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对

2024-10-25

中医应对(通用9篇)

中医应对 篇1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 可使学生多学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技能, 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 但不注意学生心理需要进行教学, 其效果则差强人意。本人对学生心理变化做了一些总结, 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以供同道商榷。

1 学生学中医心理变化

1.1 开课前, 对中医充满好奇与不信任共存

学生毕竟生活在中国, 多多少少接触过中医, 现在学校里开设了这门课程, 对学生来说, 第一次接触到新鲜事物时, 都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 想知道八卦、阴阳、肾亏这些听过又不甚了解的东西是什么, 学中医是不是会很好玩, 能象小说里说的悬丝诊脉、刮骨疗毒、起死回生那么神秘又有效吗?但学生在觉得好奇新鲜的同时, 却并不完全相信中医, 持一种怀疑态度。这是他们在学习中医之前已经学习了部分西医的基础知识, 很容易将所学的有限西医基础理论与中医理论对号入座, 得出中医不科学的结论造成的, 也是现时不少自然、社会学者认为中医不符合逻辑关系, 不科学的观点和思想影响了学生, 使他们逐渐产生中医不科学的观念所造成的。

1.2 开课后, 存在想学好学懂又厌恶学习的心理矛盾

我曾在开课之初统计上课出勤率超过90%, 这说明学生存在主观上渴求知识, 有想学好学懂知识技能的愿望。但客观上, 目前教材内容多, 课时偏少, 学科跨度大, 中医理论模糊抽象, 缺乏一些量化的数据来支持, 概念难以理解, 各种定义和术语读起来绕口晦涩, 理解与记忆难度极大, 听课似懂非懂等又让学生感到中医学习起来乏味无趣, 抱怨中医“玄奥”、“难学”, 产生了厌学情绪。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调查后发现:84.62%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中医课, 66.58%有兴趣学习中医, 51.29%表示学习枯燥[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调查显示49.6%学生有兴趣, 87.3%表示中医有用[2]。南昌大学一附院的学生中52.2%有兴趣学中医, 但超过50%的人觉得枯燥[3]。我曾对150名学生调查, 同意中医有用的占81.33%, 有学习兴趣的为56%, 但觉得学习枯燥的占68%。可见, 中医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是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因。

1.3见习实习时, 存在跃跃欲试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矛盾心理

通过课中病例分析及见习实习所见所闻, 学生对中医的有效性还是能做出肯定的评价的。在临床实践阶段, 学生希望通过亲身操作来检验学习效果, 证明中医理论在医疗过程中是否正确。然而, 由于所学知识未能融会贯通, 往往又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

2应对学生学习中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所采取的措施

2.1课前预热

考虑到刚接触中医的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是一片空白, 传授知识时应采取由浅入深的策略。在开课前, 中医教研室可在学校宣传栏内张帖一些内容轻松愉快的关于中医知识的海报, 或开办一些运用通俗易懂的讲述方式来阐释中医奥秘的中医讲座, 通过这样一些预热的方式, 让学生对中医有一个良好的正确的初步认识, 产生好感, 增加学习的兴趣, 消除不良的思想对学习的阻碍。

2.2教学改进

应充分肯定大部分学生是有学好学懂中医的主观意愿的, 只是学习上的枯燥乏味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这时应满足学生的需要, 避免厌学情绪发生。在目前教学内容不能减, 教材不能变, 课时不能增等情况下, 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 要把枯燥乏味、深奥抽象的中医理论、概念、术语讲授得娓娓动听、浅显易懂、易理解、易记忆、会应用, 就需要教师在自身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改进。教师要修炼深厚的中医功底, 还要了解西医;要掌握中医最新的前沿资讯, 还要跟得上西医学发展的脚步;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还要有广博的学识。只有自足, 才能施人。在教学观念上, 除了以往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外, 现在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要让学生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技能和远期应用的实际能力, 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已不能适应当今学生学习的需要, 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也差。可采用目标教学的模式, 能使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明确学习的目标, 使教学活动有序而又生动活泼地开展。采用问题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法, 能加强师生互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达到课堂当场消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中应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有的放矢、前后呼应, 这样, 学生接受的知识就容易形成系统。课中不时变换讲课形式, 适当穿插一些有关的轶闻趣事和临床事例, 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对知识加深印象, 也便于记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采取多媒体教学, 通过对文本、图形、图画、音频、视频等方面的处理, 或者借助现代的各种仪器, 使教学生动有趣, 把中医理论中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述望诊尤其是舌诊时, 运用数码相机在临床上拍摄或运用扫描仪从其它媒体得到典型的常见的生理病理舌象, 通过计算机处理, 在课堂上用多媒体的形式演示出来。讲述脉诊时, 可结合现代的脉象仪,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各种典型的病理脉象真正的手下感觉, 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 大大节省讲述时间, 学生感觉易理解及记忆,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重视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临床见习实习中

所谓刀不磨不快, 学不用不牢。学生都有一种学了这些理论在实践中怎么用的疑问, 总有一种尝试用实践去验证理论正确与否的冲动。充分满足学生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愿望, 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而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临床见实习中, 是克服他们跃跃欲试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矛盾心理的关键。在见习实习带教时, 鼓励学生从这一刻起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临床医生来看待, 能使学生克服羞涩的心理, 从而大胆主动地面对患者。要精心安排好临床病例, 对学生仔细讲述整个诊疗过程, 以及中医的各种理论在诊疗中如何应用, 如何贯通。如通过对用宣肺法使患肺病又便秘的病人得以通便这个病例的讲解, 说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道理。让学生亲自体验舌诊、脉诊、辨证在诊疗中的重要意义, 看到应用中医治疗的良好效果, 从而提高学习中医的热忱。除了带教时获得视听方面的实践, 还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患病的同学进行中医治疗方案讨论, 通过各抒已见、去伪存真的探讨, 帮助他们的知识在脑中强化、交融。然后遣方用药, 让同学们亲自体会和观察中医药的疗效。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应用中医治病的成就感, 有助于中医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生厌学中医的心理有自身的原因, 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造成。中医教育者应换位思考, 以学生的角度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 然后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 作出适应学生需要的改进, 积极消除影响学生厌学中医的外部因素, 以此改变学生自身的思想壁垒, 学生学习中医的热忱一定会从新燃起的。

摘要:通过对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以期达到满足学生需要,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学,学生心理,教学改进,西医院校

参考文献

[1]王志强, 李展, 何源浩, 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5 (9) :62-63.

[2]董克礼, 罗柳阳.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1) :217-219.

[3]肖甫媛, 郭健, 陈蕴珍, 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中医杂志, 2007, 48 (1) :81-82.

中医应对 篇2

教你如何应对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焦虑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时间越来越少,面对紧张的复习节奏,不少考生会产生焦虑不安、失眠等考前焦虑的情况。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怎样应对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焦虑。

1、不要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因为睡眠过程是大脑合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

2、不能过分要面子。把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当成一次平常的人生体验,不要想着我必须考上才能在单位有面子,这样会增加紧张和焦虑。

3、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可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增强意志,同时可增加深睡眠,增加记忆蛋白合成,提高学习效率。

4、听音乐。音乐可使人们被压抑的欲望释放出来,取得心理平衡,消除紧张焦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自我放松训练。可靠坐在沙发上,以随意舒服的姿势,先紧握双拳,全身肌肉绷紧,然后全身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开始放松训练,由前臂开始,依次放松面部、颈、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20分钟,对抗焦虑有良好的效果。

6、登高远望。若在楼上居住,焦虑时可临窗远眺,心情可很快改善。

7、加强营养。要及时补充、供应大脑能量必需的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等,含有这类物质的食物正确配比,可增强脑功能。

少数具有焦虑特质的人紧张后会出现严重的失眠、头疼、焦虑、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时就需要找心理医生咨询了,必要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小编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平常心,坦然面对成败,只要自己真的付出努力了,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就只是对我们学习效果的一次检验罢了!

如何避免在中医执业医师考场中发懵

很多考生在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考场的时候,经常就发懵了,脑袋就大了,很多题都见过但就是不确定答案,这里医学|教育网小编教大家怎么在考场中避免发懵,注意以下几点:采取自律训练法。其要领是“竖腰”,手撑松贴大腿,头正下颌微收,含胸垂肩,腰挺直,以腹部为中心,使上半身松弛,下半身紧张。

人在采取行动时,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这时最明显的表现血压上升,脉搏加快,以期对所要进行的事获得高度精神集中和力量。但是,结果往往不象预料的那样,本想更好地发挥,由于把握不住自己,进入了过度的紧张。

原来,人一过度紧张,大脑就失去了控制机能,它就处在有名无实的状态,犹如汽车发动机空转一样,光是声音很大,车子毫没有前进一步。这时,一旦拙劣地合上排档,车因急速起动,很可能乱跑乱撞。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此外,大脑是信息处理系统,具有预测可能将发生的事态的机能,根据这种预测控制自律神经中枢,使其处于紧张的状态,并向布满全身的自律神经传递信息,使全身进入应付事态发生的戒备状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是,一旦大脑没能预测到的事态,它作为信息处理系统没能充分发挥作用,结果间脑及自律神经中枢处于失调的状态,表现出心扑通地跳,腿直哆嗦。

因此在中医执业医师考前,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地预计和心理准备。有些考生没有把困难充分地估计到,或者是考前胡乱押题。结果在考试时遇到自己没料到的情况,不是产生“发生这件事是理想所当然的”反应,而是“糟糕,要坏事了”,导致大脑控制机能变得失常,接着自律神经系统也出现异常,开始了扑通地心跳,再加上自我提示的“糟糕”,大脑越发乱,于是开始了恶性循环。

中医应对小儿上感 篇3

秋冬交替的季节,气温变化大,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时节,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中招,很多患儿还会因病情未及时控制而发展为肺炎。

宝宝频频感冒、发烧,常常是妈妈最头疼的事情。其实,只要细心照料加上一些防治技巧,阻击上呼吸道感染并不难,来听听中医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跟所有初生事物一样,幼儿有茁壮成长的态势,所以阳气比较旺盛。这样的体质在感受邪气后,很容易从阳化热,有的时候小儿即使是感受风寒,也会很快转化为内热。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即是传统中医对小儿护理的经典总结,也是预防小儿上呼道感染的不二法门,具体体现在饮食、穿衣、生活起居等方面。

饮食

不宜让小儿吃得太饱,太油腻。中医认为小儿的体质特点之一就是脾不足,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弱,且饥饱不知自调,有的家长见到宝宝喜欢吃,就一味让宝宝多吃,这样很容易产生内热。太油腻的饮食,同样会使小儿产生内热,一遇到外寒,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也随之上升。

提醒妈妈注意:小儿的饮食要营养均衡,水果、蔬菜、谷类、肉类、奶豆制品的配比要合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指出,幼儿的最好饮料是白开水。1~3岁幼儿每天至少要喝600毫升(3杯)水。丰富的营养与合理的饮食,会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帮助宝宝抵制各种细菌、病毒的侵袭。

穿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很多家长担心冬春之交宝宝感冒,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捂是可以的,但不能给小儿穿得太多、太厚,小儿的体质本来就偏热,衣服穿得太厚,活动后很容易出汗,冷风一吹,感冒就接踵而至了。

幼儿穿得衣服跟成人一样薄厚就可以,热的时候不要马上给宝宝脱衣服,可以先解开两个纽扣,或是等宝宝安静一会儿,不出汗了,再减衣物。另外,还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不能一下子加很多或是减很多。

生活起居

同穿衣一样,幼儿的被子也不宜太厚,如果怕宝宝夜里踢被子,可以为其穿件长一点的背心。

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天气寒冷的时候,可以分房间通风,先把幼儿带到不开窗的房间,让另一间通风。通风的最佳时间是9:00-16:00,因为这一时间段比较暖和,空气含氧量也高。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除了以上注意事项外,还需要保障幼儿的充实睡眠,教导幼儿勤洗手,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为幼儿减压等等。

“易感儿”的中医调理

有些小儿在冬春季节,常容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西医称这些幼儿为“易感儿”,中医认为主要是体虚外感所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跟小儿先天禀赋体质、生活调养、反复生病及用药不当等都有关联,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通过以上方法,帮幼儿增强免疫力外,还应该根据幼儿的体质特点,进行适当调理,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既可以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调理体质。

中药调理

【玉屏风散】

功能:益气固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适宜: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多汗的幼儿。

【槐尔金】

功能:益气养阴,增强体质。

适宜:气阴两虚、舌红无苔、手心热、神疲乏力的幼儿。

【童康片】

功能:补肺固表,健脾益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适宜:肺脾气虚、食欲不振、体虚多汗、面色恍白的幼儿。

捏脊

捏脊是中医的一种按摩方法。具体做法是: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3~5遍。

本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等作用。

三伏贴、三九贴

中医应对 篇4

关键词:中医院校,挫折承受力,大学生,应对措施

美国的罗森茨威格 (一名心理测验专家), 他最早提出“承受力”这一概念 , 他认为挫折承受力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也就是人们适应挫折、抵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目前,大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远远达不到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1],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不仅与其身心健康有关,而且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非常必要。

一、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幼蝶要从蛹里爬出来 ,要有一个痛苦的经历 ,如果帮它把蛹提前剪开,蝴蝶很快就会死去”,这说明挫折对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并且是无处不在伴随人们一生的,挫折承受力却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这就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产生各种困难。那么何谓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较好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能力[2]。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从外部视角出发研究挫折教育,很少以学生为主体探讨承受挫折能力,因此,当前进行挫折承受力的研究非常必要[3]。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随机抽取贵阳中医学院大学生200名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0%。

2.调查工具。本次问卷调查采用自制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表,该表从4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如意志品质、受挫频率、应变能力、心理准备等方面。

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从挫折承受力的4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在意志品质、受挫频率、应变能力、心理准备方面的抗挫能力。

(一)意志品质在大学生抗挫能力中的作用

意志品质由坚持性、自制性、自觉性和果断性四个要素构成。坚持性即能坚定不移地实现目标;自制性即能够驾驭自己的行为;自觉性即能对目标有正确的认识;果断性即能明辨是非。意志品质是实现预定目标的重要保障。问卷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意志品质表现良好。如,学生中90.6%的人认为“受到挫折时不会轻易放弃”,有85.2%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一时的失败”,有80.1%的人认为“我可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达到目的”,但仅有48.9%的人表示“自己面对挫折时是个胜利者”。

(二)受挫频率在大学生中的表现

挫折是指当人们有预期目的行为中, 在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 从而感到不能达到目的的境况。所以,“挫折指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调查问卷显示,面对受挫的频率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较频繁。如,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1.3%表示“在生活中我遇到很多次挫折”。这说明面对在生活中挫折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认识多数学生是能够意识到的, 这是学生正确认知挫折和困境,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前提。

(三)应变能力在大学生抗挫能力中的作用

应变能力是指事物发生改变时, 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中所做出的反应,可能是条件反射瞬间所做出的决策,也可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后所做出的决定。它包含冷静、忍耐、摸底、探穴、灵活等要素。冷静使人理智,理智才能处理好事情;忍耐是隐藏感情,不使情绪左右自己;摸底是摸清底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探穴发现漏洞、弱点,给对方致命一击;灵活是善于应变,对新情况保持主动。调查问卷发现,当前大学生大多数应对挫折的应变能力不强。如,学生中69.1%的人“对于新事物的发生, 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仅仅有48.7%的人认为“在紧急危难的时候遇 ,能冷静处理”,36.9%的人表示“遇到抢劫事件,能灵活应对”。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挫折无处不在,因此,提高面对挫折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

(四)心理准备在大学生抗挫能力中的作用

心理准备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心理上和身体上。目前,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丰富、阅历的积累,渐渐成熟,但挫折也会如影随形,阻挡你前进的路。只有做好心理准备——善于和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才能成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能坦然面对挫折,正确认识挫折。如,94.1%的学生表示“我认为对于任何人来说挫折都是难免的”,82.1%的学生认为“我能够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 从挫折中奋起”。

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认知挫折的能力。调查学生中有89.8%表示,“理解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含义”, 有85.6%认为“大大小小的挫折将时刻陪伴人的左右”,84.0% 的学生表示“我深知失败是成功的铺垫”,但仅有56.6%表示“每一次否定都使我迈向肯定”,部分学生没能理解挫折对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积极一面。

三、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心理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

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从事心理辅导专业老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培训, 甚至可以相关教师外出进修, 提高他们的素养、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开展大学生抗挫能力课程。同时,中医文化中蕴含心理健康的语句, 可以把中医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医院校的心理教育教育的道路。

(二)增强大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应变能力,使大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首先,意志品质是可以通过锻炼形成的[4]。学校应该从实际和熟悉的励志人物入手,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做事,制定正确可行的目标,一定要完成;(2)让学生有意识地磨炼自己。“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每次赢得对困难的胜利,意志品质就提高一次;(3)让学生暗示自己能行。在做事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想办法克服,增强自信心。

其次,应变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提高[5]。如:(1)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遇到挫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应变能力的过程。 (2)让学生扩大交际圈,学校的圈子就是一个小社会, 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具有应变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3)要让学生遇事不慌,坚强面对,主动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素质和修养等。

中医教你如何应对空调病 篇5

症状一:温度低,诱发过敏症状

“环境变化,像是温差大,或者温度太低,过敏症状容易出现。”专家说,低温会刺激鼻腔、气管,连带诱发呼吸道问题,许多过敏体质的人都有经验,冷气房待久了,鼻水直流,喷嚏猛打,咳嗽咳不停,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气喘。

有些人自认不是过敏体质,但一吹冷气同样出现上述不适情形,“应该怀疑自己其实也有过敏问题。”专家建议,不妨就医进一步确认。

老年人的呼吸道也常成为吹冷气的受害对象,尤其有慢性肺气肿的人,低温会使排痰动作不顺,久了就造成气管发炎或肺炎,专家说道。

此外,长时间处于低温下,我们身体微血管自然会收缩,肌肉紧绷,新陈代谢变慢,而且肠胃活动也减弱,连带影响循环、消化等功能。

从中医角度看,体质虚寒怕冷,血液循环不良,经常手脚冰冷的人,一直待冷气房更易加重问题,加上久坐办公室,或因为冷而全身缩成一团,缺少活动,不适症状更明显。“下肢是我们的第二颗心脏”,专家形容。因此,久坐不走动,下肢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并挤压深层血管,使血液向上回流,长久下来,血液循环功能,尤其末梢的循环会变得更糟。

如果办公室位置在出风口正下方,或长时间开车,如计程车、公车司机等,身体一些部位经常受冷风直吹,如头部、肩颈、下肢关节等,也会引起疼痛。

特别是全身的关节部位,原本循环及温度调节功能就比较不好,又缺少肌肉、脂肪覆盖保温,长时间冷气直吹关节,就容易僵硬疼痛。

对策:保暖,喝姜茶,穿外套,起身走动

除了维持空调温度在摄氏25度以上,还有几个保暖措施:

■过敏性鼻炎或气喘患者,在冷气房里可考虑戴上口罩,利用自己呼出的热气为口、鼻加温,减少呼吸道不适症状。

■在办公室放一件长袖外衣,围巾或大披巾等保暖衣物,尤其经常穿短(无)袖上衣或裙子的上班族女性,身体外露面积较多,在冷气房里受凉机会增加,更要注意保暖。

■身体感觉冷时,特别是经常手脚冰凉的人,可喝一点姜茶驱寒,“但不宜多喝,否则可能愈喝愈冷。”专家提醒。因为姜有“发散”作用,会使血管扩张,饮用过多,反而让体温散失,“就像喝酒一样,刚开始血液循环加快而身体发热,但喝到最后,反而畏寒。”专家举例说。

专家建议喝了姜茶后,最好让身体动一动,保暖效果更好。

■天气热,让人忍不住贪凉猛灌冷饮,但冰冷食物加冰冷环境更容易诱发气喘、头痛等问题,最好少吃(喝)为宜,专家提醒。

■坐着工作每1小时起来活动一下。如果离不开座位,也记得抬一抬脚、转一转脚踝,帮助血液循环。

■规律运动,流一流汗。从养生角度,夏天本就应该接受外界阳气,适度的流汗,如果一直待冷气房,该流的汗流不出去,久了并不利健康。

■如果一进冷气房,呼吸道就“状况百出”,无法专心工作或休息,“不要把症状视为习惯。”专家建议,还是及早就医,适当接受治疗,缓解发炎情况,可减少不适困扰。

症状二:湿度低,眼干涩皮肤痒

除了低温影响健康,长时间开冷气会降低环境湿度,甚至过于干燥,也会让人不舒服,而老年人、隐形眼镜族、长时间使用电脑,及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最需注意。

眼睛干涩是常见问题。上班族长时间盯电脑,或看书、看文件,眨眼次数减少,泪水分泌也随之变少,眼睛缺乏滋润。更糟的是,空调环境湿度低,散失更多眼球水分,不止眼睛干涩不适,眼皮和眼球之间的磨擦也变大,更可能造成眼球慢性发炎。

干燥使皮肤也深受其害,特别是异位性皮肤炎患者。

夏天汗流浃背,汗水刺激会让异位性皮肤炎的人发痒难耐,因此待在干凉的冷气房的确比较舒服,待久了,又会因为太干燥而出现痒症。

对策:保湿,多眨眼,擦乳液,减少配戴隐形眼镜

在家里,可调整吹冷气的时间,避免开太久让室内太干燥。不妨搭配使用电风扇,“电风扇会让空气流动,但不会影响湿度,比一直吹冷气好。”专家认为。

■桌上放一杯水,帮助调节周遭环境湿度,并且有意识地多眨眨眼,保持眼睛湿润。

■每隔40~60分钟就让目光移开电脑、书本,望一望远处,或闭眼休息5分钟,再继续工作。

■长时间戴隐形眼镜易让眼睛干涩不适,尤其干燥的空调环境下,最好避免一直戴着。

■适当涂擦乳液保湿,尤其洗手之后,趁水分还停留在皮肤时,尽快用乳液锁住水分,可防止水分散失。

症状三:温差大,头痛来报到

外勤工作不必一直待在低温环境,但却要面临另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在室外像待在“烤炉”里,进室内又如入“冰宫”,忽冷忽热,温差有时高达10度以上,最容易引起头痛不适。

高温下,我们血管、肌肉会自然扩张,但一下子进到低温冷气房,就会突然收缩紧绷,瞬间引起头痛,“就像大口吃冰,突然遇冷,也会因血管剧烈收缩而出现头痛一样。”专家指出。有些人长期疲劳,肩颈肌肉僵硬,再加上长期吹冷气,肌肉痛,头痛情况会更频繁明显,尤其到下午接近下班时,累积一整天疲累,痛得更厉害。

此外,天气一热,许多人洗了头没有马上吹干,或者在外面淋了雨,没先擦干就进办公室吹冷气或电风扇,头痛也容易来报到。

对策:颈部保暖,转头运动,按“风池穴”缓解头痛

将冷气温度调高,不要造成室内外温差太大以外,有一些保健方法可预防头痛之苦。

■从高温室外要进入冷气房时,先在冷气不强的地方待一会,如办公大楼的一楼大厅,走道、楼梯间,等身体适应温度变化,再进入低温区。

■穿薄外套或披围巾、丝巾保暖,尤其包覆肩颈,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

■洗完头尽快吹干。淋了雨最好先到厕所擦干,或以热风烘干,再进办公室。

■利用休息时间,转一转头颈,肩膀,及伸展手臂等,或下班回家热敷肩颈部,让肌肉放松,不致于过度僵硬,血液循环不良而造成头痛。

■头昏脑胀,头痛发作,或肩颈僵硬不舒服,可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舒缓症状。

■适度刮痧也可促进肩、背部的气血畅通。不过,一星期不宜超过一次。

中医应对 篇6

1 中医药的文化背景与双语教学教材的不兼容

中医药的文化背景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 中医药理论具有十分鲜明的社会科学属性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大多非常抽象, 比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而西方文化表达直观, 很多时候英语无法准确表达出中医药学的精髓, 这导致中医药类院校所需教材与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具有不兼容性。目前中医药类院校中医药课程双语教材版本较多, 中医术语翻译也有所不同, 没有标准的译法。就“气”的翻译来讲, 有的教材直接译为“qi”, 有的教材译为“as the world origin in ancient philosophy”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 译法不统一。又如方剂学中一些方剂的名称无处查阅, 大多为直接音译。究其原因, 教材编译者虽然英语水平较高, 但是对中医药文化和理论了解较少, 甚至根本不了解, 这样的双语教材中很多中医术语生搬硬套、词不达意。例如, 中医所说的脾是主水谷运化之脏, 主散精、通调水道等, 它包括消化功能的一大部分, 是多种功能的集合而不是西医学意义上的一个脏器。教材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双语教学的“绊脚石”。对于在中医药类院校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来说, 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从根本上讲, 除了双语教材的英语翻译存在很大问题外, 最主要的是对中医药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特别是对中医文化、中医历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对此, 笔者认为加强双语教学教材建设是推行双语教学的关键。中医药类院校所需的双语教材首先应包括学生所学的中医药学主要内容, 同时这些内容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英语准确表达, 使学生在理解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又能较容易接受英语的表达。这样决定了双语教学教材必须由具有扎实中医学理论功底和较强翻译技巧的人员编写, 以准确把握中医药学内涵, 避免双语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中医药类院校课程设置及学生接受能力与双语教学的不平衡

学生是接受双语教学的主体。因此, 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是由于中医药类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接受水平参差不齐, 这就给双语教学带来困难, 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发现, 对双语教学有浓厚兴趣的大多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他们认为中英文对照学习可以同时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对于英语水平中等程度的学生来说, 他们虽然感到双语教学有一定压力, 但仍有一定兴趣, 认为可以通过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他们认为双语教学使其学习非常吃力, 易导致其完全丧失对双语教学的热情和兴趣, 甚至可能放弃学习。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应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调整双语教学中英语授课比例。通过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举办英语专题讲座、开辟英语角等措施, 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对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辅导, 鼓励并帮助他们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逐步提高听课效果。同时, 要解决双语教学课程时间安排问题。目前, 大部分中医药类院校双语教学都安排在一、二年级进行, 而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中医理论刚形成模糊的认识, 理解和掌握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抽象理论感到困难。这时进行双语教学, 大多学生会感到晦涩难懂, 不仅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 而且会削弱其专业知识学习效果,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 笔者认为, 双语教学尤其是中医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应在高年级开展, 最好是在研究生阶段进行。因为研究生阶段, 学生已基本完成专业课学习, 对中医理论的认识也达到了一定水平, 且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 这个时期进行双语教学, 学生能够较快适应,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中医药类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与双语教学需求不相符

师资力量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平密切相关。同时, 双语教学对教师综合素质和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需要教师中医功底精深, 学识渊博, 有较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较强口语表达能力。但是, 目前中医药类院校普

从词源学角度探析医学英语词汇特点

朱玉民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漯河462002)

摘要:从医学英语词源学角度探析了医学英语词汇的来源、结构特点和构词规律, 并对如何利用词源学知识进行医学英语学习和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词源学;医学英语;词汇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B

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一直是医学英语学习者的瓶颈, 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医学英语涉及范围广, 有大量专业名词、医学术语和缩略语等, 词汇专业性强、无感情色彩、长而难记, 且新词不断出现。为此, 笔者探析了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源、词汇结构和构词规律, 为学习者提出了有效学习医学英语的切入点, 为医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方法。

1 医学英语的词源

1.1 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医学英语词汇

从词源学角度看, 医学英语词汇主要受希腊语、拉丁语影响。公元前4世纪, 希腊文明被罗马文明所取代, 很多希腊人创造的医学词汇被罗马人借用, 并逐步拉丁化。公元前410年, 罗马文化主宰了大不列颠王国, 拉丁语成为大不列颠的官方语言, 拉丁语完全渗入英语中[1]。据统计, 有75%以上的医学英语专业名词和术语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其中, 希腊语源术语占48%, 拉丁语源占38%。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词汇主要分2种, 一种是整个单词被英语吸收, 另一种是通过借用希腊和拉丁语单词的前缀、后缀、词根派生出来, 见表1。

1.2 源于其他语言的医学英语词汇

由于历史、政治、文化等原因, 医学英语词汇来源复杂, 除受希腊语和拉丁语影响外, 还有一些医学英语词汇来源于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其他语言。例如:来

遍存在的现象是:具备扎实中医专业知识的教师, 英语水平不高;而大部分英语教师对中医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或根本不了解。对此, 笔者认为学校应高度重视双语教师培养, 加大、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为教师提供一些双语教学相关培训、进修和交流机会, 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保证双语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语言和专业是双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而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课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下, 综合运用英语和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才是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3]。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 才能使其把握好课堂信息, 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保证教学质量。双语教学不仅是国策, 更是医科院校的一项重文章编号:1671-1246 (2011) 07-0067-03

自于法语的词有hospital (医院) , disease (疾病) , ambulance (救护车) , antibiotic (抗生素) , anatomy (解剖学) 等;来源于德语的词有aspirin (阿司匹林) , chemotherapy (化学疗法) , gene (基因) , biology (生物) 等;来源于意大利语的词有malaria (疟疾) 和quarantine (检疫) 等;来源于西班牙语的词有mosquito (蚊子) 和quinine (奎宁) ;而acupuncture (针刺) 则与我国的中医针灸有关。

随着医学的发展, 医学家发现新疾病时, 几乎是从希腊语和拉丁语中选择复合词成分组成新词汇。通过这些派生词, 内容丰富、复杂的医学英语词汇不断出现。

2 医学英语词汇特点

2.1 发音

要教学改革举措[4]。目前中医药类院校双语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 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 中医药类院校应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双语教学方法, 大胆实践, 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

关键词:中医药类院校,双语教学,教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1[4]号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1-08-28.

[2]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S].2002-06-08.

[3]甄琦, 张洋, 娄丽娟.浅谈中医双语教学[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2:261.

中医应对 篇7

1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是学习中医的基础课程, 学生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中医理论知识, 尤其是对于刚入校的学生而言, 严重欠缺课堂笔记和归纳教学重点的能力, 大量的中医理论知识的输入往往不会留给学生体会或者领悟的时间, 教学效果不太好。当前的现代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中, 目前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 并在使用中不断取得了成功, 不断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学生普遍感觉到教学进度快, 没时间做笔记, 影响教学效果。也就是说, 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如多媒体等, 虽然授课内容被不断丰富, 但是学生普遍感觉到知识点过于繁杂、速度快, 跟不上教学的节奏。

2 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中医理论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应对。

2.1 多媒体教学的改进

在采用多媒体技术中需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具有知识量大、生动形象的特点, 此作用相较板书教学, 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若是在多媒体教学中能够避免教学中的很多缺点, 相信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进度的控制, 为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 可以适当采用传统板书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 采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中, 需要注意在幻灯片上不能放全部的教学内容, 避免学生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结合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作用, 缓解学生的疲劳, 不能过分扩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忽视了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在平时的教学中, 需要明白多媒体教学的适用范围, 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针对一般概念性的知识, 最好以口述为主, 避免采用大量的视频或者是动画提高教学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 需要把握重点, 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综合采用语言、文字以及图像等将重点知识或者是复杂知识简单化, 帮助学生建立中医药独特的思维模式, 更好地掌握教学重难点。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需要针对不同教学环节,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如概念性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一些口述或者幻灯片论述, 而在对临床密切知识点的讲述中就需要借助录像以及视频等。在多媒体使用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科学性。例如, 感冒的症状, 可以联系抽象概念, 阐述相关病机肺气上逆等内容进行解释。

2.2 采用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

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方法, 是仿真显示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 能达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能够更好地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在使用中, 如在中医的舌诊、阴虚以及脉诊等的教学中, 采用抽象症状和体征等能更加生动地体现知识, 定格分析瞬间的症状和体征, 使学生能够进入到微观的环境中, 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例如, 在讲授血液循环中, 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仿真人体血液循环, 这样更方便教学。

在这种方法的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情境的创造以及自身语言的使用, 不能让学生发散思维, 影响教学效果。例如, 在阴阳学的讲述中, 这些知识非常的抽象, 教师在讲授中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通过世界起源图等进行动态演示, 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采用病例教学中, 如针对生理功能的讲解时, 可以采用一些实例进行分析, 如范进中举, 引导学生采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 逐渐说明心与活动的管理, 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心主神志。

2.3 PLB 应用改进

为了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无限知识, 避免出现信息技术的引进造成学生知识点难以掌握, 所以设计部分知识点采用PLB教学方法, 把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拓展, 还需要注意相关文献的整理工作,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仪器上,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经过讨论, 精心设计课程, 突出综合性以及趣味性, 研究一些典型病例, 观察综合性的知识,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 从而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分析、整理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 针对学生争论的焦点, 教师需要进行总结, 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建议。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应对措施。任何一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结合不同教学方法, 来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院校中医药各专业均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学好这门课将才能为学习中医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刘迎辉, 刘忠文, 杜红卫等.浅谈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5) :272-273.

[2]赵长伟, 闻辉, 赵文海等.多媒体教学在骨伤科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 (6) :991.

中医应对 篇8

1 对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

笔者通过对几所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的考察和调研, 初步发现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以下五大误区。

1.1 片面强调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却忽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形式, 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 给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在笔者调查的几所中医药院校中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大学英语教学对多媒体课件过度依赖, 以至于让学生包围在图片、视频、音频文件的海洋中, 教师在教学中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课件操作者, 和学生的互动明显减少。

1.2 加强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却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许多学校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不惜重金构建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许多学生登陆了自主学习平台之后就开始玩游戏、看电影。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没有因此得到满足。

1.3 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人文思想的渗透

大学教育首先应该是对全人的教育。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更需要培养人文关怀的精神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敬畏。然而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通识课程很少。学生埋头于方剂、药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却忽略了对人文意识的观照。大学英语本应承担的人文教育职责未能得到体现与发挥。

1.4 重教学改革轻教师个人职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改革密不可分, 但是许多高校只注重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发挥的作用而忽视了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对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在职培训机制、青年教师导师机制流于形式, 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没有得到合理的发挥, 青年教师一入职便忙于上课, 其专业化成长缺乏指导和政策支持。

1.5 在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医药英语教学结合的尝试中难以取得平衡

许多院校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开设了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课程, 尝试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医药英语的教学结合起来。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厚此薄彼或非此即彼的狭隘选择, 很难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2 思考与对策

分析以上问题, 症结的关键所在是“见课不见人”。只关注课程, 忽略了师生两方面作为人的需求和成长, 使得大学英语教育越来越走进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不少大学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作为对大学英语学科绩效评定的主要指标, 使大学英语教学完全变成了一种语言技能培训, 呈现出实效性、功利性、短视性的特点, 渐渐失去了其人文特性, 致使一些学生在四、六级考试过关后就急于摆脱这门课程, 有的学校实行四、六级过关学生免修大学英语的制度, 甚至干脆将大学英语课程取消, 或者将该课程以大教室合班课的形式出现, 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大学英语老师以教学录像来取代。

鉴于此, 笔者认为, 在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可以通过做好五个结合来应对目前的五大误区:

2.1 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从“课堂控制”走向“课堂互动”, 凸显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课堂”原本就不是一个寂静的世界, 而是每一个学生所拥有的“目标、价值、兴趣、爱好”生生不息的生命的世界。理想的“课堂”原本应是互动的、知性灵动的天地。[1]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但不可过分依赖, 更不能以机器取代教师。

2.2 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与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相结合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经强调:“教学模式改革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2]网络平台的建设本意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 学生的一切作业都在网络上提交, 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也基本上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这在促进师生有效沟通的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和老师面谈的机会,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成为单向度的、平面的、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的, 而非多方面的、立体的、生活化的。网络平台上的交流应促进老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方式的了解而非取代老师和学生的交流。

2.3 语言知识的传授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几个世纪以来, 大学教育的实践一直执迷于非此即彼的单一标准的选择性发展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矛盾始终难以调和。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演变为“知识”与“能力”、“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唯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 造成大学教育一如既往的功能性单面人的培养。事实上, 大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的信息如:教育、爱、婚姻、生与死、领导与服务、工作与使命等。应该在教学中渗入挖掘这些人文信息, 鼓励学生对重要的人生及社会问题进行关注与思考, 并就这些话题进行语言表达与写作, 然后进行讨论, 讨论之后再完善补充自己的观点并和大家分享。在课堂上注重的不是语言的正确与否, 观点的合理与否, 注重的是大胆的表达, 深入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任何观点都受到鼓励和欢迎。同时老师要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和介入。

2.4 教学改革与教师职业发展相结合

关注教师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高校教师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 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正逐年增加, 对教师职业发展和科研素质提高的需求也日渐增长。而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孤立的方式来实现, 而是一个在实践中持续不断的、终其一生的历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教师的在职进修和培训, 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成长, 使老师和学生共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2.5 大学英语必修课程与ESP选修课程相结合

可以尝试将ESP中医药英语的课程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 供大三、大四的学生选修。并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将不同课程中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A课文Graceful Hands和B课文Decisions of the Heart讲述的都是关于死亡和临终关怀的话题。就这个单元的内容可以让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见习或实际生活中目睹的医院中的死亡和临终关怀问题进行讨论。并设想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 他们可以为临终的患者做些什么。

3 结束语

一方面,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 知识更新的加快, 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更新, 社会呼唤多种专业技术人才, 因而使得大学教育把目标指向实用知识领域, 注重内容的获取与掌握, 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而另一方面, 立足于学生心智培养、和谐人格的塑造、完满生活实现的通识教育也以其极强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大学里蓬勃发展, 使得古老的博雅教育芳华永驻。

二战以后, 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而改革的立足点始终流转于各种哲学派别的价值标准, 每一次改革运动都基本上是以否定以往的教育为开端, 又以失败而结束, 被下一次教育改革运动而否定, 使得教学改革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钟摆现象。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两种价值观念甚至几种价值观念中不断摇摆, 始终无法摆脱单向度的影响。因此, 本课题旨在通过尝试在中医药院校中将通识教育渗透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兼顾知识与能力、技能培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摆脱非左即右的狭隘选择, 使学生既得到人文关怀和心智培养, 又提高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只有把目光由“教学改革”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注重老师和学生作为人的情感、成长需求, 才能真正摆脱教学改革的误区, 使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 2010 (10) :74.

中医应对 篇9

【关键词】中医院;中药局;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05-02

在中医医院,中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在药品使用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并且中药的使用也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医院具有使用类型多样,使用途径多样,药品周转率高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使得中药的相应管理也面对着诸多问题,下面就本人在中药局药品管理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1中药工作分区及人员轮换调配的问题

中医院中中药局的药品类型主要有中成药、草药和中药颗粒剂。中成药和草药是传统的中药使用剂型,中药颗粒剂则因其使用便捷,剂量规范成为新的使用趋势。同时中成药还分为外服与内用两种剂型。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这几种使用剂型在同时并行应用。在人员一定的情况下,剂型分型的增加无形中增加了中药药剂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药剂人员的频繁轮换调配也容易造成调剂错误的发生。因此我在中药局中实行根据各个剂型进行工作分区,分为中成药区,草药区和中药颗粒剂区,各个分区互不干扰,独立使用。同时根据分区的药剂使用量配置药剂调剂人员,并实行人员定岗与轮转制度相结合。即主管以上药师按照各剂型使用量分配各剂型应配备人数,并专门定岗,而初级药师则实行一定周期内的轮转制度。在药品调剂上主要依靠定岗的主管药师进行调剂质量的把控,同时指导岗内初级药师的调剂工作和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初级药师的工作技能又避免了工作分区频繁轮换带来的质量隐患。

2中草药的保存问题

中草药的贮存和养护一直是中药管理中非常重要但又存在许多问题的方面。中草药虽然不像西药剂型那样对贮存条件具有严格的要求,但很多的品种由于其有效成分的特殊性对温度,湿度,通风都有一定的要求。富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草药,如果一味按照普通草药的通风要求进行通风干燥可能会对其挥发成分造成损失;而某些极易生虫的草药又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所以对待草药的贮存不仅仅要按照其使用类型和分类进行管理,还要考虑其有无特殊性,从而在温度、湿度,通风方面进行特殊管理。我的管理经验是对本药局中所有正在使用的草药按贮存条件进行整理归类,将需要特殊贮存的品种,按照其贮存要求单独贮存。因此在草药分区内也进行了温度和湿度的专门分区,利用人工条件控制贮存条件。例如湿度,由专门人员记录管理,当湿度小于贮存要求时进行外部的喷湿工作,若大于贮存要求则使用专区的除湿设备进行除湿。温度也按照这个模式控制。

3中药质量回访的问题

在中药的管理中一直是秉承着“先入先出”,“严格检查药品的外标生产日期,有效期,产地”的原则。但在管理中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中成药和中药颗粒剂在单独使用的小包装上,标有相应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生产产地,因此出现使用问題时能够很快地进行质量回访,但中草药只是在大的外包装上标注着这些质量回访的资料,在分拆进入草药柜后就无法进行质量回访了。所以在中草药的管理中,我坚持中草药柜一定要在草药最后留存量小于最小使用量时才可以将新批次的草药放入草药柜进行投药。这样防止了前后批号的混堆,有利于质量的控制和回访。同时,对于每次草药的补药,在补药前对新开封的草药大包装都最先留存最小检测剂量,封包留存,并将留存草药样品按批号单独摆放好,以备出现临床使用问题时的质量回访。

【中医应对】推荐阅读:

危害应对10-14

防御应对10-16

家庭应对10-17

主动应对10-17

情绪应对05-08

应对业主05-18

舆情应对05-19

应对流程05-25

应对难06-09

现状应对06-09

上一篇:数字化效益下一篇:集成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