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重建钢板

2024-10-04

S型重建钢板(共3篇)

S型重建钢板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临床上锁骨骨折45例病例治疗, 阐述了“S”型钢板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的优越性。

关键词:锁骨骨折,钢板治疗,临床疗效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 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 各种年龄均可发生, 但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近2年, 我们采用切开复位、“S”型钢板治疗锁骨骨折4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男36例, 女9例;年龄19~55岁, 平均32岁。左侧25例, 右侧20例。骨折部位:锁骨中段7例, 中外1/338例。骨折类型:横断5例, 斜形8例, 粉碎性32例。本组均为移位较大骨折, 选用“S”型钢板5~8孔, 骨折均在伤后2h~5d内手术。各病例均经X线检查确诊, 并排除神经、血管损伤。

2 治疗方法

仰卧位, 患侧肩胛部垫一薄枕, 采用高位臂丛麻醉, 以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上缘作4~7cm切口, 暴露断端, 沿纵轴切开骨膜, 少许剥离骨膜。本组病例较多为粉碎性, 碎块多有2~3块, 将碎骨块尽可能少剥离骨膜, 与骨端复位, 粗丝线 (7或10号) 环扎固定, 将远近骨折端复位, 按锁骨形态放置“S”型钢板 (5~8孔) , 钻孔并拧入螺丝钉, 骨折端避免上钉, 远近骨折端保证有效螺丝钉2枚以上, 注意钻孔要小心, 钻头朝向前下方, 不可朝向后下方, 并以骨膜剥离器保护好, 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及胸膜等重要组织。术后三角巾悬吊2周, 无需外固定, 术后即行肘腕指关节活动, 2周后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出院后门诊定期复查, 摄X光片, 骨折愈合前避免患肢剧烈活动。

3 治疗结果

45例均达成解剖复位, 35例半年内骨性愈合, 10例1年内骨性愈合。本组无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 无肩关节功能障碍。

4 讨论

4.1 锁骨为“S”形长管状骨, 中1/3与外1/3交界处恰是锁骨从棱柱状变成扁平状骨处。 因此, 大多数锁骨骨折发生在中外1/3处,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本组病例多为粉碎性, 且移位较大, 考虑多与患者为驾驶摩托车跌倒、暴力较大原因有关。使用了“S”型锁骨钢板作为内固定材料, 与锁骨干较为贴合, 无需另行折弯, 操作简便、牢固, 不易发生骨折成角、移位。为防止骨折不愈合, 我们建议采用钢板内固定时力求将骨折端清理干净, 尽量减少剥离骨膜, 将骨折准确复位。

4.2 骨折多为粉碎性, 且移位较大, 尽可能少剥骨膜, 将骨折碎块准确复位, 以7或10号丝线双重环扎固定, 避免使用钢丝, 可以减轻金属异物刺激, 避免使用钢丝引起的副损伤, 无需下次手术取除, 减少患者对采用较多的金属内固定的心理负担, 操作较使用钢丝简便, 疗效基本一致。

4.3 对于移位较大的锁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 行手法整复难以达到解剖对位, 若骨折端较尖锐, 手法整复亦存在损伤锁骨下血管及胸膜等重要组织的风险, 采用传统的“8”字绷带或锁骨带等外固定, 亦不易保持复位后的稳定性, 易形成畸形愈合, 易造成肩关节功能影响, 如骨折畸形愈合有明显骨刺形成或高低不平的骨痂形成可能压迫锁骨下血管、神经, 或需手术凿除, 易引起医疗纠纷。现代人对医疗质量要求较高, 锁骨骨折治疗要求解剖复位。所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必要。4.4与克氏针配合钢丝内固定比较, 克氏针配合钢丝固定有以下不足:固定不牢, 粉碎骨折易移位;克氏针滑移 (有报道克氏针移位进入胸腔者) 、退针, 内固定失败;针尾刺激, 引起疼痛, 影响肩部活动, 骨折愈合钢丝取出时若遇骨痂包裹存在一定困难及风险等。与重建钢板比较:无需按锁骨外形另行折弯钢板, 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 “S”型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有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的特点, 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 孟继懋, 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01.

[2] 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561~565.

S型重建钢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36~80岁,平均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左侧9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摔伤8例,车祸伤10例。根据AO/OTA分型,C2型18例。急诊常规予以骨折适当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或胫骨结节骨牵引,同时予以消肿脱水,待肿胀明显消退时进行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5~11 d,平均6.9 d。内固定方式: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重建钢板。

1.2 手术方法

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满意后取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下使用膝枕利于手术操作,大腿根部上气囊止血带。采用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隙进入,沿股中间肌远段外侧缘顺肌纤维方向切开,切开外侧支持带和膝关节囊,骨膜下剥离、显露股骨远端骨折端,直视下通过牵引或者手法复位,恢复下肢力线,维持牵引与固定。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应用于股骨外侧,跨过骨折粉碎区域,骨折近端、远端螺钉固定。股骨远端内侧做辅助小切口,应用重建钢板支撑固定股骨远端内侧壁。根据骨缺损情况植入人工骨,其中10例植骨。术中检查骨折固定牢固程度并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内固定良好后彻底冲洗伤口,修复周围软组织,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伤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及口服止痛药。术后抬高患肢,常规使用消肿药物至肿胀明显消退,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7~10 d抗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天即行足趾及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并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辅以CPM机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开始逐渐加大膝关节主被动锻炼幅度,以轻度疼痛为原则。术后3个月内每个月随访1次,3个月后每2个月随访1次。术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方可完全负重,并鼓励患者逐步恢复日常工作。随访内容包括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疼痛进行评估,其中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疼痛。采用Schatzt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分系统[8]评定膝关节疗效。

2 结果

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患者发生深部感染,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3.2±10.1)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40周,平均(19.8±7.2)周。其中2例发生延迟愈合,限制负重后分别于32及40周愈合,术后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活动度95°~135°,平均(114.7±13.3)°,未出现明显的膝关节僵硬。VAS评分0~3分,平均(1.0±0.9)分,其中1例在长时间行走时出现轻中度疼痛,给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根据Schatzt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3.3%。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2。

图1术前正侧位X线片示股骨远端C2型骨折

图2双钢板固定术后16个月正侧位X线片示固定良好

3 讨论

股骨远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由于干骺端骨皮质粉碎,容易发生骨折复位丢失或者再移位,如果复位及固定效果不好,对膝关节功能有极大影响[9]。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肢体的长度、力线和轴线,骨折端稳定的固定,尽量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以及早期功能锻炼,这些是获得膝关节最佳功能的先决条件。锁定钢板已成为股骨远端骨折最流行的内固定方式[3]。锁定钢板通过钢板与螺钉之间的锁定,具有良好的成角稳定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治疗关节周围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许多学者采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Dorsi等[10]运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2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平均73岁,受伤原因为骨质疏松引起的低能量损伤,按照AO/OTA分型,A型20例,B型1例,C型3例。所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48周,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活动度超过100°,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满意,没有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以及感染病例,但是6例在术后早期出现深静脉血栓。该组病例主要为A型骨折,外侧锁定钢板治疗A型股骨远端骨折可以发挥良好的固定作用。

对于C型骨折,特别是高能量损伤性骨折固定效果不确切。Hoffmann等[4]统计分析243例股骨远端骨折,其中111例骨折采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受伤原因包括41例低能量摔伤,64例高能量损伤,6例情况不详。按照AO/OTA分型,A型44例,B型4例,C型63例。结果发现:83例(74.8%)骨折愈合,20例(18.0%)骨折不愈合,20例不愈合患者中有4例为顽固性不愈合,11例(9.9%)为内固定失败。该组病例主要为C型骨折,同时以高能量损伤为主,治疗效果相比A型骨折差。

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充满挑战性。治疗的困难主要在于这种骨折往往是高能量损伤,从而导致粉碎性骨折,骨的丢失以及骨折的不稳定[11]。外侧锁定钢板虽然可以提供良好的固定,但是在功能锻炼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内侧骨折块的微动与移位,这时医师往往会将骨折的稳定放在首位,将患者的功能锻炼延后,而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患者功能恢复较差,甚至需要行第二次松解手术才能获得一定的膝关节屈曲度。同时,这种微动与移位的存在也会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甚至不愈合,患者在负重以后很容易发生内固定断裂[12]。因此,有学者[13,14,15]认为外侧钢板联合内侧钢板支撑固定,可能会提高固定的稳定性,进而改善疗效。Khalil等[14]运用外侧锁定钢板和内侧支撑钢板治疗12例C3型骨折,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没有伤口并发症或内固定失败病例,治疗效果:2例(16.7%)优,5例(41.7%)良,3例(25%)可,2例(16.7%)差。作者认为内侧支撑钢板增加了内植物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利于植骨填塞,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避免骨折复位丢失。马宁等[15]运用双钢板治疗13例骨折(A3型7例,C2型6例),单钢板治疗20例(A3型12例,C2型8例),结果发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没有差异;单钢板组有6例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双钢板组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双钢板组可以减少术后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发生率;双钢板固定解决了单钢板偏心型固定不稳定的弊端,而且固定的轴线接近股骨中线,应力分布均匀,符合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16],使骨折固定更加稳定;同时发挥外侧钢板的支撑稳定作用和内侧钢板的内夹板作用,在股骨愈合过程中起到支撑股骨内侧壁及阻挡移位防止膝关节外翻的作用,为骨折断端创造稳定的环境,有利于骨折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

但是双钢板固定也有不足之处,如软组织的广泛剥离,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Sanders等[13]治疗的患者膝关节功能差认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内侧钢板的放置增加了软组织的剥离,从而增加了膝关节的挛缩。本组病例治疗效果较好,膝关节屈曲幅度均大于90°,可能的原因包括术中肌间隙剥离,双侧钢板坚强固定,内侧结构性植骨重建内侧稳定性,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软组织的黏连,以及术后密切的随访指导患者进一步的功能锻炼。

S型重建钢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82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组37例患者, 男21例, 女16例;年龄19~63岁, 平均 (41±4) 岁;其中左侧12例, 右侧25例;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5例, 工伤12例, 生活伤3例, 运动伤7例。重建钢板组45例患者, 男26例, 女19例;年龄21~60岁, 平均 (40±5) 岁;其中左侧19例, 右侧26例;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1例, 工伤17例, 生活伤12例, 运动伤5例。患者均知晓本研究详情, 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骨折复位固定情况与需要选用颈丛麻醉, 取仰卧位。重建钢板组患者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技术, 根据患者X线片具体情况与骨折位置行钢板体外塑形备用。于骨折近端锁骨上缘做约l.5 cm小切口, 于锁骨外侧钢板端做1.0~2.0 cm小切口, 用骨膜剥离器在皮下深筋膜与骨膜间分离皮下隧道,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间接复位, 将钢板经隧道穿至骨折部位,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钢板安放位置。锁定钢板组患者应用重建钢板治疗, 依据骨折部位为中心, 依锁骨外形做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 在直视下或C型臂X线机透视下牵引间接复位后, 选择适当长度近似骨形态预弯的钢板, 分别钻孔, 于骨折内外两端各拧入2~3枚螺钉, 依层次缝合皮肤。两组患者术后患肢用肩颈腕吊带固定保护3~4周, 术后第l天行患肢功能锻练。患者术后6个月内每月复诊、6个月后间隔1~2个月复诊。随访1~16个月, 平均8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疗效评估

肩关节功能以Mallet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Mallet评分对肩部的5个基本动作行量化评价标准: (1) 肩外展:>90°为3分, 30°~90°为2分, <30°为1分; (2) 肩中立位外旋:>20°为3分, 0°~20°为2分, <0°为1分; (3) 手到颈项:“容易”为3分, “困难”为2分, “不能”为1分; (4) 乎到脊柱:T12水平为3分, S1水平为2分, “不能”为1分; (5) 手到嘴:肩内收<40°为3分, 部分喇叭征2分, 完全喇叭征1分。上述5个动作满分为15分。疗效评估标准:优:Mallet评分12~15分;良:Mallet评分8~11分;可:Mallet评分4~7分;差:治疗前后, 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优良率 (%) =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为89.2%, 重建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为9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注:与锁定钢板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文献[2-3]中报道, 锁骨中段移位性骨折经保守治疗后骨不连发生率为15%;患者对最终治疗结果的不满意率达31%。越来越多的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5,6]。生物学固定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 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7]。重建钢板内固定钢板韧性强, 可折弯及塑形, 能有效对抗骨折端的旋转趋势, 与锁骨外形符合, 起到内固定作用, 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8]。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是将螺钉锁定在接骨板上, 以减少对骨膜及皮质骨血运的影响, 并将作用于接骨板上的外力转变为纯张力性外力[9];但亦存在钢板与锁骨外形不符, 固定稳定性欠佳等问题。本研究中锁定钢板组相当于应用内固定支架技术;而重建钢板组相当于应用桥接钢板技术, 两者均是应用相对稳定技术解决问题的典型范例。应根据骨折特性和复位固定的需要而选择适用的内固定材料和合理的术式。不能以牺牲骨折局部的血运以追求骨折的完美复位, 因为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远远大于骨折功能复位、畸形愈合所带来的影响[9]。本研究结果显示, 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与重建钢板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技术与重建钢板均能有效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技术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82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分为锁定钢板组和重建钢板组, 分别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技术与重建钢板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与重建钢板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技术与重建钢板均能有效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关键词: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重建钢板,锁骨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4065-4066.

[2]Hill JM, Mc Guire MH, Crosby LA.Closed treatment of displaced middle-thild fracture of the clavicle gives poor results[J].J Bone Joint Surg Br, 1997, 79 (4) :537-539.

[3]Nordqvist A, Petersson CJ.Mid-clavicle fractures in adults:end result study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J].J Orthop Trauma, 1998, 12 (8) :572-576.

[4]王秀会, 王吉占, 夏胜利, 等.锁定钢板经皮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2, 2 (28) :380-381.

[5]龚伟华, 孙月华, 俞超, 等.锁定加压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9, 2 (25) :346-347.

[6]高堪达, 黄建华, 高伟, 等.锁定与非锁定重建钢板治疗锁骨干移位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0, 7 (12) :1001-1005.

[7]Wenda K, Runkel M, Degreif J, et al.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fixation in femoral shaft fractures[J].Injury, 1997, 12 (28) :13-19.

[8]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6-97.

上一篇: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下一篇:复合电沉积论文