;假设二:N a O H没有强氧化性, 所以碱性使品红褪色应是暂时性褪色。如果猜想二是正确的, 那么, 假设三:N a2O2使品红褪色效果为永久性褪色。

4. 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

让学生撰写详细的探究计划, 对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 给予适当的指导 (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方案为例) 。

实验一:将少量的N a2O2加入放有适量水的试管中, 振荡, 使其充分反应, 反应后的溶液为N a O H溶液。将这些溶液滴入到品红溶液中, 观察现象。然后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观察现象。

实验二:往已经用N a2O2褪色的品红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 观察现象。

5. 进行实验, 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科学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并能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6. 解释与结论

从实验所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表明, 猜想二是正确的, 也就是N a2O2使品红褪色的原理是由于N a2O2具有强氧化性。

7. 反思与评价

让学生对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推敲, 思考是否存在逻辑性和科学性的错误。有的同学提出, 猜想中忽略考虑N a2O2与H2O反应生成的H2O2与O2这两种物质。它们能使品红褪色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 激发了他们的进一步思考。

8. 表达与交流

将学生的科学探究计划和结论报告让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互相促进, 进一步完善整个计划。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团结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三、探究学习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

1. 科学引领, 自主选题

探究性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是选好课题, 学生刚接触这种学习时, 可由老师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引导选择合适的课题。当学生探究学习达到一定层次时,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有探究价值的课题。对于高中化学探究性活动的选题,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 从教学内容中选题:收集教学中可以深化、拓展、探讨、有质疑的知识, 也可以是改进实验等。 (2) 从社会生活中选题:从日常生活或某些具体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中选取与化学知识有关的课题, 如探究烟草烟雾中有害化学成分及对人体的危害性等。

2. 激发兴趣, 诱发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 总是主动积极参与认识与探究。因此, 在教学中应设法利用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语言、录像、PPt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以实现学生从“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的转变。

3. 和谐民主, 营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绝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而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高峰。淡化老师的权威心理,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外因。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问题, 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 协同合作, 引导探究过程, 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保护好学生的探究火种, 营造学校浓厚的探究氛围。

4. 交流反思, 形成能力

交流与反思是学生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 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反思中逐渐成长, 使探究活动在交流与反思中延续。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评价反思, 让学生自主与合作地解决有争议的、有困惑的问题, 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倾听他人的探究方法, 并进行客观地比较鉴别, 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增强探究意识, 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形成创造能力。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它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化学实验优势, 努力挖掘化学实验资源, 积极开展探究学习, 实现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化学, 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 篇9

一、激发兴趣是首要任务

健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从两个角度进行。

1. 从宏观角度去激励,让学生保持持久兴趣。

为了使学生喜欢化学,教师可以用趣味实验诱导学生,如“牛奶变清水”、“雨落红花开”等,让学生感到神奇,产生要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都能让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也难以始终保持好奇心。例如,分子、原子、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都有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情绪低落。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教师要设法改变教学手段,可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或穿插学生趣味实验。尤其是在溶液的计算、综合计算等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一些科学家发奋努力的故事、最新的科技动态,常常组织一些趣味游戏和智力竞赛,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 从微观角度去设计,让学生感到处处有兴趣。

用“引言”激发兴趣是常用的方法,即教师用一个有关本节内容的扣人心弦的话题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全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创设疑问是中心环节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教师激活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学生往往不会有问题,教师要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探究的问题上来。例如为了综合复习多种气体的性质,教师可增设喷泉实验,并设问:(1)用NH3为什么会产生喷泉?若换成O2,能产生这种现象吗?(2)哪些气体与液体作用可能会产生喷泉?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是解决问题的引发剂。再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是“淡蓝色”的,细心的学生问:“为什么实际火焰是黄色的?”我趁机启发他们深入探究,自找原因。在探究中,有的学生将氢气吹成肥皂泡,再点燃,火焰的确是淡蓝色的,也有的学生在玻璃管尖嘴管上接上医用注射针头,再点燃,火焰也是淡蓝色的,得出黄色火焰与玻璃导管有关的结论。确实,学生只要能提出问题,就肯定会设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体验实践是重要内容

学生的学习有三种方式,一是接受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在情感、行为的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尝试,最终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它所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的积累与更新。新版的化学教科书中设置的探究课题是体验学习的探究内容和有效手段,能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很好的机会。

围绕体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化学,善于用化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家庭内空气污染调查,尽管室内空气污染情况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但更多地取决于小环境的状况。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观察、记录、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一周后,我看到了学生的调查报告,其要素有的零乱、有的欠全面、有的很系统。(1)污染物:烟尘、SO2、CO、甲醛等。(2)分类:粉尘和气体。(3)来源:煤等的燃烧、家庭装饰材料、气雾杀虫剂等。(4)解决方案:使用加石灰石的环保煤、厨房内使用强排气装置、寻求清洁能源(太阳能)、室内装饰回归自然、少用或不用化学杀虫剂、注意室内通风等。

经过实践活动的磨练,学生逐渐增加了感性认识,这为其进行理性思考打下了基础。我把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起点,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了科学的归纳法和演绎法。从中他们感悟到很多东西,当一个问题分析、表达、解决看来比较困难时,学生便会想方设法发现一种更好的办法去突破。他们的这一体验比学习本身更重要,也更有价值。

四、整合课堂是基本要求

应当承认,目前的化学教学,课堂仍是主阵地。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常规课堂教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同时,学生继续思考探究,开拓创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但另一方面,在接受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受到某种条框的限制,自我封闭。因此,把课外活动与课堂整合,深入挖掘化学教材是探究学习的基础。为了提升探究成分,教师应当把整合课堂作为支撑点,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对溶液导电性的感性认识,如湿手接触用电器易触电。但如何分析、归纳成化学的一般原理?我引导学生用导电装置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1)称取2克氢氧化钡固体,放入烧杯中,进行导电实验。灯泡不亮。(2)量取48毫升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钡固体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固体全部溶解。再进行导电实验。灯泡较亮。(3)持续通电,两石墨电极上不断产生气泡。用密度计测定液体密度,发现液体密度不断增大,液体体积不断减少,灯泡亮度增强。(4)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灯泡出现“明—暗—灭—明”。通过以上实验的探究和讨论,学生最终归纳出化合物导电的原因、影响导电性强弱的因素:化合物导电必须有电离产生的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性的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的多少有关,单位体积的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越多,导电性越强。

在学生自己的操作体验中,抽象的化学原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不再是云里雾里。以上例子表明,思维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问题是教师不要总是包揽,剥夺学生思维的权利,让学生自己可以做的事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试一试,尽管有时他们是那么的幼稚,走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

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初探 篇10

一、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

1.探究性。探究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 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查资料, 做实验, 通过假设、求证, 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2.开放性。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时空、心态、学习内容和课题结论是开放、自由的, 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 不局限于教材, 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 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3.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养成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4.过程性。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 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

5.问题性。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 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6.合作性。在探究学习中, 合作学习能扩展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 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 从而对知识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 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1.动力基础

(1) 探究欲望。探究欲表现为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 对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 对解决新问题的冲动, 是初中学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好奇的心态, 使他们产生“我也能做”、“我也想做”、“我也要做”的探究欲望, 它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

(2) 探究兴趣。在探究学习中, 通常采用三步法激发、维持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一步是在开课之初, 适当介绍所要学习和探究的精彩之处,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是培养兴趣, 让学生自由地畅游书海, 维持和巩固兴趣;第三步是在学生确定的专题中提供思索的问题, 促使他们在研究、探索中发展兴趣。

(3) 探究信念。探究性学习需要树立正确的探究信念, 在教学中, 我们必须让学生树立“人人都具有探究能力”、“处处具有探究价值”这样的信念。

2.认知基础

(1) 问题意识。“轻信权威等于扼杀智慧”,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问题意识既是一种怀疑精神, 也是一种探索意识。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勇于提出新问题、新想法, 培养学生多思深思的习惯。

(2) 问题分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善于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拘泥于书本, 不迷信权威, 不墨守成规,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动性, 独立思考, 大胆创新。

3.个性基础

(1) 合作精神。为了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展开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使他们在完成探究课题的过程中懂得如何与别人分工协作倾听别人的意见, 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别人达成一致, 分享共同成果, 养成相互协作、善于交流合作、乐群合众的良好个性特征。

(2) 责任感。在探究性学习中, 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识能力, 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 祖国的前途, 人类的命运, 经济的发展, 环境保护等。

(3) 意志力。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碰到各种困难和争议, 如果意志力薄弱, 常会导致放弃研究结果或丧失研究信心。因此, 探究性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如: 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性等等。

三、初中化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的准备

(1) 教师提前给出课题, 让学生提前预习, 明确探究目标, 收集有关资料。

(2) 精心备课,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创设探究活动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 认真准备实验药品和器材。

(3) 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 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

2.课堂上的实施

(1) 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

(2) 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讨论能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3)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

(4) 培养学生间合作与交流。

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 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 倾听他人探究的经验, 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正确理解所学知识。

(5) 充分动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探究式教学的引导过程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手段, 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课后的实践

高中化学学习评价探究 篇11

摘要学习评价是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推进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他人评价等学习评价理念逐渐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于化学学习的始终。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化学学习评价的意义、原则和实施进行了相应你的探究。

关键词化学;学习评价;探究

一、学习评价的意义

学习评价是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推进有重要意义。学习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功能、过程等的设计和实施都将对教学过程、学生以及老师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里评价建议部分对高中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但是,具体的评价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和学生实际来具体实施。化学学习评价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过程,学习评价既要促进学生整体在科学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具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传统学习评价的弊端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原因,直至目前,高中还未完全转型为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更多地被认为是人才选拔的淘汰训练阶段。在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下,传统的学习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传统学习评价存在目标和主体单一、内容不全面、方法局限、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过度强调结论性评价、个性化评价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继续发展。

三、学习评价的原则

1.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体较为单一,一般就以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这样的评价不免有失偏颇与公平,评价的目的和功能难以实现。改变这一现状的途径就是把唯一的权威评价主体扩展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评价群。由多方评价主体共同作出的评价较为全面公平。

2.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传统的评价注重的就是考试成绩。在选拔淘汰理念下,考试成为了一棵指挥棒,指挥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方向,而成绩则成为了唯一的评价指标。在这种理念下,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人才”。新课改彻底提出了全面的评价内容,即对学生的评价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进行全面评价。只有从这几个目标维度去全面考察,评价的结果才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3.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传统的评价方法相当局限,仅限于测验和考试的分数结果。这个结果仅仅显示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考试题目所涉及的内容的吻合度以及学生是熟悉相应的题目的解答流程。《标准》里提到三种类型的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其中基础型和拓展型 [Ⅲ](12年级自修)的评价方式,除了笔纸考试和实验技能操作考试考外,还要进行学习档案(方案设计、过程记录、学习资料等)、提问、谈话、小论文、小结、自评、他评等评价方式。拓展型课程[Ⅰ][Ⅱ](高中化学自修)和研究型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提问、考查、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实验操作、小制作、谈话、小结、行为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评价要注重过程化

以往的评价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实际上,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学习评价要结合学习过程,通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察,结合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考察后作出综合的评价。

5.评价要体现个性化

要改变学校是产品加工厂的现状,根本要求就是教学要体现个性化。中学化学评价要在促进全体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共同发展的同时,又要兼顾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既要有共同个基础,又要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时调整评价的项目、方法和要求等,以适应培养个性化人才的要求。

四、学习评价的实施

1.巧妙组合评价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他人评价等学习评价理念逐渐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于化学学习的始终。然而,每一种评价的具体实施以及几种评价的结合等都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技巧。高中化学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和策略的相互配合,应充分考虑不同模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策略。例如,针对必修课程模块,应综合使用纸笔测验、学习档案和活动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纸笔测验试题应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身边化学现象和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辩论、角色扮演、走访调查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对“实验化学”课程模块的学习评价应该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交流讨论、合作意识以及实验态度等方面综合考察。辩证利用评价策略组合,实现最佳评价效果。 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通过多种评价的综合分析,得出中肯、有效的评价。

2.强化激励反馈功能

学习评价的功能较多,但是最主要的是激励和及时反馈功能。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学习评价必须体现其具体的功能价值。及时反馈,对学生来说,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的薄弱环节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利弊;对教师来说,可以看到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设想实现情况。学生通过反馈,可以查缺补漏。教师通过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进度、步骤等。激励是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其主要是对学生而言的。学生因为点滴的进步受到鼓励,会潜意识地加强自主学习意识,以获取更大的成就。对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作用,教师会因为学生的评价普遍较好而很有成就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和工作积极性。

高中化学课堂探究学习策略 篇12

1. 开放性

探究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 它具有开放性。探究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学习模式, 它并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内容, 而是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过程中的学习,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探究学习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 加强知识间的交流, 同时还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注重将知识运用到现实实践中, 又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汲取宝贵的生活经验, 促进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拓展学生视野, 拓宽知识面, 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2. 综合性

探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 它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探究学习并不限于单一的一门学科或一个知识点, 一方面它将多种知识联系起来, 从多方面进行知识的解读和理解, 而不只是一个学科的多个知识点, 而且还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运用多种知识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 最终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实践性

探究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探究学习并不是课本上生硬枯燥的知识, 而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实践。探究学习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使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对化学知识、科学规律的积极探索, 获得化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比如, 探究实验教学, 就是探究性学习中的常见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积极动手实践, 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化学课堂探究学习策略

1. 转变观念, 提升能力

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在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必须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 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对自身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同时, 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以及新教学观念中的有关理论和要求, 并将其积极运用于实践之中, 推动现有教学模式的发展改革, 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和实践。

此外, 教师还要积极学习教育及相关学科知识, 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水平及探究能力, 将基础教学内容吃深吃透;对相关的学科领域、现实实践等也要有足够的了解, 了解化学学科前沿发展及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流融合, 同时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为实施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开始一堂良好的化学探究学习课程的首要任务。在探究学习中, 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术实际情况, 制订明确的课堂目标, 使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使高中化学探究学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在探究性课堂中, 教师要设定明确的课堂目标, 对于具体课堂任务有明确的表述, 拒绝笼统的一概而论和模糊不清, 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等不能明确判定的词汇, 最好能够采用“能/会+程度副词+具体动作+动作对象”的模式来描述课堂目标。然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学习目标来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和具体的任务要求,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 教师在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时,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设置多层次的学习目标, 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获得学习上的发展。

3.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探究性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反馈, 教师必须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 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探究学习的综合评价体系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 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第一, 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第二, 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使学生真正获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正旭.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 (上) , 2011, (5) .

上一篇:血管紧张素下一篇:测绘信息化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