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共10篇)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1
随着国际医学以及卫生医疗合作的日益加强, 在临床, 科研, 教学及医疗服务中, 医学英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员所使用。作为科技翻译的一个分支, 医学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医学英语术语多, 词汇量大, 句子冗长而且结构复杂, 因此, 在医学英语的翻译过程中, 除了必要的语言基础和医学专业知识以外, 深厚的翻译理论基础与扎实的翻译技巧, 也能使译者的译文在内容上准确, 在语言表达上规范。
1 功能对等理论
从语义到语体, 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信息【1】, 这是奈达 (Nida) 翻译理论的核心———功能对等理论。它从读者接受角度出发, 强调翻译的宗旨就是让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同时, 奈达提出了翻译的四个标准:第一, 传递信息;第二, 表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第三, 语言流畅自然, 符合译入语的规范和惯例;第四, 读者反应类似。而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它的目的就是使交际各方能互相沟通, 起到再现原语信息的作用。
2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翻译及其策略
专业性、客观性、精确性【2】是科技翻译的一个公认标准。作为科技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一准则在医学翻译中同样适用。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将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进行医学翻译实践。
归化与异化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 anslation)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技巧。归化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 采取译语读者所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 来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 模仿作者所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 来传达原文的内容【3】。翻译时如果要使译文通顺, 势必会省去一些差异, 如果要保留原文与译文的差异, 那译文的不通顺也就在所难免了。
3 根据医学英语的特征采取具体翻译手段
为了正确采取翻译策略和技巧, 必须了解医学英语的特征, 这是进行医学英语翻译的基础。只有了解其特点, 才可以采取恰如其分的手段。
3.1 归化翻译手段根据医学英语的特征在下列条件下使用。
A.翻译源于拉丁语或希腊语的词根、前缀和后缀构成的医学词汇时, 要采用归化手段。例如:词根gastr (o) -源于拉丁语, 意为“胃”, 可与不同的前缀或后缀相结合, 构成不同的医学术语。如:Gastritis胃炎 (希腊语后缀-itis=inflammation炎症) , Gastropathy胃病 (希腊语后缀-opathy=diseas e病)
B.翻译两栖词汇要采用归化手段。在英语中, 某些普通词汇用作医学术语时具有特定的含义, 甚至同一个常用词在不同的专业中代表不同的概念。例如:In such cases, heart murmur is often present.murmur在此句中应译为“杂音”, 而不能译为“地沉声”。因此, 此句译文为“这类病例常伴有心脏杂音”。
C.翻译长句、难句时, 要采用归化手段。医学英语文献中常出现包含许多附加成分的简单句和有许多从句的复合句。翻译过程中, 首先, 要通过分析原文的语法结构, 弄清各个句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以充分理解原文内容。其次, 要通晓英、汉两种语言的词序。在翻译时, 当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等不能同时被满足时,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形式应当让位于内容。下面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观点:These substances, which go under the general term of antibodies, are, as it were, m ade to order, each for protection against only one pathogen.翻译:这些物质它们属于抗体这个一般名词, 仿佛被人安排好了次序, 每个的保护作用针对仅仅一种病原体。此译文按照英语的语序进行平铺直叙的翻译, 虽然符合英语的句式要求, 但从其反映出的意义来看, 语义模糊, 也不符合汉语的表达要求, 可以采取归化手段进行翻译。
3.2 文化对等条件下采用归化手段。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折射出文化特征, 又受到文化的制约。医学文献和论文的翻译, 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接触和学科的反映, 同时也是文化的融合。医学文本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译入语的传统和表达习惯。让我们来看下列两个词组的翻译:A.pigeon chest.B.goose flesh。从字面上来说, 以上词组可以直接翻译成:A.鸽胸。B.鹅皮疙瘩。但是这样的翻译会让人不知所云。因此, 通常我们就把它们分别译成:A.鸡胸。B.鸡皮疙瘩。虽然译文没有对原文进行异化的对等翻译。但是它借鉴了汉语的文化因素, 从接受者角度出发进行翻译, 同样传递了对等的原文信息。
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新创的医学词汇越来越多, 在这些创新词汇上可以采用异化手段。这些词汇, 我们可以通过异化手段即音译 (transliteration) 或者像译 (graphic translation) 来进行翻译。例如我们将change dressings译为换敷料, whooping cough译为百日咳, blue spot译为青斑。
4 结束语
适当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手段是从事医学英语翻译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上述文字表明, 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采用归化与异化两种表达方式, 从读者角度出发, 在语义和文化上进行文字再现, 对医学英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Nida, Eugune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郭著章, 李庆生.英汉翻译使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303-304.
[3]孙致礼, 周晔.高级英汉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50.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R4
1.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临床医学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医患之间处于一种极不信任的状态,医患关系发生了本质转变,医疗纠纷增加,医务工作者被推到了患者的对立面,出于种种原因也被众多媒体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顶峰。
随着医疗法规的完善,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全民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被强化,《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规明确了患者具有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患者拥有自主选择和隐私保护的权利,有权拒绝成为教学的对象,有权利拒绝配合教学工作。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扩招,每年来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越来越多,临床医学生缺少临床实践动手机会,缺少与患者进行面对面地接触交流,使得医学生本应该掌握的临床技能不能得到锻炼,使教学工作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使我国目前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挑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滞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基础理论也许较扎实,但却缺乏创新、实践、更新知识的能力。[1]我国医学教育的课堂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对比国外独立的小组讨论和病例研讨次数相对较少,刻板的试卷答题形式评价学习效果加剧了学生的重理论,轻实践倾向,致使了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明显缺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我们需要对医学生增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加动手能力的锻炼,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风范、具备良好医德医风、掌握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诊疗模式的转向发展,适应现代医学高水平、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2.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的概述
面对以上问题,临床医学教育领域目前正在努力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的训练模式。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 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同意扮演某一类疾病的病人,在学生临床学习或训练时充当模拟病人。标准化病人不仅可以用来训练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的优势
为了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目前在临床教学中,引进了标准化病人训练考核模式,让医学生进行问诊查体和体格检查等方面的训练。在一定程度,让学生早期了解了系统的问诊内容及问诊技巧,促进了医患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学生更早的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标准化病人作为教学评估者,可以客观公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更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如标准化病人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学考核中很难及时找到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病例的问题,每个考生都可以面对同样的患者和问题,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标准化病人按照统一标准,对参加考试的学生做出准确的评判,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是以往任何临床评估手段都无法达到的;另外标准化病人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医学考试中涉及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以满足了教学要求。[2]
标准化病人是目前国外医学院校十分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标准化病人需要的经费投入较大,训练培训周期较长,现在国内有部分医学院校从我国国情出发,尝试培养临床教师作为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进行训练,临床教师拥有富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和医学知识,当其作为标准化病人施教时,主要是为了训练和考核医学生进行各项基本临床实践的技能。这样做可减少培训时间,降低培训费用,教师标准化病人不是真正的病人,但通过自身已经具有的临床医学知识,在模拟的真实临床场景中,临床教师能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病例剧本非常逼真地扮演临床中能够遇到的各类患者,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正面对着患者一样。为缓解临床教学病例不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的不足
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在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标准化病人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较高,培训周期较长。临床教师作为标准化病人虽然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临床教师的本职工作为医疗,其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全力投入教学过程中造成教学不能连贯,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标准化病人均为正常人,本身并无无阳性体征,因此只能完成最为基础的临床训练;有时标准化病人过于配合导致学生在训练时过分顺利,反而在面对真正病人的复杂情况时无所适从。另外,标准化病人只能模仿疾病的主观部分,难以准确模拟疾病的客观表现,能模仿的疾病和症状有限,标准化病人扮演的都是典型病人,而临床所遇病人的症状体征并不都是典型的等等,因此任何时候标准化病人都不能代替真正的病人和教师指导的床旁教学。
总之,将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引入临床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有利于临床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标准化病人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教学手段,为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项符合发展现状的补充途径。随着医学教育界对标准化病人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加深,其一定能够在以后的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勇芝,唐德燊,李果明:《标准化病人在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26卷第6期,第676页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3
该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分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医学电子测量和各种医学仪器的分类、组成及特点和医学电子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 论述常用医学仪器包括生理参数测量仪器、 生化参数测量仪器及病人监护仪等系统的原理, 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增进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理解, 加深学生对生物医学电子仪器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
一、改革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 我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规划和确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 课程体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通过对学生就业单位和毕业生的调研, 分析企业反馈的信息, 可知企业期望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等, 由此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并注重课程内涵建设, 做到与时俱进, 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工艺设计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及生产质量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1]。
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修订了教学计划, 确立了“在夯实《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的理论基础上, 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交互讨论式教学法:为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讨论, 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设计与综合实验中,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案、方法等[2]。
2. 目标驱动教学法: 教师给出课外作业、 实验项目及目标, 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 如资料查找、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调试、实验结果测量与处理等。 这种方法使学生任务目标明确,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有利于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
3.研究式教学法:采用研究的观点、 研究的思路、 研究的方法讲授课程内容, 设置研究性的作业和实验项目。
4.现场不讲授只指导的方法: 对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项目, 指导教师不统一讲授, 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5.开放式自主实践教学法: 开放实验室, 学生自主实验, 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6.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方法: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开展合作、研究性学习。
7.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参与教师的科研, 教师指导其学习与研究。
8.网络辅导方法: 学生可通过网站的方式访问本课程的情况, 通过链接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 可以看到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组在该网站上存放的各种资料, 其中包含课程大纲、上课课件、网络视频、习题分析、难点分析等。
(二) 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 将课本上面的知识点变成立体、形象的知识, 将医学仪器的原理、工作过程通过FLASH、网页等方式展现给学生,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还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了医学电子仪器设计与实现所遵循的电气通用安全标准GB9706.1, 并能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强化教学效果。
(三) 加强实践教学
本课程主要讲解了生物电测量仪器: 心电图机、 脑电图机、肌电图机;血压计、监护仪、B超等医学仪器,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医学仪器的特性, 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医学设备, 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 安排学生实际操作相应的医学仪器, 对这些医学仪器有宏观的认识, 熟悉相关操作, 在操作中要注意到的问题, 以及根据仪器的特性讲解为什么在仪器设计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通过实施“医学仪器概论与标准”课程改革, 使该课程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加深学生对医学电子仪器原理和设计理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卞国华.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38-42.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4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医学英语翻译 应用
一、前言
医学翻译是现代科技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人员所重视,医学英语的专业术语比较多,涉及到词汇量也比较广,医学英语句子的结构又长又复杂。因此,在医学英语翻译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英语翻译基本功和必备的专业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医学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翻译技巧,才能确保医学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实现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语言的规范性。
二、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探究
功能对等理论是指要实现从语义到语体的整个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选用自然对等值的语言来还原句子原本所携带的信息。这个理论主要从读者的接受能力出发,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确保翻译的内容让读者在读了之后,可以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和体验。功能对等理论主要强调了四个翻译的标准:第一,要能准确的传达出信息;第二,要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展现出原文的精神风貌;第三,要能确保翻译语言的流畅自然,符合译语的相关规定;第四,要实现读者的类似反映。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形式,进行翻译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各方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让双方理解到彼此的意思,可以实现信息的再现。
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翻译工作中,可以明显的发现译语和原语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当无法实现译语与原语之间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一致性时,都会选择形式让位于内容。此外,由于英语语言的本身的差异,而导致在医学内容的表达方面存在着不足,所以,如何将医学原义翻译出来,能够传达给读者原义的信息,是目前医学英语翻译工作的难点,随着功能对等理论的出现,着重强调读者的个人体验和语言原信息的传递,对目前的医学英语翻译工作提供了借鉴。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医学翻译核心构建
在科技翻译的标准中,强调要实现翻译的专业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医学英语翻译也同样的遵守,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来探讨医学翻译的措施:
1.要实现语义的对等。首先,要实现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的对等,可以将医学英语词汇按照来源的不同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外来语,多数是来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比如,Humerus(肱骨),Abdomen(腹部)等这都是来源于拉丁语,而Ectopia(异位),Aden(腺)等是来源于希腊语,外来语在语义和词性上都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在汉语中找到等值的词语进行翻译。二是普通词汇,这些词汇在不同的医学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因此,也被称之为“两栖词汇”。例如,“Mosquitoes are carriers of malaria.”中的“carrier”这个词,在一般的语境中,就表示的是运货者,在医学语境中,则表示为传染病的媒介。因此,对于这一类的普通词汇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专业的医学词典和相关语境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等值的汉语进行翻译。三是创新词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创的医学词汇也随之产生,多数都是可以进行音译和像译的。比如,aspirin可以译为阿司匹林,Kuru译为库鲁病等,这些都是进行音译的,还有像T-bandage被译为丁字带,M-mode译为M型仪等,这些都是通过像译而得到的。
其次,要实现句式的对等,英语和汉语在句式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医学长句、难句的翻译中经常遇到困难,但是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中,当无法实现译语与原语之间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一致性时,都会选择形式让位于内容。在长句翻译中,利用功能对等理论可能会打乱原来的句式结构,但是所传达出来的涵义却与原文相同,可以在内容上做到等值。
2.要实现文化的对等。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在医学翻译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进行交流沟通,也是两种不同文化进行融合的过程。因此,在医学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考虑到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同和两种文化审美情趣的不同。例如,Pigeon chest,goose flesh,tiger heart这三组词,单从语义上进行翻译,可以译为:鸽心,鹅皮疙瘩,虎心,但是这样直译过来很可能会造成人们理解的困扰,这时就可以进行文化对等翻译,则可以被译为:鸡胸,鸡皮疙瘩,虎斑心,这样既可以方面人们的理解,也能很好的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四、结论
利用合适的翻译理论,掌握相应的翻译技巧,可以为医学英语翻译工作提供便利,也是从事医学英语翻译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是从读书者的实际体验进行考量,可以确保医学翻译在语义和文化层面上,可以准确无误的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对医学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比较强,英语和汉语在句式语言结构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而导致了医学翻译的特殊性。要在医学翻译过程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实现原义信息的重现,翻译工作者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知识筹备,掌握必备的医学翻译技巧,让自己的翻译工作更专业、更客观。
参考文献:
[1]郑岚.交际翻译理论与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42.
[2]王明月.对等理论下归化与异化在医学英语翻译中应用研究[J].电影评介,2014,15:107.
刍议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中 篇5
一、情商理论的内涵
情商是情感商数的简称, 又被称之为情绪智能, 最早于1990年由美国新罕布什尔和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萨罗维和梅耶教授提出的, 后经过美国心理学家戴尼尔·高尔曼的发展运用逐步形成了现在意义上的EQ理论, 并将其以通俗的方式编绘成了 《情绪智能》一书, EQ理论从此应运而生。在高尔曼的EQ理论中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自我觉察力, 即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二是驾驭自我情绪的能力; 三是自我激励的能流利; 四是觉察、识别、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五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目前情商理论已经具备了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案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针对当前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 引入情商理论的理念和方法, 并用情商理论辅助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当前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在锻炼学员情商方面存在的不足
情商是人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素养之一, 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当前很多的医院都发生过各种的医疗纠纷问题, 这虽然有可能是由于医疗事故所引起的, 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很多医生在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着缺陷。总的来说, 目前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在锻炼学员情商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医学生在医患沟通能力上存在不足。在临床医学领域中, 与医患者之间建立维护良好的关系, 与他人收集和共享信息, 以有效的帮助病人缓解病情、稳定家属的情绪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相关资料显示, 因医患沟通不良或是障碍引起的医疗纠纷中, 35% 是由于医务人员不恰当的沟通所导致的。而当前我国的教育实际在培养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上并没有有力的措施, 很多的医学生不够正确的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 不掌握医患沟通的艺术和技巧, 因而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 二) 临床教学方法和医风医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医风医德教育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导向, 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很多的医学高校在一方面的教育模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 “高、大、空”的教育弊端突出, 政治色彩浓厚, 不能够正确的培养医学生的得到品行, 对于临床领域了解不足。
( 三) 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 其常见的情绪心理问题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相比具有其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身耗竭、自信受挫、人格偏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 而学生时期的情商学习是今后工作岗位上解决压力和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 若是处理不慎将可能会引起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
三、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方法
情商理论是一个较新的概念, 随着专家学者的不断完善发展, 它已经被逐渐的推广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医学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用好情商理论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 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EQ理论。在临床医学的教育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对情商理论的应用综合的进行把握, 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促使广大的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大胆的质疑, 真切的感受教师的热情与希望, 鼓励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进。
( 二) 及时关注临床医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医务人员的情绪问题重在预防,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越的外在环境, 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自我的情绪, 缓解负面的情绪, 从而使学生逐渐的构建起一套适用于自身的完善的情绪疾病预防技巧,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临床医疗岗位。
( 三) 对学生进行EQ理论及方法的教育。教授EQ理论不单单是让学生完善自我人格, 正确评价与接纳他人, 更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 学会与患者、病人家属及同僚之间的沟通,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从容的面对各方面的问题, 正确地处理医患之间的关系, 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结语
当前院校中的临床医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塑造品格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于新理论、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非常的强, 在此阶段中将情商理论应用到教学环境中, 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自我的涵养素质, 从而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岗位上更好的适应, 努力地为人们谋福祉, 这是对医学生临床阶段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补充。
参考文献
[1]高杰, 陈雷.情商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08) :18-20.
[2]赵桂秋, 王楠, 车成业, 贾文妍.从我国医学研究生情商水平的现状谈医学研究生的情商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01) :46-48.
[3]孙丽红, 赵晓敏, 李莉.加强医学生情绪智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05) :28-29.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6
1.1 情绪智力理论的内涵
情绪智力 (EI) 又称情商 (EQ) 。这一术语最先由美国新罕布和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萨罗维和梅耶于1990年提出[1], 将情商定义为个人具有的对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识别与控制, 并能利用此信息来指导其思维和行动的一种社会智慧, 包括感知、同化、理解及管理情绪的一系列智力能力[2]。萨罗维和梅耶对情商进行6年研究后, 对情商内涵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阐述。情商在本质上是一种智力, 最主要的结构是情绪和智力的结合。修订后的情商概念包涵4方面能力, 即情绪的认知评估和表达的能力、思维过程的情绪促进能力、理解分析获得情绪知识的能力及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3,4]。情绪智力理论经过几年运演, 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戴尼尔·高尔门的科普读物《情绪智力》问世, 将近年来情绪智力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并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一个人能否成功最好的预测[5]。高尔门认为EQ包括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5方面的能力[1]。他在《工作中的情商》一书中又扩展出情绪的感知、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自我控制、团队合作等25种能力[6]。此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1.2 情绪智力理论的产生背景
萨罗维和梅耶称情商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之一[3]。高尔门认为人生成就中智商至多占20%, 80%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其中情绪智力起主要作用[7]。情绪智力理论是建立在心理学 (多重智力理论、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等) 、神经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工商管理社会生态学等研究基础上的一种新理论[8]。
1.2.1 智力理论是情绪智力理论的来源
EQ是相对于智商 (IQ) 提出的, 但是传统智商测验内容缺乏全面性, 狭义智力理论无法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智慧能力, 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评估标准。在这种背景下,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智慧至少包括7种能力: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体态智能、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9]。后两种成为EQ的直接来源。
1.2.2 健康心理学对情绪智力理论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个人具有明确自我意识, 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 有效工作学习, 更好地适应环境。健康心理学研究与情绪智力理论内容有许多共同要素, 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健康、能动地适应社会尤为重要。
1.2.3 现代神经科学对EQ理论的支持
包括阿若德的认知评估说、沙赫特·辛格的三因素论、詹姆斯·兰格学说、坎农的情绪丘脑学说在内的许多情绪理论, 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人们在突发事件中情绪冲动行为和情绪与认知分离等现象。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纽瑟失·莱杜克斯等人利用脑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模拟, 将运作中的脑部活动做前所未有的精确图示, 揭示出过去一直未能渗透的脑部秘密[10]。莱杜克斯的研究表明在杏仁核与新皮质间同时发出平行信号, 杏仁核仍可抢先决定回应方式, 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情绪与理智分离及相互作用的秘密, 为情绪智力理论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1.2.4 情绪信息与语言认知信息的差异
情绪是多种成分组合、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 并为有机体生成适应和人际交往而认知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11]。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脑的功能过程, 但二者加工概念不同。戴马西欧认为理性决策不可缺少情绪感觉成分, 它先将认知引到一个正确方向, 而后纯粹的逻辑思维才能作出最佳发挥[11]。
1.2.5 情绪理论是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反思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但人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只强调人脑的理性加工不足以揭示人类千变万化的心理世界。情绪影响认知的心理机制是个体情绪体验的不同导致当前认知加工容量的变化, 从而影响认知加工过程。
1.2.6 情绪理论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缺失的思考
智力开发、培养、完善、提高是传统学校教育核心, 相比之下, 学校对情绪智力的培养并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在校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会有适当反应, 情绪智力理论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学校教育所忽视的东西。
2 情绪智力理论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1 情绪智力理论与医院护理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导入情绪智力理论, 并用情绪智力理论的重要内容指导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发展战略, 提高管理工作成效, 具有较之其他理论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12]。
2.1.1 ICU护理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收治急性重症患者的场所, 这就要求ICU护士除具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和娴熟急救技术外, 还要具备护理评估能力、沟通技巧。高情商的护理人员在每天面对危、急、重症且与外界隔绝的患者时,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心理和生理两个角度观察病情, 关心、尊重患者,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罗杰斯指出:如果我们能够移情理解一个人, 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想感情, 进入他的内心世界, 就能使他的心理安全程度得以提升[13]。情绪智力理论应用于ICU护理中, 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努力做到在救护工作中不分男女、老少、贵贱、贫富、病种、病因、种族与信仰, 充分尊重患者人格, 提供同样质量的医护服务, 努力做到用心服务, 用情呵护[14]。
2.1.2 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急救护士要担任院前急救医疗的重要任务, 必须具备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 有敏捷的应急能力和基本抢救技术, 具有特殊的职业情感。能宽容患者并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15]。院前急救任务的特点是随机、紧急, 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动, 一到现场立即抢救。高情商的急救护理人员在现场中, 不仅能收集患者生理方面的资料, 敏锐确定患者全面护理问题, 而且能迅速采取现场急救护理措施, 为抢救赢得时间, 同时得到患者及其陪伴者的信任。现场急救环境大多较差, 而且病种复杂, 高情商的现场急救护士能在不良环境中, 迅速排除不利因素和干扰, 机动灵活地利用现场的有限条件, 以患者利益为重, 趋利避害, 克服困难, 就地取材, 立即施行现场急救[16]。
2.1.3 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病房护士, EQ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士情绪的好坏和工作质量[17]。所以, 病房护士除需具备高尚的爱岗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 还必须注重情商的培养, 情商高低对护理工作可产生直接影响[18]。护理工作量大, 工作紧张, 只有保持良好情绪, 才能做到语言行为和谐统一。面对困难、挫折不能情绪化, 要及时自我调整, 并感知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 与患者交流沟通, 发现患者思想的变化和情绪的波动, 给予恰当的心理指导和护理, 这些都是做好护理服务的基本要求。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工作是精神艺术中之最精者,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具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只有护士情商和护理质量两方面均得到提高, 才能保证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方位的护理。
2.2 情绪智力理论与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交流的技巧建立在情商及其他技巧之上, 医疗、护理、表达、移情、倾听、管理等整个过程都以情商为基础[19]。患者的情绪状态多不稳定, 容易激惹, 而医护人员恰当的表达可在传达信息的同时, 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6];移情是沟通交流技巧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移情不足往往造成对患者的同情和照顾不周[20]。医护人员真诚的态度及充分的共情可取得患者的信任[21];高情商的医护人员能以平和的心态了解他人感受, 同时恰当表达这些感受, 有助于提高病史收集和患者主诉的准确性。
2.3 情绪智力理论与临床医学教育
目前, 临床医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 有资料表明, 因医患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 35%是由于医务人员不恰当的沟通引起的[22]; (2) 临床教学方法和医德医风教育在实践中存在不足, 仅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 忽略了卫生国情和职业道德教育; (3) 临床医学生缺乏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 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医患关系; (4) 临床医学生存在特殊的情绪心理问题, 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 正经历由在校生到职业医师转变的关键时期, 角色改变跨度大, 常因医患关系、学习工作压力等产生抑郁、焦虑及强迫等症状, 出现较复杂的心理问题[23,24]。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 情绪智力理论用于临床医学教育实践刻不容缓。具体方法如下: (1) 加强自我激励与正面引导。 (2)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EQ理论。教师要树立平等的教学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25]。 (3) 关注临床医学生的情绪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从优化外界环境、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和提高个人心理素质3方面入手。 (4) 对学生进行情绪智力理论与技能培训。教授情绪智力理论, 不仅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完善人格, 正确评价和接纳他人, 还可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调控技巧, 提高共情能力[26]。国内一些实例证明, 情绪智力理论已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并收到了较好效果。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并逐渐用于实践的过程, 掌握一定的情绪智力理论并接受相关训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失的一课[27]。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7
关键词:PDCA循环,设备采购,三甲医院复审,医疗设备管理
先进的医学装备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学装备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我院设备处负责医院医学装备的采购、运行维护和质量监管等工作[1,2],其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本文探讨如何持续改进设备处的工作。
1 对持续改进方法的认识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将企业管理视为是一个过程。企业在不同时间内,应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3]。美国戴明博士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总结为4阶段的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1)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2)执行阶段:执行计划,落实措施;(3)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4)处理阶段: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4]。
PDCA方法最早应用于大型工业企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医疗行业面临的工作任务更复杂,更难定量化、标准化,PDCA仍可应用于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5],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就是依据PDCA方法制定的。标准中有关医疗装备管理的条款共有16条,条款数量在各职能部门中名列前茅,体现了医学装备方面的管理在整个检查和医院各部门工作中的重要性。
2 PDCA理论运用案例
2.1 设备采购中的应用
设备采购是设备处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其工作特点是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流程复杂、风险高。长期以来,使用科室抱怨采购周期长,需要的东西不能及时采购进来。为了尽力解决这个问题,我院设备处在2013年初与各个使用科室协商,做出计划,制订每个预算项目的执行进度表,明确每个项目的采购小组人员及分工、项目执行方式和每个执行步骤的截止日期。2013年2月份,各采购员根据项目执行进度表,按照时间顺序开始分工执行各自管辖的预算项目。
2013年6月底设备处要求每个采购员检查所负责的项目,对于进度慢的项目查找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项目主体不明确。使用科室申报项目过程中,对项目的需求并不明确,不能确切提出相关技术参数,设备处采购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与使用科室项目负责人沟通了解其需求,并查找资料,完善技术参数;(2)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资金短缺。使用科室在申请项目预算过程中,由于缺乏实际调查或没有根据使用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申报专项资金时仓促填报,使得预算不符合项目实际用款需求,设备处采购员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实施或由于资金不足问题被迫中止,只能频繁调整预算资金,造成项目执行时间的拖延;(3)部分项目招标公示后供应商响应不积极。使用科室提出的部分特殊、个性化定制类项目或标的额不大、技术要求简单的采购项目,往往对供应商有较高的要求或因为对项目熟悉度不够,致使经营规模不大的供应商无法参与竞争,而经营规模稍大的供应商又由于项目标的额不大而对投标不感兴趣,结果做出响应的供应商不足3家,招标过程无法继续进行。找出原因后,设备处采购员逐一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及时与使用科室沟通、咨询、改变采购方式等方法,加快采购进度,并由处长督促落实。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项目是我院xx科室申请定制特殊防护用具,在此之前科室没有使用过类似产品,提出预算申请时,对于其使用的具体要求并不清楚,而且预算金额较少,约2万元左右。招标信息公示后,做出响应公司较少,4~6月,该项目无任何进展。6月份检查阶段,采购员向领导反应了该问题。设备处处长和使用科室领导沟通,决定去其他医院相应科室进行考察,借鉴其经验,最终明确了该防护用具的具体设计方案和要求,并对该项目重新招标公示。另一方面,采购员通过网上、兄弟医院咨询等途径寻找厂商信息,使其做出响应,到11月份该项目顺利结束。
2.2 三甲医院复审中的应用
迎接三甲复审是2013年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设备处从4月初开始进行三甲复审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成立了处长牵头的工作小组,形成以工作小组为主、全员参与为辅的工作模式。整个复审工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2.1 制定整改计划
2013年4月份,我们对评审标准中设备处牵头负责的16项条款和6项配合条款,逐条核对找差距,提出整改措施。缺管理制度的条款,补制度;缺记录的补记录;未开展的工作如果具备条件的就要尽快开展。并对每一项措施,明确落实期限。
2.2.2 落实整改计划
2013年5~6月,为迎接三甲复审,也为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设备处新发布《关于调整医学装备委员会职责和人员的通知》、《院所计量工作管理办法》、《医学装备验收工作制度》、《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制度》《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院所医用设备绩效评价制度》共8个制度,健全了从医用装备购置申请、准入论证、审批到验收、临床使用及使用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责任明确,程序规范,便于操作。准备现场检查资料14盒,数量仅次于财务处、院办和档案室。协助临床各使用科室成立由科主任、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并完善小组所需的包括岗位职责,继续教育,医学装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安全防护管理等相关制度。积极准备各科室检查所需物资。检查准备期间,设备处各岗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对各科室三甲检查所需的大量物资能够做到及时采购和配送,主要包括洗手液、擦手纸、档案盒、文件夹等办公用品和部分医疗耗材。
2.2.3 接受检查
2013年7~8月,接受院领导和专家组的检查。
(1)7月份,接受了医院内部检查,并实施第二轮整改。院领导分组检查各部门的准备情况,党委副书记带队检查设备处,指出的问题有:(1)对个别条款理解有误,导致准备失当;(2)与其他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个别条款无部门去落实;(3)准备的材料没有很好地整理,不方便检查。针对以上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2)8月份,接受了卫计委专家组的检查。专家组花了2个半天的时间,严格检查了设备处的工作。专家组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的问题。主要问题为:(1)化学试剂库管理不当,硫酸、酒精、氯化钠等危险化学试剂和物品混放,存储处门口及周围没有危险品标识,危险品仓库没有供水、供电,没有监控、领用手续不严格;(2)常规医疗设备没有预防性维护,设备处未对设备进行登记、状态标识和维护记录。
(3)9月份至今,针对问题,制定并落实第3轮整改计划。针对危险化学品管理问题,修订了《设备处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保管,库存量、领用量及入出库登记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向医院提交了化学危险品库房改造方案;针对常规设备维护问题,设备处向医院递交了配置工程师的申请,并得到批准,提出了采用我院大型设备管理模式,为常规设备购买维保服务,专职工程师配合、监督厂家执行维保的方案。除此以外,设备处还调研了各种状态标识,结合各种标识优点,自行设计磁力状态标识牌,发放到临床科室,解决了设备无状态标识的问题。
3 讨论
本文设备采购的案例说明了经过PDCA循环的一次改进,2013年11月份再次对预算项目进行检查,情况得到大幅度改善[6]:(1)预算执行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5.9%;(2)完成了前2年积压的100万元以上的所有预算项目。
三甲复审的案例则说明PDCA多次循环持续改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每一循环都使管理有改革、有更新,最终促进管理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高[7]。2013年的三甲复审,我院顺利通过,并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对于医学装备方面的管理也逐渐完善[8],今后将在此基础上,推广运用PDCA方法,持续改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医学装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路秀珍,贾瑜宾.加强医疗设备使用及管理适应医院现代化需要[J].中国水电医学,2002,(4):62-63.
[2]赖东珍.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科的科学管理模式及其发挥的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9,(7):41-44.
[3]刘立户.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周益清.现代企业管理方法-PDCA工作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4):67-68.
[5]夏志宏.PDCA循环法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运用与体会[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4):18-19.
[6]杨俊,钱正瑛,金伟.戴明循环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6):105-106,113.
[7]尹传胜,李涛,吉利侠.PDCA在医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6,3(4):17-19.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8
《电子测量与仪器》作为无损检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也是后续专业核心课程 (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 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宗旨, 结合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无损检测技术专业的《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1 《电子测量与仪器 》课程标准修订构想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目前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沿用的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 跟我们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学习和专研教材可知,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测量误差分析与计算, 信号发生器、运算放大器、衰减器、示波器等电子测量设备, 电流、电压、电感等物理参数的测量仪表, 电子测量与仪表设备的发展等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后续的核心专业课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 由于核心专业课程学习课时有限, 在教学中对这一部分知识可能讲解的会较少。
因此, 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制定时, 必须重视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接轨。
2 《电子测量与仪器 》课程标准修订
2.1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是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加深对无损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解和对工作中常见的检测设备原理、结构进行分析。
2.2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1。
3 实施建议
①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 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并注重平时采分。
②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③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 结合真实产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④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 课程结束时进程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2进行评价:
说明:
考核方案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 终结性考核占60%, 具体考核内容分配如下:
①形成性考核
课堂考勤10%;课堂表现10%;课堂作业20%。
②终结性考核
期末笔试 (60%) :基本理论储备, 培养职业人员的理论素养。
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高职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 (3 年制) 。
4 结论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9
关键词:体育 健康 新课程 标准 理论
一、在学习中探索,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首要任务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我体会到这次课改的核心工作就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我在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学生通过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可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通过课改的实践,我认识到在水平一阶段最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生理、个性需求的最佳方式是创设情境以主题式教学为主。于是我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例如:跑的教学,采用创编故事,如:“龟兔赛跑”、“我是汽车小司机”,“植树”,“运输忙”等更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主题式教学,使学生的体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使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促进者,学习活动中的协作者,组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社会交往的启蒙者,提供课程学习资源的服务者,师生之间呈现的是平等才和谐,朋友与知己的关系,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在学习和创造中的欣赏者、开发和创造者。
二、要充分遵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教学原则
(一)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原则研究中将更加突现。这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更加注重和突出教学主体性发展的问题研究。如进一步研究激发学生内部需求与动力问题,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问题,师生民主合作与平等交往问题等等。这些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主体性的精神,将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原则研究中得到强烈体现。二是更加注重体育教学中情感性、审美性和艺术性成分的含量。
(二)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与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教学目的相一致的。突破以知识为主的教学原则体系框架,既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发展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已成当前教学原则研究及其发展的一大趋势。如“情景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兴趣先导原则”等,人们还提出了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原则的体系,如“身心全面发展原则”、“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多元化评价原则”等。
(3)重视教与学的统一。要突破单纯从教学的双边性和统一性出发,既重视对教师“教”的原则的研究,又重视学生“学”的原则的探讨。只有明确了为学而教的思想认识,才能彻底改变教学中为知识而教的“满堂灌”的局面。因此说,主体性教学原则的提出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是科学的教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构建全新的现代化体育教学原则体系将成为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
构建全新的现代化体育教学原则体系,不仅是体育教学原则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吸收前人的成果,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但不能脱离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原则成果,避免各原则之间分散孤立,力求适应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为21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服务。同时,要尽力使体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要具备应有的个性特征。教学原则将同课程改革一样,在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有所突破,在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在既提高素质又发展个性方面有所突破,还要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反映教育教学规律,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构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各教学原则相互有机联系的教学原则体系。
四、激励性评价不等于多多益善
体育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成绩,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体育新课程课堂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多了,这是好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应该“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问题是,微笑、表扬、鼓励并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对学生明显错误的动作应予以否定,不能动辄表扬。其实,激励也好,批评也好,只要适时适度,就能恰到好处。有时体育教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其所蕴含的表扬、鼓励更充满感情,会起到更好的作用。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表扬学生在于努力挖掘学生的全部潜力,促进他们的发展,“只有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读懂’学生,才能真正地焕发出表扬的强大力量。如果体育教师能够读懂学生,即使批评指正,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困难”。可见,体育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应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铺天盖地的表扬,是起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钱建国.对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反思[J].中小学教学教法.2005.1.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 篇10
一、仪器分析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
专业技能与目标培养方向不能一统是仪器分析课程当中最重要的弊病之一, 这主要在于以下四点: 一是基础薄弱、理论知识点落后; 二是手段单一, 教学方式差;三是“双师型”教师偏少, 严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四是考核方式单一, 不能统筹分析学生现阶段的理实结合的能力。
比如, 在化学分析的课程当中, 分析化学主要是用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分析方法, 如酸碱滴定啊, 粗结晶啊。所以可以看出分析化学的准确性不是特别高, 在做分析化学实验时, 用的基本上都是很简单的实验仪器, 如烧杯,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等。是属于仪器分析的一个部分。而仪器分析从命名就可以看出, 主要是用仪器来进行分析的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这些仪器大多很贵, 很精确, 可用于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比如气相色谱、质谱都是仪分常用的仪器。由于仪器价格高昂, 直接限定了教学的水平线, 同时限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向, 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就是理论手段与实践结合的硬伤所在, 而这还仅仅是化学一门学科当中的仪器弊端, 如果将其放在机械领域就会发现, 教学仪器与现代化仪器配备脱节, 教学系统不完善, 理论过多高于实践课程讲述等, 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硬伤, 因此如果要进行客观的课程改革就必须从理实一体化的必要性入手, 将其放在课改的第一步。
二、建立理实一体化仪器分析课程教室
建立独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室是第二步, 我们既然在真实的教学当中强调二者结合, 就应当在最实际的方向给予基础建设的支持, 而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验教室, 就是课程改革最大的起步点。比如从仪器分析的角度来看, 我们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教室才能符合现有的课改要求呢?
以“液相色谱法”这一教学单元为例。学生没有接触过液相色谱仪, 对其构造及实验原理不了解, 书本上的内容比较抽象,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对液相色谱仪的现场教学, 教师介绍液相色谱仪的组成, 如高压输液系统、六通阀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显示系统等, 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各个仪器部件的作用是什么? 样品分析的整个流程是怎么样的?如何通过液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带着这些问题, 学生就有了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教师接着就有针对性地介绍仪器各个部件的作用、实验原理、分析流程等。学生根据对液相色谱仪的感性认识, 就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 便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结合一些示意图、操作流程图、操作动画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上所知, 建立这样的教室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方向: 第一, 教室的实用性, 也就是说在面积、通风、水道、采光度等方面要符合实验室的基本要求;第二, 教室的立体性 ( 完善的影音设备) , 由于受到现有资金的限制, 许多学校的仪器分析设备并不能得到更新, 因此全面的投影技术就代替了原有的黑板教学, 通过计算机制作, 形成完成的流程图, 如同上文的“液相色谱法”教学当中的情况一样;第三, 就是建立可行性分析报告统计,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以及实验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统筹记录, 纳入到分析表当中, 最终用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突出点以及不足。
三、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全真教学新平台
我们处于信息社会, 如今建立沟通平台已经成为各大院校课改的主要进行方向, 建立教学新平台的好处有以下三点: 第一, 去伪存真, 帮助本校学生清晰的了解现有自身学习的状况, 通过大数据的表现方式建立全方位的对比模型。第二, 增强多校交流, 打开区域性限制, 最大程度上开放数据来源, 促成共享模式, 不仅有助于交流经验, 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外校理实结合课程的优缺点。第三, 形成设备信息共享, 打破区域学校资金限制的局限性, 虽然不能进行实地交换学习, 但是却可以最大限度地享用各个关联学校之间的理论信息,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四、结合实际引入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试验占据了现有试验课程分析当中的主流。验证性实验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原理在分析过程当中的理解, 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点迅速切入到仪器的具体识别过程当中, 验证试验方式简单容易掌握。但是对于真正的统筹兼备的实践实验来讲, 还存在着模式生硬、教学方式刻板、理实结合不同意等问题, 因此我们急需一种多变式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这就是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并非是单纯的针对理论或者实验而进行的单方面研究, 而是一种综合性学科, 比如在现有的物理、机械课程当中, 都需要相对复杂的数学理论支持, 而一些机械仪器的操作, 更需要数学模型运算。因此在高职教育过程当中, 并不用特意的针对某一个理论学科或者是仪器操作的实验课程去进行综合性的教育, 而是可以考虑针对具体的时间课程将有用的理论知识编入其中, 形成具体的理论体系, 将多变作为教学过程当中运用的灵活手段, 将设计思路作为贯穿整个理实结合教学课程的同一方向, 如此才能最全面地实现课程改革的最终步骤, 使理实两者充分的结合。
五、结束语
课程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现有的方向上看, 仪器分析理论实践课程只是课改的试验点之一, 在这漫长的过程当中, 我们还欠缺很多, 建设、资金、运行等各个方向都是我们所缺少的内涵, 因此想要将课程改革变成一场能付诸于实践实施效果的活动, 还需各位同仁再接再厉。
摘要:理实结合的思想理论研究提出由来已久, 但通常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现有的实验阶段也仅仅是从“模糊边缘化”入手, 本文当中, 作者针对高职仪器分析课程, 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职仪器分析课程,整体改革,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顾善东.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 2007.
[2]漆红兰, 薛成虎.多媒体课件辅助仪器分析教学的探讨[J].榆林学院学报, 2007.
[3]来芳, 冯艳茹, 秋萍, 何迎春.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师理科学刊, 2007.
【医学仪器中理论与标准】推荐阅读:
医学理论学理论与实践05-14
医学诊断仪器06-28
生物医学仪器05-25
医学仪器管理06-29
医学检验仪器07-10
医学电子仪器10-07
医学检验仪器故障07-20
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仪器07-11
实验室仪器标准07-20
医学理论体系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