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助学金评定

2024-10-26

奖助学金评定(精选12篇)

奖助学金评定 篇1

国家奖助学金是对于学习优秀, 家庭贫困学生的一种鼓励、补偿和支持, 这是一项很好的助学政策。而且国家奖助学金的宗旨是体现“帮困又奖优”的教育功能。但是当下各高校在开展此项资助工作, 面临各种困难, 因为对于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存在一个“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的问题, 这实则是力求达到相对“和谐”的工程。本文结合实施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工作实际, 从评定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思考以及多维度凸显奖助学金评定“帮困奖优”的教育功能谈谈一些思考。

1 制约奖助学金评定“精致化”走向的瓶颈

1.1 贫困生认定

(1) 贫困生认定制度不健全

随着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相对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 而且由于某些高校设立专业的特殊性, 现行的贫困生认定制度还不能有效地适应这种变化, 致使在贫困生认定中, 个别学生确实贫困, 但是达不到贫困生的评定标准。例如:艺术、音乐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尤其是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 他们学习的主要工具是是电脑, 但是按照贫困生评定标准, 有电脑的学生不能认定为“困难”学生。如果是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评定的话, 这些专业的绝大部分学生是与贫困生“无缘”的。

(2) 贫困生认定办法单一

通过对学生调查, 了解到一些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存在缺陷。各高校对学生经济情况的了解大多依赖于这种表格, 困难学生的数据难以进行动态更新, 更缺乏对虚假陈述家庭经济收入行为的监督, 以及缺乏有效鉴定上报信息真伪的办法。导致个别手提笔记本、耳听MP3、胸挂名牌手机的时髦大学生名列其中。

1.2 奖学金评定

随着奖助学金金额的提高, 学生面对奖助学金的心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的奖助学金制度还不能有效地适应这种变化, 导致在奖助学金评比中, 个别学生弄虚作假、互相拆台, 甚至为争奖助学金撕破同窗情谊, 使奖助学金的正面作用发生异化, 所以, 需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奖助学金评定制度, 尽可能规避在评定过程中出

(1) 评定制度不健全

相信, 各高校出台相关评定的规则是公正合理的, 但存在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数据的动态更新与掌控的困难, 同时缺乏对虚假陈述家庭经济收入行为的监管。因为“贫困证明”就是“一个章”的问题。所以这其中不乏存在一部分“伪贫困生”, 用一种所谓“正当的方式”来获取这笔不错的“收入”。但同时我们发现, 也阻挡了很多真正的“贫困生”。网络上流传这么一句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 也可能是唐僧”。所以在奖助学金的申请评定中, 我们要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背后问题”, 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申请信息的“真实度”, 这也是问题的关键!

(2) 部分学生群体被忽视

这部分学生既不是贫困生, 且综合测评成绩排名没有进入学院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奖范围, 所以这一部分学生成为学习勤奋成绩较优秀, 但与奖助无缘的被忽视群体。值得注意的是, 这将成为诱发学生群体产生思想波动的重要隐患之一。对于这部分同学, 辅导员尤其需要多加关注。一方面深入细致地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 另一方面在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冬季困难补助等学校的常项资助措施和其他一些非常项资助措施中给予优先考虑, 以避免落选学生因心理压力大而产生思想问题、心理问题。

1.3 受助学生的主体意识缺失

在现行的资助体系中, 部分困难学生互相攀比, 并滋生依赖心理, 认为自己得到这些资助是理所应该的, 有“等, 靠, 要”的思想, 甚至产生“吃补助、高消费”等现象, 缺乏贫困生感恩意识, 没有回报社会的精神追求和行动。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对长辈培养教育的感恩之心。每一个人走进大学校门, 父母、老师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进入大学后, 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与日俱减, 部分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动机就是要钱, 很少关心养育自己的父母, 很少看望培养过自己的老师。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只注重自己的感受, 不体谅父母的辛劳, 认为父母为自己操劳是理所当然的, 养成了为我独尊、骄横人性、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冷漠无情。这些问题反映出当今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令人忧虑的倾

向。

(2) 片面追求学习成绩, 忽略道德教育。尽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但是迫于高考“分数和升学第一”压力, 老师和学生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很重, 认为学习成绩决定一切, 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发码。个别教师只注重学生考多少分, 却没有过多的去体谅学生和学生沟通, 不注重道德上的教育。同时, 由于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对孩子的过于溺爱也是造成孩子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的自主支持, 是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主要途径, 部分学生在到校之前就“备好”了各种贫困证明资料, 等着学校学校给予困难补助。在贫困生居多, 奖助学金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 存在部分学生为了得到奖学金“明争暗斗”的现象, 同时学生在毕业择业时, 不愿到边缘的山区或者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自己, 而是依靠政府、父母和家人给自己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 旦凡由于各种原因, 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就埋怨社会、责怪父母, 消极待业, 而从来没从自身原因考虑。

2 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思考

2.1 评定需要由“表”及“里”

(1) “贫困证明”绝不能成为界定贫困生的“硬杠杆”。学生贫困与否不能简单地凭借贫困证明来界定, 除了根据相关证明材料等“硬件”外, 一定还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状况等“软件”来确认受助资格。

(2) 核实学生的真实情况并非易事, 但也可以采取可操作的方式进行。建议一是由学校招募并建立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绿色通道”、学校资助政策及生源地贷款等的宣传团队, 回乡摸底。志愿者在自己家乡通过走访母校、同学等方式, 来寻找本年考入本学的新生, 电话了解新生家庭情况, 并及时向学校反馈调查信息。建议二是建立在学生信息真实的基础上, 采取“排名”, “择贫而定”的方式对“贫困生”进行衡定。

(3) 从评定的首因效应上完善评定流程。每个班级成立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小组, 由班主任、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室长和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同学组成。任何奖助学金项目评定均须在班集体大会上评议表决。评议表决时, 参会人数不少于本班人数的五分之四, 且必须得到四分之三以上参会人的通过。

2.2 关注贫困生的自尊心

进行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 有部分学生因为“面子问题”, 害怕身边的同学知道自己家庭贫困被瞧不起, 往往容易产生心理贫困的倾向, 成为“双重贫生”。基于存在不少这类学生的现状, 除落实好国家奖助学金政策, 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外, 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 因为“尊重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和自我选择, 保障他们的安全、适当生活水准和潜能的发挥, 消除对他们的歧视、虐待和侮辱, 则是这项伟大工程中实实在在的内容。”需要通过辅导员、班干等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贫困, 面对困境, 拼搏进取, 不断加强对他们的“精神扶贫”。我们“只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切实的保证, 才能够从最起码的意义上体现出对个体人缔结社会的基本贡献和对人的种属尊严的肯定, 才能够从最本质的意义上实现社会发展宗旨亦即以人为本位发展的基本理念, 也才能够从最实效的意义上为社会的正常运转确立起必要的条件。”真正实施帮困工作。在日常工作中, 引导这些“双重贫困”学生学会以健康的、积极的心理面对“贫困生”的身份, 树立理性的自强、自立、自信的自尊心。

2.3 奖助名额关注大二、大三及大四学生

把奖助学金的名额比例放量在大二、大三及大四的学生,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样对大一的学生不公平。但是笔者认为这样能够有效的做到奖助学金评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实施, 主要原因有:首先关照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更有利于激励他们学习。大一新生刚进学校, 老师及评定小组对新生家庭的贫困程度和生活状况了解很少, 甚至空白, 再加上对新生进行贫困认定的根据也比较单一, 如果仅仅依靠“贫困生证明”这种“硬件条件”, 而没有对学生的思想状况, 生活习惯以及学习成绩情况等这些“软件条件”不甚了解的话是很难做出公平、公正的贫困认定, 从而影响到把国家奖助金发放给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手中。大二、大三以及大四的学生已经在校园中生活一年以上, 老师对这些学生的生活习惯, 表现情况和思想品德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负责评定老师能够根据这些不同情况通过评议小组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定工作。其次, 大一贫困生进校报到前可以申请生源地贷款或者是校园绿色通道, 以解决其因个人家庭贫困而无法缴清学费等问题。且在入这校后的一段时间内, 老师能够对其进行观察和了解生活状况等情况, 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升入大二后, 能够凭可靠的依据对他们进行贫困程度的认定。

2.4 建立动态的跟踪调查制度

主要包括有无弄虚作假情况、挥霍浪费奖助学金情况等, 一经查实, 追回所发款项, 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3 多维度构建奖助学金评定“精致化”走向

3.1“精细化”落实评定工作

为了体现公平、公开、透明、公正的奖助学金评定, 需要凸显“以人为本”的内涵表达着学校对贫困生的关爱与呵护。例如为了防止“伪贫困生”和切实观照“真实贫困生”, 实施“心理排查”工作, 亦即基层院系以规范、科学的方法去了解本院系每一个同学的心理变化情况,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给困难中的学生带来帮助和温暖。这项“心理排查”工作几乎关注到院系内每个学子的工作, 这能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致化”理念,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认为“精致化”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 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内在价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认为“精致化”, 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粗放式”教育的学生工作理念, 要求根据每一个学生特点, 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由此可以认为,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精致化”能实实在在为贫困生解忧帮困, 同时实现奖励优秀贫困生的激励教育。

3.2 加强辅导员的深度辅导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公正、公平、公开的有效开展, 需要辅导员掌握学生情况、深度沟通、发展指导、集中分析来逐步推进才得以实现。同时, 学校需要建立加强辅导员工作绩效的评估考核制度, 学生工作部组建工作督察组, 深入各院系开展绩效评估, 指导和帮助辅导员进一步做好深度辅导, 有利于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强主体意识教育

建立在传统的感恩教育基础上, 通过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前期宣传、评定过程以及公布评定结果的系列过程中, 强调并细化其中的教育细节、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氛围的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 构建整个评定过程富于文化意蕴、心灵震撼和教育实效的感恩与教育并重的“特色环节”, 在点滴教育中实现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学校, 自觉提升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母校的意识和修养。

总之, 开展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的过程、途径、方法、手段以及效果等微观和执行层面深入着力的问题, 即着眼于“怎么做”和“如何做得好”的问题, 需要我们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至善至美的工作境界, 启迪我们以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和方法途径进行持续改进, 与时俱进地综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在工作层次、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上不断提高, 把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做到深、细、实、精、准、快, 以精致化的理念完善奖助学经评定工作“帮困奖优”的教育功能, 强化以人文本的教育宗旨, 达到促进大学生勤奋、健康的学习和生活, 达到对学生实施奖助与教育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的目的。

摘要: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存在一个“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的问题, 实则是一项实施“平衡”的工程。文章从制约奖助学金评定“精致化”走向的瓶颈、提高奖助学金评定“精致化”的策略以及多维度构建奖助学金评定“精致化”走向者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奖助学金,精致化

参考文献

[1]陈峰, 任玉萍, 余德将.对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育人模式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

[2]黄荣晓, 文辉.试论高校辅导员开展助学帮困工作的艺术[J].文教资料, 2007, (19) .

[3]谭向阳.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学术研究, 2005.

奖助学金评定 篇2

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暂行办法

(修订)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依法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成立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各学院要成立学院和各年级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其中学生代表不少于年级总人数的10%。

第三条国家奖助学金标准

1.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

3.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每人每年4000元;

4.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3000元,按10个月发放。

第四条国家奖助学金申请条件

(一)国家奖学金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入学以来无违纪行为;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当学年日常行为综合考评在评选范围内位于前10%;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当学年学习成绩排名在评选范围内位于前10%,且无不及格科目,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对于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成绩没有进入前10%,但达到前30%的学生,如在其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可申请国家奖学金,但需提交详细的证明材料。其他方面表现非常突出是指在道德风尚、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社会工作、体育竞赛、文艺比赛等某一方面表现特别优秀。具体如下:

1.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 1

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2.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SSCI全文收录,以第一、二作者出版学术专著(须通过专家鉴定)。

3.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国际和全国性专业学科竞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及以上奖励。

4.在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国家专利(须通过专家鉴定)。

5.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高水平运动员(特招生)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集体项目应为主力队员。

6.在重要文艺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参加国际和全国性比赛获得前三名,参加省级比赛获得第一名,为国家赢得荣誉。集体项目应为主要演员。

7.获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全国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全国性荣誉称号。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入学以来无违纪行为;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日常行为考评合格;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当学年平均成绩80分以上且无不及格科目;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三)吉林省奖学金

同国家励志奖学金。

(四)国家助学金

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符合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入学以来无考试作弊行为或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且当学年无其他违纪行为;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日常行为考评合格;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第五条国家奖助学金申请程序

1.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所在班级民主评议,严格程序,确定参评资格,须年级辅导员参加,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3.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评选过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对学生基本材料进行初审,按照下达名额指标,依据综合成绩(学习成绩占70%,行为考评成绩占30%)排序后进行评选。

4.国家助学金依据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评选,同等困难的,评选综合成绩较高的。

5.经学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认真、严格评选,等额排序,全院公示3天,无异议后,报学生处。

6.经学校研究,全校公示后,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

第六条注意事项

1.各学院各项奖助学金指标名额要按照各年级学生数进行分配。指标不足的,可根据本学院实际情况,采取评选各年级、专业最高分或专业轮换制的办法评定。

2.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吉林省政府奖学金。

3.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吉林省奖学金。

4.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或吉林省政府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

奖助学金评定 篇3

【摘 要】 国家奖助学金体现了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它是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然而近几年来,我们部分大学生的所谓“贫困”,除了物质上的贫困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贫困”。本文主要从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和发放过程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种种“贫困”,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变“贫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国家奖助学金“贫困”有效措施

Abstract : National scholarship reflects our country's attach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help poor families students complete their studies successfull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overty" which most college students called is the spiritual poverty rather than Material poverty. This article is mainly researching the variety\ies of poverty from process of the national scholarship 's evaluation and rele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Analysis its reasons and fi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hange the those poverties.

Keywords : National scholarship ;poverty;effective measures

前言

国家奖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助学金对那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国家奖学金主要以成绩作为评定的依据,而成绩是硬指标,所以在评定时学校以成绩“一刀切”评定出来的结果学生基本上无疑义。但是由于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渗入了家庭经济状况这一因素,因此在具体评定过程中,就难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下面笔者主要从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所谓“贫困”,并探析其原因,以及一些可能有效的措施。

1.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前期:比“贫困”

随着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范围越来越广,资助标准不断往上提升,至2010年秋季学期,财政部、教育部决定将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由原年均每生2000元上调至3000元,按在校学生人数20%的比列配置,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2000至4000元范围内确定。这本来是国家对我们大学生经济上的扶助和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视,然而在有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眼里,这成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拿白不拿。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五个班级加起来共210人中有156人写了贫困申请书,在他们的眼里,4000、3000、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不但能够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购买较高档次的物品,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不要付出任何代价。相反,极少数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和自尊心较强的原因,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贫困生,这样真正的贫困和伪贫困生混在一起,真假难辨,让班主任左右为难。再加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交不起学费,供不起学生读书的家庭只占极少的比例。面对家庭情况差不多,平时表现差不多的学生,班主任往往通过班上投票选举,但又刮起一股拉票之风,人气大比拼。面对大额奖助学金的诱惑,有的学生野心更大,拿到三等助学金还不满意,缠着老师编各种理由要一等助学金。通过比“贫困”,一部分伪贫困生享受到了贫困生的待遇。

2.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期:行为和态度的“贫困”

在比“贫困”结束后,奖助学金的名额真正确定下来了,学生就要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了我们高职院校学生行为和态度上的“贫困”。从2010年开始高校的困难生资助工作逐渐开始开始网络化管理,先后建立了贫困生数据库、国家助学金数据库、国家助学贷款数据库等,这就要求困难学生需要填写的个人及家庭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笔者所在的高校是先由学生填写表格,然后再由老师输入电脑。有些学生由于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在信息填写过程中,态度不认真,错填、乱填、漏填信息随处可见,无形中增加了资助工作的难度。以某高职院校为例,2010年秋季,某系国家助学金名额共计145人,占该院在校生比例25%。在学生信息填写过程中超过半数的学生信息填写有问题。在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一栏,很多学生不切实际夸大贫困程度,在现在工资水平情况下家庭总收入仅填写1000-2000元,人均收入仅填写300-500元,更有学生不明白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的意思,只认为自己是“贫困生”所以尽量往低处填写,而在申请理由一栏,信息填写随意的学生就有63人,其中9名学生完全照抄别的学生,42名学生申请理由仅一两句话,还有11名学生申请理由只写了“家庭贫困”四个字;信息核对过程中,虽然每生都进行了信息核对,但在资助过程中,仍发现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错误的各1人。在学生进行信息核对的过程中,还存在个别学生不理解、不尊重负责资助工作教师的现象,对信息核对很不耐烦,个别学生甚至对负责资助工作教师出言不逊,认为负责资助工作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信息核对是故意折腾学生、无理取闹;学生们完全不理解负责资助工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信息核对是出于对学生负责任的心态和工作态度。

3.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后期:精神上的“贫困”

每一年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这是每一位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老师都有的体会,然而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把它看做一次轻松赚钱的机会,学校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不去,嫌钱少工作又辛苦麻烦。而申请国家助学金,仅需要填写一些表格就可以得到2000-4000元不等的补助,这就助长了学生懒惰、贪婪思想,有些学生功利心强且缺乏感恩意识,把资助工作理解成“免费的午餐”。由于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名额有限,个别没有拿到资助的学生就找班主任、学院领导论理,或写匿名举报信,投诉资助工作评议不够公平公正;有些享受到资助的学生则认为这些钱理所应当是他所得,理由是家庭困难,学校就应该给他资助;还有个别家庭经济不是特别困难而通过欺骗方式得到资助的伪贫困生,更是认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在国家助学金资金没有到位前,催问资助老师“为什么助学金款迟迟下不来”,当助学金款下来时,学生更是把什么都抛之脑后,请客吃饭,购买较高档次的物品,对班主任、负责资助工作老师毫无感激之情,更不用说怀抱对国家和学校的感恩之心。

4. “贫困”的原因

首先我们的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各种不公平现象屡见不鲜,大多数人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反映了彻彻底底的拜金主义,部分人用金钱的多少衡量价值观的大小。象牙塔里的高校大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所以避免不了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把“工资的多少”看作找工作的第一目标,而因为工资待遇差不断跳槽的大学生也是比比皆是。

其次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思想“贫困”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而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从小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活,受到家中长辈的宠爱,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从来都是不求回报的,他们认为只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是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导致孩子们觉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养成了孩子对他人不断索取却无感恩之心的思想。于是这种观点带到了学校,他们也认为自己所得的一切,包括国家奖助学金都是应该的。

最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奖助学金评定没有很好的结合。在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因为没有非常确定的硬性条件,所以,评定过程中难免有失公平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挂钩,对于有些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因为其家庭贫困,学费未缴,所以不得不把奖助学金给他。虽然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之后都会有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但是这些活动都得不到学生的热情“捧场”,往往是草草收场。

5. 改变“贫困”的有效措施

5.1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多元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在国内少部分大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使一些大学生有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人生信仰多元化、人生目的庸俗化的一面。”[1]我们当前不少大学生,受社会环境、拜金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价值扭曲和道德失范。所以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通过校园贴吧、QQ群、飞信群、学生活动、报纸、广播等方式不厌其烦的加强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

5.2改变奖助学金的评定方式。我们要把学习成绩和操行分当作国家奖助学金评选标准的重要的因素,而不是把家庭贫困作为唯一依据。学习成绩体现该生的学习能力,而操行分则更加全面地体现了该生在上一学年里的综合能力,其中学习成绩明显还是占主要地位的。在大学,学习无疑还是学生的第一要务,而国家资助学生的目的也是在于鼓励学生学习,那么,学习成绩好的经济困难生能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因此而更多的资助也在于情理之中。而那些家庭经济困难,但有考试舞弊、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等不良行为的行为的学生,情节严重的取消被资助资格,情节较轻的可以取消当年被资助资格。

5.3改变奖助学金的发放方式。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是其被认定为经济困难生的原因所在,但是想获得国家的资助则必须凭借个人的努力与付出,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加大体、智、美等方面的奖励力度,而工资或者奖金的来源就是原来的资助金额。总之,应当采取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不同的特点,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机会。

结语

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亲民爱民情结,也体现了我们国家队大学生培养的重视。因此,在解决大学生上物质上的贫困之后,精神上的“贫困”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 蒋玉涛.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惑及教育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9,(04)

[2] 杨周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4

作者简介:刘畅明(1986-),女,湖南宁乡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奖助学金评定 篇4

本调研报告采用调查问卷和个人谈话两种方式, 着重研究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学生的心理状态, 通过分析评定国家奖助学金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态进而提出建设性的矫正路径。

一、基本情况

本课题《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学生心理状态及其矫正路径探析》自2012年初批准立项以来, 该课题组四位成员就积极筹备、参与制定调查问卷和开展个别谈话。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 有效回收139份。调查范围覆盖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7个系20个专业。主要调查对象为大二、大三学生。谈话对象也从大一到大三抽取了30人次, 针对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问题进行逐一谈话, 从而发现大学生们在评定奖助学金中的百变心态。本课题调查问卷设置如下: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心态调查问卷

1、您来自?

A、农村B、县城C、乡镇D、城市

2、您的家庭经济状况?

A、富裕B、一般C、一般困难D、特别困难

3、您的经济主要来源?

A、勤工俭学B、家庭补助C、奖助学金D、信用贷款

4、您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原因是?

A、成绩优异B、家庭贫困C、师生关系好

D、积极参加学生活动E、其他

5、对于国家奖助学金, 您认为应该以什么为主要标准, 该标准您认为比重是多少?

A、学习成绩a、0%-25%b、25-50%c、50%-75%d、75%-100%

B、家庭情况a、0%-25%b、25-50%c、50%-75%d、75%-100%

C、学习成绩与家庭情况a、0%-25%b、25-50%c、50%-75%d、75%-100%

D、学生工作a、0%-25%b、25-50%c、50%-75%d、75%-100%

E、其他a、0%-25%b、25-50%c、50%-75%d、75%-100%

6、评定国家奖助学金中, 您认为同学提交的材料属实吗?

A、属实B、不属实C、部分属实

7、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 您的心态属于那种?

A、感性型, 只是出于贫困, 就发誓一定要拿到

B、理性型, 权衡自身经济情况及其他方面, 理性对待

C、自卑型, 出于自尊心和个人隐私, 不提交申请

D、观望型, 一般贫困, 看大流, 可申请可不申请

E、妒忌型, 虽不贫困, 但弄虚作假也要拿到

F、愤青型, 不申请, 但也看不惯老师的做法

G、急功近利型:有良好表现, 虽不贫困但想争取

8、您觉得应如何看待国家奖助学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国家奖助学金, 你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调研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设置内容, 我们通过抽样调查和个别谈话形式, 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正确认知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

●就家庭状况而言, 抽样调查发现, 72%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 9%的来自县城, 8%的来自乡镇, 9%的来自城市。家庭经济状况41%的人一般贫困, 23.7%的人特别贫困, 35%的人一般。

●究其经济主要来源, 23%的人经济来源于勤工助学, 39.6%的人来源于家庭补助, 2.9%的人来源于奖助学金, 34.5%的人来源于生源地贷款。

●谈及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原因时, 答案各异。26.6%的人认为是成绩优异, 57.5%的人认为是家庭贫困, 4.3%的人认为是师生关系好, 6.5%的人认为是积极参加学生活动, 5%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

●问及应以什么为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标准时:21.6%的人认为是学习成绩, 17.2%的人认为是家庭情况, 56.8%的人认为是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的综合。3.6%的人认为是做的学生工作的好坏。还有0.7%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

●关于同学所提交申请材料的属实性时:41.7%的人认为属实, 4.3%的认为不属实, 53.9的人认为部分属实。

●谈及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学生的心态时:4.3%的人选择了感性型, 84%的人选择了理智型, 6.5%的人选择了自卑型, 4.3%的人选择了观望型, 0.72%的人选择了愤青型。

●最后就该如何看待国家奖助学金以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时, 99.7%的同学都认为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是好的, 它确实能帮贫困生圆梦, 为了更好利用它, 应在评定中全盘考虑, 慎重处理, 提高奖助学金的透明度和覆盖率。0.3%的人认为有潜规则, 犹如水中望月, 可望而不可及。

三、调研结果及建设性意见

通过调研, 我们可以看到, 98.5%的同学在对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前提条件和提交材料的属实性认识上, 与国家奖助学金评定文件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在这种主体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们的心态主要归纳为感性型、理性型、自卑型、观望型、妒忌型、愤青型、急功近利型七种。其中, 除理性型做法与国家倡导一致外, 其他六种心态教育者都有必要在评定过程中给予学生以积极引导和矫正。

1、教育感性型学生遇事冷静, 切记感情用事

俗话说:“合情合理的未必是合法的”。按照国家奖助学金评选文件精神, 国家奖助学金的基本评选条件一般为:遵纪守法, 有良好的品德, 家庭贫困, 成绩合格。在此基础上, 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则对成绩和社会实践有着更高的要求。从最基本的要求看, 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不单单是因为家庭贫困就可以认定。必须是家庭贫困且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申请的, 在此条的理解上, 部分学生政策学习不到位, 容易误解, 我们在评选过程中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XXX同学, 2009级学生, 紫阳人, 该生2010-2011学年挂科3门, 但因当年家里遭遇洪水侵害, 班级大部分同学就认为国家助学金就应该给这样的同学。当初评结果与班级同学的意愿不一致时, 班级同学意见就比较大, 负面情绪比较高, 并表示要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上级领导。对此, 我们及时重新召开班会, 带领学生逐一认真研读国家奖助学金评选条件, 一切评选做到照章办事, 有据可依, 最后同学们也就能够理性地对待此事。

2、引导自卑型学生, 尽快走出认识误区

出于自尊心和个人隐私, 不提交申请材料的同学, 属于自卑心理问题。这类学生比较多虑, 害怕如果说出自身的家庭贫困, 怕影响其以后和同学的人际交往, 也出于较强的自尊心, 不愿别人因为家庭问题看轻自己, 更不愿因为申请而将自己的隐私家境问题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对于此类学生, 我们应加强引导。人长五指, 伸出来都不一样长, 何况每个人的家庭出身更由不得我们决定, 我们的父母没有一个是愿意过贫穷日子的, 但他们由于出身的家庭、年代、职业、所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因而显示出了个体的差异, 这是客观事实, 是无法更改的。因此, 我们大可不必介意, 敞开胸怀, 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因素, 正视自己的家庭。家庭因素也不应成为自卑的替代品。因为家庭因素怕失去尊严的同学, 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家庭出身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弥补家庭的不足。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是人, 总有优缺点的, 我们不能总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要在相互比较中, 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摆正自己的心态, 才能走出心理上的认识误区, 光明正大地接受国家对于贫困生们资助。

3、鼓励观望型学生, 正确分析自身情况, 按要求申请

持观望型态度的学生, 是对自身家庭经济情况不确定的一类学生, 这类学生心理认定:和单亲、孤残、遭受自然灾害、多子女家庭相比, 他们算不上家庭贫困学生, 但和同等水平学生相比, 他们又觉得自己应该是贫困的一类。对待此类学生, 我们分情况教育, 如果学生是心地善良、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而且家庭确实也能维持上学的开支, 那我们鼓励他把机会留给更需要国家奖助学金资助的人。如果学生不确定, 那就将申请上交老师, 让老师公平公正地根据全班整体评比状况来决定吧。

4、批评教育妒忌型学生, 诚信做人, 诚信做事

妒忌型学生虽不贫困, 但弄虚作假也想拿到资助。这类学生心态显然是不对的, 这也正是90后的特性之一, “此曲只应天上有, 此物只应属于我”,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择手段, 不惜弄虚作假, 有的家长也纵容孩子对学校进行欺骗, 这无疑加大了老师的甄别工作, 也无疑影响其他同学得到国家奖助学金的难度。对此, 我们应对此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育学生任何时候, 都要诚信做人, 诚信做事。只有诚信, 才能立德, 才能树人。

5、引导愤青型学生, 端正心态, 切勿挑拨是非

此类学生大多数家庭状况良好, 因此也不会申请国家奖助学金, 但是由于对奖助学金理解的不透彻和对个别老师做法的不认同, 因而表现出了煽风点火、隔岸观火的态势。对此, 我们要教育他们端正心态, 正视国家奖助学金的正面作用, 同时引导此类学生要感恩家庭, 体谅他人。是家庭给了他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环境, 让他们舒心学习, 试问我们有何理由不更上进, 以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来回报父母和社会。同时, 我们要教育学生则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批评急功近利型学生, 平衡心态, 全面发展

这类学生大多属于班级学生骨干或者常在老师跟前走动, 对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有一定了解, 想钻空子, 得实惠。对此类学生, 我们要批评教育他们, 为同学、为老师服务应该是提升个人素养。服务他人的难得际遇。与人玫瑰, 手有余香。付出不一定要求必须有回报, 而且即使有回报, 回报的方式也可有好多种, 不一定非的是金钱。因此要淡化金钱意识, 引导学生志存高远, 要更加重视自身能力的锻炼和素质的提高, 做优秀合格的大学生才是最为值得骄傲和珍惜的事情。

四、小结

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 学生的心态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就调研的结果来分析研判, 国家奖助学金在很大程度上使真正贫困的大学生感受到了国家的关爱和帮助。然而, 本调研的范围虽则有限, 也可评估学生态度和行为。钻空子、弄虚作假者虽不那么明显, 但它依然存在和潜藏着。因而, 我们必须仔细而深入地考察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情感认知根源。

摘要: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合称国家奖助学金。本调研报告采用调查问卷和个人谈话两种方式, 着重研究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中学生的心理状态, 通过分析评定国家奖助学金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态进而提出建设性的矫正路径。

2011奖助学金评定申报通知 篇5

各系部:

现将2011—2012学年国家奖助学金申报要求通知如下:

一、国家奖学金: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按照教资助[2011]651号文要求,个人提出申请(单独写),填写2010—2011学年国家奖学金申请审批表正反两面打印,签名要求手签,并写出2000字的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纸质和电子文档、身份证复印件(两份)一并报资助中心;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按照教资助[2011]651号文要求,个人提出申请(单独写),填写2010—201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审批表,正反两面打印,签名要求手签,身份证复印件(两份)、贫困证明或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一并报资助中心;

三、国家助学金: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按照教资助[2011]651号文要求,个人提出申请(单独写),身份证复印件(两份)、贫困证明、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一并报资助中心;

四、各系部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规范评审程序,按照资助中心提供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批复汇总表模板要求填写受助学生基本信息;

五、困难等级分为经济特殊困难、经济困难、经济一般困难三个档次,资助金额分别为4000元、3000元、2000元,一档和三档人数要对等,不能都是二档。

六、申请表中的学习成绩或综合考评成绩统一按照班级学习成绩排名的标准填写;

七、必须履行的程序: 评定方案的确定与公示,接受学生对评定情况的反映,奖助学金评定结果公示;

八、各系部务必于10月10日前评审结束,将评审数据上报资助中心。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基于集对分析的奖学金评定方法 篇6

[关键词]集对分析;奖学金;综合评定

一、引言

奖学金的评定涉及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一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关键,如果奖学金评定工作存在缺陷,势必会在大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失去了设立奖学金的真正意义。因此,为克服传统的奖学金评定方法的弊端,改进奖学金的评定方法,本文将探讨集对分析在奖学金成绩评定中的应用,旨在运用集对分析评价的方法,提高学生成绩综合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高等学校设立奖学金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奖学金评定应充分体现科学公正、客观公平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奖学金的评定方案概括起来主要有:奖学金的综合测评方法、奖学金评定的量化方法、奖学金评定的量化综合评判模型等。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方法简单易行,最大的缺点是:主观分缺乏说服力且其评分标准难以科学化,此外,部分主观因素影响奖学金的公平评定。

二、奖学金评定的集对分析评价方法

(一)集对分析简介

集对分析是我国学者赵克勤在1989年创立的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同、异、反三个方面来对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集对分析评价方法建立两个集合的同异反联系度表达式。同异反联系度一般按以下思路来确定:根据问题 的需要对集 的特性展开分析,共得到 个特征,其中有 个为集对 中的两个集合所共有,这两个集合在其中 个特征上相对立,在其余的 个特征上既不对立,又不同一,即其性质不确定,则称比值 为这两个集合在问题 下的同一度; 为这两个集合在问题 下的差异度; 为这两个集合在问题 下的对立度。

用式子?滋=■+■i+■j表示集对的联系度, i为差异度系数,j为对立度系数,j≡-1. 令S/N=a,F/N=b,P/N=c,则

(二)建立模型

学生的成绩评定是根据一定的评定标准,对每个人综合成绩进行评定的过程。因此,可以把评定标准看作集合 ,把实际考试成绩看作集合 。通过比较集合 与集合 ,找出他们的同异反联系度,就可以对每个同学综合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区分成绩的好差。

1.建立奖学金评定的指标体系

奖学金评定的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又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指的是阶段考核和平时考核,二级指标包括阶段考核中的自测、同学互测、班主任测评;平时考核分为职务担任和课余活动两项。定量指标是指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所得分数指标包括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的分数指标.

2.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权重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确定。

3.组成测评小组

由于奖学金的评定一般是在班级内部进行排名、择优,所以小组成员包括任课老师、班主任、同学代表,根据指标体系、参照评定标准,对每位学生进行测评,可以进行模糊评价,也可采用打分的方式。

4.建立二级指标的同异反系数矩阵

假设被测评的学生有 人,通过上述测评的方法对这 位学生进行打分,可以得到同异反系数矩阵式中RPK 是在某个一级指标?资下考虑所有二级指标S时,对被测评的学生?籽的评定矩阵, ?籽为被测评的学生个人。

5.一级指标下的联系度表达式

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和同异反系数矩阵,就可以建立在某个一级指标k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评定标准之间的联系度表达式?滋PK=W?誗RKS?誗E,其中W=(w?资1,w?资2,...,w?资s);E=(1,i,j)T.

6.综合测评模型

根据上面计算出来的一级指标下的联系度,可得到综合指标下的同异反系数矩阵,根据 和一级指标权重 ,得到综合测评模型为

(三)评定结果

通过比较各位学生的联系度 的大小,得出奖学金评定结果。根据以上过程得到每个学生的联系度大小,对他们进行排名,从而得到每个人的综合评定成绩排名。根据成绩排名结果就可以得到奖学金的评定结果。

三、结论

显然,这种根据学生成绩评定中的各指标权重来客观评定综合成绩的集对分析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在此奖学金评定的过程中,计算比较繁琐,因此,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

参考文献:

[1] 彭永利,对高校奖学金评定量化方法的探索,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5

[2] 廖毅强,李刚,奖学金评定的量化综合评判模型,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4

[3] 舒昌,集对分析法在中小企业人才选聘中的应用,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7

[4] 刘凤霞,汪波,集对分析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评中的应用,工业工程,2006.1

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方法探讨 篇7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六条规定了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遵守宪法和法律,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 诚实守信, 道德品质优良;

(4) 勤奋学习, 积极上进;

(5) 家庭经济困难, 生活俭朴。

办法中对于申请人的条件要求并不是很具体和严格限制, 因此, 每个学校都会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一些具体的条款。当然, 最基本的一条提出了, 应该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 如何准确界定贫困生?一些学校给出了这样一些具体标准:有电脑、手机的学生不能参加评选。但是大家知道, 随着手机的普及, 贫困生就不能用上手机吗?还有的规定:经常出入网吧的学生不能申请。试想, 在当今高速信息化时代, 贫困生也没有权利进入网吧获取信息?谈恋爱的学生不能申请, 个人认为更是无稽之谈, 连人的生理需求都限制了。如何对国家助学金进行评定的, 在此谈谈个人看法。

1 出具的相关证明

虽然开据证明看上去很规范, 但是学校确定受助名额时有时间限制, 很多偏远山区的学生, 办理这些手续相对比较麻烦。邮寄资料时间也较长。有些真正的贫困生由于没有及时拿到相关的贫困证明, 加上有些假贫困生手续齐全, 争抢名额, 反而不能入选。 并且很多同学认为, 开具一份贫困证明其实很容易。写好材料后, 先到村里和镇里盖章, 然后到民政局盖章, 有些地方, 甚至连民政局的章都省了。对于考出去的大学生, 当地政府都乐意照顾“自己人”, 并不会太为难他们。

由于贫困证明材料把关不严, 造假风险太低导致出现了假贫困生, 因为即使造假事件东窗事发, 学生也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如果学校能制定相关政策, 令造假的风险远远大于获得的利益时, 就能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 光看开据的证明是不够的, 还应参考其它的一些相关条件。

2 学生资料

辅导员可以在新生刚入校时, 就与送新生的家长交谈, 通过观察通过“绿色通道”进校的学生, 列为重点照顾对象。平时, 老师还应该通过班上同学了解这些学生的真实情况, 并定期给学生家长打电话, 根据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 以及身体健康情况, 作为一个评判的参考因素。根据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制成一个“贫困生数据库”。 在评定助学金时, 只需点开“贫困生数据库”, 学生的家庭情况便一目了然, 也是很好的借鉴资料。

当然, 如果家庭成员中, 兄弟姐妹过多, 导致的贫困, 也是一个讨论激励的话题。有的人认为, 由于子女多造成的贫困, 本身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相违背, 不应该获得资助。但是事实也确实证明, 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困难, 同样也应满足资助条件。这和《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并不违背。

3 学生平时表现

通过观察学生平时吃穿用的具体情况, 进行适当考虑。那么, 这点中就涉及到评定人员的组成。基本上, 很多学校都会以班委加宿舍代表的形式构成评定小组。因为同寝室同学相处时间长, 掌握情况多, 反应问题快, 准确性较高。但此做法也存在不妥。有的同学认为, 由于是一个寝室的同学, 或者是关系较好, 也会存在“抱团”的情况。那么收集到的情况同样会失真。因此, 有的班级决定采用很民主的方法——投票。结果很多人“串供”:你们都投我, 钱下来了大家一起分。此类做法也没有良好的机制给与控制。因此, 辅导员平时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做好相关的真实资料收集。

4 适当考虑学生学习情况

既然国家给出的国家助学金申请条件内包括了勤奋学习, 积极上进这个条款, 那么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应该是考虑条件之一。但是, 个人是相当反对以班级前几名作为限制条件。勤奋学习的学生, 不一定都能取得前几名的好成绩。

5 诚信

通过了解这名同学为人是否诚信作为评定的一个考虑因素。当然, 这也需要从基层着手了解。“外信于人, 内诚于心”, 诚信话题是目前大学生的焦点话题。我们现在接触很多大学生, 他们有可爱积极的一面, 但也在诚信问题上有很多问题。目前全国助学贷款还款率为28%, 有的学校是20%-30%, 不还贷原因很多。有的同学碰到助学金评定时, 就到辅导员面前声泪俱下, 哭诉自己家庭经济有多穷, 老师也不敢确定其所述是否属实。

6 考虑突发事件

如果有些同学家里出现意外事故、有人重病或自然灾害等, 这类同学应该优先考虑获取评定助学金资格。比如像2008年的5.12大地震受灾家庭的同学, 应具有评定的优先权。

当然, 在评定助学金过程中, 有些困难学生不敢申请, 或者是放弃申请, 原因主要有:①认为贫困生不光彩;②内向或有“骨气”宁可自己苦一点;③愿自己勤工自助或贷款;④打贫困证明怕麻烦;⑤评了助学金对自己花钱不自由;⑥风格高让给更困难的同学。对于这类困难学生, 辅导员应根据他们的具体原因, 给与适当帮助, 让困难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家对自身的关怀和照顾, 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摘要:国家加大对于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但各高校在开展此项资助工作的同时, 面临各种困难, 受资助生评选办法亟待完善。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评选办法, 防止过度资助和无资助现象的发生, 确保各项资助的公平合理, 需要从事学生工作部门的人员认真思考。

奖助学金评定 篇8

一、存在的问题

(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真实依据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中规定对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为盟市、旗县民政部门提供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在评定当中我也详细调查过有关资料, 以今年为例,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的全区平均指导性保障标准城市为4380元/年;农村牧区为2228元/年。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 基本上都可以达到此标准。而认定表中填写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多数也为学生本人随意填写, 缺乏客观依据。因此, 导致在进行等级划分时认定小组非常被动。此条规定也变成了形同虚设。

(二) 贫困证明满天飞, 真实性无法考证

贫困证明是学生在申请助学金时的一个必要条件, 只要有政府部门及民政部门的盖章就是有效的。但目前很多政府、民政部门开这样的证明都是在没有实际调查过的情况下出具的, 而且对于他们来讲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 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甚至出现家里有关系的相对富裕的学生开证明容易, 而实际困难的学生却开不出来的现象。因此, 在级别认定的唯一“硬杠杠”的环节便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可以想象用这样的证明所评定出来的结果自然也就缺乏最基本的真实性。

(三) 家庭级别认定小组的主观因素会影响和干扰评定的公平客观性

在贫困级别认定过程中, 认定的主要方法是依靠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代表对贫困生提供的贫困证明和日常消费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较为量化的标准, 往往主观性比较大, 认定小组成员也不可能了解到全班每个同学的生活状况, 因此认定出现遗漏或者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凭关系、靠人情等假贫困者进入贫困生档案的现象屡见不鲜。上述因素导致了贫困生队伍中混入了非贫困生, 而这些非贫困生其消费能力和水平会远远高于真正的贫困生, 真正贫困的学生没有得到相应资助, 势必造成不满情绪, 影响真正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 进而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和谐, 也造成了资助资源的不合理和浪费。

(四) 政策边缘学生困难与否不好界定

对于各班而言, 一级贫困的较容易评定, 三级贫困的学生不好选择。每个班级经济特别困难的同学只有几个, 且能得到大家的公认, 因此对于享受一级助学金的同学名单无可厚非, 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异议。但对于享受三级助学金的学生的认定就存在很大难度。这些学生都有贫困证明, 日常消费水平相差无几, 家庭情况也基本相同。但僧多肉少, 因此只能根据他们的日常表现来衡量。

(五) 助学金易引起诚信危机, 出现班级同学关系紧张的情况

国家助学金中三等的金额为2000/年, 比例约为班级人数的12%。而我院一等奖学金为1200元/年, 享受的比例为班级人数的5%。通过对比可知, 国家三等助学金比学院一等奖学金还要多800元。不菲的金额当然惹得每个学生都眼红, 发奋学习一个学期也未必能拿到一等奖学金, 而现在不用吹灰之力便可以拿到比一等奖学金还要多的奖励, 当然让很多同学都要想尽办法去争取。因此便形成“不比谁学习成绩好, 而比谁家庭经济困难”的风气。评定会议也成了诉苦比赛。你家里干旱了, 我家发大水了;你父亲生病了, 我母亲住院了。当然这其中大部分可能都是真实情况, 我们也相信“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也不乏有不顾诚信夸大事实的现象。不贫困的说自己贫困, 父母健康的说父母是残疾人, 家庭幸福的说自己是单亲等, 甚至还有些人能表演得声泪俱下, 以博取评议小组成员的同情。我们不禁要问, 为了这毕业后也就是一个月的工资的钱, 真的可以不顾诚信吗?难道钱比人格还重要吗?相反, 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 出于自尊, 却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坦言家里的真实情况。于是, 他们的家境只能在那些人的哭声中变得暗淡且雪上加霜。每年的助学金评定工作, 都是让班主任辅导员们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往往这个时候班级的气氛也会变得很紧张, 为了得到一个助学金名额, 学生们有互相诋毁告状的, 有同宿舍的同学反目成仇的, 更有甚者还有大打出手的, 真是很难想象, 难道同学之间的感情就只值这么几个钱吗?

总之, 当前高校实行的各种经济困难学生判定方法过分依赖直观的表面现象和人际因素, 操作不规范, 从而导致了判定工作会出现“误判”和“错判”, 损害了真正贫困学生的切实利益。

二、新形势下应对高校国家助学金问题的措施

贫困生扶助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遵循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 从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两个方面来完善该项政策, 达到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统一, 彻底将此项政策落到实处。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评定标准, 加强地方职能部门的监管

目前, 开具贫困证明的源头就存在很多问题, 往往是家庭背景越厉害的开证明越容易, 反而真正贫困的学生苦于找不到关系和门路无法开出证明。因此, 针对这样的现象, 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严厉惩处违规行为, 杜绝虚假贫困证明, 只有如此, 才能确保之后的评定工作真实公正。同时在具体的评定过程中, 学校还必须根据学生在校消费的实际情况, 通过考察申请人日常的消费情况、衣着打扮等方面, 来进一步确认该生是否真正贫困。如清华大学就采取三步考察法:即首先在新生报到时, 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密切关注学生报到情况, 重点观察陪同报到的家长有多少, 一般来讲, 困难的学生多是一个人, 或只有一位家长陪同, 衣服穿得较为素气, 神色疲惫, 因为多是坐火车硬座来的;其次, 在新生录取之后, 根据他所提供的基本信息, 对其家庭是否在贫困地区进行排查, 如果是城市户口, 父母又都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就将其放在重点考察范围之外;最后, 通过校园一卡通调查学生每个月的实际消费情况, 从而对其是否贫困进行判定。我想这些办法都可以成为各个高校助学金评定的借鉴。

(二) 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加大监督力度, 对评定结果进行跟踪调查, 实施动态管理

班主任老师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对认定结果进行动态监督, 若发现有“不贫装贫”或用助学金请客吃饭的学生, 在事实确凿的情况下要加大处分力度, 如立即停止一切补助措施, 并取消各项评奖评优资格等, 以此来加大他们的冒险成本, 用公众的力量规范他们的行为。与此同时, 辅导员、班主任要应公布电话、QQ号、电子邮箱等, 接受学生们的举报, 对有异议的学生及时进行情况核实, 若情况属实, 要立即取消其评选资格。公示没有异议后上报认定结果。

(三)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道德教育、提高人格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抵御外来的种种诱惑, 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 帮助他们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的影响, 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友善礼让的优良传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端正不良动机, 培养诚信品质。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切实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才能从思想的源头杜绝虚假现象的发生。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各项行为表现, 如缴费、考勤、考试等各类详细情况。这将作为各项评奖、评优的依据, 不仅便于了解学生诚信情况, 而且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约束。

(四) 降低助学金资助金额, 增加奖助合一的奖助学金金额和名额

奖学金就是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从而带动全部学生积极学习, 你争我赶, 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目前高校贫困生不论学习优劣都可申请得到国家助学金, 而且数目不菲, 一些原本学习有点懈怠的贫困生就失去了学习动力, 得过且过, 不但不利于贫困生自身的进步, 更不利于带动整个学风校风的发展, 失去了助学金的激励作用。增设奖助合一的奖助学金, 可以让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成为重要的申请依据, 以激励贫困学生奋发图强。

最后, 我认为在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与时俱进, 将其充分融入到助学工作中去。贫困生在在校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尤其对于一些高职院校而言, 比例甚至能达到50%以上, 他们的心理问题应该受到极大的关注。助学金的评选不仅仅是一个评选过程, 也是加强对贫困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过程, 作为辅导员、班主任,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将评定过程变成教育学生宽容理解、奋进友爱的过程, 当然这是需要有变通的管理方法的, 需要我们的教育者用创新性思维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将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真正办成好事。

参考文献

[1]陈双梅.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大教育, 2009, (15) .

[2]姜旭萍.国家奖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前沿, 2009, (05) .

奖助学金评定 篇9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 高校贫困生数也明显增加。国家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高校贫困生, 不断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国家助学金从1500元/生/年提高到1000~3000元/生/年范围内确定, 分为2~3档;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金额也高达每生每年5000元, 确保所有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2]。贫困生认定作为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 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资助工作的效率, 也将影响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二)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量化认定标准。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是贫困生认定的关键。长期以来, 贫困生认定一直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标准。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认定方式是:根据生源地政府开出的贫困证明, 依据学生日常行为和表现, 结合家庭电话采访及实地考察等甄别手段, 再以学校当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为基准线, 对学生的贫困状况给出判断, 进行资助。纵观目前的认定方式, 总体是“定性多、定量少, 主观依据多、客观依据少”[3], 因为“对贫困生的认定缺乏明确的标准和量化指标……就造成在实际操作中认定标准的多样化, 甚至在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 认定标准也不能统一。”[3]所以, 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已成为困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题之一。

2.个别学生缺乏诚信意识。贫困生资助是国家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体现了教育的公益性[3]。由于社会诚信制度中缺少必要的自我约束和惩戒制度, 导致个别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在利益的驱动下, 通过开具假证明、弄虚作假等手段, 冒领国家资助金。一些真正需要资助金的贫困生由于自卑等个人原因放弃申请, 致使资助政策无法真正惠及到贫困生上。因此, 诚信缺失是贫困生认定工作陷入一定困境的又一原因[4]。

二、基于“三维一体”的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的构建

对学生贫困程度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 具有多层次、多指标的特点[5]。本文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本着全面、客观和系统的原则, 研究出从学生家庭经济量化、班级评议量化和辅导员评议量化三个维度来量化学生的贫困程度, 构建了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学生家庭经济量化主要从生源地、影响家庭经济情况的众多因素来量化, 班级评议量化和辅导员评议量化侧重于班内其他同学和辅导员对学生在校内经济支出和品德修养等方面表现的认可程度, 具体各项的量化指标与权值如表所示。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指标需要考虑到影响家庭经济的所有因素, 并系统分析各个因素对学生家庭经济的影响度, 根据不同影响程度, 赋予不同权值。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区域资源、家庭经济资源、家庭人力资源以及特殊性事件等方面, 区域经济主要考虑学生所在地是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以及村镇还是县市;家庭经济资源、家庭人力资源主要从二级指标家庭情况得到, 又将二级指标细分为:双亲情况、经济类型、父母身体状况、父母年龄状况、赡养 (外) 祖父母情况、家庭成员 (兄弟姐妹) 情况等7个三级指标, 每一个三级指标也需要进一步细分各个观测点, 如双亲情况细分为:双亲家庭、单亲家庭 (因父母离异-监护人为父亲) 、单亲家庭 (因父母离异-监护人为母亲) 、单亲家庭 (因父母离异-监护人为其他人) 、单亲家庭 (因一方亡故-监护人为父亲) 、单亲家庭 (因一方亡故-监护人为母亲) 、单亲家庭 (因一方亡故-监护人为其他人)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抚养费支付其他情况等8个不同的观测点, 而且根据不同观测点对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程度不同, 赋予了不同的权值。家庭特殊性事件的发生为附加加分项, 主要从自然灾害与危重病人两方面量化。

班级评议量化和辅导员评议量化主要考察贫困生在校期间, 相比于非贫困生, 物质资源的占有、使用、消费和社交情况以及衡量贫困生能否在学校学习生活中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和自立自强。主要侧重于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方面的表现, 以精神资源为主。物质资源主要考察贫困生每月消费开支情况, 具体包含:每月伙食开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价格总和是否≥6000元;是否拥有多件名牌服饰、中高档化妆品、其他高档奢侈品;是否经常上网、玩电脑游戏、聚餐、旅游、K歌等情况。精神资源主要考虑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 以便在资助时更加全面, 同时也能教育和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助学金。作为一名贫困生要充分利用助学金更好地完成学业, 同时也有力地避免了贫困生滋生对助学金的“等靠要”的消极心理和接收助学金是理所当然的错误心态。

三、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的实践

从2012年起, 我院就采用量化评定的方法来认定贫困生, 现已覆盖全院5个年级共近1300名学生。一年级新生入学报到时, 组织填写《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问卷》, 作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量化的主要依据, 而后在学校组织贫困生认定助学金评定时, 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和提交证件, 再组织班级评议和辅导员评议的量化工作, 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学生的贫困程度以及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综合表现, 使得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到全面、客观。

实践证明, 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避免了“假贫困生”的出现, 同时使得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生也得到认定和资助, 做到指向对象和收益对象的统一;获得资助的贫困生的自我管理以及对学生事务、学生管理的积极参与, 也让学生认识到助学金是学校对自己实施权利和义务的充分认可, 加强了学生的义务感, 充分营造了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心理环境, 为学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贫困生资助是扶贫、励志、助学的有效统一, 是体现我国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基于“三维一体”助学金量化评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使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公平, 使得有限的资助能真正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保证国家助学解困惠民政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晴, 叶芃.国外高校学生贷款资格审查的借鉴与启示[J].高校学生管理, 2009, (3) .

[2]于美亚.从“假贫困生”现象看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J].新课程研究, 2010, (4) .

[3]白华.从二元组合到三维一体——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家, 2012, (3) .

[4]孔庆磊, 安娟.某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 (2) .

奖助学金评定 篇10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高校,评定

当前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是摆在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自2007年起, 国家助学金在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费用开支方面一直发挥着主体作用。然而, 每年对于国家助学金的评定, 很多学校都存在自身的一些漏洞和不足, 对于庞大的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 如何将财政部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和精神贯彻落实下去, 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背景及流程

1.1 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背景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评选的对象、人数、资助标准、评选条件。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没有详细阐述各评定要素是如何确定的;没有详细说明各评定要素的主要考虑因素;没有具体说明各评定因素的权重如何;没有进行评定方案的评定者一致性信度检验。这些问题说明评定体系存在着很多漏洞。

1.2 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流程

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的, 评定工作的流程的规范至关重要 (如图1) , 这项包括了一系列具体详细环节的工作, 一个任何细小的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后评定的结果。

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过程并不是机械的认定过程, 需要一级评议小组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查、访谈、取证从而确定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 其中包含大量弹性和人性化的操作, 因此造成在最初的贫困生资格认定阶段存在认定模糊。

2 评定工作中现存的困境

在国家助学金制度中, 对于补助资金的来源、资助标准、申请条件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但是评选中涉及的认定贫困资格的要求较为模糊, 申请条件也没有定量的尺度, 缺乏实际操作性。整个认定过程公正、合理, 但是不够科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可行的调查方式

大部分院校在学生提交申请后, 通过民主评议小组调查收集参评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信息, 但是在时间短、取证公开的情况下, 实际情况往往存在很大偏差, 比如有为了获得助学金假扮贫困的学生;有虽然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但是生活作风简朴的学生;也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由于收到过社会捐助或者个人生活习惯的表像掩饰了实际的生活困难的情况。因为存在这类情况, 使高校只能借助生源地有关国家部门提供大学生家庭实际经济情况, 但贫困证明的失实并不能给助学金认定工作带来良性的辅助作用。

2.2 贫困生界定的标准模糊

国家助学金评选中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如何进行贫困生资格认定, 并对贫困程度作出界定。目前我院的认定标准为一般贫困生、贫困生和特困生三档。在受助名额有限的情况下, 大部分贫困程度相近的同学就很难区分档次。

2.3 基层评选过于“民主”

在最初的评审工作中, 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评审思路往往决定了评审是否公正有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 辅导员或班主任通常乐于采用“民主”的投票表决方式, 尽管民主票选较之其他评选方式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但是情感效应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选结果。这种票选方式使辅导员或班主任所承担的责任相对而言较小, 但是这种票选方式的弊端也最为突出:本应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承担的压力转化到了评议小组成员或者是班干部身上, 矛盾的转化容易将学生矛盾激化, 恶化同学之间的关系。情感效应也使得学生往往优先考虑把票投给与自己关系较好的相对贫困的学生。

2.4 公示期的投诉处理影响班级团结稳定

助学金评选结果公示期, 通常直接参与的参评相关部门或教师会遭致各种途径的异议或不满, 例如某同学不具备助学金评定资格, 或者对自己没有获得资助表示有失公允等等。由于匿名的方式居多, 通常调查取证都很困难, 一个集体中出现一个匿名投诉都会使集体内部的团结稳定受到影响, 严重的还会使得小团体迅速增加, 相互间矛盾升级, 班级气氛紧张。为缓解各种矛盾, 一般只能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相关诚信教育, 对提出疑义的学生进行家庭情况调查, 然后重新再进行一次评选。若是对再次评选结果仍然有异议的同学, 辅导员或班主任会进行沟通教育和心理疏导, 对某些同学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 但也会有同学仍然执拗不服, 开始对老师及周边同学产生抵触和厌恶情绪。

3 对策思考

(1) 建立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四位一体的认定机制。高校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机构, 通常被认为是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主体。但事实上, 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社会工程,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单纯教育机构, 不具备对生源地政府和社会的约束力。仅通过高校自身, 无法逐一核实贫困生家庭实际经济情况, 需要以生源地政府、社会为依托, 要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要建立经济困难生生源地认定过程中监督和追究责任机制, 明确整个环节中各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出台关于生源地贫困生认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细则;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和实施的力度, 生源地有关部门建立完善贫困家庭档案;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加大对制造虚假信息的惩罚与追究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及区域性信息网络资源, 有助于进行贫困学生信息的跟踪管理, 最终更好地进行贫困生资格认定。

(2) 将认定工作法定化, 建立统一的贫困生国家认定标准。应尽快制定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认定标准, 规范认定范围, 明确认定程序、认定标准和清晰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各大高校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时时有据可依, 从而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度和贫困生资助资金的使用效能。

(3) 提前进行贫困生资格认定。随录取通知书一起邮寄贫困生资格认定所需表格并附填报说明。新入校的大一新生就要尽早建立起家庭贫困生档案, 时间尽早才能避免高年级学生对新生对于助学金问题的负面影响, 新生由于缺乏“经验”报送的材料真实度较高, 辅导员、班主任也提早进入“调查”阶段, 通过学生日常的生活状况、生活细节来观察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循环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宣传助学金资助贫困生目的及弄虚作假情况的惩处力度。系部完成学生升级的工作交接后, 应再次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生档案整理, 以原有调查的情况为依据, 再次深入调查了解核实, 为国家助学金的评选做好准备。

奖助学金评定 篇11

【摘 要】: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已初步建立了以助、勤、贷、减为主要内容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其中根据《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高校在校家庭经济困难本专科生均可申请国家助学金。新形势下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国家助学金,建立一套科学化、可操作的国家助学金评定方法成为了完善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高等院校;国家助学金;量化评定

中国分类号:TU244.3

1、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学费制度改革的深化,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在高校中基本形成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资助体系。从 2007 年起国家新增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种资助方式,其中国家助学金的目的是帮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当前国家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困境

2.1材料层面:申请材料不真实

国家助学金申请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主要取决于学生家庭生源地的民政部门的工作负责程度以及认真细致程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有效地管理监督机制,而且地方民政部门开具家庭困难证明无需承担责任,造成了材料审查不严,缺乏准确性,甚至出现弄虚作假。

2.2评定层面:评定方式不完善

班级民主评定是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的关键环节,是评选公开公平的保证。但是由于评议方式缺乏量化指标,主观性极大,这就导致了每次民主评定过程前期,拉票现象严重,进而诱发班级不和谐关系。

2.3监督层面:使用监督不到位

当前对于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部分学生当大笔助学金发放后, 并没有将助学金用到实处,有的甚至将助学金用于购买奢侈品。

3、高校助学金的量化评定方法

以国家文件为依据,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实际设置操作性强的管理条例。目前国家资助类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界定出各类评选条件,各直接执行高校或者学院,可以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操作性比较强的评定办法,这样,参照标准将会具体化。本文以我国某著名高校量化综合测评法为例,做具体说明分析。

综合测评法是衡量学生一学年综合表现的重要标尺,其测评结果是助学金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综合测评法指标体系以学生学习成绩,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班级民主评议、学生参与活动情况(附加分)等方面,给予综合评定积分。

综合测评积分(百分制)公式:

助学金:

综合分数=家庭贫困程度分(30%)+学习成绩基本分(30%)+民主评议(40%)+附加分

①庭经济困难程度(百分制)

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于每年 9 月份由学院参照本校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分年级组织认定,主要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一般困难,为 80 分

家庭困难,为 90 分

家庭特殊困难,为 100 分。

积分说明:

a.依照《贫困生认定办法》把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分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和家庭经济不困难四个等级,对四个等级分别量分。

b.家庭经济不困难学生不参与助学金评选。

②成绩积分(百分制)

学习成绩基本分为该学期各科成绩按学分加权平均后所得分。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学习成绩基本分= Σ第i门课成绩*第 i 门课学时/Σ第i门课学时

积分说明:

a.学生成绩原始数据由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提供;

b.学生年级辅导员计算结果发至各年级。

③班级民主评议(百分制)

在班内公开发放问卷,对该生个人日常消费水平、学习表现、活动参与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班级民主评议积分主要反映学生参加消费水平、学习表现、活动参与情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由于同样存在指标虚化的特点,因此采用班级不参与评选的学生进行单项打分,由评审小组工作人员计算综合得分的方式进行。

计算公式为:

班级民主评议积分=Σ(某学生分数/ 总人数)

积分说明:

a.个人消费水平 30 分,其中日常饮食消费 10 分,有无购买高档手机、时装或化妆品等 10 分,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不相符的其他费行为(10 分);

b. 学习表现 20 分,其中学习态度认真明确 7 分,出勤是否良好 8 分,课堂表现及课后表现 5 分;

c. 活动参与情况 20 分,其中积极参与学校及学院的各项活动 10 分,参与公益活动情况 4 分,参与社会工作情况 6 分;

d.自身修养水平 30 分,其中主动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10 分,自律自强,要求上进 10

分,有无不良嗜好;寝室卫生良好 10 分。

④附加分积分

附加分积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和第二课堂获奖情况。

附加奖惩分计算方法为:

附加奖惩分等于下列分数累计所得:包括学生干部,获得荣誉,寝室卫生,出操情况,具体情况需要按照年纪,按照学院,按照专业仔细划分。例如:校、院学生会中担任主席、团委副书记、副主席者年终考核合格,奖励0.6分;受到省市级以上单位表彰的优秀个人、在省市及以上比赛等各类活动中获奖者、在院团委学生会干部学期考核达优秀者、都应该受到奖励分数,这需要具体学院具体分析。

4、助学金量化评定的作用

首先,助学金评定方法的量化,大大简化了评定程序,且评选指标富有弹性,不再拘泥于硬性指标。这使得评选方式更加灵活、公平、公正、透明,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解决了各学科可比性的難题,使各类、各级奖学金的设置更加合理,评选范围更广。以此种方法评定院、系级别资助类助学金学金,消除了按人头比率平均分配名额带来的弊端,使得一些优秀学生或者贫困生集中班级和专业不再因为名额的限制得不到相应的奖学金。在年度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会的评比中以此种方法为依据,能完全消除评定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使最终结果更具说服力。再次,从学风建设的角度而言,如果在贫困生入学教育中就加强该量化方法的学习,不但可以激发贫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贫困学生加强全面素质的锻炼,可以针对自身的特长及早制定学习和锻炼计划,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展望

高校资助类助学金评定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出色地完成这个工作,一个专业的工作机构不可或缺。因此,不止要有详细的量化评定方法,还应该建立专业化高校资助类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机构,实现资助认定工作向规范型、服务型、专业型的转化。机构应具体负责在校学生资助类奖助学金评定、贫困生的认定、勤工助学等工作,并对具体的评定工作,要细化、量化,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张 凯.国家助学金量化评定方法的初步探索.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2010.6

[2]杨钧期,徐丹.国家助学金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9.5

奖助学金评定 篇12

一、地方师范类院校的特殊情况

(一) 女生多, 比例大

师范院校女生比较多, 而且男女比例大, 一般能达到三比一。除了几个教育部直属的综合师范院校和国家重点师范院校男女比例相对小一些以外, 地方师范类院校因为文科占优势和主要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缘故, 女生更多一些, 甚至有的班级清一色全是女生。女生相对男生来说, 心思更敏感, 生活独立能力较差, 依赖性更强一点, 女生的工作更难做一些。一些女生因为身体也不太好, 很少勤工俭学或者课外打工, 对助学金的依赖更强。还有一些女生思想容易走死胡同, 不考虑班上其他同学的经济状况, 觉得助学金就应该自己拿, 不给就一直在辅导员、班主任那“磨”, 耽误评选时的工作进程。

(二) 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比较多, 而多数学校没有独立的奖学金

地方师范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一般地方师范院校都在本省招生, 生源来自周围地市县区。同时它们几乎都在中小城市, 又多以文科为主, 女生多。学生能选择的工作比较单一, 多数女生都是在外做家教或者干个服务业的兼职, 很难把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挣齐。而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因为科研较少, 很难校企结合有自己独立的经历来源, 所以也没有独立的奖学金奖励, 断了学生靠努力学习就可以多拿奖学金的路, 所以每年的助学金评选竞争就特别激烈。

二、地方师范类院校助学金评选中出现的问题

(一) 人人争抢助学金

助学金政策已经实行七年, 历年学生口耳相传, 就是偏僻的山区、农村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也大多知道这项政策。国家助学金一千元到三千元不等, 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比不小数目, 利在当头, 许多学生就打起了助学金的主意, 人人争当困难户。甚至有的家长“教育”孩子, “到学校要主动申请助学金”, 还有的私底下给辅导员、班主任打电话诉说困难。现在一个班级每年申请助学金的人数几乎达到一半, 而新生因为没有成绩、量化的限制, 加之同学老师对自己情况还不太了解, 申请的人数更多。改革开放三十年, 成就举世瞩目, 这么多困难户说不过去。

(二) 弄虚作假, 虚报家庭情况

这么多人申请助学金, 但是每年的助学金名额毕竟有限, 不可能申请的人都拿到, 所以一些申请者就弄虚作假, 夸大情况, 博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同情。现在困难三级证明人人能开, 有的地方甚至明码标价一个章多少钱。学校不可能到每个家庭都调查一遍, 基层地方政府的证明就是主要参考, 而地方作假就给学校的评选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一些学生为了拿到助学金, 夸大家庭困难, 父母有一般疾病的说成严重疾病, 几家养活老人的说成只有自己家赡养, 兄弟姐妹已经结婚或者工作的反说成子女众多, 人人上学需要花钱。弄虚作假, 助长了学校的不良风气, 破坏了班级团结。

(三) 相对困难难以划定, 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吃救济无上进之心

在各大学校, 的确有一部分学生特别困难, 对于这些诸如孤儿、单亲、父母没有劳动能力, 家庭有重大变故的学生拿助学金, 甚至是连续拿助学金, 学生们没有意见, 这些学生的情况学校也比较好掌握, 但是剩下大部分申请的学生其实家庭情况都差不多, 都是家在农村, 父母身体不好, 有兄弟姐妹需要上学。在差不多的情况下, 再划分出相对困难就比较难。一般学校会采取看学生的学习成绩、量化加分、日常表现和奖惩情况, 表现优异的优先考虑。但是往往也有极个别学生, 抠着文件上家庭困难的字眼, 不比成绩单说困难, 振振有词, 有高档手机说是亲戚资助, 穿的好说是为了自尊, 在老师那胡搅蛮缠, 甚至看不得别人拿助学金, 匿名举报同学, 搞得流言蜚语满天飞。而一些成绩中等的学生, 年年吃救济, 毫无上进之心, 成绩停步不前, 也不独立自主想办法挣生活费, 严重依赖于别人的同情, 一旦学校不再连续给他资助就哭天喊地, 说难听话不知感恩。

这些不良现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破坏了师生团结, 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三、解决地方师范院校助学金评定问题的对策商讨

在大多数人向钱看的商品经济时代, 学校已经不是纯洁无暇的象牙塔, 只靠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并不能让学生在助学金评选中实事求是, 简单的道德约束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我们必须加大制度建设, 加强监督, 增强学校实力, 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奖学金保障, 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弄虚作假的舞弊行为。

(一) 化大为小, 引导德育导师 (班主任) 参与班级管理

现在多数高校都实行德育导师 (班主任) 制, 一班配备一名德育导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 班主任一般是挂名的, 不参与班级管理, 管学生主要还是靠辅导员一人。高校辅导员少的要负责二百来人, 多的甚至达千余。这种情况下让辅导员了解到所有学生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年年的助学金评选时间紧、任务重, 只靠辅导员一人肯定会出纰漏。学校应该积极引导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 多到班上转转, 每周找两三个学生谈话, 了解学生思想、家庭情况, 将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做成表格, 作为助学金评选时的依据。

(二) 成立专门的评选小组, 严格评选过程

助学金评选工作不应该由一两个人说了算, 应该成立专门的评选小组, 严格评选过程。为了保证公平公正, 评选小组要由院系书记总负责, 成员由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和学生代表 (随机抽选) 共同组成。院系书记监督辅导员、班主任, 防止老师们以权谋私。学生将参评材料交到学校后, 由辅导员、班主任一起将学生的成绩、量化加分、奖惩情况做一综合排名, 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确定候选名单, 然后辅导员、班主任一起和班委、学生代表分别谈话, 进一步核实了解到的情况, 确定最终名单。

(三) 做好助学金评选后的监督工作

助学金的用途应该用在学费和基本生活费上, 而不是个人的奢侈消费。评选完要关注学生的后续行为, 对于那些拿着助学金大吃大喝, 买高档手机、电脑、衣服, 有高于普通学生生活标准的奢侈消费的, 一经发现应立即停发未发的助学金, 并通知家长, 返还已发的助学金, 取消以后的助学金评选。对于虚报材料, 弄虚作假的学生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取消一切奖助学金和各种优秀的评选, 停止考虑党关系的发展。

(四) 提升学校实力, 加快转型

多数地方师范院校以文科为主, 学科建设比较单一, 学校也没有相关的科研机构, 没有独立经营的企业, 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 加之又多不是重点高校, 政府拨款有限, 所以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 没有多余的钱来设立更多的奖学金资助学生。现在国家正在减少师范专业的招生人数, 今年年初河南省四所师范院校改名, 地方师范院校面临巨大挑战, 必须加快转型, 减少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文科专业, 多面向市场, 注重服务经济社会, 探讨校企结合的新途径、新路子, 要从完全依赖于政府逐渐转变为可以自主研发、自主经营的新型师范学校。国家每年招收的教师有限, 但师范学院培养的学生可不少, 若还是墨守成规, 清一色的培养语数外老师, 那将来让学校和老师们头疼的就不仅仅是年年的奖助学金评选了。

转型成成熟的大学不是件容易的事, 也不是两三年就能见成效的。对于一些师资力量薄弱, 政府又不太重视的中小型地方院校更是难上加难, 让他们拿出更多的奖学金名额来缓解助学金的激烈争夺也不容易。要想尽可能的在评选中做到公平公正, 还是要依赖于学校把工作做细, 尽可能的掌握到每个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还有一个折中的办法, 大学前两年完全看家庭贫困程度, 后两年可以划分贫困范围, 在范围内比较学生的综合测评 (学习成绩+量化加分) , 由高到低截取, 鼓励学生刻苦学习, 积极向上。这个方法是否值得一些院校推广, 优弊各有多大, 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要:国家助学金政策实行七年以来虽帮助广大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存在争抢激烈、弄虚作假、贫困生吃救济不思上进等不良现象, 而地方师范类院校因为女生多、贫困生多, 多数学校没有独立的奖学金等原因, 问题尤其特殊。对于助学金评定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学校的努力, 应该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 严格评选过程, 做好事后监督, 同时要加快转型, 注重服务经济社会, 探讨校企结合的新途径,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

关键词:地方师范类院校,国家助学金评定,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党振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6) :221—223.

[2]马小刚.高等院校在国家助学金评定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教育创新, 2011 (5) :164—165.

[3]罗筑华.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评定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3) :182—185.

上一篇:巧用古诗点亮语文课堂下一篇:方差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