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品质

2024-10-29

自身品质(精选3篇)

自身品质 篇1

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到新学期开始, 我们可能会去制定一份周密的学习计划, 规定每天几点起床, 做几道数学题, 背多少英语单词等等。可时间不长, 就坚持不下去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计划, 又后悔得要命。为什么会出现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意志品质问题。

中学生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 也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处在这一时期的青少年, 敏感多疑, 情绪极不稳定, 做事虽有一定的目的, 但往往目的不明确, 意志品质属于不完善状态。所以在学习上出现决心大于行动, 做事三分钟热度的现状, 也就不足为怪了。

心理学家曾对千余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 经过若干年后发现, 一个人的成就与其智力并不完全成正比, 尤其在对其中若干名男性的调查后发现, 它们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是智力的高低, 而是意志品质的不同。那些成就大的人, 往往都对自己的工作事业充满信心, 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而那些成就小的人, 恰恰就缺乏这些优秀的品质。

同学们处于中学时代, 思维活跃, 接受新事物快, 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更好地迎接自己人生道路的挑战呢?

马克思说:“不管遇到什么障碍, 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人的意志总是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联系的, 目标是意志行为的前提, 目标越明确具体, 越有利于磨砺意志。可惜很多同学学习的目标太模糊, 有时连自己都弄不清楚, 当然谈不上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了。同学们应该注意的一点是, 自己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 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能使自己产生“挑一挑, 摘桃子”的效果。目标定得太大, 会显得遥不可及, 易让人丧失信心;目标太低, 很轻松地就能实现, 这中间的过程根本谈不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培养优秀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有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 正确的人生观是路标, 像灯塔, 不会让人迷失方向, 让人在前进的途中产生无穷的动力。但在个别同学的思想中, 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 存在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这些都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然也谈不上磨砺意志。“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在长征路上, 红军战士正是凭着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精神, 才能忍受寒冷、饥饿、疾病、死亡的威胁, 爬雪山, 过草地, 换来新中国的胜利。懂得这一点, 每一位同学都要反省自己的思想, 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而为磨练意志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兴趣盎然”、“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些成语和俗语告诉我们, 凡是有兴趣的事情, 就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而会使人废寝忘食, 锲而不舍, 直到成功。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说过:“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一种无穷的动力、是促使我们在某一领域追求成功的驱动力。但在学校生活中, 还有很多我们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 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对待。要本着对自己负责, 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不知不觉磨练意志的过程中, 你会发现自己又多了一种人生乐趣。

中学生虽然较之小学生在自控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但仍处于心理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往往都有改正缺点和不良习惯的良好愿望, 也常下决心保证改正自己的缺点, 但就是管不住自己, 还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对别人的批评“虚心接受, 坚决不改”的错觉。我们可以从克服一个课堂小动作、不说一句脏话开始, 从点滴小事做起;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练习书法等方法, 刻意约束自己, 从而循序渐进地磨练自己的意志。

自身品质 篇2

有人经研究曾得出结论, 如果一个教师的品质因素值一定时, 不管他如何努力, 如何加班加点, 他所传授给学生的一切知识、智慧、品德, 以及体现他们的能力总和是一个定值, 因而要提高教学效率无须在延长教学时间上花费脑子, 而应当努力去提高自身品质因素值。

如何提高教师的品质因素值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全面正确地认识科学方法的教育价值

教学的科学性, 表现在从教学的最终效果来看, 把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并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智能;从教学过程的本身来看, 遵循教学规律, 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时间内教授一定的教材。课堂教学,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有一定科学方法教学的教师讲课时轻松愉快, 主动自如。他们犹如渔翁撒网, 时而张开, 时而收拢, 要近即近, 要远即远, 总能获得满意的收获。然而, 对一些缺乏科学教育方法的教师来说, 却不那么轻松。他们讲课好像是初登台的演员, 总是提心吊胆, 紧张而拘谨。他们在讲课中最易犯的毛病, 就是离不开本子 (教材、教案、教参等) , 放不开胆子。或翻一下本子讲一会儿, 或觑一眼教案讲一段;有的甚至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材或教案上, 自己只顾埋头念讲稿, 不管学生的情绪和反映如何。这怎么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呢?更不用说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了。

例如, 著名文学家何其芳在回忆录中曾写到:“我们的那位教康德和黑格尔的秃头教授, 他说他每次讲这两门功课, 必定从头把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静心再读一遍。然而, 他却无法把他的功课教得使人听懂。这位在外国以关于黑格尔的论文得的哲学博士学位的教授, 他从来不发讲义, 甚至连板书也不写, 在课堂上总是翻起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 东念一段, 西念一段, 然后半闭着眼睛, 像和尚念经似地咕噜起来, 要抗拒这种催眠术是很困难的。”这个例子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 由于不注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即使教师不乏学历和资历, 不乏专业知识和责任心, 也难免失败的教育结局。

因此, 实施科学方法教育是实现其他教学目的的前提和保证。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 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将终身有益。从一定意义上讲, 科学方法教育价值是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 落实科学方法教育是教育的一项中心任务。值得庆幸的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我们河北省对这项工作特别重视, 单是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职务素质提高培训课程关于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教材就有:《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走进校本教研》、《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微格教学》等。对这些教材的一系列学习, 使得我们涉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 无论是县城学校的, 还是农村山区学校的, 他们利用科学方法教育的素质不断地提升, 也使得我们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二、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工作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 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 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有句话说得好,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完善自己, 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使自身的素质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新时期教育夯实师资根基, 对创建知识型学习型社会, 对教育面向现代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要满足三个原则, 即超前化、规范化、多元化。超前化是指整个继续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现代化的需要, 观念内容和手段的超前;规范化是指培训要求过程激励规范;多元化是指培训标准类型形式和途径多样化。即通过教师的继续教育使教师素质顺着职业型、创造型和研究型依次推进。

为满足三个原则, 必须进行现行教育观念的六个转变, 即变“线性思路”为“立体思路”, 变“单一课堂”为“多种课堂”, 变“单向传授”为“双向探讨”, 变“单纯考试”为“综合评估”, 变“粗放管理”为“规范管理”, 变“单一人才”为“全面人才”。

为此, 我们县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启动实施新的教师素质建设工程:包括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计划, 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和骨干教师研修培养计划。通过强有力的支持措施, 大规模地推进教师全员在职学习提高。

三、加强教师自身个性及心理品质的修养

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极大的作用。前苏联现代教育心理学家高纳波林曾强调指出:“教师的个性是教育工作成功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对某位教师反感, 往往也会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厌恶情绪, 学习兴趣和成绩就会不断下降;相反, 学生因为喜欢某位教师, 就会对他所教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成绩就越来越好。这种情况被称为“情感迁移”。可见, 学生学习上的这种情感迁移是正向还是反向, 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此, 教师除了应注意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外部行为之外, 还应加强自己个性及心理品质的修养, 应该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能力等方面提高自己全面发展, 综合提高, 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总之, 要让学生具有的品质, 教师应该首先具有, 现代化的教师要走在现代化的学生前头。

综上所述, 提高教师自身品质因素值, 才能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也才能够称得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摘要:当前, 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提高教师的自身品质因素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品质因素值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三点。

自身品质 篇3

关键词:专利,转化,自身品质,市场认可

专利只有以最快的速度, 最短的时间转化为产品, 才能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最大的经济效益。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和国家权威部门有关统计, 我国高校科研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导致高校专利实施转化率低下的原因, 我认为:一是高校专利自身品质, 二是高校专利的市场认可。

一、专利自身品质是其产业化的首要条件

专利品质是指专利本身技术含量的程度, 也就是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好坏, 是专利表现其自身价值的前提, 是取决于专利能否快速实施产业化的内在原因。如果离开专利自身品质这一首要条件, 谈论专利实施产业化是毫无意义的。即便是专利自身品质十分优秀的专利, 也不一定就能顺利地转化实施, 因为专利能否快速实现转化, 还有市场是否需要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布:“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300万件, 数量升为世界第一”。“为中国专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从表面上看, 我国专利似乎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只是数量上的统计, 数量第一不等于品质第一。事实上, 来自国内的专利申请多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居多, 发明专利数量仅占19.9%, 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则更少, 且主要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和汉字输入法等领域。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中, 发明专利占86.6%。难怪有专家呼吁:中国所有授权专利的50%, 甚至80%以上, 可以扔进垃圾箱。高校专利也不例外, 在政府主管部门硬性指标的制约下, 许多高校为完成上级强行制定的分配指标,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一味地为完成任务而申请。更有甚者只求得到专利申请号, 授不授权无所谓, 只谈数量, 放松对专利自身品质好坏的要求。再有就是实用新型、外观计设专利是多数, 以忙于对付完成任务。也有的教师申请专利只是为了完成业绩分或得到一点奖励, 根本未考虑申请专利的自身品质。

为此, 高校专利申请必须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不要一味应付任务指标, 力求从专利申请的源头抓起, 以政策为导向、质量为保证, 号召科研人员以核心技术为准则, 以实施转化为目标, 多申请高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 全面提升申请专利的自身品质, 为专利实施转化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市场认可是专利产业化的必备条件

如果说专利自身品质是专利实施产业化的首要条件, 那么专利的市场认可就是专利实施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因为专利的市场认可直接影响着专利实施产业化的进程, 一个高品质的专利只有适时适地以一个高新产品的形式进入社会, 才会给人类带来好处, 才会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去投放市场, 大规模地去占领市场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市场认可是专利实施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目前很多高校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脱钩, 专利不契合市场需求, 得不到市场认可, 也是导致高校专利转化难的重要原因。在高校一些教师申请专利的目的, 只为了自己评定职称的需要, 而不是考虑专利市场的需要。而有一些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只是为了作为完成科研项目有成果一说, 至于转不转化与已无关。其实专利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白白浪费在手中, 同时还要承受专利申请及维护的费用, 那专利申请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目前高校中许多教师只埋头搞发明, 不抬头盯着市场, 许多教师对市场的驾驭远远逊色于对技术的把握, 对市场需求的不了解是科研教师最大的弊端, 从而出现科研技术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 虽说有一些高品质的发明专利在国内外都属于先进技术, 但由于超越市场, 没得到市场认可, 而束之高阁, 导致在手的专利迟迟得不到转化, 实现不了其自身价值。

如今企业的专利转化率远远强于高校。天津科技网报道“天津开发区泰达公司专利转化率达55%”;湖北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 “广水风机专利成果转化率达到100%”;湖北日报称“江钻股份专利成果转化率高达30%”;“意大利包装机械专利技术转化率达7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些公司在总结专利转化经验时, 一致认为:公司的每项研发的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 开发出的专利技术形成产品有较好的市场销路。可见专利成果转化率之所以高, 其根本的原因是专利技术项目, 都是遵循着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规律。高校专利同样应该立足于市场, 以市场需求作为科研的方向, 以市场认可作为申请专利的标准。因此, 科研人员必须加强市场意识, 树立专利有效实施为产品的观念, 牢记只有契合市场需求的专利, 才能够吸引投资, 才能快速向市场转化, 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高校专利应瞄准市场需求, 与产学研相结合

不可否认, 高校是国家科技原始创新的主要基地。从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历史来看, 许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高等学校产生的。迄今为止, 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70%诞生于高等学校。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中, 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解决高校多数专利技术的针对性差、自身转化力弱、对外转化难等实际问题, 迅速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 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妥善对待的棘手现实。

笔者认为:高校不仅是“人才和技术的强大源泉”,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 更可以成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强大原创技术源”。这就要求高校在申请专利时需要与产学研项目紧密结合, 抓住市场需求, 加强校企多样性的合作, 真正成为企业为主体的原创技术源, 产生一批高品质、高技术且有着良好市场需要的专利成果。

借他山之石, 铺成功之路。贵阳铝镁设计院凭借自身技术人才优势, 结合中国铝工业和国际铝工业的发展特点, 依托于中铝公司,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及市场需要抓前沿技术研发, 并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开展技术创新, 在氧化铝、电解铝等关键技术领域消化、吸收创新, 逐步形成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市场竞争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截至2006年, 全院有授权专利技术361项, 专利转化率达90%, 其中41项是发明专利, 国际专利18项。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出口到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可见, 高校专利应该努力走与产学研紧密相结合的道路, 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 按企业难题、市场需求为科研方向, 以加强专利自身品质为前提, 用市场认可来认定专利价值, 采用灵活多样的专利转让方式, 客观理性地对待自己拥有的专利, 使高校拥有的专利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样, 高校专利的转化率才会成倍的提高, 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张康德.如何正确对待专利及技术转让.今日科技, 2005, 10;

[2]周延鵬.虎與狐的智慧力-智慧資源規劃九把金鑰.天下文化出版社, 2006, 3;

【自身品质】推荐阅读:

自身因素05-11

完善自身06-01

自身认识06-10

自身输血06-21

自身评价07-28

自身生活08-30

自身抗体08-30

自身管理09-09

自身免疫09-11

自身教学10-13

上一篇:IT视角下一篇:发明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