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专学生论文

2024-06-30

幼专学生论文(共12篇)

幼专学生论文 篇1

随着世界经济整体化和居民的迁移,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中国进入WTO近十年, 教育也在不断深化, 为适应这一形势, 现代人才需要掌握一, 二种语言,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它们。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将来即将从事幼儿英语教育的幼师生来说尤为重要。幼师专业开设英语课, 为幼儿园提供外语师资, 寓外语教学于一日活动之中。幼专学生毕业后面向幼儿园, 幼儿园外语主要是进行外语启蒙教育, 培养幼儿对外语的兴趣, 为将来入小学进一步打基础, 初步形成幼儿听说外语的习性和能力, 养成良好的“开口”习惯, 及初步的听说交往、交流的能力。因此幼师的学生首先要过好语音关。学习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向导, 不仅要发准四十八个音素, 还要记住读音规则, 培养以拼读为基础的自学能力。此外, 知识面要宽, 掌握大量的词汇量及日常会话, 学会掌握在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中使用英语。

近十年来, 国内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不断更新。关于学前教育这一块,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很多民办幼儿园师资缺乏, 教学设备简陋, 教育观念落后。最近还上演“幼师虐童”事件。这说明幼儿教师应该提高素质, 加强文化修养。因此, 在幼专外语课上, 更应该注重学生品行培养, 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应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 扩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成为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中, 我改变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幼专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同时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为目标, 为她们未来从事幼儿英语教学打下基础。

1 选择开放的教学方法, 将讨论学习法引入教学中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听说读写作为基本要求。学生就沿着教师指明方向反复操练, 最后虽然得了高分, 却不敢开口和外国朋友打招呼。在课堂上, 我每一单元都以不同的“TOPI C”作为热身 (WARMING__UP) 的引入。围绕日常生活, 使学生的口语, 胆量, 自信心都得到锻炼。

在英语教学中, 应多采用讨论学习法, 这种开放式教学能使学生成为自由发展的主体, 自主地学习, 把教与学融合在一起, 师与生之间相互启发, 知识互补, 达到教学相长。例如, “Do you want to be a kindengartener?”“What is your dream?”“How do you like the food in the dinning hall?”这样的讨论题目, 它没有固定的、单一的答案, 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往往效果较好。在讨论的过程中,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很大提高。

2 尝试教学法与欣赏课

尝试教学法非常适合幼师教学, 如可以设问:“Do you have any problem?”“Are you clear?”“Do you agree with it?”“How do you teach this lesson?”它的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提倡的"先动手后理论, 边动手边理论"相吻合。先让学生去尝试教学某一课, 然后再让学生观看该课的优质课录像, 在看录像的同时, 再讲解涉及到的重难点。现代幼儿英语教学有很多光碟、DV及磁带。很多英文儿歌, 英文故事及富有童趣的动画。可以上几堂欣赏课。学唱儿歌“head shoulder knees and toe”“if you are happy…”“row row your boat”等等。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趣, 又唤祺她们的童心。感知儿童世界的纯真。对于new words, 可以叫基础好的学生领读, 节奏, 儿歌也可以请读得好的学生做小老师。这样学生既感到新鲜, 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3 幼儿园情景模拟法

幼师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 她们除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 还必须掌握幼教专业基本理论, 具备各种从教的能力, 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常设计一些情景, 在课堂上开展模拟幼儿园教育教学等活动非常必要, 如:在Toys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娃娃, 扮演小熊, 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 帮助区分男孩和女孩的玩具。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实践来体验教师的角色。由一部分同学扮幼儿园老师, 另一部分同学扮幼儿。再分发玩具, 说对英文的就能拿玩具。通过情景模拟, 让学生牢记这些词汇。

4 分类施教法

分类教法是指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加以分类, 提出不同教学目标及要求, 使每类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进入幼专的学生, 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但她们有的能歌善舞, 有的心灵手巧。在英语课上,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举办书法展。也可举行英文儿歌, 英文故事比赛。还可进行有英文名称的手工展览。

5 全身反应法

TPR, 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缩写, 指全身反应教学法, 是加州心理学家詹姆士博士提出来的。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 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 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

同时, 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 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进而, 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我在处理单词时, 摈弃传统的领读跟读模式。比如“太阳太阳sun sun sun”, “爸爸的爸爸是爷爷, grandpa grandpa grandpa”。可以边念边用手拍打节奏。这样寓教于乐, 让学生对枯燥的new words产生兴趣。

近几年来, 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人文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幼教质量和办园水平, 幼儿教研工作的重点就要围绕如何帮助幼儿教师提升文化素养展开。我们要直面不足, 制定计划, 采取措施, 长效推进, 才能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师文化素养。

通过中西文化的相互沟通、相互比较, 我们对幼儿教师素质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发展之时, 不妨从西方学者常常谈论的“大学理念”和“大学功能”入手, 以世界高等教育文明史作为宽大背景, 通过中西文化比较, 探讨未来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当代著名人文学家汤一介在《中西文化比较》中讲道:“科学技术越是发展, 越是需要人文精神来加以引导。”幼专学生不仅要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 而且还要情趣高雅。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 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人文素质。

文化修养就是在学习、认识和掌握人文知识中完成人文教化, 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的。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 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事实证明, 缺乏人文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善的教育, 缺乏人文精神的人是不完全的人。当今, 我们正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 要求以人为本,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目的就是要在开发学生智商的同时, 注重开发他们的情商:在传授各种知识的同时, 更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形成高尚的境界, 宽广的胸怀, 非凡的智力, 渊博的知识, 健全的人格, 坚强的意志, 哲学的思想, 强健的体魄, 高雅的情趣, 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加强文化修养中,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培养人文精神, 使其最终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幼专学生论文 篇2

为进一步加强值班管理,确保校园安宁、祥和,为教学、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秩序状态,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要求,现就学校校园值班任务及要求规定如下:

1.值班时间:教学工作日为当天下午17:00至次日上午八点半;双休日、节假日为全天(当天上午8:30至次日上午8:30)

2.值班人员要按时上岗,不得擅自离岗。值班安排原则上不得变动,如确需请假或调换,系部值班人员需报系部负责人同意后告知值班组长,其他值班人员直接报至值班组长。值班组长需及时将变动情况向带班领导汇报。

3.值班组长负责校级层面值班任务,包括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消防值班、协调各系部值班等工作。如遇重大事件,值班组长要及时到现场处理,同时向带班领导汇报。值班组长要及时了解各系部值班情况,认真详实做好学校值班记录,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应急处理情况,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校级值班人员需不定时巡查校园,掌握校园整体状况(安全隐患、学生活动、保安及值班人员在岗情况等)。

4.系部值班人员负责做好本系部学生常规活动的巡查(包括大家唱、晚自习和早锻炼学生数核实、纪律情况)、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请假审批、活动组织等)、学生公寓检查(组织学生会干部对学生回寝住宿情况进行严格认真检查、检查就寝指纹打卡情况、及时追踪迟归学生的情况,对未回校住宿且未履行请假手续的学生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通报,查清具体原因,将违纪情况告知相关系部并配合处理),及时处理本系部学生外出就医等突发事件,报告校值班组长,做好系部值班记录。

5.校系两级每月要对值班情况进行抽查暗访,对无故脱岗、不负责任的值班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扣发值班费用,并纳入相关考核,因工作失职的追究有关责任。

6.所有值班人员须按时签到,不得代签。教学工作日(含周日及开学上课前一晚)每晚18:00,当天所有值班人员到教学楼一楼教师值班室(106室)集中签到,布置当天工作要求,并相互通气。双休及节假日24小时值班的分早晚两次在校南门门卫室签到(上午8:30~9:30,晚上7:30~8:30),并填写值班记录。

7.值班车辆值班期间不得承接与值班无关的出车任务。值班司机有出车任务时,需向当日值班组长报告。有出车任务时值班车辆必须及时赶往校内用车地点。

幼专学生论文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 学前教育 基础知识 操作技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电子设备。自1946年2月15日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到2012年这短短66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1946年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达30吨、运算速度每秒钟仅为几千到几万次的笨重计算机到今天运算速度每秒达几亿次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轻便型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无不深深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范畴,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们逐渐迎来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建700所公办园,到2020年,全省将有1000所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就2011年我省新建3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贵阳市三年内将新建和改建70所公办园,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市场对幼儿教师需求巨大,预计到2020年底,我省将缺幼儿教师4.67万人。而如今学前教育专业不仅在幼专开设,而且很多中等、高等职业学校甚至高校都开设已久,因此,幼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目前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欲望过低,实际操作技术不够扎实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的现状与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高考制度改革以来,绝大多数成绩较好的初中生把上高中考大学作为第一选择,只有成绩较差、升学无望以及问题学生才进入中职学校继续学习。这些学生的分数往往极大程度上低于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学习能力低,且自主性较差,又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行为规范。选择进幼专,一是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踏入社会还为时尚早,给孩子找个地方管管。二是幼师好找工作,时耗低,花钱少,见效快。这造成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虽然我校近两年招收初中起点的二年制大专生,今年我校与贵阳学院联合办学经省招办按照今年贵州省考试中心划定的大专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录慢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生400人,占今年校本部招生人数的63%,但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当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设备不完善,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更谈不上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知识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掌握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城市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机会较多,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上网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但基础知识仍然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且每个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都不一样,想获取知识的欲望、程度自然也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已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因刚踏入校门,对这个城市和学校都感到陌生,对学校的学习方式不太适应,也没有升学压力,课余时间较多,也没有过多的就业压力,所以学习动机较弱。随着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各种资格鉴定考试的出现,二年级学生要比一年级的学习动机强。三年级学生则要面对就业的压力,为工作四处奔走,学习时间较少,学习动机有所下降。针对当前的教学对象和现状以及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点,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探讨1.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的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能完全满足于实际应用,应根据需要添加一些新的知识点,而且应将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这个领域相关的新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中。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紧扣教学大纲,因材施教,突出重点。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再按照以往的老教学方法,可能由于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容易达成教学目标,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大量的研究证明,中等程度的难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最为有利,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因此,为了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提升教学内容层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2)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重在实践,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故教学过程中那些陈旧的或淘汰的知识不能篇幅过重,而应插入一些比较贴近现实的或比较前沿的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动态,而且可以激发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些學习任务,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做出一些以往很期望但自己又不能实现的作品。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掌握要领,深刻理解每个操作的含义。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的内容都要上机操作进行练习、巩固。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应细化,分阶段进行详细讲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成功的体验和感受。(3)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俗话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才能浇灌学生的一碗水。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才能应对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得到调动,学生才能参与课堂并积极进行探索,主管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高的成就感。这有利于学生追求真理,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动机布鲁纳认为: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习和研究的东西感兴趣,有了兴趣,愉悦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从而全神贯注,积极钻研。教师只有紧扣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课堂教学中巧妙导入新课程,让学生有跃跃欲试的心理,学习动机才能得到有效激发。当然,在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水平也应当控制在学生可以达到的范围,这样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共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应不拘泥于一种或某种,变化无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的好处和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远远不如高校的学生,他们往往仅凭感觉来感知外部事物,课堂上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投入注意力,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即使老师再怎么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他们也无动于衷。一堂课下来,老师的付出与学生的收获不成正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围绕学生的兴趣点,从课堂内容和形式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学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深沉学习动机。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效果大量研究表明,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不如二年级学生的高,这说明学生在入学初,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对本专业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将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故教师扮演的这一角色尤为重要,上课时不只是强调“努力学习”等抽象的词语,而是给学生设置具体的目标,越详细越好,引导学生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使他们不在盲从,增加学习动力。4.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进成就型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总是没有成就感,学生将会失去信心,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下降。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他们就会获得学习的信心,自己愿意继续接受新的挑战;相反如果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就失去了继续学下去的勇气。所以成就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巨大情感能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难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教材各章节知识的递进性、连贯性的特点,精心备课,选择基础性强、实用性强及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生的经历来进行启发,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知识难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大,而且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立一至三个教学重点或一个难点,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来讲,直至学生理解和掌握,然后再辅以大量的练习使教学内容当堂得到巩固和应用。5.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大量的研究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立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适当的良性竞争对学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创新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堂内,教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相互交流,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教师在实时地加以引导和回归课堂。课堂上对那些学习积极性高、作业完成好的同学,教师进行表扬并将作品展示给其他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这可促使学习好的同学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这样将很快形成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相互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和教育时机,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和热情的激发。比如,学生对文字输入不感兴趣,但这又是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所必备的技能,可组织一次文字输入比赛,全班同学一个不落,人人参与,看谁的速度快。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互不服输,相互赶超,不仅熟练了电脑键盘和文字的录入,而且毅力和面对困难应难而上的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课堂外,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比赛和展览,如网页制作大赛,Flash制作比赛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总之,我校计算机教师不要拘泥于一种或某种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法提高计算机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和继续学习的动力,使幼专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但学有所用,而且形成自己独有的专业特点。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文虎.谈IT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6.

[3]温志.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幼专学生论文 篇4

一、提高锻炼兴趣

1. 体育动机

体育运动的动机是指驱动人参与体育运动的诱因, 并且这种需求其实是人本身的内在需要, 是启动运行的原始驱动力, 他们往往经历一系列的有体系的运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心理以适应社会。换言之, 需要就是其实行体育锻炼的源泉。不同的幼专女生对锻炼的需求不同, 多数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明确就是要减肥, 保持良好的身材, 也有一部分人通过体育锻炼这种形式消遣娱乐, 增强体质, 保持旺盛的精力, 其锻炼动机较好, 这些都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目标。因此, 体育动机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时也促使我们开发一个适合女大学生的运动方法, 帮助女孩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与意识。

2. 提高学前专业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女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 而大学体育课程单一化等原因导致其对体育锻炼兴趣不高, 教师的教学内容呆板生硬, 导致其从主观上失去学习的意愿从而, 抗拒参加体育锻炼。学前专业女生活泼、阳光, 她们对体育课具有求趣、求健、求美以及喜欢韵律等等。这需要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根据女生的特点,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高校女生的兴趣点, 激发她们学习的热情, 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2]选用适当的教材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考虑性别差异,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建立完善舒适的锻炼环境, 建设良好的锻炼设施

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高校体育锻炼氛围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3]。学校的领导, 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他们组织、推动学校的各项进程, 学校体育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主要依靠领导。我校领导在这方面当属以身作则, 对体育锻炼相当重视, 已经把学校体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有组织有计划的推进全校体育活动的组织、运作, 在体育经费支出不足的情况下, 添置运动器材、改善训练环境、积极开展竞赛活动等, 我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风气。

三、对幼专女生锻炼全程行程有效指导

如何科学的健身, 对现有健身方法、体系的了解及适应程度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程度, 从事体育锻炼的情况, 如表1-1所示, 在我校5000名学生调查问卷中, 了解的占16.4%, 基本了解的有25.2%, 几乎不了解和不了解的共占58.4%", 由此可以看出, 我校学生对现有锻炼方法并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学校体育教育迫切需要提高他们对健身方法全面了解, 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四、强化高校女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锻炼意识, 是学校体育教育中, 如何培养学生锻炼思维, 从而形成有效的方法论, 从容应对体育活动的运动行为。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 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励他们, 使之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健康意识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逐渐形成, 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 过犹不及,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细微变化及反应。

幼儿师范的女大学生, 身体在发育, 心灵在成长, 这正是培养他们体育形成体育锻炼意识的最佳时期, 在学校一定要让她们形成科学的健身意识,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女孩子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 选择爱好的运动, 学习科学的技术和方法, 选择适当的内容健身, 这才是运动科学。体育锻炼意识只有重视并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 从而获得健身和心脏健康的功效, 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意识的增强, 从而树立体育健身意识, 这样全民健身才具有效的现实推广和今后发展的长远意义。

摘要:身心健康的统一, 就是要求形成一种健康的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 人、社会、自然、文化和体育锻炼能和谐地融为一体, 训练形成体育意识其实是在你在进行锻炼时采用的完整的体系, 高等学校女大学生的体育训练意识, 是以获得心理上的愉悦, 养成健身习惯, 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健身, 减少疾病, 适应环境为目的的。学校体育教育是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 着力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学生们对体育锻炼活动的认识在其进行体育锻炼时, 表现为具有调控性的特殊作用在大脑皮层形成有意识, 宗旨和评价, 调节和自我控制等功能。因此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意识,兴趣,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桂芳.影响高等师范院校女生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5 (37) :18.

[2]孙晓成.高校女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 2015, 1 (12) :49.

[3]莫连芳.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 (23) :145.

幼专学生论文 篇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喜欢本专业的偏少,在职幼儿园教师有离职念头的偏多。建议加强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教育,提升在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

幼儿园教师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工资待遇也偏低,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态度。为了了解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在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态度教育与管理,提高学与教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和在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态度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自编《幼专生职业态度调查问卷》和《幼儿园教师职业态度调查问卷》,对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及常德市六所幼儿园的5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幼专生职业态度调查问卷》涉及专业满意度、专业学习情况、职业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意向等;《幼儿园教师职业态度调查问卷》涉及职业动机、职业态度现状、影响因素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态度

为了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现状,我们对本校在校大一、大二以及大三学前教育专业的三个班级共10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有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态度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一年、两年或三年的学习后,真正喜欢本专业的只占20%,觉得对本专业抱有一般心态的同学占了60%的比例,还有大约20%的同学是抱有不喜欢的心态来面对本专业的。

数据还显示,对本专业不满意的同学也占了20%的比例,因此这就依旧使今后的教学和工作面临了很大的难度。毕业后会选择这个行业的学生占约 65%,其他的同学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其他不同的想法,然而同学们考虑的因素当中有50%是工资待遇原因,另外50%有两成是考虑到自己的个人价值,有两成是受个人感情所影响。

工资待遇对学生的职业态度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生普遍认为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待遇太低,社会地位不高,对这一职业的前途持迷茫和悲观。

(二)在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态度

—这两年中,我们对常德市6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5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结果显示:68.6%的幼师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70.6%的幼师表示只是因为选择了才做下去;43.2%的幼师身边有许多同事转行;部分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等等。而结果显示,出现这样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工资收入少、安全责任大、行政部门无相关政策支持等等。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的稳定性比较差。

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行业还存在偏见,导致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低,有些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生活保姆”。其实,幼儿教师工作并不简单,她们一般要全面负责组织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等一日活动,还要照顾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等各种琐碎的事情,工作中必须有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且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从单纯地关注经济收入过渡到职业上的自我发展,激发学生对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不是把幼儿教师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当作一种事业来经营,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学生初步的职业认同感

良好的校园氛围和丰富的活动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进取意识。因此,我们要用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态度,使学生对幼教的职业态度在潜移默化和熏陶中逐步建立起来。

3.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5.14%的学生只是偶尔看一些有关本专业方面的书籍,37.38%的学生根本不会看,只有7.48%的学生经常看;在毕业后的初步意向中,只有1.85%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继续深造;在如果有再次的选择机会时,有50.93%的学生表示如果有一次机会更换专业,他们不会再次选择本专业。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兴趣度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任务,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本职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制订属于她们自己的专业计划,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潜能所至,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明确职业态度,培养学生对本职业的兴趣度,通过专业训练和幼儿园教师实践提升专业能力。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优化职业态度

1.社会要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声望

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从事幼教工作普遍不需要太强的专业化训练就足以胜任,这是导致幼儿教师这已角色社会声望不高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先必须真抓实干,切实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声望,才能收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胜任的,那么它在社会上就是没有地位的。其次,政府应制定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标准,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以保证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稳定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增强这一职业的吸引力。

2.幼儿园要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幼儿园需要尊重每一位幼儿教师,尊重她们的教学风格、家园交流的方式、活动设计等,给每一位教师都提供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幼儿园不仅要尊重教师,还要关心、支持和满足幼儿教师在精神、物质上的需要,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要。幼儿园要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幼儿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一个和谐友善的环境。幼儿教师只有在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的价值。

3.幼儿园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

幼专生多元智能调查研究 篇6

【关键词】幼专生 多元智能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69-02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包括语言—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共八种智能。这种多元智能观强调每个人都具有相对独立存在的、与特定认知领域或能力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能;每个个体八项智能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个体之间的八种智能存在不同组合,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色;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开发和加强;八种智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整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二、幼专生的多元智能分析

智能是人们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解幼专生的多元智能情况,我们设计了“幼专生多元智能测评卷”,分为8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封闭式问题,全卷共80个问题,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为1~5计分,得分越高者智能越高。调研选取了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全体学生作为样本,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0份,经统计分析,认为幼专生的多元智能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内省智能最强,数学—逻辑智能最弱

从八项智能的平均分来看(图1),从高到低依次是: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语言—言语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其中最强的内省智能平均分为3.43分,最弱的数学—逻辑智能只有2.68分。可见,幼专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音乐才能、运动能力相对较强,语言表达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等相对较弱。特别是与数理相关的知识相对不足,对立体图形的认知理解能力、空间记忆、方向感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女生略高于男生

从男女生的八项智能总得分情况来看,女生平均得分3.12分,男生平均得分3.08分,女生略高于男生。从单项智能的得分情况来看,男生的数学—逻辑智能、肢体—动觉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知识、自然观察智能五项智能的平均得分略高于女生,其余三项智能的平均得分则低于女生。差异最大是内省智能,女生高出男生0.22分。可见,男生的数理、空间、观察能力相对女生存在优势,而女生能经常性地反思自我,可以很好地弥补了其他智能的不足。

(三)个体之间总体差异大

幼专生个体之间多元智能存在差异。从八项智能的总分来看,差异较大。在所有被测中,最高分高达4.18分,最低分却只有1.91分,相差2.26分,差异非常明显。从单项智能的得分来看,相差最大的是数学逻辑智能,得分最高者与得分最低者相差3.5分;相差最小的是人际关系智能,得分最高者与得分最低者相差2.6分;视觉—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相差3.3分,语言—言语智能、肢体—动觉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均相差2.8分。

(四)个体内部智能发展不平衡

从个体情况来看,八种单项智能发展不一,将所有被试的单项智能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减,得出的差异值在0.5~2.5之间,差异值大于(含等于)1的学生占总被测学生的78%,差异最大的学生,最高得分音乐智能4.4分,最低得分数学—逻辑智能仅1.9分,相差2.5分。不同差异值的人数分布及比例如图2所示。

三、教育教学建议

幼专院校及其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幼专生的智能特点,利用其智能优势、规避其智能劣势,因材施教,才能激发幼专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

(一)重视智能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

从调研可知,幼专生的多元智能存在个别差异,教师的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幼专生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针对男生,可利用其数理空间优势,激发他们对科学、健康等领域课程的兴趣,重视实践教学和训练;针对女生,则更多关注她们的语言及音乐才能,鼓励她们多反思,重视反思性学习。同时,应有意识地在他们感兴趣的课程中增加劣势智能的相关内容,逐步改善其劣势智能。

(二)利用自省智能,促进反思性学习

幼专生的自省智能普遍得分较高,自我认知能力较好,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强,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智能优势,提供给幼专生更多反思性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如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要求学生自行安排课程学习的顺序和进度等;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对教师及教材的观点进行批判,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求学生经常性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发表学习日志,制定学习方案等。通过反思,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三)利用人际关系智能,强调协作学习

幼专生的人际关系智能相对不错,她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智能,喜欢团队活动,有较多数量的朋友,经常会为朋友提出好的建议,在平时与他人的交往中,关注他人的情绪、情感,关心他人。教师应重视这一智能优势对幼专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经常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并根据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由团队成员给予评价。

(四)利用肢体—动觉智能,加强实践教学

幼专生的肢体—动觉智能相对较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多属于触觉偏好者、运动偏好者,爱好运动,具有良好的动作协调能力,喜欢边做边学。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构建全程、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多练习、多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幼儿教师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五)利用音乐智能,渗透艺术教育

幼专生普遍具有一定的音乐特长,教师应采取各种办法将这一智能优势迁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可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在艺术类课程中适当增加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在非艺术课程中融入含有音乐元素的案例、游戏活动等;同时,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音乐元素,如在讲解时,配上一些轻柔的音乐;鼓励学生将难记但却重要的知识点谱上乐曲或是创编成简单的儿歌以促进记忆等,巧妙利用优势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改革评价模式,实行多样化评价

幼专生的智能存在差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改变传统只重语言、数学—逻辑智能的标准化考试评价模式,承认学生之间的智能差异,并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可设计一定的情景,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多项智能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也可经常性地组织文学、艺术、手工、科技等作品展示活动,提供学生全面展现其智能的机会,并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评价;也可采取“单项+综合”的考评方法,将幼儿教师的必备技能根据多元智能进行分类,逐一考评,最后根据学生在每项技能中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盖静.美国多元智能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探析[D].西南大学,2009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KY2015YB380)

【作者简介】黄姣华(1980- ),女,湖南邵阳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管理。佘雅斌(1977- ),男,湖南邵阳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幼专学生论文 篇7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倦怠率高达20%[1];而在200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 大学生对学习的倦怠更为严重, 达60.13%[2]。可见, 倦怠已成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研究认为大学生倦怠体育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 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本文通过对全国幼专学前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探讨学生倦怠体育的原因和规律, 提供必要的改善措施, 旨在减少和避免倦怠的发生, 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幼专学前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来有关高职高专体育课、学生倦怠的论文30余篇, 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采访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体育教师16位, 心理学教师3位, 教授、副教授5位, 讲师12位。

2.2.3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资料及调查访问的基础上, 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主要以封闭式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 经抽样调查向6所高校教师发放20份、学生发放500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

3 现代大学生倦怠体育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 发现有138名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其中男生36名, 女生102名。造成大学生倦怠体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客观因素, 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 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最后得出学生倦怠体育主要是以下原因:学生身体素质差、上课没有目标、对任课老师有很强的抵触心理等几个主要方面。

3.1 身体素质差, 对体育没有兴趣

身体素质, 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3]。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幼专体育课中, 多为健美操、幼儿舞蹈和体育游戏, 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较高。由于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又缺乏应有的运动感觉, 往往产生犹豫自己做动作不到位和怕团队失误的心理,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而产生对体育课程的倦怠。

3.2 课堂学习没有目标

大一新生刚入校, 觉得自己的十年寒窗任务完成, 忘记了高中时期自己拼命学习的场景, 忘记了当时的豪言壮语, 忘记了自己的目标、任务, 完全的松懈了下来。在高中阶段, 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 现在目标实现了, 产生了松懈心理, 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乐一番, 没有及时树立起进一步的学习目标, 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 这些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 如果上课没有目标, 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上课, 学习上拖拉、散漫、怕苦怕累, 并经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 把体育课当成苦差事。

3.3 与教师关系不好, 有抵触心理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 教学氛围沉闷, 学生学习被动, 体育教师的各种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 要特别注意为人师表, 但有些老师的行为却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学生不理解教学目的的时候, 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 就大声训斥, 由着自己的情绪对待学生, 同时受学生的情绪的变化影响。总之, 学生在课堂上面练得好就跟着一起高兴, 练不好就急躁, 发脾气, 这是无能的表现, 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不能和学生产生感情交流, 不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学生怕老师、恨老师、从不说心里话, 可想而知, 如果学生们不喜欢任课老师, 那么对这门课程也不会感兴趣。

4 改善学生对体育的倦怠情绪

4.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高质量完成动作的保证, 当然掌握体育课的一些项目, 只有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如力量素质好, 各种动作漂亮、有力;柔韧素质好, 可以使幅度大, 姿势优美;灵敏素质好, 使动作做到协调准确, 学前专业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任务是根据学生遗传与后天发展来定的, 在体育方面, 学生应侧重幼儿舞蹈练习和体育游戏方面, 表现难美型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场地设施进行有效的教学是理想的方法, 但必须要求动作技术正确, 保证质量。不要形成一些不合理的、与技术动作不一致的肌肉用力习惯, 最后反成为发展技术动作的障碍。

4.2 给予课堂学生树立明确、具体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体育老师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 既要掌握体育各项的运动特点, 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 因为面对同一个目标, 教师认为按学生的实际能力应该能够达到, 但学生自己认为达不到, 那么这个目标对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目标, 设置目标即有困难又有可能实现, 可将学生最近的能力水平作为参考, 并在必要时修改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所以在进行设置目标时, 应从学生现实的体能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 设置出合理的目标。

4.3 提高教师威信,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谈到教师的威信, 有的学者认为在现阶段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4]。这一点与教师树立威信并不矛盾, 如果教师在学生中没有丝毫的威信, 学生对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 不遵守课堂秩序, 这样的教学是无法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对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威信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示范可以有效的确保学生的模仿, 前提是学生尊重老师, 对老师有一种“畏惧”的心理,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才能够让学生记到心里。

但教师要区分威信和权力, 切忌使用强制性的权力, 权力在教育中没有立足之地, 使用权利违背学生的利益。教师要学会热爱学生, 充分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及时调节运动量, 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 在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及语言表达的带动下, 完成教学任务。

4.4 改变教学方法和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用体育明星的例子激励学生, 磨练学生的意志[5]。对青年学生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特别是对爱好体育的学生, 体育明星的感召力是很大的, 许多学生往往是在体育明星成长事例的影响下而决心参加体育运动的。在体育课内容中穿插一些体育明星成功的故事, 向学生揭示用什么途径去解决问题, 怎样面对和克服困难等等, 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 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 塑造学生的意识, 磨练学生的意志。

在改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方面, 教师要做到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帮助、提示, 让学生感到体育的美与吸引力, 了解体育课是可以增强学生身体健康, 培养良好品质, 锻炼性格形态等独具魅力的运动项目,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的积极性。

4.5 按照学生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有研究表明, 大部分外向型性格的人, 活泼好动, 开朗大胆, 反映快速, 动作敏捷, 身体素质好, 运动能力也比较强, 内向型性格的人, 孤僻含蓄, 沉着冷静, 反映迟钝, 动作缓慢, 身体素质一般较差, 运动成绩也差, 因此, 在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运动密度、强度进行合理的安排, 否则就会形成前者“吃不饱”, 后者“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水平, 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基础好, 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 可以增强学习的难度, 使之能够得到更快的提高, 对基础差, 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 则应该加强指导, 同时采取一些有效的辅助或诱导练习, 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

5 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课堂上, 倦怠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表现, 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体育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 只对某些其它科目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 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 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 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体育课的学习上来, 克服情感障碍, 真正厚爱倦怠学生, 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体育以外的闪光点, 改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做法。在体育教学上, 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 学会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体验到学习体育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3]钱杰.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幼专学生论文 篇8

1 体育学习兴趣概述

1.1 体育学习兴趣的概念

祝蓓里、季浏在《体育心理学》中认为,体育学习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1]。

1.2 培养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术,对身体锻炼所具有的喜好情绪,是主动地积极地参加体育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效果重要的心理因素。体育教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并成为合格人才为目的和任务的。然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哪怕是能力再强的学生也无法达到目的。因此,如何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就显得尤为重要[2]。

2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学习兴趣的背景分析

2.1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存在知识面广、层次浅的现象,学生一个学期就有十七八门课程需要学习,仅专业技能技巧课就有七八门,如声乐、键盘、乐理、舞蹈、美术、体操等等。专业技能技巧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掌握的课程,对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想学好任何一门技能技巧课,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大量的练习时间。因此,在课堂中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体操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对学好体操课至关重要。

2.2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首先,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包括五年制初中起点和高起点三年制两种模式,学生以女生居多。初起学生的年龄16岁左右,其特点是身体可塑性比较强,但学习的理解力稍弱于成人,在动作学习技能上应注重反复练习强化动作技能的形成;高起点学生理解力稍强,但身体的柔韧等素质可塑性要差一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时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由于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面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感知力、节奏感。尤其是舞蹈跟体操的学习都属于身体的练习,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学生学习体操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目前部分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对学习体操的错误认识。如很多学生认为舞蹈是专业课而体操属于基础公共课。还有学生认为体操只会把小腿练粗,身体练壮。这些错误认识急需纠正。

2.3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学生学习兴趣现状分析

当前,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首先,体操教师对于体操课认知和教学目标把握模糊。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方案中明确指出,体操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技能技巧课。经过对全国十所幼专学校的调查显示,多数幼专体操老师并没有真正的把体操课放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技巧课的位置。仅仅是作为体育课中的一小部分,完成最基础的教育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态度定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体操课的场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多数学校学生在室外上课,上课环境恶劣,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体操课教学内容稍陈旧,有一些学校甚至十年都没有调整过教学内容,学生没有新鲜的美的刺激,容易产生倦怠心理。

3 激发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操学习兴趣的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喜欢一门课,首先就是要了解和认识这门课程,其次,很重要的两方面就是喜欢这一门课的任课老师和在这门课上找到“成就感”。

3.1 改变学生对体操课的认识

学生对某一门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学好该课程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学生对体操课的认识。通过宣传栏、团体操表演、校健美操队比赛、社团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了解体操锻炼的意义所在,对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塑造形体美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观看往届学生的健美操创编作品以及我校体操队参加省市级健康活力大赛获奖的视频,学生们精彩的演出,使“观众们”跃跃欲试,激发学生体操课学习兴趣,树立学好体操课的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参加体操的锻炼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定期组织低年级学生观看高年级的体操学业展示和创编比赛;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或第二课堂,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创编、教学的综合技能。使学生认识到体操的“美、易、行”,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

3.2 优化体操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课程内容作为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课程知识体系,是课程的主体部分,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文化教育活动,需要给学生呈现多样的体操基础理论知识和体操技术技能知识。因此,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是为更好的完成体操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优化;是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服务,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化。以济南幼专为例,体操课自开设之初就一直被视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中的特色课程。体操课程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师资情况及场馆建设等学校软硬件条件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精心设计、优化选择合理的体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体操、艺术体操、幼儿健美操、校园健身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内容。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不断优化、调整,目前已经形成相对稳定和合理的课程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也在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是学生的反馈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且是在发展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只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3.3.1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高超的教学艺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愉快接受教学内容的催化剂。教师应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找出适合幼专学生技能和能力有效发展的更好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科研的能力,以科研促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体操课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评课等形式促进互相学习,提高自己在舞蹈、审美、音乐、艺术体操、健美操操等方面的造诣,不断完善自身能力。逐步完成从熟练型教师向风格型教师的转变,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质的飞跃。

3.3.2 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因此,在体操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表率,充分发挥教师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所谓“言”是指体操教师的声音语言,体操教师说话要亲切感人、爽朗干脆、充满活力,多用肯定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偶尔风趣幽默的语言会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行”是指体操教师课堂表现出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用准确的手势、姿态、舞姿来体现体操的魅力,通过真诚欣赏的目光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个同学。有时候教师一个赞许的点头都可以让学生燃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

3.4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将英语童谣融入幼专英语语音教学 篇9

关键词:英语,语音,童谣,幼专

幼专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 大多从事幼儿英语启蒙教学工作, 其自身英语语音是否标准, 对幼儿英语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幼专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在英语语音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 中国多数幼专院校传统模式英语语音教学, 首先要求学生正确认读国际音标中的48个音素, 随后要求学生根据音标准确拼读单词, 再之后是掌握单词重音、连读、失去爆破等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语调技巧。这种英语学习模式比较枯燥, 也未能突出幼专院校英语教学的特色要求, 缺乏与学生毕业后任职工作的有效衔接。幼专学生毕业入职面对的教学对象是3~6岁的幼儿, 教学内容多是英语童谣 (nursery rhymes) , 由于多数幼专院校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并未将英语童谣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因此学生入职后仍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补充学习才能胜任幼儿英语教学工作。这暴露了当前幼专院校传统的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需求相脱节, 导致了所教非所用, 直接影响了幼专毕业学生第一任职能力的生成。因此, 笔者认为, 幼专院校英语语音教学, 既要打牢学生标准的语音基础, 同时教学内容也应与学生职业技能的生成有效结合。

英语童谣节奏鲜明欢快, 读起来朗朗上口, 唱起来悦耳和谐, 这些都源于其独特的语言特点。首先英语童谣押韵鲜明。英语童谣属于诗歌范畴, 押韵是其主要的韵律特征。其次英语童谣韵步明确。因此读时就会感觉抑扬交错、节奏分明。

近年来, 随着英语语言的时代进化, 英语童谣的语言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韵步格式也变得不拘一格。但是, 英语童谣始终保持着押韵的特点, 读唱起来依旧朗朗上口、好学易记。

综上所述, 英语童谣对于提高幼专英语语音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此前已有一些学校在实践中开始运用, 但往往由于领导认识不到位、师资水平有限、英语童谣选择不贴切、学生缺乏主动性等多种因素, 导致该项工作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还不够系统、规范和普及。鉴于此, 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要合理确定英语童谣在幼专语音教学中的比重

要充分认清将英语童谣融入幼专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克服思维惯性和认识误区, 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 切实将英语童谣纳入幼专英语语音教学计划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总体筹划、科学安排、有力保障, 从而使之摆脱处于配角、从属性的尴尬地位, 走出仅由少数专家学者及个别教师探索推动的困境。根据笔者组织开展英语童谣教学的实践经验, 建议幼专院校英语语音教学应持续安排一年时间, 每周不少于2课时, 其中应安排不少于1课时的英语童谣教学时间。按照一般的教育规律, 英语童谣教学最少应持续12个月, 才有可能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固化。

二、要优选适合幼专语音教学使用的英语童谣

英语童谣的数量巨大, 教师要针对所学的语音甄选童谣, 力求童谣能够切实对所学语音起到相应的帮助作用。如果一个童谣主要练习[au]的发音, 当教授[au]的音标时就可以融入该童谣。切忌选择押韵感不强、与所授语音缺乏关联的童谣来配合语音教学。

三、要对担负英语语音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

要对幼专英语语音教师运用童谣教学开展集中培训, 包括学习英语童谣的语音类别、适合用作语音教学英语童谣的筛选、运用英语童谣组织语音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提高英语童谣教学的普及性和规范性。

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分析英语童谣的语音特点, 能够区分不同的语音类别, 懂得不同类别英语童谣对纠正英语发音的帮助作用, 最终能够有节奏地吟诵童谣。

四、要引导幼专学生自觉将英语童谣资源深化拓展

幼专学生论文 篇10

一 、幼专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的问题

1.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

受就业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非常重视专业教育,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德育体系,缺乏明确的生态文明教育规划、措施和保障机制,也没有生态文明教育师资的培训培养制度,直接导致了学生生态文明知识不全面、生态行为能力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2.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建立。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调查发现,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生态文明教育没有专门教材,仅通过政治、地理等科任教师在课堂零散渗透;学校没有开设生态环保类公共必修课,相关选修课数量少,学时少。调查中也发现,幼专生生态文明知识的主要来源不是学校教育,而是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

3.学生生态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不够。

引导学生建立与生态文明相符合的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生态生活方式的引导和教育力度不够,许多学生虽掌握了一些生态文明知识,但知行不一,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幼专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1.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做好规划与管理工作。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成立生态文明教育机构,对生态文明教育做统一规划和管理。首先,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明确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分解任务,落到实处。其次,对教师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的培训,培养一支专业素质和生态文明素质都高的教师队伍。

2.加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建设。

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必须加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的建设。

(1)加强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课是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可进行生态文明法制和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其他学科教师也应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因素,在教学中适时渗透。

(2)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生态文明教育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在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上系统地进行生态文明知识、观念、法制的通识性教育,教学中可以结合河北省的自然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教学,从身边环境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的自觉性。

3.实施“生态文明生活化”教育策略,提升学生生态文明践行能力。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应注重从小处着眼、从学生身边入手,引导学生将生态文明观念转化到学生生活之中。一是通过课堂讲授、榜样示范等方法,加强学生生态文明观、生态法制观、生态审美观、生态消费观教育,引导他们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为生态文明知行转化打下理论基础。二是突出实践性,加强生态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物品,出行坐公交车或步行,少喝瓶装水,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等健康、低碳的生态生活方式。

4.尝试“家校合作”策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生活性和实效性。

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应注重家校合作。首先,加强家校相互交流,通过家长开放日或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与家庭互通信息,交换意见。其次,鼓励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可邀请有条件的家长到校做生态文明方面的讲座;鼓励家长对学生的生态调查、践行生态生活方式等活动提供精神和物资支持;请家长对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出谋划策等。

5.制定学生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将规范约束和教育引导相结合。

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将规范约束和教育引导相结合。首先,制定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将其作为学生综合考察测评的重要依据之一,用制度约束学生行为。其次,通过生态文明先进班级评比,生态文明先进个人表彰,校园不文明生态行为曝光等措施激励学生提高生态文明践行能力。还可以为班级订购生态环保类杂志供学生阅读,校园内设立醒目的环保标语,在校园网开辟生态文明专栏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引领。

摘要:幼专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着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建立、学生生态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不够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做好规划与管理工作;加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建设;实施“生态文明生活化”教育策略,提升学生生态文明践行能力;尝试“家校合作”策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生活性和实效性;制定学生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将规范约束和教育引导相结合。

幼专学生论文 篇11

关键词:职业心理素质;幼专生;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49-02

随着国家办好学前教育的政策引导及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师范类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4月起我们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对牡丹江市辖区内幼儿园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校内三年制高专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全面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及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的现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其对策,旨在提高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促进幼儿师范院校更好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未来教师提供借鉴。

一、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编制

本研究首先结合了幼专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师职业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量表,经过选择、修订和补充设计出一套包含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七个维度86道题的问卷, 将此问卷在一个随机抽取的小样本(160人)中进行初测,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删除量表中共同度较低的项目,获得正式问卷由78道题组成,共七个因子,分别是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检验其结构效度为0.64,分半信度为0.76个别访谈表明,测试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被试的心理状态,因此,修订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是有效的。

(二)研究对象

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抽取6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抽样比例考虑在校生中年级、专业、生源、籍贯,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等人口学变量,以使样本结构有充分的代表性。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6份。见表1。

(三)数据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对各维度有影响的变量

以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各因子及量表总积分为自变量,以学生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学制(三年制或五年制)、生源地(城市或农村)、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等为因变量进行逐步选择法多元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a<0.05。结果见表2。

注: ** p<0.01 * p<0.05

表2显示,学制对独立性有显著影响,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对实践能力和合作倾向有显著影响,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方面各自变量没有显著差异。

(二)学制与各因子及总分的显著性检验

对学制中的三年制、五年制进行各因子及总分的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如表3。

注: * p<0.05

表3显示,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幼专生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合作倾向的因子分数均高于五年制初中起点的幼专生,而独立性因子是五年制和三年制得分,达0.05显著差异,可能原因为初中起点的学生从较小年龄就开始了寄宿生活,生活的独立性较强。

(三)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与各因子及总分的显著性检验

注: * p <0.05

表4显示,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等因子没有显著差异,但平均分均是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高于没有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在实践能力和合作倾向因子的得分上,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显著高于没有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可能原因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幼专生锻炼了实际工作经验,有了更多和其他老师配合工作的经历。

三、提高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措施

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的系统性工作,幼儿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需结合本校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开拓创新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动,落实到培养方案中。

1.明确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任务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克服“重分数轻能力”思想的影响,把增强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纳入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系,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本的教育,为学生在将来事业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提供基本保证。

2.建立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体系

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有专家认为应具备专业的行为准则,其具体表现为对幼教的专业信念、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制作追求,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此为荣,因此, 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应包括从事幼教行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及特殊心理素质要求。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笔者提出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可由“职业意识”、“职业气质”、“职业能力”和“择业与就业”四大模块构成。

3.建立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机制

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幼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切实有效的实施机制。一是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专业特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专业情谊,形成初步的职业角色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改变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弊端,培养其具有关注社会发展、职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状况等全局视角,不断强化职业心理;三是注重加强学生与本专业的社会联系,通过介绍专业及相关行业情况,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四是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体会不足和差距,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健全职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景焕,张承芬,常淑敏.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J].心理科学,2004,(2).

[2]曾天德.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吉林教育科学,2001,(3).

[3]唐洁.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李建军.关于高师强调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J].教育探索,2001,(8).

幼专学生论文 篇12

一、拓展知识面, 培养幼专教师良好的修养

优质的教育课程需要教师来实施, 优质的教育方法需要教师去创造与运用, 优质的教育需要优质的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 更需要优质的教师, 而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优质教育的走向,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 才能培育出心理素质良好、思想道德高尚的学生; 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专业素质的教师, 才能培育出知识扎实、富于创造的学生。因此, 良好的教师个人修养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前提。

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打造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职业的特点是具有公众性和示范性, 因此, 教师应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这样才能引导并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证明,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础, 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激励价值, 并能够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给学生以情感激励,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 教师要努力提高学历, 终身学习

教师学历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式之一, 也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必然阶段。我国现已对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学历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最起码的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 对高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 教师学历的提升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目前, 许多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都是由原中等师范学校升格而成, 其幼专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 基本不能满足国家对高校教师学历的要求, 因此, 提升幼专教师的学历刻不容缓, 但学历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 在当今知识飞速更新的时代,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 才能具备广博的知识。

二、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及培训, 更新教育理念

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及培训, 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进修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去同等学府学习, 也可以向知名学府讨教, 还可以外派出国进修学习, 参加外出进修学习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学习收获共享的作用, 这样不但有益于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而且也节省了资源, 从而达到“一人培训, 大家受益”的目的。教师培训, 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为在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有针对性、有目的地为学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这种培训不要仅看作是一个讲座而已, 学校要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分享的服务平台, 以便培训后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继续交流探讨, 从而做到真正有效培训。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都可以使教师开阔眼界, 给教师以激励, 受益匪浅, 可以学到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学到很多在书本上找不到的新知识, 从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三、学习幼儿园教学新理念, 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 专业课教师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 既要有课堂理论教学能力, 又要有实践指导能力。作为高校幼专的双师型教师, 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 还要对幼儿学前教育的理论及经验有一定的认识, 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规律, 并指导幼专生进行实践活动, 这就需要幼专教师经常去幼儿园观摩学习, 并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理念及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

1. 关注幼儿早教, 设计适合幼儿的数学游戏及教具

研究表明, 早期教育是能够促进大脑发育的教育, 人类在幼儿阶段是最善于学习的, 因此, 不但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早教问题, 职业学校的幼专教师更要关注幼儿早教, 培养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幼专的数学教师, 要有意识地借助幼儿生活经验, 以游戏的方式来设计幼儿数学教具, 培养幼儿的耐心、意志力, 帮助幼儿塑造出成功的性格, 并将其设计启发传授给幼专学生, 在现实问题中启发学生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鼓励学生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数学游戏, 当今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早教机构, 幼儿的家长也更加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 作为职业学校的幼专教师, 更应该担当起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 专注幼儿智能开发的游戏, 并启发幼师学生的早教意识。

2. 积极研发适合幼师生特点的数学校本教材

幼专教师如果只关注现有的固定教材, 整天围着教材转, 必然缺乏对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智力开发方面的能力, 也不能及时把握幼儿教育的新动向, 这对于幼专学生来说, 数学课堂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也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能使学生产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授知识的同时, 增加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 与学生共同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模式, 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并研发出适合幼专生的数学校本教材, 为幼专学生能够学有收获、学有所得而努力钻研。

四、做一名真正的研究者, 把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教师要重视教育科研工作, 不能被动的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停留不前,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真正地做一名研究者, 要以研究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情境中的各种现象, 探究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 反思自己的行为, 积累经验并总结归纳到课题的研究中, 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 从过程做起, 彻底的把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使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自觉实践, 用理论知识指导并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真正的把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这是当前幼专学校的首要任务, 时代呼唤教育创新, 呼唤创新型人才, 教师只有靠自身的努力, 不断学习, 终身学习, 探索教研、培训、科研一体化, 发挥其整体效能, 才能提升其专业素质, 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发展, 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 因此, 我国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来探讨幼专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途径。 (1) 拓展知识面, 培养幼专教师良好的修养; (2) 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及培训, 更新教育理念; (3) 学习幼儿园教学新理念, 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4) 做一名真正的研究者, 把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幼专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教育,修养,进修,培训,科研

参考文献

[1]许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9.

上一篇:群体专业发展下一篇:多孔氧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