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流程

2024-09-21

课堂流程(通用12篇)

课堂流程 篇1

“师讲易死, 生动才活”是我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点滴感悟。师讲易死是指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以教师讲述为主, 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 而非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方式, 其结果往往是死———教学日渐僵死, 学生日渐僵化。下面, 我就教学流程的强化来谈谈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课。

一、做足“备课功”

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 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 (是否有亮点) , 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做足工夫, 注重创新, 力求上出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教材的每个框题、标题下都有学问可钻研, 要善于组织材料, 精选事例, 巧用方法。若大家都认为某课题的内容不好讲, 而你却能讲出特点、新意, 那就是你的创新。

二、导入新课要精彩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文质兼美, 形式多样, 很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合学生学习。因此, 每堂新课开始前,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 讲述生动的小故事, 提出一个引起思维的现实问题, 阅读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美文等方法导入新课。这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 激发起他们求知的兴趣。当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三、情景设计合理巧妙

情境体验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 更应认定为一种教学思想、境界。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要求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通过师生间的协作讨论, 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解决问题, 以此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用影片、录像、漫画、新闻照片、图片、音乐等创设直观感受的情境;创设活动角色情境等有效方式。

教学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这些都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学实效的实现。

但在情景设计上很多教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将知识性的问题等同于情境;问题情境涉及的要素单一, 缺乏综合;情景设计不合理, 缺乏教育性;情境问题设问缺乏层次性……这些都会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堂上尽量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创造合理巧妙的情景使学生主动地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展现自己的个性。

四、善于运用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技能是指在课堂中出现超出自己备课预料之外的情况下, 能利用自身的深厚素养, 调整原先方案, 因势利导, 不露痕迹, 巧妙完成当节课的教学任务。

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往往来自于课前充分的预设。预设越是注重细节, 相关知识外延越是宽广, 教师的机智便能自然生成, 顺手拈来, 化平淡为精彩, 化静止为灵动。

如在教授初三《做负责任的公民》时, 讨论完问题后, 学生总结“每人都应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时一个学生怪声怪气地说:“美人! (一男生名) 就是美人!”顿时引来一阵哄堂大笑。我突然灵机一动问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美人’?这位同学所说的美人一定有深层含义, 我们谁能破解?”学生纷纷发言:“心灵美的人!”“质朴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及美好理想的人!”“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好!同学们对‘美人’理解得很深刻。有责任感的‘美人’更令人欣赏。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这样好的一个思路。”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

当前的问题:教师忽视对学生的观察, 不能及时就课堂中出现的学生群体或个体问题进行反馈, 错失引导或纠正的机会。

对策: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的基础是理解‘学’, 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 始终关注学生的变化, 并给予反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集体探讨以及个人的自我反思能够提高自己的及时点评技巧, 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化。

五、教学内容衔接自然流畅

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由多个分目标一步步逐步实现, 这必然要求教师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应由多个环节构成。环节与环节如何过渡, 正是一节课逻辑性的关键之处。因此, 要想上好一节课, 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 内容衔接要自然娴熟, 运用自如, 方法要灵活多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生硬, 拘谨做作, 拿腔拿调。

上好每节课是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精神落实到实处,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好体现。当然, 教无定法。我们只有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注重学生的主观意识,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推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

课堂流程 篇2

上课以前 热身运动(上课之前10分钟完成):

1、选举值日班长。在学生等待上课的时间,选举值日班长。本次课的值日班长是下次课课前演讲的同学。每次课选不同的学生当班长,采取轮流制。最好是选成绩优异或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当值日班长。

2、课前演讲。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做三分钟的课前演讲。要求学生回家后认真准备,最好是先写演讲稿。演讲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感想、奇闻异事、生活中小事、感受等。

3、背古诗或成语接龙。组织学生一起背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两首古诗。

第一节课 温故知新(20分钟以内完成):评讲上个单元作文。可以配合课堂风云榜使用。

妙笔作文讲评流程:

1、上一个单元优秀作文数量。

2、是否用了上一个单元的方法。

3、作文的不足和主要问题在哪里。

4、请学生读老师的下水同步作文或读优美范文。

5、优秀学生作文讲评。

6、组织学员写单元感悟。

第二节课 授人以渔(60分钟):按照妙笔作文版块,讲授新课,讲解本单元内容。必须保证教案内容模块形式完整。

妙笔作文新课流程:

1、游戏频道:游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遵循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原则。

2、魔法教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畅所欲言的表达。

3、单元导引:导入单元主题。

4、探踪觅径:本单元写作到底是写什么?

5、佳作共赏:解析一篇范文,总结范文用得好的方法。

6、点石成金:写好同类作文的方法。

7、妙妙演播厅:方法的讲解可以运用情景教学中去,不是枯燥的知识点的讲解。而是把知识点穿插到故事或情景剧表演中去讲解,让学生表演或老师自己表演。

8、妙词一箩筐:积累与本单元作文相关的好词。

9、文思泉涌:在下课之前布置作文题目。可布置多个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第三节课 妙笔生花(30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30分钟之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学生在写作文的同时,老师填好课堂风云榜,争取下课前十分钟张贴在教室外醒目处,让家长能在等待孩子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和老师的教学成果。

主讲人:黄丽丽

编童话故事、听音乐写作文、听相声写作文等,为后期的妙笔阶梯作文的学习夯实基础。

各个部分的注意事项: 一

游戏小点心(5分钟)

课前游戏,让孩子们放松心情,消除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遵循两个原则: 1.趣味性为主。符合低年级学员的好玩的心理。

2.知识性为辅。在趣味性中增加知识性,对基础知识的简单学习及复习回顾。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一举两得。

妙文诵读(20分钟)

内容:古典诗词中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论语》、《弟子规》等经典国文中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主题。

目的:1.让学生通过读、背、默写古诗,增加识字量,为阅读和写作扫清障碍。

2.积累古典诗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优美的诗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3.用最精粹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

方法:以读为主,视频朗读、老师范读、动作配合表演古诗朗读、音乐歌唱古诗欣赏等形式。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低年级孩子容易接受的言语及方式来讲解古诗大意。让学生当堂抄写,时间充裕可以让孩子当堂背诵。

魔法教室(25分钟)

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能说、会说。演讲训练,让学生能讲、能演。标点符号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标点。成语故事动画片,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成语。

妙语话筒(35分钟)本部分内容主要为看图说话、看动画讲故事等等。符合家长需求和学校考试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求看图说话)。训练学生的口语为主。教学方式以多启发,多鼓励,欣赏学生的童言童语。教学思路不可太单一,可提供

一、两种思路供学生参考。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新的思路。多让学生说,让学生到台前来说,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在此部分中角色扮演式的情景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妙笔生花(30分钟)一、二年级的作文严格意义上是写话不是写作。在此部分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能运用所积累的词语。之前所学习的标点符号等、词语的积累等等,在学生的写话中可以检查学习效果。字数一般在100——200字。

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语言要口语化,通俗易懂,书面语少有,要贴近低年级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二 重视朗读,培养语感。但是不可单调单一,否则易使学生厌烦乏味。朗读要以多种形式朗读。

三 多样化的课堂。充分利用PPT,将动态图片,FLASH动画,音乐视频,儿歌童谣等等展现在课堂上,使课堂丰富多彩,增强趣味性,贴近学生的心态,学习的兴趣爱好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推荐网站:第一课件网,小学课堂网,六一FLASH 四 举例教学中例子要富有趣味性,学生易理解易接受。

五 做笔记时要强调学生写字的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做起。

课堂流程 篇3

1 新授课

根据课堂呈现形式,又分为四种子课型。

1.1自研课。自研课的主要形式是学生预习,其核心是独立学习。课前,教师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理的研究和对教材的分析,认真设计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自主研读教材。主要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疑难反馈——问题汇总——总结反思。通过自研课,师生应明确学习者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哪些问题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

1.2展示课。展示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通过合作探究达成学习目标。主要流程有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当堂检测——总结反思。这是高效课堂的主体课型,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在这种课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1.3反馈课。这种课型的核心是“反馈”,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示课上生成的新问题或学生的新发现设计的一种课型,目的在于把一个个问题落实。基本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自我反馈——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1.4综合课。就是在一节课内呈现“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具体流程是明确目标——自主研读(主要是学生独立学习)——展示交流(包括“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当堂检测——学习反思。

当然,这四种子课型也可进行有机组合,以体现课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种组合的主要依据是学习项目(课题)的具体情况(如学习内容的容量大小、难易程度以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等)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包括学生学习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与学习情感等因素。

2 训练课

也称“习题课”,强调“做中学”,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促进学生落实知识学习,提升智慧能力,侧重点在于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其基本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练——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根据训练目的不同,训练课可以分为“精做训练课”和“速做训练课”。精做训练的目标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规范。一般两节课连排,第一节课学生自主训练,教师做好学情调查,发现典型错误,下课前5分钟通过小组交流找出典型错误和存在的问题,课间板书所有的错误。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课堂必须是“安全”(宽容和悦纳)的,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认知差错,板书错误后不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嘲笑和讥讽。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展示解决这些问题,提炼方法和规律。速做训练,目标是训练速度,难点是训练量的预设。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完成训练任务为准,其他学生虽然不能全部完成,但要弄清楚不能完成的原因在哪里,是知识的缺漏,还是熟练程度不够。课间由学生板书做错的问题和因知识缺漏不能完成的任务,第二节课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这些问题。

训练课强调课前由师生共同精心选择训练题,训练量要适当;课中要求教師及时做好学习组织的培训,顺势做好探究方式的引导,穿插做好学习方法的点拨,认真做好学习情况的调查。一般说来,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

3 复习课

传统的复习课,往往是老师为学生归纳知识要点,提炼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理解、记忆、再现这些规律,特别强调“记中学”,属于“机械学习”。这种“记中学”看似快捷、效率高,但实际上加大了学生记忆的容量,而且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记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学生忘记的也越来越多。“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更重视让学生“做中学”和“悟中学”,即让学生经历运用、解释、推理、操作、拓展等过程,经历体验、反思、选择、定向、创造等活动,以获取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操作上,复习课按照“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探寻规律——能力拓展——达标检测——总结反思”几个步骤进行。课堂一般从问题(项目)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反对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体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树”——自我认知体系和心智模式;学生自主归纳、探寻规律,哪怕是不完整或有明显的缺陷,但只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都是很有意义的。在复习课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学主要是引起注意与预期、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等,通过指导和引导、点拨和追问,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4 评讲课

在试卷评讲课中,学情调查和问题汇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批阅学生试卷不仅仅是评判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试卷了解学生知识落实情况、能力层次和学习状况,并将问题一一归类分析,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主要流程是明确目标——呈现问题——错因分析——变式训练——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评讲一份试卷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上下勾连,选点突破”的方法,针对试卷突出的考点和学生掌握考点的基本状况选择几个点,重点突破这几个点,下一套试卷再重点突破另外几个点。这样做就能避免蜻蜓点水、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又能帮助学生不断建构知识体系。根据巴莱多的“二八定律”,我们可以这样预设:试卷中,80%的学生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不再让学生讨论和展示,否则就会阻碍学生发展;20%的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因为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任务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那么,较多学生能够完成而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则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展示和探究,自主探寻规律,做到触类旁通;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80%的学习任务。

上述四种课型的基本流程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体验、总结和反思。体验,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总结,让学生将公共知识个人化,个人知识系统化;反思,让学生通过自省将知识内化为智慧。学习是不可以被替代的,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做到身动、心动、神动,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快乐。

当然,任何流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个项目(课题)是需要一课时来完成的,那就要在一课时内整体呈现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即上述综合课型;如果项目(课题)是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自研课单设一节课,展示与反馈为一节课;也可以自研与展示为一节课,反馈单设一节课;如果项目(课题)需要三个课时,一般为自研课、展示课、反馈课,但也有自研课作为两个课时呈现,展示和反馈作为一课时呈现,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调整预习、展示、反馈的不同组合,时间分配也可以灵活处理。

总之,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情和教师自身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科学组合,就能打造灵动的课堂,就能均衡配置课堂的学科深度和教育广度,阳光、欢笑和成长的喜悦就能洒遍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等特性也就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参考文献

[1]《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有效教学》,崔永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4]《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张海晨、李炳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初探 篇4

环节一:自制导学案

为了创设高效课堂, 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导学案的制作中, 要有层次性, 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注重设计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导学案中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设疑,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环节二:预习

物理课堂要想真正高效,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 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 努力提高“导”的艺术, 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环节三:展示交流

第一步:情境导入。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质上是一种背景设置或情景铺垫, 是一种为思维与情感的激发所作的准备, 目的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只有当情境导入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相连并相互作用时, 才能将所要观察的现象、探索的规律、验证的结论牢牢拴在原有认知结构的链条上, 才能转化为知识的能力。

第二步:展示学习目标、重难点。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抓住学习重点。

第三步:导学研讨, 展示质疑。

第一,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 如果采用预习一节课, 展示一节课, 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因为在预习中, 会的内容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而研讨内容又不能深入, 导致有一半的时间浪费掉。第二, 物理课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训练学生的思维, 就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提出问题。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 将“问题解决”“想想议议”“做一做”等作为重点, 让学生着重研讨, 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步:学生总结。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每节课都把重点知识、重要方法重现一遍, 可使学生牢记重点, 掌握方法, 获得开启物理之门的钥匙。

环节四:检测

检测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意义的学习活动, 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测试的基本途径, 因而设计有效的检测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设计检测题时注意以下几点:设计题目应贴近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 设计贴近生活的题目, 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有趣味性的题目, 能使学生在做题产生浓厚兴趣;设计对比性的题目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题目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设计有坡度的题目。因学生能力有强弱, 因此在设计检测题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

高效课堂模式操作流程 篇5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实施课程改革,课程要求开足开全,导致各科课时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少了,教师晚自习和双休日不能进班辅导,如果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老师讲的累学生台下睡,用新教材上老课程”,教学任务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为此我们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可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运用“导学究测”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四环”分别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大致操作如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此环节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前时间,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课本的预习,并基本完成学案导学内容,带着问题进课堂;第二阶段是课堂学习时间,学生继续完成预习课中的遗留问题,或检查巩固预习成果,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做好知识储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教师要展示学习目标,适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思路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从教学目的上看,此环节的设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实践

中猎取、掌握知识,理解、运用知识。预习指导语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既要明确自学目标与任务、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思路和方法。如:用多长时间,学习哪一部分内容,用什么学习方法,完成什么学习任务等。

此环节课堂上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导学提示部分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做好第二次备课,根据巡查情况对成果交流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估计和预设。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要根据学生性别、成绩、特长、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建立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便于展开“兵教兵”。还要注意各学习小组的总体结构和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与评价。

我们把这样的小组称为“自主管理与学习小组”,从班级管理到课堂学习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小组。不但便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合作学习,而且还便于教师的分层教学、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面对的不再只是教

师,而更多的是面对同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变传统的师生单边活动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边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其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合作探究就是协作学习,其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布鲁纳也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合作探究是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

此环节一般为10分钟左右。第三环节:成果交流

在上一环节中组内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或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探究的过程和收获。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点睛”的作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分析透彻,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行为。“成果交流”的实质是教学互动。教学活动是在师生、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是教与学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同伴之间的交往是信息灵感的最大源泉,是一种群体资源的个体化分享。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重建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此环节一般为20分钟左右,教师对学习小组要及时地激励评价。第四环节:巩固提升

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学生个体与文本的互动,到合作探究环节的组内交流学习,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组际全面的交流互动;从指导自学环节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到合作探究环节的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再到成果交流环节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基本能达到学习目标,但需要一个系统地巩固和强化,需要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需要一个由一般到规律的归纳,需要一个由文本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在此环节进行之前,教师应根据前面的几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度有一个总体把握。然后结合预设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本环节教学。如可进行以下操作:

——回顾整理、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强化了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再次的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化。也可适当设计相关的拓展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根据文本内容与思想教育的整合点,恰当设计拓展内容,将知识与生活,与社会,与情感相联系起来,使源于生活的文本再次回归到生活之中,促成学生的知识提升与情感升华。

初中语文课堂三点一线高效流程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流程;关键问题;学生主体

在新课改精神的感召下,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并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初中语文课堂提出了三点一线高效流程方案,现陈述于此,与大家讨论、交流。

一、深入挖掘教材,掌握基本技能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涵盖面比较广,不同体裁的文本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也必然不一而同。比如:针对诗歌学习,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从音韵、意境、情感等角度和元素来品读和感悟,而教学小说,就要让大家把握好三要素,并以此为基准深刻剖析人物的性格,从而分析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要能对症下药,运用自如。

二、还原学习主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辅助者和参与者。探究是深入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究,我们就得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发难、敢于表达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这样才能通过交流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能把握时机,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和探究,如此不仅可以发扬民主教学精神,还能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三、巧妙设问启发,吸引参与互动

如果没有学生互动,老师讲得再热闹也不是高效课堂。因此,语文课堂上我们也不能一味地牵着学生探索学习,就和爬岩一样,我们要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阶梯,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提升。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就要紧抓文章中心思想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牵引学生探究:“今天”和往日的情形不大相同,请联系文本阐述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这些不同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和探究讨论总结出答案: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如此针对小说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方便围绕小说的叙事艺术和故事情节来展开讲解,体现了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的原则,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设置有效评价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以此来牵引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形成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定乾.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2(1).

[2]谷岚.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度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学案教学的课堂实际操作流程 篇7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通过口述学案、投影或板书, 让学生看。明确学习目标, 进行目标定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明白本节课学什么, 怎么学, 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

二、预习检查 (约3分钟)

采用教师检查 (抽查) 、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预习展示、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 并进行评价, 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等。

三、学案引领, 自主学习 (约 5分钟)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结合学习指导, 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 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 用多长时间, 应达到什么要求, 届时如何自练等。

四、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约 10 分钟)

1.组内交流。学生自学后,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提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组长具体组织, 通过讨论交流, 实现“兵教兵”, 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2.同学们讲解展示完后, 针对展示情况, 教师、学生作及时点评, 或进行反问, 追问、质疑及补充, 深层次探究问题。展示过程中, 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 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师随机备课。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梳理全班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归纳出普遍性的问题, 对学生自学后交流的信息进行整合, 明确精讲点拨的内容随机备课。通过合作交流, 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五、启发引导, 精讲点拨 (约10分钟)

对学生还存在哪些普遍问题、典型问题、倾向性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找错误, 分析错因, 通过评价讨论, 寻求正确答案, 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归纳, 上升为规律与原理, 指导学生运用。通过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回扣目标, 知识构建 (约5 分钟)

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是否学会, 并反思自己的自学能力有哪些长进。通过总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把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进一步构建知识网络;回顾自己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 纳入已有的能力体系。对自己的自学过程进行反思, 体会自学成功的愉悦, 增强自学的信心和能力。

七、达标检测 (约10 分钟)

通过习题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 内化为操作能力。为了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练习完成后, 及时检查, 反馈矫正,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力图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当堂训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其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统一起来, 发挥教与学的最大效果。

摘要:课程改革, 犹如一声春雷滚过,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 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 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流程 篇8

一、激情导入, 创设氛围

我认为, 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导入是必不可少的, 好的导语能深深的吸引学生注意力, 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 那样就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调节课的内容作充分的感情铺垫, 它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步骤, 它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导语的设计不能离开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无论设计何种类型的导语, 都要针对教学目标, 都要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例如我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时, 导语是这样设计的:“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往事越千年, 每当吟诵起这流传千年而不衰的诗句, 便会想起荆轲刺秦王那慷慨而悲壮的一幕, 然而随着图穷匕现的一刹那, 荆轲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悲壮却又遗憾的感慨了。而另一位小国之臣, 在秦王寻衅的情势下出使秦国, 毫不畏惧, 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 最终理直气壮的折服秦王, 不辱使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唐雎不辱使命》。

二、结合背景, 理解主题

在九年级课本中, 有些课文必须结合背景及作者本人, 学生才能理解课文内容。背景资料的介绍, 有助于学生很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否则, 如果没有这些背景资料的介绍, 学生学习课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根本不知所云。

三、展示目标, 提出要求

新课标上课前必须板书教学目标,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避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目标的提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 比如能够利用多媒体的教室, 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而很多不需要利用多媒体的课堂, 就可以通过口述的方式让学生明白。

目标的确定一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学科性。二是要有具体性。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太含糊笼统, 应力求明确具体才能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四、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通过自读课文, 如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自己分段, 归纳段意和中心, 自己总结写作方法等等, 自己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在导入课文之后, 一定是让学生对课文的阅读, 对课文的阅读, 形式是多样的, 可以是教师的范读, 学生的范读, 也可以是听课文的录音, 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读, 最终一定不能少了学生的自读, 大声诵读或是默读, 我总认为其他任何形式的读, 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读,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 总是带有一定的问题, 这便是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例如在学习《故乡》一课时, 引用背景引入学生对课文的自读, 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三个问题:

1. 用一段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用一个字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3. 理清小说的思路, 划分层次。

五、重点探究, 研读赏析

在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引入对文章重点语段的品读探究, 既是品读探究, 就一定要在学生对语段的品读的基础上完成, 这个过程中, 可以设计几个有关的问题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语段的研读。例如《我的叔叔于勒》, 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理清文章思路: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之后, 我们引入对小说的重点语段的品读和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一部分的品读, 充分领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菲利普夫妇的虚荣、自私、贪婪、势利、绝情, 心中只有金钱, 毫无亲情、甚至没有人性可言。

六、语言品味, 学习鉴赏

语文教学实际上主要是语言的教学, 在教学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中的语言赏析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体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品味时, 应当有适当的教师引路, 例如在教学议论文《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时, 首先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的语言尖锐犀利, 富于战斗性, 带有嘲讽意味。教师适当引路, 文章开头, “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 充满着嘲讽意味。“总”, 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 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 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 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紧抓关键词, 通过对关键词的仔细揣摩来理解、领悟鲁迅语言的特点和这些词语所蕴涵的强烈的讽刺意味。

七、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课本仅仅是个例子, 我们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例子的同时, 更要要适当地做好课本的延伸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视野。拓展延伸要以文本为依据, 我们要避免脱离文本、离开语言教学的盲目的、毫无选择的为延伸而延伸的教学行为, 衔接或与文章的主题有关, 或与文章的写法相似。例如我们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后, 拓展让学生介绍历史上“士”这个阶层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以了解“士”的历史时代和特点, 同样我们还让学生介绍了历史上像唐雎一样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的著名人物, 还找来课外阅读材料《毛遂自荐》供学生阅读。

课堂流程 篇9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旧知追忆,复习铺垫

1.为突破重难点设计必要的复习铺垫,以旧迎新。

2.与情境创设相结合,或置于情境创设后出示,根据课型灵活把握。

二、情境创设,激趣引入

1.精彩的情境创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围绕教学内容,要实在、有效,不求新、奇、怪。形式以做游戏、讲故事、师生谈话、教材题例等为主,切忌生搬硬套,为吸引人的眼球而作秀。

2.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交流沟通,激发学趣。

3.根据课型可出示教学目标。

三、新知探究,合作交流

1.教师活动:启发引导,组织活动。

设疑激趣———猜测联想———实验操作———验证归纳———反馈应用

树立信心———开拓思维———合作探究———创建平台———了解学情

2.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培养能力。(1)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知识和方法的掌握;(2)动手(动笔)、动脑、动口。(操作、思维、表述能力)。

3.发挥激励效应,及时反馈学情,激励方式应多样化。

4.此环节教师要吃透教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四、知识反馈,点拨巩固

1.重视双基训练,体现三度(密度、广度、深度),可根据授课内容分节出示,也可集中出示。

2.提倡分层巩固。优生:独立完成;中生:合作完成;差生:个别辅导或集中辅导。

3.搜集整理课外资料,不可局限于课本知识。

五、拓展延伸,画龙点睛

1.创建平台,展示学生才能,激发、挖掘潜能。

2.体现知识体系的延伸、拓展。

3.拓展延伸不是设置偏题、怪题、难题,而是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思维的拓展。

六、感悟收获,反馈小结

1.知识学习、方法掌握的感悟。

2.学生质疑解答。

3.体验学习的乐趣,品味成功的愉悦。

七、作业设计,课外实践

1.题型设计要丰富,具有坡度。

2.适度设置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探究性的课外作业。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好几点:

1.坚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首先,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无论是自学、分组讨论、当场训练总有学生个体主动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其次,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的呈现,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不能是单纯预设的,而是课堂生成的,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2.文本使用要灵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构建。

3.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运用活动经历数学、体验数学,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数学意识,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课堂流程 篇10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行讲授法的运用

运用讲授的方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自己为主导,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使用讲授法,需要吊起学生的胃口,给学生提出一定能够激发其思考的问题,然后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学生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加入游戏教育的模式,先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知识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夯实对知识的认识.利用游戏使学生把精力放在课堂之中.例如,在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游戏.教师拿来一个圣诞树,上面有平安果,但是每一个苹果上都有不同的数字.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自己可以去树上摘取苹果,然后按照苹果上的数字任意组合,只有组合成为正确的加减法,才算赢得了比赛,赢得比赛的同学能够获得圣诞礼物,否则只能徒手而归.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而且还能吸引学生进行更多主动性的思考,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发挥,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

教师要构建起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交流,让课堂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教师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感受,并且学生不能过于拘谨,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对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面带微笑,给学生一种亲切、亲和感,由此更加愿意主动地去接近教师,亲近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客观准确,如此便能够减少以往“差生”等等的称呼,也减少以往斥责情况的出现,让学生可以正常地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交流[1].

其次,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形式,这样就改变以往教育满堂灌、死板枯燥的问题.在一些地区中,若是条件允许,教师可以使用电子图书或者电子白板等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若是使用电子白板,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长方体”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自己手中的电子笔,制作一下长方体,另外利用电子笔更可以对已有的长方体进行折叠,让学生在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就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数学课程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有学习方面的成就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从教学的本质上讲,学生使用电子笔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解,向学生展示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通过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收获进行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样对于教师建立起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后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让课堂教学更有价值[2].

最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建立.在小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课后练习更加丰富,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长方体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在网络上查找学习资料,然后和其他同学一块交流学习,改变以往数学课堂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模式[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了解,以便于因材施教.在讲授和不讲授之间做好平衡,适当地保留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带给自己的乐趣,接受教师更多的指导.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那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模式进行分析,并且对于教师讲授法的运用进行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流程,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彬杰.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4,11(6):58.

[2]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22(1):186.

低年级聋生数学课堂流程探究 篇11

关键词: 低年级 聋生 数学教学 教学流程

著名教育学家巴特尔曾说:“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老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每一位拥有博爱、奉献精神的教师都能胜任特教工作。作为一线特教教师,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语言转化能力,即把课本语言转化为聋生所能习得的课堂语言的能力。其次是具备对知识的转移能力,即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能力;转移指的是在聋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类似题型的反复练习,并非更深层次的知识挖掘。最后,教师则要具备基本的课堂管理能力,良好的课堂常规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保障。

聋校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身心发展与普通孩子截然不同的特殊儿童—他们不能听、不会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中,因而需要更多的关注、理解与呵护。在聋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课堂教学是最基础又最重要的一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聋生易懂的教学流程增强学习效果呢?下面我就亲身经历和学习体会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常规练习

常规练习是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习惯影响行为,行为反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为了把学生的课前无意注意转移到课堂上,我们可以先采取点名方式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接下来可以进行每日一练的看口说词环节(三四个词语为宜),词语要与本节所学内容相关。看口说词能力各班学生不同,提问时可让优生先回答,以起提示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呼吸、构音障碍,随时随地地把康教结合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二、导入

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有开门见山形式的导入,问题形式的导入,复习旧知形式的导入,图片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情景导入的目的是为新课做铺垫,这样做减少了突兀感,让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然衔接。课堂导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多以复习旧知为主,这样做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再现,又为新内容学习做了知识积累。

三、新授

聋生由于听力的缺失导致语言功能丧失,而语言功能又影响思维能力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聋生其他感官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通过近几年反思、琢磨及同事间的思维碰撞,我认为低年级教学教学应多以引导、观察、探究为主,外加多媒体、白板、教具、实物辅助如小棒、彩笔等,目的是通过视觉刺激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要求我们运用通俗易懂浅显的语言引导。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刻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思考,多提出问题,多用完整的句子表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新授过程中更要体现个别化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给予相对多的关注。尤其注意的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问题及行为习惯,如坐姿、乱涂乱画、书写潦草、语速问题、不尊重别的同学等,这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对教师教育管理能力的基本要求。

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练习方式要多样化,切忌沿用单调练习模式,可以个体独立完成,同桌合作,也可以组内合作、组间互查互评。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外加适当的代币奖励,这样既可以优势互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分层次练习,对于同一类型题目优等生可以适当提升难度,增加拓展、开发思维练习;要求中等生通过练习题的巩固争取把本节课所学吃透、彻底消化;差等生一节课习得的知识量可能是优生的三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个别辅导或让优等生课下结对帮扶,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制订每天的常规学习计划,每一个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能接受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小结

小结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知识点回忆、习题检测、学生总结等。为了锻炼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本节课所学。如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针对低年级聋生特点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进步了!”“你表现得真好。”因为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次温柔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都可能是对学生莫大的肯定与鼓励。

六、作业

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在作业数量及难度上侧重点要明确。此外,还要安排好优生对“差生”的辅导工作。让优生在帮扶过程中既体验到自我成就感,又是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强化巩固,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措施,屡试不爽。

七、课后反思

这一过程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必经之路。如果不反思,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没有发现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意味着失去进步空间,最终只能导致自己停滞不前,更实现不了向更高层次教学水平的跃进。这里我要重点强调教学预案的制定及课堂环节之间的语言衔接,很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不能自如地处理,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不能用紧凑语言自然衔接,让整堂课各个环节的相继出现变得呆板、生硬、突兀,这就要求我们课前多下工夫,备好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课堂把握游刃有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堂流程 篇12

业务流程再造 (BPR) 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MIT教授迈克尔·哈默 (Michael Hammer) 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 (James Champy) 首先提出的, 是一种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流程, 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的工作设计模式。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面向顾客满意度的业务流程, 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 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

二、民办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流程现状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也是其行业竞争优势的必要体现。而医学院校学生对其所学知识及其操作规范的正确认识尤为重要, 目前民办医学院校的课堂教学基本处于粗放管理状态, 跟一般民办高校并无差别。

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而非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以其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自我发展为中心, 这往往将教学氛围变得僵化无生气, 师生互动极不活跃, 最终也不利于知识的传授。

无效教学环境的形成。目前我校多数授课教师均已使用多媒体授课, 由于多媒体教室本身要求只有投影仪亮灯, 这势必给学生造成昏昏欲睡的环境, 如果教师授课再毫无生气, 很容易形成无效的教学氛围, 影响授课质量。

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通过督导听课, 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的新课导入形式基本上为对上一节课的复习提问, 已经陷入一种固态化的模式, 而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也基本是照课本读, 并不能起到知识传递的目的。另外, 现有的教学条例规定教师授课必须以课本为主, 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不能起到任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作用, 也就无从谈起知识的掌握了。

忽视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功能。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流程的重要一环, 不仅起着帮助教师提高授课质量的目的, 也与学生的知识掌握息息相关, 而目前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于期中期末对教师的考评性, 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和问题的及时反馈, 反馈时间的滞后致使现存的问题只能在下一学期解决或者不了了之。

总体而言, 民办高校现有的教学流程仍有可改造的地方, 从而提高授课质量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三、民办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

首先, 应以学习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为衡量标准。简单讲, 效率就是掌握所学知识需用的时间, 而效益则是同等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的多少, 二者可以称为学习的有效性。只有以学习的有效性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衡量的标准, 才能发现教学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其次, 应以课堂互动环境的有效营造为依托。课堂教学自身是一个知识传输的过程, 只有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 知识传授才能有效忘, 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 以及表现形式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互动环境的目的, 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效传输。

再次, 应以学生的行为塑造为导向。医学人才重在实践操作, 在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后, 将之在操作中规范实现才是目的, 这就要求学生多在实验课中动手操作, 从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形成专业素养。

最后, 应以学生的思维引导为主线。医学人才的培养应以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作为培养重点, 能够融汇贯通所学各科知识。这就需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由任课教师对其思维进行初步的训练, 也只有在培养学生医学思维形成的基础上,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对民办医学院校现行教学流程存在问题的剖析, 提出了课堂教学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课堂教学,现状,流程,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戴四新, 陈绍敏.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流程管理探讨[J].职业时空, 2009 (03) .

[2]祝永波.浅谈医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8) .

[3]陈少元.高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原则[J].学理论, 2010 (28) .

上一篇:组织分配下一篇:录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