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元教育(共9篇)
培元教育 篇1
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创办于2012 年, 学校确立“尊重关注每一个, 多元发展每一个, 好习惯滋润每一个”的办学理念。建校以来, 我校在借鉴我国古老哲学思想的精华, 反思传统基础教育弊端的基础上, 确立以“培元教育”为学校领衔品牌开展整体性的改革实验, 全面构建完善“培元教育”理论内核与实践体系, 促进“培元”办学特色的积淀与形成。
立足小学教育使命而确立的“培元教育”是对基础教育功能和价值的正确定位, 是“多元发展每一个”成为堇山小学实现教育理想的必然选择。探索基于“培元教育”思想的管理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德育途径、评价手段等, 一直是堇山小学建校以来努力实现办学目标的核心价值观。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探索, 我们终于在认识与实践上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行走路线。
一、“培元教育”的提出背景
长期以来, 我们的传统教育强调基础性, 重视“知识的获得”, 较少关注“能力的形成”。我们认为, 小学教育应该从“培基教育”转移到“培元教育”, 应该从过分强调和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获得, 转移到重视和培养儿童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和能力上面。
1.基于对知识本位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的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造就身心健康、完整和谐的人,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之下, 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重点的“双基”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基本模式。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往往将本来宽泛的教育概念狭隘化, 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 把学生固定在知识传授的狭小世界里,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基于对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未来将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愈来愈激烈, 为孩子培养好明天的素质与能力, 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给他最珍贵的礼物。反观现实背景下的教育现状, 却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现实关照, 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难以满足学生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因此, 让教育关切点和重心回归学生, 是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一项根本性改革,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3.基于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本教育的追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发展本位的教育范式, 从教育价值观上讲追求智慧本位, 从教育主体上讲倡导学生为本, 从教育方式上讲重视学生活动建构, 从教育效果上讲重视科学高效。以生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 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以生为本的教育, 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当前的发展, 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 为人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的教育, 必须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学习欲望、问题发现能力与解决能力、思考力、判断力和表现力等根本素养和能力方面打下基础, 夯实成人成才的基础。为此, 我们提出了培元教育整体实验改革的构想。
二、“培元教育”的内涵解读
“培元教育”是培养儿童人生发展元气的教育, 是“培养儿童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培元”的最重要时期。
1.“培元教育”的基本含义。“固本培元”是我国古老的哲学思想, “本”指“根本、根源”, “元”指“元气、元神”。我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固本培元”就是巩固根本, 培养元气的意思。“培元教育”直面学生的基础性发展, 重在“培养学生发展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素养和能力”, 是以发展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本的教育。概言之, 是培养学生“人生发展中最需要、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素养和能力”的教育, 是一种“抓住根本、注重基础、关注基本”的教育。
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起步阶段, 是“培元”的最重要阶段。很显然, “培元教育”与强调“学科知识”学习的“传统教育”不同, 它补充和完善了“传统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不足和缺陷。
2.“培元教育”的基本元素。“培元教育”所要培育的“元”就是“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具体而言, 学生要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就是“强大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心素质、出色的阅读社会能力、优良人生品德的底色”。这些素养和能力对一个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获得在传统教育的学科学习中是被忽视的。具体指标如下:
“培元教育”核心素养一览表
三、“培元教育”的实践探索
“培元教育”是基于对儿童的热爱尊重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对传统教育的深入反思和实践而产生的教育, 在落实和生发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实践途径和策略。
1.以全员德育制度构建为依托强化优良人生品德底色的描绘。学校以“全员德育导师制”为保障, 全方位关注、教育学生学习、生活、行为, 构建序列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德育导师制工作框架, 培育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核心任务, 为学生描绘优良品德的浓重底色。
2.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促成强大学习能力的形成。建校至今, 学校以自主学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进自主大课堂建设, 制订六年一贯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目标, 采用分段推进的教学策略 (一年级“帮扶入手、指导起步”, 二年级“以扶为主、适度试放”, 三年级“扶中有放、以扶带放”, 四年级“扶放结合、半放半扶”, 五年级“以放为主、放中有扶”, 六年级“大胆放手、引领自主”) , 从关注学生的课堂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让学生做活动和学习的小主人。
3.以行为习惯培养为起点夯实学生成人成才的坚实基础。习惯培养既是培元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培元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学校从办学之初就坚持把“习惯第一”领跑学生的幸福人生作为办学目标, 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着手进行整体规划, 落实六年一贯的习惯培养目标, 将三大类别 (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 相呼应的27 个主题, 81 项细化习惯, 分层次、分梯度地分布在六年十二个学期中, 全方位引导学生参与各项习惯养成活动, 养成良好的习惯。
4.以多彩校园活动营造为载体强化健康身心素养的塑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启发学生兴趣, 发展学生个性, 锻炼学生体格, 陶冶学生情操。
5.以多元课程的架构为支撑确保出色社会阅读能力的获得。一切课程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 服务于教育核心目标系统。学校探索建立的“三色堇”多元发展课程, 坚持“固本培元、因性育人”的开发理念, 以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培养兴趣、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 以认知规律为基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过程体验为重点, 关注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李吉林曾说过:爱会产生智慧, 爱与智慧改变人生。“培元教育”正是爱与智慧相交融的教育, 是基于儿童立场的教育, 是力求关注“每一个”的教育。堇山小学将继续努力, 让“培元教育”惠泽每一个学生, 为学生奠基人生发展所需的最根本素养。
培元教育 篇2
宜潭二水合流不远的弯曲河岸上,培元塔就像龙钟老人,静坐一隅,反复咀嚼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隔河看护常安常宁的家园。他有着慈祥的目光,欢愉的神情,却无法掩盖那憾人的忧郁和孤寂。
五月明媚的`午后,我又去探望塔老人家了,还陪他说了说话。不同的是,这次前行,我一手捧着敬重,一手却携着欢笑。相同的是,我依然绕塔三匝,边走边回味无数人无数次提起的古塔轶事,边走边用手把摸着塔基条石上的冰洁和岁月之痕,边走边用心倾听着塔角风铃和巷道中传来的欢快和喋喋不休。
听,他又在翻那些陈年芝麻了:好端端的有着青阳、临桂、西江、望湘四门的城墙被毁了;和他遥相呼应,准备呵护万代的崇文塔、上吉塔被夷平了;散落在城中的天心阁、魁星楼、城隍庙、药王殿、文武庙、牌坊均一一作古了;考棚、学署、湘山寺、双蹲书院也难找到旧时的踪影了。声声惋惜中,他仿佛从越来越密的年轮看到了苍老,从越来越宽的代沟尝到了孤独。
听,他又在啧叹新鲜事儿了:城市上空的灯光把黑夜照得比天庭还要明亮;滚滚而来的车流声和喧闹声,即使到了凌晨也不见消退;中等城市的触角已经冲出旧城墙,都快要摸着他的小脚了;城里的房子呢,比雨后的春笋还长得快;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马路呢,比河边李三家的篱笆还要织得工整和牢实;暮气沉沉、弯弯曲曲的河道呢,在石块的堆砌中,竟然哼起了欢快流畅的小调。这些所见所闻,让他前百年有一种白活的感觉,真是太稀奇,太有趣了。
立身塔边,听他诉说,大家都很高兴。我暗自想,如果多来一次,老人家能多开心一阵子,那么,我愿意多来看看,陪他说说话,解解闷。他守望我们这么多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探望他呢?有什么借口不让他保持一颗和我们一样年轻的心呢?
培元教育 篇3
一、以人为本, 重视精神激励与情感沟通, 不断完善教师激励模式
激励政策是教师政策的核心, 教师激励政策的成败, 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 而且对国家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 不少学校管理者没有深入地了解教师的内在需求, 重视物质激励, 忽视精神激励。认为教师是单纯的“经济人”, 其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 因而只要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 就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教师们虽然物质需求的满足度比以前提高了, 但对现状并没有感到满意。学校管理者只注重物质刺激, 忽视了教师的情感需求, 不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使得激励背离了初衷。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 这是一种无形的能动的精神财富, 是学校的灵魂, 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 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培元中学新时期办学理念的一部分, 要从培元中学著名校友、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学长送我的一本书谈起。在苏东水学长著的《东方管理学》中谈到了“三为”思想,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苏东水学长通过东西方管理理论的融合研究, 于1987年7月1日在《文汇报》发表了《现代管理学古为今用》的文章, 同时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 人为为人”的东方管理理论的精髓和理念。我认真研读他的著作之后, 很多长期以来的教育经历和思考找到了深刻的理论依据。管理哲学贵在“人为”、管理行为贵在“人和”、管理之光贵在“为人”。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普遍发展;“以德为先”即强调道德伦理在管理中的作用;“人为为人”要求无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必须首先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修养, 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 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 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 服务社会。“人为为人”的理念落实在实践中, 是倡导以身垂范、合理授权与自我管理。
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标杆
可能对很多校长来说, 他更多关注的是学生, 关注分数。但我认为, 育人不仅包括育学生, 也包括育教师, 应该像关注学生那样关注教师。我们常提学生素质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觉得, 教师素质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即师德以及教师智慧人格的完善。
“智”即教学水平、教研能力。
“体”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备生命自觉能力, 我不希望老师们都是在非常辛苦地做教育, 我希望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美”即审美情趣, 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反对“三俗”;
“劳”即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生存能力。
三、和谐的氛围与环境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
学校办学理念中的“和谐”, 包含下面三方面内容:
1.“师生”的和谐
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 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师生——学校”的和谐
(1) 环境。
培育学校的校园文化, 创设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和谐环境。
(2) 目标。
培元中学的育人目标是:传承百年名校文化,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学生来学校是为了成才, 学校办学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目标是一致的。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旧时民间多设一 “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 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老百姓认为自己能够下跪的也就是“天地君亲师”, 其中的“师”就是老师, 师道尊严。所以, 做老师的应该有一种使命感。
其实, 现在教师最缺什么?我认为最缺少的就是一种使命感。优秀教师大多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他不是把教师当着一种职业, 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责任和使命, 使命感可以说是许多教师潜在的工作动力。
(3) 理念与精神。
什么是信仰和原则, 就是不容易为外界改变的行事准则, 否则就不成其为信仰和原则。有些老师看到周围的人很懒散, 就懒散了, 有些老师觉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得过且过, 也就懈怠了。所以需要理念与精神去引导, 要弘扬正气。例如, “爱校如家”是培元中学的光荣传统, 是万千培元人用实际行动塑造出的“培元精神”。不管是在职的教师、在校的学生还是已毕业的校友, 都应该“爱校如家”。
3.“师生——教学内容”的和谐
要实现“师生——教学内容”的和谐, 就需要对新课程进行梳理和再创造, 研究新课改教材, 研发校本教材、教法, 开设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开发意识, 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 促进“师生—教学内容”的和谐, 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 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四、同步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与要求
教师的品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的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同步发展。
1.对学生
(1) 发现学生的知识潜能; (2) 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3) 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在中学学习阶段, 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使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2.对教师
(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2) 树立新课程开发意识, 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3) 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4) 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5) 提升学习能力。
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培元教育 篇4
培元小学
郭哲娴
指导教师
陈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 中国梦》 梦想是什么?
在卖火柴小女孩眼里,梦想是飘香的烤鹅,是奶奶温暖的双臂;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如果你希望站在讲台上,那你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春风化雨的教师;如果你希望登上浩瀚的太空,那你的梦想就是当一位出色的航天员;如果你希望踏在跑道上,那你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为祖国争光的运动员。
我有一个音乐梦,希望长大以后当一个歌唱家,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去开演唱会,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中国歌唱家喝彩。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夜晚的维也纳歌剧院里,灯光灿烂,舞台华丽,台下人头攒动,几万双眼睛注视着台上的那位艺术家。她身着小礼服,放声吟唱着动人的歌曲。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拨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嗯?她是谁?模糊的个梦,我在现实生活中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艰辛。无论寒冬酷暑,我面孔渐渐清晰„啊!那不是我么!?一曲完毕,我微笑着向台下的观众们致意。掌声、欢呼声、鲜花、笑脸紧紧地包围了我!哈~这便是我的音乐梦!
为了圆这都没有一天因为偷懒而缺课。每当老师向我投来赞扬的目光,我从不会因此而骄傲,每当老师严厉地批评我时,我也不会感到气馁,因为我深深迷恋着音乐,因为我有一个为国争光的音 乐
梦!
一个梦,两个梦,三个梦„„13亿中国人,13亿个中国梦!无数人的梦想汇集成祖国前进的动力,无数人的梦想就像璀璨的星光,照亮无数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
fēnɡ pâi
cuǐ càn
hào hàn
suì
zi cuán dònɡ
jīnɡ ɡǎn
qì
něi 丰
沛
璀
璨
浩
瀚
穗
子
攒
动
茎
秆
气 馁
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培元小学六年级
郭祉祺
指导教师
郭建文
“China is great!Chinese is great!I want to be a great Chinese!”
刚学这句英语时,我就非常喜欢。不仅是因为我学习的英语本来就不多,更是因为老师教这句时候的那种激昂的气势以及这一句的内涵深深低于感染了我。
如果说我当时对那句英语口语理解还很浅显的话,那在我进入六年级后,学习的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诗——《中华少年》,让我从汉语的层面上,从老师动情的讲解中,从同学们一起协作重温历史时,才真正懂得了那三句话的真正内涵。
中国是了不起的。我们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一天里,塞北是雪花纷飞,南方是艳阳高照;我们有着比那天空还广阔的青藏高原,仿佛是我们中国巍峨、博大的化身,哪怕我们现在屹立世界东方,我们依然爱好和平;我们也有九曲十八弯的滔滔黄河,又如同是中国百折不曲的精神,哪怕曾经历经百般欺凌,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依然风采;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分别是一朵悠久历史的花,可又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哪怕曾经被耻为“东亚病夫”,也能如今飞龙在天。
中国人是了不起的。中国的代码——汉字,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能够与之媲美,我们祖先的智慧千年以前就不拘一格,古老的汉字至今终成为了世界的时尚;孔子,不仅是我们的圣人,更是他国的偶像,儒学之说,中庸之道,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收复台湾的英雄郑成功,抗美援朝名将秦基伟,NBA巨星姚明叔叔,更有现在世界各国都称赞不绝的彭丽媛奶奶,太多太多的中华民族英雄,中国的脊梁,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中国人永远会铭记,我想世界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因为我认为他们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这个学期,老师给了我们一本书——《复兴中国,从我做起》,还就此开了一次班会,班上同学们个个群情振奋。我也真正的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理想——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我不再期望我走的总是一马平川的阳光大道,不再盼望头顶总是艳阳高照,而是做一棵从小就能适应“不确定环境”的桃花心木;我不再总是想着毕业遥遥无期,不再等着爸妈喊我才慢吞吞地告别被窝,而是把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记在心里。我要从现在起好好的生活、学习,爱自己、爱他人,成就自己,复兴中华,不会停止。
培元教育 篇5
一、利用音乐设境,做好情感铺垫
音乐是直接作用于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如能用合适的音乐作品为学生创设好情境,就能为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铺路, 可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伊始, 播放肖邦不同风格的音乐,《夜曲》和《波洛涅兹舞曲》, 并辅以对音乐的介绍。播放《夜曲》时,“它旋律悠长、空灵、含蓄,傅聪先生说他的音乐里包含着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里线条的艺术,在音乐中,我们也仿佛 看到了月 华如水轻泻,听到了小溪淙淙的清冽。”一首《夜曲》可以让学生的内心宁静下来, 并投入到文本内容的研习。
播放《波洛涅兹舞曲》,介绍: 我们虽仅仅是听了它的引子和主段的前部分, 但带给我们是铿锵有力的力量传递,它充满战斗性、史诗性。二战期间, 纳粹占领波兰华沙前的一刻, 华沙电台最后播放的就是此曲,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激励波兰人民在内心深处坚信“波兰不会亡”。不断反复的固定低音就像是骑兵马队由远而近、蜂涌前来,势不可挡。
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是一个音乐大家, 而第二首则是具体触摸肖邦音乐灵魂的曲目, 能让学生初步 了解肖邦 音乐的魅力, 简要介绍所播放曲目在国家变乱中的影响, 使他们能够带着虔诚之心来研习文本。这些音乐的加入, 是课堂教学的情感铺垫。带着情感进入文本,使学生在学习中释放自我最大的“情”与“意”成为可能。
二、创设情境赏读,激发学生品味文本
“读”是走进文本的最直接方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吟诵的时候, 对于讨论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动情的吟诵使学生对语言和情感的美有了“亲切地体会”,更为后面“理智地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去再现音乐、传达音乐的效果做了铺垫。
故园四季之景的描写是本文最华美的部分。在对故园四季之景的赏读中, 让学生在自我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语速、语调;随后,为每一个季节都配上了相应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如此, 他们必然能体悟到文字和音乐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深深热爱和眷恋的气息, 这必又将文本的思想深入进学生的灵魂。音乐的意境和文字的意境在彼时彼刻交相呼应,又彼此作用,对于学生 初步品味 课文的感情,无疑极为有用。而且,它还促使阅读中审美意识的产生。将配乐朗读与不配乐的朗读作比较, 学生的声音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带上了深深的感情 ,如果不是感受到了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这样的现象恐怕不可能出现。
三、搭建研习平台,引导学生探究文本
要引导学 生深入探 究文本,“往文本深处挖掘”,就需要给予学生研习的抓手。这“抓手”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的设置来体现。在对文本研习上,设置的一个主问题是“肖邦故园是 ______”。在研习之中,具体设置的问题有:1.题为“肖邦故园”, 文中描写的故园是一个怎样的所在?2.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有着怎样的影响?3.为什么说 “这里最 美的是冬天”? 这三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主问题展开, 每一个问题的探讨完成, 都是对主问题由浅入深的解读。在第一个问题中,得出的是“肖邦故园是故居,是音乐的源泉。”这在整体感知中就可以得出。第二个问题,通过对文本4-12节的研读得知,这个仅仅只度过了出生后几个月时光的地方之所以会成为肖邦音乐的源泉,是因为这个地方,在肖邦心里, 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一个缩影———祖国乡村,这故园又是故国。第三个问题,通过对故园景色的赏读, 最美的是冬天,因为音乐长存,因为精神永恒。聆听着肖邦的音乐,感受到肖邦融于音乐里的爱国深情, 不禁唤起人们一草一木的故园之情, 肖邦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的故园之思, 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所以这故园的冬天才最美。这故园, 又是肖邦精神。从故居到音乐源泉到故国到肖邦精神,逐渐深入文本,就是通过这些问题的逐步讨论而深入的。要想让学生在文本的研读中,往文本深处挖掘,还是要给学生这样的看似独立而存却又密切相关的抓手。
培元教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具有典型症状的神经性尿频患儿, 男18例, 女8例, 年龄3岁~12岁, 发病时间5 d~4个
1.2 诊断标准
(1) 有不良精神刺激史; (2) 尿频, 白天多达8次以上, 入睡后不明显, 既往正常; (3) 尿液化验及B超检查正常; (4) 无尿痛、少尿、水肿、血尿等病史。
1.3 治疗方法[1]
应用培元益气汤, 方药:益智仁10 g、山药10 g、金樱子10 g、党参12 g、黄芪12 g、白术8 g、陈皮8 g、升麻5 g、柴胡5 g、甘草5 g, 水煎服, 每日1剂, 分3次服。5 d 1个疗程, 治疗1~3个疗程。药量据小儿年龄适当增减, 药物组成亦可适当辨证加减。
1.4 疗效评判标准
治疗1~3个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为治愈;尿次减少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治愈22例, 占84.62%, 好转3例, 占11.54%, 无效1例, 占3.84%, 总有效率为96.16%。
3 讨论
尿频祖国医学称为“尿频”、“肾亏”, 多为先天不足, 肾气不固, 或后天失养, 肾气渐衰, 以至气化失常, 封藏失职所致。小儿脏腑气弱, 其神识未开, 智力未盈, 肾气未充, 精神怯弱, 若卒闻异声或骤见特殊物或其他不良刺激, 即易意识慌乱, 肾气不固。肾为藏精舍志之脏, 且主施二便的排泄, 而志又由心神所发, 因而神经性尿频其病位在肾心。封藏失固可使肾气无权, 心气涣散, 而致尿次增多[2]。培元益气汤具有补肾养心之功效, 对小儿神经性尿频有良效。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具有典型症状的神经性尿频患儿应用中药培元益气汤治疗。结果 治愈22例, 占84.62%, 好转3例, 占11.54%, 无效1例, 占3.84%, 总有效率为96.16%。结论 培元益气汤具补肾养心之功效, 对小儿神经性尿频有良效。
关键词:神经性尿频,小儿,中药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建忠, 王世斌.中国儿科秘方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430.
培元教育 篇7
关键词:培元语文,教学原则,互联网,思维能力
“培元语文”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依据语文水平提高与能力形成的特点,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智能品德的建构特点, 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的教育主张。这一主张是针对现行高中语文有“教”无“育”、有“学”无“养”的不良现状, 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为基础, 以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有效学习的规律为依据, 吸取以往卓有成效的语文教育实践经验概括提炼出来的。
一、培元语文课堂教学需坚持两个“相通”原则
首先, 语文教学须同社会相沟通。高中语文教材在文化系统中摭捨了一些经典篇章, 这些篇章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古典文学, 还是现代经典, 都是作者的生活积淀与情感体验历练而成。教材文本的这种特点是与“培元语文”教育主张相一致的, “以人为本、面向生活、明辨体用、养本润末”亦应当从语文相通于社会的认识谈起, 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方面要学习文本所呈现的写作手法与艺术技巧, 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对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通方式, 也就是要解决语文课被粗暴拆分成语言课、文学知识课的问题, 将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沟通起来, 彻底解决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1]。
其次, 语文教学的情感、知识、技能三项目标应当相联通。我们提出培元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 实际上强调的是整体的效用、综合的功能, 也就是三个目标不能偏废, 更不能分离, 要在“教学相磨、圆活灵动”的方针下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进步。语言和思维有着紧凑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时, 思维训练需要同步进行, 以利于学生对于三个目标的主动结合。同时, 语文的最重要作用是实现交流, 若想将语文教好, 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的体验式阅读, 了解文章的表达源头是怎样的, 从而让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真正做到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能力教育多重功能的协调配合。
二、培元语文课堂教学需依靠环境与资源的辅助
“培元语文”的教育主张是由本课题组首次提出, 但有关“培元固本”与养生, 以及“标”与“本”之间的辨证关系的论述在古代中医学著作中比比皆是, 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有关“本末”“先后”关系的思想也到处可见。将传统学术中的观念移植到高中语文教育中来, 再参考目前很多教师已经形成的零星的实践闪光点, 同时依据上述培元语文课堂教学两个基本原则, 可以提出下述两种培元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 有效利用人文与自然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首先,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教材同生活的密切联系, 将人文性资源带到课堂中来, 继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民俗文化、民间风情, 以增长见识、增强兴趣[2]。比如在讲解《离骚》这篇文章时, 学生会遇到像“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之类看以浅显实则深奥的句子, 另外诗中还有很多表面含义即不易理解的语句, 更遑论深究其思想内涵。如不联系生活, 语言的晦涩再加上时代的久远, 易于发生文本与学生之间的离心力, 再妄谈培元, 则又焉能奏效, 这恰如中医意欲养中益气, 而药味浮于腠理, 如何能够彰显医师之神技。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即进行相关实践活动, 比如向家人朋友了解端午节起源、收集整理各地与端午有关的习俗、依靠互联网进行收集成果的交流与展示等, 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拉近了, 更容易领会文本的思想情感。而完成文本教学后,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次活动经历进行作文练笔, 达到一次活动两次运用的效果。
其次, 苏教版高中教材里面涉及了数量众多的景观类篇章, 教师为了达到增强学生感知能力的效果, 可以将自然资源与课堂相衔接, 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之前, 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知识面狭窄的情况, 在教学设计时增加工作力度, 找到介绍湘江景色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设计出意境优美的教学课件。借助教学课件, 诗作中所描述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意象都会呈现在学生面前, 也就是说, 有了视频资料的补充, 基本能够弥补学生景观想象力不足的问题, 增强理解文本思想、感悟作者情感的能力, 让文本之“药”更有效地培能力之“元”。
(二) 利用课堂内外环境提高语文能力
“学习自主、思想自由、广采博取、养正致用”是培元语文教育的实施纲领, 而教师应当明确的是, 无论我们强调学习自主还是广采博取, 都是要求学生将语文的境界放宽, 将语文能力真正内化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而语文能力的提升并非单独存在, 而是要依靠其它多种能力的促进。
首先, 审美能力是其中起到主要辅弼作用的一环, 教师要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经典书籍的阅读, 同时不偏废时事新闻的浏览, 借以增加阅历、了解文化, 最重要的是形成方向正确的审美观, 当审美观形成之后, 教师要放胆给学生自主空间、自由思想的机会, 让其主动在生活中发现美, 在读书中体味美[3]。经典作品应当与教学内容相联系:比如教材中给出的荀子《劝学》篇、屈原《离骚》篇都为节选,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 指导学生对经典原文进行阅读, 如果限于学生时间及精力的不足, 找出译文进行了解也无不可。
其次, 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进步的标志, 我们通常的观点是知识应该稳扎稳打, 但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 面对海量的知识, 想象力的作用明显超出了知识储备本身。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当发现语文教材里面的文字段落优美可取时, 教师即应带领学生进行想象与情景再创造, 以达到透过文字赏图画、借助语言看观生活的效果。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 都用极精彩的笔触创造出了意蕴无限的景致, 而《虞美人》、《雨霖铃》一类的古典诗词, 则更是词简意丰、情致幽远, 若无丰沛的想象力, 面对同样数量的文字, 所得所悟则相去甚远。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独立思考:“培元语文”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主张, 而独立思考是这种主张的终极目标。教师要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文字里面, 力图站在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体验, 然后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与看法, 并在课堂上进行直接交流。当然, 讨论不必仅限于教材文本, 还可以拓展到热点新闻事件, 在讨论中同时锤炼独立思考与语言应用能力。
结语:
本课题是在“培元语文”大前提下, 对高中语文课堂所做出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用研究, 这是贯彻落实“培元语文”教育主张的关键, 也是矫正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不良状况的主要途径, 希望以此建立起“培元语文”的全新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田磊.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J].少儿科学周刊 (教育版) , 2014, (06) .
[2]陈静.扣住心弦接近生活激疑探究获得真经——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 , 2013, (07) .
培元教育 篇8
2009年, 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异常艰难复杂的形势,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各项决策部署,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方面, 创新体制机制, 狠抓增收节支, 优化支出结构, 有效提升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扎实推进财政反腐倡廉建设, 切实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力度, 一些重点环节有了新突破, 全省财政部门反腐倡廉和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 健全机制, 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甘肃省财政厅党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 切实把惩防体系建设贯穿于财政工作全局之中, 贯穿于财政政策法规制定、财政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之中, 贯穿于财政收支运行的全过程之中。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来执行,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规定, 根据省上分解下达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 对财政部门负责牵头和协助完成的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逐项进行细化分解, 具体落实责任主体, 明确评价标准、完成时限和监督措施, 并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心中有压力、工作有目标的良好工作格局。2009年, 财政部门负责牵头和配合协作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共44项, 其中:牵头任务7项, 协作任务37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二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整理汇编《财政干部廉政手册》、《甘肃省财政厅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关法规制度汇编》, 收集了中央和省上有关廉政规定以及近年来发生在我省财政系统的违法违纪案例, 做到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开展学习, 通过重温制度规定, 剖析典型案例, 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警示全体干部职工清醒的认识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不断丰富廉政教育的方式和载体, 借助干部教育培训这一平台, 将廉政教育引入培训内容, 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 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覆盖面。2009年, 省财政共组织举办系统内各类培训班47个, 参加培训人员达22068人次。三是不断健全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围绕财政资金安全管理, 制定出台了《甘肃省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甘肃省省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动态监控暂行规定》;围绕财政支出时效性、均衡性管理, 提请省政府正式批准印发了《甘肃省加强财政支出时效性管理暂行办法》;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制定出台了《甘肃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围绕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修订了《甘肃省彩票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管理办法》、《甘肃省矿产资源补偿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认真开展财政权力梳理、监督定位、流程规范工作, 按照现行财政工作规程和权力运行流程, 全面梳理归纳财政工作事权, 评估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明确相应的监控机制和手段, 确保财政权力运行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和“路线”。目前, 省财政厅已梳理出各类权力事项356项 (其中财政分配管理类257项, 行政管理类93项, 其他类6项) , 查找和界定薄弱环节和廉政风险点339个, 描绘权力运行工作流程图326幅,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131个。四是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制度规定。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等制度, 针对干部职工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 早敲警钟、早打“疫苗”, 避免小错酿成大错。及时受理群众信访举报, 组织人员逐项进行核查, 无论举报问题涉及什么人, 不姑息、不迁就, 坚决一查到底, 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 事事有交代。对经核查情况属实的, 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理;对举报失实的, 及时予以澄清。2009年, 省财政厅共受理核查群众来信举报7件, 按照核实情况逐一进行了相应处理。五是坚持上下联动, 整体推进。创办《甘肃省财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亮点》, 以工作简报方式及时通报各市县的好经验、好做法, 沟通信息, 挖掘亮点, 推动基层工作的深入开展。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组织调研组, 对近年来全省财政系统发生的15起违法犯罪案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剖析, 系统分析了财政干部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 有针对性提出了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对策建议, 受到了省纪委的充分肯定。
(二) 深化改革, 切实强化治本抓源头工作。
坚持把“抓改革、促廉政”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 加大力度, 强化措施, 深入推进。一是调整完善了省以下财政体制。报请省政府下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省对市县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进一步理顺了省与市 (州) 、直管县之间财政分配关系, 体现财力向下倾斜, 充分调动市县政府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及时审核批复各市州对所属县区财政体制调整方案。认真总结2007年以来“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 研究完善配套制度办法, 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 将“省直管县”试点范围由原来的16个扩大到41个县市。针对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并报请省政府批转了《关于调整完善全省乡镇财政职能, 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 进一步健全乡镇财政管理职能, 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报账制度, 切实提升基层财政管理水平。同时, 积极做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工作, 及时下达保障性补助资金, 进一步提高县级财政的公共保障能力。二是部门预算改革继续推进。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细化编制内容, 规范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程序, 健全定员定额标准体系, 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效率和透明度。不断扩大改革覆盖面, 在省级预算单位全面纳入改革范围的基础上, 兰州等13个市州以及所属60个县区也相继推行了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追加管理, 规范报批程序, 对预算执行中确需追加事项, 一律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办理, 有效增强了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切实强化省对市县一般性专项经费管理, 严格执行省对市县一般专项经费总额控制办法, 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了专项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省级财政向省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数量由改革初期的5个增加到120个, 实现了全面报送。三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总体要求, 加快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不断扩大集中支付范围。省级在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实施到本级所有基层预算单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延伸到垂直管理部门基层单位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全省除武威市以外的13个市州本级和部分县、区已将改革实施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省级和14个市州全部实行了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发工资、政府采购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财政资金国库直接支付。积极推进公务卡应用步伐, 不断提高应用公务卡的支出比例, 增强公务消费透明度, 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目前, 省级414家预算单位和甘南、张掖两个市州已全面实行了公务卡改革。四是“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加强。《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批准, 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有力提升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继续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 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和罚没收入全部收缴财政预算或专户管理, 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依法收缴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 严格核定资本预算支出。五是积极开展预防腐败试点工作。2009年, 省财政厅被省纪委确定为健全完善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试点项目单位。为了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省财政厅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了试点工作分阶段措施步骤, 进一步将任务细化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各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衔接, 保证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在试点过程中,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重点围绕信息公开、代理机构随机抽取、供应商资质审核等, 先后制定完善了20多项制度规定。通过开展试点工作, 有效提升了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程度, 进一步扩大了采购规模, 促进了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化运行。2009年, 全省政府采购规模达到50亿元, 增长45.3%。另外, 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了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方式改革, 制定出台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及资产处置等办法, 其他各项财政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三) 创新理念, 探索建立“大监督”工作格局。
围绕健全财政监督工作长效机制, 大胆创新工作理念, 积极探索建立监督与管理有机融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甘肃省财政厅财政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按照“共同监督、各负其责、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原则, 结合财政内部业务管理职能分工, 进一步合理划分财政监督职责, 明确业务管理机构侧重财政资金日常管理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 涵盖预算资金使用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专职监督机构侧重组织协调、专项监督、违纪违规处理处罚和对日常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双方共同履行监督职责, 实现财政管理和监督的有效融合, 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 经过不断摸索尝试, 目前实际工作中, 厅监督局在开展专项检查时与业务处室衔接相关政策法规, 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反馈业务处室作为安排资金的参考依据。各业务处室在抓好专项资金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 及时向厅监督局抄送指标文件, 一个相互协调、共同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切实提高了监督工作实效。另外, 武威市在财政监督检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武威市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流程》,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 建立了事前严密规划, 预警先行;事中密切关注, 防微杜渐;事后认真总结、绩效评价的大监督模式, 把经济建设、农业开发、社会保障、行政政法四大类专项资金纳入重点监督范围, 实行全员参与、全程监督、全面覆盖, 切实加强财政监督工作。
(四) 强化力度, 认真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上重大决策部署, 结合财政管理实际, 突出重点, 创新方式, 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项监督检查, 有效保障了重大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维护了财经法纪, 规范了财经行为。一是灾情核查效果明显。为了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准确核实灾区受损情况, 省厅在省上组织对灾区灾情核查的基础上, 从各市州财政局抽调33人, 组成3个督察组, 先后分两批深入灾区, 历时一个多月, 对灾区房屋、医院、道路、水利工程等设施受损情况进行了详细核查, 取得了第一手翔实资料, 在上报省委省政府同意后, 共核减财政应补助资金数十亿元, 为分配灾后重建资金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二是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监管扎实有力。省财政厅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做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的通知》, 建立扩大内需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定期汇总反映扩大内需各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 对2008年新增中央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医疗卫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的项目进展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 涉及77个大项、534个小项、中央计划内投资63191万元, 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研究提出整改建议, 确保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各市州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 天水市通过采取对全市范围内实施的重大投资项目派驻特派员的方式, 实行全过程、一体化跟踪监管。临夏州先后三次组成7个检查组, 对全州390个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涉及项目资金6亿多元。平凉市组织人力对“家电下乡”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调研, 保证中央扩大内需和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三是财政收支专项检查成绩突出。重点围绕财政增收节支这一中心任务, 精心组织安排, 抽调518名财政监督干部和专业人员, 组成83个检查组, 分别对全省交警系统非税收入执收情况、部分县市土地整理项目以及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资金使用情况、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方式改革落实情况以及省直管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等开展了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及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建议, 并通过《财政信息专报》和《财政监督检查简报》等方式, 向省委和省政府作了反映, 引起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作出了重要批示。各级财政监督部门及时贯彻批示精神,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有关制度办法, 进行跟踪回访抓好落实, 促进了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有效运行。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有力。按照统一部署, 坚持上下联动, 组织开展大范围联合检查, 切实加大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力度。全年各级财政监督部门共抽调专业人员677人, 对1470户企事业单位和6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检查, 会计信息监督检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2009年, 通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 全省各级财政监督部门共检查行政企事业单位6458户, 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和违纪资金3.5亿元, 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不实资金8.2亿元, 补缴财政收入3376万元, 处理处罚会计师事务所4家。
(五) 精心组织, 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
积极会同有关部门, 相互协调配合, 强化工作措施, 完善工作机制, 全省“小金库”治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得到了中央治理“小金库”调研组的充分肯定。一是广泛开展舆论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以及编发简报等形式, 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报道专项治理工作动态和政策规定, 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通过电视媒体宣传报道824次, 报纸刊载专题报道96篇, 刊物转发报道128篇, 编发简报594期, 网络登载信息200条, 悬挂宣传标语2825幅, 采取张贴公告、印制宣传手册等其他方式64项。二是狠抓举报落实。进一步细化奖励举报办法, 制定保密工作规定, 明确了举报管辖、举报奖励和举报处理办法。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 认真做好举报受理工作, 切实做到件件有交代, 事事有着落。全省共接到信件、电话、信箱举报205件, 其中涉及“小金库”问题152件, 逐一全部进行了核查。三是认真督促自查自纠。实行了“每周一督查”制度, 通过电话、传真、信息、简报等形式对各地各部门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组织召开省直单位情况汇报会, 对省公安厅、教育厅、卫生厅等12家单位的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同时, 组成4个督导调研组, 分赴全省14个市州及部分县区进行调研督查, 有效地推动了治理工作进度。期间, 部分市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在当地推行了自查结果公示制度, 将自查自纠结果通过召开职工大会, 发布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自查自纠阶段, 全省纳入“小金库”专项治理范围的16626户单位的自查面达到100%, 发现存在“小金库”的单位475个, 发现“小金库”548个, 涉及违纪违规资金9431.31万元。四是精心组织重点检查。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抽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有敬业精神的干部1398人, 组成345个专项检查组, 对全省5965个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 检查面达到35.87%, 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检查面达到48%, 远远超出了中央的规定要求。同时, 针对重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采取统一研究、集中会审的方式, 认真梳理认定, 慎重进行处理, 保证每个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 做出的每项决定标准统一、处理恰当。通过开展重点检查, 全省查出存在“小金库”单位145个, 发现“小金库”151个, 涉及违纪违规资金5602.82万元。
过去的一年, 全省财政反腐倡廉和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当前这两方面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现象还时有发生;对财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还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等等。在监督检查工作方面:一些地方财政部门领导对财政监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财政监督检查与日常管理相互脱节, 预算执行监督“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监督模式和方法陈旧单一, 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 等等。同时, 财政纪检和监督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与新时期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情况表明, 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
二、固本培元, 强化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 要及时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 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全省财政部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一核心, 认真按照省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国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以建立健全财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 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根本, 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 加强整体规划, 抓紧重点突破, 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财政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努力使各项制度规定“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不断增强制度的实效。
(一)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反腐倡廉情系民生、民心, 事关民主、民安。加强廉政教育, 不断夯实财政部门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思想道德基础, 是推进财政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要以加强对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教育为重点,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提高财政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要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支部每周学习日制度, 年初制定学习计划和阶段性安排, 明确学习内容和具体要求, 认真督促抓好落实。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考核方式, 采取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 真正使学习入脑、入心, 提高学习效果。要建立健全各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反腐倡廉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 把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融入各项制度规范之中, 构建充分发挥教育说服力和制度约束力整体功效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机制。要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教育培训工作, 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制度, 形成科学有效的反腐倡廉教育培训机制。要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大力宣传财政系统先进典型, 加强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勤政廉政教育, 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做到为民、务实、清廉、高效。
(二) 积极推进反腐倡廉治本抓源头工作。
财政部门是预防腐败源头治理的重点牵头单位之一, 承担着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制约财政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改革创新上谋出路、找办法, 在体制机制上想对策、定措施, 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促进全省财政又好又快发展。要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有序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管理制度, 积极推行“村财乡管”管理方式, 减少管理级次, 提高运行效率。探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合理确定保障标准, 严格人员增长考核约束, 不断提高转移支付规模, 增强县级财政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加快支出标准建设, 优化编制流程, 细化编制内容。基本支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新增国有资产按照标准进行配置。逐步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先行评审机制,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切实扩大改革覆盖面, 2011年起全省各级全面编制部门预算。要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加快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不断扩大集中支付范围, 省、市两级要将改革实施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 并逐步延伸到政府性基金等所有财政性资金, 县级也要积极推进。加快推行公务卡应用步伐, 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要进一步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扩大规模和范围, 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要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主体体系和相关指标体系, 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状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强化考评约束力, 逐步推行绩效考核公示制度, 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编制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 加快调整完善机构职能, 科学界定编制和规格, 优化充实干部队伍,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强化人员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夯实财政管理基础。
(三) 建立健全财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权力腐败是诸多腐败行为得以滋生的根源。反对腐败, 就是要从这一根源抓起, 形成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权力规范运行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加快推行领导干部问责制、行政执法责任制、重大决策报告制度, 强化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力度。要突出监督重点, 前移监督关口, 加强对财政权力运行重点岗位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继续开展“权力梳理、流程规范、监督定位”工作, 推进财政部门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今年, 要加快工作进度, 在已经梳理归纳现行工作事权, 明确权力运行监控手段的基础上, 结合省政府重新确定的机构职能, 抓紧制定出台《甘肃省财政厅工作运行规程》, 尽快组织实施。各市、县财政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 全面开展这项工作。要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政务公开, 以财政预算公开为重点, 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形成系统、规范的公开机制, 加强对政务公开的督促检查。要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等单位对财政工作的监督, 通过完善信访等制度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注重舆论监督, 增强监督合力。
(四) 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制定出好的制度是制度建设的前提。执行好制度是制度建设的根本着眼点。离开了执行, 再好的制度也没有意义。因此, 我们既要注重制度的制定, 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使制度“行的通”, 更要在制度的执行上下功夫, 着力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使制度“管得住、用得好”。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必须首先从自己的一举一动做起, 率先垂范, 模范地执行各项反腐倡廉制度规定, 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带头遵守制度, 自觉接受监督, 做到行动上先于群众, 标准上高于群众, 要求上严于群众, 做严格执行制度的表率。今年初, 中央颁布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提出了8个严禁、52个不准的具体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对照, 全面掌握, 严格执行, 切实规范从政行为, 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管住自己、带好队伍。“一把手”要负总责, 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加强对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 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 重大问题亲自过问, 重要环节亲自协调, 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主管领导也要按照“一岗双责”规定, 做到反腐倡廉建设与财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协调各方力量, 推动工作落实。要加强对反腐倡廉制度的宣传教育, 使全体党员干部清楚地了解这些制度都规定了什么, 如何执行、如何落实、怎样监督, 最大限度地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切实提高大家严格遵守制度的自觉意识。要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 不论涉及到什么人, 纪检监察部门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不搞“下不为例”, 不搞“区别对待”, 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开拓创新, 健全长效机制, 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水平
改革创新是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 全省各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 全省财政支出实现1245.6亿元, 比“十一五”初期的528.6亿元增长了2.4倍。在这种情况下, 继续沿用以往的传统监督工作模式, 显然已无法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同时, 为了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各级财政部门相继推行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财政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我们新时期财政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全省财政监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不断改进监督方式, 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的财政管理运行体系, 为推进财政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 全面实施财政监督“一把手”工程。
当前, 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是目前摆在我们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加强对这方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去年初财政厅党组在认真分析当前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现状和新情况、新要求的基础上, 围绕建立财政“大监督”工作格局, 提出了实施财政监督“一把手”工程。通过采取这种管理模式, 一年来在协调各方力量, 推动工作落实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得到了财政部的充分肯定, 《中国财经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反复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今年我们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这一管理模式, 全面施行财政监督“一把手”工程。各级财政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财政监督工作。切实把财政监督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为加快构建财政管理与监督相互融合的“大监督”工作格局搭建有效的运行平台。
(二) 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监督长效机制。
围绕财政“大监督”工作理念, 去年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甘肃省财政厅财政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责, 各业务职能机构在资金审核、安排、拨付过程中, 要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监督专职机构重点做好专项资金监督, 同时对业务职能机构的日常监管进行再监督。对监督工作的整体考核由人事部门、纪检监察和监督专职机构联合进行, 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今年是执行落实这个《办法》的第一年, 前不久, 厅内各业务处室都已经按照要求制定了全年监督工作计划, 厅监督局要抓紧汇总衔接后, 尽快组织实施。各市州、县区财政部门要按照省上的统一要求, 转变工作理念, 加快建立“大监督”工作格局, 逐步形成财政业务管理机构与专职监督机构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整体监督模式, 健全完善财政监督工作长效机制, 通过管理促进监督, 以监督提升管理水平, 努力将财政监督融入到财政管理和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 推动财政监督工作全面发展。
(三) 大力创新财政监督手段。
现在财政资金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多个单位, 项目资金规模也很大, 动辄百万、千万, 甚至多少个亿。在此情况下, 财政监督检查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查账办法, 很难真正达到好的效果。只有从创新财政监督手段入手, 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 靠信息化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财政监督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管好管住。只有通过信息化, 才能使财政监督真正做到有效。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进行探索, 结合正在实施的金财工程应用平台建设, 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 努力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四) 切实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
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 突出重点, 服务大局, 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监督检查, 确保中央、省上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有效。要积极开展对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农”等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建立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机制, 及时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严肃查处挤占、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要继续加强政府非税收入检查, 重点围绕国有股权出让收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征缴情况开展督查, 促进财政收入实现应收尽收。要加强财政内部监督, 不断健全完善财政日常业务管理的内部自我监督制约机制, 强化财政业务机构之间相互关联制约的监督职责, 细化事前审核审查程序, 发挥再审查、再复核的作用, 将监督关口前移, 从源头上把好监督关。不断改进内部监督方式方法, 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帮助财政业务部门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上来, 努力做到事前预防, 未雨绸缪倡廉洁。事中监督, 过程参与促廉洁。事后检查, 责任追究保廉洁。要继续加强省直管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工作, 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 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强化财政与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力, 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日常行政监管工作,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要继续深入推进“小金库”治理工作。各级“小金库”治理日常机构要按照力度不减、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的要求, 切实履行职责, 认真抓好违纪问题处理、整改和“回头看”, 并进一步把范围延伸到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确保专项治理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标本兼治, 完善治理“小金库”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转变作风, 提升素质能力,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培元教育 篇9
一、夯实专业基础充实自身素养
真正高水平的教师, 注重的是自身文化底蕴的修炼。学校老师缺乏什么?干部们经过诊断发现, 教师对教材研究不透, 对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归根结底是教师学养不够丰厚。现在的任课教师, 毕业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后, 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逐步遗忘, 平日里忙于教育教学工作, 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提高。
针对教师队伍现状, 学校提出“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无止境心丰厚”, 要求教师把缺乏的知识必须补上。为此, 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了“语文基础知识”“篇欣赏”“古诗词鉴赏”“文学欣赏与阅读教学”“汉字学与语文教学”“汉字书写津梁”“修辞”“如何撰写论文”等培训。从拼音开始, 到字、词、段、篇以及修辞, 让教师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并加以运用。通过学习培训, 教师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教学、品味文章, 不再觉得没得讲、不会讲。教师们还运用象形、指示、形声、会意四种造字法, 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汉字的音、形、意的方法, 使学生在认识字的同时, 了解中华文化。
书籍是精神食粮, 是最好的老师。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等专业期刊, 购买了《论语心得》《窗边的小豆豆》等书籍, 校长送书《学习性评价丛书》……。阅读, 使教师的学养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到全面提高, 让教师在汲取丰厚的文化营养中, 不断提高人文底蕴。
学校还充分利用本区智力资源优势, 请有经验的教育教学专家开办讲座, 参与教师的备课、听课、评课等, 使广大教师在积淀中成长。仅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就邀请到20多位 (人次) 专家走进校园, 举办专家讲座6次, 专家送课3次6节, 听评课40多节, 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写字、音乐、科学7个学科, 惠及各科教师80多人。
二、写字培训入手实施专项达标
国家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强调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教师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需要写好字, 这既是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为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素质, 更好地指导学生“识规律, 写好字”, 学校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了写字专项达标校本培训。
学校聘请专家邹方程老师进行课堂指导和专题讲座, 培训教师掌握写字规律和写字指导方法;教师们有计划地进行书写练习, 语文教师课堂指导学生书写, 认真完成作业, 成绩纳入考核;教师自愿报名参加1—6年级上册的《识规律, 写好字》的汉字体例编写, 签署协议书, 履行协议职责完成编写工作;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每周完成一个单元的《识规律, 写好字》的临摹练习, 例字编写教师每周额外上交例字作业, 数量不限;组织开展“如何指导学生识规律, 写好字”的经验交流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项培训与指导学生写字相关的案例或论文。
学校还建立了培训考勤制度, 制定了具体考核和奖惩办法, 建立了教师个人写字档案, 给予教师等级证书, 并按照考核等级给予数百元的奖励。参与教材编写及例字编写的教师按照学校论文等级颁发证书,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补助相应的劳务费, 教师例字被编辑字帖, 每人奖励相应奖金。教师考核待达标者, 扣除相应奖金, 给予一个学期的再学习时间, 同时取消本学期各种评优评先和考核优秀资格, 仍不达标者则安排转岗或待岗。
三、组建教研团队开展课例研究
问问自己:痛苦在哪里, 是否在自己?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成为教师们的共同话题, 学校教研小团队以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来开展教研活动。每个组在第一次教研活动时, 教学干部和组长都要组织教师们查找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讨论定出本组的研究主题, 每学期都要围绕这一主题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法。
学校教研小团队建设, 严格按照主题明确、分工协作、责任到人、步骤清晰的原则。各教研组、课题组制定出扎实有效的“八步”校本教研活动程序, 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 每一位教师都明确自己的责任, 知道应做什么, 该怎样做;目标是什么, 如何达到;个人在组内的角色, 需要发挥什么作用。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 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每次教研活动, 校长和教学干部都全程参加, 一方面了解教学研究的效果, 同时与教师一起研究学习。他们每次都与教师一起备课, 一份教案经常几异其稿, 干部、教师自由发表意见, 开诚布公, 营造了一个集体研究的氛围。
如果说学校作为一个大团队, 那么学校的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和项目组就是一个个教研小团队。小团队的建设是以教育教学内容为核心, 通过专家引领、课题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 形成在参与中研究, 在研究中合作, 在合作中交流, 在交流中享受快乐成长。
四、明确研究主题依托专家引领
学校的一些课题组、项目组, 以教师兴趣爱好为核心自愿组合, 打破学科、年级、身份的界限。每个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 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的优势, 为达到共同的团队目标而努力。
例如, 多年来拼音教学的教法没有变化, 三位二年级的教师深切希望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面对教师的困惑, 学校引进了拼音实验项目。项目组成员采取自愿组合的方式, 在专家引领下开展实验。项目组成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拜访专家, 进行学习、备课。他们改变了拼音教学原有的教学顺序, 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在教学中运用动作、情景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将拼音的读音、扩展、阅读、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和专家一起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共同反思, 不仅研究了如何教拼音的方法, 更从专家的身上学习到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三位教师在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上, 一起备课, 共同研讨, 读同一篇文章, 写同一篇教案, 同上一节课, 同研一个问题, 同写一篇反思, 共享成功的喜悦。她们相互鼓励, 克服畏难情绪, 彼此增进了友谊, 形成同甘共苦的研究小团队。通过这项实验, 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真意识和团队意识得到了增强。
学校聘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康静涵老师, 指导教师在全校开展“习作教学”研究活动。在康老师的指导下, 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习作教学模式, 总结出“学生预作为先, 师生共赏”的新模式。这种以了解为基础, 以欣赏、自悟为核心, 以兴趣为目的的模式,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更使其学会欣赏、尊重、关心帮助别人, 同时唤起了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生活的热情。这种习作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
通过问卷和访谈、教研活动记录、教师个体发展的信息、各种教研活动的照片及影像材料、专家参与教研活动的感受等, 评估教研工作的效果, 并形成了学校教研资源和专家培训资料库。
五、加强总结反思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针对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教研活动制度不够完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以及缺少专家的引领等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通过完善教研相关制度, 做到有规可依。每个学期举办一次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评比活动, 加强教研组长的责任意识, 指导各教研组建立自己有特色的教研文化。落实研究主题, 明确教研目的, 加强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经验。学校每个学期都定期召开优秀教研组交流会, 通过这种形式, 给教研组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教研组彼此间信息的交换, 达到经验分享, 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在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的同时, 丰富自己的思想, 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校还开展了“我的教育故事”评选活动, 改变过去的一两句教学反思, 变为写生动的教学故事。在记录故事的同时, 记录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故事的同时学习教育理论, 对自己的做法再进行深入认识。通过整理、交流、评选, 形成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处理一些问题的理性做法, 从而使很多教师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解决了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做的问题。
每个学期期末总结时, 教师将一学期的经验、感受、遗憾、希望都倾吐出来。这是一个交流的机会, 也是一个提升教师品位的机会, 更是凝聚人心、汇聚思想的机会。校长抓住这个时机对全校每一名教师进行点评, 在点评中提出希望和要求。
学校还建立了校长定期谈心制度, 以面对面或心语信箱的形式与教师交流, 也可用短信、笔会的方式进行沟通。同时, 为每位教师配备个人发展“档案袋”。教师们定期将个人的教学设计、读书感悟、发表文章、获奖证书等整理归档。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变异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爱生学校”等区级群体课题和若干校级课题研究, 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民主、开放的组织文化,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团队约定, 都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创造力, 成为团队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