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通用12篇)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 篇1
幼儿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无不把幼儿教育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中国幼儿教育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 由地方政府负责, 分级管理,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但很多具体负责领导和相关部门却认为幼儿教育“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 因此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幼儿入园率很低。据统计, 2000年我国广大偏远山区, 农村有50%~70%的幼儿得不到教育。有的地区只有18%或19.31%。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我国现行的幼儿教育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 具体体现在:
一、我国在幼儿教育理念上, 存在着一定的错误的教育观念。
(1) 一些幼儿园的错误教育理念
有很多幼儿园把智育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 很多幼儿园开展特色教育对幼儿进行“专项训练”, 而很少关注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违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
(2) 家长拔苗助长的错误教育理念
很多家长依然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要求幼儿园尽可能多地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一些打着“神奇算法”、“双语教学”、“专项训练”的幼儿园, 希望孩子能够尽早成才, 而很少注意幼儿生活得是否快乐。从而导致了我们的幼儿过度的知识早熟, 却极度的缺乏自理能力和心智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大体相同, 缺乏想象力和独特性
为了孩子的安全, 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活动场是塑胶的或者是水泥地。到处都是整齐而单调的。没有太多的幼儿活动器具, 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像温室, 一切都那样的人工化。
开放的空间, 教室四周都摆满了橱柜。没有一个安静的空间。墙壁上除了一些简单的剪纸没有其他的装饰。幼儿的玩具也多是类似积木, 汽车、飞机模型之类。儿童早已玩腻了, 对方在一个角落里, 很少有人去问津。
孩子天生地就喜欢树林、池塘、草地、野花、小鸟, 然而在现在的都市生活中儿童几乎接触不到这些, 而人与自然是分不开的, 儿童也只有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才能使其稚嫩的心灵得到抚慰和陶冶。因此,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满足孩子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三、在教学形式的整齐划一, 没有创新意识
在中国主要采用集体教学
我国的幼儿教育依然追求一种整齐划一。幼儿的一切活动依然采取集体进行的方式。在集体活动中, 教师能关注到的是那些极其优秀以及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因此, 存在很多被忽视的儿童, 他们由于长期不被关注而致使其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出自教师的指示, 而不是他们的意愿, 影响他们个性及其独特性的发展。同时, 在一个备受束缚的环境中生活使得幼儿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快乐生活的权利。
四、分班方式的问题
我国幼儿园主要实行同龄编班
同龄编班即是指把相差不超过12个月的幼儿安排到一个班集体内进行集体教学。我国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就是采用这种分班方式。同龄编班存在很多弊端, 例如, 不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 等等。我国很多幼教工作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有些幼儿园开始尝试性地实施“间断性”混龄教育 (是指幼儿园每周有一至两个固定的时间段, 将几个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学习、运动和生活等活动贯穿于其中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 但是由于其理论和实践都还不成熟, 因此实施混龄教育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中国当下幼儿园教育的一些了解, 从此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幼儿教育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尽快的重视起幼儿教育的问题, 这样, 我们的国民教育才能够产彻底的转变。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 篇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幼儿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在为取得成绩
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引进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反思学习和借鉴别国一些先进的理论、经验是很有必要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对某种理论和经验之所以在国外取得成功的原因和条件没有完全领会和把握,导致实践的效果与预想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在借鉴国外某种经验或理论时应该看到,无论它有多好,必有其文化背景的局限性,也必然受到适用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它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能发挥得最好,同时它自身也会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我们不能盲目地选择和应用,夸大它的价值,应以是否有
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标准来衡量。
二、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反思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幼教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往往理论界认可并大力提倡的东西不一定为实践工作者所重视。笔者认为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理论工作者所提倡的一般都是比较新颖的理论或经验,目前缺乏成熟和完善的操作方案,所以站在幼教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并不能很好把握,推广起来较难,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早推行,就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人一般不喜欢变化,对新事物较为抵制,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比较缺乏。如,我们一直采用某种模式进行教学和评价,一旦对它进行变革,教师和家长往往很难接受,他们会对它的功能和作用产生怀疑,担心它不如原来的好。
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过程模式;课程设计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工作如何实现质的飞跃,一直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探求的重要课题。当前的幼儿园生态教学究竟是否符合幼儿园课堂教学变革,实施生态教学是否具有可行性,这都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话题。
一、幼儿园生态化教育的内涵
生态化教学是以生态学为原理的理论依据,强调教学活动应当立足生态范式,以不破坏整体共生、自然和谐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特征为终极教学目标。幼儿如同一张白纸,学前教育对于幼儿今后成长和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幼儿在自然和谐的园区中茁壮成长。
二、幼儿园生态化教育活动实施现状
1.过程模式课程设计,关注幼儿发展
幼儿园生态化教育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过程模式的课程设计应用,这一课程设计规避了以往目标模式的束缚性和规避性较强这一问题,过程模式通过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课程设计进一步关注到幼儿发展需要。
在以往的幼儿园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采取目标模式,强调制定统一课程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展开教学评价。目标模式关注教学结果是否达到预期,以教学活动实施之后学生表现出的具体行为作为评价依据。在目标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对幼儿活动表现出了较强的控制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束缚了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长期的目标模式课程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暴露出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课程设计,过程模式开始被引入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之中。过程模式的课程设计反对课程目标对于教学结果的规定,转而根据儿童学习的具体状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学习进度和教学方法。这一课程设计虽然也涉及对课程目标的讨论,但是我们并不将教学结果作为唯一衡量指标,而是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及其周围环境是否达到统一性、整体性、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教育要求、幼儿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育机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目标模式中受到广泛关注。
2.教学内容适应生态,表现出丰富性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的第二个体现在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整合性和渗透性。为了进一步贯彻生态教育理念,我们开始以幼儿实际的需要和兴趣点作为课程开发依据。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指南》的指导下,根据本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订一日活动计划。
依据生态化教学内容设计要求,游戏被普遍应用到幼儿教育活动之中。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实施教育活动不仅顺应了儿童的发展,同时也契合学校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值得推崇。
3.教學评价趋于生态化,评价可弹性化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体现在于教学评价的生态化和弹性化,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教学结束之后的他人评价以及教师自我评价构成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学活动设计更趋品质化。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形态具有战略意义。生态化和弹性化教学评价旨在进一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生态化,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教育活动、与教研组其他教师积极交流教育经验,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优异评价。在实施生态化和弹性化教学评价过程中,他评对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教研组其他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本身的幼儿对教师展开的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只有幼儿自己体会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否意义,而其他教研组教师能从另一高度对教师实施的课堂活动予以指正。
与此同时,生态化和弹性化教学评价将教师自评纳入评价体系,这是对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教师根据自己预设的活动目标对教学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审视预期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情感如何变化、幼儿的参与度如何、幼儿对哪些活动表现出兴趣等教学信息的获取都可以帮助教师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依据,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化现状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肯定了当前生态教育取得的可喜成绩,但“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在关注生态教育实施取得的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因为取得的一点小成绩沾沾自喜,也要正视当前幼儿生态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如何规避生态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依旧需要众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篇4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
1. 教学条件差。
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是幼儿园教学水平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教师的工资待遇低, 严重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幼儿园环境条件简陋, 活动空间狭小, 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 降低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乐器的缺失, 导致音乐活动课死板呆滞, 知识通过影像资料传播, 使音乐活动课难以为幼儿带来快乐及美的享受。
2. 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及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制定的, 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活动, 要唱一起唱, 要跳一起跳, 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现在看来, 它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 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 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 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1) 幼儿园教师中老教师所占比例较大, 其中多为初、高中毕业生, 只有部分人员受过正规的幼师培训, 对幼儿音乐教学法了解甚少, 新教师中有一部分为幼师毕业生, 但大都是职业幼师班毕业的, 专业基础素质较差, 导致教学水平提高缓慢。 (2)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最重要的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享受, 而非会唱几首歌, 跳几支舞那样简单机械。 (3) 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 教学任务繁重, 导致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二、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对策
1. 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进行音乐活动课的教学时候, 应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进行,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 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欣赏音乐的基础上, 激发兴趣, 传授知识。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 而且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例如, 在小班开设音乐课时应以音乐欣赏为主, 通过音乐的快慢做动作, 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们简单的节奏, “妈妈”就可以拍两下手, “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教幼儿跟着歌曲打节奏, 并教一些简单的节奏。这样循序渐进地教授可以让幼儿对节奏有很深的认识和理解。
2. 创造良好的幼儿园音乐环境。
教师可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 在固定的时间播放相应的歌曲。如, 晨间锻炼后可在教室里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 使儿童尽快平静下来, 以利于接下的集体活动的有序进行。集体活动之后的游戏活动时间也可播放旋律简单明快、舒展悠扬的音乐、优秀儿童歌曲、童谣等作为背景音乐。音量不需太高, 在儿童脑海中温柔盘旋的效果为最好。因为这样的丝丝缕缕飘来的旋律可以使儿童在游戏时心情更为放松、愉悦, 而放松、愉悦的心情也可使儿童在游戏时因为玩具和伙伴发生纠纷的频率降低。午餐时间更应该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以增进儿童食欲, 使儿童愉快、均匀地进食。
3. 以幼儿为主体, 让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1) 听: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 是为了唱, 因此要在听好的基础上唱。只有听好了才可能唱好、唱准。听, 还可以分辨不同的情绪、音色, 对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 丰富想象力都有帮助, 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不仅可以听优秀的器乐曲, 如《龟兔赛跑》《在钟表店里》等, 还可以听他们熟悉的喇叭、火车、鸟叫、鸡叫、牧笛、雷声流水、钟声、风吹树叶声等, 并鼓励他们多留神听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丰富他们对声音的感性经验。在听不同题材、体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与内容的关系, 为表现音乐做好准备。
(2) 唱:爱唱是孩子的天性。进入幼儿园的孩子, 所唱的歌曲, 多为他们熟悉的小动物、植物花卉、自然现象、与生活相关的事物等。学唱前, 老师可以根据内容巧妙地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 提高学唱兴趣和欲望。从一个人唱到集体唱, 老师应积极引导孩子轻声唱, 重在儿童应有的感情表达, 并在唱的过程中, 巧妙贯穿歌唱技巧, 并用老师的范唱, 启发、纠正音准、节奏上的错误。学唱过程, 要注意放大学生的优点, 在鼓励中减少失误, 使整个过程生动而快乐。
(3) 动:平时生活中的孩子多活泼好动、手舞足蹈, 音乐教学过程要让他们多动, 静静、正襟危坐是不可能的, 只有将孩子们这种健康、愉快、随意、本能的肢体动作运用到歌唱过程中, 才是我们所需要做的。如歌唱过程可以随速度用拍手、拍腿、跺脚表现音乐中的强拍、弱拍、次强拍等;可以随音符的长短以走、跑、跳感受节奏;可以根据内容中的情节模仿生活中易于表现的动作;如打鼓、摇铃铛、吹号、摘果子、小鸟飞、骑马、洗手绢、点头、打舌、响指等, 烘托效果, 活跃气氛。这些动作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状态, 可与呼吸、心跳相结合, 简单易行, 且能与音乐的整体情绪协调一致, 孩子兴致高, 课堂气氛好。这种动, 不要求所有动作整齐划一, 只要能恰当表现音乐即可。
4. 注重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 要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各类幼儿园首先要想方设法提供可供幼儿上好音乐课的教室。教室可布置具有示范与认知类的音乐挂图;安置可供幼儿形体、律动练习的把杆;有教学用的键盘乐器;有可供幼儿唱歌、唱游、律动、创编用的各种小道具及打击乐器, 等等, 为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其次, 在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同时, 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克服技能单一的弊端。可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以老带青、以优带差, 在学中提高, 在做中提高, 不仅要提高专业技能, 更要在实践中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具有优异的感知能力, 才能带领学生在音乐情感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方面逐步深入。要逐步提高教师的音乐鉴赏水平, 音乐是情感体验艺术, 音乐教育是情感体验教育, 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体验能力, 才能启发、引导孩子体会音乐的美感。还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尽量缩小师生间的音乐距离, 增强孩子们的向师性, 进而使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 并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积淀美, 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
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5
从教师和家长层面看,他们的家园合作观念和他们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100%的教师和95%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家园配合,99%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88%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7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师愿意家长随时到班上观摩活动,只有23%的家长经常向园长或教师提各种建议或意见。尽管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在幼儿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只有39%的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有机会与教师交谈,只有6%的教师能在一学期内对全班幼儿进行家访。
一系列数据真实地呈现了家园合作的现状,由此引发了研究者的思考:教师、家长们的观念和行为之间为何存在差异?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通过两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哑柏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有着以下特点。
一、由于地域限制,家长多为爷爷奶奶。
由于幼儿园地处哑柏镇裕盛村内,幼儿多为附近村内幼儿。家中父母多外出打工,幼儿多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幼儿。
二、园内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地位不平等。
尽管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双方对分工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家长把“参与”仅仅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教师则认为“家长参与”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师做好工作。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师负责,我们家长就是打打杂,老师叫咱干啥咱就干啥,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长则表示平时没有时间参与,无可奈何。有教师承认,“在观念上我们能接受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我们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有的教师觉得家长一到幼儿园、一进班级,就像个监督员,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和家长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单向的。在家园联系栏,不少教师只是把从书报杂志上摘抄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张贴上去,把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准备的材料以及一周的教学计划告知家长。家长会也几乎是固定的“报告会”模式,由园长、教师宣讲,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发言的机会很少。家长开放目的活动与形式也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家长只需到时参加就行……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 。
教师和家长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标,互相理解和认同对方的观念与行为,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太了解”“不懂幼儿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部分家长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不切实际地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我行我素,以至于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弃原则,迎合家长。很显然,这两种选择都是消极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面对观念上的差异,把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 篇6
尽管幼儿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宣传,不能让幼儿教育“小学化”,但在农村的幼儿园,这种形式还普遍存在。当然,让幼儿教育“小学化”留有存在的空间,主要因素还是农村的家长,在家长眼中,衡量孩子聪明程度的尺寸主要取决于他们识字量的多少,算题难度的大小等等;衡量教师能力的好坏则是他们的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懂的幼儿教育的真谛在于开发幼儿的智力。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村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从以下途径应对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帮助幼儿园的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农村幼儿的家长,孩子大多都有爷爷奶奶接送,孩子的父母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做买卖;即使家里有父母,父母的文化水平又不高,还要做繁重的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幼儿的教育。他们只是片面的认为向孩子头脑灌输大量的知识便是智力开发,让孩子学会一技之长就能成才、成星,并以为这就是早期教育;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教育观念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二、使家长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幼教规律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开端性、根基性、迅速性、整体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发展基础素质为任务的奠基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幼儿园应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纲要》和《幼儿教育指导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教育观念。
幼儿园要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以《纲要》中幼儿园的任务: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作为出发点。保育是教育的先决要件,是物質基础;教育是保育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要素。它们相互促进、有机联系,保证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幼儿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也是易被成人忽视、幼儿自己却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又是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幼儿园教育应该有它独特的性质和复杂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法论,辩证的思维,全新认识幼儿园教育规律。
三、重视规律,辩证思维,把握性质,协调幼儿园和小学班的关系
1、科学把握启蒙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发展性又是幼儿园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教育的宗旨是要促进发展,没有发展的教育是凝固的死的教育。启蒙性是发展性的基础,不着眼启蒙的发展是危险的发展,它会毁灭孩子的一生;发展性是启蒙性的目标,没有发展的启蒙是徒劳的启蒙,它会耽误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知识和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兴趣的同时,不能迁就幼儿身心发展的现状,不能停留于幼儿的自发活动和原生兴趣上,而要把幼儿现有的水平、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拓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一定的挑战性”,也只有这样,“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才有鲜活希望。
2、准确理解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幼儿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幼儿园教育是人的开端教育,它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它与小学教育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它又具有连续性,因为“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所有时空。这种阶段性与连续性是客观存在,有机统一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园教育之后紧接着是小学教育这一事实,就忽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任务,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只要我们心里想的是孩子,教育想的是孩子,孩子的明天就会更加辉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幼儿园全体老师的努力,幼儿教育事业会蒸蒸日上。
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7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
创造力要依靠幻想与想象才能实现。在之前的意象条件下, 在头脑里形成大量全新形象就是想象。想象和人们的现实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幻想一般与本人的希望紧密相关, 它具有未知性的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合理的幻想即我们说的理想。幻想的东西通常是大脑里想的并非实际具有的东西, 按照儿童的学习与想象的规律, 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还具有不少的不足之处: (1) 缺少创造性。教师画了一个橘子, 幼儿跟着画一个橘子;教师画出两朵小花, 幼儿亦随之画两朵小花。教师命令幼儿认真观看范例中物品的外部特点, 按照人的四肢与五官等的位置, 分步骤进行描摹。这就说明教师过分强调画出的事物的比例协调, 完全没有给幼儿们保留一些想象的自由性。 (2) 想象与现实脱节。人们的想象力是从实际生活中取得的, 幼儿也一样, 是从生活经验里取得的, 并非十分离谱地随意编造和儿童经验不符的单调事物。儿童常常会用较长的时间画出一些人们不懂得的外星人、魔兽等, 喜欢没有根据地自由想象。那样, 会逐渐泯灭幼儿的童心, 无法提高其创造力与想象力。
二、指导幼儿开展美术活动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通过美术活动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与教师的合理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下是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几点思考:
1.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空间
兴趣是发现未知的开始, 是儿童学习的力量源泉。通常来讲, 儿童对手工与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过常常无法太久。所以, 在幼儿教育中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利用与调动幼儿们对美术教育的兴趣。 (1) 从儿童的社会经验中取材。我们的各种想象力是由生活里产生的, 艺术想象力也不例外。想象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但儿童的兴趣常常也在于身边的一些物品, 如幼儿园的一草一木、区域游戏、大型玩具、主题活动“好朋友”“花瓶设计”等均是儿童体验过的十分有趣味的事物。不过儿童事先学习一点画画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2) 利用儿童的爱好。绘画之前, 往往会有孩子向我发问:“老师, 我们要画什么?”他们急切的想让老师知道他们对于美术活动非常感兴趣。此时, 教师可以反问他们:“你喜欢画什么呢?”幼儿会按照个人的想法来回答。有人喜欢画草鱼虫兽, 有人喜欢画各种身边的事物等……他们的思维表现出最活跃的状态。他们的各种情感体会常常是由生活经验产生的, 有较大的成分是想象中来的。教师可以按照儿童所讲的事物画出几个例子画, 达到他们想象的目标, 从而引起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3) 利用语言工具。语言可以引发我们的无限想象, 使得我们的思想驰骋在想象的空间。这是激发幼儿想象力的途径之一。课堂上经常给幼儿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让他们自己编出一些故事, 以某个素材为中心编制出一系列有趣的情节。如让幼儿们围绕狗与狮子的画各抒己见:狮子和狗怎么会在一起?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答案不拘一格。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将思维打开, 不仅幼儿的情绪被极大地感染, 而且经过想象之后他们在大脑里浮现出的故事的画面也会落实到纸面上, 让他们的画画与语言表达能力一起取得发展和进步。
2. 关注幼儿美术活动成果, 激发他们的想象潜能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 在绘画教学中, 提高幼儿们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培育幼儿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心。在提高幼儿们的创新能力方面, 教师必须要先超越自己, 增强创新意识。 (1) 开放教学内容, 尊重幼儿绘画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要关注孩子们在学习中的态度倾向与情感体会, 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艺术活动的结果或是表现能力。”因此, 在美术课堂上, 必须引导幼儿画自己内心的画。幼儿的画画内容产生于他们的实际生活, 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感受、体会、观察, 从而取得大量的直接经验。 (2) 引导幼儿体验想象的乐趣。幼儿的内在世界是通过想象展示出来的, 常常是想什么就画出来。但是部分幼儿无法实现此种感情流露, 不能够在本身的绘画中表达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及时努力培育幼儿们进行想象的动机, 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让幼儿观察一个同年纪的孩子十分有创造性的画作, 就如同一个连接了导线的笔, 有两条导线接入了我们的大脑。于是, 我利用情景语言与画面来启发想象力不足的幼儿:紧闭双眼, 就当是自己连接了这种笔, 写了一些字, 感觉累不累? (不累) 这样, 让他们体会到笔的强大作用, 给想象插上翅膀, 激发了想象潜能。
3. 拓展幼儿美术绘画途径, 帮助他们开拓想象的空间
观赏者积极创造的过程就是艺术欣赏的过程, 艺术成果可以比作是发动机, 可以将观赏人的潜在的创造力完全激发出来。因此, 教师一方面要强调各种美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力的开发作用, 另一方面要注重欣赏产生的作用。 (1) 正确运用抽象作品带来的幻想作用。抽象画作可以给幼儿们带来创造性的、自由想象的、无所拘束的广大空间。比如《人投鸟—石子》是西班牙米罗的一个具有广阔想象余地的抽象画作, 幼儿们在欣赏过程中创造性地讲出了自己对该画作的想法。如有的幼儿讲道:“我看到有人在表演魔术, 将沙滩变为一个直线了, 但是他将自己的一个眼睛与脚变没了。”《阳光下的树》也是一个十分具有想象力的画作, 它是英国著名的画家戴维·邦伯格画的。有些幼儿说:“火山爆发, 石头都烧红了, 和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站在山顶差不多。”也有的幼儿说:“它就像一个黄色的锦被, 窝在被子里美美地睡一觉, 可以梦见自己在花园里翩翩起舞。”在欣赏之后, 我让幼儿们开展了许多的画画活动。如让幼儿们设计“我喜欢的房子”“鞋子车”等, 有的幼儿将房子设计在了高高的树上, 说是动物们的家, 有的幼儿将房子画成水果样子的。通过想象, 幼儿们能够打破常规, 创新性地表达本人对绘画的见解。 (2) 评价名人画作的艺术表现力。选取名人画家的代表画作, 比如梵高代表作《向日葵》, 鲜亮的颜色对比让幼儿们产生了极大的想象力, 就像点燃的火把, 十分温暖。又如毕加索的《自画像》, 幼儿们在评论、猜想他的特性与心情的基础上, 利用“我看到……”“我想……”“我认为……”等主动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
三、结束语
教师既是幼儿的引导者, 又是指挥者, 是一个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角色, 要想做好这个点灯人, 我想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素质, 要有一颗为幼儿着想的心。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随时随地都会是教育的机会。在实际生活中, 幼儿的行为有时是比较奇怪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他做他想做的事。偶尔幼儿们对于课堂上的提问会无边无际的扩展回答, 会把事物想象得很美好,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想, 教师在这个时候是阻止他还是继续让他遨游梦的世界呢?这时, 一名好的教师就会运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 把想象与现实结合到一起, 让幼儿在梦境般的教学中学到知识, 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邓小靓.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创新之造形活动[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02) .
[2]兰晶.艺术教育中的建设性后现代儿童观[J].艺术教育, 2015 (11) .
[3]刘彦婷.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两难问题及对策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0) .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篇8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 幼儿园教师在健康教育概念上模糊不清
因所学知识及教学阅历的局限性, 部分幼儿园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园健康教育, 或者对健康教育认识肤浅, 甚至将健康教育简单地归纳为体育锻炼和营养保健。一些幼儿园教师认为健康教育仅仅是指导幼儿注意卫生, 预防生病, 强化运动锻炼, 增强免疫力。实质上, 这些认识是比较狭隘的,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忽视了幼儿在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培养, 认为健康教育属于保健医生的任务, 使幼儿缺乏适应能力的培养机会。
(二) 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应试教育指导下, 家长存在较强的功利心, 幼儿园教育更加重视幼儿文化知识的教学, 强调智力开发, 往往忽视心理教育, 影响了幼儿的心理成长。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相对严峻, 因心理不健康引发的行为问题实际发生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十四, 甚至有一定比例幼儿存在抑郁心理、自卑心理、忧虑心理以及紧张心理等。 (2)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必须要引起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 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中, 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应从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出发, 不断增强其身体素质, 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力, 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心理与生理发展。从专业化角度出发, 人的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等方面的因素。因此,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必须要将以上三种要素进行紧密结合, 并将其统一到幼儿健康教育全过程中, 从根本上提升幼儿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水平。具体来说, 幼儿园教师要制定出科学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方案以及计划, 并结合幼儿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 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 因材施教, 不断丰富幼儿卫生保健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等, 对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进行科学化培养, 实现幼儿心理、身体的协调发展。
(二) 高度重视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 人属于系统化的整体,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力的健康, 而且生理健康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心理健康、情绪变化与社会适应能力等, 同时人的心理健康也会对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 生理与心理发育都不成熟, 若一方面存在问题, 则会造成各方面的严重失调, 进而威胁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 幼儿园教师应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幼儿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与提高, 尤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力提升等, 把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 使其统一起来, 贯穿到幼儿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此外, 幼儿园教师要认识到健康教育与幼儿园全体教师都息息相关, 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关注其健康教育。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起健康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 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
现阶段,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 多媒体已经逐渐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方法, 突破教学难点, 特别是对于节奏感相对较强的知识, 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动画展示, 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时间, 从而使幼儿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在对学生实施灌篮高手教学的时候, 因篮球的相关运动动作较为复杂, 且运动难度比较高, 对幼儿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 在篮球教学的时候,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运球和投球动作演示, 利用慢镜头等方式进行逐个节拍的科学展示, 给幼儿提供更多感悟时间。然后再结合幼儿的实际训练情况及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让幼儿充分了解到篮球运动的规则, 使其在篮球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总之,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 在幼儿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 增强健康教育意识, 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 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注释
1 刘健楠.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5 (1) :115-116.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 篇9
一、幼儿园教育微观公平的现状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年龄主要集中在三到六岁。学龄前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整个教育生涯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个阶段的教育是每个人进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铺垫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幼儿的智力和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到以后的教育阶段中。从目前幼儿园教育微观公平现状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资源配置不公平。由于有些孩子天生接受问题比较快, 而有些孩子则需要更多的耐心教导才能够理解问题。一些幼儿园为了突出表现这些好差班政策,把幼儿分层次来进行教学,表面上说是为了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本质上却是为了让一些幼儿在考试中有更优秀的成绩。这主要表现为:把一些接收能力较快、反应能力较快的幼儿单独划分在一起,给这些儿童配置优质的教学设备与师资力量。这种设置不仅忽视了国家制定的政策,也会给幼儿的心理上造成一些压力与阴影,影响幼儿的成长。
(2)管理制度不公平。有些幼儿园在管理制度的制订上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例如,在对幼儿的评价、奖励以及分配等制度上,都没有制订科学、合理、严格的监督机制,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整,就会影响教师的落实工作。导致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任人唯亲、小团体优先等现象,这对大多数幼儿来说都属于不公平现象。
(3)课堂教学不公平。从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的现实情况看, 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出现在学校本身的导向上,也出现在教师自身及师德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过度地理论学习占据了幼儿大部分的精力与基础课程的学习机会,影响基础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进而影响幼儿知识结构的形成。第二,在班级的管理上只凸显了班主任教师的作用,却忽视了其他任课教师对于幼儿整体的管理和在班级文化构建上的作用,使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造成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第三,课堂参与机会分配不公平,有些教师在安排座位时会出现根据自己的情感倾向或者因“财”施教的现象。例如,有些幼儿教师就会对接受问题快、成绩较好的幼儿更加注意,对他们的态度更加温和。体现了微观教育的不公平,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幼儿园教育微观公平的对策
幼儿园的领导与教师应该积极采取一些对策,使更多适龄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1)优化资源配置。幼儿园不应该把学生按层次划分,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甚至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接受能力较慢的幼儿身上。幼儿教师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只有帮助儿童打好基础,才能够使儿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在进行教学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分配以及课程的设置上,都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接受能力较慢的幼儿,更应该耐心教导,使每位幼儿都能够获得相同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完善管理制度。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也能影响教育公平,因此,幼儿园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教师的评价工作、奖励工作,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对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使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更加和谐、健康、向上, 让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促进教育微观公平的实现。
(3)改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起正确、公平的教育管理意识,保证每位儿童都能够健康与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进行课堂活动分组或者幼儿游戏分组时,结合儿童的具体特点平均分组,把善于表达与内向的幼儿分为一组,提高内向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师在幼儿表现突出时应该不吝啬表扬,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打开幼儿的心扉,增加积极的体验。同时,教师应该运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所有儿童的性格特点。
我国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篇10
一、社会调查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素质人才需要教育,幼儿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投入也不断加大,幼儿教育呈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地域经济的差距,部分地区教育的投入远远达不到标准,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滞后,教育理念落后,这些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质量。现在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很不满意,更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我从事幼儿园学前教育多年,对于学前教育了解一些,最近又对我们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了一些调查。调查采用访问、对话、问卷等方式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了100位在校幼儿的家长,在幼儿园学前教育班随机调查了100名5—6周岁的儿童,发现了一些幼儿园学前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幼儿园教育存在着封闭性、限制性、滞后性等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育趋于“小学化”。
虽然学前教育是到小学的一个过渡过程,需要学习一些小学内容,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大班就直接使用小学的一年级教材,教学内容基本以学拼音、做数学题为主,而且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环境,影响了孩子健康发展。
2. 教师不注重幼儿的人际关系的培养。
例如,对待孩子打架的情况,往往采取强硬的方法进行处理,不是挨骂就是罚站,这样不但使幼儿对教师产生敌意,而且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影响幼儿的人际关系。
3. 活动过于古板。
教师的教育方法传统,幼儿的游戏重复,使孩子们对游戏失去兴趣。虽然有时幼儿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但教师大都否定孩子的古怪想法,这样就打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发达国家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
在教育理念先进的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形式多样化。幼儿园自身把目标定在培养幼儿社会化、多元化的素质上,对幼儿进行训练的目的是让幼儿很快融入社会。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建立人际关系,幼儿园会经常组织孩子们进行大型的团队游戏,让孩子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当幼儿行为不被高度控制时,他们能最有效地学习社会技巧。
有一位旅美学者告诉我:他的孩子在美国上学前班,教室里是“花花绿绿一片”,墙上有标着图画的字母表、数字、地图、学生绘画等,根本没一块空闲的。教室看起来似乎很乱,但哪一项对孩子们都有用。应该说,这种花花绿绿的环境,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老师上课也不强求学生坐个什么样,而是随意,甚至可以趴到地上,只要注意听、不出声就成。老师鼓励孩子们多玩、会玩,同时常向孩子们灌输一个概念:“分享”,即大家一起玩。每周有一天让孩子们带一件自己得意的玩具到教室,彼此交流一起玩。有一次,我们带着孩子到一个美国朋友家过周末。女主人格外热情,抓了几只毛毛虫装到了瓶子里,作为送给孩子的礼物,临别时还建议拿到学校让小朋友看。我们也就依言而行,出人意料的是,老师大加赞赏,而且就毛毛虫向孩子们讲了蝴蝶成长的整个过程,她还专门介绍了一家书店,说那里正举办一个有关蝴蝶的展览,建议我们一定要带孩子去。说实话,已是人到中年,也只是通过那天的事情才得知那种毛毛虫变成蝴蝶要用两周时间。
四、转变幼教理念发展我国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思考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成才的关键的第一步,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态度。学生良好品德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跟学前教育有密切联系。我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模式转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 还原幼儿园的自身功能。
针对部分幼儿园的“小学化”问题,我认为在教育内容上应更注重释放幼儿的天性。比如在教孩子算术的过程中,我不是要求他们去记一个结果,而是要他们体会思考的过程;对于孩子所提出的疑问,我会耐心地讲解,用最简明的语言让他们明白。
2. 善于转换思维对幼儿进行教育。
比如给学生讲《灰姑娘》时,我忽然有一个大胆的问题,于是问道:“你们知道作者犯了什么错么?”此时孩子们都认真想。随后我引导他们:“书上说灰姑娘到了12点就会变成原来的样子,可故事的最后作者却没有写她12点变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有的说:“老师,作者犯错了呀。”有的说:“他和我一样,都会有不乖的时候,都会被妈妈训。”还有的说:“老师,我以后写故事不会像他一样犯错。”听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我说:“你们说得对,再伟大的人都会犯错,所以犯错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大家认识到以后不去犯错就好了。”孩子们都认真点头。可见用一件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去进行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 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
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老师必须转变这种心态。我给他们看一些展示贫困山区孩子们疾苦生活的资料,激发起他们的同情心。许多孩子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赠送自己的衣物、玩具,表达他们的关心与同情,还有的孩子自己动手做小卡片,上面写了自己美好的祝愿。这样孩子们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同情心与他人分享的心。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早期的幼儿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教育,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教育理念,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最大化地调整教育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出幼儿综合素质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马晓红, 王娟.从复杂性视野看幼儿社会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 2010.1.
[2]康建琴.对幼儿教育课程设置状况的调查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5.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 篇11
【关键词】幼儿 数学教育 现状 对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活动,并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农村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
(一)数学教学内容单调,小学化现象突出
由于长期的滞后观念,再加上一些乡镇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由于经费短缺等教育资金投入问题,在教玩具设施、材料投放上比较缺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幼儿的学习需要,很多农村教师存在惰性思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更习惯于照搬书本的知识,教学方法,形式简单方便就好,怕麻烦。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更多的是关注数学知识,而较少考虑幼儿数学兴趣及相应的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在内容选择上往往忽视了幼儿的现实生活,知识与生活分离。
(二)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活动开展带有很大随意性
由于教师整体能力与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起点高低不一,有的未受过职前专业培训,幼儿教育知识、技能与能力相对较不足,教育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知识更是贫乏。大部分幼儿园或教师仍然习惯于把知识讲解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和数学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每天重复地进行一些数字的认读、书写和做一些简单的加减算术题,活动开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依教材而教,有时随意出几道加减计算题做做,有时则从小学一年级课本中选择一些试题让幼儿进行练习,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具体的各年龄段学期数学教学活动计划,更谈不上明确的教育目标,数学教学活动开展零散而盲目。
(三)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
在农村,很多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无论是科学性还是可读性都较差,内容空泛和简单,缺乏有效的教学步骤指导。现行教材主要凸显的是知识的传授,趣味性活动安排得较少,教材的连贯性和结构性也不是很清晰。这样,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便会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会顾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需要。有数据调查显示,有超过76%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二、解决农村幼儿园学习数学的对策
(一)扩充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满足幼儿学习、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幼儿园数量的增多,对教师的数量有了更大的需求,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农村幼儿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扩大师资队伍,引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高的幼儿教师;另外,农村幼儿园还要招募一些培养价值大、发展潜力高的应届毕业幼师作为幼儿园的储备师资力量,为今后幼儿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把数学教学融于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學习单双数时,可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可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车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可让他们玩扑克牌、找朋友等游戏。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上级行政主管幼儿园,应加大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支持力度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施离不开园长的支持。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培训、园际观摩研讨交流等活动,使教师不断掌握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思想观点和教学经验便会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积累、提升。比如,聘请专家对幼儿园数学教学在理论层面上、教学实践上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指导;与当地城镇幼儿园或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建立“手拉手”结对子,开展双向互动的专题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让教师在与同伴、同行的互动交流中收获更多的数学教学经验,达到优势资源共享。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应更多地去关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创造机会,经费支持。比如,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城镇及以上幼儿园骨干教师“帮扶送教下乡”活动,让优质课直接走进农村;更多地组织相关的理论课程培训、实践课堂观摩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制度,让农村教师去接受更多更好的学习培训,接触前沿的教育理论,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
三、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开展适合当地农村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
幼儿园要针对当前自己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单调、教法单一、数学操作材料缺乏等“小学化”倾向,积极探索一些适合本园实际的、有效的数学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重庆市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调查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幼儿园的级别分层随机抽取重庆市一、二、三级幼儿园各2所, 以6所幼儿园的6个大班作为样本班。在6个样本班随机抽取各10名共60名5~6岁幼儿 (男童34名, 女童26名) 、12名教师 (2名/班) 和6个园长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安全教育的目标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评价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运用图片情景测查法对安全教育效果进行了研究;运用实物分析法, 通过对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的分析对安全教育的时间安排、教育内容进行研究。
1.3 工具
采用自编的《幼儿安全知识和行为测试图片》、《幼儿园安全教育观察记录表》和《幼儿园安全教育访谈提纲》进行调查。《幼儿安全知识和行为测试图片》主要包括幼儿对防电、防火、防交通意外、防利物伤害、防中毒、防震、防陌生人、防溺水、防雷电9个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设计分为3个层次: (1) 是非判断, 即判断图片上的行为是否正确; (2) 原因探究, 为什么正确或错误; (3) 行为产生, 即怎样做才安全。《幼儿园安全教育观察记录表》和《幼儿园安全教育访谈提纲》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2 结果
2.1 幼儿园安全教育目标定位不合理
安全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 最终达到让儿童产生预防和应对伤害的安全行为和自我保护能力目的的教育[3]。通过对园长和教师的访谈发现,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合理。多数教师和园长对安全教育目标的认识仅停留于幼儿的认知层面, 缺乏对幼儿安全行为教育的认识。有57%的教师和园长认为安全教育目标是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安全和危险的事物;有19%的教师认为是当危险来临时幼儿可以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财物;只有24%的教师和园长认为不仅是让幼儿了解安全知识, 还要产生安全行为。
2.2 安全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 缺乏有计划的集体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分析发现,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的教育活动中, 各级幼儿园平均每年用于安全教育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只有0.7学时, 仅占教育活动总时间的0.3%。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时间相差甚远, 语言教育活动占27.7%, 科学教育占21%, 艺术教育占17%, 社会教育占16.3%, 其他健康教育占17%。其中, 示范园和一级园安全教育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平均每年1次, 二级幼儿园根本就没有用于安全教育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见表1。
调查发现,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主要散见于日常生活活动各环节教师的提醒、叮嘱、告诫。比如上下楼梯时, 教师会告诫幼儿不要跑和打闹;游戏时, 教师会提醒不要拥挤;午休起床时, 教师会提醒要小心下床, 不要踩到下铺的小朋友;吃饭时, 教师会提醒要细嚼慢咽等。但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教育活动。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安全教育内容不完善
幼儿园安全教育应该包括预防和应对日常生活伤害 (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中毒、防异物锐器伤害、防摔碰伤、防烫伤、防走失、防动物咬伤、交通安全、应对陌生人) 的教育及应对自然灾害 (地震、洪水、火灾、海啸、台风、雷电、泥石流等) 的教育[4]。
本研究发现, 各级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摔碰伤的预防, 占整个安全教育内容的87.3%;交通安全、应对陌生人、防火、防电、防中毒的教育共占12.7%;而防溺水和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可见目前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非常狭窄。
2.4 安全教育方法枯燥
由于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且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5]。加之安全知识是一种体验性知识, 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产生安全的行为。所以,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方法应该以形象生动、寓教于乐, 特别是体验教育为主。然而, 在对样本幼儿园0.5 a教育活动的观察中发现, 单纯说教是各级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常见方法, 占幼儿园安全教育方法中的90%左右;偶尔会有教师运用形象讲解、通过文学作品和游戏的教育, 但仅占10%左右。而在安全教育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体验教育却未见运用。
2.5 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安全教育是通过对安全知识的传授最终达到树立安全意识、产生安全行为目的的教育。因此, 对安全教育效果的判断不仅要在认知层面上考核儿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应该在行为层面上考核其安全行为的情况。通过图片测试发现, 幼儿对不安全行为的判断、对不安全行为危害的认识和面对危险的应对行为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 对不安全行为判断的正确率平均为95.6%, 9个项目中除了玩耍锋利器物和遭遇地震外, 其余7个项目的判断正确率都达到了100%;对不安全行为危害的认识平均降为80%, 只有3个项目 (遭遇火灾、横穿马路、乱用药品) 达到了100%;而面对危险知道如何合理应对的只有50%。其中横穿马路和乱用药物, 有83%的幼儿能正确应对;独自河边玩耍, 能正确应对的有56%;当玩电、遭遇火灾、玩耍锋利器物、遭遇地震、遭遇陌生人、遭遇雷电等危险时知道如何应对的幼儿只有30%~40%。
3 讨论
研究表明, 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总体水平低下。教育目标定位不尽合理, 只重视幼儿对有关安全知识的了解, 而忽视了幼儿安全行为的培养。有计划、有系统的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太少, 平均每年不到1次;更多的安全教育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活动各环节中教师的提醒、叮嘱和告诫;教育内容多局限于日常生活的预防和交通安全教育, 而忽视了常见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教育。教育部、公安局等10个部委联合制定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 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办法。”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活动设置、途径和内容都没有达到规定要求。加之, 教育方法也多是简单枯燥的说教, 而缺乏体验式的教育。因此, 目前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大多数幼儿都只能了解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 但却不能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 尽管教师非常重视幼儿安全, 幼儿安全事故仍频频发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 我国幼儿的伤害发生率为16.5%, 每3个死亡的幼儿中就有1个是伤害所致;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6]。因此, 幼儿园不仅要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环境, 让幼儿被动地获得安全;而且更要重视营造一种真实、自然甚至有一定危险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养成幼儿主动规避危险、合理应对危险和灾害的意识和行为。
关键词:安全,教育,知识,儿童
参考文献
[1]李彦荣.“学校安全教育和减灾”会议综述.教育与发展研究, 2008 (1) :86.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31.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12-13.
[4]顾荣芳.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 2006 (11) :4-5.
[5]朱智贤.儿童心理学.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46.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推荐阅读:
幼儿教育的现状05-11
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表07-15
幼儿园早期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06-08
幼儿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09-21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0-15
元和镇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10-18
幼儿园现状07-18
幼儿园现状分析08-27
城区幼儿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论文05-31
幼儿语言发展现状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