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计划(精选11篇)
应对计划 篇1
针对全球性水母暴发对渔业和旅游业的影响日益显现,中国2011年1月15日在青岛启动“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效应”计划。
这个计划是中国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之一,将致力于查明中国近海环境近海灾害水母的生物学特征、生长模式与生态适应策略,揭示导致灾害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与调控机制、水母暴发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途径与机理,预测水母持续暴发对中国近海生态系统演变的作用,提出应对水母灾害的相关对策。
课题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松介绍,计划将以中国东海和黄海水母灾害高发区为主要研究区,采用实验生态学、受控生态实验、自然海域围隔对比实验和野外现场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进行。这一科技项目共得到科技部的2 800万元经费支持,将持续5年时间。研究团队共30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天津科技大学。
水母暴发本来是自然现象,原来大约40年暴发一次,但近年来暴发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每年暴发,特别是在世界20个著名渔场较为严重,对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冲击。水母是一种低等海洋生物,包括1 400多个种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有6.5亿年时间。水母的长度从几毫米至几米不等,大型水母重量可达200公斤。由于水母和鱼一样都以浮游动物为食,所以当水母大规模暴发时与鱼争夺饵料,而且水母会蛰鱼,留给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各大渔场的渔获量下降。
此外,沿海的旅游业同样遭受水母暴发的冲击,水母蛰人使得人们对海边只能敬而远之。水母暴发也导致一些沿海的电厂、核电厂和海水淡化厂关闭。目前科学家认为水母暴发的原因有过度渔业捕捞、海水富营养化及气候变化带来外来种等,但是还没有定论。由于水母对人类没有经济价值,因此对其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的研究和历史数据记录很少,而且水母半透明,很难捕捞到。
水母暴发目前已经成为海洋生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出水母暴发的根源,以及哪些因素促使水母暴发,提出水母灾害评估和应对策略。
(新华网)
应对计划 篇2
为了应对时代的变化,一些制造型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纷纷寻找适合自己生产模式的ERP产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确给整个制造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在这个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可以很方便及时的了解到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动态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采取相关的决策,对生产过程加以控制。
产生需求计划的源头是客户的采购订单(COMT)和需求预测(FCST),为了维护ERP系统需求的稳定性,在接单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订单的评审。订单评审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工程资料的评审,其次是生产制造能力的评审。在工程资料评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仔细核对该产品是老产品还是新产品,是否要创建新的BOM表,或者只是简单的结构变化,我们要对旧的BOM表进行更新,在实际操作当中,人们往往忽视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比如包装材料、说明书、保修卡等资料不能及时确定样板。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如果评审时不把好关口,就会对BOM架构的建立造成影响,导致采购订单不能及时下达。最终就会导致生产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只有在工程评审通过后,保证在产品的结构、图纸、BOM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PMC才能对其进行评审。计划部门对业务评审的范围主要包括工作中心的产能、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工夹具、相关配件的模具等,评审的基本原则是保持产能的平衡性,避免大起大落,是否能够按照交期交货是评审的主要目的。在生产计划执行率极低的情况下,计划部门有责任建立起业务订单评审小组,人员主要包括生产经理、生产主管、采购员、计划员等。无论是业务人员还是计划人员,只有在业务订单经过严格的评审后,才能在ERP 系统里进行落单并进行相关维护。为了保证订单评审的合理性,作为主计划员来说,应该有着较高的业务素质,包括对生产制造能力在单机的ERP系统中进行 MSMT模拟计算,用实际数据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计划员日常坚持对ERP系统的维护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已完成生产订单的关闭,生产订单差异的分析,生产需求的分析,到期生产订单的下达等。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动作对生产订单是否按期完成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已完成生产订单不及时关闭,对一些用料有差异的生产订单,会继续跑出新的物料需求计划,而这个需求的信息是虚假的,将一直挂在系统里,最终会影响到财务的结算和制造成本差异产生,应该说这些虚假的信息对系统数据的干扰特别大。已完成生产订单的差异分析主要是领料差异分析,我们要去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从中去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来料质量的不稳定性,是产生该差异的罪魁祸首。总结出这些经验,就可以对计划参数“产出率”或者“损耗率”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计划参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个好的计划员应该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与人交际的天赋,他应该及时与业务部门针对生产发生的一些异常情况和产品的交期等问题达成一致,并对紧急插单的一些不正常的业务加以控制,不是不允许紧急插单,而是要控制数量。在ERP系统中,对紧急插单的处理采取的措施是“在系统中正常下单,对产生的需求人为进行跟踪控制”。因此,紧急插单的情况越多,对系统计划期的影响就越大。对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的返工事件,如果处理不妥当,对生产计划的干扰也很大。返工生产订单(RMO)的处理,采取的做法是在ERP系统中下达返工生产订单,对返工产生的物料需求,要采取修改PICK-BOM的操作方法,将多余的物料项删掉,增加新的需求项。否则,会造成其它附件不必要的需求产生。整个返工的动作在系统中处理要及时,包括返工订单的及时关闭。
物料的准时到位是保证生产计划按期执行的先决条件,如果是单纯的不能准时交货,就要考虑加强对供应商服务的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站在ERP系统的角度来看,采购提前期这个参数的设置一定要合理,采购提前期太短,供货商根本做不到,采购提前期太长,客户不能答应。在保证供货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要求供应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努力压缩提前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告诉我们,对生产计划影响较大的一些因素还包括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装配的效率等,基础数据出现错误,整个系统的需求就会丧失真实性,最终的结果就是该买的没有买,不该买的来了一大堆。基础数据的源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仓库的账物相符,其次是BOM结构的准确性。只有从这两个源头把握好关,才能保证输出数据的质量。
上市公司应制定好危机应对计划 篇3
随着中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公众和媒体对国内外的中资企业加强舆论监督也是自然伴生的副产品。在香港和海外交易所—尤其是美国交易所—上市会将企业置于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其行事与作为也会被放在西方的“标尺”下加以衡量。这些“标尺”由来已久,旨在督促企业严守法律法规,并以负责任的行为和做法满足股东的期望。
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广泛普及也对这种监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企业如今一旦有任何行差踏错,或者做出什么令人生疑的决定和行为,由此引发的冲突和争议就会不胫而走,这些消息会畅通无阻地传递到每个人的眼前。而且,人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看法公之于众,所以说,企业现在面对着一个巨大的“扩音器”,这是一种新的现实,几年前情况还并非如此。
危机的代价
过去6年里,我们目睹了众多中国企业发生的重大危机事件。中国工商银行信托基金崩溃,光大证券从事内幕交易,中国森林控股内部人员挪用公司资金,东南融通被指账目作假????管理失当和隐瞒欺骗,是造成这些危机的主要原因。
不管因何而起,危机和负面事件无疑会对股价造成一定影响。有些事件造成的影响是短期的,只要处理得当,业务就能重回正轨,股价也会恢复正常。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家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声誉会遭到严重打击,企业形象会受损,股价也要很长时间才会恢复。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将取决于危机的性质、等级及应对之法。
光大证券受到了严厉处罚,中国森林控股在假账危机之后经历了一段极其艰难的业务恢复期。而在引发全民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以破产告终,蒙牛也因其抹黑竞争对手伊利集团和圣元国际而招致广泛指责;不仅如此,这场食品污染危机还殃及到面向美国出口的宠物食品原料,由此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企业在重点出口市场和投资市场上的声誉。这些事件充分证明了,有欠考虑的轻率举动会迅速升级成全球性危机。
如何应对危机事件
投资者都很现实,他们并不指望一家企业能永远不出问题或意外。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期望,那就是期望企业管理层能树立风险文化、制定危机管理战略和计划,并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表现出诚信可靠的行事作风。
对企业而言,首先要做的便是树立风险文化。麦肯锡提倡建立一种企业文化来防止各种异常因素—无论是人,还是决策或者事件—将公司置于风险之中。这家咨询公司在帮助30多家全球性企业开展风险文化分析时,归纳出最成功的危机管理者所共有的一些特质:他们行动迅速,能在风险初现之际将这些问题快速逐级上报;他们承认风险或危机的实际性质,无论这个性质是好是坏;他们鼓励公开透明,以便及早发现问题隐患;最后,这些管理者会强化实施内部控制机制,设计万无一失的流程,然后让整个组织都负起遵守这些机制和流程的责任。
在此基础之上,投资者还希望企业能制定有效的危机管理计划。这项工作包括创建适当的信息来应对潜在的问题和质询。但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一套优秀的危机管理计划应当详细罗列所有主要的事态情境以及利益相关者、敌对者和同盟者,并针对其中的每一种情境和每一种力量来制定适用的信息及策略。这些针对不同情境制定的应对计划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也需要反复评估,而随着更多信息陆续浮出水面,这一计划也必须一直处于完善的状态。
在整个危机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董秘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董事会成员、证券交易所以及很多国家的股东等主要利益相关者来说,这些人是首要的联络窗口。身为联系各类受众的重要纽带,董秘能帮助危机团队在必要时与这些个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他们随时把握着投资者和股东的脉搏,要针对危机计划查明潜在的风险,首先就要了解投资者和股东究竟有哪些担忧。
作者严可君系福莱国际全球资本市场服务联席主席、全球合伙人
应对计划 篇4
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近日表示, 计划从2 0 1 1年4月开始的财年提高矿物燃料税, 所得收入将用于应对全球变暖。政府税收委员会将对此提案进行讨论并将在年底前作出决定。
为了实施此提议, 首先还要通过一项对现有石油和煤炭税法的增补法案。此项提案标志着日本税收政策的一个显著转变, 因为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一直是增加矿物燃料税的强烈反对者, 这样的改变可能将影响到石油精炼厂和其它公共事业的底线。
与之相反的是, 环境省一直是利用矿物燃料税来应对全球变暖的坚定支持者。
应对计划 篇5
一、背景
海口市目前共有三家家乐福,其中的红城湖家乐福将在八月底九月初进行开业,作为世界五百强的家乐福,凭借其品牌实力和超强的资源优势,将对我们超市构成比较大的影响,由于家乐福超市距离我超市三公里左右,所以对我超市有较强的影响力。
二、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商品、促销和顾客沟通计划,争夺与家乐福共同商圈内的顾客,防止顾客流失,树立价格形象,巩固顾客的忠诚度。
三、竞争对手分析
1、地理位置交通位置 ,经过的公交车有11路、14路、旅游A路、38环线、45路、46路、42路。
2、红城湖家乐福位于红城湖路与红城湖路的三角地,主要商圈为府城、龙昆南路海南师范大学段,部分区域我超市固有商圈重合。
3、商场布局
红城湖家乐福为三层楼,有130多个停车位,一楼主要经营百货,二楼经营生鲜、食品,三楼经营日用百货,通过观察每层约4000多平米,合计12000多平米
四、竞争活动划分
针对红城湖家乐福的开张,竞争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
1、针对性宣传阶段
2、饱和顾客存货阶段
3、全线影响阶段
4、开业竞争阶段
5、后续竞争阶段
*针对性宣传阶段(开业前一个月)
针对大的社区开展社区活动,作顾客调查问卷,通过有目的的店内特价,对重点商品进行促销,提升超市的价格形象。
饱和顾客存货阶段(开业前一周)
店内加强促销活动,利用中秋国庆等活动提升顾客 的忠诚度(需采购支持商品清单,参照家乐福彩页品类判定(针对家乐福DM中最敏感的三个单品进行针对性调价),主要是油、米、纸、洗衣粉等商品进行促销。
针对外市家乐福开业彩页做品类分析,及时反馈给采购
采购与重点供应商沟通,每天关注其动向
对家乐福与我超市重合的商圈进行重点宣传,通过人员派发,夹报发行重点宣传。
努力了解家乐福开业商品信息,全线打击(全部针对家乐福促销商品,保证库存)
采购对当地供应的制约,了解促销计划
与采购保持良好的沟通,敏感的商品竞争
每周超低特价包括生鲜商品
为争夺中秋期间即家乐福开业期间的客流,在中秋前, 争取在其开业的同时,推出直接竞争彩页, 为了避免毛利的不必要流失, 建议每天一款或几款疯狂商品的做法,每周出一版周特价,费用约800元/一万份。
.
全线影响阶段(开业后十五天)
在家乐福开业之前七天, 推出 每日一物省到家的特别促销,同时配合彩页在商圈内派发.``每日一物省到家``门口大立牌.在商店门口电子屏每天公布特价商品.在开业阶段,每天市调竞争对手的价格,跟进敏感商品。实施``打打转``的战略。进行半页DM竞争
后续竞争阶段
家乐福开业之后,我们将在继续跟进敏感商品的同时,选择我们有优势的商品进行主动竞争.在每周实行区域商品主题促销(这些主题我们都可以再讨论)-生鲜商品特供(生鲜商品等)
奶制品,饮料特供(水奶、饮料)
-用品特供(个人清洁,洗涤用品等)
百货特供(服装、百货等)
在中秋节、国庆节时候 在促销区域做主题装饰.•
•派发的主要地点:
1、红城湖和道客村区域
2、城西、海南师范大学
3、海德路、现代广场区域
应对计划 篇6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11月15日发表宣言,强调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宣言分析了当前危机的根源,指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
宣言说,在金融市场已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监管当局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市场竞争与创新,加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及监管机制,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都受到相应监管或监督。
宣言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更应反对保护主义,反对为投资或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置新壁垒,反对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采取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刺激出口措施。
WTO可能于12月就
多哈回合谈判举行部长会议
世界贸易组织可能于12月就多哈回合谈判举行部长会议,以完成多哈回合谈判。
消息人士与WTO30个成员国代表以及WTO总干事拉米进行会谈后表示,“WTO很可能于12月举行部长会议”。
此前G20峰会指出,WTO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突破将促进跨境资本流动并改善信心,进而有助于世界经济。
由于金融动荡,美国、日本和欧洲陷入或接近经济衰退,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近几周来,重启多哈回合谈判的呼声越来越高。
WTO总干事拉米:全球贸易融资形势严重恶化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11月12日警告说,受金融危机影响,近来全球贸易融资形势严重恶化,而且今后几个月这种恶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拉米是在当天举行的一次贸易融资问题专家会议结束之后向世贸组织各成员代表通报相关情况时发出上述警告的。拉米指出,过去6个月中,特别是自9月份以来,全球贸易融资市场严重恶化。他警告说,世界经济正在放缓,贸易额出现缩减,如果贸易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世界面临经济下行趋势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奥巴马上台
不会给多哈谈判“添堵”
英国商业大臣曼德尔森日前呼吁,考虑到奥巴马上台后可能不会像现任总统布什那样推动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应该在2009年1月20日之前就多哈谈判取得进展。但中国并不认为奥巴马会成为多哈谈判的“阻力”。
“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中国也希望谈判能尽快达成。”中国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商务参赞卢先堃对此表态,但并不意味着奥巴马上台之后多哈谈判就无法进行下去,奥巴马在竞选之中的言论也不表示他一定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IMF: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完全取决于新兴市场
11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常务副总干事John Lipsky在秘鲁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政部长级会议上表示,2009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将完全取决于新兴市场的发展,2009年下半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将主要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多哈谈判难成正果,
拉米寻求连任WTO总干事
世界贸易组织11月4日向外界确认,现任总干事拉米已向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主席递交申请,准备参加下一任总干事的竞选,寻求连任,并再次承诺将完成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现年61岁的法国人拉米2005年9月出任世贸组织总干事,任期四年,到明年8月31日结束。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定,有意参加下任总干事职位竞选的人必须在今年12月前递交申请。
中哥签11份合作协议,
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17日在圣何塞同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举行会谈。
会谈后,胡锦涛和阿里亚斯共同出席签字仪式,双方签署了经贸、金融、能源、教育、科技等领域11份合作协议。随后,胡锦涛和阿里亚斯共同会见了记者,宣布启动中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
欧盟将与哥伦比亚及秘鲁
谈判自由贸易协定
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日前表示,欧盟与安第斯国家谈判已陷入僵局,将与哥伦比亚和秘鲁谈判自由贸易协定。
欧盟同安第斯共同体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原定于2009年上半年结束,但仍然因安第斯共同体部分国家的分歧而陷入僵局,哥伦比亚和秘鲁领导人赞成贸易协定,但更多的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左派政府不愿意进行谈判。
1~10月中印贸易增速
位于前十大贸易伙伴之首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1~10月,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455.2亿美元,增长49.5%,发展速度位于前十大贸易伙伴之首。
据海关统计,1~10月,欧盟继续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3593.7亿美元,增长25%。同期,美国继续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813.2亿美元,增长13.6%,比去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
中乌将合作开发东非
自由贸易区
世界华人联合总会非洲分会与天极英策(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举行东非自由贸易区新闻发布会,宣布天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乌干达KEC公司就合作开发东非自由贸易区达成全面协议。
据悉,东非自由贸易区面积达到518公里,位于东非维多利亚湖西部沿岸,距乌干达首都坎帕拉170公里。根据该项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共同成立乌干达东非自由贸易区管理委员会,根据乌干达政府的授权,贸易区拥有规划、开发、使用及地方立法权,并明确中方控股使用期为99年。
印度将很快与东盟签署
自由贸易协定
印度联邦商务部长Jairam Ramesh近日称,“印度将在12月17日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这代表着印度和东盟国家间的一次重大政治性和战略性合作。”
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Ramesh在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对记者称,印度首相辛格将在曼谷签署该协定,这传达了印度将与亚洲其他国家间一体化的重大政治信号。 印度在2007至2008年度对东盟十国的出口额共计160亿美元,同期印度从东盟地区进口额为240亿美元。
中哈签署天然气及其管道
领域扩大合作框架协议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消息,中石油已于近日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签署《关于在天然气及天然气管道领域扩大合作的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哈方在保证每年提供50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进入中哈天然气二期管道的基础上,还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中石油阿克纠宾油田生产的天然气进入中哈天然气二期管道进行输送;同时,双方将扩大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动合作开发乌里赫套凝析气田,在满足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天然气需求的情况下,组织每年50至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出口到中国。
美国制造业连续
第三个月收缩
11月3日,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10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收缩,且下降到自1982年以来26年的最低点。
供应管理协会编制的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10月份仅为38.9,低于9月份的43.5和分析人士预期的41.5,为1982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该指数等于或高于50表明制造业扩张,低于50则表明该行业收缩。
应对计划 篇7
1 生理改变
受术者因手术操作过程中牵拉宫颈可表现“人流综合征”, 即在扩张宫口或吸宫时局部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导致窦性心动过缓、面色苍白、大汗、恶心、呕吐, 严重者脑血供不足, 出现头晕、抽搐、甚至昏厥等。也有部分受术者发生“迟发型人流综合征”即在术后数小时内出现上述症状, 但表现较手术中发生者轻。或少数受术者因术后下腹疼痛, 远期手术应激致内分泌失调而出现月经不调、淋漓出血甚至闭经等造成心理负担而出现沮丧、愧疚、失眠甚至抑郁等情绪。
2 心理改变
1983年胡廷溢曾报道57503例绝育妇女中, 术后患神经症77例 (0.13%) 。亦有报道输卵管结扎术后患神经症的概率达0.32%~2.2%。术后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神经衰弱综合征, 有的出现失眠、对未来生活丧失信心等;有的表现为意识障碍, 输卵管节育术后产生阉割心理, 认为生理缺陷, 完整感丧失, 性功能障碍, 自尊心下降, 性格改变, 甚至抑郁、悲观、厌世;有的出现其他身心改变, 如:紧张焦虑、躯体不适, 严重者可诱发反应性精神障碍或症状性精神病。因此做好术前的心理疏导, 使受术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积极配合手术, 可降低各种手术产生的不同并发症的发生率。
3 其他因素
计划生育手术术中及术后可能会出现上述心身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对手术有各种不正确的认识, 部分受术者由于惧怕术中疼痛和担心术后感染等引起继发性不孕而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 产生身体不适和心理障碍, 甚至有的担心手术会影响女性魅力和性欲。手术器械刺激会使许多妇女产生焦虑与恐惧, 故而手术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医师配合影响正常操作, 严重者可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及手术并发症。另外, 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妇女患病率最高, 因其思想较为守旧, 认为让自己做手术是不公平的, 具有强迫性, 设法逃避计划生育工作而致心理障碍。
4 应对策略
术前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受术者宣传计生手术的意义及安全性, 做好咨询、解释工作, 消除受术者的顾虑, 通过教育、鼓励、疏导, 矫正她们的非理性认识, 使其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手术, 缓解紧张、抵触情绪。术中由一位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陪伴, 适时与受术者交流, 分散其对不适的注意力, 稳定情绪, 消除紧张心理, 增强安全感并鼓励积极克服困难, 恢复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手术医师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 操作切忌快速、粗暴, 同时给予良好的心理暗示叫其放松紧张情绪, 并行深呼吸运动缓解短时间的严重不适, 由护士指导其放松腰部及盆底肌肉的紧张度, 并对其说明术后尽早床下活动的益处 (可减少后遗症, 促进身体尽快恢复) , 科学保养, 营养饮食。总之, 对受术者应善加疏导, 避免增加新的心理负担。
5 结论
综上所述, 计划生育手术虽小, 但对于受术者来讲却是个强烈的精神刺激, 因而出现的生理、心理问题在妇产科门诊是较常见的。当前许多医院开展无痛人流、无痛取上环及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结扎手术, 均需要专业麻醉师和精密仪器监护, 费用较高, 通过分析问题原因结合临床症状, 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及时加以综合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受术者的心理压力[1]。疼痛是手术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表现, 疼痛的强度与焦虑、恐惧程度有关, 关注计划生育受术者的心理问题, 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 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是我们医务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可大大降低焦虑和恐惧感能使之更好的配合医疗工作, 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计划生育,病因,应对策略,综合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应对计划 篇8
一、学科学习与建房子
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和砌砖、砌墙、砌房很相似。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知识系统, 并有所创新。这相当于最终要建成一所房子。砌房的过程就是学科学习的过程, 砌的方法就是教与学的方法。不过, 比较特殊的是最主要的材料——砖, 需要学生自己制造。砌的方法或是老师一步一步教的, 或是自己学习的, 或是自己摸索的, 或是按照别人的方法做的。
我们进行学科教学就是引导着学生将他自己制成的砖按照一定的设计、规划砌成房子。房子的不同地方, 砌的方法有可能是不同的, 但也有共同的地方。简单的, 学生一看就会。
学科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领着学生, 让学生自己建一所房子的过程。老师的功能就是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弄来原料, 如何制成砖, 如何将砖一块一块地砌成墙, 等等。
学生一开始自己盖房砌砖或是不会或是不熟练, 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了。
砖的原料来源:对于语文来说, 其原料就是生活中发现的各种事件, 人们生活中说的各种话语, 书本上提到的各种内容, 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各种事件、亲自体味的各种感受等。
砖的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各种原料变成一个一个完全掌握的概念。
砌房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砌砖。一个一个的砖摆上来, 一层一层的砖堆起来, 砖与砖之间的黏合在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 但是有的地方学生就出现了问题, 砖与砖之间黏合不好了。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先停止向上的工作, 先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于是, 学生会单独或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另外一处或在现场用砖反复地练习, 寻找黏合好的途径和技巧。
二、按部就班与临时变通
所谓的教学内容计划安排问题, 无非就是在教学实施前提前想到学生在建房时哪儿会出现问题, 一般会出现什么问题, 然后老师会设计自己如何去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建筑学科这座房子的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不是在老师开始预想的情况下出现, 这就是出现意外情况了。
现意外情况怎么办?
其实大可不必惊慌。学生出现的问题无非就是如下几类:一是没有砖, 一是制的砖不合格, 一是砌砖的路子和你想的不一致, 一是你让他砌墙角他在砌房檐, 你让他干的他没干, 没让他干的他在干,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没有砌, 或者不是在砌而是在拆, 不光拆自己的还不让别人砌。
这些问题比较好解决, 首先一点要明确, 是学生在建房子, 你代替不了他, 办法总比困难多, 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没有砖:好说, 指几条原料来路, 让学生去拉。
砖不合格:好说, 指导学生如何提纯原料, 如何加工原料。
砌的路子不一致:没问题,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要方法从科学原理上来说没问题就行了。
让他砌墙角他在砌房檐:没问题, 不打不骂, 不批评, 合理科学地引导, 让他先砌房檐就是了, 因为我们最终是想让他学会建房、建成一座他的房子, 而不是非要按一个标准去建, 建成一个样子。
让他干的他没干:这就需要动动脑筋、考量考量了, 是思想问题还是现实生活问题。
他没有砌, 或者不是在砌而是在拆, 不光拆自己的还不让别人砌:这个问题我想老师的办法多着呢。
三、生成与出乎预设
所谓的生成是和出乎预设相辅相成的。有意外, 才可能有生成, 这句是对老师来说的, 对学生来说, 生成是自然的, 没有什么出不出乎预设。因为老师已建过房, 他有过经历, 会按自己的经历来指导学生去建房。而学生没有经历, 一切对他来说没有条条框框, 所以他会按老师的要求指导去做, 也会自己摸索着建。成功也好, 失败也罢, 对学生来说, 都是好事。成功了, 高兴;失败了, 也知道了此路不通, 这也是一种收获。建房的过程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即使在一个老师的指导下, 因为建房的主体是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人。在建房的过程中他的意识在支配着他的行动。砖的原料比例, 各块砖的制成过程, 砌砖的手法, 解决建房过程中问题的办法、途径、方式不可能和指导老师的完全一致。
应对计划 篇9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的相关领导出席了验收会。专家组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邱月明副院长(任组长)、国家科技文献中心的吴波尔高级会计师(任副组长)等15位专家组成。
“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检测标准研制”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负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课题包括4个分项:“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的研制”分项研制了国内首台超精密直径和形状综合测量标准装置,提出了基于误差分离技术的超精密直径和相关形状评价方法,可实现对回转体类零件的直径、截面圆度、母线直线度、圆柱度等的精密测量,为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前列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特种设备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分项建立完善了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完成了大开孔接管的薄壳理论解与工程设计方法、大型密封结构设计方法、应用材料应变强化效应的受压元件设计方法以及压力容器安全系数研究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修订了《压力容器》系列标准及《锅壳锅炉》系列标准,提出将连续使用37年的压力容器设计安全系数降低10%的结论,已被我国《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采用,为我国压力容器的安全、节材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核酸和蛋白质测量技术标准研究”建立了蛋白质含量同位素稀释质谱定值、多肽蛋白质分子量质谱定值、基因组纯度表征和转基因水稻含量定值、奶粉核苷酸样品前处理和色谱分离等多项核酸蛋白测量关键技术;研制并申报了胰岛素、马心肌红蛋白、人血管紧张素Ⅱ、三个水平转基因水稻共6个标准物质,参加了国际物质量咨询委员会组织的6项核酸和蛋白质国际比对,起草了2项检测方法国家标准,为我国核酸和蛋白质测定技术标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通过对风险预警、分子检测及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初步提出了动植物检疫标准体系,应用实时荧光PCR、PCR-DHPLC和远程鉴定等技术,制定了《红火蚁检疫规程》、《口蹄疫荧光RT-PCR检测操作规程》等70项国家标准和103项行业标准,完善了我国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生物资源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出口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与认证示范基地。该项研究成果可促进新技术在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对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促进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提供了技术保障。
应对计划 篇10
关键词:计划,市场,经济手段,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是人民福祉所系。然而, 要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历经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探索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为重要基础, 逐步走上市场经济道路。20世纪,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则走上计划经济道路。中国在推进经济改革的过程中, 不断深化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问题。1992年, 在中国深化改革的重要关口,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个思想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道路。实践证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激发活力, 抵御危机, 促进经济发展, 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初见成效之际, 我们需要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进一步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一、要警惕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抬头
2008年9月,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这场危机使人们进一步认清, 要想实现经济发展, 单靠市场的经济手段是不够的。中国采取“一揽子计划”等宏观调控措施,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然而, 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成效的显现, 国内某些领域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又有所抬头, 那么, 如何看待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秘诀, 是否就可以完全归功于“计划”呢?又如何看待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对计划这个经济手段的运用, 是否就可以偏离“市场”这个改革的基本方向呢?
1、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离不开十多年来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扎实工作
1993年11月14日,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2003年10月14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 中国已经花了15年时间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
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国内时, 党和政府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 沉着应付, 并很快推出4万亿元的“一揽子计划”, 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长期较快发展形成的“底气”。同时, 中国企业已经多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历练本领, 或调整转型, 或升级改造, 其中不少企业转“危”为“机”, 表现出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稳定增长, 特别是粮食、蔬菜及肉蛋奶等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在“外需”遭遇严重滑坡的不利条件下, 国内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与日益扩大的“内需”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十多年来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扎实工作。
2、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加强计划经济手段, 不等于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 两者具有本质区别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中国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 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 完成了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实践表明, 在短期内加强计划这个经济手段, 对于扩大内需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此, 有人片面地认为关键时刻还得靠计划经济手段, 甚至呼吁只有计划经济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而事实上,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加强计划这个经济手段, 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实基础之上的, 主要目标是稳定市场信心, 扩大市场需求, 绝不是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 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从总体上, “一揽子计划”是通过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指导功能发挥积极作用的, 并不是传统指令式的计划经济。
我们看到, 虽然中国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并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功, 但是某些领域、不同程度上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依然存在, 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一特殊的历史条件下, 某些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有所抬头, 将计划和市场两个经济手段对立起来, 将注意力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方向上偏离开来, 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反对改革开放的错误思潮。
3、只有始终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才能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取得的成效
经过艰苦努力, 中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喜人态势。然而, 整个世界经济复苏的路途还比较艰险, 金融领域风险还依然存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下, 中国不断巩固和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成效的任务还很艰巨。2010年, 中国提出要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 在“好”字当头的前提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有人称中国进入“后危机时代”。无论这个说法是否科学, 我们都应对一个问题引起重视, 也就是说, 在采取“一揽子计划”等措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后, 中国下一步又将如何继续地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显然, 大规模投资计划不可能一劳永逸, 计划经济手段也不可能“一招通吃”, 只有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才能解决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历经国际金融危机之后, 我们痛定思痛, 进一步认清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各级政府首先要在转变自身职能上下功夫,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克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视不够的问题, 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尤其抓住关键的一条, 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 切实解决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过度投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不断打破一些行业垄断, 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 共同发展;引导企业抢抓机遇, 自主创新,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二、计划与市场两个经济手段都要硬
实际上, 邓小平同志明确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主要在于强调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完全可以运用市场的经济手段发展自己。经过十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的经济手段可谓已经深入人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特定条件下, 人们对计划的经济手段又重新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方面, 我们要警惕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重新抬头, 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另一方面, 我们要在新的时期深入思考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不要因为长期搞市场经济而丢掉计划这个经济手段, 使计划与市场两个经济手段都能得到正确运用。
1、搞市场经济不能忘掉计划也是经济手段
中国既然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为什么还要继续重视“计划”这个经济手段呢?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两个经济手段的论述, 是紧密结合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展开的。从理论上, 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市场”这个经济手段可以为我所用。作为经济手段, 并不关乎社会主义的本质, 只要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就可以大胆吸收和借鉴。二是“市场”这个经济手段不能包治百病。尤其在避免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 需要靠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富的愈来愈富, 穷的愈来愈穷, 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 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这显然不是“市场”的经济手段, 而是“计划”的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虽然没有明确强调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这个经济手段的运用问题, 但是其紧密结合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论述, 揭示了计划和市场两个经济手段的互补性。
实践表明, 正确运用计划这个经济手段,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之义。即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也在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的经济手段, 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邓小平同志讲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指的就是这一点。当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激发经济活力方面的基础性重要作用, 也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更加不能忘掉计划也是经济手段, 注意加强宏观调控, 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运用计划手段不能陷入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定式
任何一种经济手段的运用, 都是与特定的经济体制及社会制度相适应的。通过改革, 中国已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计划这个经济手段的运用, 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定式。正如前文所强调的,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加强计划这个经济手段, 虽然同为“计划”这个名词, 但是不等于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 也不能够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老路。因为, 中国传统的自上而下计划经济体系及其制度已经不复存在, 替代它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市场体系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等。只有通过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战略性规划、指导性计划等形式实施计划, 国家计划意图才能得到实现。作为经济手段, 计划的方式方法要服从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那么, 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定式有什么危害呢?主要是, 将计划经济僵化地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主要采取计划经济的方式, 而计划也主要采取自上而下指令式计划的方式。按照这样的思维定式, 公有制经济成分越大越好,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越多越好, 完全背离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同志之所以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就是要破除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定式, 促进思想解放。然而,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尽完善, 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 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定式、思维模式的影响还依然不容忽视。特别是, 有的地方在经济工作方面, 认为计划的经济手段用起来得心应手, 市场机制的新办法反而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计划经济思维留下“生存”空间。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彻底破除传统计划经济思维定式。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多种经济手段
在现代社会, 一个国家对不同经济手段的运用, 或交替运用不同经济手段, 或组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 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与技巧性。实际上,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于计划这个经济手段的运用, 也不限于应对经济萧条或金融危机, 平时也采取各种计划对经济增长施加影响。同样, 市场经济也是多样化市场手段的统称, 国家之间很少见完全相同的市场经济模式。邓小平同志明确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极大地开阔了中国选择经济发展手段的思路, 一方面冲破了单一计划经济手段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也打破了照搬照抄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局限性。各种经济手段相互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 某种具体经济手段与社会制度之间更没有必然联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 从而解决每个时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不同具体问题。
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 不会因为各种思潮的影响而放弃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只有熟悉和驾御国际市场规则, 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市场这个经济手段的运用, 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知识产权战略和高技术壁垒等方面, 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对于市场这个经济手段, 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满足。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也是坚定的, 也不会因为各种思潮的影响而丢掉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其中, 国家计划、宏观调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 是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计划这个经济手段, 任何时候也不能自暴自弃。因此, 只要适合推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计划和市场两个经济手段都要硬。
三、统筹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为民谋利益
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以及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实践还带给我们一些深层次的启示。那就是, 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来看,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 不在于具体选择哪一种经济手段, 而在于运用这些经济手段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
1、以人为本是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统筹运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 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 对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统筹运用, 也要以此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 中国实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活力严重不足, 人民生活贫穷落后。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最早喊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最早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明确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社会主义中国也可以搞好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利益。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中国及时果断实施宏大的投资计划, 不断扩大内需, 切实保障民生, 使人民稳定了信心。没有以人为本的经济决策, 就不会赢得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历史再次启迪我们, 再精明的经济政策设计, 只要偏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就会使经济陷入危机, 只有把经济手段与人民利益捆绑在一起, 发展相信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 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喜人的成绩。
2、只有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才能为统筹运用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提供坚实的体制与机制基础
无论计划还是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才是经济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区域发展的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只有不断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破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才能为计划与市场等不同经济手段的统筹运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否则, 在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基础上运用计划与市场等经济手段, 只能是市场化程度越深, 城乡、区域发展的两极分化问题就越严重, 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就越突出;国家计划的力度越大, 部门利益、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等就越明显, 各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子就越迟缓。因此, 要锁定科学发展大目标, 坚定体制改革大方向, 通过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手段的实施效果。
3、要善于统筹和结合, 灵活运用计划与市场等不同经济手段
从具体的经济政策层面, 我们也要加深对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思想的理解。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 人们经常把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割裂开来, 甚至对立起来看待。对于计划与市场等不同经济手段之间的联系,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实践说明, 计划与市场等不同经济手段之间并没有截然清晰的边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有时取决于对不同阶层或群体利益的权衡。在金融危机条件下, 某些西方国家对市场的干预政策, 一方面受到工薪阶层的普遍欢迎, 另一方面却遭到某些金融巨头以维护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为由的抵制。中国政府的大规模投资计划, 对某些民营资本投资也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只有善于统筹和结合, 才能找到实施不同经济政策的最佳契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应进一步吸取西方国家金融危机的教训, 使经济手段的运用更加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埃德蒙.惠特克著, 徐宗士译:经济思想流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应对计划 篇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指导意见》(国气候办函[2008]1号)要求,为统筹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发展碳汇林业,增加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我局组织编制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见附件),并于2009年11月6日对外发布。现就推进行动计划落实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林业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核心利益。林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07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明确提出林业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以下简称“两增”目标)。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林业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制并推进林业行动计划是落实胡锦涛主席向全世界重要承诺的具体体现,是践行国家方案赋予林业任务的需要,是充分发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重要作用的需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全力推进林业行动计划的落实。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
各地要充分依靠新闻媒体的力量,宣传我国林业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为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深入宣传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和公众参与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体现社会责任,促进低碳生活,引导社会公众关注气候变化问题。要加强典型宣传,推动全社会造林、全民搞绿化。林业碳汇工作政策性很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都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国际动态、国家政策、碳汇知识的宣传,正确引导舆论,谨防不实宣传。
三、全力推进林业“两增”目标的实现
林业“两增”目标已经正式纳入我国政府确定的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自主行动目标。这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应对气化变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既是对林业工作的认可和勉励,也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增”目标为总任务,以林业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行动为抓手,结合重点工程造林规划和年度造林任务,研究确定落实林业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重点提出阶段目标、任务安排、实现途径,通过扎实开展植树造林,着力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服务功能,为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赢取国家发展空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扎实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森林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开展碳汇造林试点是落实“两增”目标任务的组成部分,是发展碳汇林业的重要抓手,是直接增加森林碳汇的有效手段,是探索建立“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技术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生态服务市场发育的积极尝试。当前,我局正在研究布置碳汇造林试点相关工作。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我局碳汇造林相关要求,摸清适合碳汇造林的地块情况,了解碳汇造林及碳汇计量与监测的技术要求,统筹做好碳汇造林试点准备。
特此通知。
附件: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略)国家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