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共12篇)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1
融资租赁行业最早出现于美国, 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集金融、贸易和租赁为一体的新型交易方式。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 直到1981年才成立第一家专门的融资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公司, 随后融资租赁业得到国内的认知, 蓬勃发展。随后颁布的《合同法》, 将融资租赁合同作为一个有名合同专章予以规定, 这对保障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尽管如此, 对融资租赁合同这种兼具租赁合同、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的部分功能为一体的合同, 学术界争论颇多, 尤其是关于融资租赁合同概念的界定, 合同履行过程中承租人破产而融资租赁物归属等问题, 依然莫衷一是。
1 融资租赁合同概念的界定问题
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 理论界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之分。广义说认为融资租赁合同是由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两部分构成, 两个合同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 融资租赁合同是由出租人、承租人、出卖人三方共同参与履行完成的。
狭义说则认为, 广义说混淆了融资租赁行业与融资租赁交易, 融资租赁交易本身涉及两个合同———买卖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 涉及三方当事人———承租人、出租人、出卖人, 但是融资租赁合同应该是一个合同, 两方当事人, 融资租赁中的买卖合同与一般的买卖合同并无实质性的区别, 融资租赁合同本身只是约定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关系的合同。有学者认为就融资租赁合同本身而言, 其主体只能是出租人和承租人。出卖人并不能够因融资租赁合同的成立而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承租人也不因出卖人与出租人之间的买卖合同的成立而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出卖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直接向承租人履行义务 (参见《合同法》239条) , 但出卖人的这种义务是基于其与出租人签订的买卖合同所确定的, 是替代出租人履行其对承租人的义务, 而非基于融资租赁合同所必然附有的。该观点即是对狭义说的阐述。
我国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237条对融资租赁合同给出概念:“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 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 提供给承租人使用, 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从该定义分析可以看出, 出卖人不是融资租赁合同的当事人, 我国《合同法》间接地采用了狭义说的观点, 将融资租赁交易中的买卖行为排除在融资租赁合同规制之外。
这样的结果将导致买卖合同是完全独立于融资租赁合同以外的买卖合同, 这将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融资租赁交易中的买卖行为可以用《合同法》中买卖合同一章的规定来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而且这也将导致很难区分融资租赁合同与一般租赁合同, 这样的规定显然是不符合融资租赁交易的特征的, 以此为法律依据来处理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现的纠纷十分困难。
而且这样的定义也是与国外、国际组织等规定相悖。先看一下美国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的定义。融资租赁的发源地美国, 对融资租赁合同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和美国法学会联合制定的《统一商法典》 (UCC) 中。在1988年的《统一商法典》正式文本中对融资租赁合同做出的界定为:“融资租赁”应有三方当事人参与且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出租人不选择、制造或提供 (租赁) 货物; (2) 出租人因租赁而取得货物或者货物的占有权和使用权; (3) 承租人在签署租赁合同之前收到出租人据此取得货物或货物的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合同副本。可见, UCC强调确定出租人在融资租赁中的融资人地位, 强调融资租赁合同包含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的特点, 具有三方当事人交易的特征。
在国际组织中,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制定的《国际融资租赁公约》对各国融资租赁的立法具有较大的影响。该文本第一条通过四个描述性条款来界定了融资租赁:1.本公约管辖第2款所指的融资租赁交易, 在这种交易中, 一方 (出租人) : (1) 根据另一方 (承租人) 提供的规格, 与第三方 (供应商) 订立一项协议 (供应协议) 。根据此协议, 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 (设备) , 并且 (2) 与承租人订立一项协议 (租赁协议) , 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综观美国和国际组织对融资租赁合同定义的界定, 虽然各自的角度不同, 但均具有一个本质性特点:融资租赁合同是由三方当事人参与的交易整体。
狭义说的观点认识是有失偏颇的。首先这不符前面所述融资租赁合同有三方当事人的主体要求, 其次融资租赁合同是由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两部分构成的, 不能以偏概全的将融资租赁合同中的租赁合同部分当成了融资租赁合同。在租赁合同中只有承租人和出租人两方当事人, 但是在融资租赁合同中还包括出卖人, 而且出卖人确实因融资租赁合同的成立而享有请求出租方支付货款等权利, 承担交付标的物等义务, 这些权利义务都是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的, 并非是替代性的。有学者将融资租赁交易关系这一非法律术语的混入, 混淆了法律术语概念与社会经济行为, 使得本来清晰的新型融资方式变得难以理清。
而且, 如果融资租赁合同中只有出、承租方当事人, 将很容易被企业间用来规避法律, 假“融资”真“借贷”的案件就可能增多。例如出租方仅定有“租赁设备”的协议, 出租方未订有购货合同而直接将“设备款”借给承租方以偿还租金的形式还本付息。如某租赁公司与某工业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一份, 约定租赁公司融资六十万元给工业公司购设备, 担保方为镇财政所。合同签订后, 租赁公司将设备款六十万元中扣下一万二千元作手续费余款汇给工业公司。“租赁期满”因工业公司未偿付租金引起纵纷。经查明双方是规避法律而签订的借贷合同。如果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是由三方当事人, 首先, 三方当事人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其次, 如果类似案件发生, 则可以依据融资租赁合同的概念直接认定该合同无效。
因此, 融资租赁合同概念应该采取广义说的界定标准。一个典型的融资租赁合同中必须是彼此相关的三方当事人 (即出租人、承租人、供货人) 分别签订买卖、租赁两个合同, 买卖以租赁为目的, 租赁以买卖为辅助, 融资租赁合同是通过对特定租赁物的买卖和租赁, 达到资金融通的目的。在谈到融资租赁合同时, 我们应当首先有“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 租赁和贸易密不可分”的基本定性, 且融资租赁合同的定义一定要将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点明。因此结合上文所述, 融资租赁合同比较准确的概念可以界定为:融资租赁合同是指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所需租赁物和出卖方的选择向该出卖方购买租赁物并直接交付承租人, 承租人以定期租金的形式向出租人支付该租赁物成本和合理利润的合同。
2 合同履行过程中承租人破产, 融资租赁物所有权归属的问题
对于融资租赁的承租人来说, 破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 但破产程序开始后, 首先都是要对融资租赁物件的所有权进行认定, 以确定是否列入破产财产。
传统认为, 融资租赁的特征之一就是出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法定所有权。但是出租人对租赁物的所有权到底是一项真实的所有权, 还是以租赁物的所有权作为担保, 将直接影响到租赁交易过程中, 出租人和承租人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我国《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出租人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人破产的, 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而税法、会计准则则认为融资租赁物应归属于承租人, 由承租人享有物的所有权。
《融资租赁法 (草案) 》第十二条 (合同到期后租赁物的归属) 规定:“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 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出租人。”该条仅是针对当事人对租赁合同终止或结束后租赁物残值的处分, 并不是对融资租赁期间所有权的完整规定。而且该草案没有涉及承租人破产时, 租赁物是否为破产财产这一问题。第三十五条 (租赁物非责任财产) 规定:“租赁物不得作为承租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承租人破产的, 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该条规定承租人破产时, 融资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在融资租赁期间承租人破产案件中, 实践中我国对融资租赁物所有权归属的认定一般采用该标准, 即融资租赁物的所有权应该归属于出租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融资租赁业页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 这样的认定产生了一些争议。
在融资租赁中, 承租人对租赁物有一种衡平利益, 出租人对租赁物的所有权只是名义上的, 实际上租赁物长期为承租人占有与使用权。出租人在整个交易中自始至终都不占有设备甚至未见过设备, 出租人除了对租赁物按约定收取租金外, 基本上与租赁物不发生联系。只要承租人不违约, 其所有权均处于消极状态无积极的权利可以行使。
在融资租赁实践中, 有时会出现只是在最后一期或几期租金尚未交纳时, 承租人被宣告破产, 而在之前承租人一直按时交纳每期租金。按前文分析可知, 依据现行法律承租人破产的, 租赁物不属于破产财产。若出租人依此规定取回租赁物, 则对承租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承租人已经支付了融资租赁物的大部分租金, 他只要再支付最后的一部分租金或名义价格就可以取得较该部分租金或名义价格价值大得多的租赁物的所有权。
出租人保留所有权是为了确保融通资金的安全, 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安全的收回全部租金。因此, 租赁物的所有权对融资租赁公司而言主要在于担保租金债权的实现, 以便于在承租人在拒绝支付租金的时候, 较为容易地取回租赁物, 以实现债权。?当租金全部或大部分收回时, 出租人的利益己得到满足, 其对租赁物的利益己微不足道。而且对于出租人来说, 一概以收回租赁物件以求保护其自身权益也并不见得完全有利, 因为租赁物是出租人应承租人的特殊要求购买的, 收回租赁物件后对其实际并无用处, 若再行拍卖, 极可能由于租赁物的专用性致使租赁物价值降低, 不利于对其他债权人的清偿。收回租赁物或是拍卖反而可能是对出租方、承租方都是不利的。
因此, 当发生承租人破产案件时, 应从实现经济目的实质去考虑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分配等因素, 确定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在承租人破产时, 出租人可以将租赁物收回;也可以申请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拍卖租赁物, 将拍卖所得款用以清偿承租人所欠出租人的债务。该规定只是从维护出租方权益考虑, 而忽略了承租方的需求。
总结前面所述, 若在融资租赁合同履行的后期, 承租人被宣告破产时, 若其愿意支付剩余租金以取得融资租赁物的所有权, 法院应综合考虑各方利益裁决给予支持。对于此种情况, 建议正在审议中的《融资租赁法》草案, 可以借鉴参考《国际融资租赁公约》的规定:“当租赁协议终止时, 承租人应将处于前款规定状态的设备退还给出租人, 除非承租人行使权利构买设备或继续为租赁而持有设备。”这样使各方利益得到平衡保护情况下适当的尊重了承租人的选择权。
摘要:讨论现行法律中关于融资租赁合同制度中的两个问题, 即现行《合同法》中关于融资租赁合同概念的界定的模糊之处, 以及在融资租赁合同履行过程中, 承租人破产所产生的租赁物归属问题的争议。结合相应法条作简要探析, 分析对这两个问题现有的争议和观点, 提出新的看法。
关键词:融资租赁合同,三方当事人,所有权
参考文献
[1].SSAP21 (1984) , Accounting for Leases and Hire PurchaseContracts, Para.15.
[2].Leaseurope&Art her Andersen, L easing in Europe, McGraw-Hill, London, 1992, pp.7-8.
[3].李秀英:《融资租赁合同若干问题初探》载于http://china.findlaw.cn/gongsifalv/rongzi/rongzizulin/rzzlht/20367.html
[4].于珂:“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研究”, 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 第5页
[5].徐显明、张炳生、任小明:《融资租赁合同概念比较法厘定》, 《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2
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微企业占现有企业总数的比例达到 90% 以上。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对地方经济增长、社会就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税收与出口的增加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机器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下,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就我国小微企业目前的信用状况和融资能力而言,完全依靠银行信用或从资本市场融资,是不切实际和有相当困难的。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简便快捷、信用要求较低的融资方式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具有独特优势。虽然,融资租赁公司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不容忽视。现在试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融资租赁概念及主要特征(一)融资租赁概念
融资租赁,又称为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
融资租赁方式,手续方便易行,对融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要求不高,信用欠佳,缺乏担保单位或者抵押物,长期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的小微企业也可以采用。此外,融资租赁是将融资功能与融物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融资方式,它不仅便于企业尽快取得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或生产经营急需的机械,而且便于企业在短期内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及时取得经济效益,所以非常适合小微企业融资。因此,融资租赁已成为当今企业更新设备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二)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
1.在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对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只是一种形式所有权,是为了控制承租人偿还租金的风险而采取的合同形式上的所有权,在租赁合同结束时它最终有可能转移给承租人,因此,租赁物件的购买由承租人选择,维修保养也由承租人负责,出租人只提供融资服务。
2.由于传统租赁,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在实质上并没有转移,因此,传统租赁与融资租赁两者计算租金方式不同。前者以承租人租赁使用物件的时间计算租金,而后者以承租人占用融资成本的时间计算租金。
二、融资租赁业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有两类机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一类是由商务部审批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另一类则是由银监会审批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由于由银监会审批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可开展吸收股东定期存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金融业务,因而属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根据中国租赁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至2011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共约296家,比年初的182家增加约114家,其中,金融租赁20家,比上年增加3家;内资租赁66家,比上年增加21家;外商租赁约21家,比上年增加约90家。注册资金总计约1022亿人民币,比上年增加23.3%。
从业务发展情况看,到2011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9300亿元人民币,比年初7000亿元增加约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32.9%。其中,金融租赁约3900亿元,增长11.4%;内资租赁约3200亿元,增长45.5%;外商租赁约2200亿元,增长69.2%。
虽然,我国融资租赁业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不容忽视。
三、融资租赁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社会认知度
融资租赁公司自开办以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是目前它在社会经济中尚未“家喻户晓”。国内许多企业缺乏对融资租赁的认知,“设备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而不在于拥有” 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不能被广泛接受,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一次性买断设备的传统观念上,限制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广泛开展,影响了租赁产业的成长。此外,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组织,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也致使全社会对这一新型的融资方式还不太熟悉。(二)政策扶持力度有限
在国外,融资租赁业发展速度很快,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与 2
政府的大力倡导和一系列的经济优惠政策密不可分。虽然,从2000 年开始,随着新《合同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租赁会计准则》等相继出台,税收制度也有所改善,我国租赁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在与国际接轨上得到了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策环境不够宽松,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比如: 在会计制度方面,现行会计制度把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比照自有固定资产入账,同时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确认为负债,租赁费不予列支成本;在税收方面,租赁享受的税收优惠幅度及额度还很小,仅有很小的减免税;在信贷政策方面,国家也没有制定向租赁业倾斜的政策,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租赁信用保险体制,租赁企业自身承受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由于承租企业所得的实质性优惠不大,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来新增设备并不合算,企业在改变传统的设备购置方法上缺乏积极性,因此也影响了租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行业发展。(三)中长期资金来源困难
我国融资租赁机构性质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随着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金融机构入股金融租赁公司,使得金融租赁公司焕发新的生机。但是没有银行入股的租赁公司,其中长期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加之租赁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得不到改善、资金预算能力差等原因,造成融资租赁公司拥有的资金远远达不到业务发展规模,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四)经营管理能力欠佳,市场拓展面不足
我国融资租赁公司并没有走上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自身也存在主要原因。其一,融资租赁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内控机制,经营管理混乱。国有租赁公司受个别内部人控制严重,他们引导公司盲目投资和放贷;其二,公司员工具有金融或财务专业知识的很多,但缺乏具有工程机械领域及法律专业知识人才,所能提供的租赁业务很多其实还是变相借贷,还处在与银行信贷拼利率的层面,不能为客户提供满足切身需要的组合产品,难以对客户产生吸引力;其三,由于既没有银行广阔的客户背景和销售渠道,又没有制造厂商的支持,导致租赁公司客户群很小,而且不稳定,市 场开拓无方。
(五)信用环境差,承租方拖欠租金严重
首先,我国国民整体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信用环境较差,承租方拖欠租赁现象严 3
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租赁企业平均被拖欠金额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30%,严重的甚至高达60%-70%。由于租金不能及时收回,导致部分租赁公司资不抵债而破产;其次,个别融资租赁公司机构投资人投资目的不纯,恶意关联交易,违法、违规经营。他们把租赁公司当作融资平台,以各种手段在拖垮融资租赁公司的同时,也败坏了整个租赁行业声誉。
四、促进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加强行业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第一,借鉴国外经验,公司借助融资租赁行业协会和租赁协会进行业务提高和行业了解。通过协会协调与其他租赁机构之间的关系,加强行业内信息沟通与交流,组织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进行行业理论研究与宣传,“走出去”、“请进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期促进公司的繁荣与发展;第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融资租赁的认知度;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鼓励小微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融资困难。公司本身也要注意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对公司进行宣传报道,介绍融资租赁业务知识,推广融资租赁新成果。鼓励企业运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设备改造,使用租赁设备创造利润,提高有限资金利用效率。(二)争取政府扶持和鼓励行业发展的优惠经济政策,特别在公司发展初期得到政府的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一,采取优惠税收政策。争取政府给融资租赁公司适当税收优惠,鼓励其降低利差收入,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
第二,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允许承租人将所支付租金、设备维修费、保养费计入经营成本;
第三,对于公共设施、战略工业以及高科技技术设备租赁项目,争取政策性银行向提供该类项目融资的租赁公司提供相应中长期贷款,以扶持和鼓励融资租赁行业发展。
(三)拓宽融资租赁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与金融机构多方位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或者民间资本等,以解决融资租赁公司资金困难。
现代融资租赁业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融资租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缺乏资金的融资租赁业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世界融资租赁业发展经验表明,银行办租赁是租赁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金融租赁公司资金来源充足,公司治理构架较完 4
善、业务经营规范、创新意识较强,代表着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方向。希望政府放宽限制:允许金融机构入股融资租赁公司,适当放宽金融业与融资租赁业之间融通资金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吸收对公定期存款;允许其吸收各种基金组织的暂时闲置资金;对于某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效益较好的融资租赁公司,允许其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发行租赁基金或金融债券;
(四)依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制定完善的融资租赁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的公司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健康发展、规避经营风险的基础工作和组织保障。
(五)因需设置经营组织结构,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管理层面的内部组织结构的设置,除办公室、人力资源、财务等管理部门外,其业务部门、风险控制、资金筹措机构的设置则与公司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市场功能定位、客户群体和主要的运作模式有很强的关系。融资租赁公司必须根据公司自身业务开拓、资金筹措的方式、风险控制的特点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和调整公司的经营管理结构。
(六)根据功能定位配置人力资源,融资租赁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除了必须的高管、财务、行政管理人员之外,还有产品研发、业务开拓、项目管理、租赁服务、资金筹措、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人员。这些人员的配置与机构设置一样,同样与公司的功能定位和主要的业务模式相关联。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业务模式,人力资源的需求和配置也大不相同。
融资的法律问题 篇3
第一,前期接触,签署意向。意向书方面,列了很多的条款,要怎样投钱,怎么保密。但是对于大家来说,最关注的条款是估值。意向文件条款是比较简约的,不代表投资人会同意,真正生效的通常只有保密条款和独家期。
第二,尽职调查、决策依据。一般有意向书之后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尽职调查,这是一个验证的过程。投资人会请自己的律师看尽职调查,创业者的律师也要做尽职调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司,也是为了下一步出法律意见做准备。
第三,综合考虑,确定架构。市场上常见的融资架构包括境内直接投资和海外架构。早期的互联网项目,海外基金愿意投的比较多,因为他们在美国上市可能性高一些,往往是海外架构。搭建什么样的架构,最重要的是考虑融什么样的资,准备在哪儿上市。
第四,谈判协议,签署合同。这个合同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跟小学写作文一样,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要强调一点,有海外很常见的条款,在国内的公司法下是不好实现的,比如说广受关注的对赌条款,上市的时候证监会可能不认可。
第五,办理交割。在打钱之前还会有一些交割的前提条件,要一一满足。比如说中外合资的,要审批,还有视频网站要拿到视频执照。要注意,一旦交易了,表明投资人是你的股东,你要经常看一看这些合同,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己随便拍板了。
境内直接投资架构,只需遵循公司法即可。境外融资架构牵扯到政府审批等因素,分为合资和离岸两种架构。合资企业又分为合资和合资合作两种。中国的合资或者合作企业是没有股东会的,一定要注意。在融资的时候,经常犯一个小错误,以为我占80%的股份,可以不在乎董事会。实际上如果董事会失去控制了,就失去公司的控制了,因为没有股东会,董事会就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
另外,还有境外离岸投资架构,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外商独资企业架构,采用直接控制的模式。另一种是VIE(协议控制)结构,或者新浪模式,其标准框架是在境外,如开曼群岛设立离岸控股公司,然后以离岸控股公司的名义在香港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并以该全资子公司在内地成立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该外商投资企业以协议而非直接投资形式间接控制内资公司,从而达到合并内资公司财务报表的目的。腾讯、盛大、百度、新浪、搜狐、网易、优酷、唯品会,都是用的这个模式。这种架构可以避开针对外资的管制,还有的是为了减少重组的成本和税收。但这种模式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商务部“75号文”和“10号令”的审批,当初世纪佳缘上市的时候,因为75号文没办好推迟上市。值得注意的是,VIE架构并不意味着在国内少交税,开曼只是空壳。
——整理/张九陆
浅析融资租赁的法律性质 篇4
关键词:融资租赁,租赁,性质,契约
融资租赁行业目前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高传义表示, 2011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渗透率约为2.8%。按此趋势, 预计不出五年,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达到10%左右, 即规模达到3万亿—3.5万亿元, 也就说基本将做到世界第一的规模。但我国的融资租赁立法仍然不够健全, 虽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 但存在单一、相互直接不协调的问题, 与融资租赁业发达国家的立法和社会接受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融资租赁概念的界定
融资租赁 (Financial Leasing)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伴随商品供求和信用关系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深化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金融工具。从其在美国初生, 后又扩展至德、日等国的历程来看, 无不是经济先行, 而后完善法律。这也决定了, 各国对融资租赁的基本要素规定大同小异。
融资租赁起源于美国。美国的租赁业发展时间不长, 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健全的法律推动了美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和成功。美国法院根据《统一商法典》和相关判例解决融资租赁交易纠纷。美国的租赁形态包括以下几种: (1) 为实现垄断的租赁; (2) 为确保担保物权优先权的租赁, 其中又包括了动产设备信托租赁和伪装分期付款买卖租赁 (bailment lease) ; (3) 节税型租赁; (4) 真正租赁 (true lease) ; (5) 杠杆租赁。在美国交易法上, 历来存在一项认为承租人对租赁物享有经济持份的判例法理①。据此, 美国将担保目的的租赁作为一种保留所有权买卖予以规定, 将租赁契约认定为买卖性质。融资租赁作为租赁契约中的一种, 只有杠杆租赁和真正租赁在美国税法上被作为融资租赁的形态来对待。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为了消除国际融资租赁的一些法律障碍, 经过了近10年的调查研究, 在1988年公布了《国际融资租赁公约》给各国签署。这份公约明确规定了融资租赁包括了三方当事人, 融资租赁合同包括了两份合同, 即融资租赁合同和供货合同。把设备规定成为融资租赁的租赁物的范围, 并且承租人个人、家人或家庭是不能使用租赁物的。该公约对对融资租赁的交易形式和实质的定义, 在立法上所取得的成就, 为世界各国的融资租赁立法提供了参考。
中国融资租赁的立法和司法状况是不同步的, 立法实践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司法, 经常融资租赁的司法活动是在缺乏立法的情况下开展的。1996年,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当时还没有任何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规定, 而是借鉴《国际融资租赁该公约》的有关条款和国际惯例, 并且依据我国民法的法理和融资租赁的基本特征颁布了该规定。在1999年的合同法中, 对融资租赁合同作为有名合同进行了专章规定, 这种规定表明我国合同法已经将融资租赁交易区别对待了, 也还奠定了我国融资租赁交易规则的基础。2004年,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租赁法》起草小组, 为我国完善融资租赁法律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性质
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对融资租赁的性质做了深入的研究, 史燕平教授在此基础上又一次归纳总结了梁慧星教授的研究成果。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法律发展各不相同, 因此, 在融资租赁产生的时候, 各国对融资租赁的法律性质就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 认定为分期付款买卖
这种学说将融资租赁合同适用买卖法的有关规定, 也就是将融资租赁交易看作为了分期付款的买卖。融资租赁交易和保留所有权的分期付款买卖是有区别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融资租赁合同中有没有约定承租人是否在融资租赁交易结束之后可以取得租赁物的所有权, 但是, 考虑到税法上的相关因素, 出租人作为租赁物的所有权人, 没有经济利益。这种学说的支持者是德国学者Ebenroth, 而且, 他认为, 只有出租人对于租赁物的权益仅限于担保利益, 那么融资租赁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才能得到合理解释。这个学说是有缺陷的, 因为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租赁期满后, 他们互相信任, 选择了对租赁物的处置方法而产生了所有权的转移。[1]这个学说没有认识到租赁性质, 因此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买卖是不同的。
(二) 认定为租赁契约
这个学说有两个发展方向, 德国学者Flume提出了“典型租赁契约说”, 德国学者WestPhalen主张“非典型租赁契约说”。Flume的观点没有表明融资租赁交易的功能中的融资功能, 因此受到了批判。他指出, 融资租赁合同和传统租赁合同的法律要件基本相同, 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不是所有的权的对价, 因此仍属于传统租赁合同的范畴。[2]第二种观点对前者提出了修正, WestPhalen加强了对融资租赁的功能的特殊性的认识。日本也有学者赞同该说, 他们认为, 融资租赁是以金融为目的的, 租赁契约是为达成此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法律手段, 与通常租赁契约相比, 由于融资租赁具有不能忽, 视的特殊性, 因此应当将其视为特殊租赁。总结上述的典型说和非典型说, 是把融资租赁中存在的不能中途解约、租赁物瑕疵担保和出租人免责等典型特征归结成为了传统租赁的特殊性, 可以发现, 这两个学说的本质是认定融资租赁是传统民法中的租赁契约。但是这种归纳太过简单。
(三) 认定为动产担保交易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 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我国台湾学者吕荣海认为, 出租人为了获得出租物的担保利益而取得出租屋的所有权。融资租赁和信托有一些类似的特征: (1) 都能通过融资租赁来融通资金; (2) 都以取得的租赁物作为租金的担保; (3) 承租人或者债务人有标的物的使用权。据此认为融资租赁合同是动产担保交易。但该学说存在法律形式和担保形式上的区别。
(四) 认定为货币借贷
在融资租赁交易当中, 出租人为购买租赁物而支出了一定的成本和利息, 承租人所偿付的租金是这个成本和利息的对价, 并不是承租人使用租赁物的对价。基于此, 法国学者Calon主张将融资租赁合同认定为货币借贷契约。德国学者Borggrafe又提出, 在融资租赁交易当中, 出租人的利用供给和承租人支付对价, 没有办法解释融资租赁契约的权利义务关系, 出租人在融资租赁中应该承受的是信用风险, 因此认定融资租赁为一种信贷契约来解决因此产生的法律问题。但是在资金最后指向的标的物以及涵盖范围方面, 融资租赁合同和货币借贷契约还是存在差距的。
(五) 认定为独立的交易形式
由于融资租赁合同和以上几种契约均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因此这个学说主张融资租赁合同是根据市场需要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交易形式, 不同于传统租赁、分期付款买卖、货币借贷等既有的契约范畴。欧洲设备租赁协会联合会提出, 现代融资租赁具有融资融物功能, 不仅仅是设备租赁, 也不仅是回避风险的手段而已, 而是在一组在合同基础上成立的一种自成一类的三边交易。
所有权包括了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大权能, 在现实生活中, 这四大权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组合方式。当所有权人将财产的占有权和使用给承租人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来使自己的资本增值,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租赁。融资租赁和传统租赁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具有了金融性。如果仅仅单方面的把融资租赁纳入某一个现存的法律关系中, 那么在融资租赁的实践中, 承租人、出租人、供货人、买卖合同、租赁合同中存在的复杂法律关系将无法理顺。因此, 独立交易说对融资租赁业的蓬勃发展更加有利。
参考文献
[1]程卫东.国际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38.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5
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4.10.22商建发[2004]5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更好地发挥租赁业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支持租赁业快速健康发展,现就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商务部“三定”规定,原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有关租赁行业的管理职能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管理职能划归商务部,今后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中涉及原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管理职能均改由商务部承担。
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的市场准入及行业监管工作继续按照商务部出台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商务部将对内资租赁企业开展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租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荐1—2家从事各种先进或适用的生产、通信、医疗、环保、科研等设备,工程机械及交通运输工具(包括飞机、轮船、汽车等)租赁业务的企业参与试点工作。被推荐的企业经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确认后,纳入融资租赁试点范围。
四、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试点企业(以下简称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2001年8月31日(含)前设立的内资租赁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应达到4000万元,2001年9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设立的内资租赁企业最低注册资本金应达到17000万元;
(二)具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三)拥有相应的金融、贸易、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不少于三年的租赁业从业经验;
(四)近两年经营业绩良好,没有违法违规纪录;
(五)具有与所从事融资租赁产品相关联的行业背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推荐融资租赁试点企业除应上报推荐函以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企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公司章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风险控制制度文件;
(四)具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据的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
(五)近两年没有违法违规纪录证明;
(六)高级管理人员的名单及资历证明。
六、本通知第二、三条所列的融资租赁公司(即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的规定享受融资租赁业务的营业税政策。
七、融资租赁公司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交纳各种税款,若违反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偷逃税款,税务机关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同时取消对该企业执行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
融资租赁公司在向有关联生产企业采购设备时,有关设备的结算价格不得低于该生产企业向任何第三方销售的价格(或同等批量设备的价格)。
八、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下列业务:
(一)吸收存款或变相存款;
(二)向承租人提供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贷款;
(三)有价证券投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
(四)同业拆借业务;
(五)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金融业务。
九、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风险资产(含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倍。
十、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应在每季度15日前将其上一季度的经营情况上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并抄报商务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抽查试点企业经营情况。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上述管理规定的企业,商务部将取消其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资格。
十一、各地商务、税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监督,及时研究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重大问题应立刻上报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同时,要不断总结试点经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6
【关键词】“营改增”;融资租赁;税收问题;措施
一、绪论
融资租赁一项金融产业,主要是为了满足承租人对设备的需求所开展的业务。由于种种因素,使该行业一直都难以得到良好发展,也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市场发展的需求。而“营改增”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并未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该政策还会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融资租赁行业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详细分析,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规避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下面笔者就对“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营改增”后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变化
1.能够满足税率变化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融资租赁企业所采取的缴税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该种缴税方法被称为一般计税方法;另一种则是按照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此种缴税方法则被称为简易计税方法。其中,一般计税方法能够通过增值税发票进行税费的抵扣,所以融资租赁企业通常会采用该种计税方法。
2.沿用差额征收原则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也沿用了原税收政策的差额征收原则,但在具体内容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首先,在销售额的计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新政实施后企业销售额的计算方法为将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的价款进行扣除,得出的余额视为企业的销售额。其次,只有对融资租赁行业制订了差额征收措施。最后,对企业售后回租与其他方式的融资租赁进行了区分。“营改增”在实施后不仅对差额征收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还在其他方面进行规定。例如,新政策的实施更改了差额征收范围,避免出现重复扣除的现象。
3.其他方面
针对一些超税负企业,国家政府在征税上采用的是即征即退政策,使税收变得更加合理,避免税收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此外,针对在新政策实施前所签订的合同,在该合同项目完成之前依然按照新政策实施前的税收政策进行缴税,从而保障企业能够顺利度过新政策实施的过渡期。
三、“营改增”后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意义
1.统一了企业的税收
新政策的实施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营改增”政策实施前,该行业所实施的税收政策有两种,由地税与国税两个部门分别对其进行管理。而新政策实施后,融资租赁企业只需要缴纳增值税,使两种税收方法合并成为了一种税收方法,并由国税对其进行统一管理。
2.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新政策实施以后,企业能够以一般纳税人的身份开具相应的发票,承租企业便可以将租赁所产生的费用当作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并且,其他企业在该方面所产生的成本能够进行税费抵扣,降低了相关企业的税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扩大了发展空间。
3.改善了企业税收环境
在新政策实施之前,针对于租赁企业的客户来说,其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设备去抵扣进项税额,而租赁设备所产生的费用便不能够进行抵扣,这主要因为租赁企业不具备开具发票的资格。而新政策实施后,租赁企业具有开发票的资格,使租赁企业的客户即使租用相关的设备,也能够进行税费的抵扣。这方面税收政策所发生的改变,能够是融资租赁行业在税收政策上处于同等的竞争环境。
此外,在新政策实施的过渡期,继续实行即征即退、差额征收等措施,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税收政策对企业所起到的导向作用,十分有利于其在“营改增”政策下快速的发展。
四、“营改增”后融资租赁的税收问题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虽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困难,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1.税基与税率的增加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税基与税率的增加。在该政策没有实施之前,我国政府对融资租赁企业所采用的税率为5%。税基则是企业向顾客所收取的全部价款,并扣除租赁企业的所有成本费用。而新政策实施以后,不仅税率由5%增长到了17%,在税基当中还扣除了很多成本费用,大大增加了所产生的税基金额。税基与税率的增加,不仅使新政策不能够达到预期所产生的效果,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担,大大降低了租赁企业的利润。此外,由于税基与税率的增加,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进项抵扣问题
在增值税中关于进项抵扣所规定的内容,需要货物流、资金流以及票据流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够完成进项抵扣。然而,在租赁企业当中,其所开展的租赁业务在管理方面拥有更高的要求,租赁企业为了能够达到这方面的要求希望能够将租赁货物款支付给承租人,然后再让承租人按照企业的供货速度进行货款支付,这种货款支付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货物流、资金流以及票据流三者信息的不一致,从而导致无法完成进项税款的抵扣,增加了企业所承受的税务。此外,租赁商品的供应商不具有开具发票的资格,也会使租赁企业无法进行税费抵扣。同时,根据相关条例规定,消费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三个税种实施即征即退,除非还有其他规定,否则不会退还附加税。通过上述内容能够清楚了解到,增值税附加并灭有包含在即征即退中。如果暗号10%的附加税率进行计算,所产生的附加税额为原来的1.9倍。新政策的实施除了会产生上述不良影响以外,还会影响到租赁企业的回租业务。
五、解决“营改增”后融资租赁税收问题的对策
从上述对“营改增”政策实施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到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降低了企业的利润,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充分发挥新政策的优点。解决措施的制定应当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降低“营改增”政策自身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逐渐优化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优化是解决税收问题的有效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切实落实即征即退措施。在新政策的实施的条件下,我国税务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发展要求对税基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且对于租赁企业所缴纳的税务超过改革前税基3%的部分,应当实施即征即退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大大降低租赁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税务,还十分有利于租赁企业提高运营利润。与此同时,政策的优化还有利于租赁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发展。其次,提高即征即退政策的实效性。目前,我国所实施的即征即退政策属于过渡性政策,充分很多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其稳定性。所以,为了能够在新政策下使租赁企业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应当消除该政策不稳定因素,使其更加稳定的应用在租赁行业的税收政策当中,才能够促进租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完善税收制度
鉴于新政策自身存在很多缺陷,其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众多问题,应当制定更多与之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完善,以此才能够充分发挥新政策的作用。我国税务部门应基于新政策的条件下,分析出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租赁企业中售后回租业务,该业务是租赁企业中核心业务之一,该业务所产生的营业额在企业总营业额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然而,企业在进行此项业务时只能够开具部分发票,或是不开具发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租赁企业在该业务上开具发票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从而有效减少租赁企业所需要缴纳的税款,降低企业的税负,进而使企业得到更良好的发展。
3.转变业务方向
除了上述两点解决措施以外,租赁企业还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转变业务发展方向,以避免新政策实施所产生的问题。在新政策得到落实以后,租赁行业所需要承担的税负不但没有降少,反而有所增加,不仅不利于租赁行业的发展,还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新政策的实施增加了税基和税率,在增值税计算方法不变的情况,所产生的税额相较之前增加了很多,降低了租赁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因此,租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多项业务,尽量降低税收政策不完善所带来的税收负担,与此同时租赁企业还应当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合理避税。通过业务方向的转变,科学的税收筹划,有效降低租赁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税负,促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六、结论及建议
总之,“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既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营改增”不仅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的重要的税收管理手段,还是规范我国税收体系的重要措施,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加以解决。建议租赁企业应当增加企业财会人员的知识储备,使其对“营改增”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并制定有效地税收筹划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天健.融资租赁税收法律问题研究——以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背景[J].海南金融,2014,01(01):74-77.
[2]张富强,林蔚.完善我国融资租赁业“营改增”试点的法律研析[J].税务研究,2014,05(10):50-54.
[3]李伟,李卫平.“营改增”后融资租赁的税收问题与建议[J].财会月刊,2014,08(17):69-70.
[4]戚曾洋.“营改增”背景下自贸区融资租赁业的税收政策分析及完善建议[J].法制与社会,2015,05(09):95-96.
[5]杨晓霞.“营改增”背景下的融资租赁税收法律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2(04):76-79.
[6]钟丽春.浅析“营改增”后融资租赁的税收问题及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20):215.
[7]黄德良.“营改增”试点地区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的税收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2,11(23):20-21.
[8]乔露.融资租赁行业税收制度沿革以及“营改增”税制下融资租赁业务税收问题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02(06):74-75+81.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7
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 我国学者从企业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些原因。如杨思群、李杨 (2001) 提出中小企业发展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这些因素威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比如:企业资信等级低、不良信用记录多等, 杨军 (2004) 指出信誉度低、产权结构不明确、银行不认可等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原因。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 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Richard F. Vancil (2009) 认为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信托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相比, 有其独特的优势。V. Sivarama Krishnan和R. Charles Moyer (1994) 认为由于破产成本的存在, 融资租赁与其他融资或者融物的方式比具有优势。
在使用融资租赁动机方面, 存在三种理论基础。法拉和塞尔文 (1967) 提出了税率差异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本利得税和现金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 理性的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推迟获得资本收益而延迟缴纳所得税。Smith (1995) 研究显示, 承担税率高的公司更容易使用融资租赁。从破产成本理论着手, Myers (1998) 和Bayless (1999) 研究分析认为, 破产成本理论认为企业需要生存必然要发展, 要在市场经济中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 而从代理成本理论方面分析, 融资租赁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产生资产替代的问题, 融资租赁的代理成本更低。最后一种理论为债务替代理论, 该理论认为, 在融资租赁和借款债务利率相似的情况下, 融资租赁和借款债务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Lasfer和Levis (1998) 实证研究指出, 融资租赁可以替代借款债务融资, 但对于大企业而言, 融资租赁是借款债务的一种补充。
综上, 国内外研究学者主要针对融资租赁的理论研究, 但是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
二、融资租赁理论概念
1.融资租赁的概念
融资租赁业务首先是由国外发起的, 《国际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赁的定义为“指出租人将实质上属于资产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承租人的租赁, 租赁期结束时名义所有权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给承租人”。在我国, 对于融资租赁本质的认识大体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提到“融资租赁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 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 提供给承租人使用, 承租人支付租金”。
2.融资租赁的分类
融资租赁有四种形式, 分别为: (1)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融资租赁公司根据企业的需求, 购买设备, 直接租赁给企业。 (2) 转租赁。是指融资租赁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 先从其他租赁公司租入设备, 然后再转租给企业使用。 (3) 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贷款方和供货厂商, 这种融资方式常常用于价格较高的大型设备的长期融资租赁。 (4) 回租租赁。是指企业将自己的设备卖给融资租赁公司, 然后再租回使用。
3.融资租赁的决策
选择融资租赁决策的前提是考虑该决策是否比直接购买设备的成本低, 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
融资租赁设备成本的现值可以表示为:
该式表示租赁n年的支出现值。其中M为每年支付租赁的款项, R为租赁资产的维护费, T为所得税税率, i为税后资本成本。
直接购买设备成本的现在可以表示为:
该式表示直接购买成本使用n年的支出现值。其中I表示贷款年利息费, D表示年折旧费, S表示资产的残值。
将两个成本相比较, 若C1<C2, 则采用融资租赁的决策。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采取的融资方式, 总的来说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 但是中小企业的能力有限, 主要是通过外部融资。
(1) 融资需求增加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扩大资本需求的中小企业约占70%, 主要用于技术创新、扩大产能、开拓销售渠道、劳动力成本投入以及原材料成本投入。
(2) 融资难度较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隘, 主要融资方式是通过银行信贷。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以及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程度较低的原因, 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
(3) 关注融资额度以及融资的灵活性
由于银行的贷款方式利息比较固定, 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新型的融资方式因其灵活性较高的特点应运而生, 例如:融资租赁、企业联合体融资、IPO融资等。
2.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①自有资本较少, 抵押担保难度大
金融机构偏向于使用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 然而中小企业的自身规模较小, 经营风险较大, 缺乏较大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 其主要资产为人力资源等, 往往缺少抵押物来抵押。同时, 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大型企业作为担保人, 抵押难度大大增加。
②中小企业缺少自身信用
信用缺少有两方面体现:第一是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不透明。因而在信用等级评选中,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等级达不到银行贷款的需求;第二是大量失信行为的产生, 比如合同履行率低、债务人员逃逸、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行为, 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大打折扣。
③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与具有完整规章制度的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够规范的。从组织形式上看, 很多的中小企业仍实行的是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 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公司制。此外, 我国的私营企业一般是实行家族式企业管理, 管理不规范, 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 融资具有较大的风险。
(2) 银行方面原因
①银行的谨慎原则
银行经营将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 在选择借款对象是, 银行测评的是借贷者的资金实力。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较弱, 且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所以处于经营安全性来说, 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借给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
②银行繁琐的借贷程序打击了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节奏快、频率高, 所以使得中小企业丧失了申请借贷的耐心, 从而转向与民间借贷。
③中小企业单位贷款成本高
由于银行发放贷款的程序统一, 不论贷款的数额大小, 银行的操作程序都是一致的, 但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数量较小, 使得银行分摊的固定成本增大, 所以银行更偏向于将贷款借给贷款额较大企业。
(3) 政府方面原因
①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 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 整体信用较差, 虽然近年来, 政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将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制作为首要内容, 但是我国信用担保机制还不够完善。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机构发展缓慢, 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
②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建设
很多国家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设有专门的机构, 比如日本在通产省内设有中小企业厅等, 美国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但是在我国, 中小企业分属于各级政府和各个产业主管部门, 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在我国金融体系中, 也没有专门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机构, 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3.中小企业选择融资租赁作为融资决策的原因
(1) 融资租赁门槛低
相较于银行贷款, 融资租赁没有复杂的程序以及严格的信用考察机制, 同时融资租赁以租赁设备作为担保物, 无需企业抵押其他的设备, 减小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也避免了更多商业机密的泄露。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是中小企业更快的获得机器设备运用于企业经营发展, 使中小企业灵活度大的特点更好发挥。
(2) 使中小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提升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 企业若想保持竞争优势, 必须提高设备的更新率。高的设备更新率使得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无益于增加了资金的负担。如果采用融资租赁,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预期的设备技术寿命来确定租期, 租期结束后可以重新租赁其他的新的设备, 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 也提高了中小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3) 金融租赁可以优化资本结构
首先, 对于大量固化的中小企业来说, 可以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 由企业按照双方协商的价格将设备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 然后, 再从融资租赁公司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承租设备。中小企业通过此种方式, 将固化的设备转换为流通的资本, 增强了企业资本的流动性, 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 并且不改变设备的使用情况。其次, 在融资租赁的分期付款阶段, 企业在前期只需要支付很少的费用, 就可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使其有限的资产产生倍数效应。而且, 融资租赁不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 然而一般贷款都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这对于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有较大的影响。
(4) 融资租赁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融资租赁的设备租金是在租赁初期拟定的, 在承租期间保持不变, 如果承租期间通货膨胀, 企业支付的租金不会增加, 相反, 企业支付的租金实际价值降低了, 有利于企业规避通胀的风险, 这对于资金成本较低的中小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5) 融资租赁可以节约投资成本
融资租赁允许企业进行加速折旧, 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成本, 同时融资租赁可以得到税收优惠, 具有理财优势。中小企业可以将租金从成本中扣除而不必上税, 然而银行贷款只能将利息计入成本, 本金的归还是不能免税的。
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对策及建议
1.中小企业自身
(1) 改变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使得我们有“重买轻租”的观念, 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之中, 中小企业大多缺乏市场经济的观念, 因此受这种观念影响, 在中小企业缺乏设备时, 往往会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去购买设备而非租赁设备。中小企业应该改善对融资租赁的认识, 改变“所有权大于使用权的观念”, 并且积极尝试使用融资租赁等新兴方式进行融资。
(2) 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
中小企业信用不佳往往导致“融资难”的状况, 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信用额度, 中小企业首先应该加强自身制度建设, 让管理制度更加规范, 财务制度更加透明, 其次, 应该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提高经营者的自身素养, 避免拖欠租金等失信行为的产生。
2.政府方面
(1)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等新兴方式进行融资
政府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激励中小企业使用融资租赁来进行融资, 比如收税减免, 财政支持等。
(2) 加强融资租赁行业的统一规范制度
虽然目前我国关于融资租赁的法规多样, 但大多都是浅显粗略的规定。我国政府应该借鉴国外对融资租赁行业的规定, 结合我国国情, 尽快制定出针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统一的规范, 确保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春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2]冯珊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3]梅鹏军.基于融资租赁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 2014.
[4]祁帜.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J].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0 (02) :44-46.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8
1融资租赁概述
融资租赁,又称资本租赁、财务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企业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期限内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的信用性业务。
1.1融资租赁的形式
一是直接租赁。直接租赁是融资租赁的典型形式,通常所说的融资租赁是指直接租赁形式。二是售后租回。该种租赁是指承租人先将某资产卖给出租人,再将该资产租回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承租人一方面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现金; 另一方面又通过租赁满足了对资产的需要,而租金却可以分期支付。三是杠杆租赁。杠杆租赁一般涉及承租人、 出租人和贷款人三方当事人。在该种形式下,出租人引入资产时只支付引入所需款项 ( 如购买资产的货款) 的一部分 ( 通常为资产价值的20% ~ 40% ) ,其余款项则以引入的资产或出租权等为抵押,向另外的贷款者借入; 资产出租后, 出租人以收取的租金向债权人还贷。这样,出租人利用自己的少量资金就推动了大额的租赁业务,故称为杠杆租赁。
1.2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租赁的意义
第一,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的产权关系不同于银行信用,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租赁公司在租赁期限内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这有利于降低融资租赁风险的锁定、分担和控制,避免发生资金挪用和转移现象。
第二,能获得全部的融资额。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时, 借款的企业实际上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融资额,银行抵押贷款也只能获得抵押资产60% ~ 70% 的融资规模。而融资租赁不同,因为租赁物的价款由租赁公司全额支付,承租企业只分期偿还租金,因而企业能获得百分之百的融资额。
第三,能缩短融资时间。由于融资租赁本身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与申请银行贷款的烦琐程序相比,融资租赁减少了许多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繁杂手续,融资租赁手续简便、时效性强。
第四,能享受税收优惠。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法律上的所有权仍保留在出租人处,但在会计上计入了 “固定资产”账户并计提折旧。
第五,能有效改善企业现金流量。融资租赁的租赁期限一般达到设备寿命的一半以上,通常要比银行贷款期限长得多。对于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而言,可以延长资金融通的期限,从而使大部分资金保持流动状态,加大企业的现金流量; 还可以减少中小企业的还款压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紧张状况。
第六,能避免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防范汇率、利率风险。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设备的价格必然不断上涨,而融资租赁的租金一般是根据租赁签约时的设备价格拟订的,在租赁期间保持不变,因而企业不会因通货膨胀而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相反,因货币贬值企业定期支付的租金的实际价值会减少。
2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社会认知度
一些中小型企业坚持传统的一次性买断设备的观念,对于融资租赁了解少,没有及时更新观念,导致融资租赁缺乏市场,阻碍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融资租赁行业的推广发展。
2.2缺乏理论研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较晚,融资租赁的形式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融资租赁的实践活动先于理论研究展开,因此,企业缺乏对融资租赁的理论研究。企业开展融资租赁活动主要是照搬国外一些企业经验理论的介绍,没有根据企业本身特点,没有建立完整的融资租赁体系。
2.3法律法规不完善
受到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融资租赁业长期得不到经济合同法的约束和有效保护,融资租赁业没有系统、统一的会计标准,融资租赁业税收标准不统一。国家没有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对融资租赁行业进行有效的规范,导致融资租赁行业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2.4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首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在这种环境下,融资租赁行业逐步发展起来,因此,有很多不规范的甚至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严重阻碍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其次,我国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管理处于多头监管的状态,融资租赁公司受到多重管制,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融资租赁行业的规范,导致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方向混乱,缺乏发展重点,行业发展违规违法现象多。
2.5租赁标的形式较单一
企业拥有好的项目是通过租赁进行融资的前提,因而, 对于企业单纯的流动资金紧张或其他不以物权为载体的融资租赁,目前在我国还存在政策障碍,无法为企业直接解决资金难题。当然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逐步完善的情况下,融资租赁经营的主体势必会摆脱固定资产的单一模式,朝无形资产租赁、人才租赁及管理租赁等方向发展。
3改进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和理论研究
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首先要得到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认知和支持。加强企业对融资租赁的宣传,改变传统的融资观念,树立 “设备使用胜于设备拥有”的观念,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同时,政府要加强重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实施税收减免,积极推动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针对融资租赁行业出现的新问题,加强理论研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色,制定相适应的融资租赁体制。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规范性建设。
3.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对融资租赁行业加强税收减免,降低营业税税率,统一营业税税基。允许企业自身制定设备的折旧方式,减轻承租人的经济负担。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的项目,国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避免对融资项目重复性征税现象的发生,只征一次税。
加强融资租赁行业信用保险的建设,建立 “租赁信用保险制度”。租赁公司与商业信用保险公司签订协议, 当承租人出现违约时,商业保险公司为了减轻租赁公司承担的信用损失,对租赁公司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同时,政府部门设立专门保险基金,对于租赁公司承担的信用风险进行财政支持,分散信用风险,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特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适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制定 《融资租赁法》,明确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的权利义务,规范融资租赁行业的经济活动,对违反协议产生的信用问题,依法进行处理,维护融资租赁公司的利益。 建立全国租赁协会,对融资租赁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加强诚信宣传,严格进行行业的资格认证,保证融资租赁活动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
3.3积极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租赁业务和租赁市场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9
我国的融资租赁始于1981年, 是以满足承租人的不同设备需要而开展筹资业务的金融产业。由于融资渠道、各类行政法规冲突、税法适用等诸多原因,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业,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将融资租赁业纳入增值税法的征收范围是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因此, 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加快结构性减税的步伐迫在眉睫。从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范围, 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市, 而且明年还将继续扩大试点地区, 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这对融资租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税收改革, 将对融资租赁的出租人和承租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对营改增试点地区融资租赁出租人的税收问题做一探讨。
二、租赁公司“营改增”融资租赁业务税负比较及建议
早在1986年,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征税问题的通知》首次关注融资租赁行业的税收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3]16号) 规定: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审批的融资租赁企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 按照出租人向承租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包括残值) 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计征营业税。这里扣除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 就包括由出租方承担的货物的购入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运杂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贷款的利息 (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 。自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 (财税[2011]110号) , 正式启动了“营改增”这一重大税制改革。根据财税[2011]110号规定, 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按17%征收增值税。因此, 对于属于一般纳税人的承租人, 可抵扣进项税增加, 实际税负减少, 收入和利润也相应增加, 将促进融资租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 对试点地区租赁公司而言, 将产生以下不利影响。
首先, 流转税税负略有增加。具体表现如下:首先, 融资租赁行业原来营业税税率为5%, 由于适用营业税差额纳税政策, 因此实际税负要低一些。融资租赁营业税应纳税额= (租赁收入-借款利息支出) *5%;融资租赁增值税应纳税额= (租赁收入-利息支出) *17%。根据实际税负=应纳税额/租赁收入, 经测算, 租赁行业营业税政策下实际税负约为3%, 但在不同年度、不同企业可能有所不同, 特别是资金成本较高、利息支出较多的租赁公司其实际税负将一般低于3%。根据《营改增试点方案》, 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将予以即征即退, 因此, 对于原来实际税负低于3%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说, 在营改增后税负将有所上升。
其次, 根据城建税暂行条例, 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实行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即征即退办法的, 除另有规定外, 对随“三税”附征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一律不予退 (返) 还。可见, 增值税附加 (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并不属于即征即退范围。营改增后, 如果附加为10%, 附加税增加额= (含税租赁收入-借款利息支出) / (1+17%) ×17%×10%- (含税租赁收入-借款利息支出) ×5%×10%, 附加税将增加至执行营业税时的1.9倍左右。
综上分析, 此次的营改增将较为有效地消除融资租赁业务中流转税可能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 降低了承租人的税收负担, 提高了企业进行融资租赁业务的积极性, 但是却对拉动内需、扩大投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完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融资租赁公司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因此, 国家在全面推广营改增时, 需要在广泛调研租赁公司实际税负基础上, 考虑实行以下措施, 以降低租赁公司的实际税负。
一是适当增加即征即退的力度, 如实际税负超过2%部分实行即征即退, 并且可以按月征税, 按月退税。因为如果不能做到真正的“即征即退”, 将会对租赁公司资金周转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样, 出租人承担的税负能够与现行营业税差额征税情况下的税负基本保持不变。
二是目前融资租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属于营改增试点过渡政策, 为保持租赁行业健康发展, 建议将这一政策长期执行。
三是关于附加税的退税。营改增后, 租赁公司的税负明显上升, 对于增值税附加的税费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 能否也即征即退有待探讨。
三、售后回租业务的增值税计征及开票建议
在世界范围内, 融资租赁的交易方式有直租、转租和回租三种, 其中直租最为常见。而在我国, 却是回租占了压倒性的份额。售后回租业务, 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件出卖给出租人, 同时与出租人签定融资租赁合同, 再将该物件从出租人处租回的融资租赁形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3号公告《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规定, 承租方在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的出售资产行为不属于销售行为, 并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 所以也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财税[2011]111号文件并未对售后回租增值税的计征问题作出相应规定, 也未明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3号公告是否继续有效或如何衔接。这对以售后回租业务为主的租赁公司来说将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租赁公司的增值税缴纳问题。售后回租业务在实务中, 通常是承租人与出租人以转让合同的方式将已购入或已使用过的设备转让给租赁公司, 同时把原设备购买发票质押于租赁公司, 回租时租赁公司开具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租金全额普通发票给承租人。那么, 营改增后, 企业没有向租赁公司开具出售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不作为应税销售额缴纳增值税, 导致租赁公司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没有进项税可以抵扣。而租赁公司开具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租金全额增值税发票给承租人, 就会存在承租人 (企业) 重复抵税问题 (即固定资产进项税在企业购进时抵扣一次, 售后租回时又抵扣了一次) , 而租赁公司却要按照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租金全额的17%缴纳增值税, 造成租赁公司税负大幅度增加而无法承受。
第二, 从会计核算角度分析, 租金的本金部分就不应作为营业收入入账, 作为营业收入入账的只有利息收入, 所以本金部分一同开票既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 也会对所得税税负造成影响。
因此, 营改增后, 关于售后回租业务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 建议只对租金中扣除本金部分外的收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而本金部分只开具收据。此外, 应延续原征收营业税的做法, 根据偿还计划分次开具增值税发票。笔者认为, 按照增值税基本原理, 承租人不应获得重复的进项税抵扣。租赁公司是否向承租人开具租赁设备本金部分增值税发票, 应取决于承租人是否向租赁公司开具设备本金增值税发票。如果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3号公告继续有效, 租赁公司回租业务只能向承租人开具租赁利息部分增值税发票。否则, 应将售后回租拆分成两个交易, 在出售和租回两个环节分别计征固定资产原值增值税。
四、营改增后租赁公司增值税其他问题及建议
一是营改增以后租赁公司增值税缴纳的前后衔接问题。为了保持税收缴纳环节的连续性及租赁公司税负的平稳且易操作, 笔者建议, 实行营改增后, 以前已签订租赁合同的项目, 应按照合同期限缴纳营业税直至该项目结束。以后签订的合同才适用增值税规定。由于项目租赁期一般为3-4年, 因此要3-4年后原项目全部结束才能全面过渡到缴纳增值税。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10
金融业此次未纳入改革试点范围, 但原适用金融业税目的融资租赁业纳入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 受“营改增”政策影响较大。在政策执行中, 因针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执行细则较少, 导致纳税人对业务的税收政策把握不准, 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和税收负担大幅增加的风险。如何正确理解执行“营改增”政策, 最大幅度利用国家对“营改增”的税收扶持, 是融资租赁行业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对融资租赁业务执行“营改增”政策中面临的重点环节进行探讨, 力求对融资租赁公司准确执行“营改增”政策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正确划分缴纳增值税的租赁业务和缴纳营业税的租赁业务
如果将本应缴纳营业税的租赁业务错误地用于“营改增”政策的话, 一方面不符合税法要求, 另一方面将加重企业税收负担。在实际操作中, 关键是要正确区分租赁标的物类型, 即租赁标的物是属于有形动产还是有形不动产。按照规定, 此次纳入“营改增”范围的是有形动产服务。财税[2011]111文附件《应税服务范围注释》解释:“有形动产融资租赁, 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有形动产租赁业务活动。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有形动产租赁给承租人, 合同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 承租人只拥有使用权, 合同期满付清租金后, 承租人有权按照残值购入有形动产, 以拥有其所有权, 不论出租人是否将有形动产残值销售给承租人, 均属于融资租赁。”作为纳税企业, 只有明确有形动产和不动产的概念, 才能防止错误适用税收法规。税法对不动产的概念有明确规定“不动产, 是指不能移动, 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主要包括构筑物、建筑物、土地附着物。企业在判断是否属于不动产租赁时, 可依据该定义进行判断。比如:以水电站的大坝作为租赁标的物的融资租赁, 就应该作为不动产租赁业务管理, 缴纳营业税。对大坝内的闸门单独计价的, 因该闸门的移动将导致大坝损坏, 故也符合不动产定义, 所以也应该与大坝一并纳入不动产租赁业务, 而不应该将其单独作为动产租赁纳入“营改增”范围缴纳增值税。
二、正确计算回租业务增值税, 合规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融资租赁的方式有两种:直租和回租。直租是融资租赁企业根据承租人要求, 从租赁物的供应商处购买资产, 出租给承租人的租赁业务。回租是融资租赁企业购入承租人拥有的资产, 再出租给承租人的租赁业务。这两种租赁方式下, 增值税的计算和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直租业务, 购入资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收取租金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 纳税人可按照一般计税方法正常操作。
回租业务, 本质上是一项融资行为, 租赁过程中不存在租赁物所有权的转移, 按照国家规定:资产所有权以及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报酬和风险并未完全转移, 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 不确认为销售收入。故出租人购入租赁资产时不可能从承租人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按照一般计税方法, 如果以收取的租金全额作为计税基础, 将得出错误的计算结果。以5年期回租业务举例说明见表1:
(单位:万元)
上表显示, 全额计税每年应缴的增值税是差额计税的4.33倍。售后回租业务收取的租金, 在营改增之前, 适用营业额差额征税规定 (财税[2003]16号和沪地税货[2010]号) , 那么, 营改增之后, 仍然应该按照差额缴纳增值税。即将本期收取的租金减去本期负担的本金, 按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在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上, 出租方对回租业务只能按照差额开票, 原因为租金总额中包含租赁物成本, 该成本对于出租方来说, 是没有实际销售业务发生的。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13号文规定, 如按照租金总额开具发票, 将造成承租方重复抵扣进项税额, 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 故只能对收取的利息部分开票。
三、融资租赁业务在“营改增”后的实际税负分析
财税[2011]111文附件3《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第二条第四款: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 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于该规定的理解, 分歧主要是增值税实际税负的计算基础, 即分母是以租金全额来计算还是以租金扣除成本后的差额来计算。两种不同的计算方式, 对纳税人税负影响极大, 详见表2: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租赁期内, 按租金全额计算税负, 纳税人享受的退税额十分有限, 退税后增值额实际税负高达16.08%, 大大高于“营改增”之前5%的税负水平, 完全不符合国家“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的初衷。按照差额计算税负, 退税后增值额的实际税负为3%, 比“营改增”之前5%的营业税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 符合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改革目的。前期在上海地区试点, 是采用租金扣除成本后的差额 (即利息) 来计算纳税人税负的方法, 超过3%的部分, 落实了即征即退政策, 减轻了融资租赁行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但在之后推广试点的地区, 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对实际税负的计算方法还存在不同的理解。针对争议, 国税总局进行了说明, “增值税实际税负是指纳税人当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比例。”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指的就是出租方向承租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上列明的销售额。国税总局这条补充规定对纳税人十分不利, 如表2所示, 回租业务税率将大幅上升, 按收取的租赁利息同口径计算, 税率从营改增之前的5%上升到16.08%。
对回租业务而言, 因租赁物的成本不确认所有权转移, 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实际是扣除租赁物成本后的差额, 其税负计算如上表2列示的按差额计算税负, 可退税额大幅高于直租业务, 退税后的税负比“营改增”之前是下降的。如果国税总局不出台进一步的补充通知对直租和回租业务“营改增”的具体问题进行规范, 直租业务将受到严重打击, 租赁企业会将业务重心全部转移到回租业务, 直租业务将大幅萎缩。这种结果与“营改增”的政策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纳税企业在执行政策时要据理力争, 用足“营改增”试点过渡期国家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税收扶持政策, 实现行业“营改增”的良好过渡, 防止因税收政策改革对行业发展形成巨大冲击。
四、关于财务成本税前扣除分析
财务成本是融资租赁行业最大的一项成本, 约占租赁合同利息收入比例的60%左右。研究财务成本如何在应税销售额中扣除对企业降低成本意义重大。
按照财税[2011]111号文附件2规定:“试点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 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 允许其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 (指试点地区不按照《试点办法》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和非试点地区的纳税人) 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按照财税[2003]16号文规定:“经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 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包括残值) 减除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以上所称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 包括由出租方承担的货物的购入价、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运杂费、安装费、保险费和贷款的利息 (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 。”
上述16号文明确了融资租赁公司是属于营业税差额征收范围, 并且列举了出租方可扣除的出租资产成本项目, 其中, 就包含贷款利息, 即财务成本。111号文的规定, 实际上是为了衔接营业税的差额征收规定, 目的是防止“营改增”后加重差额计征营业税企业的负担。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 该条款的实际内涵就是:融资租赁公司向非增值税纳税人支付的租赁物实际成本, 可以从应税销售额中扣除。比如: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 因银行属于非试点纳税人, 不能向融资租赁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按照现行的增值税管理办法, 贷款利息所包含的进项税额不能进行进项抵扣。但按照财税[2011]111号文附件2的规定, 财务成本是可以从应税销售额中扣减的, 等同于财务成本所含增值税纳入了进项税额抵扣。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11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 融资租赁 研究
由于物流企业初期投资大的特点以及外部体制因素的种种原因,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成为了行业的一个大难题,尤其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如何获取资金以维持自身经营进而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小物流企业生存中最为严峻的问题。
一、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问题现状
(一)缺乏政策支持,融资渠道单一
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目前我国的政策支持普遍都倾斜于国有和大型物流企业,忽视了对中小物流企业的扶持,这就使得本来发展就困难的中小物流企业在政策上处于劣势的地位。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起步,并依靠自身积累得以发展,这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一般特点。但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近年来油价的不断上涨,物流企业的成本压力逐渐攀升,经营越来越难。而我国目前的融资政策对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来讲,太过严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积累和信用问题难以从银行处获得借款,而现今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种种制度也使得企业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募得资金,这就使得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十分单一。
(二)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大多发展时间不长,自身难免存在很多问题。其一,资产结构不尽合理,固定资产比重过轻,以致于向银行借款时没有可抵押资产。其二,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和形式单一,抵御风险的能力过弱。其三,管理混乱,缺乏内部控制,不注重信用的建设,没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四,缺少物流与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二、中小物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的优势分析
目前我国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审批时间长。对于信用级别低的中小物流企业而言,从银行取得贷款十分困难。而融资租赁公司则不像银行那样看重企业的财务实力、历史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能否提供担保或抵押,他们更看重的是租赁设备在承租方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而且在租赁期内,设备的所有权归属于租赁公司,因此在租赁过程中租赁公司可以随时收回设备,风险相对较低,所以融资租赁一般不需要承租方提供担保,手续也就比银行贷款更简便快捷。
三、发展中小物流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的建议
(一)加大对融资租赁的宣传力度,强化租赁意识
我国引入融资租赁这一金融创新产品已有30年,并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融资观念以及推广的不到位,使得这一新兴融资方式还未在经济领域中广泛普及,很多缺乏资金的中小物流企业也不敢贸然涉足。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让中小物流企业强化融资租赁的意识,比如可以选择合适的城市或地区推行试点宣传计划,使融资租赁这种新型融资方式深入人心。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提高物流企业的地位
一是政府直接出资建立规范的担保机构,同时通过税收优惠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财政货币政策鼓励和扶持具备担保资格的民间担保机构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优惠的担保或贷款。二是制定专门针对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优惠的担保制度,这是决定中小物流企业能否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快速解决资金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提高租赁公司的综合服务水平
1、加强租赁公司的日常管理水平。目前我国租赁公司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少且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因此租赁公司应健全员工机制,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实行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改变封闭式分散经营管理的现状,对租赁项目进行精心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
2、开展多元化的创新业务。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企业才能进步,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因此租赁公司应开拓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多元化创新业务。例如可以打破租赁期限固定、支付租金方式死板、设备来源渠道单一等传统方式,针对不同的物流企业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推出的融资租赁新产品,如杠杆租赁、收益百分比租赁、结构共享式租赁等。
(四)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自身修炼,决战行业竞争
融资租赁可以成为解决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题的一剂良方,但除了国家政策和租赁公司的扶持和配合,企业的自身能力才是发展之根本。中小物流企业在利用好融资租赁方式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修炼,制定更为积极和完备的战略发展方向。
第一,注重自身信用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特别是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必要条件,因此保持和加强信用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引入先进的全面管理体系,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促进企业持续良性发展。
第三,加强培养和引进物流管理与金融专业人才,优化物流人才结构,建立强大的物流人才体系。企业的竞争本质上还是人才的竞争。物流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营造物流和金融人才的发展环境,同时整合高校物流和金融专业的培训资源,建立企业和高校的联系平台,形成物流和金融人才培训的完善体系。
四、结束语
与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相比,其融资和发展是相当困难的。融资租赁为化解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带来了曙光,但是要在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中开展好这一新型融资方式,需要靠政府、租赁公司、企业本身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袁志忠,翟利艷.中小物流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1,(17):10—11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篇12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11日
融资租赁是融资方式的一种, 也有本金利息。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就是融资的本金, 也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融资利息之和, 长期应付款就是本金加利息之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租赁》 (以下简称“租赁准则”)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定义为:“在租赁开始日, 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的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如果该项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不大, 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入资产和长期应付款”。
一、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构成
(一) 如果租赁合同没有规定优惠购
买选择权, 则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包括:一是租赁期内承租人每期支付的租金;二是租赁期届满时, 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三是租赁期届满时, 承租人未能续租或展期而造成的应由承租人支付的任何款项。
(二) 如果租赁合同规定了优惠购买
选择权, 则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包括:一是自租赁开始日起至优惠购买选择权行使之日止, 即整个租赁期内每期的租金;二是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而支付的任何款项。
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构成分析
(一) 租赁资产的成本问题
1、租赁资产的购买价问题。
租赁资产的购买价使用账面价值比较客观和可靠, 但其账面价值也受到通货膨胀、功能贬值、折旧率大小、出租人的“商业秘密”等因素的影响。
2、租赁资产余值问题。
若租赁类型为融资租赁, 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满时承租人将租赁资产退还给出租人, 出租人为了促使承租人谨慎地使用资产, 尽量减少出租人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要求承租人对租赁资产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余值提供担保, 在计算租金时应将它们从租赁资产成本中扣除。至于未担保余值, 从表面上看, 它表明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并未完全转移, 实际上出租人通常会通过提高租金的方法来转嫁风险。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未担保余值应包括在租金里面。
3、安装费、途中保险费、运输费等相关费用问题。
我国租赁准则指出:安装费、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相关费用不能计入最低租赁付款额里面, 而是将其直接列入融资资产成本中。如果这些费用由出租人负担, 出租人无疑将这部分金额列入资产的卖价中, 通过租金的方式收回;但如果由承租人负担, 则这些费用可以从租金中扣除。因此, 这些费用是否计入租金具有不确定性, 视负担的对象而定。其余费用如技术咨询费、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费、保险费等履约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4、租赁保证金问题。
在融资租赁过程中, 为了保证租赁业务的顺利进行, 出租人往往要求承租人支付一定数额的租赁保证金。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保证金数额越多, 租金总额越少, 反之则越大。保证金一般在租赁期末时抵交租金, 在计算租金总额时从租赁资产成本中扣除, 从而影响租金总额的多少。租赁双方往往为了将租赁类型确定为经营租赁, 名义上支付给出租人大笔的租赁保证金来降低最低租赁付款额。
(二) 租赁资产的利息问题。
租金中的利息是指出租人为购置用于租赁的资产向银行取得借款而应支付给银行的利息。利息是构成租金的一个重要项目, 影响利息费用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租赁资产的成本、银行借款利率水平、租赁期间、租金支付方式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租赁资产的成本越高, 利息费用就越大。银行借款利率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国家的产业政策、借款时间长短等。利率采用复利还是单利对租金的高低对利息也有重大影响。租赁期越长, 需支付的利息越多。至于租金支付方式, 是采用先付租金还是后付租金, 支付租金的间隔期限等因素对利息费用的高低是有一定的影响。
(三) 租赁资产的手续费问题。
手续费是出租人办理租赁业务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 包括办公费、业务人员工资、差旅费和必要的利润。如果租赁双方为非关联方, 租赁双方协商的手续费是公允可靠的。但是如果租赁双方为关联方, 手续费成了租赁双方操纵利润的有利手段, 尤其当租赁双方所得税率存在差异时, 利率高的承租人高价租入税率低的出租人的租赁资产, 利润便从承租人流向出租人, 同时减少由租赁双方组成的集团应交纳的所得税额, 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三、最低租赁付款额其他相关问题
(一) 担保资产余值问题研究。
按我国租赁会计准则, 如果租赁合同没有规定优惠购买选择权, 最低租赁付款额还包括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该余值在租赁期间是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若在租赁期届满时, 租赁资产余值大于或等于其公允价值, 那么承租人只需将资产还给出租人;若租赁期满时, 租赁资产余值小于其公允价值, 承租人仅须支付给出租人相当于租赁资产余值小于公允价值差额的金额。因而, 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是或有事项。承租人对租赁资产余值的全部和部分担保并非承租人必须支付给出租人的款项, 不属于租赁开始日的应付款项。因而, 最低租赁付款额中不应该包含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二) 优惠续租租金问题研究。
一般而言, 同一资产的租赁与其续租是两个不同的合同, 初始合同中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是不应该包括续租租金的。我国租赁准则指南中关于租赁期的解释为:“如果租赁合同规定承租人有优惠续租选择权, 即承租人续租期内支付的租金预计将远低于行使这种选择权日正常的租金, 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地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在这种情况下, 租赁期应包括优惠续租选择权所涉及的期间 (即续租期) ”。如果租赁合同规定承租人有优惠续租选择权, 则优惠续租期包含在租赁期。根据我国租赁准则指南中最低租赁付款额的解释, 最低租赁付款额包括租赁期内承租人每期支付的租金。
参考文献
[1]王伶.租赁会计准则的新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S2.
[2]刘洋.租赁会计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推荐阅读: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法律探讨11-11
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应用问题的浅议论文07-23
融资租赁的税务处理05-24
融资租赁人才的培养10-12
租赁融资的现状及发展06-24
融资租赁与传统租赁、分期付款的区别与07-11
融资租赁的简单协议书09-05
当代融资租赁的现状与举措论文09-21
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与税法处理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